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1-30 15:24:56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1)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

例如八年级《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课,本节的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地作出反馈。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的方式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地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辨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例如七年级《输血和血型》一课,课程内容非常简单,老师可以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课程的内容掌握,这样老师的教学工作便可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以培养。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

六、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2)

1.课前复习提问,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课是“副课”,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铃响了,学生吃的、喝的、说的、笑的、跑的、打的、闹的、玩的等现象经常发生。怎样让学生尽快的回到课堂,进入学习的状态?上课铃一响,我一进教室就对上一节课学过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这样既起到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目的,又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分散的精力得到集中,尽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为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乐学好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目的。生物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课本中的许多知识都是生活中遇到的,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例如:在讲授“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运动方式,例如:鸟在空中飞行、鱼在水中游泳、马在草原上奔跑、蛇在草丛里爬行……动物除能运动之外,还能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鸡叫鸟鸣、虎啸狼嚎、羊咩狗吠等,变化多种体态:蜜蜂美妙的舞姿、蝴蝶绚丽的色彩,萤火虫闪烁的灯光等;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我们常见的猫捉老鼠、螳螂捕蝉、孔雀开屏、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鱼类洄游、青蛙鸣叫、蜥蜴断尾等分别是动物的哪些行为?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知道了。自然有趣的导入新课,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用多种多样的生动形象、幽默丰富的语言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加以灵活、有效运用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升华和归宿;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是基础、记忆是桥梁、思维是核心,智力技能是学习能力的灵魂。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去主动的探索思考难点问题、归纳总结要点内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思考问题,对难点问题提出较多的思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主动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创造。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4.1 教会学生上课,培养专心学习的习惯

专心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刚从小学进入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上课,更不会学习。所以教师首先教会学生上课,教会学生上课做到五到:眼到看、耳到听、脑到想、心到记、手到写。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学习,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

4.2 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

动脑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条件。教会学生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过程,掌握思考方法,积极思考问题,及时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3 教会学生阅读,培养科学记忆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知识点,加深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实验过程、重要结论等的理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记忆方法,例如列表法、比较法、知识网络法、归类法 、串线法、类比法、图示法等方法进行记忆,可以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痕迹的保存能力,明显提高记忆效果。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

4.4 教会学生笔记,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3)

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

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八年级《基因的显性和隐

性》一课,本节的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

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

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的作出反馈。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自己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

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

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

达能力。

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

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

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

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例如:七年级《输血和血型》一课,课程内容非常的简单,老师可以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

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课程的内容掌握,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

学能力也得以培养。

五、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

出实验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

,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

实精神。

六、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

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

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

、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

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

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

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副副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

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

然后老师再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

性并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

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 (接上页

) 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五.思考

1.应用学案时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不但便于理

解记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或经常出错的知识点,我们要想办法从学生身边感兴趣

的方面入手。例如:食物链的书写是重点但又容易出错,学生经常画蛇添足的把分解者和非生物写上。了

解到不少中学生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想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草喜羊羊灰太狼。告诉学生

写食物链时要注意三个要点:1. 开始端应是生产者2.未端是消费者3.键头指向消费者。青青草原上的草

、羊、狼、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总之总之,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

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

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4)

教师要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生物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科技前沿成果,如体细胞克隆技术、疯牛病的成因等,才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鲜活流动的水。

教师要对教学设计的理念予以发展更新。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探究性课程占了大部分比重。使得教学方式从接受式教学为主转变为发现式教学为主。对于旧教材驾轻就熟并不意味着能顺利掌握新教材。笔者通过进修学习,并且多次听取了各专家教授对探究式教学的讲解,从而加深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为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打下了基础。

2 抓住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1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应拘泥于教科书,要多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内外知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开阔,能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揭示事物的联系,全面地思考问题。具有思维广阔性品质的学生,在学习中能进行周密地思考,善。于进行分析与综合,既考虑整体,又考虑部分。因此,思维的广阔性是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必备的思维品质。如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只谈到花粉落在柱头上时开始萌发,没有做进一步的说明。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桃花的雌蕊上落了梨花的花粉,花粉会不会萌发,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后认为花粉不能萌发,原因是它们不是一种植物,桃花雌蕊的柱头会排斥梨花的花粉。再接着问:异花传粉的植物,如百合,花粉落在自身同一朵花的柱头上会不会萌发?学生经过讨论后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能。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花粉不能萌发及其原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每节一节新授课教师都介绍一定量相关的课外知识,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2.2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家蚕的发育过程”(苏科版)教学内容中,谈到家蚕的发育分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接着教师提问学生: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差异极大,而家蚕的幼虫与某些动物相似,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这个问题是教师随机提出的开放式问题,设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回答得比较肤浅,比如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等。提出问题:教师介绍了海克尔提出的生物重演律,即生物的胚胎和幼体的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家蚕的幼虫与环节动物相似,说明家蚕的祖先是类似于蠕虫的小型环节动物,以后进化为飞蛾。那么人的胚胎刚发育时有尾和鳃裂;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人的祖先生活在水中,是靠鳃呼吸,有尾的动物。然后教师又提问:大多数动物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这又意味着什么?此时学生迅速回答,说明它们的祖先是单细胞动物。

2.3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教师把传统的满堂灌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中,教材只是提示学生在哪里捉到的鼠妇,从中能否推断出鼠妇的生活习性。没有像过去的教材那样,直接给出试验条件和步骤,而是要学生自己准备探究方案,观察探究活动的每一步骤,得出结论。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捕捉鼠妇的活动,在此活动中就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有了感性的认识。学生上课前准备好纸盒,硬纸板等,在课堂上设计探究方案。

面对简单的条件,学生开始讨论鼠妇适应的环境,并讨论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似设。一名学生提出应该将鼠如放入盒中,把盒子分成两个区域,一个区域遮盖,另一个有光线射入,观察鼠妇的活动情况,如果鼠妇集中于阴暗区域,则鼠妇适应阴暗的环境。全班学生通过动手试验证明了假设。

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提示下,不但完成探究任务,而且培养想象、分析与直觉、发散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4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培养各项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探究的科学素养

古人云“学贵有疑”。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首先必须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思维水平也就容易提高。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5)

新课程改革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给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方面。新课程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既要学生学会知识,又要重视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课程目标方面。新课程改进了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将学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方式方法方面。新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相关策略:

1.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合理规划教学任务。教材是初中生物教学最重要的资源,用好教材对有效进行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教学大纲的主旨,坚持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明确目的,合理安排,使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之后,将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和第二节《动物细胞》的“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两个实验安排在同一教学时段,使学生在实践中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和展开,还可以减少实验的准备工作,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倡与学生平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和思考时间,与学生一起探索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需要耐心的讲解,为他们解答疑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3.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图。第二,优化课堂讲授环节。在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演示出来,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用多媒体巧妙地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的问题情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4.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如果条件比较好,可以采用规范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如果条件比较差的话,可以采取措施,设置低成本的实验。此外,还可以设计模拟实验,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要保护好实验器材,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5.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入情境教学方法,将初中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营养》的第三节《关于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早餐、中餐、晚餐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早、中、晚餐安排有什么特点。这种方式既亲切又自然,还把学生带入了自己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思考问题,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懂得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30%左右。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并积极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交流与合作。

6.改进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提倡评价的多元化,注重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地促进生物教学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6)

        1、漫画导入法。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而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利用精彩的漫画开头,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节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之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最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2、实验导入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导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诗歌导入法。在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物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新奇的导课,可激趣,催思,挑疑,生情,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探究之中,艺术性的导课,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的情趣,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导入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结课的方法

        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结课,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开头和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归纳法。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2、前后照应法。写作文讲究前后照应,我们不妨把这一理念应用到生物教学中去。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喜。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7)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67―01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改革,初中生物课程也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趋势与要求,初中的生物教学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例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开始了较大的创新。本文从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新指导出发,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初中会考指挥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并为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生物教学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的新指导

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师要学习一些新的理论。例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并能够应用到教学当中。新课改背景下,生物课程体系也要进行改革,包括生物课程的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标准等内容。新课改,初中生物改革要突出“新”,主要体现教学理念创新、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以及评价创新等。因此,总的来说,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要从观念、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凝聚力做出较大贡献。

二、初中会考指挥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

1. 教学功利化。初中会考指挥棒下,“填鸭式”方式主导整个初中教学,学生每天除了从早上上课到晚上,课后还要完成一大堆试卷与习题。很多初中学校,周末与寒暑假还会给学生开设一些补课的现象。在很多初中学校,基本上每个月要进行一次大型的模拟考试,这些模拟考试都是参考初中会考的标准。

2.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初中会考指挥棒下,中国的初中生物教学出现较多的“照本宣科”教学方式。例如,一些生物教师在讲《动物的运动与行为》时,整堂课都是自导自演,再对著书本照念,不顾讲台下学生。很多教师,是直接告诉学生本堂课哪些知识需要重点记忆,需要背诵。学生基本上整堂课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成为读书的机器人,长期下去会很疲惫,也会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

1. 教学观念的创新。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与趋势,首先要创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办学。以往初中会考指挥棒下,学校和教师都以分数去评价一名学生,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这种理念是片面的。因此,要考核学生,除了看分数,还要从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为教师,也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尤其是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时候,尽量减少那种“命令式”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互动。创新学生观,也就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人格独立学生。课程方面,除了要有理论的课程,应该增加一些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造力。生物课程,要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正确师生观念的树立。在过去的观念里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学生心中,对于教师要无条件的服从。新课改之后,就要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高低之分。于是初中的生物教师,应该转变自己角色,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将自己当成学生一起奋斗的同学,在生活中可以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作为生物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命令式的说话方式,改变那种盛气凌人的语气,不能再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营造一种比较随和的沟通环境,让学生感受平等的对话氛围,获得平等对话的权利。例如,教师与学生在探讨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时,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假如学生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观点,作为教师,不应该及时行使“权威”的表决权,可以引导学生往别的方向思考,但是不能直接否决学生的想法。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命主线。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非统考科目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组织好教学,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是我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些许看法。

一、强化目标意识,集中学生的关注力

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之上。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水平转换,注意力较容易分散。要使学生在四十分钟内由始至终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集中力,是很难做到的。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和维持有意注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任务与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集中学生的关注力。例如洋思中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普雷马克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上的“普雷马克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这个效应可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孩子普遍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理,渴望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对于动物,很多孩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了解的知识相对甚少。基于此,我会在课堂中利用最后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一些如《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增加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但是,播放视频的前提是学生要认真听讲,掌握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把知识点过关并且完成规定的练习。受视频的“引诱”,很多孩子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运用此效应时,我们要注意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关系不能颠倒,而且要与他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紧密关联,即学习态度必须端正而且知识点的过关乃至练习的完成都要有质量地完成,不能马虎应付。

三、问题导学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浪潮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转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注重改变自身的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有层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并且在阅读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内部分组的力量,相互间讨论,对较难理解的问题筛选出来,由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模型、挂图、录像等手段讲解得出结论。对于学生能够轻易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相对少花一些时间讲解,而把重点放在学生不懂的重点难点上。此法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代币制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代币制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下的一种方法。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的任何习惯都可以通过及时强化习得。初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据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代币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则累计加分,累计的分数不同,得到的名衔也不同,相应地获得的奖品也不同。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荣誉”头衔与奖品,主动地抢答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课堂的竞争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喜好不同,因此奖励机制也要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孩子沟通接触,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使其更具针对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适当地规定一些惩罚的制度,做到“奖赏分明”,使孩子能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学习自主性。

五、巧用记忆口诀,加强学生的记忆

艾滨浩斯的记忆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而且对于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我们的遗忘速度更快。生物学作为理科中的文科,有一些知识点较为琐碎。另外初中生物还有一些必须死记又易混淆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尝试汇编一些口诀来辅助教学或者记忆。口诀记忆不仅效果好,并且还能确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忘记。如在讲解心脏的结构特点时,可采用“房在上,室在下;房连静,室连动;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来帮助学生记忆;对于血液循环这一难点,也可以采用儿歌简图,让学生利用儿歌“心脏好像一个框;中间隔着一堵墙;里面有着四个腔,上房下室,左右颠倒。小小瓣膜控方向……”掌握血液循环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由于运用记忆术使学生对识记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加工,因而能提高识记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识记要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否则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完全不理解的话,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汲取科学知识,是我们不断摸索的方向。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步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9)

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注重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以帮助学生把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生物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生物学新问题的能力[1]。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有关社会自然现象,使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逐步熟悉自然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熟悉生物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功能[2]。我们要通过生物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1.采用有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些事物感兴趣,那么对教学来说已经事半功倍[3]。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爱好多了,网络、手机游戏等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在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4]。假如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就会不喜欢这门课程,也就不会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1激发学生热情,上好第一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5]。生物学的第一节课“致同学们”中,利用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特点,出示一些科技图片,另外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艾滋病、克隆、转基因等话题,播放一些影像资料,提出问题。如: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是什么?克隆人允许吗?与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让学生看资料、录像和回答问题的活动,学生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学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这样既突出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如“显微镜下的大世界”、“酵母菌的发酵试验”、“酸奶如何制作”、“血型鉴定”等,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注重不同的引课方式,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2.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以生物七年级(下册)《血管》为例,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公路上出了车祸,有一个人受伤,血液成喷射状从血管里流出,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止血怎么止,压住什么部位?用什么东西止血较好?这个描述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之后,我再一一解答。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其了解不同血管出血后的急救措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1.2.2小品引入法

如在生物七年级(下册)《血型》的教学中,我这样引入:找几个善于表演的学生装扮成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急需A型血,但血库没有,这时旁边一小伙说:“我是O型血,这是万能血,输我的吧!”。医生在进行血型鉴定后给病人输入血液,病人得救,小伙安然无样。演出过程中表演者积极性很高,还有临场发挥,其他学生也挺兴奋。利用小品引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1.2.3诗词导入法

如讲解生物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我引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被子植物的一生。又如《植株的生长》,引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述植株的生长过程。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诗词,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我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积累,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也促使自己去寻找,去创造更多、更好的东西引进课堂中,从而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彩虹桥[6]。

1.3运用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生动、更形象,使枯燥的知识具有趣味性,从而有利于打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与学的统一[7]。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中关于消化道的功能时,我形象地比喻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食物“误入歧途”、“乐极生悲”。又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我利用几则广告词以活跃课堂气氛:①蓝瓶的好喝的,哈药六牌钙加锌;②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③新钙中钙牌高钙片,一片顶六片。这样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会引发学生会心的笑声,学生感到轻松有趣的同时也学到了相关知识。因此,生动形象的幽默语言可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浅显易懂,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从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效果。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8]。”

2.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选择权,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强调“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9];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导演”的身份和“演员们”共同演好这出戏。例如:在八年级陆地上的动物《蚯蚓》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蚯蚓较熟悉,但对其了解不深,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摘要:①找蚯蚓,去什么地方能找着蚯蚓?你认为它的生活环境怎样?②摸蚯蚓,摸它的背面和腹面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③看蚯蚓,你发现什么?你能正确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吗?④为什么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⑤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什么?⑥结合观察的结果,总结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愿结成学习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课堂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分工与合作中学会共同生活,学知,学做,学会发展,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生物学学习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多角度深入,培养学生的能力

3.1因材施教,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10]。任何班级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要格外关注,注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课程改革要求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面对发展中的人,生物学教学应格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应以现成的思路圈定预设线路,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的方式去设计实验,而是把设计实验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分合作小组时让程度好的学生带动程度稍微差点儿的学生,一对一地互助,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这样后进生就能顺利地完成实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探究《种子的萌发》实验时,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空气都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些条件,由他们自己去探究。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条件不一样。比如:有的水分太多,有的温度不合适,有的空气不充足;特别是探究实验要设计对照实验,怎么设计更合理?针对这些实验条件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空气。最后,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新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实验的习惯,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常常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制作叶脉书签、制作酸奶、配制泡菜、制作米酒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生物学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学习于活动之中,探究于游戏之外,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树立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3.2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综合化,缩小各个学科之间的距离。这就需要重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11]。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涉及物理学上的压力、压强问题,促进学习物理相关的知识;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涉及到的气体,以及反应方程式与化学有关,因此提醒同学们要重视化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课题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熟悉、分析和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和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多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12]。如: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特别是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缺乏症时,联系日常生活中吃的食物,治疗一些相关疾病;学习《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中有关乳酸菌的作用时,联系实际教学生制作酸奶和泡菜;而当学到酵母菌的作用时,联系实际制作甜酒和面包,大家一块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效果挺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活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化了人和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活动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13]。但是对于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教师普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深感自己知识和能力不足。所以更要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使教学方法更多样、教学内容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2]王永胜.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余文森,郑金洲主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6.

[4]魏庆杰.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教学方法[J],2008,(8):23-24.

[5]周美珍.生物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9.

[6]刘宏业.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教学[J],2008,(10):63-65.

[7]刘良华.校本教学探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7.

[8]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Z].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8:173-185.

[9]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17):3-10.

[10]曹道平,陈继贞.生物教育学[J].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6):138-140.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10)

初中物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初中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物理这一课程,所以会对物理知识产生难以理解的畏难心理,这是难以避免的,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解决好学生的入门难问题,是把物理教学搞好的前提之一。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根据我自身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找准知识点切入口

解决一个难题,首先要找到切入点,只要找到了准确的切入点,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规律,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知道从何学起,这样的教学肯定不会成功,教学效率也会很低。例如,在一次初三的教学示范课上,一位物理教师在课程开始是这样引进的:“同学们,电路分为两种,串联和并联。那么什么是串联呢?”从这位教师的教学切入点可以看出,学生在对这个知识点没有任何了解之前,教师直接提出串联、并联的说法,势必造成学生摸不着头脑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的教学肯定会失败。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怎样切入教学知识点的准备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先做好两个实际电路,一个串联,一个并联,放到试验台上,让学生围着试验台,亲手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让学生观察两个点的区别与联系,在他们有了一个直接的认知后,教师再抓准时机进行讲解,使学生知道两个电路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教师总结出串联与并联的概念,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就深刻,记忆就牢固,这样的教学模式远胜于简单的概念教学模式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对学生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时,不用教师催促,他们会主动地学习,效果也会十分理想;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他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抵触方法,不去学习新知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又怎么能够学会呢?所以要想搞好物理教学,在有了良好的知识切入点之后,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简单,学生学得也十分快乐。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整天绷着脸、神情严肃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接近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师往往会敬而远之,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也会产生畏惧心理。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有温和的笑容,和蔼的语气,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从内心真心关心学生,努力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他们在生活当中、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帮助,他们就会把老师当成“朋友”,而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

(二)不断变换新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为它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所以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抛弃不用。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因为已经适应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自己教学的定势,所以还是不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当然就很难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式。

(三)利用丰富多变的趣味语言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我在教学之余,经常观看相声、小品等节目,目的主要是学习演员的各种语言表现方法,之后把所学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语言当中去,使课堂教学充满笑声。风趣幽默的口头语言,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不是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十分享受的过程;丰富多变的肢体语言、合理适合的表情语言感染着每一位听课的学生,为物理课堂增资添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是直线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好各种语言,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好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掌握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前提。因为这两种知识对于物理学习来说,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掌握物理概念,不但要知道概念,还要理解概念,知道在实际题目当中如何运用概念,这样就会解决很大一部分物理难题。而物理规律,如惯性规律、三大定律等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根据,很多题目都是在围绕着各个概念和规律出题,所以教师要教学生不仅要记住概念和规律,还要深入理解,理解透彻,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了,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我在教学概念和规律时,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和规律的定义,而是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后让他们通过体验过程,总结出概念或者规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和所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分组解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规律,而是一个个已经深刻认知的知识点,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前言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初中教学要想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保证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城镇初中而言,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基础素质,以及城镇教学体系的特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保证教学方法能够跟上课堂教学发展形势,使教学方法能够成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手段。

二、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通过了解发现,在城镇初中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在城镇初中生物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于生物学知识了解的较少,在生物教学的开展中,如果依然采取正常的教学方法,将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将会降低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2、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满足城镇初中教学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城镇初中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考虑到城镇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城镇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

3、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目前城镇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成为了提高教学时效性的必要手段。所以,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方式

从目前城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来看,要想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巧妙质疑,启发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我该怎样讲好这堂课",而是"学生乐于用什么方法接受这堂课的内容"。要彻底根除"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精简课堂讲授时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思考、表达、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生物教学的磁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分析、研究,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必经过程。

由此可见,在城镇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只有对教学环境和创新思维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在课堂中构建宽松的课堂氛围,才能做到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应注意从教学环境和教学思维入手。

2、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实验无法但可择法甚至创法。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才能有所创新和发明,因此上好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积极进行探究性实验,不要把实验过程、结论过早地告诉学生,而应当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创新。如在"叶下表皮"的观察实验中,有的学生完全按照课本的要求去做,而有的学生则将叶背面相对折合。再经过搓动后获得较大面积的下表皮再进行观察,效果更好,这一点改进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考虑到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要想让学生对生物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合理利用生物实验,创新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中,应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

3、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

考虑到城镇初中的特点,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渠道较少,学生的生物知识面较窄。基于这一现状,在城镇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想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就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生物课堂上采用播放生物知识视频,或者播放生物教学课件的方式,对生物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有效拓展,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除此之外,在城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应对城镇初中教学体系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城镇初中教学特点,构建有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系统,保证生物教学能够得到良好的开展。从目前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来看,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对拓宽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在城镇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创新中,应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所以,在对城镇初中生物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城镇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创新取得积极效果。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镇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才能满足素质教学的根本要求,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进而提升整个城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基于这种认识,在城镇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不但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巧妙质疑、还要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更要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生物知识视野。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保证城镇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创新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会涛;;初中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年09期

[2]包和江;;寓情感教育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J];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