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7:24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1)

(1)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以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丰富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学院党总支定期结合学院实际引发讨论,引导广大党员联系自身工作作风、教风现状,对照学校和学院发展的要求,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依法从教和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纠“四风”、严防师德禁行“红七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管理方式,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诚信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学生党员中间开展主题学习讨论会、学生党员走访红色景点等党员活动,激发党员的先进性。

学院一直致力于内部树立典型,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在2017-2018年度七一表彰中,外国语学院党总支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吴海燕、陆莉获评优秀共产党员、项潇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

(2)努力做好入党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新生中的优秀苗子,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学院2018年上半年顺利完成第27期分党校的培训工作,64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学习,44人考核通过按期获得结业证,其中外语第一小组、外语第四小组评为优秀小组,李佳佳等7名同学评为优秀学员,林文哲、金婷评为优秀指导学长。

(3)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工作。

在上一批推荐的入党积极分子中选出比较优秀的推选为预备党员考察对象,充实党员队伍;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完成2018年上半年发展计划11人,其中教工1人,学生10人;转正预备党员16人,相关材料均已完整规范。

(4)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定期组织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认真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把质量观,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定期召开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学习时政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党员骨干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5)开展2018届毕业生党员“临别党课”,增强毕业生党员党性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党员先进模范性教育,学院在2018年5月22日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学生党员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毕业生党员加强认识“四个意识”;学院认真审查党员发展材料,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分别将毕业生中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相关材料分类归档,做好发展材料转移工作,毕业生党员的党员档案已全部移交档案室;加强毕业学生党员离校前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手续,2018届毕业生党员27人,省内转接13人,省外转接14人。 

二、学长工作总结

本着“自愿报名、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2018年6月期间,经过学校笔试、学院面试、结合辅导员评价,根据今年招生计划拟确定学院2018级新生代班学长4名,后期会根据学院实际招生情况进行增减。同时通过对2017级新生带班学长为期一年的考核,已确定学长团队优秀名单上报学工处。

三、学生督导工作总结

外国语学院、航空学院现有学生督导员21人,其中外国语学院学生督导员19人,航空学院学生督导员2人,15级学生督导员6人,16级学生督导员9人,17级学生督导员6人。

2018年上半年共收取84份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督导信息反馈表(教学用表)上交至督导室,平均每月上交21份,上交率100%。学院每月25日左右会集合全体学生督导员填写

反馈信息表,收集整理后会上交至督导室,目前学院学生督导员工作积极,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并结合班级同学意见提出对其教学的建议,提出的意见合理。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2)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总量和增幅达到了历史的新高,2007年高校毕业生495万,2008年达到559万,2009年则为611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其中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高校如何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关键。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现状

1990年4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召开,掀开了全国高校党的建设新的篇章。持续20年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使得大学生党员数量逐年扩大。根据2009年7月2日《人民日报》公布的200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现有党员7593.1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201.4万名,占党员总数2.65%;当年全国发展党员280.7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106.7万人,占发展总数38.01%,与2006年相比,短短2年,发展大学生党员增加了31.2%。高校中学生党员比例逐年增大,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目前学生党员(含预备党员)174名,占学院在校学生总数的10.8%,其中2010届毕业生党员93名,占学院2010届毕业生总数的21.1%。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数量上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比例。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事业继承人,担负着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做好这一群体的就业工作、充分发挥这一群体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对推动就业工作整体发展意义重大。

三、在就业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作用的几点建议

1.有针对性地抓好毕业生党员的就业问题,发挥毕业生党员就业的示范作用

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中的模范和榜样,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面旗帜,毕业生党员的就业水平如何既关乎学生自身,也关乎学校声誉。因此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就业示范工作意义重大。

党员毕业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正确地自我定位,积极争取锻炼的机会,往往能较快落实就业单位,发挥骨干作用,越来越深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党员毕业生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考研等方面的比例都比非党员毕业生大。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同学就业,促进同学的就业工作。毕业生党员源于学生,他们参与就业比起其他类型的就业帮助工作,更贴近学生,更细致有效。从目前情况看来,大部分毕业生党员能够发挥先进性作用,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学校和党组织的关怀传递到每一个同学的身上。

2.将学生党员参与就业工作系统化、制度化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全面推动毕业生党建和就业工作的结合和开展。以学生党建为组织基础,根据高校学生党员的特点,建立就业促进小组,通过一定有组织的活动对毕业生党员进行管理和教育,建立党员就业档案,加强对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学生党员促进就业的长效的可持续的机制,以先进党员就业研讨会、优秀党员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与此同时,注重将在校的非毕业生党员纳入各项工作中,以便工作的传承。

3.重视学生党员价值观的树立和正确职业道德的引导

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是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党员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学生党员的“群体效应”与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机制,有利于学生党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

4.发挥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积极发挥党员的群众连带作用,让学生党员成为就业指导教师和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使毕业生就业阶段的心理和工作层面的沟通更加顺畅高效。学生党员加强与其他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准确地了解同学的思想、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并且准确及时地向就业指导部门反映存在的问题,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在学生中建立正确健康的择业导向。

5.通过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地推进普通学生的就业工作

学生党员是众多学生中的先进团体,利用学生党员的影响力使更多的同学参加到就业工作中去,群策群力,一起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出谋划策,既可减轻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负担,又为顺利开展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广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择业、就业氛围。

四、结语

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是高校的目的和最终愿望,而党建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工作特别是学生就业工作中,只有重视并真正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作用,将党建与就业是当前高校工作有效结合,才能开拓眼界,放宽视野,才能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才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健康的发展环境,优秀的合作精神,良好的交际能力,出色的创新能力以及政治的人格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当以党建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的推动就业工作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才等.发挥毕业生党员优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科技信息,2007,(29).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3)

近年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从2001年开始,国家开始推行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政策,即允许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2年内,将其人事档案关系继续挂靠在原学校管理,这样毕业生中的党员也因暂缓就业而将其组织关系挂靠在原学校。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暂缓就业毕业生中的党员队伍也不断扩大,这些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多以灵活就业为主,流动活跃,流动地域范围也较广,管理难度大,形成了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急需攻关的新课题。

一、暂缓就业党员教育与管理现状分析

1.暂缓就业党员人数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611万人,2010年将达到631万人。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也在上升,其中有为数不少的党员或预备党员。就广东省而言,2009年广东高校应届毕业生共33.2万人。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2万人。再加上2008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在内,暂缓就业的党员(含预备党员)人数已达到1万多人。

2.暂缓就业党员的特点。

暂缓就业党员离开学校,或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或在寻找就业单位,或准备考研究生。分散广,流动性强。由于时空的阻隔,致使组织生活很难开展。长时间缺乏与党组织的联系,导致部分暂缓就业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丧失理想信念;有的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做组织分配的工作;有的重经济收入,轻思想建设,宗旨意识淡薄;有的对党的知识学习得不够,对如何申请转正不清楚,经常出现因未按时申请转正而被延长考察期的情况。

3.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

目前,各高校的中共党员基本信息的整理、统计、关系迁移等管理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其中有关暂缓就业党员这一方面的数据管理,具体操作是由负责人员将暂缓就业党员的信息归类后重新调整党支部,录入其身份,将其与在校党员、历史党员区分开来。暂缓就业党员需要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时,需要联系原支部书记,取得证明,接着联系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负责老师,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登记,再到学校的党委组织部办理介绍信方可将关系转出。

由此看来,暂缓就业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手续较为繁复,中间涉及多个部门,效率较低。同时,由于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以人工录入的登记方式为主,数据更新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于暂缓就业党员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动态信息更无法进行跟踪,这为高校暂缓就业党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二、暂缓就业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暂缓就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钟桂安同志提出建立网上党校和QQ群,开设暂缓党员网上活动室、信箱和党员论坛专栏[1]。石小玉同志提出确定结对情况,建立结对档案,成立结对QQ群,建立在校生党员与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联系制度的方案[2]。蔡茂华同志建议成立专门的暂缓就业学生党总支或党委,统筹全校各学院的暂缓就业党员的教育与管理[3]。

总的来说,由于暂缓就业党员队伍的分散点、流动性等特点,众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利用网络技术的思路和方法,来克服当前相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然而,这些研究中均是提出借助已有网络软件或平台。一个为暂缓就业党员管理工作量身定做的完整平台未见报道。

我曾对暂缓就业党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超过九成的暂缓就业党员认为应该加强党组织对暂缓就业党员的联系和管理,构建相关信息平台,以网络的方式加强沟通,并定期党组织的重要思想、最新消息等。

因此,本研究收集相关意见和经验,明确和优化暂缓就业党员管理的办事流程,并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一个突破时空限制的暂缓就业党员数字化动态跟踪管理平台,以克服当前在该项工作中普遍遇到的困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暂缓就业党员数字化动态跟踪管理平台的特色

本研究团队利用Power Design、Eclipse、Dreamweaver、Tomcat等计算机技术,结合暂缓就业党员的特点和管理的需求,设计出暂缓就业党员数字化动态跟踪管理平台。它具备如下特色:

1.网上审批,减少流程,提高效率。

构建暂缓就业数字化动态跟踪管理平台后,为每个二级学院设置一个数字化党支部,要求暂缓就业党员直接在网上登录平台提交办理组织关系转移申请。学校每周特定一个工作日,轮值的教师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结果由系统自动回复给党员,告知其办理的方法、时间和地点。这样,对于暂缓就业党员而言,再也不会因为原有班级毕业,原有党支部被重新调整而像无头苍蝇般到处碰壁。对于学校而言,不会因为管理人员的岗位变动而影响暂缓就业党员资料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2.与现有的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现暂缓就业党员数据的动态跟踪。

该管理平台对暂缓就业党员的申请资料审批通过后,会自动将相关数据导入到现有的党务系统中,不再需要人工录入,既减少了负责人员的工作量,又加快了数据的更新速度。另外,每位暂缓就业党员拥有一个账户,离校前录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在变更时自行上网更新,更新数据也会自动导入到现有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暂缓就业党员数据的动态跟踪。

3.双向联系,加强沟通。

该系统除了可以让暂缓就业党员登录提交申请外,还具有邮箱自动发送功能,可以自动把党组织的重要思想、最新消息等发送到暂缓就业党员的电子邮箱,促进暂缓就业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

4.缩短距离,加强管理。

利用网络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建立与暂缓就业党员联系沟通窗口。有效克服暂缓就业党员流动活跃,流动地域范围广而造成的困难,结束当前对暂缓就业党员的松散管理方式。

四、结语

“暂缓就业党员数字化动态跟踪管理平台”的广泛应用,将会有效克服因该群体的分散性、流动性而造成的管理困难,大大提高暂缓就业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率,逐步形成以先进信息科学为支撑点的暂缓就业党员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钟贵安.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探索.科教文汇,2008,(3):33.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4)

(一)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的趋势

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结合各高校实际学习好贯彻好,要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推动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而“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可按班级、年级、专业设置,也可按生活区、社团等其他基本单位设置”,使高校毕业班建立党支部成为一种趋势。

(二)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建设

由于各专业毕业班毕业实习安排的不同,将毕业班建到班级,支部党员时间相对一致,所关注的问题也较为一致,能够提升支部特色化建设;支部党员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毕业生真实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支部党员人员减少,易于将党建工作做实做细,为每位党员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可能,从而推进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

(三)毕业班党支部建设到班级有利于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主动发挥

毕业班建立党支部,支部委员将由学生党员独立担任,支部活动从以往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管理;支部的理论学习与活动策划从以往的“等靠要”转变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从以往“教师希望”转变为“自己希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从以往的“老师怎么说”转变为“我愿意怎么做”。这些转变使毕业班党员从被动转为主动,激励他们主动认识、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主动总结、主动创新,更加主动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有利于毕业班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

由于毕业班主要面临着求职、考试、实习、就业等情况,导致班级同学呈现出流动性大、分散性广、参与性差、互动性弱的现状,将党支部建到班级,能够调动更多党员参与到为同学服务的队伍中,能够促进党员自觉提高党性修养,能够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从而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毕业班的有关工作。

二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的指导思想

(一)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

由于毕业班党员人数多,党委要大力倡导他们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通过与同学生活在一起的便利,根据对学生实际需要的了解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及时调解同学日常间的矛盾和摩擦,排除安全隐患;全面关注班里心理异常、生病或某些方面(在爱情、学业、就业等方面)不顺利的同学,及时向辅导员通报异常情况。通过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多元化管理与主动性服务

毕业班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相对比较分散,不能依照在校班级的管理方式,而要结合毕业班特点采取多元化管理手段:如增加晚上走访宿舍的次数,及时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信息平台,注重个性化指导,加强毕业班信息的宣传力度。同时由于毕业班学生各方面压力较大,又经常奔波四处,高校党组织要主动思考为毕业生服务的内容,主动将学校政策、各类通知、就业信息、毕业班经常遇到的共同性问题进行广泛宣传与正确解释,从而使学生遇到问题及困难时能够自我解决,或者通过毕业生党员协助学院进行解释与管理。而对那些差异性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高校党组织及党员不仅要帮助毕业生解决问题,也要将这些案例收集整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通过点面结合,内外结合,网络交流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及主动性服务,实现党组织教育管理全覆盖无遗漏的工作效果。

(三)实施三项工作制度

一是“一帮一互助制”,是指将学生党员与毕业班宿舍结成对子实施互助,或让学生党员定点帮助有“就业困难、生活困难、心理障碍、生病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同学,协助辅导员及时、准确地了解每个宿舍和特殊学生的情况,及时消除存在的各种隐患,带领班级同学共同进步。二是“辅导员助理制”,聘请部分得力的学生党员作为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做好毕业班工作,增强管理队伍的力量,减轻管理上的巨大压力,将毕业班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三是“党员宿舍服务岗”,是指以毕业班党员为主体,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固定的服务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日常管理服务,如收取就业协议、各类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等,设在宿舍区可以克服老师上班时间与学生实习时间的矛盾,实现便民目的。通过这三项制度实施,培养学生党员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提高党性觉悟,帮助困难毕业生,切实推进各项毕业班工作的具体落实。

(四)坚持四个工作原则

一是“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毕业班党建要与实现党的伟大事业这一长期宏伟目标相结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及时总结,形成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党员的素质,体现党的先进性。二是“深入基层了解民意”。毕业班党建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同学,凝聚力量,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用心服务,主动服务,无私服务,以务实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增进学校与学生及党员与群众间彼此信任、良性互动和持续发展。三是“师生互助践行承诺”。毕业班党建需要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互相协助共同推进,老师要承担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与毕业生党员共同制订工作目标,认真落实承诺,切实解决毕业班教育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四是“内外共建持续发展”。毕业班党建要加强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支部与支部之间、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之间、党建工作与校外环境之间的协调共建,推动支部可持续发展。

三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的工作方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党员觉悟性

党委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积极号召毕业班党员积极投身实践,接受锻炼,经受考验,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对于毕业班党员中存在的组织活动不积极的情况,党委要通过组织更为深入的宣传动员,更为广泛的发动参与,更为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二)讲明义务,体现党员先进性

党委要加强对毕业班党员的党性教育,要向毕业班党员讲明服务他人、带头实践、甘于奉献、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章规定党员应该履行的义务,也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了确保党性教育的落实,党委要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党内“三会一课”,组织毕业生党员定期过好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使他们在教育中坚定信念,明确义务,用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

(三)明确职责,强化党员责任性

党委要结合毕业生党员的实际情况进行职责分工,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实践进行必要的分类,既能减轻每个党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又能够保护好引导好每位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明确职责要求并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落到实处,形成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和动力机制。通过制度加强对每位党员的约束,充分发挥了每位党员的才智为同学们服务。

(四)记录档案,掌握党员的活动参与度

党委要详细记录毕业班党员服务同学的工作内容与时间,汇总整理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过程和资料,为党委准确评价每位党员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载体和内容。同时学院要对每位毕业生党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鉴定,放入个人档案,为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在校情况提供依据。

(五)评议表彰,调动党员积极性

党委要在毕业生离校前,对毕业班党员服务同学的工作进行必要的评议表彰。结合毕业班党员参与教育学习、服务工作、个人表现、建立评议表彰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管理服务工作的落实,提高党内教育学习与组织生活的质量,充分激励与调动毕业班党员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切实起到模范作用。将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与党组织严格执行管理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党员意识、加强党性观念,强化争做先进、争当模范的育人目标,使毕业班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的工作实效

(一)贴心服务每一位毕业班学生

通过将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可以加强毕业班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调动服务他人的积极性,协助学校更加细致、深入、全面、及时地帮助特殊学生、及时了解毕业班的情况、及时将毕业班各项工作传达布置,也让每位同学能够通过毕业班党员寻找到组织,充分体现党组织对每位毕业班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以保证毕业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积极搭建每一个师生互动的畅通平台

通过毕业班党员这个桥梁可以畅通师生间的信息联系。毕业班党员是班级里素质较高、群众关系较好、对班级情况了解较为全面的学生骨干,同时毕业班党员也是与学院老师接触较多,并且大部分担任过班级或学院主要团队的负责人,对学校、学院的各项工作获知较为畅通、政策了解比较准确,并且他们在毕业时面对各方面压力相对其他同学会稍显轻松,因此较宜于成为师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以保证毕业班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三)做好每一项毕业班教育管理工作

由于毕业班教育管理工作非常繁琐、政策性强,而毕业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较为个性化、复杂化,因此高校在毕业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更应该严格管理,而毕业生党员自身素质较高、执行力较强,能够将学校有关政策落实到基层,同时毕业班党员与同学接触较为紧密、了解基层情况比较快速与准确,有利于学校实施严格管理和公正管理。

(四)周密策划每一项文明离校活动方案

每一届毕业生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一届毕业生都会面临着许多新特点,由毕业班党员策划组织一些符合毕业班学生实际需要和感兴趣的爱校荣校活动,更易于被毕业班学生所接受,更易于调动毕业班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各项活动的教育效果。

(五)有效发挥每一名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毕业班生党员服务同学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更重要地是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加深全体毕业生对党组织的正确认识,增强了高校党组织与毕业班学生的良性互动,为高校未来发展储备了更多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

(六)切实维护每一阶段的校园和谐稳定

开展毕业班学生党员服务同学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校全程关注到毕业班级各阶段的不安全因素,如求职开始时的茫然困惑、实习与学业冲突时的抉择、毕业论文答辩时的焦虑及离校时的伤感,通过毕业班学生党员能够及时协助学院发现问题,也可以及时化解同学们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笔者所在学院毕业班党支部建到班级工作在起步中创新,在创新中思索,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毕业班学生文明离校、安全离校和带着感情离校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了高校毕业班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在第十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gov.cn/ldhd/2010-12/14/ content_1765724.

[2].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gov.cn/ldhd/2012-01/04/ content_2036901.

[3]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发[2010]15号)[OL].baike.baidu.com/view/3155575.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5)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在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章节进一步提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探索和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机制,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在这种培养模式下, 高职学生将至少有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到企业单位顶岗实习。因此,实施“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党员管理面临新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将近有一年的时间在企业实习,履行着“学生+员工”的双重职责,其中学生党员虽然已离开学校进入各实习岗位,但他们的组织关系仍然在学校,仍然是学生党员的一部分,必须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党员意识淡薄,利己主义色彩浓厚,入党前后判若两人。同时学生党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政治修养是否合格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已符合党员条件的首要标准。目前,我国社会政治健康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当今的学生党员没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因而不大注重政治修养的提高,造成有些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面对新世纪复杂微妙的国际环境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对待,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等问题。

 

因此加强实习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各基层党支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党支部做好党建工作的关键。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校外学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党支部工作难以开展,党员教育管理难落实。一是时空问题限制了学校党支部管理职能的实施。高职学制本身就短,同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而且岗位分布较散,校内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与学习活动较困难。二是学生党员的双重身份使企业党支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2.党员的考察和转正难以正常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主体也从由学校教师担任转变为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交替担任,呈现多元化。这些变化一方面使得原有的团组织推优、党支部培养、党总支把关的三级体系无法适应,另一方面,组织对学生的考察与了解会失真,降低了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3.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顶岗实习后,学生党员的首要身份是企业员工,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应企业环境和锻炼岗位能力上,放松了政治学习,党员的归属感淡化,责任感和自豪感衰退,因此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很难得到发挥。

 

三、加强实习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2.第一,自我教育是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经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等不断循环的教育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学、自我修养、自我鉴定、思想小结、自我批评等形式,提高思想觉悟, 正确认识自我。

3.第二,学校教育是主导。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对高职院校来说,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 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

第三,企业和社会教育是主体。因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

 

2.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一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确保党组织与实习学生党员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党员在为期将近一年的毕业实习中能够及时向组织汇报思想、参加党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在学生党员实习之前,党总支对准备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进行专题培训,一是讲解实习期间组织生活的相关规定及要求;二是完成党小组的划分,并推选出党小组长;三是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充分做好圆满完成实习工作的思想准备,以辛勤劳动为荣,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意志品质,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思想得到进一步熏陶,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在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不仅是党实现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需要,改善党员队伍的分布和构成的需要,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学生党员成长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其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只有积极探索有效的实习学生党员管理体制,探索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措施、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使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党建工作不中断,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创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实践。

 

作者:刘伟 来源:人间 2015年35期

 

高校毕业生管理要求高校在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中,要考虑学生生命发展的非连续这一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先解读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两个重要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透视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的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实现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新构建,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合理化。

 

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对毕业生的素质修养、行为举动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关系到高校今后的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在个体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视域下,研究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对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初步认识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哲学的重要命题,黑格尔曾说:“连续性就是单纯的,与自身同一的自身关系,这种关系不以界限和排除而中断。”①与连续性对应存在的是非连续性,非连续性“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和突变性”②。生命的连续性是生命发展的普遍现象,但在生命的可连续发展中,存在着生命的非连续性的可能。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生命发展连续性过程中,在受到不可控制的外来因素刺激和自身内部矛盾的共同影响下,生命的连续性被打破,以致在生命中的某些时段出现非连续性发展的状况。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生命发展连续性并不对立,相反,二者是统一的整体。具体来说,首先表现为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和生命发展连续性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都蕴含着彼此;其次表现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事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转化,就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多可以转为少、少可以转换为多。

 

谈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就不得不提非连续性教育。“非连续性教育是指通过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危机而进行的教育。”③总的来说,教育是按照生命发展的顺序连续进行的,但是人的生命发展总是无法避免地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人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虽然非连续性是暂时的,但是会对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博尔诺夫是非连续性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生命的非连续性必然要求有相应的非连续性教育,因为连续性教育“基本上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质。但仅此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作一处重要修正”④。所以他指出“在人类生命过程中非连续性成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由此必然产生与此相应的教育非连续性形式”⑤。

 

随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现象的增多,国内关于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教育的研究逐渐丰富,但总体来说,关于生命发展非连续性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在日常宣传中也很少涉及非连续性教育,当前中国高校对毕业生的生命发展非连续性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的困境

 

(一)毕业生思想活跃,易出现极端行为

 

毕业生处在毕业的特殊时期,思想异常活跃,非理性思维强烈,进入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阶段。思想变化导致行为不可预测,难以管束,本来就困难重重的毕业生教育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大部分毕业生心智尚未成熟,往往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没有预料到的困难,他们容易采取极端行为,出现事故,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

 

(二)毕业生自我意识觉醒,思想矛盾

 

个体生命的非连续性加速了毕业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重视自己的价值,在就业时希望能掌握选择工作的主动权,想自由择业,而不是让工作选择自己,被动就业,但毕业生同时也认识到自己不一定能选择到满意的工作;毕业生怀着满腔的抱负,希望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是在选择工作时却有很多顾忌,对待遇和工作条件等抱有很高的期望;期盼在工作中有竞争,但又害怕竞争。虽然毕业生有追求、有理想,这是值得肯定、值得鼓励的,但是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考虑,对自己没有正确的定位,这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学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是成功的,因为学校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让学生具备了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功利性心理又表明学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是失败的,毕业生并未形成科学的就业观。这种矛盾的局面就让学校开始思考究竟要不要改变当前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如果要改变,又该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

 

(三)毕业生行为松散,无视学校纪律

 

高校毕业生即将毕业,找工作、考研、撰写毕业论文等都需要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但他们又尚未真正毕业,还是在校学生,所以学校把毕业学年的课程数量安排得比之前的学年少,以减轻毕业生的课程压力。没有课程的牵绊,课余时间增多,部分毕业生又存在自制力欠缺,缺乏学习主动性、对自身要求低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缺勤率高,即便去上课也只是为了应付,修得学分,以使自己能顺利毕业。这样一来,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被打乱了,教学效果当然会变差。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所以开始无视校纪校规,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不参加学校和班级活动。此外,学生在毕业之前一直都生活在环境单纯的校园里,他们对未知的未来不知所措,甚至畏惧,即便参加了相关的就业活动,也无法认清自己,无法给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对这类毕业生的教育管理下更多的功夫。

 

三、个体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就业难,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70%,虽然每年都会有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出现,国家就业政策也向毕业生倾斜,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毕业生更大的自主择业权,但社会在发展,岗位要求在提高,毕业生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就业难问题依旧凸显。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一些就业不良风气,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2.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社会正面临着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生产和需求的变化剧烈,部分传统产业遭遇寒冬,面临危机,对人才的需求有限,这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就业难是造成毕业生出现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原因之一,毕业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很少经历挫折,但就业问题让他们突然承受沉重的压力,最后导致毕业生出现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状况。

 

3.虽然目前我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多元文化的不断入侵,社会上存在越来越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公共安全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这些都让毕业生的生命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另外,在信息时代中,网络上传播着各种暴力、色情读物和游戏,这极易让人在精神上产生扭曲,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会对涉世未深的毕业生产生负面影响,随时可能会造成生命发展非连续性发展。

 

(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失范

 

1.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对前来校园招揽人才的用人单位敞开怀抱,不仅组织专场招聘会,而且有些高校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里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部分毕业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往往会去参加校外的各类招聘,长期不在学校,这使得高校的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展开。

 

2.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的毕业生往往签约较早,离正式毕业还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这部分已签约但又尚未毕业的学生就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加上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学生签约就意味着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甚至对这类学生放任不管,这就导致学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出现了真空。据统计,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学年中,都有请假、缺课的情况,超过80%的学生请假天数超过一周,学校对此很少追究。

 

3.高校对毕业生的教育管理还存在只重形式、内容空洞陈旧、缺乏新意、执行不力、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

 

四、生命发展非连续性语境下,合理进行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

 

(一)对毕业生开展生命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毕业生正确认识生命,使其能够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遭遇,重视生命的价值,最终让毕业生“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理解和善待生命,培养生命个体执著于生活的勇气,发掘生命的意义并珍惜生命”⑥。

 

1.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时刻关注毕业生的生命世界,监测毕业生的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现象,一旦出现危险征兆,就马上进行必要的干预,展开生命教育,化危机为机遇。

 

2.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引导毕业生树立生命意识,使毕业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平等和值得赞美的存在;还可通过实践活动使毕业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可被经验,而只可被践行”⑦。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进而珍惜生命,发现自己,最终实现自我。

 

3.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教育毕业生直面生命中的失败和困难,也就是要引导毕业生敢于面对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让他们认识到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无法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遭遇一些失败,面临各种挫折,面对生命中的种种不顺,只有迎难而上,战胜困难,才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4.对毕业生实施生命教育时,需教育毕业生尊重生命个性,每个生命都是具体存在的,有着不同的特性,不同个体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要承认差异的存在。接受了生命教育的毕业生,能够在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发展出现非连续性后,及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同时,展开生命教育还可以减轻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压力。

 

(二)优化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方式

 

1.规范对毕业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虽然毕业生即将毕业,但并没有完全脱离校园,他们首要的身份仍然是学生,学校必须对他们负责。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约束毕业生的日常行为,将严格的教育管理和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相结合。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放下姿态,平等地看待学生,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与毕业生的交流工作。

 

2.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形势和政策两方面展开。形势教育主要是指教育毕业生认清楚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毕业生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让毕业生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摒弃找工作只找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铁饭碗”的观念,将目光投向广大的民营企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另外还要认识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对岗位和薪水要有合适的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以确保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至于毕业就失业。

 

政策的教育主要是让毕业生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高校要为毕业生组织专门的宣讲会,向毕业生详细解读国家的各项政策,如“双向选择”“选调生”“村官”“西部计划”等一系列和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的、能扩大就业面的政策,还要让毕业生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

 

3.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可以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大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应在学校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社会大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发展方向,并且要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实现全面发展,最后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学校对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学校能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和相关服务,毕业生能获得有效、真实的信息,才能避免走弯路。高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还可以对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由于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毕业,学校每年都在做相关的就业信息统计,学校比较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学校完全有能力对毕业生进行入职培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6)

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党的整个组织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自觉抓紧抓好。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农村、社区、机关、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

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层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工程,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未来工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本文以基层党建工作为突破点,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路径,探讨如何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及创新,开拓思路,规范常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落实服务理念,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落实制度、统筹规划、坚持调研与检查

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途径和方式,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确保学生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1.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

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结合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实际,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发展党员工作计划,逐步提高低年级学生党员发展比例。准确把握培养和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控制好党员发展的梯度和速度,不断增强党员素质,提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2. 扎实落实党员发展制度

进一步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是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基层,根据党员发展新思路,与时俱进的完善制度,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才能有依可循。2006年来先后制定《大连交通大学党员发展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关于授予和重新审定机械工程学院等十六个党总支发展党员审批权的通知》、《关于规范发展学生党员授权党总支审批手续的补充规定》、《大连交通大学发展党员工作“两公开”制度实施细则》、《大连交通大学发展党员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细则》等系列关于党员发展文件。与此同时,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和党员发展工作,认真贯彻省市委相关文件和要求,转发中共大连市委组织部《印发

3.党员发展工作专项检查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党员工作水平,特别是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指导各党总支规范毕业生党员材料归档工作,学校党委组织员对各学院党总支、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等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检查分听取学院自查汇报、查阅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工作原始材料两项内容。在检查中充分与各学院总支书记、副书记、辅导员就学生党支部工作进行较深入的交流座谈,听取了各学院的主要做法、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并根据检查情况,起草、下发文件通报,表扬优秀,指出问题,做出要求,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保障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指导

1.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

集中时间对学生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对党员发展流程、党员发展材料准备情况、党员发展几项重要注意事项、党员发展常用文件及组织关系转接等各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通过培训,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有较大的进步。

2.加强党总支组织员培训

整编《大连交通大学党总支组织员工作手册》,针对大学生入党的程序、审阅发展党员材料的步骤和内容、检查发展党员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谈话及党员发展日常情况汇报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和指导。

三、把好“入口关”,做好党员发展的储备工作

1.做好积极分子培训,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基层和前提,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截至到2012年,我校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53期。并创新了我校积极分子培训形式,整编《大连交通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将培训重心下放到二级学院,在第51期积极分子培训中实施该办法,采用二级学院培训、集中考核的形式,效果较好。我校某学院开展的“党员培育工程”,通过“加强培训、提升素养、多方协助、助其成长”的方式,创新积极分子培训方式方法,形成党团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和入党教育相结合的二级党校培训模式。

2.加强积极分子管理,严格党员发展程序

通过对各学院学生党支部的检查,加强各学院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督促各学生党支部建立并完善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具体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思想汇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材料、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等。并要求认真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责任制,做到包教育、包培养、报成熟,为发展党员做好储备工作。

3.加强发展对象教育,夯实党员发展基层

加强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是要从发展对象的思想教育工作抓起,在社会工作中培养考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党校中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逐步达到思想上入党的组织要求。同时,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规划,明确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要求,在培养和发展过程中抓好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式,确保思想教育工作效果,为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四、把好“培养关”,做好党员发展的再教育工作

1.“科学发展观”为引领,重视高校新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针对大一新生党员中存在的党的知识掌握不足,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等问题,大连交通大学从2007年至今共举办了五期新生党员培训班,共培训500余人。培训班以“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旨在通过培训使广大新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提高思想素质,增强党员意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学风建设和创先争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培训形式:集中讲座、个人自学、新生党员座谈会、心得体会和结业考试。

学校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从新生入校开始就注意加强对新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引导他们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培训加强了新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及对党员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切实保证学生党员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工作

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党员质量, 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党组织正式接收党员之前, 通过党的组织生活进一步了解和考察发展对象的重要过程。因此, 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来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 将预备党员教育、考察、转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理论学习引导、培养预备党员的党员意识。培养预备党员的党员意识,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学习, 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模式, 如: 支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化学习和业余党校学习相结合,文献资料学习和时事热点探讨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预备党员对党的信仰和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 加强和提高党性观念和政治素质, 自觉地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把好“出口关”,做好毕业生教育与接转工作

1. 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

“树当代大学毕业生党员形象,展当代大学毕业生党员风采”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十年,十年来,我校各级党组织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形成了许多特色活动、品牌活动,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党员尤其是毕业生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学习意识、先进性意识、服务和奉献意识,在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挥党员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做好接转,为毕业生党员服务

现阶段,流动党员问题凸显,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我校历年重视毕业生党员鉴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入党材料归档工作,明确毕业生党员鉴定填写要求,细化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相关事宜,规范毕业生党员材料归档工作。并印刷《致毕业生党员的一封信》,表达学校师生对毕业生的深厚感情,且将毕业生离校的相关流程、要求简明扼要的体现,更好的为毕业生党员服务。

3.规范党员转入、转出程序

在以往办理接转手续的基层上,更加规范、清晰的梳理出党员转入、转出流程,并告知经办人,方便各自工作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对于学生新生党员转入,履行以下程序:(流程图略)

对于毕业生党员转出,履行以下程序:(流程图略)

对于更改介绍信,履行以下程序:(流程图略)

六、构建新型党支部,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将党务工作者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层,不断增强我校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展动力。并积极探索以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学生社团为基层设立党组织的新形式,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从学科带头人党员、教学科研骨干党员中选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探索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实践路径,是在更好的完成大量党建基层工作的基层上,吸取宝贵实践经验,继续升华和不断创新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党建基层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探索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始终坚持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扎扎实实抓基层、打基层,从基层党组织设置、党支部书记配备与培训、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及党组织活动创新等方面加强建设,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做好组织保证。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7)

―、广告艺术学院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出现状

 

高职院校本身学制就短,学生在校总共不过三年时间,由于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学生三年级时一般只上10-12周课,也就是半个学期左右,因此对学生党支部而言,学生人党积极分子培养可用的周期很短,大概只有两年时间。从大一人学即递交人党申请书开始算起,要经过系级党校人党申请人培训、学院党校人党积极分子培训、团组织“推优”和至少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再到政审、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党委组织部预审等环节,召开发展会最快是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稍慢点就到二年级下学期了,学生在学校能够被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时间就已经很紧了,更何况是转正。据统计,自2008年10月广告艺术学院党总支成立以来,学生预备党员毕业前在校转正的比例仅为25%。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告艺术学院毕业生党员就业的单位类型也趋于多元化,到非公经济企业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在接转组织关系和转正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现实困难和问题。很多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而毕业生党员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档案所在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因为党员实际上不在本单位工作,日常很难见到本人,预备期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难以落实,又不愿意接收预备党员,导致很多党员无法转移组织关系。为了保持党员队伍的稳定,使学生党员不流失,学院党委和广告艺术学院党总支经研究只能同意部分毕业生预备党员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学院,待转正以后再及时转出。

 

二、毕业生预备党员教育、培养、考察的主要做法

 

总体而言,各级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但发展入党后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够严格,普遍存在“人口严、出口宽”的现象。而有的预备党员人党时间短,接受的精神洗礼还不够深刻,思想上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受到现今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对角色认知还不够到位,很容易进人“疲倦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有些甚至将自己混同于一般同学。而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相对宽泛,大多是和正式党员一起听报告、学习文件、参加党员发展会等,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思想上的熏陶还很少。客观上讲,预备党员多集中在三年级,正值到企业实习、求职阶段,远离了学校和课堂,党支部进行跟踪管理的确有难度。对在校生党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毕业生预备党员了。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党组织要通过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等方式,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党支部每季度要讨论一次,发现问题要及时同本人谈话。”

 

根据以上规定,目前党组织考察毕业生预备党员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实与在校生预备党员相比,对他们的要求往往更宽松一些。

 

(一)提交思想汇报

 

我们要求毕业生预备党员每季度提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主要谈谈人党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汇报自己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思考和困惑等,以便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教育。

 

(二)参加党组织活动

 

学院各级党组织有重大活动时,我们会提前通知毕业生预备党员回校参加,如果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则需要提前向党支部请假。而实际上这一条基本很难落实。

 

(三〉党支部每季度进行考察

 

根据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及与其交流所掌握的情况,由党支部委员定期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及时进行记录。

 

(四)预备党员提交书面转正申请

 

预备期将满时,预备党员本人要主动提交书面转正申请。如果他们未与党支部及时联系,我们会提醒他们按照要求撰写。在申请中要全面回顾人党一年来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入党时党员群众所提缺点的改进情况。

 

总体而言,对预备党员来说,转正远没有人党时那么严谨、复杂,如果不犯重大错误,一般情况下都能按时转正,因此大多数党员认为人了党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转正只是一个形式和时间问题,也就容易产生惰性,降低了努力进取的积极性。

 

三、组织关系暂留学校毕业生预备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为了改变以往党支部和预备党员容易集体放松的状况,我们经过分析、研究、实践,初步探索出从预备党员本人、学生党支部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加强对组织关系暂留学校毕业生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与考察模式。

 

(一)预备党员本人层面

 

1.每月汇报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由于毕业生预备党员人事关系不在学校,党支部无法掌握其日常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监督其各方面表现,我们要求他们每月提交一份电子版的工作、政治理论学习和生活情况小结。

 

2.每季度提交思想汇报

 

和以往一样,要求预备党员每季度提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汇报自己近期学习重要时事或中央文件、会议精神的情况,也可以交流其他方面的思想。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便于预备党员及时交给党组织,我们不要求思想汇报必须用稿纸手写,只需提交电子版即可。如果是手写版,可以拍成照片发给党支部而不必快递回校。党支部委员审阅之后会及时向党员反馈意见。

 

3.积极参加各种工作及活动

 

我们要求毕业生预备党员严格履行党员的义务,自觉与学生党支部保持联系,接受党支部的教育和管理。如果参加学院党组织生活确有困难的,经党总支同意,可以书面形式汇报其近期思想情况。

 

此外,他们还应该积极参加工作单位或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的各项活动,在岗位上发挥好党员的作用,树立好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学生党支部层面

 

1_强化入党介绍人责任,对预备党员进行全程培养、考察

 

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第十四条规定,人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包括:(1)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认真了解被介绍人的人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本职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2)指导被介绍人填写《人党志愿书》,并认真填写自己的意见。向支部大会负责地介绍被介绍人的情况。(3)被介绍人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继续对他进行教育帮助。

 

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以往人党介绍人的作用一般仅限于在发展会上介绍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表明自己对其能否入党的意见。但这远远没有完成人党介绍人的职责,他们还应该在党员预备期内履行后续的培养、考察义务,查阅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及时与预备党员进行交流,了解其毕业后的表现,协助学生党支部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转正工作,帮助预备党员不断进步。

 

2.定期到用人单位走访,了解基本情况

 

在学生毕业前,党支部要对毕业生党员做好就业调查工作,能转出组织关系的必须转出,不能转出的要及时做好信息统计,到党委组织部备案。党支部负责整理保管毕业生预备党员的相关档案资料,要经常联系学生党员并到其所在单位了解其在预备期内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履行党员义务情况,每季度要按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

 

3.开设网上党校,要求毕业生党员在线答题

 

如今已经进人到互联网+时代,为了提高预备党员的学习质量与效率,使其不放松政治学习意识,我们建立了毕业生预备党员公共邮箱、微信群、qq群等,通过网络及时党内外重大新闻和各种文件资料,使党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学习。我们还可以尝试开设网上党校,在预备党员学习规定的党内外重大时事等有关内容后进行在线答题,检验其学习成果。

 

4.党支邱书记与预备党员谈话,不断加强其组织观念和党员意识

 

为了对毕业生预备党员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提升其组织纪律观念,激发其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可以每半年由党支部书记与其进行一次深人的、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其在预备期内各方面的表现,关心其工作、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同时在思想上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5.探索实行转正答辩制

 

为了完善预备党员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预备党员不断进取的内部动力,我们参照有些学生党支部的人党答辩会形式,探索实行了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由党总支设计、党支部实施、党支部委员出题。答辩的具体程序包括:

 

(1)预备党员自述入党时党员群众所指出缺点的改进情况,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

 

(2)建立题库,涵盖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国内外重大时事、《公民基本道德纲要》、党员综合素质四部分内容,由预备党员随机抽取题目;

 

(3)党总支及支部委员根据预备党员的陈述及答题情况进行即兴提问,预备党员现场回答;

 

(4)评委打分。通过这样的答辩,党组织可以较为全面地考察预备党员预备期的表现及其综合素质,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切实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党输送合格的人才。预备党员也会产生危机感,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要不犯错就可以顺利转正。

 

(三)预备党员所在用人单位层面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8)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模式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行,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实践一个必经的重要环节。且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过程中流动性大,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脱离学校的直接教育管理,给学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提出许多新的挑战。在顶岗实习学生中也有不少是学生党员,这就给高职院校党员教育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实现好顶岗实习与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相衔接,做到学生党员的顶岗实习和教育管理两不误,是摆在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制短、毕业班党员党龄短。高职院校学制通常为三年,且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一般实行的2+1模式或2.5+0.5的模式,学生在第5个学期就陆续进入企业实习。按照党员发展程序,一名高职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到发展为一名预备党员需要将近两年的时间,进入顶岗实习的毕业班党员以预备党员居多,且入党时间较短,党员的组织意识和观念还比较淡薄,党性修养有待提高,自我监督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正是需要组织认真教育、管理和考察的时候。通常在实习过程中,这些毕业班党员预备期满,可以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导致了预备期的考察面临严峻考验。

(二)顶岗实习单位和实习地点呈分散状态,且流动性大。近年来,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无论是在学校安排校外实训基地,还是学生自己找的实习单位,大多为私营企业,且实习企业接纳的实习生人数有一定的限制,更导致了毕业班党员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地点分布分散。同时,受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人才竞争、就业环境及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相当数量的毕业班党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经常变动实习单位,变动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流动性较强。高职院校统一组织活动难度较大,教育管理、考核难度较大。

(三)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党员管理形式化或置之不顾。高职院校毕业班顶岗实习单位多为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尚未建有党组织,无法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教育管理;已建有党组织的单位,由于学生的组织关系在学校,也不愿承担起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顶岗实习的学生,兼具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要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毕业班党员的考察转正难以正常进行。由于顶岗实习单位较分散,实习党员分布广,同一支部党员不在一起实习,培养联系人多为教师党员,这就导致了培养联系人和同一支部党员均无法对其了解进行考察并对其转正发表意见。毕业班党员在实习单位实习,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赶回学生参加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更有甚者到转正时间不能按时返校参加支部大会,转正程序难以正常进行,给预备党员转正带来很大困难。

二、毕业班党员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毕业生党员管理制度。各分院(系部)党支部制定《关于毕业班学生党员管理的若干条例》、《毕业班党员校外实习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同时,毕业班学生在实习前期到所属分院(系部)党支部领取相关《毕业班学生党员考核鉴定表》、《毕业班党员校外实习证》等相关材料,然后到转正前一周将相关材料交予所属分院(系部)党支部进行鉴定,鉴定合格之后予以转正,不合格则延期转正。

(二)建立校企合作加强毕业班学生党员管理。各分院(系部)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毕业生党员,实习单位党组织可以对毕业班学生党员进行考核,所属分院(系部)党支部向毕业生实习的单位了解情况或者让实习单位党组织出具相关证明,证明其符合转正要求,审核通过后,所属分院(系部)党支部按照规定予以转正,实习单位出具不合格证明,经查实,所属分院(系部)党支部按照规定延期转正。

(三)制作毕业生党员服务积分卡建立绩效台账。各分院(系部)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毕业生党员台账制作服务积分卡,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服务积分卡项目和服务内容,毕业班学生党员在离校之前到所属分院(系部)党支部领取服务积分卡,将服务积分卡带到实习单位,将在社会、单位等进行的服务及在单位等地进行学习记录下来,让当地、单位予以认定并加盖党组织公章,返校转正时将服务积分卡带回学校交予所属分院(系部)党支部予以认定,认定合格达到转正标准按照规定予以转正,认定不合格将延期转正。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012-03

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指的是在毕业后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学生的党组织关系未能随着学生转移,其组织关系暂时保留在学校的党员群体。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这一群体逐渐增多,给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正视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一定的模式,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有效地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使他们能够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状况

1.基本状况。课题组对5所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近三年毕业生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下面选取了1所具有代表性的省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2.特点分析。(1)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学生人数持续增多,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数量也逐年增加,毕业生流动党员数量也逐年增加。调查显示,某高职院校2009年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人数为70人,2010年为80人,2011为120人,2011年比2009年增加了50人,增长率为67%,个别学校甚至超过130%,毕业生流动党员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组织关系滞留时间越来越长。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后,一般很少主动回校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其中有不少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本身就没有党组织,因此,党组织关系转接起来比较困难,转接时间无限延长。调查显示,某高职院校2009年毕业的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人数是70人,2012年仍有60人,三年来仅有10名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转走,个别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滞留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超过5年。(3)分布范围越来越广。面向全国招生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多,返回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因此,毕业生流动党员分布全国各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毕业生党员一般成绩较好、素质较高、思想比较活跃,深受各类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党员的择业空间较大,加之高职院校的特性,大部分学生毕业生党员流向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有的甚至流向国外,使得毕业生流动党员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4)党性观念越来越差。大部分流动党员离校后,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学校,长期不与学校联系,很少参加组织生活,根据调查显示,正常返校过组织生活的不足10%,有的学校甚至仅有2.8%。部分党员甚至连党费都没有交过。对于党员身份和组织关系表示无所谓的占40%,他们大部分为在外企、私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且已毕业2年以上的流动党员,他们现在只重视自己的业务,忽视了自己作为一名红产党员应该要尽的义务,淡化了组织观念,逐渐放松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参与党组织生活的主动性,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变动工作后不告知学校,完全脱离了党组织;少数党员存在重经济收入轻思想建设,放松自我要求,脱离党组织的现象。流动党员的管理、监督十分困难。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认识不充分。部分学校党组织对加强毕业生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误区。有些组工干部认为,国家有相关政策,学生党员已毕业组织关系不应保留在学校,教育管理是地方党组织的事情,自己不存在管理责任,而对毕业生流动党员采取放任的态度。有的认为学生流动党员只占学校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无关紧要无碍大局。个别员工由于没有耐心,在工作中逐渐认识到流动党员管理的难度望而却步,不愿意去管理。

2.机制不健全。许多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方法过多依靠经验,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在机构设置、人员设置与经费保障上还没有落实到位,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作制度和科学的工作机制,使管理工作难于得到落实。制度不健全使得党组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责任不明,出现了管理“盲区”。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贯彻落实的效果甚微,有的高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落实这一制度,有的虽然是使用了此制度,但是没有人跟踪监管,而是采取比较宽裕的管理方式任其自由发展,使得这一制度到最后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3.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数量大、分布广、流动频率高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难度大、活动展开不顺利、难以发挥作用以及对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难掌握。毕业生流动党员中有一部分人员由于工作不稳定,缺乏社会经验,生存压力大等这些问题导致了流出地找不到人也管不到,流入地确不愿意管的这种两难局面。这在侧面反映出了高校党组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好多党员由于流动得太过频繁,经常联系不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党组织平日的一些活动没办法展开,上级的精神没办法传达,就连预备党员的考察、转正、党费的收缴都没办法进行,部分党员长期处于有利状态。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1.构建管理模型。(1)管理模型。根据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特点,我构想了如下图所示的管理模式:

(2)模型解析。本模型试图通过“高校党组织―党建综合信息平台―流入地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根据这个模型的设计,学校党组织构建了“党建综合信息平台”,在各个院系党组织中建立了相关流动的党员党支部,并从中选取确立好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人员。在党建综合信息平台中要具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功能模块”,确保毕业生能够在此平台上面完成在线学习、训练、探讨、测试、提交相关思想总结及转正申请和交纳党费等事宜。与此同时,党建综合信息平台要有一定的交互性,准确无误地记录每一位毕业生流动党员完成相关事项的进展;平台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智能管理功能,能够及时反馈出一些没有在特定时间交纳党费、未提交思想总结汇报和转正申请等人员信息,通过手机短信。MSN、QQ或者电子邮件等多媒体方式来于之进行通知和协调,更好地把握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流入地党组织要能够积极接纳毕业生流动党员参加相关党日活动,对于进行相关教育管理,并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能够把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学校党组织。(3)实际操作。对于已经就业的流动党员来说,学校的相关负责联系人要能够充分协调流入地企业及当地基层党组织,让这些已经就业的流动党员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流入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和日常活动中,并接受其中的教育及领导。待条件成熟后,适时将组织关系转入流入地党组织。而对于待就业的毕业生流动党员来说,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环境,其教育管理主要采取“党建综合信息平台”来完成;有条件的可以参与流入地党组织的生活及相关活动中来实现相关教育管理。

2.化离校教育。每年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学习,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宣传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办理组织关系的有关手续,教育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要与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浏览党建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加强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3.健全规章制度。要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建立联系对子,明确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联系人要经常了解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要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双向互动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党组织要主动及时地联系当地党组织或就业单位,取得他们的支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共同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要求他们持证在当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当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年终进行总评奖惩,对不执行要求和不主动发挥党员作用的给予批评,甚至进行组织处理。

4.主动服务管理。学校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并划拨一定的专用经费,根据流动党员分散性、流动性等特点,精心组织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做到主动服务,定期联系,经常询问和关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针对部分还处于预备考察期的毕业生流动党员,联系人应该主动提醒他们按期提出转正申请,并积极开展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参考文献:

[1]丁东锋.加强与改进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J].党政论坛,2009,(1).

[2]鲁雷,等.党员理论学习网络平台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3]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6-06-29.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 Floating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Research

ZHENG Rong-yi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10)

近年来,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与完善,高校学生的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力度的逐渐加大,学生党员的队伍日趋壮大起来,毕业班党员数量逐渐增多,致使毕业班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剖析毕业班党员管理现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加强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毕业班党员的先进性,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毕业班党员现状

1.1 毕业班党员数量多、质量低

部分高校个别院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过分关注党员发展数量及党员比例,忽略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没有严格的把好质量关,致使部分党员缺乏理论知识,不能在学习、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学生党员在顺利召开支部大会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出现学习成绩的滑坡和工作表现的落差。总之,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毕业班学生党员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

1.2 自我意识强、组织观念淡薄

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实习单位中完成的,地域上的限制使毕业班党员逐渐远离了党支部的管理与教育,在感情上疏远了与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加之面对繁重的实习任务,毕业论文的撰写预答辩,应对各种面试、考试,使毕业班党员出现了各种疲于奔命的现象。身心的疲惫使他们已无暇顾及与各级党组织的联系,不能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不能主动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及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组织观念逐渐淡薄。

1.3 功利色彩浓厚、模范意识淡薄

有些学生党员经团组织推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入党愿望迫切、热情很高、表现积极,但从内心深处并没有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心与决心。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目的、打个人的小算盘。有的为了面子好看、名声好听;有的为了找个好工作、图个好发展等等。而当学生党员进入毕业半年级后,繁重的实习负担早已磨灭了入党时的激情与热情,加之面对毕业、考研、就业、恋爱等诸多问题,使之再也无暇顾及慷慨激昂的入党誓词。

2.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初探

2.1 坚持发展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严把党员质量

入党申请人必须由本人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并对入党申请人进行系统教育,经过团组织推优,以团支部为单位、通过个人自述、民主选举的形式推选优秀学生为入党积极分子,报团总支审议,团总支审核后向党支部推荐,参加学校党课的学习。申请入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应及时指定政治素质好、威信高,对入党积极分子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作为培养人,负责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积极分子在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后,经党支部讨论通过后,确定为发展对象,列入党员发展计划。在对发展对象进行外调并广泛征求党内外却种意见后,经支部大会讨论发展为预备党员,并报上级党委审批。通过严格把握发展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真正做到吸纳优秀的学生入党,提高党员质量。

2.2 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党性修养

2.2.1 注重早期教育引导

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大力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介绍“入党程序”,普及党的基本知识,请支部书记为新生讲党课,并邀请优秀党员为新生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通过党课学习、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她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吸引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2.2 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加强党员的政治学习活动,系统地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时事政治等内容,并组织小组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观看录像、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观各种形式的展览等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使学生党员进一步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更全面地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提搞党性修养。

2.3 加强管理,强化党员意识

2.3.1 建立独立党支部

为毕业班党员设立独立的党支部,不仅有利于对毕业班党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教育,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毕业班党员都分散在各实习单位,很难聚集到一起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所以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毕业班学生党员进行远程的教育管理。并把握住毕业班返校的时机,组织党员进行交流讨论和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毕业班党员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使毕业班党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3.2 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引导、管理,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给毕业班党员压担子,派任务,不断增强党员的模范意识。为党员建立党员先锋岗,根据不同责任安排相应岗位,对于在、实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帮扶小组,积极帮助广大同学解决好毕业实习期间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广大同学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提升党员形象。定期针对责任岗进行群众评议,督促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针对新时期毕业班党员的新特点,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年级党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毕业党员个人总结篇(11)

近年来,随着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与完善,高校学生的党员的培养与发展工作力度的逐渐加大,学生党员的队伍日趋壮大起来,毕业班党员数量逐渐增多,致使毕业班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剖析毕业班党员管理现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加强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毕业班党员的先进性,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高校毕业班党员现状

1.1 毕业班党员数量多、质量低

部分高校个别院系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过分关注党员发展数量及党员比例,忽略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没有严格的把好质量关,致使部分党员缺乏理论知识,不能在学习、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些学生党员在顺利召开支部大会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出现学习成绩的滑坡和工作表现的落差。总之,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毕业班学生党员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

1.2 自我意识强、组织观念淡薄

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实习单位中完成的,地域上的限制使毕业班党员逐渐远离了党支部的管理与教育,在感情上疏远了与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加之面对繁重的实习任务,毕业论文的撰写预答辩,应对各种面试、考试,使毕业班党员出现了各种疲于奔命的现象。身心的疲惫使他们已无暇顾及与各级党组织的联系,不能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不能主动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及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组织观念逐渐淡薄。

1.3 功利色彩浓厚、模范意识淡薄

有些学生党员经团组织推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入党愿望迫切、热情很高、表现积极,但从内心深处并没有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心与决心。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目的、打个人的小算盘。有的为了面子好看、名声好听;有的为了找个好工作、图个好发展等等。而当学生党员进入毕业半年级后,繁重的实习负担早已磨灭了入党时的激情与热情,加之面对毕业、考研、就业、恋爱等诸多问题,使之再也无暇顾及慷慨激昂的入党誓词。

2.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初探

2.1 坚持发展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严把党员质量

入党申请人必须由本人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并对入党申请人进行系统教育,经过团组织推优,以团支部为单位、通过个人自述、民主选举的形式推选优秀学生为入党积极分子,报团总支审议,团总支审核后向党支部推荐,参加学校党课的学习。申请入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支部应及时指定政治素质好、威信高,对入党积极分子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作为培养人,负责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积极分子在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后,经党支部讨论通过后,确定为发展对象,列入党员发展计划。在对发展对象进行外调并广泛征求党内外却种意见后,经支部大会讨论发展为预备党员,并报上级党委审批。通过严格把握发展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真正做到吸纳优秀的学生入党,提高党员质量。

2.2 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党性修养

2.2.1 注重早期教育引导

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大力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介绍“入党程序”,普及党的基本知识,请支部书记为新生讲党课,并邀请优秀党员为新生作报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通过党课学习、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她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吸引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2.2 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

加强党员的政治学习活动,系统地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时事政治等内容,并组织小组针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观看录像、听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观各种形式的展览等方式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使学生党员进一步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更全面地掌握党的基本知识,提搞党性修养。

2.3 加强管理,强化党员意识

2.3.1 建立独立党支部

为毕业班党员设立独立的党支部,不仅有利于对毕业班党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教育,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毕业班党员都分散在各实习单位,很难聚集到一起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所以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毕业班学生党员进行远程的教育管理。并把握住毕业班返校的时机,组织党员进行交流讨论和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毕业班党员的政治思想理论知识,使毕业班党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3.2 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引导、管理,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给毕业班党员压担子,派任务,不断增强党员的模范意识。为党员建立党员先锋岗,根据不同责任安排相应岗位,对于在、实习、生活、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的同学,结成“一帮一”帮扶小组,积极帮助广大同学解决好毕业实习期间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广大同学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提升党员形象。定期针对责任岗进行群众评议,督促学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总之,针对新时期毕业班党员的新特点,高校党务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同年级党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