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的幸福感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6:05

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篇(1)

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或生活。幸福,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十分向往的最美境界。没有哪个人不渴望得到幸福,拥有幸福,享受幸福。也只有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才会得到生命的活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才能给人以幸福。尤其是教师,能否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教师从事着既消耗脑力、消耗体力的工作,又承担着沉重的工作压力,由此带来的健康隐患是多方面的。相当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患有不同程度职业病的教师达到教师群体的34.5%,长期站立授课,伏案批改作业等工作使颈肩腰椎病,静脉曲张等成了教师的常见病。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徐燕、王芳撰文指出,教师是心理枯竭的高危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据权威统计显示:30%——40%的教师经常性处于情绪波动之中,15%有心理问题,7%有心理障碍。教师目前也是心理压力巨大的职业之一。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名的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同时教师职业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甚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然而教师收入虽有改善,付出和回报也不成比例。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教师的幸福在于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教师的幸福表现在执教过程中的舒畅;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精神的投入和工作的境界。教师的幸福感可来源于外在的评价,即当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满足了外在所要求的标准时,就会得到一种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更多时候是无形的、偶然的或过程性的。

那么该如何追寻教师的幸福感?

一、要研究教学。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合作性劳动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多地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二、要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三、要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教师的幸福感篇(2)

(一)教育幸福感的总体体验状况教师教育幸福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对自身的总体生活质量的感受和体验,也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活状况的总体判断。调查发现,教师对“作为一名教师,从总体上来讲,您觉得幸福吗?”的回答中,选择“不太幸福”和“很不幸福”的比例之和为46.38%,可见,有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幸福,而认为“很幸福”的教师只占8.04%,认为“有点幸福”的教师占45.59%,从总体上来看,教师教育幸福感总体指数不高。通过CROSSTABS检验,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选择“很幸福”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校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高中教师。由此可见,相比较而言,高中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最低,高校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最高,初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幸福感居中。

(二)教师的社会地位体验状况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教师权益的保障程度、社会“尊师”风尚等直接体现着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体验,这是教师教育幸福感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认同体验方面,教师对“您对当前教师的社会地位感到满意吗?”的回答结果中,选择“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之和为70.47%,说明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教师当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与理想的教师理应享有的社会地位之间的距离相差比较大。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之和来看,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高校教师(39.5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33.34%)、小学教师(32.24%)、初中教师(28.92%)、高中教师(15.72%),这表明高校教师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满意度最高,而高中教师对教师社会地位的满意度最低。在社会威望体验方面,对“您认为当前社会‘尊师’风尚如何?”的回答中,选择“不浓厚”的教师占总数的65.74%。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高校教师相比较来看,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对社会“尊师”风尚不浓厚的感受更为强烈。在权益保障体验方面,对“您认为当前教师的正当权益得到社会法律法规的保障了吗?”的回答中,选择“保障程度较高”和“基本保障”的比例之和为33.47%,而选择“保障程度较低”和“没有保障”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8.74%和27.80%,可见有一半以上教师认为教师的正当权益还没有得到社会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不同教师群体对这一问题回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选择“没有保障”和“保障程度较低”两项的比例之和在所有教师群体中位居前两位,这表明初中和高中教师对自身权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的体验最突出。在工资报酬体验方面,教师对“您对当前工资收入情况满意吗?”的回答中,选择“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之和达82.81%,而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仅为16.80%和0.39%,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收入不满意。通过CROSSTANBS检验发现,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32%和0.49%,虽然比例不大,但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这一项的比例均为0,而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选择“满意”的比例相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比例也更高,由此可以判断得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切实提高了教师的工资水平,提升了教师对工资收入的满意度。

(三)教师的职业环境体验状况教师教育幸福感虽然是一种个体体验,但人都是社会性的人,教师是生活在学校、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之中的,这些关系构成了教师职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对这些环境要素状况的体验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的教育幸福感体验。在学校管理体验方面,教师对“您对所在学校当前的教师管理状况满意吗?”的回答中,选择“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两项比例之和是61.56%,而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两项比例之和是38.44%,这表明一半以上的教师对学校当前的教师管理状况不满意。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满意度从高到低排列是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高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他们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两项比例之和分别是64.43%、43.07%、30.19%、25.17%、25.00%。在人际关系体验方面,对“您认为您和学校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吗?”的回答中,有90.95%的教师选择“融洽”和“非常融洽”,表明绝大多数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而且,不同单位教师群体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没有显著差异。对“您当前在学校里跟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融洽吗?”的回答中,选择“融洽”和“非常融洽”的两项比例之和是85.59%,这表明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但是,仍然有14.42%的教师认为自己跟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和“非常不融洽”。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按照选择“融洽”和“非常融洽”两项比例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师生关系融洽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小学(93.42%)、高校(88.43%)、初中(89.29%)、高中(87.18%)、中等职业学校(64.49%),这表明小学师生关系最融洽,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最不融洽,需要引起重视。在工作压力体验方面,对“您当前的工作压力状况如何?”的回答中,不同教师群体之间的工作压力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相比较而言,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大,相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小。从教育现实情况分析,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高考,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说,一方面,他们没有升学压力;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基本都是中考落榜生,基础相对都比较差,文化课教学要求低,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大。在家长支持体验方面,教师对“学生家长跟您教育工作的配合状况如何?”的回答中,选择“较配合”和“非常配合”的比例之和是69.75%,同时,还有5.97%的教师认为学生家长跟自己的教育工作“非常不配合”。其中,初中教师对家长不配合教育工作的体验最深,选择“非常不配合”和“不配合”的比例之和最大(35.47%),这表明初中阶段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四)教师的身心健康体验状况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是教师获得教育幸福感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身心健康体验包括身体健康体验、职业价值体验、职业道德体验和自我接受体验。在身体健康体验方面,教师对“教师职业对您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吗?”的回答中,有20.91%的教师选择“有利于健康”和“非常有利于健康”,却有44.05%的教师选择“非常不利于健康”,可见,有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有损于教师的身心健康。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选择“非常不利于健康”的教师中,高中教师的比例最高(72.90%),其他的依次是初中教师、小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高校教师,与此相反,选择“有利于健康”和“非常有利于健康”两项比例之和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高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职业价值体验方面,对“您认为您爱岗敬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回答中,54.94%的教师认为是职业道德要求,23.51%的教师认为是热爱职业,但是还有4.16%的教师认为是学校管理制度要求,17.40%的教师认为是生活的需要,这表明大部分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念是正确的,但是,还有少部分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念存在偏差,把做好教师工作的价值定位于外在制度和生活需要上。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选择“生活的需要”这一项的情况中是高中教师所占比例最高(25.81%),其次是初中教师(22.17%)、小学教师(14.47%)、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3.08%)和高校教师(8.11%)。在职业道德体验方面,教师对“您认为当前教师整体的职业道德修养状况如何?”的回答中,选择“有修养”的占48.30%,选择“修养较高”的占40.86%,选择“修养非常高”的占5.22%,同时,还有5.48%的教师选择“修养差”,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状况良好。不同单位教师群体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自我接受体验方面,教师对“您是否能优雅地接受别人的赞美,并能真诚地赞美别人?”的回答中,选择“经常”和“总是”两项比例之和是69.18%,表明大部分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仍然有29.13%的教师选择“偶尔”和1.69%的教师选择“从来不”。

(五)教师的学生成长体验状况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全部劳动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教师教育幸福感的来源。学生的成长主要体现在知识增长、心灵健康、贡献社会和感恩心理等方面。教师对“在您的指导下,学生在知识竞赛中获奖,您会感到有成就吗?”的回答中,选择“有成就”的教师占40.39%,选择“很有成就”的教师占36.86%,选择“非常有成就”的教师占18.30%,由此可见,九成以上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学业进步中感受到幸福体验。教师对“在您的帮助下,学生走出了心理阴影,您会感到快乐吗?”的回答中,22.92%的教师选择“快乐”,33.72%的教师选择“很快乐”,40.76%的教师选择“非常快乐”,表明几乎所有教师都能够从学生的心灵健康发展中感受到幸福。教师对“当您得知您的学生在本职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您会感到自豪吗?”的回答中,选择“自豪”的教师占31.77%,选择“很自豪”的教师占29.95%,选择“非常自豪”的教师占35.29%,这三项比例之和是97.01%,表明几乎所有教师认为学生为社会作出贡献能够增强自身的幸福体验。教师对“当学生对您的辛勤培育表示感谢时,您会觉得幸福吗?”的回答中,有35.29%的教师选择“幸福”,35.68%的教师选择“很幸福”,26.17%的教师选择“非常幸福”,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劳动的感恩能够增进教师的幸福体验。综合起来看,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教育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表现跟教师的期待之间存在多种样态,有时候是一致的,有时则会存在一定落差。教师对“根据学生当前的表现,您会感到自己的辛勤付出是否值得?”的回答中,选择“值得”的教师占42.71%,选择“很值得”的教师占27.60%,选择“非常值得”的教师占15.23%,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发展状况跟自己的预期是一致的,但是,与此同时,还有14.45%的教师选择“不值得”,认为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单位教师中选择“不值得”这一选项的情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27.78%),其次是高中教师(22.88%)、初中教师(10.84%)、高校教师(10.81%)、小学教师(5.30%)。

(六)教师的专业发展体验状况不论从事何种职业,追求专业发展,都是人们享受职业幸福、实现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最主要途径。教师职业也是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增进教师教育幸福感的主要来源。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在专业精神方面,调查发现,教师对“您对当前所从事的专业的喜欢程度如何?”的回答中,选择“喜欢”和“非常喜欢”两项比例之和是80.88%,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持有积极情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还有17.04%的教师选择“不喜欢”和1.95%的教师选择“非常不喜欢”,这种对待工作的消极情感会降低教师的幸福体验。教师对“您对自己所担任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信心程度如何?”的回答中,选择“较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两项比例之和是78.59%,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心中很有把握,但是,还有17.89%的教师选择“可以应付”,3.39%的教师选择“没有信心”。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选择“较有信心”和“非常有信心”两项比例之和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小学教师(90.06%)、初中教师(82.09%)、高中教师(78.43%)、高校教师(70.27%)、中等职业学校教师(68.51%),这表明小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课教学和科研的信心最强,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的信心最弱。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对“当您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或研讨活动时,您通常会参加吗?”的回答中,选择“乐意参加”和“非常乐意参加”两项比例之和是87.09%,表明绝大部分教师对培训和研讨持积极参与的态度,与此同时,还有3.39%的教师选择“不愿意参加”。但是,教师对“在您的学校里,教师有外出参加培训或研讨活动的机会吗?”的回答中,选择“有机会”和“经常有机会”两项比例之和仅为30.04%,选择“偶尔有机会”的教师占47.33%,还有22.63%的教师选择“几乎没有”,这表明实际上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的机会是相对比较少的,跟教师主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相比,存在着很大落差。通过CROSSTABS检验发现,不同教师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有机会”和“经常有机会”两项比例之和来看,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研讨的机会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是初中(38.42%)、高校(34.46%)、小学(25.00%)、高中(24.68%)、中等职业学校(21.49%)。

二、基于教师教育幸福感调查结果的几点判断

(一)教师的总体教育幸福感体验不强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的总体教育幸福感体验不强,有近一半教师认为自己不幸福。幸福感是一种个体体验,是个体对自身的生活质量的总体判断,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反应。教师的教育幸福感既跟外在的客观的教育环境相关,也跟教师的内在的主观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关。

(二)教师教育幸福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师教育幸福感是一种复杂体验。影响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因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从工作内容方面来讲,包括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工作等;从人际交往方面来讲,包括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从工作环境方面来讲,包括国家的宏观环境、学校的中观环境、个人的微观环境等;从主客观方面来讲,包括外在的客观环境、内在的主观环境等。正是因为影响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样化的,所以,教师教育幸福感的体验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每一个层次和维度幸福感的增强都能够促进总体幸福感的提升。因此,在研究教师教育幸福感问题时,需要对所有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和论证,切勿一概而论。

(三)教师的生存处境是具体的,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幸福体验是不同的已有的关于教师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中,基本上都是对某一具体教师群体幸福感的研究,缺少不同学段教师群体幸福感的比较研究。事实上,尽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其共同性,但是,由于不同学段教师群体所处的学校类别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任务不同、具体的工作环境不同等,决定了不同学段教师的教育幸福感是有所差别的。在以上对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对于同一问题,高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的回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正是因为他们各自的生存处境是具体的,相互差异的,决定了他们的幸福体验也会不同。因此,在教育研究中,我们既要有针对某一教师群体的纵向比较研究,还要有不同教师群体的横向比较研究,这样能够为促进教师群体生活质量的整体改善提供研究资料和依据。

(四)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幸福感偏低,应给予关注调查结果显示,跟其他教师群体相比较而言,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幸福感体验偏低,当然,这跟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体的生存处境是分不开的。对于高中教师来讲,高中教师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这是高中教师生存处境的最重要特征。对“您当前的工作压力状况如何?”的回答中,41.67%的高中教师选择“压力太大,几乎不能承受”,跟其他教师群体相比,高中教师工作压力是最大。过重的工作压力是导致高中教师幸福感体验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来讲,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工作压力最小。对“您当前的工作压力状况如何?”的回答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选择“没有压力”的比例达57.14%。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从当前教育现实情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一般都比较差,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他们对教学要求也比较低。这两方面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小。但是,没有工作压力并不代表教育幸福感会提升,学生成长本身是教师教育幸福的源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业方面较低的成就动机也难以使教师获得较高的幸福体验。当然,高中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幸福感偏低现象应该引起教育部门足够的重视。

三、提升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教育幸福感的外在条件第一,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中国自古以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观念是其写照。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新观念、新思想的传入,对传统观念造成了冲击,致使我们对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出现危机。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且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以,一个国家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是与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的,必须把它放在国家兴盛的高度来认识。与此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水平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师工资要等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2009年1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跟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有落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受职业教育体制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资偏低,这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育幸福感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总而言之,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提升教师教育幸福感的重要前提。第二,给教师职业以合理的期待。近几年,由于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一些教师由于师德低劣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致使整个教师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社会形象下降。事实上,这种反应是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相一致的,我们通常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人梯”“春蚕”等,给予教师职业很高的期待,当发现现实和期望不一致时,势必会走向相反的方向。然而,事实上,由于个别教师的恶劣表现而否定整个教师群体的社会舆论会对其他教师造成感情上的伤害。另外,教师首先是普通人,把教师神化不仅会给教师带来负担,而且也容易使公众失望。因此,对教师职业合理的期待是教师和公众共同需要的。第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要公平、公正,管理要人性化。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它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在学校里,教师管理制度也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制定,要充分考虑每个教师的利益,使每个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从内容上来讲,公平、公正的教师管理制度包括给每个教师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给每个教师公平、公正的待遇等。事实上,不仅要使教师管理制度本身公正,还要保证教师管理制度运行公正,如果一项公正的制度得不到公正实施的话,那么,制度本身也就失去了公正的价值。实际上,在学校内部,教师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能够使教师产生强烈的公平感,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教师幸福体验。同时,学校教师管理还要人性化,切实做到以教师为本,多为教师着想,尊重、理解教师,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这样,教师才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教师的幸福体验。

教师的幸福感篇(3)

中老年教职工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他们说得好:“工作30年了,前10年,月工资是40元,想吃点红果酱都要计划很长时间;中间10年,月工资是400元,家里开销要三思而行;现在月工资是4000元,消费上心想事成。”与同龄人比,他们感到很知足,认为是这份工作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这说明生命的愉悦和幸福与价值感相关,同样的生命历程如果价值得不到体现,就不会有幸福感。

当然,中老年教职工也有困惑:财富在不断增加,但是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快乐感越来越少;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有人说,他老人家那个时代多好,家里穷得丁当响,但心情特别好;现在家里啥都有,就是心情不好。但中老年教师毕竟经历丰富,在与已往生活的比较中,能感受到幸福,也能紧紧抓住眼前的幸福。

在老教师眼中,现在的青年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拥有了前人不可企及的物质条件。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教师并没有很强烈的幸福感。我们分析了原因,感到青年教师虽然有更多的追求和梦想,但没有珍惜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真谛,那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第二,教职工的“幸福感指数”是动态的。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引领教师提高把握幸福的能力,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篇(4)

为了谋生而从事教师职业,是低层次的。一个人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再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带有了一种情感,有了情感以后做起这些事情来,奉献和享受已经分不开了,奉献的时候就是享受,享受的时候就是奉献,这才是人类生存的高境界。

过去我们谈师德,一般说得比较多的是自律、奉献、人格,很少谈教师的发展提高,很少谈教师需求。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每当教师节,我们都在读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除了吐丝流泪、蜡炬成灰便无所作为,成为一种“悲苦性”的职业。

有位教师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

教师最伟大、无私的品格在于教师从不嫉妒学生的成功,而是希望学生个个成功,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学生。教师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从不担心学生超过自己。相反,学生成功越早,名气越大,水平越高,超越自己越多,教师就越高兴。如果教师像太阳,源源不断发光发热,让学生都沐浴在其光芒和温暖中,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如果教师能使学生都变成太阳,人人发光发热,交相辉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教师的真正使命是遵从“生命优先”法则,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生人生幸福,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学校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体验幸福的生命历程。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炽热地燃烧着的策源地,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这个活动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从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得到了体验自己的人格尊严感的幸福。”教师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教师的幸福感是一种高峰体验。我们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涯幸福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挥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

教师的幸福感篇(5)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37-02

1 综述

叶澜说过:“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1]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教师生活的幸福,必然影响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就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2]。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3]本文所讨论的“教师幸福感”,主要是指由美国学者Diener提出的“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它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以及情绪体验[4]。

那么有哪些因素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呢?这主要包括教师的价值观、学校的管理方式、工作条件、工作情况、环境、收入水平、任教科目、人际关系及个人心态等。下面就大致从这几个方面来概括性地论述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提升的因素。

2 影响教师的幸福感提升的因素

2.1 教师的价值观

作为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要从教师职业的特点出发,理解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学会最大限度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要在本专业上刻苦研究教学教法,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为人生目标,不断进取。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提高工作质量,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充分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事业与生命的高度联系起来。

2.2 工作情况

工作顺利能够使任何人感受到幸福感,包括教师。埃及著名作家艾妮斯·曼苏尔说:“事业的成功本身,便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力量。”在多数人看来,事业的成功是幸福的来源。教师职业也是如此。人们通过工作来满足自己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说,收入的充足与稳定是幸福感的前提。教师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中央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已经有所提高,但在整个社会中来看,仍需要继续加强人们尊师重教的观点。同时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导致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也影响着教师幸福感的提升。稳定的工资收入,使教师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安全感,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教师潜心研究教育事业,提高教学水平,获得幸福感。

教师幸福感的提升与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最大热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大教师在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学生、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教师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下,机械性地从事着自己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当然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改善教师的工作处境,在这时显得无比重要。

2.3 所处区域

这是指教师所处的地理位置,如城市或农村。一般来说,城市教师的幸福感指数要比农村教师的幸福感指数高。农村教育历来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农村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问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2.4 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可见,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是所有需要中最重要的需要。在教育行业中,自我实现就是指将自己的教学、德育和科研水平发挥到极致,让自己的人生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肯定。从学生的成功和回报中,教师体验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从学生的尊重和感激中体验自己的幸福。有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自我实现,体现自我价值,感受到教师职业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愉快的体验[5]。

2.5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和睦的家庭关系会极大地影响教师事业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学校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教师幸福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处理好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3 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的建议

3.1 对社会的建议

首先,要提高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度。对教师持有合情合理的期望。虽然媒体和网络上经常报道当前教育在发挥理想的、正面的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社会伦理道德相违背的负面影响,但是要认识到,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教师在发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应该信任学校、信任教师,更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只有在一种信任、支持的氛围中,教师与学校才会表现出信心和干劲,这样教师才会具有高度的自尊感以及把教育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一生追求的事业,从而促进全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对教师要持有合情合理的期望。在当前社会,无论是在对教师的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对教师的实践管理中,对教师提出要求的多,而思考有关社会如何关怀教师问题者少。毫无疑问,对教师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教育学生的要求,并无不当。但是,社会、大众、家长、学生往往会对教师持有过高的期望,甚至把教师看做无所不能的“神”,对教师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样会对教师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热情。所以,应对教师持有合理的期望,首先要将教师看做一个普通的人,其次才是教师,要允许教师犯错误,要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包容和爱护他们,这样才会减小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加教师的幸福感指数。

最后,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主要体现在提升教师工资、增加教师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险投入、加快教师宿舍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缩小城乡之间教师工资差距。同时,对教师的期望应该正常化。很久以来,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待越来越高,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外,更多地被赋予了很多神圣的职责,因此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特点。教师职业都是由平凡而真实的个人所从事的,因此呼吁社会要充分地理解和关心教师、尊重教师,不要给教师太多压力,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社会还应加大对教师进修和培训的投入,目前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一些零散的培训,没有形成系统,而且内容不适用。

3.2 对教师的建议

首先,教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就能提高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信心,提醒自己要经常保持乐观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要明确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明确自己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应树立科研意识,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事业,刻苦钻研教学教法,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当然,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来说也至关重要。教师应拥有宽大的心胸和视野,拓展人际交流范围,首先在校内要与学生、同事、领导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其次在校外要多注意在教育领域内的合作与交流,丰富自己的生活。

其次,教师应学会充实自己的生活。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充实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自己。这里建议教师多读书,读书能够充实自己的人生,使自己能够充分地独立思考。当然,也要劳逸结合,选择适合教师身份的休闲活动,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调整身心,丰富生活的乐趣。同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季羡林先生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有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与处理。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1):46-51.

教师的幸福感篇(6)

    今天上课的时候,张主任讲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有些感触,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

    我思考的是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做为教师,过去人们常说: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能否认,现在有这样认识的人少了。其实过去的那句话本身并没有错。教师的职业和医生的职业一样,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可是这些年来,外界环境给教师的压力很大,从很大程度上剥夺了教师应有的职业幸福感。比如升学的压力,使很多教师每天从早到晚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挖空心思,而难以享受到育人的幸福;较底的待遇,使许多教师还在为保障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努力,马斯洛心理学不是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情况么,只有一种需要的到很好的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而只有教师是在为追求实现教师自身价值时,才会有牢固而持久的幸福感。

    我想:从本质上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来源于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的满足,这与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我们的教师应该主动的追求育人的幸福,创造的幸福,但是同样需要社会给教师提供宽松的环境、合理的待遇。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教师的事业正是叶的事业,不图名利,默默无闻,但是希望有公正、自由的环境,就象叶子也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

教师的幸福感篇(7)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教师的幸福感篇(8)

叶铁艳

工作室五月共读的书目是《做幸福的好教师》,书到手后并没有立即去读,原因仍是老生常谈,没有时间。可是当我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了关于教育的尴尬境遇让我感到十分不安,深感作为教师的无力、无奈,甚或是悲哀。一时间,我找不到做教师的幸福感,有的只是要“小心翼翼”。上下渐变格式内容

读了朱永通的《做幸福的好教师》一书,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做教师真的有这么多学问。文中是作者离开教育一线,作为记者遍访名师的记录和一些感悟。我刚看到拜访贾志敏老师的一些文字。题目为,“把学生教好了,就是好老师”。文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学习、实践,恰逢我对教育迷茫之时,为我注射一副良药,让我倍感精神,下面分享给大家。

贾老师是上海特级教师,浦东名师,浦东开发建设特殊贡献奖,曾任上海市浦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特级教师到你家》、上海电视台《贾老师讲作文》节目主讲。主要著作有《贾老师教作文》《一个校长的演讲》。贾老师从教50多年,桃李满天下,然而他的话却是那样朴实,深深的打动着我:

1.看小孩,教师要有眼光

教师是干什么的?是教孩子的。我们不是演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用自己好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去影响每一位学生。学生会把老师身上好的东西学过去,而且,这些东西在他以后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一部分生命是体现在孩子身上的。文中谈到贾老师对一位同学的鼓舞,他对班上的一位同学的父亲说:“你的女儿会有出息的,也许会像陈冲……”(陈冲是当时热播电影《小花》的主演。)并说“她现在用着的作业本,我为她保存得好好的,也许,若干年以后,就能见证她成长的足迹了。”这句话,对于孩子,乃至父母,是多么重要啊!这孩子,小学毕业后考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高中毕业考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到上海电视台当主播,后来到英国发展去了。我们做教师的,要看好每一个孩子。有时候还要有点遐想,有点超前眼光。这样的例子很多。贾老师认为:所有的孩子有的只是缺点,而非错误,因为他们是孩子。

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做到了“善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当老师的,心地要善良,眼光要看远一点。

2.当老师的,莫去伤害学生

在中国,我们对孩子的评价,还是跳不出应试的“魔掌”。我们把“乖孩子”作为“好孩子”的标准,简直到了“只见分数不见人”的地步。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是为了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现在如此突出分数,淡化孩子,甚至漠视孩子,很容易给孩子造成隐性的伤害。文中谈到贾老师的亲身经历,一位物理老师说的一句话导致他不喜欢上他的课。在一次校友会上的重逢,旧事重提,那位物理老师一脸茫然,他压根儿想不起当年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席间老师主动喝上一杯罚酒,“对不起,贾老师!请接受我这一份迟到的歉意!”并调侃“我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许扼杀了一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眶里噙着泪水。

道歉的作用是抚慰受伤害者的心灵,让他恢复自尊和尊严,所以,道歉是一扇打开人们情感的窗。道歉是我们当老师的,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人都极其欠缺的一种行为和品质。道歉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曾经犯过很多次错误,这种错误不是我们存心犯的,而多少错误是我们曾经意识到的,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勇气,向学生坦诚我们的错误,请求学生的谅解。这种道歉,隐含着老师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决心,也隐含着成为好老师的基本前提:爱学生,始于理解、尊重学生。值得我们深思,也值得我们这样去做。

3.好课“八字诀”:目中无人,目中有人

教师之主要工作是六字: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教师的生命只有在课堂上才得以歌唱。莫把自己当演员,莫把教室当舞台,莫把教学当演戏,更莫把学生当道具。必须实实在在上课,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教学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必然背离课改的方向。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贾老师给出八个字“目中无人,目中有人”。“目中无人”里的“人”,是指听课者。纵然教研员、专家济济一堂,在教室一隅听课,执教者也必须淡定自若,一概视而不见。“目中有人”里的“人”是指学生。上课的老师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关注他们有无长进,有无提高,有无变化。如果学生有长进,有提高,有变化,这堂课就算成功了,有价值了,值得总结发扬。反之,怎能算好课呢?

贾老师总结,想当好老师,必须做到六个字:爱生,读书,实践。教师是文化人,要有点书卷气。教育是神圣的事业。我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是选择高尚,就是选择幸福,就是选择清贫,要终身无悔。

读到这里,我不得不反思,我做得太不够,太不好了,我为自己的无知和懒惰而羞愧,因为我虽为一线教师,但却做得太少,没有博览群书,也没有毫无怨言,甚至有时后悔当初的选择。既选择了做教师,就必须有教育的勇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愿我们都能做到真切爱生,奋发读书,勇于实践,做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贾老师谈到对课堂的记忆,回忆60年前,在课堂上一个孩子终于磕磕绊绊地读完10个生字,还读错3个,然而,老师没有批评他,却说“真了不起,10个生字居然读对7个。为他鼓掌!”说完教师带头拍起手来,教室里掌声骤起。这是那个男孩第一次得到大家的认可。他终于抬起头,露出笑容……这个男孩就是读小学时候的贾老师。

教师的幸福感篇(9)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道出了我们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对教育事业不懈追求,就像思念自己的恋人一样,尽管叶落冬寒,西风凛冽,也决无怨无悔.长期探索,必有所得.看,那“灯火阑珊处”不正是丰硕的教学成果使我感到无比幸福的果实。

数学以其严谨和抽象为其主要特点,在不少人的眼里,数学是枯燥的,令人感到乏味的;数学教师似乎应该是一副“刻板僵化、不苟言笑”的学究面孔.不是,数学含有无穷的“美”和“趣”,教师和学生都被这种“美”和“趣”所陶醉和倾倒数学是一座大花园,那里百花盛开、争奇斗妍、香气四溢、美不胜收.谁到了那里,谁都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数学是藏宝的深山,是蕴珠的碧海,登山寻宝和下海采珠当然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智慧,但也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针对数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会多了解学生的解题障碍,学生为什么解不出数学题目?有时甚至在平时明明可以解出的题目,但考场上却出现“卡壳”的现象?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帮助学生排除这些障碍,使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困扰着千百万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性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调查、座谈和分析,慢慢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再进一步通过学生解题思维过程的仔细入微的观察和剖析,并通过具体例题的解答和剖析提出扫除这些障碍的对策。

作为教师,我平时非常注重多渠道,多方位地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我努力开掘学习的源头,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在学习研读中认真做笔记,弄不懂的地方反复思考揣摩,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加深理解,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还应向同行、学生、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领会、去思考.

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上,都积极追求进步。我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在业务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书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上,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服从分配,顾全大局,不迟到,不早退,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面对新课改,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并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论文的撰写。

每当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成长,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家庭。特别是在和学生相处的轻松气氛中,看到他们学习后的成长与进步就很有成就感,也对做好教育事业增添了动力。工作中,大到整个课程的安排审查,小到学校的环境卫生保障,我关注每个小细节,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让他们在这里收获成长。在他们成长道路上和他们一起经历人生、感受生活。能陪伴着学生一起经历成长是最幸福的事。

教师的幸福感篇(10)

这是我被评为2011年“感动田柳二中优秀教师”时的颁奖词,亦是对我二十年从教路的最好的注脚。

师范毕业后,我远离了繁华的城市,如一棵无名的小草,默默扎根于家乡的土地。7000多个朝夕于斯的风雨晨昏,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我都给予了这片我深爱的土地,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上了一抹最真的微绿。

二十年来,我一直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和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在繁重的工作里,我投入了全部的爱和热情,凭借着执着和努力,用美好的青春虔诚地书写着“师德”两个字。

难忘那年的冬天,班里一名学生在寒假里迷了上网,整日呆在网吧里,父母苦劝不听。我知道:如果不及时把孩子找回来,这个孩子就会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儿,今生有可能再也飞不起来了,决不能让孩子迷失了。为了找回这个孩子,我问遍了所有的学生,终于知道了他的网名,于是,我又连续几夜坐在电脑前匿名与这个学生聊天。偌大的微机室里,手和脚冻得生疼,可我没有放弃,聊自己求学的经历,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终学生回校了,看到老师憔悴不堪的模样,知道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心血,这个孩子痛哭流涕,立志苦读,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寿光二中,圆了他家里几代人的梦想。当他的父亲握着我的手老泪纵横时,我更懂得了爱的力量有多大。

因是一所农村学校,留守孩子和学困生尤其多,我始终用爱心去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和母爱。很多留守孩子和学困生在我细微地关爱下成了我的知心朋友,我的真诚、宽容和坦诚,赢得了所有学生的心。我还因势而导,在学生中把爱心传递,小到同学之间互相鼓励的微笑,大到一方有难时的一千元的捐款,在我的班级里,处处充满着温情,人人传递着爱心。

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去做一个拥有爱心的智者,通过不断学习,我的班级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比如用赞赏引领孩子健康地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何谓学生的成功?我认为不只是他考出了高分,考上了重点高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在自己擅长的某些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体现他在班集体中的个人价值,甚至是在社会中的价值。在我的赞赏下,每个学生都等来了属于他的花期。

教师的幸福感篇(11)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会的认可度越来越低,教师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对职业产生了倦怠感,缺乏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建设起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从以下几点说说我园的做法:

一、以德树人,依法治园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幼儿园教师女性居多,感情细腻,责任心强,上进心强,自信自尊是她们共同的特点。我们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一位教师,关心和帮助她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获得教师的真心尊重,达到“以德服人、以德树人”的效果。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游戏大赛”“踏青”等等,让教师走向大自然,畅谈家庭的琐事、生活的点滴,帮助教师释放压力,让正能量互相影响,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管理离不开制度,它必须突出“科学、合理、易行”这三点。制度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人心所向的大问题,我们让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主导,以班级为单位,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一日生活保教活动常规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指导下,请班主任组织本班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班级制度,再提到全园教职工会议上讨论通过,最终形成符合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带班制度》,通过研讨,不仅让教师细读、理解、强化了《细则》中的条例要求,细化了措施,而且让教师体验到制度的执行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是大家应该共同遵守的。

二、深入了解教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1.多渠道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教师

入户家访是促进沟通的一个最宽松有效的方式。通过到教师家家访,能了解教师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拉近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听取教师对管理者管理过程中细节的反馈,同时,让管理者有机会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达到相互理解、增进感情的目的。我们还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现代化的形式,从空间中感受教师的心态,从微信的各种链接、发表的心情中捕捉教师的心理变化,有些不方便面对面交谈的话题通过信息进行交流,做到真正地了解、理解教师,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教师”。

2.分析教师的个人素质,帮助教师量身订制成长计划,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她们个性迥异,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要让教师自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计划,再通过教研活动,请其他教师一起帮助她们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利用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丰富、完善计划。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了解,增进教师间的友谊,真正做到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还能有效促进教师个性化的成长。

三、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快速发展的幼儿教育需要对在职幼儿教师不断地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

1.拟订发展规划,让教师“有迹可循”

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师个人素质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应有效的发展规划,就教师的特长、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其发展规划,并以此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定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并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1)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让教师接受网络平台提供的远程培训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有效方式。(2)利用现有资源,聘请一些有专长的教师来园为教师培训相关的知识,现场指导,具有真实感,而且有效互动,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3)多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让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转换心情,更新观念,再把内化过的知识传递给其他教师,促进共同发展。(4)鼓励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学你所长补我之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通过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幼儿教师通过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使得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相结合,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为其内在真实的追求时,她们不再机械地重复和被动地接受,而是树立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表现出专业意识的自觉,成为其人生的幸福之路,幼儿园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