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11-06 10:25:57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1)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铭记 在中共中央党校的校园内,有一座巨大的石碑,一面有亲笔书写的校训“实事求是”,另一面则是由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而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每位干部的内心铭记与行为准则。

在中共中央党校(以下简称“中央党校”)大礼堂南侧,有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有用金漆书写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正是1943年时期,为中央党校亲笔书写的校训,在石碑背后还有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如今,这座石碑已经成为来此培训的干部留影的主要景点之一,这四字校训伴随中央党校一路发展至今,在新时代又焕发出了怎样的生机?

与时俱进的“党校姓党”

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重要经验,“党校姓党”也就摆在了突出位置。“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加强和改进党校的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持好党校姓党。”

如何将“党校姓党”落到实处呢?党性教育是很重要的内容,不仅要抓得严、把得准,更要反应快。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两项法规”)出台后,中央党校便马上行动起来。根据校领导指示,教务部决定开设关于“两项法规”的课程,该课程由党建部承担。

“一门课的设计需要不停地磨合,各方面的要求非常多。”中央党校党建部政党比较研究室主任谢峰教授说道。然而,仅仅经过两个多月,包括讲题设计、授课人确定、集体备课等方面的准备,很快“两项法规”课程便陆续在中央党校各干部培训班次中开设起来。

如此快速的反应与长期的积淀密不可分。“党校的党性教育是系统性的。”谢峰说道,“党性教育作为一个专门单元,占到课程的20%。”在党性教育的9或10门课中,除“两项法规”以外,党建部还承担了总论、、群众路线、苏共失败教训等课程的设计与讲授。“我们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谢峰强调。

党性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制度约束也很重要,中央党校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学习考勤、课堂督查、情况通报都有严格的制度,甚至连学员的食堂用餐情况都会进行统计。此外,还有学习考核和毕业总结鉴定。对于重要的培训班次,会派有跟班联络员全方位直接考查和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

培训类学员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成绩会进入档案;进修类班次学员则要提交课题研究报告,而且每一位学员毕业前都要提交毕业论文并进行考核。总结鉴定则由学员自我鉴定以及所在支部的集体鉴定两部分组成。

这样的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以及从严治校,让中央党校的教学获得了很多学生的好评。“通过在中央党校的认真学习,自己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动力更强了,目标更加清晰了。”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道,“我深切感受到自己是一枚用了很久的电池,中央党校是一部强劲的充电器。”

“中央党校坚持党校姓党,有三个方面是必须坚持的。”徐伟新指出,“第一点,要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第二点,要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三点,要从严治校,严守政治纪律。”中央党校长期以来有个一贯主张:学术探索无、党校讲坛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因此,在中央党校可以看到很多老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或针对热点话题,或针对理论难点,或针对国家政策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寻求解答。

在中央党校示范引领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的党校系统源源不断地为党培养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而“实事求是”的四字真迹几乎在各级党校中都能见到。

案例教学:师生互动的“一场戏”

“寓管理于服务”,很多学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在“党校姓党”的原则下,如何能达到更好的教育培训效果?互动显得非常重要,在案例教学中尤为如此。

“进入21世纪,干部培训中的新情况决定了培训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领导干部的学习目的明确,以及时、有用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主持中央党校案例教学18年的刘炳香教授分析道,“这一突出特点决定了在新的干部培训形势下,案例教学必然成为干部培训的一种主要方法。”

案例教学的魅力不在于传授“终极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研讨、交流,去激发学员的创造潜能。案例教学更适合与能力提升相关的课程,教学案例则既有描述正面事件的成功案例,也有描述负面事件的失败案例。“选择一个适当的教学案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刘炳香强调,“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必须符合教学目的、有利于完成教学计划;与学员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与案例教学形式相配套。”

案例选好后的教学方案设计要尽量详细、具体,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总长度、分哪几段、每段的时间长度及活动内容,老师和学员分别有哪些工作,等等。

此外,在课前,老师要准备好在学员案例分析后需要给出的教学案例理论分析框架或理论分析工具,提前下发案例文本材料,做好学员的组织与动员工作,提升学员参与度。在课中,主持教师要向学员展示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有热情、有活力的形象,“这是课堂控制有效的基础。”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通过适时的、温和的、有针对性的、有深度的提问、总结,调整学员案例分析的方向,激发学员兴趣,启发学员思考,控制课堂气氛,“不让学员感到拘谨,也不能信马由缰。”刘炳香强调。

正是有了前期如此多的努力和铺垫,中央党校的案例课常常能在学员中引起巨大的反响。根据班次需求的不同,多年来,刘炳香使用了很多角度新颖的案例,涵盖了行政决策、沟通协调、民生、应对新媒体、心理调适、国企改革、利益调整、国企党建、城乡统筹、农村党建等诸多种类。

不过,在课堂中难免会或多或少遇到些问题或麻烦,比如冷场等等,对此,刘炳香强调:“有预案才会有对策”。

“案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场戏。案例教学的主持教师应该是教学案例研究主题领域中的专家,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成为催化者和导师,要具有行政工作的经历和能力,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促进学员就某一主题、针对某个案例谈自己的见识与经验,迅速在同学中形成共识,引发争论、辩论、思考,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交流、接纳和处理海量相关信息,学学相长。”刘炳香说,“案例教学也更能体现和促进教学相长。每一次课都能更直接从学员表现发现干部的优点与优势,如善于倾听,准确表达;知识面广,旁征博引,举一反三;经验丰富,对经验的总结理性、深刻且逻辑严密等。案例教学中也更容易发现干部的缺点与不足,如情绪化,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自行其是等。前者为我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后者是我做人做事的镜鉴。每上一次案例教学课,对我自己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做人做事的启发警示,都远远多于传统教学。”

这样的“互动”不仅限于案例教学,中央党校根据班次主题与需求不同还开发了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多元教学模式与方法。此外,其还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其他多所干部教育培训院校合作,将部分培训移至“兄弟院校”,利用当地资源,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中央党校的老师非常注重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与理论成果,去粗取精,为我所用,致力于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话语体系。

“在原则问题上坚决不能退让”

中央党校非常注重满足学员的需求,在其中,你能看到很多“问题意识”。在课程设计中,怎么分配理论课、研讨课、案例讨论课等课程方式的比例?课程主题怎么定?在授课中,历史部分讲多少?国际比较讲多少?分析框架怎么讲?在课后,多久召开一次小组讨论?这些“问题意识”的核心便是学员们的需求。

“摸清他们的需求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谢峰说道,“在平时的教学任务之外,我们还会做大量的基层调研,就能发现实践中很多问题,这对把握学员关注的问题很有帮助。”谢峰在每门课讲授前都会根据学员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选题。“比如同一门课,班可能就希望多讲点和有关的内容。”

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开班前,中央党校会收集每一位学员的问题,教务部则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每门课的小组讨论,让老师和学员进行双向交流,对于一些较深奥的问题则会在毕业前统一进行回答。

然而,满足需求不是一味地迎合,“党校老师在原则问题上坚决不能退让。”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不同观点而引起的争执,中央党校鼓励老师和学员都讲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要心平气和地讨论,但不能破坏教学秩序。

(链接)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2)

4月27日,校党委中心组召开会议,以讲政治、有信念为主要内容,重点结合学习《党章》和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有关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讨论。校党委书记、中心学习组组长张中华主持学习会,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参加学习,党(校)办、纪委监察部、党委宣传部负责人等列席会议。

会上,校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了《党章》和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有关重要讲话原文。通过学习,中心组一致认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围绕讲政治 有信念主题,中心组提出,要将党章党规与系列重要讲话贯通起来学习、统一起来领会,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党章党规中深刻领悟系列讲话的基本精神和实践要求,在学系列讲话中加深对党章党规的理解,引导广大党员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校长杨灿明指出,三个自信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指引、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对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理论指引方面,高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制度设计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咨询;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历史重任。

杨灿明强调要从四个方面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有效利用高校在理论学习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学,厘清理论的逻辑关系,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要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准确把握历史脉络,才能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是要辩证分析现实,坚持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看待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对现实中纷繁复杂的问题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凸显正能量;四是要科学预测未来,预见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高校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强调对未来的科学预测,只有科学预测才能充满信心,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校党委书记张中华在总结时指出,讲政治 有信念是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首位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一份子,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要有对共产主义的忠诚信仰,要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高度自信。理想信念是党员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历史证明,党之所以能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原因在于共产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张中华强调,讲政治 有信念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共同奋斗,每代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使命。我国正处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关键时期,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经历结构调整升级的阵痛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立足现实,立足自己的岗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应人民的期盼。我们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我们的现实离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把追求崇高理想转化为立足现实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有力行动,加倍努力谋事、干事和成事。要把十三五规划抓细抓实,做好当前每项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前行。

二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讲政治 有信念内涵丰富,广大党员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中央要求做的全力去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其次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行为。第三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政治 有信念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指向的。要把讲政治 有信念与学校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落实到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项具体工作当中。要将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认真履行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为学校改革发展做贡献。

三是学与做的关系。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党章是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准则》和《条例》为党员确立了追求的高标准和行为底线;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开展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不仅要系统深入学党章、《条例》、《准则》和系列重要讲话,还要系统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系统深入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考、解决问题。我们还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科学研究,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对照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标准,查找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边学边改,立行立改,以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的实际成效。要对照党员标准,查找自己思想和言行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党章各项要求,做合格党员,既清正廉洁又事业有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发言材料二:

近日,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党中央再次重拳出击,在党风政风、激发党员党性方面发力,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凝聚内在合力。

一、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五个必须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中国共产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刻学习领会系列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增强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中央要求的全力去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决不出现与中央要求不一致的言行,也决不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大局观,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大局,始终心有大局,始终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的立场上来想问题、做决策、看工作,自觉在大局下行动,自觉为维护大局、服从大局作贡献。

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坚决地、自觉地、主动地、经常地、全面地、具体地向党中央看齐,向看齐。

坚决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

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二、把好总开关,补足精神钙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就要做到对党忠诚。必须心中有党,牢牢地把握政治方向,明确组织意识,时刻铭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铭记自己是党的人,不忘自己对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相信党,依靠党,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并且自觉维护党组织的团结统一。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能够经得起风浪的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偏了,要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杜绝党中央所禁止的行为。

同时,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不断领悟和参透马列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做到学有所得、思有所悟,认真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

三、牢固树立宗旨,坚定理想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毕生追求的信念。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员更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总书记强调,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的一切工作必须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念,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这既是要求,也是警示,要求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警示我们应当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出发,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

本人始终信守一条,就是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干部群众,对得起党,但是自两学一做开展以来,对照自身检查,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3)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十七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思路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紧密联系实际,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指导工作,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全公司党群组织和党员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潮起好带头和推动作用,促进**邮政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训对象、时间、地点及方法

(一)培训对象:各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书记、工会主席、副主席、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专兼职纪检干部、专职工会干部。

(二)培训时间:2个月(**年12月上旬至2008年1月底)。

(三)培训地址:**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远程教育网日常学习在个人计算机。

(四)培训方法:

本次培训采取在远程教育网上授课,自学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由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在邮政远程教育网上,设**年度党群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专用网页。以各基层党委(总支)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由党委(总支)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学,党群工作部主任担任学习副组长,制定学习制度、学习计划、考勤制度,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参训学员的日常学习。

三、学习主要内容

(一)市邮政公司党委书记丁前亮开班动员讲话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辅导讲座

(三)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修正案)辅导讲座

(四)党风廉政建设辅导讲座

(五)基层党建创新辅导讲座

(六)党支部工作业务知识辅导

四、课程安排

(一)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辅导讲座(全体参训学员共同课程)

围绕同志十七大报告及中国共产党修正案进行以下课程安排: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解读十七大报告文件精神。(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协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赵曜教授)

2、历史的新起点与发展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

3、学习贯彻十七大(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

4、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央党校党建部梁妍慧教授)

5、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讲课题目以公布的课表为准)

6、国企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市国资委党委组织部长、党群工作处长王鹏)

(二)党支部工作业务知识辅导(党支部书记学习课程)

1、创造性的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中央党校原机关党委书记薛鑫良)

2、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党支部书记(中央党校党建部张荣臣教授)

3、如何建设创新型党支部(中央党校党建部张希贤教授)

4、基层党支部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市邮政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党委宣传部长管春林)

5、如何当好党支部书记(东四邮电支局党支部书记张云燕)

6、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经验录像(1小时)

五、组织管理

(一)市公司成立远程教育培训办公室:由市公司党群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工会、团委和培训中心党校部相关部门同志组成,负责协调培训学习等相关工作。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由党群工作部马春生、初春,培训中心党校部王文利、纪委办公室成连清、市公司工会肖霓组成,联系人:马春生电话65196426;初春电话65196421)。各基层党委(总支)党群部负责组织和学习的日常管理。成立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安排上网学习和集体讨论时间、建立考勤制度。

(二)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约占本单位党支部书记总数25%的部分党支部书记(以2005年以来新任党支部书记为主)完成党支部书记培训内容并参加考试(需单独报名注册)。

(三)向培训中心党校部和市公司党群工作部分别报送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和名单、分配学员账号、密码,组织参训人员进行网上报名注册登记。请各单位将参加学习培训的人数和名单报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和市公司党委组织部(电子版发至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工作部邮箱bjpostdx@;党委组织部邮箱:bjpostzzb@)。培训中心党校部根据各单位参训人数下发学员注册账号、密码,由各单位党群工作部将帐号、密码分配到参训人员个人进行注册登记,并将每人的注册账号报市公司党委组织部和培训中心党校部。

(四)组织本单位学员集体讨论、负责收集本单位学员在学习中提出的疑问、问题、反映和对本次培训班的意见(学习时间由各单位自行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集中上网学习与分散上网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组织学习、讨论时间每周不少于一次2课时),并及时向市公司党群工作部反馈本单位学员学习情况,报送学习信息。

(五)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各单位如遇到上网技术问题时及时与市邮政教育培训中心党校部联系(电话63855181转6412,联系人王文利)。

(六)总结考核

由培训中心在远程教育网对全部参训人员学习课时和所学课程进行在线监测,并对点击率及点击上网时间进行统计公布。

由各单位通过组织参训学员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和知识答题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结。培训结束后,各基层党委(总支)写出书面学结报市公司党群工作部。

参训党支部书记考试安排:

考试内容:

理论卷面考试部分:

以十七大报告、十七大和《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中共党史出版社**年版)原文和辅导报告录像为主要内容。

联系工作实际部分:

结合本单位实际,策划一次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要求活动方案有主题、目标、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及活动的实际效果。由各基层党委(总支)收齐后报市公司党委组织部。学习结束后,择优进行交流。

考试时间另行通知。

六、教材

总书记十七大报告(自备)人民出版社

十七大新(自备)人民出版社

《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年版)中共党史出版社

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自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七、要求

(一)各基层党委、总支要充分重视,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参加培训的同志完成规定的学习课时和课程内容,保证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4)

他说,“领导干部集中一段时间到党校学习,很有必要,很有好处”。

对于领导干部的培养,中央一贯极度重视。而作为干部培训的最重要机构,中央党校的作用不言而喻。

随着中央对干部培训不断提出新要求,这些年来,中央党校的课程设置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党校教育正规化

中央党校原教育长李兴山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央党校的课程改革经历过两次比较大的调整: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蒋南翔担任第一副校长,主持党校工作期间;另一次则是上世纪90年代,郑必坚担任常务副校长期间。

1982年8月,蒋南翔调至中央党校。这位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教育部长的学者,在党校提出了教育正规化的意见。这成为中央党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两年,1980年,、中组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分析了当时干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重视教育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这是之后重新启动干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文件。

再往前追溯3年,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已经《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各级党校陆续复校招生。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是,中国决定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党政干部并不像今天这样较为普遍地拥有高等学历。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曾撰文分析当时的培训情况:针对干部队伍学历低、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以加强干部学历教育和提升干部专业知识能力为主。

《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主要应当学习文化,包括语文、数学、史地和自然常识,凡有条件的都应争取在1982年达到初中或高中水平。1984年《中共中央转批 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 》要求,“对于45岁以下、不到中专文化程度的干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训速度。”1985年,全国45岁以下干部参加高中、中专学习的136万人,毕业结业47万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校正规化被提上日程。

1983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对党校班次设置、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材编审以及教职工编制、经费等作了相应规定。冯俊认为,“这些文件启动了全国党校教育正规化的进程,奠定了党校教育新的发展基础”。

仅从课程内容,也可看出中央党校改革的时代足迹。

在蒋南翔系统地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之前,党校的课程主要是“老五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党史、党建。正规化教育改革后,党校课程开始根据学员需要和形势发展添加新内容。

“以经济课程为例,80年代以后,中央党校不光有政治经济学,还有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李兴山说。

从“老五门”到“三基本、五当代”

1997年,郑必坚由常务副部长的职位调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同时,他还在1998年3月至2001年1月兼任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主任。

郑必坚上任后,推动了党校历史上另一次重要的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重新编写党校的基本教材,把“老五门”改为“三基本、五当代”。

“三基本”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五当代”是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

这一改革,既有继承又有转变。

“经典著作的教学在中央党校一直没有中断过。”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感到要研究回答、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的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至关重要。”

中央党校的教学布局大体上叫做“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一个中心”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为中心;“四个方面”就是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王东京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中央党校培养的是治党治国的政治家。理论课程对培养学员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这些理论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绝不能丢。”

与理论基础一样,党性修养同样是党校教学坚持多年的重点。为此,在课程设置上,中央党校始终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个重点。

重要的转变是培养干部们的国际化眼光。这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自然结果。

“更加开放的中国、更加自信的中国共产党,不能有一个封闭的中央党校,更不能有一支封闭的、缺乏世界眼光的干部队伍。”陈宝生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周,党校会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知名学者就当代世界的一些问题来学校做报告、办讲座。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曾专门撰文回忆在中央党校听讲座的情况:到中央党校作报告的部长们,几乎都曾是中央党校的学员,来时轻车简从,作报告也没有人陪坐,课前校领导或有关教授简单介绍几句,作完报告部长自己宣布下课。他说这是中央党校的规矩。

为了提高学员的国际视野,党校从提高教员的世界眼光做起。

“以前中央党校的教师出国很少,于是就有西方的机构讽刺说我们没有出过国的给出过国的讲国外的情况。现在,党校加强了国际交流,很多教员都可以出国交流,隔一两年至少可以出去一次。”李兴山说。

和当代世界有关的重大课题也会列入党校科研内容。2011年,陈宝生曾专门去调研欧洲的债务危机情况,而这些内容最终都会进入课堂。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近年来国外政要访华亦多将中央党校作为到访之地和演讲场所。这一名单颇为耀眼: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德国总理默克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资政李光耀,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等。

教员要挂职

中央党校的干部培训分为培训班和进修班,分别由培训部和进修部负责。班级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也有区别。其中,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县(市)委书记的轮训,培训部则负责中青年后备干部以及新疆、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

“2000年以后,进修班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学校把课程时间缩短,并提高针对性。后备干部的培训班要上半年到一年,课程比较系统,还会结合形势任务配备其他课程。进修班则是一两个月,以专题培训的形式为主。”李兴山说。

专题培训的主题均直接链接当下重大问题,如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等。

陈宝生说,过去上课大体上都是灌输式、讲授式的教学,现在注重综合运用讲授式、讨论式、研讨式、模拟式、案例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法。

这也对授课者提出了新挑战。李兴山说:“现在的学员不一样了,他们的学历至少是本科,博士和硕士也占很大比重。而且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教员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教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引导作用,党校要求教员要挂职,到各省各地调查研究。在经济学方面,我们先后搞了几个重大调查研究,比如到山东进行国企改革的调研,到浙江进行民营经济的发展的调研。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样的调研就比较多了。”

尽管如此,也不能完全满足党政干部们的学习需求。相比国民教育,更新教学内容对党校来说非常重要。党校每学期都要根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根据干部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并且,“因为学员来自各个方面,各自需求不同,各方面工作对党校教育提出的需求也不同,我们尽可能兼顾各方需求,设计教学和科研,以便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尽可能搞一些个性化的教学。”陈宝生说。

郭占恒回忆道,除了4个单元、20门必修理论课,每周五上午的“形势与任务”报告、每周三下午的“当代世界”报告等必修课程,还有五类选修课,包括“时事热点问题”讲座、全校选听讲座、电视选修课、校园网网上选修课、体育课等。

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对于培训干部愈发重视。

十六大之后,中央确定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十七大时,这一点又被重申。

2011年,总书记专门为全国干部培训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作序。他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

随着新的转型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党校培训也与时俱进。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迅速普及,媒体应对和网络应用成为干部培训的新课题。

在这方面,中央党校步伐较快。2011年,学校专门举办《微博影响力及其应用》专题讲座,邀请新浪微博出品人、新浪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和多名典型用户,以访谈方式参与讲解。

陈宝生说,中央党校帮助学员,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学员学习电脑操作、上网技巧,很多学员在党校期间就开设了微博、博客。但是,问题面前也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党校课程多方尝试从更高层面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中央党校开设了战略思维的课程,这成为学校颇受欢迎的一门课。

郭占恒介绍,中央党校高度重视“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专题的教学组织工作,首次实行项目组制。经过竞争,由哲学教研部组成教学组,但主讲教授又不限于哲学教研部,还选调了经济学教研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政法教研部、党建教研部、党史教研部、战略研究所等著名教授讲课。

与此相对应的是,《学习时报》新近也开设了战略管理的版面。《学习时报》常务副总编钟国兴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战略管理问题太重要了。国际上对于战略管理的研究很有一套,我们目前还缺乏。”

这是对中央决策的具体实践。十六大报告中提到,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都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十七大报告中,这一要求被再次重申: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5)

加强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党的建设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以学习思想为指导,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强化学习阵地、丰富学习内容、采取有效学习方式和注重学习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以学习思想为指导探索学习型政党建设

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等工人阶级政党领袖,都对党的学习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列宁曾说:“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1]P699也强调:“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2]P179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3]P185的命题,写出了《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光辉论著,形成了学习思想,指导着建设实际上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倡导终身学习。他号召全党干部都要进“无期大学”,要求全体党员都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思想。他告诫全党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一定要学到底”,[4]P184要克服自满心理,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重视团队学习。他注重培养全党学习的良好风气,希望“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5]P179实行比学赶帮。他强调“要有组织地学习”,提出“要设立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组织各种“学习小组”,[6]P553来推动全党学习的热潮。他还创造和倡导了整风运动这种在党内普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效形式。提出“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7]P178他强调学习要“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8]P802这一方针后来发展成为指导全党学习的总方针。在学习方法上,他还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等方法,并特别强调运用“挤”和“钻”的方法进行学习。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参加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他的学习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继续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发挥指导作用。反复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学习过去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除学习马列理论外,还要学习经济建设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他重视对工农干部的文化教育,主张教育向工农开门;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9]P1481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党自身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新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学习型政党建设。

(一)加强学习制度建设,不断兴起学习热潮

党通过一系列文件,如《关于在职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关于轮训全党中高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等,规划部署了全党开展大规模的学习活动,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干部学习正规化制度、学年制、考试制、干部轮训制度、高级干部自修制度等。这些制度较好地结合执政党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党三次兴起学习热潮:第一次是学习12本书的热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推荐的《共产党宣言》等12本书作为建国以后“干部必读”。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和党中央的要求,全党兴起了读书的热潮,12本书成为干部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教材,成为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主要经典文献。第二次是学习著作的热潮。为了适应全党学习的需要,1951年10月,《选集》开始出版,党的各级组织纷纷发出通知,提出学习的具体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随即掀起了自觉学习著作的热潮。第三次是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热潮。1953年12月,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制发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随着总路线学习和宣传提纲的下发,全党兴起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学习活动,切实地解决了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由新民主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转变问题。

(二)重视学习阵地建设,提高执政团队的整体素质

1.加强执政党党校建设。执政后,党按照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要求加强党校建设。1953年9月,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议专门研究了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加强党校工作的问题。会后,中央将原来5个中央局党校和山东、华南两个分局党校改为7个中级党校,制定了马列学院(高级党校)和7个中级党校轮训高、中级干部的计划,规定了各级党校的学习课程。1955年中组部和召开了两次党校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党校“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10]P784的教学方针。全党正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校教育网。

2.重视干部学校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及各个业务部门成立了大量的干部学校。据政法、财贸、群众团体系统不完整统计,全国省、市以上共有干部学校和训练班347所。其中:中央一级34所;省、市一级313所。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6年初,共培训干部一百二十七万五千多人。[11]P773

3.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1950年11月,政务院发出《关于举办了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要求把工农干部培养成为新的知识分子,以适应建设事业的需要。据统计,1952年工农速成中学有51所,在校学生达18806人。[12]P74到1955年底,干部文化补习学校265所,在校人数84729人。[13]P273

(三)拓宽和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党执政的整体水平

1.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1951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将党员的理论学习,按照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分为三级。随后,全党不断掀起理论学习的高潮。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参加理论学习的干部达二百五十多万人。

2.加强文化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员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据1949年下半年的统计,在326万多地方党员中,文盲半文盲占69%,小学文化程度占27.66%,中学文化程度占3.02%,大学文化程度占0.32%。[14]P158为适应经济建设任务对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1953年12月,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有计划地提高工农干部的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为各项建设事业的骨干。据统计,1954年至1955年两年间,通过业余文化教育,全国共有17万干部摘掉文盲的帽子,26万名干部达到了小学文化程度,6万多干部达到初中毕业程度。[15]P273

3.重视业务技术的学习。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党有计划地抽调大批干部到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开办的各种干部专业培训班,学习财经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据不完全统计,1951年至1954年,全国各高等院校共培养专业干部2.2万人。1956年1月,中央要求各级专业干部学校采取“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方针,在课程设置上,业务理论课与业务实际课可占到整个课程的60―70%。[16]P777此外,党还通过派遣留学生的办法,到苏联和东欧的人民民主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和财经管理知识。

(四)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确保学习落到实处

1.分级学习。1951年2月,中央制定《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将全党的理论学习,按照党员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分为三级,对每一级的学习对象、内容、时间和方法等作了详细规定。规定要求用考试来决定学习者参加那一级的学习以及学习的成绩,有效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2.以业余学习为主。干部的学习有在职业余学习和离职集中学习两种方式,而以业余学习为主。为帮助在职干部业余学习,各地党委开办干部业余学校。业余学校充分考虑在职干部业余学习的特点,较好地处理工学矛盾,既保证一定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影响干部的日常工作。据统计,1953年初,全国各地举办的业余政治学校达到842所,在校学习的在职干部有43万多人。[17]

3.农村党员采取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三种:(1)冬学。党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在冬季农闲时,从1949年冬到1955年冬,连续组织了7次适合农民特点的冬学教育运动。据1951年的数字,农村冬学入学人数达到4200万人。[18]P576党动员和鼓励农村党员积极参加冬学,并在其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2)集训。集训党员,一般是在中央出台新政策之后,各级党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集训时间一般安排在秋季,每期约10天至15天左右。集训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3)党课。党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党的总路线教育;党在农村中各项政策教育及党的基本知识――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教育。党课的形式以讲解为主、辅以联系实际的讨论,一般每月定期上党课一次或两次。党课的教员,一是指定县委、区委委员或县、区机关中有讲课能力的党员干部兼任;二是从支部中选择政治文化水平较高的支部委员或党员担任。[19]P331

(五)注重学习成果转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能在指导实践中见成效。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苏联是唯一可以借鉴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中央要求全党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来建设新中国。然而,苏联的情况与我国有很大不同,它的建设道路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在这样背景下,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既学习借鉴苏联经验,又大胆突破苏联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1953年,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依据列宁的过渡时期学说正式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将过渡时期的起点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并明确过渡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相当长是多长呢?最初设想是3个五年计划,即10年到15年时间。总路线学习纲要也指出: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造所用时间来看,我们的改造也需要这么长时间。当时测算过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到完成,用了10年或稍多一些时间。那么,中国设想用10年到15年过渡到社会主义,还算是打了一点机动时间的。[20]P218

在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突破了苏联的传统模式,以极大的勇气对新的实践进行理论上归纳和总结,取得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首先体现在如何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认为,暴力没收不是“剥夺剥夺者”的唯一途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取和平赎买的办法。列宁试图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赎买理论付诸实践,结果失败了。党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形式和“四马分肥”的改造原则,把改造企业和改造资本家本人结合起来,将本来属于对抗性质的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赎买理论变成了现实,顺利解决了中国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经验教训

1.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克服教条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一边倒”、学习苏联经验是一项基本的国策。应当说,学习苏联经验对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是起了有益的作用的。但由于苏联经验本身的缺陷,再加上我们在一段时间内片面强调按照苏联规定的内容进行教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系统性学习不够,联系中国实际不够,独立思考不够,这就导致了党“由民主革命时期的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转到更多地信从斯大林创造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模式,其标志就是轻易地放弃了自己长期总结出来的新民主义经济理论,转而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21]P3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2.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既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学习专业知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其次还要广泛学习国家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面临全新的国家经济建设任务,虽然反复强调学习经济工作是全党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但从总体来看,全党的经济知识储备是不足的,在历次的学习活动中成效也很有限。经济知识的不足,促使党在经济建设中面临困难的时候,不是从经济建设本身,而是习惯于从思想文化,尤其是从政治找原因。正如李所说“不研究经济规律,主要是从政治看经济问题。”[22]这应该引起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视的一个历史教训。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4][6]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5]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11][16]中央组织部编.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999.

[12]金一鸣.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轨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15][19]肖东波.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7]各地干部业余理论学校简况[N].人民日报,1953-1-27.

[18]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6)

今天查字典为各位准备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工作学习总结精选,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看完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这里,欢迎查阅。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工作,既分析当前,又规划长远,意义非常重大。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教育系统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和的号召,各级党支部织都要全力组织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要充分认识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自觉和坚定地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十二五”期间以及过去一年,党中央和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对质量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郫县一中犀浦校区水平不断提升,校园安全得到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们应该更加充满信心、坚定信念,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历史赋予教育的任务完成好。

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部署,抓紧编制好教育系统“十三五”时期各项规划。结合郫县一中犀浦校区发展和教育工作实际,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大举措,特别是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领域和教育系统的行动方案。要编制好郫县一中犀浦校区发展“十三五”的总体规划和各项工作,明确教育教学发展目标任务,提早谋划政策安排。

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抓好工作落实的要求,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加强教育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抓落实的思想,踏踏实实地把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好,把“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战略要求和具体部署贯彻落实好。要认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的由教育系统牵头或者参与的指标性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列出清单,明确重点,确保完成。要认真梳理今年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计划,落实好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落实好管党治党的各项要求,全面加强全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各级党支部织建设和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郫县一中犀浦校区教师队伍廉洁自律、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7)

声名显赫的中共中央党校,位于北京西郊。在党校大门口传达室,来访者必须递上有效证件,报上要找的人名,待工作人员电话与对方确认通过后,领得一张通行证,交与大门警卫查验再次通过后,才能踏入大门。

每年有大量的地厅级和省部级官员在这里学习。他们住在不同的楼里,但省部级官员的宿舍楼的查验更为严格。来访者报上省部长姓名、房间号,门卫须向楼上的领导核对请示后,方能放行。

进人这里学习的中高级官员,也处于被“隔离”状态。带秘书乘座驾都不被允许,无正当理由不得缺课。党校大门晚上11点准时关闭,超过11点进校必须登记。

完成从官员到学员、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是中央党校人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曾任中央党校办公厅主任、组织部部长的张虎林告诉记者,1990年,他担任省部班的教研组长,当时除了学习,还给省长部长们安排了课余劳动,“每个人都得打扫院子”。这个班上的人,有的现在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踏入中央党校校门第一周,每个官员都将接受一次闭卷的“摸底”考试,考的就是马列基本理论。

每个周一到周四上午,八点半到十点半,是学员们的上课时间。中央党校七个教学部门的教员分阶段教授某个班次。下午一般是自学或讨论时间,不安排教员授课。

中青后备干部班的平均年龄在45到50岁之间。他们一进校便拿到一份马列经典的基本书目,包括《资本论》、《反杜林论》等马列经典,要求三个月内全部读完。

对学制一年的中青后备干部班,中组部有专人参与各节讨论课,全程观察学员表现。中央党校一位教授称,曾有学员因课上表现不佳,学期未满就被中组部叫停学习,“这对那个人的政治前途是毁灭性的打击”。

据统计,中央党校的中青班学员已有三分之一晋升省部级。

在这里,各级学员们还要观看细节披露更加详尽的腐败案警示片,参加文艺汇演、重温革命经典,高唱“我们在太行山上”。

“受党教育这么多年,这里是接受教育最直接的地方。”一位中央党校的老学员说。

前任校长曾着重强调,无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到了党校都是学员,都要按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习。这也是中央党校自建校以来不变的要求。

“中国的前途与这些人密切相关”

“中国的前途与这些人密切相关。”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和中央党校的很多教员一样,知道自己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学生。

近20年中。他看着曾坐在下面听课的学员成了更高级别的官员,有的升至中央要员:但也听到个别学员被“”、沦为阶下四的消息。

教了近20年党史,谢春涛的压力越来越大。谢春涛说,有些官员的党史知识非常丰富。国内外的很多书都看过,这令他感到吃惊。

几位中央党校的老教员都向记者表示,从中央党校复校以来。学员素质的变化很大。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的学员,很多只有初、高中学历,现在的学员多数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据统计,研究生学历占了30%以上,有些官员还是其所在领域的专家。

谢春涛说,十几年前讲讲基本史实就能满足学员的需要,现在不单史料得新鲜,还得讲出有深度的观点。一句话,得讲出对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东西。

对比十几年前,现在的官员不仅仅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还得直面矛盾丛生的改革深水区。去年发生的重庆“钉子户”、厦门PX项目、山西黑砖窑等事件,无不把当地官员推到公共危机的风口浪尖。

2003年SARS以后,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的靳薇教授申请开设了“公共卫生与社会危机”的全校选修课,受到学员们的强烈关注。第二年,教务部门把它安排为地厅班的课程,由晚上改为白天授课。

对比十多年前,中央党校的课程设置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很多官员文化素质不高,党校除了教授马列经典之外,还开了历史、地理课: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欣赏歌剧、外交礼仪等课程。

学员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受到他们的欢迎。每学期都有班次以讨论案例的形式授课。

谢春涛告诉记者,他接触的官员对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等理念都有普遍的认同,在中国需要更多的民主选点上比较一致,分歧主要在于怎么操作、步子该迈多大。

“学员是党校的上帝”

“学员是党校的上帝。”靳薇说。作为官员之师,中央党校的教员们面临着非同一般的压力。

每次课前,坐在下面的省部长、市长厅长拿着教务部发的教学评估表对教员的教态、理论观点表述等逐项评分。

省部级的学员往往比较宽容,中青班和理论宣传班的学员思维最活跃,对老师也最挑剔。曾有人在课堂上强烈反对老师意见,最后把老师轰下去。这节课这位老师只拿到100分中的37分。也有人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不对自己口味,把老师告到教务部。

在目前的评分体系中。满分10分,低于9分就是教学事故。全校每学期结束时都会公布学员对教员授课的评估分,教学评估简报发到各个教研部、室。他们教研部也有规定,教员教学评估分低于各班平均分的,将被暂停在该班讲课。“竞争相当激烈,要是排名落在别人后面,面子上也过不去。”谢春涛说。

除此之外,讲课的分寸也不好把握。“课堂有纪律”是教员必须谨记的诫条。这五个字在中央党校有特殊的含义:讲课的内容不得有违中央的基本精神。

要做到这点并不难。“这里的老师对中共执政理念是认同的,关键在讲课的艺术和策略。”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徐样临教授说。

但是,在中央党校教书,容易陷入非“左”即“右”的评价。学员中也有两极化的情况。有人思想开放程度超乎教员想象,也有人动不动讲阶级斗争、上纲上线――曾有课堂上一个班的学员分成两“派”,唇枪舌剑争论激烈,以致老师无法正常上课。

一位上过中青后备干部班的学员告诉记者,有中组部的人在,说话也不一定非得很谨慎,有时敢说话的人反倒容易受提拔。

不同级别间的官员,少有交流的机会。地厅级官员和省部级官员吃饭也在不同的餐厅。住宿在不同的楼里,一些省部级干部学习结束后便回到北京住所。“除非上级找我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否则很少会碰到一起。”一位教育系统的厅级干部告诉记者。

学员们来自各个地区和省份,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在学员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对

同一话题,他们常有不同方向的思考。

靳薇教授对此感受很深。有一次她讲包二奶在艾滋病传播上的危险性,某经济发达地区的学员立即反应:“包二奶嘛,包住了就没有危险了。”一次课后,甘肃的学,员找到她说。原以为靳老师讲包二奶、艾滋病防治是为了教育他们的个人行为,听完才知道是为了公共卫生。

“县委书记的讨论,有时像在吵架”

靳薇说。官员们来到党校。很少打官腔说套话,往往有啥说啥。一次课上,她做了个测试:一份治艾滋病的药,该给五个艾滋病患者中的哪一位:性工作者、家庭主妇、同性恋律师、卡车司机、吸毒青年。

一位湖南公安系统的学员说。谁都不应该给。因为这些人都罪有应得。说到同性恋律师,这位学员更是义愤填膺:“律师还搞同性恋。知法犯法。更不该得到药。”

对于学员们的直言,谢志强教授也有同感。他说,很多市县一级的官员来到中央党校,环境变了,没有上级压着,讨论起来比较自由。

“县委书记的讨论有时像在吵架。因为他们敢说,掌握的具体情况多。”很多县委书记跟谢志强说:“有些问题我在这里就是放开说了。回去之后就没什么说的了,就是怎么做。”

直接、开放、敢言是中央党校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真理标准讨论”从这里发源,随后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席卷全民族。为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时任副校长的定了“四不”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虽然“课堂有纪律”,但“研究无”,允许思想观点充分表达为历任校长所倡导。

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来到中央党校时感叹,没想到中央党校教员、学员的思想这么解放。

大门逐渐打开

1985年,靳薇刚到中央党校,这块地方在“地图上找不到。蠢号台问不着”。那时中央党校还是个标准的保密单位,有严格的保密要求。

今天,中央党校的门已经逐渐敞开。在这里受训的官员们,有机会接触“欧风美雨”的熏陶。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党校和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员出国考察也是中央党校课程中的重要内容。2001级中青班学员、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就在学期后半程去了趟新加坡。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接见了他们,在那次考察中,他们还参观了新加坡的议会,采访了每周一次的议员接待日活动。

担任校长期间。开始有外国学者到中央党校讲学。

2005年6月,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皮奥特来到中央党校,就艾滋病预防发表演讲。

彼得皮奥特到访中国之前,就通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办事处的有关人员和靳薇教授联系,说他想到中央党校发表演讲。靳薇向上级层层汇报,最后得到校方的支持。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都参加了那次讲座。

当然,即使是现在,对很多中外政要、学者来说,想叩开中央党校的大门、登台演讲,仍非易事。

这所特别的学校,不仅在外国人眼里有特殊的能量。对于中央部委官员来说,来中央党校做一次讲座,可能比开几次全国电话会议更有利于落实某项工作。

这里,每周五上午都会照例举行全校性大讲座,国家部委领导、国家领导人来到大礼堂,除了介绍国内外形势以外,他们也是来求得各级官员的理解和支持。

企业家也期望来此吸收能量。十六大以来,中央党校对外培训中心向民营企业家开放。一位民营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同是镀金,“去北大清华读MBA和到中央党校上过课,那大不一样”。

“中国未来的领袖”之校

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以来,全国地厅以上干部几乎都要到此学习,学制从两三个月到一年不等。在我国干部序列中,地厅以上官员属于中高级干部。2005年,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来到这里发表演讲,称这里的学员为“中国未来的领袖”。

这所“中国未来的领袖”之校,历来由我党最高层领导执掌。、就曾兼任过中央党校校长。此后,中央党校校长多由主管组织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如乔石、和曾庆红。这几乎已成惯例。

“这里的学员最高就是省部级,校长肯定得由中央领导人当。”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告诉记者。

教育、培养干部历来为中共高度重视。每年,进人中央党校学习的官员大名单,都由中央组织部和各省、市组织部共同敲定。中央党校下设进修部和培训部,前者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的定期轮训;后者负责中青后备干部班、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班和理论宣传干部班。

优秀的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和意识形态部门的官员被中央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大多数人能在这里顺利完成学业。结业时最重要的鉴定方式就是小组评议,这也是考核干部的特有方式。学期完毕时,学员们以十几人为小组,每个人先就自己在党校的表现作总结,陈述收获与不足,其他组员进行评议。结果附入学员个人档案。

学习重点很特别

复校30年来,已有5万多名中高级官员从中央党校结业。

据一位到过其他国家政党党校考察过的人士称,一些与中国共产党性质相近的政党也有党校,但办学规模无法与中共中央党校和省市党校系统比肩。

中国共产党素来强调理论指导、理论学习。2000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后,中央文件重申党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党校组织教员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编成三本书(简称“三基本”)参编人员都是资深的党史研究专家。

与“三基本”齐名的是“五当代”,涉及当代世界经济、法制、军事、科技和主要思潮。五本教材中,军事和科技的编写者分别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和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当代世界法制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主编。

是中央党校1983级学员,从1992年起,他担任中央党校校长将近十年。“三基本”、“五当代”是担任校长期间组织编写的。他还为这套书写了序言。2001年起,中央决定将此列为全党干部的基本读物。

2001年中青班学员、华东政法大学校长何勤华告诉记者,同是马列主义理论思想的基本问题,他曾在北大、上海市党校、浦东干部学院听过不同老师讲解,“中央党校老师的讲课水平最高”。

在党史党建资料的收藏方面,中央党校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些国家图书馆没有的资料都能在中央党校图书馆看到。”何勤华说。

理论地位很特别

每次大的政策变动前,中央党校总是思潮涌动、先声夺人。在这里。中央高层可以听到不同意见的表达,也便于他们及时统一思想。

白时代开始,中央党校就成为我党理论学习重镇。1940年代运动时,各个解放区的干部都被叫到延安,在当时的中央党校集中学习。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就是在此期间向全体学员发表。

“”后中央党校复校不久。我党开始确立地厅以上干部定期轮训的制度,2006年,中组部再发干部培训文件,将这一中高级官员集中学习以条例制度化。

党代会召开前或某项重大政策实施前,中央高层领导人在此发表讲话。

中央党校一位教授介绍,党代会前到中央党校吹风始于。1992年十四大前,在中央党校第一教室,对当时的省部班学员发表讲话。此后的十五大、十六大前,发表讲话的地点都是在大礼堂,中央国家部委和各省市一把手全部参加,规格明显高于第一次。去年在大礼堂发表的“6・25”讲话,被视为为十七大报告定调。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体党员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和县委部署要求,对我校党员干部中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讲看齐、见行动”专题学习讨论,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为重要载体和重要步骤,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谈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的重大意义。

坚持“讲看齐、见行动”,这个活动的开展,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要求,是创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的需要,是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讲看齐、见行动,根本要求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要在自觉维护这个领导核心上坚定不移。在思想上充分信赖党的领导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党的领导核心,行动上时刻紧跟党的领导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尤其要在政治定力、担当精神、工作方法、敬业精神上向看齐,发自内心地认同、旗帜鲜明地拥护,做到态度坚决、言行一致、始终如一,坚决把维护核心变成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实际行动。二要在自觉向党中央看齐上坚定不移。时时处处以党中央为标杆,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听党话跟党走。三要在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上坚定不移。以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和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总目标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执行者、忠诚捍卫者。四要在自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上坚定不移。坚持把学习贯彻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落实省、市、县党代会部署要求结合起来,全校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活动当中来。要将本职工作与学习讨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提升境界、统一思想、鼓舞干劲的作用,奠定青中再上新台阶的思想基础。为人民幸福的美丽青阳提供坚强高中教育保障。

二、要明确工作重点,严格按照程序,扎实开展工作。

“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是我校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高标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舆论引导。(一)发挥一个作用,坚持两个在前,奉行三个在后,履行四个服务,达到五个提高。一个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两个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三个在后——享受在后,名利在后,待遇在后;四个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五个提高——提高立足形象,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工作业绩。(二)以师德师风教育为抓手,组织全体党员、教师系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进行思想大交流,全校形成“敬业、厚德、博学、善教”的教风。(三)强化舆论引导。利用学校网络信息平台开设“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坚持每年上一次党课、与党员群众进行一次互动交流。(四)继续困难帮扶制。我校与帮扶村(独龙村)成立联合党支部,定期召开村校工作恳谈会,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该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出谋献策,同时征求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学校继续加大资助基金帮扶我校在读的家庭贫困学子力度。以此鼓励他们安心读书。一系列的举措打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以“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为动力,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努力做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

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我校正处在搬迁到新校区后发展新时期,完成教育的新辉煌的目标任务,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更加需要在“讲看齐,见行动”中走对路、扎实干。要坚决把“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认真按照《关于在我校党员干部中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四围绕”“四查找”,全面准确查摆问题,深入透彻剖析根源,抓好整改落实,搞好建章立制,最终落实到“四确保”。 全体党员要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组织开展好学习讨论,紧密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和党员教师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研讨;统筹教育教学,把学习讨论作为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2018年高考改革计划,与总结今年工作、谋划明年思路相结合,做到统筹协调,做好结合文章,确保学习讨论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同志们,“讲看齐、见行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集中性、分层次的学习讨论从现在开始,到 2017年春节前基本告一段落,学习讨论活动要和专项治理工作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把学习研讨贯穿始终,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把边查边改贯穿始终,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确保学习讨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学校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行动讲话稿【2】

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的重大意义,这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要求,是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步骤,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抓好抓实抓到位。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本世纪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也是它亟待探索、着力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苏区时期①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活动。目前学术界对20世纪中国共产党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研究重点是延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相关的研究对苏区时期有所涉及,但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毕竟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当它被运用到东方社会时就发生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且还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瞿秋白早在《中国之革命的五月与马克思主义》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努力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才能领导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然而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自觉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1]。因为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已经由城市转向农村;革命的主要力量由工人转变为农民;革命道路选择由城市道路转变为农村道路。这种历史性的转变使得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变得十分重要。当时,党内产生了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态度,另一种是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却反映了“背后潜藏着两种不同的思路”[2]。但是,在中共中央高层领导中,前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非常熟悉和了解的人,而后者虽然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其熟悉程度远远赶不上前者。因此,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需要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进行批判,然而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很容易产生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在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同时,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3]另一方面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重要的问题是使党内那些不了解和不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志尽快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就成为他们认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方法。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

(二)指导思想由革命到建设转变的迫切任务。苏区革命初期,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发动农民,进行农民暴动。但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局部执政的执政党,需要从指导思想上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1933年3月和项英签发了中央政府命令:“过去苏区对于国民经济问题异常忽视,应该予以迅速的转变。”[4]5月,同志指出,我们党的任务是集中一切经济力量,帮助和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必然尽量扩大苏维埃的生产,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应该是我们党与苏维埃政府目前的战斗任务。[5]当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由革命向建设转变时,过去党内从事革命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和新任务的需要。因此,党内出现了“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知识,有些干部不很适应,有的干部甚至很不适应。主要表现为,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不适应,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不适应,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不适应。”[6]如当时江西省各级苏维埃对于革命战争环境中经济建设的意义,还没有深刻的了解。特别是有些边县、新县同志,认为在战争环境中不能进行任何经济建设的工作。[7]“一切工作都是‘写条子’命令群众,五元十元都要,・・・・・・上级的一切决议到县苏维埃就打止了,并未能传达到群众中去,目前苏维埃工作,可说没有什么转变。”[8]这种不适应状况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面临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领导才干。”[9]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党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由革命向建设转变的迫切任务。

(三)党组织基础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苏区主要是建立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广大的党员主要是农民。因此,党组织的基础主要在农村,党员的发展对象主要是农民。如何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党的“六大”强调中国共产党从工人中吸引积极分子,使无产阶级分子成为党的基础。[10]“要使党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加强,首先要扩大党的无产阶级的组织基础。……这是目前党的布尔什维克化主要的道路。”[11]古田会议提出了加强思想建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古田会议精神在红四军和红一军团内部贯彻得较为彻底。而中共中央和苏区地方党组织还没有完全转变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依然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1930年3月22日《中央通告第七十三号――发展产业工人党员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中指出:“目前最严重而且最中心的任务,是要很坚决的,大胆的向产业工人开门,尤其是重工业工人,尽量吸收新旧先进的、勇敢的分子到党内来,扩大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基础。”[12]重视无产阶级基础的建党理念直到1933年才得以根本性改变。1933年9月,罗迈指出那种把成份当作唯一的标准,我们真不能赞同。成份是一个基本条件,但只有这个条件,就是不够的。所以在选择干部的时候,要注意成份,同时要考查他的政治条件。[13]由于仅仅注意阶级成份是不够的,中共中央认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充实干部,是干部教育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现在必须把对于干部的有系统的理论教育当作各级党部日常工作的主要成份。”[14]加强对党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教育,可以使每个党员掌握最低限度的政治与理论知识,成为了苏区时期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条件准备

(一)对党内不重视理论现象的批评奠定了建立学习型政党的思想基础。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争取群众和动员群众的繁重任务,苏区党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苏维埃政权、土地分配、扩红运动及支前活动中;另一方面苏区时期,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出身工农家庭的积极分子,他们对理论诉求不是很迫切。因此,当时在党内形成了两种的认识:一种是只要自己在革命中坚决、勇敢就行了,学不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关系;另一种认为本人出身家庭好,成分是工农分子,根本用不着学习马克思主义。因此,在许多积极分子思想中存在着“我是工农分子,不晓得理论”的错误观念。[15]针对这个错误的观念,苏区党组织严厉地批评了这种现象。1930年8月,闽西特委指出:“为纠正党员对政治上一切不正确的倾向・・・・・・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建立自我批评的精神,以提高一般党员的政治水平和理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16]1933年,在《关于新的领导方式》一文中,也指出,要对党员特别是新党员进行教育和训练,反对党内不重视理论学习,只注重实际工作的事务主义和包办主义的倾向。[17]

(二)党员干部教育机构的兴办为建立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组织保证。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党,需要借助一种组织方式。中共中央在苏区时期特别重视党员干部教育机构的举办。这些教育党员干部学校的兴办,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教育的基地和基础,在建立学习型政党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党校教育系统。“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政主要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干部的学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现代文化知识武装党员和干部的重要基地,是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助手。”[18]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重视地方党校的建立。[19]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教育党员和干部,大力培训各级领导骨干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指出,举办党校和训练班是当前教育和培养干部的主要方式。1929年2-9月,中共中央先后举办了多期中央训练班。同时,广东、福建、四川、山东、云南、河南、陕西等地省委也开办训练班,训练党员积极分子、支部书记和干事,以造就干部人才。1932年春,中共苏区中央局创办了党校,重点培训县、区干部。1933年3月,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党校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所正规的中央党校。中央党校设立三类训练班: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和苏维埃及工会工作干部训练班、高级训练班。它们承担着训练各省委、省苏维埃及工作选派的高级工作人员重要使命。[20]

2.军队教育系统。为了加强军队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干部和士兵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素质,红四军和红五军及后来的红一、三军团都开办了随营学校、教导队或教导营。1930年还在闽西开办了闽西红军学校,后来改为红军彭杨军事政治学校。同时,红四军在吉安富田创办了红军军官学校第三分校;红二十二军在江西信丰县创办红军学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后来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3年10月,又它分编为中央红军大学、彭杨第一步兵学校、公略第二步兵学校等八所学校。11月,为了纪念苏联红军将领郝西史在江西瑞金成立刘骜郝西史大学,即中国工农红军大学。这些军队教育系统主要目的是培训军队的军政干部。但是,也有部分军事学校(大学)承担地方党员干部的教育。[21]

3.普通教育系统。普通教育系统包括师范教育、职业技术干部教育、文艺干部教育等1932年3月,在瑞金后宫创办了闽瑞师范学校、10月又成立了中央列宁师范学校,专门负责小学师资培训;1933年在瑞金还创办了中央教育干部学校,专门负责培训省县两级教育行政干部;各县苏维埃政府还开设了短期教育干部训练班、在职教师轮训班和寒暑假讲习会等。除师范教育外,1933年在瑞金东山寺建立了中央农业学校,培养苏区农业建设干部和农业技术人才。苏区还开办了无线电通讯技术教育、医疗卫生技术教育、银行专修班、税务专修班、商业学校等职业技术学校。1934年中央政府还决定开办短期职业中学和高尔基戏剧学校等。[22]

(三)理论书籍的出版为建立学习型政党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之时,要获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理论书籍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为了使广大的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掌握必要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专业知识,出版相关的理论书籍变成十分重要。为此,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组建了中央、中央部门与地方编审出版机构。1931年在瑞金成立中央出版局、1933年成立中央政府总务厅出版处、1931年中共中央设立党报编辑委员会、1932年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局、1932年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编译委员会、1932年6月成立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审委员会、1934年4月成立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编审局和艺术局、1933年3月成立工农剧社编审委员会、1933年12月成立工农美术社、1933年4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编译部和文化研究组、1933年3月成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编审处、1931年10月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编审出版科,隶属政治部、1932年5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出版科、1932年春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编审出版科、1933年10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出版科,此外,江西省、福建省、闽赣省、湘赣省、闽浙赣省等先后成立了省级编审委员会,下设编审出版科。这些编审出版机构的设立为编辑出版理论书籍创造了前提条件。当时出版理论书籍主要分为马克思主义著作、党政群团建设书、法律书、军事建设图书、教育图书、文艺书、医药卫生书等理论著作。其中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三个国际》、《国家与革命》、《列宁主义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几十部。[23]

三、建设学习型正当的路径选择

(一)学习主体: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24]那么,这些干部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认为:“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列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25]对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提出了很高的政治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这些的干部呢?对中共中央来说,当然需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因此,党员干部自然成为了学习主体。然而仅仅注意到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由于中共中央为了迅速改变苏区党员的工人阶级成分过低的状况,先后在1930年和1933年两次实行红五月“进行广大的征收党员运动”,突击发展了大批党员。由于放低了入党门槛,降低了党员质量;另一方面古田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重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中共中央逐步地把普通党员的教育和学习也提上了重要日程。

(二)学习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在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以及建党思想从重视阶级基础向思想建党的重大转变,它使得中共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必须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但同时,随着中央和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由革命政党向建设政党的伟大转变,使得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担负起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重大历史任务。客观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学习型政党过程中,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也要重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为此,当时中共中央指出,对党员和干部一方面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在斗争中训练和培养专业技术知识,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的结合体现在党员干部学校课程教学中。如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规定的学习科目,主要有马列主义原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等。[26]《高级师范学校简章》规定,高级师范学校“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教育方法来批评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实际,培养中小学的教员,以建立苏维埃教育的真实基础”。[27]《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程》也规定,职业中学的任务是“完成青年的义务教育,使能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低程度的常识,及实际的生产劳动之一种”。[28]中央农业学校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政治常识和苏维埃建设等政治常识、气候和植物生理等科学常识和农业知识。短期职业中学课程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专门技术和文字科目等四项。高尔基戏剧学校教育内容为政治常识、戏剧理论、音乐、舞蹈、剧团工作和文化课等。[29]

(三)学习途径:党校教育和其他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为了巩固与发展党,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30]因为“各级党校的基本任务是在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实际来教育干部,而来校干部的基本任务也就是学习。”[31]由于党校在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苏区时期各级党校成为了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加强干部教育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成为了培养和训练干部的主要基地。然而,当时党校数量毕竟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苏区政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通过党校来培养和训练干部已经很难满足革命和建设对党员干部的需求。于是中共中央和临时中央政府利用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作为党员干部学习和教育的补充。这种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派干部到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如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成立后,1933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局决定每三个月征调800名地方党团员到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学习。[32]二是在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开设马克主义基本理论课程。因为军事院校和普通学校毕竟是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如何在专业技术学习基础上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习,成为当时军事和普通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因此,苏区各级干部学校基本上都开设了马列主义的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对他们的阶级教育和党性锻炼,明确党员干部正确的政治方向。[33]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校、军事院校及普通职业学校的建立,并借此以加强对党员干部实施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正规学校刚开始举办,数量不多,难以承担教育党员干部的历史任务,为了让更多地同志学习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1933年4月,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来改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随后,苏区各省及中央机关相继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1934年7月,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组织和工作大纲》,宣布:“本会成立的目的是加强一般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造成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同时运用列宁室俱乐部等机关提高一般的政治水平”。马克思主义研究总会及各地分会的成立,在苏区形成了一个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术网络,为提高苏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34]由此,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形成了正规学校教育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的新体制,为建立学习型政党提供了又一途径。

(四)学习形式:固定训练班和流动训练班有机结合。如前所述中共中央认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仅要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普通党员的学习。干部学习主要是采取定期举办的训练班。如苏区时期中央党校举办了新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党团和苏维埃及工会工作干部训练班、高级训练班等;省委举办了培养县级干部和省委巡视员的干部训练班;县委举办了培养区委干部和支部流动训练班教员和书记的干部训练班。这些训练班一般都是定期举行、短期的固定训练班。普通党员学习和教育的训练班主要有基层组织开设支部流动训练班和新党员流动训练班。这种训练班“是训练一般党员的学校,是利用党员空闲时间不脱离生产地给党员各种必要的教育”。[35]但是,这种训练班是短期的、流动的,一般都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来进行教学的。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扩大红军,查田运动,经济建设等中心任务。每班人数不多,以便讨论。[36]

除这些流动训练班之外,各党支部建立支部会议和小组会议的学习和讨论制度。当时规定支部委员会每七天开会一次;支部下面设立分支部或干事会,也是每七天开会一次;小组会每五天开会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会和小组会“要注意同志政治理论的教育,这就要时常讨论党的决议与策略;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的讨论,要发展自我批评与两条路线的斗争,反对事务主义的倾向。”[37]它们也成为普通党员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基本经验

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需要面对着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还要面对争取、动员民众的重要任务。同时,党内还存在不少工农积极分子认为自己出身工农,只要勇敢革命,学不学习理论无所谓地错误观念。在这样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探索。尽管它还还刚刚开始,有许多不成熟和完善的地方。但是,苏区时期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却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一)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都需要重视理论学习,特别是需要重视对党内不重视理论学习现象的批评。这是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和前提。(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立,重点在于领导干部,然而,仅仅重视领导干部是不够的,一个真正学习型政党的建立还需要加强普通党员的学习和教育。(三)党员干部的学习重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但是,绝对不能放松专门技术知识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领导责任。(四)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要依靠党校教育,但是,仅仅依靠党校学习是不够的,必须把党校学习和非党校学习结合起来、学校学习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固定学习和流动学习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重视党支部学习,建立固定学习制度,这是加强普通党员学习的主要途径。

①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苏维埃运动,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所辖区域的简称。苏区时期指1927年下半年地方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到1937年9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为止的时期。

参考文献:

[1]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未刊稿)2009年,第59-76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17页。

[3]《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1页。

[4]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之十:革命根据地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8页。

[5]洛甫:《论苏维埃经济发展的前途》,《斗争》第11期,1933年5月10日,第1版

[6]《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1页。

[7]江西省档案馆、江西省委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14页。

[8]中央档案馆、江西省档案馆编:《江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2年)(一),1992年,第109页。

[9]《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53页。

[10]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4页。

[1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54页。

[1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0),第32-33页。

[13][14][15]《斗争》第25期,1933年9月5日,第13页、第14页、第13页。

[16][37]《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620页、第565页。

[17]洛甫:《关于新的领导方式(一)》,《斗争》第2期,1933年2月4日,第8版。

?[23]严帆:《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300-392页。

[24]中央党校教务部编《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论党校教育和干部学习》,1993年5月,第4页。

[25]《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论党校教育和干部学习》,第3页。

[27][28]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39页、第141页。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10)

作者简介:王绍平,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湖南 长沙 410081)

肖君华,吉首大学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教授,伦理学博士(湖南 吉首 416000)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三型”政党建设,学习先行。对于政党建设来说,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是一种组织行为,更是一项有任务、有目标、有组织的学习。所谓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是特指我们党在局部执政或全国执政的范围内,根据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大规模地、公开地号召各级党组织“组织学习”,并辅之以主要依托各级党校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纵观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是扩大学习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有效形式,也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举措。正确梳理我们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对进一步理解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有效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基本历程

回顾九十多年风雨历程,我们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创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方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以立党、学以革命

从1919年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面临着巨大的成长与发展压力。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在学习中起家,在学习中立党,在学习中革命,在艰难探索中前进。但是,在大革命之前,我们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组织基本处于秘密状态,大规模地、公开地号召“组织学习”的条件不成熟。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既有自己的军队,又有局部执政的革命根据地,向国内外公开宣传自己的政治信仰,较大规模地、公开地号召“组织学习”的条件逐步成熟。

(1)“支部建在连上”为军队党组织“组织学习”提供了组织保证

1927年秋收起义后,率领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从此我们党不仅有组织,而且有了自己领导的独立军队。依据当时农村和红军中党组织的具体情况,率先提出加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建军。1929年12月,他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第一次将“支部建在连上”规定为建党建军的一条重要原则。“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找到了有效途径,也为军队党组织“组织学习”提供了组织保证。古田会议后,各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治工作制度,使“组织学习”逐渐向正规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学习成为党组织和我们党领导下的军队的重要任务和属性。

(2)创办党校形成了“组织学习”的优势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我们党面临着教育党员和干部,提升各级领导骨干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任务。早在1926年2月党中央就提出要创办中央党校。1933年3月,在瑞金推动建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对党员特别是新党员进行教育和训练,这就是后来搬迁到陕北的中央党校的前身。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底中央决定在瓦窑堡恢复建立中央党校,1937年2月迁到延安。1948年7月,中央在总结办党校的经验基础上做出了创办高级党校的决定。时任党的高级党校(时称马列学院,1955年中央决定将中央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负责人刘少奇强调,初级党校、中级党校也要一步一步地正规点办下去。各级党校建立后,发挥了在各级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优势,培养了大批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

(3)成立干部教育部统领“组织学习”

为了转变全党“组织学习”比较差的状态,1939年2月,在的倡导下,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部,领导和组织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指出:“我们党历来号召全党同志学习。过去是有学习的,但组织得比较差,没有现在这样好。现在是更进一步了,有了组织,不像过去那样无政府状态了。现在政府设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同志们不仅看看书就算了,而且要有组织地学习。全国各级党部,边区各级政府,各个民众团体,各类学校,都须设立这样的机关,建立这样的制度,来领导并进行学习。在军队里也是一样,要设立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这样的学习制度,中央要在全国推广,只要共产党力所能及,就要把它推动起来,造成一个学习的热潮。”{2}进一步指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必须进这个学校”,“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3}。“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思想,揭示了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规律,阐明了共产党、“组织学习”相互关系的核心精神,描绘并构建了学习型政党的雏形,为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中央和的号召下,延安各机关单位纷纷成立学习领导机构,推动了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

(4)下发文件规范“组织学习”

1940 年,中央相继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和《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明确提出了全党都应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规定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日为学习节,以此为契机来推动全党范围的大学习。《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的领导与提倡其他干部的学习。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日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经常性。”{4}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治部的宣传部下设干部教育科负责管理干部教育工作。《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规定在职干部大体采用自学为主、小组谈论的学习方式。并且,中央发出专门指示,规定了学习的具体内容、课程设置、学习时间等。还指出要实行对“勤学者奖,怠惰者罚”的奖惩制度,中央宣传部以及教育部门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实行对在职干部教育的考核、测验与赏罚。随着一整套组织制度的建立,在职干部教育得以普及开来。

(5)创造了全党范围“组织学习”的形式

20世纪40年代的,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其中整顿学风是重中之重。就学习问题先后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学习与时局》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对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5}。通过“组织学习”形式,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建国初期学以兴国

建国初期,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对“进京赶考”的紧迫任务,我们党在“组织学习”中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克服执政兴国的“本领恐慌”。

(1)根据执政兴国新的形势和任务“组织学习”

建国后,党的地位和历史任务发生根本转变,能不能担当执政兴国的重任,党面临着严峻考验。为了建设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党高度重视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干部教育工作。1951年2月,中央的《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提出:“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教育,必须极大地加强起来。这是提高干部、改进工作的根本方法。”{6}该决定规定:省委和省委以上的党组织的宣传部内均应设立理论教育处,专管党内的理论教育工作。该决定提出:根据党内目前的情况,每个党员的理论学习,按照理解能力的发展程度,分为三级,实施学年制和考试制,并且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主要责任是在党的高级干部身上,发展全党理论学习的主要责任也是在党的高级干部身上。

(2)建立干部培训制度扩大“组织学习”优势

1953年,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对干部的文化知识学习做出了具体规定。为完成干部文化教育的任务,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补习学校,吸收不同文化程度的工农干部,给予适当时间的文化教育,尽可能地使全国工农干部的文化程度能在若干年内提高到相当于中学的水平。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各有关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加强对干部的专业教育:一是中央各个部委、地方专业部门按专业系统建立专业干部学校和举办专业短训班。二是借助普通高校进行干部的专业教育。三是举办工农速成班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四是派干部赴苏联学习和聘请苏联专家来华指导。1954年,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中央发出《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要求建立党的各级干部的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全党各方面的高中级干部调入党校进行培训,并且规划明确了马列学院、中级党校以及初级党校的任务以及培训课程设置。

3. 改革开放前后学以变革

改革开放前,国内百废待兴,面对“开除球籍”的危险,我们党在“组织学习”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飞跃式发展。

(1)健全“组织学习”制度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只有“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7}。1994年4月18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重点抓好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以此影响和带动基层党员的学习,形成全党学习理论的浓厚风气。1994年5月6日,中央制定下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在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特别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各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干部和理论骨干方面,在结合新的实践对这个伟大理论进行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和宣传方面,党校都要发挥其特殊的作用。

(2)“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

1993年9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出版,全党迅速兴起了学习热潮。1995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要求把《纲要》的学习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计划。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特别要求“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8}1998年6月24日,中央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并于同年7月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组织召开全国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

(3)“组织学习”“三讲”

1995年11月,提出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把“讲学习”摆在首位。1998年11月21日,中央制定下发《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对开展“三讲”教育作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决定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分级分批进行,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三讲”教育,是中央在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学习、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一次成功实践。

4. 新世纪新阶段学以科学发展

21世纪以来,世情、国情、民情和党情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党把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倡导学习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学习”优势

2000年6月5日,中央制定下发《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2001年1月21日,中央发出《关于印发的通知》。2005年3月21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学,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提供了新的基地。2005年,中央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扩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2006年3月29日,中央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9}。这标志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迈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11月,中央决定,从2000年冬季开始,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3年6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并同意印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从2005年1月开始,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3)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带头“组织学习”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政治局集体学习的制度化,为全党、全社会做出了表率,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10}。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纷纷成立,进一步推进了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

(4)“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

2007 年,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11}。2008 年9月,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部署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全党思想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风气。

(5)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战略任务。2009年底,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在文件精神指导下,各级党组织纷纷成立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2}

总之,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是我们党发展壮大与自我完善的动力和源泉。卓有成效的学习促进了党的理论创新,使党能够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持之以恒的学习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丰富多彩的学习提升了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成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方法。

二、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基本经验

我们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历程,其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以创立“组织学习”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为统领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加强党员学习的组织建设。为了改变“过去那样无政府状态”,更好地、有组织地学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成立了干部教育部统领“组织学习”,建国后逐步形成了以宣传部门、组织部门为主导的“组织学习”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有力的领导机构是“组织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健全的管理体制是“组织学习”有效开展的组织保证。党组织应该如何“组织学习”,应当遵循哪些规范,党员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履行哪些义务,等等,诸如此类内容的规范,保证了“组织学习”的有序进行。

2. 以“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为基本

理论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非常重视理论武装的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特点和优点。纵观九十多年来的历史,我们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进程中,始终把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并且把它作为基本内容,主要紧紧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来展开,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了解、认识、把握、运用这些党的创新理论开辟了有益形式、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以创建“组织学习”阵地为依托

我们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始终是以学习阵地为依托,不断开展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活动。早在1933年春,就在瑞金推动建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除了恢复建立中央党校之外,在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在延安还成立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19所新型的干部学校,各根据地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干部学校。我们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坚持办学,“六中全会召开时,这些院校已培养了几十万干部,其中共产党员达到25万人”{13},这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干部和各类优秀人才,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立下了丰功伟绩。建国以来,各级党校为推动全党的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为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需要,我们党又建成了三大干部学院,并结合各阶段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同时,在创新学习平台方面,加强党校软硬件建设,开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专题网页。并且,注重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等优质培训资源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

4. 以建立“组织学习”制度为规范

实践证明,没有一定的制度规范来约束,“组织学习”这样一种带有长期性、务虚性的任务就很难持久地坚持下去。我们党在抓“组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如1939年至1942年仅三年的时间,以中央名义下发的关于学习教育的专门文件就达13个,比如《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等。特别是《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对党的干部学校的学习教育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做了规定,也为全党的学习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基础。此外,建国以来各类党支部普遍建立了定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制度,基本上形成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体系。

5. 以创新“组织学习”方法为重要举措

“组织学习”方法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效果。科学的“组织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形成爱学好学的学习氛围。我们党不仅重视“组织学习”,而且善于“组织学习”,在创新“组织学习”方法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和党的中心工作,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吸取实践经验丰富党的理论宝库,并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

三、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历史启示

回顾我们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历程,最重要的启示主要有:

1. “组织学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举措

学习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是克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在党组织中“组织学习”的进程,就是通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学习,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知识化、专业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具有良好的政党文明的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当把“组织学习”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举措,推动全体党员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使我们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一要以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为根本。要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课题,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二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使学习成为全体党员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活必需,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进而为我们党不断夺取新的胜利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三要以强化党的学风建设为保证。学风问题就是党风问题。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优良学风来保证和推进。

2. “组织学习”是凝聚贯彻落实党的中心任务力量的重要方法

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任务愈来愈繁重,“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我们党凝聚贯彻落实党的中心任务力量的重要方法。我们党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凝聚贯彻落实党的中心任务的力量。一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进一步凝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共识。二要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一步凝聚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共识。三要教育引导党员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这样进一步凝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识。

3. “组织学习”是党组织和成员的共同责任

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所有成员都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组织”,也是党员个人学习和党组织的团队学习的有机统一。党组织和成员应当把“组织学习”作为共同责任,实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性。党员要自觉地以学习为己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价值,党组织则应把学习当作组织和成员的共同责任,尽量为党员的再学习和业务培训创造机会,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间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党组织要始终把“组织学习”作为党组织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使党组织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党组织要结合实际,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学习教育活动,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组织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组织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与亲和力,扩大党员学习的覆盖面和参与度;要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推进党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在浓厚的气氛中接受学习教育。党员是党的细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培养学习型党员上。只有一个个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才能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落到实处。党员应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乐趣,积极地融入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实现学习、工作、生活三者一体化。党组织要重视学习型党员的培养,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形成自觉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

注 释: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6页。

{2}{3}:《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9-180页,第185页。

{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1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28页。

{5}:《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22页。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3页。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916页。

{9}《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新华社,2006年3月29日。

{1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页。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8-49页。

{12}:《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 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2013-03-01],新华网,http:///politics/2013-03/01/c_114856977.htm.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527页。

On the History and Basic Experience of“Organizing Study”

in Party Organizations of the CPC

WANG Shao-ping,XIAO Jun-hua

中央党校学习总结篇(11)

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作为重要的议题,无疑是对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和反腐工作的总结和继续深化,也是制度层面巩固反腐败实践成果的体现。从严治党也是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举措。

核心是政治上的旗帜、思想上的灵魂、行动上的统帅。中直机关各部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时一致认为,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8900万党员和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全党一致认同、具有高度权威的核心。

的核心地位是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实践中确立起来的。中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学习研讨中谈到,总书记是扎根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具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袖风范,具有心系国家、情系人民的人格魅力,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雄才大略,明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不是空洞的表态,要在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感情上衷心爱戴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中直工委书记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忠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已经成为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和实际行动。

坚持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强大理论武器,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打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理论基础

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要求,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坚实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开创崭新局面,最根本最重要的就在于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导。

中直机关坚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谋划和推进工作的总纲和主线,紧紧扭住不放,不断引向深入。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中直工委就率先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要求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在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作表率、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三个表率在机关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中直机关党的工作的鲜明品牌。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离不开政治上的坚定和理论上的清醒。中直机关各部委(党组)以中心组学习为引领,坚持以上率下、层层推进,扎实推动学习贯彻工作不断向基层、向普通党员干部、向各个领域广泛延伸。近年来,中直机关部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以系列重要讲话为学习内容的,平均每年都有460多次,占当年总学习次数的80%以上。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夯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坚实理论基础。中央宣传部把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编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讲话选》,认真梳理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任务要求,明确47个重点调研课题,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百题问答和主题征文活动,分期分批组织处以上干部参加增强四个意识集中培训,强化对宣传思想战线讲政治、管队伍、守纪律和有守有为有担当的明确要求,切实把党中央和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编辑出版《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等重要论著,完成《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等著作的多语种翻译任务,在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显著成就,阐释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

最新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

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推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为推动中直机关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政治保证。

坚持把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坚决维护的核心地位,着力增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调,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拥有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党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栗战书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的核心地位;维护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中直工委坚持把维护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中直机关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树立和维护核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做到思想上十分自觉、政治上十分明白、理论上十分清醒、行动上十分坚定,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