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感冒药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8:01

感冒药调查报告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1)

普通感冒对人们的影响较小,多为散发在一个单位,也可同时或先后有多人感染发病。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便是鼻子。普通感冒常常先始于打喷嚏、咽部痛,然后是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发热较低,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致,常常突然发生,传播迅速,会造成地区流行,甚至可引起世界大流行。由于流感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出现高热、发冷、头痛、肌肉酸痛、关节酸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肺炎等其他并发症,特别是儿童、老人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禽流感和流感不是一回事

统计显示,我国人禽流感病例70%以上发病时间集中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3月)。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前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病死禽接触史,或者是发病前去过活禽市场。

文献显示,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据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很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禽流感和流感绝对不是一回事,感冒是人和人之间传染,禽流感是禽传给人的。” 北医三院呼吸科主任贺蓓说。

普通感冒不普通

很多人认为感冒只是小病,不用吃药,扛几天也就过去了。对于这一观点,贺蓓认为:普通感冒不普通,小感冒可能带来大危害,尤其是由感冒引起的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疾病,如不及时救治则有可能危及生命。

2012年的《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指出:感冒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通过迅速改善或消除感冒症状来缩短病程,减轻感冒的危害。“普通感冒虽然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患者应及时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不仅自己感觉舒服了,同时也减少了感冒病毒传播的机会,减少了感冒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贺蓓强调。

感冒初期,在症状停留在咽痛、流涕、鼻塞等阶段时,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效果不错。出现高热症状,感冒加重后,中医主要配合西医的抢救治疗。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说,正在杭州接受抢救的H7N9禽流感患者杨先生目前生命体征稳定,专家组考虑,在适当情况下,会用中药辅助治疗。但是对普通人来说,目前不建议擅自用药。

感冒别重复用药

“感冒的治疗原则是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北京大学药学院李长龄教授指出:其中,盐酸伪麻黄碱是多种常用感冒药中的重要有效成分,可有效缓解感冒的主要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帮助减轻感冒造成的身体不适,按说明书推荐剂量服用安全性良好。

李长龄介绍说:患者可针对症状选择药物,如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选择含盐酸伪麻黄碱的感冒药;若发烧或头痛,可用含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感冒药;打喷嚏可选含扑尔敏、苯海拉明等的感冒药;咳嗽可选含右美沙芬或那可丁等的感冒药。其中,伪麻黄碱与扑尔敏的复方组合是《专家共识》推荐的经典组合,对于早期仅有鼻部卡他症状的感冒患者,治疗4天可显著改善90%左右的鼻部症状。

有的感冒患者为快速消除感冒症状,常会同时服用几种感冒药,对此,李长龄指出:目前感冒药大多都是复方制剂,其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同时服用可能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随之增加。

踏青不要接触野鸟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2)

医生不愿开的低价药

众所周知,“看病贵”原因中药价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今看个小感冒都要花上一两百块钱”。类似的“抱怨”比比皆是。记者在走访一家三甲医院时碰到了前去看感冒的王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是有点嗓子疼、流鼻涕,这两天感觉症状有点加重了,怕真的发起烧来,赶紧到医院让医生开点药,把症状压下去。”

医生对王女士的诊断结果是“上呼吸道感染”,一共给她开了三种药,分别是红霉素肠溶胶囊2盒、复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2盒、清开灵胶囊3盒,三种药的总价是162.18元。王女士表示,由于她的药费目前还没到医保起付线,这一百多块钱也只能自己掏了,“确实有点儿贵。”王女士说。

记者随后查询了该医院的药品价格,发现医生给王女士开的药每种单价都在20元以上。多年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一直被认为是医院药价居高不下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有评论指出“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医院依然需要靠卖药而不是‘出售技术’来赚钱,以保证经营目标和合理利润。”

记者从一家三甲医院药房工作人员那里打听到,的确存在一些医生不愿意开的低价药。这位工作人员为记者列了一个不完全低价药清单,包括维C银翘片、黄连素、感冒通、速效伤风胶囊以及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类低价消炎药等,这些药的市场价几乎都超不过10元。当记者问道,医生不愿意开这些药是否是因为利润太低?这位工作人员回答“有这个可能。”

廉价药没市场药企不愿产

药企不愿生产低价药被认为是低价药被“退市”的另一个原因。综合媒体和网络上的各种报道,记者归纳,所谓药企不愿生产大概基于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来自医院。有报道指出,根据国家规定,医院可在购进药价之上最高加价15%卖给患者,由于一些廉价药利润低,因而医院会考虑进价格更高的药品,从而获得更大的绝对利润。这也就造成廉价药被生产出来后没有市场。

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于同行的恶性竞争。一些中小药企往往在招标过程中过分压低药价,甚至以牺牲药品质量为代价,报出远低于药品成本的价格,导致大型主流药企退出竞争,无法将其生产的一些低价基本用药推向市场。而中小药企一旦竞标成功后,又无法保量供应,往往只生产一段时间,就不再供应该种低价药,最终的结果就是低价药短缺。

从事医药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就他了解,竞标过程中的恶性竞争确实存在。“但医院进什么药并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想进贵的就进贵的,医院一般都有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以投票的方式决定进什么药,前提是要根据医院对药品的需要,这其中既有便宜的,也有贵的。”王先生补充说,有些医院不进某些低价药,是因为这些药的副作用比治疗作用更大,已经被市场淘汰掉了。从药企方面来说,也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像一些便宜的、利润低的药,有些药企就不生产了。

药店把低价药放在隐蔽处

针对很多人反映在药店难以买到低价药的现象,记者也前往药店,以买感冒药为由进行了调查。记者主要询问的感冒药分别是维C银翘片、感冒通和速效伤风胶囊,这三种感冒药的售价都在几块钱左右,属于廉价感冒药。

在崇文门一家大型连锁药店里,记者表示想要买感冒药,店员一边询问记者有什么症状,一边从柜台里拿出一盒药,并介绍“这种感冒药效果比较好”。记者看到,店员推荐的这种药售价在18元左右。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3)

游弋在药店和基层医院的 “李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组织浙江、江苏、湖南、河北、辽宁、山西地方药监部门组成南、北两个调研组,对6个省28个地市的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共调查经营使用单位2168家,包括零售药店1253家、医疗机构550家、保健品店176家、食品超市和食品批发市场189家。

调查共发现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2838个。其中,以食品或保健食品冒充药品的1114个,占所调查产品总数的39%;以消毒产品冒充药品的699个,占25%;以保健用品冒充药品的595个,占21%;以化妆品冒充药品的114个,占4%。而非药品产品的生产主体主要是食品生产企业和科技研发单位。这类产品在包装上标示的生产企业大多打着“××生物科技公司”、“××生物工程公司”、“××保健品公司”、“××医药科技公司”等名号,而有的产品更是直接标示为“××药业”。

对上述6省1253家零售药店的调查表明,非药品冒充药品产品销售额约占所调查药店销售额的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176家保健品店中有96%以上的保健品店销售的产品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现象。6省550家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乡镇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存在使用非药品冒充药品现象。

利润丰厚促使上下游联手

在2009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的例行新闻会上,该局一位负责人评价说,非药品冒充药品的非法营销活动有别于以往不法分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而是“正面进入”经营使用单位,“采用大规模、集中式、连续性地冒充药品广告宣传”,欺骗消费者将该类产品误当药品购买使用。

据医药市场营销专家分析,近年来,我国零售药店的经营模式从传统“药店就是卖药的”转向“兼营非药品”的商业模式。尤其是一些大的连锁药店,非药品的营业额已占全部营业额的20%~50%。

同时,我国近年来不断完善药品市场监管,药品从研制、生产、经营及使用各环节都逐步走向规范。一些原本准备申请药品的或未经过审批的药品,改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消毒用品及食品类途径,这样做不仅容易申报批准,而且环节少、标准低、资金少、时间短。下游营销渠道有“销售诉求”,上游生产源头有“生产欲望”,于是,从生产主体到营销主体联手赚钱。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营销人士举例说,“苗岭一喷舒通”成本仅为几元,药店进价是48元,销售价竟高达65元。

来自江西省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非药品的购进,如果是厂家铺货、药店代销,一般不低于40%的扣率,收入通常是按三七分配,即零售价的70%被零售企业获取,利润在200%以上;如果是现金采购,有些产品甚至按10%左右的扣率购进,零售企业的利润则在10倍左右。丰厚的利润是非药品冒充药品泛滥的源头动力,而背后却是“老百姓的用药风险大大提高”。

“真药有人管,假药无人问”

非药品冒充药品泛滥多年,有关部门几经治理仍收效不大,原因何在?2008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对此组织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份内部调研报告。

在记者得到的这份内部调研报告中,调研组将这一现象泛滥的成因归结为4个方面:一是监管法规之间缺乏统筹一致;二是多部门监管未形成合力;三是违规审批造成产品准入把关不严,产品审批和上市后监管脱节;四是产品标准缺失,监管措施难以到位。

据一位参与当时调研的官员介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消毒管理办法》以及食品相关法律的诸多法律法规,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某一类或几类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作出了程度不同的处罚规定,且规定了不同的执法主体。但监管法规之间缺乏对这一行为的严厉惩则,打击力度不强。

同时,由于多头执法,导致了各个执法部门对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缺乏治理主动性,未形成监管合力,非药品产品的监管存在盲区,造成了“真药有人管,假药无人问”的怪现象。

据了解,违规审批的非药品产品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保健用品。部分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省人大出台的地方法规,具有保健用品的审批权。由于保健用品目前没有国家的统一标准,地方审批标准不严,致使一些冒充药品的保健用品被批准上市。第二类是消毒产品、食健字产品。部分地方卫生部门违规审批了一些冒充药品的此类产品。部分监管部门一味重视产品审批,忽视产品上市后的监管,导致非药品产品在市场上缺乏有效监督。

从该调研组收集的样品看,绝大多数非药品产品标示的执行标准不是国家标准,或者实际执行的标准与所标示的标准不一致。如,非药品“666”皮炎平软膏,执行的标准是化妆品的卫生标准;自称是中药减肥产品的“一粒瘦”标示的执行标准QB/T1857-1993,实际上是雪花膏的产品标准。

这位官员表示,由于没有法定的质量检验标准,检验机构无法对冒充药品的非药品产品进行内在质量检验,对该类产品是否能够达到其宣称的功效缺乏科学权威的判断依据。

整治药品“李鬼”须堵源断流

2009年开始运转的13部委打击生产销售假药部际协调联席会议,将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列为一个专项。专项整治将从2009年年底一直持续到2010年。

在整治过程中,将遵循3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谁审批,谁查处”;第二个原则是“标示谁,谁研判,谁查处”;第三个原则是没有标示任何文号的,全部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按照假药依法进行查处。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4)

在近年来维C银翘片屡现问题的大背景之下,“含毒门”对于整个维C银翘片行业的冲击短期难以消弭。截止到目前,包括广州药业、贵州百灵等多家生产维C银翘片的上市公司均出现了股价下跌。

长久以来,维C银翘片被当成“国民药”,其宣称因添加中药成分,对治疗或缓解抗感冒病毒感冒颇佳。“添加的中药对治疗效果意义不明,很可能只是一个增加药品附加值的概念。”一位不愿具名的药剂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含毒“乌龙门”

6月18日,香港卫生署称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同安药业”)生产的维C银翘片进行检测之后发现,该药品含有两种禁用的有毒西药成分,并呼吁市民勿用维C银翘片。消息一出,国家药监部门反应迅速。并开展调查,部分城市维C银翘片下架。随着调查的深入,香港所检验的产品样本被指不是同安药业的产品,其来源并不清楚,这意味着香港卫生署闹了一个“大乌龙”。

香港卫生署局长高永文坦承,“此次个案中的药物,确是来源不明。”其后,维C银翘片允许恢复销售。自此,维C银翘片含毒被完全证伪,但风波并未平息。

“香港卫生署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同安药业副总经理梁明铸对记者表达着愤怒,“公司的信誉受到了很大损失,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维C银翘片是同安药业最大的品种,此次乌龙事件很可能让“公司在短期内难于恢复元气”。与此同时,整个维C银翘片行业一片风声鹤唳。佛慈制药、广州药业、康缘药业、修正药业等企业纷纷对外表明其生产的维C银翘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虽然贵州百灵在第一时间澄清公告,但18日以来,贵州百灵股价跌幅已超过10%。

“国民药”问题频出

作为中西医复方药的典型,维C银翘片问世30多年来一直是居家必备的“国民药”,目前全国每年使用者超过1亿人。但近年来维C银翘片却屡屡成为医药丑闻主角。据通报,2004-2010年,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共计1885例。

2010年9月份,国家药监局提醒社会关注维C银翘片安全问题。除去多发的不良反应报告,维C银翘片也经常在各地药监系统的抽查中,登上“药品质量不合格”的黑榜。

“维C银翘片的生产工艺简单,市场上有300多家企业在生产,且大多是小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维C银翘片行业门槛低,造成了质量的参差不齐。而在业内的药品专家看来,维C银翘片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药品的本身。据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孙忠实教授对记者介绍,维C银翘片属于中西药复方制剂,患者用药时往往不清楚其具体成分,可能会对某种成分过敏或误用。

揭秘维C银翘片成分

维C银翘片成分表显示,其成分包括金银花、连翘、荆芥等13种,主要功能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 ”。但据专家介绍,实际起疗效作用的是气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和抗过敏药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两种西药成分。

经过多项临床对比试验,在学界早有共识,服用维生素C对预防或治疗普通感冒没有效果,而过量服用维C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维C银翘片中的维C成分可谓画蛇添足。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5)

中国人的肝脏所承受的疾病负担是全世界最重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显示: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传染病总数的1/3。我国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目前,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在造成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人群中,全球每年大约70万人,我国占近50%。另外,由于公众对丙肝的认识程度较低,估算我国1000万丙肝患者中,目前仅有约2%就诊。丙型肝炎还没有有效的疫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丙肝的报告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报告的发病人数是2003年的10.6倍,由丙肝造成的疾病负担和死亡人数正在成倍增长。还有比比皆是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一系列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2015年的主题是“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旨在倡导健康饮酒文化,提醒人们关注健康,戒酒爱肝。现在是春季,也是肝病高发的季节,本刊记者就和大家说说“你是肝病候选人吗”这个话题。

29岁的吴先生很喜欢喝酒,每天喝一瓶多白酒。最近总是感觉上腹部不舒服,前几天去检查,被医院通知得了脂肪肝。喝酒也会造成脂肪肝吗?吴先生怎么也弄不明白。

【喝酒也会导致脂肪肝】

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脂肪肝被称为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原因是乙醇及其衍生物在代谢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诱导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炎性介质和营养失衡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酒精性肝病发展的其他因素,还有乙醛代谢的遗传变异、性别、饮食和营养等。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戒酒和治疗1个月左右,肝内脂肪减少,轻者数月后消失,重者一到两年消失。但是,如果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继续大量饮酒,可进一步导致肝脏损伤,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出现黄疸、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认为,酒精性肝炎具有较高的独立死亡危险,较非活动性肝硬化更易导致死亡。

哪些人更易得酒精性肝病呢?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饮酒量和饮酒年限: 女性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酒精摄入阈值为12~22克/天,而男性则为24~46克/天,饮酒年限≥10年与酒精性肝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饮酒方式: 与伴餐饮酒相比,空腹饮酒对肝脏造成的损害更大。

个体营养: 缺乏维生素A或E等,可能潜在地加重酒精对肝脏的损害;肥胖或超重也可增加酒精性肝病的进展。

肝炎病毒: 在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饮酒,或在酒精性肝病的基础上并发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都可以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戒酒、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及肝移植等。轻度酒精性肝病患者完全戒酒2~4周后,多数患者的组织学改变和肝功能损害可以明显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感冒药吃不对会伤肝】

有些人感冒时喜欢同时服用两种甚至更多的感冒药,以为这样更有利于治疗。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某些药物成分的过量使用,造成肝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现在常用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对多数人而言,短期、按正常剂量服用感冒药,对肝脏没有明显影响,但如果超剂量服用某些感冒药,或者联合使用相同成分的感冒药,容易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毒性反应,尤其是肝功能减退的患者,药物的肝毒性反应会加重,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药物里的伤肝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感冒药里面都包含了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较好的退热和缓解头痛、关节痛的作用,常常用于感冒后头痛、全身无力,关节疼痛等症状的治疗。

为了减少因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的肝损害风险,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每天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量标准为2000毫克。

目前,我国因不当用药造成的肝损害已占据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近10%。因此,用药前患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治疗剂量、疗程、是否对肝脏有影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特别是过敏体质者。对于需要长期、大量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也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此外,部分慢性病患者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选用对肝脏影响较少的药物。

【40%以上会转成肝硬化和肝癌】

肝癌患者中1/3有慢性肝炎史。慢性肝炎患者经过数十年后,约有4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可以说,只要有肝脏炎症,就会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肝硬化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占60%~80%,主要是乙型、丙型和一部分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丁型肝炎是在患乙型肝炎的基础上再感染丁肝病毒的,所以丁型肝炎患者也是乙型肝炎患者。

肝癌患者中80%有乙肝病毒感染史。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癌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慢性肝炎,全世界原发性肝癌的病例中,其中80%的患者有持续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史。HBsAg阳性者发生肝癌的机会要比阴性者高6~50倍。

肝癌患者中5%~8%是丙肝患者。在我国,绝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丙型肝炎也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原发性肝癌中的丙性肝炎患者在中国占5%~8%。

哪些人最易患肝癌呢?与乙肝相比,丙型肝炎较更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这是因为:

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没有“携带”一说,感染后更容易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因此也更容易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2.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对隐匿,大部分病人不仅无症状,肝功能也是正常的。

3.在我国的一般例行体检中,未把丙型肝炎的相关检查列为常规项目。因此,相当一部分丙型肝炎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

另外,一些没有肝炎的人也会得肝癌。比如,常吃腌制食品、霉变食物(剩饭剩菜,放时间过久的花生、大豆类含有黄曲霉素类致癌物质)、嗜酒、滥用药物、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等,都可以致癌。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41-02

笔者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涉及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鉴定特征,而生药学的主要内容是对生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定。为了做好教学工作,笔者长期对药用植物和生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资料和对本地的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种类、分布、常见的混淆品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本文笔者谈谈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以西医为主的医学院校,有学生认为学习中草药知识没有什么用。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笔者用自己对药用植物的研究、探索方法及体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如以中草药美容、减肥、增强记忆、预防近视、防治感冒、治防冻疮等话题作为开场白,并将与上述有关的新鲜植物带进课堂,具体介绍每种药的作用。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个个都专心听讲,课后询问中草药治疗的相关事宜。笔者因势利导,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实践体会。

1.防治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患感冒后,就自己采药进行中草药治疗。冬天感冒就用马鞭草科的马缨丹煮水喝;夏季感冒就用唇形科的薄荷、禾本科的香茅、忍冬科的金银花等泡茶喝。学生纷纷效仿,经过亲自试用,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开始运用探索性(研究性)方法进行学习。

2.减肥

现代生活水平较高,人们摄入营养物质过多,造成肥胖。如何让减肥既健康又科学?笔者尝试了一些中草药减肥法。向学生推荐豆科的草决明,它有润肠通便、清肝明目的作用,适量饮用,不但可清除肠道垃圾,还有保护视力的作用。笔者还告诉学生,自己开始时心急,使用了蓼科的大黄,效果很快且作用明显,结果发现产生依赖性,不吃大黄就便秘;而使用草决明,用量5~10克/次,将其炒黄,磨成粉,泡水喝,像喝咖啡一样香。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笔者就趁机介绍草决明、大黄的识别特征及蓼科、豆科的识别特征,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并对其化学成分和功效记得很牢固。

二 将探索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抗菌草药的筛选

笔者曾经患有脚气病,脚部红肿溃烂,痒得难受;在外地学习期间,又染上了体癣。查阅中草药治疗皮肤病的大量资料,然后进行抗真菌中草药筛选,并自己试用,疗效好的中草药就进行抗真菌试验,从中筛选出几种抗真菌效果不错的中草药,然后又进行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从而找到了蓝雪科植物白花丹,其抗真菌活性成分为白花丹醌,它对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的抑菌浓度为10-6克。学生听到这些研究结果,感到中草药用处很大。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上网查前人研究过的抗真菌中草药,其抗真菌活性成分分别是什么。还常常将生药学教研室及我院一些老师的抗真菌研究情况和结果告诉学生,引起了学生,尤其是患有皮肤病的学生的极大关注。他们很想知道这些中草药长什么样,笔者就把从野外采来的新鲜植物标本在投影设备中放大展示,不但告诉学生这些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还因势利导介绍其所在科的主要识别特征,进而谈及化学成分、抗菌的有效成分及其主要功效。学生反应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2.常用中药的真伪鉴别

笔者平时非常关注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经常到药材公司、药店、药摊作调查研究,发现有可疑的药物就拿来进行鉴别,并查阅文献资料报道的常用中药做假及掺假的相关内容。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基本摸清了桂林乃至广西经销的中药哪些种类有混淆品,一般用什么植物混充及掺假等。并将这些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在课堂上一一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的重要性及从中明白如何去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从而较好地掌握了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如在红花鉴别的实验课堂上,一是水试,拿烧杯,加水,抓一把红花投入水中,不久就会看到杯底有一层沙,水变成了金黄色,红花不褪色。二是显微鉴定,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块的似方晶样的块片,但比方晶块大得多的沙子。三是用灰分测定的方法,检查掺沙的程度,使学生了解中药掺沙的鉴别方法。在讲到各种相关的生药的时候,笔者把自己调查研究所得资料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数家珍,还用学生买了假药的事例警示大家谨防上当。如有个女生在桂林买了一棵人参,我就问她人参的产地和形态特征,引导她鉴定人参,结果发现买的不是五加科的人参,而是马齿苋科的锥花人参。这样让学生在研究中进行学习,不但知道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进行中药真伪的鉴别,而且掌握了中药的鉴别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用生药学知识检验药材市场出售的生药。在调查中发现可疑的药,买回来研究,果然发现有假药和掺假的药,如王不留行不是正规的麦蓝菜的种子,而是用桑科的霹雳冒充;用麦冬的根状茎染黄冒充黄龙草……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亲眼看到药材市场上出售的假药,认识到生药真伪鉴别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研究及探索方法传授给学生,结合生动的事例、适当的比喻、鲜活的材料、彩色的画面,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课堂及课后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每节课学生都有问题,把我当成了百科医生。每当问到剂量和配方之类问题,我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让他们带着各自的问题去探索、研究;并将他们探索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其他学生。例如,2003级药学本科有个女生,咳嗽很长时间,输液也不见好转。她就问笔者有什么中草药可以治。笔者就告诉她,药用植物中有一种叫夜合的木兰科植物,用其叶蒸冰糖,治疗咳嗽及慢性咽喉炎效果很好。她试用后,很高兴地告诉笔者,她的咳嗽很快就痊愈了。笔者把这个信息告诉学生们,得了咳嗽及慢性咽炎的学生,都尝试吃夜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学生体会到,中草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及研究息息相关。

三 结束语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7)

既然不是真的能治疗感冒,那些一看到孩子感冒就立即给孩子吃感冒药的妈妈们就要留心了,要注意这类药物的毒副作用。这类感冒药由于成分较为简单,缺少配伍,因此有它的功效,也往往伴随着不良后果,如果仅仅是控制感冒的症状,那么我们在副作用和控制症状之间是不是需要做一个权衡呢?如果感冒药没有真正治疗感冒的功效,吃了它在控制症状之余岂不是只剩下副作用了?这想想也是很可怕的啊!

就感冒药的毒副作用问题,我翻了一下资料,发现已经有一些国家发现了若干问题,美国和英国先后对感冒药作了一些规定。如英国的药物安全管理机构 (MHRA)日前发现,有69种常用的非处方类儿童感冒药和咳嗽药不仅不管用,而且还可能带来各种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危险。

下面是美国CNN一段报道的原文,译文是我翻译的,给大家做为参考。

儿童死亡引发FDA对咳嗽感冒药进行听证

伊利诺亚州最近一个寒冷的早晨, 阿尔瓦雷茨呆坐在自己厨房餐桌旁仔细翻看她儿子戴维的婴儿服。“他一直都很快乐。” 阿尔瓦雷茨后来带着微笑回忆道,“他比我们女孩们镇定多了。”

戴维是阿尔瓦雷茨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她母亲的第一个孙子。他4个月大的时候,得了感冒。阿尔瓦雷茨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让她给戴维服用一种OTC婴儿感冒咳嗽药。阿尔瓦雷茨听取了医生指导并给了戴维服用了建议剂量。

然而,几天之后的一个早上,当这位母亲查看儿子的时候,发现有些不正常。“我大声尖叫,” 阿尔瓦雷茨说,“他停止呼吸了,他是冰冷的。”

黛博拉结束周末旅行一回家就得知她小孙子死亡的消息。当她开进自家的行使道,全家站在前院。她的儿子告诉她这个可怕的消息。“我的心仿佛垂落出胸房。我不敢相信这个消息,” 黛博拉说。“我的家人从来没有以这种方式死亡。”她需要解释。

起初,调查者把戴维死因归为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但这并不能让黛博拉和她的家人信服,所以他们主张更多的检测。“我是一名技术人员。” 黛博拉说,“我知道凡事都是有原因和结果,而且我认为一定有某种原因导致这个孩子死亡。”

几个月后,结果出来。死因是:氢溴酸右美沙芬中毒。戴维的家人说他们随后被告知,戴维无法代谢许多儿童感冒咳嗽药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1500名婴儿和刚在蹒跚学步的幼儿由于对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到急诊室就诊。

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开会讨论了OTC感冒药是否安全,以及是否对6岁以下儿童有效。早些时候,FDA完成了一个回顾分析,发现1969年到2006年秋间,有54例解充血剂和69例抗组胺剂报道儿童死亡病例。大多数儿童死亡时小于两岁。巴尔的摩市的卫生专员沙福斯汀博士力主并促成此次FDA听证会。在4个巴尔的摩市的儿童死于父母过量喂服感冒药之后,沙福斯汀博士开始警惕。“我并没明确意识到感冒药可能是个生死攸关的事情。”

2009年8月,联邦卫生官员提议把针对幼儿的感冒咳嗽药中“咨询你的医师”的建议改为警告,改警告为:除非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否则不要给2岁以下儿童使用该药物。

在听证会之前,一些感冒咳嗽药的主要制造商宣布主动召回约十几种婴儿感冒药。消费者卫生保健品协会说这些产品将会加上足够的警示之后面市。

该组织宣称,潜在的药物滥用,而并非产品安全问题导致了这次主动召回。

在一份书面声明中,该组织主席琳达说:“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按指导使用时这些药品是安全有效的,大多数父母正确使用了这些药物。”

药品召回“毫不影响到我们把药品致死事件提交到咨询委员会。”FDA非处方药临床评估部,非处方药品公司和药品评估研究中心的主任鲍尔博士说,“所有可能的行动都会被公开讨论。”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8)

很多人出现发烧、发冷、疲倦、头痛、咳嗽等不适,往往不在意,觉得只不过是小感冒,捂捂汗,或吃点感冒药、止咳药,挺一挺就过去了,其实,严重的发热、咳嗽、乏力、胸痛要警惕。这些身体不适,很可能是肺炎的早期症状。

肺炎发病率高,要引起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一份报告指出,在全球造成死亡的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已是第三位高危害疾病。我国一项针对9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也发现,老年人所患常见病中有26%为肺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香港共有近7000个肺炎死亡案例,平均每天有19人死于肺炎,较2001年上升了127%。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在1073名受访者中,超过半数不知道肺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71%的受访者认为肺炎不难治愈,已接种疫苗者不足14%。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多见,达83%。全球有5%~10%的健康成人和20%~40%的健康儿童是肺炎球菌的携带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脏病、长期吸烟等,肺炎球菌可乘机侵入人体,引起肺炎。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应用广泛,使肺炎球菌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导致肺炎的治疗更加困难。许多人还经常将肺炎的症状当作感冒,导致病情延误。多数人对肺炎预防意识不足,这也是导致肺炎难治、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接种疫苗为有效预防途径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和成年人,心脏病、肺病、肾病、肝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长期住院或卧床在家者,他们往往免疫力较低,机体抵御病菌侵害的能力较弱,是肺炎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是预防肺炎的有效途径。美国2000年的卫生目标中规定,65岁以上老年人肺炎高危人群的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应达到60%以上。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9)

胡女士按规定剂量服药10天30片,然而却带来一场死去活来的痛苦:体温升至摄氏40℃,视力模糊,脸面部及手脚掌部大泡性损害,全身黏膜多处溃疡,险些危及生命。经上海市瑞金医院多科专家会诊,结论为“卡马西平引起的重症多型红斑药疹”,并开出病危通知书。后经专家多方抢救,患者胡爱苗才干同年9月23日脱险。

事情本该到此结束了,药物过敏,临床上司空见惯,然,胡爱苗却愤怒了。一张状纸,将上海市黄海制药厂(生产此药品的厂家)推向了被告席。

胡爱苗为何状告药厂?原来,此药厂删“繁”就“简”,擅自删除了卡马西平药品说明书有关“皮疹、荨麻疹、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28项毒副作用的内容,结果使胡爱苗受害了……

法院认为,原告因病就医,按医生开出的处方服药并无过错,被告擅自删除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违反了药品生产的有关规定,故被告应承担民事责任。上海黄海制药厂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996年6月26日,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被告上海黄海制药厂赔偿原告胡爱苗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13223元,并补偿原告5000元(原告要求索赔15万元)。

黄海制药厂败诉了。黄海制药厂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然而,受害者胡爱苗的“死里逃生”的苦楚又向谁说?

现在,有多少人被药物这个“危险的朋友”所害?

据悉,全世界每年患者死亡的病例中约有1/3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其中大都与药物过敏有关。早在2003年3月初,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了下述5种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通报,即右旋糖酐40、甘露聚糖肽注射剂、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等。有关权威人士介绍道,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主要有皮疹、肺水肿、肾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等;甘露聚糖肽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有瘙痒、皮疹、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其次,葛根注射液的可疑不良反应不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另外,穿琥宁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有药疹、血管性刺激疼痛、胃肠不适、呼吸困难、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等;参麦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为主,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再说国人乱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吧。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当今滥用抗生素的严重程度到了什么地步?不仅医生将抗生素当成“万能药”,大量滥用,就连许多病人对医生不给使用抗生素也大为不满,认为医生不会治病。一项调查表明,30%~90%的成人看感冒时会向医生索取抗生素;经常看病者中50%的人索取抗生素是为了治感冒。实际上,90%以上的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类病毒而非细菌引起,可世界抗生素处方中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者占3/4。抗生素治不了绝大多数的感冒,也不能缩短感冒期,原因在于杀不了感冒病毒,反倒会因过度使用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使原本容易治疗的病症变得难以治疗。

有感染对抗之,无感染预防之――抗生素“保险子”应运而生。有位儿科医生对100例发烧患儿进行调查,这100例患儿全部用过抗生素,而且80%用的都是“高档型”。无论是发热、腹泻、咽痛,甚至鹅口疮等,一律二联、三联抗生素,“大兵团,多方位”作战,狂轰滥炸,弄得药学专家们惊呼:“如果像这样乱用滥用抗生素,估计10~20年将面临着所有抗生素药物失效的危险,即所有的细菌都将产生抗药性,那时,细菌全面复仇的日子就来到了!”

用药如用兵,用之得当,益身治病,不当,则损体害命。上海有位医学专家指出,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上海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感染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其致病菌竟是阴沟杆菌,正是不合理的用药而引发的。不合理用药除了会引起药源性疾病外,还会加快产生病菌耐药性进程。

据上海一家大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统计,青霉素已对80%葡萄球菌感染病例没有疗效。庆大霉素对50%的绿脓杆菌感染病例一筹莫展。北京地区43家大中型医院1994年用药调查,抗感染药物占全部药品费用的35%,有的医院竟高达70%,其中头孢菌素用量占各类抗感染药物总量的61.87%。

北京儿童医院1991-1995年中前15位畅销药品中,前4年抗生素药物均为10种,1995年为11种,其中氨苄青霉素头3年一直居第一、二位,进口药西力欣1994和1995年普通住院病房的治疗费用占全部药品总费用的57.5%。该市某大医院被诊断为普通感冒的病儿,98%给予抗菌素治疗,而且1/3的病儿在就诊前已在家中用过抗菌素。

目前,临床上采用中西药联用的现象极为普遍,有时患者还要自行增加,有的甚至将药物当“补品”服用,这样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必然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毒副反应增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乱、滥用药是当今世界上的“通病”,全世界病死的人中有1/3是死于用药不当;第三世界国家的住院病人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占10%-20%,仅在巴黎,就有5万多药瘾者,1994年就有2000多服药成瘾的人被送到医院抢救,其中有40%死亡。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10)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头痛、头昏4年,加重4天来院。患者诉头痛为右侧颞部胀痛,起初持续时间为10~30分钟,1次/1~3月,头痛时伴有右眼流泪、眼胀,需服止痛药缓解。因受凉近4天发作频繁,每次持续2-3小时,止痛药不能缓解。入院查体:体温36.70C,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4/90mmHg,痛苦面容,精神差。辅助检查: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磁共振提示双侧侧脑室旁少许腔隙灶,脑脊液压力150mm水柱。治疗上给予卡马西平、吲哚美辛片、加巴喷丁胶囊口服,生理盐水250ml加入灯盏细辛40ml静脉输注。治疗两天后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塞吨口服。患者入院两天后感头痛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睡眠改善。治疗两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后出院。患者对治疗和护理满意度高。

2 护 理

2.1 学习疾病知识

sunc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头痛综合征,我科也是第一次收治此类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护理措施无从实施。通过听取医生查房,查阅相关文献,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出护理问题。

2.2 病房要求

保持病区安静,创造利于休养的环境。室内光线避免太过刺眼,必要时予窗帘遮挡,操作结束后及时关大灯,尽量不开床头灯。患者外出时建议戴墨镜。

2.3 疼痛的处理

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体现人性化护理,对于疼痛的处理不再强调让病人忍耐。根据WHO三阶梯治疗原则,护士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否耐受、需不需要药物帮助,根据患者的自我感受程度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患者因疼痛持续时间长、程度重、诊断不清楚等原因对自身疾病产生焦虑。根据文献报告,护士每日与病人进行5-10分钟必要的谈话,可使病人的镇痛效果持续18小时[2]。护士每天对病人进行查房,关心病人住院后的情况,理解病人的疼痛、态度和蔼热情。

2.5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感冒药调查报告篇(11)

该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测了全国部分报刊中医医疗广告情况,监测到部队医疗机构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21条次,分别是北京武警三院、天津8630部队医院、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西宁536医院。

刊载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的报刊多为都市报,涉及病种包括胃病、皮肤病、肝病等。违规行为包括无或已被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医疗广告;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涉及、迷信、荒诞、贬低他人等方面;使用和武警部队名义等。

工信部、农业部等6部门:联合公告禁产禁销莱克多巴胺

新华网讯 工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公告,自2011年12月5日起在我国境内禁止生产和销售莱克多巴胺。

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介绍说,莱克多巴胺属于“瘦肉精”的―种。“瘦肉精”是β-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的俗称,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β-激动剂类化合物大多是医学临床普遍使用的平喘类药物。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给动物饲喂盐酸克伦特罗,可以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获得很好经济效益。由此,美国开始将其用于动物养殖,并逐渐推广到其他国家。后来发现其毒副作用较大,80年代末欧盟、美国先后公布禁止使用。随后,美国制药企业研究出毒性小、代谢快的替代品莱克多巴胺,使用时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执行停药期规定,几乎不会在动物体内残留。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先后批准将莱克多巴胺用于生猪养殖。

北京:药监局

曝光94种药品广告违规

新华网讯北京市药监局违法药品广告公告,在各种媒介上,94个药品品种涉及违规广告内容。其中,标示名称为“十味黑冰片丸”、“心脑清软胶囊”、“特灵眼药”等14种药品违规广告情节严重。

北京市药监局介绍说,为加强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广告行为,北京市药监局对北京市辖区内27个电视频道、32份报纸类媒体及13个电台频道去年10月的药品广告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到“严重违规行为”的药品广告212条,均为平面媒体。违规广告涉及药品品种94个,存在未经审查和擅自篡改广告审批内容的行为。

这些药品广告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任意夸大适应症、功能主治或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保证;部分药品广告有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患者等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内容。

北京: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捣毁

制售假药窝点1800余个

新华网讯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1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的资料显示,在为期两年的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中,相关部门共捣毁非法生产、销售假药窝点1800余个,涉案金额335亿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边振甲说,在专页整治期间,我国13个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利用联网等媒体虚假广告及通过寄递等渠道销售假药的整治行动。据统计,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00多万人次,行政处罚立案42517起。在打击制售假药的同时,相关部门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进行整治,查处违法产品5000余种次。

他介绍,为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期间还加强了药品生产监管,开展生产现场日常检查28000余次,覆盖全部药品生产企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整改5800余起;组织药品GM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6255次。全周共完成17790个品种的处方、工艺核查和品种档案建立工作,共要求1265个品种限时申报,责令98个品种暂停生产。

法国:劣质隆胸硅胶被疑致癌

大江网讯“法国聚植入修复体公司(PIP)事件”让全球很多曾接受了隆胸整容手术的爱美女性色变。

“江西变性第一人”申清清隆胸所使用的也正是在同内被称为“宝丽贝”的PIP隆胸硅胶,如今生活已渐趋平静的申清清又陷入恐慌,并表示欲回南昌体检。

据南昌市某整形美容医院企划部张主任说,他也是通过网络了解到PIP隆胸硅胶的问题,他表示,该医院是江西省唯一指定使用这种隆胸硅胶的整形医院,但从引进至今,医院使用这种隆胸硅胶进行的手术也不到3例,目前医院已经停用了该款隆胸硅胶。

PIP在2009年4月8日获得相关部门批准,有效期至2013年。注册为深圳市维恩杰科技有限公司。

出现问题的是2005年生产的批次,而国内进口的都是2009年拿到批准文件后的产品,该公司在购买PIP产品的时候已经和法方协商好,中国购买的都是6300,到目前为止,国内所有使用PIP产品的人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湖北:明星药达菲

或致死亡多地停售

《长江商报》讯“达菲”可能导致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精神异常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日本非营利机构“医药警戒中心”进行的一项研究,将“抗流感明星药物”达菲推到了风口浪尖。

达菲(又名奥司他韦)是由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研制的抗流感药物,2001年10月在中国上市。日本医药警戒中心的此次调查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为基础,数据显示,在服用了达菲的119名死亡患者中,有38人在服药12小时内出现重症状态或死亡。

湖北的同济堂大药房、普安药房、中联大药房等多家江城连锁药店,在药架上没有发现达菲的踪影。普安药房群光店一位药品导购称,以前在流感爆发时卖过,但因为该药比较贵,一盒10片装零售价200多块钱,“很少有人买,后来就不卖了”。医院和药房虽然没有卖,但让人感到不安的是,武汉仍有经销商在做达菲的生意。武汉博济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俊明表示,公司仍有6件库存,每件200盒,每盒的规格为75mg×10粒,批发价为110元,“主要流向了全国各地的医院,但目前武汉这边的医院都没有”。

国家食药监局:曝光“健力邦裕丰胶囊”等8种假冒保健品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