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9-08 16:16:16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1)

为进一步推动镜湖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加强国内外湿地保护利用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汲取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进一步提升镜湖城市湿地乃至*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市政府于去年8月向湿地国际提请承办湿地国际第六届董事大会暨**湿地论坛。经多方考察比较,湿地国际于去年10月同意将湿地国际第六届董事大会的承办城市选在我市,并同时举办主题为“健康湿地、健康人类”的**湿地论坛。

作为全球最大的环境保护组织之一,湿地国际在全球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领域具有独特地位和广泛影响。湿地国际董事大会是湿地国际牵头召开的国际性会议,汇聚了当今国际湿地界的精英代表,是湿地领域档次最高的盛会之一。大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根据惯例同时召开“湿地保护利用研讨会”。

二、会议安排

(一)会议名称:湿地国际第六届董事大会暨**湿地论坛。

(二)会议时间:*年11月4日—11月8日。

(三)会议地点:*咸亨大酒店。

(四)会议规模和参会人员:联合国机构高级官员,《湿地公约》负责人,中国、印度和非洲地区的政府部长,全世界湿地国际的政府、非政府代表和来自健康与发展机构的合作伙伴代表,共约110人(其中国外代表约90人,国内代表约20人)。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国内有关湿地研究专家将受邀参加*湿地论坛。其中国外代表的邀请由湿地国际负责,国内代表的邀请由湿地国际、*市政府共同负责。

(五)会议议程:

1.湿地国际第六届董事大会

11月4日,湿地国际董事会成员报到;

11月5日,湿地国际常务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会议;

11月6日,湿地国际董事大会和颁奖仪式;

11月7日上午,湿地国际董事大会;

11月7日下午,考察镜湖城市湿地公园;

11月7日晚上,*市政府举行招待酒会。

湿地国际董事大会由湿地国际组织召开,*市政府负责提供会务保障。

2.“健康湿地、健康人类”**湿地论坛

时间:*年11月8日

08:30—09:15论坛开幕式,分别由市委主要领导、省政府领导、国家林业局领导、国家建设部领导、亚洲和非洲代表致辞。

09:15—10:00湿地公约秘书长作《湿地,人类健康和湿地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报告;湿地国际向*市政府颁奖;市政府领导作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情况报告。

10:30—12:30专家发言,湿地国际主席、湿地生态学和国际水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作《湿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作《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湿地优先保护》报告;Oxfam东亚地区首席代表作《脆弱人群和易受威胁的海岸线——生态系统方法的重要性》报告;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作《管理湿地,人类和自然,把疾病风险降到最小——以禽流感为例》的报告。

14:00—15:30专家发言,国家林业局湿地管理中心主任作《恢复湿地、保护生命,为人类福祉提供一个健康环境》报告;印度尼西亚国际关怀组织代表作《管理和恢复泥碳地,健康、生计、人类、自然和全球气候都从中获益》报告;世界渔业研究中心代表作《湄公河流域的湿地,食物安全和营养物质的初步思考》报告;九三学社广西委员会代表作《水、卫生和湿地》报告。

16:00—17:00会议总结和讨论通过《*宣言》。

*湿地论坛由*市政府与湿地国际联合举办。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市政府成立湿地国际第六届董事大会暨**湿地论坛*方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镜湖新区管委会,马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外事接待组、安全保卫组等四个组。各成员单位明确一位联络员(名单见附件),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一)综合协调组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镜湖新区管委会

主要职责:

1.负责制订会议实施方案、工作手册及有关工作计划;

2.负责会议相关材料的的起草、修改工作;

3.负责与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和横向部门的联系协调及办公室各个组的工作督查;

4.配合做好重要领导嘉宾的邀请落实工作;

5.负责制订考察镜湖湿地公园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宣传报道组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日报社、*广电总台

主要职责:

1.负责制订宣传报道、文艺演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工作;

3.负责组织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省级媒体的采访报道工作,做好新闻记者的接待工作。

(三)后勤接待组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建设局、市林业局、市外侨办、市卫生局、镜湖新区管委会

主要职责:

1.负责制订接待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负责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接待工作,帮助指导有关部门做好会议代表的接待服务工作;

3.负责来宾的翻译、医疗保健和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等工作。

(四)安全保卫组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安全局、咸亨大酒店

主要职责:

1.负责制订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负责会场内外的安全保卫工作;

3.负责各项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检查并排除各类事故隐患,保证正常的活动秩序;

4.负责社会治安工作,加强监控,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四、筹备工作计划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2)

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命维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蓄制洪水、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野生动物必不可少的生息场所,因此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的美誉。

盘锦湿地面积约315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被誉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蔚为壮观的双台河口部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8万公顷,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的湿地之一。盘锦拥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芦苇荡和美丽的天下奇观“红海滩”,既是野生丹顶鹤繁殖分布的最南限,又是目前世界上濒危物种黑嘴鸥最大面积的繁殖地和斑海豹在我国的唯一产仔地,是我国丰富的“湿地资源宝库”,开展湿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现有高中地理教材对湿地内容涉及很少,为了加深学生对家乡湿地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对开展湿地教育做了以下初步探索。

一、加强课堂上的湿地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具体从这几方面来强化学生对湿地的认识:

1.加强对湿地概念、理论的学习,按照世界通用湿地概念,把各种类型的湿地通过网络下载图片分类呈现,并让学生据此分析盘锦湿地有哪些类型。平时教材教学内容涉及到湿地时,包括材料和地理习题中涉及到湿地知识的,都要强调这属于什么类型的湿地,为实地考察做好准备。

2.引导学生认识湿地的意义。结合教材三江平原、基塘农业、生态农业等知识,讨论为什么要退耕还湿,怎样保护湿地,怎样更好的发挥湿地的潜力,思考盘锦湿地在全国和全世界的地位和意义。对湿地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多次讨论,一般安排在课下进行。

3.抓住社会上各种有关湿地的新闻事件和各种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新闻事件、活动对湿地的可能影响,预测涉及到的湿地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等等。

二、发动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湿地资料

1.通过网络和图书报刊等搜集资料。

网络资料都进行复制做好内容分类,文字和照片整理到文档和文件夹中以备打印和查询。主要访问的网站有湿地中国、湿地国际、中国湿地网、自然之友、地球之友、中国环境保护局、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盘锦斑海豹志愿者保护协会等网站,以及一些地方湿地专题网站等等。图书报刊主要是笔者在辽师下载相关研究成果,打印各种文献资料约700页,并上网购买相关书籍。

2.大力发动学生,通过他们的亲戚、朋友、同学等搜集资料,分为采访资料、照片资料等。

在这一方面我们获得了更为翔实和贴近生活的各种资料,例如盘锦地区的历史洪水情况,湿地农业生产情况,盘锦湿地演变情况、盘锦历史与革命史情况等等等,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形成了一股研究湿地、研究盘锦的热潮。

三、初步培养学生对湿地知识的整合分析

1.与语文学科合作,锻炼学生对湿地的分析能力

在与语文教师沟通后,开展了不定期的写作有关湿地作文活动。一般布置在讲述湿地知识后,开展各种专题小研究后,给学生布置有关湿地内容的作文,例如有以下的题目:我来说说盘锦大米;我觉得盘锦的湿地与我关系很(不)大;我最喜欢(向往)的盘锦景点;我是盘锦的丹顶鹤,我要说……我对某种现象的思考(有关湿地);我对盘锦湿地公园的感受;看学校《我们的湿地之都――我们的盘锦》资料展览有感;考察归来有感等等。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有关湿地的大型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盘锦市组织部和团委组织的“湿地之都――生态盘锦”博客大赛,学生们把自己写的作文和心得体会发表在“盘锦博客”上,获得很好的评价,很多博客朋友赞扬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行动,并且留言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争取未来把咱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同时在网上结识了一些团体和个人朋友,有长期关注盘锦民俗研究的丁伟成、佟伟、等,有经常考察盘锦各地的盘锦车友会、盘锦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盘锦博客组织联盟等,有对盘锦湿地长期研究的刘长青、盘锦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刘德天、摄影家段文科等。了解到盘锦很多人在从事湿地保护工作后,大家开阔了眼界,也感觉不再孤单,很多学生都希望参加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只好遗憾的放弃,等待以后的机会。

鼓励学生们参加《辽河晚报》发起的为盘锦公园湖起名字的活动,学生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名字,在这个起名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把湿地的自然状况与人们思维习惯、社会风俗结合起来考虑的能力,最终,笔者的文章《我为公园湖起名字――鹤韵》获得了博客大赛最高奖项――最佳原创文学奖,学生们感到十分兴奋,比自己得奖还要高兴。

3.引导学生分析湿地资源在身边的应用

对此学生纷纷发言,有学生举例说市区洗浴中心全部采用大洼优质温泉水,也有学生举例说房地产开发与湿地的关系非常密切,日月兴城、湖滨四季城、生态园等小区售价是最贵的,仅次于重点中学旁边的房价,其原因就是都在打生态牌。还有学生举例说金龙鱼牌大米是在盘锦土地种植的,就是看中了盘锦水稻生长的优势,还有学生说很多盘锦人习惯节假日去盘锦郊区钓鱼、泡温泉等等。

4.评价学校旁边的湿地公园

学校位于双台子河北大坝北侧,在前年政府投资2个多亿建设了沿河湿地公园,与学生们距离最近,要求学生们在对其进行参观游览,并做出分析评价。学生们兴趣很高,分为小组分别讨论它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最后形成一份分析报告。

需要指出的是,整合湿地知识过程不孤立的,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只要老师用心,就会发现湿地教育机会几乎是信手拈来,但是要想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和理性的认识,野外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如考察红海滩、苇海等,有待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加强这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军.中国湿地现状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3)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08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08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两型社会;

2、森林•城市•湿地;

3、城市森林•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4)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两型社会;

2、森林•城市•湿地;

3、城市森林•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5)

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乡土地理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强调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突出体现开放的新课程观念,突出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此背景下,乡土地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的实践活动就很值得思考与探索。

一、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意义

虽然乡土地理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直接源于学生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完全感知和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活动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探究地理问题,注重基于乡土实际的实践活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乡土知识,更承载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的职责。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正是实现新时期地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瑞典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指出:在地理教育时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从直接观察周围的地形到形成复杂的表象。学校是学生最熟悉、了解最直接、感知最深刻的地理环境之一,乡土地理实践教学选择引领学生从认识校园生态环境开始认识家乡、国家和世界,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校这一“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等地理实践活动。

二、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校园生态环境调查”为例

1.“校园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设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作为一个微缩的地理环境,其所包含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可谓非常丰富,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选择对校园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易于操作的探究方向,作为地理实践教学所要调查的内容,是有效开展“校园生态环境调查”的关键。

基于以上思考,“校园生态环境调查”主要设计以下内容:

(1)校园植被调查:学生实地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现状、分布及植被覆盖情况,实地测量校园绿化面积,绘制图表并提出校园绿化、美化建议。

(2)校园温度湿度调查:学生选择多个测点,使用阿斯曼温湿度计在同一时间分别测量各点的温度及湿度,比较不同地点的温湿度值,绘制图表、分析原因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3)校园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学生实地观察,总结归纳用地类型种类;实地测量各类用地的面积,利用实测数据绘制校园平面图,并在图上标注图例、比例尺和方向。

(4)校园噪声调查: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楼、操场、绿地、临街、临近主干道等测量点,多次测量和比较不同地点的噪声值,分析原因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5)校园垃圾污染调查:学生多时段对校园内垃圾进行观察、拍照,调查垃圾箱的数量及污染源分布,分析垃圾产生原因、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整改建议。

(6)校园安全隐患调查:学生多时段对对校园全方位观察、走访、拍照,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形成原因,并结合问卷调查提出消除隐患的可行性报告。

2.“校园生态环境调查”的流程设计

(1)准备阶段——商定调查内容,指导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态环境,从中发现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确定调查内容,商定研究过程,拟定活动方案。

根据方案,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目的,培训相关仪器的使用,做好人员分工与物品准备。

(2)实施阶段——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调查;教师全程调控,给予指导。

乡土地理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动手去做,去经历和体验。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调控,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困惑,进行知识讲解及方法介绍。

这一阶段,各组分别实地调查、测量、绘制图表,并反复检查测量内容,认真核对测量数据,按照分工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3)交流分享——撰写调查报告(科技小论文)及成果展示。

学生对测量数据分类、归纳、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形成科技小论文及课题调查报告,并制作展板(PPT)展出。

乡土地理,既为学生熟知,又为学生喜欢。笔者通过让学生对校园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改变了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式,使抽象的地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是对乡土地理实践教学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07902

1湿地基本情况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洪水调蓄、调节气候、净化水体、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由于人口增多,人类的破坏使湿地面积萎缩、消失和退化,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保护和恢复湿地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内容。

临桂县会仙镇地处岩溶分布区,属峰林平原地貌,分布其中的睦洞湖、古桂柳运河和大量沟汊组成低海拔岩溶湿地,一般岩溶地区地表水渗漏严重,因这里独特的地质水文构造,形成了低海拔岩溶地区独一无二的会仙喀斯特岩溶湿地,湿地类型有:河流湿地(古桂柳运河)、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湿地范围涉及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6个村委,面积约6km2。会仙湿地自2006年以来受到各级各部门领导、专家的关注,2007年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教授、国际专家BILL考察湿地后在临桂召开研讨会把湿地命名为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

会仙湿地自形成以来养育了周边的人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保障(图1)。

2.1维持生物多样性

根据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于2009年4月开展的综合考察和广西水产研究所于2006年开展的水生植物专项调查,会仙喀斯特湿地有维管束植物108科241属316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3科16属20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95科224属294种,其中有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稻。陆生脊椎动物有234种,分别隶属4纲23目6科,其中有重点保护动物19种,分别为一级保护东方白颧,二级保护虎纹蛙、黑头白鹮、黑冠鹃隼、黑翅鸢、蛇鵰、凤头鹰、松雀鹰、雀鹰、苍鹰、普通鵟、红隼、燕隼、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领头鹃、领鸺鹠、斑头鸺鹠。鱼类有46种,隶属6目16科39属。底栖动物有30种分属3门6纲。浮游动物有26科59属95种。浮游植物有6门79属。

湿地生物多样性是物种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有重要意义(图2)。

会仙喀斯特湿地位于桂江与柳江分水岭区域上的低洼地带,通过会仙河、相思江、良丰江与柳江、桂江水系相连,柳江和桂江任何一边涨水通过湿地可以灌入另一边,起到平衡调蓄的作用;当两边都涨洪水时,湿地也会有蓄洪削峰的作用。

2.3降解污染物作用明显

会仙湿地地势低洼,周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向湿地中央,周围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流向湿地后,通过湿地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

3湿地的经济效益

(1)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每年湿地周边的群众都能从湿地中捕获大量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提供水资源。湿地周边水稻、西瓜、葛根、淮山等作物在枯水季节都是依赖抽会仙湿地水灌溉。

(3)水运。湿地周边农民生产、生活都是以小船为交通工具。

4湿地的社会效益

会仙湿地海拔在150m左右,属典型的岩溶峰林平原地貌。以大量湖泊、沟汊、洲滩组成的湿地与其中的喀斯特岩溶组成秀美的湖光山色,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会仙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是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会仙湿地是“湘桂走廊”候鸟迁徙的通道,是游客观鸟的绝佳胜地,也是游客体验江南水乡农民驾舟劳作处。

湿地中唐长寿元年开凿的“相思埭”长15km,沿河建有陡门24座、桥11座。对古桂柳运河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为科研提供材料和基地。

5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湿地的作用和效益认识不足,导致人们往往只看到湿地的直接经济效益,忽略了湿地生态功能和社会价值,保护管理不到位,会仙湿地面临多种威胁。

(1)湿地周围人口密度较大,养殖业和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饲料产生的污染及生活污水对湿地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

(2)大量湿地被围垦为鱼塘、农田、果园和旱地,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减弱。

(3)干旱季节水资源过度利用,湿地周边泥沙淤积,与外界交流的水路不畅,加剧了湿地灾害。

(4)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湿地水域健康,主要是水葫芦、克氏原螯虾和福寿螺的侵入蔓延。

(5)我国还没有湿地立法,全国土地保护和利用规划没有专门的“湿地”类型,而是归为河流、湖泊或未利用地,现状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很不利。

(6)湿地范围土地权属集体或个人,农民有自主经营权,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意愿,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明显。

(7)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投入不足。会仙湿地保护与恢复需要多部门大力合作,有稳定的资金投入。

6对策与建议

(1)依据《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操作方案,落实公园范围、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2)充分发挥管理机构的作用,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整合资源,多方面筹措资金,为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提供保障。

(3)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和集中开展活动等多种方式,特别是每年2月2日的湿地日的宣传。通过政府开展以湿地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使广大群众可以深入了解湿地,认识湿地,呵护湿地,弘扬湿地文化。

(4)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倾斜,引入商业开发,并做好开发与保护规划,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5)进行水工程修复,实行生态补水、生态增水,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积极与水利部门沟通,争取水利厅的支持,结合水利局制定的会仙湿地水工程修复规划,制定具体方案,再现唐长寿元年修筑勾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桂柳运河风貌及“水泊梁山”湿地景观。

(6)还田于湖,还地于湖,扩大湿地面积。通过物理、化学措施对被破坏的湿地进行恢复,通过人工种植、人工放流等措施促进湿地生物链重建。

(7)减少周边对湿地的污染,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农业用地实行生态经营。大力发展沼气建设,提供洁净能源。

(8)清除动植物外来物种的危害。

(9)在湿地周边及湿地中适当植树造林,乔灌结合,实现美化、香化、绿化湿地。

(10)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因湿地受损失的群体做补偿。

(11)加强与国际保护机构的联系,争取技术和资金支持。

(12)建立作好社区共管。湿地涉及村委,人口近20000人,他们是与湿地保护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通过宣教,使湿地周边社区的居民主动参与到湿地的保护中来。加大社区参与湿地管理程度和加强与社区的信息沟通,提高居民素质,让社区分担一部分基础工作,同时从湿地的保护发展中获得收益或项目支持。

总之,会仙湿地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生态价值,根据现有资源状况,通过保护、修复、开发,发挥其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对维护漓江大水系生态系统平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生态广西”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7)

如何在“森林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属于基本方法。^域认知基本要求是能根据特定条件进行区域定位,明确区域特征,总体把握区域发展特色,探讨区域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森林课堂”研学活动主要注重提升学生两个方面的区域认知能力。

1.运用地图或地理信息技术,准确定位和导航

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时,地图具有重要的作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地图技能的培养有明确规定:“掌握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在“森林课堂――大圩生态农业”研学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查阅“大圩生态农业旅游景区交通示意图”,认识包河区大圩镇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会利用地图这一重要工具进行区域定位。再如,在“森林课堂――滨湖湿地公园”研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手持GPS信号接收机对公园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提升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或访谈,明确区域特征,探讨地理问题

区域认知的高级层次是认识区域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森林课堂”强调区域背景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研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实验或开展调查访谈活动,亲身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特征,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课堂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用区域视角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在“森林课堂――滨湖湿地公园”研学活动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小组以“水生态”为主题,在园内河流选取了上、中、下游三个观测点,除观察水体颜色、气味、生物外,还利用专业的仪器测量水中DOC(溶解氧)的含量、pH值,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不同区域水生态环境不一样,经过湿地调节后的水生态质量明显提高。第二组以“空气质量”为主题,对比测量了市区公路、校园和公园内的负氧离子含量,发现不同区域的负氧离子含量差异显著,公园内空气质量最优,市区公路边空气质量最差。第三组以“湿地旅游”为主题,在公园内调查旅游设施,与游客访谈,发现湿地公园不仅环境效益好,而且发挥着良好的旅游休闲功能。最后通过三个小组的汇报展示,学生们全面认识了滨湖湿地公园的环境特征和功能,总体把握了这个区域的发展特色和人地关系。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就是运用地理视角综合认识地理环境特征,用地理原理综合分析、理解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用地理方法综合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在教导学生时,应以原理来说明现实,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综合思维是地理思维品质的核心,是地理学科的魅力所在。

“森林课堂”研学活动注重提升学生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

如在“森林课堂――大圩生态农业”研学活动中,第五组学生以“探究生态农业的奥秘”为主题。他们将测量的葡萄大棚内外空气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进行归类处理,并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和原理,通过组内讨论得出结论:大圩葡萄产量高、品质好的原因是利用大棚的温室效应。教师进一步点拔,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影响葡萄生产?学生进一步研讨,有的说与雨热同期的气候有关,有的说与肥沃的土壤有关,有的说与丰富的水源有关,有的说与优质的葡萄种子有关……随着讨论的深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凸显,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凸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要求“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以及“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次野外(校外)考察或社会调查”,都是对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的地理实践力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现地理问题,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森林课堂”研学活动将课堂向大自然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升地理实践力。

1.观察体验能力

地理观察体验是学生感知地理事物、获得地理感性知识的最主要方式,要能够正确地感知地理事物,就必须提升观察体验能力。“森林课堂”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近社会生活,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亲身观察甚至触摸自然万物,亲身感受甚至体验社会生活。

例如,在“森林课堂――大圩生态农业”研学活动中,学生亲自观察大圩镇的地形、土壤、河湖、植被等自然要素状况,亲自参加农田的耕种、施肥、采摘等活动,品尝葡萄等水果,与农民访谈,感受大圩镇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2.动手操作能力

知识源于实践,能力源于实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森林课堂”本质上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地理学科的每一次“森林课堂”研学活动都是一次地理课外实践课,它让学生在野外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检验和理解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探讨和研究地理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在“森林课堂――大圩生态农业”研学活动中,很多任务由学生动手操作:学生观察土壤肥力时刨土、采集土样;测量大棚内外二氧化碳浓度、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时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干湿温度计等。

3.沟通交流能力

有效、良好的沟通,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形成学习的良好愿望和美好的情感体验。“森林课堂”研学活动中,有一些任务需要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完成。如在“森林课堂――滨湖湿地公园”研学活动中,第三组学生以“湿地旅游”为主题,要访谈公园的工作人员和游客,了解湿地公园的旅游设施和旅游功能。有些学生胆小,刚开始进行采访时会出现胆怯、害羞等现象,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多次尝试,他们逐渐克服了胆怯、害羞的现象,自信心逐渐增强。有学生在实践报告中写到:“这次研学活动让我鼓起了勇气,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不再胆小害怕,学会了与人交流沟通,我很快乐。”有的学生在访谈时被一些游客拒绝,在挫折面前,一位学生说:“我没有放弃,而是扬起笑容,继续采访。”

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观念属于基本价值观,是地理学科最核心的价值观。地理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以及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协调观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因此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每位公民都要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现代化的生活和快节奏的学习,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与大自然是割裂的,与真实的环境是割裂的,这种割裂使许多学生的人地观念只停留在书本上、口号上,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环境情感和未来的环境决策。

“森林课堂”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真实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亲身体会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碧绿的河水带给人心灵的喜悦。在“森林课堂――滨湖湿地公园”研学活动中,第二组学生测量的市区公路和公园内的负氧离子含量的显著差异,在学生们心里引起了震憾:我们生活的城市空气质量差,每一个公民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第三组在“湿地旅游”的访谈中发现,公园里的游人较多,少数游客随手乱扔垃圾,塑料袋、饮料瓶较多,与绿色的森林草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河沟里浊水漫溢、蓝藻泛起,有的地方散发出难闻的气息……在结课汇报中,第三组学生道出了他们的切身感受和对环境深深的忧虑,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令人欣喜的是,在第三组学生的倡议下,学生们成立了滨湖湿地公园“环保小天使”社团,开始了每周一次的滨湖湿地公园“护绿行动”,他们在公园里捡拾垃圾,向游人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成为滨湖湿地公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

[2]牛超,⒂裾.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学),2015(10).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8)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市

**市以“六化”建设统筹协调推进为主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市掀起了以高铁绿化、高速绿化提升、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国土绿化高潮,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栽植,全市去冬今春共完成绿化面积31.74万亩,占省定年度造林目标任务的312.7%。除了在廊道绿化、高速高铁绿化方面加大力量外,作为拥有山区的城市,**市以矿山修复为重点,着力打造山区绿化,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造林1.3万亩,并且持续开展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庭院绿化、城市环境绿化等多点绿化工程。

(二)**市

**市是我省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市,重点突出在特色绿化县城打造、黄河大堤绿化改造、示范区大运河绿色廊道等优质绿化工程,在全省取得了骄人的绿化成果。

其中温县南滨黄河,北临沁水,是**市的南大门,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太极拳的发源地,近年来温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和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县。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2%,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18平方米。在以“建设规范化、岗位职责公开化、管理制度高效化、基础资料精细化、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业绩一流化”六化建设中,温县今年共完成造林10050亩,占省定任务3900亩的257.7%,其中完成廊道绿化5500亩,农田林网1600亩,森林乡村500亩,其他造林2450亩。

(三)**市

**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要沿线城市。全市林地面积达146万亩,四旁绿化**0万亩,城市绿化面积7.9万亩,市域林木覆盖率28.34%,城市绿化覆盖率39.13%。当前**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域森林体系和布局,建成植物多样、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的城乡绿地系统。**市积极实施以乡村绿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其中壮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市**市绿化工作的一个特点,发展优质桃、早熟苹果、精品葡萄、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20万亩,花卉苗木3.4万亩。

(四)**市

**市被誉为“华商之都,殷商之源”。连续举办了十六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物产丰富,林业资源、林产品充足,林业产业发达。目前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了21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30.57%以上,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6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市重点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提出“五年增绿城市农村,十年建成森林**”的提速增效目标,每年建设118个森林乡村,2019年全市建成部级森林乡村29个,位居全省首位。**坚持“龙头带动”,做大做强林产品加工业,2019年全市新增人造板加工产能20万方,产量140万方,内销85万方,出口55万方,实现了产销连续六年“双增”目标,已建成河南省最大的人造板产销基地,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亦是**林业绿化工程中的一个亮点。

二、基本做法

(一)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效

从以上四市发展绿化工作来看,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高效益、亮点化是绿化发展遵循的原则,加快生态廊道和农田林网建设依然是绿化基本工作,坚持点、片、带、网结合发展,形成高铁、普铁、高速、公路、河流水系绿化结合,形成高质量精品绿化工作发展。

(二)重点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去年9月,视察河南时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市着力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绿化建设,**市打造黄河大堤绿化改造工程,**市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绿化共作,**市重点升级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建设,对野生鸟类、动植物进行保护。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升级

以上四市在经济林、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上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优先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形成规模化产业园发展,**市在林果产业形成特色,兴建一批。苹果、桃、葡萄、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苗木花卉产业也发展3.4万亩,**市在葡萄饮品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了梁园区经济林等产业集群,我们知道许昌市鄢陵花木产业在全国赫赫有名,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花木产业成为鄢陵名片。

(四)推进森林乡村、湿地保护、森林康养工程建设          

**市在森林乡村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去年建设部级森林乡村29个,乡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部分,乡村的发展情况决定着县域的各个产业方面的发展,进而影响全市生态、经济的发展,建设森林乡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建设是**市湿地保护的典型工程,也是全省湿地保护的楷模,湿地犹如地球之肺,在生态调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未来森林城市建设有机组成部分,湿地保护责任重大;森林康养基地是生态湿地保护的一个附属部分,对接森林旅游,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是市民休闲度假、吸收森林养分的绝佳去处。

三、几点体会和建议

今春以来,我县认真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春季造林工作,森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县累计完成新造林面积**万亩,栽植苗木1**万余株,占市定目标任务的147%。其中廊道绿化完成0.695万亩、森林乡村绿化0.323万亩、经济林基地0.34万亩、农田林网建设0.338万亩、城区绿化0.064万亩,创建森林乡村**个。接下来将任务重点放在湿地公园建设和林下经济建设上来,提高标准,打造精品。虽然,今年我县在造林绿化方面超额完成任务,但是相对于兄弟县市在绿化发展、产业升级上仍有不小的差距,具体我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态度决定一切,加快转变“重造林,轻管护”的错误观念。通过对以上兄弟四市林业发展的考察和调研,我体会到造林绿化是一项责任意义重大,需要像孩子一般对绿化苗木倾尽精力和心血,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要抛弃之前“重造林,轻管护”的思想,造林工作要提早谋划、提早着手,造林成活了不一定就形成好的景观,如果后期的管护跟不上,苗木照样会死,之前付出的精力也会付诸东流,浇水要浇透、多遍浇水,后期修建要跟上,土壤盐碱化重要改良局部土壤,增施有机肥,提前谋划预防病虫害防治等,造林不仅在冬春季发力,更要利用好夏秋雨季,一年四季都不能松懈。

(二)敢于创新为发展破解难题。我县积极谋划林业产业扶贫工程,结合县扶贫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兴建配套设施等措施积极带贫,这些尝试也使我市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从2018年以来,我县先后通过申请扶贫、财政资金,土地流转等政策方面支持,鼓励企业、大户在按照农户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流转土地、林地经营权,扩大经营规模,培植林业龙头企业,鼓励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与农户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带贫绩效考核,稳固我县脱贫攻坚成果。未来,我们更要增强统筹全县森林资源优势,更好地调动社会、市场资源,将林业发展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中。

(三)加快林业产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学习,以上地市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比如**在经济林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木业产业方面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发展,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未来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整合我县发展优势,集中发展特色经济林、中药材一定要敢于谋划、敢于花钱、不可急功、大力宣传,把**市木业园区(**乡)打造成一流的林业产业园区,形成**名片。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9)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市

**市以“六化”建设统筹协调推进为主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全市掀起了以高铁绿化、高速绿化提升、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等重点国土绿化高潮,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栽植,全市去冬今春共完成绿化面积31.74万亩,占省定年度造林目标任务的312.7%。除了在廊道绿化、高速高铁绿化方面加大力量外,作为拥有山区的城市,**市以矿山修复为重点,着力打造山区绿化,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造林1.3万亩,并且持续开展乡村绿化、农田林网、庭院绿化、城市环境绿化等多点绿化工程。

(二)**市

**市是我省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市,重点突出在特色绿化县城打造、黄河大堤绿化改造、示范区大运河绿色廊道等优质绿化工程,在全省取得了骄人的绿化成果。

其中温县南滨黄河,北临沁水,是**市的南大门,古时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是太极拳的发源地,近年来温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中国十大休闲旅游县和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县。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2%,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18平方米。在以“建设规范化、岗位职责公开化、管理制度高效化、基础资料精细化、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业绩一流化”六化建设中,温县今年共完成造林10050亩,占省定任务3900亩的257.7%,其中完成廊道绿化5500亩,农田林网1600亩,森林乡村500亩,其他造林2450亩。

(三)**市

**市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要沿线城市。全市林地面积达146万亩,四旁绿化**0万亩,城市绿化面积7.9万亩,市域林木覆盖率28.34%,城市绿化覆盖率39.13%。当前**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域森林体系和布局,建成植物多样、布局合理、景观优美的城乡绿地系统。**市积极实施以乡村绿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其中壮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市**市绿化工作的一个特点,发展优质桃、早熟苹果、精品葡萄、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20万亩,花卉苗木3.4万亩。

(四)**市

**市被誉为“华商之都,殷商之源”。连续举办了十六届国际华商文化节,**物产丰富,林业资源、林产品充足,林业产业发达。目前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到了210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30.57%以上,先后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16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市重点推进森林乡村建设,提出“五年增绿城市农村,十年建成森林**”的提速增效目标,每年建设118个森林乡村,2019年全市建成部级森林乡村29个,位居全省首位。**坚持“龙头带动”,做大做强林产品加工业,2019年全市新增人造板加工产能20万方,产量140万方,内销85万方,出口55万方,实现了产销连续六年“双增”目标,已建成河南省最大的人造板产销基地,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亦是**林业绿化工程中的一个亮点。

二、基本做法

(一)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效

从以上四市发展绿化工作来看,高标准、严要求、精细化、高效益、亮点化是绿化发展遵循的原则,加快生态廊道和农田林网建设依然是绿化基本工作,坚持点、片、带、网结合发展,形成高铁、普铁、高速、公路、河流水系绿化结合,形成高质量精品绿化工作发展。

(二)重点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建设

去年9月,视察河南时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市着力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绿化建设,**市打造黄河大堤绿化改造工程,**市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绿化共作,**市重点升级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建设,对野生鸟类、动植物进行保护。

(三)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升级

以上四市在经济林、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上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优先发展特色经济林、苗木,形成规模化产业园发展,**市在林果产业形成特色,兴建一批。苹果、桃、葡萄、软籽石榴等特色林果,苗木花卉产业也发展3.4万亩,**市在葡萄饮品方面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了梁园区经济林等产业集群,我们知道许昌市鄢陵花木产业在全国赫赫有名,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花木产业成为鄢陵名片。

(四)推进森林乡村、湿地保护、森林康养工程建设          

**市在森林乡村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去年建设部级森林乡村29个,乡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部分,乡村的发展情况决定着县域的各个产业方面的发展,进而影响全市生态、经济的发展,建设森林乡村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建设是**市湿地保护的典型工程,也是全省湿地保护的楷模,湿地犹如地球之肺,在生态调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未来森林城市建设有机组成部分,湿地保护责任重大;森林康养基地是生态湿地保护的一个附属部分,对接森林旅游,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又是市民休闲度假、吸收森林养分的绝佳去处。

三、几点体会和建议

今春以来,我县认真落实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春季造林工作,森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县累计完成新造林面积**万亩,栽植苗木1**万余株,占市定目标任务的147%。其中廊道绿化完成0.695万亩、森林乡村绿化0.323万亩、经济林基地0.34万亩、农田林网建设0.338万亩、城区绿化0.064万亩,创建森林乡村**个。接下来将任务重点放在湿地公园建设和林下经济建设上来,提高标准,打造精品。虽然,今年我县在造林绿化方面超额完成任务,但是相对于兄弟县市在绿化发展、产业升级上仍有不小的差距,具体我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态度决定一切,加快转变“重造林,轻管护”的错误观念。通过对以上兄弟四市林业发展的考察和调研,我体会到造林绿化是一项责任意义重大,需要像孩子一般对绿化苗木倾尽精力和心血,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要抛弃之前“重造林,轻管护”的思想,造林工作要提早谋划、提早着手,造林成活了不一定就形成好的景观,如果后期的管护跟不上,苗木照样会死,之前付出的精力也会付诸东流,浇水要浇透、多遍浇水,后期修建要跟上,土壤盐碱化重要改良局部土壤,增施有机肥,提前谋划预防病虫害防治等,造林不仅在冬春季发力,更要利用好夏秋雨季,一年四季都不能松懈。

(二)敢于创新为发展破解难题。我县积极谋划林业产业扶贫工程,结合县扶贫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和兴建配套设施等措施积极带贫,这些尝试也使我市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从2018年以来,我县先后通过申请扶贫、财政资金,土地流转等政策方面支持,鼓励企业、大户在按照农户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流转土地、林地经营权,扩大经营规模,培植林业龙头企业,鼓励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与农户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带贫绩效考核,稳固我县脱贫攻坚成果。未来,我们更要增强统筹全县森林资源优势,更好地调动社会、市场资源,将林业发展放在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中。

(三)加快林业产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学习,以上地市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比如**在经济林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木业产业方面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发展,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未来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整合我县发展优势,集中发展特色经济林、中药材一定要敢于谋划、敢于花钱、不可急功、大力宣传,把**市木业园区(**乡)打造成一流的林业产业园区,形成**名片。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10)

郑州市第三届蝴蝶兰展共展出18个品种,红、粉、白、黄等8个色系的蝴蝶兰4万株,此外,展馆内还布置了龙船花、猪笼草、白兰、使君子、茉莉花、文心兰、秋石斛、金琥等近500个品种的其它种类花卉。4000平方米的温室展厅由蝴蝶鸟园区、热带雨林区、草原景观区、多肉植物区、爬藤长廊植物区等5个展区组成。(兑宝峰)

北京长沟万亩葵花点亮“湿地花田节” 李继磊

近日,北京房山区长沟镇举办的2013“湿地花田节”上,位于长沟湿地公园附近的数千亩金色向日葵花开正好,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观赏。长沟镇是北京市长沟市级湿地公园的所在地,拥有湿地面积二千余亩。长沟镇种植向日葵已有多年历史,全镇向日葵种植面积上万亩,非常壮观。2013年9月至10月举办“湿地花田节”,更是引入八十余个向日葵品种,尤其是引入了紫色的向日葵,给湿地花田增添了无数乐趣。(李继磊)

花博会后85件艺术精品将拍卖

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艺术品专场拍卖会于10月26日举行,来自常州和全省各大名家的85件精品对公众拍卖。

承办本次拍卖的常州正德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裴淑霞告诉记者,本次拍品分别为留青竹刻、象牙浅刻、陶瓷、瓷器、树化玉、乱针绣、掐丝珐琅、烙画、云锦、玉雕、漆器、水晶、翡翠刚玉挂件等。这些拍品均出自名家之手,凸显“花”元素,起拍价格从2000多元到200多万元不等。花博会期间,这些精品将在艺术馆展出。市民也可上花博会官网查看拍品照片。(花萱 马浩剑)

北京专题研究雪松黄萎问题

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针对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部分道路两侧、景区公园内栽植的雪松出现枯萎甚至死亡现象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科院、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等单位从事植物保护、植物病理、植物培育等专业的专家出席会议。经过深入专题研讨,专家们认为气候异常和人为不合理管护是雪松枯萎死亡现象的主因。

湿地公园考察报告篇(11)

[引言]:广州作为国家的重要中心城市,城市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故广州需要大力践行生态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国家森林城市领先发展的优势,持续建设、创新发展,因此,荔湾区将大沙河建设地点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打造岭南特色区域生态景观,提升森林城市的品质,提升城市的生态功能。

1 、生态景观林带大沙河段建设的总体概况

1.1 目概况

2012年,在市林业园林局的支持下,市同意出资启动该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015年。主要建设内容是对大沙河沿线原有绿地进行升级改造,抽疏过密的乔灌木,修剪乔木过低的枝条,增加景观的通透性,营造疏林草地的效果,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和亮点是:突出生态景观林带、岭南花园、生态湿地和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以多样花木创造缤纷花地,同时增加岭南临水建筑,突出水乡风情,着力打造“花地”生态湿地园,突出“千年花香、芳香之城”的美誉。

大沙河湿地公园建设选址在我区大沙河花博园段河岸两侧,河岸两侧现有绿化带宽度约为30-38米,面积为12万平方米,西北有龙溪大道,东北有环城高速公路,南面有海龙围堤防工程,河道的两端均与佛山内河流道相接。

1.2 总体规划

建设亲水建筑、生态湿地、城市休闲设施等一系列景观,创造趣味亲水活动场所;设置多个花岛花圃、临水建筑,并用绿道及亲水游径串联,形成一河两岸三点的缤纷花地,营造岭南水乡风情,形成区域型生态景观。

2 、工程建设情况与主要景点施工技术的浅析

2.1 工程建设情况

项目于2015年3月正式动工,工程开工后,甲方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工程管理,注重工程质量,优化施工方案,加强与区内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并接受市局的监督管理,经过7个月的建设,顺利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任务。

2.2主要景点施工技术

2.2.1荷塘月色

在该项目实施中,布置开挖了三处荷塘,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在建设中,荷塘池边在施工技术上利用松木桩进行加固,避免使用水泥挡墙的生硬做法,使荷塘与周边环境更加融合,并在荷塘中修建木栈道,方便游人赏荷,使之形成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景观。

2.2.2飘香廊

在河的西侧临水边,建飘香廊一座,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施工困难,在打桩过程中,发现与勘察单位提供钻探报告不一致,专门请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甲方负责人共同商议如何继续施工,根据勘察单位的专业意见,换桩,检测采用平板荷载技术检测,同时廊主要采用岭南建筑的手法,集游览、休息、观景于一身,廊融于花木丛中,别有一番情趣。

2.2.3.花岛花圃

花岛集中建设在河西侧,为人工开挖,并利用松木桩四周加固,在岛上修建有石板步道,小桥等,并种植柳树、开花地被等各色植物,岛的四周种有荷花,形成了特色花岛花圃。

2.2.4.渔人码头

在河东岸选用原石修建渔人码头一座,码头配置有休息廊、坐凳、垃圾箱等配套设施,如坐船游览该河,可在此上岸观赏,主要采用园林绿化景点形成点、线、面去点缀渔人码头。3、 思考与讨论

3.1 生态景观林带发展趋势

城市与道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形成之日,城市的发展就与道路的建设联系在一起,道路作为城市的进出口,随着生态文明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重心向边缘地区辐射扩散,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河两岸”成为口号,构建河岸生态景观林带形成区域生态景观林带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宜居宜业的建设,推进国家森林品质提升的需要,将城效森林和城市生态景观林带绿地连成一体,形成贯通城乡、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生态景观长廊。

3.2生态景观林带大沙河段建设对城市效益的提升

生态景观林带大沙河段建设实施后,对城市绿化质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从而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但注重从形成景观的角度统筹安排花叶色树种(比如姜花、荷花、紫薇、宫粉紫荆、鸡蛋花等植物),形成全年常绿、四季有花的景观带,增强大沙河湿地公园的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该项目建设展现荔湾特色(水秀花乡),铺以科普、绿道、廊元素等有机结合,打造岭南特色的生态景观林带湿地公园。

本文对生态景观林带大沙河段建设做了简单浅谈,根据中央领导的重要精神和市政府的指示文件,广州市荔湾区开展生态景观林带大沙河段建设,从项目正式启动后,甲方付出大量心血,着重以生态为主,形成河岸生态景观林带,打造荔湾区特色景观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与各个单位共同进退,完成任务。虽投资少,将大沙河成功打造成荔湾区岭南特色的生态景观林带湿地公园,现已纳入广州市的湿地公园。

【参考文献】:

[1]崔玉斌.马力.韩东.公园绿化改造项目浅析―以淄博市植物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3,4: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