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给排水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11:28

给排水实训总结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1)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2)

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培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还是非常高的,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有99%的学员对培训的项目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资源、研修(培训)方式方法选择、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用餐和服务质量评价内容表示满意(见表1),表明本次培训的课程安排、培训教师能力、组织形式、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合理。

二、培训学员访谈总结本次培训的主要成果

在培训中和培训结束后分别组织召开了两次培训学员座谈会,针对培训中和整个培训的各项内容进行座谈和讨论,通过两次座谈会总结了本次培训的主要成果。

(1)10天60课时的培训,按照预定的培训计划,顺利实施了培训,达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所有学员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全员结业。调查问卷的反馈意见显示全体学员对培训整体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2)在培训过程中积累了培训视频资源,将逐步形成培训资源库,为学员的后续发展提供长远支持。

(3)收集并整理了所有培训学员的作业,内部整理了学员教案集、说课集和问题集。

(4)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以后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学员在培训中记录下自己的培训感悟,与培训单位建立了深厚友谊。

(6)通过培训课程的学习,学员自编的一套100人的小型团体操、30余个自编小学游戏,可以为今后的培训提供丰富的素材。

(7)学员通过两位日本学校体育学专家的授课,对日本小学学校体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8)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主讲教师队伍与培训管理队伍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对于优秀培训团队的建设和培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学员对本次培训提出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培训后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调查和总结本次培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培训提供经验和总结。

1.学员认为项目的优点或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1)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红歌教师”年丰老师最受爱戴。

(2)国培课程中的实践课教学比例比较多,能够达到培训总课程的50%,是和以往的培训大不相同的地方,是我们学员最喜欢的课程。

(3) 培训中邀请到国外专家授课,也是在其它培训中没有经历过的。

(4)课程设置针对性强,班主任团队工作细致、周到。

(5)接待工作、服务工作使学员感动。

(6)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运动技能的培训,学到真正的本领。

(7)管理团队认真、负责的态度。

(8)教学与服务团队。

(9)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

(10)服务团队周到细致,课程安排针对性强,切中要点。

(11)生活和服务、课程设置。

(12)培训教师队伍阵容强大,每一位教师上课都那么认真、投入、有激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体育教师的品格。

(13)教育科研。

(14)课程设置,培训资源,培训方式,团队管理。

(15)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座专家的安排。

(16)班主任刘俊一老师及志愿者们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17)印象最深刻的是年丰老师,他的激情、精神、教法、口令、3-3-5式的掌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8)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高,班主任及助教的敬业精神,培训课程和活动内容丰富。

(19)能够根据学员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活动。

2.学员对改进该项目的建议与意见是:

(1)希望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的教学。

(2)理论课内容需要进一步贴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

(3)希望培训资源完全共享。

(4)培训时间太短,有点蜻蜓点水。

(5)日程安排不要太紧,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

(6)适当增加学员的研讨活动。

(7)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与研讨的时间。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3-0068-03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高职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在企业的施工、监理和预算岗位就业,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和基本制图能力。这就要求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必须以“理论够用,实践为主”为指导思想,重点培养学生的识读施工图能力,缩短课堂与现场的距离,从而缩短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时间,实现“零距离”上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由课堂教学、工地参观和期末课程设计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各系统的分类、组成、布置、敷设及水力计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80%以上。在课堂教学期间,任课教师会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到2~3个工地参观,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学期末安排1~2周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环节,可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并掌握基本的水施图设计与识图能力。在高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理论课时占比大,实践课时不足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随行业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实行的是“2.5+0.5”或“2+1”学制,最后一学期(或学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这就导致了专业总课时大幅压缩,本课程自然也受到影响。而在这些课时中,理论课时占的比例又很大,以一学期20周记,扣除最后2周安排考试,1~2周安排课程设计,1周工地参观,剩余的15周全部用来进行理论授课。学时有限,理论课时又占大部分,使得学生在识图与制图这个环节花的时间不够,到课程结束,学生对图纸的识读能力还是很差。

实践指导不足 多数学校在课程分配上都是实行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负责,从理论授课到课程设计都由同一名教师完成。但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性环节中,由于学生在独立进行设计实践时碰到的问题复杂多样,任课教师难以一一进行指导,辅导时间有限,效果不理想。

课程设计效果不佳 由于在前期的教学中以理论为主,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图纸和设计操作程序认知不足,在期末的课程设计中,容易出现学生一开始不知如何入手、空耗时间的问题。加上学生缺乏工程经验,在管网布置中需要不断进行修改与调整,花费大量时间。到课程设计时间快结束时才真正进入设计状态,部分学生进度慢,积极性不足,最终为提交成果,往往抄袭别人的作品。

制图基础薄弱,识图能力差 随着CAD辅助设计软件的普及,多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都开设了CAD课。一般采取先制图后CAD的形式开设课程,第一学期开制图课,第二学期开CAD课,由同一个教师授课。由于教学条件改善,多数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部分负责制图授课的教师依赖电教设备,只通过PPT演示和CAD进行制图教学,学生完成作业和最后的实训都采用CAD制图完成,忽略了手工绘图环节。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夯实基础制图能力 强化制图环节的教学,将制图课与CAD课剥离出来,明确制图的任务,在制图教学环节上,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生手工绘图环节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制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而在CAD教学环节上,除了讲授CAD软件应用知识外,可通过期末停课实训周,要求学生用CAD抄画给排水轴测图,在培养CAD绘图能力的同时,为后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保证理论教学,强化识图能力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可分配5课时/周,考虑到高职学生也需要理论基础,可安排2学时进行理论讲授,上课地点在多媒体教室;安排3学时讲授识图与制图(设计),在机房或实训室上课,主要进行识图与设计训练。理论讲授以传统方式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图片、仿真演示和视频。在学期第一周,带学生到工地参观水电、消防系统,以增强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涉及项目的认识。理论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现场直观教学。在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可视化教学”等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理论环节的授课一般是分系统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一般分为给水系统、消防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和热水系统,教学中可把各系统作为大的项目,在大项目里进行小项目的分配。识图与制图(设计)教学配合理论教学进行,在学期开始前教师应选择一套内容齐全、识图难度适中的水施图,最好为当地在建或已建的多层建筑,作为理论授课和识图环节的必要材料。进行识图训练时,教师应布置系列识图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识读图纸,在课堂完成部分任务。教师可就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或督促学生学习,以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的身份完成教学。

通过设计练习,加深学生对图纸的理解 通过识图训练,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有了一定的认知,掌握了基本的系统要素,就可以进入设计练习。设计练习分系统进行,在各系统教学中分阶段实施。如给水系统的设计,可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将给水系统分阶段以小项目的方式组织完成。在具体实施中,给水系统可按周完成以下项目:(1)给水方式的选择;(2)建筑平面管道布置及系统图初步绘制;(3)卫生间布置与大样图绘制;(4)设计说明、图例、材料设备表编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把3学时的机房上机时间进行细化分配,如前20~30分钟可进行小项目或小细节的讲授,在中期或课程临近结束时就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出错误,纠正错误,总结知识点。

课程设计项目分解,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作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设计可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识图与设计能力。要完成一个完整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停课1周或2周进行课程设计,时间往往不够。可以在开学初就把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指导书。在学期课程教学中,将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如表1所示)。如在进行给水方式授课时,学生可以结合课题,选择一个合理的给水方式,并及时与教师沟通,最终确定方案。到期末进行课程设计时,学生需要做的是把各系统的内容进行整合,只需对方案进一步完善,将系统和大样图进行修改和细化,并对各系统的设计说明和设备材料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水施图。把大项目分解为小项目,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完成,可以降低课程设计的难度,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在课程设计完成后,可以增加一个简单的答辩环节,让学生展示设计成果,说明各自的设计思路,在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成就感的同时,也有必须独立完成任务的压力。同时,在准备答辩的时候,也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并加深对图纸的理解。

强化课程设计管理,完善监控评估体系 课程设计能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调研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正确使用图集、规范,正确选择设计方案,合理布置管线,正确进行水力计算并将结果表现在图纸上,图纸表达应清楚准确。教师必须在课程设计中加强指导,实行过程管理,在各项目实施中及时把关,针对各部分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化大问题为小问题。针对如表1所示的任务分解,要求学生针对各个小任务分别提交成果,经教师审阅后,给出本阶段成绩,然后进行下一任务。在课程设计阶段,必须把各项任务在短时间内(1~2周)完成,这对学生的能力强化效果明显。课程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如表2所示。

进行施工图识图与会审实训 在学生离校前一学期,可安排2~3周时间进行施工图识图与会审。学生以代入施工员角色的方式,对图纸进行识读,并在最后一天进行施工图会审模拟,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熟悉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从而获得一定的职业体验。识图与会审实训可采取团队教学的方式实施。组织具备建筑、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燃气等教学能力的教师分别指导各自领域的内容,根据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分配识图时间,如对于给水排水专业的学生,注重水电施工图的识读,可分配1~2周进行水电图的识读。其他专业图纸则主要通过各专业教师讲解要点、学生识读并提问来完成。最后,要求学生总结识图过程中的问题和图纸的错误,在模拟会审环节以施工方的角色提问,教师以设计方的角色解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加入地区性给排水协会,获取行业信息 教材的部分内容一般会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本学科不断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更新,而教材无法及时吸纳新信息。任课教师可以加入给排水协会,借此参加专业年会、交易会或专业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活动,从而学习行业的一些新理念和前沿的科技信息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更能言之有物,使学生对行业发展有所了解,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加强企业实践,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 学校可安排半年到一年时间让教师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教师在企业的角色定位应为企业员工,接受企业的工作安排,进行设计、预算或施工管理。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工程实践中获得成长,并结合工程实践和教学内容对授课方式、手段及课程重点进行思考、整理。通过下企业实践,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群祥.德国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2(15):54-55.

[2]李科.德国双元制教育对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教学改革的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3):141-142.

[3]陈鲲,陈李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6):225-227.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12-02

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自201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各参赛学校根据自己本校情况都有一套相应的选拔训练模式,但不尽相同。为促进该赛项的不断发展,提高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水平,也为今后的技能比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的选拔训练模式。

一、班级选拔训练模式

各班级学生是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从培养学生技能水平角度出发,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技能比赛及岗位技能考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门课程都尽量开展课程竞赛。所以,课程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会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在进行课程教学后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然后进行简单考核,每个项目都通过这种模式反复进行。这是最基本的技能选拔工作,也是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选拔训练模式

各个班级任课老师在班级课堂教学选拔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训练会发现一些乐于学习并愿意参加比赛的同学。通过课程任课老师的统一安排并经过相应老师讨论后,选定一个时间(一般在学期期中)进行统一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考核学生班级技能训练的情况。学生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中。

三、学校选拔训练模式

由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多,学生人数也多,而本赛项的比赛又不限制专业,所以非建筑类专业学生参加本赛项的情况也是有的。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没有学过相应的课程,也就没有进行过本赛项的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而是直接进入到选拔训练的第三阶段中来。而且,即使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课程教学不同,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本赛项的校级选拔训练之前实际上是没有进行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的。针对上述情况,应对各班级、各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选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结合本校实际,其具体选拔训练模式为:

1.老师介绍。为了做好每年的技能大赛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赛项的技能大赛情况,使其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与技能大赛的关系,系部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班主任、赛项负责人在前期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老师介绍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赛项的相关情况介绍;二是本赛项已经取得的成绩;三是本赛项的训练特点;四是本赛项的参赛期望取得的成绩。这四个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本赛项有了感性的认识,使其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赛项。

2.学生报名。在经过老师的介绍后,先做好学生的报名工作。尤其是每年的新生班级,大部分的同学在一开始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同学报名训练。在学生报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简单的询问,这样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后期的训练选拔。

3.参加训练。在做好学生的报名统计工作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分组安排好学生参加训练。学生的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由老师给学生讲授理论并布置相应的任务,然后根据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反复考核,以此达到理论训练的目的。实操训练需要考虑实训耗材的使用及实操设备场地的安排问题,这也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能学到东西,又要考虑不要产生大量的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基础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4.阶段考核。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在理论与实操方面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由于在学校选拔阶段人数比较多,所以就必须进行考核,根据比赛的要求,在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后淘汰部分同学,按比例留下相对优异的同学进入下一阶段的比赛训练中。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训练效果,达到训练目的,同样也可以解决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所以,这一阶段的选拔训练对后期学生的技能竞赛成绩的提高有较大作用,在组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区赛选拔训练模式

通过学校层次的选拔,对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进行进一步的选拔,区赛的具体选拔模式为:

1.理论考核。技能大赛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学生掌握的理论情况。因为该赛项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比赛形式,这就对参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通过比赛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操结合、强化实操、团队合作的目的,为此需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系统的讲授后,对相应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就该项目而言,具体的理论主要包括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老师在进行理论培训及考核的时候,着重注意各系统的安装要求及质量验收要求,因为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学生参加该项目的比赛需要用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需要用到。考核一般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

2.实操考核。技能比赛虽然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但更强调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培养,所以实操考核在整个选拔过程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项目所包括的实操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生活给水系统不锈钢复合管的安装、热水系统PPR管的安装、排水系统PVC-U管的安装、控制系统电气线路的连接、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安装调试等内容。在选拔过程中,侧重考核学生对各系统安装的掌握情况,由于各系统安装要求完全不同,而且涉及训练设备及训练耗材等问题,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选择一些重要但难度相对不是很大的系统来进行考核,如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这样既能达到选拔考核学生的根本目的,也能解决训练设备及耗材不足的问题。

3.综合考核。理论与实操的训练考核主要都是以个人形式进行的,而本赛项的比赛是团体赛,所以还需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考核就在综合考核中来进行体现。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先单独选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成绩都比较好的同学,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详细记录各小组组合训练的情况,尤其是其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过程中,单独个人的技能水平突出还不足以在团队赛中获得好成绩,因为有些同学在个人训练的时候各方面的成绩都比较好,而在进行团队训练的时候就比较差,跟其他同学合作不好,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考核选拔时需特别注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其训练后考核情况,再查看其单独考核、综合考核及日常训练是否都是比较好的。通过这种模式不断地进行综合训练考核,为最终确定参加区赛选手提供强有力的选择依据。

通过区赛选拔训练后留下的同学,实际上基本就已经是参加区赛的人选了,后期只需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及报名组队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可。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留个别同学作为区赛备用人选,以防有其他变化。

五、国赛选拔训练模式

学生参加区赛后,根据区赛的比赛成绩及本赛项国赛的相关要求,确定参加国赛的选手后继续进行训练,具体训练模式为:

1.常规训练。学生已经参加区赛并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了,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要进行巩固。由于学生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因此首先应先让学生休息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总结,看看在区赛中有什么样的优点,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在总结清楚区赛的情况后再进行国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基础训练,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如何、学生对各系统的安装操作情况如何等内容。可以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任务,这些常规的东西是每周都要进行训练的,也是比赛以及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都需要用到的,这些常规训练,老师可以不必再仔细地一一检查,参赛选手按相关训练要求进行即可。

2.专项训练。国赛的要求远比区赛的要求高很多,而且也都是各省市高手云集的场合,要想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训练,就该赛项而言,可以分系统再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专项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设备调试训练等四部分。理论学习一般安排晚上进行;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系统的管道安装要求进行专门的训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加以优化,找出更合适的训练模式;设备调试训练是整个比赛训练的成果性展示专项,前面的做得再好,最后无法调试成功,那整个成绩都将会受很大影响,所以要进行专项训练。通过以上这几个专项训练,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相应训练内容。

3.综合训练。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前面各专项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综合训练,这是比较高要求的训练,也可以说是赛前模拟,整个训练完全模拟比赛现场进行,要求参赛学生把这一阶段的综合训练当作实际比赛来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比赛情况的把握,老师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训练为主、建议为辅,这样既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也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5)

培训工作个人总结1

20__年以来,各科在医院及护理部正确领导下,根据护理部的三基培训计划及科内计划,对科内的护理人员已进行了培训。现将培训总结如下:

1、经过对我科护理人员三基培训,建立了一支学习型的护理队伍,带动并提高护理标准化管理的贯彻实施。大家在三基培训中比学赶帮,进取认真,充分展示了我科护理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和风采,使全科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并提高我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技术水平。

2、经过三基培训,提高了YJBYS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倡导各项操作人文关怀,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加强人文沟通与培训,供给人文服务。

3、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基础知识及基础护理项目培训,规范及提高基本技术操作水平,经过培训,使各项操作更加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到达护理操作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

4、加强急救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急救水平,保证病人安全,为今后的急救工作打下坚实有效的基础。

5、我科室工作今年异常繁忙,大家每一天几乎都加班加点。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大家都利用休息及上下夜班时间进行练习,唯恐在考核中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以工作为重,努力进取,勇于争先的精神。

6、三基培训,强调的是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掌握,经过YJBYS考核进行练兵,经过考核规范标准,经过考核使大家认识到各项技术操作的不足之处,在考核的同时给予技术标准的规范,所以每位护理人员考核后监考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充分体现了每位监考教师对提高我科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倾注极大的热情和信心。

7、三基培训,一方面强调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更强调护理服务的人性化。要求在开通气道及各操作环节中,真正体现对人的关怀和爱护,强调护患沟通及病人的舒适满意,操作中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及服务艺术,从满意服务到达感动服务和卓越服务,以到达在临床工作中的和谐护患。

8、经过三基培训证明,我科护理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异常是留置针操作一针见血率明显提高。在临床工作繁忙的情景下,护理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利用下班或休息时间在病房练操作,正是由于这种苦练基本功的精神,有许多同志在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9、经过三基培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年轻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水平对适应医院的快速发展有明显差距,技术培训仍要长期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标准的实施更是一项人人参与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护理基本技术培训上更需进一步加强,具体便此刻:

1.个别年轻护士对操作考核比赛不重视,练习少,在操作考核中表现为操作不熟练,忙乱、顺序颠倒。

2.考核中体现出平时工作基础的不扎实,如抢救、应急意识不强,不熟练;操作物品准备不齐;没有真正把演练当作实际操作等。另外,操作中沟通声音小,指导、交待注意事项不全等。

培训工作个人总结2

一、培训班概况

___________中心举办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培训班,于20__年10月24日至26日在成都天邑国际酒店举行。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卫主管部门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建设单位198名同志参加了培训,其中包含3名免费参加培训的大别山区的同志。部_____处长出席开班式并作讲话,同时为听课学员介绍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法规政策及管理情景等资料。

本次培训采取授课、提问、考察等形式,注重教师与学员交流互动环节,强化学员对此次培训班举办目的的认识。培训班还安排学员考察了成都九江环保发电公司焚烧发电项目,九江环保发电公司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现场与学员交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等方面经验做法,相信会对广大学员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忙,有所启发。本次培训得到了环卫领域的领导及著名专家的大力支持,其中有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常州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长期从事环境卫生领域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与专家。各有关授课领导和专家认真负责备课,培训效果良好。

二、组织工作

我们在总结以往培训班组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培训计划,安排有关工作,具体做法如下:(一)会前筹备,各负其责我中心指定专人协调培训班筹备与组织工作,认真走访行业专家、考察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厂、填埋场,认真策划培训班。培训筹备期间,市容处领导对确定培训资料,邀请授课专家,发送培训通知等筹备工作给予了耐心指导与大力支持。

培训筹备工作前期,我中心明确划分人员任务分工,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确定工作时限。使名单汇总、住宿安排、就餐安排、考察陪同安排、领导专家协调、培训签到、车辆保障、车辆调度、酒店联络、票务服务等任务都落实到人,人人各负其责,相互衔接,相互帮忙,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二)资料准备,准确无误

资料准备负责同志按任务时间向各位专家收集了课件,对专家,我们充分沟通,使专家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与真诚。我们还向市容处收集了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政策文件作为培训资料,经专人跟踪落实,确保培训资料的详实无误。同时,我们还结合培训班实际情景印制了《培训指南》相关资料,以方便学员了解培训期间学习与生活安排及注意事项。会后,应有关学员要取课件要求,我们将专家课件上传至我中心网站供本班培训学员下载学习。

(三)会务服务,严抓落实

一是汇总收集报名学员名单和专家行程,专人分省跟踪落实报名情景,专人落实专家行程;二是选定贴合可容纳计划培训人数的会场、用餐场所、用房数量的培训酒店,同时根据报名学员名单的变化进行部分调整;三是落实专业团队在酒店负责参加培训代表和工作人员的报到,发放房卡、培训资料,并准确登记学员邮寄培训证书地址等;四是布臵会场,制作会场背景板,摆放桌签,专人负责会场的摄像和拍照,会场服务设臵开水区域,学员桌面摆放矿泉水等,做好培训班后勤保障工作;五是培训期间,指定专人对学员开销费用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开具发票,保证学员离开培训班前拿到发票;六是派专人留守餐厅,直到最终一名学员用完餐,盯餐过程中我们及时与用餐酒店沟通,提出提议意见,保质保量供给用餐。

(四)考察活动,保证质量

学员考察前我们确定好考察行车路线与车辆;确认考察接待联络人、联系方式;提前印制好考察项目介绍文件,考察时发放给学员;每辆车上均安排了我中心人员跟车负责联络接待、协助考察工作,保证考察顺利完成。

(五)节俭办班、加强沟通

根据以往培训经验,研究到参加培训学员会有临时不来参加培训的情景。我们一是向已报名人员发送信息,要求不参加的同志及时告诉我方;二是在培训班报到期间向已报名学员打电话确认出席情景。尽量减少酒店定房损失及培训考察用车预定损失。

(六)查缺补漏,注重总结

为了及时检查和落实工作情景,我们每一天晚上在一齐分析和小结一天的工作,进一步明确第二天的工作任务,进而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经验与教训

(一)会务经验

1.及早策划,明确要求,精心准备培训班筹备工作小组对会务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策划和准备,分工负责,统一了思想,协调了步调,所有成员都以竭诚供给服务为己任。

2.抓住重点,强化执行

会务组把行程安排及服务学员做为重要环节。会务组指派专人,主动联系领导和专家,克服困难(有的专家一时定不下自我的行程,会务组人员耐心予以关注),培训期间尽量满足学员合理要求,对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做出了自我的努力。

3.借助酒店优势,避免或减少学员不满

对于会议场所选定过程中,我们注重选择酒店会场、餐厅、客房较多的酒店。尽量安排所有学员入住一个酒店,并做好使用临近培训场所且价格优惠的酒店入住学员的预案,以避免或减少学员不满。同时在领导和专家房间内布臵鲜花、水果、小糕点等,方便领导专家夜宵,更期望能有一份好心境。

(二)吸取教训

本次培训班主要吸取的教训为对学员用房量估计不足。该教训实属我方人员经验不足、研究不周所致,期望大家以此为反面典型,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始终注重细节,在下一步工作或类似的会务工作中认真加以吸取。

本次培训班的举办为环卫领域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部分学员反映,经过与同仁的交流,开阔了思路,借鉴到了经验,为今后回到自身岗位更好的从事工作,供给了有力的外部支撑。我们相信,经过这次培训班锻炼,我们日后的工作也会做得更好。

培训工作个人总结3

学校是教师培训的基地、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是教师翱翔的天空、学校是教师播种的园地、学校是一片期望的田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培训的作用被提升到重要地位。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心放在:研训一体,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上。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化现代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本学期我们着重从“训”和“研”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一、以培训为重点,强化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主渠道,所以我们把教师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结合我校实际主要进行了四项培训:面向全体教师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

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迅速提高,90%的中青年教师能独立制作课件,并建有自我的个人网页或学科网站。实现了备课信息化、教学网络化、教研开放化、教师学习自主化,构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在实施中,我们边实践,边发展,边收获,为构建学习化学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好了铺垫。

二、以研究为核心,提高教师专业本事。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传达布置教育教学精神、任务居多;教学理论学习多,与教学实践结合少;个体领会独立操作、盲目性多,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少。长期以来,传统的教研模式使教学研讨的实效、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实效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起到不断更新理念、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创新教学方式的作用。所以我校本学期的校本教研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以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研修一体的学习型组织研修模式创设了聚焦课堂、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情境,激发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的热情,调动了教师以多角度、多样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进取性和反思精神。

引领青年教师聚焦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研本事。在聚焦课堂、关注学生、渗透语文因素的情境中,有目的的听课、评课,有效地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专长。在“点”的基础上,经过教研组内必须密度的互相观摩、评析,促进“面”——组内众多教师的业务提升。

互动学习、合作交流。在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的活动中,确立共同努力、全面提高的目标,有力地凝聚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在这一基础上,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有疑共研、有求共解的和谐互动协作的氛围。利用教研活动、随机交流等时机促进互动学习、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良好平台的构筑。

反思教例、创新发散。抓住每教学研究课的机会,进行团体备课、听课、评课,从同一目标、不一样角度对教材处理、学生分析、教学环节、教学语言、教学技术现代化等教学业务地提升进行研讨,大大增强了研修的实效性。与此同时,

“团队协作”的效能使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不论从备课资料还是形式的准备都尽可能的厚实,使不一样文体、不一样时代国家的文本相互渗透,甚至不一样学科的知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交互,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学习本事。校本研修作为现代学校教育运营的重点,正悄悄地改变着学校教育发展的走向,让教育的过程充满活动的、反思的、创造的、人性化的魅力。让我们在每一天、每一课渗透课堂的研修中时时思考、刻刻钻研,经过校本研修真正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可持续发展本事,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培训工作个人总结4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教师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精神,以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加强“以研代训”,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总结校本培训成果,现将本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职责人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进行规范、组织、实施、检查。学校将继续教育纳入了学校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计划,建立并落实了各种制度。学校领导带头自觉遵守各项制度,进取参加继续教育的各项活动。

为使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时间,学校把“一德四新”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分类要求,立足本校,着眼提高,经过校长指导、专业引领、活动促进等方式为教师创造良好环境,并对每位教师给予很高的期望,期望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强管理,认真总结

1、严格执行继续教育与管理制度。

我校把教师继续教育与年度考核、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有机结合起来,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续聘的必备条件之一。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有关制度,完善了学校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2、科学管理继续教育过程。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我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不断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考核、过程记载详实,主动理解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管理、检查。

3、认真总结继续教育经验。

我校定期对继续教育开展情景进行总结,不断完善科学的管理实施办法,探索出了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三、开展的工作资料

1、加强理论学习

为了更好地落实培训任务,学校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培训资料有上级文件精神、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等,“一德四新”完成集中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不但做好学习笔记,还善于思考,学习结束,我们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讨论、交流、研究活动,让教师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师相互切磋的同时,

相互提高,并将学习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和撰写教学论文、经验总结中去。我校教师根据参加各种培训和总结教学经验,在工作之余潜心撰写教学论文、经验总结、优秀教学设计等。

2、注重教师的均衡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进取安排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经过选派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教师们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以拜师结对为手段,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教学实践,帮忙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效能性的特点。具体要求为:

(1)学校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教研组长每期听课不少于2节,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1节。

(2)每学期阅读教育专著或师德师风学习不少于4次,并有读书情景记载。

(3)骨干教师取得明显效果,大力提高受帮扶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本事。

3、为确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现“以研代训”,开学初根据普定县教科局教研室的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校的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再根据学校的教研工作计划制定各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各种均按照教研工作计划开展教研活动,经过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在广大教师的进取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取得良好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努力,找准差距,克服困难,使继续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培训工作个人总结5

今年,是某某某有限职责公司的工程关键年,为了更好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与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合作,开展生产技术员工理论培训班,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公司发展和生产需要的专家型人才队伍。根据公司的安排,20__年5月31日至8月11日,公司生产准备部70名职工赴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为期72天的“某某某有限职责公司生产准备人员理论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参训学员珍惜机遇、勤奋学习,更新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提升了本事和水平,为推动公司明年的168试运及今后长期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培训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学习的基本情景

本期专题理论培训班,时间虽短,但特色鲜明,富有成效,集中体此刻以下六个方面:

(一)办班规格高。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今年我们面临基建、生产准备、党建以及企业规范化建设等几个方面的任务。其中生产准备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各环节的成败,关系到将来机组投产后的安全稳定。公司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十分重视,公司总经理___同志对举办好这期培训班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副总经理___同志多次听取举办培训班筹备工作的汇报,并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

作为这次培训班的承办部门生产准备部,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安排好这次培训班,数月来多次与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反复衔接、沟通和修改完善培训方案。在开班之前,部门领导还专门到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住宿安排、课程设臵、教师安排等具体事宜进行实地考察和商定。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生产准备部对全体员工召开了动员会。副总经理___同志对学员提出了具体要求,部门领导对组织好这次培训作了具体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公司和部门对办好此次培训班的高度重视。在协商这次培训班的工作中,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我公司培训工作的实际情景和需求,在资料设臵和主讲阵容方面作了很好的安排,课程资料既涉及集控运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检修维护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包含企业常用应用文写作和工作礼仪等个人综合本事的提高课程。安排的培训资料紧扣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二)培训对象广。按照公司的要求,本次外出培训学习为全体生产准备部生产技术人员,共70名,其中:燃料人员14人,集控运行及检修维护人员56名。

(三)组织机构全。为确保本次外出培训学习活动的有序进行,公司还安排生产准备部副主任___同志为此次培训班的带队领导,值长___和___2名同志作为管理人员进行跟班学习。培训班建立了组织机构,设班长1名,副班长1名,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考勤委员各1名。下设6个学习小组和1个跟班学习管理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设组长1名。跟班学习管理小组设组长1名和成员1名。同时,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还安排了___同志为班主任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四)培训质量高。培训课程紧紧围绕推动公司长远发展又好又快的思路和全体学员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来设臵,具体有《电工电机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自动控制原理》、《测量技术与应用》、《泵与风机》、《电厂化学及水处理》、《燃料设备运行及管理》、《火电机组脱硫脱硝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热工控制技术与应用》、《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等16门课程的知识。另外,还安排讲授了《电力企业应用文写作常识》和《工作礼仪》相关知识。

各授课教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在本专业领域学术造诣很深,同时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感染力强,讲课中既有深奥的理论,又有易懂的道理,也有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学员听后普遍反映务实、管用。同时,还组织学员参观他们的实验室,参观锅炉和汽轮机结构模型以及火力发电厂流程模型—3—等。经过72天的培训学习,我参训学员进一步增加了各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在专业理论、形象礼仪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提高。

(五)安全培训紧。安全不是意识问题,而是一种本事问题,安全培训工作是我们公司严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培训期间始终严格按照公司和实际安全培训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安全培训目标,进取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期间共计召开学习班10次,累计10课时,累计培训人员710人次。

6月份是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培训班进取响应,7月19日,在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公司首届“安全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并利用晚自习时间集中学习《安全大检查小册子》和《华能湖北分公司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承包商员工安全手册》等安全资料。让员工构成“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竞争力”的安全理念,将安全深深烙在他们的心里。

(六)后勤服务实。在赴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前,生产准备部就做出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带队领导,建立了培训班组织机构,明确了班委工作职责,详细的说明了培训班行程安排、相关事宜及有关要求、参训人员名单、课程设臵安排及其他应注意事项,把培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作了充分的研究。在培训过程中,在学员的吃、住、行等方面都体现了重细节、抓落实,实实在在为学员服务。如:学院培训开始和结束通勤车接送、住宿的宾馆干净整洁,食堂品种丰富、营养均衡,每一天为学员供给饮用水、及时打扫教室卫生等。尤其是,6月份___分公司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培训班学院利用晚上时间进取、认真备赛,班委会为全体参赛队员供给充分的后勤保障,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拔河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公司和培训班争得了荣誉。

二、培训学习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学习,全体学员普遍认为收获很大,效果很好。异常是对理论技能提升、开拓思路、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到达了培训目的。(一)学到了新知识。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先后学习了《泵与风机》、《电厂化学及水处理》、《燃料设备运行及管理》、《火电机组脱硫脱硝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热工控制技术与应用》、《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运行》、《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发电厂电气设备及运行》等16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使大家进一步掌握了岗位管辖设备所涉及的机、炉、电、自、化五个专业的基础理论,深入了解发电厂机、电、炉及自控专业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机构并系统掌握单元机组的运行理论。具备独立学习制造厂供给的设备技术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的本事;具备独立学习《汽轮机运行规程》、《锅炉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以及《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规程》的本事。

(二)增强了新本事。在培训学习中,授课的教师既讲授专业的理论又能联系实际,对问题的分析做到深入透彻、细致严谨,语言风趣、通俗易懂。既讲课、又提问,实现了互动,启发学员动脑,思考问题,气氛活跃,引起了大家共鸣,让学员们视野更宽广,知识更丰富,为今后结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供给了理论指导,为正确应对和处理机组突发问题供给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培养了学员从更多角度、更多层次思考问题的本事,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三)树立了新形象。此次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培训时间长、课程多、强度大,白天是安排紧密的课程,晚上7:00上晚自习。在培训学习期间,学员们时刻树立“人人都是___形象,处处展示___风貌”的理念,自觉臵身于组织之中,严于律己,遵守电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尊重教师,不迟到,不早退,注重言行举止、仪容仪表,遵守课堂纪律,进取勇跃发言,以求真务实的学风、谦虚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们的认可和肯定,充分展示了应城热电的良好形象,让他们更加直观的认识___、记住___,并经过他们向更多的人宣传我们___。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6)

摘要: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所应用的节水设施以及无土栽培设施为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实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为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真实的职场氛围环境。利用温室节水无土栽培的生产条件对有关专业课程的实训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期利用已有实训条件开发与探索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项目;节水设施;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2-04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农业在生产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温室内将节水灌溉设施与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采取智能自动化控制环境的特点,使蔬菜的生长不仅不会受外界四季环境变化和地域的影响,同时使环境达到最适于蔬菜生长的条件,可使蔬菜的生产过程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周年生产周年收获,生产出高产无公害的农产品。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院于2007年建成了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基地即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课本讲解的节水灌溉设施与生产中具体应用的内容相结合,形成了生产型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教学实训内容融为一体的高职教学特色,通过利用真实的职场氛围,形成了工学紧密结合、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设施农业与节水灌溉设施配套使用的新特点,2011年,我院又在学院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示范区二区新建了一座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并已于2011年11月投入运行。

无土栽培简介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将作物栽培在营养液或基质中,由营养液(水培)或基质(附着和固定作物根系的材质称基质,水分养分的供给仍然依靠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生产过程。因此,无土栽培的核心是营养液,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依靠营养液(即根据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特点以及吸收养分的特性,利用无机盐类肥料,按一定数量和比例人工配置形成含有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的溶液)来供应的。

无土栽培改变了农业生产依赖于土壤的种植习惯,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打开了广阔的前景。

无土栽培通过人工调控来尽量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所以温室无土栽培可以实现周年进行生产、年产值显著提高的目的。无土栽培还可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特别是在不宜耕种的盐碱地、荒山和废弃地等处可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是在不易渗漏的容器中,几乎可实现水肥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我国的水资源严重不足,无土栽培也为节水农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另外,城市家庭阳台的种菜、养花以及无土栽培在太空农业上的应用都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可见,无土栽培可以不需要土壤。但现阶段我国蔬菜无土栽培也存在一些问题:(1)投资大。温室无土栽培设施平均每亩投资达70多万元,难以被普通种植者所接受。(2)技术上要求高。营养液调配以及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调控,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3)管理水平要求高。在温室内生产,其环境条件既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某些病源菌的生长。如操作不规范,种子、基质和设施等的清洗和消毒不到位,易造成病害的大量繁殖而使种植失败。

我国温室无土栽培面积仅占温室生产总面积约千分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迫切需要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研究解决无土栽培在技术推广和生产应用方面的各类问题,走教、产、研、销相结合的道路,以推动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

温室无土栽培实训场概况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总面积576m2,工程所用材料以阳光板为主,内部主体工程由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及室外的风速、风向、降雨量、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全自动智能控制设备(根据监测参数对天窗、内外遮阳幕、湿帘及风机系统、降温加湿系统、灌溉系统、供暖系统、环流风机等的智能控制,使温室内环境达到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条件)、营养液供给系统、滴灌系统和无土栽培蔬菜(主要为生菜和小白菜)等五部分组成。

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完善了我院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的结构体系,扩大了节水灌溉设施的推广应用领域。通过配备国内领先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全自动智能控制设备、营养液供排水管道系统、滴灌系统和无土栽培蔬菜的生产过程,为水利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水质分析专业以及学习相关课程的学生掌握节水设施的应用、管理维护、维修以及将节水设施与无土栽培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我院温室无土栽培的形式包含基质培和水培两种,无土栽培设施共分10种。(1)基质栽培。包含6种不同的设施:LT立体架4套(每套宽0.4m,长4m,高2.1m,PVC材质,马槽形8根,附滴灌系统);A字架3套(每套宽1.2m,长1.2m,高0.8m,PVC材质,马槽形8根,附滴灌系统);水泥砖槽基质栽培5套(宽1.2m,长6m,高0.2m,附微灌溉系统);长方形基质盆栽50套(塑料材质);可活动式苗床基质栽培5套(每套宽1.5m,长6m,高0.8m,附育苗盘);三层基质育苗架8套(每套宽0.6m,长2m,高1.2m)。(2)水培。包括4种不同形式的设施:PP平铺管道式水培2套(每套宽1.9m,长4m,高0.8m,管径75mm,栽植根12根);平面槽式水培3套(每套宽1.2m,长4m,高0.8m,水培槽为泡沫材质);LT立体管道式水培3套(每套宽0.4m,长4m,高2.1m,管径75mm,栽植管道10根);A字架管道式水培3套(每套宽1.2m,长4m,高1.9m,管径75mm,栽植管道10根)。

各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与探索

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在2012~2013学年,课题组成员在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运行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温室的环境管理、自动化设施的运行和维护、营养液的配置、营养液循环管道工程系统、微灌环境加湿设施和滴灌基质栽培技术等条件探索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训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实训项目。

(一)温室设施的功能及温室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的操作实训项目

学生第一次进入温室需要熟悉温室内各种设施的功能,了解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的内容,初步认识温室节水无土栽培的设施和环境状况,为后期进行有关课程内容的实训奠定必需的基础。

实训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设施和熟悉温室管理内容。(1)认识各种设施。温室内设施主要为水培设施和基质培设施。(2)温室管理的内容。主要为环境管理、营养液管理和蔬菜管理三大部分。其中,环境是温室无土栽培的基本管理内容,营养液管理是关键,蔬菜管理是防止蔬菜发生病虫害的根本。

环境管理即为应用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对天窗、风机、湿帘、内外遮阳幕和降温加湿系统等进行自动化操作控制,使温室全自动环境监测系统的内容控制在最适宜蔬菜生长的状况(如温度控制在20℃~28℃,湿度为65%~85%,光照在30000~50000lx)。同时,通过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设置电磁阀的工作时间,确保水培营养液循环的供氧条件满足蔬菜根系生长对氧气的需求量,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通过设置基质营养液滴灌的放水时间来控制基质培的营养液供给时间(每次约3~5分钟,槽角和槽头滴灌不足处用洒壶人工补灌,注意应适时用清水滴灌以防肥害),保障基质正常供给蔬菜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谨防基质内产生积水造成透气不良;营养液管理主要为浓度管理和酸碱度管理;蔬菜管理为种子、基质和设施等的清洗、消毒以及清除病叶和枯叶。该内容主要由温室实训场的实训教师讲解,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师将学生按班级分为两组按照安排的实训时间轮流实训。学生通过该实训可初步熟悉温室内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对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课程实训项目

根据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安排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课程,结合温室中应用的滴灌基质栽培设施和微灌环境加湿设施等节水设施探索了滴灌设施安装实训和温室自动化设施控制灌溉量等2个实训项目。实训工作由授课教师和温室管理工作人员共同承担(二者均为课题组成员)完成。

具体实训方法。(1)分组。将每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实训小组,每组10~15人(温室的环境条件限制)。利用课程实训时间轮流实训,每小组每项目实训一次,每次实训时间2小时。(2)实训内容安排。第一次实训内容为滴灌设施的安装;第二次为温室自动化设施控制灌溉量以及灌溉量的测定。通过将节水灌溉设施的应用与温室滴灌基质栽培技术的内容相结合并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现场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理解滴灌的工作原理、滴头的安装方法和维修要求,掌握相应的安装技能。特别是通过自动化设施控制灌溉量的实际操作过程,学生更加理解了灌溉量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温室整个环境条件的控制对蔬菜生产的意义,取得了一定的实训效果。

由于该实训项目为首次开发,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如每组人数偏多需要进一步改进。或通过实训组建有兴趣的3~5名学生构成实训小组,对温室日常节水灌溉设施运行中遇到的维修、维护和安装等问题多加参与解决,并引起更多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不断总结实训经验,逐步提高实训效果。

(三)“给排水工程”课程实训项目

“给排水工程”课程实训项目主要为以下两项。

给排水管道布设实训项目 利用温室水培应用的设施,从水源地(蓄水池)用水泵提水后通过输水管道将自来水引入营养液池。在营养液池内将无土栽培的专用肥料按一定的肥料配比溶解后形成满足蔬菜生长所需要养分的水溶液,通过微型水泵提水使营养液逐级输入水培栽植管道,首先进入最上层(第四层:高约2.5m)管道,通过不断循环流动逐步输入以下各层,随着营养液在各级管道中不断循环保证营养液的供氧量,使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氧气供给,因此蔬菜根系虽浸泡在水中却保证了根系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营养液在通过各级管道循环流动后最后进入埋入地下的回水管道,再由回水管道回流进入营养液池。这样通过营养液在水培栽培管道的反复循环过程将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与给排水管道设施应用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并以真实的职场氛围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从水源地(蓄水池)引水通过各种设施进行引水(或排水)的基本原理。

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安装和维修实训项目 温室水培技术中的管道工程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内容相联系,在温室管道设施的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维修和维护等技术问题,通过让学生以实训课程的形式进行参与,掌握有关管道安装、使用、运行、维护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及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内容主要采取兴趣小组(每班3~5人)参与实训的形式,有待不断摸索实训方法,逐步扩大实训学生的数量,以有效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水质分析”课程实训项目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电导率的测定和PH值的测定等可与我院水质分析实训室有关仪器的使用结合起来进行实训,达到既能熟悉和掌握仪器使用方法,也能定期监测营养液的浓度。

“水质分析”课程实训项目为:营养液的配置方法和浓度测定。

实训组织形式:将安排“水质分析”课程的班级,按学生人数分为5~8人的实训小组,每组安排一个月的不定期实训。主要根据温室内环境状况与营养液的消耗情况进行营养液的配制和浓度调节。各组按月轮流实训。根据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时间或课余时间进行实训操作。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如下:(1)配置营养液浓度。将营养液池引入原水2m3,在塑料桶或塑料盆取水适量,在水中放入无土栽培1号专用肥料1袋(按2m3原水匹配的肥料),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倒入原水中,一次溶解不完可多次取水溶解直至溶解完后倒入原水,搅拌原水使原水浓度均匀;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溶解2号专用肥料和3号专用肥料各1袋(注意不能取原水溶解,可用清水多次溶解)。此时营养液调制完成,再充分搅拌配置好的营养液,使其均匀融合。(2)使用雷磁DDBJ-350电导率仪测定营养液池营养物质离子的浓度(即Cond)、固体物质总溶解度(即TDS)、含盐量(即salt)并使用试纸或PH仪测定PH值。根据栽植的蔬菜种类的不同,配制成不同的营养液浓度。如生菜在栽植后的1~2周内,适宜的Cond值应为1.8~2.0ms/cm;2~4周Cond值应控制在2.0~2.1ms/cm;4周后Cond值应控制在2.2~2.3ms/cm。TDS值应略低于Cond值,salt浓度最大应不超过0.11%。每7~10天定期测定一次,以便根据蔬菜生长阶段、季节、温度、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及时加水调试和测定营养液浓度。(3)用PH测定仪测定营养液的酸碱度。每7~10天定期测定一次。针对当地水质碱性偏大的特点通过测定PH值后及时调试。当PH值超过7.0时及时用磷酸溶液调试,使PH值保持在6.0~6.5之间,最大不超过6.9,以满足无土栽培中生菜生长对酸碱度的要求。

上述各实训内容尚处于初步开发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如根据水质分析课程的内容结合营养液池的条件还可增加某种具体养分的测试,达到实训与生产应用相结合的目的。还有些具体管理内容可通过部分学生如2~3名学生组成的实训兴趣小组参与各种实训任务,以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65-03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相关学科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本学科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中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课程进行改革实践,合理准确地定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需求及重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着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社会技能加以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基于本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只有大胆引入“行动导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才能提高给排水专业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行动导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主线,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教学策略,“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易学。

1在教学主要环节应贯穿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应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尤其要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景,注重课后延伸。

1.1整合教学内容,以利行动导向教学

根据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主要考虑其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全盘传授给学生,形式单一程序化,不能发挥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其次课程教材在编写上存在着滞后性,社会生产不断地出现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能及时地编写入教材。因此教师在课程授课上必须加强自身实践,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总结社会上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及时了解国家、省市出台的新标准、新规范结合工程案例,融会贯通。并在授课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和主导作用,教学合一,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团队协作等活动来解决问题,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构建“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

1.2创设实例情景,以助行动导向教学

在传授理论时,由于学生对工程没有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配件、设备、材料等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建立工程概念,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该努力在课堂创设施工案例、工程案例等教学情景,营造有助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环境。

如在讲授建筑给水系统中的五种给水方式:直接给水方式、设有水箱给水方式、设有贮水池、水箱和水泵联合给水方式、设有气压给水设备给水方式、分区分压给水方式等工作原理时,可讲解各种给水方式各适用什么情况,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同学们在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可引用校园内底层直接给水及教学楼学生公寓内的设贮水池、水箱、水泵联合供水方式,引导学生在了解各给水排水适用范围的情况下,让他们分析低层建筑、小高层建筑及学校、宾馆等不同的建筑类型,分析各种适用的给水方式,并进行方案选择,评判其优缺点,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还可将上述五种给排水方式制作成Flas,利用动画效果,演示其工作过程,使之在各种案例的给水方式特点得以充分展示,不断创设实例情景,增强工程施工技能水平。

1.3设计课后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后作业环节往往停留在概念和原理复习和巩固知识上,建筑给排水专业行动导向教学,应当将学生的“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理念延伸到课后教学环节。

由于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内容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人们日常生活的给水和排水部分,在讲授到“建筑给水管道、管材”内容后学生了解了建筑给水系统管道布置原则要求及管材、配件的分类,使用范围特点后,布置作业也可多种多样,教师可引导学生三人为一组,在学校校园、公寓楼或家里有需要安装给水管道的场所,了解其卫生器具各配水点得安装高度、地漏的设置位置,各种所需配件名称及种类,并要求三人为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上建材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并模拟采购形成从经济造价、施工维护等方面的综合报告。实践表明,此类作业不仅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案例选择分析能力,管道材料选择,社会沟通能力都得到锻炼,学生对此兴趣很大,也能积极地理解理论知识,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对工程案例作业能够主动地参与并加以分析思考并得到社会实践。

2探索多种形式实化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行动导向,理实一体”中很重要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只有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才能得到消化和吸收,而这正是靠行动导向教学环节来完成,行动导向教学环节就是通过实习、实训等多环节多层次的训练,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时进行消化,训练动手操作能力。

2.1随堂见习行动教学

随着授课的进行,教师在课程学习中可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利用校园内资源,参观供水泵房、消防泵房、贮水池、水箱、卫生间等以及公寓楼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根据系统讲解管材及阀门种类、水泵、水箱等设备,使学生对此有感性直观的认识,增加学习的兴趣。随堂见习要做到四个动:

(1)动眼看

专业知识见习做为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用眼睛观察事物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利用一切资源安排学生参观了解,在引导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用眼观察,让学生直观地在现场看各个系统的管道如何敷设,仔细观察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和材料的使用等知识。教师通过讲解、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有一个感官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动脑想

动眼看是学生对一个实在可见的感性事物,使之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的过程,但要想提高学习效果,掌握科学理论,还必须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带着问题动眼看,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观摩时应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头脑里不断产生“?”号并不断提问,往往产生理论和实践效果的完美结合。笔者曾带领学生参观二部学生公寓浴室时,对于浴室内热水PPR管道安装使用中易损坏的情况时,就积极引导学生开动思路动脑想,为什么会出现损坏情况。学生互相讨论并结合各种管道特点及安装要求得出:在外界影响下塑料管易出现弯曲、不牢固、脱落等现象,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建议:将PPR管道换成钢塑管并加强安装工艺从而保证管道在外力作用下有一定的强度,确保不损坏。这样在学生动脑想教学环节中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3)动口问

在进行授课时,教师努力构建“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开放教学模式,应提高学生的个性发挥,允许学生积极提问,学生在看和想的基础上提出各类不同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一起研究,一起探讨,不仅活跃气氛,也提高课堂教与学的互动性,并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培养学生敢看、敢想、敢问的创新精神。

(4)动手做

教育家陶行知讲过:“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学生动眼、动脑、动口的基础上,还应勇于动手,笔者在见习参观公寓热水管道时,笔者要求根据观察到的管道系统,根据管道布置原则、安装要求,请学生分四组对二部学生公寓内1—4栋卫生间的管道进行管道系统的布置和绘制,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确定方案,让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通过眼、脑、口、手应用到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实训教学行动教学

在本课程讲授中还安排有学生动手实践技能类实践课程,经过教学内容整合,精心设计多项“行动导向,理实一体”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分组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其理解,其实训内容有:消防镀锌管道连接、硬聚氯乙烯管道安装、PPR管道安装、湿式报警阀安装等十项单项技能及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由3-5名学生各自组成一个团队围绕上述模块在本校给水排水设备实训中心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初时可训练单项技能模块,并结合资料查阅,在训练过程中遇到问题,互相探讨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可对实训中心的消防喷淋系统、气压罐系统、热水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进行连接和试压,培养其对给水排水工程的综合施工能力,学生通过工程实物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环境下可见的感性事物,将理论的专业知识与时间操作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活动,实施活动,进而完成任务,学生使之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并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升华,并可在实训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职业团队合作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任务驱动行动教学

任务驱动行动教学法是行动导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之一,任务驱动行动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学生论证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等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1任务驱动行动教学的主要流程

3.2任务驱动行动教学的实施关键

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让课堂交给学生,教师提出任务,教师从教学主讲人转变为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讨论主线,能力目的”的教学思想,以下就是几个教学实施关键点进行阐述。

(1)教师提出任务——根据企业、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提出各阶段任务,并明确应提交相对应的成果。

(2)给予行为引导——教师在学生论证、分析、实施任务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疑难点给予必要的解说。

(3)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是教学的主要角色,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任务用实施,成果展示,学生全程参与并划分团队。

3.3任务驱动行动教学的实施步骤

本文以本校6F建筑从水泵房出水口到各用水点间管材的选用为例,叙述其具体实施方法。

步骤一、安排任务:根据各个施工部位综合考虑选用管材。

步骤二、教师引导:

现在建筑工程经常采用有哪几种管材,各种管材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在施工、造价、维护等方面特点。

步骤三、成果展示和评价: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8)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体现着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上岗即顶岗的毕业生,而许多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很多单位不得不对新人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在这段时间里,单位不但用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还要为培训而支付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将来一旦培养对象跳槽,又会造成单位人才投资的巨大损失,所以企业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现象,加之市场调研结果,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就业于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施工技能,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将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七周改为三周,将原来的给排水管网设计内容改为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相应的增加了顶岗实习时间。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实际工程项目或工作任务,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期间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回学校通过毕业实习答辩,根据实习答辩情况、学生的实习日记、总结及企业对学生的鉴定综合评定实习成绩。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2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整合

结合目前专业学制和学时特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基础理论课适当精简内容、降低难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破学科体系束缚,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对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做了如下调整:

首先,根据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水处理工艺不再区分给水、污水,我们将原来的《给水管网工程》、《排水管网工程》课程整合为《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将《给水处理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整合为《水处理工程》。原来的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分开设置时,其中关于沉淀池、沉砂池、调节池等内容需要重复讲解,既浪费课时又让学生觉得繁琐,而合并后的水处理工程将所有的处理工艺放在一门课程中讲解;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中,关于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冰冻深度等内容不再重复,这样不但节约了课时,而且内容更加合理、连贯,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整合后的课程,在教材选择上,可与高职高专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相一致。其次,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设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往往是“水暖不分家”,为了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地就业机会,我们在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供热工程》课程,学生反映良好。再次,依照行业发展的现状,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原有建筑给水排水的基础上增加《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新的教学计划在投入到教学中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所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的适应期。

3 注重实践教学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作为重要任务,经过多次修改与讨论,构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对应的实践课程体系。为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除集中安排各类实习外,在理论教学中同样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技能的原则,课程内容包括实际操作的训练,明确训练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新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课时约占总课时的50%,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后能够直接或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争得一席之地。

实践性教学过程必须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完成,才能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给排水教研室大多数都是年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对实训课程重视的态度,目前很多的实践性课程由机电与环境工程学院暖通专业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并与暖通专业合用实训室。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来担任实践性课程。

为满足现在市场持证上岗的需要,使学生在获取本专业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获得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直接上岗。实践教学采用单项与综合相结合、模拟与实际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边讲、边教、边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教学效果良好。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素质是关系到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学院十二五规划和我院给排水专业师资力量年轻化的实际情况,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4.1 连续几年引进数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给水排水专业的教师,其中有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充实了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带动整个教研室的理论实践教学。同时我教研室与具有实践经验的部分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建立了稳定的聘任关系,定期的聘请他们到学校给教师、学生传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让我们及时了解专业动态。

4.2 鼓励现有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在职研究生学习,继续提高学历水平,逐渐形成学历层次高、职称比例协调、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针对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实践机会较少的情况,不能很好的适应于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过程的情况下,我们有计划的安排一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和新引进教师到有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其工程实践的能力,这为课堂实践教学提供了师资保证。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24-02

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施工(中职组)”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大赛侧重考核选手对天煌教仪“THPWSD-1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的掌握程度。普通高中有高考,中等职业教育有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称为职业教育“奥林匹克”,它正慢慢地被社会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意识,同时作为一种考核和激励的手段,让中等职业教学的师生都坚定了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对自我选择的信仰。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技能大赛指导实践,提出基于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大赛背景下的“理实结合,赛训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实施过程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了专业课程全过程考核,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即项目或任务教学中全过程开展阶段性评价,保证考核评价的及时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一、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竞赛的基本情况

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竞赛是2011年新加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施工(中职组)”的比赛项目之一。该项比赛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施工”、“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等专业而设置。比赛考查参赛选手掌握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的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有利于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给排水设备安装方面的专业人才。

1.竞赛方式。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符合现代中职教学分组探究、讨论学习的特点。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其中队长1名,竞赛时间连续4小时,包括设计、加工、安装、接线和调试、运行等,比赛总成绩满分100分。

2.竞赛内容。(1)建筑给排水系统图和电气接线图绘制。(2)各种管材的加工与连接。(3)管道配件和附件的安装。(4)管道试压与通水试验。(5)电气安装与接线。(6)系统控制与调试。(7)职业素养。

二、我校技能大赛学情分析

1.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识图专业理论基础掌握不够。每年校级技能大赛选拔赛,无论从学生绘图速度还是安装质量上看都不尽如人意,甚至连设备专业的学生都对建筑给排水系统图和施工理论认识含糊不清。首先,学生对给水排水系统图掌握不熟练,绘图技巧掌握不到位,对电气原理图绘制不规范、不准确,管材加工无法准确把握。其次,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往往从最基本的水电图分析,从建筑给水排水平面图、系统图、电气原理图开始进行基本培训,忽视对安装施工和水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把握,使得学生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熟练地对复杂建筑水电图进行熟练绘制和施工。在区级培优班上,指导教师又得在短时间内将系统图和原理图重新教授,然后才能进入提高阶段的培训实施竞赛内容的培训,历时长,收效甚微。

2.学生的实训技能不高。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比赛其中的一项要求绘制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图样,由于学生在校没有机会进行实际工程施工图设计训练,学生的速度和质量很难达到竞赛标准。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只能进行简单的抄绘,基本能力从起步阶段开始培训,系统图绘制和管材加工使用更是要从基本命令着手。

3.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绘制系统图和电气原理图项目考核中,学生能绘制简单的给排水系统图和电气原理图,遇见复杂形体无法入手,部分学生能将实物设备逆向思维,但有的学生不能进行规范绘制,修改时间过长,造成时间浪费严重。

4.技能大赛师资力量不足。我校建筑设备安装教师基本是电气教师和建工专业教师任教,虽然教师对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和熟悉,但对给排水施工图的把握和施工技巧的掌握不是特别熟练,部分自动化专业教师在电气控制技巧上有所把握,但又对建筑专业构造不熟,导致专业与技巧的脱节。

5.大赛选手和教师的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学生的培训时间保障、课余时间各部门的协调保障、教师的辅导课时保障以及相应的酬劳保障、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都有待完善。

三、中职《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教学应对技能大赛的对策

1.整合教学资源,实施“理实结合,赛训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大赛的命题设计既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又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突出培养对技能起重要作用的主干课程,如《建筑水电识图》、《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和《建筑电气控制施工》。注重抓好学生建筑识图技能实训以及水电图绘图技巧,力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提高学生整体识图水平和绘图技巧,及时发现技术尖子,树立榜样,从而进一步加速整体水平再提高。为了保证“校企对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学校积极探索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理实结合,赛训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理实结合,赛训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课程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在实训中教学,在教学中实训,融教、学、做为一体。同时,将技能比赛融入到技能实训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实训,创造在实训中比技能,在比赛中练技能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构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评价学生,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以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在“理实结合,赛训合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实施中,改变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评价模式,形成了专业课程全过程考核、全方位多角度考核,即项目或任务完成全过程开展阶段性评价,保证考核评价的及时性;考理论、考技能、考态度、考操作规范性等全方位的多角度考核,保证考核的真实有效性。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对成绩好的学生能及时得到肯定,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能及时进行补救,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3.实施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施工与水电识图的“一体化”教学。将《建筑水电识图》和《建筑给水排水施工》“一体化”,先开设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综合制图实训,教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课程中增设一些电脑绘图及软件课程。大赛内容代表了企业对用工人员的新要求、新方向,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是一种指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的分析理解能力。

4.“技能训练全员化,技能比赛常态化”,全面提升建筑给水排水教学质量。自2007年起,学校每年举行一届“建筑技能大赛”,已形成技能大赛常态化机制,把技能大赛作为日常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学校每年开办区级、部级技能大赛培优班,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并从中选拔出优秀选手经训练参加区级、部级技能比赛。通过以赛促教,检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至今我校学生连续四年代表广西参加教育部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各级奖项24个;2011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获得一个三等奖;2012年我校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广西选拔赛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

四、结论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对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和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有着实际意义。经过两年的全国大赛,我们摸索出一套比较可行的《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教学模式,通过大赛给中职《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使得学生在学校“比技能、促质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犹如风向标,蕴藏着一股强大的职教新潮,推动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使得中职学校充满信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晓娜.中职建筑装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9).

[2]温润生.浅谈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10)

  为切实做好我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逐步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乡村医生医务能力,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辖区实际情况于今年5月8日开始对全镇乡村医生进行分期培训。6月底,培训工作全部结束,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总体情况

  (一)时间安排:培训工作分五天进行,由于村卫生室人员紧缺,大部分村只有一名医生,为不影响群众看病,计划将培训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天:5月8日,第二天:5月10日,第三天:5月20日,第四天:6月10日,第五天:6月15日。

  (二)人员安排:通知下发后,卫生院抽调人员组成培训辅导小组,院长任班长,、任辅导员,辖区内所有乡村医生都参加培训,总计培训38人。

  (三)课程安排:

  1、村卫生室人员妇产科知识;

  2、村卫生室人员药学知识;

  3、慢性病管理知识;

  (四)生活安排:为保障学员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安全,方便管理,将食宿和学习地点均安排卫生院食堂。食宿和学习资料全免费,由卫生院统一支付和管理,在卫生院和后勤人员的辛勤劳作下,各位学员健康安全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五)组织安排:每次培训班,院领导都高度重视,指定专人管理培训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召开学员座谈会,总结学习成绩,鼓励学员们不断学习,为我镇农村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好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学员们都深刻认识到此次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刻苦学习,通过理论考核,学员均通过了各个科目的测试,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改变了服务理念,增强了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熟悉了合理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幼保健卫生知识,能够处理一些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强化了无菌操作意识,掌握了常用操作技能。同时,辅导员通过讲课的过程,增进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掌握,达到了自我的不断完善,以完成任务的方式促进理论学习。

  三、存在的问题

  经费有限,加之新农合的开展,群众就医需求不断增长,在培训时间安排上不足,培训力度仍显不够。此次培训时间紧,科目多,覆盖面大,任务重,许多学员感觉不能消化,在今后的培训中增加时间,整合科目,将囫囵吞枣似的“全科培训”改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深层次培训。另外,由于我院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服务不到位,加之部分学员学习缺乏主动,造成纪律涣散,影响了整个培训班的学习氛围,与预期培训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镇农村医疗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通过此次培训,增长了多数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由于时间紧、教学设施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对学员们的业务能力提高不是很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针对基层的实际需要,尽可能每年举办这样的培训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方法的学习,以全面提高我镇农村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20x年我院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上级部署,组织我镇乡村医生进行集体培训和辅导。具体培训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鉴于乡村医生是农村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特殊、责任重大,在培训内容上,我院精心安排,结合培训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的对乡医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重性精神病人筛查方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培训期间,各村乡村医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严格遵守培训班纪律,认真学习培训班的课程内容,考勤率都在95%以上。培训班期间,大家就不懂的知识争相提问,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二、培训的初步成效

  1、进一步增强了乡村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培训,广大学员纷纷表示认识到了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培训内容都是乡村医生最急需的、最实用的,参加培训的广大学员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3、促进了乡村医生间的相互交流。通过培训,不仅搭建了授课老师和培训对象的交流平台,也为各村的乡村医生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4、为进一步做好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加强乡村医生培训的几点建议和打算

  1、建立乡村医生培训长效机制,切实搞好乡医培训。

  2、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要从农村医疗工作最急需、最实用的内容入手,创新培训形式,尊重乡村医生意愿,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

  3、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乡村医生不仅担负着农村基层医疗工作的重要责任,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培训和宣传,让其立足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xx年,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切实重视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合理安排培训班次,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我镇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乡村医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及时方便的卫生服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疾病预防、保健、治疗需要。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给排水实训总结篇(11)

    《体育运动心理学讲义》中提出:‘意识是人在改造客观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运动员在学习和掌握排球基本技术、战术的过程中的一种感性认知,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排球战术和发挥运动才能的基础,并通过比赛实践的检验,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是运动员正确认识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并加以归纳、总结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晶”。

    2.2 影响场上意识形成的因素

    主观方面:运动员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形成排球运动场上意识的理论基础。运动员智力水平的高低,技术动作运用的是否正确、规范、合理,对待学习与训练的态度等等,都是影响运动员场上意识水平的主观因素。

    客观方面:教练员和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指导水平,对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安排,采用的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等都是影响运动员场上意识水平提高的客观因素。另外,教练员、辅导员能否用准确、简明的语言与形象、正确的示范将排球的基本规律、本质特点、关键环节等传达给运动员,并使其完全的领悟、理解和掌握,是运动员场上意识培养的关键。

    3 排球运动场上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1 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平时的技术、战术训练中,任何一名学生,任何一个运动队,仅有体能、技能的训练是不够的。在技术、战术的训练过程中,不注重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加强排球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不可能更合理、更科学的提高学生运动员和运动队的技战术水平;更不可能根据个人和运动队的实际情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场上意识水平,并形成个人突出的场上意识和全队独特的技战术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理论联系实际,将对排球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排球的技战术训练有机结合,并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场上意识水平。

    3.2 技战术训练与场上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在日常的技战术训练中,不能孤立地练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应与排球比赛的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进行训练,并将排球运动场上意识的培养贯穿其中。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应对学生个人和全队集体配合所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结合比赛实战的需要,将排球运动场上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所采用的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动作、基本战术配合的要领,还要懂得运用这些技战术的目的、方法和发动时机。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更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要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全队集体配合的优势,准确观察,迅速判断,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取得进攻和防守的主动,自由地控制比赛的攻防节奏。要使学生在场内、外都有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欲望,从而积极地配合同伴地行动或主动进攻或牵制、掩护、移动、防守。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动作组合、基本战术配合的形成要多样、多变,力争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真正做到赛练结合,以实战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训练和比赛,从而推动学生场上意识的正确形成。

    3.3 形象直观教育与日常训练比赛相结合

    要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现代传媒手段,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与交流。不仅要看教学片,更要看技术、战术训练的专辑和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教练员和辅导员应对训练、比赛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并转换成相应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讲给学生听。要对排球运动场上意识在技术水平各不相同的运动队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剖析,阐明场上意识的重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必要的讨论、交流和总结,在教练员、辅导员的安排下进行各种模拟训练;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获得的形象直观感性认识,迅速地转化为训练和比赛场上的理性认识。

    4 结论

    采取的符合排球运动规律的一系列应答反应的行为过程,是运动员组织、控制比赛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是运动员在排球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加深的,也是在指导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实践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运动员在排球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实践中形成的场上意识,支配和调节运动员的场上行为;对提高运动员全面掌握并正确运用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基本战术配合的能力,促进排球运动技术、战术的发展,加深对排球运动场上意识本质的认识与排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促进和指导队员的排球教学、训练和比赛。排球运动的场上意识来源于排球运动的实践。其培养的途径可以通过: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技战术训练与场上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形象直观教育与日常训练比赛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杨劲苍.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定的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251一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