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41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1)

1、主体责任落实。街道党工委“一把手”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对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落实情况;以包村工作队为单位,成立街道移风易俗巡查队,街道干部职工不定期下村(居)巡查,协助督导村居抓好移风易俗各项工作落实,建立日常巡查台账。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相关人员,及时进行思想劝导,涉事村居予以追责问责,起到“敲山镇虎”震慑作用。

2、长效机制建立。街道、村(居)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婚丧喜庆活动“日报告”制度,健全日常巡查工作机制,规范手机APP管理。21个村(居)及时调整移风易俗“三员”队伍,同步更新“三员”宣传牌。并创建红白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等公益队伍,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事主操办红白喜事前,主动填报《酒席审批表》报备,实行一户一档(审批表、入户宣传、酒席巡查),规范管理。

3、鼓浓宣传氛围。在航城21个村(居)设立移风易俗集中展示点、张贴村规民约、宣传标语和监督举报电话。按照区委区政府最新要求,持续完善各村(居)移风易俗规民约,及时更新海报。同时,不定期组织村(居)干部、志愿者深入社区、企业、校园,依托“我们的节日”、“文艺汇演”、“平安三率宣传”等多种载体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提高移风易俗活动的知晓率、满意率、长效机制覆盖率,确保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截止2019年12月31日,航城街道共操办酒席356场,其中婚宴155场,丧宴170场,其他酒席31场,共节省资金91.78万元。2017年琴江满族村被评为“福州市移风易俗示范村”。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宣传氛围不够浓厚、形式单一,个别村居宣传栏破损,没有及时更新,且宣传材料张贴不够规范。

2、个别事主户籍所在地和实际操办酒席地不一致,给村居掌握情况,开展巡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树典型、节省的资金捐赠予公益事业方面略有不足。

三、下一步计划

1、严格监督检查。航城街道组织纪工委、宣传部门及包村工作队加强定期、不定期检查,抓早抓小,避免出现婚丧喜庆活动隐形变异及违规操办现象发生。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2)

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素质为根本,按照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扎实开展创建移风易俗示范活动,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居民破除封建迷信,摒弃旧俗陋习,逐步促进居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二、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实际、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原则,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创建活动。

(一)突出群众主题。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复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推动移风易俗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觉践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二)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旧俗陋习的现状、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围绕“移什么风”、“易什么俗”。

(三)突出正面引导。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坚持正确导向,用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群众。

三、主要内容

(一)领导体制。成立移风易俗活动领导组织,广泛吸纳党员干部,成立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并正常开展工作,有计划组织村民学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

(二)工作机制。通过广播会、党员干部会、议事代表会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建立移风易俗实施档案,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总结,有会议、宣传、检查、考核、评比等文字、图片、影音资料。

(三)道德建设。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居民参与比例占总户数的80%以上,鼓励党员干部带头。

(四)社会风尚。制定村规民约,下发到户,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或悬挂;村民家中卫生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五)公益事业。在进行集会或重大节庆时广泛进行宣传,利用公共场所开展移风易俗教育讲座,拓展宣传方式与内容,利用群众性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四、实施步骤

整个移风易俗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0年11月—12月)运用横幅,标语,传单、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7月)推动移风易俗长效开展机制,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开展“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树立学习典范,通过抓先进示范,抓典型带动,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引导居民创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大力宣传,运用讲座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7月—8月)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集中行动与完善机制、治标与治本相结合,认真总结项目开展经验,回应目标,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革除生活陋习,积极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五、项目考核指标

(一)成立一支由党员干部带头,居民参与的移风易俗领导组织,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

宣传讲座:不少于两场,分别于项目开展前期、后期举办。

(二)评选活动:举办四场不同类型的评选活动,分别为“文明信用户”、“孝老爱亲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3)

一、总体要求

为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争当活动的宣传员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在移风易俗活动中的作用,确保全系统干部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节俭的新春佳节。

二、活动时间

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发动阶段(2014年1月上旬):召开全区粮食系统领导干部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统一思想,做好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并于1月30日之前上报分局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1月中旬至2月份):按照方案要求,根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要充分利用标语、横幅、社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4年3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建章立制,巩固成果,长效管理,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公司要将活动开展情况行成书面材料,于2014年2月25日之前上报分局办公室。

四、活动要求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4)

1、2020年1月至2月团市委面向全市中小学生举办“我和我家的移风易俗故事”文明实践寒假作业活动,活动内容为(1) 对父母长辈开展一次移风易俗宣传;(2) 坚持“日行一孝”,培养良好家风;(3) 参加一次所在村(社区)的清洁家园行动;(4)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与一次“孝老敬老”活动;(5) 录制一段“童说春节”视频,讲述自己家的春节故事;(6) 组织留守儿童录制一段“我想对父母说”视频,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新年的愿望,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实践活动,当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和践行者。

2、2020年1月13日至2月9日举办“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单身青年交友活动,各团县(市、区)委要邀请本地单身青年特别是外出务工青年、青年优秀人才等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参加以“抵制高价彩礼 幸福从‘零’开始”为主题的单身青年交友活动,积极倡导零彩礼和婚事简办,共同营造移风易俗良好氛围。官方微信多次《政府发文,遏制高价彩礼!办席规模、彩礼将“限高”!》、《“妈,我决定不办酒席了”| 谈谈婚礼形式的那些事儿》等推文进行宣传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新风。

3、2020年春节前后市委开展“外出务工青年迎新春座谈会”活动,活动对象为在外务工、上学、创业、从业优秀青年代表,每场活动人数皆不少于20人。活动地点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春节前后全市各乡镇委将邀请外出务工青年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召开一次迎新春座谈会,主动介绍家乡变化、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广泛开展“抵制高价彩礼 倡导移风易俗”主题宣传。

4、2020年春节前后团市委开展“迎新春 促文明”志愿跑捡活动,各县(市、区)委结合“河小青”“保护母亲河”“保文”“创国卫”等工作要求,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当地景区、滨江公园、大型商超户外以及步行街等人口密集区,开展“迎新春 促文明”志愿跑捡活动,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文明新风尚。

5、2019年4月市委通过官方微信发起了“网上祭英烈”活动,号召广大青少年网友通过献花、上香、点烛、留言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参与总人数突破3万人次,同时,我市也积极动员,广泛组织人员到所在地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堂)等地,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新时代厚养薄葬文化理念,做到老人在世尽孝心、多关心,老人过世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相互攀比,由注重实地实物祭扫向以精神传承为主转移,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5)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缅怀先辈的、扫墓踏青的时节。为树立绿色清明、平安清明的文明新风尚,全力落实好移风易俗和森林消防工作,保护和美xx的秀山绿水,县林业局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一封倡议书,宣传深入人心。我局根据移风易俗和森林消防工作要求向广大市民朋友发放了一封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积极引导广大的市民朋友树立文明祭祀的理念,以鲜花替代焚烧纸钱,以植树替代爆竹燃放,即缅怀了先辈,又为后代留下一片绿色。

一份承诺书,以行动践行承诺。森林消防是林业本职工作,更与移风易俗工作密切相关,做好“绿色清明、平安清明”工作,林业干部需以身作则,发挥好带头作用。在4月2日的月末总结会上,全体干部职工签订了《平安清明承诺书》,承诺自觉遵守《森林防火条例》和《xx省森林消防条例》相关规定,并引导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严格遵守,积极宣传移风易俗和森林消防。

一次党员活动,党员带头先行。我局各党支部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我争先”主题党日活动,林业党员们走村入户、走街串巷,发放宣传单,详细讲解知识要点,努力构建文明祭祀、厚养薄葬、尊老敬老的浓郁氛围。活动中共发放宣传单800余份,宣传成效良好。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6)

一、抓组织,强保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村“两委”成员、帮扶工作队成员、“三会”成员组成了移风易俗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全村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二是成立了村级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制定村规民约、三会章程和工作制度,并对村上的“媒人”、“风水先生”、“五老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登记25人。在基础建立健全的同时,首先组织全村党员和办理婚丧嫁娶农户户主在“抵制高价彩礼 树立婚嫁新风”签名墙上承诺签名。三是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队伍三支75人,即: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30人、禁毒志愿者服务队伍20人、环境卫生治理志愿者服务队伍25人。三支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五保户打扫卫生15次,毒品踏查11次,抗洪救灾3次、环境卫生治理24次。

二、抓规范,强成效。红白理事会与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村民代表签订婚(丧)事简办承诺书80份。发挥了支部和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对婚(丧)事进行备案登记。三会成立至今,共计参与简办婚(丧)事7起。村民议事会对村干部决策村内大事之前进行调研论证、在决策之中进行献计献策,在决策之后进行实施监督,共参与村务议事5次。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7)

早在1982年,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的夏衍先生发表《移风易俗,影评有责》一文,殷切希望影评界能够“用我们的笔和刊物作武器,大家来做移风易俗的工作,大家来表扬和推广优秀的、鼓舞人心的好影片,大家来批评宣扬丑人坏事的影片”,以期纠正当时电影界“不考虑社会效果”而“任意摄制和放映不健康的电影”等不正常现象。实际上,夏衍先生对影评的期望和要求,同样适用于影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优秀影视作品如《》《离开雷锋的日子》《张思德》《渴望》《大生活》等,在树立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时至今日,中国影视业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作为拥有最广泛受众的艺术样式,影视剧以其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审美形式,具有较之学校教育更为宽广的社会教育功能,因而在移风易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探讨影视作品移风易俗的美学依据、传播优势以及实践历史,对于充分认识和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应有所裨益。

一、影视作品移风易俗的美学依据

在中国美学史上,“移风易俗”一词最早是作为对音乐之社会教育作用的高度概括而出现的。《孝经・广要道章》所载孔子“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言,已成为美学史的经典命题。其中,孔子所言之“乐”,并不仅限于音乐,而是指先秦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理论依据是声有哀乐论即认为声音可以表现情感进而以情感人,该命题的核心内涵是发挥诗、乐、舞的审美情感优势,使情感感染伴随道德教化,引导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仁、义、忠、孝等道德,从而潜移默化地导民向善。虽然该命题存在忽视艺术自律的倾向,而且使得音乐等艺术样式在相当长时期内被封建统治阶级用作意识形态工具,但取其精华,仍可发现其对当今社会的启发意义:(1)艺术可以通过独特的审美情感力量,促进移风易俗的实现;(2)“移风易俗”意指改善社会风气,其性质是一种社会教育,因而不宜狭隘地将其理解为改变民俗。

与音乐等艺术样式一样,影视作品之所以具备移风易俗的社会教育功能,也源于其内在的审美情感特质。情感是影视作品的必备要素,优秀的影视往往能通过感人的画面和相应的配乐音响来表现人物情感,同时由此体现出作品对真善美的热情赞扬与对假恶丑的严肃批判。影视作品运用情感的感染力,使观众与剧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此时,观众暂时忘怀了生活中的喜忧与得失,其生活情感转化为审美情感,心灵不知不觉得到净化,情操也随之在审美愉悦中得到升华。多年来,中国影视业产生了很多以情感人进而导人向善的经典之作,例如1990年万人空巷的电视剧《渴望》和2003年催人泪下的电影《暖春》,通过描写刘慧芳、宝柱爹等平凡人物收养孤儿的朴实而善良的举动,呼唤人间真情,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亿万观众在心灵感动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由于音乐旋律对于情感有着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因而一些优秀影片善于将音乐元素融入电影剧情,通过画面与音乐的完美融合,创造出感人至深的情感效果。在这方面,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完成的《冰山上的来客》堪称典范,影片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为渲染阿米尔和古兰丹姆被迫分别的悲惨场面;第二次是为试探假古兰丹姆,阿米尔深情而忧伤的演唱与假古兰丹姆的漠然反应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次是在阿米尔和古兰丹姆重逢相认的喜悦时刻,同一首歌渲染了三种情感场面,观众随之沉浸在对亲友的热爱与对敌特的愤恨之情中,正义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该影片的另一首歌《怀念战友》同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使观众在感动的同时,对战士为保卫边疆而英勇牺牲的壮举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总的来说,《冰山上的来客》生动地表现了军民之情、各民族团结之情以及保家卫国之情,是不可多得的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二、影视作品移风易俗的社会传播优势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影视作品较之其他传统艺术样式在社会传播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虽然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样式都长于表现情感,因而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功能,在移风易俗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但从社会传播角度看,这些传统的艺术样式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首先,文学是语言艺术,欣赏文学通常要通过文字阅读,这就需要读者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还要有相对充裕的阅读时间静下心来品读作品,要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呈现作品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索其中蕴涵的哲理韵味。如此,对读者知识、时间与想象力等方面的要求必然会使文学的受众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次,音乐通过声响来表现情感,古代社会将音乐作为最重要的移风易俗工具,当今社会音乐仍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而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教育作用。不过,与影视的巨大篇幅相比,一般的音乐作品词曲容量相对较小,因而其情感渲染效果常需借助听者对自身经历的联想与想象,而配合影视画面的乐曲则往往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戏剧与影视相似,都是诉诸观众视听感受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也常通过故事来表现情感,但戏剧需要欣赏者专门腾出时间走进剧场,有时还可能需要支付高额的门票费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众对于戏剧的欣赏需求。

对于最大多数的社会群体来说,影视作品对观赏者的主客观条件要求甚少,因而没有哪一种传统艺术样式能够较影视的受众面更为广泛。观赏者不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不一定要支付高额的票价,无需较强的想象力,甚至无需耗费太多思考,影视作品所蕴涵的一切情感、倾向都以画面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观众视觉面前。并且,凭借影院、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影视作品的传播速度极快,全球同步收看同一影视作品在技术上已经成为可能。此外,影视作品还常将文学性、音乐性与戏剧性集于一身,许多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后才广为人知,众多优美感人的乐曲源出于影视,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激烈的性格冲突等戏剧性因素也是影视作品一贯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由于视觉图像的直接呈现,影视作品留给观众的想象与思索空间相对较少,但对于当今的社会大众来说,影视作品仍以其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而有着其他艺术样式所无法比拟的社会教育优势,因而其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三、影视作品移风易俗的实践史实

通常情况下,影视作品都具有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 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画面以及悦耳的音乐,其生动的审美表现形式较之枯燥说教而言,更易于被大众接受。因而运用影视作品进行移风易俗实践一直为中国电影工作者们所高度重视。

在近代,中国电影先驱者们已有以电影艺术移风易俗的明确意识和实践。1929年,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之称的黎民伟将他所创办的“民新影片公司”并入当时“执中国北方电影放映和发行业之牛耳”的罗明佑的“联华”公司,合作拍摄了《胭脂》《天涯歌女》《古都》《渔光曲》等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在电影观念上,在当时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危急背景下,“联华公司以‘复兴国片’为己任,黎民伟把电影‘视为辅助教育,改良社会必须之具’,‘有移风易俗之功,劝善惩恶之旨’。”在此观念影响下,一些电影如费穆的《天伦》主动将改良社会风气作为自己的使命。

当今社会,中国影视业已得到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影视作品自然更成为移风易俗的重要艺术样式,这突出体现在我国各地经常性开展的“爱国主义电影展映”以及“电影下乡”等活动中。尤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国各地、各学校在今年都更加积极地组织放映《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开国大典》《南京!南京!》等爱国主义影片,通过这一形式,缅怀革命先辈建国创业的丰功伟绩,培养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观众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中,作为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的《南京!南京!》运用黑白影像,表现中国军民对侵华日军的悲壮抵抗,在控诉侵华日军滔天罪行从而激发观众深切爱国情怀的同时,又力图从人性视角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给两个民族带来的共同灾难,希望“观众能够体会战争背后的思索、苦难背后的救赎、死亡背后的尊严以及仇恨背后的温暖”。这样的深度反思无疑为该影片增添了更多看点,这种艺术尝试对于今后爱国主义影视创作如何才能更加吸引观众来说,当不无启发。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移风易俗倡新风为主题,以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为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形成科学、健康、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良好风尚。

二、活动原则

(一)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也是活动能否收到实效的关键所在。全镇党员干部应该发扬务实、节俭的优良传统,带头移风易俗,简办婚丧事宜,为形成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作出表率。

(二)突出群众路线、全民参与。坚持群众路线、全民参与是“倡新风”活动的不竭动力。要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凝聚群众贯穿活动全过程。通过宣传发动,激发群众的主动参与性,营造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突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倡新风”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困难多、任务重,按照镇党委统一部署,强化各职能部门和各村、镇直单位的主体作用发挥,理顺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本着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各村要立足实际,因势利导,着力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促使移风易俗制度化、常态化。

三、目标任务

自觉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努力实现“革除陈规陋习,提高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的目标。

(一)倡导婚事新办,树立新型婚俗观。坚持“喜事一天”的原则,在喜事当天办喜宴招待亲朋好友,控制婚宴规模、缩小宴请范围、减少宴请天数,不因虚荣攀比而大操大办,不使用鼓乐队,不搞歌舞演出,倡导用音箱播放欢快的音乐营造喜庆气氛。合理控制人情往来,不滥发请柬,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

(二)倡导丧事简办,树立新型丧葬观。提倡孝敬父母、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形成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引导丧户简化祭拜方式,不使用鼓乐队,不唱戏,倡导用音箱播放哀乐或者戏曲。席桌上不提供酒水。在全镇树立起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三)倡导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树立新型消费观。满月、生日、祝寿、上梁、搬家、升学、参军等喜庆事宜不通知亲属以外的人参加,不设宴请客,文明祝贺、仪式从简、人员从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现象,倡导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普遍开展“文明诚信户”、“孝老爱亲户”、“好婆婆”、“好媳妇”、“卫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使大家在评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进一步巩固村级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全覆盖成果,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古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崇尚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

四、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婚丧节庆事宜大操大办,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和大搞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是不相符的,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各单位、各村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

(二)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协调,镇宣传、民政部门要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能,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各村要落实责任领导,制定出移风易俗倡新风活动的实施细则,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要通过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各村要根据实际,明确由村委会、老年协会或红白理事会等机构来执行村规民约,确保落实到位。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在全镇推广。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9)

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移风易俗、文明过节的工作,把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倡导积极进取、科学合理、健康向上、风情气正的文明风尚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责任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同时,组织全体领导干部职工多次学习移风易俗相关内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组织开展签订《县移风易俗承诺书》活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带头摒弃陈规陋习,弘扬优良传统,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的工作氛围。

二、积极推进“法律八进”,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丰富宣传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通过组织开展贫困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培训班、以及行政执法法律法规培训、依法治县法治讲座,不断提高村、组干部、镇公职人员法律素养;二是在妇女节、劳动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基层司法所充分利用专栏、传单、标语等形式宣传了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创办法治专栏、板报,在街头巷口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具体标准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让文明新风的理念和倡导的具体做法深入人心。仅今年,向农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接受咨询2500余人次。三是利用法律宣传微信群、普法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普法案例及常用农村法律知识,安排专人通过图片、声音、文字等形式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到普法微信群,通过宣传,形成全社会自觉行动、广泛参与、人人支持、勤俭办事、节约生活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以法治示范点创建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1.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把法治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至目前,我县在镇村、镇村、镇村、镇村、镇村等17个行政村创建法治文化广场16个,创建法治文化长廊9个,创建法治文化墙1个,通过图片、文字及以案说法等形式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生动的展现在街面,切实让文本上的法律“活起来”“落下去”,形成法治学习宣传图文兼备全覆盖。在村级入口至广场公路旁制作路边宣传牌20块,努力形成“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2.将“法律进家庭”活动与“法治文化示范家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评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道德模范家庭作为“法治文化示范家庭”户,组织开展反家暴、防艾、禁毒、禁赌、防拐卖、反、安全防范等法治教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示范家庭”标杆作用,引导广大家庭自觉拒绝黄、赌、毒、暴等不良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

四、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10)

回老家与几个至亲一商量,没想到家乡这两年风俗变了:一般婚丧喜庆都不收礼了,而且以不收礼为时尚。不收礼才叫有“面子”。

这真是奇怪了!问是怎么变过来的,大家都说不清楚,好像不知不觉就变了。这事引起我浓厚的兴趣:社会风俗是如何变化的,尤其是一种众人视之陋习的风俗是如何革除的?

我不是研究民俗的,没有功力从理论上讲清楚民俗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我是研究政府管理的学者,更感兴趣的是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问题。移风易俗,是中国地方政府和官员悠久的职责之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更是如此。我们现在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造福”今天我们一般理解成经济上的含义,“富民”的含义,其实,在传统社会中可能理解成“教化一方”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政府的职能。“教化”当然就有移风易俗之义。

移风易俗同样是我们今天政府的职责之一,有些陋习需要改变,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何“移”“易”可是很值得讨论。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关于请客只能请多少桌子也有不少规定,执法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效果好像也不怎么好。老家送礼这事,怎么说变就变过来了呢?

分析起来,几个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总结,或者说对政府管理有几点启示:

移风易俗工作总结篇(11)

某村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全村工作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村级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学习小组,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全力打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

二、强化理论学习,打造学习型党组织

某村坚持村党支部组织集中学习,加强了意识形态学习小组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每周例会制度、集中学习反馈制等制度。今年某村党支部围绕“两学一做”、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扶贫攻坚、农业产业化、农村环境整治、移风易俗、舆论宣传引导、“学习”等内容共组织中心组专题学习等内容共组织中心组学习10次,村七职干部上交心得体会10余篇。

三、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