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4:08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1)

初中历史校本练习是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学校的资源和特色,形成学校特色的练习,是近年来教学与课改的热点课题之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实践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而且对于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能够在实践中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在面临新的教学形势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符合时展的教学观念来进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使教师和学生对校本练习的设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情况时,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其成为能够真正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全新的练习观,使初中历史学习环境得到优化,让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发挥出桥梁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统一走向多元,除了获得更加S富的知识外,在练习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和合作精神,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做到学以致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内容

(1)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功能进行优化。使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巩固和检查功能得到优化,在练习系统中有侧重的应用“三维”课程目标。

(2)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解答问题时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练习的答案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容量进行优化。练习量、难度、完成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可一刀切。

(4)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整合进行优化。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中。

(5)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评判进行优化。在评判过程中,将过程性和激励性有机结合,评判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任,研究校本练习在推行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深度,从而去伪存精,使校本练习得以完善。

三、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二个月左右):广泛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研究思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论证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论证实践方案,确定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仔细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实施阶段(半年左右):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做好课题研究的开展;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阶段小总结。

(3)实践阶段(一年左右):编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并试用,收集并记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修订,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第二稿。定期做好阶段性总结,撰写成研究论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思路,并做好中期检测工作。

(4)总结阶段(三个月左右):整理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定稿;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向县进修学校及有关专家汇报课题成果,接受专家评估。做好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工作。

2.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前,通过查找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借鉴成功的经验,及时了解和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把研究的理论层次提升。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比较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总结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行动研究法:在校本练习优化设计的实践中,要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不断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校本练习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有关的阶段性小结,把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归纳、综述,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修正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实施并推广研究成果。

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练习相比,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能将教学与实践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热点、科技动态等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普通的练习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也参与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之中,在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建构知识,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要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在开发校本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更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特别是教师现有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储备的丰富,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初中校本练习的开发效果说,这些因素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学习资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就使教师的资源开发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对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解决方法方案,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反思,完善校本练习,在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有利于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基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瓶颈,其目标是改变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僵硬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校本练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优化重组与整合,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开发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校本练习。

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以学生为本,旨在构建符合初中历史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体系,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联系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2)

一、 掌握基本的词汇知识。词汇总复习主要分为单词拼写、词语释义和词形转换三个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词汇的基本能力,养成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单词的拼写形式的良好习惯,并用构词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较法、归类法等记住单词。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XX年3月初-4月底 )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2011年5月初~5月底)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3)

一、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的有效性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因此,制定初中数学复习计划时:

1.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确定复习的重点。确定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大纲》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大纲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不要继续过分引申;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知其所以然,并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能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

(2)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3)近年毕业升学考试的分数分配情况。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内容分析可知,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为:数与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四边形、圆、解直角三角形、概率等等。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一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二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地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要求、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另外,也应考虑对优生培养、中等生的提高、差生转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做好分类教学、分类指导。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复习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结论及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大纲》的要求,不能拔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从复习安排上说,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弄清某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概念、结论、性质、判定等),由性质找方法(运算方法、推理论证的方法、画图方法、思维方法等),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在一个单元的复习中,为了有效的引导学生弄清该单元的知识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实际,对该单元知识进行以查漏补缺为目的的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结论、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巡回辅导了解信息,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先基础、后小综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熟练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应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如将内容归为数、式、方程、函数等部分。复习时要加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数”“形”沟通。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复习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有关例题习题进行分析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一般化、特殊化、深化、减弱)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不总结解题规律及方法,这样既给学生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又不能使其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知识。事实上,有许多题目,是从同一道习题演变而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在遇上形式稍有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其他方法;

(2)改变题目的形式。如变解答题为填空题或选择题等。

(3)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交换或部分交换。

(4)改变题目的条件。

(5)把结论进行推广与延伸。如: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或在同等条件下,找出新的结论并证明或解答等。

(6)串联不同的问题。

(7)类比编题等。

做好例、习题的教学。对引导学生深钻教材,培养学生转换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运算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转化为算术数运算。解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一次方程,解二元、三元方程消元转化为解一元方程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推广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正法、作图法。这些方法有的是要求了解的,有的要求理解的,有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解答题、证明题等交替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型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结构,如变更问题、改换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按照复习计划的安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是一定能取得较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93

本文对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三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为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江阴市某实验中学初中三年级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1.2 研究工具

针对学习策略包含的内容,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包括实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实验前包括计划性和准备性两个维度;实验中包括意识性、执行性和方法性三个维度;实验后包含总结性、反馈性和补救性三个维度。其中方法性又包括一般方法、听课方法、预习方法、练习方法以及复习方法等五个亚维度。因此,本量表包括三方面,八个大维度,十二个小维度,并且用SPSS8.0进行全部数据的统计处理,具有高信度、高效度等的优点。

1.3 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是本次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在具体的实践中又分为准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

2 具体研究过程

2.1 理论模型

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对课堂教学实验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采用自评和他评共用的方式,达到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相关学习策略的实验目的。

2.2 实验中的变量

本实验中的变量包含因变量和自变量两种,其中因变量是本实验研究对象的化学成绩,自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学习策略训练。

2.3 实验过程

首先,以一个真实实际的化学实验入手,要求研究对象写出解决本实验问题的具体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设计可以看出学生实验设计的意识以及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要指导研究对象备课,并进行教学自评和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既稳定又有效的实验策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反省的经验交流,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找出自己实验中异常现象及错误实验操作的原因,在反省和再修改的基础上写出正确的实验问题解决方案。

3 实验结果

3.1 学习策略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准备性、听课方法和预习方法这三个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其他维度实验组的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

3.2 多元回归分析

选取本次研究中学生们的化学实验成绩为因变量,学习策略的各维度为自变量,展开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习策略的各维度特别是计划性、执行性、方法性、反馈性和总结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水平明显较高。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策略各维度对学生成绩的标准回归系数(β)和t检验分析结果

4 讨论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具有很强的可训练性,通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流行性策略训练,就能够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计划性明显增强,实验意识性也更明确,并且能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及时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化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实验之后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更加懂得自我反思和经验总结,说明实验组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策略性。本次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策略对学生成绩的重要作用,说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5 总结

本次初三化学(人教版)课程中流行性策略训练的实验探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更加明确流行性策略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可以从教与学的方式改革着手,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包括计划能力、准备能力、调控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龚少英.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心理科学,2003,(1).

[2]梁笑桃.对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10).

[3]陈灵志.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3).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5)

关键词:跨栏跑;教学;关键技术;绘图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11

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改已全面展开,男子1000米跑和女子800米跑是我市实施新的初三体育升学加试必考项目。如何安全、科学、高效达到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提高耐力跑成绩成了我们一线体育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在我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例中阐述这种训练方法的高效性和可行性,旨在探究“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如何科学、高效提高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以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学校初三级(1)、(2)、(3)班女生为研究对象。各班人数分别为18、18、19人,共55名女生,其中有5位女生因身体原因未能完成实验全过程。

1.2 实验方法

实验前后对比法:即先对我校初三(1)、(2)、(3)班女生进行指标测试分析,然后针对我校女生步幅太小采用“增大步幅练习”教学方法训练,经过4课时针对性教学后在气温相似情况下进行对比测试,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如下:

1、后踢腿跑15米,要求脚后跟触碰到自己臀部;练习3次。

2、行进间弓步压腿15米,要求一步三压,后摆折叠前拉,看谁先到终点;练习3次。

3、行进间小步跑15米,要求动作到位;练习3次。

4、行进间高抬腿跑15米,要求高重心;练习3次。

5、“B”式跳跃,要求养成抬腿下压习惯。(每次放松回位练习动作)

6、车轮跑分解练习15米,要求后摆、前拉、下压动作到位,练习2次。

7、车轮跑变加速跑30~50米,要求动作协调,高重心;练习2~4次。

1.3 成绩评分依据

广州市初三体育加试评分标准

1.4实施时间

本实验从2014年12月29日开始到2015年1月16日结束,每周3课时,进行4课时的教学实验。

2 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录得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

2.1 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实验前后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后的800米跑成绩,用时从234.0±18.5秒提高到212.5±15.3秒,经过统计学的配对T检验,P值低于0.001,说明实验前后学生用时存在明显差异,成绩有明显提高。

如果按广州市初三体育加试800米评分方法对学生的用时进行评分,本实验班50名初三女生从实验前的 84.2 ±18.5分提高到实验后96.0±7.3分,经过统计学的配对T检验,P值低于0.001,说明实验前后学生的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得分明显提高。

3.2 初三女生800米跑实验前后总步数步幅步频变化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本实验班女生800米跑成绩的提高是步幅变化明显还是由于步频变化明显所引起的,本实验统计了女生800米跑总步数,并通过此数据换算出相应的步幅与步频。通过核查实验前后初三女生800米跑总步数变化情况数据,剔除计数误差较大的9例,选取认为相对客观的步数变化数据,进行以下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女生800米跑总步数前后变化经配对T检验后,P值低于0.001,说明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本实验班女生经训练后,800米跑总步数明显减少;相应的,步幅提高也存在明显差异,虽然步频的提高经配对T检验后,P值低于0.01,也存在明显差异,提示经训练后,步频也有明显提高,但结合到本实验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我们认为女生800米跑成绩的提高主要因素更倾向于步幅提高的结果。

经过“增大步幅综合练习”前后测试过程观察,学生后摆折叠前拉充分,步伐轻快,节奏感强;在课后调查发现,学生上完第一次课后第二天大腿有酸痛感,说明练习对大腿肌腱有明显牵拉,提高了柔韧性,有助于增大步幅;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对我校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提高有显著帮助。

3 讨论与分析

3.1 耐力跑成绩影响因素

800米跑的成绩不仅由耐力、速度决定,技、战术也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技术分起跑、途中跑、终点跑技术、摆臂摆腿技术、呼吸方法等;战术主要强调速度和体力的分配,800米跑最好的方法是“匀速跑”,因为“匀速跑”的呼吸和节奏稳定,是最好的节省能量的跑法;而技术是成绩的保证,没有合理、科学的技术基础,是不可能达到优化跑步效果,发挥最佳潜能,达到最理想成绩的。

自开学以来,我校初三学生经过三个月重复跑,间歇跑,定时跑,定距跑等传统有氧耐力跑练习后测试发现成绩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发现学生跑步动作吃力,重心较低,步幅偏小,特别是拖腿跑严重,跑步工作效率低下;拖腿跑与大小腿折叠前拉跑不同之处在于拖腿跑力臂较长,前拉位移耗费力量较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采用改进跑步技术,设计减小力臂的“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法”练习,到达减小摆动腿向前摆动的半径,从而提高前拉速度,减小位移能耗,起到提高800米成绩的效果。

3.3 “增大步幅练习”教学方法在课堂有效实施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耐力跑成绩,我们从跑步是周期性运动这一特点及影响速度要素(步频、步幅)入手,结合女生心理特征、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情况,通过举标枪例子说明握枪部位不同,举同等重量的枪所需力量是不同的道理引导学生认真配合练习,改进跑步技术,提高跑步效率。我们经过分析、讨论,针对拖腿跑严重的现象,把初三女生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分为两部分,前20分钟进行“增大步幅综合练习”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前面带、后面追、充分运用口哨节奏变化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师的激情感染和共同参与下,学生练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跑步时拖腿毛病明显改善,学生越跑越轻盈。后半部分时间则进行自选项目练习,采用“增大步幅综合练习”训练方法练习4课时后进行测试,效果显著。

4 结论

“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对提高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具有明显的提高效果,且本练习方法训练用时少,见效快,成绩提高明显。

我们认为该教学方法尤为适合拖腿跑严重的初三女生。经本练习后,拖腿跑现象可以得到明显改善,800米跑所用步数可以明显减少。

“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方法之所以能够明显提高初三女生800米跑成绩,而且在短时间内达到接近满分的程度,主要是明显提高了女生跑步步幅所致。

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发现学生步幅提高明显,学生跑姿小腿前摆时折叠充分,明显改善了拖腿跑现象,学生跑步轻松省力了。说明“增大步幅综合练习”教学方法能高效提高学生步幅,节约能量,提高800米跑成绩。

参考文献:

[1] 林丽芬.“巧用场地节奏跑”教法对提高初三女生800米 跑成绩的研究 [J].体育师友, 2013.3.

[2] 周孟卉.八年级女生800米跑教学策略分析 [J].体育师友, 2014.4.

[3] 谢央单.影响初中女生800米跑成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青少年体育, 2014, 16(9).

[4] 刘军.初三女生800米跑教学对策 [J].中学教学参,2013, 45(3).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6)

1.扎实打好基础。要对初中化学最核心的知识,即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和基本实验操作牢固掌握。复习和练习均不要偏离基础知识;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好,一定要花力气把这部分的缺陷补上。任何检测都是以这些知识为重点的。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国家和省的考试中心要求:无论是否用新教材,教学和检测都要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所以,要以化学视角观察身边发生的现象,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近年各省市的中考关于这方面的题型很多,可适当选取一些练习,形成这种习惯和能力。

3.把握好练习的难度和题量。近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题的难度总的趋势是下降。所以,平常练习以基础题为主,辅以中档题,即使选有个别难题,也只要求少数成绩好的优等生练习,且不宜太多。练习不是练得越多越好,练习量太大使学生疲于奔命,没有看书复习、思考总结、回顾记忆的时间,反而易形成成思维定势。

4.注意小结记忆和答题的技巧。对比小结、记忆知识讲究技巧会事半功倍,答题讲究技巧可以少出错。如性质、概念、基本操作多作横向对比小结。又如答题时注意:“窜题慢、勾出关键词,落笔快、书写要规范,遇到全不会、跳过向后看”;“慎做会、求全对,细推中档题、一分不浪费,估计全不会”等。

二、转变复习观念

1.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复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领会《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心中有本“考点”帐,不当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做稀里糊涂的演题“奴隶”;三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准出发,确定复习训练的标准;四是教学不平均使用力量,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复习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总之,要按照整个教学的部署,以学生所需、所求为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题为其导读,用思考题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讲复习课时,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重点和看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段落文字,进行精读。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复习知识难点及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应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自己学懂。再次,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克服学前忘后的缺陷,其考查难度逐次有所提高。

3.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其一,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化学之树上结的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们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其二,教师坚持做到训练精选,每练必评。评讲时借助一些典型题目练习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抽象等科学思维的方法,既强调学生对化学现象进行形象思维,又引导他们学会抽象思维,不断强化思维品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提高。其三,课内、课外相结合,利用可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内的启发教学,本文已另有阐述。课外诸如对待学生的询问答疑,教师不应就题答题,而可视学生的水准采取反问、点拨思路、换另外的角度激发思考,启发学生用化学思想分析问题等方法辅导学生。其四,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外,还要使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三、化学复习要采用好的方法

1.做好统筹安排。制订复习计划,一是做好时间的统筹安排。各阶段和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一开始就要在时间上做好周密的安排,切忌头松尾紧或像踩西瓜皮那样踩到哪里滑到哪里。一般情况下,在初三上学期新课基本上已结束,到了初三下学期,就开始转入全面复习,大体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课本,抓章节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是分类划片复习,也就是专题复习,形成知识体系;第三轮复习,主要是综合训练,提高能力。二是合理使用好资料。对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对每一轮的复习,精心选择配套资料和练习,侧重对重点、难点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因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课,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面多花时间,多下工夫,力争向课堂要质量。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7)

自主化任务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练习和自我评价完善来实现体育学习和训练,进而迁移知识,生产能力。体育学科的实际训练和操作性比较强,只凭借教师口头传递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只有开发体育学科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恰好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青春期,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他们热情好学,接受新鲜事物和求知欲强,这就为我们开设自主化任务教学提供了基础。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任务教学与自主化教学模式的整合,是实现体育运动教学的实效探索。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优势,提出了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模式,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一、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优势

初中生喜欢体育运动,也重视体育运动,但是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组织体育活动,学生被动地完成体育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完成体育训练的能力,也不利于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基于此提出的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就是在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本校执行的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教材也在内容形式上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因此无论从教学理论还是从教材设计情况来看,初中体育教学都必须要实现自主学习模式,而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就可以通过任务设计、指导完成任务、鼓励总结任务等程序完成教学活动。

二、初中体育自主化任务教学模式

1.多媒体“看”,自主观察

自主化任务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明白自己怎样才能完成任务,明确自己要做到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目前,多媒体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较为广泛的教材资源,因此让学生自主观察的环节要利用多媒体,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体育动作。

例如:教学篮球时,电脑公司制作的“篮球”多媒体游戏光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当然,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考虑,并对重点内容可以重复播放,例如教学《篮球头上传运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反复展现“传运球”的关键,尤其是对手部的动作可以分步骤讲解。然后还要将这种传运球方式放到正常比赛之中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这种动作的关键作用。

其实许多体育教学任务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除了之前例子所提到的实践运动教学之外,对于体育理论教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文字显示,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它克服了以往体育常识教学中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可激发学生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工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动接收。

总之,学生面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能够主动进行观察,并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2.个体化“想”,知识内化

学生认真观察后,教师要让学生利用4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知识内容消化掉,这个部分当然要紧密结合教学课件来应用,把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放到多媒体上进行讲评,重点、难点可以反复演示,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新颖、快捷,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在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分散开然后模拟动作,也就是边看边做动作,这种模式更类似于学生在家里看着视频进行学习。这种独立自主学习的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学“健美操”或者“体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动一动,记忆体操的内容,形成知识内化,当然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是独立思考,学生自己进行记忆。

3.多形式“练”,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记忆内化后就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完成教学任务。练习过程中要在小组内进行,并保证练习的多样化。

例如:进行有关“跑”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跑的训练模式,诸如速跑游戏。

如:分组随着音乐做韵律操,听教师口令开始迅速起跑,先到达指定地点的一组为胜。弯跑游戏,同样是分组竞赛,设计几根立在操场的竹竿按直线插好,队员围着竹竿做S形快跑。

又如:进行投掷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计更多的游戏内容, “小小保龄球”“单手滚球击木柱”“投靶比准”“投球比准”等都可以;进行单脚跳跃能力的练习时“开火车”“单足跳跃追逐跑”“四人转”等都是有趣又有效的。

当然许多游戏活动学生并不知道,因此教师可以先进行集体游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训练。这部分是完成自主任务教学的关键,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利用体育骨干进行小组内的指导,骨干学生能够在小组训练过程中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而且也要担任对小组成员的保护工作。教师要随时进行训练监控,由于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包括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过程、自主完成练习项目等。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否全员参与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从旁监控。主要考虑到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不要有争执,要协调关系,让学生能够互相帮助,采取全组同学的训练意见,并让组长进行统一协调与指导。这种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同时寓学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4.小组中“议”,总结规律

学生完成了小组合作训练之后,教师应该进行体育知识和本次学习要点的总结,但是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教师可以将这种总结的机会让给学生。

首先,教师提出任务,让学生明白自己要总结的内容是什么?基本的任务类型包括:这节课我们完成了哪些活动?这些体育动作训练了哪些肌肉?在完成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训练过程进行全面的阐述。

例如:教学“短距离跑”时,学生就在教师的提示下,小组内反复议论整理,最后指出:短距离跑要注意起跑不能慢,要有力的腿在前,后膝跪地,四指并拢与拇指成八字形成支撑,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地抬起,重心前移肩关节超过起跑线。

在游戏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组发现有些同学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每个人的速度都不同,但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提升速度。在教学总结的过程中要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对事物的认识最主要的是通过不断实践得到的,要让学生明白,在练习过后要善于总结。

上文是笔者总结多年的一线体育教学经验,对如何践行自主化任务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进行的探索与研究。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开展自主任务教学模式主要是考虑到激发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要通过独立观察、独立训练、独立总结完成整个的体育教学任务,最终通过不断的训练实现终身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立志.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新校园,2011(3).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8)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

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教材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地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熟悉近年来试题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

(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 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寻找其他解法;(2)改变题目形式;(3)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4)改变题目的条件;(5)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申;(6)串联不同的问题。(7)类比编题等。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解无理方程转化有理方程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予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9)

复习是一个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学到新知识,还可以掌握一种学习方法的过程。初中化学具有知识点多,结课晚,复习时间少的特点,所以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化学这门学科一直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使得总复习有效地进行呢?本文笔者将介绍一下自己对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总复习的见解,以供广大化学老师进行参考。

一、教师做足准备,把握好复习进程

中考,既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化学这门课程在初三的时候才开设,学完上、下册教材后留给学生复习的时间也就不多了,要想在短时间内复习完内容分散且广泛的知识点,并突破重点难点就显得时间紧、任务重,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了。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要了解中考化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和试卷中各类题型特点和所占比重,这样才能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做到把握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另外,这些年中考化学的命题体现出注重双基、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重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考查、试卷结构由易到难等这些特点。依据试卷的这些特点,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应该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低到高,逐步提高。教师在具备了这些条件后,接下来就需要为总复习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的进度和形式,使得整个教学复习过程井然有序。

二、初中化学三阶段复习法

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我个人建议总复习应采用三阶段复习法。第一阶段应分章节进行,帮助学生把每个章节中的基础知识连接起来。第二阶段应把握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复习,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三阶段应进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帮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增强信心。

1、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夯实基础。第一阶段的章节复习中,教师要把握大纲要求,结合中考试卷中这一章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和难易程度对这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对每一章的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每一章涉及到的概念、化合物性质、化学方程式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然后教师给出这一章的知识结构网络,让学生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补充。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师要严密组织,使得学生认真对待,扎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避免走形式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另外每章复习完后再配以精心选编的具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并及时讲评,做到章章过关。

2、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各个击破。第二阶段的复习是建立在学生第一阶段复习基础之上进行的,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抓住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加强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解题能力。第二阶段建议分成五个专题进行复习,即: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化学计算、化学实验。

在经过第一轮的复习之后,学生对每一章节的知识又进行了一次温习,也建立起了一定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时就需要学生对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突破了。第二阶段的复习我建议先对酸、碱、盐进行复习,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在第一阶段刚进行完的基础之上用专题的形式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增强解题能力。然后我建议再进行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复习,空气和谁这部分可以往后放一放。这部分进行完之后就可以进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将相似的概念、物质的分类和构成等进行区别和联系。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这部分可以在复习其他专题的时候提及,第二阶段再加强一下专题练习即可。

化学计算这部分的专题训练会比较枯燥,建议在复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和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这两部分的时候就渗透,专题训练的时候就进行方法和规律的总结并教会学生计算技巧即可。

化学实验建议集中复习,这部分包括基本仪器的操作、物质的制备、化合物的性质、物质鉴别、分离和提纯等,内容较多,是学生容易丢分的地方。这部分教师可以为一些实验总结一些有趣易记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兴趣。

3、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查漏补缺。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模拟试题的实战演练,帮助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在模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常错习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第三阶段的时间紧张,需要脱离题海,把以前的错题再看一遍,找出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并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调整心态,有助于考试时确定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采用三阶段复习法时应每一阶段各有侧重,一步一步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知识结构网络化,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10)

在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当前,如何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做好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都说复习课难上,因为它既不像授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并且没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反复实践,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套适宜的复习模式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三数学复习提出以下看法,供复习中参考。

一、明确复习目标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立一个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是做好数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首先,在总复习过程中要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要让学生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利于学生理解;其次,是少讲多练,巩固基本技能,抓好方法教学,归纳、总结解题方法;第三,是做好综合题目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设置是否合理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制订的复习计划要“明方向、对方法、精选材、深挖掘、强典型、准讲述、清思路、实效果”,具体可以通过基础复习、专题训练和模拟测试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基础复习阶段要求紧靠教材,打好基础知识。这一阶段应该重视易混、易错的知识点;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落实;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实现的目标是对重点知识过程化,基本图形结论化,使定理图形化、图形公式化、公式语言化,使形、式、语言三为一体,让全体学生都有收获;重视原理的掌握,设计变式题目训练,杜绝学生死读书现象。这一阶段复习并不是对旧知识的机械重复和堆砌,而是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知识的疑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达到实现知识重组、知识升华的目的。

专题训练阶段要求抓好考点。这一阶段设立了五个专题,即:一题多解问题,一题多变问题,题组问题,开放性问题,综合性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方法,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模拟测试阶段是进行做卷,讲评,要求问题发现一个解决一个。针对学生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系列的练―评―练的教学活动。

三、加强数学思想与方法训练,提高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解无理方程转化有方程等,应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等,这些方法应根据来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应针对要求,分层训练。首先,可以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可以经常改变题型,如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从而增强了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其次,可以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某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从而使这一方法得以强化,加深学生印象。

四、利用“示范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复习的始终,其中教师的示范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通过变更命题的表述形式,来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能力。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对问题解答的思维方式不同,产生解题方法各异,这样训练有益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路,优化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多层次变换,既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这样的训练可以改变学生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再认识,培养其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这类问题的训练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他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去,进而鼓励他们探索、争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学数学需要做题,其它课程也是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其实题不在多而在精彩,精彩是指题目本身定义准确,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还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这其中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是为了达到一种“把题做透”的目标,其实针对于有限的知识点,可以演变出众多的题目,多题归一正是反过来,通过对多题归一的有效运用,可以将众多的题目归纳到有限的知识点上来。

初中化学练习总结篇(11)

一、制订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系统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初三数学复习计划的制定应注意:

1.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教材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1).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初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的点和学生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普遍现象还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没有时间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这样既增重学生负担,又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事实上,许多复习题目是从同一道题中演变过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遇上形式稍为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寻找其它解法;⑵.改变题目形式;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条件;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⑹.串联不同的问题;⑺.类比编题等。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