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0 14:54:15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1)

(一)做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干部,全面提高我省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级党委要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切实把这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干部队伍。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

(二)全面规划,明确目标。按照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结合《**年——**年》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党委管理的干部每年有五分之一得到培训,党委管理的后备干部每年有五分之一得到培训,在职干部每年有五分之一左右参加各类培训,使全体在职干部五年内普遍轮训一遍。

根据上述目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省委组织部负责对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总体部署,直接抓好省管干部和部分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制定新一轮省管领导干部脱产学习进修计划和干部培训年度计划,规划每年省委党校培训干部1000名,中长期出国培训干部100名,高等院校等培训机构培训干部500名;会同省人事厅抓好公务员的各类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会同省经贸委抓好"五个一批"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任务的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总体目标和要求,按照谁管理谁培训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调整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重新制定新一轮五年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做到计划到人,责任到人。

(三)抓好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干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采取脱产轮训、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个人自学、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研读同志的原著,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纳人学习计划,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牢牢把握

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四)明确培训内容,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在抓好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培训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宗旨教育、"两个务必"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切实抓好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的学习,帮助广大干部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本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五)突出培训重点,加大对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力度。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要求,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和中青年干部的培训。要通过党校脱产进修,培训一批竞瓦领导干部;通过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通过高等院校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培养一批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高层次、复合型领导人才。省委组织部每年安排300名左右省管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的学习轮训;定期举办省管党政"一把手"专题研究班,今年将举办新任市、县党政"一把手"民主集中制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期新提任或转任新的重要岗位的省管干部党性党风教育培训班;五年培训轮训市直部门党政"一把手"350人,每年培训轮训乡镇党委书记130名;每年培训中青年干部100人;定期举办女子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党外干部培训班;每年委托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省级机关党校和高等院校,对省直党政机关五分之一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委托高校开办在职领导干部高学历班、研修班和专题研究班;继续办好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究班、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班、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班等出国班次。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各自培训轮训的对象和范围,对培训工作进行认真规划和组织实施。

(六)条块结合、分类培训,确保培训的覆盖面。坚持党政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干部队伍、科学技术干部队伍和其他战线干部队伍一起抓,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客观需要,科学制定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党性锻炼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以建立市场化、外向型培养和企业自主培训的机制,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程,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和信息、经贸、金融、法律等方面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五年内为700名高层次人才提供资助和培训、研修的机会,每年举办40期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每年安排200名参加MPA学位教育,促进知识更新,着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对党政机关一般干部的培训,主要采取以短期培训的形式进行知识更新、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

各级组织部门要重点抓好党委管理的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训;统战部门要抓好党外干部的培训;人事部门要抓好公务员知识更新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经贸部门要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各部门都要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

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七)加强培训的质量管理。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坚持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培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培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认真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办班的评估和管理工作。推进培训工作的目标管理,实行年度计划和培训项目责任制,加强培训经验的推广和运用,充分发挥培训效益和作用。

(八)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各级培训机构和干部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干部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干部实际工作的需要,设计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组织培训活动。要着重围绕提高领导干部"五种能力"的需要,设计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培训课程和内容。要重视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工作,充分运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和参考资料,同时,省里还将组织力量编写一些适合我省干部培训需要的教材,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九)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努力完善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等培训形式,积极借鉴国外人才培训的好经验,充分运用菜单式选课、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对策研究等现代培训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参与程度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按需培训、学以致用的要求,积极推广个性化、差别化培训,有针对性地多举办专题研讨班、短期强化班。要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等载体,推进远程教学和社会化教育,提高培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四、加大投入,拓宽渠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建设(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基地建设,是大规模开展培训干部的重要保证。要按照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集中办学、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逐步建立布局合理、优势互补、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需要的培训机构体系。党校、行政院(校)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轮训的主阵地,社会主义学院担负着培养党外人士和统一战线干部的重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党校、行政院(校)和社会主义学院的建设,作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积极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和社会主义学院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加大培训规模,集中力量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主体班次,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在重点加强教育培训主阵地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利用高校师资、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培训各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领导人才;合理利用国外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辟国外培训渠道,拓宽开放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十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任务。要重视对党校、行政院校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研骨干的培养,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加强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按照"大队伍"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各类人才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域性资源信息库,拓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来源,实现师资资源共享。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定期讲课作报告制度,并选聘一些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领导人员到党校、行政院校担任兼职教师。

(十二)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重要培训项目的经费,要予以重点保证。要进一步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来源和渠道,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机制。要加强培训经费的预算和管理,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五、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十三)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定期脱产进修学习和计划调训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校脱产培训、党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格局,积极探索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机制的创新,健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责任制。要坚持执行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每五年不少于三个月到相应党校、行政院(校)等培训基地脱产轮训培训的制度,严肃调训制度和纪律,切实解决主要领导干部和一些急需培训的干部参训难的问题。各级组织部门要定期检查,促进领导干部按规定自觉参加学习,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组织调训的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

(十四)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习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和任职资格制度,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认真总结一些市、县开展的处科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的经验,逐步推行资格考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档案制度,及时掌握干部学习状况和培训需求。坚持从严治学,对重点班次实行跟班制度,加强学员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青年党政干部,被提升到上一级领导岗位之前,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五年内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培训,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顺利实现“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是:五年内,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通过组织调训和单位自主培训,力争将全体干部轮训一遍。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参加累计3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科级及以其下干部参加脱产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通过五年努力,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全县各级各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培训机构设施建设建设不断改善,培训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级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制度建设更加完备,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以人为本,分层、分类、多渠道,突出地方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三)主要任务

根据全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坚持把政治理论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干部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

1、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大理论武装的力度。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教育培训。

2、以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大力开展中央和省、市、县委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培训,重点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本领。

3、以提升广大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为要求,广泛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岗位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新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4、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科学文化素质培训。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头脑,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着力开展经济、法律、管理、心理知识的培训,进行文学艺术、历史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修养和文化修养。

二、具体要求

(一)党政干部队伍

1、领导干部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按照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加强脱产培训;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大力改进在职自学;加大县外、境外学习培训力度。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和县委的总体安排,5年内,选派部分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延安、井冈山等三所干部学院以及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进修班和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围绕县委工作部署和中心工作,每年不定期举办科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就专项任务展开专题培训。

2、后备干部培训。根据后备干部的使用和调整补充情况,五年内将所有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轮训一遍;选派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副科级后备干部到县属骨干企业、新农村示范村及县内外挂锻炼。同时,加强对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

3、基层干部培训。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选送部分乡镇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的调训,参加省委党校、兰州扶贫分院,以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沿海和发达地区的培训。依托县乡党校、职业中专和其它干部培训机构,加强对乡镇、村组干部的为主体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突出抓好村、组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围绕促进社区事业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强以街道、社区干部为主体的城市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城市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开展群众工作、推进社区服务、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

4、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训。在全面提高各级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的同时,对妇女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教育,引导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对非中共党员干部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培训,提高他们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和合作共事的本领。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每年选拔一批中青年妇女干部、党外领导干部在省委党校参加培训。每年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妇联、县委统战部在县委党校举办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培训班,加强对“两方面”干部的培训力度。

5、其他公务员培训。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认真开展机关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其他培训,进一步提高机关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学习创新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依据法官法、检察官法和人民警察法等有关法规,落实法官、检察官、警官任职前的资格培训制度,大力加强专门业务培训和技能训练。抓好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以及事业单位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干部的培训。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围绕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组织选拔部分骨干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有关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企业党建等方面的培训,特别重视培训具有战略眼光、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提供人才保证。

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培训的作用。引导各级各类企业把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与“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培训,逐步形成企业自主投入、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的培训机制。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围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工作。稳步推进“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好“千名领军人才工程”,重点抓好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教育培训,注重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着重加强能源、资源、环境、信息、金融、财税、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通过专业技术培训、高校院所进修、境外培训等开形式,五年内将全县各类高层次专家人才轮训一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

其他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由相关部门做出培训计划,分步实施。

三、保障措施

1、构建富有实效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重点,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作为重要内容,把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生动教材,把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重要课题,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本框架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要把全国干部学习读本、自编教材和相关学习参考资料作为培训的基本教材,积极开发案例教材、情景模拟教材、音像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努力体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教材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2、构建优质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以县乡党校为主体,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及职业技术学校和其它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党校、行政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加大改革创新,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县乡党校创建“农村基层干部专修学校”,集中整合涉农部门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资源和部分县级党校优势资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一个主要培训阵地。要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化教育设施,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继续巩固已有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县外、境外培训,逐步建立一批质量优、效果好的县外、境外培训基地。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也要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3、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体系。逐步建立县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信息库,不断更新综合信息、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机构基地资源、班次资源等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制作完成资源信息库网络版,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逐步建成干部教育网站,实现组织人事部门、培训机构和广大干部之间的教育培训信息多向传输,为干部提供多方位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要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推行职务聘任、竞争上岗、考核奖励等制度,采取在职进修、挂职锻炼、业务交流,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落实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5年内对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需求,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授课的专题讲座制度。

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全面推行“菜单化选学”培训,在培训中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落实“县级领导和党政一把手上讲台”制度,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和在线学习,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3)

“十五”期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与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改革创新,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全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阶段性任务。仅**年至**年,全省脱产培训各类干部19.7万人次。其中,党政干部9.8万人次(县处级以上干部1.56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3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8.6万人次,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纳起来,“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重点,推动全省理论学习的新高潮。按照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精神,重点抓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轮训。省委主要领导和省委中心理论学习组带头学习,率先垂范,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省委党校及时对全省理论学习进行安排部署,先后举办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等专题研讨班和轮训班,参加学习研讨的州厅级领导干部近1400人次。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也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参加集中轮训的县处级干部达5000多人次。全省广大干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广泛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紧密结合全省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培训。集中举办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等理论研讨班和培训班。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新形势的要求,及时举办了全省州厅级领导干部“WTO”知识、电子政务等专题培训班12期,组织开展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行政、经济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相关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参加培训的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1800多名。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也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业务培训。

(三)以人才工程为载体,狠抓“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根据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青海省人才培训工程计划(**-**年)》和《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2010年)》,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人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抓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培训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名。全省人才培训工程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提升了人才队伍培训的层次和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也为各地区各部门人才培训项目的推出和实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了本地区本部门的人才培训规划,并积极开展了“三支队伍”的培训工作。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青海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路子。在培训内容上,注重按需施教,根据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设计培训专题和培训内容,并根据岗位需求和学员特点,设置培训课程。在培训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把专题讲授与交流研讨、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积极开展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等互动教学方法。在培训手段上,注重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广泛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载体开展学习培训。在运用培训资源上,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各种培训资源,请进来教学,走出去培训,采取并推行两段式、三段式的培训。这些新的措施,有效解决了我省培训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干部教育的效果和培训质量。

(五)以拓宽培训渠道为依托,初步形成省内外和境内外培训干部的格局。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积极主动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相继开辟了一些稳定的省外干部培训渠道。经中组部、人事部认可,国家行政学院把我省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纳入学院培训计划,已连续为我省举办11期培训班,有500多名县处级干部得到培训。初步搭建起在上海市委党校培训州厅级干部、在北京市委党校培训县处级干部、在江苏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培训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平台。同时,在香港已经确定了比较稳定的培训机构。国外培训干部的力度也得到加强,特别是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青海子项目的实施,使我省境外合作培训迈上新台阶。各地区各单位也积极争取外部帮扶和支持,选派干部出省、出国(境)培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十五”期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主要是: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谋划和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牢牢把握教育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历史任务”、落实发展与和谐主题提供服务;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把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努力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切实做到规模和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省内外优势培训资源,不断学习和借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先进经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地区及部门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整体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培训方式仍显单一、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培训机构教学方法滞后,不适应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培训经费匮乏、投入不足,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扎实推进“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青海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发展的重要阶段。去年1月,中央颁布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法规的形式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工作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利契机;5月,同志为全国第二批干部培训教材撰写了《序言》,提出了新要求;10月23日,同志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12月,中央印发了该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培训内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12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任务和措施。省委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给予高度重视,在12月底召开的省委十届九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同志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做好“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我省“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青海和顺利完成我省“十一五”规划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抓好政治理论的学习培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要把思想理论武装放在首位,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广大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一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教育干部。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重点进行《****文选》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后,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培训。

二是加强党建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开展对、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的教育,使广大干部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强化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纪律观念。积极开展国情、社情、民情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以宽阔的眼光观察认识世界,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的忧患意识、发展意识、执政意识、道德意识。

三是引导干部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坚持学习理论与实践理论的统一,引导广大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引导广大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实现干部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抓好“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要围绕我省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按照全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人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

一是明确培训目标。着眼于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全面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培训州厅级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1000名、县处级干部5000名,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再轮训一遍。要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自主创新、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全面完成对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青企业和其他重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普遍轮训一遍的任务,重点培训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备人员500名。要着眼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大力培训我省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重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50名。

二是把握重点内容。在突出理论武装的同时,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大力开展中央和省委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围绕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九次全委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壮大和提升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基础产业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构建和谐青海、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等主要任务,重点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落实培训规划。全面落实《2006-2010年青海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实施好《青海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2010年)》。党政干部队伍要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新任成员、后备干部和中青年干部的培训,突出抓好乡镇和基层干部的培训,统筹抓好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以及组工干部的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要重点抓好国有企业、中央驻青企业和优势民营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备人员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要重点抓好各领域领军人才和各类学术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同时,要按照“全员培训”要求,结合实际,统筹安排,确保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探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不断推动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拓宽培训内容。根据广大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广泛开展各类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和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需要的能力培训,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加强干部的任职培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努力使各级干部成为领导科学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行家里手。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科学文化素养培训,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根据州、县、乡换届后的情况和新特点,结合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加强对班子成员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民主集中制、廉洁从政等教育。继续开展对组工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是不断改进培训方式。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开展教育培训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推行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以研究问题为中心,以提高能力为目标,以评估考核为保障的培训方式。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的原则,使干部培训由以增加知识为主,向以研究工作、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为主转变;由按行政级别设置培训班次、确定学员的办法,向以专题和项目来确定培训班次和人员的办法转变。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运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实地考察等方法的基础上,逐步运用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手段,推广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积极采取省内外两段式、三段式等培训方法。

三是积极构建培训格局。在充分挖潜和利用省内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构建省内外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积极主动向中央和国家部委反映我省干部培训需求,争取多方支持;继续加强与东部省区的联系,争取尽可能多的优惠和外援;探索开辟国(境)外培训渠道,利用国(境)外培训资源,增强我省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四)优化整合培训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按照“提高、优化、完善、共享”的要求,优化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就是要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优化”就是要加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就是要引入竞争、完善培训市场;“共享”就是要拓宽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加强主渠道建设。加强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建设,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集中力量办好省委党校和行政学院,重点指导、支持、帮助各州(市、地)党校和具备优势的省直干部培训机构。加强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以及有计划地组织教学骨干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建立好兼职教师队伍,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各地区要尽快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并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统一使用好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并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有计划地编写一部分符合青海实际、具有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

二是培育与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针对我省培训市场发育滞后的现状,加大培育力度,在坚持发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引导具备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通过竞争,承担一部分干部培训项目。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大高等院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继续发挥各部门干部培训中心和继续教育基地的特长,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对办学特色不够明显,教学质量不高,办学规模偏小的培训机构,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三是做好国(境)外培训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结合国(境)外培训机构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出适合我们需要的培训专题和培训内容。优先选派那些重要岗位、关键岗位、最具发展潜力的干部参加国(境)外培训。防止把境外培训作为一种出国待遇,轮流安排,搭车出国。切实加强管理指导,努力实现国(境)外培训的规范化。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十一五”时期,我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中央《干部教育条例》和我省《实施办法》,按照中央和我省“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各类培训,积极支持干部参加培训。各级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增强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做到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干部所在单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认真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二,要建章立制,统筹规划。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好,根据我省《关于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依据全省“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好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具体规划或年度计划。制定制度和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分析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准确把握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需求,紧扣“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使制度和规划充分体现全局性、针对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4)

二是选配困难。由于非党科级干部数量少、素质偏低,在需要配备非党干部时,往往是捉襟见肘,“矬子里拔大个”,导致选人视野不宽,选用的干部素质不高。

三是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的44名非党科级干部,在担任领导班子成员的有35人,由于他们没有加入党组织,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颇,自然地把自己排斥在核心领导层以外,产生了组织归属感方面的困惑,在党组织门外徘徊不定;管与被管的矛盾逐步凸现出来,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失衡问题。真正既懂经济、善管理,又能综合协调运用周围各种资源的全面型干部还比较缺乏。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后备储备不足。非党科级后备干部储备不足,是导致非党科级干部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些年来,区委不断加大发展优秀年轻干部入党工作力度,使一大批优秀的科级后备干部加入党组织。

二是缺少选拔任用机制。由于缺少非党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机制,没有形成选人用人的总体工作规划,导致对非党干部的提拔力度不大。近年来,区委提拔非党科级干部数量偏少,导致绝大部分科级后备干部认为非党干部发展成熟机会不大,而积极要求并加入党组织。

三是培训力度不大,后备素质不高。由于优秀的科级后备干部培养成熟后加入党组织,而余下的干部大多数为不符合入党条件、尚需培养,这部分后备干部不论在思想素质上,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非党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素质提高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特别是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致使非党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使用时与优秀党内干部比较相形见绌,导致近些年来提拔使用的非党干部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非党科级干部队伍。

一是建立非党后备干部储备制。在现有党外干部的基础上,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按照不同职级和职位的要求进行超前规划,超前培养,明确不同岗位要求的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生理心理标准,在全区范围内物色、发现和挖掘一批优秀的党外后备干部,对他们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专业特长、思想表现、群众反映、发展潜力、适宜岗位等方面情况进行登记,分层次、分界别、分年龄段归档保存,定期联合考察,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补充,为选拔任用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57-01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而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党,希望在与人。建党九十多年以来,我党始终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15年1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质量立校。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遵循,作为全面提升党校工作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坚持高标准办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和运用党校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着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形成以质量为办学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和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发挥党校特色和优势。县级党校要坚持党校姓党信念,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素质,以主体班次为基础,以专题班次为重点,以大规模宣讲为突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培训质量,千方百计抓好各种培训工作,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顺应新形势,更新培训理念

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给党校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县委党校培训要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更高要求,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第一任务,把理论武装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县委党校培训的全过程,凸显县委党校干部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机构的优势和特色。

二、按需施教,搞好培训需求调查

为提高党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县委党校在培训前,要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技能、强化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的培训目标结合党组织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综合要求,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胜任本职业务工作的需求,设计需求调查问卷,通过电子政务、发放调查问卷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和村两委中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个案调查、重点对象访谈等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对象需求调研。在调查中尽量争取各单位的配合和支持,收集整理获得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基本掌握全县各单位对党员干部需求的总体情况,再结合县情和各单位实际做好培训计划。在课程设置上,主动到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民宗局、妇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共同协商,力争课程设置兼具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强化理论业务学习

党校是党委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党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干部培训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搞好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黄平县委党校在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1.加强现有师资教育培训。打铁要靠本身硬,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按照中央《2013年-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基层党校教师5年内到省委党校轮训一遍”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教师轮训实施计划,分批次选派教师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到周边党校学习交流,学习先进党校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手段、内容,切实提高授课质量。

2.积极推进党校外聘教师师资库建设,把外聘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企业家)与党校教师教学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教学主体新格局。多请县领导、部门领导、乡土专家来校讲学。一是邀请县领导讲学,重点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统一思想;二是邀请职能部门领导讲学,重点围绕职能部门业务实际开展教学;三是积极邀请乡土人才(包括优秀村街党支部书记)走上党校讲台,重点围绕基层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同时,还聘请省市高校、党校专家和文化名人来校讲学,提高党校授课总体水平。

3.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于我校教师年龄不均衡等现状,要求我们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校充实师资力量,促进我校师资结构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选拔过程中注重人才的能力、知识等综合素质。近3年来,我校通过选拔考试引进2名高校硕士研究生来校工作,同时切实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养,使其更快进入角色,取得良好效果。

4.加强教师交流和社会调研力度。积极争取县委支持,选拔优秀教师到乡镇、村街和部门挂职,参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活动,加强教师社会实践锻炼。2015年,派出9位教师到县直各部门、乡镇宣讲党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两学一做”58场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精选调研课题,尽量使教师带着课题走访调研,同时把调研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使授课内容更具生动性和实用性,避免闭门造车,真正联系我县实际,提高干部培训效果。

四、创新专题设置

除了开展党风廉政、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国际国内环境、国防教育、统一战线、法律、金融、国土资源、计划生育、区域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教育,还结合黄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发黄平红色文化、原生态民族文化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课程更新率占 30%以上,使党校教育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县情,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五、创新培训模式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 :拉萨市;女性干部;培养;建议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自治区八次党代会上提出,拉萨市要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是区党委对拉萨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大力培养干部,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首府城市首位度建设的重要保障,女性干部是干部队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拉萨市围绕国家和区市人才规划确立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加强女性干部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一、女性干部在促进拉萨

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府城市拉萨市承担着艰巨的反分裂斗争和维稳任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拉萨市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合理配置干部队伍,女性干部数量不断增长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

1.女性干部数量不断增长素养不断提高

截止2013 年底,全市女干部10344人,占干部总数的43.48%,其中,党政机关女干部4154人,占总数的31.46%,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6190 人,占同类人员的58.47%。拉萨市妇女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干部2248 人,占女干部总数的54.11%。地(厅)级女干部5人,占全市地(厅)级干部的7.93%;县级女干部195人,占全市县级干部总数的20.74%;19名女干部在市直单位担任部门正职领导,占市直单位正职干部总数的19.79%;除市委领导班子外,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2名女领导干部;县(区)党政班子中除当雄县委班子外,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村(居)妇代会主任100%进村(居)“两委”班子;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中女性占6.4%。由此可见,妇女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文化素质大幅度提升、比例逐步增大、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据相关调查大多数女性干部都具有极为丰富的领导能力的工作经验及较高的工作水平,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得到部门、组织和社会的认可。

2.工作岗位贯穿女性队伍全局,参政议政能力加强

根据《拉萨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确实保证了“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各项指标的落实。比如十届市级人大代表中女代表67名,占代表总数的26.69%;十届市级政协委员中女委员78 名,占委员总数的28.06%;拉萨市第八次党代会女代表74名,占党代表总数的25.26%。市县级党代会女代表、人代会女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比例,较以前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拉萨市形成了关心女干部、重视女干部、重用女干部的良好社会氛围。女同志所担当的岗位已经涉及了整个各行各业的所有岗位,其中很多都是重要岗位,如领导岗位、人事监察岗位、财务计统、专业技术岗位等等,女性干部撑起了拉萨市干部队伍重要作用。

二、拉萨市女性干部队伍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

中央相继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安排部署支援西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建立起经济援藏与智力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拉萨市以服务大局、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培养并举、骨干带动、智力集聚“六大人才工作方针”为指针,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拉萨市人才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女性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细胞与全市整体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同样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方面的问题。但在重多问题当中,培养机制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女性干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拉萨市委党校为干部培训的实际情况,总结现阶段女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给予女性参加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从拉萨市委党校2011年至2013年培训拉萨市党政机关干部参培总体情况来看,三年来总体情况是男性干部受训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干部人数。比如拉萨市委党校,2011年全年共举办21期班次,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179人,其中,女性干部有448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7.9%。2012年全年共举办23期班次;共培训1542人,女性干部有603 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9.1%;201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31期,培训学员2328人,女性干部有928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9.8%。

由此可以看出,在拉萨市干部教育培训中,女性干部受训人数明显少于男性,从2011年到2013年,拉萨市委党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训班次有所增加,人数也不断增加,但女性干部培训比例增加幅度不大,三年来,全市干部培训人数由1179人增加到2328年,总体受训人数增加了1149人,而女性干部受训比例只增加1.9%,当然这与各党政机关干部配备中女性少于男性有一定关系,但根据拉萨市党政干部总体人数中女性43.48%,而女性受训比例不足整体受训比例的40%的比例来看,女性受训机会少。其他包括区党校培训、机关干部去内参加进修培训给拉萨市干部分配的名额有限,女性干部参培的机会就更少于男性,因此说明女性干部受训机会相对较少。

2.培训内容设计难以契合实际工作需求

培训要达到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工作中,无论男性干部还是女性干部往往消积对待培训,主要因为这些培训不是这些干部想要的,而且培训方式无法引起干部的思考。从心理学上看,女性的思维方式较为严谨,对待工作认真谨慎,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廉洁自律,女干部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但在培训过程中,女性干部较男性干部更为挑剔。一些培训不符合女性工作需求,比如就党校培训情况来看:

⑴党校培训和单位部门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部门对抽调或选派的女性干部在党校培训的情况掌握不及时、不主动,仅靠党校的约束难以发挥整体效力。如培训时间、内容往往由党校“作主”、干部缺乏知情选择权,女性在单位人数比例就少,参培人数更少的情况之下,个人意愿与需求被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参训热情不高。

⑵培训能力与学员需求不相适应。在培训过程中,专题上就理论讲理论的问题比较普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强,课堂授课生动性和吸引力不够。其一,拉萨市特殊的市情,培训教师缺乏深入了解各机关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深切体验,实践锻炼;其二,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开展。多数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改革缓慢。其三,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女性对于专业知识中法律知识培训热情较高,往往培训内容涉及法律知识不多,其他方面倾向语言表达艺术和公务员礼艺知识,而党校课程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较少。

3.培养管理难以形成制度化,女性干部在培养理念上轻教育培训

党校对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考核较难,缺少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细则,也得不出定性的考核结果,从而对干部的培训学习情况难以实现行之有效的奖惩管理,致使培训对象对培训不重视。

在党校参加培训的情况与对干部的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联系不紧密,以致对培训约束激励缺乏。学与不学,学的好与不好没有区别,大多数女性认为既便参加培训提拔机会较男性少。这也是导致培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缺乏重要因素。

部分女性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干部培训重视不够。一方面,女性干部本身普遍存在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另一方面,培训的目的性不明确。女性干部由于自身原因,承担事业、家庭双重责任较男性重,故对于参加培训目的不明确,多数表现出组织安排参加才参加培训,自身对参与培训需求不高的现象。

三、对拉萨市女性干部培训几点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为女性培养提供保障

⑴对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高度重视,有力维护和保障了广大妇女合法权益。目前,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各项法律和制度充分保障了女性自由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女性人才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但整体素质、成才的层次、成才的比例不高。因此,在培训女性发展的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⑵制定并实行禁止以社会性别为依据的工作隔离政策,逐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进程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

⑶鼓励广大女性干部参加在职培训,给女性干部提供培训机会。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估机制等,为女性干部培养工作提供一个强有利的政策保障。

2.突出拉萨市特色,创新培训内容

⑴针对女性干部的实际在培训中开设女性课堂,注重对女性干部进行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平安拉萨的目标要求和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安排,结合拉萨市首府城市的发展实际,着力构建以理论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业务能力、党性修养为内容教育培训广大女性干部发挥重要作用。

⑵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培训需求的调研,从干部当前最缺的是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有用的动脑筋,真正把女性干部的学习需求作为加台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要结合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女性干部的培训需求,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抓教育培训,使干部确实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另外,广大女性干部的培训不只局限于党校的学习,更应面向于全社会学习。

3.激发女性自身要进步的信念

培养女性干部,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干部的优势和聪明才智,争得女性应有的地位。一是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二是努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三是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提高自身能力。四是女性干部积极主动学习。一方面要积极地走出去,与其他地区女性干部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地邀请市、区直机关的优秀女性干部到各单位讲学、指导。

综上所述,女性干部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既需要作为主体的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又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了主观和客观的相结合,拉萨市市及西藏自治区女性干部定能在走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凌贞.我国党政机关女性领导培养选拔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8.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7)

本场见面会的主持人,北京市委党校教师邱锐,对当天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效果很满意。从2006年开设新闻发言人培训课程以来,已经有20多期区县局级进修班的学员参加过北京市委党校的这一“品牌课程”,全市的厅局级和处级干部已经全部轮训过一次。

2012年,北京“7・21”暴雨后,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新闻发言人潘安君出席新闻会时,穿着白色衬衣、深色裤子,表情凝重,语气沉重,在媒体面前向全体市民鞠躬道歉,一时间全场肃静。“凡是我们培训过的学员,都能看出效果,他们的表现不会出现硬伤。”邱锐对此感到自信。

在遍布中国31个省区市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一些综合性大学,这样的干部培训每天都在持续进行。其学习内容既包括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每一项改革举措的推进;既着重于培养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又重视开拓新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执政环境带来的考验和挑战。

30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令全球瞩目,每个人都想知道中国发展的秘诀。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敏锐的外国学者把观察视角投向了中国庞大的干部培训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全国的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系统培训各级干部,使之掌握党的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的努力,给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干部培训体系庞大而独特,我希望美国也能有这样的体系。”他在一次访谈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而在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眼中,干部培训更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真正的秘密”。在他看来,干部培训系统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学习,在全党各级干部上下实现了重要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使党既充满了活力,又能够有序发展。

重视党的“大根基”

2013年7月1日,中央组织部对外公布了一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这一数字早已超过了英、法两国的人口数。就是这样一支宏大的党员干部队伍,组成了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党员干部,就是党的‘大根基’。”已经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历来重视“大根基”的培养。“这条宝贵经验,始终没有被忽视”。

从最初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工运班、党训班,到1933年3月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在革命战争时期,数以千万计的党政军干部接受了党的全面培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也增长了实际工作能力。

“可以说,共产党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走出来的,在将书本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说,强大的干部培训体系,保证了党的干部梯队常留,这是已有92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不致走向垂暮和老化的动力体系之一。

“通过干部培训系统,全党的思想意志得以统一,更使得几千万党员在这一庞大的组织体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而不致迷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说,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实现了对组织自身一体性和纪律性的强化。“这对于一个大党而言,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走过革命战火硝烟,走过新中国初创基业的艰难,走过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再到新时期面对长期执政的复杂挑战,这对于一个党的适应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迎面而来的是深刻的社会变革、瞬息万变的信息交汇,以及新技术、新知识的冲击,如果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社会认知不能及时更新,就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这就是‘本领恐慌’。”刘春说。

“当前培训干部面临两个重大任务。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曾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中央党校教授陈雪薇认为,这两个任务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全新的考验。“一个是不变质,一个是有本事。不变质、有本事才能把国家建设好,才能完成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

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形势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干部培训的力度日益增强。201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定义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并要求“提拔担任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要达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的培训时间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要求的,须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仍未完成的要延长试用期。”

“将干部培训与选拔任用‘捆绑’起来,使之成为一项硬约束,从制度上保障了干部培训不是可有可无的‘走过场’,而是要真学习、真培训。”刘春说。

聚焦“政府工作”

“干部培训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大政方针信息的传递管道”,叶笃初说,“每一项重大的中央精神、学习活动、改革举措,都有相应的培训班配套跟进,使党和政府的政策意图得以准确地层层传递下去。”

“干部培训的重点,聚焦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进程,每一年都会有所调整”。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说,国家行政学院每年要举办6~8期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50期厅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每期50人规模。

“尤其是历次的省部班都令人难忘”,陆林祥说。2010年5月,在主题为推进“医改”的省部班结业式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亲自出席并为每位学员颁发证书,这些学员都是各省区市主管医改的副省级官员,时任医改办主任的朱之鑫分别与他们签署“医改合同书”,被称为立下了“军令状”。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医改政策由此在地方得到了有力推动。

此后,2010年的“农村社保”省部班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亲自与学员座谈;2011年5月的“食品安全”省部班,更是由、回良玉、三位时任副总理出席并讲话,可谓阵容强大;2011年7月的“保障房建设”省部班,再次出席结业式,并为当年年底全国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的目标,与每位学员握手“拜托”。此外,事业单位改革、主体功能区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中国重大改革事项,都成为了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主题。

我们曾多次受邀旁听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班课程和学员分组讨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副省级大员,像学生一样带着笔记本来到课堂,一些人随手携带茶杯,鲜有人迟到早退。5天左右的课程,从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参与授课的,既有国家部委推动相关领域改革的主管领导,也有国家行政学院的专职教师。课堂上秩序井然,无人插话,授课老师讲解问题时,底下的学员奋笔记录,有时能听到笔记声“沙沙”直响。

通过专题培训,地方了解了中央的改革意图和改革路径,减少了思想上的疑惑和不解;中央也听到了地方推进改革时的具体细节和难度,从而令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更加符合实际。

“学习的场合,更有利于多方交换意见。这实际上搭建了中央和地方沟通互动平台”,陆林祥说。“而且,各省的改革进展不同,领导干部的配备情况也不同,学员之间可以互相取经、谦虚请教、彼此启发。专题研讨班又成了各地方交流改革经验、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

省部班上碰撞、引申出的改革落实环节的经验和难题,又形成了与之“系统配套”的厅局班课程的主题。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厅局长们坐在一起时,改革的共识已经达成,他们学习讨论的重点,则是每一项政策在执行层面该如何落实。

“很多外国人感到奇怪,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一项重大改革政策是怎样被快速推动和落实的呢?”陆林祥说,实际上,我们的每一次干部培训都是传递信息、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合力的过程。

求新知“历久弥新”

“干部培训是党和国家发展的一面镜子,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都映射在干部培训之中”,叶笃初说。近年来,干部培训扩充新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形式的探索,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一大批过去不曾出现的新问题涌现出来,倒逼干部培训“扩容”。比如2003年春天的非典,催生了新闻发言人培训;汶川地震后,应急管理培训应运而生;2008年瓮安、孟连事件后,全国两千多名县委书记进行了大轮训,“处置”是培训重点;网络的增多和微博的崛起,则令“应对网络公共事件”成为干部培训的热门课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大型央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急补“海外经营战略”……

为适应新增内容,干部培训系统在机构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比如国家行政学院在2010年新建了国家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要培养领导干部危急时刻的领导能力。2011年,中央党校举办“微博影响力及其应用”专题讲座,邀请新浪微博出品人和多名典型用户,以访谈方式参与讲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所服务的人民群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单一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干部‘学以致用’的要求”,张希贤说。

干部培训纲要,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

“在‘食品安全’省部班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对上海‘染色馒头’事件逐层进行分析,参加培训的上海市主管领导要走上讲台‘现身说法’。讲到‘生态文明’,以北京雾霾天作案例,北京市主管领导也要以学员身份参与讨论”。陆林祥说,“‘农村社保’专题研讨,我们带着学员来到河北省大场县现场教学。在‘中小企业发展’培训班,学员们又走进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实地观看当地如何扶持成长型企业。此外,结构化研讨、学员论坛更令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学知识。”

本文开头的一幕,即是北京市委党校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情景模拟式”教学的一个侧记。这种授课方式,在浦东、延安、井冈山等三所干部学院的“利用率”更高。

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三大“主渠道”之外,近年来,结合干部自主选学制度的建立,高等学校和网络课程成为干部培训体系的补充。而高等学校的加入,为领导干部“求新知”提供了新的教育资源。

刘春说:“求新知,开拓了领导干部的视野,为干部培训增加了源头活水,使得干部培训体系富有生命力,历久弥新”。

中国干部培训体系,主要由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三大系统构成。这三大系统源源不断地将素养更深、水平更高、眼界更广、本领更强的党员干部,输送到各个工作岗位上。

作为党轮训培训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共中央党校是中央直属的正部级机构。近20多年来,担当校长的均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后有乔石、、曾庆红、、刘云山等。

这所学校,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丝丝情结。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迎来了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出席并讲话时说:“我对中央党校很有感情。无论从党的事业发展还是从自己的感情上说,我都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庆祝这件大事。”

“党校系统培训的教育目标就是四句话: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这对一个干部的培训要求是很高的”。中央党校教授陈雪薇说。

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熏陶和培养,是中央党校最为权威的培训特色。如今,中央党校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哲学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政法教研部、中共党史教研部、党建教研部、文史教研部和国际战略研究所等“八部一所”的格局。中央党校也是重要的智库机构,承担了大量课题研究任务,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一些专家学者,经常参与中国共产党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党代会重要文件的起草。

中央党校的干部培训力量主要集中于进修部和培训部。进修部负责省部级、地厅级干部的轮训,以专题式研讨为主。其中,省部班和中青班是全国闻名的品牌培训班。前者,传递着中央各项大政方针政策的细微动向;后者,是各地竞争最为激烈的重点培训班次。培训部负责中青年干部以及新疆、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培训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中央党校还设有中直机关分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部队分部、国资委分校等,培训相应级别的干部。除中央党校外,全国各省、地、县三级都设有地方党校,“数量超过3000家”,其中的绝大部分,与各级行政学院“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形成资源共享。此外,大型央企及其二级企业,也都内设系统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发挥着公务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和政府参谋咨询的思想库作用。据国家行政学院介绍,目前全国地方行政学院有47家,包括省级地方行政学院32家,副省级地方行政学院15家,地市级行政学院(含直辖市下辖的地市级区县、新疆兵团)384家。

党的十六大以后,出于新时期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考虑,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多所部级干部学院,直属中组部管理。分别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以及专门培养央企高级管理人才的中国大连高级经理管理学院(后归口国资委管理)。

“这些干部学院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了特色教育道路”,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说,比如浦东干部学院利用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以其开放性和新学科而独具特色;延安和井冈山干部学院则发挥传统资源优势,开展体验式教学,以革命传统教育触动干部的心灵深处。“这些独辟蹊径的培训形式,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8)

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一

近年来,我们按照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县直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训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党工委现有直属党总支*个,支部***个,党员****名。其中党政机关支部**个,事业单位支部**个,公有制企业支部**个;现有党政机关在职党员**名、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名、企业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内退党员**名、其它党员***名;女党员***名、少数民族党员4名。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在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中相继开展了理想信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学党章、正党风、守党纪”、**重要思想等主题教育,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以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目标职责管理。这些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县直党员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给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上好“党课”为主,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机制。

我们把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以上党课为主,充分发挥基层教育阵地的作用,采取分级负责、分级教育管理的办法。在培训资料上,突出**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在培训阵地上,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基层党员活动室、党员电化教育等。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推行党员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职责制。党工委每年集中组织大型党课4次,举办入党用心分子培训班两期,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用心分子1200多人次。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职责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各基层党总支、支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同时,我们还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基层党支部能够坚持一周集中一次以上学习,每月正常组织一次以上活动,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三)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丰富教育管理资料。

我们本着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资料。几年来,我们坚持面向机关广大党员,服从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和“解放思想找差距、干事创业促发展”等签名活动,每年还要在县直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透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宽了新的空间,更好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四)健全党建职责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

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职责制,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职责、狠抓落实。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职责制。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严格制度,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资料的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争先创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培养队伍。透过及时的调整充实,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带给了有力的保证。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用心,开展群众活动难。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形式还不够灵活。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下步工作打算

1、以**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以**重要思想为主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要改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制订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适应当前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准确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改善培训方式,利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加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3、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从各条战线、各个行业挖掘先进党员的典型,总结典型经验。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使全体党员在典型的带动下奋发工作,锐意进取,为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做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二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镇****年的党员干部教育以学习遵守党章、贯彻维护党章、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党的执政潜力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坚持请进来面授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注重培训质量相结合,坚持传统教育和创新教育形式相结合,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能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年,我镇各类培训已达62期,培训6***人次,全镇的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必须成效,构成了“人人谋大局、个个思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日益增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已成为加快我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镇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培训经费,强化阵地建设,为党员教育带给组织保证

(一)、成立了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职责部门,制定了全年的教育培训计划,健全网络,指派联络员到各党支部,分解培训任务,明确培训人员,使党员教育培训扎实有序开展。

(二)、制定出台了鼓励党员干部理解再教育的奖励措施,对凡参加本科专科学历教育的,凭毕业证书,经费由群众负担**%,个人负担**%;

对短训经费全由单位负担。极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理解再教育的用心性和职责感。

(三)、依托镇党校,加大投入,加强党校的硬件建设,教室里配置了空调,报告厅里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图书室、阅览室、成果展室等,一应俱全,为全镇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镇我镇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为目标,以“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为宗旨,全面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全镇有***个远程教育接收点。

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做好各个层面各类型的培训教育工作

(一)、以提高党的执政潜力为着眼点,加强党委中心组成员的教育培训。

制定下发了《****镇党政班子专题学习计划》,明确了学习专题,明确了学习资料,采用请进来面授和领导亲自讲课、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围绕专题大家畅谈、撰写心得会上交流、观看警示片理解教育等形式,加强了对党政班子成员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政绩观的教育。党委中心组成员围绕专题、结合实际,每人完成了5篇以上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

(二)、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加强机关干部理论教育。

1、以建立“学习型支部”为载体,开展了“学习型支部”、“创先争优”的建立活动,开展学党章、学计算机操作等培训。机关内掀起了一股人人勤奋学习、个个畅谈体会的学习热潮。

2、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党员计***个人每人写5篇以上学习心得,并在机关综合活动室内的学习园地里集中展示,相互学习、交流、竞赛。

3、以依法行政为导向,开展了“网上学法”活动,对学法合格者下发合格证书。

(三)、以提高全镇党员干部思想素质为立足点,抓好全镇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

1、坚持“送教上门”。党校坚持采用多种形式送教上门,为各支部作专题讲座、集中辅导,做党员教育试题,帮忙支部完成培训任务。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机关干部联系点管理网络作用,联系各单位每月或每季度的支部活动状况、党员干部受教育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的动态。下发教学资料,坚持每两月编印下发《支部党课参考教材》,并为各支部征订学习材料,确保各支部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3、实施远程教育。随着接收站点的建成开通,为全镇党员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活动创造了条件。特采取定期交流和不定期培训的方法,借助有线电视、VCD、远程教育网信息,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

4、坚持“分岗位、分类别”的教育培训。

(1)根据不一样的时间段,组织入党用心分子、村委、党支委班子成员、党务工作者、党建联络员等,开展法律法规、党务知识培训,更好地适应岗位,尽快进入主角。

(2)重视学历教育培训。开展本科、专科和中专各种层次的学历培训,提高青年干部的专业水平。

(3)关心后备干部培养。

三、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形式

我镇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了“百名党员干部进千户”等活动,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党群感情,取得了必须成效。举办各类活动和干部教育相结合。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过程中,推出“十佳党员”等,用典型引路、辐射,透过广播橱窗、《****之窗》、图片展览等形式,理解典型教育,营造党员干部学先进比先进超先进的氛围。

总之,透过党员干部教育,正努力建设一支“内有凝聚力、外有亲和力、近有带动力、远有发展力”的结构优化、纪律严明、党委满意、群众信任的两级干部队伍,一支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三

根据组织部通知精神,镇党委及时对我镇近年来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认真地回顾总结,具体状况如下: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

二、勇于创新,着力开拓教育培训新模式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镇党委在认真坚持党员正常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着力开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模式,以便使广大农村党员及时得到充电、提高和发展。一是认真落实了送寄学制度。例如在近年来先后开展的**重要思想和**年农村党员主题教育中,为确保党员的参学率和受教育率,采取了对外出流动党员寄学,老弱病残行动不便党员送学的学习教育方法,及时进行教育培训,使这部分党员离乡不离党组织,行动不便不错过学习教育的需要。为扎实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初各村党组织都专门召开一次党员教育培训咨询会,广泛征求广大党员要求学什么?需要充实活动的资料是什么专题会议,在综合梳理归纳后根据党员的意愿,由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实行订单培训,有效发挥了广大党员人尽其才,学以致用的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岗带培制,由各村的党员示范户进行传授技艺,增强致富本领教育培训活动,有效开辟了农村党员不出村门就能理解教育培训的新途径。四是组织由涉农单位科技人员建立科技服务小分队,适时深入到集贸市场,村组和田间地头进行流动培训,及时为广大党员群众充电。五是开展广播培训,镇农组办把有关科技实用知识制成磁带,在广播上滚动播放,既保证了党员的教育培训参学率,又有促进了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用心性,推进了涉农科技业的快速发展。

三、党员教育培训的几点体会

在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只所以能够取得必须成效,全面提高了党员的素质,使全镇党员在三个礼貌建设中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是因为:一是强化了党委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不然就构成不了浓厚的教育培训氛围,这项软任务就会软下来。二是教育培训的构成要灵活,多样化,培训的资料要紧密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才能到达学以致用,促进发展的效果。三是制度要严,职责明确,才能实现常抓不懈,取得实效的目标。

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9)

(一)、州县两级党校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情况

1、州委党校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情况。中共州委党校、州民族干部学校、州行政学校是3块牌子一套班子,实行的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21名党员。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函授部、培训科、管理教研室5个科室。

州委党校占地面积约13,33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1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500多平方米;建有1幢学员食堂和两幢可容纳90名学员住宿的简易学员公寓;有6个教室(其中多媒体教室3个,计算机教室2个,一般的教室1个),两个会议室;有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拥有藏书20,000多册;配有办公及教学用电脑30台,学员用电脑60台,建有覆盖校部的10兆光纤校园网和供教学用的远程网;配有两辆事业用小车。

2、县级党校的基础设施及教学设备情况。州的县级党校,实行的也是党校和行政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领导体制,县委党校还加挂了民族干部学校的牌子。各县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情况是:

中共兰坪县委党校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建有1幢教学楼、1幢学员宿舍楼、1幢学员食堂。现有5个教室,其中有1个多媒体教室,还设有远程教育设备1套,配有办公及教学用的电脑。

中共县委党校,年3月从原县城所在地鲁掌搬迁到六库至今,一直租用县教育局勤工俭学招待室作为县委党校的办公室,目前仍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任何教学设施和设备。

中共县委党校,现占地面积1,882.6平方米,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其中建于年集教学、办公、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楼1幢668平方米,有两个教室,每间能容纳72人,还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有1968年建盖的集职工和学员住宿为一体的土木结构1幢(现属危房)400平方,后补建了学员厨房和职工厨房3间,车房1间。目前,校园绿化工作已经完成。

中共福贡县委党校,原校址归还部队后,新校舍建设2004年底被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开始实施,预算总投资为527.8万元,申请国家专款补助445.42万元,自筹82.4万元。县委党校通过多方考察、论证,最后决定在西岸建设新党校,总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一期工程综合楼于年4月开工,年2月竣工,总建筑面积1179.2平方米,投资133万余元,有4个教室。现配备了价值15万余元的课桌椅、办公用品、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二)、州县两级党校的教职工队伍状况

1、州委党校的教职工队伍状况。州委党校,总编制41人,截止年9月底,实有教职工31人。按学历分:研究生4名,大学本科19名,大学专科4名,高中、中专4名。按职称分:副高职称的5名,中职7名,初级职称以下的15名,工勤人员4名。按管理类别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11名,事业管理人员2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名,工勤人员4名。

2、县级党校的教职工队伍状况。4个县委党校,总编制48人,截止年9月底,实有教职工40人。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18名(大学本科毕业的12人,专科5人,高中、中专1人),专业技术人员15名(按学历分: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6名,大学专科8名;按职称分:副高职称的3名,中职11名,初级称职以下的1名),工勤人员7名。

二、“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1、“十一五”以来州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十五”期间,州委党校根据怒复[29号文件,《关于对〈——年干部培训计划意见的请示〉的批复》和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共举办了“县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后备干部进修班”等各种主体班24期,培训轮训党政干部1,220人(次)。在认真总结我州“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共州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州“十一五”人才培训规划〉的通知》精神和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重大部署,州委党校与州委组织部一起草拟了《关于——年干部培训计划意见的请示》,州委同意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的请示,并以怒复[]38号文件给予了批复。按照批复的有关精神,年——年9月底,州委党校举办了“全州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专题研讨班”4期,“全州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2期,“全州县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3期,“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2期,“全州乡镇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届三中、四中全会文件培训班”2期,“机关年轻干部培训班”1期,“全州党外干部培训班”2期,“全州中青年妇女干部培训班”1期,“全州共青团干部培训班”1期,“州直机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骨干培训班”2期,“全州政府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知识培训班”3期,“全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四项监督制度培训班”2期,“全州信息公开条例培训班”2期,“全州初任国家公务员培训班”4期,“全州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班”3期,“全州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培训班”3期,配合州交警支队举办岗位培训班2期,“县乡科级干部培训班”3期。共41期培训轮训干部3,058人(次)。同时还先后多次指派骨干教师到、兰坪两县为县里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授课,同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制定了《主体班班主任职责》、《主体班次联络员职责》,进一步完善了学员的《学习鉴定表》,建立了主体班次的学员档案等。

2、“十一五”以来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4个县级党校也根据各县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依据县级党校的职能及任务,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克服各种困难,通过校内办班,走出去办班,自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年——年9月底,举办了“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大文件专题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乡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培训班”、“宣传理论骨干培训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班”、“政法系统青年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训班”、“兰坪电网公司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县级机关干部文明、礼仪培训班”等101期,培训轮训县、乡、村干部9,812人次。

(二)、“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刚性约束机制。从党校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看出,我州有为数不少的干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在参训学员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学理论是虚的,做工作才是实的;一些资深的干部,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什么事情都经历过,遇到事情凭经验就可以做好;有的干部学而不思,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加之,州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干部参加培训及培训成果的考核、评价等在制度上缺乏刚性约束机制;干部的培训与使用没有密切结合,参加培训的不一定使用,没有参加培训的照常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干部调训难,难调训。

2、干部调训力度不足,教育培训对象出现盲点。从州委党校党委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福贡3县及州直的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仅有61.3%的干部曾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抽调过到各级党校培训。从州委党校举办的主体班也可以看出,“十五”期间,举办了5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应参加教育培训人员250人,实际参加的206人;中青年后备干部班4期,应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200人,实际参加的167人。“十一五”期间,州委党校举办的两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应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100人,实际参加的92人。而且,参加教育培训的干部中有些干部是重复调训的,这种现象各县委党校更为突出。乡科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更少,特别是州级机关的科级干部,有的到退休也没有参加过一次正规的干部教育培训。

3、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教学条件差,学员坐不住,学不进。“十一五”以来,财政对党校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仅为83万元,其中:州委党校教学大楼修缮费40万元,兰坪县委党校阶梯教室改造费40万元,县委党校教学设备购置费3万元。由于投入不足,党校系统的基础设施滞后,教学条件差,与党校的职能,现阶段党校的任务和学员的期望及不相称,从而使党校的“阵地”、“熔炉”、“主渠道”和“基地”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州委党校是全省唯一没有报告厅的州市党校,年前学员到党校培训坐的是木制方凳,学员们坐不住,学不进去。州委党校至今也没有一幢像样的学员住宿楼,活动场地除有一块篮球场外没有其他任何设施,餐厅长期作为教室,学员到州委党校基本的学习、食宿条件都难以满足。

4个县级党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也较差,兰坪、、福贡3个县委党校仅有几个教室和简易的桌凳,没有学员住宿楼。县委党校从鲁掌搬到六库后,除有教职工外,没有任何教学设施。

4、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党校系统实有教职工71名,相当于一个中等州市党校的教职工总数,而且年实行两种管理模式(参照公务员管理和事业管理)后,专职教师只有(专业技术人员)31名,占教职工总数的43.66%,不少教学骨干去从事管理工作,使本来就很少的教师队伍变得更加薄弱,而且专业结构不合理,文史、数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多,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经济学、管理、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少。并且教师的阅历少,实践经验缺乏,发展也不平衡,兰坪县委党校的教师队伍稍强些,其他3个县委党校稍弱。

5、主体班教学改革步伐缓慢,教学方式单一,学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年来,无论是州委党校,还是县委党校,主体班次的教学多数采用的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且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教的累,听的枯燥,学员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州委党校虽然已经开始实施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现场教学,但步伐缓慢,并且仅在管理学科和法学教学中进行。

6、围绕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十一五”以来,党校系统举办了142期主体班,培训轮训干部12,860人次,但是围绕州委、州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如实现“二次跨越”、“加快脱贫步伐”、“加快实施四个百万亩”等方面的专题研讨班举办的并不多,即使办了一些班次也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7、注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但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州委党校党委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福贡3县及州直机关的部分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座谈中可以看出,党校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现象,省州县3级党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基本雷同,而且实效性很强,中央、省委一开重大的会议,就马上办相同内容的培训班,但结合会议精神,结合州情、县情的培训班并不多,结果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

8、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落实难。“十五”期间,州财政每年给州委党校安排5万元干部教育培训费,但实际到位的只有3年,另外两年的培训费多次协调也没有到位。“十一五”期间,年——年每年安排5万元,年调整为15万元。5万元的干部培训费,只够支付到省里外请4名左右教师的费用,其他工作就无法开展。4个县级党校的情况就更为糟糕,财政没有安排专项干部教育培训费,办一次班向县财政要一次,有时培训班的通知下发了,但培训费还没有落实,严重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正常开展。

9、州委党校的领导班子长时间不健全,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州委党校实行的是党校、民干校和行政学校3块牌子一套班子,但班子一直不健全。年10月,有一位副校长调到中共州委组织部任副部长后,州委党校的行政班子缺1名副校长,州委早已批复原则同意州人事局局长任行政学校副校长、州民委主任任民干校副校长,校党委也多次请示汇报,但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党委班子也不符合《》规定,长时间为4名委员。

10、州县两级党校的教学资源没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存在。的州县两级党校基本上各自为阵,除干部的函授学历教育州县党校有联系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两级党校没有统一的规划,有时州委党校到省里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授课,飞机来,飞机去,讲完了就走,每请一位教授各种费用总计达4,000.00元以上,仅仅讲1—2个专题,县级党校需要时又去请,成本很高,而且造成浪费。有时州委党校为办班而购买的国内知名专家的专题辅导带(盘),内容很好,也符合县级党校使用,但县级党校从没有到州委党校借用过。县级党校举办干部的短期培训班,有的专题州委党校的老师讲得很好,而县里又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但县级党校却很少到州委党校请教师,尤其是福贡县委党校。县的县级机关在六库办公,县委党校又没有办学场地,许多班可以利用州委党校的教室和设备,而县委党校却愿意出高价去租教室办班,也很少来州委党校办班。

三、“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重视,是党校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保证

党校作为州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研究阵地,党政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政干部培训轮训和公务员培训的主渠道及重要基地,是州委、县委的党校,也是州政府、县政府的行政学校,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必须围绕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没有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工作就没有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更谈不上办好主体班。因此,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重视,是党校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根本保证。

(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前提

党校实行的是地方党委领导,办干部教育培训班自己没有自,各类培训轮训班的学员都是由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抽调的,党校没有抽调学员的权利,只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学员的管理,没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党校也是“好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前提。

(三)、有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基础

党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其他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党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而党校的生命是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这几年党校通过新招,将原有的教师送去进修、培训,参观学习,到县乡挂职、顶岗锻炼,聘请省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州内的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等方式,建立了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专业结构基本合理的专兼职党校教师队伍,为办好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班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是党校办好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必备条件之一

党校是财政的全额拨款单位,除财政拨款外没有任何经费来源,如果州、县财政不安排专项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党校就无法支付办培训班、轮训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也就无法正常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培训效果的条件

“十一五”以来,州党校系统加强了教研工作,加快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步伐,在干部教育培训班中开展了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辩论式教学,带学员到沿海地区和革命老区实行体验式教学,一改过去由党校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参训学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班的办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四、整合州县两级党校的资源,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建议

(一)、抓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的贯彻落实,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州委党校党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问卷中发现,接受调查的66.9%的干部认为,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还有17%的干部认为根本不适应。可见,要发展,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显得特别迫切。《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是州县党委加强党校工作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依据,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管部门和党校的工作准则,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执行。

如果不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和《—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的要求加强党校工作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州委提出的“三基地、一品牌”,实现“二次跨越”,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就会成为泡影。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调整充实州县两级干部教育委员会,配齐配强州县两级党校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干部教育委员会是由党政主要领导任主任,涉及干部教育工作的部门领导组合而成的主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多年来,在州、县两级干部教育委员会的有力领导下,州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由于干部调整频繁,如果不尽快调整和充实州县两级干部教育委员会,就会形成州县干部教育委员会名存实亡的现象,从而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政策、规划的制定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及省委的《实施意见》,坚持“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可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成员提名人选”的制度,建议尽快配齐、配强州县党校的领导班子,明确州民干校、州行政学校的副校长,在州委党校设置副处级组织员,县级党校设置科级组织员。

建议州县党委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兼任党校校长的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应经常到党校过问工作,与教师、干部座谈,帮助党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有关的重要会议安排党校的主要领导列席。上级党委要把重视抓党校工作作为对下级党委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级党委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及省委的《实施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三)、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与考核、选拔、任用密切结合的相关制度,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刚性和效果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纲要》、《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选拔、考察、任用的内容及重要依据之一,州委党校党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问卷中,接受调查的93.25%的干部认为,有必要把干部的学习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因此,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符合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与考核、选拔、任用密切结合的相关制度,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刚性和效果,使培训成为一种需要,在的干部中形成重视学习、努力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从根本上走出“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学习”的误区,使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成为现实。

(四)、切实加大对党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党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十一五”以来,州县两级党校的基础设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县级党校还有危房,州委党校办学的软硬条件仍然较差,离“党校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的差距还很远,学员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都较差,教室又小又热,书桌差,凳子硬,课余时间没有任何娱乐场所和器具,图书也是旧的,更缺乏有点科技含量的教学设备,干部到党校学习住不下、坐不住、学不好,从而形成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人难派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干部素质的提高。建议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加大对党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在保证党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的基础上,对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教员进修、调研、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合作交流、业务指导、教学设施更新等经费,应作为党校经常性事业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年度专项经费,给予充分保证。州、县财政要根据党校发展需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每年安排一定的基本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州委党校的办学条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干部培训基地。

(五)、将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科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为保证党校主要任务的完成,党校函授学历教育停办后,州委党校原有的经费来源渠道已不存在,为保证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圆满完成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议在把党校工作正常运转的经费纳入州县财政预算,党校基本建设纳入州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州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50万元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教师进修和科研经费,县级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作为县委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教师进修和科研经费,并且州县财政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此项预算,以保证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党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加强州县两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校教学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党校教育教学是中心,而教师是办学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党校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相对合理、素质优良,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化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能力,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把好入口关。凡新进入党校的教学人员,一律实行向社会公开招聘,试讲通过后参加人事部门举行的考试,然后择优录用。二是把好交流关。建立党校教师、干部和其他部门干部双向交流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党校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任职和挂职锻炼,重点到乡(镇)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2年;同时根据需要,也可选择州、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中有志于从事理论教育和科研的年轻优秀干部到党校从事2年左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是把好管理关。州县党校的教学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逐步实现竞争上岗,对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给他们压担子、严要求,把党建等一些重要理论学科的调研项目和任务交给他们,并给予经费上的资助,逐步实行学员评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四是把好进修和实践关。有计划地安排州县党校的教师到上级党校、行政院(校)和国民教育院(校)培训、进修、深造,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挂职跟班锻炼,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20天,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五是搞好聘请关。聘请上级党校、行政院(校)的教授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专家担任州县党校的兼职教师,促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提升。

(七)、统筹规划,整合州县党校的资源,构建“大党校”的格局,为完成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任务作好充分准备

长期以来,州县两级党校,州直机关、事业单位各部门,县级各单位多头办学,各自为阵,有党校系统组织的以党政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有行政部门组织的以公务员为主要对象的行政教育培训,有各种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各种教育培训、岗位培训。这种状况,一是造成财政资源浪费。几十个部门、单位每年都在搞培训,多头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分散了人力。由于各自为阵,造成各种培训机构教职人员配备的重复性,形成人力和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三是分散了物力。有的部门的教学设备常年闲置,一年内用不上几次,教职人员无所事事,打牌、喝酒成为“本职”。四是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和保证。由于各条块财力和智力的种种限制,势必造成应付的现象,难以保证干部培训的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及省委的《实施意见》和4个县委党校的现状,建议保留州委党校、兰坪县委党校,将、、福贡3个县委党校办成州委党校的分校,州委党校增设一个县级党校工作科,同时州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规划,改革部门分割、各自为阵的现状,逐步合并州县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增加对州委党校、兰坪县委党校的投资,适当增加州委党校的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建立以党校为主体的综合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形成“大党校”的格局,减轻县级财政的压力,较彻底的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多头办学的种种弊端。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10)

我们党八十五年来的奋斗历程表明,党领导的事业要不断取得胜利,不但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和纲领,还必须坚持不懈地按照党的理论、路线和纲领要求来教育培训广大干部,同志曾深刻指出:干部教育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条例》颁布实施,对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切实肩负起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1、《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我们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进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最近,同志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深刻阐述,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历来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联系在一起的,是为党的政治任务和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条例》的颁布实施,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条例》颁布实施,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几年来,我们党把提高干部素质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低估,一些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这既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有关,也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相适应有关。党中央先后颁布了《干部任用条例》、《干部监督条例》,这次又颁布了《干部教育条例》,从而形成了相互配套更加完善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为加强干部选拔、教育、监督提供了制度保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将促进整个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广大干部成长进步,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条例》颁布实施,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党一贯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面向未来,要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新发展,就必须在继承传统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上取得新的突破。《条例》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充分反映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力地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作法进一步固定下来,有力地推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针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规定,有力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范化。《条例》颁布实施既是干部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大进展,又是对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延伸和拓展,表明我们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性,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放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总要求中,放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起点上来认识和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

二、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局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干部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就是“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意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贯方针,充分体现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坚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统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把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中。要把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作为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教育培训。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举措,成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环节,成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强大支撑。

2、必须把提高干部能力和素质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条例》把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的功能定位。我们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始终把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要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把握全局的本领、科学决策的本领。识人用人的本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团结协调的本领。要积极探索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坚持把发挥教育制度的作用与激发干部学习内动力和潜能结合起来;把积极运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方法与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结合起来;把探索干部成长规律与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结合起来。真正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促进干部成长、提高干部素质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3、必须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做好干部培训工作。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是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要求。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创新和求实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必须推进创新。第一,要善于从时代新发展与现实要求出发,加强干部培训工作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县区各部门在实际中创造的新经验,努力在认识和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上取得新成果。第二,要按照充满活力和运转高效的原则,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上加大创新力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不断推进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的权益保障、竞争择优、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制度,逐步构建以《条例》为主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必须务求实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要紧密联系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干部既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又能够利用理论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好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要不断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改进教育培训的方法,完善教育培训的手段,切实增强教育培训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准确领会和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条例》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系统总结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经验,充分反映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条例》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教育培训对象,内容与方式,教育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经费,考核与评估,监督与纪律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学习贯彻《条例》,应切实把握以下主要内容和精神:

一是切实把握制定《条例》的依据。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这与当前集中学习《》和《公务员法》是一致的,应结合进行,通过学习加深理解,深化认识,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自觉性。

二是切实把握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思想。《条例》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指针、基本要求、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条例》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大局,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加快推进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应切实把握和贯彻。

三是切实把握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点原则。《条例》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精神十分重要,既强调全员培训,明确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又切实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环节,把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目标,从而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

四是切实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条例》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要求,明确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从过去主要以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为主的培训扩展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五方面的基本内容,并强调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培训方式上,要求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我们在坚持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认真落实这些要求。

五是切实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对象、管理、考核等方面的要求。按照《条例》规定“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县处级以上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其他干部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条例》要求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要求对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六是切实把握优化师资结构、整合培训资源,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评估的要求。要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要在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注意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著名专家学者来担任兼职教师。要通过建立市、县两级师资库,实行师资临聘,动态管理等办法,优化师资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按照“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要求,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要切实加强党校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支持部门和行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扎实开展自身的培训工作。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承担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加强管理和引导,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坚决杜绝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现象。

七是切实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特点。《条例》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规定时,注意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同时,注意干部教育培训与国民教育的区别,既充分反映了时展的需要和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也体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理念和新特点。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认识新规律、把握新特点、贯彻新理念、探求新方法,不断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以学习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努力开创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学习贯彻《条例》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开创干训工作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注重从理念层面去创新,从方法层面去改进,从制度层面去规范,从工作层面去落实,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拓宽培训视野,建设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开放,是新时期党执政环境的重要属性,也是干部培训工作面临的时代背景。《条例》强调的坚持全员培训、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以及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方式等等,都是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放性的直接要求。要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院校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组织和运用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优势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开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要结合干部岗位履职需要,坚持开发与利用相结合,逐步建立开放的培训内容和教材体系;要广泛运用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建立开放的、多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二是紧扣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市委重大工作任务的专题培训。服务和服从于党的工作中心和大局,是干部教育培训必须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市相继开展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题培训活动。这些重大培训活动,作为领导干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集中研讨会,对推动重大理论成果向实践成效转化和统一各级干部思想、集中广大干部智慧、形成工作合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工作中,要更加突出地抓好市委重大战略部署的专题培训,并切实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培训。当前,要集中抓好各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型工业化”、“《公务员法》知识”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培训。

党外干部培训总结篇(11)

本场见面会的主持人,北京市委党校教师邱锐,对当天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效果很满意。从2006年开设新闻发言人培训课程以来,已经有20多期区县局级进修班的学员参加过北京市委党校的这一“品牌课程”,全市的厅局级和处级干部已经全部轮训过一次。

2012年,北京“7·21”暴雨后,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新闻发言人潘安君出席新闻会时,穿着白色衬衣、深色裤子,表情凝重,语气沉重,在媒体面前向全体市民鞠躬道歉,一时间全场肃静。“凡是我们培训过的学员,都能看出效果,他们的表现不会出现硬伤。”邱锐对此感到自信。

在遍布中国31个省区市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一些综合性大学,这样的干部培训每天都在持续进行。其学习内容既包括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每一项改革举措的推进;既着重于培养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又重视开拓新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执政环境带来的考验和挑战。

30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令全球瞩目,每个人都想知道中国发展的秘诀。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敏锐的外国学者把观察视角投向了中国庞大的干部培训体系。中国共产党通过全国的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系统培训各级干部,使之掌握党的理论和行政管理知识的努力,给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干部培训体系庞大而独特,我希望美国也能有这样的体系。”他在一次访谈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而在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眼中,干部培训更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真正的秘密”。在他看来,干部培训系统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学习,在全党各级干部上下实现了重要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使党既充满了活力,又能够有序发展。

重视党的“大根基”

2013年7月1日,中央组织部对外公布了一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这一数字早已超过了英、法两国的人口数。就是这样一支宏大的党员干部队伍,组成了在中国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党员干部,就是党的‘大根基’。”已经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历来重视“大根基”的培养。“这条宝贵经验,始终没有被忽视”。

从最初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工运班、党训班,到1933年3月创办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在革命战争时期,数以千万计的党政军干部接受了党的全面培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的同时,也增长了实际工作能力。

“可以说,共产党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走出来的,在将书本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尝到了甜头。”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说,强大的干部培训体系,保证了党的干部梯队常留,这是已有92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不致走向垂暮和老化的动力体系之一。

“通过干部培训系统,全党的思想意志得以统一,更使得几千万党员在这一庞大的组织体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而不致迷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春教授说,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实现了对组织自身一体性和纪律性的强化。“这对于一个大党而言,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走过革命战火硝烟,走过新中国初创基业的艰难,走过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再到新时期面对长期执政的复杂挑战,这对于一个党的适应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迎面而来的是深刻的社会变革、瞬息万变的信息交汇,以及新技术、新知识的冲击,如果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和社会认知不能及时更新,就根本无法开展工作,这就是‘本领恐慌’。”刘春说。

“当前培训干部面临两个重大任务。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二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曾为十六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的中央党校教授陈雪薇认为,这两个任务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全新的考验。“一个是不变质,一个是有本事。不变质、有本事才能把国家建设好,才能完成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

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现实形势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干部培训的力度日益增强。201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干部教育培训定义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并要求“提拔担任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要达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规定的培训时间要求,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要求的,须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仍未完成的要延长试用期”。

“将干部培训与选拔任用‘捆绑’起来,使之成为一项硬约束,从制度上保障了干部培训不是可有可无的‘走过场’,而是要真学习、真培训。”刘春说。

聚焦“政府工作”

“干部培训系统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大政方针信息的传递管道”,叶笃初说,“每一项重大的中央精神、学习活动、改革举措,都有相应的培训班配套跟进,使党和政府的政策意图得以准确地层层传递下去”。

“干部培训的重点,聚焦政府中心工作和改革进程,每一年都会有所调整。”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长陆林祥告诉记者,国家行政学院每年要举办6~8期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50期厅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每期50人规模。

“尤其是历次的省部班都令人难忘”,陆林祥说。2010年5月,在主题为推进“医改”的省部班结业式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亲自出席并为每位学员颁发证书,这些学员都是各省区市主管医改的副省级官员,时任医改办主任的朱之鑫分别与他们签署“医改合同书”,被称为立下了“军令状”。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医改政策由此在地方得到了有力推动。

此后,2010年的“农村社保”省部班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亲自与学员座谈;2011年5月的“食品安全”省部班,更是由、回良玉、三位时任副总理出席并讲话,可谓阵容强大;2011年7月的“保障房建设”省部班,再次出席结业式,并为当年年底全国完成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建设的目标,与每位学员握手“拜托”。此外,事业单位改革、主体功能区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中国重大改革事项,都成为了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主题。

记者曾多次受邀旁听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班课程和学员分组讨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副省级大员,像学生一样带着笔记本来到课堂,一些人随手携带茶杯,鲜有人迟到早退。5天左右的课程,从早到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参与授课的,既有国家部委推动相关领域改革的主管领导,也有国家行政学院的专职教师。课堂上秩序井然,无人插话,授课老师讲解问题时,底下的学员奋笔记录,有时能听到笔记声“沙沙”直响。

通过专题培训,地方了解了中央的改革意图和改革路径,减少了思想上的疑惑和不解;中央也听到了地方推进改革时的具体细节和难度,从而令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更加符合实际。

“学习的场合,更有利于多方交换意见。这实际上搭建了中央和地方沟通互动平台”,陆林祥说,“而且,各省的改革进展不同,领导干部的配备情况也不同,学员之间可以互相取经、谦虚请教、彼此启发。专题研讨班又成了各地方交流改革经验、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

省部班上碰撞、引申出的改革落实环节的经验和难题,又形成了与之“系统配套”的厅局班课程的主题。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厅局长们坐在一起时,改革的共识已经达成,他们学习讨论的重点,则是每一项政策在执行层面该如何落实。

“很多外国人感到奇怪,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一项重大改革政策是怎样被快速推动和落实的呢?”陆林祥说,实际上,我们的每一次干部培训都是传递信息、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合力的过程。

求新知“历久弥新”

“干部培训是党和国家发展的一面镜子,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都映射在干部培训之中。”叶笃初说,近年来,干部培训扩充新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形式的探索,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一大批过去不曾出现的新问题涌现出来,倒逼干部培训“扩容”。比如2003年春天的非典,催生了新闻发言人培训;汶川地震后,应急管理培训应运而生;2008年瓮安、孟连事件后,全国两千多名县委书记进行了大轮训,“处置”是培训重点;网络的增多和微博的崛起,则令“应对网络公共事件”成为干部培训的热门课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大型央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急补“海外经营战略”……

为适应新增内容,干部培训系统在机构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调整。比如国家行政学院在2010年新建了国家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要培养领导干部危急时刻的领导能力。2011年,中央党校举办“微博影响力及其应用”专题讲座,邀请新浪微博出品人和多名典型用户,以访谈方式参与讲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所服务的人民群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单一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干部‘学以致用’的要求。”张希贤说。

干部培训纲要,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

“在‘食品安全’省部班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对上海‘染色馒头’事件逐层进行分析,参加培训的上海市主管领导要走上讲台‘现身说法’。讲到‘生态文明’,以北京雾霾天作案例,北京市主管领导也要以学员身份参与讨论。”

陆林祥说:“‘农村社保’专题研讨,我们带着学员来到河北省大场县现场教学。在‘中小企业发展’培训班,学员们又走进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实地观看当地如何扶持成长型企业。此外,结构化研讨、学员论坛更令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