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3:48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1)

土建工程基础施工前必须按《建筑场地墓坑探查与处理现行规程》进行探查处理。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与地质勘查报告不符时,应与建设单位、设计院商定处理方案。

1)施工工序

平整场地人工开挖混凝土基础垫层片石基础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土方回填夯实。

根据分析:轴线距离为13.30米,基础放脚加垫层为1.5米,工作面考虑排水沟为0.70米,根据规范要求按1:0.75放坡,放坡宽度为1.6米,基底轴线外扩2.3米,自然地坪轴线外扩3.6米,所以13.30-3.6*2=4.85米。根据以上分析所以采用机械大开挖(可以预留房心土)。具体开挖顺序按开挖图挖至离基底设计标高200后进行人工清槽。土方挖到设计标高后请设计、勘察、监理等部门到现场进行验槽,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工程无明显的软弱地基需进行处理,如验槽时发现有软弱土层,则与设计、地勘部门共同商量处理方案,处理完并验收合格后开始基础施工。

2)土方工程

本工程土方开挖量大约为700m3左右,业主要求现场存土,所有多余挖出土方均运至场外消纳,单程运距约1KM。

基底200mm以上采用机械挖土,为了不扰动基底土,最后200mm土方改用人工开挖,配合机械运土。土方开挖时首先将塔吊部位土方槽底挖出,保证塔吊尽快投入使用。

3)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

(2)施工现场准备: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勘测定位;施工现场的平整;建筑物测量定位、土方开挖边线;临时道路、车辆进出口;临水、临电管线的敷设;临建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

(3)劳动力组织准备:建立施工管理组织,集结施工力量,积极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的入场安全教育工作。本工程土方开挖需劳动力30人配合。

(4)机械准备:根据土方工程量大小、工期目标及现场施工条件,编制机械设备需用计划。

土方开挖施工机械表表4-1

(5)施工场外协调工作:由项目经理部与土方挖运公司共同对外协调交通、环卫、市容的关系,及扰民、民扰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4)土方开挖施工措施

(1)土方施工准备

1)土方施工前必须探明施工范围内一切地下管线及人防通道的位置,并随时监测,同时将各自的±0.00标高引入现场。

2)施工单位所放的基槽开挖边线必须经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3)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条件安排施工流水段及开挖步数。

(2)土方开挖措施

1)施工流程

设备进场平整场地测量放线地下管线保护、清障土方挖运装土清扫车辆外运

2)挖土措施

a.挖土前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跟踪配合,随时告知各种地下管线的情况(位置、深度等)。

b.根据甲方提供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准抄平桩及施工图纸,由测放人员用白灰撒出挖掘边线,经过复测检查后,由现场技术员为之办理工程定位测量记。

c.挖土根据现场画的白灰线进行,为防止超挖或错挖,施工现场预先安设照明设施,危险地段应设明显标志。并按现场技术人员的指挥进行施工。

d.挖土时须配够运输车,便于挖土机不间断工作,并配备推土机、铲车负责处理道路地面。配备破碎炮处理地下可能出现的设备基础。

e.土方开挖分四步进行,塔楼一次性挖至设计标高,车库第一步挖至与塔楼同一标高,余下部分分三次挖除。每步土方开挖时先挖基坑周边,宽度约为8m ,以便于护坡工作穿行,后开挖基坑中央。

f.基坑四周每一步土开挖后,待坡边有一定工作面时,应立即进行边坡支护施工,边坡支护由专业单位进行,采用喷锚支护时,一般情况下喷锚完12小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的开挖。护坡桩在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土方开挖。

g.为保证基底土不受扰动,基底预留30cm土方采用人工进行清底,挖掘机负责配合装运工作,并保留10cm保护层,待钎探验槽完毕后垫层浇筑前再清至设计标高。

h.本工程土方开挖后,须密切注意边坡安全问题。挖土时如遇阴雨天气,应暂停挖方施工,并及时做好覆盖及排水工作。

i.土方开挖时,要注意保护好标准定位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

j.基底应预留80cm施工操作空间。

3)操作方法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度,以利泄水。

(1)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作好基坑(槽)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塌陷。

(2)开挖基坑(槽)和管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一般装载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掘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4)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定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5)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6)开挖基坑(槽)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不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3)基坑监测

拟在基坑周边支护结构的坡顶每隔15~20m布设一个水平位移观察点。观察基坑边顶端的水平位移,这是基坑监测中最基本的一项。水平位移的观测可提供基坑边壁的水平变形量、变形速率和变形分布信息,进而可分析基坑边壁的稳定性。水平位移采用精密经纬仪按照视准线法进行测量。

(4)清槽、钎探、验槽

(1) 清槽、钎探

待土方开挖完毕后,首先进行人工清槽,使得槽底设计标高符合规定,并不得超挖,槽底表面平整,然后立即进行钎探。

钎探工艺流程:

放钎点线就位打钎拔钎灌砂

记录锤击数检查孔深

放钎点线:按间距1.5m,梅花型进行钎探点布置。

就位打钎:采用人工打钎,锤举高度为50cm,将钎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共7步。

拔钎: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

灌砂:在验槽合格之后,即可进行灌砂,每填入30cm左右捣实一次。

在钎探完成之后,应做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验槽检查,不得堵塞或灌砂。

(2)验槽

钎探完毕后,由勘察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对基槽进行验收。

土方大开挖时,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土体围墙、周围建筑及其公用设施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本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5)土方填筑与压实

为了保证土方工程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须正确选择土的种类和填筑方法。

要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土、液化状态的泥、含水量大的粘土、粉状砂质粘土、混杂土等不能作填土之用。

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层填土、压实。并尽量用同类土填筑,填土密实度,土的实际干容重用“环刀法”测定。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基础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案

Keywords:Basic engineering Massive concrete Construction scheme

一、某小区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

1、某小区基础工程概况

(1)本工程地下建筑面积23165,其中地下车库部分21113,主楼地下室2052。地下车库基础为独立基础+400mm厚防水底板,主楼为筏板,筏板厚度主楼为700mm,裙房部分400mm。整个基础工程混凝土量约15000m3,要求按大体积混凝土措施施工。

(2)根据本工程的开工时间和工期安排,基础工程的施工时间为2011年3月1日―4月9日,其混凝土浇筑时间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此时天气温度据往年施工日志记录青岛市区平均温度在6℃左右,城阳的气温比市区低1℃左右,此时浇筑砼,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保湿保温的养护范围。

2、该工程控制混凝土温差裂缝的措施

(1)本工程的筏板为防水底板,不能采用叠合浇筑方式。

(2)在本工程地下底板施工中,选择控裂技术。利用混凝土的松弛效应,实现混凝土各相应龄期极限拉伸应变不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要求,达到主动预控之目的。

(3)保温保湿层选择:筏板侧模采用一砖厚砖砌侧模,外侧回填土保温。筏板上部采用矿棉毡保湿保温,其厚度通过计算确定。

3、混凝土控裂配合比优化设计

(1)选用42.5级低水化热水泥。基础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0,抗渗等级为P6,其混凝土水泥用量控制在≤320kg/m2;

(2)掺加水泥用量8%的UEA膨胀剂,抵消混凝土0.25mm/m的干燥收缩值。UEA膨胀剂须通过试验确定其与水泥的相容性;

(3)选用II级粉煤灰,内掺法掺量为水泥用量的30%;

(4)选用SHGB型高效减水缓凝剂,使水灰比控制在≤0.4,大幅度降低水化热,初凝时间按≥12h控制;

(5)选用粒径为10~35mm,含泥量≤1%的连续级配的石灰岩碎石,其空隙率为38%,包盖系数为2.3,浆骨比为0.27;

(6)选用细度模数2.8,平均粒径0.38mm、含泥量≤2%的中粗河砂。

(6)因本工程为商品混凝土,在基础底板施工前,其基础底板大体积及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案,应同商品混凝土厂家共同洽谈确定,以确保基础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1)最大绝热温升:根据统计资料及公式,计算混凝土水化热最大温升:Th=(mc+k・F)Q/(C・P)=(320+0.3×68)377/(0.96×2400)=57℃。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混凝土入模温度按10℃设定,混凝土核心温峰值Tl=Tj+ Th・ζ=10+57×0.7=50℃。

5、保温保湿层材料厚度计算

(1)0.7m厚墙底板矿棉毛毡保温保湿层厚度计算:

δl=【0.5hλ(T2-Tq)/ λc(Tmax-T2)】Kb=【0.5×0.7×0.045×25/(2.33×20)】×1.7=15mm

(2)0.4m厚底板保温材料厚度:仍按上式计算,只将混凝土厚度改为0.4m,经计算后厚度为8mm。

(3)经以上保温保湿层厚度计算,确定700mm厚筏板上表面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加二层8mm厚棉毡作为保温保湿层,400mm厚的筏板上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加一层8mm厚的棉毡作为保温层。

6、混凝土表面温度的计算(表面下50-100mm处)

公式:T2(t)= Tq+4×h1(H- h1)【T1(t)- Tq】/ h2=6+4×0.1×(0.8-0.1)×(50-6)/0.82=18.32/0.64=29℃

7、保温养护时间的计算

经以上计算得知混凝土表面温度为29℃,预测混凝土浇筑14天内,环境平均气温可达到平均温度10℃。混凝土降温速度按1.3℃/d设定,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与大气层平均温度10℃所需要的时间为(29-10)/1.3=15天。

8、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1)按设计的后浇带划分多个施工区段,每个施工区段为一个温度单元,按划分的温度单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每个施工单元应连续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但在具体浇筑时,可采用“一个坡度、分层浇筑、循序推进、连续到顶”的浇筑方法。

(2)在浇筑400mm厚筏板时,整个底板可作为一个振捣层。在浇筑700mm筏板时,应分为两层浇筑和两个振捣层。每个振捣层振点间距为400mm,每点振捣时间为20至30s,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和泛浆为止,振捣产生的泌水应逐步进行排出。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3)

中图分类号:TV54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应用模块的分析

1 在现阶段基础灌浆施工工作中,进行灌浆施工环境的掌握是必要的,从而满足现阶段岩溶地段施工的需要,这也需要进行同类工程实践经验的遵守,保证灌浆试验工作的开支。这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岩溶地段灌浆模式的开展,进行填充物的不同方法处理模块的开展。当然,在填充物施工过程中,其施工难度也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针对岩溶的具体条件,进行不施工技术的开展。比如进行高压灌浆模块的开展,进行填充物的控制,进行高灌浆压力的控制,保证其稳定性及其抗渗性的提升。这也需要进行高压灌浆劈裂作用的分析,进行坝体的整体稳定性的提升。

在岩溶地段施工模块中,进行高压旋喷灌浆模块的开展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钻机的应用,进行特殊喷嘴的灌浆管的钻进,保证土层的预定位置的控制。进行高压脉冲泵的应用,进行钻杆的水泥浆的喷射,保证其对于土体的喷入。使喷流射程内土体遭受破坏,与此同时钻杆一面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一面低速徐徐提升,使土体与水泥浆充分搅拌混合,胶结硬化后即在地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具有一定强度的圆柱体,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

2 在基础灌浆施工模块中,必须要进行浅层含泥岩溶层施工模块的应用。浅层含泥岩溶主要表现为比较浅的岩溶。这就需要进行填充物的挖出,再进行水泥回填模块的开展,保证灌浆处理模块的有效开展。在基础灌浆应用模块中,进行深层岩溶应用过程中,要针对岩溶的埋藏深度,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这需要注意一些应用技术。如果岩溶埋藏超过50m,那么就属于深层岩溶。对于深层岩溶来说,假如运用旋喷法或者花管法等类似的辅助措置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灌浆技术在岩溶周围进行灌浆,让岩溶的填充物在水泥的作用之下逐步受到挤压并最终固化,最后在岩溶的溶洞位置按照逐序加密的原则进行钻孔灌浆作业。

二、水利工程大吸浆量灌注方法的优化

1 在水利工程岩缝灌浆模块中,进行灌注时间的控制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单位耗灰量的控制,这需要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展开优化。保证岩缝的吸浆量的控制,这需要进行相关措施的协调,按照地层的结构条件,进行水泥浆的溢出控制,保证相关限流模块的开展,从而提升工作效益。为了实现这个模块的工作效益,进行一些施工基本方案的更新是必要的。尤其是进行限流措施的控制,进行限制注入率的控制,更好的进行浆液裂缝流动速度的控制,保证浆液的沉积控制。这需要明确其注入率,保证注入压力的控制,进行注入率的优化,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下,更好的满足工作灌浆的需要。

2在基础灌浆模块中,进行降压处理模块的开展是必要的。这主要是进行压力降低模块的开展,比如进行自流模块的开展,进行灌浆处理效益的提升,这需要保持其砂浆的凝固性,保证其非流动性,从而进行灌浆压力的回复及其控制。这需要进行相关工序的处理。进行多元化的灌浆处理模块的开展,保证间接性灌浆方案的优化。即一定灌浆数量或者灌浆时间为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便要中断灌浆,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继续灌浆。至于具体的灌浆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要求、灌浆目的以及地质情况等视情况不同而设定,但是通常不要超过2~8h。

3在特殊灌浆模块中,进行设计压力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满足设计压力的基本需要,从而保证灌浆模块的有效开展。这需要进行扫孔模块、复灌模块等的开展,保证设计压力模块下结束灌浆模块的有效开展。这需要进行灌浆施工技术效益的提升,进行其漏水情况的控制。这需要进行相关漏水情况的控制及其优化。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严重漏水的情况一般有两个诱因。第一是水利工程的建设选址在可溶性岩石地区,这样的地质条件极容易形成喀斯特溶洞以及溶沟,并出现严重漏水的情况。运用常规的灌浆手法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成本巨大,因此有必要采用其他的解决方法。

4 在模袋灌浆处理模块中,进行模袋处理模块的开展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耐磨性能的提升,在进行模袋灌浆应用过程中,其随着浆液的压力变化,其内部会有水分出现渗出。这些颗粒会进行袋子内部的沉淀,也一定方面进行了固结性的提升,这样就实现了水灰比的降低,实现了其凝固时间的降低,提升了其固结的强度。在该工作模块中,模袋的束缚也是客观存在的,水泥并不具备流散的兴致,并不会被流水所冲走,这种模袋的变形能力,可以更适应多样化形状的溶洞,比较有利于进行溶洞的堵塞。

5在充填级别配料处理模块中,进行较粘稠的水泥砾石及其粗砂的应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砾石应用效益的提升,保证水泥冲灌级配料模块的开展,进行不同程度的混合料的控制,保证沙石、砾石等的混合,实现过滤层的控制,进行自然反过滤层的形成。在该工作模块中,进行级配料的灌入数量的控制是必要的,从而实现粒料的填充,这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实现对反滤层的重视。

结语

通过对基础灌浆技术效益的提升,更有利于满足当下灌浆施工技术的开展需要,这需要进行岩溶地段施工具体方案的分析,进行类似工程经验的汲取,进行浆液的扩散控制。满足现阶段的基础灌浆技术的工作需要。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进行基础灌浆技术操作的优化是必要的的,这需要进行灌浆的核心思想的控制,更好的提升其灌浆的效果。这样更有利于进行用料的节约。这需要做好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的相关工作,实现基础灌浆技术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4)

1、引言

桥梁水下基础工程是桥梁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基础,由于施工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水下桥墩施工技术与地上施工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双壁钢围堰施工主要是运用双壁钢将四周围堰封闭,创造桥墩施工环境无水化,为工程提供建设基础。双壁钢围堰施工特点非常明显,它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压,并且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地质基础,它既能够为桥墩施工提供无水的施工环境,又能够承载结构载荷,所以,在现代桥梁工程水下桥墩施工中,双壁钢围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以浙江省03省道萧山义桥大桥及南岸互通工程桥墩基础施工为例,分析和研究了双壁钢围堰施工具体方案,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2、萧山义桥大桥双壁钢围堰施工方案分析

2.1 工程概况

浙江省03省道萧山义桥大桥及南岸互通工程位于义桥镇义桥大桥老桥下游800m处,北接四季大道,跨浦阳江后和闻戴线相接,全长1.025km,全桥总长838m,其中跨浦阳江200m。主桥跨径50+75+75+50m四跨连续箱梁,大体积承台,双薄壁墩。主桥桥墩位于水中,项面低于河床,采用厂制大块整体定型钢模,双壁钢围堰,钢围堰先在加工间制作完成,桩基施工完成后在桩基周围拼装双壁钢围堰,使用卷扬机在吸泥泵辅助作用下缓慢下沉,等下到设计标高后浇筑混凝土。

2.2 双壁钢围堰具体施工方法

(1)双壁钢围堰结构确定。根据实际的工程结构,通过一系列的计算,设计并确定了双壁钢围堰结构尺寸。双壁钢围堰内外壁隔舱距离为1.4m,围堰内壁的长度为23.4m,设计高为18.3m,宽度为18.0m,标高为5.5m,水下混凝土封底为3m。同时,为了保证施工范围内混凝土封底成功,围堰要超过施工基底。为了消除水流以及涨潮落潮的影响,在围堰周围进行铅丝围拢固定。

(2)围堰内部支撑结构。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方便施工,在围堰内设置了两道支撑,支撑材料采用45-a工字钢,两道支撑距离不超过5m,并通过竖向的桁架进行连接,是围堰形成统一整体。竖向单个隔舱板与阁舱板补强板组成的工字型梁为壁板的主受力骨架,所以隔舱板共24块,隔舱板之间根据水压力变化要求而设置水平桁架由水平桁架弦板和角钢组成水平桁架承受隔舱之间的荷载。这是双壁围堰壁板在竖向和水平向的主受力构件。经计算下层内支撑距围堰刃角达到8.0m。同时为了增加底层钢围堰矩形长边的刚度和围堰的构造整体性,需要在刃角的上方4.0m位置矩形长边的中部增加一道钢箱梁。钢箱梁的下端做成易切入覆盖层的刃脚,当底层围堰下放入水后,钢箱梁内灌入C30干硬性砼8.6m3,增加下沉重量和钢箱梁本身的刚度。

2.3 双壁钢围堰的组装及下水

围堰的组装与下水是工程施工的重点。钢套箱在钻孔平台上组拼,在钻孔平台上画出钢套箱底层的安装位置,做好组拼前的准备工作。整个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首先,底部围堰结构的拼装机下水。围堰的施工过程要从下往上,所以第一步就是进行底部结构的拼装及下水工作。在围堰结构的四周设置了“牛腿”结构、扁担梁等,这些结构安装完成之后,通过千斤顶将整体结构放入水中,完成底部围堰结构的安装下水;

其次,上层围堰的接高。在首节钢围堰锁定后,向其隔仓内灌注混凝土和向夹壁内加抽水等措施以调平围堰,并予留一定的干舷高度,使其处于待拼次节围堰的状态。以后每一节段船运到围堰旁,由浮吊起吊与首节或上一节进行焊接,每接高一节既均匀下沉,并予留相应的干舷高度,以便接高下一节时施焊作业;

第三,钢围堰的下沉和着床稳定。双壁钢围堰在水中是以隔舱内灌水下沉。如遇到刃角有变形时可灌1.0m~3.0m的刃角砼,本桥双壁围堰内有十二支钻孔成桩的钢护筒及矩形围堰的横、纵向各两根内支撑防碍抓泥斗的使用,即有些部位抓泥斗不能到位,则使用空气吸泥机高压射水龙头清除;

第四,钢围堰的竖向定向。在围堰的内壁面上对应承台的四只角钢护筒的位置,上下各安放用型钢制作钢套箱下沉时竖向定位系统。即横纵向的水平限位系统竖向起着导向作用。如果围堰偏时在平潮位用50t手动油压千斤顶进行调控。钢围堰着床是钢围堰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关键工序,钢围堰着床后的位置和倾斜率对钢围堰以后的下沉,乃至钢围堰落到设计高程时的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不过本桥可选择在平潮时,基本没有多大流速的条件下着床。通过在钢围堰的隔舱内灌水以调平围堰这样可以反复几次。当围堰接高下沉至刃尖距河床0.5米左右即停灌水下沉,通过反复纠偏以实现围堰的精确定位。然后均匀灌水,快速实现围堰刃脚的着床,继之以均匀吸泥下沉使围堰下沉到位。

2.4 围堰内水下混凝土封底

当围堰结构安装及下水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围堰内水下的土封底。这一步是围堰结构施工的最后一步也是工程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在工程施工之前,首先对工程所需要的封层厚度以及抗浮抵抗力进行计算。经过计算,封层厚度确定为3m,封层抗浮力参数定位1.69。

浇筑封底混凝土。采用泵送多点用导管浇筑封底混凝土,因封底混凝土数量大,为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和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30小时缓凝时间)和粉煤灰。

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用测深锤每隔一段时间,测出混凝土表面标高,将原始资料记录下来,随时告诉现场值班技术员,用以指导各导管提升及下料,要求混凝土均匀上升,以免造成混凝土面高低偏差过大,同时,也避免导管埋置过浅而使导管悬空,混凝土浇筑终结时,尽量调平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准备多套导管提升装置,防止混凝土堵管。

3、结语

通过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双壁钢围堰施工的步骤非常复杂,要求较高,但是其施工的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很好的为工程提供施工基础。整个双壁钢围堰施工还包括了双壁钢围堰结构的制作以及运输等过程,文中就没有进行特别说明,但是这些过程对于施工而言也非常重要。因此,在双壁钢围堰施工中要注重每一个施工环节,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5)

变电站的土建施工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工程质量,同时还要保证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变电站的土建工程的施工是整个变电站工程的主要基石,关系到整个工程的使用与运行,但是由于变电站的选址受到一定的系统控制,因此具备的地质条件大多不太理想,而且土建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又较为复杂,这为变电站的土建工程基础施工提出了一大考验。通过对变电站建筑物的不同特点与保障变电站土建工程的结构设计安全的介绍,进一步分析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变电站土建工程基础施工的处理技术,并最终提出对变电站土建地基与基础的建设方案建议。

1.对变电站土建基础施工中的不良地基的分析

1.1常见的几种不良地基及出现的理由

因为在选择变电站站址时受到系统的一定制约,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地基:第一,当变电站的站址选在处于坡底的冲积平地上时,虽然此地点表面看上去较为平整,但因为是最近几年才形成的,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山水的侵蚀。第二,当变电站的站址选在具有较大高差的地形上时,要选进行挖填与平衡,由于要填较深的土,且填土的部分面积较大又存在着不规则性,虽然其表面部分要经过一定的碾压,但是施工工期过短,并未能全部压实且易产生预沉降。第三,对电变站的站址选择时,如果有一部分或者全部都在水田或是水塘中的时候,田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淤泥。

1.2不良地基对变电站土建基础施工的影响

结合上述几种情况都非常容易出现软弱地基或是本身就属于软弱地基,基于种种不可预见的情况都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地基,由于其承载力较小,上部结构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虽然变电站的建筑物结构较为独立,但是其中的电力设备与管线相连接,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自身结构会被破坏,同时引起电力设备与管线的变形和破坏,最终导致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不良地基条件下的处理方案及建议

2.1对变电站建筑物基础的处理建议

通常的变电站建筑物主要有主控制楼与高压配电室等,在作变电站的整体布置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各电压等级的出线方向,布置建筑物时要遵从于电气的布置,一般情况下设计者都会考虑到要将建筑物布置在地质条件良好的位置上,但有些时候还是会有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建筑物需要布置在不良地质的地基上。一般在设计之前,多会对整个站址进行一次地质的勘察,若是勘察结果显示整个站址的地基承载力都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或者是站址所处填土区填土较深时,设计者会选择像桩基础等比较适合的基础,在多数情况下,变电站的建筑物基础都是独立柱基础与条形基础。

那么在施工的过程中,将基础基坑挖到所设计的标高时,要进行基底上质的触探实验,实验结果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若是实验结果显示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就应做进一步处理,下面介绍通常的处理方式:第一,观察地形图与土方图,如果建筑基础处于填土区填土不深的位置上,要继续进行开挖,直至挖到老土以下满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为止,然后用片石与强度为M10的水泥砂浆进行砌筑,以达到设计标高为准。第二,在条形基础上,当出现地基承载力同设计要求差度不大的情况时,应进行对扩大基础底面积的验算,并依据验算结果进行扩大,以达到对基底压应力的减小作用。第三,在独立柱基础上,可以降低基底标高到原土下,这时底层柱的长细会相应变大,设计部门就要及时对柱的结果进行重新验算并修改原来的设计。第四,在局部基础位于软弱土层上时,一时间判断不出此土层的厚度,可用挤密法对地基承载力加以提高。第五,在建筑基础处于填土区填土较深的位置时,可用强夯法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2对变电站建筑物中变压器与构架基础

的处理建议变电站建筑物中的变压器与构架基础都是独立的基础,但由于两者上部的设备与管线是相连的,所以控制其沉降在允许的范围内,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沉降必须控制在10mm以内。在建筑基础位于不良地基上时,要根据实际施工的不同情况采取以片石垫层、 扩大基底面积或者是挤密桩法以及强夯法加以处理,还有上面提到的桩基础,用于处理大部分基础位于深填土区时的处理。

2.3对变电站建筑物中电缆光与排水管道

基础的处理建议在变电站建筑物中,电缆沟与排水管道大多为条形基础,它具备上部结构自重小且长度长的特点,因此,局部位置可采用以片石垫层并扩大基底面积的方法。若是整体基础都采用此法的话,会大大增加工程的造价。下面介绍其他几种比较适合的处理方法:第一,当基础建筑在1~4m厚的软弱土层上时,可挖去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将一定配合比的灰土以最优含水量情况做分层回填,并进一步夯实、 压实。在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材料中石灰用量的控制,它的强度与灰土的用量成正比关系增加,在超过了一定的限值后,则增加很小,并逐渐减小,经实践证明1:9比例的灰土只能发挥对土的改善与压实性能,2:8或是3:7比例的灰土是最优质选择的含灰比率,但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到石灰等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进行了人工压实后,若灰土垫层比例为3:7,则压实系数在0.97,干土重度大于14.5~15.0kN/W时,承载力要求在300kPa以上。若灰土垫层比例为2:8,则压实系数为0.97,干土重度大于 14.8~15.5kN/W时 ,承 载 力 要 求 在300kPa。土在这里的作用不仅仅是填料,而且它也参与了化学反应,土里面的黏料、 胶粒都具有一定的活性与胶结性,其含土量越多,灰土的强度就越高。但是按照相关的规程中要求灰土垫层中的土粒粒径不能大于15mm。然后再谈对灰土进行质量的检验,用环刀进行取样,进行干土重度的测定,按其压实系数进行质量标准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为0.93~0.95,管道基础的压实系数为0.95,最小也要在0.90以上。所填垫层的厚度一定要能满足对其上部结构压力的承载要求,依据沟槽的宽度来确定垫层的宽度,若是回填土或者淤土等区域,进行垫层处理的范围就要适当扩大。第二,当基础建在软弱地质上时,还可将基坑下的部分或者全部软弱土挖去,然后进行回填素土并分层夯实,一般多用于对管径处于淤泥区域不大时的基础处理。第三,用砂与砂石对基础下进行垫层,垫层的宽度不但要考虑到应力扩散的要求,还要考虑到垫层侧面容许的承载力,如果垫层的宽度不足,可能发生基础大幅度沉降的现象。另外,垫层的材料必须选用级配良好且质地坚硬的,以充分发挥垫层的作用。

3.结语

变电站作为供电企业向用户输电的主要中转站,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系统的安全与否。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做好其变电站土建工程的基础性处理工作,提高电能的质量,不断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6)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由于公铁路分离立交桥施工工艺的复杂性,施工过程及竣工之后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因素,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公铁路分离立交桥下部构造工程施工监控,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乌海市海南区至乌达区一级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公铁路分离立交桥2011年7月11日开工, 2011年10月完成0#、1#桥台基础及下部构造,工程概况:公铁路分离立交桥交角为135度,桥面宽度为2×(0.5+11.0+0.5+0.25)m,孔数及孔径为3-30m,下部构造为肋式台和扩大基础。

2施工方案

2.1扩大基础施工

1)测量放样:根据0#、1#台设计平面位置、底层基础设计平面尺寸、基底设计标高、地质资料、实测的地面标高、施工工艺,并参考有关技术资料,确定出基坑底的平面尺寸,用全站仪按计算出的坐标施放出基坑底四个拐角,在此基础上,按照选定的边坡坡度及开挖深度确定出基坑开口线。

2)开挖方式:机械作业为主,并以人工配合进行

3)基坑检验合格后,测量放样,确定基础的控制轴线,安装模板。基础砼浇筑前,表皮要洒水湿润,才可浇筑砼。

4)模板安装完毕,进行钢筋绑扎,在模板搭设钢筋固定支架,对基础竖向钢筋进行固定定位,固定高度为3.5m,校核无误后,进行第一层基础砼浇筑。第一层基础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基础前重新测量,确保第二层结构尺寸及基础竖向钢筋的位置准确,并用临时模板在肋墙第二层基础襟边靠里位置预埋固定钢筋骨架、地锚。钢筋位置预留坑槽,由测量人员复核肋板位置,标出肋板钢筋预埋标高,然后进行第二层基础砼浇筑。固定高度分两层,第一层距二层基础顶面2m,第二层距二层基础顶面5.5m,并利用坑壁做斜撑,以尽量避免肋板钢筋骨架的摆动。

2.2肋板式桥台施工

施工工艺:测量放线 肋板钢筋校正肋板模板安装 浇筑桥台砼

1)测量放样:先由测量人员复核各肋板坐标,无误后弹出结构外皮线,并标出底高程。

2)绑扎肋板钢筋,绑筋前根据测量放线位置,对肋板竖向钢筋间距控制,然后按图纸要求绑扎桥台钢筋。

3)安装肋板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组拼加固完后用吊车吊运拼装,模板支撑应牢固,应用地锚式钢管及方木支撑,保证结构物外形尺寸及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桥台肋板模板安装及砼浇筑分二次进行,肋板下部模板安装时用一层20cm和30cm模板调整模板口高度,下部肋墙拆模时保留顶层模板,以保证分层浇筑的砼外观无错台现象。回填基坑时,严格控制填筑厚度,用小型机具压实,在肋板周围均衡对称回填以免对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4)肋板砼浇筑:肋板砼浇筑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砼坍落度及和易性。砼采用吊斗及串筒入模,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振捣间距及方法正确,至砼表面不再下沉,砼内气泡不再溢出为止。浇筑上层砼时,振捣棒插入下层5-10cm,每次浇筑砼连续进行。砼浇12小时后进行浇水养护,当拆除模板后,及时包裹塑料膜进行养护不少于7天。

2.3耳背墙施工

耳背墙模板为大块钢模板和组合钢模板,一次性浇筑完成。通过拉筋和侧面支撑的方法进行加固。预埋伸缩缝锚固钢筋和防撞墙钢筋应重点检查其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伸缩缝预留槽的预留宽度比设计宽度小5-10cm,待施工伸缩缝时再将槽口切至设计宽度,以便新鲜接头更牢固。

2.4桥台盖梁施工

1)桥台盖梁底模板,采用砂浆或砼处理,准确控制标高、平整度和平面尺寸,直接在砼底模上支模板。

2)在底模上放样出支座中心线,锚栓孔位置,挡块角度线和钢筋保护层线,经验收合格报监理认可后进行钢筋绑扎。

3)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筋的制作和绑扎,绑扎钢筋时,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在侧面及底面都要绑一定数量的砼垫块,钢筋绑扎完毕后,报验合格后,开始立侧模。

4)铡模采用组合钢模,在钢模外用槽钢加固,以保证侧模的直顺和防止钢模变形,以保证平整度,接缝外夹海绵条。模内设钢管临时支撑,以保证断面尺寸,钢模之间用对拉螺杆拉紧。

5)在模板安装完毕,经自检合格报监理复检认可后,浇筑砼,混凝土通过吊斗浇筑,水平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浇筑桥台盖梁时,应注意预埋件(垫石钢筋网)或预留孔的设置并按设计设置横向坡度。

2.5垫石施工

在垫石施工前,应采取可靠的测控方法,确保垫石施工按设计要求的标高及模板、平面位置等进行,以使支座的下承面即能达到密贴而均匀受力,又能使桥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盖梁顶预埋的垫石钢筋网片,利用自制组合钢模板浇筑垫石砼,用小型振捣棒振捣,确保砼的密实,同时加强养护。垫石施工注意搁置标高和平整度。

3桥涵质量保证的主要措施

3.1严把材料关

1)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作机械性能试验,对进场的钢筋进行抽验,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力学性能、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以及其它不合规范要求的钢筋,坚决不予验收、使用。

2)水泥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其品种、级别、包装、袋装质量、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3) 粗、细骨料应坚硬耐久,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4) 水采用饮用水。

3.2控制分项工程质量

1) 模板

统一采用钢模板,加固模板时使用模板对拉钢筋焊接成pvc 套筒设置对拉螺栓。使模板保持良好的垂直度,并在模板最大受力处加固顶柱措施。模板安装后对轴线、垂直度、高程检查,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灌注砼后不变形、不移位,模板内部涂涮脱模剂,拼合平整严密、无漏浆缝隙。

2) 钢筋

钢筋的加工与绑扎时应按图纸所示,核对钢筋规格、型号、尺寸、数量、计算下料长度,用钢筋切割机截断,未加工钢筋和已加工钢筋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挂牌存放在经硬化处理的场地内,并垫高堆放、搭盖防雨设施,各种规格、型号分类堆放,在绑扎前应在底模上划好钢筋间距线,以控制布筋尺寸,按照顺序绑扎。

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需制作与其强度相同的垫块,采用模具,中间埋设扎丝,以利绑扎,做到内实外美,厚度符合设计保护层厚度。

2) 砼

① 砼的浇筑

砼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当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在1.5m以上。

② 砼的振捣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③ 砼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应根据气候条件,最迟不超过12h即覆盖和洒水,直至规定的养护时间,洒水次数应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度。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当新浇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人、堆放机具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

④ 拆模

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

4 结论

综上所述,公铁路分离立交桥桥台基础及下部构造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做好扩大基础、肋板、耳背墙、桥台盖梁和垫石等桥梁的下部构造的的施工控制,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惠斌.谈跃龙涌覆涌二期工程的施工流程与设计要点[J].山西建筑2007,33(22):340

[2]李培俊;杨鲜明.怀化市元水大桥3#桥台基础施工工艺[J].中南公路工程.1995,2(2):24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7)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单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积累了不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的先进经验,但对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现象伴随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出台而得到了很大转变,各个单位也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也叫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是指工程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前期档案是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只有规范前期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前期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为主体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一、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档案资料流向不清,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的观念和认识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新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得不到统一,如归档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质量不一,格式和内容不相同,给档案部门带来一定的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措施不完善,对当前的改革形式和管理方法缺乏研究和思考。

4.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工程建设单位人员和经费的原因,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不健全,档案人员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没有设立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场所,档案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如没有专门的库房,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单位和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机应用仅是打字的水平,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充分认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不得进行或通过整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竣工验收。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档案验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了项目档案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竣工验收中的重要性。此外,项目档案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发挥最大效益。

三、如何做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有了工程没有档案将后患无穷。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主管领导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2.加强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加强考核,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8)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9-0109-02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上抗浮水位较高的条件下,往往需要工程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抗浮措施,以促进工程建设中各项问题的有效解决。当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形势下,常用的抗浮措施主要有配重法和锚固法,为保证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地下抗浮水位较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帮助。

1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地区建筑工程为例,就抗浮锚杆与抗浮桩在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该工程为2层地下室,以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方式开展车库施工,依据地质报告可知,其抗浮水位水头高度在5.4m,当前施工条件下,地下室车库部分结构的重力荷载及覆土荷载不足以满足当前施工中抗浮稳定要求,此种情况下,需要工程设计人员采取切实可行的抗浮措施对此类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在对工程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后,设计人员决定设置锚固措施。针对本工程的实际特点,提出三种方案,一是在独立基础以下对锚杆进行集中布置;二是将锚杆均匀的布置于独立基础之外的防水底板;三是将抗浮桩设置于柱下。

2建筑地基基础抗浮锚杆与抗浮桩的技术对比

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在不同的方案条件下,对抗浮锚杆和抗浮桩进行技术对比,可以发现方案一在平衡局部水浮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水底板厚度,并改善配筋效果,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但方案一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不足,其构造防水底板厚度不佳,导致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锚杆的水平锚固长度难以得到最优化控制,实际水平锚固长度较长,对于防水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阻碍。

就方案二来看,其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上的完善,弥补了方案一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不足,其对防水施工并未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但防水底板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往往承受较大的局部浮力,此种情况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得不增大板的厚度和配筋。

就方案三来看,其在受力性能上与方案二具有高度一致性,但其不同之处在于,方案三采用了CFG复合地基,在桩中增加了一定量的抗拔钢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施工工艺,为施工质量控制奠定了可靠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锚桩施工工艺与复合地基形式下的长臂螺旋工艺具有高度一致性,其在施工质量上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在对三种方案进行技术对比后可知,三种方案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均具有一定可行性,但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锚桩与锚杆的技术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就锚桩来看,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裂缝宽度进行准确验算,以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而在建筑工程相关标准中,尚未明确是否需要进行验算,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大多未采取验算方式。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以等体积用量的锚杆取代粗直径桩,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锚固摩擦力,从而对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3建筑地基基础抗浮锚杆与抗浮桩的经济对比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准确把握不同方案在建筑工程造价上的差异性,本文主要对三个方案进行造价估算,具体结果如下。

在基础及底板混凝土用量上,方案一用量为818.8m3,方案二用量是647.1m3,方案三用量801m3;在基础及底板钢筋用量上,方案一用量87.56t,方案二用量44.1t,方案三用量107.7t。两者所用直接费用中,方案一花费795270元,方案二花费444825元,方案三花费882600元。

而在锚杆所用的总长度上,方案一用量为1020m,总成本为204000元,方案二用量为3150m,总成本为630000元,方案三则不需要使用锚杆。但方案会使用锚桩钢筋混凝土,总用量为235.5m,总成本为282600元。

总的来看,方案一总成本为999270元,方案2二总成本为1074825元,方案三总成本为1165341元。分析可知,方案一在建筑工程总体造价上占据优势,方案二的工程造价最高;若不考虑锚固体,单纯从基础自身造价来看,方案二的造价明显低于方案三。

4结语

通过建筑地基基础抗浮锚杆与抗浮桩在技术与经济上的对比可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抗浮锚杆更具经济型和实用性,尤其是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位较高且锚杆较长的条件下,桩基集中布置抗浮锚杆的方式有助于加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受到施工单位的广泛关注,并且在防水施工上具有一定便捷性和可操作性。而在地下水位较低且锚杆长度较短时,可以通过在柱下独立基础之外的防水构造底板上布置抗浮锚杆的方式,促进施工中地下水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提高建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若建筑工程建设在工期上的要求比较严格,而对工程造价限制较为宽松时,可以采用桩基作为锚固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进度。相关施工单位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应当结合工程特点对方案进行合理选取和优化利用,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9)

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一般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包括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城市桥梁、轨道交通、隧道、道路、给水、排水、燃气、城市防洪、环境卫生以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条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是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工程中形成的与工程建设有关,对国家、社会和单位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数据、照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与工程质量密不可分。

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呈现出建设规模大,重大工程多,技术复杂程度高,工程涉及面广等特点。诸多城建重点单个项目投资超亿元,有的甚至高达几十亿元。工程项目涵盖类型也越来越多,由过去较为单一的道路排水工程、桥梁工程,发展为大型综合立交、过江隧道、轨道交通、全线高架桥梁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同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基本施工队伍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一些专业从事钢结构施工、隧道施工、地铁盾构施工的公司加入到武汉市城市建设中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样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保证其真实、完整、准确,并得到妥善的保管和有效的利用,为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和设施管养提供重要依据,是各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必须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1、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质量状况的综合反映。

随着量化分析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程建设质量有了一系列精确的评价体系。当对工程建设质量的评价由感观性的经验模式上升到以数据和现状图纸为依据的体系化模式时,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就要以工程档案为基础,以指标的量化统计分析为手段进行综合测评了。由此可见,工程档案直接反映了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从近年来工程质量事故案例的处理看,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或重大事故,首先要对工程项目档案进行全面调查。这是因为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原始性、真实性、唯一性的特点,它是建设活动的直接产物,全面、综合地反映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划分工程质量责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工程建设质量状况的综合反映。

2、工程档案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前,应当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这就表明,如果工程档案验收不合格,工程将无法进行竣工验收,工程档案管理已经成为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建设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部第78号令切实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峻工验收备案时,应当查验工程档案认可文件。这就再次明确了工程档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将工程档案管理作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3、工程档案是城市管理、发展的重要依据。

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活动的真实记载,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工程档案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使用后的管理、维修、养护、改扩建等技术工作的决策、设计都起着重要的凭证和依据作用。凡对某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维修养护、改扩建,都必须依据该项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详细记载即工程档案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同时,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向地下和空中纵向延伸,而这一切建设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就是前期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留下的档案资料,而在建工程的档案资料又将成为今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

部分单位对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施工管理轻档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本应始于工程前期运作,终于工程竣工验收,列入管理日程,同步施工进展。但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平时不重视工程档案和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同步管理,资料不规范、收集不齐全。甚至出现为应付竣工验收或有关检查搞突击、“做”资料,的现象,造成原始资料失真,工程档案造假。加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大多为政府工程,有的工程因工期紧,协调难度大,基本建设手续尚不完备,更遑论其能够重视工程档案建设。

2、工程档案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应包括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形成的档案资料,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但就工程现场的情况看,大多项目部都未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是其他人员兼职或临时抽调人员担任,大多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专业知识欠缺。加上现场工作繁忙,人员调动频繁,原始资料丢失、损毁严重,档案管理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这必然影响到工程档案的质量。

3、归档时间严重滞后。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明文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但现实的情况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移交普遍滞后,有的工程甚至竣工多年,工程档案尚未移交。更有甚者,因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特殊性,有的工程完工后不竣工验收即投入使用,其档案移交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4、工程档案质量欠佳。

按照相关规定,工程档案资料应做到图物相符、数据准确,填写、审批、签章手续完备,不得擅自修改、伪造和后补,应达到完整、准确、系统,符合归档要求。可从实际的情况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质量尚存在较大差距。有的项目由于抢工期、赶进度等原因,施工过程中将资料工作放在一边,到验收时再来补写,使资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一些单位为节约时间,只做一份资料,其余全用复印件代替,有的甚至将其它工程的一些资料放入档案资料之中,从而失去了档案资料的真实性,降低了档案本身的价值;部分档案书写不规范,纸张破损严重,字迹不耐久,不符合工程档案归档的要求。

三、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的对策

1、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是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

加大对《档案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文件档案管理规范》及相关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行业特别是领导同志的档案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经验的积累和宝贵的技术储备,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要逐步形成领导重视档案建设,人人关心档案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抓好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明确参建各方和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责任,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开展。

2、增大投入,提高素质是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力保障。

各工程现场应设置与工程档案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机构,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解决必要的档案管理工作经费和设施,保障现场档案整理工作开展。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举办档案管理培训班,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要积极主动服务,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当业务指导员,指导、协助参建单位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现场档案资料整理。

3、规范管理,依法治档是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的首要任务。

为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国家先后制定和了一系列与工程档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我国档案管理法规体系,覆盖了工程档案工作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在当前的工作中,首要的是有法必依,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参建各方要严格落实工程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结合现场实际,制定系统、完善、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使现场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对拒不履行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督促。

4、严把质量,加强检查是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环节。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是实现有效利用,发挥档案作用,实现档案价值的基础。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牢牢抓住收集齐全、材料准确、整理系统这三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档案人员应及时了解工程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等每个阶段,掌握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个环节文件资料的归档范围,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施工有较大的动态性,所以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必须要与工程建设施工同步进行,档案人员要随时掌握工程建设变化情况,确保文件资料的准确。尤其是修改有关文件资料时,一定要按照规定的修改程序进行更正,并保留修改依据和过程记录,保证内容和数据的准确性;在收集齐全、材料准确的基础上,档案人员要遵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的形成规律和成套性特点,保持归档文件、档案案卷间的有机联系,着眼于方便档案资料的保管和利用,科学分类,合理组卷,确保质量。

同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在日常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也应加大对工程资料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质量保证体系资料、施工日志、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检测报告、地基基础等关键部分、关键节点验收资料、监理日志、监理平行检验记录等资料真实性的核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问题严重的及时采取行政执法措施,保证施工档案资料真实、客观、完整反映工程施工进展情况。

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大事,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要要求。当前,住建部正组织力量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完善,这也显示了国家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决心。各级管理部门和各参建单位,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为更好服务于城市建设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档案法》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10)

2实例概况

位于某地一个河流的拦河闸的断面处的河道是呈南北走向的,从左到右工程地质为淤泥层、岩石等,变化程度较大。在设计闸底板时,高层设计为1m,厚度为1.2m,齿坎的厚度为1.2m。目前,该条河流的现状是河底的高程为2.6~3m,在拦河闸的左岸大约有22~11孔地基,该地基为岩石与强风化城,在右岸大约有11~1孔的地基,该地基为淤泥层,厚度为0.5~3.5m。

3施工中的具体处理措施

3.1闸室基础处理

(1)基础处理。在原设计中,要求必须浇注到强风化层,地基的透水率≤31u。在现场施工时,开挖到设计标高后,经过再次并进一步的核算,得出透水率与地基的承载力同时都满足设计的原本要求。因此,当基坑开挖到设计高程后,既可以开始浇注。一般淤泥层的基础在进行浇注时,采用的方式和材料仍是砌石框格回填粗粒砂压实。(2)基础防渗。为了保证闸室段砌石能够做到安全防渗,可以在砌石基础齿坎处增加30cm厚的一道C20素混凝土防渗墙。同时,为了避免拦河闸蓄水渗漏,可以在左岸增设一道50cm长的黏土心墙,深度一般会达到强风化层;且可在右岸增设一道长度为255m的混凝土搅拌桩防渗墙,其深度可至强风化层。

3.2铺盖、陡坡段淤泥层等基础处理

由于现场采用的土质为砂壤土,其含沙量较大,以致换填压实还不达到设计标准。为了保证基础安全,可以采用1∶2级配砂石进行施工处理。可以选择泥土含量较少的中粗砂作为砂料,一般石子为二级配。在石料场将选好的砂石均匀搅拌后,既可运至现场。通常,将每层的厚度压缩在50cm以内。然后采用压路机将路面彻底压实。

3.3格宾石笼、海曼防冲槽基础处理

在右岸,有1-5孔海曼地基为淤泥层,按照设计要求,其地基的承载力≥100kpa。由于现场进行勘探后,发现其实际的承载力只有70kPa,并没有达到设计的标准。如果将淤泥全部挖出,然后进行还填压实,其可行性也不是很大。因为现场的排水量较大,且会支付大量开挖费用。另外,开挖出来的淤泥运输有一定的困难,造价也较高。因此,经过综合的分析研究之后,一致认为现有的淤泥层地基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相比,相差并不是很大,可以认为淤泥层是历史沉积造成的,稳定程度大,并因常年隐于水下,并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参考同类的地基处理工程,可以对该淤泥层采用淤泥抛石挤密的方案。从淤泥层的一端开始,并在其表面抛掷一些乱石,然后用挖掘机进行填压挤泥。在淤泥被压出后,及时将其挖出,直到最后地表下沉稳定为止。最后,在1350㎡的面积之上,抛石806m3。这一方案的造价不到7万元,相比于开挖淤泥等方案预算节省至少20万元。

3.4右岸档墙的基础处理

右岸挡墙地基靠着堤防,主要是淤泥层,堤顶和基础底部有11米的高差。由于施工的场地本身较小,且开挖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塌方,还要破堤。从而,在支护以及土石方挖运方面都会产生较多的费用,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不能利用机械进行相应的施工。如果正式开挖施工,还会中断上下游的村庄交通,同时施工占地面积大,协调难度还会加大。在实地研究分析之后,施工方案定为,分段开挖,建议支护。当开挖至强风化层之后,基坑浇注直接采用C20混凝土,直接放弃原来的级配砂石方案,使施工速度加快、安全提高,且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

4水利基础处理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几点思考

4.1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评审前,对白马河拦河闸淤泥段闸室基础设计的初始方案为抛石混凝土,由于其造价原因,在评审中被否决,改为砌石框格方案。但实践证明,抛石混凝土方案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符合实际的需要,仅从投资的角度来评审设计方案并不合理,也不全面。砌石框格回填粗粒砂方案虽然有很多可取点,但是该方案需要的人工多,施工的进度也比较慢,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各种缺陷。相比之下,抛石混凝土方案能够很好的将这些问题解决。另外,在进行河道内施工时,会抢赶工期,且该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处在于保证安全行洪。如果在施工时遇到行洪,没有合理的处置,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在本次施工中,右岸的11孔闸室采用砌石框格回填粗粒砂基础。如施工采用抛石混凝土,可以将工期加快20d以上。由于,在实际中地材价格以及人工费用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以致两种施工方案的造价已经大致一样。因此,在以后的方案设计中,安全度汛应该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在方案中,在综合多种因素之后,将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优化。最后,在评审中充分讲解论据论点,让设计方案得到评审的支持。

4.2加强复杂地质段的地基及基础处理方案的制定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重视对方案选取的管理,以做好在水利基础处理工程施工中对方案多样化、地质多变的基础处理。地勘的作用是将地质情况准确地揭示出来,提供详细可靠的基础资料以支持设计工作。设计工作要考虑到人工组织和管理的难度系数、人工费和地材价格等成本、安全支护和排水费用增加的可能等,还要将施工组织、安全保障、工期安排和质量管理等纳入综合考虑。不断优化的设计方案能为施工服务提供有力支持。施工过程中,现场试验、检验的手段措施则要保证健全,各技术参数要及时准确地检验,做到这些,才能及时准确地落实处理方案。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篇(11)

2 高校基建档案的内容

高校基建档案的内容因不同的基建项目而异,通常可分为工程准备阶段、监理、施工、竣工验收文件等四大类。

(1)工程准备阶段文件: 包括立项;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测绘勘察、设计;合同;开工;建设、设计、勘测、监理、施工机构及负责人等。

(2)监理文件: 包括监理规划、监理月报、监理会议纪要、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造价控制、合同与其他事项管理等文件。

(3)施工文件: ①开工报告;竣工报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等;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技术措施;安全措施;②建筑工程: 工程测量定位记录、建筑物沉降观察测量记录;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变更联系单;新材料施工记录;节能保温测试记录;钢材、水泥、砖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地基和基础部门;主体结构部门;建筑装饰部门;屋顶部门等;③安装工程: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分部;建筑电气分部;通风与空调分部;电梯分部; 建筑智能化分部;④室外工程: 室外市政施工文件、室外绿化施工文件;⑤施工验收文件: 竣工验收记录、观感质量检查记录、质量验收记录、竣工图。

(4)竣工验收文件: 竣工验收报告及意见书、竣工验收记录、财务文件、声像、缩微、电子档案。

3 加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平台

高校建设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发展高校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责任明确档案网络平台。高校建设档案工作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负责在学校档案工作的主管领导,由学校档案部、工程建设、学校各职能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等档案网络管理系统,负责完成高校建设项目文件管理系统的协调,组织,计划,检查等;另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在每个函数,个别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各种专业工作链接多少组根据相应的兼职档案员的工作内容文件档案网络系统,收集各种材料积累每个工作链接形式。同时,还应该部分有针对性的组织工程管理、建设单位,责任,监督人员档案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档案的意识,提高档案管理网络的工作效率,确保文档是按时完成完整的文件。

3.2 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应提前介入

之前,许多学院在某些建设项目准备阶段通常不会考虑到档案工作,甚至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仍然没有人管理档案,档案工作直到工程验收阶段管理、档案工作有很多困难。因此,高校建设文件管理应早期干预。高校建设是不同于其他项目,整个项目管理为主线,全面分别开始同时,承包商的特点,建设规模,档案产生更多数量、交付过程是复杂的,涉及建设、监理、设计、勘察、施工和其他单位。当投标基础设施文件收集物品应告知施工单位的投标,通知另一方交给的施工质量要求和内容文件,当建设单位的最终验收,确保提供一个完整的档案文件,确保档案文件。此时,在建设项目建设之初,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档案负责建设单位建设知识人员的培训、学习档案管理的规定、要求,知识,为了更好的基础设施项目文件收集工作。

3.3 建立健全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机构

高校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文件,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有各种各样的载体形式的档案,由于不同的业务特点,其管理模式是相对复杂的,这需要一个明确的责任,加强档案意识,建立特殊文件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理解业务,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数据收集和归档工作。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从一开始,必须根据项目的特点,总体规划,以适应档案工作全职,兼职档案员,明确职责和要求,确保项目每个阶段形成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归档的时间。建设单位,第一个建立的头,掌握高校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做好协调和计划作为一个整体,但也明显的档案部负责文件档案、验收工作,档案部门参与监督、施工等等,及时归档工作实践指导、监督检查,使档案工作真正渗透到每个链接建设的项目。

3.4 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培训

建设项目档案,应该培养,宣传人员,学习贯彻国家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法。通过教育培训他们能熟悉明白《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档案法》基本建设档案文件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他们明确工程档案文件的程序、范围及归档整理积累相关的知识,统一的标准、要求、格式。

3.5 做到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