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乳腺癌化疗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5-05 02:34:05

乳腺癌化疗方案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1)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的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药物、免疫等[1]。其中联合化疗,通过不同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杀灭肿瘤细胞或干扰其生长和代谢,从而较大幅度提高治疗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用AC方案(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乳腺患者,由于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在应用此方案时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是必要的。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65岁,平均49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后”病人,行AC方案化疗(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40mg/m2,临用前加灭菌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2mg/ml,静脉注射。环磷酰胺600mg/m2,加生理盐水20-30ml,静脉注射。3周重复静脉滴注1次,共6个周期。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患者对化疗存在恐惧心理[2],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化疗的重要性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急预案,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

2.2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多柔比星外渗可致局部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在静注时,先回抽,见血后方可推注,注意推注速度以免发生渗出及静脉炎。一旦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立即滴入生理盐水以稀释药液后拔针,用1%的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局部进行冷敷,以减轻皮肤坏死的机会。同时在疼痛或肿胀区域多点注射地塞米松5mg加利多卡因10mg局部封闭,一日一次,连续3日,以减轻局部疼痛或炎症反应。本组化疗,均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操作,未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

2.3 骨髓移植的观察与护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先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多在用药后1-2周降到最低值[3],因此需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本组患者大多在给予AC化疗方案48小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其中有11例患者在用药后第10天,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000/mm3一下,血小板降至50×109/L。给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300U/kg,每日一次,直至血象恢复正常。同时预防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这类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和护理,保持床单卫生清洁、限制探视、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嘱咐患者静养、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4 心脏毒性及护理 多柔比星心脏毒性可表现为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少数患者出现急性充血性心理衰竭。在此药期间,开始每10分钟测血压、心率、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本组患者有2例出现T波地平,S-T段下降,3例出现心率失常,停药后未经特殊处理,恢复正常。

2.5 胃肠道反应及护理 大多数患者反应恶心、呕吐是最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4],因此在用药期间叮嘱病人家属准备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同时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消除异味。本组5例患者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静脉滴注8mg昂丹司琼,以后没8小时口服8mg。治疗后,均顺利通过化疗。

2.6 膀胱炎及护理 环磷酰胺在体内代谢为丙烯醛,刺激膀胱,导致血尿。为防止膀胱炎的发生,用药期间嘱咐患者多饮水,同时给予环磷酰胺时、4小时及8小时,静脉注射美司钠,其剂量为环磷酰胺的20%,以保护尿道。有效预防后,未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患者。

2.7 肝功能损害及护理 环磷酰胺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AST升高、黄疸。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5ml,每日2次纠正肝功能异常现象。

2.8 出院指导 根据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服药。出院2-3个月复诊、定期检查,时刻关注病情的变化。教育患者放宽心、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的选择强度小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 结 果

36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了全程化疗,化疗完成率100%。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病人及家属均满意。

4 讨 论

目前乳腺癌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组织也有毒害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提前了解化疗药物的要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就能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现代临床护理中,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不仅能消除患者化疗前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参考文献

[1] 魏爱英,焦玉莲,等.乳腺癌化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4):361-363.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2)

    妊娠期乳腺癌定义为在妊娠期、哺乳期或产后一年内确诊的乳腺癌。大部分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病期更晚,侵袭性更明显[1]。近20年来,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治疗。在乳腺癌领域,新辅助化疗能否提高总生存率尚存争议[2],但其对降低病期、争取保乳机会、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和抑制外周微小病灶等方面的价值已被公认[2,3]。现将我院2000~2005年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20例妊娠期乳腺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中位年龄30岁;均获病理确诊,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5例,小叶癌4例,小叶癌合并导管癌1例。按肿块大小:2~5cm 14例,≥5cm 6例。腋窝淋巴结通过粗针穿刺证明转移12例。5例终止妊娠后治疗,15例停止哺乳后治疗。

    1.2   治疗情况

    活检组织病理确诊后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er、pr和c-erbb-2。20例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cfe:ctx 500mg/m2,epi 80mg/m2,fudr 500mg/m2第一天,21天为1个周期。本文将化疗过程中乳腺原发灶或肿大的腋淋巴结体积缩小25%的化疗视为有效,反之视之无效。用该方案化疗3~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19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按病人的要求行保乳根治术,15例术后加用放疗。术后再做病理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测er、pr和c-erbb-2。

    1.3   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

    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体积缩小>25%,有效率90%,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

    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

    1.4   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

    全组20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有9例为er阳性,其中4例于术后变成er阴性;11例术前为er阴性的患者中,有3例于术后变成e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0例为pr阳性,其中的3例于术后变成pr阴性;10例术前为pr阴性的患者中,有2例于术后变成p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5例术前为c-erbb-2阳性,有1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阴性。

    1.5   完全缓解病例

    新辅助化疗后有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原发灶的完全缓解(cr);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达到腋淋巴结的完全缓解(cr)。此7例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er阴性、pr阴性、c-erbb-2阴性;术后的病理检查仍是浸润性导管癌,免疫学检查er阴性、pr阴性,但c-erbb-2检测有2例变成阳性。

    新辅助化疗评价无效的2例病例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1例是浸润性导管癌,1例是小叶癌合并导管癌,免疫组化检查er阳性、pr阳性、c-erbb-2阳性。

    2   讨   论

    2.1   新辅助化疗疗效

    妊娠期乳腺癌发病年龄在20~40岁,平均35岁[4]。预后差[5],延误诊断是最主要原因[6]。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外周微小病灶,从而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7]。

    妊娠期乳腺癌在初诊时80%伴有腋淋巴结转移,本组为60%。治疗效果较其它类型乳腺癌为最差。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妊娠期乳腺癌的适应证为:①经病理确诊,②无肝、肺、骨骼、纵隔等转移,③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④心电图正常。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体积缩小>25%,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这些病例中33.3%(4/12)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的患者。

    2.2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改变

    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类型无变化,er、pr和c-erbb-2结果与新辅助化疗前不符合,本组不符合率分别为35%、25%、35%。变化的原因不明,我们认为可能有三个:①化疗药物引起了细胞内的结构变化,②化疗后引起c-erbb-2表达的变化,③化疗后引起了肿瘤密度的变化。

    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结果不相符合,多数为治疗前的阴性结果,变成了治疗后的阳性结果。本组新辅助化疗后的3例原发灶完全缓解(cr)和4例腋淋巴结完全缓解(cr)患者,均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患者,这可能与er阴性的癌细胞对化疗更敏感有关[8]。nsabp11,nsabp15报道c-erbb-2阳性的患者,有对含蒽环类的药物敏感,本组病例中,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这些患者对含蒽环类药物是否还敏感,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2.3   存在的问题

    患者乳腺癌原发灶明显缩小,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下降,病理分期可能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相符,这让医生在决定是否给患者实施放疗的时候感到很困惑。因为对于治疗前未能扪及肿大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术后病检所示的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数量。我们的资料显示,部分患者(33.3%)在新辅助治疗前确诊有腋淋巴结转移,但治疗后病检为腋淋巴结阴性。我们的做法是暂时“无视”病理分期,根据新辅助化疗前的临床分期决定是否给予放疗。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过新辅助化疗,根治术后病检结果的价值,似乎被打了折扣。因此,有待进一步前瞻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是否仍需放疗。另外,对于内分泌治疗的取舍,主要依据是er、pr状况,可是我们的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导致治疗前后的er、pr结果分别有35%和25%的不符合率,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寻,但目前而言,这样的结果给我们选择内分泌治疗与否,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我们的做法是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出现阳性即视之为阳性并给予相应的内分泌治疗。至于c-erbb-2的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也有35%的不符合率,考虑到由它所指示的基因治疗(hercertin)费用极其昂贵,我们选择新辅助化疗前后c-erbb-2均为阳性的患者作为治疗的候选对象。

【参考文献】

  [1] 赵卫红, 徐冰河. 妊娠与乳腺癌[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6, 9(6):1-3.

[2] 沈镇宙, 邵志敏.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171.

[3] 张斌.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3, 7(2):112-114.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3)

妊娠期乳腺癌定义为在妊娠期、哺乳期或产后一年内确诊的乳腺癌。大部分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病期更晚,侵袭性更明显[1]。近20年来,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治疗。在乳腺癌领域,新辅助化疗能否提高总生存率尚存争议[2],但其对降低病期、争取保乳机会、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和抑制外周微小病灶等方面的价值已被公认[2,3]。现将我院2000~2005年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20例妊娠期乳腺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中位年龄30岁;均获病理确诊,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5例,小叶癌4例,小叶癌合并导管癌1例。按肿块大小:2~5cm 14例,≥5cm 6例。腋窝淋巴结通过粗针穿刺证明转移12例。5例终止妊娠后治疗,15例停止哺乳后治疗。

1.2 治疗情况

活检组织病理确诊后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er、pr和c-erbb-2。20例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cfe:ctx 500mg/m2,epi 80mg/m2,fudr 500mg/m2第一天,21天为1个周期。本文将化疗过程中乳腺原发灶或肿大的腋淋巴结体积缩小25%的化疗视为有效,反之视之无效。用该方案化疗3~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19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按病人的要求行保乳根治术,15例术后加用放疗。术后再做病理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测er、pr和c-erbb-2。

1.3 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

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体积缩小>25%,有效率90%,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

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

1.4 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

全组20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有9例为er阳性,其中4例于术后变成er阴性;11例术前为er阴性的患者中,有3例于术后变成e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0例为pr阳性,其中的3例于术后变成pr阴性;10例术前为pr阴性的患者中,有2例于术后变成p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5例术前为c-erbb-2阳性,有1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阴性。

1.5 完全缓解病例

新辅助化疗后有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原发灶的完全缓解(cr);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达到腋淋巴结的完全缓解(cr)。此7例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er阴性、pr阴性、c-erbb-2阴性;术后的病理检查仍是浸润性导管癌,免疫学检查er阴性、pr阴性,但c-erbb-2检测有2例变成阳性。

新辅助化疗评价无效的2例病例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1例是浸润性导管癌,1例是小叶癌合并导管癌,免疫组化检查er阳性、pr阳性、c-erbb-2阳性。

2 讨 论

2.1 新辅助化疗疗效

妊娠期乳腺癌发病年龄在20~40岁,平均35岁[4]。预后差[5],延误诊断是最主要原因[6]。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外周微小病灶,从而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7]。

妊娠期乳腺癌在初诊时80%伴有腋淋巴结转移,本组为60%。治疗效果较其它类型乳腺癌为最差。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妊娠期乳腺癌的适应证为:①经病理确诊,②无肝、肺、骨骼、纵隔等转移,③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④心电图正常。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体积缩小>25%,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这些病例中33.3%(4/12)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的患者。

2.2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改变

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类型无变化,er、pr和c-erbb-2结果与新辅助化疗前不符合,本组不符合率分别为35%、25%、35%。变化的原因不明,我们认为可能有三个:①化疗药物引起了细胞内的结构变化,②化疗后引起c-erbb-2表达的变化,③化疗后引起了肿瘤密度的变化。

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结果不相符合,多数为治疗前的阴性结果,变成了治疗后的阳性结果。本组新辅助化疗后的3例原发灶完全缓解(cr)和4例腋淋巴结完全缓解(cr)患者,均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患者,这可能与er阴性的癌细胞对化疗更敏感有关[8]。nsabp11,nsabp15报道c-erbb-2阳性的患者,有对含蒽环类的药物敏感,本组病例中,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这些患者对含蒽环类药物是否还敏感,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2.3 存在的问题

患者乳腺癌原发灶明显缩小,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下降,病理分期可能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相符,这让医生在决定是否给患者实施放疗的时候感到很困惑。因为对于治疗前未能扪及肿大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术后病检所示的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数量。我们的资料显示,部分患者(33.3%)在新辅助治疗前确诊有腋淋巴结转移,但治疗后病检为腋淋巴结阴性。我们的做法是暂时“无视”病理分期,根据新辅助化疗前的临床分期决定是否给予放疗。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过新辅助化疗,根治术后病检结果的价值,似乎被打了折扣。因此,有待进一步前瞻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是否仍需放疗。另外,对于内分泌治疗的取舍,主要依据是er、pr状况,可是我们的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导致治疗前后的er、pr结果分别有35%和25%的不符合率,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寻,但目前而言,这样的结果给我们选择内分泌治疗与否,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我们的做法是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出现阳性即视之为阳性并给予相应的内分泌治疗。至于c-erbb-2的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也有35%的不符合率,考虑到由它所指示的基因治疗(hercertin)费用极其昂贵,我们选择新辅助化疗前后c-erbb-2均为阳性的患者作为治疗的候选对象。

【参考文献】

[1] 赵卫红, 徐冰河. 妊娠与乳腺癌[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6, 9(6):1-3.

[2] 沈镇宙, 邵志敏.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171.

[3] 张斌.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3, 7(2):112-114.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原发病灶较大或区域淋巴结已广泛转移,治疗相当困难,而且预后差[1]。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已得到多方面发展,对乳腺癌的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全身性的综合治疗。新辅助治疗是全身性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2]:消灭微小转移灶;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使部分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转为可手术病例;增加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机会;可根据化疗后临床及病理结果判断预后,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抑制手术后残余的癌细胞的增殖与扩散,减少远处播散的机会。我院自2007年5月-2010年9月共35例LABC患者应用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平均46.5岁,均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其中Ⅱ期19例,Ⅲa期10例,Ⅲb期6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3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粘液癌5例。术前病人均应用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治疗2~4个疗程。所有患者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Kamofsky评分80分以上,心肺功能及肾功能基本正常。

1.2 化疗方案

化疗方案为TEC方案,多西他赛75mg/m2,表柔比星80mg/m2,环磷酰胺500mg/m2,,21天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根据WTO实体瘤通用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病情进展(PD)。CR+PR为总有效率。

1.4彩超观察

分别于化疗前、后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相同的增益条件和探头,并摄片比较。以化疗前彩超体积测量比手术前肿瘤体积缩小>50%为化疗有效。

2结果

2.1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35例患者均接受了2~4个周期的TEC方案化疗,CR 8例(22.9%),其中2例(5.7%)为病理完全缓解(pCR),PR 22例(62.9%),SD 5例(14.3%),临床有效率达85.7%,3例经TEC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因疗效评价未达PR而更换化疗方案,其余32例在新辅助化疗4周期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5例行乳癌保乳术,手术切除率为100%。

2.2不良反应

主要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35例患者经治疗后,30例(85.7%)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4例(11.4%)和2例(5.7%),经用G-CSF 治疗后骨髓功能很快恢复,未延误手术时机;其他毒副作用为轻中度脱发24例(Ⅰ~Ⅱ度脱发为68.5%)、恶心呕吐 19例(54.2%),口腔黏膜炎6例(17.1%),部分患者出现液体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均可耐受;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以及心脏、肝、肾毒性反应。

3讨论

研究表明[3],新辅助化疗不仅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且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低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密切。术前化疗称为新辅助化疗。理论上认为【4】:①新辅助化疗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肿瘤负荷和组织反应性水肿,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降低复发率;②控制术前存在的微小病灶及亚临床灶,抑制手术引发的肿瘤增殖刺激,并对微小病灶有一定的杀伤作用;③容易使肿瘤局部达到有效浓度,控制医源性转移;④帮助术后选择化疗方案,并评价预后;⑤防止远处转移,改善预后。

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标准化疗方案【5】。蒽环类抗癌药物的出现显著提高了乳腺癌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由于阿霉素的心脏毒性和剂量累积毒性限制了此方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表柔比星是新一代蒽环类半合成抗癌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的改变,抗肿瘤活性有所提高。临床研究表明,与阿霉素相比,其EPI治疗指数高、毒副作用低,尤其是心脏毒性、骨髓毒性低【6】。多西他赛是新一代紫杉类化疗药物,可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蛋白合成稳定的微管,同时抑制其解聚,导致丧失正常功能的微管束的产生和微管的固定,阻断细胞有丝分裂,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和杀伤作用,是目前乳腺癌化疗中最有活性的药物之一。TEC方案已被证实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有显著疗效,毒副作用小[7-8]。新辅助化疗可以取得较高的反应率,文献报道约有80%的患者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5,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35例LABC患者中,临床有效率达85.7%,毒副作用可耐受,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以及心脏、肝、肾毒性反应,与文献报道相仿。综上所述,TEC方案应用于LABC新辅助化疗有效率高,治疗耐受性良好,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灿铭.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M]//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71-272

[2] 王成刚.新辅助化疗[J].山东卫生,2005,7:54-5.

[3] 邵志敏,李俊,吴灵,等.术前化疗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J].中华肿瘤学杂志,2000,22(4):296.

[4] 管卫华,龙英,御宝铭.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国外肿瘤医学分册,2001,28(3):233-235.

[5] Fisher B, Brown A, Mamounas E, et 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on local-regional disease in women with operable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B-18[J]. J Clin Onco,l 1997,15(7):2483-2493.

[6] Greg L, P losker, Diana Tanids, et al. A review of is, tpharthacodynathic and phythacokinefic propetties, and therepeutic use in cancer chethotherapy[I]. Drugs 1993,45:788.

[7] 沈镇宙,柳光宇,苏逢锡,等.多系紫杉醇加表柔比星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J].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2):126-128.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5)

[中图分类号] R7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a)-008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E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63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LI Donghua

The Seventh Department of Innternal Medicine, Dujiangyan Medical Center, Sichuan Province, Dujiangyan 6118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E (Docetaxel, Pirarubicin)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63 cases of stag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were given TE plan (specificall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75 mg/m2 Docetaxel, d1,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50 mg/m2 Pirarubicin, d1) an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3 courses, 3 weeks for each cours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ssessed after 3 weeks.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CR+PR) was 84.13%, among which, 5 cases (7.94%) were CR and 48 cases (76.19%) were PR;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mainl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alopecia. The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bearable after treatment and didn't affect surgery du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plan of Taxol combined with anthracycline has goo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relevant toxicity can also be tolerated, thus it is an effec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has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Docetaxel; Pirarubicin; Efficacy; Toxicity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发病率日趋年轻化。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用于乳腺癌术前的一种辅助化疗模式,目的是缩小病变,降低肿瘤分期,争取手术机会。国内有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也有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63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多西紫杉醇加吡柔比星联合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就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6)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65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也是女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因此医学上对它的治疗也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被综合应用于乳腺癌治疗, 特别是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应用侠患者总生存期得到显著改善[1-3]。而目前预测、评估新辅助化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还没有一致标准, 因此临床上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的预测因子成了关注热点[4]。本文旨在分析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TE及TEC)对乳腺癌的疗效及Ki-67变化, 特收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诊治的64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诊治的64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按第6版《乳腺癌分期手册》进行分期, 纳入标准: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 同时符合手术切除治疗指征的患者;肿瘤大小可知;化疗前通过B超、全身扫描及肿大区域淋巴结病理学检查, 已经_定肿瘤是否大面转移的患者。年龄36~69岁, 平均年龄(52.5±5.6)岁。64例患者随机分为TE组和TEC组, 各32例。64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 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TE组给予多西他赛及表阿霉素均75 mg/m2;TEC组给予多西他赛及表阿霉素均75mg/m2, 再联合500 mg/m2的环磷酰胺。常规处理及治疗:化疗前1 d晚上口服地塞米松9 mg, 化疗当天晨起再口服地塞米松9 mg;化疗前常规检查血象、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化疗后常规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200单位3~5 d, 第7 d复查血象;21 d视为1个周期, 化疗进行2个周期后评估效果, 疾病继续进展的患者需酌情更换化疗或手术方案, 有效果的患者可继续化疗或是手术, 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后实施手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

1. 3. 1 疗效判定标准[5] 按2008年WHO统一标准来判断疗效, 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及进展四个进度标准。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 3. 2 血液不良反应[6] 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评价。

1. 3. 3 Ki-67表达 穿刺抽取组织送病理科采用免疫组化法来检测Ki-67表达。细胞核里有黄色沉淀视为阳性细胞, 其中阳性细胞数量75%视为Ⅳ级。Ki-67≥Ⅱ级为阳性, 反之为阴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化疗近期疗效比较 TE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2例、无变化4例及进展2例, 总有效率为81.25%

(26/32);TEC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2例、无变化3例及进展2例, 总有效率为84.38%(27/3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血液不良反应比较 TEC组患者发生白细胞低下25例(78.13%)和血小板低下7例(21.88%)高于TE组的15例(46.88%)与3例(9.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Ki-67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64例患者通过化疗有13例出现了癌细胞高度退缩或是消失, Ki-67表达实际纳入病例为51例, 化疗前后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86%(29/51)、25.49%(13/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辅助化疗能控制恶性肿瘤原发病灶及微小转移病灶, 对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使癌细胞总数减少, 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随后在进行化疗或手术治疗。而盲目实施手术治疗或全身化疗可能因为原病灶切除引起小转移病灶加速增殖, 可知新辅助化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7-9]。目前新辅助化疗方案还无统一标准, 本文对TE方案和TEC方案疗效进行了对比, 除了白细胞、血小板组间有较大差异外, 在两组近期疗效相仿的情况下可优选TE方案。

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里所表达的核抗原, 当下医学上将其较多应用于肿瘤细胞增殖状况的生物标记物, 它在细胞周期G1、G2、S、M期表达, G0期缺失, 是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最可靠的生物标记物, 能呈现出癌细胞增殖速率[10-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化疗前Ki-67阳性表达率为56.86%(29/51)高于化疗后的25.49%(13/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赵辉, 逢凌云. Ki67检测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判断中的作用.中国医药, 2012, 7(2):184-185.

[2] 刘毅, 张洪兰, 陈昊, 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Ki-67、ER、Her-2和p53的影响及意义.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2, 4(6):348-351.

[3] 马祥君, 何湘萍, 汪洁, 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不同时间Ki-67变化规律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 17(13):976-978.

[4] 桑蝶, 王佳玉, 袁M, 等. Ki-67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癌症进展, 2015(3):291-297.

[5] 冯宇, 赵霞, 吕淑贞, 等. 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 Ki-6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山东医药, 2016, 56(24):63-65.

[6] 金广超. 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生物学因子的影响. 山东大学, 2015.

[7] 钱飚, 鲁宏峰, 孙龙. Ki-67的改变与Ⅱ-Ⅲ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7):183-186.

[8] 蒋程凤, 迪力夏提・金斯汗, 吐鲁洪・沙列尔. 新辅助化疗后Ki-67表达变化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其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6, 25(5):711-716.

[9] 贾巍, 张红真, 王文娟, 等. 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免疫组化表达变化的研究分析. 浙江医学, 2016, 38(14):1181-1183.

[10] 切闫迹 刘飞, 吴赛红, 等. 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改变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5, 42(12):891-895.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7)

乳腺癌不仅是一种局限性疾病,更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于其治疗也由局部治疗转变为以局部和系统性的综合治疗为主。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的第1位,死亡率的第4位。

随着目前乳腺癌普查水平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早期乳腺癌占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比例不断提高,但局部晚期乳腺癌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临床问题。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一般是指乳腺原发病灶较大,手术切除较困难,但没有远处转移的临床Ⅲ期乳腺癌,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在90%以上,预后较差,如何有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是临床上需引起重视的课题之一。术前化疗设计的生物学基础是癌细胞增殖可使耐药性细胞增多,早期采用无交叉耐药的化疗,有助于抑制耐药细胞的产生,从而提高化疗疗效。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降期以便手术治疗,而吡柔比星与紫杉醇联合应用是目前对转移性乳腺癌化疗较有效的方案。

目前,由于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其总体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仍然是乳腺癌治疗方面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法新进展。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rootherapy)即术前化疗,具有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可手术率和生存率等优点,目前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已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应用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的疗效。

1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7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ⅢA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TA组(n=24)(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TXL 135mg/m2静滴,d1,THP 40mg/m2静推,d2。CAF组(n=24)(吡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THP 40mg/m2静推,d1,CTX 600mg/m2,静推,d1.8,5-FU 12mg/kg,d1-5,静滴。CMF组(n=24)(环磷酰胺联合5-氟尿嘧啶,氨甲喋呤):CTX 600mg/m2静推d1.8,5-FU 12mg/kg,静滴,d1-5,MTX 0.4mg/kg,d1,静推。

21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对乳腺癌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状态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TA组总有效率为83%,CAF组总有效率为63%,CMF组总有效率25%。TA组与CMF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8)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已居首位[1]。以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作为乳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但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协助判断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等优点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化疗方案和周期的选择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2]。因而,乳腺癌蒽环类化疗的疗效预测因子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回顾57例采用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结合乳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2011年收治乳腺癌患者57例,均为女性,年龄22~76岁,平均54.4岁;绝经前39例,绝经后18例;临床分期依AJCC标准:Ⅱ期36例,Ⅲ期21例;病理分级: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18例。经改良根治术33例,传统根治术24例。

新辅助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500mg/m2,表阿霉素75mg/m2,5-氟脲嘧啶500mg/21m2,21天1周期,第1天给药,共3~4周期;治疗前使用格拉司琼止吐治疗,对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者酌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完成化疗周期2周左右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给TP方案(多西他赛75mg/m2、顺铂50mg/m2),21天1周期,共4周期,再进行包括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在内的后续治疗。

P53的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乳腺肿瘤常规行核心针穿刺明确病理诊断,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具体步骤[3]:标本经甲醛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染色法(SP法),一抗为P53单克隆抗体,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二甲基联苯胺(DAB)显色,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光学显微镜观察以阳性细胞的数目及着色程度决定反应的强弱,P53阳性物质呈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核,每张切片阳性细胞数>10%计为(+),其余为(-)。见图1。

疗效判断标准:疗效按WHO制定的统一标准分为[4]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和进展(PD)。①完全缓解:临床触诊肿瘤完全消失或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75%;②部分缓解: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③病情稳定: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或增加<25%;④疾病进展:乳腺B超显示肿瘤体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统计指标:有效率(OR)=CR+PR[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乳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32例,阴性表达25例。

新辅助化疗疗效:57例乳腺癌患者中CR 10例、PR 27例、SD 14例和PD 6例,化疗总有效率64.9%(37/57)。

P53蛋白的表达与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一些肿瘤化疗预测因子来合理选择化疗方案,将会提高肿瘤的综合治疗效率,减少不合理的化疗药物选择带来的浪费及药物不良反应。

自20世纪80年代,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辅助化疗的优点至少有:①降低分期;②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远处播散及耐药发生;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6]。蒽环类药物是当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基石。然而,仍存在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不理想,甚至耐药。

P53位于人类第17号染色体短臂上,有两种类型,野生型能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DNA修复,但其半衰期短,含量低,用免疫组化方法难以检测;而突变型P53蛋白因构象改变,半衰期长,故临床测定主要是突变型的P53蛋白。P53阳性提示对烷化剂耐药,患者预后差,对该组患者,应考虑使用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方案化疗。邵志敏等发现新辅助化疗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7],抑制增殖。但文献报道的P53的表达状态预测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结论存在争议[8]。

本研究参考等的检测方法也发现P53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蒽环类化疗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因样本量较小,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大样本资料来验证。总之,本研究认为乳腺癌组织中P53过表达可能可以作为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1 吕长刚,齐凤杰.NGAL和MMP-9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11,32(10):1287.

2 杨俊娥,陆苏,刘红.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7):405.

3 林黎娟,曹中良,林贞花,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5):679.

4 周波,谢菲,王思源,等.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2):129.

5 章丽丽,葛海燕.术前TEC与EC-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53例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0):1565.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9)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6-117-03

DOI:10.11876/mimt201606043

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而言,化疗是控制病灶进展唯一手段[2]。因此,化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欧美国家已批准多西他赛用于局部晚期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3]。为了解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本研究选取82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年龄(41.37±4.46)岁;ⅢC期16例、Ⅳ期25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小叶癌7例,其他8例;ER阳性19例,阴性22例。对照组年龄(41.25±4.51)岁;ⅢC期18例、Ⅳ期23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小叶癌8例,其他9例;ER阳性20例,阴性2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1)经穿刺活检确诊的ⅢC/Ⅳ期转移性乳腺癌,且失去手术指证[4];2)病灶直径可测量,Kamofsky评分≥60分,预期生存期≥3个月;3)入组前1个月内无其他抗癌药物治疗史或放疗史;4)血常规、心电图指标基本正常,肝肾功能指标≤1.5倍正常上限;5)明确此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临床、影像学观察指标无法评价;2)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史;3)治疗时间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案 观察组:80 mg/m2多西他赛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 h滴注完毕;600 mg/m2环磷酰胺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400 mg/m2氟尿嘧啶静脉滴注。化疗时间d1、d8,21 d为1周期,持续2~6个周期。对照组:50 mg/m2吡柔比星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4 h滴注完毕,其他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同观察组[5]。在化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支持疗法。

1.3.2 观察指标 于治疗2个疗程后实施肿瘤标志物检测与疗效评价。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糖类抗原153(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正常参考值[6]:CA153:0~35 kU/L;CA125:0~35 kU/L;CEA:0~5 ng/mL。

疗效评价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灶最大直径、肿瘤标志物变化[7]:完全缓解(CR):全部靶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且持续≥4周;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大直径较治疗前减小≥30%,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降低≥65%且持续≥4周;疾病进展(PD):靶病灶最大直径较治疗前减小≤20%或增大

安全性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急性、亚急性毒性标准[8]。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肿瘤标志物

两组患者治疗后CA153、CEA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2.2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观察组PR22例、SD13例、PD6例,对照组PR9例、SD11例、PD21例,观察组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分别为56.10%、85.37%,均高于对照组的21.95%、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不良反应多集中于贫血、白细胞减少,且以I~II级为主,经停药或支持治疗后均恢复。

3 讨论

尽管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转移性乳腺癌预后欠佳,与此同时,我国约有5%~15%的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

联合化疗的毒性反应及不稳定的治疗效果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10]。在保证耐受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缓解肿瘤的快速生长、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首要原则[11]。多西他赛是一种强效紫杉醇类药物,可结合游离微管蛋白,发挥促进小管聚合为稳定的微管、抑制微管解聚等作用,从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达到抗癌效果。其优势在于不会影响微管束中原丝数量,故与临床中大多数纺锤体毒性抗癌药物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更小[12]。

吡柔比星属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可通过干扰碱基对配对过程,阻断mRNA形成,发挥抗肿瘤作用[13-15]。

本研究就两种药物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提高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方面发挥了良好效果。血清CA153、CEA水平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关联[16],其水平的升高预示着患者肿瘤转移、浸润风险升高,预后不良,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CA153、CEA水平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观察组患者有望获得更佳的远期预后质量,鉴于本研究随访时间有限,未能对患者远期疗效予以评价,这是此次研究的局限性所在。

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对治疗依从性造成明显影响。同时,本研究患者于用药前、用药后均分别接受地塞米松、止吐药物治疗,故可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发生程度[17]。此外,Hancox等[18]发现,多西他赛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特异性作用机制外,其淋巴结、肝脏等部位分布浓度较高,故对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乳腺癌患者而言,该方案的针对性更强、疗效更为确切。

综上所述,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在保持良好耐受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客观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其良好的近期疗效值得肯定。

参 考 文 献

[1] Swain S M, Kim S B, Cortés J, et al. Pertuzumab,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for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CLEOPATRA study):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J]. Lancet Oncol, 2013, 14(6): 461-471.

[2] 张丹华, 周恩相. 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以及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癌症杂志, 2013, 23(12): 1014-1016.

[3] 王建逵. 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癌症杂志, 2015, 30(4): 537-540.

[4] Schott A F, Landis M D, Dontu G, et al.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of gamma secretase inhibitors with docetaxel on human breast tumors[J]. Clin Cancer Res, 2013, 19(6): 1512-1524.

[5] 吴志鹏. 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 21(3): 304-306.

[6] Gianni L, Romieu G H, Lichinitser M, et al. AVEREL: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evaluating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docetaxel and trastuzuma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HER2-positive locally recurrent/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Clin Oncol, 2013, 31(14): 1719-1725.

[7] 曾林文, 吴鸣, 宗兵. 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52(z1): 111.

[8] Swain S M, Baselga J, Kim S B, et al. Pertuzumab,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in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5, 372(8): 724-734.

[9] 姚宇锋, 龚建平, 唐金海,等. 多西他赛联合洛铂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 18(8): 723-725.

[10] Kolberg H C, Akpolat-Basci L, Stephanou M, et al.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docetaxel, carboplatin, and weekly trastuzumab (TCH) activity in HER2-positive early breast cancer: Results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4.5 years[C]//ASCO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2015, 33(28 suppl): 140.

[11] Brahmer J, Reckamp K L, Baas P, et al. Nivolumab 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squamous-cell nonCsmall-cell lung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5, 373(2): 123-135.

[12] Miles D W, De Haas S L, Dirix L Y, et al. Biomarker results from the AVADO phase 3 trial of first-line bevacizumab plus docetaxel for HER2-nega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Br J Cancer, 2013, 108(5): 1052-1060.

[13] 王英哲,令狐锐霞,杨俊兰.乳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1):74-78.

[14] Swain S M, Ewer M S, Cortés J, et al. Cardiac tolerability of pertuzumab plus trastuzumab plus docetaxel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in CLEOPATR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III study[J]. Oncologist, 2013, 18(3): 257-264.

[15] Coudert B, Pierga J Y, Mouret-Reynier M A, et al. Use of [18 F]-FDG PET to predict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in patients with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and addition of bevacizumab to neoadjuvant trastuzumab and docetaxel in [18 F]-FDG PET-predicted non-responders (AVATAXHER):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J]. Lancet Oncol, 2014, 15(13): 1493-1502.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10)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urvival rate by us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cluding paclitaxel on patients with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ZHANG Chun-zhen.Medical-department of Anyang Tumor Hospital, 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urvival rate to paclitaxel on patients disease-free survival.Methods F rom 2002.5to 2005.8,134 cases with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were followed-up until disease progre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feature,pathological type,chemotherapeutic project and survival rate were ananlyzed.Results For the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only using contained anthracycline or paclitaxel,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was 68.8% and 86% respectively, χ2=5.290,P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Her-2 positive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这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已经证实[1]。由于肿瘤细胞的特殊生物学特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治疗无效。目前有一些生物学标记已作为预测对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指标。Her-2/neu的过表达,已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化疗预测的指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蒽环类和紫杉类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对Her-2/neu过表达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2年5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且术后化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资料比较全面(包括年龄,术后病理类型,分级,淋巴结数目,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况,her-2表达)的病例共483例,年龄24~82岁,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内科

中位年龄48岁,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者,化疗后给于三苯氧胺治疗,腋淋巴结≥4个的结合胸壁放射治疗。术后化疗采用:CAF(CTX、ADM或EPI或THP、5-Fu)、ET(EPI、PTX),DAC(Docetaxel,,ADM,CTX)方案,化疗4~6程。其中Her-2过表达者共134例。

1.2 Her-2过表达的判断标准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未观察到着色或10%的肿瘤细胞膜观察到淡的或较难觉察的着色,细胞的部分细胞膜着色为Her-2过表达阴性,评分为+;>10%的肿瘤细胞全部的细胞膜存在弱至中等强度的着色为Her-2过表达弱阳性,评分为++;>10%的肿瘤细胞全部的细胞膜存在高强度的着色为Her-2过表达强阳性,评分为+++。

2 结果

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化疗方案,共483例,其中Her-2过表达(++、+++)134例,Her-2过表达占27.7 %,采用CAF方案化疗者77例,含紫杉类化疗者57例,采用CAF方案复发转移24例,占31.2%,含紫杉类8例,占14.0%,χ2=5.290,P

3 讨论

原癌基因Her-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员,该家族中的受于细胞膜上,在许多组织均可发现。Her-2在EGFR家族中发挥关键作用,其过表达具有致癌基因的特性。人类乳腺癌细胞中,Her-2基因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使DNA合成增加,癌细胞生长加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早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已得到证实,蒽环类及紫杉类是主要的有效药物。1987年Slamon首次报道了Her-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对传统化疗内分泌治疗耐药[2]。一些研究显示,肿瘤组织内Her-2过表达可能预测对CMF(CTX MTX 5-Fu)方案相对耐药,而对于蒽环类相对敏感,具有较高的无复发时间(DFS)和总生存率(OS)。NCIC CTG Mammary5(M5) [3]临床试验随访10年的结果显示对于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采用CEF方案较CMF方案具有较高的DFS和OS,分别提高30%和18%。Thor[4]等的研究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者能从高剂量的蒽环类化疗中获益,在新辅助及辅助化疗中,Her-2过表达患者表现出对蒽环类更多的剂量依赖性。CAIGB 9344/INT 0148[5]试验得出对于Her-2过表达的患者应用高于标准剂量的阿霉素(60 mg/m2)较标准剂量阿霉素没有提高疗效,而增加紫杉类提高了DFS及OS。Her-2过表达的患者对紫杉类是否敏感,目前报道不一,多数研究认为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对紫杉类药物耐药。Konecny等[6]在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中采用EC和ET方案,回顾性研究无进展时间和生存期,ET方案优于EC方案,虽然没有转化为统计学上的意义,但作者推荐对于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采用ET方案。CAIGB 9344[7]实验10年的随访结果显示:4周期的AC方案后序贯4周期的紫杉醇与单纯4周期AC方案治疗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对于Her-2过表达的患者不管ER状态如何,采用ACP方案的DFS和OS均提高,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Her-2阴性,ER阳性者,获益较小。在我们的研究分析中同样观察到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含紫杉类方案比只接受含蒽环类方案获得的无病生存优势较大,采用CAF方案复发转移24例,占31.2%,含紫杉类8例,占14.0%,χ2=5.290,P

参 考 文 献

[1]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TCG).Effects of Chemotherapy And Hormonal 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On Recurrence And 15-Year Survival:AnOver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Lancet,2005,365(9472):1687-1717.

[2] Winstanley J,Cooke T,Murray GD,et al.The Long Term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CerbB-2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Br J Cancer,1991,63(4):447-450.

[3] Levine MN,Pritchard KI,Bramwell VH,et al.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yclophosphamide, Epirubicin, Fluorouracil With Cyclophosphamide, Methotrexate, Fluorouracil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 Update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Clinical Trial Group Trial MA5.J Clin Oncol,2005,23(22):5166-5170.

[4] Thor AD,Berry DA,Dudman DR,et al.ErbB-2,P53,and Efficacy of Adjuvant Therapy in Lumph Node-Positive Breast Cancer.J Natl Cancer Inst,1998,90(18):1346-1360.

乳腺癌化疗方案篇(11)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30

目前, 针对乳腺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NAC)在增加保乳几率、强化手术切除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目前, 乳腺癌NAC方案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不同NAC方案在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毒副也有所作用不同[1, 2]。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80例乳腺癌患者, 分别应用了TE与TEC两种NAC方案治疗, 通过观察两种方案的近期疗效、副作用及Ki-67肿瘤增殖因子的变化完善临床治疗方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且经病理检查证实。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C组与TE组, 各40例。TEC组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60.5±5.3)岁;TNM分期:II期20例, III期20例。TE组年龄40~74岁, 平均年龄(60.3±

5.5)岁;TNM分期:II期19例, III期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TE组给予75 mg/m2表阿霉素+75 mg/m2多西他赛。TEC组在TE组的基础上联合500 mg/m2环磷酰胺。化疗当天、化疗前1 d及后1 d服用7.5 mg地塞米松, 2次/d, 1个周期为21 d。化疗前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象及心电图变化, 并于化疗后3、6、9 d再次复查血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评价标准[3],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肿瘤全部消失>4周;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30%, 且持续时间>4周;疾病稳定(SD):肿瘤缩小20%, 可见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药物的血液毒性。③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穿刺组织条内的Ki-67肿瘤增殖因子表达水平。阳性:阳性细胞(细胞核内黄色沉淀)>2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TEC组CR15例、PR13例、SD10例、PD2例, 总有效率为70.00%;TE组CR16例、PR14例、SD8例、PD2例, 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药物血液毒性对比 TEC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7例、白细胞减少25例, 发生率为80.00%;TE组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白细胞减少13例, 发生率为42.50%;TE组血液毒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EC组(P

2. 3 两组治疗前后Ki-67表达比较 TEC组治疗前35例(87.5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 TE组治疗前34例(85.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TEC组治疗后16例(40.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 TE组治疗后18例(45.00%)患者Ki-67表达呈阳性。两组治疗后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

3 讨论

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指南中认为, NAC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紫杉类与蒽环类的二联、三联用药[4]。在乳腺癌治疗中, 蒽环类药物具有多年的应用历史, 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初期的首选治疗药物, 其作用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密切相关, 属于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5]。有研究指出, 单纯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的总有效率约为35%, 临床收效仍有一定的局限性[6]。多西他赛是由紫杉醇内提取并研究而成的新型抗微管药物, 其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类似, 可以在微管β位点发挥特异性作用, 重新调整微管序列, 避免微管重组, 以便发挥出抗肿瘤的功效。

NAC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它通过放疗或手术前进行全身化疗达到促使肿瘤缩小、杀灭转移细胞的目的。大量资料指出, NAC治疗乳腺癌可以为患者创造更为有利的手术机会, 改善预后状态, 保证生存率[7, 8]。然而, 目前临床对于乳腺癌NAC方案尚未有统一的意见。有研究发现, 蒽环类化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CMF, 而表阿毒素的毒性作用明显低于阿霉素, 现已替代阿霉素在蒽环类药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9]。同时, 有学者指出在蒽环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紫杉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TEC组与TE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TEC与TE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然而, TEC组化疗后血液毒性发生率为80.00%, 低于TE组的42.50%(P

近年来, 许多报道对NAC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进行了研究, 然而至今为止尚未有一个指标能够作为NAC的有效预测因素在临床得到推广, 这是由于这些指标对NAC疗效的预测效果参差不齐, 且缺乏特异性[11]。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内的核抗原, 最早由学者Gerdes et al发现, 在细胞周期M期、G2期、S期、G1期均有表面, 而在G0期时缺失, 是测定肿瘤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同时, Ki-67还可以分析肿瘤细胞的生长速率, 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肿瘤细胞增殖高, 则说明肿瘤组织长成速度越快, 恶性度最强, 易发生转移。本文研究结果发现, 两组治疗后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TEC与TE均能够抑制Ki-67的阳性表达, 现两种方法却无明显差异。

总之, TEC与TE对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Ki-67的影响相当, 但TE的血液毒性作用低于TEC, 适于临床应用。此外, 乳腺癌NAC治疗前后Ki-37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其表达变化与NAC疗效相关, 可能是评估化疗疗效的敏感性指标。由于肿瘤的化疗耐受度与敏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NAC治疗后生物学因子的变化机制, 与疗效的相关性、临床应用意义仍有待大样本数据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永峰, 陈杰, 谢尚闹, 等.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2):84-86.

[2] 张彦, 李曼, 赵璐, 等. 乳腺癌不同剂量表柔比星联合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4, 10(15):1168-1173.

[3] 李丽, 张亚男, 尤承忠.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2(6):766-771.

[4] 李恩喜, 尹威民, 王旭, 等.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20(1):122-127.

[5] 水若鸿, 杨文涛, 龚西e. 腔面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研究进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 28(3):235-239.

[6]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康莱特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浙江中医杂志, 2014, 14(2):95-97.

[7] 冯惠仪, 苏逢锡. Ki-67作为三阴乳腺癌进一步分类的指标及预测作用. 广东医学, 2014, 28(1):119-122.

[8] 王红梅, 张晖, 张京雪.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ER PR P53 c-erb-B-2 Ki-67表达的影响. 安徽医学, 2014, 32(6):724-726.

[9] 谢小红, 顾锡冬, 赵虹. 薏苡仁提取物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组织Survivin及Ki-67表达的影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40(6):67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