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语文教学提升策略探讨

时间:2022-02-18 03:14:34

初中语文教学提升策略探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慨,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教学效率难以提升。笔者执教多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为教之道。本文拟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究勃发学生学习内生力的有效路径。

一、明晰凝滞点,全方位排查学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诸多困惑,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十分常态化的现象。对于这些困惑,有的教师不闻不问,或者即使过问了,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答疑,学生也就得过且过。正因为这个现象的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才日渐突出。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会将学生遇到的一个个疑难问题搜集、分类、整理出来,进行分析,形成新一轮教学的起点。当然,这种做法会比较费时、费力,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为了提升教学效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加大教学投入。具体来说,教师要开展两个层级的活动。第一个层级是基于学生个体而言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直接向教师反映,让教师能及时获悉其学习中的困惑,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形成一个释疑解难的有效机制。例如,学生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遇到一个难点——这首曲子由9个意象组成,该怎样对其进行有效地鉴赏?教师要了解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困惑,继而形成一个基于全班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之后,教师对此进行分析,形成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解决方案。长此以往,教师就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认知,对于学情的把握也就会更为精准了。第二个层级是关注所有学生的困惑。这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学情了解方式。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内心的困惑。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搜集到的才是真问题,也才有可能精准地解决问题。以执教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为例,在学生初步阅读童话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说出其对文本的不解之处。不少学生反映,围绕皇帝的新装,存在着众多的荒诞:“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新装是假的?骗子怎么可能用这么低级的骗术蒙蔽皇帝?”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强调童话的特点,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文学创作,作者是借用文学变形的手法,提供一个有别于生活真实、却又折射生活真实的场景。这样,学生的疑虑解决,凝滞点消失,其后续的学习才会变得顺畅,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

二、定位切入点,个性化制定措施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关涉面广泛,影响因素众多。不过,再复杂的活动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路径和切入点,学生必须要选择精准的切入点。选择正确的切入点就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便捷、轻松,继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内生力。教学实践证明,学习的障碍大多在于没有选准切入点。比如诗歌鉴赏,一直到初中毕业时,还有不少学生对此心怀忌惮。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其学习切入点的缺失或定位不精准。以《木兰诗》鉴赏为例,选择的切入点应该是叙事。因为它属于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成分明显。诗歌围绕木兰代父从军这个中心事件来写,并且严格按照记叙的时间顺序来推进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古代诗歌鉴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毕竟是一种比较久远的文学样式,其语言比较凝练深遂,多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叙事这种表达方式学生小学时就已经掌握,利用这把“利器”,学生能很自然地“切入”诗歌。于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求最为简洁的方式,制定个性化措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诗歌主旨。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内生力才不会寂灭。

三、选准勃发点,层级性促进提升

掌握了各种切入点之后,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学习内生力。此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选准勃发点,力促他们学习内生力的持续增加。教学实践表明学习的热情是需要激发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收获、有新的感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准勃发点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不断发现文本的精妙之处。以《岳阳楼记》教学为例,初读文本,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明晰这是一篇游记。范仲淹游览岳阳楼,被其独特的景象震惊了。阅读此文,学生就应该读出它的万千气象,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级,学生自然不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的主旨。为此,教师就要善于捕捉这个教学契机,让学生思考眼前景与文末所抒情怀之间的关联。“淫雨霏霏”之时,人们的心态很容易“感极而悲”;“春和景明”之时,人们的心态则容易转向“喜洋洋”。这是人之常态,但范仲淹的境界明显高于此,他的价值取向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学生领会到作者的与众不同之时,教学的勃发点就出现了。学生既可以从中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思维,又可以从中品悟到作者独到的忧乐情怀。如果学生再联系范仲淹当时被贬谪的遭遇,就会更加敬佩他的为人。经由这样的多层级鉴赏,学生也就能把握文章鉴赏的基本步骤,其学习的内生力也就自然地不断延续和提升。学习的内生力虽然是学生自主生发的,但是仅仅依靠其自身的努力,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学生生疑的凝滞点,引导学生掌握简便的切入点,助推学生善于抓住提高层次的勃发点。有了这些引导,学生学习的内生力就会有较为强劲的延续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