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测绘本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3:30

测绘本科论文

测绘本科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0-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此外,信息化测绘对测绘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测绘工程专业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目前,我国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当今测绘专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我国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该文结合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测绘专业英语是我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既是一门语言课,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专业课特征,这决定课程在测绘人才培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成为一门前沿学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大多以英文表述;没有过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装备,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较好地利用英语开展测绘领域的相关工作,因此掌握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对学生的继续深造、工作等十分重要。

1.2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对英语四六级有一定的要求,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重视,学生的精力大多用于准备四六级。对于专业英语缺乏相应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上专业英语课的时候,看其他课程的书籍。此外,学校对专业英语也缺乏相应的引导,而忽视了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于强调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即认为专业英语对自身专业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帮助。

1.3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讲授法,主要以黑板板书教学讲解为主,通过对教材进行翻译的方式进行讲解。黑板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讲授课程为中心,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比较被动;另外传统教学方法过分注重专业词汇的教学,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2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2.1 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需要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通过主讲教师去引导学习学习,是取得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学习,每讲课应对上讲课内容进行简单回顾,结束时对下次课内容提要,利于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应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适当增加一些课堂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 教学方式的更新

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基于教材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收到限制。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讲老师应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以课本知识为主,结合网络上最新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能过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应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

2.3 以科研论文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随着测绘的步入信息化阶段,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面临一些局限性,如教材大多编写了若干年之前,其涵盖的知识相对陈旧,不能准确的反映新形势下测绘技术的前沿知识,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以科研论文为引导的教学模型。科研论文向导主要是指以测绘学科进3年的国内外学者发明的最新综述论文为基础,综述论文一般反应了学科的最新动态,是作者对某一领域的总结。对本科生而言,通过在课堂上对综述性论文进行深入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论文,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的了解,同事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对提高本科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能力,进一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基础。

3 结语

当前测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该文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以上仅仅是作者近年来进行的一些初步尝试,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2):70-74.

[2] 李畅.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90-91.

[3] 彭秀英,王心众.“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J].测绘工程,2014,23(5):78-80.

[4] 王旭.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8):143-144.

测绘本科论文篇(2)

Abstract: in a nutshell mapping is were determined and depicted subject to eart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correlation measurement instrumen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artificial facilities, and according to the data to draw the corresponding ma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in this area began to expand, and even become a global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in the appl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s used more advanced geospatial technology, this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3S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 this paper,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simply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3S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3S技术在我国测绘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其方便快捷和海量数据等优势,为测绘工作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下面本文对3S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之后对其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 3S技术简述

3S技术,即空间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及遥感(RS)技术,3S技术是目前测绘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是测绘系统中对空间信息获取、信息管理更新以及分析应用的技术支撑。

GPS技术,是以卫星为基础进行的无线定位和导航系统,它能够为航空抗天、海洋和陆地等提供空间定位数据;GIS技术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在测绘中应用较为普遍,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立起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库,向相关者提供形式多样的空间数据查询、分析以及各种决策功能;RS技术在进行空间大面积资源调查、地理空间数据监测、提高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3S技术也在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他们的最大技术价值在于3S的集成技术,综合利用他们的测绘有点进行技术渗透,取各技术的有点实现技术融合,建立起集成化的3S技术体系。

二 3S技术在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上文中简要的论述了3S技术的基本情况,下面本文就从他们在测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空间定位系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空间定位系统技术即GPS技术,它最初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应用于军事目的的全球定位系统,它是由地面控制系统、卫星系统以及用户接收机三个系统组成的,由卫星发射的信号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的覆盖,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接受到卫星发射的信号,确定出自己的准确位置,因而其在测绘中能够精确地测定出相关位置的经纬度,实现准确定位。

在测绘工程中,GPS应用广泛。首先能够控制城市建设中的测绘精度。为了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测绘需要,城市的控制网点具有精度高、控制面大且使用频繁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网点有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和精确度,为了加快对测量数据的掌握,采用GPS技术,能够实现对静态物的高精度测绘,这样就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精确的测绘数据。

GPS技术还能应用于对地面控制上。GPS技术具有测绘速度快,测绘精度高,操作便捷省时省力的优势,因此在地面控制测绘中经常使用。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测绘方法,应用该技术建立起了全球性的高精度GPS网和全国性及区域性的高精度GPS网,能够实现对地面的精确控制。

GPS技术还广泛应用在地籍房产测绘工程中。利用该技术,能够实时的进行界桩位置的测定,并确定土地使用的范围面积,将测绘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录入到GIS系统中,还能够获取精确的房产和地籍地图。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即GIS技术在资源和环境测绘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的对空间各种资源进行管理,还能够进行快速的分析测试,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GIS技术的测绘对象是点线面这样的空间数据,在测绘中实现对他们的定位分析和描述。将GIS技术引入到测绘工程中,能够实现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解决和分析复杂问题的途径。

GIS技术在测绘中广泛应用,首先能够实现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交换。构建和维护空间数据信息是一项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而GIS技术能够实现对空间数据处理的快捷化,空间数据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和实效性,不同的数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更新维护,而GIS技术能够很好的进行这一方面的处理工作。

GIS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测绘数据的管理。它能够实现对测绘数据的多样化管理,如鲫鱼文件系统方式的管理模式、技术文件系统和数据库混合的管理模式、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组织管理模式等。

GIS技术与测绘学的关系密切,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以及航空测量等都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者各种不同比例尺的精确定位数据,同时各种技术如GPS技术和RS技术还能够为其提供实时的动态测绘信息,使得该技术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GIS技术同时以地理学为依托,为其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也奠定了基础。

(三)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空间科学等多学科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综合了多学科的长处,本身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因此广泛地应用,尤其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更为广泛。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对地形图的测绘中。遥感技术能够应用立体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取地面上的三维信息。遥感技术和雷达相结合,能够在测绘中实现更大的突破。雷达卫星具有全天候、不受云雾等天气的影响,将其与遥感技术相结合,能够测绘出更加精确的数据。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还表现在能够制作出正射影像图。遥感影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上物体的图像,正射影像图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的同时能够增强图像的效果,生成具有地理空间坐标的遥感影像。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在测绘中应用广泛,能够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壤测绘制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还能够实现对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对测绘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好空间分辨率和比例尺、破布分辨率以及波段的选择、对于时间分辨率和时相的选择也需要注意。

(四)3S技术的集成应用

3S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项技术都有其优势,但是也不能够忽视其劣势,为了提高测绘的精确度,在实际测绘中可是实现三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测绘中充分发挥三种技术的特长,形成对地测绘以及信息处理与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 3S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对于3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由前可知,3S技术的应用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其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集成化在测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GPS技术主要在测绘中实时的提供测绘目标,其中包括了各种信息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等;而GIS技术则在测绘中需要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实现集成管理和动态监测,建立起新的集成信息平台;RS技术在测绘中则需要对目标进行实时的检测,对测绘目标的环境进行检测,及时的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情况下3S技术的集成应用还处于发展时期,对三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在线连接方面的技术处理还不到位,对于信息的技术处理和整体的把握还缺乏过硬的技术支持。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S技术的集成发展在测绘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形成一个发展大趋势。目前三种技术的集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应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地籍测绘中,就应用到了GPS技术接受测绘的数据和目标的地理位置,再通过遥感技术进行信息图像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输送到GIS系统中,这样就很好的综合应用了三种技术,虽然离着三种技术的集成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经能够基本上实现三种技术的综合发展利用。

要实现3S技术的集成发展,需要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系统技术的配合,从上文的论述中不难看出,要实现三种技术的集成发展并不是一件统一的事情。目前来看,在测绘中三种技术相互协作进行测绘,还是得到了实时的动态数据,且数据的精确性还是很高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这种技术的集成在测绘中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测绘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S技术在集成发展的过程中还在很大程度上对数据通信技术有依赖性,在这个过程中,大容量、动态性实时性以及高速度的数据通信是不能缺少的,目前,随着多媒体通信卫星和宽带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也对3S技术的集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综上所述,3S技术正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朝着集成的方向迈进,3S技术实现集成化发展将会带动测绘行业的快速进步。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科技在测绘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3S技术。在测绘工程中,三种技术相互协作,为测绘提供了精确地数据信息。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对空间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遥感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测绘质量水平要求的提高,三种技术的应用要实现集成化的发展,这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本文又对这一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3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有所帮助,并能够实现3S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提高测绘的质量,促进测绘工作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丽君 论3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02期

[2] 刘钢锋 郭庆丰 浅谈3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级发展前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4期

[3] 王涛 王晓明 3S技术在国土资源测绘中的应用 科技与生活,2011年第16期

[4] 石金峰 刘学斌 赵天雪 3S技术与测绘学科发展的关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04期

测绘本科论文篇(3)

关键字:测绘工程现代测绘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以下4个主要的特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的,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工作环节上,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以大工程为背景,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比较而言,对于科研开发能力就没有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的结合,更加重视生产实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而对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上给予特别重视的毕业设计与学位论文,则更重视与工程实践地结合,或者用综合实践代替。应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识(求真务实、严谨规范拼搏进取)和工程文化(求善求美、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地培养,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能够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活动是认识世界地活动,工程活动是改造世界地活动,在工程活动中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增强其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愿望、提高其创新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而创造地学习,即在学习中进行创造,在创造中深入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同其它专业相比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因此,应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每个大学生都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好处。第二,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实践环节应尽量与测绘单位的生产实际相接合。测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产服务,因此,实践环节必须要面向实际的生产应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育部门与生产单位共同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

总之,探索对于测绘人才的一种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测绘专业教育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测绘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新洲对21世纪测绘教育的初步思考[J]测绘通报,1999

测绘本科论文篇(4)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 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测绘本科论文篇(5)

思想政治工作是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任务的根本保证,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键所在。70多年的历史证明,从井岗山根据地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不断的胜利,就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障。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测绘工作在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测绘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更好地做好测绘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测绘单位应积极开展以人为本、以情动人、防微杜渐、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干部职工营造了一个团结、友爱、宽容、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此,笔者提出在测绘单位建立测绘文化。

测绘文化是指测绘人创造的测绘知识体系和价值信仰体系的总和,是测绘行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体的活动形式和物化状态。

一、测绘文化的形式

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物化形态。指精神创造在物化的物质产品中如各种测绘工具、信息;二是物观状态。指以物质手段存在的观念意识与精神财富如各种测绘规章制度、各种测绘标准、测绘法规、测绘产品等;三是活动形态。是指与测绘文化创造和传播有关的活动,如学术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等;四是心理与行为形态。测绘职工的精神特质、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各种认同意识等。

二、测绘文化建设的内容

1. 建设政治文化

同志曾说过:政治是统帅,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测绘政治文化,有利于强化测绘人的版图意识、保密意识,在测绘活动中讲原则,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统领测绘文化建设,创建测绘体系的政治文明,以确保测绘文化的先进性。

2.建设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即人们在测绘管理中形成的管理手段和观念形态。主要包括组织体制、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及管理目标等。文化即人化,是人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的全部生存方式。测绘管理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从人作为历史过程主体的自我实现的角度去考虑,有利于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以实现管理文化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这是实现测绘管理文化的最高境界。

3.建设科技文化

测绘科技文化是指测绘科学技术及其外显状态。包括测绘人的科学素养、技术水平、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测绘科技的信息情报、图书设施。测绘科技文化建设为测绘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

三、测绘文化建设的作用

1.导向功能

测绘文化引导教育全民形成版图意识。测绘终端产品——地图已深入千家万户,它向人们展示的是国家方面的意志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缩影,引导和教育全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要服从国家的最高利益,维护国家的和尊严;要以祖国的繁荣为己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核心价值观,激励各领域的人们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另外,测绘文化还引导测绘事业发展方向,确定测绘发展目标。测绘前沿理论和技术不断地丰富着测绘文化的内涵。航天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探测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我们描述地球的程度越来越精确,便出现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在“数字地球”这一前沿的概念引领下,测绘系统为建立区域数字化而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承担相关责任,凝聚所有测绘人的力量。

2.服务功能

测绘作为一种信息,也具有服务功能。第一,它能服务于政府决策。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绝大部分的决策信息是地理空间定位信息如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民生建设等。准确适时的地理信息服务可以保证政府工作职能的实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决策成本,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它也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测绘行业保证基础测绘计划的实施,以满足各项建设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发展。水利、交通、林业、能源开发无不需要地理信息作保证。

3.经济功能

测绘在市场经济中作为一种特定资源,发挥着巨大作用。

它能培育先进生产力。“人力资本”的收益对经济的增长所做的贡献比厂房、设备的物质资本要大得多,这是生产力的一种积蓄。而测绘文化不仅能促进测绘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本”的增长,形成先进生产力,还能为决策做先导,为经济做保障,培育人的诚信理念,培养生产力的优秀品质。生产力的主动积蓄和生产力的优秀品质打造了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中必将取得巨大的效用。

它能确定测绘系统的价值和信念。中国地理信息协会每年举办的软件测评和优秀应用工程体现了强调培育“务实创新”的精神,确定以实现最优服务为核心价值观。这一举措提高了测绘行业每个成员的信念的一致性,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是潜隐的资源,将促使地理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爱岗敬业,奉献测绘”“严谨求实、质量第一”等价值体系,指导测绘人的日常工作和沟通方式,使每个测绘人自觉地按照这些价值体系规范、调整自身的态度与行为。

四、在测绘单位中应用测绘文化

测绘本科论文篇(6)

本刊本着反映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测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促进测绘行业科技进步的办刊宗旨,在广泛交流测绘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生产经验等方面受到了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的关爱。

江西测绘杂志栏目设置:

主要以发表研究论文为主,也报道相关学科的研究综述与述评、研究进展与动态、研究短讯、新技术与新方法等。

江西测绘杂志订阅方式:

CN:36-1123/P,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省政府大院内江西省测绘学会秘书处,邮政编码:330046。

江西测绘杂志相关期刊

海洋测绘杂志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杂志测绘文摘杂志测绘通报杂志测绘科学杂志测绘工程杂志测绘标准化杂志测绘杂志北京测绘杂志江西科学杂志

江西测绘杂志社简介

一、摘要与关键词: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提供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

二、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职称、职务、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

三、注释:注释序号(上标)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未正式发表的讲话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

1、参考专著:[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参考报纸、期刊:[序号]作者.文题.报刊名,出版年,卷(期、版次),其止页码(具体情况可以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六、资助项目需注明资助者、项目编号。

七、体例要求:以“一”、“1”、“(1)”作为文章层次,(1)之下以小标题方式提炼主要观点。

测绘本科论文篇(7)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测绘论文的范例欣赏:

论文摘要: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丁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对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装备知识产权现状的基础,提出了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应对措施,包括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通过本研究,试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长远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参考。

论文关键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1引言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是指在测绘装备业务活动中,依法获得、维持和使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以及维护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管理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与测绘装备工作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配套措施,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测绘装备知识产权贯穿于测绘装备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激励测绘技术的创新与避免重复研制,降低测绘装备的采办费用、缩短测绘装备的采办周期,促进测绘装备科技成果向战斗力的转化,保护发明单位和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装备知识产权为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今后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文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对策,仅供大家存实践中讨论参考。

2现状与需求

西方发达围家十分重视装备业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它们不仅建设有比较齐全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相应工作机制,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为其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促进推动作。例如,美同为了做好装备科技成果的保护丁作,不仅制定了《美国国防部国内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条例》等相关法规,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从法律法规制定、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到考核监督等方面周密安排,以知识产权管理贯彻全过程,为其技术转移提供全程服务和保障;为了适应周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美周不断调整其装备知识产权政策,适时出台了《美国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强化了知识产权在装备业务领域中的作用,促进了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结合,充分激励了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比如俄罗斯,近年来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管理,目前,已与独联体、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中的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关于军用、专用和两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和工艺技术工作成果,俄罗斯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司法令等,对其“法律保护”、“保护国家利益”、“家登记”、“使用机制”、“利益分配准则”、“建立保护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等各方面作出详细的相应规定,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国家利益的位置上加以重视。

相对西方发达囝家,我国在装备业务领域引入知识产权制度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十五”以来,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结合装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我国在装备知识产权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专利条例》和《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的建设;以宣贯《国防专利条例》为主的定期装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活动,加大了装备知识产权的宣贯培训力度;初步建立了三级国防专利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国防专利受理、审查、管理专业工作队伍,指定了数十家国防专利机构,加强了装备知识产权的重点示范作用。诚然,我国的装备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装备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管理人员运用知识产权管理手段的能力不强,法规建设、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等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求我们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战略的地位高度重视j。“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及早启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及时制定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规划,尽快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尽力建设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设施,“依法管装、依法治装、依法建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形势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发展对策

3.1明确战略总体思路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当依据国家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围绕《围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以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建设的需求为牵引,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能力,努力推动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是指领导体制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的整体布局,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统筹规划、分解实施:是指工作模式要按照统筹规划、分解实施的方式进行,应当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责任部门,分解成若干专项任务,分别完成计划项目的论证、研究与建设。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指工作步骤要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要求整体推进项目研建的实施工作,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进整体的推进。

3.2制定战略基本目标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应当建立两个阶段目标:

(1)到2015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应该做到从无到有,取得长足的进步: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政策水平、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实现突破,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业知名品牌;人才队伍初具规模,装备知识产权的工作能力得以较大提升。

(2)到2030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初具规模,能够较好地满足测绘技术发展和装备创新的需要:建立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护与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一批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夯实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加强战略重点建设

笔者以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六大建设上:

一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设。装备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依法进行,健全的法规体系是开展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前提条件。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构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行的法律环境,全面提升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解决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采购、保障和项目管理的衔接与融合是装备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目的所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完善测绘装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测绘装备创新发展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测绘装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建设。掌握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推动测绘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导向的测绘装备创新机制,在测绘装备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掌握测绘技术发展与装备建设的主动权。

四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加强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是提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需要,也是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测绘装备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应对纠纷的能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五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装备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装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格局,建立装备知识产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装备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六是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装备知识产权人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装备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项任务的实施,将有利于造就一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测绘装备知识产权专门人才,增强测绘装备知识产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4落实战略措施制度

测绘本科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测绘本科论文篇(9)

0 前言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测绘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产生出了多种新技术形式,尤其是数字化测绘技术更是在工程测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测绘使用了计算机和现代互联网的技术,使用了智能化的测量仪器,帮助工程测量扩宽了服务的范围。当然测绘技术还有很多其它的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 GPS 定位技术、RS 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从应用范围、自身特点存在的不足进行多方面说明,也简单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其它测绘新技术。

1 测绘技术与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的形成由来已久,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从桥梁隧道到商业建筑,从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到精准到离子等的通讯卫星设备,处处留下了工程测量的身影。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工程测量是起到测试准确信息作用的工程方法,是技术和理论的结合体。在以前工程测量往往是为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部门服务的。主要需要进行勘测绘图和放样两大部分工作。现在的工程测量外延已经得到扩展,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而是与信息化技术、新的测绘技术想配合,对地理信息、地学信息进行勘测与设计。可以应用于更多的服务领域。比如城市规划、航天等领域。测绘技术的工作主要是对地形进行定位测试,对地形得出精密的信息。帮助放样测量,对建筑物的具置和工程竣工验收进行测量。最早的测绘往往是技术人员在实地勘测后用手工记录测试结果。并把结果转交给内业人员。内页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计算、绘制图形等。这样就造成图纸和记录本大量堆积,计算任务繁重、计算的准确度收到限制。对数据的保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测量中测绘技术的使用。而测绘技术的新兴技术和网络结合,数字化技术结合。提高了计算的精度,节省了各项资源。下文将具体介绍。通过工程测量和测绘技术的工作领域、具体工作内容就可以看出,工程测量离不开测绘技术,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介绍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

首先数字化测绘技术,使用了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可以使用仿真模拟。可以通过地形仿真使得地形地貌在计算机上得到重现。使用者能更加直观的了解了地形信息。即使不是专业的测绘人员也可以看的懂。其次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把初次测绘的图纸,进行拓展操作,同时还可以根据勘测信息的改变实时更新修改,而不需要重新绘制,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再次根据不同使用者对绘图需要的侧重不同,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突出重点得到新产片,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最为广泛的应用是在工程测量中利用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等设备,用数字化的工具进行采集起来,比如用勘测工具采集需要的数据,然后使用计算机存储,再用数控式的绘图仪器得出电子图形文件。来替代以往用手工绘制的比例尺地形图以及传统的工程测绘图。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可以把数据信息高效利用,绘制成图形文件,自带编辑工具。在整体完成图形文件时,可以以图纸形式打印出来,也可以以光盘等

模式进行保存。

3 其它测绘技术的应用

GPS 定位技术,GPS 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 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在军事、交通、通信、资源、管理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并得到广泛应用。GIS 技术,GIS 是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从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只有短短的四十多年的时间,但已经成为多学科集成并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成为地学空间信息显示的基本手段与工具。其技术优势不光在于它的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启.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测绘本科论文篇(1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 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2.注重课程设置 

    现代测绘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而以空间信息理论为核心的测绘学科,与地学、生态、环境、城建土地管理等相关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综合系统,只有将各类知识融汇贯通,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才能适应现代科技相互交叉、渗透、移植的特点。而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性过强,学科领域单一,知识结构面太窄,特别缺乏相邻的专业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显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测绘专业人才,我们认为课程设置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考虑测绘知识的系统性,又要兼顾学科的综合发展趋势具体应设置的主要课程如下:基础及公共课:包括数学、物理、政治、外语、大学语文、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法律基础、体育等。测绘专业课:包括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测量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包括城镇规划、自然地理学、采矿学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土建概论、数据通讯与模式识别。  3.注重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测绘本科论文篇(11)

本条件适用于测绘专业各分支专业,即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含矿山测量、水利测量等)、地形测量、海洋测绘、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质测绘、地图制图与地图制印、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技术生产及测绘仪器设备维修、质量检查监督、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科技信息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博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二)主持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两项以上。

(三)主持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两项以上或主要参加三项以上。

(四)编制和审核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两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四项以上,并组织或主持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一项以上。

(五)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六)编辑设计或编审大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并已出版。

(七)承担完成三种类型10台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重大技术难题。

(八)承担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

(九)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六、业绩成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主持或组织完成的项目成果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图书奖一等奖以上。(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主持完成大型测绘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显著的效益。

(四)主持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两项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七、论文、著作条件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译者),撰写有较高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2篇以上。

(三)在国际或全国学术会议宣读或交流论文2篇以上。

(四)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报告2篇以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并取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可破格申报:

1、获部级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推广新新技、新工艺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处于本行业领先水平,并被省(部)级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技术负责人,完成大型工程一项或中型工程二项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级权威部门鉴定,填补了省内外技术领域空白。

4、在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省级5篇以上,或正式出版专著1部(独著10万字以上,合著20万字以上)。

九、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