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期货投资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4:46

期货投资论文

期货投资论文篇(1)

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和信息吞吐的基本经济功能。期货市场基本经济功能的发挥受制于期货投资信息环境,不同的信息环境对期货市场基本经济功能的发挥起着不同的作用。所谓期货投资信息,是指与期货投资密切相关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一定渠道获得的、能够影响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信息。大量信息云集在期货市场,经投资者分析、识别,进而转化为期货投资信息。期货投资信息具有产生突发性、传播快捷性、受众群体性、影响广泛性和时效短暂性特征。

按其表现的载体,期货投资信息可以分为文字信息、图表信息、声音信息、影像信息和意识信息;按其表现的属性可以分为国家信息、行业信息、交易信息和民间信息;按其产生的来源可以分为主流媒体信息、互联网络信息、交易所公告、财经资讯和期市流言等。

期货投资信息通过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着期货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而期货投资信息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投资品种、投资形式、投资方向、投资期限和投资规模的影响等方面。因此,优化期货市场信息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投资品种选择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可以划分为农产品、金属产品和其它品种。期货投资信息对投资者的品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针对农产品方面的信息会引导投资者选择农产品期货投资。目前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信息有很多,如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信息、关于粮食问题的政策信息、关于土地方面的政策信息、关于农产品进出口方面的政策信息等。如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合约上市后,大部分粮食购销企业都参与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和实物交割,既避免了农产品现货经营风险,也解决了产区的卖粮难题和销区的购粮难题。同样,针对金属方面的信息会引导投资者选择金属期货投资,针对燃料油方面的信息会引导投资者选择燃料油期货投资,如玉米产量的增加将减少乙醇汽油的生产成本,增加乙醇汽油的产量,降低乙醇汽油的价格,进而抑制燃料油期货价格的高企。投资者对投资品种的选择,除了源于现货经营方向、投资经验、市场规范性以及感情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货投资信息的导向,如果某一信息对某一品种具有明显的利多或利空导向,则大部分投资者会云集该品种竞相投机,期货价格将背离其价值,期货市场风险凸显,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难以发挥。

投资形式运用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

按投资目的划分,期货投资形式包括套期保值、投机交易、套期图利和实物交割四种。不同的信息对投资者选择投资形式具有不同的影响。如南方玉米现货价格在1300元/吨,北方玉米现货价格为1000元/吨,而期货市场0505合约价格为1200元/吨。如果有信息显示北方玉米现货价格因抢购有上涨趋势,南方玉米现货价格因堆积有下降趋势,那么一些投资者就会选择套期保值,即在北方买入玉米现货,在期货市场卖出同等数量的玉米期货。到2005年5月份,南方玉米现货价格跌到1170元/吨,期货市场0505合约价格跌到1070元,此时,卖出玉米现货,比预计少盈利130元/吨,而买入0505期货合约平仓将会盈利130元/吨,正好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少盈利)。同样,如果有消息显示市场多头主力资金匮乏,那么投资者就会选择投机交易,即卖出期货合约,待主力卖出平仓时悄然出货离场。如果行情信息显示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市场价格差异很大;或者相关品种(如大豆和豆粕)在同一市场价格严重背离;或者同一个品种的不同月份价格差异增大,那么投资者就会选择套期图利,即在价格低的市场买入而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在价格低的品种买入在价格高的品种卖出;在价格低的合约买入在价格高的合约卖出,进行跨市场、跨品种和跨合约月份套利。如果有信息显示期货价格高于或低于现货价格,投资者就会在期货市场卖出或买入实物,即所谓的实物交割。这样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会发挥出来。如果信息环境不同,则投资者对投资形式的运用就不同,因而市场功能的发挥就会迥异。

投资方向确定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

投资者投资方向可以划分为多头即买入方向、空头即卖出方向、多空混合即买卖混合方向和观望即空仓无方向。任何刺激买入的信息都会导致投资者选择多头方向,如农产品减产、需求增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自然灾害、降息等,都会引起投资者的购买欲望。同样,任何刺激卖出的信息都会导致投资者选择空头方向,如农产品增收,进口增加、加息、监管力度加大等。而有些时候信息不明朗,市场处在敏感区,价格非上即下,这时有些投资者会选择多空混合方向,即买入和卖出同等数量的合约,待到信息明朗时将不利的方向平仓。有时市场受多种信息刺激剧烈振荡,投资者也会选择多空混合方向,即在相对高点卖出平仓同时卖出开仓,在相对低点买入平仓同时买入开仓,不过这种策略很难把握。而在没有什么信息刺激市场时,投资者往往会采取观望态度。因此,信息环境的不同,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也不同,对于发挥牛市和熊市市场基本功能的影响也就有差异。

投资期限把握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

按投资时间长短划分,投资者的投资可分为即期投资、短期投资、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当期货市场上突发某一信息,而这一信息对期货价格仅具有瞬间的影响时,投资者往往会进行即期投资,如1996年发生的洪水将哈大铁路冲断,当投资者获得这一信息后便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纷纷进场买入大豆期货,而在次日就乘高卖出,取得即期投资收益。当某一信息对市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限时,投资者往往会进行短期投资,如2004年初期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居高不下时,美国农业部又了大豆减产报告,国内投资者受此鼓舞又纷纷进场短期投资,在一个月后获利离场。当某一信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都将影响期货价格时,投资者就会进行中期投资,如近来国内粮食需求持续扩大,将对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产生支撑,因此投资者将会选择中期投资,即持有长达数月甚至半年左右时间的多头头寸。而如果有信息显示未来的数年内某一品种(如原油)的价格将始终盘升,那么投资者将会在期货市场进行多头长期投资。投资者投资期限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期货投资信息,由于期货投资信息具有时效性,因而投资期限又制约着期货市场信息吞吐功能的发挥。

投资规模安排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

按照资金量与持仓量比例的多少,投资规模可以划分为轻仓、中仓、重仓和空仓。期货投资信息对投资者投资规模具有重大影响。如果某一信息对行情的影响不大,甚至很微弱,那么投资者就会选择轻仓投资,如当市场上没有其他信息,只是相关的技术指标如RSI、MACD、KDJ等显示价格已经进入超买区或超卖区时,投资者就会将投资资金的很少的一部分投入到期货交易中进行试盘。如果某一信息的真实性得到确认,其对期货价格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时,投资者往往会选择中仓投资,比如玉米长期走势仍然是上升趋势,但季节性积压会促使投资者短期内进行空头操作,而这种投资的比例往往属于中仓投资,并且会随时关注价格的变化。如果某一信息对市场已经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而且这一影响仍将继续,那么投资者往往会重仓投资,如2003年末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农产品出口时间缩短,导致已经签约的进出口企业纷纷抢购货源,造成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同步上涨,多数多头投资者选择了重仓投资,回报丰厚。如果市场信息处于真空状态,大多数投资者将空仓休息,伺机而动。这样,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得以真正发挥。

投资心理引导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影响

投资心理是投资者赖以决策的主观因素之一,也是最容易被期货投资信息加以引导的因素之一。期货投资者的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的因素是信息环境。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投资者对投资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对投资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投资动机、投资需要、投资兴趣和投资观。信息环境的差异,对投资者的心理动力具有深刻的影响,如正确投资观念的树立,会减少冲动和盲目投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投资活动及其关系。不同的信息环境对心理过程的影响也不同,如市场人气的升跌将左右投资者的从众心态等。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理状态按投资者心理活动的生理机能划分,可分为睡眠状态、觉醒状态和注意状态。任何一个期货投资信息对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如2004年12月14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提高到2.25%,大多数投资者对此信息均保持注意状态。心理特征是投资者在认识、情绪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受信息环境的影响,心理特征也表现各异,如面对2004年我国连续7年的农业大丰收,有些投资者充分利用自身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能力,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果断设定期货价格波动区域,促进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玉智,靖继鹏.中国期货市场信息吞吐功能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

2.靖继鹏.应用信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期货投资论文篇(2)

关键词:私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金融衍生工具

一、私募基金的界定

所谓私募基金,又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富有的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但笔者要强调的是“非公开发行”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诸如做广告等宣传行为,而是更注重于向特定的公众发行。本文探讨的私募基金就是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目前私募基金司法解释尚处于论证阶段,自然无法从法律条文中找到答案,有关部门也并未就此做出说明,到底什么是规范私募基金或不规范私募基金呢?估计私募基金业内人士也较难把握。

据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某位法官说:“实践中我们认定私募,最主要的特征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发行。认定不规范的私募,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承诺保底收益;二是资金是否打入管理人账户。”

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约束,我国的契约型私募基金在运作中往往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甚至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实践中,非法的私募基金常见于三种类型:非法集资、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蛊惑交易”操纵股市行为。

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的对象则是少数的特定投资者,且对这些投资者一般门槛较高,参与的资金量要有一定规模,其目的是共同投资、共享收益和风险,但如果私募基金的发起人向投资人许诺高比例的保底收益,则可视为非法集资。

根据我国法律,非经金融主管机关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业务,否则即构成违法行为。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与私募基金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在于是否给付利息,私募基金的收益来源于风险收益,不应涉及任何形式的固定利息,否则既有违法之嫌。

另外,私募基金很可能违反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办法》有关“蛊惑交易”的规定。“蛊惑交易”可以理解为,操纵市场的行为人故意编造、传播、散布虚假重大信息,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市场出现预期中的变动而自己获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蛊惑交易”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通过论坛、QQ、MSN、博客等网络传播手段,一个虚假消息可以在短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网状扩散,贻害无穷。

二、私募基金应该合法化

通过对海外私募资金的考察不难发现,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市场经济结构的升级,“私募基金”难以阻止,将成为一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后必然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领域。

2007年2月27日股市大跌,上证综指下跌8.8%,大跌的根本原因是机构结构过分单一,大量赎回使公募基金承受巨大的压力。私募基金一般有一年的封闭期,并且一年之后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赎回,而不能天天赎回,如果私募基金发展壮大起来,与公募基金互补,可以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此外,股指期货推出后,如果只有公募基金和券商,没有私募基金,那么将加大市场的金融风险,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是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

另外,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相比,具有如下一些优势:

(一)基金规模越大,管理难度也越大

目前国内的正规私募基金一般有至少一年的封闭期;在封闭期后,每月只有固定的日期(一般为每月的15日和月末)作为开放日,投资者只能在每月开放日认购和赎回。这样就有效地隔离了风险承受能力差,投资不理性的中小投资者,因此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稳定,投资策略也得以坚持,投资风格可以更加激进,收益也就相对较高。

(二)灵活性、针对性和专业化特征

私募基金的出现,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也活跃了市场交易气氛,更好地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喜好,吸引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打破了公募基金一基独大的垄断地位,有利于促进私募和公募之间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提高证券市场资本形成和利用的效率。

(三)独特的研究思路

根据《基金法》的规定,单只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同一公司持有一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该公司总股本的10%,这一“双十”规定,决定了公募基金必须同时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这使公募基金的研究必须涵盖多个行业,限制了基金公司研究团队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深度。与之相比,私募的投资不受任何限制,持有的股票数量可以较少,也就可以集中力量,更加认真、细致、透彻地研究关注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价值的理解也能更加透彻。

(四)需履行的手续较少,运行成本更低,更易于进行金融创新

私募基金的发展壮大会加剧整个基金业的竞争,冲击公募基金的垄断地位,提高基金市场的运作效率,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结构,推动我国成熟、理性的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加速形成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建立,为我国履行加入WTO后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做好准备。

(五)私募基金的产权基础,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和产权结构改革的重要主题

作为民间主体自发推动形成的产物,私募基金的发展将改变资本市场的机构主体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推动我国金融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层面。

三、私募基金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纵观全球各国的经济法律体系,大部分都没有专门的私募基金法律,但仍有一系列法律足以对所有的私募基金构成有效的法律规范。而从目前我国立法来看,没有专门约束私募基金的法规,私募基金主要受《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刑法》等综合调整。由于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在金融证券领域奉行的基本上是“法有明文规定方可为”。因此,为了避免法律上的风险,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在立法当中确认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并出台有针对性的细化的配套监管措施,以便私募基金能够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私募基金制度规范化应以《投资基金法》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各方要求,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私募基金采取全面而有效的监管办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私募基金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一)投资者资格和人数限制

1、投资者资格。对合格的投资者的判断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其投资的最低限额为判断标准;根据其收入多少来判断;只要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均可投资;对财产拥有独立自主的处分权的企业、公司等经济组织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

2、投资者人数限制。应该考虑我国的国情再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投资者的人数应该限制在100人以内,但应该允许特殊情况下超过100人。

(二)管理人条件

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应具备要求的准备金、经营业绩、人才和营业硬件设施等市场准入条件,并且,管理人的资格应该是竞争性的,而不能是垄断性的,设立私募基金时应向证券监管部门备案。

要求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投入的资金在筹集的基金总额中必须占到一定的份额,以避免利益主体的缺位。当私募基金发生亏损的时候,管理人的出资应该先行用于支付。

(三)托管人职能规定

作为基金一种特殊形式的私募基金具备基金的共同特点,即现金资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金管理人具有资产的管理权,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投资者行使部分监督权。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表明,公募基金托管人在监督基金管理人运作方面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基金托管人地位的独立性较差。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人数相对较少,为了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托管人的监督权应进一步强化,如规定私募基金托管人不得自行担任,必须将资产交给指定机构托管;强化托管人的权力和责任,对基金管理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基金契约做出的投资指令,托管人应当拒绝执行,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向管理当局报告。

(四)信息披露规定和风险揭示

私募基金必须与投资者签署完备的书面协议,尽量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投资品种及组合、相关风险提示及业绩报告周期。严格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是控制私募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私募基金虽然没有义务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但向基金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信息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设立私募基金时,应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其存在的风险,基金设立之后,应该定期向投资者报告基金投资情况及资产状况,并定期将这些信息向监管部门披露,以便投资者与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其运作情况及风险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五)允许私募基金进行适当地公开宣传

在美国,证券法规定私募基金在吸引客户时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其参加者多为中产阶级,他们主要依据在上流社会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某个基金的管理者进行投资。但笔者认为我国不应借鉴这种做法。首先,严格限制私募基金在公开媒体上做广告宣传的效果是不佳的。其次,通过私募基金内部约束机制以及像外部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以及基金行业自律组织足以避免私募基金过度的市场炒作对投资者造成误导,以及基金管理人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通过适当的公开宣传使私募基金名正言顺的成为“公开,合法”的基金,消除股民对它的神秘感以及纠正人们对它偏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发起人与投资者相互了解,为以后的合作创造条件,从而迅速壮大我国私募基金的规模。

(六)收益分配规定

国际上,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以保证管理者与基金利益绑在一起,另外一些私墓基金只给管理者一部分固定管理费以维持开支,其收入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比例提取,这种基金的利益分配方式相对地能够使资本持有人与管理者利益一致。另一方面,应该禁止签订保底条款。因为保底条款容易引发了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而且也有悖于基金设立的原则,不利于市场的规范。此外,我国新《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的有限合伙,即基金管理者承担无限责任,投资者承担出资额范围内的有限责任,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律组织形式的选择。

(七)尽快完善基金评级体系,建立基金行业自律组织

国外诸多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合理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是基金业规范发展的重要配套措施。在私募基金存在的情况下,需要一个独立公正的评级机构对基金经理人的准确评价作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人的参考,另外要注意完善当前国内不科学的基金评级方法。

(八)完善我国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做空机制、对冲风险的避险工具的缺乏,私募基金在投资渠道上的受限,市场中金融产品单一,因此我国现有的私募基金实际上发挥的仍只是公募基金的部分功能。

对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产品,扩大私募基金的投资渠道。私募基金本身也应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其他的市场来对冲风险,以规避国内股市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私募基金生存报告[J].大众理财,2007(5).

期货投资论文篇(3)

二、期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改革案例教学模型,尝试导入性案例和补充性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

所谓导入性案例,是指在讲些新的章节之前,先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小案例引出要讲解的内容,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模块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出精选教学内容,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补充性案例,是在基础知识介绍完之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后,通过深层次的案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导入性案例与补充性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逐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避免一开始就接触抽象的概念而可能产生的厌学情绪。期货期权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现实联系紧密,新产品不断涌现。教材的更新周期比较长,很难实现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但是案例式教学则可以实现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期货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加强学生参与型教学安排

期货课程是与现实经济,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密切联系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针对部分章节的特点,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去查阅资料。比如,在介绍期货价格的基础面和技术面分析的时候,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期货品种,去查阅相应的供求资料等等,然后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尝试对该期货品种进行基本面分析。这种鼓励学生参与式的教学安排,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课堂听课疲惫现象,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同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也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创建微信平台等方式充分利用新型网络教学手段和方法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极为灵活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料,网上测验,教学视频的资源共享。同时,网络平台的论坛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现在学生使用微信的越来越多,据笔者调查,本校大学生中至少有超过80%的学生在使用微信。老师创建微信平台,可以及时相关动态,客栈、提供素材、布置作业、解惑答疑等,与学生实现课堂外的实时互动。

(四)加强实践实验教学

期货期权课程比较深奥难懂,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很有必要在期货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在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比例,明确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使学生能高效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实战技能。比如,在期货技术分析环节,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各种图形形态的形成等等,而利用模拟交易软件则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交易信息判断、预测期货价格走势的能力,以及学习掌握套期保值和套利的交易策略。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期货模拟大赛。从2013年开始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期货交易所等机构每年举办一届期货模拟大赛。教师通过给予指导以及请业界人士给参赛同学做讲座等方式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比赛。另外,任课教师也可自行组织校内或校际期货模拟大赛。

(五)加强职业指导,推行“课证结合”

随着中国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进一步推行,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读书期间报名参加各类资格考试,如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若在教学中适当结合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资格考试的合理对接,推动“目的推动型”教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备考工作提供帮忙,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六)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从事期货教学的教师并没有期货实践经历,由于没有直接的经历,其对期货的认识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回答学生提出的实践问题。高校应给予教师提供支持,鼓励教师到期货公司挂职锻炼等,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素养。

期货投资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07-02

证券与期货是金融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是研究证券投资、期货投资以及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学科。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独立进行实际投资操作和投资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能够运用自已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政府部门、证券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从事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通常分为四个部分,即基本理论知识、投资基本分析、投资技术分析、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四个部分之间内在逻辑性强,教学过程中如不能有效地结合实践教学,学生将很难真正地掌握证券与期货的投资知识,因此实践教学研究成为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把握就业方向意义重大

作为知识高度密集的证券行业和期货行业,不仅要求其从业人员要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基本理论,而且更需要有丰富的投资阅历,以及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思路,而这都离不开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当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大学教给学生的应该是适应社会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改变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对于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可能并不一定清楚自己的专业兴趣,也不一定知道未来职业的发展去向,而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实践中承担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各自的职业发展。

(二)实践教学是适应证券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证券类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授证券与期货的基础理论知识上,因而忽略了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因此学生普遍存在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少,但实际的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该门课程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真正的投资能力和分析能力既需要理论指导,又需要经验的积累。因此,证券与期货的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强调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与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相适应,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于培养适应我国证券期货业对外全面开放的需要。这样,只有在传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充足的模拟实践,才能适应高校证券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证券期货类人才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证券业和期货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行业的全面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证券期货投资方面的人才。因此,证券与期货类课程的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运作、主动学习的能力,创建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积极发展的教学平台,使同学们在校能创新灵活地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入社会则具有创新地分析并解决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校才真正地培养大批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随着证券市场全面的开放,近几年证券市场中也出现了许多新事物,而很多教材中体现不出这些新内容、新知识,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也曾经对所接触到的金融专业及非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大部分毕业生都表示在学校学过证券与期货这门课程及相关知识,但对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的基本理论、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的分析方法和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却知之甚少。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学的证券投资知识和期货投资知识与实际不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这无疑会对学生造成误导。

(二)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强

一方面,证券与期货投资技能的学习需要有大量的仿真模拟实验,需要有仿真实验室,需要技术设备的投入,但是很多高校证券期货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程序、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其实践性教学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另一方面,学习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技能,需要教师能够在交易实践上进行积极引导。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证券期货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不强,真正懂得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或有过证券投资与期货投资交易经验的教师太少。而且很多教师是“出大学校门进大学校门”,在教学的时候只能是就理论说理论,专业任课教师的在职培训、到名牌高校充电与提升等方面做的不够,因而其实践能力不能快速得到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有待改进

目前高校证券与期货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由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兼任,他们大多更擅长并习惯于填鸭式的课堂讲授,较少应用案例教学、模拟实时炒股等方法。有的教师即使考虑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主要是对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指标分析进行逐一介绍,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报告,并没有充分利用模拟交易软件模拟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行情,让学生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来熟悉操作要领,或者只培训学生机械地模拟投资过程,而不是详细的分析使学生真正掌握证券投资和期货投资的投资技巧。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其他教学手段和资源的应用,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进一步完善《证券与期货》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证券与期货》课程的教学效果要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本课程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应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和知识结构来设计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授课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得出了《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想法。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实践教学内容要紧跟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丰富理论教学内容,最后通过模拟交易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检验教学成果。

(一)实践教学贯穿理论教学的过程

《证券与期货》课程理论知识点众多,包含了证券期货基本知识、证券期货投资工具基本知识、证券投资指数等,同时还包含证券期货类投资工具定价与估值、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和投资业绩评价等,而且该门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实证券市场、期货市场联系紧密,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也要将此类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设置案例教学、网上实训和讨论式教学环节三项实践内容。

1.案例教学。《证券与期货》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紧跟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应在对理论框架进行简要梳理之后辅之大量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以及当前的形势。对于最及时的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和价格行情信息要在每节课内容之前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及时了解到当前的市场运行情况,而且又引导了学生去分析影响证券市场的诸多因素。同时还要选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教学案例,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后放置于网络课程平台,安排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例如在讲授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理论时,可将学生置于某投资者的投资情景中,引导学生思考在大盘持续下跌状况下如何才能实现保值;在基本分析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汇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在证券市场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全球金融中心的变迁”、“市价委托成就一天700倍神话”等经典案例。

2.网上实训。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证券投资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目前行情分析软件和互联网委托是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交易时采取的主要方式。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后安排网上实训的内容,比如安排“观看网上路演”、“期货信息的采集”、“使用模拟交易软件”等具体的实训任务,可以使学生掌握模拟交易软件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投资分析的能力。

3.讨论式教学环节。不管是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还是证券从业人员来说,具有对宏微观环境的价值分析能力尤为重要。而通常理论教学后的集中模拟交易环节实训时间较短,很难全面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此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讨论式教学环节,该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课堂阐述观点和撰写分析报告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价值分析能力。

(二)通过模拟交易检验教学效果

模拟交易是理论课程教学后专门开设的实训环节,该实训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行情分析软件和网上自助委托系统利用虚拟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通过操作,把书本的知识和具体操作相融合,使证券期货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影响中国股市的具体因素相结合,将抽象的证券期货投资方法运用于具体的上市公司的走势判研中。通过亲身参与投资,学生既能对我国的证券市场有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掌握技术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也促使学生积极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可以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与其他学校的竞赛过程中,可以向其他学校学习好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证券与期货》课程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证券与期货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早已不能适应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才能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证券与期货投资的知识,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是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项目《证券与期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QN2011014)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参考文献:

1.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5)

2.赵学增.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中设计教学法的应用尝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8)

3.焦霖.关于模拟股市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09(3)

期货投资论文篇(5)

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指数作为买卖基础的期货,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好的价格同意在某一特定的时间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协定。股票指数交易和其他种类期货交易原理是一样的,即利用进出差价来获利。它具有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共同特点。例如,股指期货没有真实的资产标的;交易成本较低;市场及流动性较高,以现金方式进行结算等。市场引入股指期货主要是为了规范证券市场,使得证券市场的交易具有“有效性”。即希望在证券市场中,证券价格可以正确的反映其内在价值,从而使市场投资者可以从公共信息中获取更多有利于自己判断行情的信息,获得尽量高的利益。

从严格意义上讲期货市场并不是“零和博弈”市场,零和博弈只是期货市场中的一个特例状态。期货市场中的大小投机者都希望获得最大利益,而政府参与期货市场的博弈只是为了监管市场,抑制市场中违规的交易。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分析研究了期货市场中的一些博弈关系,包括期货市场中的风险研究。如龙梅、吉余峰(2007)提出了股指期货风险的防范与管理的措施,证明了贝叶斯网络是识别和预测估值期货风险的有效工具。田祥新(2003)提出政府为规范证券市场推出了股指期货制度,建立了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贝叶斯博弈模型,理论上证明了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张惠茹、李海东(2005)探讨了如何运用股指期货规避股市系统风险。张杰(2008)提出政府推出股指期货制度对我国股市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文献只从文字叙述上描述和探讨问题,或只是针对一种成本的投资商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本文建立了政府与两种成本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分别考虑新旧制度对不同成本类型的投资者的影响,并求得均衡解。

模型描述

假设一:我国期货市场采取噪声交易策略的投资者比例已超出其合理范围。

假设二: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和调控,并且调控是正面的、积极的。

假设三:政府调控需要付出成本。

假设四:投资者的成本有高低之分。

参数说明:

α1(α1∈[0,∞]):投资者投入市场的资金数额。

α2(α2∈[0,∞]):政府股指期货对市场调控的影响力度因子。

CH:投资者属于高成本;CL:投资者属于低成本。

CN;市场引入新制度后的成本;CO:市场引入新制度前的成本。

pb:买入价;ps:卖出价。

u(α1,α2,CH):高成本投资者的效用函数;u(α1,α2,CL):低成本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u(α1,α2,CN):政府引入股指期货制度的效用函数;u(α1,α2,CO):政府未引入股指期货制度的效用函数。

模型分析

为了讨论方便,本文只考虑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段dT内证券市场只存在一只股票的情况。在这个短暂的时间内,政府希望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尽量小,这样证券价格可以正确的反映其内在价值,市场才是有效的。而投资者希望通过买入和卖出的差价来获取利润,力求利润最大化。

(一)投资者的效用函数

投资者通过买入和卖出的差价来获取利润,故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

⒈投资者是高成本的前提下:

⒉投资者是低成本的前提下:

其中在时间段dT内pb、ps可以近似看做常数;α2α1是新制度带给投资者的损失。

(二)政府的效用函数

政府只是不希望投资者从投机中获取高额利润,故政府的效用函数为:

⒈新制度下的效用函数:

⒉旧制度下的效用函数:

其中b>1,政府希望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回归价值理性,不要遭受太大损失,所以将上面效用函数中新制度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α2α1中的影响因子指数化为α2b。

(三)利益最大化

⒈ 在以上模型中,投资者应选择α1*(CH)、α1*(CO)使期望利润最大化。

如果投资者是高成本,则α1*(CH)应满足:

其中描述给定投资者是高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新制度的概率,描述给定投资者是高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旧制度的概率。

如果投资者是低成本,则α1*(CO)应满足:

其中描述给定投资者是低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新制度的概率,描述给定投资者是低成本情况下,政府采取旧制度的概率。

⒉ 政府的期望利润。

如果政府取成本CN,则α*2N(CN)应满足:

如果政府取成本CO,则α*2O(CO)应满足:

模型求解

在不影响问题本质的前提下,为了讨论方便,在以上模型中,本文取b=2;CH=kHα1;CL=kLα1;CN=kNα2;CO=kOα2;其中kH>kL,kN>kO,0<kH<1,0<kL<1,kN,kO均大于0;P(CN/CH)=θ(0<θ<1);P(CO/CH)=1-θ;P(CN/CL)=λ(0<λ<1) ;P(CO/CL)=1-λ。

则有:

投资者效用函数:

政府的效用函数:

于是高成本投资者选择α*1(CH)使得期望利润最大化:

(1)

低成本投资者选择α*1(CO)使得期望利润最大化:

(2)

如果政府取成本CN,则α*2N(CN)应满足:

(3)

如果政府取成本CO,则α*2O(CO)应满足:

(4)

上述四个最优化问题的解为:

均衡分析

第一,当CH=CL=C1=k1α1,CN=CO= C2=k2α2(k1≠k2)时,即投资者只有一种成本,政府只有一种成本(不采取新制度),此时的模型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由上式产生的纳什均衡为:

,。

第二,当0<θ<1,当0<λ<1,即出现不完全信息时,依假设kH>kL,kN>kO,所以有α*2NH>α*2OH,α*2NL>α*2OL成立。这说明政府引入股指期货,对市场调控是有效的。

第三,当θ=λ时,也就是不论投资商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政府在采取与不采取新制度之间无差异。此时α*1H>α*1L,这意味着此种情况下,高成本投资者比低成本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证券市场中。

第四, 从均衡解可以看出,随着|ps-pb|的增大α*1逐渐减小,说明随着政府调控的影响力度因子的增大,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投入有所减少,也就是说政府的调控是有效的,在较短时间段内保障了市场的相对稳定。同理,随着|ps-pb|的增大α*2逐渐增大,说明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越大,投机行为越严重,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影响力度因子越大。这些结论是符合现实的。

第五,当θ=0时,;当θ=1时,我们有。同理可以得到。这说明投资商不论是高成本还是低成本,均在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后,在市场中投入更大金额。这说明政府调控的有效性。

结论

股票价格的升跌会对投资者带来系统性和非系统性两种股价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如采取投资组合的方法得以分散和减少,但对于非系统性风险,采取投资组合的方法就显得软弱无力了,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价格风险转移,套期保值等功能较好地防止或减少这种风险。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实际上是把股票指数按点数换算成现金进行交易,最终以现金结算,而不是用股票进行交割,这就有效地防范了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规避系统风险需要运用投资组合理论,这里的组合是指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投资组合,主要是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来达到避险的目的。股指期货就是应人们管理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需要而被设计出来的。所以为规避风险,规范证券市场中的不合理投机行为,政府采取股指期货对市场进行调控。

本文就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政府在证券市场中引入股指期货对投资者的影响做出了理论分析,分别讨论了政府采取和不采取新制度对高成本和低成本投资者的影响力度,得出一些符合现实情况的结论,对政府进行市场调控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凯,史红亮.股指期货推出的博弈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8

2.李清.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现实条件及深远意义[J].现代商业,2008

3.刘培杰.博弈论精粹[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龙梅,吉余峰.博弈论视角: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价格风险的形成[J].山东潍坊经济,2007

5.田祥新.运用股指期货规避股市系统风险[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6.臧玉卫,王萍,吴育华.贝叶斯网络在股指期货风险预警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

7.张惠茹,李海东.金融期货[M].科学出版社,2005

8.张杰.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市发展的积极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8

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0.朱国华.奇妙的期货[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期货投资论文篇(6)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市场对规避股市单边巨幅涨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下简称股指期货)以规避股市统性风险的呼声都越来越高。

1.股票指数期货的理论和运用

1.1股票指数期货的含义

股指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1.2股指期货具有以下特征

⑴以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股票)交割。这是它与其他形式期货之间的最大不同之处,它使得投资者未必一定要持有股票才能参与股票市场的幻想成为可能。

⑵股指期货交易具有"以小搏大"的高杠杆作用。股票指数期的买卖以保证金方式进行。买入或卖出一张合约都要垫付一笔保证金,作为日后合约到期时履行交收责任的保证金。但通常投资人在买卖股票时,一般必须存放的保证金不得低于股票的50%,而股指期货合约则只需10%左右,这就产生了高的杠杆作用使投资者可以以小本获大利。

⑶期货合约是由"点"来表示,价格的升降也由"点"来计算的。合约到期结算以差额折成现金完成交割手续。这种结算方法避免了从股票市场上收集股票作为交割物的繁琐步骤,同时也节省了不少交易费用。

1.3股指期货的应用

首先,股指期货主要用于套期保值。由于股市市价经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动,这就给股票投资者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巨大风险,而股指期货则为股市参与者提供了避免股市系统风险的套期保值手段。如果持有股票的投资者在对未来股市走势感到难以把握,为了防范股市下跌的风险,可以出售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市下跌,投资者就能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如果投资者准备在近期购入部分股票,但资金尚未到位,为了防止股市短期上升,投资者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这样,一旦股价上涨,投资者就可以从期货交易中获利,弥补因市价上涨所多付出的资金。

其次,股指期货还可以用来套利和投机。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一般只需交付5%一10%的保证金即可操作,也就是说,期货交易者可以控制几十倍于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相比在股票现货市场上投机更有"以小搏大"的优势,从而受到投机者的青睐。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大。

2.我国资本市场引进股指期货的必要性

⑴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证券市场的风险

根据西方股票投资组合理论,卖空和买空机制的并存可使一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方差为零(通常用方差表示风险),即达到理论上规避风险的目的。我国股市中,现在应经批准采用"融资、融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打破了原有的交易限制。所以我们也可以考虑通过引入指数期货,在期货市场和股市的反向等额操作来达到规避系统性风险之目的。

⑵对投机者来说股指期货又提供了一条获利途径

如果他们对后市预测准确,利用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制度,其获利空间将比在股市大许多倍。

⑶股指期货的价值发现功能可以提高股市的有效性

在我国由于机构和散户的信息不对称,股市的未来走势信息完全由机构把握。无法反映在股价指数中的不对称信息,导致股市的大起大落。但实行了指数期货后,未来股市走势就可以通过股票指数期货市场变为公开信息,股市价格对这一信息的迅速反映可以大大提高股市的有效性。

⑷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有利于壮大股市投资者的队伍

股指期货的推出,使这企业有了套期保值的工具。在股票资产组合的市值上升但不允许出售时可以不必担心在允许卖出之日市值再次缩小。即在盈利时可以通过股指期货锁定利润。这样大大提高了它们入市的积极性。

3.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

⑴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

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按照传统的观念,仅确认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即可。但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充分解释股指期货合约产生的权利、义务和相应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对金融工具的确认也制定了标准:当一个企业成为构成金融工具的合约性条款的一个履行方时,就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综合参考上述两种确认标准,我们可以把股指期货的初始确认归纳为以下两个条件:(1)由股指期货交易形成金融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2)由股指期货交易所获得资产或者承担的金融债务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⑵股指期货合约

股指期货合约是一种在未来以确定日期、价格、数量买卖标的指数的合约,投资者以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对将来买入或卖出的指数的承诺,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相关经济利益将来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上面两个条件在企业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成功后就同时满足,所以当企业成为股指期货合约条款的一方时,就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4.股指期货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股指期货会计核算的关键所在。在股指期货初始确认时,应以取得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在初始确认后,投资者在平仓前已经能够控制期货合约,故应对持有股指期货合约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计量。因为市场交易价格是投资者充分考虑了股指期货合约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一般以其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各种股指期货合约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在报告期末按不同时点的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收益和风险,体现会计计量属性的配比原则。

5.股指期货的会计记录与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在金融资产资产的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基础;2007中注协编著的CPA《会计》教材中,也在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中,明确地将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股指期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同时也指出,如果衍生工具被企业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那么该衍生工具初期确认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根据其对应的套期关系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曹玲.股指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期货投资论文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棉花期货在郑商所成功上市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棉花期货在支持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维护我国棉花安全,促进大宗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保障“订单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国在国际上争取棉花话语权等方面已经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上聚集着众多的中小散户,由于受自身投资经验、期货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经常存在多种认知偏差。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投资者认知偏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票、债券市场。对于投资者预期模式的表述,多数学者则是借鉴Solt和Statman(1988)提出的投资者情绪指标(BSI),即:看涨情绪指标=看涨投资者比例/(看涨投资者比例+看跌投资者比例);看跌情绪指标=看跌投资者比例/(看涨投资者比例+看跌投资者比例)。然而,在期货市场上,由于套期保值者和期货做空机制的存在,期货投资者中看涨看跌者的比例难以确定,因此,投资者情绪指标(BSI)这种方法并不太适合研究期货市场中投资者认知偏差。姜丕臻(2005)对中国期货机构投资者锚定启发式偏差进行了实证研究。我国学者吕东辉(2006)通过对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合约价格变动率与交易量变化率的相关分析,利用启发式认知偏差检验和框定认知偏差检验实证分析了我国大豆期货投资者是否具有认知偏差。他的学生黄雨雪(2007)运用同样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玉米期货投资者是否具有认知偏差。周耀辉(2010)则对我国小麦期货市场投资者启发式认知偏差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对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是否具有认知偏差的研究还相对匮乏。本文将在借鉴上述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棉花期货市场运行特点,通过对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是否具有启发式认知偏差和框定认知偏差的检验,实证研究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是否具有认知偏差。

二、样本选择

在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上,棉花期货成交量(COC)变动率是能够反映棉花期货投资者情绪和预期模式的最佳指标之一。棉花期货成交量是指在一定的交易时期内该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内已经成交的合约数量,是对棉花期货市场迫切性或者强度的估价,其大小反映了棉花期货投资者入市的积极程度,也反映了棉花期货投资者对后市的乐观态度。一般而言,棉花期货成交量越大反映出投资者对棉花期货市场的强烈程度越大,棉花期货市场面临的压力就越高。目前,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基本的交易单位是(一张)合约,成交量采用买入量和卖出量两者之和计算。

针对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合约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以及众多的中小散户的特征,选择棉花期货合约价格变动率(COJ)来衡量棉花期货投资者的历史收益率。然而,对棉花期货投资者进行认知偏差分析,就必须形成一个连续的棉花期货合约。目前,文华财经资讯有限公司编制的棉花期货合约价格指数不仅保证了棉花期货价格时间序列的连续性,还使不同棉花期货合约价格的重要性在价格指数中通过权重的形式得到体现。因此,采用棉花期货合约价格指数代表棉花期货价格。为防止棉花期货上市初期,棉花期货合约交易量较小、不稳定的情况出现,样本区间为2007年1月4日至2011年7月30日每个期货交易日的收盘价和成交量,以此作为基础数据,共1107组,采取Eviews5.0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证分析

1.启发式认知偏差检验

启发式认知偏差主要是指投资者在判断与决策过程中因走思维捷径而导致的判断偏差。对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进行的启发式认知偏差检验,主要是分析棉花期货投资者的预期模式与棉花历史收益率之间是否具有稳定的关系。一般而言,如果两者之间表现出稳定的相关性,则说明棉花期货投资者不能及时地基于市场信息对预期进行调整,带有启发式认知偏差。此时,需要引入两个变量,一个反映棉花期货投资者的情绪与预期模式,用棉花期货成交量变动率(COC)表示,另一个反映外界信息变化,用棉花期货合约价格变动率(COJ)来衡量棉花期货投资者的历史收益率。本文以如下模型来考虑棉花期货投资者情绪与棉花期货市场历史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其中,方程式(1)的COCt-i为被解释变量,表示棉花期货成交量的变动率,是衡量棉花期货投资者情绪的指标,COJt-i为解释变量,表示棉花期货价格的变动率,是衡量棉花期货投资者收益的指标;方程式(2)的LVt-i表示为棉花期货成交量,成交量日变动率的计算为:当日成交量与上一交易日的成交量之差除以上一交易日的成交量,周、月成交量变动率的算法亦是如此;方程式(3)的Rt-i表示棉花期货收盘价,其价格变动率日、周、月的算法与成交量变动率的算法一致。t表示为棉花期货的预测时期,i表示为棉花期货历史价格的观测时间。通常情况下,通过改变历史价格的观测时间i来检验棉花期货历史信息对棉花期货投资者市场预测影响的时间效力。

基于方程式(1),将历史价格观测的时间i表示为一日、一周和一月,分别对棉花期货成交量变动率与棉花期货价格变动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1-1、表1-2。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日解释变量(COJt)的系数未通过T检验,说明棉花期货投资者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对原有预期进行不断调整,投资者的预期模式与历史收益率在短期是一种随机关系;周、月解释变量(COJt)的系数均通过T检验,说明投资者的预期模式与历史收益率长期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并未表现出跟随市场信息进行调整的特征,带有启发式认知偏差。然而,由于周棉花历史收益率的系数为负值,说明该变动会引起棉花期货交易量的反方向变动。换句话说,周棉花历史收益率越高,棉花期货投资者越容易基于过去的优良表现对后市做出悲观的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月棉花历史收益率的系数变为正值,说明月棉花历史收益率越高,投资者越容易基于过去的优良表现对后市做出乐观的估计。因此,对于棉花期货投资者而言,短期内更倾向于市场信息作为预测的依据,而在长期更倾向于历史收益率作为预测的依据。

2.框定认知偏差检验

框定认知偏差是指由于投资者的偏好或者行为依赖于问题或结果的描述方式导致的认识与判断的偏差。考虑到框定认知偏差中对信息背景不同的强调,在模型(1)中加入一个反映不同信息背景的变量以便检验投资者是否具有框定认知偏差。棉花期货价格变动率(即历史收益率)的标准差St很好地反映了棉花期货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一般而言,如果棉花期货投资者存在框定认知依赖,那么棉花期货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影响到棉花期货投资者的原有预期。反之,棉花期货价格变动率的标准差的系数应该为0。因此,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为了更好地反映棉花期货投资者在不同信息背景下的投资模式的差异,将每个观测时间段内的样本数据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历史收益率为正数(期货价格上涨);一组为历史收益率为负数(期货价格下跌),然后基于方程式(4),分别对样本区间内每一周、两周和每一月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1-3。其中,周、月价格变动率与交易量变动率的算法如上,而价格变动率的标准差则是对应时期内每日价格变动率的标准差。

根据上述判断棉花期货投资者是否存在框定认知偏差的理论可以看出表1-3中历史收益率(价格变动率)的标准差的回归系数都显著地不为0,初步判断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存在框定认知偏差。具体来说,一周内无论棉花历史收益率为正数或者负数,该标准差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在短期内(一周),当棉花收益率为正数,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时,棉花期货价格的波动助长了棉花期货投资者的看涨情绪;而当棉花收益率为负数,市场处于下跌行情时,棉花期货价格的波动进一步助长了棉花期货投资者的看跌情绪。同时,从一周内St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此时棉花期货投资者受框定依赖对看涨情绪的影响要大于对看跌情绪的影响(0.768473%>0.129759%),表现为棉花期货投资者的预期模式是持续型的。然而,从长期来看,情况则恰恰相反(除了月内历史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外),二周内和一月内的棉花历史收益率的标准差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说明在长期内,当棉花收益率为正数,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时,棉花期货价格的波动抑制了棉花期货投资者看涨的情绪;当棉花收益率为负数,市场处于下跌行情时,棉花期货价格的波动缓和了棉花期货投资者的悲观情绪,表现为棉花期货投资者的预期模式是反转型的。而且,从St回归系数的大小中可以看出,棉花期货价格的波动在长期内比在短期内对投资者情绪影响要大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长期内棉花期货投资者更容易产生框定认知偏差。

四、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通过启发式锚定认知偏差检验,得出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能够在短期(一日)根据市场信息对预期模式与历史收益率进行调整,两者之间是一种随机关系;而在长期(一周或一月)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的预期模式与历史收益率存在稳定的相关关系,投资者更倾向于历史收益率作为预测的依据,具有启发式认知偏差。

(2)通过框定认知偏差检验,得出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在短期(一周)的预期模式是连续的,收益率的剧烈变动加剧了行情上涨和下跌对棉花期货投资者看涨和看跌情绪的增长作用;而在长期(一周或一月)棉花期货投资者的预期模式是反转型的,收益率的剧烈变动减弱了行情上涨和下跌对棉花期货投资者看涨和看跌情绪的增长作用。

综合起来,我国棉花期货投资者具有认知偏差。

2.对策建议

为更好地提高棉花期货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的理性认知,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加强棉花期货市场机制建设。机制的缺失不仅会引起投资者运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还会使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和风险大大增加。建议郑商所提供适时的信息供给机制和行为阻滞机制,以避免过激行为进一步激化棉花期货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2)培养棉花期货投资者投资理念。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投资者是普通人,不是“理性人”,在判断和决策中出现认知偏差是常态。建议投资者加强对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运用正确的投资理念尽量减少认知偏差对棉花期货市场的影响。

(3)优化棉花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国外发达的期货市场已经证明,机构投资者是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建议针对我国棉花期货市场投资者多为中小散户的特点,积极培育理性的市场投资主体,鼓励中小散户参与棉花期货经济合作组织,适度发展棉花期货基金业务。

参考文献:

[1]姜丕臻.对中国期货机构投资者锚定启发式偏差的实证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5(4):110-114.

[2]吕东辉,郭鸿鹏,黄羽雪.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定价偏差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6):49-53.

[3]黄羽雪.玉米期货市场定价偏差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37-44.

[4]刘智星.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期货价格波动非对称性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37-45.

期货投资论文篇(8)

 

1.引言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对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研究也就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一词源于生物学对动物聚群特征的研究,指动物(牛、羊等牲畜)成群的移动、觅食的现象,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来描述人类社会现象,指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组合,或者过多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私人信息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某个时期,大量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特定金融的特定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国外已有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存在羊群效应(Krous和Stoll(1972),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2),Christie和Huang(1995),Chang、Cheng和Khorana(2000)等)。国内学者的研究亦得到相似的结论(宋军和吴冲锋(2001)大豆期货市场,施东晖(2001),常志平和蒋馥(2002),杜莉和王锋(2005)等)。由于期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心理与证券投资者类似,有学者即提出期货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呢?但与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相比,对期货市场的相关研究甚少,且结论多有争议。其中Gleason,Lee和Mathur(2003)对欧洲期货市场上的5类共13个期货合约(欧洲三月期国债、欧元、金融时报期货指数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并不存在羊群行为。Robert J.Weiner和 Green(2004)对伦敦石油交易所的原油及纽约商品交易所的燃料油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期货品种存在羊群行为,其羊群行为不是基于不完全信息的信息流羊群行为而是基于薪酬条款的羊群行为。

国内对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只限于依照证券市场的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羊群行为在报纸网站上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利用期货交易数据,对我国商品期货的羊群行为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还没有人涉足过。我国期货投资者结构与西方投资者的结构不同,我们国家现在基本上是个体投资者,这样其羊群行为的特征与西方羊群行为的特征一定有很大的不同论文的格式。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监管机构找到我国期货市场上这些非理性行为是否存在的依据,同时通过研究可以找到非理性投资行为存在的制度根源,从而为监管机构对症下药,为防范期货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规则和制度的安排打下基础,如采用有效的监督方法与消息披露制度;再次,可以帮助交易所进行有效地风险控制与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培训。此外,股指期货的推出更突显了本研究的意义,股指期货是建立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两个市场的基础上的,把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然以往的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那股指期货上市以后,这一问题很有可能同样存在于期货市场。所以,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研究对股指期货羊群行为的防范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接下来将运用大豆、豆粕和玉米三个交易品种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期货市场羊群行为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羊群行为存在性的实证研究

期货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个体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于个体投资者来说,羊群行为表现为模仿机构投资者和模仿其他个体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大豆期货市场,对期货分析师的建议等相同外部信息可能做出相似的反应,在交易活动中表现为羊群行为。当机构投资者存在羊群行为时,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期货合约,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期货合约价格的不连续性和大幅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运行。在我国期货市场上,羊群行为表现为存在大量的跟主力持仓做的投资行为,或者在同一个期货经纪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

本文旨在解决三个问题:1.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是否是真实、合理的,即验证期货价格的有效性;2.如果期货价格是有效的,那么期货价格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总持仓量(以下都简称为总持仓量)之间是否具有引导关系,准确地说总持仓量是否引导期货价格。3.如果期货价格与总持仓量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以下都简称为净持仓)变化是否一致。

2.1实证思路

本文以分析同一个期货经纪公司开户投资者的买卖方向来判断期货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另一方面投资者是否受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总持仓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总持仓量是否引导期货来判断,因为期货价格的变动代表市场个体散户投资者的持仓方向变动,如果存在总持仓量对期货价格的引导关系,接下来则判断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即个体投资者的变化)和前二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作比较,看他们看多和看空的方向是否具有趋同性。如果具有趋同性,则说明个人投资者会受期货经纪人影响或参考期经纪持仓量来决定买卖方向,则说明市场存在羊群行为。

围绕本文的研究目标,本章的实证分两个步骤展开:1.从大连商品交易所选取大豆一号、豆粕、玉米三个品种,运用E-G协整检验检验其期货价格的有效性,若品种通过了E-G协整检验,则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2.根据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三者的变化,总结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然后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进行比较,检验两者变化是否一致。

2.2数据来源

我国目前较为活跃的期货品种为大豆、豆粕、玉米和小麦期货合约,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期货价格的行为特征。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和玉米这三个品种。在当前的研究中大豆期货市场,研究人员采用同时对多个合约作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这显然无法说明一个期货品种乃至整个期货市场的状况。因此,必须产生连续时序的合约数据,以更好地反映总体。从目前的文献看,生成连续数据的一般办法是,选择市场上交易量最为活跃的主力合约,将其作为该期货品种的代表,把不同时段的主力合约的交易数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将分别收集黄大豆一号、豆粕以及玉米每天主力合约的收盘价、成交量、持仓量和前二十名期货经纪公司每天的主力合约的持买仓量和持卖仓量的数据。其中黄大豆一号、豆粕和玉米期货合约的时间跨度从2007年6月1号至2010年6月1号,共 737个样本。数据来自大连商品交易所论文的格式。

2.3 实证研究

期货市场的羊群行为表现为同一个期货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所以我们只要检验出市场的价格走势是否受到前二十名期货经纪公司总持仓量的影响,就可以证明市场是否存在羊群行为。我们首先对豆一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进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然后根据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三者的变化,总结出市场持仓主力的变化,然后与前二十位期货经纪公司的净持仓变化进行比较,检验两者的变化是否一致。

2.3.1 ADF检验

在检验各个品种期货价格与总持仓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之前,首先要对相应品种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的ADF检验结果在Eviews5.0中得以实现。求得各品种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1,表2-2)。

由表2-1和表2-2可知,黄大豆一号(A)、豆粕(M)和玉米(C)的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都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也就是说,本文所选的三个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序列以及总持仓量序列均为I(1)过程。经过试验,当黄大豆一号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滞后期为3,豆粕期货价格和总持仓量序列的滞后期为1,玉米期货价格序列滞后期为3,总持仓量序列滞后期为1时,检验方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Akaikeinformation criterion)和施瓦茨准则SC (Schwarz criterion)值最小。

表2-1 各品种期货价格序列及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P)

ADF检验结果

1%临界值

结论

A

-1.888896

-3.438972

不平稳

-28.87283

-3.438984

平稳

M

-2.194207

-3.440275

不平稳

-13.62202

-3.440305

平稳

C

0.474587

-3.438996

不平稳

期货投资论文篇(9)

一、股指期货套利交易

(1)套利。套利是指利用相关市场或相关合约之间的价差变化,在相关市场或相关合约上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价差发生有利变化而获利的交易行为。(2)股指期货套利。实施套利交易的对策分为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正向套利(买入股指现货,卖空股指期货)指在考虑交易成本的因素后,当股指期货的价格仍然高于股指现货,那么就可以通过卖出被高估的股指期货的同时买入与之对应的被低估的股指现货来建立两笔方向相反、数量相等的头寸,并在未来合适的时间对两笔头寸进行平仓,获取无风险收益;同样的,反向套利指买入股指期货,卖空股指现货的套利策略。(3)股指期货无套利定价。持有成本模型是被最广泛使用的股指期货定价模型,其论述根据是两种具有相同偿付形态的金融资产,在同一时间点,其价格必须一致,否则有着零风险的套利利润。该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差的期望值。股指期货合约价格的论述价格应该等于现货指数价格+成本-股利收入。两者一旦不等,就出现套利机会。实际的市场环境中,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不等于其论述价格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一旦出现价格与论述价值不等的情况,我们就能以中获利,理由是交易成本的有着。事实上,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借贷利率不一致、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高昂、期货现货交易手续费、冲击成本、税收、股利率的不确定、期货与对应的现货的跟踪误差、期货与现货交易规则等导致的交易成本使得在股指期货论述价格(即股指现货价格)上下出现无套利边界。除了可见的交易成本外,我们还要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我们假设套利资金规模不大,故不考虑冲击成本。以下我们通过考虑套利起始、终止两个时刻,现货期货两个市场的操作,得出股指期货无套利区间上界。显然,无套利区间的上界等于完美市场条件下股指期货论述价格+进行一次套利的交易成本,更详细地,进行一次正向套利,无套利区间的上界=完美市场条件下的股指期货论述价格+买入卖出一次股票现货的交易成本+卖出买入一次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成本+套利开始时所支付的各项手续费及保证金的机会成本。在进行反向套利时无套利区间的下界=完美市场条件下的股指期货论述价格—(卖出买入一次股票现货的交易成本+买入卖出一次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成本+套利开始时所支付的各项手续费及保证金的机会成本+借券贷款成本)。

二、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后,一方面,市场估值更趋合理,股价不太可能再大幅超出其内在价值,否则,与基本面严重脱节的股票就会产生很多套利机会,投资者可以通过完整的交易机制对价值型股票长期持有,有利于培育价值投资理念;另一方面,只要趋势判断准确,做空也能获利,即在熊市中亦可赚钱。那些技术较高的专业投资者可以在股指现货和股指期货之间进行无风险套利交易,获取稳定收益。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只占40%左右,由于各种原因,中小投资者大多以投机心态参与股市,显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股指期货推出后,除了会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之外,也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中小投资者难以参与,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我国也将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

三、股指期货套利交易对策

(1)间断股利型持有成本定价模型相比较较适合对中国股指期货合约定价,但由于该模型忽略过多实际交易条件的限制,将股票市场影响作为一项外生变量,没有考虑指数现货与指数期货市场之间的互动性及股价的波动性,仅考虑股息发放及无风险利率因素,预测结果相对精度不高。(2)考虑交易成本、冲击成本、保证金、借贷利率不等以及股利发放等市场限制的区间定价模型,能够避免持有成本定价模型适用性不高的弊端,给出股指期货套利的无套利定价区间,该定价区间对于股指期货套利交易对策的选择和实施具有关键作用。

参 考 文 献

期货投资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190-02

1 期货投资基金概述

1.1 期货投资基金的概念

期货投资基金是投资基金中的衍生品基金的一种。广义上的期货投资基金在国外又称为管理期货(Managed Futures),是指由专业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一个行业。这些基金经理被称为商品交易顾问(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CTA在全球商品市场上为参与商品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专业资金管理,交易对象有实物商品和金融工具中的期货、期权和远期合约等。狭义的期货投资基金主要指公募期货投资基金(Futures Public Fund),是以期货为主要投资标,辅以部分资金投向股票等证券市场的的基金,

1.2 期货投资基金对投资者作用

1.2.1 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

在投资组合中加入期货投资基金,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价格波动同时增加收益。这两方面都可以使投资组合的质量和业绩得到提高。由于期货投资的高风险性,学术界研究认为,投资组合中期货基金的比例不应超过10%。但是实际上,如果在组合中加入2%――8%的期货基金,就已经能显著地改善组合的收益――风险比。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实证研究也指出,风险最大,收益最小的投资组合的构成是55%的股票,45%的债券和0%的管理期货。而在收益相同时,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的构成是45%的股票,35%的债券和20%的管理期货。

1.2.2 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期货市场具有高风险性,期货投资也具有高风险性。但是这一项投资加入到投资组合中能使总体风险下降。因为期货与其他类别的资产具有较低的相关性。由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风险理论σ2=X21σ21+2X1X2σ12+X22σ22可知,相关系数σ12变小,总风险σ2变小。表1以美国为例,可以比较一下期货、债券和股票的相关系数,由表1可知,期货基金与其他资产相比具有最低的相关性,使其成为投资组合中的降低整体风险的极佳配置。

表1 期货基金与股票、债券的相关度

相关系数债券股票期货基金

债券1.000――――

股票0.2901.000――

期货基金0.0800.0301.000

1.2.3 可以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盈利

只要存在价格波动和价格趋势,期货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做空和做多来盈利。特别是在经济景气波动较大的时候,如在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时都可以建立不同的头寸来盈利。以下图1为1992年至2001年美国期货投资基金收益状况与股票市场收益状况的比较,前者以巴克莱CTA指数为代表,后者以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为代表。从该表可以看出,1992―1999年当股市处于牛市时,期货投资基金也有较高的收益率,而当2000年股市转入熊市后,期货投资基金仍能保持较高的收益率。当股市处于长期下跌阶段时,期货投资基金的优势就能突显。

1.2.4 可以稳定期货市场

首先,期货投资基金对市场的冲击成本较低。虽然中小型投资者个体资金量较少,但是其频繁进出期货市场会给期货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成本。相反,如果投资于期货基金,基金经理立足于中长期投资交易频率较低,虽然资金量大但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成本也小。其次,期货投资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这十分有利于套期保值者运用期货交易来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但对于投机者尤其是中小投机者而言,期货投资的高杠率使他们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假设期货保证金率为10%,投机者一旦看错行情,期货价格1%的波动就会使其遭受10%的损失。此外,期市变幻莫测,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再加上投资条件的限制,难以在期货市场获得好的收益,而一旦亏损,损失将是巨大的。

2 在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期货投资基金除了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有利外,对我国整体经济还有以下一些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国内发展期货投资基金不仅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还有其于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 可以优化投资者结构,培养机构投资者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够合理,现有的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套期保值交易方面,而自然人投资者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部投资者中,自然人投资者开户数占总开户数的95%,而机构投资者只占5%。交易量的统计数据来看,郑商所2007年所有交易总量为1.86亿手,其中个人投资者成交量占90%,机构投资者占10%。而按照美国的经验,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主流投资者,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比例很高。根据CFTC的截至2008年10月份的持仓报告,美国期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90%左右。期货市场如果缺乏有效的机构投资者就会导致投机风潮盛行,市场风险水平较高难以控制。我国期货市场前几年发生的有重大负面影响的“苏州红小豆602事件”和“郑州交易所硬麦309事件”,甚至溯源到“327国债事件”,都应该说与国内期货市场缺乏足够、有效的机构投资者有关。

2.2 推广期货市场、普及投资者是推动期货市场不断创新的需要

期货市场的不断向前发展壮大和业务创新,需要有广阔的市场、众多的投资者以及不断流入市场的资金。期货市场的参与门槛较高,中小投资者无力对其投资,而一旦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则可以降低门槛,聚集基数众多的投资者的资金,使他们能够间接参与市场,由此推广了市场。同时,降低进入门槛有利于资金流向期货市场,使得新品种可以不断地推向市场。另外,众多的专业投资基金反过来可以提出新的需求推动市场的发展和业务的不断创新。尤其是在目前股指期货已经推出,市场开始希望有更深的金融创新,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免去金融创新时对投资者素质不高的顾虑。期货投资基金也是一些大型机构的投资标的。

2.3 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是保护期货投资者利益的需要

目前在国内期货公司众多,有部分期货公司操作不够规范,有员工私下与客户达成协议开展委托理财业务。他们要求期货投资者以自己名义开户,将资金使用权划拨给管理人(即员工),由管理人操作投资,投资者承担后果。投资所获利润需要给管理人一定分成。这种委托理财不合法。《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修订)》第十二条明令规定,期货公司的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接受客户委托客户从事期货交易。一旦双方当事人出现争执,期货投资者寻求法律保护时,这些合同和协议的法律效力存在问题,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应有保证。

2.4 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多种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如铜的最大消费国。但是我国并没有这些关系国家经济利益的原材料的定价权。例如铜等有色金属的定价权被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把持,原油等能源的定价权被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控制。国际炒家和大机构也频频高唱“中国因素”在期货市场上抬高这些商品的价格获利。中国一直在寻求定价权,而掌握定价权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发展壮大本土期货市场。通过不断发展国内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和总成交量,谋求国内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国内期货市场地位上升就能实现定价权的争夺。而期货市场在全球中的地位是依据其成交量来决定的。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则可以极大地增加成交量。广泛的投资者、巨大的资金量必定会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增加重要商品定价的发言权。

3 在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已具备必要条件,具有可行性

3.1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有设立期货投资基金的基础

首先,我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投资品种不断完善,市场规模和规范程度都明显提高。

其次,我国期货法律法规日臻完善,管理日趋规范。我国已经有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和《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等一系列基础法规,能够有效地保障期货投资者的利益。发展期货投资基金也在这些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最后,我国期货监管机制也日趋健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的四位一体的监管框架,成功处置过多次危机事件,并有了丰富的经验。期货公司的规范运作、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行业集中度也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国内总共有198家期货公司,有十多家公司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50多家超过1亿元,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向排名靠前的几家公司集中。另外,我国已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实行了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2 国外期货投资基金为我国期货基金设立提供了参考

国外期货投资基金历史悠久,美国的期货市场投资基金从1949年设立至今已经有了61年历史,从弱小逐渐成为投资者的一种主流投资品,在金融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的影响。而涉及到基金的设立模式、运营、风险控制、基金公司的治理、法律监管、绩效评价和社会影响等各方面都有了成熟的制度和经验可供借鉴。在考虑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大胆积极吸收他们的经验,少走弯路,快速稳步地发展我国的期货投资基金。

3.3 国内成熟的证券投资基金为期货投资基金的设立提供了借鉴

期货市场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发展高度相似相关。我国证券市场自设立期初也经历过一系列的投机狂潮并发生过重大的风险事件。国务院为解决这些问题于1997年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国内证券市场引入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自此之后,基金公司持有的市值逐渐上升,证券市场也逐渐发展变得稳定、理性起来。

期货市场也经历过类似的投机狂潮和危机事件,不同的是至今期货投资基金还未引入。期货投资基金在很多模式上的设计和运作、申购、收益分配、赎回等方面与证券投资基金有相同和相似之处。因而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经验都可以对期货投资基金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另外,现行的证券投资基金的部分法律对期货投资基金也是适用的。例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的部分条款对期货投资基金事实上也可以适用。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期货投资基金的介绍、其对投资者的益处、研究了我国发展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我国现有的基础及可行性,我认为在国内发展期货投资基金是完全有必要的,也具有可行性。

期货投资论文篇(11)

摘要:选取投资、出口这两个经济变量,应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通货膨胀与这两个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货膨胀和投资呈现负相关关系;而通货膨胀对出口的这种作用很微弱。

关键词: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投资;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03-2007 年GDP 更是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但随着全球经济下滑衰退,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适时转变取向,一年之内从最初的“双防”,转向年中的“一保一控”,再转为四季度的“保增长,扩内需”。2008 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这种“大转向”引起了我们新的思考。因此,研究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是为了能更好地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探讨如何避免通货膨胀给经济运行带来危害。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宏观经济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有经济变量都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用单一指标来衡量经济运行态势在许多年前就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因此,本文就选取这三个指标来分析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由于消费方面难以获得准确的统计数据,还没找到合适变量来表示,本文选取1986-2011年为样本区间,用投资增长率代表投资水平、用出口增长率代表出口水平、用CPI 涨幅代表通货膨胀水平,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采用增长率而不是各指标当年的绝对数,可以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的波动情况。

二、理论分析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十分广泛和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正相关关系或负相关关系,更不能说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的交易费用,从而抑制投资。同时,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政府往往会采取综合措施,制订从紧的调控政策,回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投资的市场准入,运用税费措施加强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等,以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通货膨胀对出口也有影响,通货膨胀通过商品劳务贸易机制、国际资本流动机制和心理预期渠道等经济机制作用于汇率,而汇率则会影响到出口额。心理预期渠道作用于人们在汇率市场上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而对汇率产生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定性分析。

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为了先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先进行定性分析,即观察采集到的数据,并运用Excel软件,我们可以发现,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及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比较大。投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当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投资增长率则较低,如在1988-1989 年通货膨胀率出奇高时,投资增长率则在1989 年降至罕见的-11%;在1993-1995 年的高通货膨胀时期,投资虽然在增长,但增长幅度却连年下降。

(二)单位根检验。

进行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而且具有单位根。因此在建立模型之前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确定各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有ADF 法和PP 法,本文采用ADF 法。以CPI 代表CPI 涨幅(通货膨胀率),以I 代表投资增长率,X 代表出口增长率,表示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可知,CPI、I、X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原假设,接受了备选假设,说明它们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对它们进行一阶差分,并再次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所有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因此满足协整检验要求数据同阶单整的前提条件。

(三)协整检验。

为了检验CPI和投资增长率I、出口增长率X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这里用Engel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的EG两步检验法来检验CPI和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的的协整关系。首先,根据最小二乘法构建CPI与出口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的回归方程模型方程:

然后用OLS方法进行协整回归,构建CPI和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的估计方程,可以得到:

(-0.923789) (0.591549)

D.W.=0.628547

其次,对上式形成的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详见表3。由表中可以看出,残差项也是稳定的。因此可以认为CPI和投资增长率I、出口增长率X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投资系数为-0.151276,与通货膨胀成负相关关系。出口增长率的系数为正,则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投资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0.923789),出口增长率影响相对较小(0.591549)。

(三)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Granger检验通货膨胀率与各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运用E-Views 软件,先后修正滞后期长度为1 和2,发现结论是一样的。根据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货膨胀不是投资增长的原因”和“投资增长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两个假设都被拒绝了,说明通货膨胀与投资增长的变动互为原因。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是否过热,如果经济过热,则将引起通货膨胀,而在高通货膨胀时,就会减少投资。另外,出口增长与通货膨胀互不为原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货膨胀和投资呈现负相关关系。这在现实中的意义是:当出现通货膨胀时,投资的变化量是十分敏感的,只要通货膨胀率提高,投资者们往往会迅速地撤出投资资金。反过来,当通货膨胀率降低,投资就会增加,即今年的通货膨胀可能是往年的投资过热的结果。在长期中,出口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短期内的推动作用非常微弱。

(二)政策建议。

当经济运行中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我们建议:

1.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主张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无论是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或者加息,都会对企业利润、股市、房市形成打压,导致基金、热钱流出股市、房市,进入银行寻求固定收益,这样不但不能解决M2 持续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问题,反而会引起需求下跌,加大经济下滑风险。因此,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更有利有经济增长。

2.要增加总供给,调整经济结构,不主张控制总需求。因此,治理通胀时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途径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3.应扩大进口,优化出口结构,不主张限制出口。限制出口会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利润降低,就业减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所以,优化出口结构,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才是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