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4 23:48:55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对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纵观我党辉煌历史,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新中国成立时期,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这一“建国论”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民族实现了新中国成立“站起来”的革命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时期,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这一“富国论”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民族开启了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大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些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团结带领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强国论”的科学指引下,中华民族开始加快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的胜利步伐。实践证明,每一次的重大理论创新都带来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大提升,都引领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开展理论学习,就是要进一步感悟理论伟力,切实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政治自觉,不断推动党的事业取得新辉煌。

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回顾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无数仁人志士在解决中国落后挨打局面的道路上探索着救国救民之策,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然而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但无法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总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伟大的科学理论指引。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引中华民族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中国之治”也与“世界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伟人存千古,思想启后人。马克思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

深刻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灵魂,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政治定力和理论自信,也是我们党在思想上成熟、理论上自信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深刻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上首次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制胜法宝。我国曾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国家救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扶危济困、改善民生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从先秦诸子百家倡导的“仁爱”“民本”“兼爱”“大同”等思想理念,到中国共产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使命追求,消除贫困始终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扶贫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村居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经济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绝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扶贫开发进入了脱贫攻坚新的历史阶段。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亲自挂帅出征,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扶贫重要论述。扶贫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务实的思想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扶贫重要论述武装了全党和广大扶贫干部,通过大规模的理论培训,又深化了广大扶贫干部对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解和理论运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掌握了工作方法,坚定了工作信心,使8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首次得到历史性解决。实践证明,扶贫重要论述这一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武器,为世界减贫工作提供了中国

方案,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实践价值和国际影响。

深刻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不惧艰难的努力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这也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也为做好下一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指引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它蕴含着整个民族的梦想和追求,体现着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行动指南。作为党员干部,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就必须按照指引的方向,步调一致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贯彻好,彻底解决学习不系统、不深入问题,真正的学懂、弄通、做实,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专题研讨发言材料范文二

为深入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按照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市发改委于4月X日至4月X日开展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期专题读书班。会上,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简史》重点篇目,围绕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开展研讨交流。我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行了回顾思考,下面结合我本人的思想,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2)

一是总书记的讲话言简意赅,朴素深刻,既平实亲民又充满力量,凸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肩负历史重任、脚踏实地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是总结了两条基本经验。一个是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发展才能自强。另一个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经验做出深刻的总结。

三是为“中国梦”敢于担当。强调,“中国梦”,是百年来几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作为当代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不仅要珍惜前辈们前赴后继开创的不易局面,更要勇于从前辈手中接过这份责任与担当。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3)

一要讲清楚“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向全体党员发出了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七一”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要讲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

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比较中,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充满信心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继续努力。

三要讲清楚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要深刻理解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更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激发动力。

四要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的鲜明政治品格,更好地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五要讲清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4)

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认为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认同至关重要,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始终激荡着民族融合、交流奋进的历史旋律。希望通过学习教育,让各民族群众能够更深刻地树立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们要学得更多懂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家乡效力。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5)

——学习2020年西藏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研讨发言

8月29日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自1980年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既在顶层设计上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又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简单谈几点认识。

一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为着眼点。西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国家统一和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西藏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必须放到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上来,必须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我们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定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继续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强化各级各类学校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教育。

二要坚持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着力点。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是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西藏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都要从国家的大局和西藏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认真谋划“十四五”规划,聚焦西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精准谋划一批大项目,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抓住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重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促进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加快融入“一带一路”。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决破阻碍、降门槛、优服务,吸引区外人力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更多汇聚高原。

三要坚持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要大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让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农牧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致力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要注重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多元化投资等方式,内挖潜力、善借外力,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投身西藏发展,。要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聚焦农牧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财产性收入。完善就业促进政策,加强企业吸纳、公招考录、就业援藏、自主创业,开发合作社、幼教和乡村科技岗位,持续完善路网、电网、通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四要坚持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落脚点。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生态十分脆弱,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问题上,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要不遗余力地保护好源头生态,让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我们发展的血脉,全面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管,抓好江河源头区、草原、湿地、天然林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健全长效机制。要科学编制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规划,扎实推进生态综合补偿、绿色金融等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研究。扩大森林、草原生态效益补助面积。要强化生态环境约束。让净土永葆纯净,让群众更加幸福。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开辟治藏方略新纪元

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贡献的强大力量

——学习西藏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研讨发言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特别荣幸能够参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现场聆听学习的重要讲话,深受教育、深受鼓舞、深感温暖、深感振奋。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结合X实际,简要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党中央及时召开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充分体现了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特殊重视和对西藏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的关心支持,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翻开了崭新篇章,必将推进西藏工作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前进,成为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高度评价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阐述了党的治藏方略,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下西藏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要任务,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就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的重要讲话,对做好西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议形成的相关文件,是指导我们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好西藏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必将以其系统的理论性、高度的战略性、全面的政策性和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里程碑,对西藏改革发展稳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我感到:一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辟了党的西藏工作理论的新境界。的重要讲话,把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认识和把握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各个方面对我们党的治藏方略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发展和升华,开辟了我们党治藏方略的新纪元,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必将推动西藏工作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正确方向、向着光明前景阔步前进。二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迈向新征程。会议明确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研究提出从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边疆巩固等方面制定了支持西藏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必将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坚定了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三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顺应了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新期盼。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这次会议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动力,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必将进一步激发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极大热情,凝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贡献的强大力量。

发表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治边稳藏的思想理论,对西藏的形势和任务作出了新论断,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将紧密结合X地区实际,认真学习好、广泛宣传好、深入贯彻好、全面落实好,把政策举措变为成效,把目标蓝图变成现实,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一是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贯彻。迅速组织传达学习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摆在首要位置,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切实抓好用会议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教育各族群众的工作,把全地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以座谈会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奋力开创X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二是抓好经济发展工作。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和动力,坚持抓牢第一要务,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有力措施,坚决克服疫情影响,确保顺利完成今年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圆满实现“十三五”收官。三是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尽心竭力抓好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民生工作,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红线、底线、高压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X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积极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抓好援藏工作的衔接落实。紧紧抓住机遇,坚持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特别是对口援助省企支援同X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援藏工作的协调和管理,细化落实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流合作、扩大援藏成果,把中央支持和对口援助的资金、项目、政策等落实到位,努力推动X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上发言,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坚定维护核心、坚持凝聚人心、坚决服务中心

为治藏稳藏兴藏凝魂聚力

——学习西藏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研讨发言

西藏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始终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引西藏大地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接连开启崭新篇章。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十个必须”,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为治藏稳藏兴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把学深悟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重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长期坚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维护核心、凝聚人心、服务中心,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屋脊落地生根,推动治边稳藏重要论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祖国边疆开花结果。

一、坚定维护核心,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

强调:“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我们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西藏工作全过程,讲政治、顾大局,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的号令和指挥。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有机融入党的组织生活,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关心下,西藏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等实践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运用和体现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二、坚持凝聚人心,汇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6)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秋、国庆节期间,地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坚定不移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落实‘促’字举措,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力争今年建筑业产值增幅达x亿元。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宣传,支持现有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此外,还落实行业教育培训要求,依托现有培训资源,年内计划完成培训x万人次,实现就业x万人。”

“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真学真懂真用,不断加深对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不断加深对新疆工作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党的初心使命的感悟,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一名工作队员,我深刻体会到成长无捷径可走,懂得了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的道理。我坚决不忘对新疆各族干部的嘱托,积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干农民之所盼。”

“通过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我感慨很深,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大力实施教育、卫生、饮水、道路等脱贫攻坚项目,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富民产业持续壮大,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虽然现在已经脱贫摘帽,但是我们不能摘掉责任,还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学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心得体会感悟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自古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新疆局势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因如此,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新疆改革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边防巩固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正因如此,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全党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完整准确贯彻上下功夫,确保新疆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总目标不是口号,而是统领,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纲举目张。新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来展开。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就要坚持团结稳疆,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就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制渗透、打击犯罪,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紧贴民生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就要更好地使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就要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全党同志尤其是新疆的同志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发扬钉钉子精神,响鼓重锤推进落实。新疆工作重要而紧迫,等不得;新疆问题长期而复杂,急不得。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既坚定信心,加大工作力度,又稳扎稳打,克服速胜念头;既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又细致深入做好治本工作。积小胜为大胜,图近功至恒远,一环扣一环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就能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一个重大原则。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迫切期盼,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我们深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新疆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石化公司党委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感悟

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9月29日,xx石化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成员自学的基础上,专题组织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牢记初心使命、增强责任担当、凝聚磅礴力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xx石化公司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此次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尤其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推动重要指示精神进机关、进一线、进班组,把此次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建设贡献石油力量。

xx石化公司党委提出六点工作要求:一是增强贯彻总书记重要精神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确保公司各装置安稳长运行、五年长周期运行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三是要全力以赴确保今年安全目标顺利实现。四是持续发力,扎实开展提质增效工作,让提质增效固化为习惯,成为工作常态。五是提高认识,加快落实绿色无味工厂建设部署。六是强化对标,着力推进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自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xx石化公司积极传达学习贯彻此次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

该公司制订了专项宣传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及时转发了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的新闻通稿和解读文章,多角度宣传此次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制作宣传海报在生产指挥中心电子大屏滚动宣传。

除领导班子组织专题学习会议外,该公司各基层党组织把学习宣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安全生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抓好贯彻落实。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他所在的克石化定点帮扶的深度贫困村莎车县艾力西湖镇诺库特勒克吐格曼村也于今年实现了脱贫摘帽。“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新疆各族人民会更加团结,社会更加繁荣稳定,生活更加幸福。”

学习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心得体会感悟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2014年,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这是党中央根据新疆形势和全国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已连续三年零九个月未发生暴恐案(事)件,暴力恐怖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去极端化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实践充分证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新疆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来展开。矛盾总是有主有次,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赢得全局主动。牢牢扭住这个总目标,就掌握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7)

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兴亡是紧密结合的。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几代清华人在国难当头时,秉承科学救国的理想,为祖国独立、富强前赴后继地努力拼搏。作为80后的大学生应该秉承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总书记的讲话促使我反省和思考三个问题:如何做到坚定信念与志存高远,如何做到保持本色与彰显个性,如何做到脚踏实地与积极创新。”

听了***总书记的讲话,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上要求进步,思想上更要有进步,用清醒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情,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自己的人格,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总书记强调,“我国的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祖国、民族的明天奋斗。所以,青年学生关注国家的现状与未来是勇担重任、朝气蓬勃的体现。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关注国家,自觉将自己的学习、未来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新的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这表明,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保持个性和自身特点恰恰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学习了胡总书记的讲话后,更加深刻理解了“创新”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创新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简单得到,而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这是对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作为学生干部,要努力学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总书记提出,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三个期望,就是青年人成才的三个具体途径,只有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一个人才能真正成才、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人。

***总书记讲到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使我深有体会。如今大为不正确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是对自身定位不正确以及对岗位认知不足。其实,在西部、基层,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那里也急需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到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发光发热。尤其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一定要有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的理想和追求。虽然基层的道路艰辛而曲折,但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必须勇于吃苦而不叫苦,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种种困难。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8)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9)

张鸣起指出:当前,党中央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重要部署。作为工会组织如何充分认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准确把握工会组织代表广大职工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如何准确定位,积极作为,在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需要我们认真的探索和思考。职工群众是社会群体的主体组成部分,既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目标和对象,又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在组织引导职工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工会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工会支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同时,突出维护职能,工作思路清晰,重点工作突出,工作特色鲜明,在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巩固边疆民族团结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与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得到了中央与全国总工会的高度赞扬,成为全国工会学习的典范。云南省总工会选择“社会管理创新与群众工作”作为主题进行研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个主题契合了党委政府关注的难点、工会关注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充分说明云南省各级工会领导干部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抓工作的切入点。我相信,通过这次研修,深入学习中央指示精神,聆听清华大学等知名专家的讲座,一定会进一步统一各级工会干部的思想,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各级工会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和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推动云南省工会工作上新水平、新台阶。

江巴吉才强调: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第一次就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做出的全面、系统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管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讲话紧紧围绕了两个关键词:“创新”和“民本”。所谓“创新”,就是社会管理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这其中,首先是理念的转变。所谓“民本”,正如总书记指出的,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协助党政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工会有组织体制健全、联系职工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职工意愿等特点,有做职工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最后,江巴吉才声情并茂地嘱咐同学们: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要把它做好,要靠感情和激情,要靠责任感,更要靠理性思维。今天,大家身处在我国的最高学府、百年名校,听最好的专家学者授课,处在最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充电”机会是极为难得的,希望大家坐得住、钻得进、学得好,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真正使这次学习成为提升自我的加油站,成为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

这次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从9月1日至8日,共设立了“和谐社会管理与创新”、“中国劳动者权益实践与对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国际比较”、“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十二五规划解读”、“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提升”、“行政礼仪”、“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等8门课程。学员们一律住在7平方米,仅有一床、一桌、一椅的学生公寓里,和清华学子们一同排队就餐,一同迎着初升的太阳在操场上锻炼,一同踏着清脆的课铃声走进教室。好几位领导的子女就在北京市学习和工作,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课程,他们都选择了在课余的晚上和孩子们相聚会。

结业仪式上,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惠萍充满感情地说:云南省工会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与群众工作”清华大学研修班经过紧张的学习,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今天就要结业了。作为研修班的一名学员,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无比激动。

清华大学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群星闪耀,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读书求学胜地和实现理想抱负的精神家园。一百年来,清华人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培养了大批引领时代前行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能够走进“清华”大门,成为“清华”学员,感受这所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荣幸。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10)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要认真总结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新华社实习自我总结篇(11)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思想之光——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刻回答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宏伟蓝图

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时刻将被永远铭记——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置身天安门广场,聆听着的重要讲话,感受着庆祝活动的热烈氛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代表、来自云南镇沅县的拉祜族干部王迎斌心潮澎湃。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王迎斌激动地说。

全面小康是各族同胞团结奋斗的成果,民族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享的荣光。

在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河里,神州大地上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行进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一程,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审视国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

放眼国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不断影响全球和平与发展。

我国民族工作如何顺应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对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将之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以谋划,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加以推进。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同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此后,又在多个场合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以此为指引,新时代民族工作向纵深推进。

2015年国庆前夕,邀请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来京参加国庆活动。

9月30日,在会见代表们时,鲜明提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

历史的巧合蕴含着历史的必然。66年前的同一天——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36名少数民族代表用滚烫言辞表达着对新中国的衷心认同与期待:

“我们各少数民族人民几百年来流血奋斗所争取的目标,今天终究实现了……眼看着我们各个少数民族和整个中国人民的光明幸福前途,我们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各族儿女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觉醒。

思想的火炬,照亮着崭新的时代。

2017年10月,党的正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华民族”一词首次写入国家的根本法。

2019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又开创性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一个月后,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从多元走向一体、从尊重差异性到增进共同性……56个民族在多元中铸就整体、在整体中百花齐放,共同凝聚在中华民族旗帜下,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正值党的百年华诞,今年以来,已经四赴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不断深化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内涵——

在贵州,强调“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去广西,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到青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赴西藏,指出“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长安街北侧,民族文化宫,收藏着一件珍贵展品。当它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时,吸引了的目光。

这是一件大型银雕屏风。屏风用传承千年的雕刻技法,栩栩如生刻画出56个民族112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天安门前手挽手、肩并肩,四周是巍峨耸立的珠峰昆仑、云蒸霞蔚的三山五岳、绵延起伏的万里长城、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展现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壮美景象。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银雕屏风的主题,正是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殷殷期许。

大道之行——

高举伟大旗帜,坚定正确方向,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治国理政的大棋局中,民族工作占据着重要位置。为开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014年,展开了密集调研,反复倾听、认真思考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

赴内蒙古、新疆等地同少数民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参加全国人代会贵州代表团审议,看望少数民族界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

举一纲而万目张。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在这次重要会议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

这条正确道路,深刻揭示了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所在——

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

深刻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铿锵有力的话语,指引着民族工作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前进。

这条正确道路,标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方向——

“以前城区非常小,没走多远就到了菜地。现在路上很多现代化高楼,越来越有大城市范儿了。”今年回国探亲的一名华侨,对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变化赞叹不已。

这是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生命力。

曾经有一段时期,社会上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现不同声音。

对此,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制度创新的伟大成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更加蓬勃的动力。

这条正确道路,有力维护了祖国统一、边疆安宁——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来自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的卓嘎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授勋台,接受亲自为她颁授的“七一勋章”。

33年前,年轻的卓嘎扛起玉麦乡乡长的担子,行走在为国巡边的路上。走累了,卓嘎会仰望雪山,想起爸爸捧着亲手缝制的那面五星红旗告诉她:“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卓嘎和家人守边的事迹,感动了大江南北。如今,玉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成为一乡两村的小康乡镇,居民由3人增加到200多人。他们在边境生活劳作、守护国土,继续书写着动人的故事。

我国边疆地区多为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工作对于边疆安宁意义重大。多次强调:“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

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近年来,兴边富民行动在民族地区广泛实施,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一个个环境优美的小康村,点亮着祖国漫长的边境线,守护着每一寸神圣国土。

这条正确道路,凝聚起各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只有语言通,才能文化通;只有文化通,心灵才相通。”这是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常对师生说的一句话。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中的一员,今年,库尔班·尼亚孜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各民族同胞一起,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活动。

多年前,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全部积蓄,在南疆农村创办了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开设国学课堂、传播中华文化。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民族只有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我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库尔班·尼亚孜坚定地说。

始终高度重视培育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中华儿女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我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道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儿女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行,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承载着56个民族的中华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实践之力——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千年企盼,一朝梦圆。对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的民族地区来说,胜利的喜悦更为澎湃。

走上领奖台,四川昭觉县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激动地对总书记说:“乡亲们非常想念您,让我再向您道一声‘卡沙沙(谢谢)’。”

“卡沙沙!”高兴地回应,并鼓励说,“三河村很典型,脱贫不容易。”

2018年春节前夕,专程来到这个彝族贫困村看望贫困群众。今天的三河村,一栋栋具有彝家特色的新房替代了原有简陋低矮的土坯房,百姓生活大变样。

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几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了解情况,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脱贫攻坚。

今天,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三个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省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书写了中华民族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民族工作事关全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牵动着的心。他多次对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同各族群众广泛交流,倾听群众心声,共话民族地区发展。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知重负重、奋力攻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事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谋定思路、奋起直追,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中国西南喀斯特群山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时刻“注视”苍穹,捕捉着宇宙变化的讯息。而它所在的云贵高原,正悄然经历着沧桑巨变。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近年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云”企业超过2万家,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民族地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2020年,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0.2%,比重稳中有升,其中云南、贵州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上升势头明显;

——“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同期0.9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283万人,占全国近五分之一;

……

铺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底色,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显成色。

水乳交融、血浓于水,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走进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社区民族之家,10多位居民正在用简易织机制作壮锦。“社区每月都会举办绣球制作、十字绣、剪纸等活动,我在这里生活了8年,早已把社区各民族同胞当成家人。”壮族居民谭艳春说。

在这个聚居着壮、瑶、彝、苗、侗等20个民族的社区,人们和谐互助、亲如一家。欢度“壮族三月三”、组织“百家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各族群众的情感越走越近,一幅多民族共居共乐的画面跃然呈现。

凤岭北社区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命名了96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不断擦亮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靓丽名片。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阔步向前。

兼收并蓄、多元一体,民族文化展现新活力——

带有浓郁民族风格与鲜明地域特色的歌舞剧、少数民族剧种、汉族地方剧种、话剧、歌剧……已成功举办五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佳作频出、精彩纷呈,生动展现了我国各民族文艺的传承发展与时代风貌,也为中华文化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中,超过三分之一与少数民族相关。

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普查、整理、翻译和研究,主办一系列民族自治地方主题展览;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搭建各民族展示风貌、交流互鉴、情感交融的舞台……

文化聚友、竞技结缘,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浇灌出更加艳丽的中华文化之花。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民生福祉迎来新飞跃——

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全都有了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近日,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写信,汇报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

“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2021年8月19日,在给老支书们的回信中,勉励他们引领乡亲们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大凉山间,坚固的钢梯铺就悬崖村的“神奇天路”;彩云之南,民族地区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贺兰山下,百万移民挪出了穷窝、换掉了穷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民族地区着眼民生福祉、致力民生改善,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永续发展、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绘就新画卷——

“总书记,您看,这是最近在我们家乡拍的。”今年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从小生长在祁连山脚下青海省门源县的孔庆菊代表,拿出照片,请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的观看。

一张照片,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坚守“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的“财富观”,近年来,民族地区不断绘就“生态画卷”,各族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天蓝、山青、水碧、土净的环境中实现安居乐业。

从苍山洱海到辽阔草原,从天山南北到沿海渔村,56个民族正共同唱起幸福的欢歌,这歌声响彻四方。

长远之治——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美画卷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铿锵有力的庄严宣告,让中华儿女群情振奋。

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刻度;伟大的梦想,开启新的征程。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变化的是压茬推进的目标和节点,不变的是一往无前的奋斗和决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着力将“大写意”变为“工笔画”,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

青山巍巍,碧水悠悠。在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同仁村,坐落着一座历经风雨依然坚实挺立的桥。

这座昔日由红军战士与华江瑶胞共同修建的“红军桥”,如今正成为百姓口中的致富桥。每年当地有100余万条毛竹经过这座桥销往全国各地,为瑶胞带来数千万元收入。

只有跑出赶超“加速度”,才能驶上发展“快车道”。

必须看到,当前民族地区还存在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人才支撑不足、生态保护任务重等问题,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面临解决“有没有”“好不好”的双重任务。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是挑战,也是机遇。

赴贵州考察,提出“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要求“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强调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

2021年以来,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亲自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擘画蓝图、明确路径,为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界碑一点儿不能动,边境土地一点儿不能丢”。

在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的新疆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境线。数十年来,她亲手在帕米尔高原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如今,布茹玛汗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是护边员。一家人无怨无悔,以毕生奉献守护祖国山河。

“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深刻指出。

推动民族工作走深走实,最关键的是维护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凝聚人心。

今年7月下旬,党的百年庆典之后首次赴地方考察就来到雪域高原,亲切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

面对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语重心长地说:“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以“细流滴灌式”的宣传教育推进民族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爱我中华的种子必将扎根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的心灵深处,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汇聚激励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的强大合力——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

“要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一起做好民族工作。”明确强调。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发挥大统战格局优势,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1949年9月21日,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我们彝族一向受压迫,受歧视……但是,今天我们做了人,并且做了国家的主人,来参加这个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的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张冲不胜感慨。

70多年后的2021年3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这里召开。

作为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毛南族的全国政协委员,来自广西的韦震玲站在协商民主的殿堂,深情讲述家乡脱贫致富的故事。

“我曾经以为,家乡永远也无法与外界相连了,除非奇迹发生。奇迹真的发生了……家里家外,灯火明亮,果园飘香,桑树成林,稻香阵阵,平整宽阔的道路修到每一个村寨,清洁干净的自来水引进每一户人家……”

韦震玲委员激动地说:“向着明天,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