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化学多媒体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5 15:03:12

化学多媒体教学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1)

情景是使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备《氨气》这一节课时,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真是一举两得。再如甲醇、一氧化碳的中毒现象及原理等许多新课教学都可以利用开发软件制作成如意的教学情景。

2 剖析机理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多媒体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于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利用flas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多媒体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如HCL的形成过程、金刚石和石墨结构的差异、红磷和白磷的结构区别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随教学过程而同步控制。多媒体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凑,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3 解剖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如我们在讲授“晶体结构”这一节时,可设计NaCl、CSCl、CO2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的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4 优化实验

4.1 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反应在大烧杯中进行,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盛有滴加酚酞的水,然后加入金属钠,学生在投影屏幕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4.2 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中学课本中有些实验,如氯气、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小白鼠中毒死亡,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煤气(一氧化碳)中毒。

4.3 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高二有机化学中羧酸和醇的反应,羧酸是提供氢还是提供羟基?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把中和反应跟酯化反应类比,认为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可利用电教媒体模拟含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的酯这一反应历程,证明羧酸提供羟基而醇提供氢。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2)

21世纪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效益都随着起了巨大的变化。这场风暴自然也把教育行业卷入其中。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老式的幻灯机也光荣“下岗”了,多媒体课件堂而皇之的进入了课堂,把广大的师生带入一个新的情境。这对学生的学习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要求老师也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便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平时自己也做一些多媒体课件,今天想把我做多媒体课件和化学课堂教学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师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的出现,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引了发展的方向:多媒体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这就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外,还应该懂得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起主导作用,只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的补充,这也要求我们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设计的时候,必须还是按照课堂必有的一些步骤进行课堂设计,从这一点考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我们要设计一个黑屏,在不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黑屏;另外多媒体课件中不要加入太多不必要的小动画,否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屏幕上的内容和一些小动画所吸引,从而使注意力分散了。这使得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反而变成了缺点,这也不是我们当初所想。毕竟在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知识,而不是满足他的新奇感和好奇心。

三、多媒体课件与板书

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板书直观、精炼。它通过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便于联想记忆。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产生就源于板书的启示。他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利用教师的板书进行学习,效果很好。于是他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纲要信号图表”为核心的教学法体系。流畅漂亮的书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搭配合理的色彩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对学生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但在这次实验竞赛课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板书;有的把板书设计在多媒体课件中,课堂小结时展示一下完事。我认为这是一堂不完美的课。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化学知识的层次性、阶段性。没有板书或者仅仅只是展示一下板书,知识的全面性或者层次性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有较强的记忆,而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这可能是课堂上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

四、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3)

一、化学课堂多媒体选择的依据

不论是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授课模式,还是现在的多媒体授课模式,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所以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的落实需求为其选择依据,不能拣到篮子里的都是菜,不能一刀切。当科学发展到今天,它的出现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而是对传统教育技术的补充和完善,不能因为某一堂课的成功,而将其神化;也不能因为它存在的不足而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扬长避短,寻求一种“传统与现代”的切合点,使之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好的为教学目标的导达服务。

二、多媒体使用的范围

(一)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使用多媒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手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实验都必须要老师演示或学生动手操作的,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现有实验室条件下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考虑利用媒体的强大交互功能加以展示,通过学生视觉,增强教学效果,以期最大限度的为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服务。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在现有条件是无法安全进行实验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该反应的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通过课件资源很清晰的观察到该反应中所发生的现象,并由此推断出最后所生成的产物。化学是以实验为手段的学科,要求老师所展示的实验必须要求有清晰且可观察的现象,而多媒体的出现则为一些现象相对模糊、不易观察的实验进行相对清晰的现象呈现提供了可能。如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的实验现象表现的不是很清楚,为了能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现象,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相对清晰的颜色变化现象,比较好的该教学目标。

(二)抽象问题的解决可使用多媒体。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而作为化学基本变化类型的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基础上的重新组合。单纯的语言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进行动画模拟演示,它能比较形象直观的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如在进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讲解时,我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了“水通电分解”和“水蒸发”两个教学素材。通过动画模拟,学生很清楚的看到了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的分解和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也看到了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了微观世界分子的运动与分解,在有效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的同时,也对化学变化是实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章(节)复习或总复习。 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较多,且框图知识结构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若一味的使用教师利用粉笔进行板书,这无形中会加大老师的授课强度,同时板书也会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所讲授内容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加以编排,为学生复习提供一条明晰的思维脉络,同时还可以设置大量相关的训练习题,以增强复习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过程中的几个误区:

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老师的操作技术水平。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要求要有相对完善的硬件基础,还要求所操作的老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并能将所获取的信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加以整合,使最终生成的课件资源能很好的承载自己的教学内容,使之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完成这一切的前提是使用者必须具有相对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4)

我们在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比如导入新课的应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烘托课堂气氛,则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时的应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等。以下是几点具体做法:

1、化学中涉及到许多微观世界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受其想象力的局限,比较难于掌握。计算机却可以利用其功能,将微观世界在微机里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讲高中化学“电解池”一节课时,使用计算机模拟一个电解池的装置,在电解池内的氯化铜溶液中绘出几个带有颜色的圆球,蓝色的代表铜离子、绿色的代表氯离子,然后让这些圆球动起来,先是离子的无规则运动,继而是通电后的阴阳离子向两极的定向运动,紧接着是离子到达电极上的放电过程,氯离子失去电子变为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电极上产生了气泡,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铜原子,屏幕上析出铜的电极颜色逐渐变为红色且逐渐加深,当氯离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移向另一个电极时,微机发出"嘟嘟"的响声,十分形象、生动,学生看了会兴趣十足,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使微观看不见的变为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变为具体的,从而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电解的原理,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重点。

2、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条重要手段。很多实验因反应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危险性或不易成功等因素的干扰,而无法实现。如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讲Cl2化学性质时,用计算机演示,可防止学生因Cl2的刺激性气味而无心听讲,进而影响课堂教学。再如胶体的电泳、CO、SO2等气体的毒性实验,氨气的喷泉实验等,制作成flas和演示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

二、适合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及其功能简介

适合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Authorware、Director、方正奥思、Flash、3Dmax等。笔者较为喜欢的是Authorware、Flash、3Dmax三种软件。Authorware是强大的媒体组合工具,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并具有丰富的交互功能,适用于各种素材准备好的后期组合。Flash是一个简单易学的平面动画工具,适用于做一些微粒运动的平面演示。3Dmax是个大型软件,三维造型及动画功能都很强大无比,一般用于做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晶体结构等空间要求较高的课件。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看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可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3、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即一个难点对应一个课件,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的课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

4、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生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四、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中学教师除了计算机专业教师之外,一般对用语言编程不太熟悉,故真正直接用语言编程的课件很少,上面介绍的几种软件其入门不需要语言编程的基础,像Authorware,它是一种图标导向式编程工具,很容易掌握,买上一本相应的书,对照书做一些实例,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掌握,若有高手指导,三天就能了解个大概。当然,要能够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使用,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其它软件的学致如此,其中Flash学习时间要短些,3Dmax要长些。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5)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规律的学科。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由于多媒体的形象生动,使抽象的内容能形象直观化,微观粒子宏观化,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所以我认为在下列情况下适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解释抽象知识教学上的使用。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概念,物质的溶解过程,化学平衡等),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感到难于理解。靠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食盐溶于水,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溶解过程,可清晰地把NaCl晶体的溶解过程展示给学生。首先在画面上出现一杯水,要看见水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从结构上要看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把Nacl晶体投入水中后,水分子的正极一端去吸引ct,负极一端去吸引Na+,ct和N+分离,然后水分子把Na+和ct分别包围起来,即NaCl晶体在水中完成了溶解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的认识了物质的溶解过程。

模拟错误实验操作时使用。对于化学试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老师不能演示给同学们看,只能靠嘴巴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常常认为老师危言耸听,始终半信半疑。如果能用计算机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这样不仅将错误的原因弄清楚了,而且学生看了之后,知道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性,所以印象会很深刻。

模拟危险性的实验时使用。化学教学中经常有一些危险性(或有毒或爆炸)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还有一些实验因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作到随时调用。如高中化学中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在实验室虽然能做,但污染严重,实验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学生就可观察到有序规范的实验操作,清晰的实验现象,既取得了理想的实验效果,又避免了有害气体的污染。

演示实验多时使用。焰色反应实验中,书上讲了很多种金属的焰色反应的颜色,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演示每一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如用flas演示操作过程以及各种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省时又能给学生直观的印象。但是,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实验教学,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决不能取代常规的化学实验。

板书内容太多时使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化学计算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在学生眼前,这样老师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2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范围

由于多媒体教学,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也不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因为你的技术最先进,多媒体课件做得最好,还得靠人去完成,其次,如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它不可能代替真正的实验,因为有很多现象现在还无法模拟,如气味,动手操作等,因此我认为在下列情况下,最好不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2.1 教师本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电脑操作较低时,最好不用。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重点,难点,关键点时,由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会分散教师精力,这样只会使课上得更糟;同样,如教师的电脑操作水平太低,当你上课时只要电脑稍出一点问题,你的课就有可能上不下去了,这样不如不用。

2.2 不要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操作的实验。因为模拟实验最好也不可能代替真实的实验,它不可能真实地再现操作过程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也没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学生对实验的现象产生怀疑,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协作精神,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精神。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6)

二、艺术性

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要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产生屡看不厌的教学效果。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做到画面构图要均匀,变换连贯、流畅、合理;在光线和色彩上要明暗适度,调配恰当,使观者感到舒适;在音乐和语言上,要避免噪音,音乐、景物与动作相配合,语言抑扬有致,使听者愉快,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艺术性必须做到与科学性、直观性相结合,刨除科学性与直观性,一味地追求艺术性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结果。

三、主体性

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无疑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缺乏自主性,很少有学生有能力提出与教师相悖的意见观点,即使有想法也很少提出来。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质量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化学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种畅所欲言、活泼积极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畅言,营造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课堂氛围。换个角度来讲,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化学教育方式就是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气氛,变相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二者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不仅重视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化学定理的结论与应用,还重视化学现象、化学定理与规律的发现、推导、总结、实验验证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质量高,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感官刺激方式并举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作为桥梁与纽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模式。

四、沟通性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恰当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质疑,给学生充足的质疑与思考的时间。应主动启发学生阐述不同的见解,并且及时评价与表扬,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因此,在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中,要突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实际日常生活以及常识性生产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精心设计化学场景,让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化学的多媒体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一样,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边讲边练,师生有机配合。切忌教师只顾媒体演示,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这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五、适量性

在现代化学多媒体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传递以及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化承载。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化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多媒体这方面的优势和便捷,却忽略了化学教学最根本的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一些化学教师只是简单地陈列了化学课程中富含大信息量的化学内容,没有侧重点,忽略了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扩展,机械性地散乱陈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显而易见,这种多而杂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深化基础教学改革,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向性、逆向性、求异性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提高现代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讲授无机化学中有机物的组成和应用时,不能将整个有机物的组成成份呈现给学生。应该有选择地呈现,并结合应用进行说明,不仅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消化与思考时间,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创造思维活动。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7)

在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电脑作为一种逐渐普及的教学工具出现在我们面前。在我国,实行电脑辅助教学,也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多媒体是一种利用文字、图象、声音等手段。在计算机上表达信息的方法。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想在此谈谈自己对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化学教学的一点认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曾尝试用电脑进行教学,原本想设计出表现内容的有关反映过程的动画,因为电脑知识有限,仅仅只能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板书工具,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了需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在利用投影仪把内容投影在黑板上。尽管在课堂上电脑的操作熟练,与学生们配合默契,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大量的内容需要板书,加上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够,如何将化学与多面体联系在一起,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都需要我不断地去学习、摸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培养了学生直接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更浓厚的学习热情。所以,“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最希望做到的,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每一个实验仪器、药品与实验场地能否满足要求?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如何去操作呢?以及实验时间的安排等等因素都让我们化学教师伤透脑筋。而屏幕图象,可以通过色彩逼真的动画,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环境,不但可以接收到相关的教学内容,而且给人一种清晰明快的感受。

如多媒体教学设计《钾与水的反应》:学生可观察到,从煤油里取出一快钾,用小刀切割一小粒,滤纸擦干煤油后,投入一装有蒸馏水(加有酚酞)的烧杯中,所有可以观察的现象都表现了出来:钾浮在液上面,跳动,有火焰,水变成红色等等。规范的实验操作,准确的实验现象以及图象旁内容的提示给观察者深刻的印象。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刺激---反应的心理效果属动画最有效,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注意力更集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认为还有许多内容都可以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二氧化氮与四氧化氮的转换,固体石蜡的裂化等难以进行的或耗时较长的反应。通过多媒体设计,将空间缩小,时间缩短,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电脑还可以通过其三维立体的活动空间变形象为直观,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深奥为浅显,变陌生为熟悉,变微观为宏观、宏观为微观,对于分子式、结构式、化学式、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动态平衡、电极反应等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让学生通过平面示意图、球棍模型三维立体展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应用他们的联想,把各知识点穿插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应用。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8)

一、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重现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现象

部分化学实验经常在讲课中都要涉及到,但是,如果每次都演示该实验,既费时又费药品,如果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是比较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若用多媒体CAI来重现这一实验过程,则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既节约了时间、药品,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Ⅱ第一章第一节有关碱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这一实验,较易成功,但是中学要求掌握的几种金属元素的焰色,只通过一次短短的实验势必很难让学生完全记住其焰色,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又不现实,针对这一现象,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这一实验过程,然后在需要时调用,只需极少的时间就再现了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过程,同时电脑模拟该实验过程可以剔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模拟实验设计了六种金属的焰色反应使使用者只需占击某种元素,就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其相应的焰色。

又如:在来讲解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Ⅰ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中氨气的制取时,由于氨气是无色的,学生很难理解用向下排气空气法的原理。利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演示其收集方法,效果很好,此模拟实验制作一瓶中的试管,进入的气体为密度比空气轻的白色微粒,通入到试管的底下部以后聚集,就把蓝色的空气微粒逐渐地排挤出来。还可以模拟演示导气管插入试管底部与不插入试管底部收集的气体纯度与否进行对比。通过这一演示型的模拟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重现实验过程,突出实验现象,应注意在力求逼真的同时要尽量的突出实验的主要现象,剔除其他干扰因素,使学生观察到满意的结果,加深其记忆。在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为突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的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到活泼金属的不断溶解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活动性较弱的金属,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活动性较弱的金属表面得电子析出,当关闭开关时,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无电流产生,活动性较弱的金属表面无金属析出。模拟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用多媒体CAI与化学实验的整合模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过程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较难或实验周期较长的实验。这类实验虽然在课本上列为演示实验,但因各方面的原因较难完成,且不一定显现效果。如新教材中的化学必修Ⅱ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由于实验周期过长,现象又不明显,同时又受到装置的大小的限制,学生不能完全观察清楚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模拟实验演示,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控制性,达到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又如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氯水的不稳定性,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展示氯水光照分解的过程,突出实验效果,收到了意想目的。

新教材中化学必修Ⅰ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酸的形成以及对建筑等物体的腐蚀过程,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唤起他们保护家园、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在新教材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理论,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反应物分子间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从而使抽象的理论直观性和可控制性表现出来,学生更确切、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又如我们设计和利用多媒体CAI课件,演示了新教材中关于“煤的干熘”实验动画,可明显观察到瓷管内的煤粉在强热后变块状的焦炭,干熘产生的气体通过U形管,部分被冷却凝结,分为两层,上层为澄清透明的水溶液,下层为黑色粘稠的油状物――煤焦油,另一部分没有凝结的气体可以点燃,该气体为焦炉气,反应后瓷管中的黑色固体叫焦炭。这形象地说明了试验过程中,煤发生了分解。

利用多媒体CAI课件,使难以完成的、周期较长的实验很好地展示出来,提高了实验的直观性和效果。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5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引起了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网络化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再完全适应现在的网络时代的要求,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便成为我们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怎样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生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操作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空气本来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为是空瓶,而用另一种也是无色的气体通入瓶中把瓶里的空气挤出来,从而集满一瓶另外的气体。这整个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然过于抽象了。因此有必要使之具体化、直观化,可用计算机对这个过程进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用不同颜色的块表示这两种气体(空气和另一种需收集的气体),通过块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如何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来,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一块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 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如解释化学反应时,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又如 :在做“Cu-Zn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或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二、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可以创设教学情景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生动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兴趣。新课开始,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真实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去,所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欲望,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状态。

在教学 “燃烧和灭火”时,用几张代表性图片:做饭、取暖、炼铁、火炬……或一段视频:燃烧的用途等引入课题,学生联想生活中燃烧现象,继而提出问题: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经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后,ppt展示上海11、15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大火的图片场景,提出新问题:灭火的方法和原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火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放映一段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从中找出片中都采取了哪些逃生的办法。让学生亲历其中,得到体验,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教学“温室效应”时,不是直接、枯燥无味的讲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防治措施,而是借助多媒体课件插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将形象生动的图片:茂密的森林、生机勃勃的地球、土地沙漠化、森林被销毁,婉转动听的声音:地球之声,学生身临其境的视频:温室效应所造成的后果,渲染气氛,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调动每一根神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最易被学生接受,能使学生从事物的现象中找出规律,形成正确的概念,因此合乎实际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对人获取知识极为重要。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大量而合乎实际的直观的感性材料,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促进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自己的认识过程。化学概念中关于微观概念如分子、原子等微粒,肉眼看不到,感性材料也很少,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很抽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困难。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投影、动画等把这些粒子变成形象的“实体”,使学生在和谐、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教材,为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供了有效的素材,促进了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如在《物质的微观构成》这一章中,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解释,我们用计算机先模拟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书画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结构示意图,并将学生书写的结果投影出来,加以讨论更正,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成功的突破了难点、抓住了重点,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10)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认同化学,主动地学习化学.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化学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化学实验现象,加深印象.教师还可使用信息技术,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多种氛围的营造,尽量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化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三、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增强了化学的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化学涉及非常多的化学实验.但是很多的化学实验在高中实验室中很难进行,或者是设备的精密度达不到,或者是实验试剂药品有毒,对学生的伤害太大,这些实验只能通过多媒体进行观看.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危险实验的操作视频,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观察实验结果,得到实验结论,比教师单纯讲述要好得多.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制作的课件,让学生进行相关化学元素性质的对比,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水平.例如,在做“验证氯气的性质”实验时,因为氯气有毒,一般不让学生亲自进入到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正规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氯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掌握氯气相关的知识.

四、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操作

高中化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教材要求很多的实验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毕竟有限,学生虽然掌握了实验的过程和现象结果,但是和实际操作水平相差很远.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重要实验,如丁达尔效应、酸碱盐之间的置换反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化学过程的了解.教师要勇敢进行实验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勇敢进行联想,提高实验效率.很多创新实验都是建立在特殊的实验现象上的,所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特殊的实验现象,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且通过真实的实验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教师要做好辅助工作,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探究工作,让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化学多媒体教学篇(11)

内容摘要:教改在深化,化学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课件,如何把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的软件有哪些,如何下载化学课件,读完本文就会明白。

关键词:时机 软件 原则 制作 下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现在许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与internet连接,构成了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体系。多媒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新潮流。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本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本人是一位从教十余年的化学教师,两年来积极研究和钻研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本人的粗浅的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初中化学中水的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实质,但凭初中生感知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而和接受。高中化学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同分异构、顺反异构、手性碳、杂化轨道、大π鍵、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消去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笔者深有感触的是有关晶体结构的知识,通常需要两三节课的内容,如今用上多媒体课件,只需要一节课就能够充分说明,并且效果很好。诸如氯化钠晶体一个晶胞中有多少个钠离子、多少个氯离子,一个钠离子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钠离子有多少个的问题,几乎不费口舌,学生就能搞清楚。

2、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

3、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4、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

二、适合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的常用软件及其功能简介

适合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Authorware、Director、方正奥思、Flash、3Dmax等。笔者较为喜欢的是Authorware、Flash、3Dmax三种软件。Authorware是强大的媒体组合工具,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并具有丰富的交互功能,适用于各种素材准备好的后期组合。Flash是一人简单易学的平面动画工具,适用于做一些微粒运动的平面演示。3Dmax是个大型软件,三维造型及动画功能都很强大无比,一般用于做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晶体结构等空间要求较高的课件。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看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1、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2、可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3、多媒体课件应以小的“积件”为主要形式。多媒体课件做好后,应是适合人人使用,不因教学思路和课堂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冲突。即一个难点对应一个课件,教学思路变了,课堂结构变了,课件仍然可以使用,只有这样的课件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被推广。目前市场上许多教学课件不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在此。

4、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将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以及板书等统统编织进去,上课时老师只管按鼠标,一路“next”下去,虽然省劲不少,但交互性太少,仍然是“灌输式”,教学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学生自学型的习题式课件,更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反馈功能。

四、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

中学教师除了计算机专业教师之外,一般对用语言编程不太熟悉,故真正直接用语言编程的课件很少,上面介绍的几种软件其入门不需要语言编程的基础,像Authorware,它是一种图标导向式编程工具,很容易掌握,买上一本相应的书,对照书做一些实例,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掌握,若有高手指导,三天就能了解个大概。当然,要能够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使用,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其它软件的学习大致如此,其中Flash学习时间要短些,3Dmax要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