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技师学院学生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9 11:23:34

技师学院学生会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1)

当前高职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等种种问题,高职院校教师财务会计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存所欠缺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毕业生一系列原则意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高等职院应该着力提高财务会计教师技能实训的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一些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对事不对人,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所致,与教师个人无关。

1.近年有一全省的会计技能考试(被称为小高考的全省统考)的考官(教师)培训班结束考试中,有几个位高职院校派出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考官(据说均为高级职称),居然在全场三个小时的考试都不能完成技能实操考试,连最简单的会计凭证归类沾贴装订都没操作完成及记账凭证汇总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说,你们所谓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加考官自己都不懂,那平时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师请求考试中心领导网开一面,允许帮助做实操汇总及特许延迟1小时才勉勉强强完成。

2.有一位老师曾为此表示无奈。前年有几位会计专业高校财经讲师在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操实训时,从学校的会计部门借来会计凭证装订机,但在几十个学生面前却束手无策,弄了半天,汗流浃背,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会计记账凭证封面是如何将记账凭单装订成又结实又整齐有序的一本账册,但就是宁愿在学生面前丢脸也不肯向在场的这位同行老师请教,是这位老师实在于心不忍看热闹,主动站出来说让他来试一试,并且当众很快就装订出一本本结实整齐的记账凭证。这时全场学生掌声齐呜。

3.很多同行教师曾多次见到一些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只拿一本教材,别的连一张教案纸、一支笔都不带,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每次上课都一本书,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

4.有学生反映,在《外贸会计》的出口产品退税与成本计算与实操实训中,将一些错误的核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在核算商品费用定额时,按含值税的购进价格计算,并作为该课程的考试题目,使一些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中运用时被税务部门批评为少计利润以少缴交所得税,同时也受到老板的责骂。

如有一技能训练的资料: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至日本,出口总价为12万美元CIFC6横滨,其中中国口岸到横滨的运费和保险费占11%,这批货物的国内购进总价格为人民币819000元(含税价),该外贸公司的费用定额率为6%,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9%,结汇时外汇买入价为1美元折合人民币8.30元。要求分析:试算这笔出易我方是否盈利,利润额为多少?

计算商品总费用定额时,财会老师是这样错误地教授给学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商品总费用定额=819000/(1+17%)×6%=700000×6%=42000(元)。仅这笔账的错误计算就少计利润7140元,最终导致少计缴所得税2356.2元〖7140×33%=(当时税率为33%)〗。毕业生工作后按照这种错误的教授方法计算当然会被税局批评以及老板责骂了。这样学生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其社会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财经讲师在上课时碰到学生提出问题: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该老师不懂。课后点名问了几位会计老师也无人知道,当时在场教师就有一位曾经在商品流通企业担任多年会计工作,但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而宁愿大家都不懂,也不问这位教师。

6.有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会计实务》课程的“银行存款转账结算方法”章节的授课时,并不知道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由于现代的交通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了,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进行转帐结算,比如一个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转帐支票结算。但是我们不少的财会专业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还是按照原来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这一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说法教授给学生。使得不少学生工作后曾经多次提问,为何这些问题会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不一样,使学生受到了工作单位的师傅们批评,说是在学校没学好。

7.有些“多师”型高职教师也时常张冠李戴,讲错课程内容。如企业退休人员经费放在营业外支出核算、销售费用包括了销售部门的业务招待费等等。因为连年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评教分数比较低,后来就采取了在期末闭卷考试之前先出六、七道复习题,期未考试卷就选择其中的五道题进行考试的方法,以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有些会计师或财务会计负责人在教授学生工资核算的实操实训时,就是简单的如何按承包经营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奖励工资都讲授错误,在有人提出正确的算法后仍然坚持己见,至今未改。还有发生一些常见的错账也都无法查清等等。

二、着力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提高高等职院财会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也许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常有类似上述的问题发生,我们就有必要再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高等职院的财会专业课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将和本专业的社会实际职业工作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1.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职院要真正地重视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以解决财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滞后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人们大都重视大学的第一学历教育,而不重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知识的继续再教育,使不少的人捧着在很多年前拿到的毕业文凭而高枕无忧。其实这些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早就已经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而变得不够适时与不大实用。只有在职称评定时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但没有严格的知识深度及范围与时限要求,如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等,使得有些人老是拿着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或三、四门多年前的所谓硕士课程的结业证书就引以为荣而满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毕业了,我也读了研究生呢……。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院应制定有严格并详细的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比如财经讲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的授课教学工作的四至六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副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或四至六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定等等。不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教师应该不给晋升职称与参加评优及享受同等奖金待遇等等。

2.扎实地抓好高等职院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以上所列举的体现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一些事实,实际上并不是让人们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而只是简单的财会专业教师实训技能不清的具体情况,这大都是我国大学因为一些教师只是从大学到大学,从书本到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双师型”教师。目前大家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专家学者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下有“双职称”之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还有“双证”之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双能(双素质)”之说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培养工作。本文认为“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双师型”的说法不够贴切,因为若将“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定义为“双师型”,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证书及有三个或更多职称的就是“三师型”、“多师型”吗,这显然不妥,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及培养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或说明,以利于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2)着力于高等职院“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着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

①高职院校自行培养“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学校任教亦即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与实际工厂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自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学校企业培养相结合。每个学期,高等职院都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工厂、公司等企业学习或交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请教。带领学生下工厂、公司实习和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以便适时地将反映新的技术、新方法、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等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之中。

直接培养新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院凡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进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新人,比如硕士研究生,都要让他们首先到相关的工厂、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岗位的第一线参加实际工作一年时间以后,才能接受其回学校给财经类学生授课。

安排非“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条件中“……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活动”的规定,高职院校每个学期也都应该安排一些财务会计教师到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门学习,使之转变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

②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高等职院还可以从相关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企引进“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调进“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工作单位的调动,就是脱离企业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应该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将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既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财务会计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将他们调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充实“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聘请“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聘请,就是不脱离企事业的工作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还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这类教师平时工作主要在原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岗位,只是学校安排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时候才到学校上课。

3.高等职院财会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财会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高等职院的专业教师除了上述所探讨的社会和高校要给教师提供的环境与条件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本身自觉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学习与提高自我。

(1)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敢于实践创新以避免从大学到大学与及从书本到书本教学。不少的高等职院财会专业课程教师本来大学所学的就不是财会专业,只是一些经济类专业转“行”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里充其量就学过会计学原理等一两门会计的课程,且大多还因为不是本专业课而学得不怎么样,再加上根本就没有财会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担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也就只能是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给学生;另外还有些虽然在大学时是多学了几门财会课程,但是也是从大学到大学担任财会专业课教师,也没有社会实际的财会工作经验,往往就会有些这样的现象,原来老师教授给我什么样的知识、是怎么样教授的,我也就怎么样教给我现在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要虚心好学,与时俱进,不满足于从大学毕业时的一些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两个假期时间,自学和参加一些财会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学习培训,不断地吸收更新的财会知识与信息,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2)高等职院财会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工厂公司企业学习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上所列举的一些例子中,你都知道向学校财会部门借用会计凭证装订机,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操作及装订凭证,你就应该在借用装订机的同时,放下面子请教一下相关的财会人员,就不至于在学生面前发生“教师本身都不会操作而何以教学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问题的发生也大多如此。但是这又确确实实地发生在高等职院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而且都是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财经类骨干教师中的事情,而且有些问题还贻患不小,甚至会让人们有那么点“误人子弟”之感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 这些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财会教师的自身学术水平与实训实操技能还有所欠缺。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常常自行联系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工厂、公司、商场、银行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第一线去学习财会实践技能,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就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2)

广东省揭阳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开拓办学新路子,在广东工业大学属下的计算机学院与管理学院设立工程硕士研究生揭阳教学点,与该大学共同培养高端人才。设置专业分别为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MBA)、项目管理、物流工程管理。学员完成报名,经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录取后,由广东工业大学负责选派教授到学校授课和指导论文写作,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授课,毕业时由广东工业大学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学位证书。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烹饪专业再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2年7月16~30日,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旅游烹饪系党支部书记、人社部人才库入选者朱长征,“中国烹饪大师”、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金牌获得者赵春波两位老师应邀赴北京担纲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烹饪专业一体化课程师资培训任务,为全国技工院校培训烹饪专业一体化骨干教师,引领该专业一体化教改方向。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旅游烹饪系拥有部级大师名师23人,多次在国际、部级技能大赛中夺得金奖,2011年10月,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试验的牵头单位。

云南技师学院

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三大措施助力学院发展

近日,云南省副省长高峰主持由省发改委、财政厅、教育厅、国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昆明市政府、昆明市有关厅局等单位的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云南技师学院发展。高峰副省长指出,技师学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为支持学院的建设,将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经费中给予云南技师学院适当的政策倾斜,从今年开始,连续五年给予云南技师学院专项资金支持;建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加强与昆明市政府的沟通,争取学院茨坝地块以效益最大化原则处置,所得处置资金用以支持云南技师学院的建设;对云南技师学院的发展和建设,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委办厅局、各级政府对云南技师学院今后的发展和建设应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成功开展2012年教师公开示范课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授课技能,也为了让一些优秀教师展示风采,唐山劳动技师学院开展了优秀教师公开示范课活动。在学院教务处及各系的积极组织下,参加观摩活动的教师达468人次。此次讲授公开课的有化工医药系、材料成型系、机床加工系、机械工程系、综合技术系、电气工程系的六名教师。讲课结束后,教师进行10分钟的说课,教务处长、副处长、各系六位教学主任对示范课一一进行点评。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对听课教师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中山市技师学院

郭敏雄院长被评为全国科研杰出校长

在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选中,经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核,中山市技师学院郭敏雄院长被评为全国科研杰出校长。中山市技师学院重视科研工作,学院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据统计,学院教师2011年1月~2012年6月间共向期刊投稿122篇,录用34篇;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开展的2011年优秀论文评奖中,该院有27篇论文获奖。学院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受到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省职业技术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赞扬。

厦门技师学院

车辆工程系学生在海西车展实践

近日,厦门技师学院车辆工程系的学生圆满结束了2012海西国际汽车博览会相关实践,也完成了车辆系与厦门建发汽车公司的又一次完美合作。参加此次活动的55名同学经过了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素质考核及面试,从众多竞聘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在此次海西国际车展中,学院车辆系学生参与了讴歌、进口三菱、标致等一系列品牌汽车的宣传、现场促销等工作。他们自信、微笑地迎接每一位顾客,展示了一个汽车人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技能,赢得客户、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这次活动充分检验了学院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效,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实习平台和检验工具。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3)

一、引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引起了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教育部门加大了对职业学院的投资力度,在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教书人才输送方面都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职业学院也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出众的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强了沟通,使得企业与职业学院加强了联系,企业与职业学院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更加给技师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但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职业院校对人才质量的培养,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职业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现状

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职业学院的大力支持,我国许多职业技师学院的办学规模逐渐的扩大,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也比较好,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但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人不愿意上职业型学院,所以职业技师学院的生源素质相对其他教育偏低,而且仍然存在着许多职业型学院的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师资力量水平不够大,许多师资是从许多普通的中学转过来的,书本教材也不够充足,而且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不够明确,而且职业学院的学生自信心不够,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这些问题都严重了影响了职业技师学院对人才的培养,所以作为职业技师学院应当积极的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职业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准确把握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 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

职业技师学院应当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预备技师,那么人才培养的考核就要注重培养适合企业的技师,许多职业技师学院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培养预备技师,学院可以以合作的企业为纽带,制定适合预备技师的培养和考核方案,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且严格按照当地部门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测评,对于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可以颁发预备技师证书并且予以奖励。

技师学院相比其他的学院的幼师就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技师学院要准确的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因为只有这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学生。

3.2创新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机制,适应需求

技师学院在制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前,要充分的分析现在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学院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标准来建立教学的体系和培养模式,同时适应企业的要求,不应当单单要求学生只要符合毕业的条件就好,应当专注与教育学生具备某一项技能,且精通这项技能,以培养实际能力为最终的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深入,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院确定了教学的方向之后,就要全面的优化教学计划来适应教学方向的目标,确定了岗位人才需要具备哪一项技能之后,结合课本知识制定计划。其次,要改革教学课程的体系,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和具有特色,不应该只注重眼前的职业需要,要将眼光放远,注重学生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对企业有用的技术型人才。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这是职业教育一直强调的一点,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得技师学院毕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和企业之后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

3.3加强学院和企业的合作 建立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比较支持和看好职业技师学院对于人才的培养,职业技师学院应当加强和政府企业的合作,合作可以改善学院的培训规模,选择一些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与学院合作接轨,可以给学院拓宽了门路,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上,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法,使得满足企业的要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工学结合,将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共同培养,就是学院负责教授学生知识,企业提供给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或者直接将企业的车间就建在学校内。

学院和企业合作的好处也在于可以共享师资力量,前提是学校应当积极的和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技能,定期的选派优秀的教师去企业中进行进修和学习,这样可以使得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技能,对与教授的知识能够有更全面的实际的了解,这样在授课的时候更有帮助。另一方面,学院也可以聘请企业中优秀的技术型的人才到学院里进行暂时的授课,这些企业技术人员有着很丰富的经验,从事学校的教学教育学生,这无形中丰富了学校的教学队伍,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企业和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和技术的进步。

职业技师学院的学生有很多实习的机会,分为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两个部分。技能实训在校内就可以完成,因为职业技师学院中配备有基础的设施供学生们学习和实训。但是生产实习就得要在企业中完成,因为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线,企业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将学生 进行分配,提供学生实习的地点,并能够提供先进的设备。可以加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在工作中培养团体意识,树立守纪律的观念和培养职业道德。

四、结语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培养技术型人才,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我国技术的进步,人才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原动力,人才培养是国家的重要使命,所以确立正确的职业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职业技师学院应当技师更近教学计划,加强校企合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4)

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吹响了国家开展中等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的号角。2011年1月,三部委再次联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1号),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示范建设学校名单,宁波技师学院有幸成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单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笔者作为学院模具专业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对示范校建设文件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参与学校示范校建设的亲身感受,对中职院校在示范校建设中如何加强模具专业建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广泛调研,找准专业建设方向

宁波技师学院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素有“中国模具之都”称谓的宁波,模具行业是宁波重点优势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产值、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均在全国占有较强的优势地位。

宁波的许多中职和高职院校顺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但是多年来宁波市仍然存在着模具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尴尬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学制过短而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又过于偏向理论,最终造成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均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技师学院是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而产生的,是以培养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因此,技师学院要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上克服传统教育观的束缚,运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找准模具专业建设方向,探索出一条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

二、以示范建设为契机,积极创新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紧紧抓住示范校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进取,克难攻坚,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技师学院鲜明特色的“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宁波市及其周边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院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 调研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 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并且取得模具专业技师职业资格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确立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技师是技术工人中的精英,服务于生产、服务一线的关键操作岗位,生产、服务现场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宁波技师学院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技师的院校培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研修模式是院校培养技师的有效途径。在技师院校培养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行分流、分层次教学,坚持把好技师生源入口关;设立技师研修准入条件,研修形式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在技师评价上采取院校自主评价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整个专业建设计划和技师研修计划,对技师学生进行项目辅导和业绩评价。

三、条件保障

1.实施小班化教学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在探索小班化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模具专业学生采用阶段分流制,每一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分流,最终进入技师段学习的学生在20人左右,实现了小班化的教学目标,保证了每一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保证了最终技师毕业学生的质量。

2.大力加强教学实训场地建设

良好的教学实训场地是模具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建有模具加工实训区、模具装配实训区、图形工作站、数控编程室、模具设计室、快速成型室、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等10多个实训室(区)。主要配备五轴激光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慢走丝)、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三轴联动)、快速成型机、龙门加工中心、龙门雕刻机、双色注塑机、三坐标测量仪等等先进实训设备。可开展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制图员等工种(项目)培训、鉴定、师资进修、项目开发和竞赛,能同时容纳200名学员进行实训。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保证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以典型案例为核心的、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为此,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积极与宁波各大中型厂商、公司等单位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老总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成立专业委员会,对模具专业建设建言献策。通过送培、挂职、校本培训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优化、数量合理、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四、体会与思考

近年来,在“高技能人才短缺”“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相继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技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基本特征是:在培养传统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肩负起了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命,使技工教育走上了大数量、多层次的发展轨道,培养技师已经成为各技师学院责无旁贷的责任。

但是,技师学院应该如何培养技师,即技师的“学院培养模式”是什么?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版本”供大家参考。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实际上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相互之间也很少有所谓的“成功经验”供大家借鉴。在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材与设备、师资配置、毕业生评定方案等诸多方面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各技师学院已经相继开始招生,并已经由此产生了第一批、第二批等等所谓的“新技师”。但这样的“新技师”是否真正达到了“技师”水平?笔者心存疑问。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5)

引言

传统技师学院教师相对普通教育岗位教师来讲,除具备基本的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特色化教学与实践指导能力,以有效突出技师学院的教学特色,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技师学院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社会开始不断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期望,这就要求技师学院教师要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充分、系统、完善的专业学习与就业指导。

1、技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技师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的应该是重视技术应用与技能的,而不是类似于基础教育或者普通教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就可以看出技师学院的教育特色化。但现阶段,很多技师学院的教学安排都是根据普通基础教育及本科院校教育模式规划的,而且其教学教材也是根据本科院校的教材来编写的,是本科院校教材的缩减版[1]。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更多的是按照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表现出来,教师单方面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有效推动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毕业后也不能充分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

1.2 实际教学与操作问题

现阶段,许多技师学院的教师学历相对较高,基本上是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这些青年教师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工作经验,所以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因此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本该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学生最终成为理论型学生,不能有效达到社会对技师学院学生的需求标准。很多技师学院学生毕业后不能充分适应岗位需求,出现盲目就业或者不稳定就业的现象,因此技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要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推动教师个体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

2、技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向与对策分析

2.1 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学习与培养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现阶段,很多技师学院教师队伍均是以校内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教师为主,而要不断推动技师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还应该积极引进校外优秀人才,或者开展专业技能与教学模式讲座,不断培养教师的科研思维,推动教师形成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科研模式。另外,还要求教师要具备专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推动不同层次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在实现现有岗位职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深入学习、培训,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推动技师学院师资队伍的深入发展。

2.2 深化课程机制改革

国内大部分技师学院已经开始了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重点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的作用。现阶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技师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很多技师学院教师开始更加重视教学情境的营造,突出教学实践与企业之间的结合。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决定,制定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教育的相关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学校也可以针对教师开展一些技能培训或者挂职训练[2],充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与实践能力,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推动教师个体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符合技师学院的办学要求与办学特色。学校通过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技术训练与技术竞赛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扩展教师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新的考核依据。此外,还应该积极编写适合技师学院授课特点的教材,使教师在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自身的科研能力,推动具备高素质、综合能力的技师学院教师队伍的产生。

2.3 引进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引进绩效评价机制,将教师的教学效果纳入到实际绩效管理中,科学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将教师的工资、福利及奖金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成绩、就业率等相挂钩,推行教师负责制,按照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来安排教师所负责的学生,并根据学生最终的就业率来评价教师的绩效。同时还应该将激励机制纳入到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不断建立健全教师科学研究与教学奖励机制,完善学校对教师的相关奖励措施,从而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材料、参与教学科研,深抓课题,突出科研绩效,构建系统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体系。另外教师还应该综合分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异同,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带两类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获得信息反馈,提升教学效率。

3、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很多技师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能力不足,教师队伍不同程度的存在个体素质不够、实践能力不强等方面的内容。而作为为社会发展培养先进应用型人才的技师学院,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推动教师队伍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技师学院的深入发展,并更好的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6)

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确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托,虽然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技术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已然得到了一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认可,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确也应该成为推动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那么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与发展才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也将在文章的以下内容中重点分析“互联网+”对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诸多影响。

一、现如今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

(一)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教育观念比较传统

现如今我国的高等院校之中在开设会计专业之时必定会配备专业的会计专业教师,然而现如今阻碍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却也是来自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依然难以转变教学观念,大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毫不动摇”,虽然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也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确是“毛病”颇多,现如今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如果依然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那么不但会严重影响到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自然而然也会成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阻碍之一。也有一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愿意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阻碍与问题的出现严重打击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改进自身教育教学理念的积极性,许许多多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只能被“扼杀”在“摇篮”里。也有许许多多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多年来都是那“老一套”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改进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甚至还有一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这种“随遇而安”的想法的确不可取。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以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在开展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具体教学活动之时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想法,而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讲一遍知识,甚至是完全照着会计专业的课本“念一遍”,根本没有注意到学生们的接收能力与理解能力。

(二)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相关市场需求并不接轨

高等院校的学生们在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之后的确也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择业问题以及就业问题,会计专业的实践性也比较强,与此同时会计专业也要求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化的技术操作能力,但是应该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化的技术操作能力也应该成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现如今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开设会计专业的过程中都比较注重对学生们理论知识的讲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们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化技术操作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许许多多的学生们把书本上面的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到了实践的时候却是满脸“迷茫”,许许多多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并不懂得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们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化技术操作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也有一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依然采取手工做账的方式帮助学生们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手工做账的方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如互联网信息技术做账方式。这也就意味着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相关市场需求并不接轨。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注重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相关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

兴趣的确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最好的“老师”,但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所要做到的则是如何让兴趣成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最好的“老师”。这也就意味着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一定要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入手,重点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途径。会计专业的知识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们而言的确存在着理解方面的困难,一部分高等院校学生在刚刚接触到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之时的确会感到“无所适从”,并且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理论性,许许多多的理论知识的确是晦涩难懂,尤其是一部分会计专业的计算类知识,更是使得不少的学生们感到“头疼”。也正因如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则需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们充分的提高学习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相关知识对兴趣,并以此为基础不断鼓励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能够将最饱满对学习热情投入到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学习之中。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时分析技术,先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收集与整理,随后将学生们的学科成绩或者是考试成绩录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系统之中,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分析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基础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其次,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们选择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屏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一些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课件,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在为学生们播放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播放的时间,切记不要一节课全部都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课件来促使学生们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避免学生们对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课件产生严重的依赖。比如在学习《对外投资》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播放一些著名企业家对外投资的典型事例视频,或者是为学生们讲述一些优秀企业家对外投资之时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随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分析这些优秀企业家对外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优秀企业家们计算所得者收益、收入、费用、成本等方面的具体过程,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对外投资》一课的重点知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通过搜集学生们的学习问题然后将全部的学科问题录入互联网信息处理系统之中,从而分析出学生们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随后利用互联网信息处理系统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个清晰的学科问题导向图,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们一点一点地解决自己的学科问题,学生们在解决自身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收获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提高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参与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针对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而言,也需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首先,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于现如今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方法和一系列教学理念进行细致的分析,随后查找到自身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方面的问题。其次,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网络学习的途径,促使学生们通过互联网预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或者是在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钻研会计专业的重点知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利用各式各样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软件,比如学习通、粉笔会计、中国大学MOOC、学小易、U校园等互联网学习软件帮助学生们理解会计专业的相关学习知识。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进一步校企合作

针对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化技术操作能力而言,高等院校这一方面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高等院校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订立合作协议,由高等院校负责提供会计专业的学生,然而由相关的企业负责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与实习实践机会。高等院校也可以选择与一部分企业订立长期合作协议,与企业之间形成“对口合作”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然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校企合作中的有效利用也应该成为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查找合适的合作企业,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一部分值得合作的企业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选择出最适合校企合作模式的企业。然而企业方面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收集技术,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们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随后选择更加适合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方式与实习方式。

三、结束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确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但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该注意到的则是“互联网+”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越性的确也应该得到更加深入的开发。笔者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调查之后也探索出了更为高效、更加科学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兰.试论“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8):164+163.

[2]何雨谦.“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智慧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3):141-142.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7)

关键词 :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导向和扶持

近年来,我国技工教育事业取得了稳步发展,技工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培养出大批技能型人才,在促进就业和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技工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技工院校教师在促进技工教育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部分地区的技工院校,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流失严重、“双师型”教师待遇低、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发展技工教育的当务之急,提升技工院校师资水平能力和构建优秀教师队伍,是当前各地区、各学校的首要任务。

一、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现状

以辽宁为例,从1946年创办第一所技工学校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技工院校规模已达到400多所,为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技工院校在优胜劣汰中,逐步完成了整合。虽然当前全省技工院校不足200所,但技工院校的规模、设备设施、教学方式却有了明显改观,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层次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时,技工院校师资流失现象却不容忽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从表1可见近10年来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2005年至2009年,教师总量趋于平稳,理论教师有少量增加,增幅低于6%,且理论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级别提升较大,5年增幅达到17.6%,实习指导教师总量下降数量较大,下降幅度为15.4%,实习指导教师职业技能资格有所提升。由此可见,在这5年中,全省技工院校比较注重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师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至2014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状况不容乐观,教师队伍人员数量呈现了下降势头。与2009年相比,技工院校教师减少了14.4%,其中,理论教师减少13.5%,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比2009年也减少了17.6%,令人担忧。

通过对部分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发现,目前技工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待遇存在差异,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从教师去向看,有被本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挖走,其待遇远远高于技工院校;有被发达省份技工院校挖走,也是因为待遇水平差异;有被企业挖走,企业可以自主制定待遇标准,激励机制灵活。值得注意的是,被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学校的顶尖骨干教师。

二是教师流动渠道不畅通。政府部门主办的技工院校,都是按照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管理,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制,需要的教师进不到编制内,留不住人,不需要的或者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人又出不去,导致聘用教师多,其工资支出占用了学校的有限办学经费。

三是培训提升机会少,专业知识陈旧。由于技工院校经费紧张,除了国家示范校以外的技工院校,多数学校没有教师培训经费。而省市教研机构在同级财政中又没有专项经费列支,理应组织开展的技工教师培训工作因经费无法解决而不能开展。有的学校专业课教师多年没有学习进修机会,其知识陈旧,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缺少“双师型”教师。单从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和理论教师数量比例上看,就不难看出“双师型”教师的匮乏程度,实习指导教师和理论教师数量的比例呈逐年下滑趋势,2005年为 37.5%,2009年为29.6%,2014年为28.2%。

五是实习指导教师流失严重。从表1可以看出,实习指导教师流失情况十分明显,2005年为2064人,2009年为1724人,2014年为1421人,10年下降幅度为68.8%,流失率为31.2%。

总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师队伍,重视和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二、对策和建议

1.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师队伍

技工院校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积极倡导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增加对生产岗位的认知度,了解生产工艺,体验企业工作要求,促进其快速成为合格的劳动者。那么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能否扮演好教师和师傅的角色,还应该从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上下功夫,要将教师交流使用纳入校企合作指导内容之中。

一是技工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积累企业工作经历,不论是理论教师还是实习指导教师,都应该定期到相关企业顶岗工作一段时间,全面了解企业生产与技术的变化,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是校企合作双方要对教师资格达成共识,有条件的企业可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承担部分教学工作,提升校企合作的内涵。

三是技工院校要广泛吸纳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2.发挥职能部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导向和扶持作用

(1)建立教师进修培训的常态机制,制定教师培训规划。技工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因而教师必须提前一步掌握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与行业的技术发展同步。技工院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技工院校教师培训进修的工作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协调财政部门将教师培训进修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促进教师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只有国家示范校在专项经费中有列支,但也没有形成常态。

(2)搭建教学成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是技工教育第一线的实践者,是技工教育的主力军,他们对教育对象和教学研究具有最为直接深刻的体会和经验。搭建教师教学交流平台,有助于发挥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传播优秀教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通过共同研讨国内国际职业教育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前沿信息、知识和做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层次,扩大技工院校的影响力。同时能够激发技工院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增强技工院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3)增强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的自主权。就辽宁而言,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80%以上是政府部门主办的,人员编制、收入分配按事业单位管理。对此,技工院校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依法依规制定章程和制度,逐步完善治理结构,尽快提升治理能力。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技工院校发展要求,特事特办,给予院校必要的人事管理权限,对选聘专业教师给予绿色通道,促进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敏感话题,也是一个关系个人价值认同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问题。建立能够体现技工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是技工院校留住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不突破当前的薪酬政策框框,技工院校急需的双师型、大师型的专业教师,就会不断流失,更不能吸纳所需人才。

技工院校的发展,急需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作支撑,提高技工院校教师待遇,增强学校的自主权是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8)

统计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发展历史已久,统计课程是职业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不同于学生们所理解的数学课程。统计作为财会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应该受到学生还有教师的重视。但在目前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

(1)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有的来自初中,有的高中,还有部分中专毕业,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理论教学的尺度。

(2)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学生们习惯性将统计课程理解为数学课程,认为统计课程死板、枯燥、抽象、无趣,对统计课程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

(3)目前在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还侧重与教师的演讲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做的稍微好一点的教师在教学中会侧重学生自主思考。教学的教材设计,教学内容的实践针对性都不强,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还非常落后,基本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与社会发展、学生成长的需求。

(4)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水平本来就不高,随着高职院校扩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队伍更加不能适应学校扩招的发展现状。而且,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双师型”教师较少,缺乏创新。统计课程教师对目前实行的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职业院校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不能激发教师的创造积极性,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教师技能在新的教育改革制度下的提升空间还很大。

2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模式下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自教育部提出在职业院校推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后,职业技术学院的统计课程也在积极开展工学教学尝试。统计课程作为职业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实际的统计能力为主。现就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模式下统计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策略。

(1)要想顺利在统计课程教学中推行工学结合模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教学改革的宣传。把相关改革推行作为硬性考核标准,要求统计课程教师重视并加强自我学习提升,鼓励并奖励教师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过程中大胆创新。目前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升的最快最有效途径就是教师投身到企业统计实践中。教师在企业统计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能在职业院校内营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成长和进步。

(2)传统的统计课程教学方法都比较死板,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方法。项目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项目教学是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发掘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工学合作企业的现状,模拟情景题,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如何去统计情景题中企业的物资现状。并让学生们自己做出统计方案。让学生们先在理论上设计出统计方案。最后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项目教学主要让学生在这个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统计的理论知识,锻炼实际的操作技能。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合理设计情景题。在已经实施项目教学的职业院校,发现项目教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兴趣,学生很容易投入到学习思考中去。而且在整个项目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头脑风暴等因素决定了教学项目的成效,弥补了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本身在基础文化上的不足,发扬了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头脑灵活的优势,是适应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现状的有效教学方法。

(3)职业技术学院的统计课程最终是要培养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要求学生在学习统计理论课程后能独立到企业完成财会统计工作。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仅靠课堂上的项目教学是不够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让学生能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操作中去。在学习完相关理论统计课程后,安排学生到联系好的工学合作企业单位实践。可以采用一带一,也可以采用一帮多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统计流程当中去,与企业在职的统计财会人员一起实施企业统计过程。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帮学生提升统计知识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日后投入到企业实际工作时更容易上手。这也体现了工学结合教学的优势,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学生来说,掌握了日后有效生存的技能,对企业来说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工学结合教学体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共赢的合作。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9)

宁波技师学院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素有“中国模具之都”称谓的宁波,模具行业是宁波重点优势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产值、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均在全国占有较强的优势地位。

宁波的许多中职和高职院校顺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但是多年来宁波市仍然存在着模具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尴尬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学制过短而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又过于偏向理论,最终造成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均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技师学院是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而产生的,是以培养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因此,技师学院要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上克服传统教育观的束缚,运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找准模具专业建设方向,探索出一条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

二、以示范建设为契机,积极创新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紧紧抓住示范校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进取,克难攻坚,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技师学院鲜明特色的“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宁波市及其周边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院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 调研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 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并且取得模具专业技师职业资格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确立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技师是技术工人中的精英,服务于生产、服务一线的关键操作岗位,生产、服务现场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宁波技师学院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技师的院校培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研修模式是院校培养技师的有效途径。在技师院校培养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行分流、分层次教学,坚持把好技师生源入口关;设立技师研修准入条件,研修形式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在技师评价上采取院校自主评价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整个专业建设计划和技师研修计划,对技师学生进行项目辅导和业绩评价。

三、条件保障

1.实施小班化教学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在探索小班化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模具专业学生采用阶段分流制,每一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分流,最终进入技师段学习的学生在20人左右,实现了小班化的教学目标,保证了每一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保证了最终技师毕业学生的质量。

2.大力加强教学实训场地建设

良好的教学实训场地是模具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建有模具加工实训区、模具装配实训区、图形工作站、数控编程室、模具设计室、快速成型室、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等10多个实训室(区)。主要配备五轴激光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慢走丝)、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三轴联动)、快速成型机、龙门加工中心、龙门雕刻机、双色注塑机、三坐标测量仪等等先进实训设备。可开展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制图员等工种(项目)培训、鉴定、师资进修、项目开发和竞赛,能同时容纳200名学员进行实训。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保证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以典型案例为核心的、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为此,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积极与宁波各大中型厂商、公司等单位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老总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成立专业委员会,对模具专业建设建言献策。通过送培、挂职、校本培训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优化、数量合理、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四、体会与思考

近年来,在“高技能人才短缺”“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相继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技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基本特征是:在培养传统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肩负起了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命,使技工教育走上了大数量、多层次的发展轨道,培养技师已经成为各技师学院责无旁贷的责任。

但是,技师学院应该如何培养技师,即技师的“学院培养模式”是什么?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版本”供大家参考。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实际上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相互之间也很少有所谓的& ldquo;成功经验”供大家借鉴。在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材与设备、师资配置、毕业生评定方案等诸多方面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各技师学院已经相继开始招生,并已经由此产生了第一批、第二批等等所谓的“新技师”。但这样的“新技师”是否真正达到了“技师”水平?笔者心存疑问。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10)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11-02

技工院校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中,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目前,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关系到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技师学院的办学实力和长远发展。开展科研工作必须先明确其定位,搞清其作用,才能收到其应有的效果。

技师学院科研工作定位

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开展科研工作首先要明确科研工作定位。只有准确定位,科研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其预期目的。

科研工作定位主要取决于学校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因其办学功能不同而有不同的科研工作定位。

(一)技师学院分类及其办学功能

从教育分类来看,技工教育属于职业教育,技师学院是我国现有技工院校的最高办学层次,因此,技师学院属于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的办学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二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高技能人才培养 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即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相对于同属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而言,技师学院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高于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其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培养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的同时,还应为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在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办学功能,技师学院有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因而其科研工作的定位也应有别于普通高校和其他高职院校。

(二)技师学院科研工作定位

科研工作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愈来愈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由于技师学院的办学历史短,全日制培养技师尚处于探索阶段,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技师学院应将教学改革作为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教研教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不断增强,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及其核心竞争力。

科研工作要侧重于解决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技师学院因其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而拥有一支具有较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同时,在技师培养教学过程中,需要以真实的专业技术问题作为教学载体和实训项目。因此,技师学院的科研课题应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尤其是企业生产实际操作方面的技术问题。科研课题要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改革、课程开发、技师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地方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科研工作要量力而行,错位发展 目前,技师学院的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科研工作条件还十分有限,表现在思想认识、机构及人员编制、科研经费、研发条件、科研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有待解决。因此,技师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科研工作,使其有别于普通高校及科研院所,也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科研方向上,不追求重大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应追求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在科研课题上,不追求科研项目的级别和规模,而应追求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在科研效益上,不过分追求其经济效益,而应注重其社会效益,逐步形成技师学院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

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作用

科研工作对于技师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广东省来看,科研工作做得较好的技工院校,其办学实力都比较强,发展势头也比较好。下面结合笔者所在的深圳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技师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作用加以说明。

(一)以科研促教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技师学院学生会篇(11)

嘉兴技师学院QV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暨浙江省中职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挂牌仪式日前举行。该中心是嘉兴市中职学校首家专门成立的德育研究与指导机构。QV德育是以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围绕职业化素养,致力于优质学生培养的中职学校德育模式,它以培养中职生成为优秀职业人为目标导向,以四个职业化(职业化工作技能、职业化工作形象、职业化工作态度和职业化工作道德)为主要内涵,以深度对接的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与企业为实施主体,通过构建德育队伍、德育机制、训导方案、评价体系等四大框架,加快对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养,为学生顺利地从学校人转变为职业人铺设通途。

淄博市技师学院

五项成果在淄博市“2012年百题调研”活动中获奖

近日,淄博市“2012年百题调研”活动成果评选揭晓,淄博市技师学院5项调研成果获奖。其中,刘兆东申报的《技工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荣获社科调研成果一等奖,张德刚申报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淄博市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获社科调研成果二等奖,朱平申报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实践研究——淄博市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十二年》、张君昌申报的《加强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措施研究》、王广田申报的《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获社科调研成果三等奖。本次活动历时6个月,共征集到调研成果247项,经专家评审,有50项调研成果被评为一等奖。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全部获批立项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向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申报了三项课题,分别是任惠霞和余志峰老师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设研究》、李珠斌和王光林老师的《交通类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冯兆强老师的《汽车发动机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经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资格审查、专家评审,3个课题全部获批立项。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一直非常重视教研工作,对教研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学院希望各课题负责人能够积极开展研究,创新研究方式,从而形成一批具有应用性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为推动学院的课程改革和示范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

圆满完成2012年度毕业生技能鉴定工作

2013年1月13日,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2012年下半年毕业生双证技能考试圆满结束。此次双证技能考试共完成毕业生技能鉴定413人,涉及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中式烹调师、数控车床工、汽车维修工、维修电工及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等7个工种。学院一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共完成毕业生职业技能鉴定965人。

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为顾问校长

2013年1月7日至8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受邀来到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为学校700余名教职工传道解惑,并作了长达6个小时的讲座。姜教授围绕“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课程过程建设”的主题,向广大教职工传播了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会后,学校聘请姜大源教授为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顾问校长。

镇江技师学院

获2012年度作风建设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特等奖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关于表彰2012年度作风建设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的决定》,镇江技师学院获得2012年度作风建设及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的特等奖。镇江技师学院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了“团结、务实、高效、文明”的良好氛围。学院各方面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国示范”、“国基地”申报成功,并被确定为“一体化教改”试点单位。新的一年,学院将再接再厉,为建设更高标准的技工教育而努力奋斗,向着省级重点技师学院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