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3 04:04:00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训教学;教学方法

近几年,通过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统计调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了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工作,原因除了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水平有限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比如:老师的实训课程教学方法不当、教材选择不当等所致。基础会计实训教学是让学生采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资料,根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账务处理程序,模拟会计操作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既扎实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们应当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敢于打破陈规旧俗,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全新的实训教学方法。基础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次实训,也是其他会计实训的基础,因此,基础会计实训的效果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是否扎实。本人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基础会计实训前准备

1.选实训教材

基础会计实训要取得好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实训教程尤其重要。有些学校的实训教材不是文字性的陈述取代了原始凭证,就是直接印好业务单据,让学生直接完成从原始凭证的到记账凭证的记账过程,完全忽视了对原始凭证填制、审核的训练;有的实训教材完全使用某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业务不是太难,就是没有代表性,最好选择的业务和基础会计理论知识挂钩,由于第一次接触实训,因此实训资料选择上不宜过难,业务不宜太过复杂,最好有重点、贴合实际、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并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高校教学注重能力培养这条主线,有机的融合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等要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选实训老师

高校实训教学中,应当设置专职指导老师,因为基础会计实训的教学质量与实训教师本身实践业务能力有着很多的联系,学校往往是安排担任理论课的教师来完成实训的教学任务,而这部分教师大学毕业后,要么没有从事过会计岗位的工作,要么就是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另外,由于理论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出去学习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导致理论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以前的实训教学方法,缺乏真实性和合理性,所以,学校领导应该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假期时间选派理论教师分期分批进入企业学习,提高实践经验;如果有条件,学校也可以外聘或者引进企业既有会计理论经验又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指导实训教学。

二、基础会计实训过程

1.模块化教学

(1)原始凭证模块:实训前教师可以准备几张大家熟悉的原始凭证,比如:借款单、入库单、增值税发票、工资结算单等等,让同学们观察这些原始单据的格式和内容,哪些项目需要填写,哪些不需要填写,对这些原始单据逐一讲解,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审核方法。

(2)记账凭证模块:教师可以准备好专用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和和通用记账凭证,让同学们观察并找出他们的区别。重点讲解所有的记账凭证都是根据原始凭证为依据填制,详细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强调填制记账凭证的注意事项,比如:记账凭证的日期、摘要、会计科目、附件张数填制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凭证的操作技巧。

(3)明细账模块:准备一些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的帐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析每种帐页的用途,比如:管理费用明细账由于项目比较多,所以用多栏式;库存商品明细账要了解商品的商品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所以用数量金额式;应收账款明细账只需要掌握增加、减少和余额就可以,所以用三栏式。指导学生填制帐页的注意事项,比如:帐页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不能占满格,应靠下线书写,上面要留有适当空距,一般占格局的1/2,以便发生错误的时间,容易进行更正等等,让他们填制一个帐页,假设填错了数字,5000写成了50000,指导他们更正错帐的方法等等。

(4)总账模块:指导学生了解总账的登记方式,与明细账的登记原理和核对方法,结合一个具体的业务讲解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原理,比如:企业购回一批原材料价值100000元,甲材料60000元,乙材料40000元,我们需要找到原材料明细账,甲材料增加60000元,乙材料增加40000元,再找原材料总账,登记增加100000元,强调先登记明细账,再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总账平行登记,指导学生编制总账余额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5)会计报表模块: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强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基础、编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填列等等。

2.综合实训教学

经过模块实训教学之后,学生们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了,这时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式的全面模拟实训,一般是模拟某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他们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通过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按会计工作过程完成一套会计核算资料,通过会计模拟实训达到仿真的效果;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不断的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让他们更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

三、实践教学

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深化实质就是让学生到企业或单位进行岗前培训和定岗实习,这样学生可以在接触真实的经济业务的同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基础会计实训》这门基础的实训课程,有效的提高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下面的实训课程奠定基础,提高高校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人才。(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管理系)

基金项目:本文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独立学院《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2013JGY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2)

《基础会计》实训属于会计专业能力提升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会计实训是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必要的补充。基础会计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账簿的设立、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填制、会计档案的保管等。基础会计实训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培养了会计操作能力,基础会计实训是验证是否熟悉掌握会计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检验会计核算知识是否掌握的最佳方式。会计实训是为了巩固、应用《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账务处理,特别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等企业会计事项进行核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模拟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一、基础会计实训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一)基础会计实训产生的背景

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会计人才需求数量急剧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然而,一方面很多手持会计专业文凭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又挑选不到满意的会计人才。其原因为:一是目前会计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有会计实验教学,不能系统的进行实验教学,造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二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会计专业,实验意识不强,实验手段不足。

(二)基础会计实训的现状

1.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往往是给学生一套企业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各种账页,让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顺序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经济业务涉及的内容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学生在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财务分析能力等方面没有提高。

2.选定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业务也有局限性

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业务只局限于制造业企业会计,而对其他行业会计的经济业务涉及很少,这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利。应向成本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方面延伸。

3.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的局限性

指导会计实训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财经法规,具备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理论功底厚实,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欠缺。导致即便有丰富的实训材料,但因对涉及股份公司的很多业务不熟悉,致使综合性的业务处理教学不能完成。

二、提高《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会计教学中让学生对会计先有一些感性认识,再讲解会计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既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还要树立起完整的会计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配备同步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根据较系统的实训资料与出具体要求,先完成对实训资料的账务处理,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强化实训教学,增加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学时

学校对基础会计教学也安排实验教学,并且提高实训教学的学时。比如,在学习了《基础会计》理论,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开始,依次经过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每个内容讲完后都要给学生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训,大约需要18个学时,通过模块,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然后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

(三)通过建立实训点,让教学任务较少的老师去实训点轮岗,以此来提高会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教师实训点,实训点财务人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不一定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而会计老师们的会计理论知识丰富,其动手能力较差,二者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能力。

三、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为《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实训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滕晓梅.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财会月刊,2010,4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7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130- 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了高职课程要摒弃先理论、后实训的分段式教学模式,要建立将理论融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深入领会和贯彻12号文件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精神,关键在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基础会计是入门课程,也是实际教学中“老师难以教好,学生难以学好”的一门课程,因为一开始就面对大量的会计术语。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根据基础会计具体教学的实践,提出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思路。

1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定位

开发与设计基础会计课程,首先应当弄清高职会计专业的整体定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按照能力分析为定位的逻辑起点,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具备的能力、专业教学目标、业务规格(职业资格)等如图1所示。

在会计专业整体定位的基础上,基础会计课程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流程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应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基本知识,应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基本会计报表的能力,同时通过项目实训和课外作业布置,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总体思路

(1) 以会计流程运用能力所需的知识重新序化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具体来说,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

(2) 以会计流程运用能力所需的技能设计基础会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职业工作过程,满足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

(3) 改分段式设计为一体化设计。将理论和实务知识直接融于实训项目的教学之中,改变过去先理论、后实训的分段式设计模式,减化不必要的概念性内容。

(4) 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设计必要的课外会计规范等的读本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 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设计中,要配有角色转换、分组分工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团体协作的精神。

3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具体内容

3.1 基础会计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内容体系框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会计流程的工作过程,以及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将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进行序化,形成三层递进式实训项目,其难易程度由简到繁,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将贯穿于相应实训项目中(如图2所示)。

3.2 实训(实习)项目必要的理论与实务知识

(1) 会计认知实习。通过参观的形式,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人员负责讲解与演示,回校后,由学生谈感受与收获,老师作总结。重点在于会计流程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大体感知到会计职场情形。同时也可参观一下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其他工作部门,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 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资金运动及其过程,各过程产生的主要原始凭证,相应原始凭证的说明(附实物演示),总结原始凭证的内容、类型与作用,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等。教师实操演示:普通发票、增值税发票、支票、进账单、借支单、差旅费报销单、收据等的填制及相关规定讲解。

(3) 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基本业务应用、记账凭证的内容与格式、记账凭证审核要求等。教师实操演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制及相关规定的讲解。

(4) 会计账簿记账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会计账户与会计账簿的格式、种类、形式,建账、登账、对账、错账、结账的要求。教师实操演示:日记账、分类账的建账、登账、对账、错账更正及结账。

(5) 会计报表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会计报告的内容,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及表样内容,利润表的格式及表样内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编制的方法。教师实操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

(6) 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实训。必要的知识主要有:账务处理程序的类型及内容、科目汇总表的表样与编制要求。在本实训中,教师基本不演示,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组织、团队协作能力,即社会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生自学《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基本法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方法能力的培养。

4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改革后的实施要求

(1) 理论知识与实训项目要平滑过渡,不能两张“皮”。采用一体化设计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融于实训项目教学之中,很可能出现比较生硬地将理论知识搬出,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例如,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实训,为什么先讲“资金运动”呢?应当平滑导入: “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即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会引起什么(举例)——有的会引起经济业务,即资金形态的变化或增多、减少,有的不引起——引起资金变化的就是资金运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如何证明资金运动了(如发票等)——原始凭证(是一种书面证明)——接下来引入原始凭证的内容、种类等。”

(2) 必要理论知识的“度”要拿捏好,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如果理论知识过多,就偏向学科式的体系教育,忽略了高职教育应有的特色。如果理论知识过少,就是属于以职业性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过分强调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及受教育者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功利性倾向很明显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受教育者志向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设计性(“创业”);同时也仅强调了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操作层面能力培养,忽视了高职学生策略层面职业能力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且忽略了会计核算的目标和会计循环的应有逻辑。

(3) 实训项目资料要前后衔接,有利于节约课程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学中应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便于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70

[中图分类号]F230-4;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会计学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会计学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必须具备在企、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胜任基本的财务工作。在整个会计学专业的学习阶段,基础会计是一门核心基础课程,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的现状,对基础会计教学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一些探讨。

1 基础会计学科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会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它以企业一个完整会计期间的典型工作任务为索引,指导学生完成从建账到凭证处理、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让学生掌握实际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从而具备会计工作各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同时培养其严谨细致的专业素质 。

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搭建起会计整体工作的框架,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是对此框架中的某一具体工作环节、某一工作岗位的深入和细化 。由此可见,学好基础会计,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2 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不当。目前,我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仍侧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基本还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但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会计实训不足。在我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训是分开的。教学中,先讲授理论,然后再进行实训。实训是一个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过程,结果是,上理论课时,学生无精打采,不知所谓,上实训课时又忘记了理论课上学过的知识,一旦离开了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无从下手。

3 “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要解决教学中面对的这些问题,我们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基础会计而言。“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两者之间的界限,把理论课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模块,模块下面再细分不同的任务,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场所不再安排在教室,直接安排在会计实训室。教师“教”,学生“学”和“做”,理论教学与实践交替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下学习知识,获得技能。

4 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4.1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根据基础会计的业务岗位流程,可将其分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等不同的模块,每一个模块下面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明确的工作任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根据工作任务展开。其次,在课程结构上,要突出实训课程的内容,可适当地减少一些基础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学生会计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比如根据划分的每一个模块实践性的强弱,适当分配实训课学时。

4.2 选择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学生个体差异日益加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面对差异如此之大的学生群体,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注重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等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相对真实的会计环境中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4.3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企业财务岗位的特殊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限性,许多单位拒绝提供实习岗位,实训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在校内完成。因此,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实训提供充足的岗位十分必要。要建设多个仿真会计业务实训室、手工记账模拟实训室、配备各种主要的会计教学软件,满足基础会计的技能实训。目前通过校企合作,已经为学生建立了校外实训的平台。在兼顾企业的同时,我们还可发展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这类单位的业务量大,愿意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实习空间,可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真实的账目和工作环境。

4.4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再区分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教师,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五年制高职学校的会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了要有教师职称,还应取得相应的行业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也可去企业进行实践或兼职,提高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

五年制高职基础会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中以模块任务为导向,“学”中以任务为驱动,“做”中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既培养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扎实的会计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5)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一定的感观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如果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把需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与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会计实训,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56-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一门基于工作过程分析,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实践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工作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规律与教学特点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不谋而合。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上,改变了传统理论与技能教学分离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能力训练、资源优化,实现理论与操作双重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包括教学管理与资源优化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空间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一体化等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高职高专院校专注于学生技能培养,专业定向性高,因此,在展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必须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深入其中,走理实一体化教学之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并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关键在于知识理论与技能实践的统一,教学中应在精讲基本概念、操作原理后强化学生的操作练习,以刺激学生从大脑思考向动手转化,实现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的统一。其二,技能传授与能力提升并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必须在掌握某些技能的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与自我素养,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适量、适度、有所提升地向学生传授技能,并以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具体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适应高职学生阶段的能力发展要求。其三,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一致。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活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定向性,突出专业教学,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更新程度高,这就要求教学“有的放矢”,选择与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关联性最强的内容,以服务于专业教学,服务于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2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

当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及教学媒体配置职责分别归属于教研室、计算机中心及技术中心,而在此种教学管理――分配分离模式的影响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落实受限,如实训教学基地缺乏媒体教学资源、理论教学中缺乏实训支持等,进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实现高职高专院校技能教学的办学目标。因此,要充分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将计算机教研室、计算机管理中心与教育技术中心隶属于统一管理部门,为组织教学、上机安排及计算机资源配置提供保障,进而强化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与此同时,由于相关资源的支持,教师不但可利用媒体资源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且能积极参加项目实训,这对促进教师交流、合作具有积极作用,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3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3.1 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若是说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大层面支持,则教学组织的具体化直接控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必须首先建立理实一体化展开的具体路径。

首先,合理规划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打造符合本校教学实情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进行教材的编写时,要以详细的市场调研为基础,深入摸索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与工作原理,计算机软件知识)、基本技能(windows XP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应用能力(局域网基础与应用、Internet基础、音频与视频的处理、flas处理、网页设计)三部分,以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及侧重点。其次,进行学时及成绩划分。学时课时划分直接影响着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所占的比重,考试成绩影响着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投入度,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实践学时以加大技能成绩比重的方式,提升学生上机训练强度,如计算机基础教学总共分为76学时,设置理论知识教学30个学时,实践技能学习45学时。把考试的总成绩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理论方面的成绩,可以设置其占总成绩的2/5,另一个是实践操作方面的成绩,设置其占总成绩的3/5。最后,优化评估体系。教学评估是监督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检测教学实效的必备手段,通过优化教学评估体系,一方面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关注学生能力的开发与提升,因此,评价不但要涉及到教学效果,且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理论考试、上机考试、日常训练等方面的综合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以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评价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训练程度。例如,将学生平时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考量,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评估的范围,并适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学生认识到平时成绩的重要性,以此激励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2 设置实训项目体系

由于受到学校的软件和硬件环境的影响,影响了学生们的“上机率”,导致高职高专学生上机操作的课时数没法得到保证。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操作成功的基础,实践操作更加深化了学生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训项目是实现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操作的基本途径,在上机操作中,可以适当嵌入实用性的综合实训项目,更好地将综合应用与基础实验相联系。也就是说,在实训体系中,所有的基础实验都可以作为整体综合应用训练的有机组成。比如说,以“个人网站的制作”为例,通过word文档处理的内容,可以作为网页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联系IE浏览器,可以有效搜索网站中的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相关资料;通过在Flash实验学习,可以为网页制作提供所需要的动画;在学习Excel、PowerPoint过程中制作出来的小案例,都可以在网站中进行共享。

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4.1 偏重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深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高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老师需要在此理念下,摒弃传统的、陈旧的理论教学观念,大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偏重练习、训练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教学。可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较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操作成功的基础,实践操作更加深化了学生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若理论教学不足,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后期练习。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偏重实践、忽视理论的教学观点,在关注实践教学的同时,重视起理论教学,精讲、细讲重难点理论后,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在训练学生过程中,以课上练习、课下作业、自我训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实践对理论的验证作用。

4.2 偏重资源运用,忽视实训效果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需用到计算机、教材、多媒体等资源,而一些教师片面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关键在于资源的运用,于是教学中只顾自我演示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而忽视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不到实训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技能掌握度,以多种实训方式展开教学。其一,设置实训项目,展开适度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编写计算机基础的实训教材,积极建设与综合应用与实验任务相吻合的实训项目。结合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删减,理论知识的学习应以“够用”为原则,压缩原有的理论课教学时数,用作综合性项目的训练。其二,展开实训教学。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过程中,应该以“项目驱动、案例分析、实践训练”的方式为主,从而更好地开展以综合技能、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

4.3 关注单项培训,忽视合作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必须依靠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备坚实的科研水平、理论知识,且具备强有力的技能操作能力,能为学生展开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导。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计算机教师在日常培训中偏重本职培训,而忽视非专业培训,造成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掌握不全面,如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电算化、ERP等一些新技术、新软件,严重影响了学生后期就业。因此,要求教师积极走出单项专业培训的轨道,积极深入市场,了解企业发展动向、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走向等,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向学生展示更全面、更先进的技术,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于学生的后期学习与就业。

5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现代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重要途径,其关注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统一,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该文从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入手,结合教学管理与资源配置要求,分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路径,并从内容与理念构建、教学方式改革、教师素质培训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注意点,希望为相关的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帮助和启迪。

参考文献

[1] 云正富,任友理,赵国庆.高职情境、项目、任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144-145.

[2] 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8):63-65.

[3] 邹显春,张小莉,李盛瑜,等.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6):213-219.

[4] 张凤梅.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理实―体化教学[J].消费电子,2013(18):200.

[5] 于凌云.关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9(5):24-25.

[6] 庄剑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3(35):153-154.

[7] 宋向红,白明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五法[J].中国成人教育,2013(6):184-185.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7)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基础会计》的理论教学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实训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提出自己的设想。

一、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对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职业教育主要结合企业实际会计人才需求和储备而进行培养和教育,其培养的针对性较强,且培养的重点是打造学生实际做账的能力。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明确教学目的很重要。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生的基础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会计核算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会计实训对理论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理论体系,会计实训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模拟的实践环节中去,要求理论能够联系实践,这就不仅要训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会计实训和理论教学两者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因此实训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实训环节的准备工作。

二、目前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时间的安排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授课时数一般为64到96不等,通常学校的做法往往是先按章节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讲完所有的理论知识后,再集中一周至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的时数比重偏大,实践课时数较少,而且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训时早已忘记相应理论知识,实际上起不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业务能力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就对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精深的实践操作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教书,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的经历,可能教师自身完成一整套实训资料都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怎样来教好学生。

(三)教学硬件资源

实训过程中有大量仿真的会计凭证和必需的会计办公用品,大多数学校是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在教室完成,这样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对策

(一)合理的规划教学时间

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理论与实训交互式”的模式,即根据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后紧接着进行实训教学,以此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真正起到促进理论教学的效果,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数并重。例如在讲到会计凭证的内容时,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填制内容具体,填制程序规范,为了使理论更加形象化,可在理论讲授完后,马上提供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加深学生对凭证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课程的每一个会计技能点都采取这种方式,学生对自己动手所练的项目将印象深刻,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真正践行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

“引进来,走出去”,与时俱进,吸收会计行业实务新知识。派遣青年教师和不具有会计实务工作经验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社会中介机构进修培训和进修,融入生产第一线,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学会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实务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技巧;积极引进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到学院讲学、开展学术讲座,培训会计专业教师,更新会计知识,介绍行业最新动态;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获取专业技术资格(会计师、助理会计师)或会计职业执业资格(注册会计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三)完善教学硬件资源

《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离不开软件设施,更离不开硬件的配置。高职院校应兴建模拟企业真实会计工作环境的实训室,如会计手工一体化教室,教室挂上些财会教学挂图和电教板,采用财务工作各岗位实训资料、银行往来凭证和汇票等一批实训资料,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会计书写、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账、记账、更正错账、凭证装订、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技能和方法。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完全按仿真效果进行实习,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真正做到“纸上谈兵练真功”。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如果把会计学专业比喻成一幢高楼,那么这幢高楼的地基就是基础会计。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决定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也要注重实践教学,探究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75-02

高等会计专业领域需要一大批“实用、务实、上手”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性对高等会计专业院系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高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内与课外、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是高等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1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构想:问题、依据和立足点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现存问题:是时量的限制,优先考虑理论教学需要;教学安排及课程接续关系,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账实训各自单独进行;弊端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为战。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一般是将实践教学课程转轨为综合实训课,即基础会计模拟账实训,时间上在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独立进行。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使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紧密联系、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如解决现有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紧密配合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奠定过硬的理论基础及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职业化人才培养,基本依据是要将培养目标系统的三要素――知识、能力、动手融于一体。可以依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学习、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活动,每阶段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层次分明。理论教学体系分为普通共同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分阶段循序渐进。基础教育阶段搭建普通共同课和学科基础课两个平台,按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设课,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专业学习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好本专业的本领,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开设就业指导、创业设计等专题课程,充分体现高等会计专业的职业性。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立足点,是理论教学、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在内容上的高度统一、在空间上的相互分离、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处理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手工做账的动手能力。高等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力争在不改变总学时的情况下,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做出优化组合,保证和突出实践教学。

2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内容、进程和针对性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内容非常复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对课程组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有个基本评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动手能力业务素质提升有个基本要求,使课程组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才能把握改革的内容和进程,保证改革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即对学生培养和成长而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针对性。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进程的基本针对性: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网络实验室,进行课后单项实训的配套试验;进行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的合理性优化;对理论教学、课后单项实训、集中会计模拟账实训进行全面整合。有针对性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后,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远程登录网络实验室完成单项实训,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全部完成后,集中进行会计模拟账实训的综合实践,只有这样的综合、整合,才能达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改革目的。

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巩固性的基础上,通过课后单项训练和模拟账实训,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效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带动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能力强化并促进理论知识,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会计业务综合能力,同时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以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的会计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紧密配合,使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课后练习能够真正相互促进,特别是使学生课后练习能够落到实处。在不增加课程学时量的前提下,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课后自练、集中模拟账和ERP沙盘实训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3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目的、效果和着力点

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课后单项实训能够落到实处;利用课后单项实训连接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账实训,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紧密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实体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有利条件,建立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存在于服务器上,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网络实验室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及单项训练,以解决目前理论教学后学生缺乏单项训练及练习的问题,最后再通过会计模拟账及ERP沙盘实训进行对理论教学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完整的实践检验,这样,以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提高为标志的教学改革的效果才能显现。

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需要解决的是理论教学、课后自练、实践教学的关系,需要在内容上的高度统一,在空间上的相互分离,在时间上的紧密联系,形成相互补充、互为促进的关系。具体建设项目内容主体方面,要努力认同并着力构建的方面有: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网络实验室,进行课后练习的配套试验;进行课上理论教学与课后单项训练的配套;对理论教学、课后单项训练、集中模拟账和ERP沙盘实训进行全面整合。

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要着重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预期人才培养效果:解决现有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无法紧密配合的问题,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和相关实训后能够初步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能力,同时为后续企业财务会计课程打好基础。

总之,高等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辨清、认同和把握的重要方面,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依据和立足点,内容、进程和针对性,目的、效果和着力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内容非常丰富,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构成非常复杂,改革的起点、过程和效果,都是以学生的“实用、务实、上手”为评价标准,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功于学生贡献于社会。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9)

基础会计课程是中职财会专业的基础课,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两个环节,其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在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缺乏全面性,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加强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构建遵循认知规律的项目教学体系,建立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基础会计教材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体系的呈现,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单项账务处理技能及整个会计工作流程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财会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可以把原教材内容优化整合成各个教学项目,以构建遵循认知规律的项目教学体系。如项目一基础知识,项目二日常账务处理,项目三财产清查,项目四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每个项目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子项目,如将项目二日常账务处理分为四个子项目,子项目一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子项目二会计凭证,子项目三会计账簿,子项目四会计核算程序。各个项目之间相互独立但又密切联系,构成了会计工作流程。这样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账务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基本职业能力。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整合后的项目教学体系,应建立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时间比为1:1。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并不只是简单、零散的填凭证、登账簿,应按“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将单项训练、综合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单项实训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教学内容分项进行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模拟实训通常围绕一个企业某一期间发生的基本经济业务,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相关的税收政策编写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实训资料,提供实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仿真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训环境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一些学校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只配备必需的凭证、账页、夹子等办公用品,电算化实训室也只是在公用机房安装一些财务软件,这样的实训环境致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虚拟时代,仿真虚拟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会计综合实训室应搭建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平台软件中各项内容来源于企业实践,应用于实训教学,有效辅助教学与实训,让实训室真正成为第一课堂。教师应致力于营造有效的实训氛围,如开出现金支票到银行提现业务,涉及出纳、会计、财务主管三个岗位,可将学生分工成不同的会计角色分别开具支票、编制凭证、审核凭证。会计实践性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但近年来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却面临着一些问题,多数企业不愿意让实习生过多地了解公司财务信息,学校对校外基地建设的重视度也不够。只有实现校企双赢,才会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可以以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等作为研究课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题探究中来,在完成学生校外实训的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专业技能发展是衡量中职专业教师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财会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基础,还应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教师每年都应到企业或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以巩固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将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专业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将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积极参加会计理论继续教育,及时关注并更新知识,使知识水平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现代社会需要应用型会计人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条件的高素质实践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芳.浅谈实践性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7).

[2]王莉.浅谈会计职业教学与工作实践结合[J].现代经济信息,2015(9).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2-01

《基础会计》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更是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因而形成教学效率低,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结果。基于《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与操作性并举的特点,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其操作性强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变成直观性强的具体情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这一观念出发,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究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会计课是中职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首要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学会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技术和技能。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起到启蒙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 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听得多“做”得少,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同时由于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教学顺序上,先介绍会计概论,后介绍借贷记账法,再介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学生要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训。这种教学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年龄小、基础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极易产生畏难情绪,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会计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怎样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第一阶段:认识、入门、掌握阶段,教师主导,学生主角。其教学做环境: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连高清投影仪;教学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生怎样做,怎样做好。教师在教学中,以实务教学为主线,将工作环节转化为教学任务,按实践操作顺序安排教学,学生先参观往届学生所做的账本、账簿、报表,从而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开始,首先边做边学如何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收据、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支票、进账单、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业务办理、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汇兑凭证、托收凭证等凭证的填制),如何审核原始凭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介绍企业的经济业务,如何将各种原始凭证分类,在学生有一些初步认识后,穿插讲解会计核算的“钥匙”――借贷记账法,并让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将经济业务(以某年的12月份业务为例,具体有筹资、提现、采购、出差借款、入库、出库、销售、差费报销、薪酬等日常简单业务核算和期末计算利润等期末会计核算)填制在记账凭证上,接下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核对无误后,编制财务报表,最后整理和装订凭证。通过动手,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在操作中,简要介绍用到的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务中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一教学顺序,避免一开始就学习抽象的会计专业名词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阶段:强化、巩固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其教学做环境包括:计算机局域网机房,教师机安装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主要用于操作示范、教学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等)+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主要用于教师布置和安排任务,并让学生通过浏览器访问,进行无纸化实训练习);学生机要求安装有互联网浏览器,如Windows IE(建议使用IE 6.0以上版本)。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操作训练法,课堂训练巡回指导,有问即答,即答即练。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针对第一阶段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会计知识,如仅凭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行演示,学生照葫芦画瓢,那么教出的学生也只是照本宣科,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为保证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操作技能,教师可通过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控制实训进程或自主增加课程的实训内容、布置实训作业和上传课件,并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室软件操作演示其实训内容。学生可根据教师所设置的实训作业进行学习、实训,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提高技能。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理解不深,在技能训练中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计算机机房中全程巡回指导,通过观察和了解,有针对性地运用口头讲解、重复演示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从合适的认知角度更好地学习与训练。另外,在实训教学平台上,学生可自行比对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查看自己操作错误之处,并可反复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便能做到错一处,改一处,懂一处,增强记忆。同时,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提供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种训练模式,模拟真实的会计流程,达到与手工实训相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时可灵活掌握,在完成教师规定必做项目后,可按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自主强化训练。通过标准化的实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提高对口就业率。 必须强调的是,在两个阶段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做是互动的,在教学中可适当设置如小资料、想一想、练一练等提示知识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构成“激励、合作、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在教师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情景中,有效保持了学习的注意力,同时,学生觉得身边都有会计知识,或者学习并不难。由于对新知的理解具体而形象,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愉悦感逐渐积累,最终将从根本上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实训论文篇(11)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发展,结果只能是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基础与专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形成。本文首先列举高职教育中轻基础重专业的一些现象,结合我们教学督查的思考,分析这种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改变轻基础重专业应该采取的措施。轻视基础重视专业高职教育误区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教学督查中发现基础课程在职业技术院校被强行压缩,甚至到面目全非的地步,专业课程也没有加强。这种理念基于一个现实: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于高考的末端或各地自主招收的中职学生,还有少量的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学习有困难,因此各高职院校希望通过高职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于是也就出现轻基础重专业的现象。但这种教育理念存在诸多弊端:文化基础太单薄,导致专业理论学习不到位,影响实践实训的效率,致使职业技能的形成困难。本文首先列举高职教育中轻基础重专业的一些现象,同时结合我们教学督查的思考,分析这种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改变轻基础重专业应该采取的措施。一、高职教育轻基础、重专业的现状分析高职教育轻基础重专业的根源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国家希望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职业教育成为具有职业技能的生力军,让他们改变目前企业中一线技术工人是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局面,提高产品质量,顺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因此呈现如下的现状:1.基础课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受到歧视。首先,是国家层面的各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偏重于专业课程,对基础课程给出了人为的限制,甚至是非常明确的限制。或者是在项目申报中给予限制性条款,好像基础课就不需要教学研究与改革一样,这种具有指导性的文件对各种项目的申报及评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次,是各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也有歧视基础课的现象,认为专业课就是重要的,基础课是可有可无的,在教学团队、精品课程、教改与教研项目的申报中处处设置障碍,阻止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有时为了减少学校的压力,不惜花钱请外校的所谓专家作评委,目的就是砍掉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其实不用这样大费周章,只要学校在项目申报通知上注明只限制专业课才能申报不就结了,何必让基础课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准备申报材料呢?这种明目张胆的歧视现象却屡屡发生!2.基础课被随意删减。一些基础课被砍掉或缩水,如大学语文被砍掉,英语减少学时,本该开设一学年的数学被减少到三分之一。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1)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大,从中学开始就在学习上欠下了许多东西,导致学生在基础学科没有优势,考试过关率低下。(2)院系迫于学生过关率低的压力,砍掉一些基础课或将其课时减少,把多余的课时放到实习实训上,学生易于过关,也学会了一些技能,表面上看起来效果不错。基础薄弱很难有突出的成就已经得到历史的检验。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较好,能够产生若干部古代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础较差,也就没有在世界文学中有影响的著作出现;中国古代数学偏重应用,筹算思想也曾经有过一些重要的应用,但缺少理论支撑导致中国古代数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得不到别人的认同。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3.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在教学督查中我们发现,(1)机械专业的专业课中不仅需要传统的微积分知识,还要用到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定理和几何中作图问题。而正弦余弦定理的计算在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非常薄弱,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已不复存在,大学数学中也没有这些内容,所以学生对这些计算较困难;几何作图的一些方法及结论只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一定的训练,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几何作图问题,而高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只能就一个个具体问题来探索作图方法,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作图思想,如果不是教学督查很难发现几何作图在机械专业还如此重要。(2)电子专业的专业课中需要用到复数的知识,这也是中学数学比较薄弱的地方;电子专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编程问题,利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却需要算法,算法产生的基础是数学,但大学数学教学中却没有涉及算法研究;要学习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时需要离散数学中逻辑初步知识,而电子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没有离散数学的内容。(3)计算机专业需要一定编程能力,编写程序需要作算法分析,要比较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数值计算的能力,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根本不考虑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计算机的全称是电子计算机,一些专业的学习需要电路基础,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各专业却很少开设电路基础这门课程。(4)财经专业需要进行风险预测与风险决策,也就是需要一些概率与统计的知识,但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却不学概率与统计,导致在讲授风险问题时只能纸上谈兵,不知所云;在经济学的学习中,要涉及西方经济学的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这些知识也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内容,然而所用的数学基础在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中没有介绍,试想一下经济学该如何讲授这些知识?(5)物流管理是近年新兴的一个学科,涉及仓储管理、物流运输与配送等诸多方面,其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上的运筹与规划、网络流、图论、最优化等问题,而这些课程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数学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担任相关专业课教学的老师很多是从管理专业分流出来的,他们大部分是文科类老师,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很难说没有问题,照本宣科是正常现象。(6)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写出的东西缺乏文采,大部分采用网络借鉴的方式完成任务,原创性少。(7)英语教学与不同的专业需求之间同样存在脱节的现象,各专业的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也缺少交流与沟通,各行其是,缺少配合与补充。4.基础课与实践课脱节。实践课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基础课教学中没有涉及或不是教学的重点,给实践带来困难,不利于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在机械制造实训中需要用到正弦余弦的较为复杂的计算,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没有介绍相关知识;在机械加工中需要用到曲线、曲面的曲率,而职业技术院校的数学教学中根本就不介绍曲线的曲率,导致机械加工中经常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在物流实训中需要的数学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没有涉及,专业课教师上课时也没有谈到如何应用,导致物流实训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模式进行,不能利用数学原理快速解决问题。5.专业课与实践课脱节。首先,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内容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其次,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与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协调,更有随意调整的现象发生,一些专业课老师不带实训,而带实训的老师没有上专业课,存在脱节问题;一些文科类实训课程没有实验指导书,学生不知道实训的内容和任务;一些文科实训安排松散,第一天的任务就是分组,第二天是查资料,学生可以不到实训室而到图书馆,这种分散查找资料的效果将大打折扣。6.实践实训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企业员工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和作息时间,而我们的实训实践经常会出现学生迟到或缺席的现象,没有纪律约束,时间观念淡薄;由于实训期间很多指导教师没有把实训的步骤、任务及安全操作流程告诉学生,而实训室也没有安全章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从材料上降低要求以保证实训的安全性,这等于降低了实训的要求,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更大;理论水平高的指导教师往往不会操作或很少操作,操作能手大多是从企业聘请的熟练工人,虽然理论水平不是很高,待遇较低,但他们却是实训的主要力量;实训室基本没有进行实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没有安全操作章程、没有实训的步骤与流程图、卫生状况差、设备没有记录等,影响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实训的效率,一些实训的教师根本没有作实训准备,导致实训不能正常进行;校企合作水分很重,合作办学没有落到实处,往往是学校重视而企业并不积极,他们挂牌与学校合作只是为了企业的对外宣传。二、改变高职院校轻基础、重专业的措施高职院校应该不同于职业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主要针对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中学生的系统学习;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员只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外不需要多少文化,主要针对的是没有多少文化基础的农民工或再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可见高职院校的基础与专业同样重要,但要树立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轻基础、重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减少歧视,公平公正对待基础和专业。一个国家歧视一个群体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一所学校歧视某个学科和专业,同样会增加矛盾,这种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同样会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必须公平公正对待每一门课程,给予同样的机会,才能促进学校的协调发展,让不同的学科在同等的机制下进行竞争,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顺利开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才有足够的动力,今天很热门的专业可能明天就会被社会淘汰。当然职业技术院校应该有别于普通院校,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基础课程应该尽可能为专业服务,为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只要我们树立基础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平等对待各门课程,围绕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教学,就会快速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产业升级也就指日可待。否则就会出现相互攻击、各自为阵的混乱局面。2.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各门课程的功能与作用未必相同,无论是学习一门专业课还是基础课都没有多大用处,如果学习若干门课程,可能就有一定的用处。职业院校基础课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实践实训提供工具,为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专业课可以为实践实训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保证实践实训的有效开展;实践实训课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掌握情况,验证专业理论的正确性,拓广专业课程中相关理论的应用范围。所以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显得格外重要,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会导致专业课成为空中楼阁,影响学生的文化素养,间接影响实践实训的正常开展;专业课与实践课的脱节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专业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实践课就不能成为专业课的继续和延伸。加强课程之间衔接的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课教师应该多关注相关专业课所需的基础理论,主动与专业课及实践课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此为契机,改革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为专业服务。(2)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留意专业课需要的基础理论,主动与相关基础课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保证专业课教学的顺利进行。(3)专业课老师要与实践课老师进行有效衔接,保证专业理论为实践实训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使实践实训课成为专业课的继续和延伸,为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经常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激励教师利用科研促进教学,尤其是借鉴其他课程教师的成果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3.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根本保证,也是缩小实践实训与企业需求的有效途径,然而流于形式的校企合作却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我们认为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应采取如下措施:(1)要选取一些需求量较大且愿意把学校作为企业新兴力量供给基地的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单位让学生集中实习,改变目前分散实习的局面。(2)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的管理、技术,把相应的管理和技术引入学校的实践实训教学之中,不能走马观花地看看了事,特别要加强安全操作的教育与提示,在实训室应该设置安全章程,要时刻提醒学生安全操作是第一位的。在一些任务基本固定的实训室,要把实训任务、实训操作流程张贴在较为醒目的位置,方便学生阅读和按步骤操作。(3)要聘请企业的员工到学校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企业的技术工人的操作流程和劳动纪律,为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采取的手段与方法,尤其要学习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所采用的措施。(4)要注意实践实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总结经验,建立实训档案,与企业进行对比,缩小差距。三、结语重专业轻基础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严重阻碍高职院校的发展,人为地增加矛盾,与和谐发展的观点相背离,其结果只能是教师之间矛盾重重,基础与专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形成。所以我们认为,基础与专业齐头并进,树立基础为专业服务的意识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冯天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症结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2):93-95.

[2]冯天祥.《计算机应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6):157-159.

[3]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6):8-10.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1a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