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说课设计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3:20

说课设计

说课设计篇(1)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用口头语言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1]。

1 说教材

1.1 内容出处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林乃祥主编的《人体解剖组织学》,这本教材简单实用,很适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本次说课选自《人体解剖组织学》第四章第一节。

1.2 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写,强调“基本、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语言通俗易懂,贴近护理操作和临床应用,介绍与护理工作联系密切的解剖学知识,适合五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使用。

1.3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本次课的解剖知识可以为以后要学习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临床护理操作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1.4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三维目标。

1.4.1 知识目标

掌握食管三个生理狭窄的位置及距中切牙的距离;掌握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熟悉胃的位置、形态、分布;熟悉上、下消化道插管的解剖学特点;了解小肠、大肠的位置、分部。

1.4.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1.4.3 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临床上的消化系统疾病,培养学生同情、关爱病人的意识,以及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1.5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临床护理联系密切的解剖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食管的三个狭窄的位置及距中切牙的距离;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难点:消化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

2 说学生

讲授对象是我校2010级高职护理5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学生是新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医学知识;学习自主性不强;形象思维能力强,喜欢看图记忆,不喜欢记忆枯燥的文字;好奇心强,兴趣广泛。

3 说教法

3.1 教学理念

根据“教学互动”的教育理念,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2 教法设置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采取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的常用方法;(2)演示法:教师可利用模型、标本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3)比较法;(4)自学法: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5)练习法:课上及时反馈,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说学法

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次课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总结、教师点评、布置课后作业,从而熟悉消化管这部分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这也符合学习记忆规律。

5 说教学过程

5.1 导入新课

(1)提问上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回答,以加平时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导入新课:人在生命活动中,不仅要从外界获取氧气,还需要能量,而能量是来自于食物。那么食物在人体内是经过哪些消化管进行消化变成营养物质,从而为人体提供能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5.2 师生互动学新课

(1)简单的内容:采取学生对照挂图进行讲课,由同学指正有无遗漏,再由教师点评的方式,例如食管的位置和分部,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当“小教师”,为同学讲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较难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中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这部分内容,教师对此进行点评,教师再采用讲授法来传授知识。例如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学生结合挂图和模型讲食管的三个狭窄,这部分内容与临床护理联系密切,是重点内容,在

授课时我们启发学生思考在插胃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给出三个生理狭窄距中切牙的距离有什么意义。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对这部分知识加深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插胃管术奠定形态学基础。如大肠的三个特征性结构这个知识点,我们提问做手术时,打开腹腔之后,医务人员如何区分大肠和小肠?找一位同学对照模型回答,通过对比法,可以在形态上直观地辨别大肠和小肠。例如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过让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并且在活体上定位,加深学生对麦氏点这个定位标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补充引入急性阑尾炎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病人的临床表现,培养学生同情、关爱病人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5.3 归纳总结

授课的最后,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指出哪些是重点内容。

5.4 评估反馈

课堂上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评估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5.5 课后作业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帮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6 板书设计

课堂板书应揭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说课设计篇(2)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功的要素,功的计算公式,并能理解正负功的意义,会求多个力做的功。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并了解物理学常用的,通过特殊性得出普遍性的研究方法,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可采用讲授法、点拨法。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是概念教学课,分析、推理成分居多,所以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脑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总结得出结论。这样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可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新课引入

由一段视频引出功的概念,然后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图片中都有什么形式的能量发生变化,再通过对三幅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力的作用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从教学心理角度来看,这种讲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因学习新课带来的懈怠感。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谈到做功就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对什么物体做功?在什么过程做功?

环节2.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通过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力的方向跟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力做功应如何计算?这样设问可以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分析、推理,得出W=Flcosα.教材上的处理方法是分解力。在教学中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介绍另一种方法,即把位移l分解,同样可以得出W=Flcosα,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笔,它能更好地开阔学生思路。在公式中,F—力的大小,l—位移的大小,α—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的夹角。由于公式中都是数值的乘积,所以可以直接得出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功的计算公式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恒力做功,这一点教材上没有提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在讨论公式时,可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cosα可能取的值,让学生自己总结力对物体做功的三种形式。教师应注意分析正负功的意义,并让学生理解透彻,这样做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3.多个力做功的求法

通过对教材例题的分析讲解,介绍功的求解方法,借机为学生复习一下合力的求法。

环节4.本章小结

最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度。

环节5.习题设计和作业布置

物理学科讲究学以致用,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有适当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分析解决。然后布置一些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

说课设计篇(3)

《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二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是对理解功的概念的进一步,对后面学习电功率也有铺垫的益处。《功率》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是从新的角度对功进行深入探讨和衡量,深化对功的概念的理解。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所以这节课是架起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桥梁,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我想这也是教材的编写意图。高中的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本节课我将立足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这不仅体现了我的教学理念,而且能让学生更多地体会自主学习并获得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因此本节课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2.通过瓦特的介绍,体会物理为社会发展带来的推动。

二、有关教学方法

个人认为一节好课一定是能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与合作的学习,并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利用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及过程,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讨论法;归纳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有关教学程序预设

本节课我将使用物理教材中标志性的人物“闪电一毛”的动画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以一毛的所见、所想为主线,通过学生们帮助一毛解决问题来达成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

首先,通过一毛对牛犁地和机械化耕种来引入比较做功的快慢,并结合导学案上的问题一探究表格,引导学生通过有方向的思考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给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单位,并通过投影仪来展示学生的学案,体现主体学习成果。而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通过一毛乘坐的三轮机动车和汽车的比较,解决一毛有关力与速度关系的困惑。并通过该部分探究问题的讨论,认识一些用电器的铭牌,进而突破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这两个教学难点。

再次,学生将进入我为本节课精心设计的练习环节,我们知道目的明确,坡度适宜,内容适中的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并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应用。我会让学生把过程和结果写在预设在学案上的问题下面,借助投影仪把成果进行展示,充分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当然练习也与一毛离不开,因为练习题目的情景就出现在一毛回家的路上。

好的板书设计,会对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本节课的板书我有两大坚持:坚持布局清晰化,坚持简约明了化,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更能使需重点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最后的作业布置为:查阅资料,体会生活中功率的应用的开放性作业。它所起的作用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体会物理学习为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带来的便利。

四、有关教学效果预测

说课设计篇(4)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的解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说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学的思路和规划,说课要进行精心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说课这一形式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说课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把课说好,应从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吃透教材、掌握学情、探索多种教法学法这几个方面入手。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索高职院校的说课教学研究。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

        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是说好课的基础。教师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旅游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证书制度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说到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时,应充分体现出以上特点。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社会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三大方向。其中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计调、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旅游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旅游产品销售、撰写导游词、熟练运用导游语言进行讲解等职业能力。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首先初步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价值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完成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对旅游资源进行剖析,撰写导游词,讲解景点。与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是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旅游资源学》课程就处在从基础过度到技能的连接点上,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恰当地衔接起《旅游概论》、《管理学原理》等先导课程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文化》等后续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有报考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需求,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考证也有一定的辅导作用。《旅游资源学》课程可以与《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同期开设,共同构成一个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体系,将考证辅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吃透教材

        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需求选择教材。对教材的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系统把握,同时还有注意分析教材优缺点,扬长避短。要做到吃透教材,熟练驾驭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总体把握教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通读教材从结构上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内容编排的主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了鄢志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分别从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出发,从地质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和主要类型,阐明了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学的实践研究。

        2.根据需要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紧扣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模块,即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等。

        《旅游资源学》全期54课时,理论教学时数学3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其中:

        (1)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6学时。

        (2)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36学时。

        (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12学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梳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介绍典型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舍弃了教材中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研究的gis技术等,遵循了“够用”的原则;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作为课时安排的重点,更符合高职考证的需求,遵循了“必需”原则。

        3.选择教辅弥补不足。

        一本完美的教材是很难寻觅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导用书作为参考,弥补选用教材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前文所述《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优点在于全书以“篇”作为最高级别的结构单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的结构和联系。其存在的不足是:教材中的案例不够鲜明;作为考证辅导课程而言,重要知识点的不够突出。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精品教材《旅游资源学》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指导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参考教材。前者每一章节都设置了经典案例,作为对案例教学的补充;后者是考试指定用书,对考点的把握更加明晰。

        三、掌握学情

        掌握学情是指要充分了解授课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总体特点。

        说到高职学生特点,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往往还表现出心理素质较差的状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因此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能够看到,高职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对动手实践感兴趣、能力较强的优势。掌握了以上特点,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就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如在《旅游资源学》课程中,枯燥讲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往往效果不佳,而安排学生自己调查本地旅游资源类型和价值,形成调查报告;前往实际旅游景区现场识别则受到学生的欢迎。

       2.把握学生当前需求。

        把握学生的当前需求是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所授课程的承接关系,能否为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建立有效联系,也就意味着当前开设此课程是否必要;另一方面,应了解本课程是否与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联系,对学生考证、参赛有无指导意义。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二学期。此时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学的入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的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第二学期也正是学生备考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校内外各类旅游职业竞赛频繁,学生参赛热情较高。比赛常见的线路设计,导游讲解等技能环节都需要《旅游资源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综合上述情况,在此时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四、探索多种教法学法

        教法是指教师怎么样进行教学,学法是指学生怎么样进行学习。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学法往往会随着教师教法的改变而变化,教师教法也常因学法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分析教法和学法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配合教法进行学习。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野外考察、竞赛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了互动式教学。

        1.讲授法:采取重点、难点精讲,一般知识略讲的方法,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和常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上课听讲,课后通过习题巩固练习。

        2.案例教学:主要针对我国具有的各类典型旅游资源分布等知识,通过对应案例,分析讨论,把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对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以及典型资源的认知,帮助学生记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分析案例,通过讨论,辩清案例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

        3.任务驱动:属于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旅游主题,有效组织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综合训练了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能力。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旅游资源类型、特征,结合交通方式组织线路。

        4.野外考察:学期中将带领学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实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提前掌握考察地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实地辨识旅游资源。

        5.竞赛激励法:通过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讲解大赛、线路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以赛促学。与之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在班级内分组模拟比赛项目,互相评判,互补提高,推选最优者参加校外竞赛,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不断完善。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改进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实践。说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难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说课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说课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有效避免思路不清、主次不分、方法单一的现象,帮助教师说好课,并在说课的基础之上,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庭之.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高职课程说课设计案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

说课设计篇(5)

R-4

1 课程设置

1.1本课程在我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性质:药剂学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是面向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专业课程。

(2)地位: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3)作用: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见剂型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在第三学年开展药品生产、销售、药房实习工作打好前期基础。

1.2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药剂学是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部分专业课(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今后学生的专业实习打好技能基础;为药学专业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好理论基础。

1.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熟悉药剂工作的任务、工作制度及药学基本知识;了解新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进行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用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正确调配药物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

(3)素质目标:具有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助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以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用、够用”为原则, “教、学、做一体化”为出发点, “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培养药学专业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根据学生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生产车间参观;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增强本课程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突出技能培养的主线。

2.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以我院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为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2.3教学模块分配

教学内容主要分2大部分:理教学(54学时),实验实训(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2.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2.4.1重点、难点的确立:以药品生产企业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效果明显的剂型、各类国家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重的内容为依据;把液体药剂、软膏剂、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片剂、丸剂等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确立重点内容,把工艺复杂、剂型新颖、质量要求较高的注射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气雾剂等剂型作为难点内容。

2.4.2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1)突出重点:

①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围绕重点进行,设置问题、演示实验、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②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把握好调控好教学节奏。

③通过训练、小结、复习,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突破难点:

根据教学原理和学生知识结构,借助实验手段、教学媒体、教育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对抽象内容形象化,使之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水平。

②对于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难点,可突出主要因素并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③对于知识跨度大的,可用有关的“中介”知识作铺垫。

④对容易混淆的内容,可利用横向比较,找出相近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

3 教学实施

3.1教学方法

3.1.1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教学视频让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

3.1.2职业体验法

组织学生到药厂参观见习,观察药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条件,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3.1.3网络学习法

利用网络资源介绍学生一些学习网站,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理论得以延伸。

3.1.4案例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5岗位模拟法

组织学生到我院的GMP模拟车间,把学生按照工作岗位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比如片剂的制备可以分成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质检、包装等若干环节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岗位操作,熟悉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考核方式

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随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理实一体化的评价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从药品的剂型、制备、质控、包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总评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50% )+实验、实训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10%)。

4 教学资源

4.1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选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张琦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本教材强调理论,重视实验;针对岗位,课证融合;联系实际,突出案例。

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网络资源。

4.2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两间188.3O,模拟制剂车间138.6O,校外岗位见习、实践教学基地3个: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个旧市云河药业制药有限公司、一心堂滇东南分部。

4.3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互为补充。

5 教学效果

5.1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12级、13级两届药学系学生成绩合格率均在90%以上,实习及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药学专业的两届学生药剂学基础良好,能满足岗位要求,并在岗位实习与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业素质,能用专业的思维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2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二级督导制度、领导评价、社会调查、行业问卷、研讨交流,以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6 课程特色与创新

6.1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6.2实训

校内实验室实训及校外就业岗位的参观见习相结合,更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贴近药品,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3师资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一线岗位工作,加强专业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6.4课程

结合医院、药企岗位需求及国家各类资格考试制定《药剂学》课程标准,突出职业针对性

7 改革思路

7.1丰富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不仅为专业教育积累实践经验,也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7.2加强院校合作

引进医院、企业的专家、优秀技术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指导校外见习、校内实训,开展专题讲座,让职业体验走进校园,让岗位标准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7.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建立药剂学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涵盖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和实训指导、习题库、案例分析、虚拟实验、教学录像等。

说课设计篇(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情节领略人物形象,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课文,感悟、探究、了解古典名著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进而提高人文素养。

【课前分析】此设计是《空城计》的第2课时,在第1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生字、生词的障碍已经扫除,而且能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完成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这节课主要是以分析、鉴赏为主,对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并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情节分析掌握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诸葛亮坐镇西城和司马懿城下观望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并用语言描述画面,说出这两个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神态如何?(孔明:悠闲自在;司马懿:望而却步。)此时进一步提问:他们的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从而引出这是与他们各自的性格分不开的。让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一些描写方法。

二、合作研究

1.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空城计》。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复述,然后让平时在班里不太爱发言的学生来讲述,并及时鼓励,以使学生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预设:如果有的学生以背课文的形式来复述,教师要及时点拨,要求他们辅以绘声绘色的表演;如果有的学生复述得特别精彩,不仅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还加入自己的感情,教师就带动其他学生对其报以热烈的掌声,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抓住时机,将教学引向纵深,提出下一个问题。)

2.本文有3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的时候,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预设:学生可能会给出3种答案。如,喜欢孔明的,理由可能是孔明镇定,临危不惧;喜欢司马懿的,理由可能是他谨慎;喜欢司马昭的,理由也许是他有勇气。教师要对每一种答案都加以评价,同时把学生的注意点引到摆空城计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上来,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引入问题3。)

3.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试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引导他们以段为单位找出描写诸葛亮性格方面的重点语句。(预设:“犹豫不绝”表明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急唤”表明了当机立断;6个方面的部署,表明孔明足智多谋、考虑周密、用兵谨慎、临危不乱;在语言方面,孔明传令布计,既写出了空城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又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这时让学生用4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大智大勇,胆识惊人,果断机智,足智多谋,考虑周密,镇定自若等。以小组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诸葛亮这一人物,借机因势利导说出问题4。)

4.那么司马懿是不是太愚蠢了,被一座空城吓跑了,真是平庸之辈。大家说我的观点对不对?

这时把焦点集中到司马懿身上,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预设:有的同学或许会说:司马懿很了解诸葛亮,他知道诸葛亮从不弄险,为人谨慎,他见城门大开,认定有伏兵。有的学生或许说:在《三国演义》里司马懿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司马懿老谋深算,非常了解孔明,此前他成功地识破了孔明的战略意图,还感慨孔明不肯弄险,不从子午谷径取长安,而选择较保险的路,从而失去速胜的机会。现在孔明一反常态,比司马懿计高一筹,出奇制胜。只要学生回答合情合理,就加以肯定。教师参与到讨论中来,发表观点:司马懿确实不是平庸之辈,作者是以司马懿的强衬托孔明的强,以司马懿的狡诈来衬托孔明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之一――侧面描写。引入问题5。)

5.作者还运用哪些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呢?

此问题意在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同时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所以教师指导作用尤为重要。(预设: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刻画人物时,我们有时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加以描绘,这是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而有时用其他人来做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这叫做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帮助学生在文中找到具体运用这两种方法的段落。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难,进入质疑问答的环节。)

三、探究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在阅读中发现本文多次写到了诸葛亮的笑,如“笑容可掬”、“抚掌大笑”,还有“拍掌大笑”,不知道这“三笑”有没有不同?

(预设:如果学生能提出此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这说明学生很用心地去琢磨和思考了;如果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其他疑问,用“笑”字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同,答案可能也会多种多样,如有的会说孔明第一次笑显得有些心虚,是故意迷惑敌人的;第二次笑是胜利的笑;第三次是笑司马懿中计。还有的可能会说孔明第一次笑是假笑,第二次是如释重负的笑,第三次是嘲笑等。只要合乎情理,符合人物个性特点,教师就要加以鼓励。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孔明的第一次笑是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笑;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胜利的笑;第三次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通过“三笑”,引出本文又一描写人物的方法――细节描写。让学生找一找本文还有哪些地方用了细节描写。)

2.假如这一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儿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预设:如果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疑心很重说起,也可以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除了这两个预设的问题外,假设学生提出其他问题,组内能够解决的,小组合作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教师在黑板上对重点问题进行整理,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入第4环节。)

四、知识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请说出源于作品的成语、俗语、谚语。

3.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空城计》一文,学习了文章运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名著如《水浒传》等都有这样的精彩描写,以后老师会抽出时间和大家一起来阅读、研究这些古典名著,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作业: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说课设计篇(7)

《学会赞美》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节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与阅读课、作文课、综合实践课一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板块。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口语交际课,但遗憾的是它现在已经被人为地架空,学生很少受过专业的口语训练。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前不擅言辞的老实人将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能说会道”将成为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好口语交际课既是一种尝试,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势在必行。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此,本节课制定如下目标。

1.工具性目标: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见闻,努力用语言打动人;③能根据生活中的不同情境敢说、会说、能说。

2.人文性目标: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明亮的眼睛发现美,用真诚的心感受美,用诚挚的语言去赞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慷慨赞美、会赞美。

2.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岁左右,正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日益增强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表现欲、竞争欲易被激发。但他们由于平时很少受过专业的口语训练,虽有说的热情,却缺少说的能力。这要靠教师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引导。

三、说教法

1.生活即教育。我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用评选“校园之星”这种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2.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为实现交际的双向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即时应对能力,我创设了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同组内成员说感想或祝贺这些具体的交际情境。

四、说学法

为突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敢说到敢说,再到会说,最后到能说的训练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从说一句话到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再到自由抒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题,提出要求

1.板书“美”字,让学生组词。

2.教师小结说带“美”字的词语(32个):美丽、美好、美观、美妙、美食、美味、美容、美貌、美意、美感、美称、美言、美化、美景、美人、美事、美发、美梦、美德、美满、优美、甜美、完美、健美、美不胜收、美中不足、美玉无瑕、完美无缺、两全其美、十全十美、成人之美、天公作美。

3.导入,板书课题。

4.提出要求,明确目标。两点要求:①认真听;②积极说。三个目标:①敢说;②会说;③能说。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只有听得清楚、明白,才能说得正确,符合当时的场景。特提出以上要求。]

(二)创设情境,指导听说互动

1.推荐“校园之星”候选人

①课件出示评选项目及条件

[设计意图:五颗“校园之星”的评选,既激起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又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育。]

②让学生推荐候选人,也可推荐自己,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赞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不求说的质量,只求说的态度,让学生打开思路,达到敢说的目标。]

2.让学生讲述事例,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①分组商讨,一组给一个名额,看哪个候选人的事例最突出。

②讨论后小组比赛,一组推荐一个人上台说候选人的事迹,看谁说的事迹最能打动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说一句话到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③小组代表在说候选人的事迹时,为了调动其说的积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特设计从五个代表中评选出一位“赞美小明星”。为培养其他学生的倾听能力,让学生达到“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我让没有说的学生转述,并用评选“转述小明星”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④评出“校园之星”、“赞美小明星”、“转述小明星”,颁发奖品。(课件出示颁奖背景音乐,创设颁奖现场的氛围)

⑤让学生扮演“小记者”采访获奖学生,同组内说感想,同组成员向获奖学生表示祝贺。

[设计意图:让学生达到会说,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

(三)拓展思维空间,扩大赞美的范围,由人到世间万物

课件出示一组画面,看后让学生自由抒发感想,想赞美什么就赞美什么,让学生排队逐个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抒感,达到人人能说的目标。]

(四)作业

把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说给他人听或动笔写下来。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成果,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并为写作做好生活储备。]

(五)结课

说课设计篇(8)

《生活中的真菌》一课是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六课内容,本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蘑菇”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发霉、腐烂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能说出当地常见的食用真菌及真菌与人类健康的好处。

2.能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

3.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三)教学重点

1.认识常见的真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实验验证食物发霉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能够设计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

二、说学情

1.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常用的生活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掌握了搜集资料、观察等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的知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真菌在学生身边,在生活中经常可见。因而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到观察、探究活动中。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本课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实物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农村的孩子更容易接近大自然,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因而实物教学是我在教学设计上的最大突破。

四、说学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我设计了以下学法:信息、实物搜集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上述各项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三部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视频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巧妙地引入本节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对真菌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生互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可以食用的真菌”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我引导学生分三步来学习。首先,让学生观察香菇、金针菇、木耳等实物,获得真实感受。然后,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食用真菌的资料,进行资料的分享、交流。最后,组织学生结合上述活动中获取的各类信息,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这一问题。本活动我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活动二:“食物发霉”是一个探究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发霉的馒头、苹果。然后,提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这一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同时针对这些条件,小组讨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这个活动我重点让学生主动进行合作探究,并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食品保鲜”环节属于课内拓展,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食品保鲜的资料,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及上一课的经验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这一活动,鼓励学生关注科技的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

(三)课堂总结,感悟生活

说课设计篇(9)

说课是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是重点考察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说课是新兴的教研形式,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人员进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辨,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教研活动。近日,参加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年会中举办的基础课说课比赛,收获颇多,现将执教的《病理学》中“水肿”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同仁探讨。

说教学内容

说教材:主要反映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本课程选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由杨红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教材。经部分章节内容的筛选与调整很适合于3年制护理大专学生使用。

说内容:“水肿”属于教材中病理生理学中的内容,与前节课的“脱水”同属于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疾病中的共同规律,掌握水肿的本质,为日后在临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通过教材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水肿的概念、机制及常见水肿的特点;熟悉原因和分类;了解特点、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护理措施。②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释针对水肿患者所采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机制。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患者的病痛所在,从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

说重、难点: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确立了重点为概念、机制;难点是机制。处理重点和难点的关键是:强化重点、转化难点。在强化重点上,首先在课件上加以标注,引起学生关注;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最后通过动画、图片、箭头示意等方法强化学习。通过复习相关的生理学知识转化难点,使学生明白血管内外、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就会导致机体水肿,真正知道水的来源,达到了教学目标。

说授课对象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学情分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生化基础知识;另外,通过相关章节-“脱水”的学习,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难。但遗忘是难以避免,所以课前复习很关键。

说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处理好“有法”、“无法”和“得法”的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本节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案例引导: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前引入一个典型病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围绕案例讲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课程结束时,再次回到该病例上,同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已的观点,进行讨论及论证,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动画,让学生理解水肿的部位、水肿的发生机制。尤其是水肿发生机制的视频动画直观、生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更有助于理解。

问题切入:通过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解水肿的概念前,启发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所见到的水肿是什么样的表现,肿到了哪里,从而引入水肿概念,明白水肿的部位。在讲解水肿的发病机制前,提出社会广泛关注的奶粉引起的“大头娃娃”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水肿机制解释,激发学生兴趣,层层深入讲解剖析,达到教学目标。

归纳比较:有比较的学习才能明了学习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比“水肿”与“脱水”,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比“水肿”组织与正常组织,让学生明白“肿”的部位;通过对比“漏出液”与“渗出液”,让学生明白水肿液的性质及原因;通过对比常见的四种类型水肿的首现部位,强化学生对该水肿机制的理解。

课后反馈:课堂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和试金石。通过提问和讨论时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矫正。

说学习方法

教法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法的效果上。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要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掌握学法。

课前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写出预习笔记。

课堂学习: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注意听讲,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认真思考重点、难点,解决疑点。

课后复习:课后及时与水肿相关的内容如炎症、肝硬化、肾炎等章节一起复习,进行分析、归纳小结,纵横渗透,使各个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结成网。构建出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减少遗忘;查阅相关书籍,做好摘要,扩大知识面。

说程序设计

依据教学大纲安排“水肿”用2学时讲授,用时80分钟。总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复习旧课(3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新课教学(70分钟)课堂反馈(3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说课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37-01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本文以《超声波检测》课程中的“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为例,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此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介绍。教材选用辽宁省特种设计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编著的,辽宁大学出版社的《超声波检测》,该教材属于辽宁省特种设备I,II级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教材,本教材突出体现应知应会理论,工艺与实际工作关系,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密切联系实际,以职业技能培养根本,满足学科、教学、社会的需要,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2.教学内容。授课内容是第七章第三节“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本节内容涵盖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的操作过程,结合无损检测技能鉴定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了解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对试件进行超声波检测。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

4.重点难点。依据教材并结合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缺陷的定量,难点是DAC曲线的制作及缺陷的评定。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职二年级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无损检测概论》、《特种设备基础知识》、《金属材料学》等相关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职学生特点鲜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计算分析能力较弱,.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相比于理论学习他们更热衷于动手操作。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对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新知识有初步的印象和基本了解。

2.启发法。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典型特点就是在采用斜探头进行探伤,对照之前学过的锻件超声波检测方法、铸件超声波检测方法,提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有什么优点及缺点。通过启发,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推到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给出几种探头,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被检工件特点分析讨论选择哪种探头进行检测。

4.演示法。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难点是缺陷的定量,通过教师的实操演示,解读本节课的难点,采用讲练结合,让学生边学边练,手脑并用,既快又好的掌握了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

5.情境教学法。学生模拟考证环境扮演成考生,完成技能鉴定的实操考核。这种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考证情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学做合一的目的,为学生日后顺利通过考证打下基础。

四、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学生充分利用微课、网络资源和自习室。进行独立思考和搜集资料,预习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方法、使用范围及技能标准要求。

2.反馈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习题,检验并强化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理论知识;通过实操实践,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最终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对照PPT共同回顾锻件超声波检测方法、铸件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为本节课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学习建立学习框架,构建学生的形象思维。

2.导入新课。视频演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学生对照之前学过的锻件超声波检测方法、铸件超声波检测方法,分析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导入本次课内容。

3.讲授新课。(1)优缺点。分析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设计提炼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优缺点。(2)操作过程。结合视频演示讲解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难点,由教师实际操作演示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讲练结合,使实操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便于记忆。(3)强化重点。创设实训考核情境,检验学生对本次课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5.课堂反馈练习。共同回答问题并给予评讲。

说课设计篇(11)

中图分类号: R714.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c)-0238-01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1],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和专家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

《妊娠生理》说课设计如下。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妇女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护士执业考试的重要学科。《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生从课堂理论跨入临床护理实践的桥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妊娠生理是《妇产科护理学》第3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的基础上,对正常育龄妇女过渡到孕妇这一阶段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为学习妊娠期母体变化、妊娠诊断及妊娠期护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异常妊娠的工具性内容。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教材的特点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借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目标: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情境、视频、动画,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妊娠这个复杂而又极为协调的生理过程。从而初步掌握从受精到胚胎形成与发育的过程。

②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利用网络的探究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内省和体会强化对母亲的情感,及对生命含义的深刻理解。

1.3 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学生情况,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胎儿发育特征。难点确定为: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2 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专科大二年级学生,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首先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对形象的知识容易掌握,好奇心也较强,善于模仿,具有参与和探索的热情。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相关知识,对女性生殖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考虑妊娠生理知识抽象程度较高,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对问题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让他们结合现实情况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连接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主动性。

3 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较丰富的知识,容量大,效率高。

②模型示教法: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只靠语言很难表述清楚,这时利用直观的模型示教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便于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形象、直接、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同时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

③案例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我们现在所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需要,所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见的实际问题更符合认知规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④多媒体教学法: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图文并茂,增强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 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通过视频对胚胎的发育全过程有个感性认知。

然后,利用动画、图片、影像、模型结合多媒体讲授。

最后,使学生形成对人的发育的理性认知,根据这一教学思路,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4.1 引入视频,激发兴趣

新课前,引入胚胎发育视频,引起学生的感观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当学生热情高涨对此产生浓厚兴趣时,导入本次课内容妊娠生理。

4.2 展示目标,指明方向

教学目标的展示可使师生达成共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4.3 层层演示,探求新知

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引用了图片、动画等来展现受精过程,受精卵发育,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受精全过程。

在掌握受精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型演示各种胎儿附属物结构,使学生有感性认识,真正理解胎儿和母体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各种胎儿附属物有什么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各自功能,以此突破难点。

最后再利用动画、图片展示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特征,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引入临床病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把握重点。

4.4 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精选10道选择题,对本次课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测试,既可巩固新知识,又可及时进行反馈,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4.5 归纳小结,巩固双基

思考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通过教师的小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零碎的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知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