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1:17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1)

明显成效。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以为条件好了,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所造成的。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全镇每年用于婚丧大操大办的财力近千万元,一个丧事至少花费五、六千元,一个喜事花费两、三万元。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等行为耗费精力、物力、财力,广大干部群众入股子、摊分子也很不情愿,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随风而行。镇党委、政府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和漫延,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符,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严重相悖,与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背道而驰。革除旧的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新习俗:势在必行。因此,镇党委、政府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出发点,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四个反对、四个提倡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搞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印发了《致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封信》,编制了包含生活、道德、伦理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并统一制作成版面上墙。20年,投资6万多元,在湖王公路沙庄段,建成了1500米的集平安、计划生育、旅游开发、家庭美德、组织建设等内容于一体的文明宣传长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帖合实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果,针对群众求新、求知、求乐的心理,建设了一批文明角、文化大院、文体活动中心等室内外场所,给群众创造了一个能去可玩、幽雅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并因势利导,利用文化教育阵地,积极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了大部分群众,使移风易俗工作真正入脑、入耳、入心。另外,我们还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一些不良现象,该曝光的曝光,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委、政府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为工作深入

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力量,按照“严、实、广、细”的要求,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两次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就是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放宽政策,不徇私讲情;“实”,就是把好群众举报、调查取证等环节,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主义;“广”,就是治理的覆盖面广,涉及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也触及到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点;“细”,就是具体治理中,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严厉打击了一批流氓恶势力,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针对黄赌毒现象,我们去年连续开展了4次专项治理严打活动,均收到了良好效果,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200年,全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比原先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我们采取群众举报、调查核实、教育转化、公开评议等办法,进行了综合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支部书记的处理力度,规定:凡是在所辖村内出现一起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就给予支部书记组织谈话或戒勉处分,并扣除全年绩效工资的10%,取消其年终评先树优的资格。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48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31个村还设立了文体活动中心、街心花园。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坚持边争取、边大干的思想,先期投入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全面铺开了“治理五乱”和“三清三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尽管镇财政比较困难,但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至少拿出财政收入的l%用于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账专管。自去年以来,镇财政用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拨款已达20多万元。各村也相应的落实了为群众服务的一些必要设施、器材用品等。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移风易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镇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积极开展“学科技、快致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移风易俗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办理婚事,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来主持操办,杜绝了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既为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影响,造大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再比如,针对农村家庭卫生不清洁、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等问题,我们就发动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开展联户评议活动,让广大家庭妇女在参与中受到教育、转化观念,从而自觉的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三、巩固成果,自我加压,探索建立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

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2)

一、文明创建

(一)组织开展了《区文明单位认领路口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并于4月9日在区委广场举行了1400余人参加的活动启动仪式。此活动涉及城区66个文明单位,中华路7个路口,以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文明交通为重点,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志愿精神,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次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短时间的集中突击行动,而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常态化活动,通过绵绵之力,久久为功,引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推进城市的文明进步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制定了《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草稿)》和《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考核细则(草稿)》。目前已征求纪委、财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级领导的意见,并经常委会讨论两次,正等待市级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的定稿,然后根据市级定稿最终制定区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并印发至全区各单位。

(三)组织召开了区首届文明家庭表扬大会。5月15日上午,在西会堂隆重举办了区首届文明家庭表扬大会,会前,张福龙、李书京、宋茂民、刘培廷、王佳隽、申瑞萍等区领导亲切会见了100户文明家庭代表并合影留念。会上刘培廷对全区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此次表扬大会充分展示了区家庭文明建设丰硕成果,展现了区文明家庭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力。

(四)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推动完成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区文明办制定并下发了《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区农村普遍建成人居环境更美、道德素质更高、社会风尚更好、文化服务更优、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美丽乡村,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力争80%的村镇达到区级及区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全区各镇街根据全省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对辖区内各行政村达标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并根据方案要求建立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台账及创建计划,目前全区文明村覆盖率达37.13%。

二、移风易俗工作

(一)及早组织召开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会议。1月12日组织召开了由各镇、街道办事处镇长(主任)、宣传委员、民政办主任参加的全区移风易俗工作会议,印发了《2018年度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和《移风易俗工作督导方案》,安排部署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

(二)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和工具,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一是媒体宣传。在区电视台和传媒网开辟“移风易俗树新风”专题栏目,及时报道全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及先进典型。各镇、街道利用“为村平台”、“微信公众号”大力推送移风易俗工作信息。二是工具宣传。利用村村响、宣传车、宣传栏、文明一条街、文体小广场、道德讲堂等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尤其是加大对红白理事会知晓率的宣传。三是平面宣传。通过印发倡议书、悬挂条幅、书写墙体标语、印发移风易俗年画等方式让移风易俗入眼入脑入心。四是时机宣传。利用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加大宣教,利用秧歌广场舞大赛、宣讲、红白理事会挂牌操持红白事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五是入户宣传。各镇、街道包村干部进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宣讲,讲解移风易俗的好处,说服和引导自觉遵规守法,简办红白事。六是文艺团体宣传。发挥文艺团体、村居文艺队伍作用,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移风易俗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会长例会制度。各镇、街道完善红白理事会会长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及时掌握各村(社区)红白事宜和红白理事会工作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月报备制度。各村(社区)每月底向镇、街道报备下月本村(社区)红白事排查情况,镇、街道建立报备档案,对排查出的红白事结合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安排专人提前介入,积极引导,并指导村红白理事会按简办要求办理红白事。镇、街道每月底向区文明办、区民政局报送本镇、街道下月红白事排查情况。区文明办、区民政局组织人员抽查红白事办理情况,发现违规办理或排查不认真、漏报、瞒报的,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台账制度。各村(社区)红白喜事由村红白理事会统一操办,并建立办理台账,详细记录当事人姓名、时间、地点、标准等相关内容,同时留存操持红白事的影像资料。四是挂牌理事制度。各镇、街道统一制作红白理事会胸牌,并分发到各村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必须挂牌操持红白事。五是群众举报制度。各镇、街道均设立举报电话,并与区举报电话一并在各村、社区显要位置张贴公示。

(四)制定了红白理事会改选指导意见,督导各镇、街道村(社区)两委换届完成后迅速进行红白理事会改选。红白理事会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覆盖到自然村,自然村设分会。红白理事会会长由村(社区)支部书记或村(社区)主任担任,设立一名专职副会长,推选各自然村德高望重、公道正派、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有礼仪特长的党员干部、老同志、家族长、社会贤达等进入理事会。至4月中旬,全区599个行政村红白理事已全部改选完成。

(五)组织召开了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议。4月20日召开了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议。培训会围绕红白理事会职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流程、减少大操大办关键环节、如何做好宣传和引导群众等内容和工作技能,以及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要求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受训人员700余人。

(六)组织开展“唱响文明乡风 推动移风易俗”曲艺巡演活动。由区琴韵曲艺团编排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讲文明树新风段子,在15个镇街进行了巡演,活动从4月1日一直持续到6月14日,共计演出150场。通过山东琴书这一通俗易懂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演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七)开展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4月29日,区文明办委托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区各镇、街道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全区群众满意度平均达到9.12分,较2017年全年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平均分8.65分,提高了0.47分,其中:13个镇、街道群众满意度超过9分,这是历次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最好的一次。目前,婚事新办, 丧事简办在全区蔚然成风。

三、组织开展了“乡贤”、“孝贤”评选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和孝贤文化,倡树文明新风,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首届区“乡贤”和“孝贤”评选活动。目前区评选委员会对各镇街、区直各单位推荐上报的候选人进行了综合评审,适时将进行表扬。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工作,文明村镇创建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启动并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筹备组织召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编印创城材料汇编,包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领导小组、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联责任制实施方案、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导手册等材料。二是加强督导调度,一周一通报,两周组织一次集中督导。三是加大宣传,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营造市民群众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浓厚氛围。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对工作落后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负责人、大会表态、媒体曝光、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暂停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资格或本年度不得被评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四是继续开展文明单位认领路口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步扩增活动路口和参与单位。

二、扎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二是选树推广移风易俗典型示范村,形成学有典型、赶有标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3)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9日

一、国际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

国际总承包项目是由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一)国际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国际总承包项目一般合同金额较高,一旦出现因各种主客观原因业主不能按时支付进度款,就会给承包商的工程进度带来巨大影响。同时,国际总承包项目的合同工期长,一般少则十几个月,多则几年。在这样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的概率大大增加,比如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原材料、劳动力和汇率变动等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发生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对企业的工程管理,尤其是项目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国际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国际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和监控的过程,与项目执行、项目其他管理领域交互作用,并且在项目生命周期不断的重复。

二、风险应对

(一)风险应对规划。风险应对规划的目的是预先决定应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过程和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员)以增加项目目标实现的机会,减少风险造成的威胁。风险应对主要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不冒不能承受的风险。项目管理人员要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有所作为,并明确哪些风险可以承担,哪些风险是不能承担的。

2、最大期望值(最小后悔值)原则。保证应对措施可以使项目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大期望值(最小后悔值)所对应的措施是最优方案。

(二)风险应对策略

1、消极风险(威胁)应对策略

(1)风险回避。改变项目计划,以排除风险或条件,或者保护项目目标,使其不受影响,或对一些受到威胁的目标降低要求。

(2)风险转移。将风险的后果连同应对的责任转移给第三方,风险转移实际是将风险责任推给另一方,而并非将其排除。包括利用分包、保险、履约保函、担保书和保证书等。

(3)风险减轻。把不利的风险事件的概率或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提前采取行动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降低其对项目目标产生的影响。减轻风险的成本应与风险发生的可能概率及其后果相称,如果不能降低风险的概率,则应设法减轻风险的影响。

2、积极风险(机会)应对策略

(1)风险开拓。通过确保机会肯定实现而消除与特定积极风险相关的不确定性。

(2)风险分享。将风险的责任分配给最能为项目获取机会的第三方。

(3)风险提高。通过提高积极风险的概率或其积极影响,识别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风险的驱动因素,致力于改变机会的“大小”。

3、威胁和机会应对策略。风险接受:表明项目已经决定不打算为处置某项风险而改变项目计划,或者表明他们无法找到任何其他应对良策。无论是出于对已知风险的应对成本、效果考虑,还是由于很多风险的发生不能被有效的识别和管理,任何一个国际总承包项目,都不可能回避或转移所有风险,因此必须为未知风险和打算接受的已知风险留出管理储备和应急储备,包括时间、资金或者资源方面的储备。

(三)风险应对方法。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理论上决定了风险应对的方法。当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都较高时,风险转移的成本太高,恰当的应对威胁风险的方法是风险减轻和回避。威胁发生概率较高,影响较低时,恰当的应对方法是风险减轻和接受。减轻措施主要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损失;发生概率较高是可以预测的,而且影响较低,因此接受更加节约成本。威胁发生概率较低,影响较高时,恰当的应对方法是风险减轻和转移(如转包、保险、担保等)。较低的发生概率意味着风险的损失期望值较低,使得风险转移的成本不会太高;较高的影响意味着风险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巨额损失和灾难性后果,因此建议尽可能减轻风险对项目目标影响或向第三方转移部分风险。威胁发生概率及其影响都较低时,建议的应对方法是风险接受。(表1)

三、风险应对措施

(一)项目投标报价阶段的风险应对措施。投标报价阶段(含合同谈判)风险管理的重点是筛选高等级风险,根据风险排序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和措施,预留风险储备金。项目投标报价阶段的风险应对措施有:

1、工程所在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项目所在国的政治局势、与邻国的关系及潜在的战争危险、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民族和宗教纠纷、有无内乱或恐怖活动等方面的分析,评估这些政治和社会因素会给工程项目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关注项目资金来源,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和金融货币政策,是否会实行货币和汇兑限制等。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法律和法规,习俗与宗教等。

2、报价的风险应对。由于FEED文件深度不够,可能造成工程量的偏差,设备、材料和劳动力费用上涨等因素,都会导致报价偏差。因此,要充分考虑工程量的偏差、物价上涨、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工期紧张等风险因素,结合合同的权责利条款和风险分担条款,提出合理的报价。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或合作单位。投标者可以合理、合法地将其外包给分包商或合作单位以实现工程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

3、投保。进行保险规划,列出需要投保的险种、保险数额、期限、保险费用等,以分析可转移风险的范围和成本。

(二)项目执行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1、设计阶段。设计是国际总承包项目执行中的关键阶段,设计方案是否适用、是否优化、是否合理决定着整个项目实施的成败。

(1)索赔。承包商根据合同向业主或分包商进行索赔是减少经济损失,避免风险的重要手段,要求承包商要有较高的项目合同管理水平,专业的索赔管理体系和良好的索赔意识。

(2)加强设计分包管理。将一些专业性强的设计范围分包,选择有丰富工程经验、有实力、有信誉、有国际经验和人才的设计分包商,并且明确设计分包商的工作范围,避免出现设计漏项。

(3)加强承包商的设计管理。承包商内部按照项目执行程序规范设计管理,对外加强与业主、专利商以及设计分包商的沟通和协调。

2、采购阶段。采购是国际总承包项目的重要环节,采购的设备材料种类较多,不同材质和规格的产品价格差异大,供货周期长,运输条件复杂,清关程序与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密切相关,采购合同额在总承包项目合同额中所占的比重大。因此,国际总承包项目采购阶段风险的识别、分析、应对以及监控,是实现项目进度目标的支撑,更是实现项目利润的重要保障。

(1)设计风险。一是认真审查合同中对设计文档提交的具体要求以及程序,避免由于提交的设计文档不符合要求而反复修改。严格按照项目文档管理程序提交需业主审批的设计文档,并积极与业主进行沟通,以缩短业主审批的时间;二是优化设计组织,规范设计人员行为,严格执行三级校审制度,对需要提高设计标准的部分,应组织专业评审。在设备材料采购招标过程中,首先进行技术评标,技术标合格的厂家组织进行商务评标,在技术标合格、商务条件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最终评议核算价格的高低确定中标厂家;三是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设计变更,首先向业主提出澄清,在得到业主明确答复后再开展下一步的设计工作,并保留变更与索赔的相关证据。

(2)供货商风险。在项目投标报价阶段,供货商风险的应对措施有:第一,积极寻求业主支持,与业主指定的供货商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以获得较为准确的供货商报价;第二,对于独家供货的设备和材料,承包商应尽早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通过设计优化减少对独家供货设备材料的依赖程度。

在项目执行阶段,供货商风险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第一,由于业主指定供货商,造成采购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的,要积极与业主进行沟通协调,并保留变更与索赔的相关证据;第二,加强对初次合作供货商的资金、信誉以及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调研;第三,与供货商签订严格的合同条款,在付款、检验、监造、运输、违约和索赔等条款中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并对质保金做出要求;第四,加强催交、驻厂、监造、第三方检验以及运输等采购环节的管理。

3、设备材料价格上涨。国际总承包项目大多是固定总价合同,设备材料的采购从项目投标、中标、合同签订到执行,往往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其价格受政治、经济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在项目投标时的价格与实际采购价格之间往往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变动、国际原油价格起伏以及国际货币市场汇率波动等,都会对设备材料的价格造成重大影响。

对于设备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第一,了解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形势,掌握国际市场设备材料价格浮动的趋势,在投标报价时对受市场影响较大的设备材料价格考虑适当的价格上涨系数,确定合理的风险储备;第二,在项目主合同签订阶段争取有利的合同条款,例如设备材料价格波动的调价条款;如果合同中已包含了调价条款,承包商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准备和提供各阶段设备材料涨价的记录和证据,并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计算采购费用的变动,并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第三,在实际采购过程中调整采购计划,根据市场价格变动趋势和工程计划进度选择合适的进货时间和批量,结合周转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汇率、利率等情况采用合理的付款方式和付款币种等,尽可能减小价格变动对项目总成本和效益的影响。

4、物流运输风险。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进出口操作流程,雇佣专业的货代和清关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货代和清关公司保持有效的沟通,制订合理、高效的物流运输方案。

5、外汇交易风险。外汇交易风险是指在国际总承包项目中,业主支付币种和承包商进口设备材料支付币种不一致的情况下,当汇率发生变动时,实际采购成本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应对措施有:一是在项目投标报价阶段,以多币种组合的方式进行报价,尽可能降低采购设备材料需要支付的币种与业主付款币种的不一致;二是在项目投标报价阶段,通过与业主的积极沟通和谈判,在主合同中条款中约定汇率损失的调整方式,降低外汇交易风险;当汇率发生波动时,变更设备材料的采购地来减轻汇率变动所造成的影响;三是在项目执行阶段,结合汇率波动的情况,合理调整设备材料的采购地来减轻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影响;四是选择适合的外汇交易方式,如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期权交易等。

(三)施工阶段的风险应对措施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由自然界的实质性风险因素导致的财产损毁和人身伤亡的风险,如地震、雷电、暴风雨等灾害造成的损失。自然风险应采取风险减轻的策略,对施工所在的自然环境及其他的一些客观存在的自然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掌握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气候自然条件,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纪录等。

2、协调风险。国际EPC总承包项目一般来讲可借鉴的经验较少,要加强协调管理,设置界面管理岗位,派出界面协调员,负责沟通协调。主要包括:与业主的界面管理、设计与施工的界面管理、采购与施工的界面管理、施工分包商之间的界面管理、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界面管理等。

3、设计变更风险。在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将给承包商带来巨大的风险。如何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避免或减少设计变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应对:一是在设计阶段,要加强管理,提高设计水平,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及其他自然因素,加强现场考察;二是对业主造成的设计变更,根据合同与业主进行磋商,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对工程进行相应的修改;超出合同范围的,要求业主变更,增加相应的费用。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管理是有效规避业主造成的设计变更风险的主要手段。合同既是项目执行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应在投标报价、合同签订、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从项目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合同条款,对可能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并针对这些风险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4)

在英语国家,人们不仅对上司、同事或是陌生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对亲戚、朋友或是父母的帮助也会表示感谢。而在中国,属下为上级办事,晚辈为长辈办事都是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是不需要表示感谢的。当然,在中国对于关系亲密的人的帮助也有致谢的表现。比如:辛苦啦!快歇会吧。等等。

在英语中道歉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用来表示遗憾,如:Iamsorry.一种用来请求原谅,如:Pleaseforgiveme.另一种用来表示道歉,如:Iapologize.在使用这三种表达方式时是很有讲究的。在汉语中表示道歉没有那么复杂,通常一声对不起就可以表示在英语中的那三种方式。在致歉方面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人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中国,人们通常会估计面子问题在致歉方面不容易做到直截了当的赔礼道歉,通常会采用迂回的办法。这一点与英语国家的致歉行为有着最大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致歉和道谢都是经常发生的,在措辞上需要注意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性。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出现。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

(一)利用教材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授

1.通过词汇讲解渗透文化信息。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介绍,防止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主观评价。新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汇可挖掘。对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除讲清其概念意义外,还要介绍它们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还可适当扩展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

2.通过对话练习与阅读文章渗透文化信息。英语课本中的对话材料是学生了解和接触英语文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编辑者在设置对话的时候,有意识地考虑学生对文化信息的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对话作为一个重点来讲解,让学生通过对话更加了解英语文化,从而熟知中西方国家在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和特点。在讲解对话时肯定会出现一些学生们应该掌握的日常对话,教师可以针对这些日常用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再进行一些补充,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英语活动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5)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架构

(一)基层站所建设情况

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工作任务具体措施清单》文件精神,我**已在党群服务中心加挂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子,并在服务大厅内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窗口,人员已配齐,组织架构已完善。

我**所辖17个**的文明实践站都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由**书记任站长,嘎查委员会主任任副站长,两委成员为成员的组织架构。

目前,我**所辖所有文明实践所、站均已建立人员管理台账。

(二)选优配强队伍,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

**积极组织成立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截止目前我**已经成立了理论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民生志愿者服务队、生产志愿者服务队、乡风文明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等5个志愿服务队。各**目前也已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接下来还要成立爱国爱乡、生态文明、移风易俗等三支服务队,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三)服务群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一是**理论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已经开展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10余次;五中全会精神宣讲4次;“好家风、好家教”宣讲5场次,宣传家庭美德教育2次;开展扫黄打非政策宣讲2场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二是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1次,先后推出“脱贫示范户”、“优秀驻村干部”等一批先进典型。三是开展了尊老爱幼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志愿服务活动1次;关爱残疾人真情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1次;“美丽乡村我行动”和“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专项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四是“以天为幕布 以地为舞台”文艺志愿服务队携手旗乌兰牧骑开展了放歌在草原系列文艺演出4场次;开展庆祝建党99周年文艺汇演暨表彰活动1场次。

二、存在问题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6)

一、“土话”

“土得掉渣儿”的方言与国际新闻看似格格不入,其实只要移情入境、运用得当,不仅能够登上大雅之堂,而且能够达到“以俗致雅”的境界。在此以《沂蒙晚报》所处的鲁南地区的地方方言为例。

《沂蒙晚报》2004年3月11日国际版头条新闻的标题是:

伊拉克二号科学家抖出猛料(引题)

老萨差点捣鼓出原子弹(主题)

其中“捣鼓”一词可以说是地道的北方方言,意思就是“摆弄、研究”。同年9月2日有这样一条国际新闻:

为爱子支付16.5万英镑保释金(引题)

撒切尔夫人出钱“护犊子”(主题)

“护犊子”在北方方言里意指“庇护自己的孩子”。

类似这样的应用还有“德国造假博士被‘撸’了”(2004年6月15)、“美中情局局长撂挑子”(2004年6月4日)、“伊拉克领导人如今过的不舒坦” (2004年9月15日)等等 ;此外像“俺”、“牢靠”、“妥当”这样典型的北方方言在我们的国际时事报道中也很常见。这些方言口语的巧妙运用不仅十分准确、入木三分地表达出原文的内涵,而且使标题顿时“鲜活”起来,在第一时间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二、俗话

如果说方言的运用让读者倍感亲切、忍俊不禁,那么引用一些约定俗成的俗语更会让读者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不管本地还是域外的读者都很容易与编者产生默契,而且容易制造新闻悬念。

《沂蒙晚报》2004年2月23日有这样一个标题:

英国有位“叛逆公主”(主题)

舌头穿铜环 喝酒对瓶吹 男友常换新(副题)

类似这样使用俗话来制作的标题还有很多:“日本首相小泉学历‘注水’”(2004年2月12日)、“伊总统宝座成了香饽饽”(2004年6月1日)、“老乡见老乡 小泉泪汪汪”(2004年9月17日),这些语言的运用无疑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三、“熟话”

传媒的形式日益宽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电影、电视、小品,以及流行歌曲、网络语言等,都在不断地产生和更新一些脍炙人口的流行词汇,在人群之中流传甚广。利用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来制作新闻,可以使新闻既有亲切感,又不乏时代感。

例如:

曼德拉最近比较烦(主题)

昔日坐牢囚犯号竟遭抢注(副题)(《沂蒙晚报》2004年11月22日)

都是迁都惹的祸(引题)

韩国政府被推上被告席(主题)(《沂蒙晚报》2004年7月13日)

以上就是化用了流行歌曲的语言,风趣幽默且符合人物性格,比较适合大众尤其是年轻读者的口味。

四、“江湖话”

国际纷争风云变幻,勾心斗角,权钱相争,也不乏江山美人的是非故事,适当地用人们口头上时常使用的一些“江湖话”,如同艺人说书一般,往往能够更直白、更生动地表达剑拔弩张的新闻事件。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沂蒙晚报》9月22日专版用来比较美国布什和克里公开辩论前各自的优劣形势,大标题为:

布什vs克里――不服?单挑!

类似的新闻标题还有:“与布什家族结下梁子的美国名嘴丹・阿瑟” (2004年11月29日)、“黎巴嫩辞职总理再次受命组阁(引题)――卡拉米杀个回马枪(主题)”(2005年3月15)。

以上主要是从新闻报道中的新闻标题制作方面进行的论述。这也是 “土法子”应用最广泛的一部分。此外,用“土法子”在新闻报道常用到的人物图片中辅以必要的台词设计,不但能够造活版面,还能够进一步强调人物的心理,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

例如2004年5月7日有一条新闻,拉丹悬赏万克黄金,欲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当时美国驻伊拉克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的人头,《沂蒙晚报》在报道这条新闻时,选取了新闻事件中涉及的四个人物的图片,各自设计台词如下――拉丹:“就是让你们人头不保!”,布什:“幸好没把我列进黑名单……”,安南:“放马过来!”,布雷默:“小样儿,就凭你这点黄金?”这样的台词,与编辑精心选取的人物面部表情特写图片相配合,画龙点睛地表现出这些人物应对特殊事件的不同心态,更使这些高居在上的政坛显要神情跃然纸上,像拉家常一般,讲述出纷繁复杂的国际事件,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7)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09―0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习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了体现。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知 活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悟该语言文化的内涵,接受该语言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的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挖掘单词的多重意义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丰富的教材内容直接体现着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不但要理解、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还要精心备课,组织教学,适当地导入英美国家的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先从英语词汇入手,充分理解和挖掘单词的多重意义。在教“Animals”时,可以介绍一下,外国人非常喜欢动物,并且喜欢养宠物。如,“dog”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丧家之犬”“走狗”“狗腿子”等,但在西方人眼中,狗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有“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a lucky dog. ”(幸运儿)等常用词汇。

二、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去哪儿?”而你如果对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lunch?”,英美人则理解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如果你问英美人“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会认为是触犯对方隐私,英美人是会不高兴的。而“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It’s a fine day, isn’t it ?”等关于天气的话题是比较适宜的。中国人很少当面把礼物打开,而西方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称谢。“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 .”“Thank you. It’s so cute. I like it very much.” 介绍时要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先把年少者介绍给年长者,先把地位低微者介绍给地位高的一方。应避免在引见时只介绍名而不介绍姓,这种介绍,不仅会引起混淆,甚至带有一些侮辱性,好象对被介绍人的姓氏不屑一顾。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涉及以上内容的用语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三、专题式介绍英语文化知识

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美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对英语初学者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8)

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教学语言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教学能力的高低,也是课堂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一堂好的地理课,不仅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享受。无论在传统的教学阶段,还是走向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无论教师使用何种现代化教具,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多样,地理教学最后都要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实现。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能以其出色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特点

中学的课堂教学语言与学术报告或演讲使用的语言不同,与普通的人际交往语言也不完全相同,与舞台语言和朗诵有更明显的差异。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所使用的语言,对教学语言的要求要高于一般语言,它具有如下特点:

1.课堂语言的科学性

课堂教学语言既要符合科学规范,还必须正确、准确与精练,地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还要反映地理学科本身的科学性。高中地理教学在用讲普通话教学的同时,字音要准确,用词要科学。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地理概念时,要注意科学性,切忌失真或张冠李戴。有些教师粗心大意,不注意学科语言的规范,对学生出现的语言科学性问题未能及时予以纠正。如最常见的是当结合地图叙述时,经常把地图上的方位说错,把地图上的“北、南、西、东”说成“上、下、左、右”。语言要清楚、明白,教师的口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清楚,语言要尽量做到符合语法要求,问题要讲明白,让学生听清听懂,这也是学生爱学、学好、学会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严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重点突出、生动形象、分析透彻、论证准确,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楚的概念。

2.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能引思、善诱导、耐回味”的特点,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紧密联系地理学科特点,深入研究各种地理要素之间及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因果、辨证关系,同时还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特点。

3.课堂语言的简约性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青少年学生喜欢简洁、明快、流畅的快节奏语言。在教学中往往是只要教师一次讲清楚,做到语言顺、少而精,他们就能正确理解。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能思路清晰、印象深刻。如果教师语言杂乱无章,含糊其辞,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得要领,反受其乱。

二、从多方面挖掘生动形象的言词材料

1.从教材内容中挖掘言词材料

从教材本身去发掘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现行的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语言是很生动形象的,如果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教师能在课堂上用表情绘声绘色的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不仅能突出课文主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增强记忆,达到并超过预定的教学效果。

2.从学科的横向联系丰富地理课堂语言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因材制宜地引入其他学科的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精彩内容,不仅能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讲到长江三峡时,可以引用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江西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景象,进而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娇美姿态,使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祖国山河无限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编写地理诗歌来加强课堂的语言艺术

教师要善于学习,平时注意收集些诗、词、歌谣、或自己编写一些地理诗歌,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加以引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扩大知识面。运用生动形象的地理诗歌来增强课堂的语言艺术,已被大多数地理教师所肯定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相信地理诗歌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4.收集谚语、古语、俗语、典故来丰富课堂语言

谚语、俗语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有些谚语或俗语看似粗俗,但却极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课堂教学言语中,适当地插入一些谚语或俗语,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通过对谚语、古语、俗语、典故等的解释,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思想上受到了教育。

三、地理课堂语言的培养

1.加强学习提炼课堂语言

博览群书,积累词汇,丰富教学语言,不仅广泛阅读地理书籍,还要留心其他相关知识的积累,并随时记录,做到地理知识渊博。更要注意研究语言科学,优化语音、语汇、语法、修辞。多读书看报、听广播、看影视戏曲,随时随地汲取语言方面的营养。凡是对上课有用的资料,甚至是一两句话、一两个实例,只要有用,都应随时记下来。随时注意观察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地理教学语言有关的例子,都就注意搜集和积累。

2.深入钻研大纲熟悉教材

认真钻研业务。要在备课、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方面下功夫。要对教学法内容融会贯通。教师要经常搜集和积累有关教学语言的素材和资料,不仅要读本学科的书籍杂志,还要经常阅读其他有关的书刊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3.反复实践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刻苦的锻炼和反复实践。讲课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简明扼要,轻重缓急,收放自如,只能靠自己加强练习。对材料的内容经过消化,再选择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经常多练,就可能得到提高。相信只要勤于苦练,反复实践,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语言一定能做到:语言精准要,声调作调料,惟妙惟肖语,激发兴趣浓。

总之,地理教学的语言艺术,包括娓娓动听的言词性语言和简单、明了、形象的表达语言,这语言的巧妙结合与灵活应用,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大有裨益,应大力提倡。当然,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38-03

作者简介:韩玫,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一、文化因素对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人类语言的交际方式之一,“听”是语言使用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和巩固读、说、写等能力,良好的听力能汲取语言的丰富营养,良好听力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英语学习中听力是一个弱项。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基础差、词汇量少、发音不准、语法或者句法的概念不清,或者因焦虑等情绪影响;学生深受本国文化和母语的影响,多使用中国式思维分析、理解语句,无法将所听信息经由听觉系统直接输送至大脑,将语音转化为情景,而是使用母语去理解所听内容。听力理解程度不仅仅受学习者的语调、语音、词汇等基础的语言知识影响,也和学习者对于英美文化的熟悉度、知识面密切相关。许多信息在获取上不仅依赖于语言结构,还依赖于大脑当中原有的信息与一定语境。学习者对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和历史,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容易产生听力理解障碍。由此,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当进行文化知识教学,帮助学生减少对于声音的依赖,增强对于语篇的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二、影响大学听力教学的主要文化因素构成

1.口语交际文化因素

口语交际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诸如称呼、问候、谦虚、关心、告别、宴客等礼仪习惯用语。日常的口语交际语言形式较为简单,但存在许多跨文化的因素。文化因素和语言形式间的难易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进行恰当运用,而非如何正确发音、拼写。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进行情景模拟,对教学内容当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将语言放置在具体的语用背景当中教学,使得语言鲜活起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避免交际中的口语错误。

2.词汇的文化内涵因素

词汇是为文化载荷量的最大成分,一个民族特有的社会结构、特殊环境、精神信仰等等往往通过本民族的特有词汇表现。中英两组语言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与久远的文化渊源,由于本民族间的风俗习惯、文化、经济、政治、等等方面的影响,许多词汇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因此,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中英语言间各自的独特文化现象,对于双方的社会文化差异有着深入的了解,从而克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困难。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多存在学生对于听力中的每个单词意思了解,但无法领略整个句子的句意,从而导致听力答案错误。学生混淆双语文化当中共有的事物的不同文化内涵,造成理解障碍。例如,对于“dog”(狗)一词,中西方因文化差异,其内涵各不相同。在西方文化当中,人们对于狗的依赖强,狗被看做可靠,忠实的朋友,许多习语反映出人们对于狗的感情,如“a luck dog”意思为“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意思为“凡人皆有得意日”。而汉语当中的诸如“狗腿子”等词语当中的狗,是低贱卑下的象征。

3.文化习俗差异

听力理解是学习者在短时间之内使用听觉器官对语言信号编码解码的一个过程。由于母语习俗文化带来的干扰,学生对一些词汇所反映出来的语言现象不解,瞬间的犹豫直接影响听力的连贯性与理解力。例如,听力中提到一位太太要买一个灰色闹钟作为礼物送给丈夫,学生诧异为何送钟的谐音为“送钟”,且灰色表示光线昏暗,情绪阴郁低落,前景暗淡无望,却将“灰色闹钟”作为生日礼物。事实上,西方文化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因送钟的谐音是“送钟”而视之为禁忌的风俗,且因西方文化多源于古希腊文明,灰色这一色彩和他们崇仰的帕特浓神庙等等神殿中的大理石建筑构材的颜色相近,灰色是西方人十分崇尚的颜色。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描述道,1972年他首次访华步出机舱之时,看到迎接他的中国人着装为灰色中山装,由此为中国人在色彩上的高雅品位而震惊。这一感观正是源于尼克松在所处的文化氛围中对于灰色的尊崇。教师将以上负迁移现象加以解释,学生得以理解听力中的真正含义。综上,词汇虽为语言构成语言的要素之一,但它所折射出的文化特征对英语听力理解的效率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准确地辨别英语词汇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西方文化的风俗,是保证听力教学质量和速度的重要教学手段。

三、大学听力教学的文化因素教育法

1.充分利用教材,培养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对于目的语文化的侧重十分必要,目的语文化导入是为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应当从发现问题入手,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从文化视角审视问题之根源,提高、增强学生发现目的语文化现象之存在,以及这一文化和母语文化间差异敏感度。应当让学生充分明白,文化的差异、冲突,是人类生存、交流过程中的必然组成部分,是跨文化交流的一大特色。冲突是为绝对的,协调是为相对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冲突,便是语言文化学习的一个过程,是提高自身认知度的十分必要之环节。此外,教材编写上应当结合所学语言之文化,将典型富有特色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其中,简单生动的反映文化特点,在精读教材和听力教材的编写上尤其需要本着这一原则进行。

2.课堂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

教师应当将文化教学作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一部分。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排除法、预测法等语言知识技巧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培育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熟悉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学等文化。进行听力材料分析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材料当中起到的作用。在选择听力材料之时,可有意识的选择文化背景知识明显的多样性材料,以充分揭示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教授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英语基础、理解能力。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结合教授内容与具体例子,采取东西文化对比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母语和所学语言对象在语言结构与文化内涵上的异同,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

3.加强泛听,学习地道的语言

进行大量的泛听训练,有助于学生接触各类语言现象,增强学生的文化导入,并在训练过程中巩固已有的语言知识,为提升听力的理解水平奠定固实的语言文化基础。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语言知识越为丰富,则越有利于进行准确表达、交流。英语广播节目、英美的电影电视剧等等,都通俗有去地介绍了诸多和英美的历史、风情等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此类轻松愉悦的方式学习生动地道的英语语言,并增加对于英文的文化、传统、历史等文化背景的了解,扩大英文背景知识面,为提升英语听力的理解能力提供帮助。

4.学生应当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吸收、汲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文学简写本或者作品,并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注意其中的文化习俗等等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多和外宾接触,从中了解英美文化特色。由此,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并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不断增强学生们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敏感度,在阅读中不断比较而提升文化知识能力,最终提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四、结语

当前,语言学界日益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而应当包括传播知识文化。因而,是否将文化教育纳入到英语教学内容当中,是现代化的英语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标志。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作为听说读写译这五个基本技能之一,离不开相关的文化教学。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为社会对于才能的重要要求之一,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一线工作者,在进行英语听力义务教学的同时,应当重视文化因素对于听力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度。

参考文献: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成面,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入手,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本文以日语为例子,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人类的所有精神和物质活动都属于文化,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文化带有民族性。一种语言就是在该民族长期物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物质生活基础上的精神产品。因此,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属于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二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一些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

二、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我国外语教学界的情况来看,外语的习得依然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的渠道。这种一贯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知识为中心,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词汇量为目标,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文化,而且,至今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输入为主的外语学习文化特征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教材、教法以及测试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突出知识。教师把自己当作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者,通过示范、讲解、分析、比较、归纳和翻译等方式向学生输入词、句、章和语言有关的文化、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教材作为语言范本和知识课本,讲究语言的规范性、知识的系统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因此是语言输入的渠道和样板;学生充当的是语言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听课和作笔记,在课外读书、背诵和作习题,求的是“知”,靠的是“记”,在乎“懂”与“不懂”;考试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外乎是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水平、程度或质量的检验。这种学习文化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到的只有语言知识。

近二十年来,西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是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以语言功能和技能为目标。这种学习文化的特征是重视语言输出的过程。但长时期忽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也很大,但缺乏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有时甚至运用本族文化的语言交际标准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

由此,外语教学工作者们认识到:仅仅教会学生一套机械的语法规则,一定数量的词汇,学生是无法令人满意地理解并参与目标语社团成员之间的言语交际活动的。由于人类整个言语交际活动过程要受到相应的文化规则的制约,什么时候对谁说什么话,怎么说都要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要学生有效地学语言,必须同时向学生教授目标语社团的文化。

三、文化与外语教学

外语教师显然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应该成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和解释者。他应该非常熟悉外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学生的本族文化和目标语社团文化,他应该设法帮助学生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帮助学生避免用本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外族文化,使学生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

这里涉及的文化,应包括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人们通过观察、介绍可以逐步了解的文化现象。深层文化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它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形成的民族心里结构。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此,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例如:日本人在婚礼葬礼以及其他仪式要穿戴合适的正式服装和头饰;他们在公务会谈、私人拜访以及送往迎来等各种场合表示的礼仪礼貌,如:日式鞠躬、问候寒暄都训练有素,十分得体。我们可以通过表层文化的种种表现来探索日本文化的特征,认识其深层结构的日本民族精神。

要让中国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引发他们学习日本文化的兴趣,可以先从日常生活方面着手,例如:问候语。日语中有关气候寒暄、季节问候语在日本文化中独具一格,颇有情趣。由于气候、季节和时令景物无不与自己朝夕相随,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感到自然贴切,容易接受。在日本,有一种约定俗成的交际手段,日本人在交际、寒暄和应酬时通常以天气和季节感觉打开话题。因而,无论时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向观众报道新闻,还是电视访谈节目中,宾主双方展开讨论;无论何种形式的公开演讲、讲座或纷呈精彩的各种晚会,都可司空见惯以谈论天气情况打开话题的情景:今日は一日雨模でちょっと肌寒い感じですね(今天天阴沉沉的,我感到有点冷呢)、しとしとと静かに降る雨は、なんとなく春らしく感じますが(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由让人感到春天来临了)、暑くなりましたね(天气热起来了);よく降りますね(雨下得真大呀),等等。

日本人习以为常的气候寒暄、季节问候语给深受本国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中国学生带来交际上的不适应、不自在或言不由衷的牵强附会,甚至产生误解等等,都极大地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不能不说是语言教学的一大缺陷。因此,教师可以在授课前的几分钟里,用天气和季节性用语问候学生,一方面,由此迅速把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调动他们的外语思维,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主动学习日本文化的路程。

四、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

1.阅读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文学作品是该民族文化得精华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积累,是了解一个民族的习性、心里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

例如:在日本文学方面,日本人自古就有四季风物为题材的文学传统,尤其在日本独特的短诗形式“和歌”和“俳句”里,就规定必须咏入以四季景物为题材的“季语”。“季语”在漫长的岁月里磨砺而成,文采飞扬,洗练优雅,精确而广博,日本人同样把它汇集编书成册,供作诗者使用,如:《言の》等。日本人关注四季,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美术、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也都表露得淋漓尽致。

教师应选择一些能够使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有助于提高交际技能的文学作品,其中,词汇和结构能与学生们本族语形成鲜明对比的及学生本族的社会文化因素与他们所学的社会文化因素有一定差异的。教师应有效地利用好所选择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仅指小说,还包括杂志、报刊、时事等。阅读报刊杂志或阅读从报刊杂志选下来的有关文章,也是了解当前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动态、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关系的最直接的途径。

2.采用图片、电影、多媒体软件。利用图片、电影、多媒体软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真实的画面进行文化教学。比如:引导学生注意对文化差异的情景、人物的言谈举止的特点做细致的观察,通过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异文化的了解,形成自觉得文化意识,从而有效地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地误会和冲突。

3.开设语言文化课。选出目的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容易引起交际上困难的文化特征编成教材,开设目的语语言文化课程。在专门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和本族文化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教师在课堂的语言材料的讲解中,学生在阅读目的语作品中,均可通过比较了解外族文化的特殊性。

4.充分发挥外籍教师之所长。从学外语的角度来看,和讲这种语言的本族人接触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外出版的一些教材中,有些东西中国教师没有接触过,而只能通过词典中的解释来讲授给学生。而外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生动地、形象地讲述清楚。通过与外籍教师接触,学生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应请外籍教师多讲一些他们本国的社会情况、文化生活、风土人情等,学生们可以从中习得第一手材料。

五、结束语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总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之一。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应重视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并且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主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把不断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努力培植语言文化一体化的教学体制。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胡振平:《文化语言学与日语教学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1。

[3]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外语界》,1999.3。

移风易俗汇报材料篇(11)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大纲》强调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学习起着制约作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从事服务性行业。如导游、跟单员、等熟悉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人才。因此,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应该把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们人类思维工具。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感受该民族多彩的文化形态。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Tylor曾给出了一个被学术界誉为“经典定义”的广义界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人们历来推崇的观点是,语言和文化互为渗透。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不能脱离于文化之外。因此,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

二、英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张晓光(2002:164)建议采用以下途径进行外语文化教学:(1)在教材里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2)利用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3)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流沟通;(4)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要求他们记下有意义的文化细节;(5)让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帮助他们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6)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比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因素。

在现有的中职英语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将给课堂增加无穷的乐趣。在教材中,出现最为频繁,也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文化因素之一是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体系中,有些对应词本义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文化内容却蕴含不同的词汇。只有在熟知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词汇隐含的文化含义。

以颜色为例,由于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不同,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譬如,绿色在汉语里象征新生、希望、活力等,而green在英语里可以让人联想到嫉妒或稚嫩的,例如:green with envy表示非常嫉妒的,greenhorn表示缺乏经验的.green band表示新手;蓝色在汉语里的引申义较少,但在英语中blue却饱含意义,如get the blues表示忧郁,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罕见,blue blood表示出身贵族。汉语中的红色代表吉祥、如意,与“红”搭配的词大多为褒义,如“红火”、“红利”、“红娘”等等;在英语中却相反,搭配的词大多为贬义,如Red ink(亏损),Red flag(提示危险警告的旗)。此外,“红”在汉语中还具有“正义”,“革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根本没有。

2.创造使用教材,渗透文化意识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把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的导入。在教学中,应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适当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内容,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教授关于西方文化节日的课程时,可以进行拓展。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度和认知感。例如,笔者在讲到圣诞节时,教师可以讲述关于圣诞节的起源,基督教的历史,圣诞节的主要活动等。又如,在讲到西方饮食时,教师可以比较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让学生归纳了哪些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老师进行潜移默化教学时,学生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教师也不再拘泥于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