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语言修养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0-03 13:56:05

语言修养论文

语言修养论文篇(1)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Www.133229.CoM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

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语言修养论文篇(2)

关键词:写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修改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

[1] [2] 

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多万字变为万字,又把万字变成万字,又把万字变成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语言修养论文篇(3)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因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影响其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便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大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得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2)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3)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1)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2)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3)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说,他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势,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而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则能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语言修养论文篇(4)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本文从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方面论述了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为了使其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我们应细致地把作文能力进行解剖,把多种能力一一提高,在实践教学中,多种能力应相互为用,协调发展。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然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语言修养论文篇(5)

教师语言的教育意义首先要求教师语言本身健康、文明、乐观。绝不允许粗俗、低级,不正确的语言出现。课堂上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劝学》时,可以幽默地引出一位老者,头发花白,眼中充满泪花给他的小孙子讲述他年少时没认真读书,以至于一生波折、辛酸最后后悔已晚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有遗憾,从而告诉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和专心致志做事。这样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语言有很重要的示范性。少年儿童对自己的老师有很强的崇敬感和信任感。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围绕在学生的周围。教师伟大和蔼的行为是学生的榜样。那么教师严肃深情的语言就是有效的行动和无形的楷模。教师语言的榜样性必定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教师不能用方言土话来教学,即使说得再好也是不规范的语言。教师的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上都必须准确、扎实,否则普通话不规范也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不仅跟老师学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好正确的语言,才能培养学生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力。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教师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语言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所有的人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更何况顽皮好动的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也很脆弱,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爱护他们,表扬他们,时时处处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四、教师的语言在一定情况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语言修养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356-02

“修养”的含义很广泛,概括说,主要指一个人在政治、道德、学识、技艺等方面,自觉进行的学习、磨炼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引申到课堂教学言语道德修养这一概念则主要指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主体在教学言语道德意识和教学言语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教学言语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教学言语道德品质和达到的教学言语道德境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师生言语道德水平的内在条件,而师生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因此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具有自律性和自觉性。

一、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自己具有完美的教师素质,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这是教师自身职业的发展,也是教师自身作为生命体不断成长的需要。由于社会的前进,任何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需要发展变化的,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水平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而这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对自己的影响,必须通过教师自身在具体的教学言语实践活动中的自我修养才能发挥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业道德方面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言语行为中,如言语歧视、言语侮辱、言语冷漠等,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有损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利益,更影响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利益。必须加强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只有做到了言语道德修养,就会更好地在职业道德上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教师。

2.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教学中师生的言语道德行为对学生的道德影响乃至智慧提升的作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要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师生的言语道德修养不可少。一是教师的言语道德修养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而青少年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等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是极具可塑性和仿效性的。教师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故而,教师的言语道德水平,也决定着学生的言语道德水平。如果一个教师缺乏最基本的言语道德修养,那么很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你的学生自我教育要求你有一定的教育作风……如果老师不时对这个或那个学生大力恼恨并让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表现为大声呵叱和气愤下随意惩罚学生,力图最厉害地训斥他,那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我教育。”[1]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言语道德修养,怎么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呢?更怎么能教化学生呢?二是学生的言语道德修养对自身言语道德的影响。言语道德水平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好坏的重要部分。如果说教师的言语道德修养是影响学生自身言语道德水平的外在条件之一的话,那么课堂上学生自身的言语道德修养是提高学生言语道德水平的内在条件。因此,要真正成为一个讲文明有礼貌,具有言语道德的时代新人,还必须有一定的言语道德修养。

3.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与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传统应试教育区分开来,体现了注重人伦精神的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师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加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现,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途径,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师生提高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做指导,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将很难进行。赞可夫在谈到对教师的要求时也说道:“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受过很好的师范训练,具备很高的一般文化水平和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性。”[2]而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理论知识是指导自己言语道德健康成长的方向。因此师生在进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时,必须要学好一定理论。

首先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为作为一门研究伦理道德起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必然包含着对言语伦理道德的科学研究,它指导着教学言语伦理道德的研究方向。学习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师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前提内容。它不仅是师生学习、理解教学言语道德要求的重要依据,而且能够帮助师生加深对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意义的认识,进而增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自觉意识。其次是语言学尤其是教学言语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学习语义学、修辞学、语境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打好语言的功底,提高职业技能,还能更好地使教师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言语道德修养更好地进行。而对于学生来说,语言学理论知识不但是其整个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还能帮助他们深刻了解语言使用的规律,提高自身言语修养。再次是教学言语道德原则和规范。这是直接影响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师生要认真学习教学言语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容,并经常用这些原则和规范来评价自己、审察自己在课堂中的言语表现,从而积极进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除了学习以上理论知识外,还要了解一些与教育伦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也是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内容。

2.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实践

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过程,不仅是学习教学言语伦理相关理论知识的过程,还是师生积极在教学实践中锻炼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践是理论学习的基础,是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必要路径。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一些关于教学言语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是重要的,但实践的作用更为重大。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学而于行之而止矣”。(《荀子・性恶》)指出学习了以后还要实践躬行,用实践结果来检查自己的言语道德意识和言语道德行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弱点,才能不断深化自身的言语道德修养。蔡元培也说过,“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3]实行才是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根本标准。因此,师生只有在课堂教学言语互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言语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到进行言语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进而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教学言语的道德素养,这也是进行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目的。这就要求师生双方都积极参入课堂教学互动实践中,多交流,多沟通,互相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言语修养。

3.加强教学言语道德的内省意识

所谓内省就是内心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有无过失。我国自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家就重视这种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论语・颜渊》中提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提倡“内省”、“自论”。孟子用“存心”对内省做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宋明理学家继承了孔孟的“内省”的修养方法。程颐提倡“诚敬”、“致和”、“集义”,王守仁主张“致良知”的方法。虽然这些都有唯心主义的倾向,但它强调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今天我们强调加强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内省意识,正是以辩证的眼光看到,教学言语道德修养不但离不开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也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它是不断提升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推动力。内省是教学言语道德修养一个很高的境界,只有做到内省才能在教学言语道德修养过程中做到知行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其修养的自觉本质。它使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从外化变为内化,是教学言语道德不断成长的表现和结果。

做到内省首先要在学习和实践前做到自查,自查自己的教学言语行为的善恶现状。其次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语行为是否符合教学言语道德标准,再次就是在学习和实践后省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合理妥当。内省对于教师来说更是至关重要。衡量一名教师的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他的内省程度如何。在对教师的修养水平的看法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4]因此,内省是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学生若没有一定的言语道德内省意识,不但很难提升自己的言语道德修养,而且会影响其言语道德的成长。

总之,加强教学言语道德内省意识是进行师生教学言语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教学言语道德修养关键的一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加强内省意识,敢于攀登这言语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208-209.

语言修养论文篇(7)

    二、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现状

    语言修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这一课程做好做精,保证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已有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呈现单科、单论的单一化倾向。

    1.对《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教育部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并未做硬性规定,但鉴于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便希望高校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以此作为话题的探讨和研究也持续不断。(1)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作用和意义的探讨。研究者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而《大学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语文》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构成,它所承载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成果。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提高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2)对《大学语文》课程现状的思考和建议。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高校的《大学语文》课正在被边缘化,处境尴尬。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陈旧,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循规蹈矩。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强制性地将《大学语文》定为必修课势在必行。讲授《大学语文》的教师自身也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怎样让课堂生动起来是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对《口语交际》课程教育的研究。鉴于口语交际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口语交际》课,对该课程教育的研讨也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强调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高低与职场成败的关系。随着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已全面走向市场化,在强手如林的人才竞争中,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将难以拥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2)分析影响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口语表达往往心存谨慎,“君子敏于行讷于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等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级学校一度荒芜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育培养,尽管近些年情况有所改观,但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的居多。(3)探索大学课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为切实保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学课堂应以多样化教学模式取代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具体情境中,师生互动,以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带领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实践中,在不同的口语交际场合,让学生得到锻炼。

    3.对《普通话》课程教育的研究。普通话是我国的民族共同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运用普通话进行人际沟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说好普通话当属义不容辞。

    4.对《应用写作》课程教育的研究。近些年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对《应用写作》课程重要性的再认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的地位和教学目标需要重新明确。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大学生应该坚守认真诚实的治学底线,扎扎实实提高自身的应用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再探索。在多数高校,《应用写作》的课时量通常为一周两节(文秘一类的专业除外),在课时少、见效慢、教学难度大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通过示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应用文的写作规范;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实训空间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阅读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文学阅读缺失将会导致大学校园人文素养的整体滑坡。与此同时,对《文学欣赏》课程教育的研究也随即多了起来。其主要观点是:(1)强调文学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奠基性作用。(2)对大学生疏远文学阅读主要原因和后果的分析。(3)探讨提高大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方法。

    (二)新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对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的新思考

    在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我们发现,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语言类课程设置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乃至未来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做法上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少整体上的综合构想和实践。我们常常根据一些可感性较强的显性因素来衡量一个人语言修养水平的高低,但它的形成却是一个隐性的日积月累地汇集多门知识的过程,它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片面强调某一门课程,注重某一方面的培养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语言修养缺乏或缺失的问题。以应用文写作为例,如果学生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又如何谋篇布局写出文通字顺的文章?再比如,即使能说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但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表情达意缺少文化底蕴,又怎会给人留下语言修养良好的印象?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学生语言修养教育研究的提出,顺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

语言修养论文篇(8)

虽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也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之一,以让学生“熟悉中国文化传统”,但因其性质为“选修”,故其效果很不理想。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在花费多年心血学习英语收效甚微的同时,渐渐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淡而远之,甚至一无所知;在英语课堂上提及某个中国文化现象时,“不知道”是最常见的答案之一。在一次英美文学选读考试中,笔者给英语专业学生编制了一道题目:用英文写出五个中国传统节日和各自相应的日期,分值为7分。统计显示,在206名学生中,该题得0~3分的共152人,占总人数的73%;得4~5分的人数为46人,占22%;得5~7分的共9人,占5%。平均分仅为2.71分。甚至有许多学生写了感恩节、万圣节以及圣诞节。由此可见,多年片面强调英语的学习已造成学生中国文化常识严重缺失,英语专业学生“去中国文化”的趋势日益凸显。鉴于此,各高校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计划,在必修课中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以帮助学生熟悉母语文化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必要性

(一)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2000年修订后的新《大纲》不仅对“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这一目标做了具体说明,而且在文化素养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知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教学要求是“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制定《大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概论在《大纲》中属于选修课,这容易产生“有令不行”或者流于形式的情况。其直接后果要么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文化素养较高、母语文化素养严重不足,要么是语言基本功薄弱、英语文化素养和母语文化素养都严重不足。因此,应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此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提高中英两种文化素养,实现“中西合璧”;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实现《大纲》的培养目标。此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毋庸置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外语热”浪潮的扑面而来,民族文化主体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即“在今天的中国,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认识越来越少了。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不难想象,一个具有深厚本族文化底蕴的人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主体性和归属感也更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却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人是非常危险而可悲的。

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获取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是迫在眉睫的事,是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需要。

(三)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大纲》明确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对外介绍能力。”英语专业学生是中英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和融合的载体,也是相互推介的纽带。具备良好中英文化素养的人在这两种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中作用巨大。当前,中国的经济腾飞令世界震惊,中国的崛起将意味着什么?世界在关注的同时,也在猜测、在疑虑。世界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关心中国的文化走向。作为唯一严格意义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将展示怎样的文化形象?这一点,党和政府注意到了,在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同时,在许多国家开办孔子学院,以孔子作为中华文化的形象大使。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创举。然而,孔子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国人知晓者不多。许多国人的文化观念主要还是西方式的,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反倒比较陌生。中国人走向世界,要拿出本民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目前看来很难。一个缺乏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势的民族,这已经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就目前而言,不少中国人面对自己祖先的文化还得像小学生那样的从头学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必修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增强道德意识的需要,是对外推介中国文化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

二、将中国文化概论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的可行性

(一)中英文化影响深远,互补性强

汉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精髓的汉语文化对中国周边诸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影响十分深远。作为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语言,英语是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人数之多仅次于汉语。以英国文化为核心的英语文化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主体。随着中国的人世,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与日俱增。中英文化同属大国文化,又同属联合国工作语言,二者的互补性强。精通中英文化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有可读性强的教科书

为贯彻《大纲》、落实《意见》和适应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已出版发行的中国文化方面的书籍较多。比如由周仪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就是一部不错的教材。该书采用纯英文书写,按照历史、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等顺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中国文化,既详略得当又通俗易懂,很适合具备一定英语功底的学生阅读。

语言修养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05-02

语言素养是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素养指社会人在语言方面所具有的日常修养,包括感知,理解语言的能力和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本一先生认为“语言素养”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人的认知、情感和操作等几种因素在学习、交际、创造和自身发展中的综合体现。其中,语言素质包含的内容有语言单位、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体验、语感训练、语言行动、语言价值、语言教育和思维创造等十一个方面。2001年 6月,胡培安教授在《语言素质的内隐与外显因素》中指出,语言素质主要包含内隐成分和外显成分。语言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是内隐成分,它包括词汇、理论知识和语言意识三个方面。语言素质的外显成分包括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语言素养的分类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笔者认为以往关于语言素养的构成分类标准不够明确,同时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比较笼统。胡培安教授的内隐成分和外显成分这一提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每一部分内部的分类尚需细细斟酌,仍然有很大的讨论空间。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语言素养现状,提出在大学阶段学生提高语言素养时必须重点培养的因素。

一、语言素养的内隐结构

大学生语言素养的内隐结构是指大学生所具有的与语言表达相关的内部因素的总的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对大学生语言素养的外显结构即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以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各种语言能力)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胡培安教授在《语言素质的内隐与外显因素》一文中指出,语言素质的内隐成分包括语汇、理论知识和语言意识三个方面。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标准有些混乱,并且文中对内隐成分和外显成分的内部因素阐释过于笼统粗糙,值得重新考量。语言素养的内隐结构可以从语言符号角度和超语言符号角度去解剖。从语言符号角度看,它包含词汇量以及语言理论;从超语言符号角度看,它包含人文素养、语言态度以及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与语言符号相关的因素

(一)词汇量

语言修养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13-05

一、绪言

自建国以来,我国英语专业基本以培养英语语言文学人才为己任,强调单纯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和文学文化知识的涉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上海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等才陆续开始在英语系开设经贸、新闻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在英语教学的框架下从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试验。到2000年,教育部批准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是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高校英语专业以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自己的任务,表明了我国外语教学界普遍认识到,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正如“大纲”所指出:“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

然而,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学生的入学水平和各院校办学条件及师资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院校的英语专业应该制订适应不同情况和条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大纲”也指出:“由于各院校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和进程也必须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如何具体实施这个培养目标。“大纲”将我国现设有外语专业的院校分为五类: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和其它专科类院校。本文侧重探讨985工程大学中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985工程大学属于国内高水平大学,探讨其中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拟调研国际知名大学的做法,同时也考察985高校中同一层次学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具体实践,可以获得启示。因此,本文将以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7所世界知名大学和11所985工程大学理工科院校及同层次其它院校的调研,探讨985工程大学中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考察的7所世界知名大学包括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以及国外的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11所985工程大学理工科院校及同层次其它院校有: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国外属于同一层次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La Crosse分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8所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通过分析研究对象在培养目标和特色、课程设置、学分要求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获得对985工程大学中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二、7所世界知名大学英语专业的学分要求、课程设置

1. 概述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世界排名第131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和153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今年国内排名前10名(据The Times,the Guardian,以及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其中的英语与语言学系的研究水准国际领先,其语言学学科2011年在国内排名第一,该系在2010年的全国学生调查中,学生满意率100%。该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制3年,在专业课方面要求学生修读12门完整课程,获360学分,方可获颁学士学位。培养计划中要求学生在3年里修读的专业课程为8门,包括了语言和文学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只要求选4门。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2011年世界排名48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英语学科2011年世界排名45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要求学生需有两个主修专业学分(各16分)和一定的选修课学分(至少16学分),或者一个加长主修专业学分(24分),外加一个辅修专业学分(8分)以及一定的选修课学分(至少16学分),在3年中修满48学分,才可获颁学士学位。以英语,传媒研究和艺术史学院(School of English,Media Studies and Art History)为例,英语文学专业修16学分+英语语言专业修16学分+全校公共基础选修课修16学分,共48学分,可以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一般每门课2学分,平均每学期修4门课。文学专业课程都是文学课,语言专业课程也以文学课为主。专业课供选择的课程数量较多。着重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的人才。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自2003年起世界排名前40名,2011年世界排名第22名(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37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b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该校英语系是加拿大国内大学中规模最大的两个英语系之一,其英语学科2011年世界排名13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生修满54学分,可获颁学位。专业课程方面,基础阶段以文学为主,需修12学分(约4门课),高级阶段是专业方向课程,数量多(约40门),涵盖面广,分文学和语言学方向,各方向要求学生至少修读30学分(约10门课)。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总学分要求170分,除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外,要求本专业课程学分92分(包括专业基础技能课和专业知识课)。专业课程设置种类齐全,但没有专业方向课程系列,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北京大学。英语专业总学分要求146分,除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外,要求本专业课程学分96分(专业必修课46分和专业选修课50分)。专业必修课种类齐全,但没有专业方向课程系列,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多,涵盖面广,主要是文学文化课程,但没有应用型系列课程,注重传授学生扎实精细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

南京大学。英语专业总学分要求154分,除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外,专业课要求94分(专业必修58分,专业选修36分)。专业课程设置齐全,专业选修课程数量特别多,主要是语言、文学、文化课程。同时设国际商务方向课程系列,学生可以选修。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其它专业课程或副修学位。

中山大学。英语专业总学分要求151分,除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外,专业课要求106分(专业必修70分,专业选修36分)。课程设置全面,注重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选修课主要是语言、文学、翻译课程,但不圈定某个方向的系列课程。

2. 特点与分析

首先,7所高校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都要求一定的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学分:国外学校主要要求数学、物理、计算机课学分,所占总分比例不高;国内学校除此以外还要求人文历史课程学分,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最突出。其次,7所高校英语专业所采用的培养模式共有三种,即专业基础型,多专业复合型,专业+方向型。

专业基础型:7校中有5校把主要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即听、说、读、写、译能力,加以宽广的专业知识面。

多专业复合型:昆士兰大学要求学生修读两个主修专业,加上与主修专业同等学分的选修课学分,方可获颁学士学位。

专业+方向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要求学生修读专业课程12分后,即选择文学或语言方向,修读方向课程至少30学分,专业培养方向性强。南京大学在注重培养学生全面扎实基本功的同时,设立国际商务方向课组,由学生选修。

在7所大学中,传统的专业基础型培养模式占主流,且学生就业率和满意率依然较高,主要缘于学校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教学质量,从而使毕业生在专业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准。以兰卡斯特大学英语与语言学系为例,该系在2010年的全国学生调查中,学生满意率100%。该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生在专业课方面必修8门完整课程,选修4门完整课程,修满360学分,可获颁学士学位。课程数量不多,但每门课程学分30~40分,学时长达400学时。几乎每门课程都注重理论与运用结合,注重广度与深度结合,既有学术性,也强调应用。每门课除了大班理论教学,还有小班(10人左右)辅导,要求学生提交讨论提纲,参与讨论,考察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每门课里的每个教学步骤几乎都有布置作业,有些课还有长论文要求,促使学生大量阅读,深度研究。系中有不少教师是领域内的国际知名教授,学术水准高,教学严谨认真,学生在每门课中长时间精耕细作,理解理论的同时又运用理论,专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11所高校(主要是985工程大学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1. 概述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拉克罗斯校区。总学分要求120分,其中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48分(包括人文艺术课,数学课,自然科学课,体育健康课)。人文学院英语系设两个专业方向:文学方向(36分);修辞与写作方向(37分),要求学生除修读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学分外,还需修读辅修方向学分(约24分)以及其它选修课学分。该专业课程方向性强,专业化明显,着重强固专业基础,文学方向注重文学能力培养,写作方向注重写作能力培养,特别是文学性的写作能力,没有设置商务、法律、经贸等类型的课程。在方向内可选的课程较多。

山东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161分,其中专业课共101分。在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主要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以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达到熟练程度。在三、四年级开设语言文学、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方向课组,供学生选修。

上海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180分,其中专业课学分106分。在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进行语言专业基本功训练。在三、四年级开设专业领域课以外,还开设经贸类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国际市场学、微观经济学、西方会计学、国际贸易、美国企业经营管理、美国经济概况、国际商法。

华中科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197分,其中专业课学分121.5分。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进行语言专业基本功训练。三、四年级开设专业领域课以外,还开设两个方向课组各8学分,要求学生任选一组选修:学术方向课组有普通语言学、希腊罗马神话、英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翻译名篇欣赏、英国文学简史、美国文学简史;实用方向课组有高级口译、翻译实践、实用翻译、商务英语谈判技巧。

西安交通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180分,其中专业课学分101分。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三、四年级开设语言文学方向课组(最低选修12分)、商贸英语课组(最低选修8学分)和医学英语方向课组(最低选修8学分),由学生自主选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160分,其中专业课学分97.5分。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夯实语言基础的前提下提升综合素养。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和“三大板块”,即“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以及“专业技能课板块”、“专业知识课板块”和“相关专业知识课板块”,课程计划采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模式,开设了四个方向的课程组:语言学、文学、外贸商务和科技翻译。

大连理工大学。英语专业主干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类课程,但专业侧重方向是科技英语,体现文理渗透的特色,其特点是突出计算机技术与英语的结合,以及经贸管理与本专业知识的结合。培养计划设三个方向课组,即语言文学类、经贸管理类、双语类(英语和日语)。学生经过两年英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三年级开始分专业方向修读。

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170分。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英语专业开设三个方向课组:文学、商务和翻译(口译)。学生入学后,一、二年级实施统一的基础教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可选读一个方向继续学习。

天津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185分,其中专业课学分98分。英语专业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复合型、实用性高级英语语言人才为目标,其培养计划突出科技特点,在低年级阶段开设语言专业基础课程,高年级阶段开设科技、商务类课程,如科技英语阅读、科技英语写作、科技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国际金融等课程。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之外,具有广阔知识面和较高科学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西北工业大学。英语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为专业培养的主方向,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经贸专业知识及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基础阶段开设语言专业基础课程,在高级阶段开设科技及经贸、管理等课程,以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同济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总学分172.5分,其中专业课学分93分。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只开设专业课程,没有科技、经贸、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2. 特点与分析

11所大学中绝大部分采取“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见下表。即在一、二年级主要是语言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三、四年级开设专业方向课组供学生修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专业方向课程一般有语言方向、文学方向、翻译方向、科技、经贸以及商务方向。

如上表所示,11所大学主要采取“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本校其它学科特色资源,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也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其中一些学校如威斯康辛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已经实施了多年,取得良好效果,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四、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调查和分析的情况看,一方面,第一组世界知名大学英语专业发挥自身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优势,立足于凸显语言文学专业特色,主要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培养目标,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面,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国内几所高校为例:

清华大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应用技能,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毕业后成为研究、教学、翻译以及中外文化传播方面的博雅之士。

北京大学的培养目标和特色: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学术界提供高级生源。立足于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实用技能,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同时语言与文化并举,技能与思想联姻。培养的不仅是工具型的优秀外语人才,而且是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有较深造诣的“北大人”。

南京大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基本功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创新型人才。具体就是:“扎实的语言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优良的综合素质”。

中山大学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深的中西文化修养、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全面型英语人才。

由此可见,第一组世界知名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按传统型进行专业学习和训练,努力使学生在本专业内在理论和实践运用上达到拔尖水平,这需要仰赖于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不是一般学校所能参照。第一组高校中也有学校采用多专业复合型或“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体现了人才培养对市场需求的因应。

另一方面,第二组高校是比第一组高校低一等级的学校,主要是国内985工程大学中的理工科院校及同一层次的其它院校,其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专业+方向”的模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本校其它学科资源,体现了立足本专业,发挥本校学科资源特色,因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国内985工程大学中的理工科院校有不少已经采取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已持续多年,获得良好效果。但是,还有一些理工院校仍然按传统的单一语言专业基础型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尚未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笔者认为,国内985高校中的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在理工学科资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往往人文学科力量相对薄弱,因此,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无法效仿世界知名大学的做法,凭借自身的学术力量实施传统的、单一的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应该探索英语专业与本校优势理工科资源的某种链接或结合,实施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各个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都应积极探索本专业与本地区、本校具体情况的有机结合,开创具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贯彻执行全国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也顺应新世纪对外语人才的新需要。在过去的十多年中,985高校中某些理工科院校如大连理工大学等校曾经实行不以英语专业为主的多专业复合型培养模式。然而,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也如前文调研情况显示,到目前为止,“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985工程大学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较为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时代潮流,因应市场需求,充分依靠本校理工学科资源,发挥本专业师资力量,在传统的培养外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辅以相关专业方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讲授,这样培养出来的复合型外语毕业生才最受社会的欢迎,实施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985工程大学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才最具有活力,最符合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语言修养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170-02

孔子是中国教育界祖先,《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作品,修养是有涵养的为人处事方法,师德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行为规范。把这四者结合起来,就是要从教育先贤孔子所著的论语中吸取营养,来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任务。但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需要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努力学习与培育。《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体现了儒家学说的精髓,更被奉为人生修养的准则;不仅集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各类行为规范和道德内涵,更体现了朴素的为师求学法和治学执教之道,对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从论语中吸取什么样的营养呢?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拥有渊博学识和多项技艺,才能优化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学生喜爱。学习是教师实现自身提升的根本途径,《论语》中有诸多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的自主学习方式、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的借鉴学习方式、更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反思学习方式。

在提高自身素质过程中,我们必须深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以及“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等治学之道,细思深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的教育箴言,并以“笃志”的毅力去坚持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展步伐,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对事业的执著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与追求,如果没有好之、乐之的敬业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绩。孔子一生都在为行仁政而游说,虽然艰难困苦,但矢志不渝。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这样,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的职业,那么首先就要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积极主动进取,在从业的追求中体会奉献与创造的乐趣,并以这份乐趣推动自己对于事业理想的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在物欲的横流面前,许多人放弃了对事业的执著,转而去追名逐利。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仁人君子多以淡泊心志为重,不求奢华,但求心灵与人格的“坦荡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教师的收入虽然相对清贫,社会地位也不高,但教书育人的使命、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值得我们去坚守。要克己求真,信守道义,摒弃那种“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论语・述而》)的消极道德修养障碍,实现知礼达言、修养身心的品格境界。

3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一名教师如果自身没有高尚的品格和渊博的学识又如何能做到育人教书呢?教师应该以自身敏而好学、厚德仁智的行为和人格来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倡者,更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可以进行教育却不去教育,会失掉人才,需要做出表率却硬喋喋不休,等于白费口舌,合格的教育者要“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两种方式结合。“有言之教”在于说理,以提高认识;“无言之教”在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指导感化。孔子强调身教,要“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4多一份宽容之心

《论语》对宽容的具体解释是:第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不迁怒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勿求全责备于人。第二,如果别人犯了错误,只要是人家愿意改正错误,就要得饶人处且饶人,容人之过,“既往不咎”,“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即使别人恶意诬陷中伤自己,也不要与之计较,这才是真君子。同时,不能老去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还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去理解别人了:“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第三,宽容的最高层次不仅仅是有容人之量,不去伤害别人,而是能衷心地成人之美,甘为人梯,助人成功,不歧视任何学生,有教无类,并能因材施教,使之成材。“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令教师生气的行为,既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同事。如果斤斤计较,虽可能为自己争到了面子,但损失的是同事情与师生谊。所以,一定要多一份宽容之心。

5勇于认错改错

《论语・子张》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也好,凡夫俗子也罢,谁也不会与错绝缘。所以我们偶然犯点错误,不足为怪。问题是,对待过错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了错误应该承认错误,知错就改,懂得补救。如果犯了错误,明明也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愿或不敢承认,总是想方设法去掩饰,或找出各种理由推卸责任,就比较可恨了。

认错与改错并不丢人,它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很重要的道德修养,是自省和修身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过:“过而不改,是谓过也。”(《论语・卫灵公》)如果有了过错,却不改正,那才是真正的过错。改过是对自己行为的积极修正,是值得赞扬的事。只有勇于改过,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的道德,才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也完全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有了失误能积极改正,才是有勇气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君子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