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语言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3:36

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6-01

语文教学读写听说训练的核心是语言教育和语言训练,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育和语言训练,必须遵循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原则与方向。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难以适应信息化、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众所周知,现行语文教本所选入的现代文学作品教材,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来说,就整体上来看是定论的文质兼美的、风格各异并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名篇佳著,其语言是规范的,是语言教育的典范。

譬如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其语言准确、精炼、凝重、形象、犀利、幽默。描写语言细腻生动,论辩语言锋利泼辣。如《阿Q正传》、《药》、《祝福》、《拿来主义》等。郭沫若作品的语言热情奔放,气势磅礴,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显示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如《天上的市街》、《屈原》(节选)等。茅盾作品,其语言讲究炼词炼句,冷峻中有炽热,刚健中有柔美,朴实与华美,和谐统一。如《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叶圣陶作品的语言质朴、洗炼、淡雅、纯正,用词造句,字斟句酌,朴实无华中反映了作者对语言工稳生动的刻意追求。如《古代英雄石像》、《苏州园林》、《夜》等。选入教材的朱自清的作品,其语言亲切、质朴、隽秀,丰富深厚的感情,善于用朴实的语言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其独具一格,新颖生动的修辞手法,更添其文学语言的魅力。如脍炙人口的《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作品,其文学语言的特色更以生动流畅,浓郁的地方色彩北京韵味著称,但又难免使用一般读者难以理解的方言±语。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龙须沟》(选场)、《茶馆》(节选)等。被人们誉为现代诗坛王子的艾青的诗歌语言则以典雅、优美、热烈、凄婉、酣畅著称。如《黎明的通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选入语文课本的尚有其它许多现代作家的名篇佳著。语文教材中的现代作家的名篇佳著的文学语言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不同的语言风格又与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形成完美的统一体。作家语言艺术的风格,是多姿多彩的,千差万别的,因而才有琳琅满目、光怪陆离的艺术画廊,才有栩栩如生的艺术众生相,才有给人以艺术享受,给人以生活哲理和启迪的艺术典型流传于世间,照耀于文学史册。尽管如此,这些名篇佳著,就文学而言,又有其共性。从语音方面讲,这些名篇佳著非常重视用字用词的读音,无论鲁迅、郭沫若的作品或茅盾、叶圣陶的作品或夏衍、老舍的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选用字词时,尽量避免方言中难以念读的字词。为了塑造典型形象的需要,用个别方言字词,也是极为慎重的。如鲁迅《故乡》中的“猹”这个字词的使用便是一例(见《鲁迅书信集》上卷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再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以及夏衍的《包身工》等对方言字词的使用也都是极为慎重的。

另外,这些作品中出现的难以认读的字词的读音,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词海》、《汉语大字典》或别的常用工具书里都是易于查找到的。这是符合语言规范原则的。这些名篇佳著中的大量使用的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或生动活泼,或凝重简洁,或古朴典雅,但一般都明白易懂,某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境,大都可以领悟其含义。这些文学语言的词语,从广义而言是置方语系的,但并未排除对非北方语系极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的选用。至于古语的复合,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由于现代文学大师们坚实的古汉语修养,外国语修养,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特别是长期的创作实践,语言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词语搭配得心应手,不断创新。但总是恪守语言约定俗成的习性原则和语法规范的理性原则。这都体现了现代文学大师们各具特色的语言艺术的个性中的共性。这些词法句法方面的范例,高水平的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都是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规范化教育和训练的形象生动的教材,语言教育赖以进行的依托和基础。

语言教学篇(2)

2. 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的特征

教学语言不同于诸如相声语言、传教语言、学术讲演、话剧台词,英语教学语言也不同于中国语文教师讲授汉语时的语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英语教学语言兼有讲授和语言示范的双重功能。作为教学语言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主要功能。但作为英语老师的教学语言,除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它本身还起着语言使用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语言既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讲授功能),更是教师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手段(示范功能)。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上面提到其他一切专业性语言只求传递专业信息,表达信息的内容。

2.2 英语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英语教学语言的讲授功能及示范功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要求它具有另一重要特点,即可接受性。英语教学的对象是英语学习者,他们的接受能力(听、读)和表达能力(说、写)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语言超出他们的接受水平就失去其教学意义。那种学生听不懂也听不进的难度过大的满堂英语是一种教学失误。英语教师应避免为说英语而说英语的盲目性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随意性,而要遵循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巩固与复习)而又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学习新内容)的可接受性原则。

2.3 英语教学语文的阶段性

学生学习和习得一种外语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具有阶段性。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原则就易于贯彻了。教学语言的阶段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语速的快慢、用词量的多寡、表达结构的繁简以及语篇的难易的掌握上。随着教学过程的延伸、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渐提高,教学语言也要水涨船高,不能总是停留在固定的阶段或层次上,这就是所谓英语教学语言的递进性,即在上述四个方面递进到另一个新层面上。递进性过程体现着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那种把教学语言凝固成固定的模式,停顿在较抵的层次,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意图。因此,教学语言要随变项的变更而变更,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激发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和热情,这既是教育心理学的原则,也是教学目的所要求的。

2.4 英语教学语言的重复性

教学语言的双重功能、可接受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概源于外语教学目的--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故而它还必须具备第四个特点: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段:复习、讲授新内容和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教学有单元目的、课时目的,有重点、有难点。这些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有的需要反复交待、反复讲解和反复操练,而且教师语言中的重要而有用的表达方式也需要重点提示、反复示范和让学生反复模仿与操练,因此英语教学语言要重视必要的重复。重复突出了教与学的重点、讲与练的重点,能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所述的英语教学语言的四大特点的教学语文的共性特征,英语教学语言都应具备这些特征,但是应具备这些特征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则又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还要提到教学语言的个性特征,即教师个人的特征。教学语言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它在上述各项原则的指导下,教师个人会有各自的创造,各人的教学才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是一门技艺,是一门艺术,会因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对各种教学文件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每一位教师应追求自己完美的教学语言,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语言艺术。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去追求。

3. 英语教学语言的构成

这里有必要区别两个概念: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和英语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课堂用语是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它往往具有固定的题目和句式,用于课堂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环境。据Jane Willis 归纳,课堂用语可分21项(限于篇幅,本文未予转述)。课堂用语的运用增添了课堂内的英语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课的能力。英语教学语言是指在课堂英语教学全过程中所用的英语,它大大超出了课堂用语的范畴,大体上包括四个部分:

1)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 2)讲授用语(instruction English);3)师生交流用语(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4)教师反馈用语反馈用语(teacher feedback English)。讲授用语是教师在讲词汇、讲结构、讲语篇时的语言;师生交流用语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各种交谈、对答和讨论时的语言;教师反馈用语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时对学生的语用行为作出评价的语言。

英语教学语言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这四部分语言项目难易程度的选择和把握上。为了掌握这种阶段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时要参照下列因素:

1) 教学大纲。一般说来,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政府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和意图制定的,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规范。例如文理科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阐明了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安排提出了基础阶段各级(1至6级)的具体要求。该大纲还编制了词汇、语法结构、功能意念以及微技能四个附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范围作了量化规定。它是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总法规。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英语教师安排教学活动的总依据。因此,教学大纲是老师安排自己教学语言的用词量、结构类型以及各种微技能时的范围框架。我们把教学大纲称为英语教学语言设计的总基础,即根本基础,简称一级基础。

2) 教材,一本或一套好的教材应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出来的,它具体贯彻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和教学的阶段要求。大学英语现行教材分精读、泛读、听力、语法结构和快速阅读等课型按级(1至4级)编写。各课型各级各有各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量化指标,使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具体地阶段化和层次化。教材是教师在设计自己的阶段性教学语言时的唯一依据,我们称它为第二级基础,即阶段性基础。

3) 教学日历。这是执行每一级教学计划的教学进度表,它明确而具体地安排每一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过程最后落实的关键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指导书,也是教师编写教学语言(教案)的单元依据、单元基础,我们称之为第三级基础。教学日历是教师设计教学语言的最具体的参照因素,教师应集中心思,把握住本单元、本课时的语言素材,使之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之中。

4. 关于英语教学语言阶段性特点

必要性的争议上文曾提到全部用英语上课的第三类的第三种情况是:开始阶段用简化英语,以后逐步使用复杂英语。在跟踪听课中,我们发现采用这样方式组织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语言颇具特色。他们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水平、不同教学阶段编写教学语言,施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他们在初级阶段(即1,2级)的教学语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1)语速慢于正常语速(90w/m); 2)停顿次数较多,停顿时间较长; 3)重点词语读音加重;4)词汇多数为常用基本词汇; 5)复合句和语篇结构被简化; 6)陈述句和祈使句多于疑问句; 7)重点话语、重点句型、重点词汇多次重复。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把上述教学语言称为简化语码(simplified code)。它适宜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使用,因为它所选用的词汇、句法、语篇都适当地被简化,能适应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因而有别于复杂语码(elaborative code)。

对于教学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使用简化语码还是使用复杂语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战点。一种观点认为,简化语码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助于学习者接受和理解用英语传递的信息,为学习者逐步掌握复杂语码打好语言基础。<<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special English)就是一种简化英语节目。它的词汇复盖面为1500个常用英语单词,语速为80w/m(正常语速为120w/m), 句子结构简化。初学者通过收听这个节目,可训练自己的听力,为最后收听正常英语节目作准备。另一种观点认为,简化语码教学不可取,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它达不到正常语言训练的目的,其效果远不及让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复杂语码训练。这样做虽然语言冗余信息(redundant information)过大,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但可以通过重复(repetition)、原文释义(paraphrase)、语速放慢(slower speech)等手段帮助学习则要求教学语言适应一个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既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顾及实际情况,避免使用过难的单词和过于复杂的语法结构。在课堂上同学们听不懂、听不进讲解是教学的一大失误,因此教学语言应在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能接受的前提下,不断增加难度,增加新内容,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以激发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传授功能,还具有语言使用的示范功能。因此教师的简化语言应尽量靠近标准语,尽可能避免双语的互相干扰。问题是很多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只是为了教学的需要,没有把教学语言和同学们课外交际时对目的语的使用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对外交际脱节。下面一段摘自一本里的两句对话,一位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问他的老师:

学生: 教师说话我们差不多都能听懂,可听北京市民谈话就不一定懂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 我想大概是老师了解你们的汉语水平,跟你们谈话时,对词汇、句式有所选择,说得也比较慢,所以你们容易听懂。北京市民可不管这些,说话又快。

这一对话令人深思。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文化、语言修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动用教学语言,并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里使用的语言尽可能和实际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对教学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理论的实践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来检验,因此对教学语言进一步的研究是目前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书目

1. ferguson A. Charles, "Toward a Characterization of English Foreign Talk"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3

2.Henzl M.Vera, "Linguistic Register of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3

3.Chin Xiu-bai, A Brief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unan

Educational Press,PRC,1983

语言教学篇(3)

2. 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的特征

教学语言不同于诸如相声语言、传教语言、学术讲演、话剧台词,英语教学语言也不同于中国语文教师讲授汉语时的语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英语教学语言兼有讲授和语言示范的双重功能。作为教学语言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开启智慧,传授知识的主要功能。但作为英语老师的教学语言,除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之外,它本身还起着语言使用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语教学语言既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讲授功能),更是教师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手段(示范功能)。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上面提到其他一切专业性语言只求传递专业信息,表达信息的内容。

2.2 英语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英语教学语言的讲授功能及示范功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要求它具有另一重要特点,即可接受性。英语教学的对象是英语学习者,他们的接受能力(听、读)和表达能力(说、写)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语言超出他们的接受水平就失去其教学意义。那种学生听不懂也听不进的难度过大的满堂英语是一种教学失误。英语教师应避免为说英语而说英语的盲目性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随意性,而要遵循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巩固与复习)而又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学习新内容)的可接受性原则。

2.3 英语教学语文的阶段性

学生学习和习得一种外语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具有阶段性。认识到这一点,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原则就易于贯彻了。教学语言的阶段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语速的快慢、用词量的多寡、表达结构的繁简以及语篇的难易的掌握上。随着教学过程的延伸、学生语言能力的逐渐提高,教学语言也要水涨船高,不能总是停留在固定的阶段或层次上,这就是所谓英语教学语言的递进性,即在上述四个方面递进到另一个新层面上。递进性过程体现着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那种把教学语言凝固成固定的模式,停顿在较抵的层次,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难以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意图。因此,教学语言要随变项的变更而变更,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激发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和热情,这既是教育心理学的原则,也是教学目的所要求的。

2.4 英语教学语言的重复性

教学语言的双重功能、可接受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概源于外语教学目的--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故而它还必须具备第四个特点: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段:复习、讲授新内容和对重点内容进行操练。教学有单元目的、课时目的,有重点、有难点。这些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有的需要反复交待、反复讲解和反复操练,而且教师语言中的重要而有用的表达方式也需要重点提示、反复示范和让学生反复模仿与操练,因此英语教学语言要重视必要的重复。重复突出了教与学的重点、讲与练的重点,能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所述的英语教学语言的四大特点的教学语文的共性特征,英语教学语言都应具备这些特征,但是应具备这些特征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则又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还要提到教学语言的个性特征,即教师个人的特征。教学语言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它在上述各项原则的指导下,教师个人会有各自的创造,各人的教学才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是一门技艺,是一门艺术,会因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对各种教学文件

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每一位教师应追求自己完美的教学语言,追求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语言艺术。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去追求。

3. 英语教学语言的构成

这里有必要区别两个概念:英语教学语言(English teacher talk)和英语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课堂用语是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特定用语,它往往具有固定的题目和句式,用于课堂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项目、不同环境。据Jane Willis 归纳,课堂用语可分21项(限于篇幅,本文未予转述)。课堂用语的运用增添了课堂内的英语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课的能力。英语教学语言是指在课堂英语教学全过程中所用的英语,它大大超出了课堂用语的范畴,大体上包括四个部分:1)课堂用语(classroom English); 2)讲授用语(instruction English);3)师生交流用语(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4)教师反馈用语反馈用语(teacher feedback English)。讲授用语是教师在讲词汇、讲结构、讲语篇时的语言;师生交流用语是课堂上师生之间进行各种交谈、对答和讨论时的语言;教师反馈用语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时对学生的语用行为作出评价的语言。

英语教学语言的阶段性主要体现在这四部分语言项目难易程度的选择和把握上。为了掌握这种阶段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单元的教学语言时要参照下列因素:

1) 教学大纲。一般说来,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政府对该门课程的要求和意图制定的,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对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规范。例如文理科用的就阐明了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安排提出了基础阶段各级(1至6级)的具体要求。该大纲还编制了词汇、语法结构、功能意念以及微技能四个附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范围作了量化规定。它是现阶段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总法规。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英语教师安排教学活动的总依据。因此,教学大纲是老师安排自己教学语言的用词量、结构类型以及各种微技能时的范围框架。我们把教学大纲称为英语教学语言设计的总基础,即根本基础,简称一级基础。

2) 教材,一本或一套好的教材应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出来的,它具体贯彻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和教学的阶段要求。大学英语现行教材分精读、泛读、听力、语法结构和快速阅读等课型按级(1至4级)编写。各课型各级各有各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量化指标,使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具体地阶段化和层次化。教材是教师在设计自己的阶段性教学语言时的唯一依据,我们称它为第二级基础,即阶段性基础。

3) 教学日历。这是执行每一级教学计划的教学进度表,它明确而具体地安排每一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过程最后落实的关键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指导书,也是教师编写教学语言(教案)的单元依据、单元基础,我们称之为第三级基础。教学日历是教师设计教学语言的最具体的参照因素,教师应集中心思,把握住本单元、本课时的语言素材,使之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之中。

4. 关于英语教学语言阶段性特点

必要性的争议上文曾提到全部用英语上课的第三类的第三种情况是:开始阶段用简化英语,以后逐步使用复杂英语。在跟踪听课中,我们发现采用这样方式组织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语言颇具特色。他们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水平、不同教学阶段编写教学语言,施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他们在初级阶段(即1,2级)的教学语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1)语速慢于正常语速(90w/m); 2)停顿次数较多,停顿时间较长; 3)重点词语读音加重;4)词汇多数为常用基本词汇; 5)复合句和语篇结构被简化; 6)陈述句和祈使句多于疑问句; 7)重点话语、重点句型、重点词汇多次重复。我们不妨借用一下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把上述教学语言称为简化语码(simplified code)。它适宜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使用,因为它所选用的词汇、句法、语篇都适当地被简化,能适应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因而有别于复杂语码(elaborative code)。

对于教学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使用简化语码还是使用复杂语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战点。一种观点认为,简化语码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助于学习者接受和理解用英语传递的信息,为学习者逐步掌握复杂语码打好语言基础。特别英语节目(special English)就是一种简化英语节目。它的词汇复盖面为1500个常用英语单词,语速为80w/m(正常语速为120w/m), 句子结构简化。初学者通过收听这个节目,可训练自己的听力,为最后收听正常英语节目作准备。另一种观点认为,简化语码教学不可取,对于初级学习者来说,它达不到正常语言训练的目的,其效果远不及让学生一开始就接受复杂语码训练。这样做虽然语言冗余信息(redundant information)过大,会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但可以通过重复(repetition)、原文释义(paraphrase)、语速放慢(slower speech)等手段帮助学习则要求教学语言适应一个班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既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要顾及实际情况,避免使用过难的单词和过于复杂的语法结构。在课堂上同学们听不懂、听不进讲解是教学的一大失误,因此教学语言应在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能接受的前提下,不断增加难度,增加新内容,使课堂充满吸引力和挑战性,以激发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教学语言除了具有传授功能,还具有语言使用的示范功能。因此教师的简化语言应尽量靠近标准语,尽可能避免双语的互相干扰。问题是很多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只是为了教学的需要,没有把教学语言和同学们课外交际时对目的语的使用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对外交际脱节。下面一段摘自一本里的两句对话,一位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问他的老师:

学生: 教师说话我们差不多都能听懂,可听北京市民谈话就不一定懂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 我想大概是老师了解你们的汉语水平,跟你们谈话时,对词汇、句式有所选择,说得也比较慢,所以你们容易听懂。北京市民可不管这些,说话又快。

这一对话令人深思。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文化、语言修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动用教学语言,并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里使用的语言尽可能和实际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运用对教学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理论的实践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来检验,因此对教学语言进一步的研究是目前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书目

1. ferguson A. Charles, "Toward a Characterization of English Foreign Talk"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3

2.Henzl M.Vera, "Linguistic Register of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83

3.Chin Xiu-bai, A Brief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unan

语言教学篇(4)

一、启发引导,忌一味灌输。

启发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能将他们引进知识的殿堂。一味灌输就是我们常说的“满堂灌”,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辛辛苦苦“满堂灌”是“授人以鱼”,授人鱼只能供一饭之需;启发引导是“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则能终生受益。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在教学中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就必须创造“愤”“悱”的情景。运用励志,明理,激情,设疑,任务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讲授“说话基本训练”时,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我给学生讲了民间故事“三个画师”。第一个画师采用写实画法:画的国王一只眼睛是瞎的,一条腿是瘸的,和真实的国王一模一样。国王不高兴把他给杀了。第二个画师一看出了人命,就采用了美化画法:他画的国王英武健壮,威风凛凛,和国王一点也不像。国王也把他给杀了。我看到此时学生已睁大眼睛、竖起了耳朵,就采用设疑方法,幽默地说:“第三个画师如何才能保命,同学们赶快给他支招。”一时间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十分热烈,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替第三个画师想了好几条给国王画像的两全之计。这时我又因势利导,进一步设疑:第三个画师为什么能够保命,这个小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瞬间,教室里再次掀起讨论发言的热潮。

二、创新求变,忌因循守旧。

教学语言的干巴、陈旧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语言表达方面必须创新求变。

首先要变干巴枯燥为生动有趣,因为生动有趣的语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如饮甘露。以寓言、故事、谚语、俗话等来辅助教学,会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学生在兴致勃勃地听课过程中,自然引发了啜饮知识清泉的欲望。例如讲专业技能在求职面试中的重要性时,我给学生讲了日本电器大王松下幸之助的求职经历,并把俗话“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稍加调整,变为“没有金钢钻,就揽不到瓷器活”作为结语,学生听得很入神。

其次是变陈旧落后为新颖活跃。使用陈旧落后的语言,是教师在知识上落伍、在行动上与时代脱节的表现,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但有些陈旧的语言稍加变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例如讲授《海洋与生命》一文,针对目前由于过度捕捞,世界上的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现状,我把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弹琵琶,变贬为褒。提出保护渔业资源,世界各国都应采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制度,学生听了先是惊讶万分,后恍然大悟,笑声一片。

语言教学篇(5)

一、符号语言

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十个重要关键词,“符号感”是其中之一。那么,什么是数学符号呢?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徐品方在《数学符号史》中解释:“ 数学符号是数学文献中用以表示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等的记号。”

数学符号一般分为数字符号(如1、2、3、4、5等)、运算符号(如+、-、×、÷等)、变量符号(如x、y、a、b、c等)、缩写符号(如、∥、、∠等)和关系符号(如≈、=、≥、等)。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可以简约思维,提高效率,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2011版的新课标指出:“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它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形式。

其实,现实世界中,数学对象本身并不存在。数学是一种由人构造的“思想事物”,一种只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事物。现实有的只是五个手指头、五双袜子等,而“5”这个数字符号只是思想上的存在,这就是数学语言的符号世界。撇去许多具体属性,在数学世界中,符号语言变得更模式化、符号化,其外延更宽。符号语言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数学材料的篇幅,便于学习者记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充分揭示数学的精髓——数学符号语言的现实意义、生活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数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的简洁性、概括性。

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教师用唱儿歌引入: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师: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那怎么办呢?怎样表示才能让人家一看就清楚、一听就明白?

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字母n在这里代表的是青蛙的只数,表示是一个数,可以是1、2、3、4、5等任意一个自然数。n也可以换成m、a、c、x等其他字母。“2n只眼睛4n条腿”,这里的2n、4n表示的是一种关系,是青蛙只数与青蛙眼睛、青蛙腿之间2倍、4倍的关系。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明白了当遇到说不清、数不完、道不明、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时候,要想办法用简洁一点的符号语言来表示,这样比自然语言叙述简洁、清楚、明了。这样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符号语言产生的需要,理解了数学符号语言表示的优势: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生活事实用简便的形式表示出来,直观、简明、概括性强。学生减轻头脑中很多繁琐工作,自然就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理解了符号表示的现实意义。

二、文字语言

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而数学文字语言是严谨的,容不得含糊的。数学文字语言不是自然语言文字的简单移植或组合,不能多样化理解,也不能随意想象,它是表达数学概念、判断、推理、定理的逻辑思维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突出特点。与富有弹性的文学语言相比,数学文字语言有一副“铁板的面孔”,它的每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容混淆,如“直线”和“射线”、“钝角”和“锐角”等,一字之差,表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词序颠倒,也会表达出两种不同的意思,如“数位”和“位数”、 “a、b两数的倒数和”与“a、b两数和的倒数”、“全不为零”与“不全为零”、“方程解”与“解方程”、 “轴对称”与“对称轴”等。数学文字语言还有一副钢制的骨架——其内蕴是严谨的逻辑,特殊不能代替一般、部分不能代替整体、不能循环论证等。这些特点使数学概念表述准确、判断严谨、推理严密、思维缜密。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用语应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一丝不苟地使用数学文字词汇、数学术语,叙述要合乎逻辑,准确无误,思辨清晰,步步有据,完整周详。要做到无懈可击,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惜字如金,没有任何多余成分。要对法则中的关键词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工夫,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中的关键词“同乘或除以”、“零除外”、“相同”等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以增进理解。对有些数学概念还可以适当辅以反例,以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如教学倒数的时候,可以出示“a+b=1、a÷b=1” 等让学生判断a和b是否互为倒数。总之,要使学生明白,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数学语言都不能正确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与逻辑关系。这样的数学语言教学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三、图表语言

语言教学篇(6)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

在中国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语言”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借助于这些表达方式,实现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逐步的鉴赏阅读能力,在增加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所以根据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来说,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来展现。

第一、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实现交流的重要媒介,在新课改以后,课堂的教学内容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增加了教学技巧和教学灵活性以后,整个课堂教学的“语言”就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多媒体、小组合作、引导式教学帮助教师提高的教学“语言”传播和交流,利用这些灵活的教学方式,教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教学内容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过程。第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前面已经讲过,“语言”主要的工作就是交流的工作,所以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师的单方面教学过程,同时还包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不仅是课堂学习的过程,作业布置、班会总结、主题活动、课外活动都是学习的过程,都是师生交流的媒介和方式,简单点来说,就是师生交流的“语言”。这些“语言”没有固定的方式,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来进行和实现的,总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而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语言”交流的作用。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言语”

“言语”主要的重心在于“说”,所以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言语”主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教师课堂上言语的引导,这是教师语文教学中“言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语”的引导,实现“语言”表达的作用。前面已经讲过“语言”主要侧重的是“话”,而“言语”主要侧重的是“说”所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语言”表达发挥的作用,主要依靠“言语”来实现了。

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学不仅要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表达方式和接受技巧方面也要有所创新,不仅是教师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才是教学技巧所要实现的目的。所以在中学的教学技巧中,教师往往根据中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不论是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表达,还是含蓄生动的书面语表达都是教师表达技巧的不同体现。

我们知道“言语”具有个人性和活动性,是一个变化的状态,在“语言”的实践过程中,不管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作业的布置,都是通过教师的“言语”来实现的,而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但是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必须保证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使用普通话。在现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通话的普及已经是非常广的,而且教学过程中使用普通话,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准确的掌握学习内容,通过字正腔圆的言语表达,实现语言交流的最大化。第二、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论采取那种教学方式,都要保证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当,不能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说中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还有些欠缺,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限制,开展教学过程评价或者教学过程赏析,因为学生的个人能力并没有达到这方面的水平,教学活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即使是再灵活再先进的教学方式到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就类似于“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依赖于“言语”的表达。而“言语”又构成“语言”教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或者教学活动的实现都要依靠教师的“言语”表达,我们常说,语文老师有“舌灿莲花”的口才,就是形容“言语”的丰富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选择不同的“言语”。比如说在中学诗歌的讲解过程中。利用动人的音乐旋律和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读,让学生从听觉上感悟诗歌的魅力,教师利用特殊的“言语”来让学生理解课文,这种“言语”将教师的教学方式展现的淋漓尽致,也就是用“言语”来表达“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的“言语”表达会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读,生动幽默的表达以及渊博的学识都是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言语”,学生能够能加容易的接受教师的“语言”教学,实现教学目的的表达。

结语:本文主要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和表达,语言主要是“话”,言语主要是“说”,在具体的阐释过程中,充分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相信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一定能够提供帮助。

语言教学篇(7)

我们天天接触数学,但是很少有人对数学语言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譬如数学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有哪些不同,具有哪些特殊性;数学语言在促进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学好数学语言等等。从而使数学语言象汉语语言学那样成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数学语言学。本文只研究数学语言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更多地是与一般语言(汉语语言)进行比较而言的。下面只从数学符号的科学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数学语言的相通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数学符号的科学性

数学符号是数学文字的主要形式,它是构成数学语言的基本成份。

1,2,3,4,5,6,7,8,9,0,这十个符号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们表示了全部的数,书写、运算都十分方便。这10个符号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印度人创造的,只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这是印度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的意义也可能是今天的人们不易觉察的。但是,18世纪一位法国著名数学家曾说过:“用不多的记号表示全部的数的思想,赋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有位置上的意义,它之如此绝妙非常,正是由于这种简易得难以估量。”

关于“位置上的意义”,指的是数字的进位表达。比如说724,它实际上是7×100+2×10+4,可是它只需简写成724就明白了。此外还有空位的问题,假若有个数字是7×1000+2×100+4,那该怎么写呢?现在我们是很容易回答了,不就写为7204吗?可是,在最初的数字符号系统中是没有0这个符号的。有的用一个点来表示:72•4有的用一个方格来表示;有的干脆就拉开一点写,表示空一位;……但这些写法的不准确、不方便是显而易见的。直到使用了0这个符号,问题才得以解决。而0这个符号比其他符号的出现晚了好几百年。如果年看72004这个数字,我们能更清楚地体会到0这个符号的特殊意义。

数学的简洁不只表现在数字符号上,还表现在其他符号上,表现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表现在它的逻辑体系上,总之,表现在思维经济上。

数学符号有许多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数字符号外,还有代数的符号,通常用英文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在笛卡儿时代,以英文字母的开头几个表示已知数,如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几个代表未知数,如x、y、z,或以a、b、c、…代表常数,以x、y、z代表变数。现在,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种约定之下,a、b、c、…也可代表未知数,也可以表变数,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数,也可以代表常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常数,如π,e。还有另一些表现数量的符号,往往是其他类型符号的组合。

数字研究的对象已不只限于数,还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边形,表示圆。

数学研究的最一般对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的符号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体,如A、B、C、D、X、Y、Z等。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用N表示自然数集,而实数集则用R表示,N与nature(自然)一词有关,R与real(实的)有关。特定的集合组成空间,空间有时用S表示,S与space(空间)一词有关,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间。这些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语言变得简练。

还有一类符号是表示关系的,通过种种关系起联结作用。常用的如等号=,近似等号≈,全等号≌或。还有不等号≠,<,>,<<。∥表示平行关系,表示垂直关系,与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蕴涵关系等等。

还有一大类是关于运算的符号。+,-,×,÷是四则运算符号。是开方运算符号,sin,cos,tan是三角运算符号,lim是极限运算符号,d,是微积分运算符号。表示若干项乃至无穷项求和,表示连乘(若干因子或无穷个因子),!表示阶乘,,是集合论中的运算符号。映射是比运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运用作映射符号。

微积分是英国人牛顿和德国人莱布尼茨彼此独立发现的,牛顿和莱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号却是不同的。牛顿创立了微分符号,比如说的微分用表示,可是牛顿的这一符号对于高阶微分并不方便,并且不宜于表现微分与积分的关系,因而实质上并不十分科学。相比之下,莱布尼茨的符号在这两方面都比牛顿的符号更加科学合理,它反映了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减轻了想象的任务。诸如这样的优美的式子,是在莱布尼茨符号下才能出现的。而英国人却以牛顿为自豪,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固守牛顿的符号,使英国数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所以,数学符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的质量,影响着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数学语言非常简洁精确,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科学语言的基础。

从宏观来说,人们常以“成千上万”来研究多,再多就是“百万”、“千万”了,更多则是“亿万”。可是,数学能作出更简洁也更明确、更有力的表示,比如说,1025、286243这样巨大的数字,一般语言就说不太清楚了。

从微观来说,日常语言之中,“失之毫厘,廖以千里”,用一毫一厘来形容微小,还有形容体积之小的,时间之短的,距离之近的。但是,没有比10-15,10-45这样一些表达更能说明问题,它也更简洁、更明了。

[a,b]仅由a、b、[]这三个数学符号表出,但如果比用一般语言描述就成为“大于或等于a,小于或等于b的一切实数的集合。”除去标点还得需要20个符号,其中18个汉字。

若对任何使得对任何n,m>N,有,则数列有极限。这是著名的柯西判别准则。如果要用一般语言是无论如何也表示不清的,

作为有理数、无理数、代数数、超越数、实数、虚数之间关系之一的式子,是各种数的大统一。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这样的简洁、明晰。

数学语言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普通语言无法替代的,而且它构成了科学语言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科学门类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这不仅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简洁,而且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精确及其思想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式子,就能明白物理学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F=0

F=

F=

第一、二两个式子分别表达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个式子说的是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然而简洁的数学式F=0(C是常数)表达了定律的实质。

第二定律说的是,力与质量和加速成正比,数学式子F=表达了这一点。当质量是常数的时候,式子可写为F=,又可用a表示加速度,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为人所共知的形式F=ma。

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之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子F=又是多么有力地刻画了这一思想。

3、数学语言的通用性

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它具有无民族性、无区域性,它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

数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与一般语言是相通的,而且可以说是以一般语言为基础的。一般语言掌握得如何,直接会影响数学语言的学习。但是,一般语言学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掌握好数学语言,它们毕竟有差别。

一般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一般语言与民族、地区文化有极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区语言的差别可以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指符号及法则体系的不同。例如,英语与俄语,不仅符号表示的差别很大,而且语言规则的差别也很大;至于汉语,它与英语、俄语的差别更大,从书写来看,汉语是方块字,从读音来看,英语、俄语是拼读法,语法的差别也特别大。

就是同一民族,书面语言完全相同而发音很不相同的情形更多,例如同讲汉语,北方与南方就有很大不同,北京话与广大话很不相同。而且,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就多达2500—3000种,其中仅美洲语言即有1000多种,非洲语言也近1000种。100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则只有140种。这140种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语,约占6%;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法语,使用这五种语言的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

但数学语言没有地区性、民族性。全世界因为地区之不同、民族之不同而有二、三千种语言(远远超过全世界国家的数目),可是,全世界的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这种语言符号,全世界的中学生大学生们都认识,同一种书写、同一个含义,只是读音一般有所不同而已。

从以上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构成数学语言的数学符号科学、简洁,而导致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一般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对数学语言的研究,不仅能促进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而且也能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正因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那它在数学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数学语言,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语言美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美,表面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接下来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书目:

1.张楚廷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语言教学篇(8)

我们天天接触数学,但是很少有人对数学语言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譬如数学语言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有哪些不同,具有哪些特殊性;数学语言在促进人类文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学好数学语言等等。从而使数学语言象汉语语言学那样成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数学语言学。本文只研究数学语言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更多地是与一般语言(汉语语言)进行比较而言的。下面只从数学符号的科学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数学语言的相通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数学符号的科学性

数学符号是数学文字的主要形式,它是构成数学语言的基本成份。

1,2,3,4,5,6,7,8,9,0,这十个符号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它们表示了全部的数,书写、运算都十分方便。这10个符号常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却是印度人创造的,只是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这是印度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的意义也可能是今天的人们不易觉察的。但是,18世纪一位法国著名数学家曾说过:“用不多的记号表示全部的数的思想,赋予它的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有位置上的意义,它之如此绝妙非常,正是由于这种简易得难以估量。”

关于“位置上的意义”,指的是数字的进位表达。比如说724,它实际上是7×100+2×10+4,可是它只需简写成724就明白了。此外还有空位的问题,假若有个数字是7×1000+2×100+4,那该怎么写呢?现在我们是很容易回答了,不就写为7204吗?可是,在最初的数字符号系统中是没有0这个符号的。有的用一个点来表示:72•4有的用一个方格来表示;有的干脆就拉开一点写,表示空一位;……但这些写法的不准确、不方便是显而易见的。直到使用了0这个符号,问题才得以解决。而0这个符号比其他符号的出现晚了好几百年。如果年看72004这个数字,我们能更清楚地体会到0这个符号的特殊意义。

数学的简洁不只表现在数字符号上,还表现在其他符号上,表现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表现在它的逻辑体系上,总之,表现在思维上。

数学符号有许多种,除了前面提到的数字符号外,还有代数的符号,通常用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在笛卡儿时代,以英文字母的开头几个表示已知数,如a、b、c、…,以英文字母的最后几个代表未知数,如x、y、z,或以a、b、c、…代表常数,以x、y、z代表变数。现在,这已不是固定的了,在某种约定之下,a、b、c、…也可代表未知数,也可以表变数,x、y、z也可以代表已知数,也可以代表常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常数,如π,e。还有另一些表现数量的符号,往往是其他类型符号的组合。

数字研究的对象已不只限于数,还研究形,表示三角形,表示四边形,表示圆。

数学研究的最一般对象是集合,而表示集合的符号常常用英文字母的斜体,如A、B、C、D、X、Y、Z等。某些特殊的集合又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例如,用N表示数集,而实数集则用R表示,N与nature(自然)一词有关,R与real(实的)有关。特定的集合组成空间,空间有时用S表示,S与space(空间)一词有关,但也用其他字母表示空间。这些符号的运用使得数学语言变得简练。

还有一类符号是表示关系的,通过种种关系起联结作用。常用的如等号=,近似等号≈,全等号≌或。还有不等号≠,<,>,<<。∥表示平行关系,表示垂直关系, 与 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表示蕴涵关系等等。

还有一大类是关于运算的符号。+,-,×,÷是四则运算符号。 是开方运算符号,sin, cos, tan是三角运算符号,lim是极限运算符号,d, 是微积分运算符号。 表示若干项乃至无穷项求和, 表示连乘(若干因子或无穷个因子),!表示阶乘, , 是集合论中的运算符号。映射是比运算更普遍的概念,f,g,h等常被运用作映射符号。

微积分是英国人牛顿和德国人莱布尼茨彼此独立发现的,牛顿和莱布尼茨使用的微分符号却是不同的。牛顿创立了微分符号,比如说 的微分用 表示,可是牛顿的这一符号对于高阶微分并不方便,并且不宜于表现微分与积分的关系,因而实质上并不十分科学。相比之下,莱布尼茨的符号在这两方面都比牛顿的符号更加科学合理,它反映了事物最内在的本质,减轻了想象的任务。诸如 这样的优美的式子,是在莱布尼茨符号下才能出现的。而英国人却以牛顿为自豪,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时间固守牛顿的符号,使英国数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所以,数学符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数学语言的质量,影响着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

2、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数学语言非常简洁精确,它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科学语言的基础。

从宏观来说,人们常以“成千上万”来研究多,再多就是“百万”、“千万”了,更多则是“亿万”。可是,数学能作出更简洁也更明确、更有力的表示,比如说,1025、286243这样巨大的数字,一般语言就说不太清楚了。

从微观来说,日常语言之中,“失之毫厘,廖以千里”,用一毫一厘来形容微小,还有形容体积之小的,时间之短的,距离之近的。但是,没有比10-15,10-45这样一些表达更能说明问题,它也更简洁、更明了。

[a, b]仅由a、b、[ ]这三个数学符号表出,但如果比用一般语言描述就成为“大于或等于a,小于或等于b的一切实数的集合。”除去标点还得需要20个符号,其中18个汉字。

若对任何 使得对任何n,m>N,有 ,则数列 有极限。这是著名的柯西判别准则。如果要用一般语言是无论如何也表示不清的,

作为有理数、无理数、代数数、超越数、实数、虚数之间关系之一的式子 ,是各种数的大统一。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这样的简洁、明晰。

数学语言有其独特之处,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是普通语言无法替代的,而且它构成了科学语言的基础。越来越多的科学门类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这不仅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简洁,而且是因为数学语言的精确及其思想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式子,就能明白物是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的。

F=0

F=

F=

第一、二两个式子分别表达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三个式子说的是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或静止)状态,然而简洁的数学式F=0 (C是常数)表达了定律的实质。

第二定律说的是,力与质量和加速成正比,数学式子F= 表达了这一点。当质量是常数的时候,式子可写为F= ,又可用a表示加速度,因此牛顿第二定律又可以表示为人所共知的形式F=ma。

万有引力定律说的是,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存在,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之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子F= 又是多么有力地刻画了这一思想。

3、数学语言的通用性

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相比,它具有无民族性、无区域性,它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

数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与一般语言是相通的,而且可以说是以一般语言为基础的。一般语言掌握得如何,直接会影响数学语言的学习。但是,一般语言学得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掌握好数学语言,它们毕竟有差别。

一般语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一般语言与民族、地区文化有极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区语言的差别可以很大,这种差别主要指符号及法则体系的不同。例如,与俄语,不仅符号表示的差别很大,而且语言规则的差别也很大;至于汉语,它与英语、俄语的差别更大,从书写来看,汉语是方块字,从读音来看,英语、俄语是拼读法,语法的差别也特别大。

就是同一民族,书面语言完全相同而发音很不相同的情形更多,例如同讲汉语,北方与南方就有很大不同,北京话与广大话很不相同。而且,目前世界上的语言就多达2500—3000种,其中仅美洲语言即有1000多种,非洲语言也近1000种。100万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则只有140种。这140种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20%;其次是英语,约占6%;再次是俄语、西班牙语、法语,使用这五种语言的人占世界人口的40%以上。

但数学语言没有地区性、民族性。全世界因为地区之不同、民族之不同而有二、三千种语言(远远超过全世界国家的数目),可是,全世界的数学语言只有一种。

这种语言符号,全世界的中学生大学生们都认识,同一种书写、同一个含义,只是读音一般有所不同而已。

从以上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构成数学语言的数学符号、简洁,而导致数学语言具有不同一般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对数学语言的研究,不仅能促进数学及数学的,而且也能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正因为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那它在数学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矗一方面,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2、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则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

3、掌握数学语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一个问题能清楚地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象,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

4、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练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数学语言,能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语言美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美,表面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接下来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数学要求,谈谈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

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数学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互译”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将普通语言译为数学符号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学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二是将数学语言译为普通语言。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不适于口头表达,因此也只有翻译成普通语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数学语言学习的过程,合理安排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逻辑过程能够揭示概念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便于对数学结构从整体上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心理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数学语言到掌握数学语言的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因人而异。数学符号和规则从现实世界得到其意义,又在更大的范围内作用于现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及意义,而且熟练地掌握他们的各种用法,从而得到理性的认识之后,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灵活地对它们进行各种等价叙述,并在一个抽象的符号系统中正确应用,从而达到对数学符号语言学习的最高水平。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驾驭数学语言。

1.善于推敲叙述语言的关键词句。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号语言的数学意义。

符号语言是叙述语言的符号化,在引进一个新的数学符号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各种有代表性的具体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定义,离开具体的模型对符号的实质进行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体的模型,这里具体的模型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中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作为一般化的起点,为引进抽象符号作准备,二是作为特殊化的途径,便于符号的应用。

数学符号语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约性、抽象性、内涵的丰富性,往往难以读懂。这就要求学生对符号语言具有相当的理解能力,善于将简约的符号语言译成一般的数学语言,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转化与处理。

3.合理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

图形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通过图形给出某些条件,其特点是直观,便于观察与联想,观察题设图形的形状、位置、范围,联想相关的数量或方程,这是“破译”图形语言的数形关系的基本思想。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从模型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模型画出直观图;②从图形到模型,即根据所画的直观图,用具体的模型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重在建立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视觉联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并使它们熟悉直观图的画法结构和特点;③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④从符号到图形,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画出相应的直观图。这两步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来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书目:

1.张楚廷 数学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语言教学篇(9)

如在学习《"小雨点"》一课时,当爸爸发现受伤的鸽子时,"他急忙向窗外探出身子,先伸出一只手,熟练地安抚住鸽子,然后掂着脚,敏捷而小心地把鸽子捧了过来."学生通过读可以明白爸爸是如何把鸽子救起来的,可以抓住"探,伸,安抚,惦,捧"这些表示爸爸动作的字词来理解.如果只是让学生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读一读,并不能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爸爸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所以,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爸爸为什么要把身子探到窗外只伸出一只手呢""爸爸是怎么样来安抚鸽子的""为什么还要掂着脚把鸽子’捧’过来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们马上进行了讨论,看着他们一边做动作一边思考的样子真有一点他们就是课文中的爸爸一样.一个学生说:"爸爸把身子探到窗外伸出一只手,是让受伤的鸽子落在爸爸伸出的手上.当各自站稳后,爸爸用手来安抚它是怕它害怕,使它平静下来.然后,爸爸掂着脚把鸽子捧在手里,是怕伤到它,同时也体现了爸爸心里很着急的样子."这个学生边说边做出了这一系列的动作,通过他这样的表演和解说,不仅学生们能听得懂,而且也都从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了爸爸的心情.

二,激感烘托气氛

良好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加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教师要根据目的要求,用语言进行渲染与烘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除了让学生们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之外,我在歌声中还这样说道:"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蔚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随风而动;一望无垠的绿色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舒畅;在这样的草地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像一条洁白的带子通向草原和天空的相接线;成群的羊儿悠闲地吃草,马儿四处狂奔,好像要像我们表达它那自由和欢快的心情.好客的主人们给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大家互敬,共同饮下这欢快的美酒.热情的主人们还为我们表演了舞蹈,摔跤,赛马等好多的节目.这样的美景,这样的好客,这样的表演,就好像自己的家一样!"教室内悠扬的歌曲回荡,听得跃跃欲试.

三,体会意境化难为易

教师的语言经过锤炼,加工,提取"精华",化难为易,便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使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

如《鸟的天堂》里有一句话学生不好理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先让学生看看窗外校园里树上的叶子微风吹拂下显现出的多种姿态,然后作如下讲解:"这些树叶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缓缓地起舞;有的左旋又转,好像在抖动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和谁悄悄地说话;有的发出翠绿而明亮的光,好像要给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些树叶变得不仅会动,而且会说,回想,它们都有了生命,有了灵魂.这样将可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活动中进入教材意境,深入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而化解了难点.

四,陶冶情操入境感受

程颐曾说:"教有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激情,寓理于情,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入耳,入脑,入心灵.

在学习《顶碗少年》一文中,注重让学生体会顶碗少年那种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在课文将要结束时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当我们听到那一叠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时,在我们的心中不禁又为这个少年而担心,但是,当我们再次看到他重新鼓起勇气时,心里是多么地为他感到骄傲啊!就像课文中所说的’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博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博一下,就能赢来温暖的春风.’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我们的学习中遇到难题,争取自己来把它克服;在生活中有了困难,争取自己来把它解决.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得到最大的成功!"

教师角色扮演技术与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理论(二)

张亚斌韩振龙

二,教师角色扮演技术与远离教育节目制作类型理论

英国教育学家丹尼斯·劳顿曾指出,在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中,"一定种类的语言能力可能会普遍贯穿在课程中,但是学生也需要学习运用某些专门语言——既是有感召力的又是

活泼的语言".无庸讳言,劳顿在这里揭示出两个问题,即传统学校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的"语言贯穿于课程",这是教育学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只认同那些"既是具有感召力","又是活泼的"教师"语言",这说明课程中还存在一个"教学艺术"问题,即"教师角色的扮演技术"问题,反过来,我们再用劳顿等人的这番话分析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的课程教育,就会很快发现,在远距离教育状态下,教学节目的"视听艺术语言""贯穿于课程",远距离教育节目这种"实用艺术语言",作为一种"既是具有感召力又是活泼"的"实用艺术语言",是很容易满足学生的"某些专门语言"学习心理需求的.它的课程教学"语言跟’情

境’有紧密联系,跟学校的一些有关组织和团体的问题有联系".正是它,使一切教师角色,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校""有关组织和团体",成为现代教育课程的有效参与者.进而"在学生的语言行为和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节目制作这一环节里,教师角色社会群体中,哪一个教师角色)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角色人物呢实践证明,教学节目制作中的关键角色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导演,这是一个隐性教师角色,普遍被行家所认同;一个是画中主线人物,包括主讲教师,主持人,情境人物,话外解说员等等,这是一些显性教师角色;普遍被学生所接受.二者当中,由于显性教师角色是学生直接看到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人物,而且还主宰着教学节目的结构方式,教学个性)审美倾向,规定了教学节目的风格类型.由于它还是导演这个隐性教师角色教学艺术的具体外化,因之,分析其导演,的确对于我们认识,评价教学节目这一独特课程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国多年的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具体实践,笔者认为,从显性教师角色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的制作类型和风格类型可分为四种.这四种类型既是一种

并列关系,反映了现在我国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人员已经探讨,认识到了教育节目制作模式又体现为一种递进关系,体现了不同时代条件下,我国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的发展变迁过程,

A型教师角色本身扮演型节目

这是一个由"主讲教师"作为画中主线人物的节目结构类型,画中人由传统学校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本身来担任,从中我们明显能看到传统学校课堂教育对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的制

作影响,这种远距离教育节目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传统的教师角色扮演技术观 念,深刻地束缚着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群体人员的思维,使其形成了一种教育节目制作思维心理定势.另一方面,也说明,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社会群体在其节目制作

中)不得不迎合学生社会群体的习惯学习心理.因为在现代远距离教育发展初期,面对教学节目的远距离教学,学生们一下还无法超越传统学校课堂教育中教师角色扮演技术的主讲

模式,因而导演们不得不委屈自己,束缚自己的教学节目艺术创作思维,以寻求自己与学生们心理沟通的默契点.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由于在远距离教育发展初期,急需大量的远距离教育节目,而要一下制作出那么的教学节目,人们不得不采用教师角色本身扮演教学节目.更何况,这种教学节目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易于被学生认同,因而这种教育节目就成了我国远距离教育发展初期出现最多的教育节目:由于这种教学节目主讲教师占据了节目始终,主讲教师成了节目中的唯一情景人物,主线人物,因此,我们说,它具备传统学校课堂教学的教学权威性,教法的严谨性,教学内容的逻辑连贯性.但是从现代远距离教育的视听教育艺术本质来看,它却明显存在着对影视艺术的视听艺术潜力挖掘不足等问题,而且由于它的画面内容单调,呆板,缺少运动,激情和美感,因而长时间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逆反心理,结果暴露出低教育艺术效能性.笔者认为,教师角色本身扮演型教育节目由于注重了以教师为本的传统学校教育思想,因而过多地表现主讲教师角色情感的引入,但是由于主讲教师的水平差距很大,课堂表达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相距甚远,再加上其讲课个性,风格等各不相同的原因,结果造成了节目制作质量的不稳定.

B型教师角色替身扮演型节目

这是一种以教学主持人为节目主线人物的节目类型结构模式,画中人由传统学校课堂教育中教师角色的替身一教学主持人来扮演.这种类型的教学节目明显是对教师角色本身扮演型教育节目类型的改革,体现了教育节目类型发展变迁的一大进步.它明显增强了远距离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美感性,尤其是沤过对教师角色替身一主持人的形象和声音的言语造型,增强了远距离教育节目课堂教学的活泼性,亲切性,娱乐性.主持人仪态大方,机智聪睿,忍俊不禁的灵活主持,无疑调节了远距离课堂教学的现场教学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育艺术鉴赏兴趣,特别是由于这类教学节目经常加入一些灵活多变,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镜头,增加了一些情景人物,如操作员,试验员等,增添了一些情景陈设)加强了情景行为的镜头表达,结果,不断赋予学生一些新的信息内容和视听艺术刺激.笔者认为.教师角色替身扮演型节目是远距离直播教学理论的灵活运用,它注重了远距离教育节目的视听教学艺术效能的挖掘,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本学习思想,注重了教师角色扮演与学生角色扮演的默契感,沟通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C型教师角色分身扮演型节目

这是一种由主讲教师,教学主持人,特邀学者,教学情景人物,画外解说员,甚至还有学生等多种教育角色分别担任教师角色社会职务的教学节目结构类型样式.这种教学节目在吸收了前两种教育节目以人物为主线结构特点的同时,又突出了教学内容表达这一结构主线.画中人物成为节目的形式结构艺术线索,达到了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情感的艺术目的,从而抓住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而教学内容表达这一主线作为教育节目的内含结构艺术线索,它通过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场景的变换,以及切中要害,一语中的,连贯自如,严谨完整的知识表达,又抓住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特点.较之前两种教育节目制作类型,教师角色分身扮演节目,注重了教师角色扮演的陌生化.多元化倾向,试图通过教师角色的分身扮演和不断变换,给学生以新鲜的教学刺激,再者.这类教育节目,由于其重视场景不断变化的影视艺术意义,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同步和统一,尤其还追求一种教师讲授,主持人调侃,学者发表观点,学生回答,场景情境人物现场操作表达,画外教学播音员场外指导的多元教学方式,因而将本来单调乏味的课堂教育活动变得生动活泼.笔者认为,较之前两种教育节

目制作类型,此种教育节目类型更符合,贴近教育规律本身,重视教学信息量的表达,明确了教学节目制作中现场教学气氛与教学情景氛围相互交融的教学空间关系,使人们在一种不同教学空间的交互,融合,渗透中,感受到了在远距离教育节目所潜藏的无穷教学艺术魅力,令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了自身审美情操的培养,人生境界的开掘,健康人格的熏陶.因此,笔者认为,教师角色分身扮演型教育节目,带有根强的社会教学理论思想色彩.

D型教师角色隐身扮演型节目

这是一种由画外播音员充当教学节目唯一主线人物的教育节目类型,较前三种教学节目类型有所不同的是,此种教学节目类型中,画外播演员作为节目中的唯一教师角色扮演者,并不出面,而是潜藏于画面之外,完全是隐身的.笔者认为,教师角色隐身扮演型教育节目中,声音和画面是完整的两个结构线索:声音负责教学内容的听觉导引,画面负责视觉导引;二者时而合一,利用影视艺术的声画对位法则,强调教学内容的广些重点,难点环节;时而游离,利用影视艺术的声画对立法则,第一般性教学内容进行一般性叙述;时而分裂,利用影视艺术的声画矛盾法则,对于教学内容中一些引起容易混淆的疑点,进行欲对先错式的反诘和反问.教师角色隐身扮演节目中,教师角色是名符其实的"场外指导",其用悠美动听的教学声音,温馨亲切的教学情感,严谨明晰的教学逻辑,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令学生乐而忘返.学生们虽然无法撩开艺术时空的神秘面纱,一览教师的风采和容颜,但却可以通过其知识的表达,揭开教学内容的庐山真面目.教师角色隐身扮演型节目中)画面接连不断出现的是各种教学场景,由于画面与声音时分,时合,使其最终的教学信息量显著增加,再加上字幕,图表,音乐等多种知识表达艺术手段的灵活运用,结果使其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等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一倍以上.而且由于其是用一种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进行艺术教学,因而很自然地使学生加深了教学内容艺术感受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中,教师角色扮演技术种类繁多,它与教育节目的风格及制作类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有一点,我们或许还不能忽视,这就是把握住了教师角色扮演技术(本身扮演技术,替身扮演技术,分身扮演技术,隐身扮演技术)与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类型这两个主体问题,并不意味着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类型理论的完全建立,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存在,还必须把握住其思维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理论的完全建构.

笔者认为,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类型理论的思维本质是;

1.教师角色本身扮演型节目是节目制作人员具象思维的结果)它说明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发展初期,节目制作人员还摆脱不了对教师主体教学演职人员教学语言,行为,动作,表情等教育艺术的心理依赖,并且试图用教师课堂气氛的主体创造,规范和制约自己的教学节目课堂艺术气氛的创造性的发挥",但是由于其过份依赖了传统课堂教师角色的本身表演,削弱了自身教育艺术创造性的发挥,结果其教学效果与传统学校的"填鸭式,,教学无异,因而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厌倦心理或逆反心理,因而,我们说它是一种不成熟的教学节目理论,是一种"课堂搬家理论"."2.教师角色替身扮演型节目是节目制作人员一般形象维的结果,它说明节目制作人员有了摆脱"课堂搬家,,简单教学节目制作的欲望.但是,其在升华这种欲望的过程中,首先选择了大众广播电视媒介主持人模式作为自己教学节目制作模式的理想切入点,因而教学的节目课堂现场,变成了主持人节目的主持现场,主持人节目的一些优点,诸如现场感,亲切感,生动感,主持人与观众的无距离感等.笔者认为,远离教育和远距离大众文化传播从本质上讲是共同的,它们都通过一种远距离文化传播行为,实现了其教育价值.因此,我们说;’在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发展过程中,选取与自己形近的大众传播媒介主持人节目制作方式为制作切入点的思路是对头的,它改变了"课堂搬家,制作理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不良影响;使学生明确意识到,教学节目不仅是逻辑思维的产物,而且还具有可以欣赏的一般形象思维的艺术内容.

3.教 师角色分身扮演型节目是节目制作人员意象思维的结果,教师角色让位于教学内容的意义形象表述,社会化教学场景充当教学内容意义形象传达的声画中介,原本在普通教室进行的课堂情景延伸到了社会各个角落,不同社会角色扮演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师角色,产生了良好的视听教育艺术效果,向社会开放的远距离教育,又借助具有浓郁社会教育学色彩的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价值回归,这不能不说是现代远距离教育的一大特色.笔者认为,以社会教育理论为艺术出发点的教师角色分身扮演型教育节目,体现了节目制作人员对远距离教育向社会开放的深层次思想把握.…

4.教师角色隐身扮演型节目是教学节目主创人员偶像思维的结果,作为学生们心中偶像的知识和教师,二者角色合一隐匿于神秘的幂后,人们看不见他们的存在,却随时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教师角色隐身扮演型节目满足了学生们将知识和教师神秘化的理想思维定势普遍心理.它说明,导演们正在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抽象的知识,具有神秘色彩的教学内

容,必须用具有神秘色彩的教学节目方式,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缝隙弥合.教师隐身扮演型教育节目其偶像思维的本质进一步证明: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人员在借鉴影视艺术为

教育服务方面,已取经了突破性进展.

笔者以为,现代远距离教育节目制作类型理论的提出,有助于发展我国的远距离教育视听教材建设.由于它突出了教学内容视听艺术效力的艺术潜能挖掘,因而,使原本具有辅助色彩的远距离教育制作艺术,上升至远距高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位置,结果,使我们的视听教材设计制作,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鲜明的艺术性.(

教师语言生动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保证.作为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燃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切期望".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了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途径之外,还和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当然,教学语言更应当做到善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完美表达,带给学生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一,用引人入胜的导语拉开序幕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催化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拉开讲读课文的序幕是很重要的一环.

我教《赵州桥》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赵州桥经过了1300多年的风吹日晒,洪水侵害,地震的破坏,与它同一时代的建筑几乎都不存在了,可它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横跨在洨河上.

我的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们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保持当年的雄姿,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我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寻找答案.这则导语既介绍了赵州桥的概况,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阅读课文的兴趣,将学生迅速引入课文学习中.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的导语,要如同那缓缓拉开的大幕,使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景致;犹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这样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强烈的阅读兴趣,从而获得读书的最佳效果.

二,用启发性的过渡语穿针引线

教学过程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粒粒珍珠,而各环节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连珍珠之间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因此我们要充分注意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

我在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根据教材内容,在二,三段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殿堂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玲珑剔透.园内有民族建筑,有西洋景观;有山乡村野的田园风光,有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珍藏着历代的名人书画,各种罕见的奇珍异宝,就是这样的伟大建筑,是怎样被外国侵略者毁灭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段课文.

三,用画龙点睛的结束语拉下帷幕

在学生思想情感受到感染后,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化升华,使其牢固地刻在记忆中.

我教第九册语文课本《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总结全文时,这样讲道:

敬爱的是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祖国为人民日理万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在过度的操劳中逝世的.他没有坟墓,没有留下骨灰,按他的遗嘱,把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地上,撒进祖国的江河里.但是,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存,他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心中.

语言教学篇(10)

二、培养语文教学哲理美的意义

首先,语文教学语言的哲理化、艺术化绝非是可有可无的问题;绝非是可要可不要的问题。高职语文教学哲理化、艺术化它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是由高职语文教学追求真、善、美的目的决定的。高职语文教学是文化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的深层内涵之一便是培养人们有意识地追求真、善、美,而语文教学的哲理美正是实现这一目的必要途径。目的和途径分离,目的总难实现。(2)这是语文知识传授过程和升华过程的统一,而传授和升华两者本身不可分离,若做到教学语言的哲理化,那么,语文知识传授的过程就是语文知识创新和升华的过程。由此而来,高职语文教学的哲理化就是教学的内容之一。其次,具有深邃哲理美的教学语言,实际上是更能详尽阐述教学内容的更有效的形式。教学语言深邃的哲理美,能使教学内容在多样化的形式中闪耀光彩,发挥效力。能使新鲜的内容在新颖的形式中变成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新信息、新观念;这能使新颖的语言形成为一种活化剂和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欣然自觉地投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过程后的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富有哲理美的语文教学语言更能切合学生的思维状况、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水平的实际,从而更能有效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教学任务。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性的、鲜艳的、明亮的语言色彩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同时,教育心理学还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言教学篇(11)

语文学科是普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中学语文课程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学科的教学,所以语文学科始终处于教育改革的前沿。随着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推进,相应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抓语言教学还是人文教育?诸多类似的争论不胜枚举。其实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即语言教学。其原因如下:

一、语言教学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体现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的本质作用来看,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学科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总和的语言学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就是语言。而学生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列宁曾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也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因此,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这个人类交际和交流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体现语言教学。

二、语言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选型、综合型的教材,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文章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无论是记叙性的文学作品还是有理有据的议论文,还是文情并茂的说明文,字里行间处处都洋溢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这都体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致力点不仅仅是让学生把握所读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而且更要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这样的思想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表达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让学生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层次理解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真正精华之所在。譬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话:“而此后的几个所谓学者的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感到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试想想:(1)文中的“出离”改用成“很”,好不好?(2)“浓黑的悲凉”中的“浓黑”可不可以去掉?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可以先告诉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时,一定要联系全文的主题。其实文章中的“出离愤怒”,表示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了极限,无法忍受了,而改用成“很”显然无法准确表达作者的愤怒之情。而“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浓黑”修饰“悲凉”,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悲凉。因此,这样学生才会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才会体会到准确形象用词的妙处。

三、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中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传统的“听话、说话”叫做“口语交际”把“听说能力”叫做“口语交际能力”。并在课程目标中对口语交际规定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而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要求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恰当地进行表达。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而有个性,材料充分、生动,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语言教学必须贯彻口语教学始终,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语言教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语调有扬调、抑调、平调、曲调四种,主要是通过读音的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上语言知识来引导学生朗诵文学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譬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可以引导学生用抑调表达出鲁迅先生对反对军阀屠杀无辜大学生、文人污蔑请愿大学生的极度悲哀之情。总之,只有恰如其分地把语言知识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四、语言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中国历来重视写作教学,由于现代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的需要,写作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受到高度重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张大文指出:“写作教学需要在广开写作源泉上,要启发学生贴近生活,深入文学作品,善于观察、积累、模仿、借鉴;在提高思维品质上,要养成思考习惯,树立辩证观点,加强思维逻辑性,在加强语言基础上,要学习范文,模仿语言,变化语言特色,总结写作经验。”总之,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无论是要借鉴文学作品、加强思维逻辑性,还是要变化语言特色也好,都要从进行语言教学,丰富对语言的变化,这样学生的作品才会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来看,还是从语文教学内容中阅读教学、口语教学、写作教学来看,语言教学都是语文教学关键和着力点。因此,我们要把语言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样,语文教学的改革之路才会走上正轨,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发挥其本质的作用,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真正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安荣.对中学语文语言教学的几点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2(3):65.

[2]庄文中.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J].中学语文教学,1998(1):45.

[3]康红宾.回归原点:语言教学的价值追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