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0 12:59:29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我院于2005年设立的,学校于1987年成立了经济信息管理筹备组,设立“经济信息管理”本科专业,在管理信息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信息学院,并于2006年开始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学院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确立为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建设目标是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类专业为支撑点与财经等优势学科交叉渗透、互补发展;开设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使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建设等从事针对金融、经济、统计等财经应用领域的软、硬件系统的开发设计或系统集成、企业信息管理,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软件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应用软件实践与开发能力高级人才[1]。

由于发展时间短,该专业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专业定位不明确、专业特点不突出,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面向应用,强调实践”的培养目标来说,直接关系着其目标的实现。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实验课程体系中哪些课程应该开出实验?开设哪些实验项目?这些问题对于所有开设此专业的财经类院校都在探索实践中。

1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1.1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目标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目标是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分层次的实验项目。由于计算机技术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并且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项目的设置和选择,主要依据两个方面,其一是注重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的比例,根据培养目标形成配套、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其二是考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就业方面要求实验项目应与新实践技术应用、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另外,考虑部分学生有继续深造的需求,应主要考虑实验项目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根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中的课程设置,计算机专业实验项目包括了3类:软件设计实验、硬件技术基础实验和应用技术实验。其中,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创新型实验等[2]。

作者简介:冯海旗(1964-),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张媛媛(1982-),女,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图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项目

1.2项目具体设置

(1) 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确定能覆盖本中心所承担的所有实验教学项目。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共有专业实验室7个,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信息管

理与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和研究生创新研究实验室。近年来,在教育部专项的重点支持下,中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有面积约1000平方米,各类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约830台套件。根据现有的实验器材,指定了相应的规划,开设的实验覆盖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3]。

表1本中心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课/学时 所占课程比例 所属类别

1 C语言程序设计 22 30% 软件设计类

2 数据结构 10 19%

3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18 100%

4 操作系统 16 30%

5 编译原理 10 19%

6 软件开发工具 16 30%

7 软件开发工具课程设计 18 100%

8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8 22%

9 Java程序设计 12 33%

1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2 33%

11 UML面向对象建模 20 56%

续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课/学时 所占课程比例 所属类别

12 IT项目管理 10 28% 软件设计类

13 软件测试 16 44%

14 电工与电子学基础 10 19% 硬件基础类

15 数字逻辑 10 19%

16 计算机系统结构 8 22%

17 计算机组成原理 16 30% 应用技术类

18 计算机网络 8 15%

19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18 100%

20 网站开发技术 20 56%

21 嵌入式系统 6 19%

22 微机原理与接口 18 33%

23 计算机安全 10 28%

24 人工智能概述 8 22%

(2) 参考其他院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成熟的实验教学体系,逐步确定自己的实验项目。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文科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较早并且较成熟的院校,教学特色突出,培养目标明确,充分利用学校英语环境好的优势,培养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同时英语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其实验教学体系完整,有突出特色的实验项目,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第一个以汉语信息处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研究所面向实际应用,主要研究计算语言学理论和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语言理论,发展自然语言处理关键技术和知识库,开发相应的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本体研究。分析其文科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不难发现,软件设计类的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达到64%,突出其语言信息处理特色的实验课程,其中汇编语言编程和Perl语言编程分别设实验课,实验课时分别有36学时和18学时。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2)

作者简介:曾宪权(1970-),男,河南罗山人,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邱颖豫(1974-),女,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南 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许昌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201208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47-03

当前,我国的工业发展正处于转折期,这一转折的重要特点是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而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发展。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开发、应用和维护人员。根据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等五部门的人才报告显示,我国IT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增长近百万。[1]但是,在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上却出现了以下尴尬的现象:计算机专业从数年前的“香馍馍”转变为目前十大难就业专业之一,超过42%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非本职专业工作,近5年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行业留存率不超过68%。另一方面,企业和公司却招不到合适的计算机人才。造成这种矛盾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随着IT产业的发展,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校不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要求,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

为解决计算机人才结构失衡问题,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应该加快转型升级,避免以考研为导向,面向市场,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结构以及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构建以IT工程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面向行业,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素质的高层次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按照“能力分解,阶梯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在保持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建立“五层结构”课程框架,将IT行业的职业化场景真正引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职业化”熏陶,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

一、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从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工作性质来看,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致可以将需求分为三类: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根据国际经验,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之比为1∶4∶7,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呈金字塔形状。目前,高等学校在本科阶段对研究型和工程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和基础,但是对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专门培养几乎还是空白,高校计算机专业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准确定位,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1.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4种基本的专业能力是: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与应用能力。[2]尤其是后3个方面的能力(以程序设计能力为根本基础)是目前国内外各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迫不及待的需求。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结合许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所处的区域经济和发展前景以及我校的办学定位和科研、教学优势,我校计算机专业确定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面向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培养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人才,在IT企业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人才以及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实现工作的软件工程师,以程序设计和实现能力培养为抓手,突出WEB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专业方向,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3]的IT行业应用型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为实现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能力分解,阶梯推进”的改革思路,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在保持课程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整合和消减部分理论课程,适当增加应用性和实践课程学时,围绕软件开发过程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构建以软件开发工具使用、软件实现能力和IT人才专业素质为主线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形成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4]的专业培养模式。借助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许昌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搭建的软、硬件平台,构建多维实践教学体系,将原来孤立的局部实验进行优化重组,使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在学习基本技能的同时,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实现工程素养的渗透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强调课程知识之间的贯通和融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依托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采用“项目驱动式”[5]教学方法把项目生命周期中涉及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能直接感受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图1给出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课程。整个课程体系依托一个实际工程项目来设计,围绕完成项目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设计理论和实践课程,构建知识技能层、课程实验层、课程设计层、综合实验层和行业知识层的“五层结构”[6]课程框架,形成以课程实验为基础、课程设计为补充,综合实验为重点,行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提升为落脚点的多维实践教学体系。

(1)知识技能层:将实际工程项目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落实到相关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工程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实验层:通过课程实验巩固工程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培养规范化的编程思想,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建立成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思维模式、工程意识和工程规范。

(3)课程设计层:通过课程设计将一门或几门相近的课程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炼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综合实验层: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把课程设计中提炼的工程思想运用到真实项目中,熟悉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

(5)行业知识层:结合企业实训和开发经验,学习行业知识,提炼商业模型,培养学生面向领域的工程能力和素质以及创业能力,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

二、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1.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渗透工程思想,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完整性,课程体系的设计虽然考虑了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往往以单独的课程为单位展开,不同的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之间严重脱节。为了达到工程化培养的目标,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将内容紧密耦合而且关联度高的课程形成课程群,按照课程之间的衔接和工程开发的知识来设计教学内容,将工程案例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体系中,实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工程化思想,培养学生实施工程项目的技术和能力。

2.围绕综合实验项目,重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以往的实验教学内容是教师依据实验教学大纲和个人的经验来确定,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学生仅仅学到一些支离破碎的局部知识,无法形成整体知识框架,感觉到学的知识无用,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围绕综合实验案例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现有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适当调整课程实验内容,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贯通,一个课程实验的结果可以作为另外课程中的输入,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在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与UML建模课程中可以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分析和设计,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中完成综合项目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在web程序设计类课程里完成项目页面设计,在C#或Java课程实现服务器端代码,在软件测试课程完成项目的测试,在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课程完成系统实施环境的搭建。这样,通过一个综合实验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将分散的课程实验整合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符合基于能力的工程教育要求。

当然,在实验课程整合过程中,综合案例的设计和规划是关键,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企业真实案例项目为基础,借助专业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的力量,形成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案例资源库。

3.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环境,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借助精品课程平台,教师向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目前,精品课程平台是以课程为单位,仍然存在知识分散、孤立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资源共享环境,借助校园网搭建基于云计算的实验教学平台,把所有课程的资源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中,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平台建立虚拟实验室,模拟企业工作场景,自动实现角色分配和实验效果评估,在实验过程中自动关联知识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与实际项目相关的内容,形成“实践—考核—实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改革实践课程评价机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监控,依照实践教学各阶段和各环节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各环节的考核和评价进行改革,针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制定了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改变以往通过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加强过程监控,采用答辩、现场考核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考核和质量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或毕业设计之前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5.校企联动,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校企合作办学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必然选择。[7]为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我们主动与企业对接,深入业界调研,结合学校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建立细化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在课程体系中植入企业课程,聘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利用实验场地与企业建立校内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采用学生员工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共赢,使学生在校就可以了解业内的最新技术,熟悉行业工作环境。教师通过和企业工程的合作开发,工程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三、总结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能力要求,确定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校企深度联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敬伟,赵岭忠,林煜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思考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61-62.

[2]李文敬,刘之家,闭应洲.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1,(2):103-107.

[3]方跃峰,王晓勇.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9).

[4]杨慧炯,韩燕丽.应用型工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6):19-25.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3)

关键词 :“金审工程”;计算机审计学专业;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环节

《审计署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审办计发﹝2012﹞119 号)明确指出,“金审工程”二期和三期衔接期间审计信息化工作有十五项。单从技术上看,主要有:加强审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应用力度、继续完善审计管理系统功能、研究提升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功能、逐步扩大联网审计范围、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等等。在这个背景之下,2012 年11 月福建省审计厅与我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我们就把开办计算机审计专业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开始调研与组织申报工作。2013 年4 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3〕4 号),我校申报的计算机审计学专业获批。2013年9 月我们已经录取了64 名计算机审计专业的新生。现将我们对于对计算机审计学的专业建设、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情况简述如下,以供大家讨论、参考、赐教,帮助我们办好这个全新的专业。

一、“金审工程”建设亟需计算机审计学专业人才

现在,许多被审计单位正广泛地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采用集成电子信息系统,尤其是大中型企业都在使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这样企业经济交易就处于无纸化的信息环境之中,审计对象及其载体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有效执行审计的要求。因此,只有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Computer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 and Tools,以下简称CAATs),才有可能对那些高度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及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并搜集证据。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必要的CAATs。换言之,CAATs 已成为审计人员特别是CPA 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福建省的高校教育还无法满足审计人员对于CAATs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省内几所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是培养审计人才的主要场所,但会计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的现象,学校的会计与审计的实践课与目前的“金审工程”严重脱钩。在我省各地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就业的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方面一般是能够胜任的,但是遇到采用先进而复杂的信息系统的被审计单位时,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集成在一起,数据库结构非常复杂,大学里根本没有接触过,毕业生就会显得束手无策。目前,我省审计系统与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招不到掌握CAATs 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只能是先聘请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再对其进行会计、审计专业知识方面的进修与培训,然后才可以勉强上任工作。因此,在“金审工程”的压力之下,我省审计系统不得不对于本系统的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成立了由会计学教授、计算机学教授、审计厅计算机处专家等资深专家组成的计算机审计学专业专家筹备组,进行了10个月的调研活动,制订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计算机审计专业培养计划。

二、计算机审计学的专业建设

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一般是按照社会对不同岗位的专门人才需求来设置的。计算机审计学专业建设应侧重于把计算机与审计两个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二为一的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等三个方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本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制订等等。重点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计算机审计学专业是把传统的审计学与计算机科学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也是在我国目前“金审工程”的大好形势下催生的新型专业。计算机审计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审计工具执行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职能的审计方式。通俗地讲,计算机审计的内容与对象包括两个方面:(1)管理数据的计算机;(2 )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因此,当前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多学科为基础,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传统的审计工作是以财会人员为主的查账小组进行的一年一度的财税大检查。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财会队伍,其知识结构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核心能力是帐薄检查和财会资料分析。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以及审计业务的发展,目前审计功能与审计对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功能从原来的经济管理控制与财务监督扩大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经济鉴证、认证服务、公共绩效审计等功能;审计对象也从单一的财务角度的检查转变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核算、对比、评价。由此可见,审计学是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体,客观上要求我们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以多学科为基础,打破文理科的界限,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制订高质量的具有计算机审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使计算机审计专业既培养应用型人才,也培养研究性、创新性的人才,提高研究性的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比例,正确认识、恰当处理学历教育与国内外执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避免走进以国际执业教育课程代替计算机审计专业课程教育的误区,联系实际而不流于实用主义,会操作同时也具备开发与研究能力。

(二)以审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与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专家筹备组调查的结果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审计专业是按审计三大主体来建设专业主干课程的,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这种设置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是,如何审计这些内容?以什么方式、什么手段、什么技术来进行审计才可以达到最佳的审计效果?譬如,我们的审计人员掌握了会计软件,就可以审查这一台计算机里的经济业务与会计数据,但是,在无纸化交易的条件下,舞弊者(或黑客)通过舞弊程序以及远程控制方式,可以随时篡改,或者已经篡改了你的这一台计算机里的经济业务与会计数据,那你怎么办呢?结论非常简单:审计人员仅仅掌握软件应用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我们以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的直接原因。

课程是按教育规律对学科中相对稳定的知识进行

取舍、剪裁、排列、组合的。学科发展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在以财务审计与审计方法(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计算机审计的学科建设的条件下,专业主干课程就必须相应地以学科为导向进行设计与调整。所以,最能体现计算机审计学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的专业主干课应包括两大类课程:一是审计学原理以及方法的课程(传统审计学专业课程);二是电子审计工具方面的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此两大类课程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比较全面地诠释了计算机审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必须指出,传统的纸质的审计专业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非常重要,谁也不可否认。但是,我们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无纸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三、计算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

我们对于计算机审计学课程建设的研究,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开设课程的标准,通过合理设计计算机审计课程及其开课顺序,认真协调各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专业知识结构合理,课时安排适度,开课先后顺序正确,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的计算机审计专业的公共课程是按照教育部规定开设的,在此省略。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是我们设计的专业课,希望专家与教授赐教。

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编程技术、财务报告分析、计算机审计、内部审计等。

系级选修课有: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成本会计、专业英语、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经济效益审计、政府审计、舞弊审计、可视化编程技术、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基础会计模拟训练、管理信息系统模拟实验、高级语言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计算机审计实务、内部审计案例分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四、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中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所以在计算机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计划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中心,以计算机课程为基本平台,以现实的审计业务为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实践环节或实践课程。

1.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国外高等教育中一种非常成功的教学法。计算机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接触不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因此,今年(2014)我们通过福建省审计厅广泛收集、认真遴选、精心编写计算机审计教学案例,尽量使案例教学的内容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理论相关性。通过省审计厅目前“金审工程”的平台,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也不断充实与完善了计算机审计案例教学的内容。

2.强化实验课

实验课是增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计算机审计实验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审计理论到审计实践的跨越,增强计算机审计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有利于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从而适应“金审工程”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实验课程设置方式有三种:一是手工模拟实验(由审计学专业老师负责);二是实验室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实验(由审计学专业老师负责);三是参与“金审工程”建设的实地试验(由省审计厅计算机处专家、计算机专业教授、审计学教授等三方专家与教授负责),这种试验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实验目的、不同的功能分别设计为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在这个模式下,教授可以申报研究课题,可以带学生一起做课题,使得产、学、研相结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老师的科研能力。

3.逐步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在分析“金审工程”的发展对计算机审计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确定审计软件实训过程中应重点学习的内容。通过学习审计软件,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与操作审计软件的基本技能,通过相应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审计信息化的素质。

课题名称:

本文系福建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为E0500353)《计算机审计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4)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30-03

Abstract The computer lab building of construction specialty can optimize the mode of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e tea-

chers’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a lot of research, the paper sets forth that master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st computer lab need to have

the basic functional service, whereby the main contents about com-puter, professional software, networking, multimedia, and system protection card are designed, concerned with the computer lab deve-lopment scheme of project cost specialty.

Key words computer laboratory; project costs; construction plan

1 引言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目标是面向建筑与装饰、市政、安装、园林等建设行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掌握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方法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可以编制工程量清单文件、招投标文件、项目合同管理文件等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大部分课程需要进行实操实训等实践环节,同时,工程造价专业用人单位也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说显然是重中之重。

2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的需求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之前进行大量调研,征询相关专业教师与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意见,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室,应该具备为学生提供进行工程计量与计价、预算组价、招标文件的制作、招标文件答疑、投标文件的制作、评标、开标、合同的签订等一系列过程的功能服务。

计算机及办公软件 实验室在规划建设的时候由于经费限制,首先考虑满足教学的眼前要求,同时要考虑计算机实验室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要让实验室在一定期限内达到最大利用率。按一人一台计算机加上教师用机(可兼做服务器),则至少要有61台计算机,全部计算机需要安装常用办公软件等。

工程造价专业软件 为了实现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预算组价、招投标文件管理等功能,要配套相应专业软件,包括工程造价软件、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ERP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等。

完善的网络功能 工程造价是一个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的专业,时效性要求比较高,需要随时掌握各种各样的一手造价信息,因此,具备Internet浏览功能是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功能。

多媒体教学功能 多媒体是文本、声音、图像、计算机数据这些信息载体混合成的一种便于传送信息的媒介。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训室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交互性、信息传送的多样性,通过多媒体更加直接直观地介绍建筑工程实体与施工过程,让师生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

高效的管理功能 学生在实验室实操实践过程中,控制使用计算机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严重的话甚至让计算机瘫痪,所以计算机实验室应该具备恢复到指定还原点的相关安全防护功能。

3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方案设计

按照教育部关于“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要求,计划通过建设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在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程、教具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迅速紧跟教流与用户市场紧密接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学生可以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学习,了解企业运营过程,便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根据需求分析,设计了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

算机及办公软件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要满足使用工程造价软件、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尤其是3D绘图软件功能,计算机配置至少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Intel i5 CPU,Intel H61主板,DDR3 4 G内存,集成显卡(VGA+DVI)/集成声卡/集成千兆网卡,500 G硬盘(7200 RPM),标准键盘/带滚轮鼠标,19英寸LED液晶显示器;安全环保要求产品要符合CEC颁发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40万小时;售后服务要求主机含显示器3年以上原厂标准保修服务,供货时需提供生产厂商出具的服务承诺函。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要满足学生完成工程造价、预算组价、招投标文件编制等功能,还要配置目前社会最常用的Windows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每台计算机计划安装一个WindowsXP系统,两个Windows7系统,每个系统都安装Office2003、Office2010、PDF阅读软件等。

工程造价专业软件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专业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建设符合运行各类专业实训、仿真、实习软件的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并使学生成为紧跟现实发展脚步的技术人才。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能够解决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及企业实习问题,让学生完成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教学,掌握工程造价的专业技能。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将配置广联达、斯维尔、易达和鲁班等工程计量与计价及招投标管理软件,提供企业运作的仿真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真实的企业工程预结算、招标投标、工程合同管理等业务管理的运行平台。其中,广联达工程造价软件包括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广联达计价软件等,斯维尔软件包括斯维尔清单计价软件、斯维尔3D算量软件、斯维尔安装算量软件等,易达软件包括清单大师、招投标软件等,鲁班软件包括鲁班造价、鲁班BIM算量软件等。另外,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将配置建设工程辅助软件,配合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学习。实验室的每台计算机都将安装AutoCAD2014简体中文版、天正建筑、3D MAX、CAD看图软件、招标文件阅读器及项目管理软件等。

网络布置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内部既有自己的局域网,又可通过校园网上互联网。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如图书馆的馆藏电子资源,又可以通过信息防火墙实现与Internet的安全互联,满足师生登录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上传下载电子招投标文件、获取工程造价最新市场价信息的需求,使师生能在课堂内外通过网络按需获取工程造价信息资源。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网络运行状态要求比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在综合布线中线缆、设备和主机都应该优先考虑稳定性问题。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是以60个工位为基准单元的实验室,将配备3台24口的二层交换机,每台二层交换机通过超五类双绞线接入工作站,再经三层交换机连接到带路由及NAT功能的硬件防火墙,所有计算机都通过这个接口连接外部互联网。

多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将抽象的内容表达得形象化、丰富化,将课本上的某些枯燥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应该具有下列多媒体教学功能。

1)屏幕广播:在屏幕传输技术上可以快速广播普通屏幕画面,并且可以快速直接屏幕广播教学视频、上课课件、实操演示等。

2)在线考试:随时出题测验、即时统计分析考试结果,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

3)遥控学生:教师可以同时遥控全部计算机桌面,也可以同时遥控全部计算机安装一些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4)断网锁屏:上课的时候难免有些学生调皮爱玩耍,私下拔掉网线企图玩游戏,这个功能可以锁住屏幕让学生不能得逞,进而认真听讲。

5)封锁游戏:有些学生在上机实操的过程中会起玩游戏的念头,通过本功能可以封锁游戏程序,让这部分学生回到学习上来。

保护卡系统 保护卡系统可以保护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转,当计算机发生修改、增加或删除系统文件和程序的时候,保护卡可以让计算机及时恢复正常。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担负进行日常教学、专业实训和课程设计的繁重任务,它的正常运转关乎专业的日常教学。在学生进行上机实操实训或课程设计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安装或删除程序、修改或删除系统文件的事情,甚至在正常使用中计算机系统也会遇到蓝屏死机的状态。有鉴于此,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选择配置局域网计算机维护系统,该系统集数据保护、磁盘分区管理和局域网计算机部署三大功能于一身,而且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设计的,这样保护卡系统的易用性可以得到保障,实验室的管理员跟上课教师都能够快速掌握保护卡的使用要领。

其他设备安装 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除了上面的主要设备之外,还需要一些其他设备的安装,配合使用才能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功能,比如多媒体讲台、电脑桌、白板、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电源系统、照明系统及空调等。

4 结束语

计算机及工程造价专业软件的安全、定、高效运行,是工程造价专业计算机实验室工作的基础。工程造价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成功之后可以开展工程性、综合设计性教学,全面提高师生的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横向课题及合作课题,有助于增强学校综合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加快转化科技成果,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5)

关键词:结构工程计算;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计算机制图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水利、水电、建筑、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工程中,就开始引入了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但是现在很多刚离校就业的大学生们,完全依赖着计算机,以计算机的计算数据为准,进行工程设计,这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是极大的威胁。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师进行正确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教育和提醒,是当前应该注意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1结构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形成了这一批结构工程师从走出校门,就在计算机上进行结构工程计算、设计。他们不再经历老一代结构工程师们通过手工计算的过程。甚至迷信计算机,以为计算机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简单地信赖计算机。随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但又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质量的保证,包括对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立求解结果的比较;等等很多威胁到工程结构安全的问题,被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发展所掩盖了。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的滥用开始日益威胁着公众的安全,计算机被抬高到了是知识、经验、思维的替代品。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很少有人在想,特别是年轻的结构工程们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计算机,结构设计工程中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大家都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甚至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能力。大量的结构工程师们相信,他们仅仅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没有人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高质量的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已有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使年轻的一代结构设计工程师们相信计算机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他们变得如此依赖计算机,以至于丧失了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能力。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在现实工程实践经验中,工程结构,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模型是千差万别的,计算机不可能识别上千万种工程设计思想,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而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依靠计算机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结构工程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结构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结构模型对某些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

很多软件开发商,在对计算机知识的精通之外,毕竟不是结构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肯定有着各种方面的欠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会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中的偏差。

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结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无法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

2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

首先,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中,应让他们对工程设计的危险性、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对工程建筑设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工程师应该知道,工程结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应该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的核心是在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能滥用计算机。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结构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谁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6)

关键词:结构工程计算;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计算机制图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水利、水电、建筑、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工程中,就开始引入了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但是现在很多刚离校就业的大学生们,完全依赖着计算机,以计算机的计算数据为准,进行工程设计,这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是极大的威胁。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师进行正确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教育和提醒,是当前应该注意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1结构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形成了这一批结构工程师从走出校门,就在计算机上进行结构工程计算、设计。他们不再经历老一代结构工程师们通过手工计算的过程。甚至迷信计算机,以为计算机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简单地信赖计算机。随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但又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质量的保证,包括对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立求解结果的比较;等等很多威胁到工程结构安全的问题,被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发展所掩盖了。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的滥用开始日益威胁着公众的安全,计算机被抬高到了是知识、经验、思维的替代品。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很少有人在想,特别是年轻的结构工程们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计算机,结构设计工程中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大家都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甚至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能力。大量的结构工程师们相信,他们仅仅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没有人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高质量的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已有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使年轻的一代结构设计工程师们相信计算机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他们变得如此依赖计算机,以至于丧失了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能力。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在现实工程实践经验中,工程结构,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模型是千差万别的,计算机不可能识别上千万种工程设计思想,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而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依靠计算机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结构工程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结构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结构模型对某些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

很多软件开发商,在对计算机知识的精通之外,毕竟不是结构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肯定有着各种方面的欠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会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中的偏差。

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结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无法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

2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

首先,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中,应让他们对工程设计的危险性、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对工程建筑设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工程师应该知道,工程结构特性是由结构工程设计的质量决定的。真正的结构工程师,应该不用计算机就能工作,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并不是坏事,问题的核心是在结构工程计算中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不能滥用计算机。要强调工程实践中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验的重要性,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才是关键。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应在参加工作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对结构工程设计计算进行手工求解,了解手工求解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提炼模型、识别计算结果中的错误,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应持批评态度,尊重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工程设计,强调从那些资深的或有经验的结构工程师那里学习结构工程设计。不依赖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经常怀疑计算机,在没有深入的谁以前不使用计算机的结果。在被工程师证实正确之前,假设计算机提供的结果是错误的。在用计算机求解之前,必须先知道答案。不崇拜计算机,而崇尚知识和经验,提倡全面了解工程理论和实践中的所有经验。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7)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

时代在进步,伴随着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人们的工作还是日常的起居生活,电脑办公,手机通信,车票预订,网上购物等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社会中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年递增,根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得知,每年所需的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由最初的每年40万到现如今的每年100万,并预计这个数字在将来还会进一步增长。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学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的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对象。2015年9月入学至2016年9月入学的铜陵学院全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三)调查设计。调查前提:由于此次调查的学生对象中既有参加了工作的学生对象,又有即将步入正式工作的学生对象,使得调查具有了准确性。另外,此次调查的学生对象都有具体的联系方式,使得调查具有可行性。1.人员分配。成立调查小组,组员30人,进行分组,各为15人。2.调查方式。在校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参加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进行电话访问。3.访问内容。现在(以后)是否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校园中是否参与过除学校安排的相关社会实践?你通过何种方式来提升你的计算机技术能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此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0份,有效问卷775份;电话访问663人,接通640人,有效电话访问640人。在所有的被访者中,有95.5%的人在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或未来打算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有70%的人表示自己未参加过除学校安排的计算机相关实践工作,而在最后一个问题中,在校学生大部分表示通过视频和教师教学来提升能力,而参加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表示通过做项目,参加研讨会等类似方式。

(二)调查分析。通过数据的分析得知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从事了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能够看出现如今计算机相关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之大,而在实践调查当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在校参加的实践并不多,有的甚至只参加过2次左右。而在最后一项调查中,在校学习的学生更偏向于“听”,而参加工作或实习的学生更偏向于“做”。同一届的学生对象中,有过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往往很早的时候就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而针对那些社会实践经验较少的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依旧处于一个漫无目的的状态。据已经参加工作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们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所运用到一些新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校是没有接触过的,联想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更迭,从中不难得出这个为什么会有学生反映这个问题,毕竟高校中的书本更迭速度跟不上社会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迭速度。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学习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实践少。二是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三是高校中的教学无法时刻紧跟当代计算机新兴技术的更迭。

四、相关解决对策

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对接出现了问题,而其中的原因归咎于学生所拥有的社会实践经验过少,就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存在着这么一个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法。

(一)主动才能解决问题。学生应该主动起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把学校所组织的一些暑期实习不再看作是一种“作业”,而是将其看成一次能够提升自主实践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的一次宝贵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抛开“作业”这个心理包袱,从而真正地将实习作为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一次机会。主动投身于计算机社会实践中去,提升自身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积累也是一种途径。地方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和日常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写实习总结和日记都是一种很不错的经验积累方式,毕竟在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后,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而且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可以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学长或是身边的计算机专业工作领域的人,相信在他们的人生经历当中会有很多的实践经验。能否将这些转变成自身的经验,就要看学生是否是一个懂得积累的人了。

(三)校方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对学生实践方面起一个积极引导的作用,在高校中学习的学生很少有什么机会与社会中的相关计算机技术所接触。高校方面应该加大宣传计算机社会实践的益处,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实践所带来的的好处,提升学生们对于社会实践的兴趣。学校方面可以在日常课程当中加入实践学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响应起来。此外,校方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签订协议,企业给学校提供相应的计算机实习培训,学校给企业提供人员,企业和学校达成双赢,这样高校就成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同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了。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8)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水利、水电、建筑、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工程中,就开始引入了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但是现在很多刚离校就业的大学生们,完全依赖着计算机,以计算机的计算数据为准,进行工程设计,这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是极大的威胁。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师进行正确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教育和提醒,是当前应该注意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1结构工程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形成了这一批结构工程师从走出校门,就在计算机上进行结构工程计算、设计。他们不再经历老一代结构工程师们通过手工计算的过程。甚至迷信计算机,以为计算机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源泉,简单地信赖计算机。随着大量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但又缺乏对计算机软件的质量的保证,包括对软件开发者和其技术支持的技术资质证明;软件开发商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的严格评价,软件中所用技术的理论依据的严格评价;简单和复杂例题测试结果的严格评价及其与其他独立求解结果的比较;等等很多威胁到工程结构安全的问题,被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发展所掩盖了。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的滥用开始日益威胁着公众的安全,计算机被抬高到了是知识、经验、思维的替代品。人们越来越愿意相信计算机使他们能对工程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很少有人在想,特别是年轻的结构工程们更很少去想,如果没有计算机,结构设计工程中需要哪些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大家都相信,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知识就是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本身的专业知识。甚至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当成能胜任工作的能力。大量的结构工程师们相信,他们仅仅依靠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工程问题。没有人认识到高质量的工程只能是渊博的工程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艰辛的脑力劳动、高质量的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已有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使年轻的一代结构设计工程师们相信计算机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能力。他们变得如此依赖计算机,以至于丧失了不依赖计算机进行计算工作的能力。他们不懂得,计算机不可能记录有关模型、分析和设计的一些技巧。在现实工程实践经验中,工程结构,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模型是千差万别的,计算机不可能识别上千万种工程设计思想,除了具有快捷的计算速度以外,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些离散的知识。而真正的工程知识是经验、直觉、灵感、领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认知”的巨大综合体,它超越了任何计算机程序和程序员对结构工程的“理解”。

现代工程具有复杂的理论依据、集体的设计思想,依靠计算机是不可能让人们学习有意义的经验的。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们都期盼计算机软件能将结构工程设计程序完全自动化。希望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他们只需要区化类型和条件,让程序自动生成必要的数学模型,完成复杂而重复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最后由制图工具完成设计图纸。这样,结构工程唯一的责任就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评价最后的设计“成果”。而对于是否能可靠的检测特征值,在进行分析时是否用了足够的模型、状态,或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工程实际的特征,分析结果对工程结构敏感部位是否敏感,计算结果是否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是否能根据实际的工程结构模型对某些边界条件进行调整。这些在年轻一代的结构工程师们心中,都变得模糊不清。

很多软件开发商,在对计算机知识的精通之外,毕竟不是结构工程师,专业技术知识肯定有着各种方面的欠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不可能替代人的脑力劳动、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计算机能处理大量的信息,但计算机程序是没有多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的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对工程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会很完善,在计算中,即使是错误的信息,计算机也不可能识别,同样的都在计算机上显示给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这就要求专业技术工程师们自己能通过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来控制设计计算中的偏差。

在软件的实际应用方面,那些只有极少经验、极少学识、年轻的结构工程师依靠计算机软件来解决极度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问题。他们对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和设计规范的背景知识了解很少。无法判断程序算法所蕴含的假设和步骤,也无法判断计算机运算结果的质量。宁愿相信计算机程序产生的任何结果都是正确的,无法怀疑计算机作出的所有结果,以及用独立的例题校验结果。

2在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中正确合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9)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195-02

0引言

独立学院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根据现代的人才观念,真正的人才不仅仅具有知识,更要具有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育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这种趋势在IT领域的教育和就业中尤其明显。IT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但目前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以IT专业为例,究其原因并不是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而是目前的实验教学的观念和体系陈旧,学校缺乏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近来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设备改善的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升,但现有的教学和实验观念和体系制约了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学科,专业面较宽。为培养多元化的专业人才,本文对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1积极开设多元化的专业培养方向

为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可分设4个专业方向:软件设计与开发、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学生入学后可自由选择。

(1)软件设计与开发方向。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与软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主流工具,知识面较宽,程序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应用,富有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高级软件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企业级应用开发、JSP程序设计、软件环境与工具、软件测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教育、科研、金融、证券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创办软件企业的能力。

(2)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理论、技术及应用。本专业培养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数字媒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富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强,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产品(如动画、游戏软件、影视广告等)设计与开发,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艺术设计基础、计算机动画、游戏软件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从事影视、广告、动画、游戏软件设计,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及其它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具有创办多媒体与软件企业的能力。

(3)网络工程方向。面向网络工程与应用,培养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工程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具备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级网络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测试与安全。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和软件开发应用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看好。

(4)嵌入式系统方向。该方向是指面向特定应用、隐藏于应用系统或产品内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通信、医疗、安全等行业。本专业方向培养系统、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嵌入式软硬件基础理论、开发技术和工具,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产品设计工作的高级嵌入式系统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软件开发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2积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2.1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目前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马上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受学生自身定位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但就技能和素质的缺失而言还是IT教育的缺位,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培养模式还过于单一,培养目标不能跟上社会的需求,常常是每个学校都有IT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好的工作,而企业也招不到好的学生。

2.2师资力量与专业技能要求的矛盾

由于计算机发展迅速,目前教师专业技术技能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较而言,相对滞后,教师缺少长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学习的机会。另外就专业的发展方向而言,缺少各方向过硬的专业教师。

2.3课程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矛盾

专业教师专注于教学环节,还需要兼顾教研、教改工作,同时又要花精力和时间结合实验室条件去不断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参与实验室建设,任务过重;而实验管理人员专于实验设备的管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协助教师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甚至跟不上新建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技术要求而不能帮助指导学生,进而退化为设备保管员。不是教师不想改革,不是管理人员不想提升,而是观念和体制限制了。如何在实验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教师和管理人员矛盾的一条蹊径。

2.4实验设备和学生使用的矛盾

计算机大多数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实验设备相对落后与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目前现有的实验建设思路和教学计划体系对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缺乏吸引力和导向性。

2.5普及教育和专业技能的矛盾

计算机类课程和实验的开设目前已下移到高职类学校,开课专业也扩展到工科类和部分理科专业,已进入普及教育阶段。但是,普及的过程中IT专业与其它专业的专业技能如何区分、三本院校与一本、二本、乃至高职类的教学和实验如何区分、如何定位,课程群为不同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时的界限如何划分,这已经不是教学计划可以直接阐述的了,而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不断更新的创新教学观念。

3积极与IT培训机构联合

3.1引进外来师资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

可以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和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和项目开发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同时IT培训机构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之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3.2多渠道、多途径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笔者所在学院已与武汉软件培训机构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学生普遍反映实践教学效果显著。结合我校即将实行的3.2+0.8的培养模式,学院也先后与武汉红帽、智翔集团等培训机构或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商谈过合作事宜。

通过与IT培训机构合作,进一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对本专业日后教学计划的安排和修订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IT培训教学的方法手段和经验。

3.3解决实验设备陈旧与教学需要之间的矛盾

网络设备几乎是每年换代更新,学校网络实验设备相对落后与不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目前现有的实验建设思路和教学计划体系对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缺乏吸引力和导向性,通过与IT培训机构合作,使用他们实验设备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收获,用效益来激励学生,用实用来吸引学生。

综上所述,改进培养方向和提升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推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在观念上进行提升和变革、在本质上推动和促进、在实践上大胆开拓。如果能构建一个面向应用、顾及高校教育体系、惠及社会培训的创新培养模式,将有效地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IT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国.就业竞争力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27).

[2]任义,宋晓宇,栾方军.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C].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2009.

[3]戴林,谭茭.特色办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N].重庆日报,2010-5-13.

[4]吴文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责任编辑:杜能钢)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我国工科教育中在校生最多的专业。为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教指委”)从2001年起结合国际上工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经深入调查和广泛讨论,于2006年12月出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及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作为对《规范》提出的“规格分类”战略思想的探索与实践,经计算机专业教指委申请,教育部高教司于2008年初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办学试点”项目的立项,同意14所高校参与《规范》的试点工作并将其纳入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试点工作的执行期为3年,由计算机专业教指委负责项目的指导、检查和验收。

试点工作分为4个专题,分别是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具有行业特色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面向本科就业市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科学型与应用型兼顾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试点工作的内容不做具体规定,各试点学校参照《规范》的内容,在满足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自主组织实施。总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倡导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勇于突破学科传统含义的局限;实现目标、定位与追求的相适应。通过项目的实施,加深对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的认识,形成更全面的中国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总结发现具有示范意义的办学实践,帮助有关院系推进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其中,探讨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14所高校试点工作的共性特征。

试点工作自2008年初启动,14所试点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规范》给出的方向建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定位、专业方向选择、不同方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试点工作积累了经验,也为计算机专业教指委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2年多的时间里,《计算机教育》杂志一直关注该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并与试点高校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持续深入的交流。在各校改革初具成果之际,我刊特邀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济南大学副校长杨波教授,各项目主持人和14所试点高校的专业负责人,分期总结各校试点工作的成果、经验和体会,使试点工作的成果能为更多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共享。

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篇(11)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easures of Computer Training 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 Jianxun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computer trai-

ning room,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trai-ning room, making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smooth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trai-ning room. Management of the computer laboratory needs to do a perfect system, detailed planning, a reasonable division of labor, human resource optimization, etc.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uter training room; mana-

gement measures

1 前言

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但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存在巨大缺口,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每所高校的责任。要想成为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首先得有扎实的技术作为基础,而扎实技术主要是在日常不断操作、不断实践中练出来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大西北地区,高校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主要场所就是计算机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直接影响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对实训室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现阶段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2 管理措施

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与要求也在逐年提高,高校计算机实训室成为使用频率最高、损坏严重的实训室之一,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实训室更是全天处在工作状态。从整体调查来看,目前实训室软硬件设施人为破坏严重。

首先,全天工作现状使得计算机室最基本的卫生清洁无法实现,实训室内人群又密集,空气流通不畅,这样就会使计算机设备内有大量灰尘积累。灰尘的影响再加上使用频率高,元件老化或损坏将成为必然结果。

其次,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实训室教学中应用广泛,在师生交互式学习过程中,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演示是常常出现的一种交互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机处于被锁定状态,这时就无形中为一些素质低下的学生进行硬件破坏创造了条件,如键盘按键被拆、鼠标按键被拆、网线被拔等破坏事宜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学生进行电脑加密设置,致使其他学生无法使用些电脑。

针对以上客观及人为的破坏,只有完善管理制度才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管理好计算机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保证软硬件不被人为恶意破坏,使计算机实验室能为教师授课及学生实验操作正常使用,前提是必须制定并且完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实验室能否正常进行工作的保障。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教师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许多教学内容选择在实验室教授,这样一来进行实验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应的实验室的教学任务也大大增加。为了更加充分地、有效地、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实验室,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效率,应该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完善,如“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条例”“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教师上机守则”等。再如建立登记制度,对每一台电脑使用一本登记册,每个学生在实验操作前检查电脑软硬件情况进行登记,看是否有人为恶意损坏现象。如果有如键盘按键被损坏或系统文件被删除等破坏现象,就能随时发现并追究相应学生的责任,进行批评教育。这才是保证实验室秩序井然、卫生整洁的基本原则,才是这些设备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前提条件。

有计划分年级安排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实验室相对其他教育中心来说,除了常用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软件外如Office2010等,还安装了大量的专业软件,如Photoshop、SQL Server2005数据库、VB、Dreamweaver CS6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及大学计算机考试系统等软件。专业软件往往容量大,占用空间大,这样就会导致运转速度慢。不同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所学科目不同,实验时操作软件也不同,部分学生为了让其他软件不影响自己实验软件的运行速度,会去删除一些暂时不用的应用软件,导致其他级学生上实验课时找不到软件,从而影响上课操作。还有的学生会无意或恶意删除一些系统文件或应用程序,最后造成无法正常启动计算机,系统运行不稳定或者应用软件根本就无法正常工作。

针对以上现象,有计划分年级分配实训室是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在开课前对整个信息技术中心的所有计算机实训室的电脑,从硬件配置到软件运行情况做个调查,然后把不同软硬件配置的实训室做计划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这样一来,低年级学生常用的一些软件如Office2010、Flash8.0等,就不会被高年级学生因为机子慢而删除;给高年级安排一些硬件配置相对高端的实训室,让他们能完成所学课程的实践操作内容,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准确评估管理人员工作量,优化实验室人力资源 目前就高等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人员来说,在许多人眼中就是拿个钥匙按时开门、保持卫生、清点一下硬件设备是否齐全等从事这些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工作的人,这样的认识观念使得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人员都是一人兼多职。但在实际中却是一个实训室管理员的素质决定着计算机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效率。经调查分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光承担实验室的维护管理工作,还兼职许多其他工作,工作量大。如就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来说,大部分管理员承担着两间计算机实验室管理(60台计算机规模),一间能容纳300人的多功能教室,11间多媒体教室,有时还要兼职代课,长期处在繁杂且高强度工作状,制约了教师的学习,降低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针对以上情况,优化计算机实训室人力资源,是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计算机发展之高速是每一位师生都能亲身感知的,计算机发展之快也对计算机实验管理人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位优秀的实验管理员可以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反之则会降低实验课的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加强实验室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网络视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才能在实验操作课上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进其他兄弟学校的实验室,去学习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