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7 18:08:28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1)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门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1.资本要素区别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2.负债要素区别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2.核算方式差异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2)

2、会计基础不同历史上,世界各国的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近年来,随着预算体制改革和对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逐渐成为各国政府会计的主流和改革方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大部分国家已进行了政府会计基础改革,改革后采用的会计基础分为三种: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以及完全的权责发生制。Z的第34号准则公告则要求政府会计根据财务报告视角采用双重形式的会计基础:政府整体报告、企业基金使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政务基金使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外,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预算收支业务,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有其优点,但政府会计,由于其会计对象扩展、会计目标扩大,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财务活动及其财务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确认基础不应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而应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对某些会计事项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3、会计模式不同由于政府会计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在其使用上,往往要限定用途,即通过预算限定。因此,为更好地体现专款专用原则,现代政府会计应从传统的预算会计模式扩展为基金会计模式。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金会计模式。

4、会计要素不同我国预算会计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这种划分体现了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基本上符合国际惯例。但与Z规定的政府会计要素作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以下差异:首先,资产定义方面不同:Z 对资产定义的内涵是一种财务资源,我国则将其定义为一种经济资源。其次,Z为了区分各年度的财务受托责任,将基金资产(负债)与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分开处理,我国并未进行区分。中美两国政府会计要素差异具体。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3)

2、会计基础不同历史上,世界各国的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近年来,随着预算体制改革和对政府会计信息需求的不断扩大,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逐渐成为各国政府会计的主流和改革方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大部分国家已进行了政府会计基础改革,改革后采用的会计基础分为三种: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以及完全的权责发生制。Z的第34号准则公告则要求政府会计根据财务报告视角采用双重形式的会计基础:政府整体报告、企业基金使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政务基金使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外,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预算收支业务,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有其优点,但政府会计,由于其会计对象扩展、会计目标扩大,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政府财务活动及其财务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确认基础不应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而应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对某些会计事项要采用权责发生制。

3、会计模式不同由于政府会计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在其使用上,往往要限定用途,即通过预算限定。因此,为更好地体现专款专用原则,现代政府会计应从传统的预算会计模式扩展为基金会计模式。我国应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金会计模式。

4、会计要素不同我国预算会计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这种划分体现了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基本上符合国际惯例。但与Z规定的政府会计要素作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以下差异:首先,资产定义方面不同:Z 对资产定义的内涵是一种财务资源,我国则将其定义为一种经济资源。其次,Z为了区分各年度的财务受托责任,将基金资产(负债)与固定资产(长期负债)分开处理,我国并未进行区分。中美两国政府会计要素差异具体。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4)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国内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主要以核算资金的循环为重点,着眼于利润最大化,适用在国内全部的企业内部;预算会计属于各级政府财政机构和所属行政部门与各级事业机构,以货币为重点计算单元,对财政经费运营及其结果实施核算、反映以及监督,推动我国财政收支工作圆满完成的财政管理工作。

一、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本质差异分析

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要计算范围,以凭证为基础,使用先进的技术与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业务展开全面、集中、持续、科学的核算与监督,且定时向相关部門提供会计数据的一种经济管理任务。

以上有关会计的概念包括了预算和企业两个内容,由此不难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属于一个枝干的两大分支,同根同源,但存在一定差异。从本质上来讲,其在确定的目标及依据、基础前提、记账途径、应用文字等若干个方面均是相同的。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概念上的“特定主体”,如果主体是强调利益的单位,就是企业会计范畴,如果主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机构、行政部门、财政机构,则是预算会计范畴。由此不难发现,两者最根本的差异是主体上的区别,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异,就造成了两者在财务处理方法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二、财务核算的区别

(一)财务核算要素差异

国内的企业会计把财务要素分成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多个要素,而预算会计中财务要素则仅分成资本、负债、净资本、收入和支出这几个要素,就算二者之间分类时的财务要素名称很相似,可是其根本含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将决定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异。

1.资本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方面的“资产”主要指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而且是由企业管理的,同时,预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预算会计上的财务要素“资产”主要指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和控制的,可以以货币计量且融入预算控制的经济资源,其无法创造出预计的经济利益。

2.负债要素区别

企业会计内“负债”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以往的交易或是事项产生的、预计会造成经济效益流出企业的实时义务。而预算会计上所讲的“负债”主要指,可以以货币计量,要求以资产和劳务偿清的债务。

3.收入要素差异

企业会计内的“收入”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将造成所有人权益提高的,和所有人投入资金没有关系的经济效益的总流入。但预算会计上所指的“收入”主要强调为进行业务实践、依法获得的非偿还性费用。

(二)财务核算基础差异

企业财务准则强调,国内企业会计的核算仅能以权责出现制为确定基础;而预算会计在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收付实现制,仅有具备运营业务及实施内部资金核算的事业机构,其财务核算能够采用权责出现制的确定基础。

(三)财务等式区别

预算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净资产,以及资产加支出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加收入。但企业会计中恒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人权益。由这几个等式能够发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要素与对象存在差异,其等式也会存在区别,预算会计中没有所有人权益。

(四)财务核算信息和方式区别

1.核算信息差异

例如预算会计内,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相呼应,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向外投资和投资基金相呼应;专用基金达到专款专用;通常不进行资金核算,就算有资金核算也是内部资金核算;不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核算,但在企业会计内没有上述内容,而且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同时必定会存在利润和利润配置的核算。

2.核算方式差异

预算会计中针对固定资本的支出采用一次性列支的手段,不计提折旧,根据收入的具体比例进行计提购买基金;但企业会计中的固定资本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根据固定资产的应用时间分期计提折旧,纳入到成本经费。

(五)预算会计组成关系清楚,综合性强

因为预算会计属于财政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而国内的国家预算又属于全国集中的预算。因此,国内的预算会计出现了一个以核算资本为重点内容的全国综合统一的核算系统及控制体系。该种组成关系不但综合性强,并且组织关系非常清楚。政府财政整体预算会计纵向能够分成从中央至乡镇五级;各级政府财务从预算会计均有附属的一、二、三级行政部门会计以及统计事业机构会计。该种纵向的上下级内属于领导被领导的情况,同级财政和部门之中属于横向的指导和接受指导的状态。上级部门不但核算、反映及监督本部门资本运行,还反映与监督包含下属部门在内的整个系统资本运行。这和企业会计上下级几乎没有从属关系,存在独立性的特征,刚好相反。

三、财务报表的区别

(一)报表类型的差别

企业会计报表也叫作财务报表,主要指企业向外提供的,以常规财务核算信息为重点依旧,体现企业某个指定时间的财务情况以及某一财务期间的运用成效、现金流量的资料。其重点包含资本负债表、利益表、现金流表等。预算会计中财务报表是反映事业机构财务情况及收支状况的书面信息,包含资本负债表、收支表、基建支出表、附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以及收支状况说明书,它不用设置现金流量表,这属于二者报表类别上存在的区别。

(二)报表结构的区别

例如企业的资本负债表是以“资产加负债、所有人权益”的框架来设置的,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均是结转后的金额,是静态数据;而预算会计中资本负债表就是根据“资本、支出加负债、净资本、收入”的框架设置的,其中,预算会计的资金、负债、净资本科目中“期末数”所反映的为期末金额,也属于静态数据,可是支出与收入科目上期末数则反映的是“本年累计出现额”,是动态数据。

(三)财务科目体系设计的区别

国内预算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寻求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为了确保国家发挥其职能的要求,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收入与支出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但企业会计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令资产增值而提高再生产,提高经济实力,富有盈利性与经济利益性,所以其财务科目体系设计是以会计的核算为重点而创建出来的财务科目。例如企业会计,其建立了“利润”科目,而利潤是企业本年的收入和成本资金相减而产生的,反映了资本的报酬状况,借助这个科目可以体现出企业的投资运营水平;预算会计不建立“利润”科目,其设立了“结余”科目以体现资本的结余情况,这个结余是各种收入减去各种支出后的差数,但并没有资本报酬的概念,只是体现了收支的对比状况,整年的收支相抵之后的最后财务情况。

(四)会计主体的区别

预算会计主要以货币为重点计量单位,对中央和地区各级政府预算及行政事业机构收支预算实施状况,展开全面、统一、持续的核算及监督一个专业财务。其包含总预算财务、行政机构会计、事业机构会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政单位、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等。而企业会计主要指反映自身的财务情况、运用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且对企业运用业务及财务收支展开监督的一个专门财务,所以其会计主体为财务资料多的特定单位和组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会计尽管和企业会计相伴出现,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可是其在核算方式、核实基础、资金核算、科目设计等多个方面均和企业会计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学习当中需全面了解其在主体性能方面的差异,掌握好它们在资金核算、科目涉及等方面的差别,这样就可以简便、快速地将二者区别开来,较好地掌握预算会计的账务处理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川.“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中的区别[J].交通财会,2013,(1):19-21. 

[2]占丽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2):39. 

[3]许立国.浅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113-114. 

[4]王子亮.建议预算单位设置银行支取未报数备查簿[J].财会通讯,2015,(9):59. 

[5]黎利权.预算会计要素与企业会计要素的对比分析[J].预算会计研究通讯,2014,(7):13-14.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5)

一、绪论

1、财务报表审计基本理论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之上,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真实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的鉴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最早起源于19世纪以前,目前在世界各国范围内已发展成熟,美国、日本等国家很早就颁布实施了财务报表审计准则,我国也早在1996年就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相关学者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

2、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论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特定基准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在研究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有关内部控制概论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进一步细分为:广义内部控制和狭义内部控制,广义内部控制采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狭义内部控制概念借鉴美国PCAOB的AS2中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概念,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过程,其目标主要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完整。

3、整合审计基本理论

整合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单位委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利用两次审计工作的相似性来制定实施双向审计的流程,在整合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一项目组来执行,实施审计的整合计划,合理运用他人的审计成果,以求实现两种审计共同的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审计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执业界最新的发展趋势。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对整合审计的效率和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联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最终目标相同,整合趋势明显,但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模式,二者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通过下表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审计业务范围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都需要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但是二者在审计范围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对某一时点的或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测试的必要性、并在必要时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除了了解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外,对于其他内部控制不需要进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对特定基准日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对于内部控制必须要进行测试,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2、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目标不一致,但是二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共同目标都是向财务报表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并对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但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进行了真实公允反映,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

3、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基于上述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两种审计模式的区别和联系的研究,笔者认为,实施整合审计有可行性,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改善审计效果。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来看,整合审计可以有效避免被审计单位重复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从而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量,由此,整合审计可以有效减少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6)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之上,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否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真实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的鉴证业务。

财务报表审计最早起源于19世纪以前,目前在世界各国范围内已发展成熟,美国、日本等国家很早就颁布实施了财务报表审计准则,我国也早在 1996 年就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相关学者对财务报表审计的研究成果不计其数。

2、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概论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特定基准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发表审计意见。

在研究美国 COSO 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有关内部控制概论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进一步细分为:广义内部控制和狭义内部控制,广义内部控制采用 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的概念;狭义内部控制概念借鉴美国 PCAOB 的 AS2 中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概念,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的过程,其目标主要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公允完整。

3、整合审计基本理论

整合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单位委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利用两次审计工作的相似性来制定实施双向审计的流程,在整合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一项目组来执行,实施审计的整合计划,合理运用他人的审计成果,以求实现两种审计共同的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审计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执业界最新的发展趋势。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对整合审计的效率和方案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联系

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最终目标相同,整合趋势明显,但是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模式,二者在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笔者通过下表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1、审计业务范围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都需要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必要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但是二者在审计范围方面有着本质区别,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对某一时点的或某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测试的必要性、并在必要时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在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除了了解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外,对于其他内部控制不需要进行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对特定基准日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对于内部控制必须要进行测试,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2、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目标不一致,但是二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共同目标都是向财务报表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并对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证;但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进行了真实公允反映,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而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目标: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3、审计程序和承接业务范围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审计程序都必须制定具体审计策略和总体审计方案,注册会计师在业务承接前都需要就审计工作事项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商议,达成一致的审计意见。但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具体审计计划包括风险评估、实质性分析程序和控制测试等,在审计收费:“审计收费”不是财务报表审计必然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该充分进行职业判断,只有在注册会计师认为需要时,才需要和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收费”方面的商议,将审计收费事项登记在业务约定书上;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报告是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上编制的,并且要求真实公允反映,并设计、执行必要的内部控制测试;在审计工作计划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审计计划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测试的具体程序,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在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审计收费”事项;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报告编制的基础:按照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准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趋势分析

1、整合审计的理论基础

(1)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企业经营者的受托经济责任,是指按照相关公司章程的要求或原则,受托者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报告其受托管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义务,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由此产生。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的下,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具有共同的委托方即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和相同的受托方即企业管理层,两种审计业务中有共同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这是整合审计的理论前提。

(2)协同效应理论。将两种审计工作双向整合进行,产生的协同效体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都强调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关注,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程序和政策。

(3)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鉴证业务,审计对象是与企业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情况。无论是内部控制审计还是财务报表审计都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关注,为企业的整合审计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基础。

2、整合审计实施的流程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7)

国家财政部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新疆巴州乡镇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施。为配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旧会计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对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并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对77个乡镇384个行政村的563名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考试,提高了乡村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按照自治区的规定,对经考试合格的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443名村级财务人员颁发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障了全州农村财务核算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衔接顺利,过渡平稳

2008年8月,巴州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对库尔勒、尉犁、和静、和硕、博湖等县的7个乡镇进行了调研,从2005年起,这7个乡镇所属村级财务已经100%委托乡农经部门进行核算;县财政、乡财局和农经局的同志提供的材料表明:全县其他各村集体经济财务也已经在不同年份全部由乡农经站统一、核算。

乡农经站财务岗位基本设置总会计1名、会计1名、电算化维护人员1名(采取电算化核算的乡镇);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到位,移交手续清晰,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上岗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以前年度提高,会计账户设置合理,科目使用规范,制定和建立了财务制度,能够满足村级财务核算的管理需要。各村彻底杜绝了包包账、箱箱账、白条入账的现象。各村村民按照本村的人口、经济业务规模大小,推举5-7名村民理财小组成员,村里的一切支出必须通过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各乡农经站对被的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收支能够及时张榜公布,被访的村民都能对村里的支出说上一二,对村里的民主理财、支出和村务公开比较满意。

各县、乡、村正在依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农经发〔2008〕4号)文件精神,积极规范乡级农经部门记账业务。

在调研中发现,各核算单位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统一使用由青岛太阳软件公司开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版本的电算化软件,该电算化软件基本能满足村集体经济组织核算的需要,也能核算国家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进行核算的需要。该核算软件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全州村级核算统一配备同一套软件便于软件供应商统一培训和售后服务,缺点是无法用一套软件同时核算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

电算化软件的配备、普及使用程度各县也不均衡,主要原因在于各县、乡农经部门的重视程度以及该县、乡财政的状况不同。在调研时发现,和静县、尉犁县的乡镇农经部门会计人员仍在通过手工记账、算账。

为了全面了解全州农村财会人员的情况,我州向各县发放调查表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机构目前在岗会计人员249名,持证人员200人,占80.32%,无证人员49名,占19.68%;无证人员主要为村级出纳、报账员。无证人员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荒漠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村,无证会计从业人员普遍学历低,基本不懂汉语言,个别村仍存在着一任村委会班子一任财务人员的现象,更换、变动会计人员比较频繁;无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知识主要靠乡农经部门的财务人员临时现教、现学、现用,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学历的会计人员没人愿去这种状况的村里工作。

二、当前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村级账务核算内容不全面

村级核算,应当全面反映村级经济活动的全部经济内容,包括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

通过调查,实际情况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补助资金除个别年度划归村级核算、支付外,目前统一由乡财政所负责核算、支付。这种人为分割的核算体制,一是无法满足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要求;二是无法体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对村级的关怀力度。

(二)继续加强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关怀和帮助力度,加大在职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调研中,广大会计人员普遍诉求自己会计专业知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知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农村难以配备微机专业维护人员、电算化软件维护人员。会计人员只有边干边学,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微机知识、微机维护、电算化软件维护知识严重缺乏,既渴求扩大知识面,更要求解决现实会计工作当中因知识不足而存在的许多棘手的难题。

对农村会计的业务培训,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和农业农经部门主要应侧重于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规范、财务制度、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为主。

(三)加强规范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的信息质量。通过调查,大多数核算机构基础工作良好,但个别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亟需改进。

巴州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牧区,主要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村级出纳人员、报账人员长期仍将以当地少数民族人员为主。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财务人员,汉语言文字、语言表述、沟通能力较差,会计业务知识相对不高,在账簿启用、文字书写、科目应用、经济业务活动的账务处理、职业判断能力方面明显不足。

被调查的乡镇,村级财务大都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其中4个财务人员素质较高的乡镇,财务制度制定得相对完备;个别乡镇仍存在财务制度简单罗列几个岗位责任制了事,存在支出报销单据粘贴不平整,没有经办人签字,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单据分项支出内容、单据份数都没有填写;账簿使用存在随意性,总账使用活页账本,没有启用单位名称,没加盖启用章;财务主管、会计都没有签字、盖章,普遍没有缴纳印花税;会计科目名称使用不规范,存在随意性。比如制度规定科目为“应付福利费”,实际被改为“福利费”,“银行存款”被改为“银行”或“银行存”等;账户余额存在跨年度不结转,账户没有月结、季结、年结;发生记录书写错误,没按纠错规定采用“红线法”划一道红线更正,而是直接用“蓝笔”划二道线;凭证装订不符合《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8)

关键词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修订;执行

2014年财政部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基础规范》)修改问卷调查工作,笔者围绕问卷内容将《基础规范》重新研读,现就《基础规范》修改问题提出几点拙见,以期为修订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会计法规体系中的定位分析

会计法规是会计工作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约束和指导会计行为的依据。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从纵向上看呈“金字塔型”,从上至下三个层次依次为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从横向上看,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基础规范》位于会计法规体系的基础层次,是针对会计监督方面的制度。

首先,《基础规范》在内容上应与《会计法》有所区别,不应近似于《会计法》的实施细则。现行《基础规范》与《会计法》存在诸多重复交叉甚至不一致的地方,其本应突出的“会计监督”部分内容也仅是《会计法》的简单复述,从会计法规体系层次与内容上都不合理。其次,《基础规范》应与其他会计法规和规章分工得当。现行《基础规范》似乎涵盖了所有会计行为,但内容含量却不高,有许多规定不够明确,反而影响了实际指导作用。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重新规划《基础规范》的内容,做到详略得当,对其他会计法规和规章中已明确规定的事项可做原则性叙述,对属于会计基础工作衡量标准的规定则需准确具体。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修订的思路

(一)分别制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基础规范》

《基础规范》的根本作用在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本质上的区别,财务管理目标及管理制度差异较大,会计核算分别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法》第三章对公司、企业会计核算作出了特别规定,现有的各项法规制度针对性也较强。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截然不同;《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施行后,《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已不适用于企业及其会计软件;行政事业单位对税务会计涉及甚少;企业不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及预算法的约束。如不充分考虑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特点,仍沿用现行《基础规范》“海纳百川”的制定思路,不可能将国家财经政策对会计工作的具体要求体现出来,从而会使《基础规范》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因此有必要分别制定《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考核验收标准

现行《基础规范》实施后,各省市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本地区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考核验收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推进《基础规范》的贯彻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各省市评分标准不一,重点不同,分值设置各有差异。例如,浙江和广西将考核通过的单位均定为“合格”,湖南和陕西则细分为“优秀”与“合格”等次;湖南、山东、上海“会计监督”部分的考核标准分值分别为15 分、20 分、40 分;与大多数省市不同,广西的考核验收标准采取千分制,但针对区直行政事业单位的考核则采取500 分制。五花八门的考核验收标准既不利于财政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统一监管,也不利于各省市执行情况的对比。因此,有必要在修订《基础规范》的同时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考核验收标准及行政事业单位考核验收标准。“规范+ 标准”的模式将增强《基础规范》的可操作性、权威性,有助于各单位对规范的理解,也使财政部门开展会计监督检查有据可依。

(三)优化《基础规范》内容和结构

《基础规范》应与同样属于会计监督制度的内部控制规范融会贯通。从结构上,可借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架构,分别从基本要求、单位层面规范、业务层面规范作出具体规定。从内容上,对财务规则和业务管理规定进行整合,重点在于回答会计基础工作“怎么做”的问题。主要内容可做如下设计:

1.基本要求。明确各方对会计监督的责任,规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等要求。

2.单位层面规范。主要为会计机构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人员资格等。

3.业务层面规范。以会计信息为主线的业务流程规范,包括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生成、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档案整理等。

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效执行的措施

(一)加快配套法规的修订

《基础规范》修订后的执行离不开配套法规的支撑,然而现行的一些法规已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第一,现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会计档案工作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等的新变化,亟需升级。第二,《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已废止,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仍执行以其为依据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出台已刻不容缓。第三,《现金管理条例》实施的环境和条件已发生了变化,其在民营企业中早已失效,而行政事业单位随着公务卡制度改革,已逐步实现无现金报账,《现金管理条例》已形同虚设,不如废除或修订。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实践证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奖知识竞赛,将有关知识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必学内容是很多新法规制度得以宣传普及的有效手段,《基础规范》修订后仍可沿用这些方法。另外,应将《基础规范》融汇于会计学科的教学活动中。现行《基础规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在服务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大环境下,有很多内容都被忽略。很多刚步入会计岗位的从业者连最基本的会计工作规范都不了解。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于培养会计从业者的作用,不妨专门开设一定课时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课程。

(三)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各省市财政部门可选出对现行《基础规范》执行较好的单位,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单位参观学习交流,“以先进带落后,以规范治松散”,使修订后的《基础规范》能真正融入具体会计工作中。同时,财政部门可根据各单位的要求,组织会计基础规范方面的专家上门辅导,使各单位能准确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整改。

(四)继续抓好会计基础考核验收工作

在现实社会环境中,“以评促建”仍是推进各项法规执行不可或缺的手段。各省市财政部门应按全国统一的标准做好各单位会计基础考核验收工作,并继续将考核结果与该单位会计人员职称评审及会计人才选拔培养等挂钩。同时,各单位需摒弃只关心自己的考核分数和名次,不关心扣分点的观念,要使考核验收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9)

会计对企业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可以分为很多种,每种的依据都各不相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会计准则,是依赖于会计准则而存在的。而税务管理工作的依据则是源于税法的。由于二者的依据不同,目的也不同,所以在进行确认计量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区别,为了高效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这两种确认计量基础。

1.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概述

1.1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形成财务会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原则进行明确定义,对确认计量的准则进行了注释。即企业财务会计在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的时候,要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且在会计计量过程中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目前,大部分的财务会计都以此为基础,并以此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

1.2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比财务会计深奥和复杂。一方面是对会计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对税法的运用,把二者融为一体,这就是税务会计的特征。所以,作为税务会计一方面必须遵守会计准则,另一方面也要遵守税法,必须保证纳税人及时准确纳税,不出现违法行为,防止企业在正常运行中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因为税法和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所以,关于税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财务会计有很大区别,需要与财务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相区别,确保税务会计工作准确无误地进行。

2.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对比研究

2.1对相关性原则进行对比

财务会计应用相关性原则的意图是约束和规定企业的会计信息,规定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做到真实和准确,不得有虚假和错误。相关性原则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好了解。相关性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满足会计核算目的。另外这些会计信息还要和企业的财务报告、企业相关决策和政策等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相互一致。只有这样,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才能够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时候,对会计报告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进行预测和决策,进而高效、优质地完成财务会计工作,促进企业的全面进步发展。所以,相关性对于企业在进行确认和计量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财务会计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保证。

而税务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则有着很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支出必须与其收入相关时才能加以确认和计量。税务会计在确认计量中,对于扣除的费用,必须和企业的收入有直接关系,这与企业财务会计不同。而且,在税法的相关规定中,和企业相关的收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支出必须是为企业经济利益而付出的,与其无关的支出不能够扣除,例如,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制造费用等,这些构成产品成本,跟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是可以直接扣除的。另一方面,是这些支出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广告费、宣传费等,这些费用的支出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潜在的效益,能够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所以这些费用理论上也可以全额扣除,但为了控制企业利用此种行为偷税,其中某些费用的扣除税法还设定了扣除标准。总之,税务会计对于与收入无直接联系的支出是不允许扣除的,这样做能有效保证国家财政税收的来源。

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在相关联上,计量和确认的过程存在很大差别,要认真区别二者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计量和确认中准确无误,提高二者的高效能,使企业正常运转,减少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2.2对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比较

在财务会计核算中,要依据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报告和计量中要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据对会计业务进行核算,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和及时。在财务会计中,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有两个特征:第一,对企业的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要在收入发生的当期就进行确认和计量,不能够提前或者推后,这样才能够做到准确反映企业的当期收入。第二,在税法会计中,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也应该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进行确认计量。可是,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税务会计如果单纯依据权责发生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分期收款方式进行销售货物,出于纳税必要资金的考虑,税法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所有权责发生制就不再适应,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做可能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重大影响,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违规现象,使财务管理出现很多隐患。所以,在对税务会计进行确认计量中,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对应纳所得税额进行详细核算,保证纳税的准确合理,尽量做到纳税不出现问题。

2.3对重要性原则进行对比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10)

1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1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处于相同的环境中,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二者都能够记录、计算、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源于传统的会计,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一起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机整体。管理会计的一些资料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运用了大致相同的原始资料。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客体,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需要记录、评价、考核、控制企业资金,从而促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最优决策,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1.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容不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决策、业绩评价和控制,是对资金的分析、评价、控制、预测和决策,用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以及利润的核算,是对资金的确认、记录、计量及汇报,用于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其次,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管理会计能够提供最优化决策和有效经营的管理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的,常常被称为内部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能够提供最基本的财务信息,侧重于服务和企业有联系的个人或团体,常常被称为外部会计。第三,工作重点不同。经营管理型的企业管理会计需要在反映过去的基础上,强化前景预测、规划、决策等功能,面向未来是其工作的重点。而报账型的财务会计只是提供历史资金信息,面向过去是其工作重点。第四,不同的时间跨度。编制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有着较大的时间弹性,编制的时间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长达几年,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按照管理者的需求进行。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往往有着硬性规定,通常情况下编制对外财务报表的时间为一年、一季或一个月。第五,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精确程度和信息特征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手段的会计,它是一种按照预定目标,收集、反映、处理经济信息,指导、调节、控制与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经营讲究效果、权衡利弊的管理活动与社会实践。会计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传统会计认为资金运动是唯一的会计对象,过于重视资金、资产等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决定、主宰物资资本的人为因素的作用。随着会计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会计客体范围不断扩大。会计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不但包括了传统的会计管理内容,还包涵了智力资本、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监督、核算等内容。企业会计更加注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从本质上来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对资源要素的交易和产权变动的确认、计量和控制。二者由于不同的分工,在会计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对象,而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对象的再加工,是利用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指导、控制、组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在职能方向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延伸和发展;在工作内容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化;在最终目标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始终保持一致,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措施

3.1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体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对企业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是会计发展的一项突破。通过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会计活动不但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还能够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与重复状态。由于目前在企业会计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弥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平衡,以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企业决策中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高层的重视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决策。其次,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会计教育。企业应当开展管理会计培训,对会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者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促使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够了解、懂得管理会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队伍。第三,采用恰当的方法采集基础数据,确保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第四,细化会计基础工作,优化财务资料,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3.2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

财务会计应当突破单一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模式,在确认基础时需要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努力构建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相结合的会计确认基础。这样既能够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还能够降低管理会计的工作量,有利于企业对外报告现金流量信息,更好地满足外部信息需求。在计量方面,财务会计需要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现净值、现行市价等多种计量模式相互配合。随着新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单一计量基础逐步扩展到物种不同的计量基础,这有利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融合。

3.3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有效衔接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篇(11)

1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1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处于相同的环境中,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二者都能够记录、计算、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源于传统的会计,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一起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机整体。管理会计的一些资料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运用了大致相同的原始资料。例如,为了制定投资决策,需要收集相关的成本数据;为了控制存货,需要收集历史存货量、存货费用、材料消耗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均可以从财务会计的报表或记录账簿中获得。这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对财务预测、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客体,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需要记录、评价、考核、控制企业资金,从而促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最优决策,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1.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容不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决策、业绩评价和控制,是对资金的分析、评价、控制、预测和决策,用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以及利润的核算,是对资金的确认、记录、计量及汇报,用于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其次,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管理会计能够提供最优化决策和有效经营的管理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的,常常被称为内部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能够提供最基本的财务信息,侧重于服务和企业有联系的个人或团体,常常被称为外部会计。第三,工作重点不同。经营管本文由收集整理理型的企业管理会计需要在反映过去的基础上,强化前景预测、规划、决策等功能,面向未来是其工作的重点。而报账型的财务会计只是提供历史资金信息,面向过去是其工作重点。第四,不同的时间跨度。编制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有着较大的时间弹性,编制的时间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长达几年,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按照管理者的需求进行。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往往有着硬性规定,通常情况下编制对外财务报表的时间为一年、一季或一个月。第五,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精确程度和信息特征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手段的会计,它是一种按照预定目标,收集、反映、处理经济信息,指导、调节、控制与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经营讲究效果、权衡利弊的管理活动与社会实践。会计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传统会计认为资金运动是唯一的会计对象,过于重视资金、资产等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决定、主宰物资资本的人为因素的作用。随着会计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会计客体范围不断扩大。会计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不但包括了传统的会计管理内容,还包涵了智力资本、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监督、核算等内容。企业会计更加注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从本质上来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对资源要素的交易和产权变动的确认、计量和控制。二者由于不同的分工,在会计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对象,而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对象的再加工,是利用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指导、控制、组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在职能方向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延伸和发展;在工作内容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化;在最终目标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始终保持一致,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3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措施

3.1 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体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对企业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是会计发展的一项突破。通过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会计活动不但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还能够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与重复状态。由于目前在企业会计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弥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平衡,以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企业决策中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高层的重视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决策。其次,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会计教育。企业应当开展管理会计培训,对会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者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促使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够了解、懂得管理会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队伍。第三,采用恰当的方法采集基础数据,确保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第四,细化会计基础工作,优化财务资料,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3.2 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

财务会计应当突破单一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模式,在确认基础时需要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努力构建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相结合的会计确认基础。这样既能够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还能够降低管理会计的工作量,有利于企业对外报告现金流量信息,更好地满足外部信息需求。在计量方面,财务会计需要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现净值、现行市价等多种计量模式相互配合。随着新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单一计量基础逐步扩展到物种不同的计量基础,例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存货,采用现行市价计量短期有价证劵,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长期负债与资产,这有利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融合。

3.3 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