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4 06:05:39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1)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010中国国际煤炭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9.73亿吨,接近30亿吨,比2005年增加了7.68亿吨,年均增长1.92亿吨,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将会接近32亿吨。

可见煤炭工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没有人可以否认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性。但是面对成绩,黑色的煤炭让人想到的更多的是各种“黑色”新闻。“矿难”、“产能过剩”等负面消息不断在刺激着世人的神经。

对此,整个煤炭行业在不断加深自身的改革步伐,在市场化改革、向国际进军、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特别是“两化融合”大潮下,煤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日前《计算机世界》报记者专门走访了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煤集团”),感受到阳煤集团正在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阳煤集团信息化所建设开展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就构建了局域网络,并自主开发了煤炭销售、生产调度、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众所周知,近一年来,山西的煤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工作,这为包括阳煤集团在内的山西煤炭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山西最主要的煤炭企业之一,阳煤集团也兼并了大大小小几十个煤矿。阳煤集团的管理范围从过去集中在阳泉市周边,一下子扩大到从晋北到晋南六百多公里的范围内。如何实现对这些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控工作,首先就是要将各项数据即时传回集团的总部,这就需要将阳煤集团的信息网络也扩展到这些煤矿。众所周知,这些煤矿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煤矿所在地的通信基础设施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有些煤矿所在地甚至都没有手机信号。

为了对这些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阳煤集团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于是成为了“兼并重组”工作的“排头兵”。每兼并一个新的煤矿,信息中心的人员就会去当地了解网络、系统建设等情况。一位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甚至开玩笑地说,全集团中层以上干部中,估计没有人比他去过的兼并煤矿多。

正是有了这些“排头兵”,阳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确保安全生产是首要任务

自国家在2010年8月30日通过《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并从2010年10月7日起施行起,“矿长下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安全发展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张国宝曾经表示,重大矿难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使煤炭工业的成就变得苍白。”

关于矿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国煤炭产量大、煤矿地质条件差等等客观因素,也有管理体制上和技术上的因素。矿长下井,必然会起到对安全生产工作更重视的作用,同时另一方面,整个煤炭行业是否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技术投入呢?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普及的情况下,能否让IT承担起安全生产的重任?

新景矿隶属于阳煤集团,位于阳泉市西部,出产优质无烟煤。在新景矿的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几十个大屏幕将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煤炭洗选等工业视频及监控信息一目了然地实时显示在不同的区域。有四个显示着佩戴安全帽的矿工头像屏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新景矿信息中心主任杜世顺告诉记者,这是新景矿人员定位系统定人员在井下信息跟踪的显示屏。“这四类戴安全帽的人分别是正在井下跟班的矿领导和部门领导、基层队组干部、各工作面的安全员及急救员,调度指挥中心可随时与井下这四类人员保持通信联系,以处置井下各类情况。戴帽子的代表了已经下井,没戴的就是没有下井,红色帽子的是党员。全矿的所有人员,都包含在人员定位系统中。谁下井了,什么时候下去的,目前所处位置及行动轨迹等内容,系统都可以实时显示。到了月底,所有数据还会自动汇总传输到考勤系统中,作为员工工资计算的依据。”

杜世顺表示,通过RFID技术,根据“一人一卡”的制度,矿工带着内含芯片的安全帽下井,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每个工作区域,有哪些人在岗,带班的领导是谁,每个人下井时间是多少,如果一旦某个人下井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没有及时返回地面,系统就会报警,调度会及时与此区域的负责人联系,直到落实排除安全隐患为止。

阳煤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副总韩立武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阳煤集团在下属的开元矿、新景矿、一矿、二矿、三矿、五矿完善了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实现了对井下任何指定区域的人员跟踪和定位的管理,对于实施掌握入井人员信息,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韩立武向记者表示,在阳煤集团,确保安全生产是信息化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据了解,阳煤集团下属新景矿等多个矿通过井下安全生产调度系统,围绕安全生产的流程,使矿井实现了对生产作业系统和“一通三防”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和透明管理,将生产作业现场的各种原始信息完整地传输到信息化平台,经过整理、优化后,进入数据库系统。通过对井下有害气体监测信息的采集和超限的信息,构成了安全生产防护体系。

“阳泉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所以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所以我们建立了动态实时的‘数字煤矿安全’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对矿井瓦斯的多级安全监管。”韩立武说,系统以所属各矿井检测系统为基础,以各个矿井检测系统检测数据为来源,实现全集团全部检测系统的矿井检测数据的联网。

韩立武认为,有了这套系统,建立的不仅是地面矿-集团公司-省局三级管理机构对煤矿井下现场作业环境的全面动态实时监测监控,同时为井下瓦斯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预防瓦斯事故,超前正确决策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数据分析信息和资料。“现在通过系统,一旦发生瓦斯浓度超过标准的情况,瓦斯超限的地点和浓度数值都能够实现风电闭锁,并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到相关各级责任人,从而保证了在最快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

在新景矿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新景矿通过以太网建立了井下安全生产综合分析执行系统,通过对作业地点、井下设备、工业视频等综合情况的检测,实现了根据生产地点变化、灵活组织界面的动态的、直观的监测及预警系统。“过去都是打电话询问井下情况,现在是通过远程监控和计算机桌面监控,各级管理人员都能实时了解井下煤炭生产各个系统的实施运转情况,并根据系统实时数据合理组织和指挥生产。”杜世顺介绍说。

系统整合

走向集团管控

阳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曾经提出“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突出“三个延伸”。“三个延伸”中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管理应用系统向工业监测监控系统延伸、地面系统向井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延伸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阳煤集团的企业业务系统向企业综合应用门户延伸。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阳煤集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研发的、依托企业网络平台的公司内部办公、运销、物流、合同审计等多个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公司管理信息化、业务数据电子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等目标。”韩立武说。

煤炭销售是煤炭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阳煤集团的生产需求,煤炭外运受阻,严重制约了阳煤集团的跨越式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阳煤集团全面实施了公路运煤的战略性发展规划,所生产的煤炭越来越多地是通过公路运输。为了把这部分运输及销售等工作有效地管理起来,阳煤集团开发了“煤炭公路调运管理信息系统”。

“煤炭公路调运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公司管理的所有的近2500辆运输汽车进行ID卡信息管理,在每个发运站,建立车辆ID卡信息的门禁系统, 车辆的智能出入管理系统。在发运站的出入口和装载处安装工业摄像机,进行全天候监控。将所有的汽车衡计量系统通过局域网相连;根据车辆的ID卡号,自动记录车辆的装载净重值,实现公司、矿、部、厂各种报表统计、浏览及打印功能。”韩立武说, “这套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煤炭公路运输能力,2009年年运输能力达到了1200万吨,2010年计划达到1600万吨,基本杜绝了跑、冒、漏等浪费现象,对装车过程实现了精细控制,运输损耗率降低到0.5%以下。”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阳煤集团从过去的传统煤业,不断向非煤等业务领域扩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一个直接的问题,企业调度指挥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广、涉及的行业和内容也越来越多,依靠传统的调度业务管理模式和技术已经无法支撑阳煤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构建了新的调度信息指挥系统,它可以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生产现场信息和分析统计数据,使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具有准确决策、高效指挥和快速应变的能力。”韩立武说,新的调度信息指挥系统包括有三大子系统。其中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实现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单位,包括煤和非煤企业的关键生产环节的视频监控;生产现场监测指挥系统可对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单位生产现场数据的集成,其中包括人员位置监测、煤炭产量检测、生产环境监测;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集团与二级单位可以实现远程视频会议。”

对于阳煤集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阳煤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主任杨义林坦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难免会遇到“信息孤岛”和系统整合的难题。而要消除这两个难题,真正的难点不在技术上,而是在于业务管理流程的理顺。“通过搭建集团的合同审计系统和物供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摸索以及开元矿‘煤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种应用系统之间的继承,为今后实现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积累了经验。”

背景资料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阳泉矿务局,成立于1950年1月。经过60年的发展,阳煤集团已经成长为以煤炭和煤炭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铝电、建筑房地产、机械电气、贸易服务多元化强盛发展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包括国阳新能和山西三维两个上市公司在内的148个子公司、分公司,在册员工13万人,2008年营业总收入达到343亿元,2009年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79位,2009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50亿元。

阳煤集团实施“强煤强化、五年千亿”的发展战略,煤炭与煤炭化工产业横跨晋冀鲁京渝5省15个地市。目前阳煤集团已经拥有煤炭产能4500万吨、煤矿基建技改规模6000万吨、化工产能7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60万千瓦、氧化铝产能40万吨、电解铝产能12万吨、建筑建材和房地产销售规模35亿元。

链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

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节选)

近期煤炭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1. 充分认识后危机时代企业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日、韩等国家和欧盟纷纷出台IT救市计划,进一步提高国家的信息能力。如美国政府2009年2月颁布“美国经济重建和再投资计划”,将“宽带技术普及计划”列入其中;日本政府2009年4月出台“三年IT紧急计划”;欧盟在2008年底宣布的2000亿欧元经济复兴计划中出资50亿欧元用于宽带网络建设。这些计划旨在将IT应用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应对危机的社会信心结合起来,不仅能推动实体经济的恢复,而且会孕育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当前,中国煤炭企业参与国际间的贸易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对外扩张速度史无前例,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

2.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感知矿山”、“三网融合”等方兴未艾,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新挑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超前谋划,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 要准确把握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十一五”期间,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很多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始从“基础建设”阶段向“集成”阶段转变。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中,97.8%的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97.4%的生产型企业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化,88%的企业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化,79.1%的企业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75.4%的企业实现了进销存管理信息化。对照国内先进的中央企业,中国煤炭企业的总体水平尚达不到上述水平。对此,煤炭企业要准确把握本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积极开展深化应用工作。

4. 与世界和国内先进水平对标,分析存在差距,加快信息化进程。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08-01

在煤矿的管理中,煤矿的调度工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矿调度工作的正常运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调度十分重要的情况下,煤矿的管理部门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就应该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生产指挥中心应该通过运用煤矿的通信技术,在确保各个部门能够很好地沟通交流的前提之下对已经发生的意外事故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事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找到解决的办法。对那种可能会出现问题的部位也可以做到时刻提防,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可以保证整个煤矿可以安全的进行生产,对煤矿本身的利益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1.煤矿调度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煤矿生产的特点是:煤矿生产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不安全因素多,安全生产难度大,技术性强。另外煤矿生产系统工艺复杂、环节多。它由运煤、运料、通风、瓦斯抽采、供电、供水、排水、压风、通讯等子系统组成,而各子系统又由自己相对独立的要素构成。要实现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生产出合格的煤炭产品,就需要各子系统相互协调,保证系统环节的可靠。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正因为煤矿生产的独特性,决定了煤矿生产调度系统的指挥、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调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调度工作是生产管理指挥系统中的指挥部和参谋部

调度工作以生产作业计划为指导,围绕生产作业计划目标进行调度,要把生产作业计划的严肃性和调度工作的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各采掘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生产能力、设备状况等,将生产作业计划逐月、逐旬、逐日进行分解。及时、全面掌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薄弱环节,排除生产障碍,使各生产环节协调进行,确保生产作业计划指标的完成。为领导当好参谋,要求调度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煤矿生产系统,对影响生产的各类事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要洞察生产中的各种变化,掌握它们的依存关系,力争把生产中经常出现的事故、障碍和严重脱节等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1.2 监督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实现安全生产

调度工作要求调度人员做到勤入井,深入采掘工作面现场,靠前指挥。监督各个生产环节,各个生产岗位上的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设备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施工操作。发现“三违”现象要及时制止。对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协调人员采取措施进行消除。同时,要掌握重大安全隐患的解决情况,监督整改进度,解决整改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安全发展形势要多想,有预见性的提出预防措施,实现安全生产。

1.3 收集掌握安全生产信息,做好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作为日常调度工作主要内容之一的调度统计,就是定期的按班次、按日、按时收集、记录大量的安全生产数据和情况,迅速真实地反映煤炭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把这些数据和情况,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分析,略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内在联系性,总结经验教训,全面真实地反映安全生产经营状况,为整改不足、推广经验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1.4 对信息的及时反馈

调度工作不仅是问题和事故发生之后的协调者,或者是避免发生这些事故的协调者,同时调度工作应该对可能会发生的事故或者是问题能够有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料,并能够对这些隐藏的问题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或者是避免这些因素引起问题的发生。煤矿作为一个大面积工作场所,矿井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的到达现场发现问题,只有通过煤矿监测监控通信设备,实时的反馈给有关矿井工作人员,上级在得到信息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2.煤矿调度工作的特点

2.1 必要的连续性

现代化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各级调度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坚持24小时调度值班,不间断地进行组织指挥,保证按班、日、旬、月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在多数情况下,公司、矿生产指挥中心还相当于企业的总值班室,企业管理中发生的大小事情一般都能反映到生产指挥中心,通过生产指挥中心去反映、去解决。

2.2 严格的时间性

调度人员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要及时了解清楚,上级领导指示和基层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传达、汇报、协调、处理。尤其是遇到生产和重大人身事故时,时间性的要求更为严格,稍有耽搁就会贻误大事,严重的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

2.3调度工作的权威性

生产指挥中心是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上的综合部门,调度员虽然是一般管理人员,但必要时可以代表企业领导者行使指挥安全生产的权力。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生产岗位对调度指示、调度命令必须坚决执行。

2.4 业务保安的重要性

煤矿生产调度在组织指挥生产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工作。生产调度人员必须掌握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熟知《煤矿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切实搞好调度业务保安。

3.煤矿调度工作的发展方向

随着煤矿规模的逐渐扩大,以往的调度平台已经逐渐的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只有创新地开发更大覆盖、更强能力的平台才能保证煤矿系统的正常运行。

3.1 构建可视化的综合性调度指挥信息化平台

采用更先进的设备,覆盖更大范围的网络,实现基层单位各类安全信息、生产过程数据、生产数据(包括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调度、综合统计、图纸资料管理、采掘衔接管理、自动化办公)在公司总部的有效集成及综合利用,保证信息的更有效,更及时,更大化的传递汇总。

3.2 实现全面地多功能集成化

在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到多项功能的建设,不能出现漏项以致功能缺项。完整的调度信息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种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隐患排查智能管理系统、三维数字化矿山平台、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业视频系统、大屏显示系统、调度通讯系统、广播通信系统、紧急避险系统等几种。

3.3 建立一个高效快捷的应急指挥软件系统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3)

IT系统与矿山业务融合

按照《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信息化2008年2015年规划》,共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彬煤公司信息化工程。该规划对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矿山的网络及应用平台建设、系统集成、数据归集利用、业务融合等作出了清晰规划。

在此之前,彬煤公司完成了经营管理和企业办公手段的初始改造和升级,在部分子公司、矿山、科室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设了若干小型局域网络,实现了公司内部的互联互通。并且在信息、运销管理、财务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发建设了若干独立系统,有效地提升了这些业务口的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计算机技能培训,使公司全体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好处有了初步的正面认识。

自2008年至今,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全面铺开ERP系统和矿山数字系统建设。彬煤公司ERP系统计划投入资金1800万元,于2007年底完成方案设计和论证工作。2008年4月,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由陕西安源公司为开发单位,负责建设公司的ERP系统,由西安交大捷普公司为技术服务单位,负责信息系统的技术咨询、论证及技术服务工作。该系统分两个阶段实施,已于2010年6月基本开发完成并上线试运行。

据记者了解,彬煤公司ERP主要包括办公平台、工程管理、运销管理等22个子系统,目前系统已初步完成了设计目标: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多层次维护,确保数据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唯一性;同时实现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及时性,准确地反映生产、经营状况;建立指标体系和辅助决策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与行业和社会信息网络的互连;建立信息码头和信息仓库,在全局范围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矿山数字系统是彬县煤炭的另一个重要信息系统。该系统计划资金约1亿元,主要包括井下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生产控制与管理系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矿山资源与环境监测管理中心三大部分。数字矿山系统运行上线后,企业可以实现井下探测、掘进、采矿、运输等设备的数据链集成与一体化控制管理;矿山地上地下实时三维数字化展示、矿产资源实时三维模拟;矿山环境监测与管理;全集团经营管理数据化、图形化、图表化,经营管理信息实时化、趋势化;资金管理集中化、统一化、科学化。

“两化”融合成效突出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4)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项集分析、预防、控制、应急于一体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注重积极预防和应急处理,充分发挥其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与安全生产管理紧密相连,切实有效的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实质上,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是指信息管理、检测、通讯和监控,每一部分分别提供不同的功能,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要负责煤矿企业的信息管理,对于矿业基本的安全生产信息有整体、宏观的把握。安全岗位人员负责安全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基本生产信息、对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和领导对事件的审批意见,以及最终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情况,以便于日后的查询和类似状况的及时、快速处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有用于处理安检人员交接班问题的管理,在安检人员交接班过程中,要做好的信息录入和移交工作。当值人员做好本班次所发生的问题、隐患、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出现"三违"问题人员等基本信息的记录。交接班时,明确上一班次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还没有检查到位的检查控制点,并向本班次的安检人员提供指导,明确划分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并以此作为工作是否到位的基本依据。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安全信息要及时归纳汇总,以便于综合分析研究安全管理状况。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综合报表,或日报或月报向领导反映基本情况,同时使领导对煤矿生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了解生产状态,也为领导做出有关决策提供更为客观、真实可靠的依据。计算机信息系统除了对基本的安全生产信息作记录,也要对煤矿中的事故做基础数据的录入,加强对安全事故的管理。安检人员要正确记录所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查明了解事发原因,记录事故的分析过程和处理程序。对事故发生的基本状况的明确了解,有助于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煤矿安全生产中各种基本信息,也便于各种信息的查询,以及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做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决策。引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才真正完善起来,使得煤矿安全生产中各种隐患的信息采集、检索、查询更加方便、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囊括了所有的煤矿生产信息,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信息以及处理状况都能够及时、迅速的传达到各个部门。领导部门及时掌握生产现场安全隐患信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估,迅速提出有效的处理意见。生产线部门及时接受领导意见,迅速落实处理方案,整个隐患处理处于一种全监控的状态,使得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隐患信息准确、及时的记录,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把各类隐患做明确的划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基本信息、处理程序、最终结果都做详细的录入,能够为类似事件提供处理依据,也可以明确划分隐患危害等级,从而做出最有效的处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够划定清晰的“三违”界定标准,实时考核职工的工作状况。对三违人员的基本情况做数据录入,便于建立三违标准,完善职工考核制度。同时,还能够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加强职工安全生产管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

(1)瓦斯安全检测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于瓦斯安全检测,能够有效的监测到瓦斯的各种情况,预防突发状况的发生,及时有效的收集到瓦斯的相关信息。瓦斯安全检测系统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井下分站、传输设备、地面中心站等来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以及信息的最终输出来,以达到对瓦斯的实时监测的目的。瓦斯安全检测系统中传感器又分为了4种,作为监测系统的一部分,传感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感器的信号传至井下分站,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然后将信息传到地面中心站,同时地面中心站向井下分站传达相应的指令、分派任务。传输设备则是连接井下分站和地面中心站的媒介,是监测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设备。地面中心站主要是实时显示出监测系统传输的信息、基本参数,对基本信息资料进行存档,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2)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其设备构成与瓦斯安全检测系统相似,都是通过传感器向井下分站传达信号,通过传输设备这个媒介把井下分站与地面中心站联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传输。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模拟、仿真矿井通风状况,分析矿井通风方式,监测矿井通风装备,进而研究矿井通风安全性。通过网络模拟技术,实现矿井通风安全性的提高,有效控制灾变时期的风流,以及制定科学化的救灾决策。

(3)矿井矿压监测系统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矿井矿压实时监测,确保矿井矿压状况得到及时关注,减少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矿井矿压监测系统由矿压传感器、信息传输设备、地面计算机构成。矿压传感器把基础数据传输给地面计算机,计算机对基本信息进行存储、存档,并做出反应。对超出限定值的矿压传感器实行自动报警,及时转换为紧急处理状态。地面计算机中的信息能够作为基本的参考数据,可以随时调动。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5)

0 前言

供应物流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计划、采购、仓储、发放、合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供应物流管理,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加强供应物流管理,合理地组织采购、存储、使用物资,对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降低原煤成本,加强资金周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供应物流的好、周转快、消费低、费用省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是基础;企业信息按一定程序进行流动,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节后进行反馈,这样不断地循环运动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信息流。一方面企业可按照企业目标要求,将管理信息以计划、任务、指标等形式下达流动,形成自上而下的信息流进行传递信息。另一方面执行部门又根据企业目标的要求,将各种收集来的信息自下而上地反馈,形成向上的信息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和各管理人员之间,都是依靠信息进行联系的,形成了一个内部网络关系,管理部门就成为信息的存取、加工、传递等处理中心部门,管理人员也成为信息工作人员。同时企业还要不断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获取企业外部的信息(如在国际互联网上获取国外和国内的信息),使它转化为企业内部信息。由此可见,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产生、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人们在其中寻找管理的漏洞,旨在加强企业管理职能。

在现代化煤矿建设过程中,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中信息流和物流是同时进行的。信息流伴随着物流而产生,又反过来控制和调节物流。要实现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其关键在于两者内容是否一致。煤矿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应该努力采用一个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平台来对信息流进行处理,对物流管理活动实施动态控制,从而改善煤矿企业内部物流,使之成为企业的“第二利润源”。

1 煤矿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功能

煤矿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满足均衡价格理论的信息上,通过链上煤矿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有效协调,同步运作,达到物资制造者、采购者、使用者之间的均衡状态,从而实现物流“第二利润源”的目标。现代物流理论认为,物流作业系统只有与物流信息系统很好地结合成一个总系统,才能完成一个真正的物流系统。

基于供应链的要求,把物流信息功能设定在四个层次上展开。(1)用于启动和记录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交易系统;(2)管理控制;(3)决策分析;(4)制定战略计划,包括确立服务目标、物流总成本确定与分解等。如果一个信息系统实现了上述四个层次的功能,那么,在实践中煤矿管理者对信息的获取将有四个层次的表现。第一能提供对静态数据的静态访问,对公共信息实现基本共享;第二能引入检查工具,提高企业信息库的实用性;第三能提供对动态数据的动态访问,数据从现有的、联合管理的数据源动态生成;第四能使访问所有联合信息成为可能。

2 建设煤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

近年来,国有大多数煤矿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费用紧张。这在客观上使需用计划不可能按原有的方式正确申报,这意味着将使采购期缩短。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的计划在形式和内容上过细、过具体以及编制方法上的问题而导致计划工作本身就缺乏应变能力,很难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及时调整;加之计划申报环节多、编制及调整的程序多,极易导致所传递的信息失真、扭曲,产生了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物流工作的被动,这种被动突出地表现在两点:①计划与采购、采购与供应脱节;②物流部门不能对所供物资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而不得不把管理重心放在目标控制上。

针对上述问题,在建立煤矿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一方面,不刻意追求恢复原来的管理模式,简单地实现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另一方面,依据需求拉动的物流管理模式的要求,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就煤矿企业内部物流而言,从可能取得的效益看,它可以实现:①增强响应客户能力,交货期缩短;②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进而消除“需求放大”及“需求短缺”效应;③库存周转天数减少,库存量减少;④建立共享信息平台,有效减少信息交换不充分带来的重复与浪费;⑤加强各部门的业务沟通和信息交流,责权明确,增强了实现煤矿企业内部物流的无缝作业以及实现从物流管理目标控制转向物流管理过程控制的可能性;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并为绩效评定提供更准确、全而的数据;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概念;使企业内部运作机制趋向灵敏,加快决策过程,有效调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并促进由职能导向型向流程导向型的转变。

3 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国有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正确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结构。即作业活动、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定战备计划系统结合实际。

(2)努力体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控制和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我们要建立一个计算机用户查询窗口,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便于使用单位合理安排费用,编制需求计划。通过减少物流部门与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减少需求计划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要看到既使实现了需求信息快速、同步传递,缩短了订单处理时间,但供货周期并没有缩短。实际上,减少库存的根本途径是缩短供货周期,即取决于对市场货源的获取能力、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确定合理的采购方式。

(3)在作业流程中,变书面文件驱动为信息驱动,促进业务流程的改变。现仅以采购与应付业务流程为例说明见图1。

采购部门把采购合同书的等内容输入到系统后,待供应商把货物送抵仓库时,仓储部门把原有的合同内容调出来,在原有的订单基础上做一个收货确认,采购部门据此开入库单,办理入库业务,并通知供应商开发票,随后连同入库单、发票送财务,财务同样基于原有信息记录核实后进行相应的应付账款核算,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工作量。同样,在计划管理系统中。使用单位的需求计划也是同时传递到供应站、采购部门和计划管理部门。通过信息驱动方式推动业务活动开展,在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部门间协作得到加强,责权明确,业务流程顺畅,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库存管理处于供应物流的核心地位,也是供应物流的转折点。鉴于当前国企煤矿物流管理的现状,又由于煤矿生产所需物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统管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型,必然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①首先需要对业务的基本数据进行去伪存真、不断修订的过程。②在以上的基础上,对物流进行分类和重要性分析。为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取一定时期内物资的实际消耗额,而不是该物资的平均库存占用额。③确定库存管理模型。在现实的物流管理活动中,没有任何一种物流的作业活动完全符合订货点技术的模型体系,又由于订货技术本身的理论缺陷,这使得库存管理模型的确定既复杂又困难。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煤矿工程;安全生产

随着近几年我国煤矿开采规模加大,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随着而来。尽管我国相关部门设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约束开采过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计算机网络计算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矿开采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增加了煤矿开采施工中的管理效率,促进了煤矿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为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在煤矿正常生产阶段,其主要问题是监理通信网络。在通信网络构建阶段,应用到的通信设备功率较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线通信设备,另一种是无线通信设备。良好的通信系统可以保持井上管理人员与井下生产人员时刻保持联系,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可以与管理站取得有效地联系;同时可以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可以将井下的作业情况及时汇报到管理部门,方便管理人员对井下作业进行指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自动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2.1中心站点在煤矿正常生产的自动检测系统中,其主要的控制设备为中心站点。它可以对井下的作业环境、生产状态、煤层稳定情况进行动态检测,并可以接受中央控制中心下达的命令和指示,确保对井下安全生产做出合理有效地的控制。

2.2井下分站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检测系统中,中心站分支系统的井下分站,可以有效地辅助中心站点的工作。且分站分布在煤矿井下的分区中,它可以第一时间将收集的信息传输到自动检测系统,且根据传输信息自动控制,真正实现智能化操作。不仅实现了节约资源,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益。此外,井下分站维修方便,若分站系统出现故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维修好,避免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

2.3传感器群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占据这重要的意义。确切的讲,它是自动检测系统的中枢神经,可以将系统发送出去的数据信息及时的传递到各个部位。这就需要在建立自动检测系统的传感器群时,需要确保传感器的质量,保证其正常运行,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主要有模拟量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且光纤传感应用较为常见。且它具有高性能的抗干扰性能,信号传输过程中能量损失较低,但是其价格相比其他传感器较高。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综合调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3.1执行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综合调度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承担监督监理作用,帮助相关管理人员收集信息。对煤炭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随时有效监控,并对检测出的存在安全风险项目半自动判断,便于进行各项资源调度。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远程技术信息收集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结合,加大了安全预防与管控力度,将安全事故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3.2调度管理调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状况管理、生产安全隐患排查、生产图表台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等等。综合调度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对以上信息的采集及整理实现了对工作调度的全面、随时监控,动态且真实的反映了煤炭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经营状态、稳定性。一方面保证现有资源的安全合理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动态趋势分析在现有产业安全结构基础上进行统筹调度,促进煤炭企业深一步的安全管理。

3.3设备管理生产设备管理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于可以根据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和维护设备台账、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及落实情况记录,以此来对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各项指标进行监控记录。当生产运行出现问题时,一方面可调取相应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原始数据分析,推动原因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十分便捷的调取同一型号不同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记录来进行横向对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企业对设备的有效管理

3.4生产计划管理在生产型企业中,综合信息调度的一大重要目的是为生产服务。通过对现有生产设备及人员的合理调度和管理实现生产量的最优化配比及效益最大化。除现有资源的调度外还包括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设备及备件购置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人才梯队建设等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入将上述信息数据化,规范化,促进各项配套计划的顺利实施。

3.5综合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综合调度管理效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为煤矿安全生产建立额可视化操作管理平台。相关管理人员不需要再从事繁琐且错误率高的现场数据提取记录工作,而可以从系统中直接调取所需数据资源,一目了然的进行判定和决策。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使得跨数据搜索、无人监控、自动化操作、自动防错成为现实,既满足了煤矿企业的安全化生产要求,又节省了人员设备成本投资,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4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4.1瓦斯气体监测技术利用计算网络技术可以将监测的瓦斯气体传输给控制室,从而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可以将分析结果传输至井下,工作人员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瓦斯气体超标,是否可以继续生产,从而有效地确保了煤矿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4.2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由于井下作业环境较为复杂,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井下人员定位,并将定位设备数据与电脑相连接,确保电脑显示人员位置。若一旦井下发生危险事故,可以及时定位人员位置,采取救援措施,减少人员伤亡概率。此外,采用人员定位技术,方便在井下昏暗的环境中准确定位人员,确保井下工作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兰,许江,张延松.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6):89-92.

[2]齐文宇,李纯财.国外煤矿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启示[J].中州煤炭,2010(5):118-119.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7)

1.引言

近几年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及信息化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各大煤矿企业都着手走自己的信息化之路。加上本身煤炭价钱的飙升,给煤矿企业行业的信息化之路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使其在信息化的进程中如鱼得水,引进的设备、系统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从最初的辅生产的理念走到了现在的智能化[1]生产的理念。

但是诸多的煤矿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往往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往往把所有的规划、建设、调试和维护都交给建设方,结果造成系统不符合本企业需求的尴尬境地。更甚,有的煤矿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已经成型或已经开始使用,相关工作人员不会操作,甚至有抵触的心理,并且,没有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这样,信息化系统的最大价值肯定不能充分体现出来,甚至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进而违背了建设信息化道路的初衷。

2.前期准备期[2]

煤矿企业要着手走信息化道路,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指数,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本矿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结构[3]作一个合理的调查,筛选出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精通各个生产环节和管理环节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作为信息化之路的带头人和后续信息化系统使用的管理人。如果发现本煤矿企业这样的工作人员没有或者太少,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引进上述的复合型人才[4]。

选定好信息化人员后,先给他们一段时间让他们参考同行业的信息化模式,有条件的可以到别的煤矿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再与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协调、规划、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化方案。这样,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模式的轮廓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的同时,也自然培养出了能适用企业从常规化到信息化转变的信息系统技术人员。

3.调研期

煤矿企业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开发人员必然要对煤矿企业进行前期调研,这个环节对建设单位和煤矿企业都是有着致命的重要性。对建设单位而言,通过前期调研,才能制定合理的工作进度、采用最优化的技术手段,否则开发的进度、煤矿企业的满意度都不能得到保证,甚至会造成系统的二次开发,这毫无疑问会对煤矿企业的信息化进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建设单位到煤矿企业进行前期调研时,煤矿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先让煤矿企业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交流。交流过程中信息化负责人先拿出自己规划的信息化方案,再参照建设单位的方案,在技术可行问题上、是否符合煤矿企业长近期的规划需求问题上达成更一致,然后再陪同调研人员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更针对性的调研。

最后对调研接过的认可,不要让领导来拍板,最好由使用各个子系统的工作人员做出最后的表决,例如在对调度室信息化建设的前期调研结果上,调度室的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最后的否决。这样既能保证开发的信息化系统针对行更强、品质更高,又能使工作人员更容易操作系统,毕竟是为其量身打造的信息化系统。

4.使用期

建设单位按照协议交付成品后,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系统要有一段时间的适用期。为了尽量缩短适用期,首先要向全体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构架,及系统的优越性,使员工确信信息化系统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信息化系统在工作人员心目中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其次要全面提高系统使用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为不管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平台[5]。其操作熟练程度会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的合理性和数据的科学性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因此要把计算机技能放到使用人员的工作责任范围内,并把此项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一定层次的计算机技能加上为其量身打造的友好的用户界面,相信对系统的操作很快就能达到得心用手的地步。

5.维护期

煤矿企业信息化系统庞大而复杂[6],再加上煤矿企业生产环节的复杂性、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系统的软硬件维护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煤矿企业要把系统的维护工作作为信息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运行仅仅依靠系统管理员,是远远不够的。煤矿企业必须要把全体员工纳入到这个子系统中,并制定分工明确、反应灵活、奖罚分明的维护机制。

这个子系统的功能:最及时的发现系统故障,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此信息反馈到管理员手上,管理员在把信息实时地传递到相应的技术人员那里,技术人员快速作出反应,把故障修复好。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每个环节都不产生滞后,才能保证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时刻发挥到极致。例如,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中的一个传感器,在采煤面被损坏,在维护机制的作用下,很快被井下一线工作人员发现,然后汇报上去,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好,安全隐患也就自然排除了。

6.总结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7],相信经过采煤人的不断开拓进取,以信息化生产、安全、管理为主要内涵的信息道路会越走越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效生产、安全生产也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及经验的积累步步高升。企业的最终获益也会呈指数的形式增加。

参考文献

[1]王正祥.矿山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矿山机械,2008 (36):45-48.

[2]郑春香,韩承双.煤炭企业信息化前期准备与选型方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9(36):46-48.

[3]董岩.谈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点[J].今日财富, 2010(1):63.

[4]王彧.“五点论”推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J].煤炭企业管理,2006(12):63.

[5]王勇.我国煤矿综合自动化技术综述[J].研究与应用, 2006(4):22-26.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8)

1智慧化矿山开采技术现状

我国大型能源集团,其信息化发展历程与全行业一样,也是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而进步的。(1)综合自动化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瓦斯监测系统、束管系统、矿压监测系统、井下人员管理及定位系统、井下工业环网、组态软件等先进技术逐步在煤矿得到推广,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保驾护航作用。(2)随着煤矿对信息化的进一步需求,煤矿信息化从单纯的制图逐步转向为煤矿矿图、数据的管理、更新等提供信息的共享和服务,同时也对煤矿通风安全专业应用和防治水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3)《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实现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综上所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通过30多年的发展,煤炭工业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离智能矿山以及实现煤矿的完全信息化管理决策还有较远的距离。

2智慧矿山建设目标

以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小纪汗煤矿智能矿山建设为例。按照公司矿山智能化建设重点工作目标计划,结合矿井自身的发展现状,通过与国外内领先厂商合作,采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从设备、网络、平台以及上层应用多角度进行智能化的提升和改造,建立统一的网络传输系统,搭建智能化的数字平台,改造现有业务系统,并逐步建设更多的智能化新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矿山智能感知、信息融合、系统联动、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全面提升矿山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改善工人井下作业环境,实现监控、生产、维护、安全等多环节少人化或无人化,最终达成矿山智能化的建设目标。智能矿山的总体建设内容如下。感知层:感知层的建设主要包括传感器和相对应的应用系统两部分,用于获取井下设备及环境的运行参数,数据,状态等信息,同时也负责对相关设备仪器进行反向的开停,运行状态调整等控制。本次小纪汗矿感知层的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采掘、支护、通风、安全、提升、运输、辅助生产、供配电等系统的传感器及其信息化系统及附属设备如PLC、自动化设备、摄像头等。网络层:针对于小纪汗矿井下不同场景,将eLTE、5G以及WiFi6等无线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井下移动通讯网络的全面覆盖,用于高清语音通话,视频通话,井下高清视频监控,传感器数据回传,工业远程控制等任务。eLTE和5G网络在井下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井下防爆基站,工业环网和相关供电设备,井上部分主要包括核心网和MEC,WiFi6的建设内容主要是井下防爆无线AP。计算资源层:计算资源层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建设统一的云数据中心,包含云平台服务器、存储、网络设施等相关核心硬件,以及IT机柜及相关配套如电气设施、空调、防雷接地、环境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附属设施。主要用于实现感知层各系统数据的采集、接入、整合、存储、交换、计算、输出,向上直接服务于数字平台层,向下通过传输层设备共同完成数据的上传下达工作。平台层:基于混合云方案,建设包括集成平台、AI平台、大数据平台、视频云平台、融合通信平台、智能办公平台、二三维GIS平台、以及IoT物联网平台等,做好智能矿山基础平台建设工作,实现小纪汗矿系统交互、数据融合,给上层应用提供AI、大数据、GIS、IoT等核心功能组件,使能矿山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应用层:依据小纪汗矿目前需求与规划,前期计划建设小纪汗煤流智能监控等智能化系统,解决矿井综合信息集中展示、皮带智能化控制、人员作业规范化监控、IOC大屏BI展示等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问题,提高小纪汗矿安全管理效率,进一步实现井下少人、无人化。

3现有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甘肃省内开设采矿工程或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学校有:陇东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三所学校。各校该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生的要求基本是: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采矿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用于分析、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工程问题;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方法进行矿业工艺系统与过程设计;能够通过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对采矿工程中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得到相关结论。从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表可以看出,该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机械等。可以看出,各校该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制定,适用2021、2022届毕业生)中对毕业生的要求、核心课程的设置基本是站在传统采矿技术基础上的,对智慧矿山建设很少涉及。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9)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煤炭开采工作中,成为了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技术手段。数字化矿山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测绘工作的准确度,帮助工作人员获取更可靠清晰的数据来源,降低安全隐患,在实际应用中已经体现出更多的优势。

一、数字化矿山概念介绍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工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效果,国内的煤炭开采量已经达到了每年30多亿吨,但是施工作用中经常会出现灾害事故问题,多年来国家各级安全部门对于这个问题重视度比较高,未来数字化矿山建设是必经之路。所谓的数字化矿山技术是合理的将自动控制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融合到一起的矿山开采手段,对整个作业区域建立可视化的模型。将以往不同的空间、时间三维空间资源统一到同一网络平台上,对于大量的地质结构数据和资料进行实时的控制和检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软件系统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包括遥感测试软件、三维可视化软件、空间分析软件、辅机设计软件等。让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科学性得到了很到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对于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数字化矿山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将采集到的实际资料数据通过三维化进行展示,对于整体情况详细的分析;第二层次是在根据已有的资料信息基础上建立三维模拟矿山,并且对于获得的数据进行添加;第三层次是矿山信息的动态化管理,生产管理一体化。根据实际的变化数据及时对于模拟状况进行调整,实时更新数据。

二、云南数字化矿山建设分析

1、目前云南的资源状况

云南省处在我国的西南部,整个省中的很多地域为高原地区,也是国内煤炭生产的基地之一。总体储量来看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种类也比较齐全,可是问题是由于资源分布的不是非常均匀,造成矿体的规模相对比较小,很多煤矿的实际生产水平不足,地质结构的特点造成不能建筑大型的煤矿,小型煤矿的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应用的设备技术相对陈旧,采取的安全措施也不足,对于各种灾害的预警水平也不够,给生产和员工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也无法满足行业的长久性发展需求。此外云南地区的煤炭资源中主要以中高灰煤居多,褐煤的存储量是各种类型煤炭储量的首位,想要应用数字化技术应该基于云南省内的资源状况和实际状态进行分析,科学的进行规划和管理是发展中急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云南生煤炭市场供应状况

由于地域性条件以及气候的影响,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起云南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省内生产的煤炭基本能够满足本省的需求。由于国内十二五计划的实施,各种政策优惠的推广,云南省的工业化发展脚步提升,煤炭行业领域发展速度加快。如今云南地域市场应用的能源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天然气、石油、水电、煤炭,煤炭资源消耗量相对比较高,科学预估发展到2020年的时候整个云南省的煤炭生产总量就能够达到12500吨,这是数字和实际的煤炭生产数量之间具有巨大的差距。为了保证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云南省总体处在投入资金购买煤炭的状态下,如此会带来比较大的经济负担,提高煤炭开采水平,避免经济损失也是云南省发展中需要面对的。

3、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现状

从整体水平上分析来看云南省的矿山建设还停留在初期的阶段,很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没能够落实到实际的应用中,省内没有真正意义的数字化矿山系统。可是随着该种技术在其他区域或是省份的应用,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云南各级领导人员已经对于该种技术手段有了认识,明白了数字化矿山技术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带动行业领域发展的意义,在具体的行业规划中提出来进行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意见。数字化矿山能够对于自然灾害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提升应用企业的安全等级水平,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给作业人员提供保障。这对于解决云南省事故频发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问题

基于云南省的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结合美国研究者查得诺兰的系统建设模型分析,暂时性将云南的数字矿山建设规划为从计算机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折,对于其中不科学的地方合理分析处理,为后续的发展服务。

1、数据信息利用问题

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第一困难是丰富地质数据并且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云南省计算机网路干线为数字矿山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信息资源应该是企业应用的核心内容,可是很多的煤炭企业不能够将矿山建设的资源作为重点,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各种资源没有实现共享,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1.1信息孤岛。前期规划的失衡,整个云南省内部对于信息的安排计划和统筹不足,很多部门构建的网络传输干线仅仅适合自身应用,信息集成的水平不足,使用率非常低,没能最大化发挥出信息价值意义。

1.2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于信息化管理工作没有能够建立统一的标准,导致整个云南省内部企业之间的横向信息联系比较微弱,技术水平层次处于不一样的等级,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使用遇到了瓶颈。

1.3专业人员不足。数字化矿山建设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关系到自动化、控制、数字信号、计算机等各个专业,由于专业性人才的不足,整个云南省内部也没有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具体应用中的人为失误比较多,让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降低,数据的准确性不足造成方案设计的偏差,整体应用效果不理想。

2、数字化矿山生产的管理问题

2.1企业生产能力不够。数字化建设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云南省的经济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各个企业的经济实力有限,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的设备技术都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不能够及时更新,如此的矛盾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速度。

2.2煤矿资源管理困难。各个中小型企业内部的优质资源和信息无法及时的实现共享和整合,企业分散的存在形式给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带来经济、技术等多元化的阻碍。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比较低,各自经营,部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不进行多余的投资,产业结构普遍单一都造成管理工作困难。

2.3安全问题。云南由于自身地域性的影响发生泥石流各种自然灾害的概率比较高,地下煤气层的稳定性不足,整体安全控制难度提升。省内的中小型煤炭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安全问题,如果出现危机容易形成很大的伤亡,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

3、自动化问题

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行开采是数字化矿山技术的核心特点,云南省内部各个煤矿企业的信息传递还是通过电话这种方式,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监控,自动控制技术不能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性造成综合自动化效果不好。

四、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发展规划――数字化矿山建设步骤

对于云南省的情况详细分析后提出具体的发展规划,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详细规划根据目标一步一步落实。

1、构架信息采集更新系统

通过该系统实现对于区域性的地质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实现实时的监控,完成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或是更新等具体环节,最大化保证信息的科学合理性。

2、建立数据检测中心

通过监控中心对于不同的检测点进行远程的控制,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利用数据检测中心对于各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规划整理,综合处理。

3、专业算法库

在符合实际应用的安全准则和技术规范条件下,将以上系统收集到的数据通过一定的规则建立具体的算法库。将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对于整个矿山的结构进行具体形象的表达,对于开采作业流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环节发现隐藏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为后期工作展开提供支持。

4、GIS数字矿山信息化平台

利用这种信息化的平台将各种动态的数据进行交互式数据共享,完成数据的查询或是输出功能,为后期的生产应用提供集成化平台,提升信息的应用频率。

5、建立专业应用系统

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三维模型系统建立具体的矿山模拟图像对于实际的作业过程进行指导,将技术落实到应用中。

五、未来的发展

结合云南省的实际发展状况,未来云南数字化矿山的发展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和省内的各级教育机构结合到一起,或是将专业人员派往到技术先进的国家进行系统化学习,让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此外政府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是政策提供多方面的支持,煤炭企业和政府合作,建立有效的实用性法律法规,对于行业内部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更加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氛围;同时云南省内部的各个企业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有效链接,实现资源的共享,让整个领域的数字化水平得到提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为长久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10)

煤炭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重要支柱,在国家战略层面占有重要地位,煤矿开采工作难度大,涉及变化因素多,因此,需要积极加强技术开发、研究与实践应用,以更好的辅助煤矿开发与生产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服务。我国煤炭工业矿井开采危险因素多,井下事故频发,所以提升煤炭企业开采工作安全性十分迫切,当前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为降低煤矿开采难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辅助,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对现代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加以分析研究。

一 煤矿信息化系统简介

信息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众多企业要经历的必然阶段,信息化革新能够带来众多应用优势,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不断积极提升信息化水平对于加快建设、完善煤矿开采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就目前来说,我国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应用中还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但是近几年来无论是矿井瓦斯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还是产量监控系统抑或是采掘工程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等,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保障安全生产、保质保量生产方面提供了切实的良好基础。现代煤矿信息化系统将工业控制网络和信息化网络整合集成为优质的自动化信息平台,对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监控调整,无疑对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就目前来说,煤矿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还存在不少弊端与挑战,比如专业人员素质过低、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辅助制度建设不完善等,对于快速、稳定的推进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些都是未来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应当加以注意的。

煤矿信息化系统包含多个方面,比如产量监控系统、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共同构成了煤矿信息化的主体,为生产和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比如产量监控系统,通过应用多渠道、多结构网络传输与电子计量完成庞大监测数据的处理,它应用了诸如电磁场抗扰度和保护技术、弱电系统、电子动态称重技术和软件系统集成技术等实现对煤矿产量的监控,并配合远程诊断功能解决现场故障,并完成生产数据的分析与共享。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是煤矿采掘计划和生产的沟通媒介,通过平面图的指导对煤矿采掘工程设计和生产计划安排提供有效参考,更加科学全面的指导煤矿生产工作,通过对平面图数据库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利用多种操作系统和技术应用优势实现自动成图,从而实现动态管理,CAD技术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煤矿采掘工程动态管理系统的存在就使得煤矿采掘计划、平面图设计、实测和自动成图融为一体,为煤矿生产工作服务。人员定位与考勤系统对员工迟到、旷工、缺勤等行为进行监督,对井下人员位置进行定位,有助于强化管理,积极应对安全事故等,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其井下生命安全。

安全监控系统是煤矿信息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网络管理等对煤矿井下动态(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风速、气压、温度等)实施全面监督与管理,并配合井下预警机制和自动装置保障工作安全[1]。就以安全监控系统中的瓦斯无线传感器检测网络来说,其设计十分复杂,应用到多种技术,且设计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性能,想要满足井下复杂生产环境下瓦斯含量的监测就必须从电子技术方面深入研究实践,要能够满足实时监测需求和高精度监测需求,比如ZigBee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煤矿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给煤矿开采、生产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无限便利,在具体应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深入研究、尝试,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效益。

二 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煤矿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应用了多种电子技术以不断拓展自身应用范围、提升自身应用性能,为煤矿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便利,在具体煤矿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们分别以煤矿信息化系统中安全监控系统ZigBee技术的应用和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中CAD技术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探究。

1. 安全监控系统ZigBee技术的应用

安全监控系统中ZigBee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瓦斯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建设与应用,这种技术能够完全满足复杂网络构建需求,对于生产环境十分复杂的煤矿井下瓦斯含量进行实时监测。在具体应用中,煤矿矿井平均每1km就需要布设多达一百个以上的ZigBee节点,这些节点由感知组件、采样组件、执行组网和数据处理组件等组成,有些特殊区域还需要不断强化对信号接收灵敏度以及信号发射灵敏度的调整[2]。有这些节点构成的监测网络将数据实时传送给信息控制中心并及时进行处理与储存,为避免井下复杂环境对这些节点监测效果的干扰,还需要不断强化每个节点的抗干扰性能,保证其能够顺利履行责任。比如某煤炭企业设置ZigBee节点应用的芯片是Atmega128L与CC2420等,Atmega128L是低耗高性能的微处理芯片,CC2420是射频部分芯片,都是低功耗版本,能够在保障应用性能的情况下延长使用寿命。通过遍布矿井的多个节点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对数据进行发送、监督,完成瓦斯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建设与应用。瓦斯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信息化系统节点架构见图1。

由CC2420芯片、电源管理、Atmega128L单片机模块、存储单元和传感器共同组成的监测节点是瓦斯无线监测网络的核心.传感器是井下瓦斯监测数据收集和转换的核心,负有实时监测的使用,Atmega128L模块对节点收集处理进行处理并定位,在低耗高性能优势下很好的完成控制任务,减轻整个节点能耗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对传感器所收集到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CC2420芯片负责整个节点内部互相之间的无线通信,存储单元和电源管理为这些功能模块各自发挥作用提供基础保障[3]。这种设计能够很好的满足实时瓦斯监测网络的使用需求,对井下多种可燃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精密监测,虽然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在强干扰环境下、恶劣环境下性能打折扣,但是不可否认其应用确实为井下安全监控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实践。

2. 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中CAD技术的应用

煤矿采掘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中采掘工程CAD必须具备能够描述矿山图素非空间图形属性的能力,这样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所以属性化图素是CAD技术的关键。属性化图素完成之后,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图形与系统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构建,在借助数据库内部图形自动生成新数据图的时候,系统内容被更新和拓展,完成动态管理的同时自动绘图出图,为采掘工程提供方便。

CAD技术的应用为煤矿生产采掘工程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其技术应用以数据通讯为基础,通过建立和优化不同数据库与平面图之间的联系来实现功能运行,Windows系统软件配合AutoCAD图形软件形成了数据库与图形库的支撑,在统一的运行环境下实现了高起点,从而在二者的基础之上实现自动成图,这些新生成的图形同时又为数据库提供新的图素,从而最终实现了工程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中动态化管理,使得采掘计划制定、实测、平卖弄图设计和自动出图成为一个连贯完整的运行过程。整个动态管理系统能够对测量数据和采掘数据进行实时管理,实现数据的自动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4];能够在自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采掘工程平面图的优化设计,通过应用其坐标输入、定标设备输入和数据库数据输入三种方式实现工程构图设计,并且在已成平面图上进行自动测量填图与改图;系统内部所拥有的常用图素数据化模块系统可对工程平面图图形输入进行规整优化,确保绘图的精度,达到快速准确、方便高效的目的;系统本身的图形管理功能可实现对平面图的漫游、移动、缩放、编辑、修改、标注等,并进行不同比例的缩放处理;系统本身的高度开放性和应用性可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对系统成图进行修改编辑扩充等;出图误差小,精度高[3]。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CAD应用界面见图2。比如当前煤矿采掘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中应用CAD技术所研发的煤矿专用CAD作图系统,就是集合了CAD技术、平面图动态管理系统和计算机技术优势所成功研发的专门应用系统[5]。这个系统针对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应用和设计需求,是针对采煤工程所研发的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除了具备基本的图形绘制、编辑外,还提供了丰富标准的专业线型,并能够通过堆积木的方式进行参数化绘图,方便灵活,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图纸绘制工作效率。

当前煤矿信息化系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为降低煤矿开采难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辅助,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煤矿企业不断积极提升信息化水平对于加快建设、完善煤矿开采和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井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0(12).

[2] 赵越.信息化建设在煤矿安全领域的作用[J].才智,2012(9).

煤矿信息中心工作计划篇(11)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保证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应用先进的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算法特别的重要,能够保证煤炭开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不断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对于煤矿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讲,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结合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妥善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提高煤炭资源开采效率的同时,有效保证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算法在煤矿安全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推动我国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

1煤矿安全中应用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的重要性

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算法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贝叶斯估计法、卡尔曼滤波法与模糊推理法等,由于煤矿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煤矿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将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应用到煤矿安全中,能够帮助煤矿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煤炭开采进度,制定更加合理的煤矿风险控制对策,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除此之外,在煤矿安全中,通过应用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煤炭环境监测方法的不足。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能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模糊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信息监测方法相比,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能够有效提升煤矿开采信息的处理水平,拓宽煤矿开采信息的处理范围,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1]。

2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

2.1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体系

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主要以煤矿传感器决策结果为依据,属于煤矿安全决策等级融合范围,为了保证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在煤矿安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变换处理工作,明确各个传感器的安装顺序,并结合各个传感器的运行情况,合理开展全局判决,保证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体系更加稳定。在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体系当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各项检测结果,对传感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判决工作,将准确的数据融入到数据融合中心,保证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体系能够更加可靠的运行[2]。

2.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

在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系统当中,由于传感器数量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统计难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对融合体系中的各项决策结果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最终得到决策集。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来讲,在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认真遵守融合设计规则,并做好数据推广工作,保证局部传感器更加稳定。②将各个子区域进行科学划分,由于各个区域中的传感器互不相容,如果各个区域传感器分布不合理,会降低数据的利用率。将各个传感器中的数据准确传输到融合中心之后,工作人员方可进行全局判决。根据融合结构特点,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传感器的运行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等级。在融合中心,煤矿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准确计算下各项运算结果,并结合传感器权重向量与决策矩阵特点,构建合理的模糊子集。在全局判决时,工作人员要准确计算运算结果,并做好相应的数据输入工作,采用最大隶属度法与重心法进行全局判决[3]。

3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要点

3.1监测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为了保证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体系在煤矿安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相关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煤矿环境,通常情况下,煤矿环境主要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正常状态、轻微状态与危险状态等,由于这三种状态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辨别难度比较大,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模糊分类法进行监测,保证传感器信息得到更好的融合[4]。除此之外,如果煤矿瓦斯浓度较高,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爆炸事故,降低煤矿企业的总体效益。因此,煤矿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传感器的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多余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满足矿井监测要求。由于煤矿瓦斯监测系统中的传感器数量比较多,在监测现场参数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煤矿瓦斯浓度与压力,选择合理的检测参数,并将各项检测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有效减少煤矿传感器数据资源的浪费。在煤矿监测系统当中,利用传感器来检测矿井信息,能够保证煤矿瓦斯事故得到更好的防治。例如,在某煤矿企业中,工作人员通过在井下布置温度、压力与风速等传感器,能够保证传感器中的各项环境信息更加准确,提高数据的真实性。想要保证传感器监测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工作人员还要做好相应的信息估算工作[5]。

3.2融合

想要保证多传感器模糊信息得到更好的融合,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局部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做好局部判决工作,并根据子区域传感器数据输出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各个子区域中设置多个数据判决设备,保证数据更加安全的输送到融合中心。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各个等级的可信度度量,合理调整传感器的位置。

3.3结果分析

通过详细融合中心提供的各项数据,能够保证运算结果更加准确,在融合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详细分析各项实验数据,并根据传感器的运行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将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应用到煤矿安全中,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各个区域传感器的运行情况,针对各个区域传感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更加科学的解决对策,在保证传感器稳定运行的基础之上,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率[6]。

4结束语

综上,通过进行合理的监测与融合,能够保证多传感器模糊信息得到更好的利用,提升煤炭开采的安全性。对于煤矿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讲,要根据各个传感器的运行特点,对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进行有效改进,从而保证传感器输出的各项数据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刘海波,王福忠,董玉杰.模糊数据融合在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8,39(05):89~91+95.

[2]王世刚.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瓦斯监测系统设计[J].煤炭技术,2018,37(03):287~289.

[3]宋宇,徐江洋.基于多传感器二级信息融合模型的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研究[J].煤炭技术,2018,37(02):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