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沟通案例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0:36

沟通案例分析

沟通案例分析篇(1)

项目沟通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九大知识领域之一,项目沟通管理在成功所必须的因素—人、想法和信息之间提供了一个关键性连接。在项目管理中,沟通是一个软指标,其所起的作用不好量化,沟通对项目的影响往往也是隐形的。但是,沟通对项目的成功,尤其是IT项目的成功非常重要,本文就围绕沟通的重要意义、项目于系人、沟通对效率的影响、沟通的关键要素这几方面展开一些探讨,最后结合高职外语教学、综合测评平台项目,对沟通在小组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

1沟通的意义及项目千系人分析

项目管理要素有: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沟通,一个成功的项目与这些因素是紧紧相关、不可分离的。但是在项目的实际参与和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项目管理中的哪个因素,与其关联最多、涉及活动最多的是项目干系人,项目干系人一般包括最终用户、项目团队、项目公司的管理层等一些主要的利害关系者。项目管理中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等很大一部分是与人的沟通与人的管理有关,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如何组建一个成功的项目团队、如何在项目中发挥团队的所有潜力、如何与客户的关系日趋完善、如何做到让客户满意,这些都是在“沟通”管理中所必须及掌握的要素。

要做好各要素沟通,要实现于人的管理,就应站在这些“项目干系人”的角度上,从他们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地通过项目实现他们的价值,如果脱离这些,那么项目是很难获得成功的。项目经理在与客户进行需求调研及交流前,一般先要充分考虑项目的需求性及可行性,然后列一个需求管理(包括详细的沟通计划及沟通要求)计划,并且要考虑需求沟通中所需的人员、资源、时间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需求调研的准确性。很多软件项目在其开发过程中,客户突然提出需求变更,给项目的进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虽然很大程度上这是客户主观因素造成的,但也说明项目组在和客户进行前期沟通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一些假设或约束因素,也没有充分明确列举沟通要求。

同样,除了和客户进行沟通之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与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及项目经理对团队的建设技巧也是直接影响到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过程中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项目进展、识别潜在问题、征求建议以改进项目绩效”,如果在项目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未把好沟通这道关,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项目失败,同样一个好的配合团队能使项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沟通的具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将在下文谈到。

2沟通与效率的关系

2.1项目复杂程度与实施效率

沟通路径所消耗掉的工作量多少取决于软件项目本身的复杂度和祸合度。原IBM在马里兰州盖兹堡的系统技术主管Joel Aron,在他所工作过的9个大型项目的基础上,对程序员的实施效率进行了研究。他根据程序员和系统部分之间的交互划分这些系统,得到实施效率表(见表1)

一般说来,底层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嵌入式系统、通信软件)的接口复杂度要比应用软件(MIS、操作维护软件、管理软件)要高得多。

在估算软件开发项目工作量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类别和复杂程度,因为抽象的、接口复杂的系统开发过程,其沟通消耗必然大。另外,有深厚行业背景的软件,要考虑开发人员为熟悉行业知识所需付出的沟通消耗。

2.2团队规模与实施效率

需要协作沟通的人员的数量会影响开发成本,因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更正沟通不当所引起的不良结果(系统调试)。

人与人之间必需通过沟通来解决各自承担任务之间的接口问题,如果项目有n个工作人员,则有nx(n -1)/ 2个相互沟通的路径。假设一个人单独开发软件,年实施效率为10 00行代码,而每一条沟通路径上每年消耗掉的工作量可折合500行代码,则团队规模和沟通消耗以及实施效率存在以下关系(见表2)。

2.3团队的默契度与实施效率

团队的默契程度对软件实施效率影响很大。一个经过长期磨合、相互信任、形成一套默契做事方法和风格的团队,可能省掉很多不必要的沟通,其合力甚至可以超越这个团队本身,而做出一些平时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成就来。相反,初次合作的团队因项目成员各自的背景和风格不同、成员间相互信任度不高等原因,就要充分考虑沟通消耗。

营造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并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规定和过程,但是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对这个小组承担的全部义务,成员乐于为整个团队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和志向,这样整个团队就一定有很强的内聚力,而且一个人置身于氛围良好、合作默契的团队中心情一般都较好,这种良好的氛围所能带来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持续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一个团队的无形资产,而由之形成的一个自然、稳定、默契的开发团队就是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沟通的一些要素

一个优秀的团队组织和协调管理者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对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他必然也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沟通研究专家勒德洛(LudIow,R.)提到,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花费80%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沟通.普通管理者约花50%的时间用于传播信息。缺乏沟通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技术来进行改进的,现在技术发展很快,但人们对沟通和融洽相处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沟通的效率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在项目成员间改善沟通将提高士气、生产率、质量,并可以减少成本,使得项目更好开展。但如果出现沟通问题,也可以遵循以下过程来有效地控制问题:找出问题的起因;实行纠错行为;加强工作环境中的沟通活动。

4项目中沟通运用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负责开发外语学院的英语网络教学、考试综合平台时,就充分考虑软件项目管理中沟通的一些要素。整个项目按小组软件开发过程(TSP)进行开发,其中每个步骤都涉及到了沟通。

4.1技术调研

该项目是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考试、以及评估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程的英语学习、测试,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动态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在技术采用方案中,我们打算用ASP.NET+SQL SERVER进行开发,分三层体系结构。在听取了他们构思的同时,针对项目调研情况,我们也从技术层面上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

4.2需求分析

项目的最终用户是外语老师和学生,我们开始与外语学院老师进一步接触,了解高职外语教学领域内的情况。为了防止或减少用户需求变更,产通目标中考虑了很多制约因素和假设因素,大概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沟通,一份完整的SRS文档生成,并且我们将SRS的段和节编号,用来确定每一个说明的来源。

4.3概要设计

软件的大概要求和功能在得到确定后,项目流程到了概要设计阶段,这时项目开发小组完全启动,项目小组开始制定详细工作目标、角色目标等。

4.4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阶段定义好了各功能模块、明确了开发者责任之后,开始了模块内的细节设计,在这个阶段我们定义了整个平台数据库,在定义数据表和字段时,有两位成员的想法互不相同.两人各持己见,争的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最终双方把各自的想法和理由列个清单,征求了小组其他成员和外语学院老师的意见,经过大家共同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某一个成员的数据库方案,另外那个成员也心服口服。

4.5编码设计

在编码阶段的每次会议中,我们都要掌握各个成员的进度,询问下个阶段的安排,并要求每个成员在会议中都要开城布公地对待问题,不能隐瞒,使小组保持一种透明的风格。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并预见问题,以便能迅速进行调整。

4.6集成与测试

在开发后期,各个模块功能基本完成,在确认每个模块基本上无独立缺陷和比较好的质量后,进人了整体的测试。

沟通案例分析篇(2)

公共选修课指由高校教务处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类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其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的普及,教学方法也有别于专业课教学;其次,大部分的公选课学生人数较多,专业差异较大,学生彼此之间不熟悉,传统的分组讨论或游戏互动等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很难得到有效应用;第三,年轻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难以从以文字材料为主的案例描述中真正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过程和状态,对案例中当事人在实际操作中所面临的角色困境也理解不够,因此这种案例教学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好;第四,作为管理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管理沟通的核心在于沟通,而沟通的核心在于人和人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以影视作品为素材的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沟通课程中就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素材积累和分析发现:管理沟通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情节设置,通过和学生共同观摩、学习、交流和分享这些影视片断,就可以自然引申出管理沟通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

二、电影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沟通》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我们就以美国优秀电影《十二怒汉》为例,介绍一下电影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沟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我们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制订并打印了《管理沟通》的课程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方法及任务要求,并专门对学生做了课程说明,使学生对电影案例教学的过程有了基本了解。

(二)进行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预习并提前观看电影,并进行相应的思考。其中,《本文由收集整理十二怒汉》所涉及到的管理沟通知识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到沟通障碍和冲突管理,由于行为人身份、背景、目的、行为习惯不同,导致观点差异将会形成任务型冲突和情绪型冲突,在团体中如何理解不同类型冲突的作用及处理冲突的方式;第二部分涉及到会议沟通,特别是会议成员与角色在会议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会议过程管理。

(三)播放电影并组织学生讨论。首先,我们给学生介绍《十二怒汉》的故事情节,然后,我们对电影进行选择性的播放。每播放一个片段便会组织一次讨论,每一次讨论都让学生把讨论中的一些要点或结论记下,这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后,把一些重要的或对比性强烈的情节再进行重复对比播放。下面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十二怒汉》的故事情节,然后具体分析其中的情节片段对于如何理解管理沟通的启示:

1.《十二怒汉》故事情节

一名年仅18岁的男子,被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十二个素不相识的人,组成了一个“陪审团”,要来决定他是有罪还是无罪。在经过六天冗长枯燥的听审之后,法官对陪审团裁决指示。法庭上提供的证据极具说服力: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看到被告举刀杀人;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声音,并发现被告跑下楼梯等。对于这个铁证如山的案件,裁决有罪应该是板上钉钉。根据法律,他们只要一致表决通过有罪,就可以完成使命。12人按号入座,开始举手表决1:11,11票有罪对1票无罪,这意味着必须讨论下去直至得到统一的表决。布拿斯,这个持反对意见的陪审员,抛出了自己的疑惑。随着辩论深入,控方证据的混乱和矛盾之处不断揭示出来,比如同样的刀子不止一把;楼下老人不可能在列车噪音中听到被告喊叫等。整个过程跌宕起伏,中间经历了六次表决,表决方式有写纸条、举手、口头表示,其结果分别是: 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顽固坚持被告有罪的陪审员终于放弃立场。被告终于被宣判无罪。

2.对于冲突管理的启示

任何冲突都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起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在管理沟通的各个层面都会存在冲突,但是不同类型的冲突对于个体、组织和社会的影响不同,任务型冲突的作用通常是正面的,而情绪型冲突的作用通常是负面的,因此在组织中要尽量避免情绪型冲突,适当激发任务型冲突以激发充分的讨论,确保事情能够得到全面和均衡的考虑。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成长经历、背景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冲突是必须的,在充分理解冲突另一方的前提下,能够基于事实进行沟通而不是基于情绪和偏见进行沟通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方式。

3.对于会议沟通的启示

任何会议沟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会议目的和会议时间,让与会者都能围绕会议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第二,会议要有主持人,主持人需要提出明确的流程建议,来推动会议的进程。第三,在会议讨论中,主持人要不断地去澄清并确认与会者的观点和证据,为其他人沟通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误解;第四,在与会者意见僵持不下的时候,主持人要推动各方达成协议;最后,主持人要做出总结,为本次会议得出结论。

(四)组织课堂总结。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我们对各小组讨论情况进行评述和总结,重点放在对案例中关键点的分析以及案例中所隐含的管理沟通理论知识点上。

(五)撰写分析报告。在案例教学中,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作进一步的思考,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借以拓展思维空间,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相关管理沟通理论。

三、实施效果分析

这次在《管理沟通》教学中将电影资料作为案例素材的尝试,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欢迎,从教学环节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以往的案例教学未能达到的,从教学效果来看,因为案例可视可听,直观性强,学生总体来说是对冲突管理和会议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有了直接性的理解,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也有了深切的感悟,突破了以往纸质案例材料“纸上谈兵”的局限。总体看来,这项教学改革应该是成功的。

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几个问题

(一)在将电影资料作为案例材料引入教学的过程中,电影资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主题性强;二是有完整的沟通过程;三是有丰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四是无不适宜情节。

沟通案例分析篇(3)

0 引言

我国对视频案例教学的研究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有效地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是当前管理沟通教师普遍困惑而又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实践表明,视频案例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不是简单地替代板书,而是教学设计上的革命,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接收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新特征,把课本的内容变成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有机结合,是集策划、组织、实施、指导于一体的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视频案例教学及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在国内研究历史、发展和普及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其相关理论及应用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处在中国西部的一些高校,研究理论和实践相对处于弱势。本文对管理沟通及视频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高校管理沟通课程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增强视频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 关于视频案例教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案例及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此词用在商业或企业管理教学中译成“个案”、“实例”、“案例”等,目前国内以译作“案例”居多。所谓案例,就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分为文本案例(Textual case)和视频案例(Video case)。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即以案例为中心,将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世界通过案例描述出来,将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中,让他们去感受这个事件,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教学,最终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教学方法。

1.2 视频案例教学的内涵

在教师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视频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手段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Aallen和他的同事W.EVE为师范教育设计的微格教学系统。国内学者鲍建生对其做出了初步定义,认为视频案例是指超媒体环境的课程教学视频案例,超媒体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即采取非线性、非依序性的方法取得资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内容之间跳跃,来回触发所需要的数据库。而多数学者认为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利用超媒体(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网页等多媒体)的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围绕视频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视频案例教学法就是对以视频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管理沟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上课形式的灵活新颖,而视频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管理沟通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其特色主要有:声音影像表现直观生动,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并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提升管理沟通课程上课的效率;视频中蕴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视频是由声音和图像相叠加的动态系统,比起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沟通信息。全国各大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通过强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今后职场的发展。管理沟通课程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传统教学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而用视频案例教学推动这门课程的革新,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2.2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现在高校在校生多为90后,这一代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媒体,具有开阔的视野并热衷于新鲜事物,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将视频案列等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这正是老师所追求的课堂气氛。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走进了大学的课堂从事教学工作。这些年轻的老师更易与接收新事物,具有更强的创新思想,因此视频案例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成为他们所钟爱的教学手段。

2.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及普及为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帮助人们实现了许多千百年来的梦想,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更是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平台可供人们共享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量的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案例成为了可能。

3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视频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视频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管理沟通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视频案例。视频素材的选取,应紧扣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所用视频资料不断更新,不断体现视频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视频案例进行剪辑以便于向学生展示。

第二步,提出问题。教师在视频播放完毕、学生获得初步感知之后,或者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消除疑惑,对案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感知。然后,教师针对视频材料,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提出必要的、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第三步,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在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组建团队,确定团队名称、团队口号、团队使命、团队歌曲等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在学生个体对问题有了初步的、主观的答案后,团队成员彼此就可以进行讨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扬团队分工与协作精神。

第四步,组织团队间交流。团队讨论结束之后,每位成员已经结合团队讨论的结果,对自己的观点或建议自觉地进行了补充与更新。这时候,就可以组织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各个团队代表的发言,在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展现每个团队的风采。

第五步,总结评价。团队间交流之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大家谈谈此次学习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刻,对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沟通技能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并进行教学反思。

4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视频案例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并且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也要贯穿于其中。所以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有较强的掌控力,而且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为了确保视频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在管理沟通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好几项原则:

4.1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三适”原则

第一,适时原则。导入新课时,运用视频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用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开篇制胜的效果;课堂中间用,可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减缓疲劳;课堂总结时用,可强化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案例切记时间太长。第二,适量原则。教学视频案例的选取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视频案例应用的过多,则会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相反,如果视频案例应用得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视野的开拓。第三,适学原则。课堂视频教学案例应选用适合教学对象心理需求、专业发展的视频,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4.2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激励原则

每个有讲台经验的人都知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个人激励。管理沟通视频案例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淡化“标准答案”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的结论或独到的见解。其次,团队激励。以团队为单位,明确组长职责,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最后,成绩激励。教师不能忽略成绩激励这一环节。成绩要客观,要准确,要全面。考虑的主要方面是:课堂表现、分析报告、团队组织等。

4.3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管理沟通这门课程,除视频案例外,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也同样重要。将视频案例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将视频案例与情景模拟相结合,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遇到各种情况应如何开展沟通,并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沟通的技能与水平。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使教学的内容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5 结束语

总之,视频案例教学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起到了推进和示范作用。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视频案例的应用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与学生一起不断进步。虽然,视频案例教学也有自身的缺陷与面临的问题,但相信在不断的应用与探索中,视频案例教学法会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齐振国,荆永君.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中国电化教育报,2011(02).

[2]陈宗让,李骥平,李晓铭.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7).

沟通案例分析篇(4)

笔者使用案例教学法讲授《市场营销》已有一段时间,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反映情况来看,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磨炼,学生不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而且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信心等综合素质进步明显。案例教学法值得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深入研究、总结、推广。

一、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涵义

案例教学法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独特教学方法。它起源于191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首先创造,目前在全世界教育和培训中广泛应用。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围绕一定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分析现实真实情境或案例,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90后”逐渐成为大学在校生主体,“90后”较“70后”、“80后”,知识面更广,信息量更大,性情更显早熟。“90后”的显著特点是:对事物有自我的主见,不喜欢强制性的训导、教条式的灌输,更愿意亲身体验;善于互相沟通,表达、展示自我,容易形成新观点与新做法;学习动机受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影响,功利性较强;学习受挫能力差,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基于“90后”的显著特点,情景模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又轻松地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虽然存在案例收集整理困难、课堂开展占用时间较多、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等弊端,但是利远大于弊。第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习主动性。第二,讲课生动具体、通俗易懂。案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教学内容是最有利的说明和印证。第三,加强师生双向交流,集思广益,教学相长。第四,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往专业能力技能的迁移。

三、案例库建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

在案例库的建设中,我们应本着真实性、典型性和价值性的基本原则选择案例。

1.案例的真实性。一个案例通常是现实中的一个真实事件的描述,案例所提供的情况一般是系统而全面的,有故事背景、有来龙去脉、有发展过程、有人物情节,有的还有完整的图示和数据。作为教学选用的案例,其也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看得见的案例中,这样能使他们对案例产生强烈的现实感。

2.案例的典型性。在案例收集、选编过程中,我们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及教学大纲,在总结上一学年案例使用效果的基础上,选择或汇集与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一致的案例。以2013年为例,经过审慎,选择确定24个案例并汇集成册,分章配备2~4个案例,教师针对讲授的内容,选择与章节知识点相关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分析。在案例类型的分布上,既有小型和中型的案例,又有篇幅较长的大型案例。其中,中小型案例作为辅助理论知识教学使用,大型案例则用于布置小组作业或作为阅读材料。如与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案例:有格兰仕的“竞争战略”,丰收葡萄酒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关于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案例分析等。这类典型案例能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研究和与所学知识的结合,并领会理论应用的条件和环境。

3.案例的价值性。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练习,它要求实现管理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地分析现实情况,能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景,从管理人员的角度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辨事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缺乏足够和必要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选择的案例存在于现实的企业管理过程和有关宏观政策环境之中,存在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及教师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针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给他们提供综合难度大的案例进行分析,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因此,我们一般选用综合难度较低的案例,予以启蒙,引领新生入门,到高年级则渐增案例难度。

四、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操作程序规范的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是讨论准备。本阶段一般在正式上课之前的1~2周进行。教师将精心筛选的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是对班级进行分组。教师按照学号、宿舍或者教室座位等参考要素对学生进行分组,便于学生小组充分讨论。

第三阶段是课堂讨论。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部分,各个小组选派代表陈述观点,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教师要对发言内容、角度、方向进行恰当的引导,对发言时间进行较好的控制,对学生的发言内容做必要的记录,对学生的发言勇气予以肯定和鼓励。最后阶段是教师总结,教师对案例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提炼和总结,对各组学生的发言内容及过程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好的方面,指正不足之处。

五、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举例

《市场营销》专业中有关沟通技巧的内容包括沟通障碍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其中,造成个人沟通障碍的因素有:沟通者个体因素差异引起的障碍;对沟通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的障碍;沟通者之间不信任产生的障碍;下级管理者对上级管理者的畏惧感造成沟通障碍等。为了尽量避免沟通障碍,需要掌握沟通技巧,如沟通者要积极聆听;要注意肢体语言;要注意信息及时反馈及沟通态度等。下面用案例予以说明。

1.沟通者个体因素差异引起的障碍。有这样一个故事,某著名公司人力资源部新来了两位同事,小宏是陕西人,小刚是北京人。工作休息间隙,他们谈天说地,非常开心。小宏看见小刚头发有点过长,便大声嚷嚷:“小刚,你头上毛长了,该理一理了吧。”不料小刚听后很不高兴,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长了呢!”结果两人闹得不欢而散,为这件事闹了好几天的别扭。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呢?问题就出在小宏所说的“毛”字上。小宏出生在西北,待在北京的时间很短,受方言的影响,管头发叫做“头毛”,看到好朋友小刚的头发长了,便不自觉地说了出来。而北京人习惯把“毛”当做侮辱性的、骂人的话,如“杂毛”、“黄毛”等,无怪乎小刚勃然大怒了。

这个案例可信度高,趣味性强,通俗易懂,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由此引申为沟通时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注意说话方式,市场营销说话更要注意分寸。

2.积极倾听的沟通技巧。积极地倾听就是要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听懂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有利于准确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有利于为自己准备答案预留思考时间,避免引起误解。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位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烂漫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说:“如果有一天你驾驶的飞机在太平洋上飞行,突然间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脱口而出:“我会告诉飞机上所有乘客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第一个跳下去。”

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这时孩子委屈的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关切地注视着孩子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还要回来!”小朋友充满童稚的回答博得了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主持人林克莱特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而不是一听到“第一个跳下去”就感到不快,打断孩子的发言,从而最后挖掘了孩子伟大的爱心,这就是善于倾听的结果。这个案例说明优秀的沟通者都非常善于倾听,增强沟通技巧,营造积极、互动、双赢的沟通氛围。

总之,《市场营销》是一门理论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恰如其分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谓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黄建伟.案例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并重――经济学教学方法探微[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3):29-31.

沟通案例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21-0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这就要求人们不仅掌握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跨文化交往的技能。那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交流?《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授课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来诠释跨文化商务沟通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如此方能达到教学目的。

一、《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发现,《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理念落后。《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的教学重视中西方语言文化知识的差异的比较,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构成以及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轻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跨文化商务沟通》课堂的副产品。

•缺少相应教师。有着商务经验的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

•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形式,学生缺少参与、讨论、体会异域文化的机会,这对培养和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的商务经历,学校提供真实的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实践锻炼机会也是有限的。这些问题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与未来的商务沟通脱节,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含义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而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是在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者传授知识者角色。

三、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把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有效防止了滥竽充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病之一是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另外教师在灌输陈旧、过时、空洞理论的时候,更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和压抑,导致学生学而生倦,学而生厌,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课堂上采取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的想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法要求学生先阅读案例材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看法、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信息、新的结论和新的预测,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的“思想平台”。如果每名成员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按组长的统一部署参与讨论,讨论将会变的一团糟,明确的教学目的也会被打乱。此外,上课发言胆怯的同学可以在这个小集体里先演习一遍。所以,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慢慢的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四、实施案例教学的步骤

•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是基础。一是明确教学目的,精选典型案例。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不仅仅要围绕教材的相关内容,而且案例的选择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否则,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所以,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真实性,以及生动性。比如,笔者在讲述非言语交际这一章时,通过观看美国历史频道的纪录片《身体语言的秘密》让学生理解中西方在非言语中的差异。二是制定讨论进程,组织学生自行准备。提前两周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生语言能力,性格等因素,把学生划分为由6人左右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学生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案例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理解。不仅如此,每个小组还应设有组长1名,负责该小组的协调工作。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的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准备工作。注意这个步骤应该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学生如果没有准备充分的话,会直接影响整个案例教学的进度以及效果。

•实施阶段

每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陈述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对于提问者或发言者,询问是对该案例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聆听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而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导,积极主动的去陈述自己的观点。

•总结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可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教师也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对此理论以及案例和案例的解决方式的理解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处理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沟通案例分析篇(6)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创先应用于管理教学以来,被广泛借鉴应用于国内外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教学,成为一种培养企业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MBA学员提升管理技能方面有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MBA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教学课堂效果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相关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及个人经验有关外,还有与学员互动及课堂控制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也紧密相关。具体包括老师有没有能很好引导和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技巧,是否能针对案例问题对学员有深入提问引导的沟通技巧等方面。

一、MBA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导向

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非常注重强调对MBA学员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认为MBA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效果导向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否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学员管理能力的训练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实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能充分引导激发学员的潜能,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学员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教师对案例问题的提问引导设计、案例讨论中的沟通互动技术、引导案例深度剖析的科学提问设计技术等方面,对整个案例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及学员提供的知识信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沟通技术正是影响教师与学员案例讨论互动关系及引导能力锻炼的关键。

二、企业NLP教练技术

在接触到企业NLP教练技术后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启发,认为企业教练技术在沟通技术上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企业NLP教练技术是“NLP”即为“身心语言程序学”与教练技术(Coaching)两相结合。教练要与受训者良好建立和谐的关系下,帮助其提升成长改变,NLP正好能提供进行这种工作的各种有效手法和技巧。它们都是研究人、尊重人、关注人的,同时有各自的起源又各具优势。

1.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自1971年Richard Bandler与John Grinder二位创始者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开始着手研究以来,经过几十多年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北美与欧洲一些国家,NLP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创新、教育训练等领域,效果理想。在沟通技术方面,NLP可以给出一套技术方式使沟通者能根据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实现如何参阅沟通对象外表快速了解内心,怎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对方配合的沟通效果。NLP能帮助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一些方法技巧。

2.企业NLP教练技术。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从其产生就被欧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国泰航空、爱立信、IBM公司、宝洁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BPAMOCP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企业NLP教练技术”中教练的工作是帮助个人和团队最大化地发挥能力的过程。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帮助人们释放自我的能量、超越个人的障碍和局限,达到个人的最佳水平,同时促使团队优秀地完成任务。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三、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在MBA案例教学中,案例帮助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或角色背景,那么教师在引导案例的问题解决和带给学员知识信息过程中就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学员充分发挥其潜能,带领进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我们在MBA教学中会发现,理想的课堂效果是要形成教师与学员间的有效沟通,MBA的学员都是有个性与主见的,他们在乎自己的观点对学员的影响力及教师对其意见的尊重,因此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帮助理解沟通的意义是受对方的回应影响。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可以帮助形成和谐有效的沟通。

2.企业NLP教练技术基本技巧。教练技术需运用四大技巧即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帮助了解和引导学员对象。教练技术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员领悟问题的实质。

倾听——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学员思想状态。

倾听是为了获取资料,了解真相,有针对地给予回应。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提升教练技术倾听能力。教练可以通过身体态度姿势传达对发言者的重视,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开放的态度,身体的前倾以表现鼓励尊重学员。教练技术还可以以心理参与与语言参与的方式,支持性陈诉,反馈性陈述都可以加强与学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其潜力所在。

提问问出好问题就是在帮助解决问题。教练技术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提问问题的方向目的有:为了收集信息、为了帮助对方明确目标、为了引导启发对方、为了激励对方、为了挑战对方。哈佛大学的C.Roland Christensen教授归纳的十种问题类型对提问设计技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

区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我洞察力,让学员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学员对认知事物和接受改变观点的基础。帮助学员辨识案例事实信息哪些有用的,哪些属于“添乱”之类。

回应——发挥镜子的反射作用,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研究认为MBA案例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是教练的角色,从拓宽学员的信念入手,着眼于“激发学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练不是帮学员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提供一面镜子,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学员的心态,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面临问题的状态,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学员及时调整策略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在MBA教学中承担《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经营竞争沙盘模拟》等的课程,实践中加以运用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将NLP运用于教育心理学改善沟通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能根据分析学员所想,调动其配合,通过有效沟通影响其观点。教师能将学员“要我学”的心态轻松地转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4):286-288.

[2]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卷第1期,2009,(01):67-69.

[3]邱祝军.浅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8):68.

沟通案例分析篇(7)

[作者简介]黄瑛,广西大学商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C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200―03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如何教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适应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成为高校的迫切需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应该引入案例教学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方法选择的必要性和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简单地说,它就是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及其控制调整的过程。从内容上来看,它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工资福利政策等。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特征,把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人力资源教学过程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主要由阅读案例资料、案例分析讨论、撰写分析报告三个环节组成。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引入情景进行案例分析并围绕某一特定目标和内容展开双边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是互动的,首先教师给出一些具体而完整的背景材料,然后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最后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这种互动式的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第二个特征则体现在它不仅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还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向沟通的过程。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通过小组讨论的沟通形式参与案例分析的各个环节,承担着更多的学的任务;教师也在其中参与教学,但不起主导作用,只是通过简单评论的沟通方式来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协调与引导的作用,主要负责去挑选或撰写教学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老师有责任去挑选案例教学所需要用到的材料,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保证所选的材料是本土化的、有时效性的,因为现有案例库里的材料大多数不是从外国直接引入没有本土化的,就是已经失去其时效性的;如果在现有的资料中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案例分析,教师还必须亲自进行实地调查并且撰写所需要的案例材料,因为这些教学材料有别于一般的教材,具有独特的来源、性质,其内容的编排也要求更具针对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做好预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工作,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的工作和踊跃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小组讨论中扮演好自己在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所面对的实际情境,正确地评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风险,最后得出最佳方案。参与讨论的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每一个想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持续不断的案例教学活动,学生逐步学会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掌握案例分析要领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来解决问题。现实工作中所面临的情况和案例中所给出的各种情况是一样错综复杂的,如果我们能在案例中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实问题中用同样的方法也能够找到。这也是案例教学对于训练学生的意义所在。

二、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方与引导方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沟通渠道从过去的单方向变为了多方向,教师地位从主要变为了从属,学生地位则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然,在这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着参与方即主要的角色,而老师则充当着引导方即次要的角色,并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两者的作用不可替代。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测评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和可能作出怎样的决策,因此学生成为整个教与学的主角,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参与,包括从预习理论知识到审阅案例材料,又从案例分析讨论再到撰写分析报告的整个过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把握案例数据和细节;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为学生设计好一系列启发性问题作为引导之用;控制案例讨论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尽情地表达出来。同时,注意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合理安排案例分析的教学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亲自参与讨论,但要注意教师的评论应该是简短的,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讨论能够继续。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的讲评也是重要的环节,应注意不要把答案说死了,因为案例与现实经济生活一样,很难说有“标准”答案,答案应该是开放式的,并且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从讨论中获得一种今后在工作中能够用来处理不同情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学生的接受程度

案例教学是摆脱教师传授的过分依赖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想发展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劳动都是创造性劳动,表现在知识的灵活应用、答案的多样化、思维的活跃性及沟通的多渠道上。因此,案例教学的重点自然要放在这种思维训练的过程上。

沟通案例分析篇(8)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如何教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适应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成为高校的迫切需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应该引入案例教学这种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方法选择的必要性和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运用科学方法,协调人与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简单地说,它就是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及其控制调整的过程。从内容上来看,它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工资福利政策等。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特征,把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人力资源教学过程是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主要由阅读案例资料、案例分析讨论、撰写分析报告三个环节组成。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引入情景进行案例分析并围绕某一特定目标和内容展开双边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是互动的,首先教师给出一些具体而完整的背景材料,然后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最后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这种互动式的活动能够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第二个特征则体现在它不仅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还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向沟通的过程。学生成为了教学中的主角,通过小组讨论的沟通形式参与案例分析的各个环节,承担着更多的学的任务;教师也在其中参与教学,但不起主导作用,只是通过简单评论的沟通方式来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协调与引导的作用,主要负责去挑选或撰写教学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老师有责任去挑选案例教学所需要用到的材料,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保证所选的材料是本土化的、有时效性的,因为现有案例库里的材料大多数不是从外国直接引入没有本土化的,就是已经失去其时效性的;如果在现有的资料中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案例分析,教师还必须亲自进行实地调查并且撰写所需要的案例材料,因为这些教学材料有别于一般的教材,具有独特的来源、性质,其内容的编排也要求更具针对性。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做好预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工作,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的工作和踊跃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小组讨论中扮演好自己在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思考所面对的实际情境,正确地评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风险,最后得出最佳方案。参与讨论的学生一定要把自己每一个想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持续不断的案例教学活动,学生逐步学会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掌握案例分析要领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来解决问题。现实工作中所面临的情况和案例中所给出的各种情况是一样错综复杂的,如果我们能在案例中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实问题中用同样的方法也能够找到。这也是案例教学对于训练学生的意义所在。

二、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方与引导方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沟通渠道从过去的单方向变为了多方向,教师地位从主要变为了从属,学生地位则变被动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显然,在这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着参与方即主要的角色,而老师则充当着引导方即次要的角色,并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两者的作用不可替代。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测评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和可能作出怎样的决策,因此学生成为整个教与学的主角,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参与,包括从预习理论知识到审阅案例材料,又从案例分析讨论再到撰写分析报告的整个过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把握案例数据和细节;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为学生设计好一系列启发性问题作为引导之用;控制案例讨论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尽情地表达出来。同时,注意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合理安排案例分析的教学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氛围。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亲自参与讨论,但要注意教师的评论应该是简短的,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讨论能够继续。最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的讲评也是重要的环节,应注意不要把答案说死了,因为案例与现实经济生活一样,很难说有“标准”答案,答案应该是开放式的,并且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从讨论中获得一种今后在工作中能够用来处理不同情况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学生的接受程度

案例教学是摆脱教师传授的过分依赖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想发展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劳动都是创造性劳动,表现在知识的灵活应用、答案的多样化、思维的活跃性及沟通的多渠道上。因此,案例教学的重点自然要放在这种思维训练的过程上。

沟通案例分析篇(9)

护理学基础提供了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也是一门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桥梁课程可是长期以来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仍采用“示教―练习―考核”的模式并不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沟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考核成绩也无法反映护理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因此,我院基础护理教研室制订了一系列考核案例及评分标准。并以2011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11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56名

2、方法。

(1)修订评分标准考试是一条指挥棒。

确立新的评价教与学的质量标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首先修订评分标准:将传统单纯“以技术为中心”的评分标准修订为体现“职业素质、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分析问题、沟通技能和理论知识”6个方面能力的评分标准。其中操作技能部分占50%,综合能力占50%。

(2)编制考核案例。

根据不同实验项目特点编制考核案例。案例须从“职业素质、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分析问题、沟通技能和理论知识”6个方面进行设计,并考虑此阶段学生对临床知识的了解程度,案例须有比较明显的考点。

(3)实施方法。

单项实验项目考核时,将56名学生随机两两配对,再随机将28对学生分成3个大组,由3名教师考核。每对学生抽取1个考核案例,1名扮演护士,1名扮演患者。期末综合考核时,将56名学生随机3名分成1组,共19组,2名学生扮演护士分做不同的护理操作,1名学生扮演患者。教师根据小组的整体表现,例如护士态度如何、是否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小组成员配合是否默契,沟通是否有效,操作完成状况予以评分,小组成员得分均相同。

(4)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二、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4%的学生赞成案例式考核法,与传统式的考核方法相比,他们更喜欢案例式考核法,93%的学生表示案例式考核法提高了学习护理操作技能的积极性,98%认为他们比以前更加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并有利于语言表达的锻炼,98%的学生表示会在平时训练中认真思考,并有利于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93%的学生认为通过分析案例,提高了发现问题和实施个性化护理的能力,98%的学生认为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更增加了彼此间的配合和协作意识。

三、讨论

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考试形式弊端之一, 操作对象的条件固定不变,无法体现患者基本情况、病情、心理状态的变化,也无法训练和考察学生的应变、沟通能力,操作时往往照搬教师的课堂用语,显得生硬死板;弊端二,考核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技能是否熟练和规范,过分强调某些细节,不利于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式考核法则侧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创造性实用护理人才的好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分析案例及评分标准的内涵,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假设发生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变能力

由于案例中的患者情况各有不同,不像以往对着一成不变的模型用统一的语言、语调和方法进行操作,而是需要将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然后针对患者做出个性化的护理。尤其在期末的综合考试中,通常1个案例中包含2个技能操作,患者的情况复杂,需要学生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分析考虑。

3、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第一,案例设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式考核法都是认可的,但是案例设计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如案例中某些问题的表述比较模糊、案例的难易程度不一致等。这需要在以后的使用和实施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修订案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公平。第二,缺乏公认的评分标准。目前我们采用的是自编的综合性的评分标准,由“职业素质、操作技能、团队协作、分析问题、沟通技能和理论知识”6个方面组成。由于传统的方法是定量评价,客观性好,基本不受评定者主观意识的影响,较易被人接受。而综合的评分标准则是对质的评判, 没有非常统一的答案,不同教师对同一学生的评定结果都不一定相同,部分学生对这种评分法提出质疑。因此,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考核评分标准。

四、小结

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顺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所以,培养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要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应变、沟通能力等。只有将教学与临床护理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真正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才能更好达到教学目标。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也只是撬开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体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这座巨大冰山的一角,真正要达到目的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沟通案例分析篇(10)

随着经济建设的需求,学者们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革,必须把握管理类课程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缺乏有影响力的探究成果,更没有SPOC模式的探究。本文将以“管理沟通”为例,探讨其SPOC的教学模式。

一、国内外SPOC研究现状

1.国外SPOC研究现状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的简称。

国外有几个著名的SPOC研究案例: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OC实验及推广;②2013年,哈佛大学对三门课程进行了SPOC实验;③麻省理工学院的MOOC课程进行SPOC实验;④“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全球校园”的微型SPOC实验。

2. 国内 SPOC研究现状

MOOC热潮才刚在国内高校铺开,比较著名的是康叶钦对SPOC做了详尽的跟踪研究和深入评价。

3. SPOC的意义

SPOC被称为在线教育的新时代,它弥补了MOOC的不足,常常仅仅把MOOC作为学习的视频材料,然后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促进学习者思考、挑战、内化以至产生新知识。

二、“管理沟通”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1. 课程内容和特点

“管理沟通”具有管理类课程的本质特征: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体。它从实践中产生的,它不仅是对物质的管理,还受社会、文化、宗教等软因素以及人本身的影响。

2.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管理沟通”在我国是一门正在推广的课程,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表现为:①本土管理沟通案例缺乏;②传统管理类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适合本门课程;③期末一考制度不能正确检验学生的收获。

三、“管理沟通”SPOC教学模式设计

1. SPOC教学模式主要内容

(1)教学形式设计:教学采用实体课堂教学为主,主要完成案例分析、课堂答疑、知识点总结、学生情景操练、课堂测试等内容;采用大学城空间教学为辅,包括学生案例的提交、课后作业布置与提交、视频学习、课堂测试成绩公布、学习和练习素材分发与下载、线上交流和学习等。

(2)课前设计:①学生参与备课并将案例上传至空间;②将教师已有的MOOC视频上传至空间。

(3)课堂设计: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学生在课前已经观看了MOOC视频和学生的案例,实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吸收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没有被吸收,在课上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

(4)评估设计:网络平台共享多种测试成果,激励学生做得更好更完美。本项目以多个主题的阶段性学习和展示的结果的总和作为期中成绩的评定,包括演讲录像(10%)、辩论(10%)、谈判(10%)、宣传小册子(10%)、商务报告(15%),再加上前面提到的三个案例的选取(15%)和平时出勤(10%),期末还需撰写对这门课程的感想和收获以及建议(20%)。

2. 研究方法设计

(1)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管理类课程用得最多的方法。这里的案例分析法更多地是指在实验过程中每班特别选取5个学生作为案例分析对象给予特别的关注。

(2)观察法。由于过程考核贯穿始终,因此,观察法在本实验里将会最多用到。

(3)单组实验法。对于一些需要小组讨论的主题,每班学生会被分成 8组,每组4~5人。

(4)问卷调查、访谈。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从而改进,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维度对8个小项进行调查。

四、SPOC教学模式实施评价

当今网络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已经大于其他任何一种方式,中国学生沉迷网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堵不如疏,SPOC教学模式的方方面面的设计运用到学生喜欢的网络来完成,互联网资源的丰富、共享性和网络的吸引力都能保证本课程设计的实施可行性极强。

总之,以互联网络为平台,建立SPOC型混合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翻转”传统课堂学生的角色和任务,以符合我国管理类课程特点和要求,能切实提高学生商务和管理沟通能力,丰富我国“管理沟通”和其他管理类课程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沟通案例分析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09-02

案例:

作为一名专业部教学组长,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的工作主要执行专业部主任下达的工作任务,不断地与老师们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协调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在专业部里起到上级与下级沟通桥梁作用。

每年一度的专业部学生技能比赛即将开始,按照例年惯例,由专业课老师上报比赛项目和相关方案,专业部主任向我安排了工作任务,即负责收集比赛项目及各项目的实施方案。接到任务的第二天,我与主任及部分专业课教师开会讨论商定了具体比赛项目,并于当天制定了比赛项目汇总表,及时以QQ留言的形式把具体项目负责人及比赛方案制定时间通知了相关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已有大部分老师向我提交了比赛方案,而唯有现代物流作业比赛方案迟迟未交,该方案由两位老师负责(其中:女老师新聘到我校任职一年;男老师已工作数年,目前正在请婚假中)。由于该方案未交,次日,我找到了负责此项目的女老师,对她说:"张老师,你收到我发的技能节比赛方案制定通知了吗?你的方案做好了吗?"张老师回答:"看到了,可我不会做啊,""你可以打电话和王老师商量一下再制定,他以前带过比赛,""可王老师请婚假啊,我也不好意思打电话给他,怕打扰他!""不会写也要写啊,这主任确定的项目负责人,""我不会写,我不写!","不会写也要写啊,作为专业课老师。"说完这句话,我便离去了。最后,此次技能比赛方案的未能按时上交,影响了该项目比赛进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与老师之间的一次失败沟通,导致执行力低下。

通过这个案例,我在思考:这次技能比赛方案的制定工作为何执行力会低下?为何在布置任务时张老师会抱怨呢?

引言

一个团队不能有效地沟通,就不能很好地协作。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而有效的沟通则可以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也可以校正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偏差。有效的沟通是执行的基础,为什么选择沟通作为最能提升执行力的因素呢?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有效地提高执行力,在一般情况下首先要进行充分地沟通,对完成目标任务取得较为一致的认同。

1.沟通与执行力的内涵

1.1沟通的定义。什么是沟通?辞典上的解释为:开沟以使两水相通,后用以泛指使两方相通连;也指疏通彼此的意见。笔者认为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为了既定目标,用一定的符号,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过程。按沟通的结果,可以分为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本案例中,笔者与同事之间沟通属于无效沟通。

1.2执行力的含义。执行包含有三层含义,(1)贯彻施行;实际履行,执行命令。(2)承办;经办执行案典。(3)坚守节操。我们所说的执行更多的是第一种,就是贯彻施行;实际履行,执行命令。执行是一个刚性的要求。在管理工作中,执行力的体现就是执行团队是否有效达到了管理层所下达的执行目的和要求。对生产管理而言就是是否按计划完成了生产任务;对质量管理而言就是是否控制住了质量问题的发生指标和几率;对项目管理而言就是每个环节的进度控制是否在可控状态;对教学管理而言就是每个教学工作能否有序保质的完成。

2.克服沟通障碍

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有效的人际沟通可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达到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借助外界的力量和信息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由于沟通主客体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沟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沟通障碍,如:倾听障碍、情绪噪音、信息超载等。本案例中,张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敢向上级提出,寻求其他老师的帮,在沟通时带着情绪抵触拒绝执行工作,由此可见,例中存在的沟通障碍主要是情绪噪音障碍。组织中存在沟通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克服这些沟通障碍。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包括运用反馈、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抑制情绪、注意非言语提示和排除物理障碍等方法。如本案中我采用积极倾听、抑制情绪的方法就可使失败沟通转变成有效沟通。

3.如何建立有效沟通

本案中双方沟通无效的实质是各自心中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答案,都想说服对方或一方内心中不想接受对方的意见。实际上,沟通双方表面上在沟通,内心在抬杠。因此,只有教学管理者与老师们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执行力,具体策略如下:

3.1了解自己的团队,区别沟通。学校的职能层管理者大多不了解自己的团队,甚至是没有欲望去了解自己的团队。因为他们更功利的热衷于向上了解--校领导,向下指派――发号施令。现在,让我们为自己的团队成员建立一个档案:每一位老师各具备什么技能?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他的特长是什么?他需要什么样的搭档才能弥补其执行弱项上的缺陷?例如,本案中,张老师作为新老师,缺少带学生操作比赛的经验,若教学组长能根据张老师的实际情况,与其面对面沟通,及时了解其在制定比赛方案上存在困难并安排有经验的老师与其共同制定方案,便可更好的提升工作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