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2:54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1)

当前教育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时代,学校面临着许多挑战,迫切需要校长解决,校长也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性培训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1]。各种各样的实践性培训模式应运而生,影子培训便位列其中。影子培训是参训校长与专家校长形成"如影随形"的近距离接触,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充分发挥参训校长的主动性,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以深刻感受与领悟专家校长及基地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的培训模式。此种培训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校长培训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现以重庆市试点培训项目为例,探索影子培训在常规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新发展的巨大优势。

自2009年至2011年,重庆市在全市遴选了10所具有不同特色的优秀中小学校作为实践基地学校,每年从18个区县选取了5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集中学习阶段、基地研修阶段、总结交流阶段。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基地研修阶段是影子培训的重点阶段,耗时较长,任务较重,问题较复杂。重庆市在培训范式中着重抓好"四个效应"的价值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影子培训的成效。

一、扎实开展需求调研,增强影子培训的"计划效应"

培训方案的制定要从校长实际需求出发,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要考虑到校长的成人特点[3]。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计划周全、措施得力、制度先行"的原则,重庆市结合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现实需要,选取具有影子培训实践经验的校长、学校、部分区县培训机构,通过现场访谈、电话咨询等方式,收集体验式培训的相关操作模式、培训重点等经验与注意事项;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校定位与规划、学校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与文化、学校队伍与评价、学校特色与潜力等角度收集每一名参训校长的所在校实际情况与个人培训需求,初步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遴选培训师资、拟定培训方案,并邀请专家指导组进行审议论证,确保培训工作能有序、扎实、高效地推行。

二、努力革新培训内容,提升影子培训的"引导效应"

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重庆市坚持"五个兼顾":兼顾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及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兼顾国内外对于影子培训的综述和学校管理的理论前沿与实务展示;兼顾重庆市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现实情况和异同处;兼顾实践基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与代表性;兼顾参训校长素质提高和所在校发展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点面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落实,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四级"培训内容体系。主要呈现为"主题引导-市情介绍-经验提点-实践感悟"四大模块:第一,站在整个国内基础教育的高度,对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态势及影子培训的实施现状、特点、方式等进行一一阐述,并以学校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对影子培训进行基地研修主题引导;第二,从重庆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态势入手,使参训校长理清工作思路、优化办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需解决的困惑;第三,邀请具有海内外影子培训的施训和参训双重经验的知名校长进行经验分享与实践提点,从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参训校长进行体验式培训的态度和方式导向;第四,凸显体验式培训的不寻常之处,将培训内容的讲授权限引渡到实践基地校长及指导工作团队手中,分别从办学思想、教学、德育、教务管理、特色教育、文化建设、后勤、总务等横切面,从学校的行政领导班子、职能处室、年级、班级等纵切面展现培训内容的实用价值与代表借鉴性,使参培学员全方位领略感悟。

三、有效创新培训形式,彰显影子培训的"特色效应"

(一)设计实施"四结合"培训模式

充分发挥每一位校长的智慧,让每一位校长开动脑筋,实现自我发展[2]。重庆市采用"集中理论辅导――师徒结对指导――交流反思研讨――跟踪反馈评价"四结合培训模式,贯穿培训始末,特别是除了以实践基地学校为基准建立学习组之外,还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大组学习共同体,深入开展学习组之间的研修交流,潜在扩大参训校长的研修范围,碰撞研修思想,分享经验,解决困惑,分别形成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次的独特研修主题。

(二)探索创建"五六七"任务流程

项目组织机构按照"开展需求调研组织开展集中培训跟踪指导基地研修主持总结交流后期调查反馈"的五步任务流程进行组织管理。实践基地学校按照"了解学员需求情况师徒结对协商制定个人研修方案示范指导研修活动交流指导学员工作方案考核点评"的六步任务流程开展基地研修活动。参训校长按照"明确研修问题制定个人研修方案实地研修分组交流研讨总结汇报交流撰写工作改进方案回校实践"的七步任务流程进行影子培训,有效地保障了影子培训的有序实施。

(三)整合采取"四个一"任务模式

实践基地学校在影子培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重庆市影子培训试点期间,基地学校采用"一名导师校长、一个指导团队、一份执行方案、一种指导特色"的任务模式。实践基地校长作为基地研修导师,分别整合资源,组建一个由本校行政班子成员等组成的指导团队;在了解参训校长的研修需求与所在校实际情况后,结合基地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等,在与参训校长协商制定个人研修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一份针对本校影子培训学习小组的执行方案,明确本组成员的研修主题、研修目标、研修任务等,形成本校的独特指导特色。

(四)重点突显三大指导特色

重庆市十所实践基地学校在基地研修期间,努力探索指导模式,创新指导内容,形成了三大指导特色。

1."版块带培"指导特色。影子研修的每一天分别由学校教学、教务、德育、总务等不同版块的负责人和基地校长一起带培,形成了参训校长对基地学校的系统研究,寓细节于宏观。

2."角色扮演"指导特色。采用角色担当和角色互换形式进行影子培训,强调实际参与,让每名参训校长定期承担一个角色,通过参加座谈会、行政办公会等环节,对这个角色所面临的实际事务提出建议,与基地校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参加学月考试分析会、生活管理老师与班主任情况沟通会等细节环节,与普通任课教师、班主任,甚至是学生或家长的角色进行互换,以换位思考的形式掌握学校管理的机遇与桎梏。

3."特色推荐"指导特色。结合参训校长的实际情况、参训需求,以基地学校突出发展的办学思想、校园文化等办学特色为指导重点,并以延伸状态将指导范围逐步扩大至师资队伍、管理机制等学校管理的脉络,循序渐进地突出指导重点,引领参训学员从点到面地进行总结提炼。

四、重视优化管理模式,强化影子培训的"人文效应"

为适应影子培训模式与常规集中培训模式的差异,力求培训规范化、实效化,重庆市及时调整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模式,践行了"三级管理体系":制度性管理、互动性管理、自我性管理。第一,制定了《影子培训手册》、《影子培训考核量化表》、《学员学习、生活指南》等规章制度,对管理机构、基地学校和培训学员明确了具体的职责要求,为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可靠保证。第二,采用相互监督模式,调动互动管理的积极性。各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对本组学员进行监督和量化考核;影子校长对基地学校校长和市干训中心进行考核调查;基地学校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研修鉴定;市干训中心则针对十所实践基地学校建立了项目联络员制度,分组了解各校基地研修的动向与进度。第三,运用自我约束的形式,各参训学员严格完成文本性约束材料,并勇于进行自我鉴定和剖析,形成由内而外的自我研修干劲。

重庆市倡导人文关怀,坚持人本原则,极力创建"寓服务于管理"的培训氛围。由联络员分组将参训校长派送至实践基地学校,圆满完成对接任务;基地研修期间,前往十所实践基地学校对参训校长进行慰问关心,并由联络员定时与学习小组组长和基地校长保持联系,尽量帮助学员调整研修中的不适应,鼓励并创造互相关心、互相学习、积极向上的培训风气。

五、重庆市改进影子培训的两点思考

影子培训虽然成效显著,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集中培训内容仍显宽泛,对影子研修期间的研修主题与问题导入的把握力度不够到位。其二,培训时间较短,参训校长普遍反映在短时间内接收如此高强度的信息有一定难度。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影子培训工作中努力改进、不断创新。

(一)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培训的科学性

围绕农村教育的热点、重点、难点,紧扣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研修主题,在集中培训期间,注意点面结合,祛除大课教学形式,争取以小课保证新、精、实,以科学的培训课程帮助参训校长通过理论指导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凝炼问题,明确基地研修期间的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以引导参训校长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思想状态进入高强度的基地研修。

(二)加强后续跟踪,探索培训的创新性

设计一定期限作为跟踪反馈时段,掌握参训校长的实际成效,明确其提交的工作改进方案的实施进度与有效度;并邀请实践基地校长加入后续跟踪专家团队,提供更实效地跟踪指导与建议,拉长培训时间,创新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2)

二、结果

1.问卷填写的可接受性调查过程中共有25份问卷没有收回,但调查人员没有对未能回收原因做出统计和追踪。对被试对“远程培训有效性”条目的填写情况来看,有31人在所有项目上均选了“完全符合”,有14人在所有条目上均选了“比较符合”,有2人在所有条目上均选“完全不符合”,共计47人(17.09%)的选项单一。此部分教师可能只是为了应付任务而填写问卷,乱填的可能性较大。与剩余228人相比较,两部分被试在教龄、学校级别、目前学历、目前职务和婚姻现状上不存在比例差异(P>0.05),但在性别上的比例差异显著(χ2=5.827,p<0.01)。在选项单一的47人中,男性(26人)所占的比例(55.32%)比228人中男性的比例(36.40%)更大,即男性教师更倾向选择某个固定的选项。2.项目分析结果在对自编问卷进行信度分析时,其研究对象仅考虑问卷选项有变化的228名教师。条目和条目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551~0.821(均p<0.01)。以总分高低27%处的分数作为高低组的临界分,条目的CR值范围为6.931~15.918(均P<0.001),说明各条目具有良好的鉴别度。3.问卷的信度特征对15个条目进行球形Baterllet检验,KMO值为0.924,P<0.001,说明适合进一步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法抽取因素,以特征值大于1为抽取因素的个数。结果表明可以抽取2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7.923%。除目标4个条目之外的所有条目均落在一个因子上,因子负荷范围为0.634~0.775,特征值为7.638,方差变异解释率为35.598%,其信度Cronbach'salpha为0.917。关于目标内容的四个条目在一个因子上,因子负荷范围为0.421~0.809,特征值为1.320,方差变异解释率为22.325%,其信度Cronbach'salpha为0.786。整个问卷的信度Cronbach'salpha为0.923。各因子及整个问卷信度良好。4.远程培训有效性的特征仅以228人分析被调查教师对远程培训有效性的主观认知,整个问卷总分为75分,总分平均分为61.21±9.50,位于一半总分之上,所以,整体而言被调查教师认为远程培训具有较好的有效性。男性教师得分为60.66±9.43,女性教师得分为61.52±9.56,男、女教师之间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0.658,p>0.05);教龄在10年之下的教师得分为60.80±7.94,教龄在10年之上教师的得分为61.44±10.16,两教龄分组之间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0.514,p>0.05);小学组教师的得分为62.79±8.68,中学组教师的得分为60.29±9.85,小学组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组教师的得分(t=2.004,p<0.05);学历为大专的教师的得分为63.50±8.53,学历为本科或研究生的教师的得分为60.56±9.65,大专学历教师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教师的得分(t=2.027,p<0.05);行政教师的得分为64.29±8.17,学科教师的得分为60.59±9.65,有行政职务教师的得分要显著高于一般学科教师的得分(t=2.531,p<0.05);已结婚教师的得分为60.87±9.93,未结婚教师的得分为62.57±7.52,两组之间得分差异不显著(t=1.083,p>0.05)。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17日

一、理论综述及研究目的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得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这里所谓“优先权重”是一种相对的量度,它表明各备择方案在某一特点的评价准则或子目标,标下优越程度的相对量度,以及各子目标对上一层目标而言重要程度的相对量度。

层次分析法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系统的思想在于不割断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层次分析法中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结果,而且在每个层次中的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都是量化的,非常清晰、明确。

(二)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作用。员工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使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培训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培训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培训目标,而且能找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见培训效果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培训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三)本文研究目的。对于培训效果评价的研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在进行培训评价时,要对组成培训活动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一概而论。由于培训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使得培训效果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为了反映真实的培训效果,必须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综合起来,使其相互参照,以求全面准确地判断评价客体的实际效果,但同时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再决定培训质量的主导因素。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有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该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参入个人情感。因为培训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培训过程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而导致决策的错误。

基于以上原因,许多培训评价方法采取制定培训评价指标,然后对评价对象的每个指标分别打分的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培训评价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没有划分清楚;二是对各个指标的权重不能科学的制定,特别是第二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此,本文首先分析影响培训评价的各种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种指标构造结构模型,最后研究各指标在培训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使得培训效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化、客观化、合理化。

二、培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影响培训效果评价的各项指标。根据现有的研究,影响培训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讲师的教学行为和学员的学习行为。

1、讲师的教学行为指标。(1)基本素质,即讲师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具有良好的教学和培训素养,课堂用语规范、科学;(2)知识储备,即讲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能够针对性地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3)教学能力,即合理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切合学员实际,让学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活动。

2、学员的学习行为指标。(1)学员的学习效果,即学员能够切实掌握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2)学员的学习状态,即学员主动交流学习信息,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3)学员的学习兴趣,即学员对培训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造出培训效果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该问题的模型分为三层。其中,培训效果(A)为目标层;讲师教学行为(B1)和学员学习行为(B2)为准则层;讲师的基本素质(C1)、知识储备(C2)、教学能力(C3)、学员的学习效果(C4)、学习状态(C5)、学习兴趣(C6)为子准则层。

三、判断矩阵的构建和分析

(一)判断矩阵的概念。层次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其次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如对某一准则,对其下的各方案进行两两对比,并按其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记为该两个因素的重要性之比,一般采取9等级的方式。按两两比较结果构成的矩阵称作判断矩阵。由定义知判断矩阵应为正互反矩阵。笔者所在单位曾组织过多次培训,与受训单位领导通过访谈的形式让其对所有指标的重要性两两比较,并给出赋值,因此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准则层矩阵分析。为了进行有效的判断,依据层次分析法,需要分别对不同的层次进行层次单排序。在准则层,有2个因素指标分别为B1(讲师教学行为)和B2(学员学习行为),相关的上一层因素为A(培训效果),则可针对因素A,因素B1、B2进行两两比较,用bij表示Bi与Bj对A的影响之比,bij为比较结果(i、j分别为1、2)。根据笔者访谈的结果,得到A-B准则层指标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表1)

求出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姿max=2,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得到?棕1*=(0.3333,0.6667)。

由于判断矩阵会存在误差,为了判断误差的大小以及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还需要进行一致性的检验。CI=0,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B1-C子准则层矩阵分析。在B1-C准则层,有3个因素子指标分别为C1(基本素质)、C2(知识储备)、C3(教学能力),相关的上一层因素指标为B1(讲师教学行为),则可针对因素B1,因素C1、C2和C3进行两两比较,用cij表示Ci与Cj对B1的影响之比,Cij为比较结果(i、j为1、2、3)。根据笔者与受训单位访谈的结果,得到B1-C准则层指标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表2)

求出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姿max=3.0536,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得到,?棕21*=(0.4126,0.2599,0.3275)。CI=0.0268,CR=0.052

(四)B2-C子准则层矩阵分析。在B2-C准则层,有3个因素子指标分别为C4(学习效果)、C5(学习状态)、C6(学习兴趣),相关上一层因素指标为B2(学员学习行为),则可针对因素B2,因素C4、C5和C6进行两两比较,用cij表示Ci与Cj对B1的影响之比,Cij为比较结果(i、j为4、5、6)。根据笔者访谈的结果,得到B2-C准则层指标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表3)

求出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姿max=3.0183,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处理得到,?棕22*=(0.6144,0.2684,0.1172)。CI=0.00915,CR=0.0158

(五)总排序一致性检验。根据前述计算结果,需要对两个子准则层进行总排序一致性检验。CR=0.048

四、各子因素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

根据前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到讲师的基本素质(C1)、知识储备(C2)、教学能力(C3)、学员的学习效果(C4)、学习状态(C5)、学习兴趣(C6)对目标层的影响权重。

C1:0.4126×0.3333=0.1375;C2:0.2599×0.3333=0.0867;C3:0.3275×0.3333=0.1092;C4:0.6144×0.6667=0.4096;C5:0.2684×0.6667=0.1789;C6:0.1172×0.6667=0.0781

因此,对于培训效果评价来说,学员的学习效果(C4)所占权重最大,而讲师的知识储备(C2)和学员的学习兴趣(C6)所占比例较小。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组织培训,更注重于实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尽快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但是在提高员工培训兴趣方面仍存在不足。

五、实例研究

笔者在单位组织的某次培训过程中,对三位讲师做了一次培训效果评估,以验证本研究的可信性。

评估方法采取了定量打分制。其中,讲师的基本素质(C1)、知识储备(C2)、教学能力(C3)采取学员评教的方式,由学员按照百分制打分;学员的学习效果(C4)采用了学员经过培训后工作业绩的提升情况,由所在单位主管领导评价(百分制),学习状态(C5)根据听课时学员的活跃互动程度按照百分制打分,学习兴趣(C6)采取学员访谈的形式按照百分制打分。三位讲师的得分如表4所示。(表4)

在调研对象中,A讲师为高校教师,即所谓的“学院派”,该讲师在理论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讲课条理清晰,旁征博引,引用案例颇为精彩,因此在C1~C3得分较高。但是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少实战经验,对于企业现存的问题很难拿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和方案;受训学员感觉气氛不活跃,学习积极性较差,有时很难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工作中,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C4~C6得分较低,培训效果整体评价的分数较低。

B讲师为专业的培训师,就职于专业的培训机构,即所谓的“实战派”。该讲师在课堂气氛调动及互动环节的设计上都很用心,现场气氛设计得活跃,能充分发挥体验式学习的优势,让学员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更符合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在实际案例的准备上,该讲师有实践的经验和很多切实的体会,选择案例也多来自于实践,更贴近现状,能让学员在案例中直接得到启发,并同时拿到有效方法,运用于实践,因此C4~C6得分较高。但在课堂内容或一些基本理论方面,只是一种拼凑,缺乏内线及系统的逻辑性,C1~C3得分较低。培训效果整体评价的分数中等。

C讲师为“双师型”的讲师,即本身在高等院校就职,但同时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在企业做兼职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实战能力,也精通培训技巧,综合素质较高,该讲师的各项指标得分均较高,培训效果整体评价的分数最高,也是企业选择培训讲师的首选。

六、结束语

本论文对层次分析法和培训效果评价的理论作了介绍,根据该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企业培训效果的各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种因素构造了结构模型,研究出了各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权重,使得培训效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主要参考文献: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5)

做内部讲师时,看到请来的讲师都带助教,觉得这就是行规了。后来做专业讲师才明白,对于专业讲师来说,既然接下了这一单,就要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满意。讲师带助教是为了照顾自己,照顾学员,安排培训场地等。助教的这些工作,增加企业的费用不说,有时还造成对培训现场的干扰。尤其是漂亮的助教,在授课时站起来,帮讲师发一些材料、倒水、甚至帮讲师电脑翻页,学员的学习就会被干扰。现场只一个人是焦点,当讲师讲述时,这个人就是讲师,当学员研讨时,这个人就是学员,而不是什么助教。讲师自己不能搞定住宿吗?为什么要助教?讲师自己不能布置会场吗?为什么要助教?讲师自己不能分发材料吗?为什么要助教?

作为专业讲师,只要接下了这一单,就有足够的信心把课上好,就有能力,避免一些场地和学员的干扰。当然,如果考虑到与客户沟通,如果是客户要求,使用助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凡是频繁使用助教的讲师,都是初级讲师。

专业讲师是独行侠,匆匆地我来了,匆匆地我又走了。

关于大白纸的问题

和我第一次合作的培训公司,大多很奇怪,因为我发给他们的“培训须知”文件中,要求他们每天准备50张大白纸。他们会问我是否是发给学员做讨论的?我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要把字写在大白纸上。而不是白板上。写在白扳上的字,只有擦掉,才好写新字,浪费时间不说,还不方便讲师带领学员回顾课程。

写在张大白纸上,好处就太多了。大白纸比光滑的白板吃笔,写的畅快,学员看着舒服。写在大白纸上,课间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以便营造学习的气氛。培训结束后,讲师把大白纸带走,还可以回顾和总结课程。

所以凡是不使用大白纸的讲师,都是初级讲师。

关于投影仪的问题

初级讲师对投影仪有依赖,认为投影仪很重要,一但没电了,或投影仪坏了,课就没法上了。但在电脑和投影仪发明以前,也就是20年以前,培训师是怎么上课的?这些讲师把投影仪当成了,整个培训现场的核心,讲师的作用是讲解投影仪上的问题。

其实投影仪等高科技设备,只是工具,课程都在讲师的脑子里。投影仪上只是结论,和引导学员的片段,关键还是利用大白纸的讲师。培训现场,讲师比大白纸重要,大白纸比投影仪重要。讲师、讲师写的字、学员研讨的结果,才是整个培训现场的核心,要不要讲师这个活人做什么?没电了,投影仪不能用了,讲师怎么办?

凡是离不开投影仪的讲师,都是初级讲师。

关于学员教材的问题

大多数讲师发给学员的教材,都是讲师教材的缩写版,PPT文件的节选,不同的是学员教材比讲师教材少几页而已。学员讲义上,左边三个带边框的PPT片子,右边是一些横线,方便学员记录。更有的讲师授课时,告诉学员:大家手上的教材是参考资料,是给大家课后阅读的。学员立马昏了,授课不用,那发给我们做什么?不管是缩写版,还是参考资料,这样的教材是典型的讲授式教材,非常不利于,讲师引导学员。

缩写版的学员教材,学员一看就明白了,聪明的学员甚至知道讲师下一句要说什么,怎么可能好好听讲?讲师也剥夺了学员思考的权利!缩写版的教材,让学员很有安全感,讲师也很有安全感,但思想的碰撞少了,怎么能很好的学习?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6)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对高校分类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尤其与教师教学能力密切相关。为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就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陶秋燕通过对教师胜任特征及其培育途径的研究,指出胜任特征由个人特质、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和合作开拓能力四个维度构成,进而提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应用型大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措施。[1]蔡敬民等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明确办学定位的立足点、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和增强教学实践性等措施。[2]孙裕金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人才引进、完善培养和使用的机制、构建教师激励机制等培养途径。[3]在教师素养提升方面,杨艳梅在对美国新任教师素养提升的研究中,提出培训内容注重实践训练环节、评价体系兼顾教学能力、环境营造重视教育氛围等举措。[4]陈琳等通过对教师完成工作所必备的条件及其组合方式的分析,提出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专业能力等素养。[5]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主要侧重于对存在的问题和培养路径的探讨,较少以定量化方法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角度展开研究。为此,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选取该校管理类教师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后,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该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而对其展开分析,以期为提升此类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方法选取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因子分析法。首先查阅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然后通过调查问卷从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教学研究四个方面获取调查对象的样本信息;最后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实证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信度效度检验及数据汇总(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由问卷指导语、教师基本信息及问卷内容三部分组成,从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及教学研究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计分。(2)信度效度检验在信度方面,本文以重测法对随机抽取的20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收回问卷各相关系数的信度系数为0.9132,表明本次调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在效度方面,本文以逻辑分析检验方法,通过5位专家对问卷逻辑有效性进行审核。结果显示,“可行”占比65.7%、“基本可行”占比34.3%,表明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设置与调查对象的特征具有一致性。(3)数据汇总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管理类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75份,实际收回68份,回收率为90.7%。其中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为88%。2.因子分析为准确掌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和教学研究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但由于收集变量较多,不仅增加了分析工作的复杂性,而且因变量间的相关性会导致信息重叠现象的发生。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原始变量的重新组构,很好地实现了以较少相互独立因子变量代替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达到具有较强可解释性的目的。为此,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和教学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定量分析,确定公共因子并对其分析,最终确定各公共因子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1)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和教学研究的因子分析在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教学意愿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41,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7.460,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2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意愿因子”,用F1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7.527%。教学准备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20,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3.021,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2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准备因子”,用F2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5.311%。教学知识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13,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1.020,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1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知识因子”,用F3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6.816%。教学研究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11,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2.004,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1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研究因子”,用F4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8.071%。(2)公共因子分析基于上述结果,采用如下评价模型(对公因子计算并得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具体排名见表2):Fi=ΣwiFj(i=1,2,3,4;j=1,2,…,7)其中,Fj为j指标的综合得分,Fi为i主因子的得分,wi为i主因子的权重。wi计算方法为: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值可计算出每个观测值的各主因子的分数,然后对四个主因子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获得各主因子权重wi。

(三)结果及评价

根据表2可知,教学意愿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教师能否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以及对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教学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次之,其中能否有效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及经常开展教学研讨应予以重视;教学准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定期参加岗位培训;教学知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客观评价仍要给予重视。

三、对策建议

(一)培养敬业精神,鼓励管理类教师争做重品行重实践的人

敬业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其本质是奉献。作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践行者,管理类教师是否具有敬业精神,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教育事业能否长远发展。为此,一是要引导管理类教师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情感,筑牢职业理想和信念。同时激发自我主体性,提高自我成就感。二是要完善教育机制,以“双师型教师”为导向,提升管理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健全奖罚和激励机制,从正反两面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管理类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完善考评体系,引导管理类教师重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评体系不仅是对教职工工作实绩的考核,而且也是组织进行管理不可缺少的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已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为此,一要结合目标一致性原则,在对管理类教师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同时,对其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及其效果也要进行考核。二要注重考核工作信息反馈,通过跟踪考核过程、反馈考核效果,完善考核方案。三要坚持“三公开”原则,成立专门考评机构,以“双师型教师”为导向,细化目标开展考核工作。

(三)开展教学反思,通过效果分析完善自身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课堂情境和教学活动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及其过程进行有意识的、批判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6]为此,校内学科教研组首先要定期组织学习和探讨本学科优秀期刊论文、教育名著以及资深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其次要定期组织管理类教师开设实践课来反思自身及他人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及时学结;再次要引导管理类教师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教学过程的方法,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来明确教学改进方向和措施,提升教学能力。

(四)健全培训机制,提升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教师是高等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改变教师才能改变高等教育的本质。教师培训作为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教师教学能力能否得以提高。为此,一要转变培训观念,淡化行政色彩,确立以提升管理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观念;二要结合学校定位和管理类教师的岗位特点制订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案;三要健全职前职后培训体系,紧扣管理类教师教学过程,实现管理类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五)构建教学督导和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跟踪和效果评价

实现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督导及其评价是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采用这一方法,不仅能通过教学过程评价教师教学水平,而且能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督导制度,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估、信息反馈与处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实现管理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二要强化教学督导和评价工作的执行,严格按照督导制度和评价标准开展工作,确保落实到位;三要完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教研项目及其成果设定硬性规定,使应用性在管理类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凸显。

作者:江燕玲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陶秋燕,张芸.应用型大学教师的胜任特征及培育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94-96.

[2]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2-34.

[3]孙裕金,束仁龙.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1(6):112-113.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87—02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特别是为了提高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启动了一系列倾斜农村的教师培训项目,如“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贫义工程”农村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及各类省市、区县级教师培训。各级财政投入大量的培训经费,基本解决教师参训难的问题,但如果送培学校没有合理规划、管理和送培,参训者没有积极主动投入,同样会影响培训的有效实施。因此,在要求培训机构提供优质培训的同时,也要认真审视送培单位和参训教师影响送培质量的因素,调整送培对策,共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和培训效益的发挥。

一、送培单位和参训教师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一)培训长效性受到送培无规划的影响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对中西部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启动的重要培训,但在送培中,很多学校派教师没有着眼于教师培训长效性,没有按照培训机构的要求遴选和送培,仅仅考虑本校的临时情况,如考虑学校的工学矛盾及当前的教学任务,而当前真正需要和又适合培训的教师,因教学担子重,或者学校为了短期的成绩而留在了学校,没有送出去培训。由崔永元公益基金捐助的“乡村教师培训”就曝出送培的问题,派去培训的对象不是策划者所要求的对象,所以受训者会提出与培训安排不同的要求,实际上有很多培训都没有派出适合的对象。有学校选派一位临近退休而且计算机也不熟的教师到北京参加“知行中国”初中班主任骨干培训,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也不能在区域内担负指导教师的任务。学校对送培没有计划,往往只顾眼前情况,没有把真正需要培训和切合培训的对象选去参加培训,严重影响培训的长效性。

(二)培训积极性受到送培无考核的影响

培训动机和积极性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没有考核和激励,使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笔者走访、调查了农村地区数百所中小学,很少建立有全面的、规范的培训考核机制,培训基地对培训学员的考核不能引起学员的重视,学员参加培训没有任何动力和压力,听与不听都没有关系,于是很多教师参加培训首先关心的是安排参观考察没有,安排有自由活动时间没有,教师参加培训,来的时候没有学习任务,回去之后也没有汇报和交流,学校只管派出,而没有考核,也不关注培训效果怎么样,于是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三)培训主动性受到参训无准备的影响

教师在培训前要针对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和症结,或者对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提炼和总结,对案例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可是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参加培训基本上是无备而来,他们对参加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机,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也没有期待,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或者已经形成的经验也没有总结和提炼,培训者要求在课堂上互动研讨时,学员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质疑问难,不能提出自己鲜活的案例,不能抛出自己来自教学一线的素材,互动研讨的实效性就不强,于是培训就成了培训者的一言堂,参训教师就变主动获取为被动接纳了,培训的主动性也就泯灭了。

(四)培训延展性受到训后无交流推广的影响

培训的完整过程不能只集中在培训的那段时间,应该包括训前的调研及预热,同时也包含培训后的跟踪指导、运用和拓展延伸,因为在培训时只有结合教学实践用脑,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才能惠及他人。如骨干培训、种子培训、“领雁工程”培训等,参训者应该在本区域充分发挥辐射作用。但根据调查得知,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一般只管派出,训后不过问、不要求,绝大多数参训者回到学校后没有将培训拓展延伸,没有联系学校安排研修时间汇报自己的培训收获,也从没有交过心得、反思等材料,没有上汇报课,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也没什么改进,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培训资源在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二、改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送培规划

送培学校应该根据省、市、县的教师教育规划,结合本校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科实际制定送培规划。一是计划把已经具备什么样水平的教师送去参加哪些级别的培训,如计划把哪个层面的教师送去参加一些部级、省市级的高端培训,打造在本校能起引领作用的教师,把哪些层面的送去参加提高培训等等,要规划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培养打造出部级、省市级、区县级、校级骨干队伍。二是规划选送教师培训既要突出本校已经形成的学科优势,又要考虑薄弱学科和缺科教师的送培。从年龄层次上突出中青年教师,年龄较大的多安排参加教育交流活动。这样规划可以让每个学科、每个层面的教师都有机会享受相应类别的培训。有了规划,学校不仅可以按计划选送培训教师,还可以主动向教育行政部门、向教师培训机构申请参加某些层面的培训。学校变被动的、随意的送培为主动的、有计划的送培,就有利于培训长效性的发挥。

(二)建立培训考核激励制度

要提高参训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除了给参训教师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送培学校的考核和激励也不容忽视。一是学校必须建立考核和激励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形成培训考核的制度文化。二是要实施合理有效的考核。“外出回来的教师要填写汇报材料,并及时做好二级培训,书面信息资料(包括电子版)统一交教科室保存,学校对参加各种学习的情况有专门的记载,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学习摘录,收集好各种专题讲座的书面材料,以做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培训前积极准备,培训时积极投入,培训后认真总结、反思和实践,就可以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制,才能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三)做好训前准备

参训教师在训前的准备关系到参训者主动性的发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提高。“农村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就可以科学地分配心理的能量、集中精力,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就可以围绕特定的方向和目标,积聚学习资源、吸收相关经验、进行自觉探究”。在参训前,教师要完成好培训的“预习作业”。一是找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任何学习都要带着思考进行,否则学习就没有成效,达不到提高的作用。带着思考就是让我们别盲目地照搬名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而是在学习中要时刻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回答这些问题”。二是准备比较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参训教师可以带着自己身边鲜活的案例去培训,同培训者和同行学员共同分析案例,帮助自己找到案例的理论支撑点,后者更贴近自己的教学,更能让自己主动融入到培训,使培训内容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富。三是提炼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参训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工作,有很多的实践感受,也有很多成功的尝试,在参训前可以将自己累积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培训时可以主动印证教师的观点,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成功的经验。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8)

1.研究的背景

1.1培训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顺利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培训市场需求的不断刺激下,培训市场产生了多元化的衍生产品,消费人群迅速扩大,总体市场规模有了飞跃性增长,培训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教育培训业成为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一已达成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在大量阅读二手资料和国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培训产品的特点提炼出影响培训产品顾客满意度的各项指标,然后设计出衡量培训顾客满意度的量表,经过反复预试后再根据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之后在目标市场上进行问卷调查以取得数据,最后进行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营销建议。具体流程见图1-1。

2.少儿艺术培训教育及其相关研究

2.1艺术培训的定义及其产品类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然有序的系统活动。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早就完整的个性。

2.2顾客满意度相关文献回顾

顾客满意度不仅是维持顾客关系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是企业获利的重要来源。

2.3本章小结

文献综述主要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本章分别从培训产业的现状及其研究状况、顾客满意度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加以总结,并为下一章设计本研究的模型奠定好理论基础。

3.艺术培训市场理论模型与调研方案设计

3.1模型的构建

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系统探索及整理,初步构建了本研究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模型,受影响的因素是顾客的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师资力量、教学态度、设备档次、陪练水平、地理位置、时间灵活性、品牌知名度、价格以及表演活动。

3.2研究假设

基于本文的研究与构建的概念模型,我们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假设:

H1: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对培训顾客的满意有着正向的影响;

H2:培训机构老师的教学态度对培训顾客满意有着正向的影响;

H3:培训机构教学设备的档次对培训顾客满意有着正向的影响;

H4:培训机构陪练水平对顾客满意有着正向的影响;

3.3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是直接将上述模型中影响因素转化为了问卷中的问题,共有10个问题,顾客评价采用LIKERT 5分量表,将顾客态度划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5级,分别赋值“5、4、3、2、1”。

3.4问卷的发放

问卷在北京各个区的艺术培训学校随机发放给家长填写。

4.艺术培训产品满意度实证研究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信度检验和相关分析等。

4.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4-1所示,由表可知,各项指标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5,表明数据分布比较广泛。

4.2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分析主要是检验所发展的量表在度量相关变量时是否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具体说来,是指检验量表内容各个题项间相符合的程度以及两次度量的结果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常用的检验信度指标有三个: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

本研究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KMO值和Bartlett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如表4-2:

Bartlett检验的目的是确定所要求的数据是否取自多元正态分布的总体,若差异检验的F值显著,表明所取数值来自正态分布总体,可以做进一步分析;本研究Bartlett的F值为O,说明样本的数据来自正态分布,即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故考虑可以选择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

4.3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变量之间不确定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系数则是描述这种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量,通常都采用系统默认的Pearson相关分析法。本研究也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下面本研究将对这九个因子的每一个因子与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每一个因子与满意度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相关性为多少,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5.营销建议

5.1定期定量科学测量满意度

要了解顾客对产品及服务满意的程度,从而确定适宜的经营方式,必须定量化地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综合测定,准确把握顾客的脉搏,才能客观地找到艺术培训企业与顾客需求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5.2优化师资力量

通过第四章的相关分析发现,培训机构师资质量与总体的满意度相关性很强,说明师资力量是家长和学员很为关注的方面。

5.3改善教学服务态度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对老师的服务态度颇有微词。11.7%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不满意,11%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满意,33.8%的人表示一般满意,这表明消费者对教师的服务态度是不满意的。教师服务态度与总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为0.842,说明二者的相关性是很高的。但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受个人的很多方面所制约,不是业务素质强就代表一定是好的教育工作者,责任心,教学自觉度等诸多内在个人素质制约着教学的最终效果。

5.4减少在高档教学设备方面的投入

学生和家长在对教学设备的差异的感知程度较差。大量投入高价的高档设备并没有大幅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5.5做好教学辅导服务(陪练)

学生在练习时陪练的水平和态度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教学辅导做得好,也能为培训产品的满意度加分。艺术培训机构以往并不重视对这一附加服务的提供。培训学员在课堂上听懂了不代表着课后他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而如果他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培训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5.6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培训地理位置

由于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特殊因素的影响,人口聚集,交通不便,区与区之间的贫富差异,分工各不相同。

5.7增强授课时间的灵活性

5.8重视培训机构声誉,打造优良的品牌

5.9合理定价

5.10适当举办演出活动

5.11少儿艺术培训研究总结

通过前面各个部分的结论,我们现在把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进行简单汇总:少儿艺术培训的顾客满意度能从师资力量、教学态度、设备档次、陪练辅导、地理位置、课程时间灵活性、品牌知名度、价格和举办表演活动等因素考察,而在这些因素中,价格、地理位置、教学态度、师资力量与总的满意度具有高相关性,设备的档次和举办表演活动与总的满意度相关性较低。少儿艺术培训机构应重点从价格、地理位置、教学态度等方面提高顾客满意度。

(1)本文的考察对象限定为少儿,考察的对象不够全面。

(2)本次调查的实施所采取的研究样本有限,并且样本分配较集中,调查对象主要是参加艺术教育培训的家庭和少量的普通家庭,调查样本偏少,这对本研究的结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由于个人的理论研究水平有限,因此实证调研及调查问卷设计有一定的水平差异,这对研究结论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view/e028c73a376baf1

ffc4f,“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现状”

②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36页

③尤鲍列夫.《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第164页

④江若尘.《市场营销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第162页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 :项目开发;电子商务;总裁班

1. 特色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项目开发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种传统企业谋求依靠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传统企业转型电商,必须先过老板关,企业老板的意识最为关键,传统企业老板以及企业高层人员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理解,也缺乏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创新意识和战略规划、资源整合等相关方面的能力,由此催生了强烈的电子商务培训需求,电子商务总裁班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开发并实施具备区域或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项目,社会效益和培训经济效益显著。特色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项目开发一般要经过把握市场趋势、定位培训对象、分析培训需求、特色内容设计、整合资源、效果评估和撰写策划书等7个环节。

1.1 把握市场趋势

通过对行业信息的分析判断,可以把握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对社会、行业大趋势的精确把握,是培训项目开发工作准确定位与实施的前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自1997年以来,每年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2013年1月(第31次报告)以来的报告,增加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统计数据,统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2014年1月的33次报告以及2015年2月的35次报告,关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的统计更加详细,相关指标见附表1*。数据表明,近年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比例处于一个高速增长阶段。

由于电子商务与传统渠道运营模式差异巨大,对于传统企业准备进入或刚刚进入电商领域的企业高层,需要企业掌舵人从思维、知识能力脱胎换骨,针对企业高层的电商培训市场需求巨大。

电子商务高端培训市场,一直没有形成行业垄断地位的培训品牌。名牌高校、著名电子商务咨询培训机构举办的总裁班以知名度高、创办历史长、师资队伍强大等因素,雄踞行业翘楚地位,但由于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等原因,举办的期数少,市场份额不高。如淘宝大学举办的企业进驻电商总裁班,其招生广告宣传每月举办一期。派代商学院的总裁班于2011年1月举办第1期,2015年4月举办第19期,平均每月举办不足0.4期。冠名清华、北大、中山大学等总裁研修,举办期数更少。培训人数长期低迷,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却无能为力。一方面注重广告宣传的品牌机构招生困难,另一方面,大量的传统企业得不到有价值的、沟通便捷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由此可见,培训咨询机构开拓创新,开发举办具有区域性质和行业特色的电子商务总裁班,走个性化、差异化的道路,自然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基本力量,前景光明。

1.2 定位培训对象

清晰定位培训对象,是培训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培训对象的确定,决定了培训项目的目标、内容、定价、配套服务等一系列因素。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电子商务培训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电子商务培训组织形式的不同,划分为个人、企业、政府三类。而个人类别,又可细化为:企业老板及高层人员、电商从业者、潜在从业者(学生、其他行业人员)等。企业购买者亦可分为欲进入电商行业的传统企业、电商入门企业、电商等三类。而政府在电子商务培训产业中,偶尔作为直接采购商的角色出现,更普遍的是采用学费补贴等形式,刺激个人及企业采购电商培训。

(2)根据电子商务培训实施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四类:一是公开课,是教师或培训机构针对全社会组织的,开放报名的培训项目;二是企业内训,企业邀请培训讲师到企业中来,开展针对性调研,然后进行分阶段的内部培训;三是企业咨询,在内训的基础上,找出企业的不足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四是企业网络培训,是通过互联网来实施培训。

(3)根据电子商务培训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三大类。一是针对决策层的培训,主要面向企业老板和高层人员,培训内容包括:树立电子商务营销理念,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电商营销战略等;二是针对管理层的培训,主要面向企业管理层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掌握电商营运机制,提升基于电商业务的管理绩效等;三是一线操作层的培训,主要面向基层员工,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电商基本技术和工具,运用电商营销手段开展营销策略等。

比较以上三种分类,可以得出电子商务总裁班清晰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老板以及高层人员,购买者以企业出资为主,培训实施方式是公开课。

1.3 分析培训需求

分析培训企业以及培训对象的需求,是后续开发工作的基础。根据网上搜集电子商务总裁班的信息,以及对珠三角部分电子商务协会、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走访调查,了解到参加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的人员的需求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累电商知识:包括当前电子商务的宏观环境、传统企业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的观念、规划等知识,成功案例等。

(2)获取人脉资源:为结交知名电商平台高层人员,成功转型的企业以及准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的老板和高层人员。

对于心进驻电商存顾虑的传统企业老板,由于对电子商务了解有限,抱团的意向更加明显。

(3)提升社会地位:需要提升自己在电商圈子内的影响力,强调培训服务的讲师、课程环境、校友资源,需要获取有影响力的培训证书等。

(4)培养电商团队:指导开展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团队打造的方法和经验。

(5)娱乐放松:包括参观电商平台、电商代运营企业、已经转型的传统企业、电商产业园区,游览风景区,安排高档食宿交通。

1.4 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是总裁班项目开发的核心。首先,可以参阅当前电子商务培训市场的标杆企业举办的总裁班内容设计和课程设置,例如淘宝大学、派代、网盈、网策、单仁等,这些著名总裁班的培训内容设计品牌影响大,举办时间长,内容设计和课程设置合理科学,主要包括:战略规划、团队建设、品牌营销、互联网思维等。但是详细分析比较这些机构的培训内容安排,则会发现还有漏洞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同质化明显,有“高大上”、不接地气的感觉,同时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到不同行业、电子商务实施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第二,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加以调整。例如珠三角地区一些电子商务协会举办的总裁班,结合传统加工制造业的特点,突出供应链整合的内容。这样才能与上述标杆企业错位竞争。第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增加地方政府扶持政策、资金申报、本地电子商务配套资源获取方法等内容。

由于培训对象是企业老板和高层人员,要加强培训思维方式,采用小团队分享的教学研讨方法,老师提供指导、顾问服务。培训结束后,提供免费复训机会,提供咨询、交流、资源输送等服务。提高培训项目的让渡价值,最大限度帮助学员实现电子商务转型目的。

1.5 资源整合

培训资源和环境是实现培训项目的必要条件,在进行培训项目策划时,一定要对包括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培训经费、培训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和培训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安排。总裁班具有高层培训对象、收费高、培训档次高的“三高”特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将会造成很大的被动,甚至影响口碑直至今后的发展。

(1)通过有效的宣传推广渠道进行招生,争取满额招生并落实资金。

(2)筛选组织落实的教师资源,要分析其综合素质结构以及擅长的培训模块,约定具体的培训时间。电子商务总裁班学员普遍看重讲师的背景,讲师要注意宏观数据分析、经营模式与实战经验技巧分享有机结合,否则讲操作技巧会被认为没高度,讲趋势观点会被认为没干货。讲师能够站在电商行业的最前沿,对政策变化非常敏感,并保持足够关注。

(3)落实承办授课和住宿的酒店,对授课报告厅的设施设备包括投影、扩音、无线网络、桌椅摆放、饮水条件等提出具体要求。

(4)选择本地的有代表性的成功转型企业作为参观学习对象,提前联系好企业分享发言代表,安排相应的交通条件。

各项资源的落实都需要1-2套应急备用方案,防止意外发生。

1.6 撰写策划书

培训项目策划书是项目开发、策划工作的结果, 对内是评审、沟通的依据,对外是营销推广、争取培训对象的工具。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项目的主要构件:

(1)封面:项目名称、项目小组成员、制作时间、编号。

(2)序文:项目的目的、内容的简要说明。

(3)目录:策划书内部的层次排列。

(4)培训目的。为什么要举行此次的培训。

(5)培训对象。什么人需要参加这次的培训。

(6)营销招生:通过上面方式组织生源

(7)培训时间: 该培训项目在什么时间段举行。

(8)培训地点与设施:授课及参观地点,行程、交通、食宿安排,培训场地内的设施。

(9)培训内容和方法:此次培训项目包括哪些课程,采用什么培训方法等,这些可以用课程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10)培训教材:是否需要打印和分发培训资料,如果需要,这个流程如何进行。

(11)培训负责人及讲师:培训师资和培训项目负责人情况说明。

(12)培训项目收入费用预算:以及收入,预测盈亏平衡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列张费用明细预算清单。

(13)培训评估:可以采用什么评估方式,在哪些时间节点会进行追踪和评估。

1.7 效果评估

当前对培训评估系统广泛应用的是唐·柯克帕特里克(Donald Kirkpatrick)的四级评估模型,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形式是公开课,培训对象来源分散,岗位工作繁忙等实际情况,不必要也不具备开展四级评估的客观条件。培训效果的评估重点在反应、学习和行为三个层次进行评估。

(1)反应评估:总裁班的培训效果可能带动企业中层、基层的培训的营销,因此该项指标要求较高。必须90%以上学员对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培训过程的组织与服务,教师的授课表现、自己的收获大小等方面评价满意。

(2)学习评估:100%通过结业考核。由于培训对象是企业老板或者高层人员,可能出现顾虑形象面子问题而不配合,要做好考核形式、证书设计、结业典礼等环节的细节安排。

(3)行为评估:培训结束后约3个月,培训机构安排学员回访,了解学员在培训前后发生的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了在培训期间积累起来的资源。回访方式包括电话、微信、QQ、多人座谈会、上门走访。

2. 营销策略

电子商务总裁班是面向市场的公开课,既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又存在市场竞争,营销是项目开发至关重要的外部环节。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才能完成招生,获取培训资金。

根据市场营销的4P理论,可以在产品、渠道以及价格方面实施以下创新策略:

2.1 产品策略

(1)主办机构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总裁班面对企业老板和高层人员这一特定的对象范围开展营销推广,首先要对方接受自己的形象。培训机构必须要有独特的CIS,通过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安排,对自身的发展目标、服务方向、经营宗旨、价值导向、服务范围等,树立良好的明确的定位。

(2)产品线策略。项目主办方要不断丰富培训项目的产品线,一是开办面对企业中层的管理班、面对基层的技能操作班。总裁班与中层、基层人员的培训项目是相辅相成的,很多企业老板参加了培训后,还会把员工送到普通“精英班”来学习。二是提供后续的咨询、人才输送、代运营等多方面的服务,总裁班不是孤立的培训,必须与其他服务机构一起来运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渠道策略

宣传、推广、招生渠道要不断创新突破,善于与时俱进、善于另辟蹊径,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渠道,形成自己的独特渠道。

(1)在搜索引擎购买

关键词 推广,例如百度、好搜、必应等,是电子商务总裁班最基本的宣传推广渠道。

(2)以店铺的形式入驻天猫、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作为补充。

(3)较为直接有效的渠道是通过与各地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合作,以促进当地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为目的,共同推广培训项目以及后续咨询、代运营等服务。例如广东东莞、中山、顺德一些电子商务协会,开发的电子商务总裁班项目普遍渠道较好的招生效果。

(4)在行业展会开设摊位,例如中国(顺德)国际家电展、慧聪家电展。

(5)参加承办论坛、沙龙、年会活动。

2.3 价格策略

电子商务总裁班的购买者主要是企业,对培训价格不敏感。培训班的时间长短、师资、后续服务、食宿交通等因素的不同,价格会有较大的差异,也不容易直接的价格攀比。主办方对定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以配合其他营销方案的实施,主要定价措施是:

(1)跟随同行标杆机构的定价。国内开展电子商务总裁班的鼻祖当数淘宝大学,其总裁班(5天4夜)价格1.98万元。通过派代网聚集行业内大量人气的派代电商学院走精品线路,价格3.38万元。在成功学培训取得很大成功的单仁网销培训,曾经推出过价格9万元的总裁班项目。可以采取培训费略低于标杆机构的价格,增加考虑食宿、交通等的成本。

(2)政府优惠定价。市场开发过程中,尽量与当地政府的电子商务扶持政策、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等资源结合,以获取政府资金的支持。

(3)低价策略。以低于行情的价格,吸引企业老板参加培训,在后续的电商技能培训、项目孵化、代运营服务中获取利润。

3. 结论

开发特色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总裁班,符合国家实施电子商务、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政策,满足传统企业的需求,又能为举办机构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其他电子商务培训项目的推广和咨询、代运营服务的实施。实践证明,通过规范的流程来开发特色电子商务总裁班培训项目,并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有效提高了项目开发的成功率,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荆林波,梁春晓主编.《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报告No.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168-169.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编.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助理、企业培训师)[M]. 新华出版社.2008.2:148-152

[3]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编. 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高级企业培训师)[M]. 新华出版社. 2008.2:90-92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10)

2013年9月,全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号)对新形势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和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是全国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党员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效果将关系到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影响党组织的先进性。高校党校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相关精神,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进行改革,适当控制培训规模,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做好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校两级党校模式的形成与普遍做法

1999年以来,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和政治上追求进步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也逐步扩大,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任务也日趋繁重,原有的党校培训模式已无法适应日益壮大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满足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要求,保证党员发展质量,各高校党校在原有校级党校基础上,陆续在各院系成立了分党校即二级党校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逐渐形成了入党积极分子两级党校培训模式。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党校教育研究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85%的高校成立了二级党校。①

二级党校是校级党校的分支机构,接受学校党校和二级党委双重领导,是各院系开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是全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调研了解,二级党校成立后,学校党校和二级党校基本实行统分结合的办学模式,其中学校党校主要负责对二级党校进行宏观指导、管理、监督和考核,对教学计划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备案,不再具体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分党校则在学校党校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内容,统一结业证书等原则指导下,具体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此外,有的高校还统一了教学大纲,统一聘请师资,统一考核内容。教学形式上,二级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一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其中理论教学重点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政策方针的教育,实践环节主要是由学院组织或学生自发开展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活动。

二、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党校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级党校成立以来,在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规模,保证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目前二级党校也存在若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和效果。

1.二级党校培训内容较为单一

目前,各二级党校主要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对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开展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纪律、指导思想及入党动机与条件等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及最新形势政策教育,除此之外,其它的教学内容较少。教学内容涉及面窄,内容也较为单一,而且教学大多停留在介绍层面,就理论而理论,联系时事热点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少,讲解不够深入、生动,缺乏针对性和吸引性,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互动性差,学生人在教室,心在其他,致使学生出勤率高,抬头率低,听课效果不佳,课堂质量较差。

2.二级党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党校由于培训的阶段性,很难拥有专职教师,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则缺乏系统性和专一性。②兼职授课教师大多为本校的党政领导干部、“两课”教师和各院系的党委书记、副书记以及辅导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平时忙于繁重的日常事务,基本没有太多精力研究和思考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有的院系师资紧张,党课教师甚至由大量的辅导员担任,他们有的非专业出身,工作阅历较浅,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案例素材掌握不多,只能讲述基本内容,讲解不够深入,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3.二级党校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近年来,各二级党校重视实践育人作用,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组织开展了一定学时的社会实践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实践教育环节存在若干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是稳定的实践基地数量偏少,严重制约了各二级党校有效开展实践教育环节授课;二是实践基地种类单一,目前各二级党校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教育的基地主要为党史党性教育类和志愿服务类,种类偏少且较为单一;三是社会实践教育参观考察多,志愿服务、体验教学、调研讨论少,影响了实践教育的效果;四是社会实践组织管理考核不规范,由于各二级党校每期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人数较多,因此社会实践只能分散组织,实践效果和质量参差不齐。

4.二级党校排课时间较难协调

高校实行两级党校办学模式以来,二级党校培训班规模相应变小,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一般每次只开一个班,每堂课一般只安排一讲,固定一个时间,但培训班学员来自不同年级专业,每名学员课表安排又不尽相同,党课安排易跟专业课程安排发生冲突,甚至出现学生逃课或代课现象。此外,二级党校教师多为兼职,他们自身有教学任务或工作安排,教师空余时间与学生无课时间未必一致,而且一旦该教师临时出差或有其他任务等就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5.二级党校办学经费较为紧张

目前,各高校二级党校一般会设立一定的办学经费来保证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等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但就全校而言,二级党校较多,学校党校和各院系党委投入经费有限,仅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没有能力挖掘优质教学资源,如聘请外来高水平师资或大规模组织大学生外出实践等,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新时期做好二级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的几点对策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二级党校必须根据中央新的精神和要求,做出改革和调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笔者认为,今后学校组织部门需要进一步发挥统一协调、统筹管理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集有限资金,优势力量,办优质培训,努力提升学校二级党校办学水平,为高校党员队伍提供可靠的后备力量。

1.挖掘各方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在党校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必须要首先建设好一支优秀师资队伍。学校二级党校要坚持开门办学,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办学资源,整合校内外专家学者队伍,建立优质师资库。一要发挥学校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选聘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欢迎、热爱党的事业的“两课”教师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二要善于借势办学,一方面加强与地方党校联系,选聘地方党校中专心研究党校教学工作,教学水平相对较高,授课效果较好的专职教师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高校党校联系,坚持优秀师资互聘互用;三要重视教师培养培训,要积极借鉴学校对专职业务教师培训的先进理念和做法,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讲课比赛、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党课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四要加强教师教学考核,对党课教师实行聘任制,定期进行考核,激励教师加强党课教学研究,同时对学员普遍反映授课效果差的老师不再进行续聘。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党课培训内容

合理设置入党积极分子理论课程体系,坚持把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政策方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党的最新形势政策,通过培训,使要求入党的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懂得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懂得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端正入党动机。教学时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题,密切联系实际,引入时事热点,此外还要结合大学育人使命和高校专业特点开展形势政策、学生责任、专业精神以及素质拓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

3.重视实践育人作用,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教育

将实践的理念融入大学生党校教育的全过程,既是党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又是党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所要求的,同时还是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③一要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利用校内外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以提高教育质量。一方面由学校牵头积极在学校校内和周边建立一批稳定的、多类别的主题社会实践基地,推动二级党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各二级党校结合实际,拓展资源,建立相应的教学实践基地,并进行共建共享。二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提高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效能,各二级党校要做好每期培训社会实践计划,围绕实践主题、时间安排、活动形式、实践效果、组织管理及安全保障等认真制定实践方案,加强社会实践指导,做好认证评价工作,确保实践教育质量。

4.结合学校学生实际,进一步科学设置党课培训规模和时间

一要合理安排每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人数,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学校每年发展学生党员数量,科学测算每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总量,以此来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次。笔者认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应坚持中小班化,规模不易过大,若培训人数较多,同期可安排多班授课,以确保党课的授课效果。二要根据学生目前学业课程特点,进一步调整党课授课时间,尽量保证学生能够按需上好党课。适当增加同一门党课授课次数,适当调整党课授课时间。同时,引入选课系统,每门课设置多次,学生可根据自己课表和党课安排,自主选择党课授课时间,解决学生党课与专业课冲突的现实矛盾。

引文注释

①唐建华,张国平,郭飒飒,等.全国高校党校建设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建议[EB/OL].(2012.08.08) [2013.11.16].71party.csu.edu.cn/show.asp?id=2623.

影子教师培训总结篇(11)

二、数据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调查问卷调查结果中,考察了2273名工程师在2010年~2012年三年中参加的在职培训或教育项目的情况(参见表2、表3),其中共有11种培训方式。根据问卷,工程师继续工程教育的变量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工程师参与培训的总天数,用来研究培训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影响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其次为是否接受不同类型培训的虚拟变量;再次是接受不同类型培训的时间长短是否会影响工程师的职业发展。由表2可见,培训与继续工程教育现在已引起了企业与工程师共同的关注,接受过在职培训或教育项目的工程师已经占到了样本的近2/3。在接受过不同类型的培训的工程师中,加权之后得出平均的培训天数达29.3天。另外个人接受培训的最长时间总计可达到1447天,而最短的培训天数只有1天。由表3可以看出,工程师参加专业知识类的培训比通识技能类的培训要多;接受过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的工程师比例仅为5.68%,公司提供的培训参与的人数最多,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样本都参加过由公司提供的新员工入职培训等,而在职的学历学位教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且人数名额有限。

三、数据分析结果

1.线性回归结果(OLS)。表4展示了工程师收入水平与接受不同类型培训的时间长短的线性回归结果,工程师收入水平为因变量。第一大栏报告了关键自变量为参加培训总时间的回归系数,第二大栏报告了关键自变量为参加通识技能类培训时间的回归系数,第三大栏报告了关键自变量为参加专业知识类培训时间的回归系数,第四大栏报告了关键自变量为参加公司提供的培训的回归系数,第五大栏报告了关键自变量为参加第三方提供培训时间的回归系数,第六大栏报告了关键自变量为参加学校提供培训时间的回归系数。每一大栏的第一行为对总样本的分析结果,后面各行是针对各子样本的分析结果。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其他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标准差及p检验值均不做汇报。整体来说,所有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0.2,P值检验均小于0.00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体结果如下:整体而言,工程师接受继续工程教育的总天数的长短对其收入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按照性别分类研究可得,女性工程师接受继续工程教育的总天数对其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即时间越长,收入越高,男性工程师则不显著;按照参加工作年代来分,1980~1991年及2000年之后工作的工程师接受继续工程教育的总天数对其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即时间越长,收入越高。工程师接受通识技能类培训的时间、1980~1991年及2000年之后参加工作的工程师以及专业技术岗位的工程师接受通识技能类培训的总天数和接受通识技能类培训对工程师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即时间越长,收入越高。工程师接受专业知识类培训的时间、1980~1991年及2000年之后工作的工程师以及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参加专业知识类培训的时间对其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即专业类培训时间越长,工资收入越高。工程师总体样本以及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工程师接受公司提供培训的时间对其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即时间越长,工资收入越高;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工程师接受第三方提供培训的时间对其收入水平有显著的正影响;工程师接受大学提供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的时间对其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表5报告了高级工程师职称晋升时间对培训的线性回归系数。表格结构同表4。整体而言,工程师接受继续工程教育的总天数的长短、按照性别分类对其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1980~1991年和1992~1999年参加工作的工程师接受培训的时间与其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有显著相关性,即培训时间越长,晋升所需时间越短。工程师总体样本、1980~1991年及1992~1999年参加工作、专业技术岗位的工程师接受通识技能类培训的时间对其晋升高级工程师有显著相关性;工程师总体样本接受专业知识类培训时间对其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并没有显著相关性,而1980~1991年参加工作及管理岗位的工程师接受此类培训的时间与其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有显著相关性,即培训时间越长,晋升所需时间越短。工程师总体样本接受由公司提供培训和大学提供的在职学历教育时间与其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接受第三方提供的培训对高工晋升有显著相关性;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工程师接受三类培训的时间与其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有显著的相关性,即培训时间越长,晋升所需时间越短。2.倾向分数配对法(PSM)结果。表5为运用倾向分数配对法与线性回归方法的结果比较,将不同类型的继续工程教育设为虚拟变量(是否参加培训),通过配对之前、配对之后和线性回归三个结果来深入探讨从而减少自选择问题引起的结果的偏差。由表6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参加培训的总体样本中,OLS与配对之后结果皆显著为正,说明是否参加培训是显著影响工程师收入水平的提升;参加通识技能类培训和由第三方提供的培训在OLS中回归结果都显著为正,但是在配对之后显著性影响消失,说明其存在自选择问题,引起收入显著差异的原因不是是否参加此类培训,而是能力更强、收入更高的人更有机会参加通识技能类培训;参加专业知识类培训的工程师和由公司提供的培训在OLS回归结果中对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配对之后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说明这两类培训对工程师的职业发展有显著正影响;在OLS结果和配对之后由学校提供的在职学历教育都对工程师收入水平均没有显著影响。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工程师分样本中,是否参加培训、通识技能类培训和由第三方提供的培训对工程师收入水平在OLS中回归结果都为正面显著,但是在配对之后显著性影响消失,说明其存在较严重的自选择偏误问题,引起收入显著差异的原因不是是否参加此类培训,而是能力更强、收入更高的人更有机会参加通识技能类培训;专业知识类培训、由公司提供的培训和由大学提供的在职学历教育在OLS结果和配对之后均对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在1992年之后参加工作的工程师分样本中:是否参加培训在OLS和配对之后的结果均为显著正影响,说明是否参加培训是影响工程师收入水平的因素;是否参加通识技能类培训、专业知识类培训和由学校提供的培训在配对前后结果均不存在显著影响;是否参加公司提供的培训在OLS回归结果中对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配对之后产生显著正影响,说明收入水平的增加有参加此类培训的原因;是否参加由第三方提供的培训在OLS中回归结果为正显著,但是在配对之后显著性影响消失,说明其存在自选择问题,引起收入显著差异的原因不是是否参加此类培训,而是能力更强、收入更高的人更有机会参加通识技能类培训。由对全样本的平衡性检验可得,协变量在配对之后的差异显著性消失,配对的结果有效;倾向分数的重叠部分足够充分,配对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