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08:32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小东关小学向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将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小东关小学始建于1948年,位于水冶镇中心地带,占地面积5615平方米,建筑面积5856平方米。学校服务于小东关村居的适龄儿童,现有27个教学班,1456名学生,教师77人。 学校本着“沐浴阳光教育,让学生多元发展”的理念培养健康、活泼、文明、自信、具有阳光品质的少年儿童。多年来,坚持走“智力+素质”齐发展的特色之路,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可。近几年来,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营造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校先后获得 全国首届素质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小学生才艺展演优秀单位;河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学校组织奖、消防安全示范课优秀组织奖、卫生先进单位;安阳市艺术教育工作亮点、文明单位、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平安校园”先进单位、校园艺术节评比优秀组织奖、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

二、达标情况

(一)、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在编教师77名,师生比1:19。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合理,学历合格率100%,学校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76人,占99%,学校有中级以及上职称教师56人,占69%。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1人,中原名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 22 人,符合优师分布标准。我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青年教师的“结对子”,“竞教竞技”和举办各种技能大赛,促进全体教师基本功的不断提高。我校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们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邀请专家、名师来校做辅导,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配齐配足专用教室和办公用房,其他辅助用房数量充足,满足教育教学、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学校拥有设施齐全的图书室、教学仪器室、音体美器材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室。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2)

全区现有小学37所,中学8所,小学在校生12274人,初中在校生5085人;小学专任教师829人,初中专任教师535人。要通过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高效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2014年底前实现以下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完成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步伐,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全面落实,城区“小片区”管理模式实施到位,小学、初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分别控制在0.65和0.55以下;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及以上,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规范,开齐开足省颁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加大宣传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力度,让广大群众和学生家长理解、支持均衡办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确保2012年10月顺利通过省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为创建“教育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职责分工

区政府将成立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自评工作领导。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沟通配合,确保创建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完成。

区政府办、教育局:负责收集、整理~2012年区政府关于支持、重视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会议纪要、记录、区领导讲话等相关材料;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审核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申报材料。

区教育局:全面总结-2012年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全面完成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均衡办学,努力缩小小学、初中校际间的差异系数;拟订《区申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评报告》并分项目进行自评,做好区级备查材料的汇总、整理和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利用电话彩铃、短信、宣传标语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创建区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区财政局:对-2012年区财政投入教育及涉及教育的财政经费管理(包括教师工资福利、“三个增长”、生均公用经费、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出让金)等情况进行汇总,并形成本部门每年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总结,提供有关资料。

区公务员局: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紧缺学科教师配备,缓解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做好-2012年支持教育部门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资料收集整理,形成每年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总结,提供有关资料。

区公安分局:提供-2012学年6-14周岁全区适龄人口名册,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加强法制教育、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并形成每年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总结,提供有关资料。

区发改局:对教育发展计划、改善教育设施、教育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立项审批等工作情况及-2012年涉及教育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形成本部门每年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总结,提供相关资料。

区司法局:以普法工作为重点,以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为目标,做好-2012年每年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总结,提供有关资料。

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并形成每年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总结,提供有关资料。

区民政局:做好-2012年涉及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重点突出扶助特困家庭子女入学等问题,形成每年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总结,提供有关资料。

区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审计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监局、地税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残联、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结合部门职能及工作实际,提供-2012年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资料。

各乡镇(街道):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及本地学生外出就读、外来生回原籍入学的取证工作,收集整理-2012年涉及教育的资料,完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自评工作汇报材料,接受区政府的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做好《基础数据统计表》的填写并送交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汇总、审核,做好相关材料的整理及各项迎检工作。

各中小学:要配合乡镇(街道)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及本地学生外出就读、外来生回原籍入学的取证工作;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课程,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拟定汇报材料,做好相关材料的整理及各项迎检工作。

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区直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学校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问责,对工作完成较好的给予表扬,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12年月)

1、完善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机构,加强对全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的组织领导。

2、制订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区直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学校,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3、5月份召开全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动员大会,对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4、各级各相关部门明确工作任务,并将责任分解到人,形成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工作网络。

5、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及做法。通过网络、宣传栏、宣传材料、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第二阶段:自查整改(2012年月-8月)

各乡镇(街道)、各中小学要于6月20日前完成自评自查工作,形成自评报告,接受区政府的督导评估。7月份,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区创建工作进行初检,初检后,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整改存在问题。7月25日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将汇报材料、《基础数据统计表》送交区教育督导室汇总、审核。各项目组要根据《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细则》和《关于印发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的说明的通知》要求,做好档案材料收集、整理。8月20日前完成自评报告及分项目自评情况的撰写,确定自评分数,汇总《基础数据统计表》、评估表,编写资料目录,做好各类材料分类入盒。

第三阶段:申报验收(2012年8月-10月)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为目标,统筹教育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推动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全面总结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果,查找存在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质量。根据检查要求,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程度调查等四个方面工作,切实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水平,2014年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力争下阶段高标准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实现义务教育发展高位优质均衡。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3月—4月)

1.成立工作机构,制发工作方案。成立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印发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等;督促指导乡镇、区级有关部门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人员,完善工作措施。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并安排部署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层层落实目标任务。4月下旬,创建办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情况,了解掌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出台相关措施等情况。

3.抓好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迎接国家、省督导检查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营造创建的浓烈氛围。

(二)自查整改阶段(2014年4月—5月)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照本单位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职责任务进行自查,总结本部门履行职责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并认真落实整改。自查工作于2014年4月2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于2014年5月1日前完成。

(三)接受检查阶段(2014年5月—8月)

1.2014年5月15日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要按照检查要求,完成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资料准备工作。

2.2014年5月20日前,全面完成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国家督导检查材料准备。汇总相关资料,整理完善各项迎检档案资料、报表,完成相关文件资料编辑工作。形成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完成专题片、展板、资料汇编、论文集制作。

3.市级复核。市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全面复核。认真梳理市复核中指出的主要问题,并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区教育局做好跟踪指导,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整改工作。

4.查漏补缺,重点督查。

5.安排落实各项迎检工作,接受省、国家督导检查。

(四)工作总结阶段(2014年8月—10月)

1.根据市、省、国家督导检查后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研究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进行整改,向市、省教育督导团提交整改报告。

2.召开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大会,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按期推进自查整改和巩固提高工作,要建立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确保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达标。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4)

一、对职能部处的要求

1、职能部处及直属单位领导要重视汇报材料,主动积极地准备材料,配合学校做好评估工作。

2、各部门认真学习学校自评报告中与本部门相关的部分,领会精神,以自评报告为蓝本,汇报材料中的有关数字、特色等不但不能与学校自评报告相矛盾,而且要自觉地将具有佐证作用的材料充实到汇报材料中。各项数据要与学校自评报告中的相关数据一致,特色要围绕自评报告中的三个特色展开。

3、各部处自评报告要贯彻“继承和发扬哈工大优良传统”的基本指导思想。

4、本次评估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评估专家主要关心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有关的内容,因此,各部处的汇报材料要紧紧围绕“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展开,给专家展示本部门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措施、成效,忌将汇报材料变成工作总结。

5、汇报材料的PPT应精心制作,尽量采用图表代替数字和文字,字号大小适度,布局均衡,色彩和谐,重点突出,便于专家形成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6、对于达不到评估要求的指标,要以有力的证据说服专家,而不要置之不理。如图书册数不够,就要强调馆际互借,电子文档,免费原文传递等;设施不达标就要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措施和由此取得的成效。

7、掌握汇报时间,通过字斟句酌,精选材料,将汇报控制在10分钟之内;注意措辞与语气,避免过谦和夜郎自大,避免贬低外校来提高我校,尽量不要使用贬义词。

8、各单位PPT电子稿和自评报告的文字稿于11月18日交评估办。

二、对院系的要求

1、院长(主任)汇报材料(PPT)要突出继承和发扬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以翔实的材料证明在各项教学工作中的落实情况;突出本单位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情况;要突出本单位在本科教学工作的特色与亮点。

2、汇报材料(PPT)要图文并茂,用大量的图片资料给人以深刻印象。

3、汇报材料(PPT)要进一步纲化、挖掘更多更新的材料。

4、各院(系)佐证材料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质量。

5、实验室参观点存在实物不足,重点不突出,卫生不整洁等问题,要求各单位对参观环境进行精心设计,摆出实物、突出重点、整洁卫生、设备仪器处于运行状态。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5)

中图分类号:F83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7-0031-03

一、人民币升值的成本

目前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讨论中,除去那些带有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色彩的观点之外,人民币升值可能面临的成本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可能减少外部需求和出口,并影响到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二,可能增加国外直接投资成本,不利于吸引新的外商直接投资。第三,可能造成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短期失业问题。第四,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第五,汇率升值降低进口品价格,另外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减少国内需求,会带来通货紧缩(麦金农,1997)。

从一般的经济学理论来看,以上提到的这些成本往往和汇率升值联系到一起。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讲,这些成本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些成本即使发生,其影响也十分有限,甚至是不确定的。首先,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高盛银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币汇率出口弹性非常小,汇率调整不会带来出口太大变化。这是和中国独特的贸易结构有关的。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中占55%。同时,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近60%,如果再考虑到一般贸易当中原材科和投资品进口,这个比例可能更高。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只赚取固定的加工费,和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没有关系。进料加工贸易的情况稍微复杂,取决于进口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当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口价格上升,对这部分企业的出口不利,但是其购买力提高,能够购买更多的进口品,两相权衡,汇率变动的净效应仍然有待观察。同时,中国的部分出口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之高,而且和竞争对手的成本相差很大,中国是这些产品的价格制定者,汇率升值反而会提高出口收入,而不是降低出口收入。出口竞争力的长期动力并不是廉价政策,而是结构调整,提高非价格竞争力。遗憾的是,中国企业的市场优势没有转化为利润优势。

第二,90年代中期以后,FDI流入的动因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多的FDI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中国的目的更倾向于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而不像以往那些东南亚中小企业利用中国作为出口加工平台(UNCTAD,2002)。汇率升值虽然提高了FDI新建投资的投资成本,但是,也提高了美元表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本地市场的销售收入。汇率升值可能会阻碍一部分利用中国劳动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优势的FDI流入,但同时也可能鼓励一批试图进入中国市场的FDI流入。因此,汇率升值对FDI流入的影响还不确定。

第三,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个重要样本国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工资分别是中国工资的2.5-47.8倍不等,即使考虑到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17个样本国家当中也有10个国家高于中国的成本。因此,即使汇率升值,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依然具有比较优势,失业压力也不会很大。退一步地讲,即使出口部门的就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汇率低估是否应该作为解决就业的政策呢?汇率政策就其本身性质而言,应该是维持宏观稳定的政策工具而非促进就业的政策工具。让汇率政策促进就业实际上是通过对价格体系的扭曲来实现局部的政策目标,这将带来更大的资源错配。

第四,汇率调整过程当中,可能会引发投机资本对汇率的冲击,但是,解决投机资本的根本做法在于彻底消除汇率升值预期,这就需要将名义汇率水平调整到和实际均衡汇率相一致的运动趋势,这才是使市场对名义汇率保持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名义汇率调整过程中之所以会引发投机资本,主要原因是调整的策略失当,而非汇率调整本身。如果名义汇率调整并未到位,市场仍然有汇率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投机资本将乘虚而入。因此,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汇率调整时机和策略,不应该因为害怕投机就拒绝汇率调整。拉丁美洲国家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失调的名义汇率水平上,最容易引起投机资本的冲击。

第五,汇率升值对进口品价格的影响不足以对国内物价水平形成非常显著影响。毕竟,中国的进口接近半数属于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贸易。这些进口品价格下降不会带动国内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同时,中国的进口中,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学制品、机械和交通设备等制成品进口比重逐渐增加,近年来,大部分初级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美元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王仁言,2003)。1993-2000年,中国进口价格总指数上升了19%,其中制成品上升20%,初级产品上升16%。除了汇率变动直接影响进口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国内整体价格水平之外,麦金农和大野健一(1999)认为,汇率升值预期会导致通货紧缩压力。他们认为升值预期使得企业担心竞争力下降,所以不愿意投资,消费者认为进口价格会进一步下降,所以延迟消费,于是内需不振,物价下跌。但是,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汇率保持稳定并不能消除升值预期,相反,只有当汇率进行了合理、及时的调整之后,才能减少投资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并更容易得到市场信任。因此,关于汇率升值预期和国内物价的关系不足以构成汇率升值的成本。

二、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人民币升值的收益是多方面的。首先,将汇率调整到和实际均衡汇率运动趋势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时也意味着得到了国内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汇率价格,它消除了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扭曲,有利于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有利于长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第二,汇率积极调整把汇率调整的主动权交到了货币管理当局手中,同时也留给货币当局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第三,汇率积极升值提升了人民币购买力,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同时,汇率升值导致的收入分配更有利于农民和城市底层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第四,汇率积极升值等于向市场宣布,中国货币当局是以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狭隘的贸易顺差为政策目标。这种建立在国际收支平衡政策导向上的汇率调整会得到市场拥护,所建立的汇率水平有坚实的经济基本面支撑,也是避免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最根本的策略。第五,汇率积极升值减少了贸易顺差,有助于减少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第六,汇率积极升值减少了财政出口补贴的压力,有利于将更多资金使用于公共部门经济基本建设。

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收益非常明确,但是升值的成本需要进一步分析,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

三、人民币升值策略选择

(一)继续保持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并且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

这个方案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贸易和投资的结算层面,当然还可以借助钉住美元稳定国内物价水平(这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初衷),但是目前中国没有这方面的需要。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1)当美元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时,也带来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不利于贸易和投资,某些时候也可能为短期资本冲击埋下了隐患;(2)忽视了实际均衡汇率的趋势性变动。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面临长期的升值趋势,而固定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则无法反映实际均衡汇率变动对名义汇率调整的需要。1994―2001期间,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升值20%,同期美元的名义有效汇率也升值了20%,因此,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借助美元的升值缓解了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升值。但是这种情况只能说是中国经济的好运气,只有当美元在未来继续保持升值的情况下,继续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才能够持续下去。一旦美元停止升值甚至是贬值,人民币固定钉住美元就不可能持续维持下去;(3)受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货币当局的外汇占款波动剧烈,而且保持上升趋势。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会缩减货币当局政策空间,国内的利率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也受到限制。如果处理不当,汇率低估――外汇占款增加――通货膨胀,或者是汇率低估――投机资本流入――利率上升刚性――零利率陷阱都会破坏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和长期经济增长。

(二)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后继续钉住美元并保持稳定

好处在于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只是解决了一时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持续升值对人民币固定汇率的压力;(2)当美元相对世界其它主要货币发生波动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会随着美元价值波动而波动,这等于是将美元和日元、欧元的汇率波动引入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当中。保持固定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始终将无法摆脱潜在的投机压力,如果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不是非常有效,人民币汇率将会不断面临因为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人民币投机压力。

(三)一揽子钉住汇率

采取一揽子钉住好处在于可以避免由于美元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波动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压力。毕竟,钉住一揽子货币(如果权数根据贸易额来确定)实际上是稳定了名义有效汇率。但是,钉住一揽子货币也面临诸多缺陷:(1)货币当局会面临操作环节的困难,如果选择完全意义上的钉住一揽子货币,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时时刻刻都要根据世界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进行调整;(2)过于频繁波动的名义汇率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进行,毕竟,国内经济部门适应名义汇率频繁波动还需要一个过程和相应的风险对冲支持;(3)单纯的一揽子钉住(如果权数根据贸易额来确定)只是稳定了名义有效汇率,如果国内出现相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实际有效汇率还会随着调整,这既达不到稳定实际有效汇率的目的,同时也为投机资本冲击人民币设下隐患。世界上有很多采取钉住一揽子货币的国家,但是多数国家最终又放弃了一揽子钉住。实施钉住一揽子货币最终或者是转向了更加固定的货币局制度,或者是转向了更具灵活性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比钉住汇率制度更具公信力,而且对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约束更强,转向货币局制度更有利于治理国内的通货膨胀。波兰是成功推出钉住汇率制度的例子,波兰政府1991年运用汇率稳定计划治理国内通货膨胀,其货币先钉住美元,而后钉住一揽子货币,随后由钉住一揽子转向爬行钉住,最后逐渐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其汇率制度逐渐向浮动汇率制度靠拢。

(四)名义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操作过程当中实施缓慢的一揽子爬行钉住并在适当的时机放宽汇率波动幅度

该种方案好处在于通过一揽子钉住化解了世界主要货币波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通过爬行反映了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潜在升值压力,同时,也是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向浮动的一个过渡方案。和以上提出的几种方案相比较,这种方案更具优越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层面仍然面临很多问题:(1)采取一揽子钉住同时也意味着人民币频繁根据世界主要货币波动而波动,这在操作层面上面临困难,同时国内经济体对于频繁的汇率波动还需要适应过程,因此,及时采取一揽子钉住只能是期间的一揽子钉住而不是实时的一揽子钉住。期间的一揽子钉住可能会引发短期投机的套利行为,因此,期间的一揽子钉住最好是秘而不宣,名义上仍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2)鉴于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的升值趋势,爬行钉住可能更多地是向上升值,这如果被投资者预期也可能会引发机资本的套利行为,这就需要强有力的资本管制做保障以防止热钱流入;(3)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美元和世界其它主要货币的波动缓解实际均衡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树立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地位。美元名义汇率升值的时候,人民币可以钉住美元,利用美元升值缓解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压力。美元贬值的时候,可以根据一揽子钉住的原则提高人民币对美元价格,这一方面缓解了人民币趋势性升值压力,同时也使得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投资者心中更具吸引力,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国在东亚货币合作当中的主导地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公告;

2.21世纪经济报道17版“日本经验报告”;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6)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总体特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显示出了很大的热情,关于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扩展,总体上的特征如下:

1.研究重视教育机会均等在均衡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校际间的发展不平衡及其弊端,提出了均衡发展的具体内涵,尤其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方面充分的践行了受教育者机会均等的理念,重点开始关注到少数民族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等受教者。

2.研究开始重视理论基础的指导作用首先,研究者大都倾向于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阐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认识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核心指导作用,强调了教育机会均等,并围绕上述研究对义务教育均衡归因;其次,更多的学者开始扩展理论基础的研究,开启新的研究视角,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及其人力投资也是教育投资的理论,凸显了义务教育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均衡中的作用。

3.研究逐渐深入到区域的均衡发展研究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讨和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与对策、群体(包括关注弱势群体)间的均衡学校间的均衡、教育内部层次间的均衡等。研究不仅仅依赖已有发展基础和政策环境,还需要看其是否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证开始与本地区特点结合起来,呈现出因地制宜的研究态势。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问题评述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界定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的研究已不再是研究热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从均衡的内涵上分析,认为均衡即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平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平衡;第二种从系统论角度,注重具体因素即办学经费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的均衡状态;第三种从义务教育的本质及教育机会的均等及最大程度的发展。实际上,不管是哪种角度的认识,均因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范畴,避免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出现无限扩大外延或缩小内涵的状况。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基础的研究一部分学者通过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论述,把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实际上这是对于教育均衡本身的一个论述,代表性的认为,平等原则、补偿原则、理性原则、市场原则;还有学者中和前面的几种理论基础,结合政治层面的理论基础形成相对较成熟的理论基础观点,代表性的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五个:1)教育平等思想;2)教育民主化思想,包括杜威的教育民主化思想和陶行知的教育民主化思想;3)教育公平思想,包括权利平等理念、机会平等理念;4)资源分配理论;5)科学发展观。

从总体上,现有研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涉及面很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理论也比较充分,但问题依然存在理论研究存在。首先,本土化理论的空白。有关教育公平的基础性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援,我们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建设显现得苍白;其次,研究者们所借鉴、移植的相关学科理论,是否适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域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从公共产品理论中对纯公共产品的定义来看,义务教育的特性与其并相不符合,因而有人提出了“准公共产品”的提法,这种说法是否能成立,本身还需要论证;最后,从理论层次上看,理论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研究者们所阐述的理论基础多是属于宏观层次,也有少量属于中观层次如教育机会均等论、教育供给论、教育政策论、教育均衡论等,这些理论基础不可谓不正确,但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必须将其转化为可具体操作化的实证操作方案,才能在指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3.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原则的研究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追求和推进均衡发展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一部分学者从因地制宜即各地的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出发,提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项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补偿原则、理性原则、市场原则;还有的学者从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出发,优先考虑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也就是要保证所有地区、群体达到基本的义务教育基准水平,明确提出平等原则、弱势补偿原则、受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社会参与原则和效率原则。除了提出的有广泛共识的原则,经过分析,学者们较少明确认识到政府在动员、组织、引导、规划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政府主导原则无疑可以弥补义务教育自身及市场的种种缺陷,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基本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关注到公众参与的力量,其实无论是当前的哪一方面的改革均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与积极投身其中。

4.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归因研究首先学者们对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归因集中在经济方面,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资金投入体制的不完善,加之各县市及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间的生均经费等教育投入相差很大,导致基本办学条件差异非常大;其次是政策方面:缺乏持续性的保障政策,具体表现在缺乏稳定长效的教育资金投入和监管机制、硬件环境建设机制、资源平台的完善机制、师资培训的深化和教师待遇提升机制;第三是教育资源方面:教师配备的不完善、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差异、教育环境差异,各种资源得不到共享、流通,均是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原因;最后是宣传方面:政策引导、宣传不到位,无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教育观念,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行政部门到普通民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学者倾向于整个大环境的归因,即综合上述归因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这样一种归因的范式很容易泛化到整个教育问题的归因。

三、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

1.树立研究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全局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区域间、城乡间、区域内校际间和群体间等多个层面均衡发展的实现。研究中学者们首先把目光集中于探寻实现区域内校际间和城乡间均衡问题的思路探析,相比较而言,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较多,而总体性研究相对缺乏,这也应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发展;其次,针对我国不同群体间的义务教育个性发展的分析和策略欠缺,即对微观层面的学校内部学生群体均衡发展研究不够深入,例如不同的少数民族群体、处于不利地位的流动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残障学生群体等等,反映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片面性。

2.研究本土化程度有待深化与国外研究成果相比,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核心的理念更多的是从国外或其他学科移植过来,对基本内涵等问题缺乏共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等混同使用,研究范围也不清晰;加之国外积累了许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措施方面的有益经验,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但从我国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功实践经验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现有的研究不够深入局限于简单的移植,本土化的适用性还有待考证。

3.重视应用性理论的研究注重理论演绎的书斋式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至今仍多以理论研究为主,侧重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界定,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意义、策略以及从政策、法律和体制改革方面对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较深入的探讨;具体到实证方面来讲,个人成果多,团队研究成果少,多数研究结论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实际工作指导性不强,有的即使是可行的政策建议,但由于研究者自身的局限,多数也难以形成可执行的具体政策。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体系构架还有待完善。

4.重视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研究路径远非资源量的简单投入,它更是一种制度变迁。在理论上阐述的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原则能否得到落实,但义务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选拔精英”,义务教育是国家有能力办的“最大年限的基本起始水平”的教育,政府角色的定位显得尤为突出。为保障义务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国家作为举办主体,必须通过法规与政策制度变革,诱导制度变迁、增加经费,通过资源有效配置提升办学软实力,进而加强教研室工作,提高教学成效――大同市实验中学教研室职责分工及责权利说明

高建平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优化课程配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部分成果拓展。大同市实验中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学校领导一直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建校伊始就成立了教研室,经过近九年的摸索实践,我们终于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符合我校实际的教科研管理体系。下面就大同市实验中学教研室职责分工及责权利说明如下:

首先,结合学校教科研实际,教研室下设三个职能中心:即教研理论中心、教研活动中心、教研成果中心。

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就教科研本身来讲实际上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过程,这个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由于我校在成立之初,就选拔和招聘了许多成熟的优秀教师,他(她)们在原来的学校就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过教科研的尝试。但是在教科研工作方面毕竟在原单位由于只注重升学率,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难免急功近利,相对忽视需要长期才能见效的教科研工作。为此,我们边实践边学习,在老校长的指导和鞭策下,终于理清了思路。上任伊始的薛志文校长和主管教研室工作的杨红英副校长站在哲学的高度指导教研室工作。为了夯实并提升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并使之成为引领我校成为市一流、省一流的品牌学校。学校教研室从三个方面三位一体,设置了三个职能中心。

教研理论中心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包括有影响的国际国内过去或当今最前沿的教育科研信息的收集、了解国家及省市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动向,成立专家组和课题组就学校近期和长远的教学问题开展研究并指导教学实践。

教研活动中心主要进行日常教学业务的指导和评价,组织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对中考、高考备考工作要密切关注和指导。同时本着学校长远发展的原则,培养和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

教研成果中心主要就学校理论信息和教师理论成果进行展示,对老师和同学们的教研荣誉给予通报表扬,利用学校文印室对学习资料成果和校本教研成果审核、印刷,并通过提取文印费对老师教科研成果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

其次,为了落实三位一体的教科研工作思路,具体工作落到实处,责权利必须明确。

由于教研室新的工作职责对我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校长的工作有直接的建设性的辅助作用,可以看作学校的中枢机构。所以教研室主任要直接对校长负责。主任下设三个中心主任(可设为副主任),每中心可分为三个小组(可安排三人担任小组长),每小组又主要负责三项工作(根据工作量可再安排人员)。具体分工如下:

一、教研理论中心

下设图书信息组、学科专家组、课题研究组,具体工作为:

(一)图书信息组负责图书资料的订阅和管理,电脑网络的采购和管理,实验装备仪器的采购和管理;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图书资料的订阅和管理。2.电脑网络的采购和管理。3.实验装备仪器的采购和管理。(二)学科专家组负责学科专家的选拔和聘任,各级各类考试的命题指导和把关,教学原则及科学考核奖惩。(三)课题研究组负责校级小课题研究指导和评估,省市级课题申报和管理,部级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校级小课题研究指导和评估。2.省市级课题申报和管理。3.部级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

二、教研活动中心

下设年级教研组、教研业务组、教师进修组,具体工作为:

(一)年级教研组负责初中高一年级日常教研活动,高二高三年级日常教研活动,中考高考备考工作日常安排;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初中高一年级日常教研活动。2.高二高三年级日常教研活动。3.中考高考备考工作日常安排。(二)教研业务组负责日常随机听评各年级各班级课程,组织学期学年度校级教学大赛,配合完成上级教研室工作;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日常随机听评各年级各班级课程。这种情况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对于促进教学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考评机制相结合,效果会更好。2.组织学期学年度校级教学大赛。可以采取公开课、示范课、课改课、汇报课等多种形式,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3.配合完成上级教研室工作。这项工作内容庞杂,也需要专人负责。(三)教师进修组负责依托青蓝工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师生的校内外培训,开展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及计算机能力提升。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依托青蓝工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师生的校内外培训。3.开展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及计算机能力提升。

三、教研成果中心

下设档案资料组、宣传通报组、文印教材组,具体工作为:

(一)档案资料组负责教师教科研荣誉及基本情况建档,学生各级各类竞赛荣誉建档,上级同级单位检查学习材料汇总;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教师教科研荣誉及基本情况建档。2.学生各级各类竞赛荣誉建档。3.上级同级单位检查学习材料汇总。(二)宣传通报组负责板报媒体宣传及日常通知通报,教科研通讯的编纂及印制,教科研文汇的编纂及印制;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板报媒体宣传及日常通知通报。2.教科研通讯的编纂及印制。3.教科研文汇的编纂及印制。(三)文印教材组负责文印资料审查及费用确认,校本教材研发编审和印制,学生自用或外单位业务等其他文印工作。具体工作分为三块:1.文印资料审查及费用确认。2.校本教材研发编审和印制。3.学生自用或外单位业务等其他文印工作。

教研室的大量工作都是在默默无闻中完成的,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更多的是脑力。为了保证每一项工作保质保量认真完成,同时考虑到学校老师们的实际教学情况。建议每个小组的每项工作都要专人负责,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

总之,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学生的大学梦;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教师的名师梦;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的名校梦;为了大同市实验中学的长远发展、为了大同市教育的振兴。我们共同努力吧!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实验中学教研室037300)为个人及国家人力资源的提升提供保障和发挥促进作用,实际上应建立一种义务教育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来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意。

综上,今后的研究应立足于深刻剖析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使相关理论研究更具操作性和说服力,推动义务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参考文献:

[1]于发友.通向教育理想之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7)

一、引言

2012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统计显示,2012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51749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34385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364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投资已经成为广大投资者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选择,汇率风险也由此成为一个需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分析的重要指标。理论上讲,在国际投资组合的背景下,汇率风险大都是可以分散的。研究国际投资中的汇率风险以期寻找原因及解决对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现实课题。

二、文献综述

国际分散化投资的利益,在国外早已被学术界所认识。上世纪60年代,Grubel(1968)拓展Markowitz(1952,1959)提出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之均值—方差模型,运用11个国家股市的历史收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际分散化投资可以提高投资收益和福利水平。Levy和Srtaan(1970)、Solnik(1974)也运用马科维茨均值—方差分析框架,采用不同国家股市收益率、标准差和股市之间相关系数的历史数据,构建了国际投资有效组合和有效边界,得出国际分散化投资组合比仅投资于单一国家市场的风险更低或收益更高的结论。外汇风险暴露的衡量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试图去模拟汇率对公司各种现金流量的影响,使用经济模型分析公司的外汇风险暴露,以及利用数学模型导出影响汇率暴露的决定因素。到1980年代中期,学者们才对外汇风险暴露提出了简单的衡量概念“实质资产价值和汇率变动间的相关程度,就是此资产的外汇风险暴露”。并利用统计机率的观念,导出一个简单的回归模型,以进行外汇风险暴露程度的衡量。新世纪的开始,外汇风险暴露的衡量进入另一个新的领域,进而考虑公司特性、产业特性以及市场投资组合所造成的影响,来探讨在控制市场报酬率的情况下,所造成的外汇风险暴露程度。

三、汇率风险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汇率风险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变动引起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的形成主要缘于汇率波动引发的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等。交易风险是在企业以外币计价的交易活动中形成的,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虽然以外币表示的款项数额没有变化,但反映到企业的收益水平上,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可能已经超过了进出口业务本身的利润。折算风险是在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本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产生的,由于汇率变动报表中的某些项目折算后的价值会相应改变。经济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对企业产销数量、价格、成本等经济指标产生影响,致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利润或现金流量减少或增加,从而引起企业价值变化的风险。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对出口商来说,一方面因为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有可能刺激出口,使其出口额增加而获益;另一方面,如果出口商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为进口品,因本币贬值,会提高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原料的价格,企业的生产成本会增加。材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对于汇率波动来讲处于相反的方向运动,但大量的进口原材料和大量的产品出口更加深了企业现金流量对于汇率波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国际投资组合的背景下,汇率风险大都是可以分散的。持有良好分散化的国际组合的投资者,不需要考虑对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套期保值。

投资者可以开用外汇市场上的远期合约或期货合约对冲利率风险。远期或期货合约要求按约定的利率交割或承诺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一个投资者想要获得无风险的以美元计价的收益率,他既可以投资于英国的证券,然后再对汇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投资于无风险的美国资产。由于这两项无风险的投资策略提供的收益率一定是相等的,我们可以得出

[1+rf(UK)]F0/E0=1+rf(US)

或者:

F0/E0=[1+rf(US)]/[1+rf(UK)]

这个关系被称作是利率平价关系或者抛补利率套利关系。

如果rf(US)>rf(UK),那么投资于美国的资金的增长率将高于投资于英国的资金的增长率,此时F0必须大于E0。体现在F0和E0这两个比率中的美元贬值正好可以抵补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异。当然,这个观点反过来也是对的,即如果rf(US)

四、汇率风险的应对策略

汇率风险的常见应对策略有: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合约性避险策略、经营性避险策略。资产负债表避险策略是通过调整公司暴露资产和暴露负债的大小来降低风险的方式。由于折算风险的根源在于用同一种外币计量的净资产和净负债不匹配,一般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抵补保值的风险管理策略,即调整处于不平衡状态的外币资产与负债,使暴露资产与暴露负债达到均衡。合约性避险策略是公司利用金融市场上的一些金融工具进行保值避险活动,主要包括:以汇率期货交易避险、以远期汇率交易避险、以汇率期权交易避险、以汇率调期交易避险和货币市场避险。经营性避险策略主要是针对经济风险,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对汇率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对经济风险的管理目标应定位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将经济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内,本质是追求风险的最小化而非利润的最大化。

五、结束语

当前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不景气使得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有所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除采取必要的金融技术手段防范外汇风险,还需从企业自身入手,全面有效的规避和降低汇率风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拓展利润空间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二,通过谈判方式,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第三,通过采用长期订单分拆、将汇率浮动条款写入合同等方式都能帮助企业积极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参考文献:

[1]吴立广.国际分散化证券投资的潜在利益及对QDII投资的启示——基于1994—2008年世界主要股市历史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5):47—54

[2]李健.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风险防范[J].国际金融研究,2000(2)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8)

语料库(corpus)是指存放语言事实材料(包括书面语与口语)的资料库。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料库的建设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许多大规模的语料库相继建成。研究者们不断收集、积累大量的原始事实材料,并通过计算机储存和处理,建立了各类语料库,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语言素材。

与欧美语料库研究的蓬勃发展相比,日语语料库研究却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日语惯用语资源库的建设研究也基本处于起步的阶段。有鉴于此,本文将主要探讨语料库,特别是日语惯用语资源库的建设现状、研究方法和问题等。

一、语料库建设的现状

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大型电脑语料库是由伦敦大学语言学教授R.Quirk于1959年建立的“英语用法调查语料库”(The Survey of English Usage Corpus)(SEU),该语料库系统描述了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与此同时,1961年N.Francis和H.Kucera在美国布朗大学建立起Brown语料库,其中的语料语篇取自60年代有代表性的美国英语出版物,字数超过100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机读语料库。这两个语料库被视为现代语料库语言学开端的标志。

但是,20世纪中期随着生成语法学派的兴起,转换生成理论把语料视作经验主义产物进行了全盘否定。因为Chomsky主张凭借语言学家的内省和自己的造句来解释语言现象,认为语料无法客观地反映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只不过是对语言行为(performance)的取样,所以不足以成为我们进行语言研究的依据和材料。这使得此后的20多年语料研究方法处于语言学研究的边缘。

经过20多年的实践验证,人们逐渐发现Chomsky转换生成理论最大的不足在于语言直觉的不可验证性等。因此,80年代以来语料库语言学出现了复兴,建成了COBUILD等大型语料库,到了90年代末,世界上主要语种基本上都开发了各自的语料库。语料库的种类也呈专门化、多元化趋势。有时研究者还会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建立语料库作为研究之用。如专门用于研究儿童语言学习的语料库CHILDES(http://childes.psy.cmu.edu.)等。

日语语料库的研究相较于欧美语料库来说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欧美语料库蓬勃发展势头的影响下,相继出现了一些为语言研究服务的语料库。主要有:(1)以新闻报道和杂志为素材的“EDR语料库”(EDRコパス);(2)“朝日新闻闻藏”(朝日新『),该语料库收录了从1879年至今的《朝日新闻》的报道;(3)“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代日本き言均衡コパス),该库可检索11种体裁的信息,共计1亿480万字,由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研制;(4)以月刊《太阳》(『太)杂志上的3400篇作品为素材的“太阳语料库”(太コパス);(5)“日本古典文学全文数据库”(日本古典文学本文デタベス),该语料库收录了岩波书店旧版《日本古典文学大系》中的全部作品约580部;(6)“青空文库”(青空文)、主要收录了日本国内著作权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共计1万2456个(2014年2月为止);(7)“新潮文库100册”(『新潮文の100),共收录100部文学名作;(8)“中日对译语料库”,是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研制的一个双语平行语料库,由中文原文子库、日文原文子库、中文译文字库和日文译文字库构成,共计两千多万字。除了上述语料库,日本各大报纸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语料库。而有关日语惯用语语料库的研制开发较少,如有桥本力、河原大辅共同研制开发的作为惯用语检索软件的OpenMWE for Japanese等为数不多的研究。

二、日语惯用语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我们在研究日语惯用语语料库之前必须确认惯用语的概念。日本学者地裕在《用句の意味と用法》一书中对惯用语进行了界定,认为惯用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的结合体,它的结构相对固定,意义是整体化了的语言” 。也就是说惯用语语义不是构成要素语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一定的规律制约下形成的整体化了的语义。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惯用语的研究现状。

1、传统的惯用语研究

传统的惯用语研究侧重于单纯进行结构形式的描写,对海量的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如徐德的《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词典》等。同时,日语惯用语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对比的视角,如林八(2002)、ボトエフ(2004)、王桂花(2011)等是从日语和韩语、俄语、保加利亚语、汉语等进行的对比研究。日语和其他语种惯用语对比的先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结构、意义、数量、文化等方面的对比。此外,支洪,吉田夫(2002)等还运用统计学手法,对于日语人体词汇惯用语的数量推移、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对今后的发展做出预测。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从惯用语的结构形式和意义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仍占主体地位,对惯用语生成动因和机制的探索研究尚处初步阶段,尚未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

2、惯用语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强调了意义的重要性,认为意义形成的过程就是概念化的过程,概念要么来源于经验,要么通过隐喻(metaphor)、转喻(metonymy)、映射(mapping)等方式从具体到抽象、从空间到时间扩展而来。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研究,主要是以原型(prototype)概念来进行的。原型是以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范畴内最有代表性的成员,人们提到某个范畴首先想到的是该范畴的原型。为此,认知语言学通过隐喻、转喻、原型概念等机制为我们对惯用语的有效解释提供了可能性。

惯用语的理解不仅要求我们对其意义进行描写,还要对其产生的方式及动因作出有效的解释。山梨正明(1995)、山洋介(1997)等的研究揭示了惯用语的比喻义的产生源于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机制的作用。隐喻和转喻作为重要的认知方式,其实质都是概念化的。山洋介(1997: 31)指出,隐喻是指根据两种事物或概念的某种相似性,用其中一种事物或概念来表示另一种事物或概念的比喻;而转喻是根据两种事物在外部世界的邻接性,以及两种事物在概念上的关联性,用一种事物或概念来表示另一种事物或概念的比喻。也就是说,隐喻一般是不同认知域中两种事物或概念间的映射,即通过相对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另外的事物,涉及两种概念领域;而转喻则通过某一事物的显著部分或特征,或通过有特殊关系的邻近事物来理解事物,是同一认知域内两种事物或概念间的映射。

人体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基本范畴,因此人体范畴往往用来比喻其他比较抽象的范畴。如身体运动的意象图示往往通过隐喻和转喻象征性地向其他抽象的认知域如心理活动领域映射(mappings)和扩展。下面我们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手法,尝试分析人体词“脸” 以及由“脸”构成的惯用语的语义扩展模式。如图1所示,“脸” 是以表达身体部位义项为原型的多义词,并在原型义项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实现了语义扩展,多义词“脸”的8个义项形成了以原型义项为核心的语义范畴辐射网(radial network)。同时,我们发现“脸”类惯用语的语义特征与其中心词“脸”的语义是密不可分的,在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机制的作用下,“脸”类惯用语的语义受其中心词“脸”的原型义项和引申义所制约,并在“脸”的生理特征、运动特征、社会特征等的基础上,形成了“脸”类惯用语的语义网络。具体可参照图2(图中A表示隐喻的扩展方式,B表示转喻的扩展方式)。

三、日语惯用语资源库 的建立

1、日语惯用语语料库的研究现状

由于著作权问题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日语惯用语语料库建设所需的语料一般局限在那些较易解决著作权问题的新闻报道、各种公文等,没有像Brown语料库等那样严格按既定比例收录各类文本的均衡语料库。语料素材在规模、均衡性、代表性方面均有所欠缺。

目前,有关日语惯用语语料库出现了一系列先行研究。如桥本力、河原大辅共同研制开发了OpenMWE for Japanese软件。该软件以926个惯用语为对象,根据句法灵活性(syntactic flexibility)的有无和意义模糊性(semantic ambiguity) 的有无,把惯用语分成A、B、C、D四个等级。

通过上述开发软件,我们发现利用语料库进行例句的收集是相当便利的,同时,通过标注句法灵活性和意义模糊性,可以使我们在运用认知机制分析惯用语意义特征(即字面意义和惯用意义)时,收到传统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2、材料

建立惯用语语料库,主要以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和《朝日新》、国会会议记录等为材料,并参考已出版的惯用语辞典,进行例句选取和统计分析。选材内容丰富,从文学、哲学、宗教、到社会学等各方面。同时我们将参照NLB系统,对选取的惯用语进行文体区分和词频统计等。NLB是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构建的《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代日本き言均衡コパス)》(http://nlb.ninjal.ac.jp/)的在线检索系统。

3、分类

我们把惯用语分为两个体系:(1)从意义上,在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机制的作用下,惯用语意义的构建分为构成词素本身的语义扩展、惯用语整体的语义扩展这两类;(2)按惯用语构成词素的性质,把惯用语划分为:人体词汇、动物词汇、植物词汇、心理词汇等分类。

4、研究方法

(1)语料库方法与内省法

随着语料库的不断扩容和应用技术的提高,语言学研究借助语料库似乎已成为一种大势所趋。但是,我们在使用语料库的同时,不能忽视研究者内省和直觉的作用。我们不能把语料库当成唯一可靠的依据,排斥直觉判断和语感介入。反之,仅靠研究者个人的直觉进行研究,其深度、广度和实证性都比较有限。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惯用语研究中语料库方法和内省法是可以互补的。

(2)定量与定性分析法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对采集的惯用语语料在词频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语义扩展模式等进行描述和解释,然后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对惯用语有效地分类和界定,更好地服务于研究主题。

5、基于认知的惯用语语料库研究

受到Chomsky转换生成理论的制约,惯用语一直被认为是特殊的、任意的词语组合;而且对惯用语的研究比较零散,一般停留在形式、语义等表层。这就使得惯用语研究很难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收集语料并建立认知模型网络研究惯用语,能更合理地解释惯用语的本质和生成动因。

同时,迄今为止建立的有关惯用语的语料库只是对词性、词语搭配等进行标注,举例子等,并未对惯用语的语义形成机制进行深层分析。由此,本文通过对惯用语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中心词和惯用语的频率、词性等,并运用认知模型来解释惯用语的语义生成,在此基础上以惯用语的语义机能为指标来进行分类。

比如,以笔者自建的语料库中的“目(眼睛)”类惯用语为例。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在选取的40408个例句中,“目が”类惯用句型共有“目がめる、目がいる、 目が合う、 目がある…”等405个,经过分析和筛选符合惯用语性质的有139个。我们随机检索以“目”为中心词的惯用语“目が回る”,可以得出以下的输出结果。

接下来,我们对选取的惯用语进行标注,其语义扩展模式符合隐喻机制的用“metaphor”、符合转喻机制的用“metonymy”、符合隐喻和转喻机制相互作用的用“multiply”、属于其他机制作用下形成的用“other”标注。

6、建立惯用语语料库的意义

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为惯用语研究开辟了崭新途径与广阔前景。惯用语语料库可用来系统研究惯用语的词频、语言结构、意义表达以及语用等特征,为开展各种语言研究提供真实、可靠且丰富的数据资源,尤其对惯用语进行定量或概率研究时十分有用。在教学方面,语料库对于指导我们编写惯用语教材和确定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惯用语语义以及提高惯用语的运用能力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惯用语的认知语义扩展模式进行标注,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领会和掌握惯用语。

四、小结

构建和使用惯用语语料库是一个必要且急待探索的领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为我们建立惯用语语料库提供了现实客观的条件。我们认识到仅靠研究者的内省和感觉缺乏实证性和客观性,必须把研究者的内省和语料库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和把握惯用语。同时,笔者认为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模型网络来研究和归类惯用语,能更合理地解释惯用语的本质和生成动因。

参考文献

[1]林八. 日?国の用的表の照研究:身体用句を中心として[M]. 明治院, 2002.

[2] ボトエフ,イゴリ. ロシアと日本における用句の照研究[D]. 日本:北海道大学,2004.

[3] 地裕. 用句の意味と用法[M]. 明治院, 1982.

[4] 山洋介. 用句の体系的分-??提に基づく用的意味の成立を中心に[J].名古屋大学国国文学, 1997.

[5] 山梨正明. 知文法[M]. ひつじ房,1995.

[6] 吉田夫?支洪. 身体部位名称を含む用句についての量的分析 : 中国との照を通して[J]. 山大学教育学部研究集, 2002.

[7] 施建军,徐一平. 语料库与日语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9)

1 引言

森林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在全球碳平衡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因为,森林汇聚着全球植被碳库的86%以上的碳,及全球土壤碳库的73%的碳,每年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有研究表明,森林每产生1m2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CO2,有很强的碳汇功能。因此森林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以及维护全球气候等方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林业处所管辖森林大部分在阳泉市盂县境内,本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东缘,位于山西省东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年差较大,丘谷较山地变化小,南部较北部温和,降雨较均匀,年平均气温10.1℃,月均最高气温23.5℃,月均最低气温-5℃,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9.2℃,≥10℃的年均积温3 500℃。全年日照时数为2 733.2h,太阳总辐射为133.922千卡/cm2。年平均降雨540.2mm,年内降雨量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7%,无霜期160d左右。

盂县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其面积为3 3621km2;其余为丘陵和平原,丘陵面积为6279km2,平原面积为462km2。从整体看,西高东低,最高点海拔为1 8036m,最低点海拔仅为350m。目前,境内主要以人工林为主,栽种的主要林木树种为油松、落叶松及侧柏。

2.2 研究方法

2.2.1 野外调查

根据阳煤集团林业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森林资源2类调查资料汇编,2005,2009),进行实地调查,目测校验林型、树种并记录。调查的树种主要为纯林,还有一部分混交林。

2.2.2 碳平衡指标计算方法

选用2005年和2009年的森林统计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年份、不同森林类型乔木树种的碳储量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树种的固碳能力。

2.3 研究内容

2.3.1 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

根据森林清查资料记录的树种、面积和蓄积,采用方精云等建立的各林分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式:

B=aV+b.

来推算标准地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森林碳储量仅指林木的活生物量,不包括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四周树木、枯死木、下木层、草木层、枯枝落叶层及森林土壤层等的碳库,用林地面积蓄积计算森林碳储量,见表1。

表1 不同林分类型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计算方程

关系式参数含义

B=aV+BB:生物量;a和b为常数;V:蓄积量

C=0.45BC:碳储量

D=C/SD:碳密度;S:面积

2.3.2 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森林面积比较

根据阳煤集团林业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比较2005年与2009年的森林面积,分析森林面积的变化情况。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碳密度极其变化

森林类型采用阳泉某地林业区划标准,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变化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时期各森林类型蓄积量、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

年份树种面积/hm2蓄积量/m3生物量/Mg碳储量/MgC增长率/%碳密度/(Mg/hm2)

油松7758.81 408004.19 308211.46 138695.16 17.88

2005落叶松1201.98 63441.64 61360.17 27612.07 22.97

侧柏381.43 18929.00 11627.73 5232.48 13.72

合计9342.22 490374.83 381199.35 171539.71 18.36

油松7758.81 555908.00 419938.00 188972.10 36.25 24.36

2009落叶松1201.98 86120.00 83292.41 37481.59 35.74 31.18

侧柏381.43 27329.00 16776.09 7549.24 44.28 19.79

合计9342.22 669357.00 520006.50 234002.93 36.41 25.05

注:Mg=106g。

(1)不同时期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变化。2009年与2005比较,森林总的碳储量增加了234 00293MgC,增长率为36.41%;表明3种树种均有固碳的能力。2009年较2005年,3种树种的碳储量均有所增加,油松增加36.25%;落叶松增加35.74%;侧柏增加44.28%。表明森林有很强的固碳作用,起到了碳汇的作用,这与全国森林植被碳库变化的动态相一致。

(2)不同时期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变化。2009年与2005年比较,碳密度在各森林类型中均有所增加,表明3种树种中,碳密度较高的成熟林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以侧柏碳密度的增加幅度最高,油松林的碳密度上升了36.25%,落叶松的碳密度上升了35.74%,侧柏的碳密度上升了44.28%,这表明侧柏成材较快,碳密度较高的成熟林比例提高,松林成材较慢。说明3种树种中,侧柏较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2.4.2 新增林地面积及树种变化

盂县2005年与2009年全县面积比较见表3。表中其它包括杨树、榆树、槐树等树种。

表3 不同时期不同树种面积的变化

时期油松落叶松侧柏其它合计

2005年面积/hm220 70115 87910 2468 38855 214

2009年面积/hm221 63418 46913 2688 49361 864

2009年增加面积/hm29332 5903 0221056 650

增长率/%4.5116.3129.491.2512.04

2009年较2005年,阳泉市森林总面积增长了6 650hm2 ,总增长率为12.04%。其中油松面积增加了933hm2,增长率为4.51%;落叶松面积增加了2 590hm2,增长率为28.84%;侧柏面积增加了3 022hm2,增长率为38.72%;其它树种面积增加了105hm2,增长率为9.33%。这表明这几年在树种的栽种配置上有所调整,侧柏的增加幅度最大,油松的增加幅度较小,这是由于侧柏成才快,栽种面积推广快引起的。2005年到2009年之间新增森林为幼龄林,其蓄积量还很少,目前还不能起到固碳的作用。

3 结语

本地区的森林2005年较2009年林型、林龄结构趋于合理性发展。本地区的平均碳密度(25.05Mg/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85Mg/hm2 ),低于碳密度较高(531Mg/hm2 )的黑龙江、吉林、和海南等省。目前林业处所管辖的森林质量比较差,树种较单一,幼龄林和残次林较多,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如果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抚育和管理,作为二氧化碳的“汇”,森林发展有很大潜力。一个具有复层混交立体连续性的森林体系,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更好发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森林的碳储量很大,在吸收CO2,释放O2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地区是传统的以采掘业为主的重工业区,以煤炭、铝矾土、硫铁矿、水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在今后仍是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增加造林、再造林项目,加快污染治理步伐,使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就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WoodweU G M,Whittaker R H,Reiners W A,et a1.The biota and the world carbon budget .Science,1978(199):141~146.

董岩翔,郑 文,周建华.浙江省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生态学报,2000,20(5):733~740.

王效科,冯宗炜,欧阳志云.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13~16.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Carbon Sink Collects Ability

in YangQuan City

Duan Xiaoyun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10)

(一)上半年经济增长11%左右

课题组建立了两种模型进行预测,一种是完全基于时间序列的ARIMA模型法(自回归移动协整模型);另一种是基于高频宏观经济数据的动态因子模型(DFM模型)。

ARIMA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11.2%。从三次产业来看,一、二、三产业预测增长速度分别为3.9%、13.1%和10.7%,西南地区特大自然灾害是导致第一产业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其他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见表1。

动态因子模型预测结果预计,2010年上半年GDP增长率为10.9%。

根据上述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判断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速仍将处于高位,但较一季度11.9%的增速略有回落。综合上述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在11%左右。

第二,消费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消费零售额增速将达到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有望和2009年同期持平。

第三,投资增速将出现回落,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7.4%左右,比2009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但投资结构将有所改善。受国家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的影响,房地产投资会受到一定遏制。

第四,由于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基数较低,今年进出口增速将有大幅提升,预计上半年进口累计增长55.2%,出口累计增长27.9%,进口增速高于出口,贸易逆差可能会再次出现。

(二)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在10%左右

由于一季度宏观经济开局运行良好,大部分机构纷纷调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长。从搜集的12家国内外权威机构对于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情况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均值为10.02%,均较早期的预测均值9.64%提升近0.4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12家机构预测结果,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10%左右。但由于2009年基数为前低后高,2010年经济增长率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经济运行总体正逐步回升向好,但还存在一些需要特别关注、认真应对的问题。

(一)价格上涨的压力在累积

一是去年货币供应量较多。到今年3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已连续1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狭义货币(M1)增速已连续7个月保持在30%左右,货币较长时期过快增加终将表现为价格的上涨。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高,加大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3月份,世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3.1%,金属及矿产品上涨60.6%,农产品上涨18.0%,铜上涨99.0%,铝上涨65.1%,北海布伦特原油上涨69.2%。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迟早会向消费领域传导。三是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成本推动压力也在加大。今年以来,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自上年12月份由负转正后持续上涨,3月份同比分别上涨5.9%和11.5%,部分原材料价格涨幅更高,3月份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同比上涨32.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25.6%。尽管总体上供给仍大于需求,但对多重因素累积的价格上涨压力需要引起更多重视。四是价格改革的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深化价格改革,特别是水、燃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仍需推进。此外,推动价格上涨的通胀预期很强,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上升也形成了对价格上涨的压力。

(二)企业生产经营出现新困难

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季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3.1%,加上企业法制观念增强,按规定新缴、续缴、补缴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用,大部分省区市已经和即将出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达到10%以上。二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倒挂。3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5%,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剪刀差为5.6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扩大4.3个百分点。三是人民币汇率预期不稳定。尽管自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1.2%,但主要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逼迫人民币升值,造成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不稳定,出口企业特别是刚刚走出谷底的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三)外需恢复不确定性

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迹象。WTO总干事拉米最近称,世界贸易在经历了70年未遇的下降之后,2010年将出现反弹,预计增长9.5%。其中,发达国家的出口预计增长7.5%,世界其余国家的出口预计增长约11%。但当前出口回升既有国际市场需求回稳、进口商补充库存等因素,也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有关,今年以来出口规模与2008年同期基本相当。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债务风险犹存,各国复苏进程很不均衡,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这些都导致外需回复进程存在很大变数,出口增长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四)人民币汇率面临较大外部压力

人民币汇率问题,今年以来引发广泛关注,美国频频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压,国内各界也有许多争议。人民币汇率问题已不是单纯的金融问题,而与贸易、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美欧急于摆脱危机的经济需要和对我进行战略打压的政治图谋。尽管美国政府推迟公布原定于4月15日的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对象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但其对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战略方针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不利于接单特别是接长单。

(五)国外贸易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更是“重灾区”。2009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峰值。针对我钢材、轮胎、化工品等优势产品和行业,摩擦国别扩散,救济措施叠加,挑战我国内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2010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年,各国保护国内市场、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回升和占国际贸易份额的增加,各国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持续升温,

各种隐形或变相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

三、下一步宏观政策取向

下一步,国家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注重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改善投资消费关系

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保持投资稳定增长。首先是管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中资金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其次,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投资,并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再其次,规范贷款条件,根据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严肃处理各类违规行为。同时,落实和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研究解决农民和农民工两个群体收入增长较慢的问题,包括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稳定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加快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产业工人和新市民,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二是建立劳动者报酬合理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三是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加强税收对高收入的调节,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好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从而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消费、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

(二)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促进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一是继续做好有关宣传解释工作,表明我国从未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相反还采取许多措施并取得积极成效,比如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比2008年下降1/3,今年3月份已出现贸易逆差,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托动,目前人民币汇率总体上是合理、均衡的,并不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二是采取切实措施,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要改变片面强调外贸规模、片面强调出口和片面鼓励创汇的倾向,加快促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把政策重点放在进一步提升外贸竞争力以及促进进出口基本平衡上来。要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增加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三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包括选择适当时机,逐步改变人民币汇率过度盯住美元的状态,寻求建立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机制;适当扩大汇率浮动的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规划好人民币实现全面可兑换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四是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资产管理,优化外汇储备投资配置,适时适当增加黄金、原油等实物资产,增加欧元、英镑以及其他与我国有重要贸易关系国的币种资产,逐步减少美元资产;在投资期限上,也将注重长短结合。

(三)支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一是完善财政科技投入和激励机制,推动自主创新。制定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规范、稳定、长效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支持加快实施科技专项,支持革除一切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以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完善财政支持节能减排机制,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发展能耗低、效益高的产业,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利用资源税、消费税以及环境保护税等手段,促进节能减排。三是完善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集中资金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使其尽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四)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均衡发展汇报材料篇(11)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92(2008)08-0042-03

一、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的主要难点

(一)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界定不明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服务贸易项下的外汇收支趋于多元化、复杂化,服务项下收支增速较快且发展潜力巨大,新项目也层出不穷,国际上对服务贸易存在着不同版本的定义,而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中,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的定义和统计口径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只在《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等法规中对于一些具体服务贸易收付汇行为作了规定,但由于时间久远,不少条款都已不合时宜;同时相当部分的服务贸易项目未在结售汇规定及相应操作规程中列明,特殊非贸易项目较多,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日常服务贸易结售汇及统计申报过程中只能凭各自理解,进行分类。而且《国际收支平衡简表》中的13项服务贸易项目是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编制的,划分过于笼统、简单,与我国现行法规中的规定不尽一致,有时为简便行事,则将不易划分的交易种类直接归入其他商业服务中,其结果是服务贸易项下各项目之间隐含着较大误差,影响了统计结果和分析预测的准确性。

(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管理规定不完善

当前,外汇管理规定中对服务贸易售付汇的规定较为明细,而对收结汇的管理过于笼统,这主要是受“宽进严出”管理思路长期影响,外汇管理政策普遍欠缺对流入资金的监管措施。

1.服务贸易流入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当前,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服务贸易外汇业务中主要根据《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十条等规定办理,在确定收入的外汇是否属于第六条规定的项目时,完全取决于客户的申报和客户经营范围,银行无法对资金性质进行有效判断,而且这些规定全部是对外汇资金结汇的规定,对外汇资金汇入没有任何规定,只要客户进行了国际收支申报就可以办理入账,有的银行业务系统的默认设置允许客户资金直接入账,这样服务贸易外汇收入可以很方便地从银行流入,办理入账或结汇,即使有资本项目外汇以服务贸易名义流入结汇也很难进行甄别。

2.服务贸易支出管理虽有政策,但无法防范逃套汇行为的发生。首先,服务贸易交易的标的是无形的,其真实的价值第三方无法判断,如果是关联方交易,完全可以订立虚假合同实现外汇转移。其次,服务贸易售付汇手续的简化在为企业和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隐患。一是利用服务贸易支出实现企业逃税漏税目的。部分企业为规避监管,将原本金额较大、手续相对繁琐的售付汇业务化整为零,或者以服务贸易的名义进行资本转移。二是随着个人外汇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开,各种资金主要是汇出、提钞、流入B股市场等,最终实现达到服务贸易表象掩盖其真实资金用途的目的。

(三)服务贸易真实性难以把握

一是无形的服务与资金流的对应关系不好掌握。服务贸易本身没有货物流的对应关系,国外的真实情况外汇指定银行和外汇局也很难了解到。二是真实性证明材料的取得缺乏有效途径。国际收支申报只属企业的主动行为,要验证服务贸易收入的真实性,在缺乏相关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审核认定和配合的前提下,目前普遍凭服务合同进行审核的做法,还存在诸如合同本身真实性等问题,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了操作性方面的难度。三是流入资金真实性难以得到及时判断。受银行职能和账户管理规定的制约,外汇指定银行无法实现在资金汇入环节审核真实性证明材料,退而在结汇环节审核,由于时间差和直接支付等因素的存在,更加难以审核交易真实性,亦会造成无法及时有效抑制非法资金流入,在管理和信息掌握上滞后。四是对资金去向的延伸调查存在困难。服务贸易结汇进入单位人民币账户后,目前外汇局还没有形成本外币联合监管的有效机制,缺乏先进的监测手段和对银行人民币资金的检查权。而且,我国还在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对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中,简化凭证是一个关键环节,而简化凭证后银行把握“贸易背景真实性”的难度更大,对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了解你的客户”要求更高,也对外汇管理部门加快对服务贸易真实性审核方法和技能的研究,完善服务贸易外汇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体系还不成熟

现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主要依赖于外汇指定银行或外汇局人工逐笔进行真实性审核,缺乏完善的服务贸易外汇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作为依托,因此,难以实现对服务贸易外汇资金的全面、有效、均衡监管,管理投入成本与实际管理效果不相匹配。目前,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但是由于系统在数据获取、统计分析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目前来说对加强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的帮助还不大。

二、服务贸易监管低下存在的主要隐患

一是在人民币升值和资本项目实行管制的前提下,容易成为热钱和违规资金流入规避监管的方便途径。

二是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无据可寻,外汇检查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加剧了其“重业务量、轻合规性”的倾向,不利于其发挥代位监管的职能。

三是由于政策空白,个别企业存在“有相关收汇而没有相应资质”的现象。这在服务贸易收汇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做规定和限制,然而这种现象又确实会为服务贸易的真实性管理埋下隐患,从管理流程上来讲也是个不应存在的漏洞。

四是对于企业服务贸易的非正常外汇资金收入和结汇行为,外汇处罚还没有系统、明确的分类界定和处罚规定,依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造成了外汇监管不均衡。

三、提升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水平的对策研究

(一)加快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是根本

服务贸易收结汇之所以成为外汇管理的焦点,与近年来大量不明资金借以流入有直接关系,但本质上是汇率机制改革和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特殊历史阶段造成的。所以大力发展外汇市场,继续改革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逐步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政策与时俱进是核心

一是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流入结汇规定。尽快修订完善相关外汇法规,加强服务贸易外汇流入、结汇的审核管理,实现外汇资金流出入的均衡管理。在《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和其他相关操作规程中,进一步明确银行对境内机构服务贸易外汇流入、结汇应审核的资料,加大真实性的审核力度,增强外汇监管的有效性。要重点加强对个人货物贸易收入的管理,提高服务贸易统计的准确和真实性。另外,由于一些特定服务贸易项目真实性审核难度较大,银行对企业提供的凭证往往难以辨别真伪,应根据这些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特点,补充制定对特定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政策。对捐赠项下外汇流入管理,明确企业接受捐赠的金额、结汇资金用途的审核材料,并实行后续跟踪管理,外汇局定期核实捐赠资金结汇使用情况,保证捐赠外汇收入的真实性。对境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外汇收入,建议由现行的逐笔审核转为总量监管,企业定期向外汇局报备收入状况,外汇局定期总量核实企业外汇收入的真实性。

二是完善真实性审核体系。第一,实行合同备案制。鉴于外汇指定银行判断服务合同真实性的技术难点,建议将合同统一在有关管理部门备案,可考虑向企业推广“合同管理系统”,对合同执行进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为外汇管理部门的后续监管和现场检查提供依据。第二,与税务部门达成信息共享机制。由于企业境外合同项下收入所得税纳税情况,会向税务部门进行逐笔申报,并提供外方代扣代缴完税证明等材料,因此外汇管理部门在服务贸易收汇的核查监管过程中,可与税务部门达成信息共享机制。第三,实行去向报备。可选择被批露违法负面信息企业和重点监管企业,要求其进行服务贸易收入去向报备,以便管理部门跟踪核查。第四,要求提供资质证明。企业在办理承包工程等与资质有关的收、结汇业务时,应当提供相关部门颁发的资质证明,作为银行真实性审核的一个方面。第五,设定限额和预警指标。对超过一定金额的、可疑的、企业信息等级差的服务贸易收入,要求提供其它材料进行引证,如外方代扣的所得税完税证明;涉及运费项下的可通过货物报关单等进行引证等。

三是完善违规情况罚则。在特殊领域赋予外汇管理部门本外币联合监管的检查权限。

(三)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体系是重要手段

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应建立在外汇局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直接从现有各信息管理系统中采集数据,实现服务贸易项下外汇收支信息的全口径采集。要建立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统计监测指标,根据服务贸易历史数据,分别就地区总况、收支结构(结构类型可分为国别、地区、企业属性、行业属性等)和个体情况设定适宜的正常指标区间,突破区间上下限即视为异常重点监管,系统实现自动分类预警,外汇管理部门运用非现场监测指标和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根据指标预警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发现跨境资金流动的异常情况,实现对交易主体服务贸易收支行为的监测、预警,最终达到服务贸易事后管理、分类管理和均衡管理的目标,及时发现异常、违规情况,防范异常资金以服务贸易名义流入。

(四)强化外汇指定银行代位监管是重要环节

外汇指定银行是外汇管理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审核,切实履行好代位监管职责。首先外汇指定银行要实现由重合规性到重真实性的观念转变,才能实现对服务贸易资金流入的有效管理。外汇指定银行传统的审核方式一直以来将重点放在材料审核上,疏于对企业的监测和对资金性质的判定,部门内部也往往没有细化的、操作性强的审核办法,真实性审核流于形式。外汇指定银行要从大局出发,把好资金流入第一关,共同营造公平、合理的外汇环境,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其次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外汇指定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检查,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法规培训、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等手段,指导外汇指定银行健全内控,规范操作,提高外汇指定银行代位监管能力,堵塞异常外汇资金借道服务贸易流入的渠道。

(五)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形成监管合力是必要支持

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一是建立与税务、工商、商务等涉外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力度,对服务贸易行为建立一个长效的部门协调管理机制,全程跟踪了解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联席会议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交换企业和个人服务贸易开展情况、行政许可情况和纳税信息,强化政策协调和监管协作,形成监管合力。二是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外汇反洗钱工作力度。针对服务贸易收入管理政策的空缺,为堵塞热钱通过服务贸易渠道流入,建议定期与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交流信息,联手开展外汇反洗钱核查工作,防止不法分子通过假借服务贸易,实施洗钱犯罪活动。

课题组组长:张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