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煤矿信息化部门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2 15:40:54

煤矿信息化部门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1)

1 常村煤矿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义煤公司常村煤矿围绕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将信息化技术与煤炭生产、管理、安全相结合,整合资源,多个信息化技术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实际成效,使煤矿生产系统得到优化,煤矿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等有较显著的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目前常村煤矿已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有OA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区治安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生产调度通讯系统和井上下小灵通移动通讯系统。此外,风机、水泵、皮带机等大型设备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已经部分建成,集团公司首个自动化综采工作面也即将在我矿开展建设。

常村煤矿各监控系统普遍采用的是有线局域网通讯方式及现场监控模式,各系统尚未到达全面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只是仅仅解决了部门内部信息传递的问题,存在信息孤岛。此外,由于煤矿目前尚未采用高速移动通信技术,煤矿主管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一旦离开办公场所,在安全隐患管理时无法方便的查询和录入相关信息,即无法获得煤矿安全生产的实时信息,无法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科学决策。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横向整合煤矿现有监控系统、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全方位提高矿井信息化水平。

2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功能需求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是建立在煤矿企业现有监控系统基础之上,将管理者最为关心的各类生产信息进行横向整合,利用3G网络将整合后的信息发送至3G手机终端,使得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不再拘泥于办公地点,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监测监控、超限预警、人员定位、井下视频监控、安全隐患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应与煤矿现有各安全监控系统耦合,为煤矿企业提供通过手机经无线通信网络访问内部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应使原有的只能在安全指挥中心和办公网中使用的功能、查询的数据扩展到无线网络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上。

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定制软件,接入内部系统,及时了解矿井的生产状况和安全状况。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可根据煤矿现有和未来的信息化子系统自由组合,并可以进行二次定制开发。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应该是安全的,矿井信息的保密性要好,不能泄露矿井信息。

3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类型选择

移动智能矿山系统的实现,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常村煤矿目前采用的小灵通移动通讯,网络带宽低,无法支持视频传输的需要,属于国家明令即将退网的通讯技术。而目前发展起来的3G,即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因其高速数据传输、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引起了信息化的又一次革命,可以说有了3G,才有了移动智能矿山系统。因此,移动智能矿山系统方案的选择,其实就是3G制式的选择。

目前我国有3种3G制式,如表1所示,分别为中国联通WCDMA、中国电信CDMA2000和中国移动的TD-SCDMA。其中,又以中国联通WCDMA网络速度最快,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中国联通WCDMA制式的移动智能矿山系统。

3 WCDMA移动智能矿山系统

中国联通WCDMA“智能矿山”移动监控系统,共有安全生产、生产日报、重点工程、人员定位、视频监控和产量销量等功能模块。生产安全方面具备分层级安全预警功能。“智能矿山”模块还可以根据煤矿现有信息化子系统自由组合,并可进行二次定制开发。

3.1 安全生产模块

该模块对接煤矿安全检测系统,对煤矿井下涉及安全生产的各项危险源监控数据进行实时动态跟踪,包括负压、风速、仓位、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该模块还支持对生产环节的强力皮带机、主提升机等各种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即时查询。

3.2 生产日报模块

该模块支持对煤矿企业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情况,按照煤仓、库存、产量、入洗量等进行分类统计查询。

3.3 重点工程模块

该模块提供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重点部门每日、每班的工作内容的实时在线查询,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重要支撑部门及生产一线每日工作情况。

3.4 人员定位模块

该模块是基于煤矿现有的射频识别系统,与煤矿现有的人员定位系统对接,可以实现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井上下各部门、采区的人员分布及人员活动轨迹进行查询。

3.5 视频监控模块

该模块依托煤矿现有的井上、井下视频监控系统,借助3G通道,向用户提供流畅的多路手机端视频呈现。

3.6 销量产量模块

该模块支持对煤炭企业的原煤、商品煤等进行逐日逐月的产销总量的统计,企业高层可通过此功能从整体上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3.7 分层级安全预警

该模块是将达到预警条件的某个危险源通过事先制定的预警信息和相应的处置办法,以短信或彩信的形式发送至直接管理人员。若超出规定时间为处理,系统会自动将预警信息发至上一级管理人员,直到预警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为止。

3.8 信息安全保障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2)

镇城底矿简介

镇城底矿井田位于西山煤田的西北边缘,地处古交市西北,汾河沿井田北部穿过,距太原市64公里,距古交市11公里,太佳公路、太岚铁路横贯矿区,交通十分便利。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矿井于1983年元月开工建设,1986年11月与同等能力的选煤厂同时投产,是古交矿区第二个投产的大型煤矿,2003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吨, 2004年实际生产原煤193万吨,2008年我矿经重新核定批复的生产能力为190万吨。镇城底矿是一个生产炼焦煤的大型矿井,矿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石炭系太原组和二迭系山西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所含煤层煤质以肥煤、焦煤为主。有储量26909.9万吨。现可采储量为15205.1万吨。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央提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煤炭工业,已受到煤炭主管部门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煤矿(矿山)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在镇城底矿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推进矿山数字化进程,西山煤电集团于2007年成立了集团信息中心;并向下属各子公司提出了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为了顺应潮流,响应时代的号召;镇城底也于当年组建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并开始规划设计及分步骤的实施了镇城底的具体信息化工作。最初一开始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将镇城底矿的300多台分布在矿区各个科室、部门、队组独门运行的计算机统一并入网络当中,并按照其部门和职责划分Vlan。最后再接入集团骨干网络,为其它系统的并入运行以及各种应用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操作平台。随后在此基础上,镇城底矿先后建立和改造了煤矿井上、井下的数字化通信系统,井下瓦斯在线监测系统、煤矿产量监测系统、工业电视监测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主运输系统的遥测遥控、井下水位监测系统、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遥测遥控系统。还有镇城底矿门户网站的运行,及矿内部文件的公文流转系统和考试系统。这些都大大加强了镇矿的整体协调性;提高了工作、生产效率。为科学有序发展 打造安全高效矿井,提供了有力保障。

1.1 利用矿门户网站,提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镇矿内部资源的共享及时的信息,同时也给镇矿职工提供了一个可交流的平台。大大提升了镇矿形象,展示了镇矿实力。

1.2 由于矿公文流转系统的出现;相比以往的传统模式,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效益。文印、复印费降低,由于信息共享、反馈及时,提高了办公室效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同时,也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的原因,避免了使用U盘等存储工具在一个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的步骤;从而减少了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的机会,产生了良好的计算机运行情境。

1.3 运行于职教中心机房的考试系统,使得职工的学习、进修,更加快捷方便,由于是计算机随机抽题,也提高了考试的透明度,增强了职工的学习热情。

1.4 现代化的井下瓦斯在线监测系统,同时包含了网络通信和短信通信两大功能,除了将井下的监测信号及时反馈到系统当中以外,还能在出现异常状态和突发状况时,进行网络报警和短信平台双重报警。无论你身在哪里,都能通过系统及时有效的收到预警信息,提高了井下的安全生产系数。

1.5 煤矿产量监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测系统,在这双重系统的监督下;井下生产的实际情况得以及时有效的被知晓。有利于决策者更好的组织生产。

1.6 先进的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遥测遥控系统,可以说是机电一体化的杰出代表,利用远程监视器观察室内的运行状况,并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实行远程操控,无人值守了。提高了人员的生产力水平,节约了生产成本。

2 信息化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目前煤矿行业生产软硬件研发和服务保障系统相对滞后,研发力量薄弱,适合煤矿行业特点和需求的软硬件与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目前仍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煤矿生产的需求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2.2煤矿井下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较为脆弱。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和生产管理技术手段较落后,信息规模及涵盖范围较小。适用于镇矿井下的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水平非常落后。

2.3生产、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系统,开放性差,而且监多控少,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虽然煤矿生产中大多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没有通讯功能,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目前来说,虽然各种应用系统不少,但受限于厂家不同,用户单位不一样,都是各自开发,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整体,过于零散。

2.4对信息化技术发展认识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针对煤矿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评估和考核体系。

3 镇城底矿信息化的发展设想

3.1镇矿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化和煤矿管理信息化。

3.2镇矿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通过构筑具有国内煤炭行业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架构,培养高信息化人才团队,促进企业“业务协同、管理集中、决策科学”。

3.3镇矿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建成国内一流的数字化矿山,数字化矿山最终表现为矿井的高度信息化、高度自动化、高效率、高安全和高效益。

3.4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生产过程管理处于煤炭生产各个环节,信息化建设主要要建设完成矿井调度通信系统(调度通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矿井综合自动化及监测监控系统(大屏显示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电力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产量监控系统、综采监控系统、掘进监控系统、皮带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提升监控系统、通风瓦斯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信息管理、矿灯房信息管理系统等。

4 结束语

镇城底矿的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本矿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保障生产安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井悦. 2009.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夏士雄,于励民,郑丰隆. 2001. 煤矿通信与信息化.中国矿业大学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3)

广泛的电子政务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实现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期望的政府结构和方式的运行。电子政务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领域的应用,则是指利用现代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间的分隔限制,优化整合各类资源、信息,以无纸化办公的方式为各煤矿企业、安监部门自身以及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安全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在煤矿安全监管领域的运用并非只是简单地将传统的由手工撰写的煤矿执法文书等公文或其他事务的处理机械地照搬到计算机网络上,而是要对其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组织机构的重组,做到统一规划和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设备资源的浪费,实现监管的全方位、全覆盖,以提高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 号)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在线即时监督监测,加强非现场监管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2015〕20 号)提出:“要大力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利用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周期性、关联性等特征分析,做到检索查询即时便捷、归纳分析系统科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这些文件都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运用电子政务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煤矿安全监管中运用电子政务的必要性

1.消弭现行煤炭安全监管模式的弊端

目前,资源共享问题、各部门注重局部环节而缺乏整体协调导致的协作问题、封闭的条块分割式管理导致的资源整合问题、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盲区多的问题,都阻碍着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水平的提高。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形势下,分割式管理方式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协调不畅、资源不共享的问题突出。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之间应密切联系,改变当前分割式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模式,监管工作在形式上和能力提升上得以优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管合力,实现无缝隙协同的监管,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整体和协调推进提供服务和辅助,促进形成立体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2.化解监管主体之间协调不畅的问题

在日常的监管实践中,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间职能交叉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煤炭企业已处在市场调节机制与政府干预机制的“双重失灵”现实困境下,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不只是政府一方所能决定的,因此,逐步把理论探索的视线从政府监管转移到构建一个基于电子政务的市场协同监管模式是现实的需要,而电子政务参与的协同监管模式恰恰能有效化解监管主体多元分段管理所带来的监管效能低下、监管缺位等问题。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都可以查看任一业务环节、每一项业务操作,掌握煤矿实时动态,随时备查,有关信息等在协同监管信息系统一目了然,利于责任追究的实施,可有效避免各类扯皮推诿现象,也可达到从源头上加大防控力度,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3.促进煤矿监管组织开展信息的互动

传统的煤炭监管体制中,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各有各的信息来源,形成信息孤岛,重复采集信息,信息不全面、不客观的现象时有发生。电子政务的开展,将推动建立公开性监管信息平台,电子政务系统能把实时信息及时展现,监督管理者运用信息集成功能中的数据采集、信息搜索、公告等功能,促进部门与部门之间、广大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即时信息动态共享,有效解决各部门只关心自己的业务、对外有所保留的现实问题,达到政府监管“无缝”的理想状态。监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部门业务协作,不仅能整合监管主体现有资源,重组现有行政流程,形成职能互补、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还能最终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跨部门、机构和行业的协同运作。

4.有利于监管者采取更加科学化的决策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先进、科学的智能系统,它能为优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工作流程提供帮助,还可以在完成一次信息录入后长久存档,随时满足各类经验总结、任务报表的数据需要,并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模,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涉及的各项指标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为监管者的科学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和保障。同时,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监管的工作内容、进展情况、强度及成果等指标进行科学的评估,进而为考核绩效提供技术支持。

5.降低煤矿安全监管过程的执法成本

通过实现电子协同监管,日常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的协调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而无需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其协调方式十分简便;历史信息也易通过存档长久保存,与传统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相比,对同等程度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管时,所需的监管者人数、费用成本都大幅下降,部门间协调成本降低。同时,各个监管部门之间,遇到问题时可更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地进行双向沟通,能以信息共享为基础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的协同监管,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持续有效的支持。这样一来,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利用电子政务特性,既能节省大笔开支,又能堵住监管的漏洞,减少监管盲区,避免监管断层,更切实地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大幅度地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推进电子政务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的路径

1.澄清模糊认识,加强宣传引导

要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需要人的认识、素质、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支撑,其中,人的认识是推进电子政务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第一步。许多人认为电子政务的运用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一些工作岗位,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事实上,电子政务的智能是人类赋予的,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只是以此为载体和手段,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及解决离不开人本身。因此,只有通过科学规范工作流程,让人与电子机器之间进行双向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智能监管,提高安全保障。同时,还应加强引导,提高公众获取政务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进行全面的权威报 道、推送丰富的资讯信息,让公众自觉吸收电子政务的基本操作及使用的知识。让社会认识到科学运用电子政务能让煤矿企业更好地受到政府的监督,让政府更好地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更为密切的联系。

2.提供政策扶持,信息安全共享

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生产运行进行实时监管,提高监管的科学化水平。但是,要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在煤矿安全监管领域的顺利运行,必须有政策支持。目前,国家已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制定了一些政策文件,但电子政务在许多领域还不见踪影,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监管领域,更多的还是工作人员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信息反馈,这种方式过程繁琐、效率低下。因此,在煤矿生产、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系数高的方面,加强对电子政务运用的硬性规定,研究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及时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为持续稳步推进信息共享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引Ш凸睦监管主体在煤矿安全领域充分运用电子政务,推进便捷高效的监管服务进程。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管理,要对内部网和公共网实现物理隔离,以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要从整体上考虑网络安全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性。

3.强化应用培训,提高运用水平

由于电子政务始终须依托网络来实现,其顺利运行必然涉及相关的网络操作知识和技能。各个监管主体只有不断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才能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下,切实履行职能,才能使电子政务致力于煤矿监管工作,真正起到防止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作用。因此,在煤炭监管领域要应用电子政务,亟须加强对煤矿安全监管的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具体对象包括各级领导干部、监管人员及对电子政务设备、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人员,以此不断提高监管者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水平。通过选拔、培训等渠道,培养一支既擅长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又精通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防止漏洞、抵制黑客等攻击、保障网络安全的专业人才队伍,以确保电子政务在煤矿监管领域的建设工作长期处于安全有效、方向精准、监管有效的地位。

4.推进交流合作,发挥协同效用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以电子政务为支撑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协同管理,提升各个监管部门间协同效应,构建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协同监管模式,将各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进行无缝衔接,为优化部门间关系的组织管理方式提供技术支持,以实现更多部门间,甚至跨区域和地域的及时交流,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同时,要通过不断推进各级机构应用协同办公系统、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机构的政府网站,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日常办公效率,提升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网上互动的效果;要让协同管理取得的监管实效反过来促进电子政务在煤矿安全监管领域的运用,进一步畅通其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煤矿企业之间的调度指挥渠道,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监督管理的综合水平。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4)

关键词:

通信技术;煤矿生产;系统;运用

煤炭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煤炭的生产调度技术管理的水准,成为保障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石。虽然通信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整个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上仍然存在分散性、不连贯、不系统等缺点,不能通过运用通信技术获取相关生产信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衍生的各项问题。因此,目前亟需将通信技术运用于我国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去。

1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探析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4.3%,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5%,连续21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说明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式呈现逐年好转趋势,但是,当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煤炭主产国相比较,我国仍有10倍的差距。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煤炭地下开采量占比高达95%之多,小煤矿占比多,灾害频发,另一方面,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1]。因此,我国亟需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这一目标。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受益良多,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中的运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煤矿生产调度是核心工作。传统管理模式中,电话是获取各种生产动态的主要途径,日常各资料统计汇总工作是以手工记录为主,存在着工作琐碎、信息传递不及时、误差大、记录方式不统一、不规范等缺点。基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煤炭生产调度管理平台则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以上问题。

1.1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利用VPN构建一个煤炭企业的内部加密网络,厂矿领导通过对整个VPN网络的控制来实现整个内部网络的有效运行[1]。在内部网络中,各生产部门或者科室是相互连接,相互监督的关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计划科、安监科、通风调度、综采队、掘进队和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内部网络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完成生产调度信息的各部门采集,获取产量、掘进进尺、外运、瓦斯抽采、煤炭洗选、安全情况通报等信息。其通信连接方式如下页图1所示[2]。

1.2系统功能简介

1.2.1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上传在保障煤矿日常安全生产、作业人员自身安全上,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3]。普遍应用于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瓦斯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系统等,在预警方面不能及时预警,不能满足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性的保障。因此,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非常迫切。而基于通信技术构建的生产调度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检测,掌握各项安全信息,并汇总上报,以备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各班次的生产开采情况由采煤队和掘进队通过系统本队组上报数据;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科组织信息上传;矿井安全动态、通风情况、瓦斯情况由安监科统计上传。

1.2.2优化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如日、周、旬、月、年生成煤炭产量、掘进进尺、安全情况等数据,使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掌握各项生产信息,对已经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数据,及时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不断完善。

1.2.3合理分配各项资源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可对作业劳动力,设备、雷管、炸药的使用进行合理调配,既保障了供应,也实现了节约生产,同时可保障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1.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的生成系统平台可以根据各个单位填报的调度信息日报表,全面系统地显示出全矿的生产情况,相比传统的记录方式而言,查找方便,错误率也大大降低[4]。各项数据清晰明了,对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相关的生产信息非常有意义,极大减少了信息处理者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上报。

2利用通信技术构建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解析

2.1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全矿井安全生产信息调用目前,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基于矿井无限传输衰减大、发射功率受限制、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电气防爆、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提出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矿井移动通信与应急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和方法,研制成功了基于WIFI的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这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井下人员与地面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生产等相关问题。该信息可由安监科进行报送,保障矿井安全信息的及时通报、共享。

2.2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井下人员位置的监测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工作人员靠近危险区域,对事故采取应急救援,而且可以考察作业人员的出勤率等,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调度提供了保障。基于GPS信号无法覆盖全矿井,以及无线传输在矿井巷道的传输过程中衰减大等,通信技术已经在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探测系统中得到运用。其技术要求体现在: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应大于10m;识别卡位移速度要大于5m/s;识别卡并发数量要大于80个;系统漏读率要小于10-4;识别卡数量要大于8000个等等。其装备要求体现在:将分站安置于每个人员出入井口、开采重点区域出入口,以及以下盲巷等限制区域;为了准确监测持卡人员的移动情况,需设置2台以上的分站或者天线,并且在巷道分支处设置分站或者天线。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利用生产管理部门和厂矿领导及时跟进人员位置信息,做到人员监管实时监测,心中有数。

2.3通信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运用目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煤矿供电、排水检测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等,充分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减少事故发生率、生产工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项信息的及时报送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保障厂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党文刚.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4(12):9-40.

[2]夏智.煤矿生产调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C]//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煤炭学会,2011:672-676.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5)

关键词:安全生产数据总库统一管理

一、煤矿调度指挥系统

对煤矿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既要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全面掌握井上、井下各种安全信息,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杜绝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要掌握煤矿生产状况,实现煤矿信息灵、通讯快、调度准,并且实现煤矿信息与矿区信息资源共享,依靠科学信息有效地指挥生产。煤矿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就是在此应用背景下设计开发的一套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控自动化及多媒体技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的实时数据信息,工业电视的视频图像信息,采、掘、运、机、通生产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说明锚杆能穿过塑性区,锚杆长度选择是合理的。

二、煤炭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建立

(一)调度指挥系统的存在问题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通讯系统没有进行有机融合,相对独立。矿井上、下缺乏及时的沟通,造成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指挥系统更不能统筹全局,发生灾难时只能各自为营,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扩大了灾情。二、监测设施不到位,很难做到对生产环境的及时调节,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调度指挥系统中对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监测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的多起瓦斯爆炸事件都是由于检测的不及时造成的。

(二)调度指挥系统的原因

调度指挥系统的不足主要是因为指挥信息系统设备的陈旧以及缺乏系统维护人员,调度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由于指挥系统的技术原因,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存在诸多的不便,致使矿内决策层及相关职能科室无法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井上、井下安全、生产及工矿运转信息,不便于生产调度的指挥,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势在必行。另外,生产人员与管理者责任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生产缺乏专业化指导,缺乏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

1、更新信息系统设备,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信息系统对煤矿的生产至关重要,关系到煤炭的质量、生产的效率以及灾情的预防。为实现安全生产应采用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CS是信息化在工矿企业自动化领域的体现,是工矿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系统集成的重要手段。对信息系统的及时更新是保证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体现出有关部门对生命的负责,的安全生产的重视,更是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2、加强监控,建立信息系统总库

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中的监测系统主要是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监测煤矿生产中有害气体涌出的含量、空气质量、提升运输排水和采掘工作面设备运转等情况。通过全面监管便于调度指挥人员及时反应做出判断和决策,调度指令,实现对生产实时监控和集中调度指挥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指挥调度、日常管理办公、信息共享和服务的一体化。另外,应建立信息系统总库全面整合分散在所属各矿井中与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各种无序、多介质的信息和多种工业监测监控数据,形成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数据库,为各层次管理者、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3、完善监督制度,实现安全生产

为完善调度指挥系统应建立相关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煤炭生产的管理。这就要求建立煤矿与监管机关各自独立,不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权限得到合理配置,内部各用户权限可以任意设置,确保数据安全、秘密的系统权限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使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控制更加合理,通过双方的监督可以确保煤矿工人的利益,也保障了生产的安全性。

三、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的科学管理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我国煤炭事业的安全生产与稳定发展,是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煤炭的指挥信息系统实行科学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矿井的改扩建和高产高效,推动企业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使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煤矿调度指挥系统的科学管理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调度指挥系统的分工,统筹全局

这就首先要做到对井下各个生产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监控及时统计相关数字,对煤矿的历年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能,延伸内部科学管理到部门、班组。使全矿内部之间业务往来形成有效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做好全局部署,统筹兼顾。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2、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调度指挥系统分布于各个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煤炭的调度指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的许多煤矿事故的原因类似,同样的事故屡屡发生。为全面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迷信信息库的数据

由于各地区煤炭生产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在煤炭的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和数据库中不相符的情况,甚至预想不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应明确系统总库的建立只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数据,不应以信息总库的数据作为生产的唯一标准,应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在实际生产中管理人员应依据相关专家的现场实际指导来组织生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束语

我们应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提高事故应急抢险能力,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的建设,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改革。通过利用科学管理信息数据库信息,企业资源达到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所提供的综合全面的信息,满足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日常情况下生产调度协调、分析决策、安全管理、灾害预防的需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6)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很多行业都积极地投入到信息化的热浪中,享受这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我国的所有矿井都已经建成并且使用了安全监测系统,大部分矿井内还装置了监视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到矿井下关键设备以及主要工作点。企业可以用计算机掌控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在煤矿生产中普及,有的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还能通过网络在地面对矿井内的状况展开监控。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也逐渐成熟,取得了十分好的经济效益。虽然在煤矿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整体来看,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依旧不高。

1.煤矿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仍然不具有通讯的功能,开放性比较差,信息得不到共享,工业电视仍然尚未实现数字化[1]。这些都对我国煤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总的来看,如今我国煤矿行业信息水平的低下导致了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持比较薄弱,这样对生产工作的安全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很多煤矿企业在整体认识上依然存在着各种误区。

1.1信息化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与规划,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必须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规划,这样才可以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后,使得信息化紧紧地围绕着企业的目标,使得企业的实际生产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1.2企业领导对信息化没有正确的认识

企业领导对煤矿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觉得不实行信息化建设也能够将企业经营好,同时还对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不少的误区[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经济化建设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实施信息化建设只要配一台电脑,安装一个软件就可以了。有的煤矿企业花费了不少财力,将信息化设备都落实到位了,然而在网络方面却没有运行任何应用软件,导致了企业内的大量计算机都变成了员工娱乐的工具。有的企业也建立部分应用软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安装了软件后一直无人使用,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退缩了。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好信息化这一有效的工具。导致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增加了成本。(2)有的企业领导认为信息化建设成本太高,没有必要实施,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企业领导觉得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很深奥,自己本身也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能力,需要聘请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展开煤矿信息化,会导致企业成本增高。(3)信息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是首要的大事,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重视,但是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很多计算机专业人员都并没有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煤矿企业的员工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在应用计算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4)企业领导认为,只要实施了信息化建设,生产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万能的。

2.煤炭信息化建设应对策略

2.1加强重视信息化建设

作为企业领导应当加强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理论的宣传,让所有员工都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怎么样落实企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领导还可以对员工展开培训,从而提高其对信息化的了解,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2.2高效使用信息技术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安排,使得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把信息化落实到企业的每个生产步骤。公司要规划、矿石要规划、信息化要规划。尽量避免矿与矿之间的生产环境、资源状况等差异,制定出符合矿井特点并且操作性强的计划。

2.3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培养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矿井下的工作环境是十分复杂的,使得煤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并且管理难度比较大,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不相同的,倘若想要实现煤矿信息化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部门去推进,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在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等过程中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必要的培训是迫在眉睫的[3]。

2.4加强信息技术管理

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还是一个信息与人员紧密联系的系统,技术是其核心。只有在组织管理与人员使用的前提下系统才能发挥出其作用。在建立信息之前应当充分考虑生产的需要,随后充分运用好信息系统。使得系统与企业的管理和员工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重点更是难点。企业领导予以重视。第一,企业领导应当将信息化建设推广到每一个员工,让员工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第二,把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信息系统并不是死板的,需要灵活的运用,但是也需要领导的支持以及企业制度的规范。第三,运用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给企业带来效益。将信息系统落实的效果与企业业绩挂钩,保证项目的成功。

此外,依照煤矿行业的规则,运用有效的方法,推进煤矿生产安全的电子产品的发展与利用,提高我国煤矿行业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煤矿安全技术,是未来信息产业的重要任务。信息产业各部门应当做到:(1)提供对信息化的认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作为重要的任务,积极配合有关安全生产工作。(2)加强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的运用,确保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3)坚持自主创新,为煤矿安全生产企业提供最新最好的技术服务与信息技术产品。信息产业部应当退出适用于煤矿行业特点的电子设备、软件技术等有关产品。(4)开展示范工程,在试点成功后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运用,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为煤矿企业做出更大的工作。

3.结束语

在煤炭企业中全面落实信息化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企业应当通过不断完善基础信息设备,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运用,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确保安全生产,最终实现煤矿生产的信息化,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7)

**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政府端的“煤矿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和企业端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两大系统组成。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8)

该系统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为基础,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WebGIS)、数据库技术等构建,集矿井远程实时监测监控、分析计算、督办调度和办公管理于一体,实现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多级监控。

监督与自查并用

万维易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政府端的“煤矿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和企业端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两大系统组成。

“煤矿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由各级煤矿管理部门使用。通过这一系统,煤矿行政管理部门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系统中各种实时传输上来的信息数据监控全局,了解各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有效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实时监管,还可以建立起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到全部的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再结合实时的信息数据传输系统,从而架构起实时的安全预警平台,把安全事故扼杀于摇篮中,防范于未然;此外,通过这套系统,煤矿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提高监管力度,明确安全责任,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煤矿企业直接使用,主要用于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管理,配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监管。同时还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调度管理、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煤炭运销管理、财务管理、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设备与固定资产管理、以及电子商务、档案、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等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上来管理,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电子化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预防与救护结合

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由“煤矿基本信息管理、矿井安全监测、安全监察督办、综合业务管理、抢险救护管理、矿图管理”等几大子系统构成。

煤矿基本信息管理

煤矿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中包括辖区内各个煤矿企业的基本信息,以及各个矿井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统一由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来触发。

辖区地图以显示区内全部下属煤炭企业,通过点击目标属性查询的方式即可调阅各企业及其下属矿井的基本信息,并可对矿产资源进行统计,将产能、存储量和枯竭期以饼图的形式集中显示。

同时,在辖区行政区划图上,每个矿井的安全状况都能实时显示,正常情况下矿井符号不亮,而出现瓦斯报警与其它隐患的报警的矿井则会自动以其它颜色显示,并在有报警发生后发出声音提示或将该页面直接切换到矿井所在页面,供管理部门对该矿井所在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和查询。

矿井安全实时监测

矿井安全实时监测子系统主要包括“矿井安全实时监测、通风瓦斯系统、采掘跟踪、隐患监查”等功能模块。在矿井中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瓦斯、主扇开停、副扇开停等数据指标,会随时在PC上全屏滚动显示。

・通风瓦斯系统可对辖区内所有矿井的瓦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报表的形式显示每个瓦斯探头的工作状态,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通过对于异常数据的分析,结合煤层情况及历史和近期的瓦斯状况,圈定重点监控区域,将设定的重点区域的瓦斯监测状况动态实时显示。同时监测矿井中各个风机的工作状态,保证瓦斯气体的正常疏散。

・采掘跟踪根据上报的采掘进尺数据,生成最新的采掘现状图,将采掘现状的剖面图与煤层分布图叠加显示对比分析,判断是否有越层越界的情况或趋势。随之在这两个图种对比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防越层作业规划,对于发生越层的位置或有越层趋势的位置进行标注,生成专题图,并对所在企业发出越层越界警告。

・ 隐患监察在巷道分布图上根据设备分布和采掘进展设定常规隐患巡查路线、巡查手段方法,客户端可在线将发现的隐患情况标注上报。管理层系统通过挂接现场图片或三维模拟效果图,对全局隐患、企业隐患、矿井隐患分别进行显示,并根据隐患类型或矿井、企业名称分别查询,形成隐患专题图。同时,根据隐患的类型、严重性、分布区域可进行隐患统计,其结果以饼图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便于根据隐患巡查的结果,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抢险救护管理

抢险救护管理负责管理日常抢险救护演习,同时管理险情应急预案,包括紧急避难图的制作和调用,不同事故点的紧急避难图的调用和制作。一旦险情发生,通过子系统内置的地址结构分析功能,可立刻根据地质构造图,确定事故发生地的地质构造,同时依照救援队伍和设备的分布地图,根据事故类型和地点迅速调配队伍、设备和最佳线路。

此外,安全监察督办子系统通过无纸化办公,将督办通知单及时下发到执行单位,并安排专人下井进行安全检查;同时负责事故的统计和分析,避免累死事件的再次发生。综合业务管理子系统负责职工资料的管理、作业制度管理、工作票管理和设备的管理。

先进性与易用性统一

综合来看,万维易化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先进的可扩充性,可跨平台对接任意系统,节省资源。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利用现代的编程技术,可做到跨越任意平台,对接任意系统,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客户节约资源和成本。

第二, 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操作简单方便。系统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按照客户的日常业务处理设计操作界面,使操作简化易于掌握,可帮助煤矿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9)

煤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兖矿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他们从1997年开始网络系统建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网络系统软、硬件设备配置高、普及程度好,生产、办公、管理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甚至产品的供销也借助与网上交易来解决。这一切归功于他们几年中脚踏实地的建设。兖矿集团公司每年用于信息化建设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上,累计几年投入达到4000多万元,强大的资金保障及集团公司内外部的有力支持,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九五期间,兖矿集团公司组织完成公司机关局域网和矿区远程主干网建设,并通过电信部门提供的专线(2M速率)与国际互联网连通,形成矿区内部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和应用服务业务体系。目前有八个单位的局域网与公司机关局域网连通,其中通过2兆微波数字线路连通的有4个单位(鲍店煤矿、兴隆庄煤矿、东滩煤矿和济宁三号煤矿),通过光纤以10M速率连通的有4个单位(南屯煤矿、北宿煤矿、唐村煤矿和煤质运销部)。几年来,有关业务组织管理部门先后开发完成了一批局矿两级应用软件系统,包括人事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外部经济信息处理及查询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设计管理子系统、设计院的CAD系统等。

兖矿集团已建成外部WEB网站和内部WEB网站,初步形成集团"信息港"框架。目前正在北京注册合作建设"中国煤炭商务网",它是以煤炭行业的产品销售和物资采购为主营业务,是企业到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

旧貌换新颜

众所周知,煤炭行业近年普遍经济效益不好,如何走出低谷,寻求全新的发展是各煤炭企业深入探索的问题,兖矿集团几年来从信息化建设中总结经验,为自身发展找寻新路,给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从以往的完全采用手工、人工到如今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内部信息电子邮件交流,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信息化建设实施前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员工需要亲自下厂购买,浪费精力、时间,而且往往比较盲目,而网络技术给业务部门提供了在网上掌握信息定货的便利。财务部门通过网络直接将统计报表、数据传递给上级部门,节省流通环节时间、大大提高效率。

总结兖矿集团成功经验,信息化建设勇于投入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而企业内、外部良好的环境也是成功的基础。公司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培训工作办公室,建设扩展计算机应用培训基地,采取自行组织、合作组织、委托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对集团公司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达4000人次,有近2600人通过了初级计算机等级考核。领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亲自领导企业网站建设、网页开发。

兖矿集团拥有煤炭可采储量21亿吨,现有7座生产矿井,1座在建矿井,总设计生产能力2275万吨/年,资产总额113.76亿元。这决定它信息化建设采购数额大,购买复杂。兖矿集团IT采购基本选用煤炭行业总体采购选型意见,采购方面更看中产品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价格不是主要问题。其小型机、服务器及交换机主要采用国外知名品牌,而对于国产品牌,出于稳定、安全性的考虑,选用慎重。

兖矿集团每年涉及大量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品的销售,传统的物流方式耗费时间、精力、金钱,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现今如火如荼发展的电子商务呢?集团信息中心负责人叶明先生告诉记者,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成熟,像电子支付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现在实施电子商务还不是时候,但是它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煤炭系统和中国电信最近签定了共同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协议,而兖矿集团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现在部分采用网上定货、网下交易的方式,算是电子商务的尝试。兖矿集团内部也在进行产品价格、销售信息的统计整理,着手进行电子商务的技术准备。

迎接明天的辉煌

兖矿集团将在未来工作中重视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现有的矿井井下安全系统调节井下温度并随时检测瓦斯、二氧化碳量;生产环节图象监测主要通过调度室传输数字、图形信息来控制生产,他们在此方面的投入已经上万元。今后集团力争尽早实现生产过程完全数字化。兖矿集团光线环网建设是未来工作的又一重点,力争实现闭路电视、电话通信、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十五期间兖矿集团信息化建设主要工作有:

1、"十五"初期组织完成杨村矿、济二煤矿、济三煤矿的生产矿井网络系统建设开发,在中后期组织完成水泥厂、焦化厂和各工程建设单位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发。分步解决济二煤矿、济三煤矿、杨村矿、东滩矿、兴隆庄矿、鲍店矿及水泥厂、焦化厂等单位的10M光纤与公司网络中心的联网和互联网的统一出口联接问题。

2、组织完成公司驻地范围内公司机厂、新陆公司、总医院等的网络系统建设开发,同时组织解决物资部、设计院、公司机厂、新陆公司、三十七处、公司接待中心、煤业公司、劳保处、福利中心等部门与公司网络中心的光纤联接。

3、"十五"期间组织逐步完成公司网络中心服务器、交换机系统的技术设备更新、系统优化和安全体系(防火墙、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的强化完善,完成公司三大楼宇交换机端口扩展。通过以上工作,使公司网络中心系统技术性能和容量提升1~2倍。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10)

煤炭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是兖矿团体公司信息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他们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网络系统建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获得了优良的效果。网络系统软、硬件装备配置高、普及程度好,出产、办公、管理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信息化技术,乃至产品的供销也借助与网上交易来解决。这1切归功于他们几年中脚塌实地的建设。兖矿团体公司每一年用于信息化建设投入都在三00万元以上,累计几年投入到达四000多万元,强大的资金保障及团体公司内外部的有力支撑,是企业获得胜利的症结。

95期间,兖矿团体公司组织完成公司机关局域网以及矿区远程主干网建设,并通过电信部门提供的专线(二M速率)与国际互联网连通,构成矿区内部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的接入以及利用服务业务体系。目前有8个单位的局域网与公司机关局域网连通,其中通过二兆微波数字路线连通的有四个单位(鲍店煤矿、兴隆庄煤矿、东滩煤矿以及济宁3号煤矿),通过光纤以一0M速率连通的有四个单位(南屯煤矿、北宿煤矿、唐村煤矿以及煤质运销部)。几年来,有关业务组织管理部门前后开发完成为了1批局矿两级利用软件系统,包含人事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外部经济信息处理及查询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物质管理子系统、设计管理子系统、设计院的CAD系统等。

兖矿团体已经建成外部WEB网站以及内部WEB网站,初步构成团体"信息港"框架。目前正在北京注册合作建设"中国煤炭商务网",它是以煤炭行业的产品销售以及物质采购为主营业务,是企业到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

旧貌换新颜

尽人皆知,煤炭行业最近几年普遍经济效益不好,如何走出低谷,追求全新的发展是各煤炭企业深刻探索的问题,兖矿团体几年来从信息化建设中总结经验,为本身发展找寻新路,给出产、管理工作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从以往的完整采取手工、人工到如今实现网络资源同享以及内部信息电子邮件交换,提高工作效力、节省时间。信息化建设施行前对于于原材料的采购,员工需要亲身下厂购买,挥霍精力、时间,而且常常比较盲目,而网络技术给业务部门提供了在网上掌握信息订货的便利。财务部门通过网络直接将统计报表、数据传递给上级部门,节省流通环节时间、大大提高效力。

总结兖矿团体胜利经验,信息化建设敢于投入是不容忽视的1点,而企业内、外部优良的环境也是胜利的基础。公司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培训工作办公室,建设扩大计算机利用培训基地,采用自行组织、合作组织、拜托培训等多种培训情势,对于团体公司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数达四000人次,有近二六00人通过了低级计算机等级考查。领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亲身领导企业网站建设、网页开发。

兖矿团体具有煤炭可采储量二一亿吨,现有七座出产矿井,一座在建矿井,总设计出产能力二二七五万吨/年,资产总额一一三.七六亿元。这抉择它信息化建设采购数额大,购买繁杂。兖矿团体IT采购基本选用煤炭行业整体采购选型意见,采购方面更看中产品机能不乱、安全、可靠,价格不是主要问题。其小型机、服务器及交流机主要采取国外知名品牌,而对于于国产品牌,出于不乱、安全性的斟酌,选用稳重。

兖矿团体每一年触及大量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传统的物流方式耗损时间、精力、金钱,那末他们是如何看待当今如火如荼发展的电子商务呢?团体信息中心负责人叶明先生告知记者,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成熟,像电子支付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现在施行电子商务还不是时候,然而它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煤炭系统以及中国电信最近签定了共同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协定,而兖矿团体物质采购以及产品销售现在部份采取网上订货、网下交易的方式,算是电子商务的尝试。兖矿团体内部也在进行产品价格、销售信息的统计收拾,着手进行电子商务的技术筹备。

迎接明天的光辉

兖矿团体将在未来工作中注重出产进程的计算机节制,现有的矿井井下安全系统调理井下温 度并随时检测瓦斯、2氧化碳量;出产环节图像监测主要通过调度室传输数字、图形信息来节制出产,他们在此方面的投入已经经上万元。今后团体力争及早实现出产进程完整数字化。兖矿团体光线环网建设是未来工作的又1重点,力争实现闭路电视、电话通讯、计算机网络"3网合1"。105期间兖矿团体信息化建设主要工作有:

一、"105"早期组织完成杨村矿、济2煤矿、济3煤矿的出产矿井网络系统建设开发,在中后期组织完成水泥厂、焦化厂以及各工程建设单位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开发。分步解决济2煤矿、济3煤矿、杨村矿、东滩矿、兴隆庄矿、鲍店矿及水泥厂、焦化厂等单位的一0M光纤与公司网络中心的联网以及互联网的统1出口联接问题。

二、组织完成公司驻地规模内公司机厂、新陆公司、总病院等的网络系统建设开发,同时组织解决物质部、设计院、公司机厂、新陆公司、3107处、公司招待中心、煤业公司、劳保处、福利中心等部门与公司网络中心的光纤联接。

三、"105"期间组织逐渐完成公司网络中心服务器、交流机系统的技术装备更新、系统优化以及安全部系(防火墙、防病毒、防黑客袭击)的强化完美,完成公司3大楼宇交流机端口扩大。通过以上工作,使公司网络中心系统技术机能以及容量晋升一~二倍。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11)

3月20日,福建煤监局在泰宁县召开全省煤矿安全政务信息工作座谈会。会议通报了福建煤监局2008年政务信息工作情况,表彰了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交流了煤矿政务信息工作的经验,并对2009年福建省煤矿安全政务信,息工作进行部署。  会议指出,2008年福建煤监局根据局领导对政务信息工作提出“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多报送反映我局和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的信息,注重提升信息质量和水平,争取更好的成绩”的要求,在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福煤集团、相关媒体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政务信息工作取得了喜人业绩。全年共向国家安监总局报送政务信息1467条,总局网站采用299条,总局要情采用12条。总积分在全国煤监系统中排名第二。  会议强调,2009年福建煤监局将按照总局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突出做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宣传,强化煤矿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二是以“安全生产年”、“科技兴安年”为主线,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任务的宣传;三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四是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五是推动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强化舆论监督;六是加强宣传和政务信息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

会议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政务信息工作是领导了解情况、制定政策、指导工作的主要依据。2009年政务信息,不仅要反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也要反映机关党建、队伍建设、急难险重任处置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二是要及时、准确、全面报送煤矿安全信息;三是要围绕煤矿安全中心工作送信息,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年”和“科技兴安年”活动的开展,针对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映各地在推进煤矿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等基础强矿、科技兴矿工作中的经验和好做法;四是要求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会议由省煤监局综合处处长戴文鹏主持,省煤监局丁明干副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各产煤市、县(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分管负责人、省煤监局各有关处室负责人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福建省委办公厅信息处李斌副处长做了“福建煤监系统信息工作”专题辅导。

(编 辑 游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