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0:21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1)

到2014年,全区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示范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18个,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2013年已建成的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加以完善,2007年建成120个,2008年基本完成,到2014年,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到60%以上;乡村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达到100%,继续教育参与率100%,合格率85%以上。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发挥应有的功能,积极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4年基本达到机构网络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基本设备齐备,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规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实施要求

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评估验收标准及细则(试行)》开展工作,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严格按照《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配套相应的房屋、设备和人员,并实施规范化管理,业务用房使用面积80M2-120M2,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在醒目位置使用全省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标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全科医疗诊室(包括中医诊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和药房等室。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中医诊疗室、康复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处置室、值班室和洗手间等,达到绿化、美化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13年省卫生厅将我区确定为第二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省级试点县(区),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各乡镇、村(居)和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发动,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用地、用房、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卫生、建设、国土、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对涉及到的相关费用,除上缴省、市部分外,其余给予免除。劳动保障部门要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积极帮助社区医生办理养老保险。人事部门要做好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工作,招聘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好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政策。计划生育部门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宣传资料和避孕药具,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部分康复器材,使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能够在社区开展。区督查部门要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列入各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全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2)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充分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坚持人才为本、质量优先,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均衡发展。通过努力,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区建立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装备配套、人员素质较高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基层卫生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家庭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切实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政府投入保障机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卫生状况,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指标:

1.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村卫生室全部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并根据人口数量的要求,本着方便群众就医的原则,适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年至20*年每年建成12家,根据需求到2010年再建成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20*年通过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验收,20*年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3.所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4.基层所有社区医护人员完成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20*年,全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100%。

5.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5%以上。

6.到2010年基层从事临床的医务人员,学历本科以上达到95%。

7.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为100%、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8.到20*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方便群众就医

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加快村卫生室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步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科学规划,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便群众就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原则和标准:

1.原则: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行政区划等综合因素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以一级医院(街道卫生院)为基础组建,服务5-1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居民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人数达到5000人口以上的再建数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置科室时,要做到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和方便、实用、温馨等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一般不低于5000平方米,设社区卫生服务部、医疗康复部和行政部,并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任务,根据居民需求等可设置相关科室与一定数量的床位。能够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开展适宜常规手术。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公共卫生医师及开展工作需要的其他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配备能开展“六位一体”综合所必须的基本医疗设备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业务使用面积400-600平方米。应设有疾病控制室、妇幼保健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室)、诊断室、治疗室、输液室、化验室、药房。各室根据功能、任务和服务、人口需求,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城郊结合部的还应配备相应的公共卫生医师及开展工作需要的其他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配置诊察床、便携式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急救箱(出诊箱)、便携式氧气瓶(袋)等常用仪器及计算机、交通工具。

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使用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其他设置要求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二)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队伍素质

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建立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把加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基层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开展农村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卫生服务人员每5年应到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修一次。加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培养农村卫生服务的专门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在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接受全科医学学历教育,强化业务知识和综合技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层次。到20*年,全区现有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100%。

加强区二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有计划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门诊、带教、讲座等业务指导。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开发工作。严格执行政府办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专业学历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前,必须到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的规定。符合条件自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可比照高级专家延退的有关政策,适当延长其退休年龄。同时区财政局、卫生局要每年拿出专项经费,鼓励和引导高级人才到基层服务。

(三)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

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强化综合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站都能够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做好社区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施综合防治和群体性干预;做好辖区内孕产妇、儿童的保健管理工作,推行妇幼保健服务属地化管理模式;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普及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咨询,做好全民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质量优良的基本医疗,逐步提高社区急救水平和能力;开展以肢体康复为主的康复服务,着力提高慢性病人的生活质量。

要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强化连续服务、上门服务。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以及脆弱群体为重点,对居民实行不间断的健康管理,规范慢性病、精神病人的管理,为康复期病人提供主动的、连续的、便捷的、有效的、廉价的服务。到20*年,我区60岁以上老人健康建档率达到95%以上。完善责任医生制度,全面实行团队服务,主动上门,提供契约式、人性化的服务,把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街道、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对政府举办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并纳入每年卫生经费预算,用于街镇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和设备配置、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补助,补助经费随着社会经济和财力的增长而相应增长。区、镇街两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卫生站的新建、改建分别给予改造建设资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备由区卫生局负责提供,土建项目由各镇、街道、村负责。每建成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区财政给予30万元以奖代补;每新建、改建一家卫生服务站,区财政给予每家3万、1万的标准以奖代补。

区发改部门要将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积极推进我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区人事部门要按照相关政策,结合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核定出政府兴办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工资总额,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要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科学落实内部分配,最大限度的吸引优秀卫技人员进入基层工作。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经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符合定点准入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将符合基本医疗服务的服务项目如家庭病床等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纳入定点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使用的药品,必须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规定。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应低于在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费用的自付比例。

区物价部门要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的价格政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收费项目原则上按《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及省物价局、卫生厅规定执行,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放开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基层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价格,收入由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

区规划部门在新建或改扩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兴办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区税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执行。

各街道、镇要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街镇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并无偿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

(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3)

第二条 农村医疗站是村民集体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三级卫生网的基础,是村民在医疗 以预防保健方面开展自我服务的基本形式。

第三条 农村医疗站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预防不主、防治结合,做好本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第四条 农村医疗站以集合办为主,多种形式并存。

集体办的,房屋、设备、资金为全体村民所有;集体办有困难的,可以承包给乡村医生联合办或乡村医生个体办,但房屋、设备等均不得折价变卖,已变卖的,应立即收回。办医确有困难的,乡卫生院可设点办。

第五条 农村医疗制度可以实行合作医疗、劳保医疗、医疗保险、自费医疗等。

第二章 机构、设施和任务

第六条 农村医疗站的设置,原则上每行政村设立一所,小的毗邻村可联合设立医疗站。

第七条 农村医疗站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诊断室、治疗室和药房分设;

(二)有诊断桌、检查床、治疗台、高压消毒锅、切开包和各种型号的注射器等必备的医疗设施;

(三)有150种以上的常用中、西药品;

(四)药品占金和周转金不得少于全村人均3元;有条件的还可配备中草药和设观察床。

第八条 农村医疗站的任务是:

(一)贯彻执行卫生法规和政策,宣传、普及卫生科学知识;

(二)负责本村群众疾病的预防,实施计划免疫,搞好疫情报告和处理;

(三)指导开展环境卫生、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和爱国卫生运动;

(四)负责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的治疗和急救处理,对疑难病人及时转诊治疗,对慢性病人做好康复工作;

(五)开展科学接生、妇女儿童 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技术服务工作。

第三章 领导与业务管理

第九条 农村医疗实行村民委员会和乡(镇)卫生院双重领导和管理,行政体育场和管理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业务入场和管理以乡(镇)卫生院为主,并接受农村卫生协会的指导。

第十条 医疗站站长由村民委员会和乡(镇)卫生院协商提名,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报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任命。

第十一条 县(市)、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把医疗站建设纳入农村发展规划,定期计划、布置、检查和落实各项医疗卫生任务。

第十二条 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应加强对村医疗站的业务管理,帮助其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每年应对农村医疗站的工作考核一至二次,并建立考评档案。

第十三条 农村医疗站应建议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以及考勤、财务、处方、就诊登记、药品管理等各项制度。每年年底向乡(镇)卫生院报告其业务收入、库存药品、流动资金和人均医疗费等情况。

第十四条 医疗站应严格执行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到所辖范围以外行医、售药。药品必须从合法经营的交易会购入,严禁使用假劣、霉坏变质和过期失效的药品。

第十五条 农村医疗站的各项业务工作必须执行操作常规,消毒严格、处置合理,各种注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严防交叉感染。发生差错、事故,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鉴定处理。

第十六条 农村医疗站的业务收入用于发展本村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务人员的部分报酬。村民委员会不得提留或挪作它用。

第十七条 农村医疗站的处方、收据和门诊登记等至少保存3年,以便备查。

第四章 医务人员

第十八条 农村医疗站的人员要精干,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热爱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并经过半年以上系统的专业培训。两人以上的医疗站应的一名女医务人员。

选拔、调配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由村民委员会和乡(镇)卫生院协商提名,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县(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农村医疗站的医务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到文明行医,坚持训诊、出诊、送医送药上门,方便群众。

第二十条 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初训工作应在农村中心卫生院进行,复训工作应在县(市) 医院或县(市)卫生学校进行。乡卫生院应建立医疗站医务人员的业务档案,定期进行技术考核,作为晋升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乡村医生、卫生员每三至五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合格的予以晋升。乡村医生的考核发证由地、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进行;卫生员的考核发证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进行。

取得乡村医生资格十年以上,并经脱产学习累计达两年以上,或农民中专医疗专业、乡村医生函授学校毕业,具有医师技术水平的,经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地、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考试合格的,可定为乡村医师。

第二十二条 农村医疗站医务人员的报酬从乡村医生补助费、业务收入和乡村集体提留中解决。应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其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联劳计酬。

第二十三条 农村医疗站医务人员在责任田、自留地分配、困难救济和其他福利方面,应与村民享受同等待遇。农村医疗站及医务人员不承担义务工。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凡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乡(镇)卫生院或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医德不良、推诿病人、贻误病情或其他严重医疗事故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调低补助费、降低技术职称或取消行医资格等行政处分或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贪污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4)

一、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回顾

2004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坚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手段,狠抓源头性问题,扣紧基础环节,突出重点部位,使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一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回顾

1、圆满完成人口计划,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2004年,我县较好地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全县计划出生1280人,实际出生1006,完成人口出生计划的78.6%;人口出生率为6.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0‰;计划生育率为99.5%;综合性别比为99.6;二孩性别比为114.3。全县人口出生继续保持较低的生育水平。

2、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

3、新型生育文化有了新发展

结合《条例》贯彻执行,广泛深入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做为大事来抓。通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了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知晓率达85%以上,固定性标语每村5条以上。加大了电教设备宣传力度,增加计划生育教育光盘数量,基本上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知识的需求。开展了创建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示范乡镇、示范社县活动。各乡镇街都有示范村社县,建立了图文并貌的新型生育文化带。开展了新型生育文艺演出活动,广大群众自编自演自导,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4、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了新提高

全县各级计生部门把优质服务作为牵动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全程服务。切实加强了计划生育服务站“三情”监测工作规范化的指导,每年保证上站两次,上站率要求达到95%以上。对重点人乡镇服务所做好记录,保证每季度监测一次。把对育龄妇女的服务和开展计生工作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监测过程中既治病又防病。对育龄妇女主动宣传优生优育知识、计划生育知识、预防生殖道感染知识。坚持术后随访“三沟通”制度,使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有新提高。改变了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偏见,广大育龄妇女真正享受到了优质服务。

5、“双优”工作不断深化

2004年,全县创建优质服务合格村、合格委工作得到了深化。优质服务合格村达到80%,优质服务合格委达到80%。全面实行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高。在继续深入开展“双优”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参与创建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县活动。城市计生药具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果,为争创省甲级药具站,县投入16500元扩建了库房,购置了冰箱、空调等设备。保证了药具发放渠道畅通和准确无误,最大限度满足基层育龄群众的需求。

6、基层基础工作有了新变化

全县乡镇、街全部实现宽带上网,省统一开发的人口信息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继续开展村活动室、服务室、技术服务所、人口学校、村协会小组、中心户等达标创建活动。将后进转化工作纳入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如:沙锅屯乡后进转化工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保证,又投入近6000元制作了很有品位的新型生育文化带,并且率先在全县兑现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待遇。去年,县

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大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调研、指导、检查。年初,对各乡镇、街计生干部、各村社县计生主任进行了全面培训。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再次深入到各乡镇对村计生主任、中心户长进行业务培训。深入到村社县、中心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面对面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各级计生干部和中心户长的素质,促进了基层基础工作开展。

7、依法管理工作有了新进展

04年,强化了计生工作的依法管理,把“一法三规”纳入了“四五”普法之中,对乡、村计生干部及中心户长进行了业务法规培训,按照市计生部门要求,县、乡两级行政执法责任制已经修改完毕。全县已有85%的村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城县组织开展了社县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已有80%的社县实行了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初步形成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县服务”的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取得了实效。加大了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10例,其中法院已执行8例。有效地教育了非法生育者,为稳定全县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2004年卫生工作的回顾

1、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加强一批,弱化一批,转化一批”的指导思想,从2000年我县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了改革,改变乡镇卫生院由全民、集体经营模式。目前,暖池塘镇、缸窑岭镇卫生院承包给社会人员经营,暖池塘镇卫生院与兴城164医院联合经营,并聘用外院高资医生搞医疗,通过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改革,两家卫生院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黄土坎乡和沙锅屯乡卫生院按照农村卫生改革工作要求进行逐步弱化,保留了乡镇防保站职能,确保了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正常运转。

二是进一步巩固村卫生室的建设成果。去年全面巩固农村初保成果基础上,重点对村卫生室的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内部建设和管理,使原有的村卫生室工作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县40%村卫生室达到甲级,98%村卫生室达标。为对新审批村卫生室一律按甲级标准建设。日常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严格按照辽宁省《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计划免疫工作程序和妇幼保健工作要求执行。

三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去年集中对乡村医生进行在岗培训与测试,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卫生法规的培训,全年集中培训4次,参加人员达455人次,培训率达95%。测试卫生法规一次,参加人员400余人次,及格率98%;鼓励乡村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高自身医学理论和技术水平,为农民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2004年共有30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使乡村医生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农村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不断加强

三是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增强了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在经常性疾病预防工作中,各卫生院和乡村医生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了广播、电视、板报、书画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和保健常识,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年来,共向群众发放防治各类传染病知识小册子5000册,宣传单20000张,挂图50套,通过宣传使农民群众提高了自我防护、自我保健意识。

3、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了医疗市场规范管理

04年,我们注重对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的执法检查,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中小

超市、卖店的执法检查,对校内和周边的食品卫生实行办证,办证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100%,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针对《辽沈晚报》报道缸窑岭镇陈仗子卫生所“非法使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事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医疗机构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县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陈仗子村卫生所违法、抗法行为进行严惩,没收其违法药品和器械,取缔其行医资格,并处罚金3万元。警示了全县各卫生院、个体诊所要依法行医和规范经营,使医疗服务场所经营秩序有所好转。

2004年,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当前计划生育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计划生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单位党政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卫生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真正做到亲自亲为。二是有些基层单位人口观念淡薄,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不足不及时,有时存在着挤占、挪用计划生育经费现象;三是计划生育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到位,计划外出生、瞒漏报问题时有发生;四是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还存在漏洞,农村群众生育观陈旧,仍有诊所在暗中利用“B超”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五是执法力量薄弱,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行政执法缺乏协调,多头执法现象依然存在;六是农村卫生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乡镇卫生院缺少懂业务、懂技术的管理人员,致使乡镇卫生院发展缓慢。上述这些问题,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将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位置,坚持不懈地把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2009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事业“十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各项工作总体目标,2009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加快农村计生卫生网络建设,提高城乡卫生服务能力为工作重点,以实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开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卫生的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创造良好的人口与卫生环境。

一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开展专项治理,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

今年我县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相关文件,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药监等部门配合,严格规范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管理,开展专项治理,进行集中整治,公开处理和暴光一批典型案例。建立起经常性工作机制,加大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非法行为,公示举报电话,建立举报查实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新闻媒体暴光制度、集中整治专项严打制度,形成强大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要坚持过程管理,做好跟踪随访服务工作,严格执行二胎指标两年有效制度,把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问题抓实抓好。要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有利于独女户和双女户家庭的奖励扶助政,要抓好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参保。要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在全社会营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

2、继续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纳入本地县总体改革工作之中,组织力量,对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改革工作按照省定标准进行检查评估,年内改革面要达到100%;在城市继续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改革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改革,年内要达到100%;要巩固计划生育药具改革成果,认真总结和推广改革经验。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坚持规范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开展“三室、一所、一校、一户、一组”的达标升级活动;组织开展乡村统计质量和行政执法检查;继续抓好后进乡村转化工作,实行限期转化,年内转化率要达到50%以上;继续推广和使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指导,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3、全面提高计划生育优质

服务,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

努力拓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增加科技知识含量,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组织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配合卫生部门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工作。今年,我县要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好“优质服务合格村和优质服务合格委”达标活动。要加强县、乡两级技术服务机构建设,要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十一五”发展规划。年内,要有20%的技术服务站所建成市级示范站所。要积极探索融宣传教育、技术服务、药具管理和干部培训“四位一体”的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模式。会同民政、卫生部门在全县婚姻登记机关和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开展向结婚当事人和产妇免费提供“三送”送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和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资料、送药具、送连心卡服务。要严格依法管理,作好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技术人员合格证的校验工作。

4、深入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全面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

大力加强计划生育普法宣传教育,协调社会宣传资源,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主题宣传活动,构建社会化宣传大格局。坚持依法行政,重点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城镇无工作单位的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兑现问题。积极争取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投入机制,足额预算2009年的计划生育事业费,做到四个确保:确保按照省税费改革对计划生育需求项目和补助标准,做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并专款专用;确保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法律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省、市下达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指标的完成。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综合治理,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样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依法规范计划生育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使人口和计生工作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加大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落实工作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

5、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宣传教育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同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的合作,继续开办好专题专栏节目。搭建多元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平台,在城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生育文化楼院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等公益活动,充分扩大新型生育文化的影响。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为国家生好娃,和谐健康幸福家”为主题,组织开展好“9.25”公开信发表25周年、中心户创建20周年纪念日等大型宣传活动;积极组织推广新型生育文化成果,充分扩大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影响。

二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全县卫生工作重点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清洁月活动,巩固农村卫生工作成果,主动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指导,解决好偏远农村人民群众的看病难问题,结合我县实际,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工作,为建立起农民群众群体抗大病屏障做好舆论准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医疗卫生组织,建立农村合作医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是建立农民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今年应该着手做好开展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好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外地经验,全面把握好相关政策;第二,要选择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乡镇村。新型农村合作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因此要选择经济状况好,卫生基础坚实的村作为试点村拟在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第三,要深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让农民群众了解新型合作医疗是保障农民健康,解决治病难的有效途径,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进行职能定位。根据《葫芦岛市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葫芦岛市深化乡镇卫生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继续坚持“加强一批、调整一批、转变一批”的改革发展思路,对4个乡镇的卫生院医疗布局进行调整和职能重新定位,依据职能整合卫生资源。缸窑岭镇卫生院为中心卫生院;暖池塘镇卫生院为偏远卫生院;

沙锅屯乡和黄土坎乡卫生院为一般卫生院;新设置的九龙街道卫生院为防保型卫生院。改革农村卫生院由管理体制,逐步履行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体制。

2、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做好城市卫生工作

一是探索卫生资源的整合。目前,**矿务局正面临着破产改制,企业所属医院划归地方管理的机遇,县卫生、财政、人事劳动部门要充分做好接收和重新整合地方与企业医院卫生资源的心理准备,要制定出科学的有操做性的接收方案,合理引导各分矿医院向社县卫生服务中心或街道卫生院方面转化,充分利用好矿属医院的卫生医疗救护职能。

二是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能。一是要更新服务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患者是上帝的思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赖;二是坚持住院费用清单制、药品价格清单制和医疗服务公示制,用合理的医疗费用取信于患者。

3、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是加强传染病房建设,不断完善职能。传染病房已于去年底竣工,应该说,传染病房的建设为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整体防治能力奠定了基础。今年要利用好剩余资金,配置必须的设备,建设好化验室,装备好病房,添置必须的防护设施;二是加强防病队伍建设,要把传染病房各科室人员调配好,全面提高各种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是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各种疫苗的接种率。

强化基础免疫工作管理,着力抓好流动人口和偏远地县的基础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有效接种覆盖率。同时,要做好冷链运转工作,冷链运转工作很重要,要按各种疫苗所要求存放的温度,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接种安全有效。全县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城市要达到98%,农村要达到95%以上。加强乡、村计划免疫队伍的管理,实行计划免疫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计划免疫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切实做好艾滋病、“非典”、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等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虽然我县尚未发现艾滋病病人,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没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今年,要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从心理上筑起预防艾滋病防线。要抓住春秋两季集中力量开展灭鼠工作,努力降低鼠密度,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目前我县通过开展集中灭鼠和疫苗接种,基本上控出了出血热发病率,但我县个别村的发病率在全省还是很高的,各级党、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群众利益出发,切实将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到实处,使流行性出血热要控制在3/10万以下。

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服务

产妇系统管理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85%。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善农民的就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工作的差距,让农民享有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到**年,完成10所中心镇医院、64个镇(街)卫生院、530个村卫生站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的任务,全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接受一次以上的培训。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的医生全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的资格。

二、任务与措施

(一)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镇、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明确每个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中心镇医院按二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重点建设花都区狮岭镇医院、增城市石滩镇医院、从化市太平镇医院、白云区太和镇医院、花都区炭步医院、从化市鳌头医院和增城市中新医院。有农村建制的街道卫生院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建设。新建和改建的村卫生站业务用房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各区(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和镇政府要抓紧对469个不达标的村卫生站进行改造,并新建61个村卫生站。规划、国土部门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建设规模,确定具体的设置地点和用地规模。村卫生站业务用房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无偿提供,或利用村卫生站工作人员自有用房。

(二)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培训,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未取得中专以上医学学历的要参加学历教育,取得报考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在完成每年的医学继续教育和公共必修课培训的基础上,统一安排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基础知识和适宜技术的培训,每5年轮训一次。制定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置标准、人才培养经费补助标准、公共财政补助政策,保证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不低于国家规定同类人员的平均水平。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各级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财政分级管理体制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大农村卫生投入,确保实现建设目标所需经费。

1.区(县级市)、镇政府是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主体。有农村的区(县级市)、镇设立农村卫生专项资金,由区(县级市)、镇财政安排专款解决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补助和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经费补助;按照本地区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安排镇公共卫生补偿经费,纳入区(县级市)、镇财政预算安排,用于镇卫生院履行公共卫生职能补助。今后随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逐步提高标准。

2.市、区(县级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机制,对全市村卫生站医生给予补贴,每个行政村每年补贴1万元。**年年底前,市财政按比例分担部分区(县级市)的补贴经费,其中与白云区、花都区和增城市的分担比例为5︰5,与从化市为7︰3;从**年起,市财政与白云区、从化市分担经费的比例不变,花都区和增城市的补贴经费由区(县级市)本级财政负责。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的补贴经费全部由区本级财政负责。具体补贴对象为经批准列入补贴范围、在村卫生站工作的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

3.市财政从**年起到**年,每年至少安排3,000万元农村卫生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对困难地区农村公共卫生补偿经费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并向经济落后、人口较少的农村卫生站倾斜。中心镇医院业务用房建设纳入各级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其建设资金以区(县级市)、镇政府出资为主,市给予适当补助。

(四)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的监管。各级财政、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按照科学合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经费。农村医疗服务网络项目建设经费和中心镇医院业务用房项目建设经费的使用要严格遵守有关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和财政集中支付的制度,严禁挪用。

(五)加强卫生的行业管理。按照中发〔**〕13号文中对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等划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管理的要求,理顺我市对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镇卫生院经费纳入区(县级市)卫生局部门预算,由区(县级市)财政统一划拨。

(六)加强城市医院帮扶农村镇卫生院的工作机制。组织城市大、中型医院与镇卫生院开展“一帮一”活动,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学科建设等形式,对口支援镇卫生院建设。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

继续推行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由镇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站人员、经费、医疗行为、药品使用等的规范管理,可将村卫生站纳入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管理,派驻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站服务,将镇卫生院的服务延伸到村,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各区(县级市)可先试点、后推开,并结合本地实际创新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三、职责与分工

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协作、职责到位的农村卫生工作机制,建立检查、督导和评估制度,推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

政府办公厅(室)负责协调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组织对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导。

卫生部门负责牵头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工作,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制定农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和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以及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经费,负责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中心镇医院业务用房建设纳入市、区(县级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各级卫生机构建设投资计划,落实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和规划许可。

国土房管部门负责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镇、村卫生机构的用地预审和报批。

人事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对镇、村卫生机构人员实行聘用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评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政策。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核定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按有关规定协调农村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相关工作。

四、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建设

重点加强中心镇医院的建设,**—**年完成第一批、第二批中心镇医院的建设,其中:**—**年完成花都区狮岭镇医院、增城市石滩镇医院和中新医院、从化市鳌头医院的建设,**—**年完成白云区太和镇医院、花都区炭步医院、从化市太平镇医院的建设。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6)

1、强化村(社区)“两委”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意识,把公共卫生工作纳入村议事日程,写入村年度和半年度计划,并有相应的年度总结和整改措施,镇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村(社区)的检查监督和考核,落实经费保障,对村(社区)“两委”考核标准见另文。

2、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和建设,保障公共卫生基本职能和基本医疗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并指导村(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考核标准见附件一)

3、建立社区责任医生负责制度,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工作指导内容,使农村更多的居民获得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见附件二)

4、强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合理布局,统一筹划,村(社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做到执证上岗,服从镇一体化管理,服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参与组建社区责任医生队伍,承担责任区域内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调查与报告,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等工作为村(社区)的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职责。(考核标准见附件三)

5、加强对村(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员及联络员的管理,有计划地对他们组织培训,学习有关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做好公共卫生宣教工作,干预农民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提高农民的健康保护意识,了解村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服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和工作安排,并承担相应的任务。(考核标准见附件四)

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保障和分配

1、结合我镇实际,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市财政按规定投入,镇适当配套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责任医生、村级管理员和联络员的工作经费和人员报酬,要求专款专用,不能以任何形式抵充和挪用。

2、公共卫生专项经费按比例分别拨付,具体标准如下:

(1)20%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基础建设和设施添置。

(2)15%用于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宣传教育及管理费用。

(3)65%用于社区责任医生、乡村医生、村管理员及联络员工作经费。

3、经费的发放,按考核标准要求进行考核后按结果得分比例年终发放。(具体办法见附件五)

三、考核办法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7)

1、区级医疗卫生筹建项目:启动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选址论证工作,对*区人民医院设置调整进行可行性论证。

2、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丁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分中心(丁桥东单元)、九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分中心(九堡中心单元)、笕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续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天杭社区卫生服务站、红五月社区卫生服务站、彭埠社区卫生服务站、云峰社区卫生服务站、六堡社区卫生服务站、凯西社区卫生服务站、丁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5、迁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其中迁建章家坝社区卫生服务站、机神社区卫生服务站、宣家埠社区卫生服务站、九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水墩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建健风社区卫生服务站、观音塘社区卫生服务站、万家花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黄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来源于:

二、总体工作目标

根据《*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我区到2020年将设置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着力形成“一轴、两心、三级”的卫生资源布局,为在2010年前初步形成卫生资源布局的框架,现提出三年总体工作目标。

(一)三年总体目标

1、新建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

2、续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3、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

4、迁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5、迁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7个。

6、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0个。

(二)分年度目标

1、20*年目标: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续建1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迁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启动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选址论证工作,对*区人民医院设置调整进行可行性论证。

2、20*年目标:启动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建设的前期工作;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迁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

3、2010年目标:区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开工建设;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迁建1个;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迁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

20*-2010年的个别项目将根据大项目推进情况及城市化推进速度适当调整。来源于:

三、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由分管区长牵头,各部门和各镇、街道负责人参加,分析研究解决建设计划中的政策性问题和牵涉多部门的问题。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8)

(一)调动全系统力量,全力做好创卫工作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年我市及各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卫生局作为我区创卫工作的一个主要职能部门,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区创卫办(设在我局)统筹组织全区创卫工作的作务,二是卫生系统本身要完成创卫十大标准中的六大标准达标任务。为此,全系统上下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齐心协力,以局为中心,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安排,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创卫办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考核职能,积极做好全区创卫的组织工作;另一方面,动员全系统力量,认真做好卫生系统创卫六大项目的达标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直接领导下,在各部门通力配合下,我区创卫工作通过国家暗访和技术评估,卫生系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认真履行职能,全力推进创卫工作

在创卫过程中,区创卫办面对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认真履行职能,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1)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创卫氛围。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开展宣传进学校、社区、工厂活动;开展“百万市民清洁家园”、“军民共建卫生城”、“清洁*万人签名”、“小手拉大手”、“爱卫现场宣传咨询日”、“环保现场宣传咨询日”等一系列创卫宣传活动。全年印制、派发各种创卫和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2.5万份、宣传品7万多份,营造了良好的创卫氛围,居民群众的创卫意识和参与创卫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2)开展活动,狠抓病媒防制工作。协调组织区各爱卫成员单位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和第十九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协调组织各街道狠抓除四害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安装灭鼠毒饵屋、下水道沙井防蚊闸板、防蚊塞等除四害设施;组织召开除四害工作会议3次,举办除“四害”培训2次,协调全区开展了16次除四害统一行动,5次以清理四害孳生地为主题的大清扫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全区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较大改观,四害密度大幅降低,虫媒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保障了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协调部署,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根据全市创卫工作方案和创卫进程,结合我区创卫工作实际,区创卫办对每一阶段的创卫工作和各次创卫专项大行动都及时印发工作方案或通知,先后印发了《*开发区、*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方案》、《*开发区、*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阶段工作方案》、《*开发区、*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阶段分组专项迎检工作方案》等,严密有序地部署创卫工作的开展。全年组织召开创卫联席会议和工作会议16次,拟制、转发各种文件390多个,协调开展全区性“清洁家园”行动5次,推进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

(4)督导巡查,指导整改各类问题。开展不定期、不打招呼的暗访巡查,每次暗访巡查都进行拍照、印发整改通知、检查验收整改效果。年内派出人员巡查暗访50多次,迎接市各级检查50多次,对上级和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责任单位发出整改通知或整改函,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经常深入各街道,现场检查、指导整改工作,全年督促整改各种存在问题2100多个。此外,对市“三创”考评指出我区的存在问题,区三创办及时印发《整改通知》,全年印发整改通报14期、574份。积极协调解决各单位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跟踪整改,督促和指导各单位开展整改工作,现场检查验收150多次,全年督促各“三创”责任单位整改存在问题1214个。*年,我区在全市“三创”考评中综合成绩排名第四。

2、成立专项迎检组,推进创卫全面达标。

根据区创卫工作的总体部署,为做好创卫技术评估阶段的工作,我局根据《*开发区、*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阶段分组专项迎检工作方案》,组织本系统各单位有关人员成立了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和病媒生物防制六大专业迎检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迎检工作,要求卫生系统各单位、各部门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工作。各单位、各部门高度重视,及时调整人力、物力,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认真准备,严格要求,并反复开展了达标情况的自查自评工作。对自查自评和市创卫办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加紧进行整改,发现、整改存在问题120多个,全力推进达标工作。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公共场所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接受了国家考评组专家的技术评估,并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了评估。

(二)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为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营造“两个适宜”投资环境,打造*开发区金字招牌,根据我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起层次清楚、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的我区城市二级、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年,共有*中心医院、红会医院改扩建、九佛医院、康宁医院改造、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开发区医院传染病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农村卫生站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和启动建设。其中*中心医院、红会医院改扩建项目被列为区重点建设项目和督办项目。通过与区有关部门的共同推进,至*年底,各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心医院于12月28日正式开工,红会医院改扩建项目也已于11月进场施工;九佛医院业务用房改造工程进入施工招标阶段,康宁医院精神病房改造工程在完善用地规划许可手续当中,九佛医院和康宁医院分别完成150万元、280万元的设备采购;开发区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已开始招投标;区疾控大楼建设进入勘探设计阶段,下一步将进行工程建设;妇幼保健所项目的可研报告正在审批当中。上述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档次,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

除上述各医疗单位项目和公共卫生项目外,作为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础的基层卫生建设也都在按计划推进当中。已完成东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永和过渡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装修改造,分别于5、6月份投入使用,缓解了东区街和永和街医疗资源缺乏的状况。新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经立项并完成了可研报告。联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结合黄陂医院迁建工程已完成用地批复和建筑设计,报建待批中。投入300万元,启动了8个“村改居”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每个站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目前已竣工1个,在建3个,已落实建设用地3个。投入270万元,进行18个村卫生站建设,每个站150-200平方米,至12月21日已全部竣工,至此,我区农村实现了每村拥有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卫生站的目标,并且实现了村卫生站、计生站、残疾人康复站“三合一”的集约化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村卫生站建设,打牢了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可使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得到就近、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

(三)深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推进“六位一体”(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重在将传统以医疗为主的工作前移至以预防保健为主,真正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为使社区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我局对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办法进行了细化,编印了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质量手册,明确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人员配备要求、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规范、考核细则,并组织半年和年终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区财政按每人20元的标准下拨经费补助,*年安排社区公共卫生经费240万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预防保健质量手册的要求开展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以老年人保健为主,深入社区为精神病人、低保户、残疾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2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案管理;每个月定期为社区居民和单位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年,全区共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5728份,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2209份。建立高血压管理专档555份,糖尿病管理专档57份,精神病人管理档案1069份。夏港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高血压患者签定了规范化管理协议书,分别建立202份和178份规范化管理档案,成为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单位。

(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年,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建设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局紧紧围绕区委下发的《关于加快我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狠抓落实。在全面推进农村医院及规范化村卫生站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软件建设,包括班子建设、人才建设、制度建设等,做到一方面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促进内部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完善九佛医院班子建设。针对九佛医院班子不健全的情况,在区组织人事部门的关心下,配备了正职,完善了班子建设。新班子上任后,对内狠抓管理,对外不断开拓业务,目前,医院管理逐步走上正轨,职工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一些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已为12000多人作了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2135份,其中高血压健康管理纳入了国家卫生部高血压防治中心项目管理。

2、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进修培训,打牢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功底,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制定了《*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方案》,印制了培训大纲、《乡村医生培训手册》、乡镇医院在职培训指导手册。组织安排镇医院所有卫生技术人员到区级医院脱产进修3个月,技术骨干到中山三院、*市脑科医院进修学习半年,共有三批41人参加进修。与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交流中心合作开展了100学时的乡村医生中医药基本知识和适宜技术培训班,共有67人参加学习,全部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实行农村卫生人才在职学历教育补助政策,调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今年已有20人得到学历教育补助。

3、推进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在推进农村卫生机构建设的同时,以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为抓手,以乡村医生补贴为保障,全面加强村卫生站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村卫生站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理顺村卫生站管理体制,建立了村卫生站考核和激励机制,规范了药品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使村卫生站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保证了农民就医的安全有效。一是印发了《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及相配套的村卫生站管理的7项管理制度、6项工作规范、5种医疗工作文书和村卫生站考核办法(施行)及其考核评分表,并将制度规范上墙、编印成册。二是明确了集体举办的村卫生站,镇医院负有管理职责。村卫生站站长的聘任必须经镇医院同意,乡村医生注册考核由镇医院负责,村委会不得将村卫生站出租承包,不得向乡村医生收取管理费。清退了原来3个出租承包的村卫生站外来无执业资格人员,使乡村医生全部进站行医。没有乡村医生的新建村卫生站开展院办村卫生站的试点,由镇医院举办,实行镇村一体化,人员由镇医院派出,与镇医院统一核算。*年已有4个村卫生站实行院办模式。三是落实村卫生站药品购销登记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各村卫生站的医疗废物统一由广东省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上门收集。四是建立村卫生站考核和激励机制。由镇医院对村卫生站进行量化考核,内容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农村公共卫生、合作医疗、日常管理和人员培训四个方面内容。区镇两级财政按每个行政村给予1.5万元补助。补助根据村卫生站考核结果进行发放。通过检查考核逐步规范了村卫生站诊疗行为和日常管理。

4、在农村启动、推广中医工作。九佛医院中西医结合肛肠专科被列为*市卫生局重点中医优势专科。在部分村卫生站添置了中药饮片,为卫生站进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进行中药材的统一配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年农村中医工作初有起色,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农村中医工作,发挥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为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打下基础。

(五)完善制度、创新手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更多百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一项惠民工程,我区自*年实施以来,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拥护,也受到了社会各方的好评。为使我区群众更加体会政府的关心,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年我区不断完善制度,筹资水平从*年的65元提高到120元,财政补助从每人45元提高到90元,报销比例提高20%,报销封顶线从7000元提高到2万元。设立大病救助金,救助范围从低保户扩大到非低保困难群众,救助金额最高达5万元。区镇两级财政投入955万元。*年下半年又对*年的方案进行了调整,在不增加农民筹资负担的基础上,将报销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区内医院报销比例一级医院提高到80%,二级医院提高到65%,增加了癌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大病的门诊补助,最高2万元。另外,在区内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门诊九折优惠,在村卫生站门诊八折优惠。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和技术支持手段进行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一是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引进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管理,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人才优势及丰富经验进行更为专业化的管理。通过一年的运行,经过两方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磨合,逐渐顺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创新技术支持手段。经与市信息中心、市社保中心等单位沟通与协调,我区在全市第一个实现了农合网与市社保网并网运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目前,已实现了在区内医院和武警医院、南方医院实现即时报销。

在前两年成功发动的基础上,顺利完成*年新农合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有线电视播放宣传动画片、印发宣传手册、派宣传小分队挨家挨户宣传等形式,让农民充分了解新农合制度、支持新农合制度。*年全区参合人数133774人,增加14328人,参合率为99.1%,上升3.6%。

*年,共有8314人次享受合作医疗补偿,补偿总金额1360.1万,住院人均受惠2103元,比*年增加330元。困难群众大病救助31人,救助金额406,747元,平均每人救助金额13120元。共有69814人次享受到门诊优惠,优惠金额44.6万元。合作医疗补偿和门诊优惠措施共让78128人次参合群众受益,受益率达65.4%,比*年增加了61%。

(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公共卫生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百姓日常生活,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及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年,结合创卫工作,加大了传染病防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工作力度,为我区企业和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秩序。

1、加强了各类传染病和慢病防控工作。

(1)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霍乱外环境、疟疾、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人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鼠疫等传染病监测以及每月一次四害密度、布雷图指数等监测,掌握各类传染病的流行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防制措施。开展医院消毒效果监测,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传播。全年共及时有效处理各种传染病疫情共16起,麻疹散发疫情66例,应急接种18709人次。全面实现结核病“管治分家”三级结控网络模式;加强对医院结防医生和乡村医生培训,开展结核菌阳筛查,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全面完成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开展网络直报专项工作检查,10月份完成对区内的五家医院、5000多名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由于对传染病监测到位,防制措施处理得当,*年,没有出现大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2)推进艾滋病防控工作。制定了《*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方案(*-2010年)》;区疾控中心建立了艾滋病自愿咨询室,开展了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农村艾滋病调查和行为干预;开展区内流动人口艾滋病行为干预,推动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工作;对区内服务业内高危人群进行防艾滋病行为干预。通过上述工作,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走向全面和规范化。

(3)完善计划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达标管理,加强了预防用生物制品和安全接种管理,健全了疫苗管理制度,把好进货渠道和疫苗质量关。举办了五期基层防疫人员计划免疫工作技术培训;开展基层疫苗接种点的接种技术检查,确保疫苗接种规范、有效。强化入托儿童和入学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4025”全国预防接种日活动,全区共查漏2094人。组织开展脊髓灰质炎*-*年强化免疫接种活动。开展狂犬疫苗接种,接种10953针次。*年全区儿童计划免疫“六苗”全程接种率98.57%。

(4)推进精神病管理工作。开展精神病人筛查工作,共确诊1069例精神病患者,完成全区精神病人发现指标,为病人建立起初步的精神病康复管理档案。初步建立起了我区精神病人管理网络。

2、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产品质量整治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五小场所”和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执法和专项整治工作。

(1)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市*区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按照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8大任务”、“12个100%目标、20项量化目标”要求,对全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整治重点区域13个,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900多人次,共计检查了861家餐饮单位,查处违法行为32起,罚款金额4.84万元,取缔无证餐饮单位33家。在全区推行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肉品采购所证台帐制度,索证和建帐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任务。

(2)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开展“五小”行业整治。黄陂员工楼商业街一度是“创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区卫监所监督员连续多次深入该街区,针对不同问题,一店一策,因势利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做到生产经营单位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卫生管理制度上墙,健康证明、卫生检验检测报告及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资料统一存放,随时备查,店容店貌等卫生状况有明显提高。整治后该商业街成为我区“创卫”工作的亮点。在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开展“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共出动4000人次,整改发证829间,取缔106间,作出行政处罚21间。与区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永和街辖区食品卫生“创卫”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对全区“创卫”过程中发现的无证照餐饮店档难点实施定点重点整治,对全区无证经营食品店档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根据不同情况对108间无证照经营的餐饮店实施分类整治,整改办证63间,取缔45间。通过专项整治,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五小行业等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3)继续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全年共完成建设项目职业病卫生审批59家。认真办理区人大《关于加强企业劳动卫生管理,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议案》,根据职责落实职工健康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系统”开发投入运行,完成了全区生产性企业的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对198间生产性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4)积极做好常规性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全区公共卫生安全。全年共进行各类卫生监督9612间次,发出整改通知664间次,作出行政处罚40间次。新核发各类卫生许可证2243个,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年度审核换证900间次。继续实施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区纳入量化评定的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有831间,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97%。加强对学校食堂及周边饮食店档的卫生监管,保障学生饮食健康。加强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和查处力度,全年共查处非法行医97间次,罚款5.9万元。

3、围绕“两纲”目标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围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要求,针对我区妇幼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以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和妇幼保健知识普及为重点,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全区妇幼保健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年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0.3%,同比提高5.4%,儿童保健管理率96.3%,同比提高5%。

(1)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规范。制定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规范、村卫生站妇幼工作规范、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危重孕产妇三级转诊程序等制度,系统地规范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制度、管理程序。

(2)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在全区组织实施预防、减少新生儿出生窒息项目培训,先后邀请全国、省、市知名专家为全区的产儿科医护人员讲解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抢救、地中海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知识,组织专家深入辖区各医院,对妇产科医生、助产士、护士、儿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现场操作培训和考核。组织了3期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培训班,培训总人数达到122人,培训合格率81.14%。通过培训,提高全区产科医院的救治水平,减少出生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3)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一步规范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全年共有2623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率为87.81%,位于*市前列。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工作稳步推进,网络运作良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保持在98%以上。通过筛查发现可疑听力异常儿童24人、甲状腺功能低下症4人,使患病新生儿能够得到早期治疗,避免造成残障,对提高我区人口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4)加强计卫联手工作。认真履行计生综合治理职责,进一步完善计卫联手落实计划生育管理和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规范,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查验证信息通报制度,开辟计划生育绿色通道,狠抓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全年各类计划生育手术10400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全年共有102对新婚夫妇参加免费婚检,婚检率为12.41%,比*年增加11%。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普查普治率73.7%,比*年提高9.5%。

(5)深入社区农村普及妇幼保健知识。组织妇幼保健讲师团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生殖健康”、“妇女常见疾病防治”、“婚前医学检查”、“骨质疏松的预防”等专题讲座,组织开展“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大型宣传活动,在人群中广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提高群众妇幼保健意识。

(七)加强医疗行业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通过开展医院管理评价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医疗行业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药费用,改善医患关系。一是组织*市专家对我区各医院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并针对评价中所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再次督导检查,以确保存在的问题切实得到整改。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专项整治活动,分别开展医院收费、临床用血、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理等专项检查整治活动。三是针对存在问题开展专项培训,邀请省市专家举办了医疗质量和安全、医患沟通、中层干部执行力、人性化服务、医疗收费、医院感染管理、品牌建设等医院管理系列讲座,组织各医院领导参观考察高州市人民医院,学习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各医院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医院的实际,狠抓整改,做到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全年共整改存在问题77项,通过整改,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如开发区医院开展病历书写和护理技能比赛,建立药品动态监测制度,实行门诊弹性上班制和中午值班制;红会医院制定了不合格处方处罚规定,每张不合格处方扣罚10元;九佛医院将住院费用下降10%作为科室考核指标,开展真情服务活动,实行院领导大堂值班制,轮流在门诊大厅现场为患者解决问题;康宁医院开展科室管理年活动等。

*年全区各医院门急诊878033人次,住院12268人次,分别比*年增长16.8%、20%;平均门诊费用64.02元,平均每一出院病人费用3500元,分别比*年增长8.5%、0.3%。

(八)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全系统整体服务水平。

卫生系统作为今年我市政风行风评议单位之一,我局严格按照市卫生局及区行评办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扎实有效地开展政风行风工作。首先,卫生局及各事业单位均成立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从组织上保证了行风评议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区卫生系统及各单位的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和各阶段方案,明确了行评工作的总体要求、评议的主要内容以及评议对象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做到工作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方法措施得当。其次是积极宣传发动,全系统共召开各种动员会议18场,共出宣传专栏7期,行评简报17期,发放宣传小册子、宣传单张300余张,张挂宣传标语11条。举办*区卫生系统“团结和谐正行风,健康活力新形象”系列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弘扬医务人员积极向上、团结奉献的精神,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营造出了良好的行评氛围。再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向社会、区内各企业、机关、服务对象、区内居民等各方广泛进行调查,征求对我系统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2400多张,召开各类人员征求意见座谈会20多场,收集意见和建议21条,制定整改措施19条。

通过政风行风评议,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振奋,团结、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广大医务工作者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和谐的医患关系逐步得到巩固,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政风行风评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区行评团评议,今年卫生系统行风满意率为81.05%,基本满意率为18.62%,不满意率为0.33%,行风评议结果档次为满意。

(九)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采取切实措施,通过总支、支部生活会,“中心组”学习,各科、室组织学习及自学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工作作风建设。领导班子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部群众团结互助,遵章守纪,热情服务,全局上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形成了干净干事的工作氛围。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机关党委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党务工作。组织全系统党组织和党员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卫生工作开展学习讨论。加强基层单位党组织建设,完善了各单位的党组织架构,开发区医院由于党员较多,根据实际情况,经区机关工委批准,在原来党支部基础上成立了党总支。积极稳妥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党的力量,*年共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7名,预备党员12名,预备党员转正6名。

3、加强基层管理和制度建设。今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工作实际,增加、修改了多项工作规范,调整了内部运作程序,简化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范各项服务和内部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顾客服务及时率、准确率分别达到100%、100%。

加强了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出台了《*区卫生局机关管理制度》,加强了规范管理。注重管理的同时,强化了责任意识,将年初与管委会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和局制定的*年工作要点进行细化分解,任务到相关科室和单位,同时明确时限和工作目标要求,责任到人,这一措施对于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加强业务学习和队伍建设。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政策,了解新形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努力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创造条件,让大家更多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年,局机关先后有11人次参加了省、市、区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9)

1、基本情况。我市共有卫生机构36个,其中市直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25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中等医疗卫生学校1个,红岗子油田职工医院1个。村卫生组织196家。全市有床位1451张,有职工2263人,卫生技术人员1853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44人,主治医师206人。直属机构有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校、妇幼保健院、结核病防治所和红十字会办公室。市第一人民医院达到部颁二级甲级医院标准,并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甲等医院,其他市直医疗单位均达到二级水平。

2、工作情况。近年来,我市突出抓好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执法监督、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四项工作重点,逐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救治体系,推进了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按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方针,针对可能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社会反映程度,我们分别采取零报告制度、疫情监测等不同的控制措施和处置办法,坚持早行动、早预防、早报告、早治疗,牢牢把握了工作主动权,使我市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同时,我市还自上而下建立起统一的指挥系统,形成了政令通畅、分级负责、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工作局面。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从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家庭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入手,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连续两年在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组织开展城乡爱国卫动,为广大群众创造了一个整洁、规范、舒适、卫生的环境。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得到加强。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适度增加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也从单一医疗型转变到六位一体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做到社区人员持证上岗、依法行医,使社区医疗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城乡患者就医需求,真正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医疗医药市场管理成效明显。我们坚持维护广大群众利益,突出打假重点,对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无证经营药品以及游医药贩、无证行医卖药、非法制剂等不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重拳出击,坚决取缔,有效整顿规范了医药市场秩序和药品价格秩序。进一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强对商店、饭店、食杂店等部门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坚决取消了“三无食品”,保护广大人民群众食品药品消费安全。我市通过开展“246”工程活动,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均衡,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还比较严重;农村大部分医疗服务机构处于维持状态,70的卫生院甚至维持生存都有困难;农村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只能做一般的下腹部常规手术,如阑尾炎、疝气等;我市农村个别传染病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如肠道传染病、肝炎发生居多,呼吸道传染病以麻疹、猩红热居多,尤其是麻疹,受漏种、未按程序接种、未达到全程免疫等因素影响,每年都有发生;农村医疗设备简陋,还是凭借血压计、温度计、听诊器这“老三样”为患者进行初步检查;现有的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当中,普遍存在学历低、业务差、水平低等问题。

3、今年重点工作。一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机制,落实突发卫生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系统,做好培训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处理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配备相应的设备、技术、药品和人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二是搞好预防保健工作。加强传染病管理,认真执行病情报告制度,密切注意非典和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动态。加大艾滋病预防和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搞好碘盐的监测,避免碘缺乏病的发生。认真搞好计划免疫工作,“五苗”接种率达到省里要求。搞好妇幼保健工作。继续实施好世行贷款美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做好规定范围内结核病人的免费治疗工作,同时做好中小学结核病普查工作,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记录再走”。三是强化医政工作。深化医疗体制,积极完善医疗体系。

按照省里要求,积极在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在功能和装备上全面提高社区服务站的整体水平,力争在年内完成申报全省示范区服务站的准备工作。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搞好“三基”训练,通过不断丰富训练的内容,提高训练的质量。抓好血液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急救用血。四是坚持依法行政。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今年我们将适当调整执法监督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确保用血安全;集中开展非法行医专项治理,查处无证行医;对医疗机构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避免发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对《传染病防治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做好有关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认真贯彻新修订《吉林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健康教育。五是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今年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注重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村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支援农村工作,大力推行农村卫生信息化网络建设。

二、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1、基本情况。市计划生育局下设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避孕药具管理站两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管理。全市有21个乡级服务站,负责本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优生优育指导。全市22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服务室,以自然屯为单位,每屯都设有一个计划生育中心服务户。各乡镇计划生育助理为财政编制,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事业编制合同制干部67个,全部由财政开支。村计生员一般都是由村妇女主任兼职,年工资2450元,工资也全部纳入了市财政。2004年,全市出生人口2956人,比计划少生544人。人口出生率为6.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8‰;计划生育率为94.1,各项指标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进入全省一类县市,市、乡23个服务站连续五年被省表彰为全省计划生育系统创建甲级服务站先进单位,我市连续三年被省表彰为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市。

2、工作情况。一是创新工作思路,以经常性指导工作为主,坚持做到常抓不懈。我们在工作中改变了过去多年沿袭的重检查、轻指导的倾向,提出了“点、线、片”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即:由计生局一般干部包乡,分管领导抓线,班子成员包片。坚持以经常性指导工作为主,成立了一支下乡巡回指导工作小分队,深入到各乡镇街场指导工作,对查出的问题就地解决,从而使行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二是坚持“三为主”方针,把宣传教育放在首位,在转变婚育观念上下功夫。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的阶段性、经常性和永久性结合起来。通过在报社、电视台开办计划生育专题专栏节目,制作计划生育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我市制作反映技术服务工作的专题片《兰出幽林亦自芳》,在全省获得三等奖。同时,在四棵树乡成功进行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试点,四棵树乡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表彰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三是牢记宗旨,深化优质服务,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为使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一低(稳定低生育水平)、一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一均衡(出生性别比均衡),在全市开展了以技术服务为龙头的优质服务活动,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小分队,常年工作在基层,进村入户、服务到炕头。市服务站增设了医疗门诊,出台了免费诊病、平价给药、半价治疗的优惠政策,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去年,在舍力、龙沼、乐胜、太山、四棵树等五个乡镇建立了中心服务站,拓宽了服务领域。四是协调推进,齐抓共管,深入开展“五关爱”活动。去年年初,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我市启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五关爱”活动。通过积极宣传,典型发动,形成了关爱新生儿、关爱女孩、关爱独生子女、关爱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浓厚氛围。五是建章建制,规范行为,进一步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几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各项规定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实行了“两卡、一公开、双重承诺”工作制。两卡是:下乡工作使用廉政建设信息反馈卡,招待客人使用就餐审批卡。一公开是:对计划生育政务实行全方位、立体化公开。双重承诺是:对考核员承诺,领导不授意、不暗示、不说情;对受检单位承诺,检查考核一视同仁,不搞第二标准。在全市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立体化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网络。现在全市村村都设有政务公开栏,使群众了解掌握了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法规,对计生干部的工作行为和执法尺度也起到了监督、约束和规范作用,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转变。虽然我市计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乡镇对计生工作投入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致使计生工作资金十分紧张,无力购置医疗器械。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全市整体工作上水平的同时,先进乡镇与后进乡镇的差距有扩大趋势。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为育龄群众服务的本领和技能不强,整体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3、今年重点工作。我市把今年确定为计生工作基层基础工作年。我们将狠抓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一是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针对早婚早育、计划外生育等问题,加大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依法婚育的宣传力度;针对一些人对生育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对稳定低生育水平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基本国策教育,提高广大育龄群众依法婚育意识。二是认真开展“五关爱”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本着政府启动,部门履责,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的原则,加大投入,狠抓“五关爱”工作,不断深化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是加大对违法生育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以逃避处罚为目的,虚假迁移后,处罚不到位的,上一级执法主体将责成委托机关撤销处罚决定,重新处罚,确保计生率达到省里规定的95以上。同时,严禁利用B超技术和其它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四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学习培训制度,对村以上计生干部进行一次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计生干部政治和业务素质。开展“三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医生为患者服务、计生人员为广大育龄人群服务)活动,解决育龄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对村级计生人员,实行村用、乡聘、市管;对乡(镇、街)新录用的合同制干部,出台考核办法,合格者续聘,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三、关于红十字会工作

1、基本情况。大安市红十字会的主管部门是市卫生局,编制共3人,设一名会长(兼职),一名副会长兼秘书长,一名赈灾、财务干事,一名青少年红十字、卫生救护培训干事一名。拥有独立法人资格、帐号和办公地点。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10)

*镇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地处*北大门,距*市中心20公里、*市中心5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全镇所辖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266个,总户数9783户,常住人口29858人,农业人口28657人,非农业人口1201人。

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构建我镇农村卫生服务新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范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是:卫生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交通便利;全镇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农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及其他各项社会发展指标名列全市前茅;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也渴望进一步规范、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不利因素有:区域面积较大,人口居住相对分散,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经济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村级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平衡;乡村医生队伍年龄偏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改厕,传染病、慢性病防治任务繁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着力推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使居民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2、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质,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鼓励社会参与;坚持规划指导,加快资源整合,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防治结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城乡均衡发展。

3、工作目标。以“户户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总体目标,到2009年底,初步建立起网络健全、功能完善、保障有力、运行规范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到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会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

以行政村为单位,20*年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院)、唐家坞社区卫生服务站、杜墓社区卫生服务站、观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坑西社区卫生服务站、洪庄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年、2009年、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量分别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30%、40%、50%以上。

20*年底前100%农民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国家有关基层公共卫生要求和农民健康需求,通过疾病控制、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家庭病床、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站)设置规划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市精神病防治院”与“*市第三人民医院”牌子不变,隶属关系不变。增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中心下设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内设“三部一办”即医疗康复部、后勤保障部、预防保健部和中心办公室,其中预防保健部设立在现*镇防保所。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下属机构,按照农村20分钟服务圈的要求,在中心村或每2000-4000居住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在方便群众就医的前提下,对区域内的卫生室进行撤并,站的模式可视不同情况而定,但站的内涵建设和服务功能必须符合市卫生局[20*]1*号文件要求。根据全镇16个行政村区域分布、人口密度、村卫生室的现状,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设立“一中心六站点”。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要求

1、设备、设施、科室基本依托现市三院现状,适当调整功能性分区。增设中心办公室、后勤保障部、医疗康复部以及全科门诊。添置必要的通讯、信息化管理设备。

2、指定2—4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中心的行政管理、药品购销、后勤保障工作和社区服务站的医疗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要求

1、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内设全科诊断室、输液治疗室、换药室、药房等工作场所和健康教育专栏。

2、基本医疗设备:诊断床、诊断桌、诊断椅、听诊器、体温计、血压机、压舌板、耳镜、额镜、身高体重器、清创缝合包、氧气瓶、出诊箱、污物筒、紫外线灯、高压灭菌设备、药品柜、心电图等设备。

3、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电视机、vcd、空调各一台及电话机等通讯设备。电脑、刷卡机等设备视具体情况而定。

4、备有120种以上基本药品,包括常用急救药品。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配置和管理

(1)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配备2—3名医务人员(个别特殊站可视情况而定),担任服务站的各项工作。

(2)按镇政府确定的建站规划,采用成熟一个建成一个的建站原则,对全镇现有29个村卫生室逐步进行撤、扩、并。对原持有乡村医生证、年龄女60岁、男65岁以内的人员,经体检身体素质较好(按公务员体检标准),按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实施中心统一调配,原则上以事设岗、以岗定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因各种原因不能执业或按乡村医生管理条例已到年龄的乡村医生,由中心予以办理相关手续后停止执业。

(3)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自主经营、以站养站、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管理办法。凡被聘用的乡村医生,符合上交养老保险金的人员,由中心统一办理养老保险手续,费用由应保人员每月上交中心。不符合上交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不予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1、明确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是面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保健服务,以解决农村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目的,重点面向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残疾人和农村贫困病人等人群。

2、预防保健功能。负责社区调查,针对社区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干预措施。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工作。负责孕产妇、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与服务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3、社区保健功能。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医疗保健的适宜技术服务。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推广个人与家庭合同式健康管理服务;实行定期上站巡视,开设家庭病床,提供电话预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的社区管理工作;加强社区居民医疗指导,实行双向转诊。

4、卫生信息管理。门诊收费、财务、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原则上统一采用计算机管理。

六、服务机制

(一)中心对各站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命名和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绩考核;统一药品采购;统一信息管理。

(二)改进软硬件设施,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内部设施进行装饰改造,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及住院环境。高标准增设温馨病房,争创省级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三)以人为本、提供便捷、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1、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开展24小时门、急诊服务;

2、设立咨询服务点,开通24小时咨询电话,开展就医咨询服务;

3、建立巡诊制度,组建机动服务队,实行社区医生定期出诊制;

4、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为社区居民宣传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及保健知识;

5、以病人为中心,争创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七、实施步骤

(一)20*年制订“*镇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二)20*年成立*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三)20*年12月底前完成“一中心六站点”室内装修,建立好“三部一办”的工作,制订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服务规范、考核办法、奖惩措施,进入规范化运作。

村卫生站工作计划篇(11)

(一)基本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站

1、村卫生室独立设站。

2、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联合设站。

3、乡镇卫生院或其延伸机构独立设站。

(二)工作目标

1、建立驻村医生制。提供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一)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⑴健康教育⑵健康管理⑶基础医疗惠民服务⑷合作医疗便民服务;(二)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⑸儿童保健⑹妇女保健⑺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⑻重点疾病社区管理;(三)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⑼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⑽环境卫生协管⑾卫生监督协查⑿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2、开展健康体检,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按全区农业人口,每年为20%的农民建立健康档案,逐年推进,2010年以前建档覆盖率达100%。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率达100%,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100%,孕产妇、0-7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100%。

3、提升硬件管理档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站内的各种设备和交通工具,到20*年信息计算机管理率达70%以上,到2010年全部实行全电脑管理,系统联网。

4、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服务人才。每年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一周以上的业务知识培训,培训率达60%以上,2010年以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均达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其它人员均取得相应的资格。同时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力争站内有全科医生。

5、分阶段实施。20*年11月启动试点乡镇驻村医生制度工作,20*年全面推行该项工作,20*年进一步完善、提高和规范驻村医生制度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进一步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卫生强省”战略,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在全区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走向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组织机构

驻村医生制度采取乡镇(街道)为单位进行实施。区人民政府成立*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府办、区卫生局、宁溪镇等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发展改革、农业、审计、人劳社保、民政、广电、扶贫和有关乡镇为成员单位(具体另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区卫生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有关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

各西部乡镇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农村居民代表组成的公共卫生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