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所得税税收筹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3:11

所得税税收筹划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1)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2-0081-02

1 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企业组织形式分为三类,即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从法律角度讲,公司企业属法人企业,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非法人企业。我国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所得税法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法人所得税制。也就是说法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非法人企业即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而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投资者对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其投资收益也将产生差别,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因此,在企业设立之时,很有必要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一番积极筹划。此外,公司在设立下属公司时,选择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对企业所得税负会产生影响。由于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如果赢利,其利润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润,应当作为独立的纳税义务人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当子公司所在地税率较低时,子公司可以少纳企业所得税,使公司整体税负较低。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只能将其利润并入母公司交纳企业所得税,无论其所在地税负高低,均不能增减公司的整体税负。再者公司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又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1.1 公司制企业和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的比较选择

[案例一]李锋欲投资办一个小型微利企业,预计企业将实现年赢利20万元,请问以何种方式组建公司可得最大税收利益?

[筹划分析]方案1:成立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所得税=20×20%=4(万元)

个人所得税=(20-4)×20%=3.2(万元)

税后收益=20-4-3.2=12.8(万元)

方案2:成立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所得税=20×35%-0.675=6.325(万元)

税后收益=20-6.325=13.675(万元)

[筹划结果]应选择方案2,纳税人李锋的这一举动是法律规定所许可的,在纳税行为之前进行筹划,并达到了一定的节税效果。

1.2 子公司与分公司的比较选择

所谓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有效控制的下属公司或者是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一系列公司中的一家公司;所谓分公司是一指作为公司的分支构而存在,在国家税收中,它往往与常设机构是同义词。当一个企业要进行跨地区经营时,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其他地区设立下属机构,即开办子公司或分公司,从法律上讲,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而分公司则不属于独立法人,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一是设立手续不同,在外地创办独立核算子公司,需要办理许多手续,设立程序复杂,开办费用也较大,而设立分公司的程序比较简单,费用开支比较少;二是核算和纳税形式不同,子公司是独立核算并独立申报纳税,当地税务机关比较喜欢,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由总公司进行核算盈亏和统一纳税,如有盈亏,分公司和总公司可以相互抵扣后才缴纳所得税;三是税收优惠不同,子公司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可以享受免税期限、优惠政策等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而分公司作为非独立法人,则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案例二]田园公司是一家拥有甲、乙两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2009年公司本部实现利润4000万元,其分公司甲实现利润700万元,分公司乙实现利润5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

[筹划分析]将甲、乙设立为分公司,则该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4000+700+500)×25%=1300(万元)。如果上述甲、乙两家公司换成子公司,该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也是1300万元。

[案例三]田园公司是一家拥有甲、乙两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2009年公司本部实现利润4000万元,其分公司甲实现利润700万元,分公司乙损5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该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4000+700-500)×25%=1050(万元)

[筹划分析]如果上述甲、乙两家公司换成子公司,总体税收就发生了变化。假设甲、乙两家子公司的所得税率仍为25%。公司本部应纳企业所得税=4000×25%=1000(万元),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700×25%=175(万元),乙公司由于2009年度发生亏损,则该年度不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那么,田园公司2009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为:1000+175=1175(万元),高出总分公司整体税收:1175-1050=125(万元)。如果总公司与子公司所得税适用率不同,则上述情况又会发生变化。

[案例四]若上例中田园公司和甲的企业所得税率为25%,甲、乙均为15%。2009年度公司本部实现利润4000万元;甲、乙两家子公司分别实现利润200万元和300万元。

[筹划分析]则2009度:公司本部应纳企业所得税=4000×25%=1000(万元)

甲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200×15%=30(万元)

乙子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300×15%=45(万元)

蓝天公司总体税收=1000+30+45=1075(万元)

若将上述两家子公司改成分公司,则田园公司整体税收=(4000+200+300)×25%=1125(万元)

[筹划结果]这样设立子公司比设立分公司减轻投资者税收1125-1075=50(万元)。可见,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各有利弊。由于法律上认为子公司和母公司不是同一法律实体,因而子公司的亏损不能并入总公司账上;而分公司和总公司是同一法律实体,其在经营中发生的亏损可以和总公司相抵。因此,当企业扩大生产经营需要设立分支机构时,在生产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考虑设立分公司,从而使分公司发生的亏损在总公司冲减,以减轻总公司的负担。而当生产经营走向正轨,产品打开销路,可以赢利时,应考虑设立分公司,可以在赢利时保证能享受低税率税收优惠的政策。

2 销售收入的筹划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2)

关键词: 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思路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tax planning;idea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09-02

1 税收筹划的特点

对于企业来说,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节省开支。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纳税人借助税法的优惠政策,通过事先筹划和安排,利用合法的手段,充分利用优惠条款,最大限度地延缓税负或减轻税收负担的合法的经济行为,其特点是合法性、积极性、选择性、收益性。

2 税收筹划的思路

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应根据营业收入缴纳营业税等流转税,根据实现的收益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营业税和所得税是其主要的税负。

2.1 营业税的税收筹划思路

2.1.1 选择不同的税目,建筑业和服务业。第一种形式是承包合同由总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之间签订,然后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并按工程总额的一定比例向施工单位收取管理费,总承包公司发挥协调与组织的作用;第二种形式是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签订工程合同。对于第一种形式,总承包公司仅作为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的中介人,一律按服务业税目对其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营业税,适用税率为5%。对于第二种形式,直接承包施工,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显而易见税率的差异带来税负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节税的目的,施工合同可以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

2.1.2 纳税时间的选择。施工企业通过拖延交付税款的形式,进而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在一定时间内将资金短暂留在企业内部,从而在短期内减轻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压力,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的贷款,降低财务支出费用。所以,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过选择对本企业有利的结算方式,拖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也是施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有效方法。

对于合同完成后采用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对于采用月中预支、月终结算或竣工后结算办法的工程项目,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按照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不同阶段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对于通过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与发包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当天为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

2.2 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所得税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济收益,企业所得税在企业总税负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从纳税筹划的角度分析,为了尽量减少纳税额度和拖延缴纳的税款,施工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为:①选择合适的预缴方式。为了确保税款及时、均衡地入库,我国对企业所得税采取的征管办法是:按年征收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预缴税款的方式分为:按纳税期限的实际数预缴、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预缴、经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分期预缴。首先企业从时间价值的角度考虑,应降低预缴所得税;其次通过预测未来的盈利水平,选择合适的预缴方式。在不违法、违规、且可行的前提下,企业应将纳税所得额延期到年终缴纳。②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加以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在企业应缴纳的税款中,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其最低年限规定如下:房屋、建筑物20年,机器设备10年,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工、器等5年,运输工具4年,电子设备3年。在收入一定时,企业纳税所得额随着折旧额的增大而减少。根据折旧年限,通过不断缩短资产的折旧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前移后期的成本费用,后移前期会计利润。由于资金具有时间价值的属性,所以在所得税税率趋于稳定的前提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增加前期折旧额,推迟税款到后期缴纳,相当于从国家获取了一笔无息贷款。③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施工企业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通过批量订购的方式,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施工企业通过采取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将会出现不同的会计利润和存货估价:当物价持续下跌时,通过采用先进先出的计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期末存货成本,进而提高本期销货成本,最终企业纳税所得税额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④强化对工资、薪金支出的合理化,把控福利费、社保费等附加费。所谓合理的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根据工资、薪酬制度的相关规定,发放给员工的实际工资薪金。根据企业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工资、薪金制度;一定时期内发放的工资、薪金相对固定,调整有序;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的原则,税务机关对其合理性进行确认。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是以工资、薪金的一定比例核定标准的,对于没有超过标准的按实际扣除,对于超过标准的按标准扣除。“五险一金”社会保险费在相关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因此要强化对工资、薪金支出的合理化,把控福利费、社保费等附加费在规定的标准数额内,规避不必要支出。⑤借款利息费合法化。向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支付给关联方的利息支出,一要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二接受关联方债权性投资与权益性投资比例为2:1;支付给自然人的利息支出,一符合财税规定的条件;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借款合同,三借款是真实、合法、有效。⑥严格控制招待费用的支出。根据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总收入的千分之五。这是一把双刃剑,要控制其数额,必须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控制职务消费。⑦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均不得在税前扣除,但在以后年度实际发生资产损失时,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以扣除。会计准则规定又不得不提,因此要做好长期稳定、均衡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和及时申报资产损失资料工作。⑧做好研究开发费、安置残疾人员工资备案工作。我国税法明文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因此要按照(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规定的要求,做好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研究开发费预算、项目立项文件、合同或协议、项目组编制、专业人员名单、费用情况归集表等相应资料的工作。不及时备案,将失去优惠条件。财税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因此做好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已安置残疾职工名单、残疾证等相应资料,办理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的备案手续。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2012-04.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3)

一、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税收筹划概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或者纳税人在不违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决策,制定可行的纳税方案,减少税务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特点

1.合法性。企业在进行那说筹划时应遵循依法、懂法的原则,善于运用国家有利的税收政策,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税。

2.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减轻税负,降低支出,尽量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绩效。

3.超前性。企税收筹划要求企业提前对即将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进行统筹和规划,对比出能最大程度上节约税收的纳税方案。

4.综合性。现代财务的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财务素?B,对税务筹划也应当有相当的关注。

(三)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方法

按照以往的研究及实际经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常用的方法有:一是利用银行贷款;二是利用地区优惠税率优势;三是利用与经济组织之间的资金拆借;四是利用折旧的方法;五是债务比例的确定;六是融资租赁的使用;七是投资方式的选择;八是组织形式的选择。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税收筹划的重心在于如何在合法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轻纳税成本,降低纳税金额,使的企业实际收益最大化。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筹划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企业错误的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税,所以税收筹划的问题还是相当严峻的。

(一)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现状

1.对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理解不充分。我国企业对税收筹划的理解并不是很充分。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认为通过税收筹划并没有节省下多少开支。更甚者,认为费尽心思、花金钱进行纳税筹划不值得。这些都是对税收筹划认知不充分理解不透彻的表现。

2.企业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水平不高。在我国,税收筹划开展的时间不长,理论和实践都不充分,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会发生一些错误。此外,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经常犯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低级错误。

3.财务会计行为不规范。财务会计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税收筹划行为的不规范。缺乏严格的管理、完善的体质、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等会导致会计政策执行不够严格,以至于税收筹划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1.把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同避税甚至偷税混为一谈。偷税是指纳税人运用非法手段将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应纳税额掩藏,从而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避税从某种意义上讲违背了“税负公平”的原则;而税收筹划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当经营策略。

2.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只重视税负,不考虑筹划风险。企业的税收筹划时一定要统筹规划,尽量深思熟虑。在进行纳税筹划之前,必须对法律法规及相关税法研究透彻,再进行税收的筹划。在制定最省纳税计划时,不能只顾谋求最大利益,也要控制企业存在的风险。

3.认为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与经营是不相关的。税收筹划在现行企业中大多被认为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与企业经营无关。事实上,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税收筹划能够帮助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税收筹划水平的提高也标志着企业经营走向正轨。

三、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策略

(一)新建企业的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

新建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这类企业的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应该侧重于关注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同时,新建企业还可以利用企业未成形的优势,对本企业进行分立以减少纳税成本。

(二)成长型企业的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

成长型企业不仅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解决了社会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因此,这类企业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与鼓励,在征税环节上国家也对成长型企业设置了很多优惠政策。所以,处在成长期的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深入研究新税法,制定出合理的税收筹划策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比如:税前可扣除项目的筹划策略、转让定价筹划策略、低税率筹划策略等。

(三)成熟型企业的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励,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够不断的发展,必须要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技术更新,降低生产成本等等。而在经济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通过税收筹划来降低税收成本,这也是纳税人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内涵和基本方法出发,分析了现如今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内涵及其基本方法

(一)税收筹划的含义

税收筹划没有明确的定义,通过多方的总结,可以进行如下定义: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精心谋划和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或可选择性条款,从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的一种理财行为。该定义体现了三个含义: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体现了其合法性,这也是税收筹划的本质特性;通过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精心谋划和安排体现了其计划性;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就体现了其目的性。由此可见该定义体现了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计划性和目的性,是比较准确的。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第一:环境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第二:优惠政策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第三:结构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

首先来分析一下环境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该方法是在不改变企业组织结构的大前提下,利用各种途径来不断的扩大成本,通过该方法来达到削减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以此来达到减少所得税税负的目的。该方法主要包括成本调整法和筹资法。其中,成本调整法是合理调整成本来减少利润,最终就是为了能够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方法。而筹资法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通过筹资形式的改变,企业可以减少税负的支出,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好办法。

优惠政策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是纳税人利用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实施的税收差距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法。该方法有三方面的选择,(1)投资时机的选择:投资时机的不同其税收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充分把握时机,在税收优惠的时间段内决定投资取舍,则能达到节税的目的。(2)投资地点的选择:选好投资地点可以减免很多税收,比如老少边远地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特区,西部19省市等等。(3)投资产业和行业的选择:明智的进行投资产业和行业的选择是纳税筹划的好办法,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在有优惠政策的地区设立名义企业,这样再通过转移经营收入,将负债高的地区的资金转移到负债低的地区,通过该方法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结构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是依托于企业兼并进行的,其模式为:第一:亏损企业兼并模式:企业通过调查,可以选择亏损严重,亏损时间比较长的企业进行兼并投资,这样兼并相当数量亏损的企业后,可以充分利用盈亏互抵少纳税的优惠政策。第二:股票交换兼并模式:股票交换兼并模式是指企业在进行兼并投资财务决策时,采用将被兼并企业的股票按一定比例折换为本企业股票的形式。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起步比较晚,因此目前来看存在很多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得出了以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任何项目来说,如果制度不完善,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也是如此。我国政府对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制度不够细致,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有按税种设立的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等构成,单行法地位平行、排列松散,影响了税法的整体效力。

(二)纳税筹划风险不够细致

从当前我国纳税筹划的实际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可以减轻纳税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其实,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是有风险的。首先,纳税筹划具有主观性。其次,纳税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也就是说,即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结果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行不通。

(三)涉税人员水平不高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目前来说,还没有专业的税务筹划师、税务精算师等专业队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纳税筹划工作,同时,涉税人员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

三、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得出了以下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策略方法:

(一)强化管理,规范行为

加强管理,规范行为是企业进行一切事物的重要环节。纳税筹划也不例外。只有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将会计资料规范整齐,资料齐全,才能更加广泛的进行纳税筹划,才能降低纳税筹划的成本。同时,必须在税法规定并且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筹划,才更加有利于纳税筹划工作。

(二)规避纳税筹划的风险

规避纳税筹划的风险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掌握法律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准确把握纳税政策内涵;第二: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使纳税筹划行为能得到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可;第三:聘请纳税筹划专家,提高纳税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因此,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纳税筹划业务,最好还是聘请纳税筹划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

(三)定期培训税收筹划人才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是一个高层次的理财活动,高素质的人才是其成功的首要条件。原因在于:(1)税收筹划人员要精通国家税法及会计法规,并时刻关注其变化:(2)税收筹划人员要了解企业的外部市场、法律环境等等,同时熟悉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另外,税收筹划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因此,要不断的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人的水平,定期进行培训工作,对于一些筹划方面的新知识能够做到尽快掌握。

另外,要想提高企业所得税筹划,还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寻求技术支持,加强财务法规、税务法规学习,走出申报误区,构筑税收筹划稳定平面,加强纳税筹划企业管理,完善纳税筹划的法律环境等。

四、总结

总之,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时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内涵和基本方法的研究,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了合理的提高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策略方法。这为国内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税收筹划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舒利敏.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10)

[2]刘海燕.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 (04)

[3]李丰延.关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考[J]. 新疆电力技术, 2009,(04)

[4]李苒.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的探析[J]. 中国市场, 2010,(44)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5)

一、所得税税收筹划相关概述

1.税收筹划的概念

总的来说,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税收筹划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由西方引入我国,译自tax-planning一词,也译作税务筹划、税收筹划、税务计划等。

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表述大体如下。

(1)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所编写的《国际税收辞典》一书认为:“税收筹划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活动和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

(2)印度尼西亚税务专家亚萨恩威所著的《个人投资与税收筹划》认为:“税收筹划是指企业通过对税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享有最大的税收利益。”

(3)印度税务专家史林瓦斯在他编著的《公司税收筹划手册》中说道:“税收筹划是经营管理整体中的一个组合部分......税务已成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威胁。”

(4)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梅格博士在其《会计学》一书中将税收筹划定义为:“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和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少缴税,这个过程就是税收筹划。”

(5)我国税务专家盖地著的《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一书中认为:“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及相关法律(不限一地一国),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

(6)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在其编写的《税务实务》中说:“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策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2.新税法对中小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影响

(1)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新税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税率较之前适当降低了,这为中小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同时也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新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原税法的“准予扣除项目”中没有“税金”和“其他支出”,而新税法增加了这两项,并且新税法中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也由之前的3%提高到了12%。

(2)为中小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也进行了统一,对各类中小型企业的税收制度进行了整合,对中小企业所得税负担和政策待遇水平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增强了我国税法的稳定性、透明度与灵活性,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有利于在同一个税收制度平台上中小型企业与其他企业开展公平的竞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并走向成熟的机会。

(3)税务部门观念改变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权益

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后,我国的税务机关对办事程序开始注重起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同时,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意识到税法发生了变化,了解了自己所应该享受的权益,并利用新法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我国中小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现状

在2012年4月26日北京国宾酒店召开的东兴证券第一届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马骏说:“从下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那么为中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所以不管是就业还是创新,还是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个说到发展中小企业的意义,一是中小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中小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主体,三是中小企业是关系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接触税收筹划的时间较晚,税收筹划的概念在中国还不是十分普遍,国人对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开展税收筹划的企业数目还不多,水平也不是那么的高。尤其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之前的所得税法做了许多修改和完善,还增添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改变可能对企业之前所做的的税收筹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由于我国接触税收筹划的时间较晚,所以税收筹划在我国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实践经验还很缺乏。再加上人为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在所得税税收筹划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进行税收筹划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如果不弄清楚,税收筹划很可能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也不会取得期望的效果。中小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概念理解错误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难以认识到税收筹划是一种合法的节税行为。”很多人可能认为税收筹划只是避税、偷税、逃税的一种更好听一点的说法,但其实不然,税收筹划和这三者有本质上的区别。避税是指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利用税法上的漏洞,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巧妙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偷税是指纳税人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这三者都是违反了税法的要求甚至违反了法律。而税收筹划是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税收筹划还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并且税收筹划的发生是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之前的。

2.缺乏税收筹划的专业人才

我国接触税收筹划较晚,税收筹划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都不成熟、完善,因此,具备税收筹划技能的专业人才并不多。而大多数企业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认为只要单方面地掌握了税收或财务的知识就可以进行税收筹划,又由于税收筹划的专业人才不好找,就用企业内部的纳税人员或财务人员充当税收筹划专员的职位。但是,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税收筹划人员需要同时具备税收、财务、会计等多方面的技能,并且要对企业的筹资、经营和投资活动有全面的了解,并不是随随便便找个人就能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

3.只想着降低税负却忽略了整体效果

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是降低税负,而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则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纳税筹划方案应该着眼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税收负担的最小化。”税负降低并不代表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因为制定、实施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筹划成本。这些成本主要包括设计税收筹划方案的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风险成本。“与税收负担相比,企业纳税总成本不仅包括税收负担,还包括税收其他相关费用,比如说办税费用、咨询费用、费用、罚款、滞纳金等额外税收负担。”如果纳税人通过所得税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小于税收筹划产生的那些成本之和,那么这项税收筹划就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因此,在选择筹划方案时,不能只想着降低税负,而应该考虑全局,将降低的税负与税收筹划方案所产生的成本进行对比,如果降低的税负大于方案产生的成本,那么这个筹划方案就是成功的;但如果降低的税负小于方案产生的成本,那么这个方案就是失败的,是不可取的。

4.缺乏税收筹划风险意识

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这些不确定因素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懈怠马虎,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就很有可能将税收筹划转变为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税收政策会不断的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些改变会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尤其是长期性的税收筹划带来巨大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中的风险,没有税收筹划风险意识,没有对所做的税收筹划中的风险采取有效和及时的规避措施,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税收筹划的效果甚至是企业的前途。

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有许多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应该在充分理解这些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运用适当、合法的方法,为企业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税收筹划方法。

1.选择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与合伙制的选择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对其业主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组织形式一般为公司制、合伙企业制和个人独资企业制三种。我国对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实行差别税制,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同时投资者也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对各投资者获得的利润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投资者可以在成立企业之前,根据企业从事行业的前景、寿命、预计年平均收益率等来确定是选择公司制还是合伙制还是个人独资企业制。

(2)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选择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就涉及到公司在设立下属公司时,是设立子公司好一些还是设立分公司好一些。由于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所以它实现的盈亏要同总公司合并计算纳税,而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母公司、子公司要分别纳税。通常如果组建、重组的公司一开始就能够盈利,那么设立子公司更为有利。因为如果设立子公司,而母子公司中有一方亏损,且盈亏不能相抵,而母子公司都具有法人资格,都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盈利的公司要缴税,而亏损的公司不能因为亏损而得到税收方面的弥补,就比设立分公司多缴了亏损那部分的税款。这种情况下,设立分公司更好一些,因为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只能将它的利润或亏损并入母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能够盈亏相抵,从而降低总公司所缴的税额。因此,公司在设立下属公司时,要做好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充分考虑各种组织形式的利弊,合理选择企业的组织形式,决定是设立子公司还是设立分公司。在创业初期收入不足以抵减大量支出的企业一般要设立分公司,而能够迅速盈利的企业一般就设为独立法人。除此之外,企业如果设立了子公司,并且子公司又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那么子公司还可以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又会给公司节省一笔税款。

2.利用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有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超过了30万元,即使只超过了一点,也还是要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那企业就会由于这多出30万元的那一点而多缴了很多税,最终可能导致税后利润少很多。所以30万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临界点:超过30万,就按照25%税率缴纳税款,低于或等于30万,就按照20%的税率缴纳税款。如果企业想通过小型微利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将企业分立为两个独立核算的企业,这两个单独核算的企业至少有一个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能按照20%的优惠税率缴纳税款;时时关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应纳税所得额快达到30万的时候就要通过推迟收入实现或加大扣除等方法让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保持在30万元之内。

3.聘用特殊人员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二)项所称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虽然《企业所得税法》中也有对安置人员的一些优惠政策,但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新税法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聘请下岗失业或残疾人员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4.部分免税收入的所得税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所以,当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想要利用这些资金进行投资时,可以“在进行投资前应做好投资项目的比较工作,科学估算项目的收益率。在同等收益率的情况下优先进行权益性投资和购买国债,同时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明确非营利性组织的营利性收入和非营利性收入,科学利用免税收入进行纳税筹划。”

5.利用产业优惠政策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三和三十四条分别规定:“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充分利用这一规定也可以达到节税的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九条和第一百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三条所称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所称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九条和第一百条还说:“……前款所称原材料占生产产品材料的比例不得低于《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标准……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所以,企业如果想要通过这个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就必须符合《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相关规定,并且在5年之内不能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转让或出租,这些设备一旦出租,那么这个税收筹划就前功尽弃了。

6.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原企业所得税法仅对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放宽了地域上的限制,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全国,但同时也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所称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二)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其他条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科技、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因此,本企业若有高新技术业务,但只是作为部门核算,那么就可以将这项业务剥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7.利用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得较高利润的保证,国家为了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技术革新设定了优惠条款,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款进行税收筹划。

(1)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免征或减征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所称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里的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是一个总和数,并且对于技术转让的次数没有限制。

(2)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规定:“企业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第(一)项所称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新税法限额内,在不违规的前提下,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在规定范围内充分列支工资、捐赠、研发费用及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尽量使扣除数额最大化,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

四、所得税税收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所得税税收筹划面临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风险。因此,中小企业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这些不确定因素,做好防范措施。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时刻关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会作出相应的变更和调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应当时刻把握国家有关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税收筹划的方案,避免与相关法律法规产生冲突。“税收项目的开征与取消、税率与退税率的升降、出口退税项目与退税率的高低,甚至是征管方式的变化都会给中小企业带来重大影响,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税收风险。”

2.由专业人员操作,切忌盲目照搬别人的方案

税收筹划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对筹划人员的综合技能要求非常高。企业所得税也十分复杂,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更高,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是无法胜任的。同时,不同企业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税收筹划方案必须依照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量身订造,同一个税收筹划方案不一定适用于多个企业。如果在没有仔细对照两家企业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照搬别家企业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也很有可能失败。因此,税收筹划方案一定要找有税收筹划能力的专业人员筹划适合本企业的方案。

3.企业应时刻与主管税务机关保持沟通

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除了国家颁布的相关税收法规和实施细则外,地方政府还出台了很多其他相关规定“虽然税收筹划是以不违反税法为前提的,但这种筹划必须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因此,“企业要注意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当前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尤其是在于一些模糊问题和新生事物方面的税务处理。

五、结论

由于接触的时间较晚,我国企业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中小企业,因为人才的欠缺,管理水平的滞后,导致经营策略上的被动。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暂行条例》的实施,使中小企业面临新的税收环境,如何在新环境下进行合适的所得税税收筹划,以达到降低税负,合理避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已经成为当前所得税税收筹划工作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所得税税收筹划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合理合法。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就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制定。由于我国各地区税收政策不统一,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时,密切关注国家税法变动和地区间税法政策差异,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框架出发,结合具体环境和各种相互制约因素,制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对的灵活性,随时根据税法的变动制定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保证税收筹划方案的安全有效实施,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大力提倡所得税税收筹划对我国中小企业搞活经济,扶持多种经营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翟继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盖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78~489.

[3]张金星.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知识经济,2009.1.

[4]汪斌.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金融经济,2009,2.

[5]邵立敏,范亚东.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4.

[6]向雪玲.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中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职业,2010(20).

[7]郑鹤鸣.浅谈企业纳税筹划中外[J].企业家,2009(12).

[8]沈建慧.浅析如何利用税收优惠避税[J].商业经济,2011(17).

[9]李洪年.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辽宁经济,2010(10).

[10]荀琳娜.浅析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11]银样军.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探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1).

[12]孙建丽.对我国中小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统计,2012(5).

[13]周秀艳.浅谈中小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山东煤炭科技,2012(2).

[14]朱文娟.陈岩峰.探析企业纳税筹划成本及其控制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13).

[15]汪昕.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财经界(学术版),2012(8).

[16]程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把握的思路与方向[J].《注册税务师》,2012(5).

[17]陈茂春.浅谈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化解及防范[J].管理研究,2012(3).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6)

一、理论依据

“税收筹划”属于舶来品,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人们对它的概念、功能、作用在认识和理解上还不太一致,甚至存在一些偏差。

何谓税收筹划?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LBFD)《国际税收词汇》下的定义是:“税收筹划是指通过纳税人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印度税务专家E.A.史林瓦斯在其编著《公司税收筹划手册》中说道:“税收筹划是经营管理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税收已成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企业既是机遇,也是威胁。”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与别人合著的,已发行多版的《会计学》中,则作了如下阐述:“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收筹划……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他还说,“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作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地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税收筹划”。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和税收筹划》一书中说,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国内税务专家唐腾翔则认为“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中国税务报社筹划周刊主编赵连志认为“纳税人在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约税收成本的税收收益”。可见,国内外对税收筹划概念的描述不尽相同,观点各异,但基本的要点大致相同,那就是税收筹划是指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利用不违法的手段,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各个方面进行事先安排和运筹,尽量减少税收成本,增加税后收益的活动。

在国外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在我国很多人还不了解税务筹划,一提起税务筹划就联想到偷税;还有一些人借税务筹划之名行偷税之实。但税务筹划与偷税毕竟是两码事,对于纳税人来说,要进行税务筹划首先要搞清楚避税与偷税的区别,同时还要掌握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开展税收筹划同做其他事一样,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掌握、遵循这些规则,才不会扭曲税收筹划,避免堕入偷逃税的泥潭,从而实现避税的目的。税收筹划应遵循合法性、程序性、有效性以及注意良好的税企关系。

二、个人所得税的发展状况

个人所得税与其他税种相比,是一个较年轻的税种。英国可以认为是开征现代意义上个人所得税最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将所得进行了划分,并规定总收入在60英镑以下者免税;总收入在60-200英镑者,实行差别税率;总收入超过200英镑的,则统一按10%的比例税率征税。到1874年个人所得税才成为英国一个稳定的税种。日本于1887年设置了个人所得税,1899年对所得税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一方面实行分类所得税,扩大了纳税面;另一方面开始对法人也征收所得税。美国于1860年的南北战争期间开征了个人所得税。德国于192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1925年进行了税制改革,在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同时,又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对最低生活费和工资所得附有各种宽免规定,使个人所得税制有了较大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产生的初期,一般是作为临时性的筹措经费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个人所得税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税。个人所得税的功能从筹措战时经费转向调节经济与收入分配的职能。个人所得税开征初期,多数国家采用的是比例税率,并且实行按项目分别计税的分类所得税制。随着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逐步发展为按累进税率课征及实行综合所得税制或分类综合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过程,可以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已成为多数国家的主体税种。

我国个人所得税始于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初即公布了《所得税条例》。1936年按《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征了个人所得税。1943年颁发的《所得税法》中包含了个人所得税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就设立税种对个人所得征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经历了产生和多次变革的过程。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9月立法开征的,但对个人所得的征税则始于解放初期。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会上制定和通过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决定除农业税外,建立包括工商业税、存款利息所得税、薪给报酬所得税在内的14个税种,计划对个人的所得开征相适的税种。政务院于1950年1月和12月先后公布了《工商业税暂行条例》和《利息所得税暂行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分别对个体工商业户、临时商业及摊贩业户的所得征收工商业税,对在中国境内取得的利息征收利息所得税。薪给报酬所得税设想是对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但由于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所以一直到七十年代末都没有开征。1956年“三大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利息所得税实际上只对银行存款利息征收,税源大幅减少。1958年因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国务院决定从1959年起停征利息所得税。此后,我国对个人所得的征税,实际上只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1958年国家对税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工商业税中的营业税和其他税种合并为工商统一税,工商业税中的所得税独立为一个税种,形成工商所得税,继续对个体工商业户和集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税,直到80年代中期。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1980年9月10日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公布之日起开征个人所得税。后来为加强对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的征管,1986年1月7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自1986年1月1日起开征;同年9月25日,国务院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从1987年1月1日起,对中国大陆公民的个人收入停征个人所得税,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这样我国就形成了对个人所得三税并征、互不交叉的制度。

党的十四大以后,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重新修订并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三税”统一为新的个人所得税,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分类所得税制,定额与定率相结合的法定费用扣除办法,征税范围为税法列举的11项所得,实行源泉扣缴与个人申报相结合的征管办法。

1994年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开始施行。当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73亿元,占当年税收总收入的1.4%。而到2001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已达996亿元,占当年税收总收入的比例为6.67%。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至今,我国个调税收入平均每年增幅高达47.5%,年均增收118亿元,是同期增长最快的税种。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税种。

三、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的征收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一)收入均衡的纳税筹划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一般通过将收入均衡在各月发放,就可以避免应纳税额在全年各月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从而使适用税率档次降低,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二)纳税人身份的纳税筹划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两种。居民纳税义务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或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很明显,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将会承担较轻的税负。

(三)享受附加减除费用的纳税筹划

在一般情况下,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1600元费用后为应纳税所得额。但部分人员在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减除1600元费用的基础上,将再享受减除一定的附加减除费用。

(四)分次申报纳税的税收筹划

个人所得税对纳税义务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项所得,都是明确应该按次计算征税的。由于扣除费用依据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分别规定了定额和定率两种标准,从维护纳税义务人的合法利益的角度看,准确划分“次”,变得十分重要。

(五)扣除境外所得的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简洁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

(六)捐赠抵减的纳税筹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只要纳税人按上述规定捐赠,既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又能免缴个人所得税。

(七)居民存款的纳税筹划

在我国教育储蓄免交利息税,除邮政储蓄机构外,办理储蓄存款业务的各金融机构如工行、建行等都已开办教育储蓄业务。教育储蓄分为一年、三年或六年期三种,最低起存金额50元,本金合计最高限额为2万元。教育储蓄可以享受国家两大优惠政策:一是在国家规定“对个人所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除个人所得税”;二是教育储蓄作为零存整取的储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利率。相对于其他储蓄品种,教育储蓄利率优惠幅度在25%以上。

(八)扣除费用时间选择的纳税筹划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采用综合扣除方式,并采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相结合的扣除方法。前面已经谈到了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的税务筹划,比如:收入均衡的纳税筹划;分次申报纳税的税收筹划等。在扣除费用的税务筹划中,我们还可以将国家允许扣除的费用选择有利于纳税人的时机进行抵扣,从而使适用税率档次降低,达到全年平均税负最低化。

下面笔者就扣除费用时间选择的纳税筹划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个人所得税是在扣除有关费用后的纯收入的基础上征收的

具体的做法是,在确定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之后,还应从个人收入总额中扣除各项成本费用以及其他必要的费用,仅就扣除费用后的余额征税。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不仅包括与获取所得直接的有关费用,而且包括与获取所得活动没有直接联系但又是进行所得获取活动所必需的生活开支。当个人收入低于费用扣除额时,无须纳税;当个人收入高于费用扣除额时,则对减去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个人收入征税。

各国个人所得税费用的扣除,不论采用何种扣除方法和方式,都要依据其法定标准进行扣除。在我国按照预定标准扣除费用的项目有工资、薪金所得等。按照客观标准扣除费用的项目有:养老保险基金等。

按照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方法和方式的定义,并不是所有的扣除费用都可以进行纳税筹划的。预定标准所含盖的项目就不适合我们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因为国家已经规定了费用扣除的具体数额和时间。如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客观标准所含盖的项目中也只有部分项目适合我们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如意外发生的损失、捐赠只能在发生当月进行确定数额的扣除,因此不适合我们进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在实践中每个人的各项交纳数额是确定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扣除时间上进行筹划。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扣除时间的税务筹划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的金融机构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不计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个人的收入无法避免地出现忽高忽低的不均衡性,除采用收入均衡的纳税筹划等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将国家允许扣除的全年的“四金”,抵扣在全年收入最高的月份(或根据实际情况分多次),从而使适用税率档次降低,达到全年平均税负最低化。即“四金”一次(或多次)抵扣。

从企业执行国家规定代扣层面分析:

(1)基本养老保险金

基本养老保险金国发〔1995〕6号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附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施办法之一》中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一)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职工按不低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3%的比例缴费,以后一般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费的50%。已离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的基数,并由个人按20%左右的费率缴费,其中4%左右进入社会统筹基金,16%左右进入个人账户。”

国发〔1997〕26号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三、……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

以上文件国家没有规定基本养老保险金必须每月从员工收入中扣除,因此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扣除的筹划。

(2)失业保险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8号令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第六条,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失业保险条例》没有规定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金从员工收入中扣除的时间,因此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扣除的筹划。

(3)基本医疗保险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98〕44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没有规定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金从员工收入中扣除的时间,因此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扣除的筹划。

(4)住房公积金

根据国务院令第350号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199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2号根据2002年3月2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修订)第十九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所在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单位应当于每月发放职工工资之日起5日内将单位缴存的和为职工代缴的住房公积金汇缴到住房公积金专户内,由受委托银行计入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规定,每月代扣员工的住房公积金只能作为当月费用扣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除住房公积金分次扣除存在法律障碍外,其他“三金”在企业代扣时均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扣除的筹划。

从企业执行国家规定代缴层面分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9号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条“缴费单位必须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后,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保险费”、第十二条“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从《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条例要求企业按月申报和在规定的期限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只要企业按月申报,并将一次(或多次)代扣的“三金”按照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即可。

从企业执行国家规定代扣和企业执行国家规定代缴两个层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一次(或多次)抵扣是符合国家的政策的。

税收筹划虽然引起有识之士、业界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自觉实践者众多,也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税收筹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税法,领会并顺应税收政策导向,更应关注一些相关的政府配套政策。要注意把握宏观,着眼微观,不管大小,只要有利都应认真分析研究。因此,决策时要系统筹划,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和成本,要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轻重,从税收优惠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否则,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7)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税收筹划 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规定的前提下,根据税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对筹资、投资、经营等活动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的财务谋划和对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当前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所具有的理财环境以及决策权力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并因为其自身税收机制的提升使其税收筹划工作成为了企业日常开展财务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使企业减轻所得税税负,充分享受现有的税收优惠照顾,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筹资成本,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开始重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少缴税或缓缴税,但企业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企业对经营、投资、筹资活动进行税收筹划正是利用国家的税收调控杠杆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也就是说,进行税收筹划或税收筹划搞得好的企业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合法收益,因此,纳税人就更愿意选择合法的税收筹划,而摒弃违法的偷税、逃税和避税等行为,有助于纳税人提高纳税意识。

(二)有利于企业降低税收成本,优化企业税负

企业作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要纳税人,想要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就需要能够在保证总收入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总支出。而税务的支出就是企业的其中一项日常经营支出,如果其数值减少,则会直接缩减企业当期的现金流流出,从而减少企业的现金约束,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是说,合理的税收筹划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自身资金利润率,还有利于企业资金配置,优化税收负担结构,同时为企业的偿债能力提供了更高的保障。

(三)有利于国家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从长远和整体看,税收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量,甚至可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量。因为国家在制定税法时,为了体现产业政策或其他特定政策目标,发挥税收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调控引导作用,有意地使税负在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之间有所区别,这就为纳税人提供了优化纳税方案的种种机会。企业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其结果既可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又可促进落后产业或地区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税源,扩大税基,从而增加国家收入。另外,实施税收筹划也有利于国家外汇收入的增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经济活动日益广泛,我国在国外的投资也急剧增加。目前我国海外企业不仅数目多、规模大,而且遍布世界各地,存在着巨大的税收筹划潜力。如果这些海外企业都能自觉地或委托一些相关合法机构进行税收筹划,减少国外税收款支出,无疑可以为我国增加一笔相当可观的外汇收入。

二、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所得税税收筹划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从内部财务管理政策的选择还是外部经营环境来看,企业均可以采用不同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下面将通过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两大重要纳税因素来提出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

(一)降低所得税税率的纳税筹划

在税基固定的基础上,想要减少税收负担,则要通过降低税率来达到减税目标。A.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低税率行业进行投资来实现减税。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比正常少缴10%。为了鼓励和支持发展第三产业的乡村推广站、林业站、福利生产企业,均可享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在我国投资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电子工业等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免征2年,减半征收3年的税收优惠政策。B. 不同纳税人的规模征税率不同。新的税制下,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小型微利企业不仅可减半征收,还享受20%的低税率;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万元,不超过3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C. 企业还可选择低税率地区进行投资和纳税。国家出台了广泛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节税作用。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国务院对西部12个省的鼓励类产业减按15%的低税率缴纳所得税,给纳税人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和利润空间。

(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筹划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因此,通过多角度、多思路和不同方式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各种纳税筹划策略也是实现减少税负的重要途径。A.利用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进行纳税筹划。不同销售结算方式确认的收入时间不同,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影响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通常采取现销方式的,结算方式是直接收款,收入确认时间是收到销货款或拿到相关凭据并把提货单交给客户的当天;赊销方式收入确认时间为合同约定收款时间;订货方式收入确认时间是货物交付完毕当天。企业可通过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来控制当期的总收入,特别是通过推迟确认临近年终时所发生的销售收入时间来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收入,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实现少缴税目的。B.企业还可以通过增加抵扣项目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如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加速折旧的政策也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关注目标。企业可通过缩短年限或变更折旧方法来提高资产折旧速度,即企业当年的确认的折旧额会随着增加,应纳税收入的抵扣额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减少,从而缩减应纳税额,达到筹划目的。C.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法来进行税收筹划。具体地说,在每个会计年度的末期根据企业经济运行的状况作出正确判断,选择下一年度对企业节税有利的计价方法。一般情况下,在通货紧缩时,表现为物价水平、材料价格下跌的趋势,这时最好采取先进先出法,增加当期成本,从而减少当期所得税税额。企业存货计价方法一旦选择很难变更,即使变更也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会计报表中注明变更内容,最终实现合法合理税收筹划。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实施纳税筹划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纳税筹划有助于实现纳税人财务利益的最大化,减少纳税人税收成本(节税功能),其实也就是国家税收法律存在着税收漏洞,纳税人通过学习专业的财税知识,针对税收漏洞获得了合法的避税机会。从另一方面来讲,与税收漏洞共同存在的就是税收陷阱,纳税人一旦落入陷阱,就有可能多缴税,甚至出现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因此纳税筹划具有风险性。纳税人在实施纳税筹划过程中,必须正面地全方位分析风险,合理避开纳税陷阱,严格控制税收筹划的各个环节,做到不涉及税收违法犯罪行为。

(二)提高企业税务筹划人的专业素质,培养优秀的税务会计师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第二大税种,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它作为企业税负的一个主体税种,可以说占据了企业利润的很大一部分,长久以来所得税一直是企业税收筹划的核心所在。从税收筹划理论的角度出发,税种的复杂性越高,税收筹划的空间才会越大,因此,对纳税筹划人专业素质要求就更高。企业要定期对财税人员进行培训,或者供员工赴海外进修等机会,培养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税务会计师团队。只有这样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除了保证具有一定的收益外,还能够有效地规避税收筹划风险。

参考文献:

[1] 盖地.避税与特别纳税调整[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9(2).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8)

    在传统的企业所得税筹划中,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筹划的空间有三个

    1、企业身份优惠的筹划空间.由于过去生产性外资企业、福利企业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税以及低税率的优惠,因此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通过嫁接或改变身份来谋取税收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上述优惠政策,由通过改变企业身份就能享受税收优惠的筹划空间已经不复存在

    2、新办企业优惠的筹划空间.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一免一减半",以及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等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不停地新办、关停、再新办企业的方法规避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上述优惠政策,因而这一筹划途径已经封堵

    3、地域性优惠政策的筹划空间.如"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的,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规定,且生产经营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还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而新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上述优惠.由于这些地域性优惠政策的取消,原来仅靠在特定区域成立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包括通过打擦边球、贴上高新技术企业标签就能获取税收优惠的筹划空间已经压缩

    虽然上述三个筹划空间已经关闭或压缩,但并不意味着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就没有了空间.总体来看,新企业所得税法构筑的税收优惠体系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时,必须将视角从投资地点的税收筹划向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转变.如:农、林、牧、渔业项目,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项目,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等.如果企业有条件及时转变筹划方向,一个新的筹划空间必将被打开

    另外,《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将继续执行.与此同时公布的《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表》还显示,涉及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具有行政法规效力的文件有30项,这些优惠主要是此前的一些区域优惠和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等.通知还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其中,享受企业所得税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按25%税率执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优惠政策是存在交叉的,由企业选择最优惠的政策执行,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上述规定事实上还是给了这类企业一定的筹划空间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扩大了成本费用的筹划空间     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是决定企业税负的两个要素,在收入确定的前提下,税前可扣除成本费用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的扣除标准,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又如统一和部分提高了广告费扣除标准,"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些规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税收筹划的效果是不同的

    新企业所得税法以公司法人为基本纳税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不是独立纳税人.如果企业把设立在各地的子公司改变成分公司,使其失去独立纳税人资格,就可以由总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各分公司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相互弥补,实现均摊,就可以避免出现各分公司税负严重不均的现象,尤其是当集团公司中各子公司有亏有盈时,这种方法更为有效.新企业所得税法还统一了加速折旧的规定,为设备更新频率较快的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但是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业务招待费、大修理支出费等的规定使原来的筹划思路受到了限制,纳税人必须对原有思路进行调整

    总之,成本费用的税收筹划涉及面广,筹划技术要求高,企业需要准确把握税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顺利实现成本费用的最大化扣除

    三、国际税收筹划将成为焦点

    首先,外国投资者到我国投资已经有近20年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投资模式和税收筹划安排,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迫使这些企业必须重新考虑投资方式和税收安排;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国际税务筹划也在情理之中.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外资企业的税负会有所增加,而税负增加是投资者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动因.尤其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纳税人和预提所得税的规定,会直接推动企业进行新的税收安排和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引入了居民企业的概念,规定中国的居民企业需要就其全球所得在中国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对于居民企业的判断标准,由过去单一的"登记注册地标准"改为"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控制地标准"相结合,即: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都将构成中国的居民企业.如果企业不想成为中国的居民企业,就不能像过去那样仅在境外注册即可,还必须确保不符合"实际管理控制地标准".这一变化对于在外国注册、但实际按税法规定属中国资本控制的企业,特别是"返程投资"的企业至关重要,必须重新审视

    另外,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预提所得税由10%税率提高到20%税率,同时,取消了外国投资者从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免征预提所得税的政策,直接影响到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利润和将来投资退出的税负.预提所得税的增加,迫使投资者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国际税收协定进行筹划.目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投资者应该关注这些协定并进行恰当的投资安排,因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外国政府订立的有关税收的协定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依照协定的规定办理.而在一般的税收协定中,预提所得税的税率不超过10%.也就是说,投资者选择在与中国签订有税收协定并且预提所得税的税率较低的国家登记注册企业,再由该企业对中国进行投资,就可以有效规避较高的预提所得税税负

    四、转让定价的税收筹划要三思而后行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9)

一、引言

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企业所得税法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对收益界定的制度差异越来越大,会计一税收差异(本文简称会税差异)也越来越大。由于会税差异同时受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影响,会税差异的大小很容易又与税收筹划、盈余管理等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随着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与会税差异有关的量化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由于会计实证研究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纳税申报表不属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部分,税收数据收集困难,国内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现有的会计一税收差异研究主要限于制度层面的原因,尚缺少对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对会计一税收差异的量化研究。由于会计核算原则与税收原则的弹性不同,会计核算原则相对于税收原则更具弹性、更为灵活,税收原则更具刚性,因此,会计收益数据要比应税收益数据更易操纵。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已被实证证实,在应税收益因税法刚性难以纵的情况下,会税差异越大,意味着企业通过纳税筹划操纵会计收益的程度越大,即以避税为目的的盈余管理程度也越大。盈余管理与会税差异的关系也已被实证证实。由于盈余管理的动机较多,企业是否会出于避税的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本文将利用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告数据,实证分析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的关系,检验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通过有意识的增加会税差异以降低所得税税负水平的纳税筹划行为。

二、文献回顾

国内研究会税差异的实证会计研究文献尚不多见,主要的研究成果有:戴德明、姚淑瑜(2006)分析了2002年至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会税差异的制度原因以及样本期间会计制度制定机构与税务机关的协调努力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制度因素是造成会税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固定资产折旧和投资收益是造成会税差异的两个主要制度原因,为此,建议会计制度制定机构与税务机关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核算成本和征纳双方税法遵从成本、提高征纳双方的效率,应在在制度层面以及对企业执行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监管方面加强协作,防止企业利用制度差异规避所得税。叶康涛(2006)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Book-Tax Differences)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则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定义为非应税项目损益)也越高,即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税负成本。研究进一步发现,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盈余管理税负成本的行为主要发生在高税率组别,高税率公司存在强烈的通过非应税损益项目规避所得税的动机,而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公司则没有呈现出该特征,且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操纵长期应计项目规避所得税负。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的盈余管理税负成本较为有限,平均每1元操纵利润中,只有1.8分的操纵利润可以规避所得税成本,这或许表明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为了避免引起资本市场或税务当局的怀疑,而为其大部分利润操纵支付了所得税成本。戴德明、姚淑瑜(2007)以安然Tanya结构易为例,分析了安然公司利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美国税法对于递延薪酬和退休后福利的处理规定存在差异,构造Tanya交易,通过出售优先股加速实现递延薪酬退休后福利义务的税收抵扣,并通过转让这一负债重复同一税收抵扣,既减少了应税收益,又不影响税前会计收益,巧妙进行了所得税避税。周中胜(2009)以1999年至2003年深沪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考察了上市公司会税差异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会税差异能显著的反映盈余的持续性,会税差异越大,盈余的持续性越弱,盈余质量越低。

从上述研究文献来看,国内对会税差异的研究,一方面主要是基于制度层面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另一个方面是对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行为和盈余质量关系的研究,对于差异与所得税税负的关系的研究尚属罕见。虽然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所得税税负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均没有从会税差异的视角进行研究,主要是从行业特征的视角实证分析不同行业的所得税税负差异。如李韬(2004)参考借鉴国内外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税负的行业特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行业间所得税税负总体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只在2002年正式实施所得税新政策以前的2001年部分行业间存在所得税税负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一方面是国家对不同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造成的,国家为了扶持诸如信息、IT等科技含量高、代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趋势的行业,对这些行业内的公司在所得税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就是措施之一。因而,这些享受优惠政策的行业同那些执行国家法定税率的行业不但是在实际税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在统计检验上也存在着差异。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由于税法刚性,无论会计上如何通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调节,会计处理与税法不一致的地方,均需进行纳税调整,因此,对应税收益均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特别是,很多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仅仅影响会计利润总额,并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使得这些盈余管理行为并不会导致所得税费用的变化。例如,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在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时,须经过税务部门批准方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不必进行纳税调整,若企业折旧政策变更未经税务管理部门同意,则必须进行纳税调整,此时,企业变更折旧政策将只影响到会计利润总额,因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因折旧政策变更并不影响应税收益,但会增加会计一税收之间的差异。如果公司主要通过调节这种只影响会计利润不影响应税收益的项目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其盈余管理活动就不会导致所得税税负的上升,但其会税差异会相应增大。因此,若企业利用这种只影响会计利润不影响应税收益的项目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必然会导致所得税税负降低,但同时也会导致其会税差异扩大。据此,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

H1:企业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负相关,即会计收益一税收收益之间差异越大,企业实际承担的所得税税负水平越低

2008年1月1日实施新的所得税法之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有三档,分别为一般税率33%、微利企业的低税率18%、27%,加上各种税收优惠,实际享受的税率会要比名义税率低。理论上,虽然每个企业都有盈余管理及避税动机,但是高税率的公司显然比

低税率的公司的动机具为强烈,叶康涛(200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高税率公司比低税率公司存在更强烈的通过非应税损益项目规避所得税的动机,若企业存在利用这种只影响会计利润不影响应税收益的项目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行为,由于高税率公司的避税动机更强,高税率公司的会税差异也一定会显著大于低税率公司。为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高税率公司更有可能通过加大会税差异来降低公司实际的所得税税负。即高税率公司的会税差异显著高于低税率公司

(二)变量设计 (1)所得税税负变量的设计。理论上要衡量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水平,应先了解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但由于企业的纳税申报表不对外公开披露,应纳税所得额也不要求在年报中公布,因此,要利用公开年报数据准确衡量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不能采用直接计算的方法,一般采用替代方法,利用年报公开的所得税费用数据和利润总额数据为依据,以实际税率(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作为衡量企业综合税负水平的替代变量。由于本文研究的期间为2006年实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前,我国所得税会计核实方法主要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费用与实际所得税负债差别不大,以实际税率作为所得税税负水平的替代变量,对研究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为此,本文构建的所得税税负变量的计算公式为:所得税税负=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100%

其中,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均取自母公司年报。

(2)会税差异变量的设计。国外已有的研究文献表明,税法的复杂性、纳税申报表的保密性、税率的多样性以及母子公司的合并纳税,使得研究人员很难准确测定会税差异。我国也是如此,特别是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各种优惠政策繁多,各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率受所在行业、地区、规模以及母子公司是否采用合并纳税等因素的影响,编制合并报表时使用的实际税率往往不止一个。为减少母子公司合并纳税影响变量计算的准确性,本文统一以母公司数据为依据进行实证分析,无论所得税税负指标还是会税差异指标均以母公司数据进行计算。根据数据来源,会税差异的计量有三种方法:基于纳税申报数据的计量方法、基于财务报告数据的计量方法、兼用财务报告和纳税申报数据的计量方法。由于纳税申报表不属于会计报表,无需公开披露,在会计实证研究上难以采用基于纳税申报数据的方法,通常采用以财务报告数据为基础的估计方法。在以财务报告数据为基础的估计方法中,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为基础估计应税收益,进而计算会计税收差异或计算税收比率是当前研究会税差异的主流方法,不过,这种方法估计的会税差异没有考虑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变动的影响。由于我国会计实务中采大部分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不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计量会税差异影响不大。因此,本文直接以当期所得税费用为基础估计当期应税收益,并以此为基础计算会税差异。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会税差异与所得税税负的关系,所得税税负采用的是相对数指标(即实际税率),为了方便比较,会税差异也以相对数指标表示。参考戴德明,姚淑瑜(2006)一文的做法,本文会税差异的相对数以会税差异占期末资产的百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应税收益=当期所得税费用/实际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会税差异=利润总额-应税收益=利润总额-当期所得税费用/实际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会税差异占资产百分比=会税差异÷期末资产总额×100%

(三)样本选择本文选取我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2001年至2006年的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并做了如下剔除:剔除母公司报表未公布年末所得税税率等数据缺失的公司;剔除所得税费用≤0的公司,因为这部分公司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实际税负水平即实际税率与正常公司的实际税率含义不同,不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实际税负之间的关系;剔除利润总额≤0的公司,因为这部分公司通过公式计算的得到的实际税负水平也是负数,不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实际税负之间的关系;剔除公司所得税税负大于即实际税率≥100%的公司。因为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是33%,实际税率已经超出法定税率应于剔除。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利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所得税税负、会税差异两个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指标,结果汇总如下:

由(表1)可见,会税差异占期末资产的百分比均值为1.5824%,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并不明显。实际的所得税税负的均值为17.7678%,与上市公司名义税率33%和相当部分公司享受优惠税率15%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所得税税负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也并不明显,除了2001年税负较低外,其余年份税负水平波动不大,与2002年1月1日开始停止执行“先征后返”优惠政策、严格按法定税率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的实际情况吻合。

(二)回归分析为了检验假设一提出的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负相关的假设,我们以会税差异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所得税税负为因变量,构建如下线性回归方程:TR=a0+a1BTD+ε

其中,TR为因变量,表示所得税税负水平,即实际所得税税率(Tax Rate),BTD为自变量,表示会税差异(Book-Tax Differences),ε为残差。根据假设一,BTD的系数a1将显著为负,否则假设一不成立。

利用上述回归方程,我们分别按逐年样本和总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表2)可见,无论是总样本还是分年样本,线性回归结果均显示会税差异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数,说明所得税税负确实与会税差异显著负相关,即会税差异越大,所得税税负越低。支持假设一。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决策权力的扩大和理财环境的改善,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税收法治化的加强,税收筹划已逐渐成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依法进行税收筹划也是纳税人应有的权利。

1 税收筹划及相关概念

俗语中“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野蛮者抗税,精明者筹划。”作为一个企业如何在遵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尽可能的少缴税款就尤为重要,所以在此澄清区分什么是偷税、避税、税收筹划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

1.1 偷税。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1.2 避税。避税有非违法的和合法的避税。非违法的避税,这种避税行为往往是由于税法本身的不完善,使纳税人能够利用这一点作出有利于减轻税负的安排。合法的避税,也称为节税,意指纳税人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结构和交易活动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以减轻纳税负担,取得正当的税收利益。这在税务上不应反对,只能予以保护。

1.3 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依据现行税法,在遵守现行税法的前提下,主动和充分运用税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从纳税人的角度,事前对纳税事务进行的一种策划,以达到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税收成本、增加企业现金净流量和合法纳税的目的,其特点是合法性、超前性、有规则性、经营的调整性、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利于促进税收政策的统一和税收杠杆作用的发挥。

2 税收筹划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合法地降低的税收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所以税收筹划作为理财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

2.1 合法的原则

从税收筹划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税收筹划必须以遵守税法、经济法、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其它法律政策的规定为前提下,运用法规允许的、可以选择适当方法来进行。

2.2 符合企业整体目标的原则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节约税收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3 成本效益原则

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以上是税收筹划最主要的原则,其他如市场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3 税收筹划的基本形式及方法

筹划的关键在于纳税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经济环境。主观努力:一是研究法律知识;二是用足税收优惠;三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纳税筹划的方法。

3.1 在介绍方法之前先看看税收筹划的主要形式所包括的内容:

3.1.1 组建形式变更。企业组建过程中,往往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例如对于一个母公司来说是设立于公司还是设立分公司,就有很大的利益差别。子公司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独立核算其盈亏,而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它的盈亏要同控股公司(母公司)合并计算纳税。一般说来,如果组建的公司一开始就可以盈利,设立子公司更有利;如果组建的公司在经营初期发生亏损,那么组建公司会更有利。

3.1.2 通过财务筹划达到。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通过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以减少其纳税义务。例如,材料采购成本核算时,可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或其他方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的选择等,都存在一个最优方案,使企业年度内或跨年度所实现的利润符合企业税收筹划的要求。

3.1.3 利用税法中的税收优惠条款。在许多国家,为了保证税法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使税收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国家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措施。而合理利用这些优惠条款,就可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3.1.4 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如在增值税的纳税筹划中,是作为一般纳税人还是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来纳税,会有很大的区别。

3.1.5 合法递延纳税。即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法律等手段,推迟缴纳税款的时间,相当于从国家取得一笔无息贷款,给企业带来税收收益。

3.2 税收筹划的形式

3.2.1 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纳税义务的确认时间。

依据税法规定,不同的结算方式确认收入的时间不同: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的当天:采取托收承付方式销售货物,为办妥托收手续、发出货物的当天;采取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合同约定收到货款的当天。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税收筹划的效果。

3.2.2 巧妙的成本决策。

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采用先进先出法,企业所得税税负最重,加权平均法次之,后进先出法是最轻的。因为,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后入库的存货取得成本高于先入库存货,后进先出法下,发出存货的成本高于结余(库存)存货的成本。从而增大了商品销货成本,进而减少了当期收益和应交所得税税额。先进先出法正好与它相反,而加权平均法对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则介于二者之间。

3.2.3 合理选择免税年度可节税

如为年度中间开业,当年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选择就当年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执行期限,可推延至下一年度起计算。

3.2.4 合理安排大修理的税收筹划

所得税税收筹划篇(11)

(一)有形成本有形成本是税收筹划时需要花费的所有支出费用,具体包括设计成本与实施成本两种。1.设计成本根据筹划主体的差别,可以采取自行、委托两种税收筹划方法。自行筹划由纳税人设计具体的筹划方案,或纳税人所在企业进行方案设计;委托筹划则是由纳税人向专业机构委托,由机构进行筹划方案设计。如采取企业设计方案,需要花费的成本包括人员培训、设计人员薪资等;如采取委托筹划,则成本为纳税人向委托机构缴纳的咨询成本。2.实施成本税收筹划实施成本包括:违规、组织变更、救济等成本。组织变更成本为纳税人筹划方案变更,以企业形式支付的税收成本,其中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支付的注册或筹建成本。由于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结构不同,所以在计算纳税人缴税额度时,需要选择其他的计算方法,在变更计税方法时,必然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费用。违规成本为纳税人税收筹划工作存在错误,经税务机关判定,纳税人筹划方法属于偷税漏税,需要缴纳的罚款与滞纳金称为违规成本。救济成本是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产生涉税纠纷,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成本,其中包括谈判与诉讼两种成本:谈判成本,在进行税收筹划措施时,为了协调税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交流与沟通需要花费一定成本,这种成本即是谈判成本。

(二)无形成本无形成本代表税收筹划过程中,无法使用货币进行计算的成本费用,其中包括时间、心理、信誉成本。1.时间成本时间成本代表纳税人设计与实施筹划方案时,需要花费的时间。时间成本作为衡量税收筹划总成本的重要内容,但是时间无法通过货币进行计算,受到这种特点的影响,时间成本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2.心理成本心理成本代表纳税人在设计与实施筹划方案时,心理担心失败付出的精神成本。心理成本根据纳税人精神状态不同,也会出现较大变化,虽然这只是纳税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并不属于实际支出费用,但是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中,纳税人工作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也将心理成本纳入无形成本之中。

二、税收筹划成本收益

将税收筹划的收益与成本进行对比,从经济角度分析纳税人设计与实施筹划方案时,应选择何种投入、产出比例,尽量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才能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符合纳税人自身利益。如果筹划成本小于筹划收益,则判断为本次筹划成功;如果筹划成本大于筹划收益,则判断为本次方案失败。税收筹划工作受法律、政策、纳税人、筹划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与开展筹划方案时,必须从多角度对筹划方案进行分析,考虑筹划方案能否为纳税人提供充足的收益。根据税收筹划理论,如果筹划方案完全成功,则可实现少税或无税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阶段,却无法满足预期效果,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是设计筹划方案与成本效益原则不符导致的情况。所以,在设计筹划方案时,不能将税收负担降低为首要目的,而是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决定最终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成本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成本,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有形与无形的收益,将两者进行综合对比,才能设计出最优秀的税收筹划方案,为纳税人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免个税方案

(一)保险费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及工伤险,均属于免个税保险。企业可以按照规定缴纳相关的保险金额,根据省、市级政府制定的缴费比例,为员工缴纳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费用,使员工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则可以根据国家法律从应纳个税中扣除。

(二)住房公积金我国法律规定,企业与个人每月可以缴纳年度平均12%的住房公积金,缴纳的金额也可以在应缴个税中扣除。一般而言,单位与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应不超过城市平均月工资的3倍以上,根据城市具体规定,采取相应的缴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