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0:59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1)

近年来,我校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方向如何转移”“新的培训模式如何建立”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和思考。在调研、分析和思考中,我们发现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面广,职责遍及多个方面,依靠学校现有的力量来进行全面的培训,必定会力不从心,效果不佳。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师进修学校最根本、最关键的培训任务是什么?

根据这个思考点进行深入挖掘,我们逐一盘点了学校面临的培训任务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找出了当前教师培训的核心重点,那就是整体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建设高效课堂。围绕这个培训主题,我们努力推动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推动校长思想治校

学校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力。提高校长对课堂的领导力,是我校2011年以来培训的重点工作之一。

(1)举办专题培训。2011年以来,我校以“领航高效课堂”为主题,分初中校长、中心小学校长、村小校长三个系列,各组织和开展了三轮“思想治校”培训。在专题培训中,我们响亮地提出了“办有思想的学校,当有思想的校长”的口号,同时,要求接受培训的校长在培训过程中,按所任教学科每人上一堂展示课,我校组织专家对展示课进行评定。同时我县教育局普教科和教研室配合校长,提高高效课堂领导力和执行力,将校长赛课列为每年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每年举行一次全县校长赛课活动。

(2)组织挂职培训。我校组织中心小学校长到我县高效课堂示范学校、名优学校挂职锻炼,集中学习这些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让校长在与名校的零距离互动中感受什么是高效课堂,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3)组织外出学习。2011年以来,我校组织了300多位校长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山东省昌乐二中、湖南省岳阳市许市中学、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参观学习,还选派中心学校校长和高中校长到北京进行高级研修活动。通过外派校长到省外名校学习,拓宽了校长建设高效课堂的视野。

(4)组建 “楚沩论坛”。近年来,我校聘请了大量全国知名的专家进行讲座,如魏书生、李镇西、庞荣瑞、山东省杜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等都曾来我县讲学。“楚沩论坛”除组织专家讲学以外,还定期举办我县校长的讲学活动和交流活动,全面活跃了校长之间的学术交流氛围。

(5)出版理论专著。今年,我们学校编写了《走向新课堂――案例评析、拓展与提升》一书,分八章,内容为从旧理念走向新理念,从“大班”走向“小班”,从“观模”走向“建模”,从“教案”走向“学案”,从“牵生而教”走向“顺学而导”,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以教评教走向以学评教,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这本专著解决了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对于提升校长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文化管理培训,推进班主任文化治班

在教学第一线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在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听课、做作业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入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场境中,学生无所适从,课堂难于控制。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反复调查实验,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凡是有浓厚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的学习集体,课堂就高效;凡是没有浓厚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的学习集体,课堂就低效。为此,班主任文化治班培训成为我们学校培训的新内容、新重点。

(1)专题培训。2012年以来,我校在思想治校培训、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资深教师培训和新上岗教师培训中,都增加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的内容。目前,从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的情况看,班级和小组的奋斗口号、学习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文化、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学习探究文化、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赛文化、学习与文明捆绑评价文化等都已经形成。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成为班级和小组的主要管理文化,有力地促进了高效课堂建设。

(2)异地培训。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如何加强小组建设,对小组进行日常评价与考核?近年来,我校多次派出骨干班主任到教育发达地区如杭州、上海、深圳等地跟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2010年,我校从我县抽调48名骨干班主任到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跟班学习半个月。学习期间,学习人员不仅从理论上掌握了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观摩了学军小学班级常规管理模式,还轮流班主任,全方位参与班级管理,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学军小学的班级管理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县如此大力度地对班主任进行异地培训,受到了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许。

(3)骨干引领。为了唤起广大班主任的爱心与责任心,我校从我县推选了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如“爱心妈妈”“知心老师”等,组成宣讲团,到我县各学校巡回演讲,共达40多场次。宣讲团每到一处,用他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使全县广大教师受到极大的震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1年以来,我校组建班主任论坛,为我县班主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建立我县班主任群,为班主任、项目专家实时交流提供便利。组建一支优秀班主任的王牌团队,在论坛中定期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如张爱平介绍“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刘令军介绍“班级管理十八招”、铙锦介绍“做美丽的班主任”、熊英介绍“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路”等,他们的发言深受广大班主任的欢迎,为其他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艺术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指引作用。

三、多层面培训,推动教师专业治教

(1)化解高效课堂建设教师无专业知识储备的矛盾。高效课堂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支撑,而农村学校的基本现状是:教师知识储备过少,教学技能单一陈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不了课堂。而我校面临1万多名教师的培训,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培训不过来。2011年以来,我们就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将全体教师拉到“大培训、大提高”的行列中来,这就有了教师五年360课时培训的长效机制和“教师读书知识竞赛”的长效机制。在教师360课时学习计划中,考试成为学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校组织了2400多名教师,2012年组织了2033名教师参加业务考试,我校计划在未来三年完成对1万名教师的考试工作。我校的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形式,考试内容中,占30%的公共部分为“高效课堂”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及养成教育理论;占70%的专业部分为报考教师任教科目的专业知识。在考试之前三个月,为参考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书籍,要求其进行认真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以考促学,让教师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另外,我校还在监考上主动创新:每个考场除了像平时一样安排了主副监考外,还请来了一名学生担任红领巾监督员,全程监察考风考纪。师生角色的转换给参考教师的心灵带来了巨大震撼。考试可以发现自身不足,而参与竞赛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闪光点,为己所用。和业务考试一样,读书知识竞赛也是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标准动作,是坚持了很多年的传统项目。每年我校都会指定部分必读书目,内容涉及教育理论、课改动态、个人励志等方面,而竞赛选题则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竞赛形式也是多样的,分笔试、演讲、辩论等多种,全体教师参与,分层竞技,对决赛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教师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是我县教师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舞台,吸引着大家积极参与,促成了广大教师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了我县师训工作的又一个招牌。

(2)冲破高效课堂建设盲区。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班级、学科的课堂教学落后,对教师来说都是不可饶恕的过失。在教师群体中,50岁以上的这部分教师大多存在理论陈旧、方法欠缺的问题,不受学生欢迎。当我们提出建设高效课堂的时候,来自这部分教师的反响非常强烈:“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方法,好好的,为什么要改?”“我们50多岁了,让年轻人去干吧,我们教几年就退休了。”“人老了,心老了,干劲没有了,我们的历史就要结束了。”为了解决这个层面专业教学的问题,也为了冲破高效课堂建设的盲区,我们以“增进教育激情,提高教学技能” 为主题,开展了“资深教师培训”的活动,让湖南省宁乡县50岁以上的教师全部走向了培训课堂。培训中,我们采取每班40人左右的小班化模式,在学期中分散进行培训,通过听课、上课、技能训练等现场研讨形式,让资深教师充分感受课程改革的力度,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2)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大力推进“小班化”教育,也就是要求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笔者主持研究了辽宁省青年科研骨干专项重点课题《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GZXQCA016),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小班化教育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渠道,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在小班化教育模式下,一个教师所负责的学生更少,因此学生会得到来自教师的更多关注,也会赢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一、小班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班化教育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教育模式,它依旧保持着班级授课的形式,也就是说,小班化教育并不是完全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对传统授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在小班化教育模式下,班级人数显著减少,能进一步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得到来自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和关心。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假若采取大班教学,教师就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成绩的提高,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还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班化教学能有效避免这种状况,学生会获得更加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教学顺应了时展趋势,贯彻落实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所能关注的学生群体不应超过25个,而传统的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兼顾全体,阻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就某种意义而言,大班教学违背了教育平等原则,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在课堂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踊跃表达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在共同协商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结论。

二、初中语文如何实行小班化教学

1.教学理念

小班化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教育改革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新型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小班化教育要立足现实,坚持教育价值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2.教学方法

(1)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①语文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个性、家庭背景以及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要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为学生量体裁衣地制订学习策略,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同时,要熟悉马斯洛心理需求的相关理论,科学判定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选择性地制订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②开展兴趣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人们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基本的情绪表现形式,是开展某种学习活动的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它和情感相通,能显著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求的欲望,因而会主动投身学习中。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开展互助互学、小组围坐以及分组教学等合作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夯实语文学习基础。笔者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坚持因材施教,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班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入手,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3)从全体学生出发,进行梯度提问。古语有云:“善问者如攻其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也就是说,教育者在课堂提问中,要讲究梯度,遵循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层层深入,逐步提高,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纵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提问环节坚持双向互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提出问题以后要允许学生质疑,师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掌握知识。当然,也要注意加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推动课堂提问模式的多向、双向发展,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互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课堂学习中,而且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2)要为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就要求学生举手回答,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有时候学生并不明白具体的原理,只是单纯地说出教师所需要的答案。那么,部分思维能力跟不上的学生就会不知所云。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提问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在抛出问题以后,教师要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帮助学生转换思想,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课堂讨论中。只有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才能提出有见地的答案,发展自身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

3.教学结果

通过对初中语文实行小班化教学后,教学结果颇为满意。(1)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2)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3)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4)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初中语文小班化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持续发展的产物。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小班化教学遵循了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理念,小班化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要推进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教育工作者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23-02

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他的著作《大教学论》,并在书中首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提出了班级组织的概念。此后,班级组织在欧美高等教学中被普遍采用,随后逐渐延伸到亚洲、非洲的学校。直至今日,班级教学仍然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根据授课班级中学生人数的数量,可将授课班级分为大班和小班。目前,我国的教育界普遍对在高校实施小班授课持肯定态度[1,2],认为实施小班授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班和大班各有其优缺点,不能简单地就认为哪一种形式好,哪一种形式不好。接下来,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来分析小班与大班授课的利与弊。

一、小班与大班的界定

人数是确定被授课班级是大班还是小班的标准,那么,一个班的人数在多少以内就算小班呢?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每班的学额在30以内就是小班[3],超过30人就算是大班。在我国,也有些人认为每班的学额在50以内就算是小班。很明显,这种以一个数字来划分大小班的方法过于简单,29人和31人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笔者认为,以是否能够确保上课时师生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为标准来界定大小班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很显然,小班人数上限与教师对互动环节的控制方式和控制能力是有关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一个小班的学额应该是在30±5以内。

二、我国高校授课班级规模现状

自1997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4],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虽然在教师队伍上进行了一定的扩充,但生师比还是在不断提高。1997年,我国高校的生师比是9.81∶1,2012年我国高校的生师比已经达到了17.52∶1。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大班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思想政治、英语以及计算机这一类的公共课,在有些高校,甚至会出现学生人数达到200人左右的大课堂。

虽然小班教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但在我国,只有一些“985”级别的高校在一定的范围内尝试推行小班教学。北京大学主要是在一些优势学科的经典课程上实施小班教学;清华大学在近年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提出了通过小班讨论来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四川大学也在小范围内推行了25人课堂的小班精英教育。对于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985”高校,也没能大范围地推行小班教学,对于那些二本甚至三本高校,更没有能力来实施小班教学。

三、小班授课的特点

(一)小班授课的优点

小班授课,能够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这里所说的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互相问答、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学生发言等形式。课堂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无疑是精英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师生在讨论中观点碰撞,有可能会激发出新的灵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习惯。而在大班教学中,无法组织大部分学生都参加的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有悖于素质教育提出的主体性原则。

小班授课,教师会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如果有个别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没听懂,学生可以主动提出,教师再次讲解该知识点以帮助其理解。如果学生人数过多,肯定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小班授课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推动作用。在小班授课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他还要参与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给教师带来启发,从而促进其科研工作,实现教研相长。

小班授课,可以减少一些不规范课堂行为的发生。比如课堂上有学生睡觉或者是小声说话,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并予以制止。

(二)小班授课的缺点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小班授课也不例外,它有以上那些明显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小班授课,会使课堂教学失去多元化。如果一个班只有10个人左右,当进行课堂讨论时,会发现往往只有那么一两个善于表达的学生在谈论中占主导地位,谈论的结果也比较单一化,甚至整个班级学生作业的错误和精彩之处都相近,这就是由于多元化丧失带来的坏处。

小班授课有可能会给老师对课堂的管理带来难度。在小班中,如果学生中有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学生,那么整个班级的社交关系就会发生板结,整个班会形成以这个学生为中心的单一关系群体,如果这个学生是个坏学生的话,他就有可能带着其他的学生一起和老师作对,导致教师无法控制课堂。

小班授课会增加高校运行成本。在学生人数一定的情况下,实施小班教学,无疑需要更多的教师、教室及教学设备等。从前文中提到的我国的生师比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教师数量是相对偏少的。因此,基于我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特殊国情,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面临着师资数量与质量、教室、实验室、教育经费等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方面的困难。

从理论上来讲,小班授课适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小班教学的优势。但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像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这类教学方式,无疑要花费教师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而对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岗位聘用来说,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还是科研成果,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放在科研工作上,因此无法去设计和执行那些相对先进但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先进的教学方式,这使得小班教学在这方面的优势名存实亡。

四、大班授课的特点

(一)大班授课的优点

大班授课,能够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应用,从而降低高校的运行成本,这同时也意味着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这对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大班授课保持了班级的多元化,在学生之间的讨论过程中有可能得出多元化的结果,避免了学生思路的单一与僵化。

(二)大班授课的缺点

大班授课,由于听课学生较多,往往无法在课上进行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效讨论[5]。有研究发现,课堂上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比率不应少于25%[6],否则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对于大班授课,要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较多的学生,减少了学生课堂上发表见解的机会,因此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

美国的一个名为“视野与文化”的研究项目发现,课堂上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不超过25个学生,因此大班教学给老师对课堂的监控与管理带来困难。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着一些超大班,上课人数能达到一两百人,对这种超大班,部分老师对课堂教学次序的维持往往感到困难重重,大班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学生玩手机、看课外书、聊天等现象,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班教学所用的教室,一般都是那种座位固定的教室,这样限制了多种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实施。

五、当前我国高校中授课班级学生规模控制的原则

从以上分析可知,小班教学虽然有其优点,但同样也有缺点,不能简单地认为小班教学一定就优于大班教学。最终我们还是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国情、校情及学科性质来决定是采取小班教学还是大班教学。

有研究发现,对于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实施小班授课能够明显地提高学习效果,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课堂学生人数的多少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是很突出,与什么样的学生共同学习往往会对其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其周围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多时,往往能够显著地提高其学习成绩。

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的“985高校”,其教学资源与师资队伍相对丰富,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采用精英教育,尽量实行小班授课。在二本及三本高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多采用些大班授课是可以被接受的。

六、努力探索适合大班授课的先进教学方法

既然大班授课是目前我国高校不可回避的教学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立足于现实,努力地去探索适合于大班授课的先进教学方法。讲授式授课传播的信息量大,对教学资源相对要求较少,因此是大班授课最主要的方式,估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状况都不会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讲授式是唯一的大班授课方式,像目前成为热点的微课,就很适于大班授课。好的微课视频既能准确生动地传递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同时,由于微课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弥补教授式教学较抽象的这一缺点。

各个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这类教学方式的创新创造,这种鼓励不能只是口头的,而应该是落到实处的,比如在教改项目的立项上对这方面的项目有所倾斜,或专款专项来支持这类教改活动。

在当下,学生数量多、教育资源还不是很丰富的情况下,保证大部分适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是第一要务。同时,将教育资源向部分名校做适当的倾斜,以保证能够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顶尖人才,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对于大小班授课采用不同的控制原则是一种务实的做法。

参考文献:

[1]王朋朋,杨晓冬,李伟,屈彩虹.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96-97.

[2]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2):32-36.

[3]李玉侠.试论确定高校大班教学规模的依据[J].衡水学院学报,2005,7(1):62-63.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4)

医用化学是医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为医护专业后续核心课程奠定基础。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概况,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文科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化学知识后,高中就不再学习化学,导致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民办院校医护专业的学生70%是文科生,有的地区同学反映中考不考化学内容,没有学过化学课程。这些同学在大一阶段学习医用化学非常吃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学生说学习化学像听天书,化学符号像英文单词,难以接受,从心理上开始抗拒化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本研究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PBL-TBL联合教学法应用在医用化学课堂中取得较好的成效,课前老师提出与医学相关案例和问题,以小组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抗拒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1.实践内容和方法

1.1授课对象

选定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大一4个班级实施“PBL-TBL”教学实践研究,其中,一二班作为对照班级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三四班作为实验班级,实行PBL-TBL联合教学方法授课。一二班人数共137人,三四班人数共140人。

1.2课前准备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材均采用全国中等医学类“十二五”规划创新教材,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杨炳林、何木全主编的《医用化学》。课前针对每章内容要点,搜集相关医学案例和问题,在讲课之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例如第二章在溶液的渗透压这一节内容,提出医学问题:病人在输液的时候用葡萄糖溶液是50g/L,为什么不能用100g/L或者20g/L,会有什么后果呢?老师讲授完渗透现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整理,推荐代表上讲台讲解。

1.3课堂分组

将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班共分10组,每组7人。学生自由搭配,每组含有1-2名化学基础稍好的同学,组成员上课坐在一起,便于互相学习、讨论。同时选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充分调动组内同学的积极性。

1.4课堂实施

在实验班级,对个人和小组分别进行考核,在医学问题讨论中,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进行回答,经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上台讲解,作为小组考核成绩,在课堂提问环节,采取个人自由回答,考核个人成绩,其中个人成绩直接影响小组整体的成绩,建立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包括问题涉及的知识重点、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解过程的错误等。在对照班级中,主要采取教师讲解,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缺少讨论和自主分析问题的环节。

2.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中,采取考试、操作、问卷调查三种方式对学生和小组进行考核,形成PBL-TBL教学法评价机制。通过同一份试题的理论考试和实验项目操作,对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的体会总结,客观评价PBL-TBL联合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课堂的效果,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改进措施。

3.教学实践结果

3.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对实验班级共140人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恕T诘鞑楣程中,大部分同学积极配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发出调查问卷140份,收回调查问卷140份。调查内容人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PBL-TBL联合教学法问卷调查人数统计结果 n(%)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PBL-TBL联合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从心理上放松,降低对化学的抗拒,部分学生开始喜欢化学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小组合作意识很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传统授课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足之处,还是存在大部分学生不愿走上讲台,缺少上讲台的勇气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锻炼。

3.2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理论成绩平均分和实践成绩进行比较,并对其平均分分别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成绩在60分以上为及格。结果见表2、表3。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理论成绩分析 ■±s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践成绩分析 ■±s

由表2数据显示,理论成绩平均分比较:P

由表3数据显示,实践成绩平均分比较:P

3.3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通过任课教师教学经验和体会,总体发现PBL-TBL联合教学法能够促进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团队之间比赛考核的过程,每位同学都积极发言,打破传统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默的现象,都为自己的小组争分争优。在老师提出问题的同时,组长带领大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以学生走上讲台的方式,鼓励学生讲,老师点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对任课教师的影响

PBL-TBL联合教学法对任课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只是单纯地掌握相应课堂知识,而实行PBL-TBL联合教学法,任课教师要提前进行相关章节医学案例及问题的搜集,案例习题的整理,教学环节的制定,针对每章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提前整理习题和与医学相关的案例,供学生上课讨论。此外,对任课老师的组织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老师不仅要熟悉课堂内容,而且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课堂氛围较好。

3.结语

PBL-TBL联合教学法应用在医用化学课堂中,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以小组模式自由讨论,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总体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较好,同时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总之,本研究解决了民办院校医护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问题,希望在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中进行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1.

[2]韩轶,欧阳静.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中的运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0(7):8-10.

[3]刘海霞.生理学教学中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研究[J].职业教育,2015,5:148-149.

[4]王雯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敖桂珍,温红.结合T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9:773-774.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5)

蔡伟峰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万顷沙中学校长;近年来,潜心于教育科研,主持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并有多篇作品发表在部级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上;曾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朱莉 湖北省武汉市汪汉区天一街小学教学校长,湖北省新课程培训教师,省教育优秀工作者,市“十一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区学科带头人,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其撰写的多篇论文、教案、案例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并多次在《小学德育》《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等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

本刊编辑:所谓小班化教学,是通过控制班级学生人数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根据这一环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班级授课制。那么,这种教学模式有哪些优点呢?

庄德勇: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自主、多元、开放、健康的发展。小班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去,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同时,在小班化教学情境中,师生交往由冷漠机械变为热情主动。由于小班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所以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尊重学生个性。在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呈现出了“五多”现象:课堂发言的人数多,实践操作的时间多,互动合作的交流多,信息反馈的机会多,得到的认可和欣赏多;在教师方面也有“五多”:教学目标的达成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对话机会多,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行为多,对学生实施个别辅导的时间多,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多。

蔡伟峰:小班化教学是一种适合知识经济需要的扎实精致、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深入,使教师在备课、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法选择、作业布置、评价方式等方面可以开展更多变革,可以用精巧的设计、灵活的教法、扎实的训练使课堂更趋于常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好的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同时,学生也可以尽情地读,自由地写,真正实现一对一的训练。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美化教室环境,营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朱莉:小班化教学在教育形式上的创新,使教育开始因人而异,变得“精致”了。与大班相比,小班化教学主要体现了“五精”:一是学生主体精少;二是教师主导精心;三是教学环境精美;四是教学观念精炼;五是教学方式精妙。总之,小班化教学不仅对教师有很大的开拓空间,而且更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素质,更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刊编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化教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蔡伟峰:首先,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小班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学是近几年学校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一种改革现象,是当代学校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充足的办学经费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小班化教学最终成为现实。

其次,从办学目标来说,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小班化教学正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符合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形式。小班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能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

最后,从办学水平来说,小班化教学更能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小班化教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大量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等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也有重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庄德勇:小班化教学不仅仅在于班级人数的多少,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小班化”。人数的多少只是表象的形式,如果教学还是老模式,方法还是老套路,就只能是“小班化”的“大班化”教育。从这种意义上说,小班化的实质应是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差别化的教育,它与班额的大小并无实质性的关联。

朱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接受教育,让每个学生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推行小班化教育,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打造学校课堂文化,办精品优质的小班化学校,是当代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趋向正逐步成为部分学校发展的品牌优势,正日渐成为一些区域办“一流优质教育”发展的新生趋势。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和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系统深入开展推行小班化教学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教学效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刊编辑:小班化与普通化班级编制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庄德勇:我认为,小班化教学与普通化班级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是教育观的差异。在小班教学中,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主、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课程观的差异。强调为学生构建起多元化、生活化、体验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三是教学观的差异。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减轻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把在“大班化”教学中所花的大量无效劳动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学生更多了解、交流、互动和相互帮助上来。

蔡伟峰:小班化与普通化班级编制的主要差异表现在教师行为和教育效果上。

小班化教学使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成为可能,使教师有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心理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期望正效应。过去在大班教学时,不是教师不想走下讲台,而是有时走下讲台确实很局促;现在的小班化教学,教师完全可以走进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使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传统班级由于学生多,教学时间又是定量的;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往往把发言机会给予那些能与老师上下呼应的优等生。有时,为了提高优秀率、及格率,教师常常“抓两头”(优等生和落后生),大多数中等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在班级中不起什么作用。但在小班,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地与教师直接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就连那些胆小、性格内向、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这使“人人发展”目标的实施得到了更有利的保证。

朱莉:小班化与普通化班级编制在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生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这为教师真正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二是学生有效互动、深度参与,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拟订教学目标,针对每个个体进行教育,避免了教学盲点,这在一个四五十人的普通班里是很难做到的。三是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着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现状,自主设计作业,或自己选择教师提供的分层作业菜单,进行练习,以促进自己的发展。四是开放空间,挖掘资源,有利于课堂时空的拓展。课堂角色的丰富,课程内容的整合,特色课程的开发,使小班化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本刊编辑: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

庄德勇:一是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演、去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质疑、敢于争论,勤于探究、善于思辨的学习习惯。

二是实施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时,除了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自动”和“互动”等多向交流。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内的学生通过相互感染、相互带动、相互启发、相互纠正,使学生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是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法。教室环境的布置以学生为本位,课桌椅的排列也力求变化有别于传统式的直排横排方式,以便于师生、生生互动沟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机会,这既能发掘他们的兴趣与潜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也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

蔡伟峰:其一,保证小组成员都有表现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是混合分组,优中有差均衡、合理配置,水平能力相当。其活动程序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师生评价”等。小班化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充分发挥了小班化优势,保证了每个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汇报、评价等环节中的发言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地体现了小班化教学的公平性、均等性原则。

其二,保证师生互动贯穿学习全过程。探究性学习重在教会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小班化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捕捉最佳时机启发、点拨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

其三,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小班化课堂教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熟悉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个性、特长等,根据教材和学生需要设计研究课题,关注每个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根据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让每个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都能自主、充分地发挥个性,展现个人风采。

朱莉: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教师要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在适时评价与激励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习实际安排学习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哪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大概花多少时间?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该如何点拨、引导?

再次,教师要认识到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方法,即要交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参与。

最后,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起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刊编辑:小班化教学存在优点的同时,是否也存在不足之处?那么,我们应如何改进以弥补其不足之处呢?

庄德勇:虽然小班化教学较之传统的大班教学,确实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因为班额小,学习群体略显单薄,课堂教学中集体讨论、分组学习的气氛不够热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能共享的资源和分享的信息源相对大班要显得短缺;在小班化教学中,因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过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易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坚信小班化教学的方向是正确的,其利远大于弊。同时,还要不断地深化小班化教学研究,力求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化,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教育学的和谐双边关系;不断拓展教学与研讨的渠道,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尽最大可能解决小班化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蔡伟峰: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时,主要有这些不足之处:一是学生之间竞争不足,削弱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花大力气营造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能力的提高;三是课堂纪律管理严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改进以上不足之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提供多个问题答案样本,激发学生思考。克服小班化教学学生思想、观点碰撞不足的方法,可以由教师提供多个答案样本,让学生思考争论,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是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各个环节都有表现的机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同时,教师要理解、宽容学生,允许学生有表现个性的机会,不要锱铢必较,以免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朱莉:虽然小班课堂比大班课堂更“精致”,但掌控课堂的难度很大,要达到的教学要求也更高,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对“开放式”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进以弥补其不足之处呢?一是小班化教育需要教师更用心管理这个集体,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二是在小班化教学课堂模式中,教师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设计问题,讲求实效;三是教师要认真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时机及过程,在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和学生水平等,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本刊编辑:在实施小班化教学中,贵校探索、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独到经验?请与本刊读者分享一下。

庄德勇:一是小班化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把开展教育科研,作为缩短学校的发展期,缩短教师成长期的重要手段。十余年来,我校的教育科研从无到有,课题研究从校级到部级、省级到市级数十项,研究形式从参与到自主,完全形成了自己的课题研究网络,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二是形成了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十余年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形成了我校“享受学习”的文化核心。这个核心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效的教,更要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有效的学。我们引导教师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新课程,实施并总结了互动策略、合作策略、反馈策略、分层策略、启发策略、精讲策略、辅导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即时评价策略。

三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呵护着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你我手拉手,圆你上学梦”为主题的捐贫扶弱活动;以“关爱牵手·亲情”为主题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系列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由学生精心策划、组织,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活动既强调了社会意义,又结合实际;既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出发,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

蔡伟峰:实施小班化教学,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大框架下,要实现小班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的水平至关重要。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要重新组织教材,选择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配合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带领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实现自我成长。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小班化教学最终只会是穿新鞋,走老路。我校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对小班化教育内涵的认识,加深对小班化教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学资源投放一定要充足。小班化教学需要的资源很多,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来支撑。小班化教学在场室方面要充裕,各场室的设施设备要配足、配齐。教师编制要宽裕,要有足够的人手开展各学科的教学;名优教师、骨干教师数量要有保证。小班化教学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大量的办公经费予以保障。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各种资源的保障一定要到位。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学评价制度一定要改革。小班化教学同新课改一样,要求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地发展。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对教师与学生都要采取新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以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

朱莉:近几年来,围绕“以美育人”办学理念,我校确立“发挥小班优势,寻找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切实从“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指数的提高”出发,努力尝试与探索新时期小班化课堂教学文化。

一是整编精良的教师队伍,焕发教师的工作魅力,锻造优良的师德,业务过硬的教师团队。我们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的交叉互替,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

小班额;小学语文;农村学校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以及择校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小学的生源在日益减少,大量生源融入城市,因此农村学校小班额现象越来越明显。偏远地区小学向乡镇学校并校,教师老龄化、跨学科兼任现象严重,小班额教学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在目前的形势下,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增强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小班额是农村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也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面对当前复杂的教育形势,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提倡创新教育,将影响语文教学的不利因素合理转化为有利于教学的工具,促进语文课堂有效开展。

一、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教师安排座位,优化组织形式农村地区学校传统的大班额编制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一进入教室感觉没有多余的空间,前排学生紧贴着讲台,后排学生紧贴着后墙,课桌与课桌之间的过道狭窄,空气流通不佳,导致经常出现“一人生病,全班传染”的情况。而小班额教学使教室变得宽敞,学生还可以精心的布置教室,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座位排列方式,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可以采用圆桌式教学,把桌椅摆成一圈。这样,学生可以集体讨论学习内容,也可以单独发表意见,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小班额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互动教学和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二)有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管理更优化传统班级教学人数较多,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提高优生率,在课堂上通常只关注优等生,偶尔关注个别后进生,而大多数中等生和边缘生则被忽视,成为了课堂中的听众,不利于养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小班额教学模式却对上述情况有所改善,每节课教师都可以与全班学生交流,也有更多的精力去详细批改学生的作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消除消极情绪,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小班额的课堂更便于教师管理,教师不用再去烦恼如何有效保障人数众多的课堂秩序,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都可以更加轻松和便捷。

(三)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提高创新精神传统课堂由于人数多、座位拥挤等原因,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和讨论的机会相对较少,学习能力差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会失去主动性,长期下来会使学生感到压抑。而小班额的课堂竞争压力小,课堂氛围和谐有序,学生得到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多,使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教学中,也真正实现了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的教育目标。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有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以前教师开家长会的时候与学生家长单独交流的时间少,教师与家长彼此不熟悉,无法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配合,现在小班额的教学则使该问题迎刃而解。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小班额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由于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人数少,语文教师就可以随时观察小学生的一举一动以及一言一行,及时与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讲授小学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农村学校里,教学设施和师资配备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发现教学资源,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语文教学顺利开展。比如讲课文《小小的船》时,语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彩纸、胶带、剪刀等工具,让学生分小组制作小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语文实践机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语文教师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使语文课堂知识面狭窄,课堂教学效率低。在新时期,小班额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渗透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小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要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比赛等,号召全体小学生积极参与,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使小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三)语文教师正视现实,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体”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正确面对现实,根据学校教学水平和小学生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满堂灌”或者“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要让小学生由“接受式”走向“主动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要想使小班额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而应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是创新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展示了丰富的信息和教学艺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拓宽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让学生写作文《过年》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放鞭炮或者贴春联等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有效突出重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小班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因此,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策略、手段、评价和提问等一系列教育形态,为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争取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实力强的新一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7)

1.大班英语教学的优点

第一,大班英语教学可以节约师资。大班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实行大班英语教学,一个老师带130个学生一周的工作量,相当于普通班级三周的工作量。这样,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备课和搞科研,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大班教学宽松的课堂气氛。多数学生认为大班课人多,气氛活跃,容易激发个人积极思维,上大班课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而小班上课,学生经常神经绷得很紧,压力很大,害怕被提问,上课有时就是一种负担。大班课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培养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必不可少。

第三,大班上课增强竞争意识。大班上课有时一个班可以是不同系别的学生在一起,这样不同班级的学生坐在一起,暗地里较劲,更加促进学习。

2.大班英语教学的缺点

伴随着大班英语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大班英语教学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下述缺点。

第一,个体接触有限。由于班级大人数多,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与每个同学都有直接的语言交流,导致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没有充分了解。这样缺乏交流的教学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纪律难以保证。由于班级大人数多,给人以拥挤的感觉,同学的活动空间相对减小,大班人数多,避免不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睡觉、看小说,甚至迟到、逃课等现象;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因而可能导致教学纪律混乱的现象。

第三,某些学生的低效率学习。在一个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班中,教师提供的作业对一些学生来说很简单,而对另外一些可能又过难。举例来说,在笔者的精读课上,当给出一个题目让大家讨论时,其中一些学生可以侃侃而谈,而另外一些宁愿做忠实的听众。

二、大班英语教学的对策

1.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大班课教学要达到此教学目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把英语语言交流作为授课真正目的,尊重学生,提倡学生自学。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来组织教学。外语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不以学生的需求来组织教学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习效率才会达到最高。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应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只有语言学习者主动参与才能掌握所学语言的指导思想。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一方面能保证学生最大量使用英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也感觉自己不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枯燥单调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方法有:

轮流做每日汇报。学生轮流做课前5分钟发言,内容不限,可以是英语小故事,时事评论或者笑话、谜语等。发言完毕,就内容给出适当的评语总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独立完成,并对存在的发音问题或语法错误提出建议。

分组讨论。首先,教师就课文内容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每小组选派1~2名代表作为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并作为重点发言对象,就本组所讨论的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难解的问题。而后,教师就本课的内容和讨论的题目进行总结。

2.全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保证大班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大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总结经验,提高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在百分之百的时间内抓住百分之百学生的注意力。但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内容,学会抓住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是可以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抓住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的。这就需要上大班课的老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学会做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努力创造一种责任共担的课堂环境。带领他们树立信心,渡过难关。让他从你丰富的知识中了解异地风俗,从你幽默的言谈中放松疲惫的神经。

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能够以教育理论为基础,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巧教活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英语大班型课堂教学质量。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大班课堂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极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利用,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能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综合使用使学生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完成了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创造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3.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国学生学英语的难点之一就是缺少一种操练语言的环境。每周仅仅几个小时的课堂英语输入与操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组织好课堂教学,外语教师应努力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

一是定期邀请外语教学专家或外籍教师举办英语知识讲座,介绍英语学习方法,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知识。举办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知识比赛,英语翻译与写作、演讲比赛,英语读书比赛、英语演唱赛等。二是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录像片和教学片,或是电影、电视;出版校园英语期刊,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培养学生英语写作兴趣。三是利用学校广播站开设英语调频台,向学生播放各种英语材料、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等,训练学生的听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总之,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也促进了语言学习,提高了运用能力。

公共英语大班授课是目前许多大学里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从教学实践和师生的调查中,不可否认它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并被相当一部分师生所接受。通过尝试,大班教学在提高讲课的生动性、科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必将呈现出喜人的变化。合理规模的大班教学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和教学手段,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缓解英语教师和教室及设备不足的矛盾,最大限度的实现现有外语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必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257-0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普遍认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再重复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真正实现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全国各高校纷纷举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旗,从课程设置,教材研发,课堂环境,教师教学观念到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以笔者所在赤峰学院为例,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班授课模式的优势,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引言

班型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之一,班型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大小班型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张学华指出如果班型控制不好,不但制约学生的个体发展还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朱红等认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设立个性化的小班研讨。何为大班型,何为小班型,尚无明确定义。国际上普遍认为人数小于20即为小班授课,也有将人数放宽至30到35人。

二、班型与综合课堂效果间的关系

课堂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场所。束定芳认为“对学习者来说,课堂是接触和参与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解决学习困难、展示学习成果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离不开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再是占有课堂,而是组织、管理课堂。

师生互动是保证有效课堂的关键,以往的教学注重课文讲解,词汇讲解及习题讲解。只是单方面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导致的后果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昏昏欲睡,各行其是。这与大学英语教学主导思想有一定的关系,但合班制的大班型授课模式也是制约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所教授的四个自然班中,一个班人数30人,属于小班型。经常进行主题讨论活动、课堂展示、辩论等活动,课堂气氛热烈。另外三个班级人数在50到60人之间,小组讨论活动举步维艰,有限的课堂只能抽查每个讨论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本次抽到的讨论组下次就不会积极准备,从学生心理动机上看,惰性明显占上风,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从最终的评价考试看,小班型学生及格率高于大班型,优良等级的学生数量明显高于大班型学生。笔者在此提供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年度期末成绩80-89分数段人数比例:

上述数据虽与学生专业略有关系,但结合课堂互动情况,得出结论:班型与综合课堂效果成反比例。

从课堂作业检查方面看,班型大,作业数量多,繁重的劳动量使教师疲惫不堪,很难保证高质量的作业批改及反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采用抽查的办法,这依然会陷入学生惰性的泥潭,作业本身也失去了其检测、巩固的意义。

大学生普遍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偏低。大学英语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一门通识教育必须课,耗时较长,学分较高,它同时也是最令学生失望的课程之一。由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亦不明确,致使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就是为了四、六级考试。笔者曾对自己所教授的7个专业的学生做过调查,70%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不满意,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合班授课的大课堂,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人,致使基础差的学生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以往的四、六级考试还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还能够进行英语学习。现在,取消了四、六级必考限制,大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英语可有可无,课堂的互动及配合度更无从谈起。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期的大班授课更使得课堂教学很难实现互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更成为一纸空谈。

三、小班教学的优势

小班授课符合英语学科特点,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反复操练,大量的输入才能保证有效的语言输出。从课堂时间分配上看,小班授课模式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课堂,还能确保每位同学在课堂上有充足的展示平台。口语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提高,慢慢进步。此外,教师有充足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确保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稳步提高。

小班授课因其容小,便于教师熟悉每一位同学,还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可能性。以笔者所带的四个自然班为例,一般人数30人,根据定义,被认定为小班型。此班的课堂氛围、学生课堂专注度及师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个班级。

因个体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也不在一个起点上。小班授课模式下,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和优势,因材施教,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计划和内容。甚至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与专业相关的课堂讨论话题。例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上使用相关专业英语,小范围、渐进式的讨论小学生心理发展状态。而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同学,可以借鉴国际标准术语,探讨网页制作等话题,逐渐实现内容依托式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英语使用的能力。

四、实施小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渐进式教学原则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过程,人类接受新知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渐进式的接受过程。大一学生刚刚结束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虽憧憬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但从认知的持续性考虑,可以在第一学期采取集中讲授基础知识的办法,这样一方面为基础差的学生补齐欠缺知识,基础稍好的学生巩固语言知识,确保足够的语言输入,另一方面为下学期英语输出做过渡准备。只有夯实了语言基础,才有可能进行自如无障碍的语言输出,才能使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成为可能。

(二)教师创造有效的课堂环境,优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中有效的课堂环境强调的是师生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参与,二者的互动交融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前进。教师在此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设计者。有效、积极的教学活动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反应度以及学生现有英语水平。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目标过于笼统时,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做起;教学活动不能引发学生的热情、无法吸引学生时,学生便会被动应付。小班授课便于教师兼顾学生个体英语水平,及时纠正学生口头交流时出现的问题,避免错误成为习惯的现象发生。

学生的学习讨论小组不是单纯的由学生组织课堂,教师的引导、协调、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互动,既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又给与学生一定的归属感及成就感。教学活动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或无法理解时,便会产生消极抵制情绪。长期持续,会泯灭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有效的课堂环境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合理教学活动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逐步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使教学活动逐渐由教过渡到学。

(三)具体实施过程

1.选话题

话题的选择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教师不但要考虑学生现有英语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信念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视野从大学英语课本之内引向课堂之外。如在讲授工作这一话题时。根据不同的班级设计不同的话题。笔者的做法是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设计的话题是:如何处理小学生课堂纪律的问题。具体给出一些英语相关句型及习惯表达,目标明确,给学生一个入手点,避免话题过大,学生无从入手的现象发生。而给教育技术专业的话题是:如何为一家教育机构制作网页。同样给出一些英语相关句型及习惯表达,还要给出一些专业词汇。给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去使用英语。此种做法也存在问题,由于工作量大加之教师水平有限,所以不能对所有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都能如此设置。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如何使用英语,提高自身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学生准备

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设组长,由组长分配任务,分工明确,确保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为提供学生检索资料的方法及途径,让学生有效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及网络资源。此阶段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去伪存真,学会提取有效的资料。

此阶段注意学生合作意识薄弱的问题,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围绕既定话题展开讨论时,有的学生独自一人埋头苦思,有的人低头独自写作。教师在此要从精神上肯定他(她),鼓励学生与人分享。

3.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是本教学活动的重点。课堂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口头汇报形式,学生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得以展现。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学生阐释的内容空而泛。学生在展示成果时经常出现一整段内容都在空喊口号,而无具体内容或实施计划。如谈论梦想时,整整一段叙说的都是“I' sure I can be a manager. I can be a manager one day”等句子的反复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进行专项练习,提出尽可能多的计划,让学生补充具体实施计划。

4.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无论何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堂环境,小组展示过程中缺少了教师的组织、指导便会导致整个课堂活动失衡。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热情,学生的笔头、口头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此种教学活动无异于传统大班授课。师生的紧密合作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稳步发展。

五、结束语

传统的大班授课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小班授课模式保障了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小班授课是应时代之需而发展起来的,既适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小班型在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风方面有独特优势,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进行提供了有效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效新.大学英语CSA渐进式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4(2):56-62.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吕军莉,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61-164.

〔4〕任庆梅.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J].外语界,2014(3):20-28.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9)

一、改革背景、内容及方法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课堂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关键点

“翻转课堂”是基于微课视频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实体课堂互动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在于将传统课堂上课程内容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将“吸收内化”的过程移到课堂上。“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或老师事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节省出来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交流,并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

(二)《西班牙语语法》课程开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本科和大专院校已超过90所,根据《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的要求,各大院校基本上开设了《西班牙语语法》这一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每周2学时,开设时间为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已经掌握的语法知识,回顾语法要点,把握语法难点,夯实基础,深化和升华部分知识点。要求学生梳理和提炼《现代西班牙语》1到4册的语法知识点,充实自己的语法知识体系。但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譬如缺乏配套教材,语法参考书目参差不齐,与现阶段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匹配;教师讲授时间长,课堂组织形式单一,互动性差;教学手段简单,语法知识重规则性,轻交际性。

除此之外,大量高校开设的复合型专业,譬如旅游管理(西语方向),法律(西语方向),国际贸易(西语方向)等都在培养方案中融合了基础西语教学,然而针对这些复合型专业的语法教学材料却十分匮乏。

(三)改革内容和方法

我们的语法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主要的内容根据《现代西班牙语》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的水平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整合、总结和提炼,并编制了一系列导学案,有效推动翻转课堂教学。辅助教材主要有《新编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语语法和词汇》、《西班牙语虚拟式》、《标准西班牙语语法》初级和中级,以及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RAE)和塞万提斯学院(CVC)在线的资源。

针对西语学院《西班牙语语法》专业核心课程,我们在充分筛选国内外主要教材和优秀课程视频的基础上,整合出16个教学单元,梳理和提炼《现代西班牙语》1到4册的语法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已经掌握的语法知识,回顾语法要点,把握语法难点,夯实基础,深化和升华部分知识点。采用单周微课自主学习,双周见面课翻转教学的方式,将主动权留给学生,真正做到有效学习。

针对国际商学院《基础西班牙语》专业必修课程,我们与教材紧密结合,力求将语法的学习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并选用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基础西语教学材料,将语法的教学分解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弥补西语课时不足,学生上课“吃不饱”的普遍问题。通过启用超星平台网站建课、督学、发起讨论、在线测验及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览无遗,更促进了教师的精准备课。依托超星平台的基础西班牙语语法教学已经成形并实现师生高效沟通和互动的良性循环。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开展的教学活动,考核评价的方式是灵活多元的。早期课程资源筹建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学生在QQ群组的讨论、同辈答疑和见面课的展示情况来记录平时学习成绩。期末考试以听力、口语和笔试试卷相结合的方式。网站建设完善阶段,我们通过超星平台的技术支持,得到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客观数据统计,结合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二、课程资源及网站建设

我们用于课堂的快速检测活页和题目分别达到20份和356条;自主录制的微课视频(20条以上)、音频(20条以上)、制作的Prezi/PPT导学案和知识点精讲材料(50份左右),补充教材和习题类文档及相关视频资源(100条以上)涵盖16个重要语法单元,以及基础西语阶段的语法学习,并且在每一轮的翻转教学中都会有所更新。

依托超星平台,我们建立了《基础西班牙语语法》课程,并系统完成了12个相关话题下语法知识点的嵌入式教学,累计发放了71个任务点,通过学生访问时间和频次(见图1),掌握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为进一步完善网站课程,更有针对性地“翻转”见面课堂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图1:以12月3日(周日)-9日(周五)为一个周期,访问数量最集中的三天分别为4、5、7日。次日即为见面课。每一个学生的访问记录和视频观看时长都有记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前查看,了解学生对于任务点的理解和消化情况,并做针对性备课。

三、课程主要特色

1.基于本专业核心课程,服务复合型专业基础西语教学

课程最大的特色在于翻转课堂模式成功运用于西班牙语语法专业教学中,并实现了由本专业核心课程向外辐射,辅助其他专业基础西班牙语语法教学。将课程资源不断扩充和更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项目立项(2015.07)以来,我们收集并自主制作、拍摄符合不同学习阶段的语法教学资源,即充分调动了西语专业学生的语法学习热情,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从被动接受语法规则到主动总结语法规律,并围绕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做了充分的复习,而我系2014级学生在2016年的专业四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率100%,优良率超过90%)。

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尝试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和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到复合型专业基础西班牙语教学中。针对旅游管理西语方向的新生,在《基础西班牙语(一)》课程教学中,辅以超星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模式的基础语法教学,将西语基础语法教学融入情景中,补充大量旅游和管理方面的西语表达,既能通过西语文化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弥补了复合型专业中西语课时不足,基础阶段容易出现明显分化的情况,有利于扎实语言基础,促进今后的复合型专业学习。

2.西班牙语语法课堂的“翻转”特色

(1)创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采用在线学习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加强生生、师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体现对学生体验的尊重,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培养。师生约定集体在线答疑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利用时间碎片,及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论坛发帖求助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2)设计配套的课堂活动方案。借鉴国内外优秀团队的实践翻转课堂模式的成功经验,学习并应用到《西班牙语语法》课程的翻转教学模式中,不断总结和创新,积累一套完善的课堂活动设计方案并尝试推广。课堂活动可以以个人或者小组展开,可以针对前期自主学习进行检测,也可以反映课堂上知识的内化程度。

(3)形成分组合作和竞争的学习机制。“翻转课堂”模式最考验教师的部分在于课堂翻转环节。传统课堂教师主要在讲授知识,容易把握课堂的节奏。而对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却不够关心。相对于知识的传授,知识的内化受到学生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如何在课堂上展开高效的讨论和小组学习,我们西语教研组进行了以下摸索:

采用动态分组和组长随机制。课前,要根据课前学习反馈更新分组。教师将收集到的学习困惑集中编写并以问题形式发给小组成员。组内讨论,互相答疑解惑,组间互助,共同寻找答案。指定各小组随机组长回答问题。没有讨论出答案,或者结论不够完善的,由其他小组补充和修正。课前学习任务和达标检测的完成情况可以依靠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完善之后,随机抽取成员展示小组作业,最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得到综合成绩,小组成绩等于个人成绩。明确小组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设置小组间竞赛游戏,通过比赛的方式,获得排名和成绩。

(4)课堂配套资源和课程网站顺利建设完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授课模式的推广,主讲教师不必拘泥于项目主持人,通过网站操作平台的快速学习,教学团队资源共享,将课程的优质资源发挥最大价值。

四、反思

1.目标与现实

我们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自主拍摄大量微课视频,既有提纲引导类,也有疑难点精细讲解。收集的辅助教材,参考书目和延伸阅读文章上百篇,为西班牙语语法学习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依托超星平台,建立了基础西班牙语语法课程,并结合手机APP进行见面课翻转教学,在课堂上实现即时互动,小组合作和提问抢答等竞争与合作类的课堂活动,彻底颠覆了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课堂模式。学生对于翻转课堂模式从陌生和抗拒,逐渐变为积极与教师共建平台,勇于提出贵的建议,做到教学相长。

项目顺利完成离不开西语教学团队的通力合作,前期的积累及项目进展中的高效协作。我们按照计划,步步为营,充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课堂观察,平台统计数据分析,调整导学案的细节,适当增删任务点,高频率地进行督学,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认真倾听来自同行和学生的反馈,并做出积极迅速的回应,不断完善课堂资源和网站的建设。

2.不足之处

(1)课程建设初期平台混乱。初期课程资源筹建阶段,没有统一的课程平台,学生管理和课程数据统计较为分散。确定在超星平台建课后,数据统计较为全面,手机端APP也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望学校购买的技术实力较强的平台,并能够持续稳定地为教学提供高效的服务。

(2)课堂组织形式有待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虽较传统模式有所突破,但是仍然有待创新。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专题竞答、头脑风暴等模式我们都有所尝试,但是发现不同的专题和内容需要合适的课堂组织模式,教师引导在课堂上也要适度,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需要更好地探索最佳课堂组织形式。

(3)课程评价模式的革新。我们尝试同辈评价的形式,在网站作业批改,小组活动打分时给出标准,并允许学生有一定的发挥余地,写出给分的理由,或者指出最为(不)赞赏之处。但是所给标准欠缺实操性,给学生造成了不少困惑。所以,如何制定适用于同辈评价的实用量表,是我们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3.未来展望

感谢学校提供经费,搭建平台,支持我们的西语教学团队进行翻转课堂的语法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超星平台工作人员的共同帮助下,我们的课程资源得以上传,成功建成《基础西班牙语语法》课程。面对任何技术上和理念上的问题,我们都能得到迅速的解答,这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切实促进了西语语法翻转课堂的改革和探索。

我们相信项目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我们的西语教学团队会与学生一起努力,改变陈旧的传统课堂模式,推动更多西语专业课程展开变革,并继续辐射复合型专业中的西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2]赵馨.“翻转课堂”在基础西班牙语课堂中的应用,高等教育,2015.03:102-103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10)

一直以来,小学政教工作都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另外,此项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非常切合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明显体现,因此,小学政教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起政教责任,优化课堂模式,提升政教质量。

一、小学课堂管理模式现状

当今时代,科技和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越来越激烈,心智成熟过早已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更多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表现在校园生活中凸显,并且这一现象还在不断地挑战着传统的班级课堂管理模式。如今,小学班级课堂管理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主,由教师分配给班级里学生不同的职位和职责,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课堂秩序,这样的班级课堂管理模式看似井井有条,但缺乏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想优化班级课堂管理模式,就需要教师赋予学生恰当的自主管理权限,让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实现“学生管理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二、优化课堂管理模式的实践策略

1.优化班级课堂管理机构

班级课堂管理机构是在班主任的选取下或者班级民主投票选取下诞生的,其主要职能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秩序,使整个班级得以正常、良好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班风班纪。考虑到小学生喜爱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在设置的管理职位班长、学委和小组长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设置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等职位,让这些“小干部”在班级课堂管理中各尽所长、各守其责,让喜爱班级管理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做班级小主人的快乐,另外,职位应当达到一定周期后就互换一下,尽量不要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好的管理效果总是在探索中摸索出来的。这便是笔者所讲的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被赋予权限或职能的小学生一定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教师要强化这些“小干部”的自律观念,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干部”要切实做好行为典范,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这样才能营造整个小学良好的班级课堂管理氛围。

2.强化班级文化内涵

要想优化班级课堂管理模式,提高政教质量,强化班级文化内涵也是重要的一种途径,班级文化内涵的强化,作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美化班级形象的重要要求,在提高小学政教工作质量上起着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要想优化班级课堂管理模式,就必须强化班级文化内涵,一般来说,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是很强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还是在课下一起做游戏,教师经常会看到学生自主合作的现象,但是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被大多数学生排斥,而造成的是这些个别的小学生处于长期的歧视、孤立无援的局面则是教师不愿看到的,教师希望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合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而这些个别的小学生为何会遭到排斥呢?笔者认为,大概是由于在课堂上回答某个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者犯了些小错误而遭到教师的批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意见不同而导致,原因可能很多,但作为教师,有能力也有责任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R的班级文化内涵来教导和影响学生,使他们明白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班级,要想提高整体力量就必须要有集体凝聚力,有团队合作精神,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3.提高班主任管理的作用

班主任是政教工作的引领者和倡导者,其在提高政教工作质量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班主任并不是将班级的课堂管理模式制定好了,任务分配好了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恰恰相反,班主任在优化课堂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实施“学生管理学生”的班级管理方式中,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小干部”在管理其他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自己却没做到良好的典范作用,学习委员不思进取、卫生委员不爱劳动或者班长上课带头打闹等现象,对于这些问题,班主任应当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不良作风,净化班级风气,为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而言之,要想优化传统课堂管理模式,提高小学政教工作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管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缓解班主任众多的教学压力,进而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导学生文化知识上;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团结同学互敬互爱,提高政教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小班化课堂教学论文篇(11)

一、课题研究概述

“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指充分利用“班班通”软硬件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适时、适当、适度地运用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班班通”“通硬件”是基础,“通资源”是关键,“通方法”是灵魂。本课题研究将依托我校已经初建起来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实施常态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教学,将“通方法”作为“班班通”的落脚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信息化教学策略与模式,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班班通”项目实施效益。

二、研究工作进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研究。

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王斌、徐大梅、马昌福等组成;设立了以县教研室、中心校专家组成的课题研究顾问组,庐江县教研室主任刘典松、庐江县电教馆馆长马春霖、教研室副主任张正标、教研室副主任程昌生、电教馆副馆长贺建军、庐城镇中心校校长余韶华、庐城镇中心校教研员钱梅等作为顾问亲自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给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与帮助。经过课题组成员充分酝酿、讨论,制定课题奖励制度、考核制度、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保障课题研究工作有效开展。2014年3月,吸收了周春林、王东霞、刘青山、刘朝户、张伟、林园丁等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到课题组,壮大队伍,充实课题组力量。

(二)加强培训与理论学习,支撑课题研究。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课题组成员一直坚持理论学习,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理念,并将理论学习与平时教学相融合。课题组负责人在网上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借阅学习,凡课题组成员获取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优秀文献资料,均共享学习,相互交流;凡能帮助课题研究的书籍,课题组成员均可自行购买,凭发票报销。课题组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专题学习、研讨,印发了信息化课堂教学结构理论供教师自学,还召开了翻转课堂理论和策略专题学习会议,这些举措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提高了教师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整体认识,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得到了更新,从而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加大研究性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课题组成员信息技术素养,先后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校级培训、PPT知识培训、“班班通”畅言智能语言教学系统软件使用培训、课件制作专题培训、学科主题社区教学应用专题培训、云平台教学应用专题培训、资源搜索培训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大练兵等培训活动,想方设法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安徽省电教馆举办的“2014年全省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培训会、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等,要求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之后,撰写培训心得,挂在校园网上,供课题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的培训,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运用能力有了相应提高。

(三)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推进课题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数据。在课题开题之前,以庐江县城南小学为例,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问卷调查,对庐江县城南小学“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访谈、考察等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分析并探索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或建议,力求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让信息技术真正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整体提升,并为该县乃至刚步入教育信息化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按时举行开题报告,有序稳步推进研究。2013年12月1日,我校隆重举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会;开题后,立即召开课题计划、方案研讨专题会议,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进度表;2013年12月,开展“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讨课活动;2014年1月,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

在2014年上半年,着重进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究。扎实开展以下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参与互动课堂教学视频课例大赛;开展课题研究专题会议;与庐江县泥河镇沙溪小学、合肥市黄山路小学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细化、分解暨课题研讨课活动安排工作会议;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围绕课堂制定的目标重点进行实践探索,定期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师信息化大赛等活动;召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教学评议会议;在城南小学云平台开展组内公开课、校级公开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专题研讨课教学评议,在此过程中注意收集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不断丰富学校课件资源库,供全校教师使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相继召开课题研究学期总结会议、课题研究推进会议等。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地稳步进行。

3.制订课题计划,记载课题研究进程。课题组制订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组教科研的开展。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负责人拟定教研活动,提出课题组的研究计划,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与进度,然后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总计划安排,根据教学学科与年段在个人课题记载册上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的课题计划,以便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开展教学,完善个人课题记载册,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认真撰写教学研究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典型案例和反思等,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常态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课题改进阶段性研究总结,为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实验数据和资料积累。

4.积极参加信息大赛,催生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以部级课题《“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了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作品申报、评比活动,共有8件作品在2014年全县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的课例《大自然的文字》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三等奖。2014年8月,共推荐24件学术作品、3个个人空间参加庐江县2014年电教学术作品评审。

(四)开发学科社区,建立互动平台。

我校开庐江县乃至合肥市先河,依托课题研究,建立了基于开源软件Word Press的庐江县城南小学学科主题社区,学科主题社区运行于新浪云计算平台(简称SAE)(浏览地址:http:///),该主题社区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是一个综合学科主题社区,师生可非常方便地进行注册与站点后台管理,师生、生生能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多学科交叉,具有综合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模块管理功能强大,有“教师频道”、“学生频道”、“书香校园”、“互动平台”、“协作学习”、“在线投稿”五大功能模块,能实时发表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主题社区有着强大的邮件管理系统,能实时发送提醒邮件,实现有效交互。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答疑解难”等,实现师生、生生、学生与媒体等互动,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学件、答疑解惑等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化学习与个性化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稿发表习作、日记、数学小论文、英语短文和提出疑难问题。学科主题社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新颖,页面精美、大方、清新,实用性、参与性较强,成为师生共成长的对外展示交流互动平台。该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

三、研究工作成效

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研究城南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初步建立了校本教学资源库;逐步提高了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多渠道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多途径进行练兵活动,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行动研究;建立了基于Wordpress的专属校本学科主题社区。

通过本课题研究,让“班班通”真正走向教学应用,积累了一些有效整合教学案例,正在探索“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策略,努力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截止到2014年8月,课题组第一负责人李斌研究论文《追寻充盈智慧的数学课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例类二等奖;课题组第二负责人卢凡在2013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应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建立的学科主题社区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学科主题社区类唯一的一等奖,制作的课件《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在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课件类二等奖,《“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现状调查分析》研究论文获县一等奖。课题组成员近10篇研究论文在县、市学科论文评审中获奖。课例、课件、学科主题社区、博客等10件作品在庐江县、合肥市2014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奖。张雁老师执教《大自然的文字》课例荣获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全国三等奖。

四、研究工作反思及努力方向

(一)“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切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种媒体,开展师生、生生互动式教学。

(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演示工具,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高层次地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之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评价等。“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体现在将信息技术适时、适当、适度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以能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效”的唯一检测标准,杜绝任何形式的“机械电灌”.“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不可演变为单一的计算机课件演示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体是学科,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抹杀学科教学的特点,什么内容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完全由教学的需求确定,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杜绝任何形式的滥用,信息技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不能“为用而用”,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互补,取得最佳效果。

(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提高教师整合素养的核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涵盖目标的确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习效果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