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4:55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1)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掌握牢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能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取得独创性成果的公安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三、报考条件

(一)政治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思想品德良好,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强;未受过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无不宜做公安民警的其他原因。

(二)年龄条件:报考非定向、自筹经费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78年7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8年7月1日以后出生)。

(三)学历条件:

1、报名时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一般不接收提前毕业的硕士生考生);

3、同等学力人员,即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截至2013年7月1日)且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专业相近;

(2)提交补修与所报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3)报名时提交已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5000字以上学术论文至少3篇;

(4)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5)同等学力考生在取得复试资格后,须加试两门本学科硕士阶段主干业务课程。

4、非学历教育(单证,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网上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在报名前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名时提交认证报告书。

(四)身体条件:考生既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及细则的要求,还应达到以下标准:

1、男生身高应不低于1.70米,体重不轻于50公斤、不超过标准体重25%;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体重不轻于45公斤、不超过标准体重25%。理科类专业考生左右眼裸视力不低于4.8(0.6),文科类专业考生左右眼裸视力不低于4.6(0.4)。无色盲、色弱。

2、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驼背、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无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无各种残疾,两耳无重听,无口吃,本人和直系亲属无精神病史。

3、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慢性肾炎,无高血压。

在复试时我校将按以上要求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录取。

四、报考类别说明

1、计划内非定向: 不交学费,全脱产学习三年,可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自主就业;

2、计划外自筹经费: 交纳学费,全脱产学习三年,可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自主就业;

3、计划内定向: 不交学费,全脱产学习三年,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

4、计划外委托培养: 交纳学费,全脱产学习三年,不转户口、不调档案,毕业后回原单位。

在职人员原则上只能报考计划外委托培养。

五、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网上交费和提交材料确认三个程序,三个程序缺少其一,均视为报名不成功。

(一)网上报名时间:2012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

(二)网上报名网址: yzb.cppsu.edu.cn;

1、考生登录网站,注册用户;

2、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

3、通过网报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到网上银行交纳报名费;未完成网上支付的,视为报名不成功。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不接受汇款方式。

4、考生在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三)确认报名时间:考生应在2013年2月25日-3月1日期间向我校寄(送)下列材料:

1、《201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

4、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

5、硕士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

6、政治审查表;

7、身份证件复印件;

8、报考定向或委培的在职考生必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三年的书面证明。

同等学力的考生无须提交3、4、5项材料,但须提交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我校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由考生在报名网站下载)。

(四)注意事项

1、考生网上报名开始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请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

4、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

六、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初试日期:2013年3月23日、24日;

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教学楼,考生须在考前在网上查询具体考场安排;

笔试科目:政治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免试)、英语和两门业务课;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和政治理论。

我校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初试合格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包括综合面试(含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体检在内的复试。

复试日期:2012年5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

复试信息:考生于2012年5月登录网站查询是否参加复试,并查看复试办法;

综合面试内容:

1、英语面试(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50分);

2、专业面试(150分)。

七、录取

在初试、复试成绩合格的情况下,按照总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八、有关费用

(一)计划外委托培养、计划外自筹经费考生须统一交纳学费(12,000元/学年)。

(二)住宿费、军训伙食费、生活用品费、警服置装费等按学校规定收取。

以上事项如有变化,依据新规定执行。

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文件精神要求,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我校2013年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

十、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招生办网站:yzb.cppsu.edu.cn;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10-83903086;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2)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普通招考博士为3至6年,直博生为5至6年,硕博连读生为5至6年(从硕士入学起计算)。

三、招生规模

2013年学校实际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314名,2014年的具体招生数额由教育部当年下达文件确定,请考生注意我校网站信息。

四、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⒉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⑵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学位);

⑶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已进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需提供进修学校教务部门的成绩证明),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般应已取得副教授职称(或相当职称),经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⒊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⒋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9月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不受此限制;

⒌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

⒍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提前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由本人提出申请,本专业博士导师同意,并通过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后,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与硕士专业相同的一级学科内取得硕博连读资格。

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博士生导师同意,并通过复试小组复试后,确定可以作为博士生培养,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内取得直接攻博资格。

五、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真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六、报名日期及地点

我校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考试每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次,其中春季招生仅接收直接攻博考生,本校硕博连读考生。秋季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同时接收本校硕博连读考生:

春季招生:报名时间:2013年9月16日~2013年10月8日(仅限直接攻博、硕博连读考生)

秋季招生: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6日~2014年3月15日(双休日、假期除外,函报3月10日截止)

报名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10办公室

七、报名

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登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进入博士报名,先申请网报ID号(请牢记自己的报名号),按要求填写本人的报考信息,上传与报名表相同的电子版照片,下载并填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及其它表格。

⒉考生填写完有关表格,向我校研招办提交下列材料:

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登记表;

⑵两份专家推荐信;

⑶硕士阶段课程学习/进修成绩单(教务部门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盖章认可);

⑷身份证、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

⑸应届本科生、在校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

⑹同等学力考生还应送交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文(附刊物原件)或获奖证书,并提供报考导师的认定意见;

⑺已获得硕士学位考生须提供“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学位证认证报告。(学位证认证报告网址:cqv.chinadegrees.cn/cn/,咨询电话:010-82379480);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服中心”出具的学位认证报告。(认证网址:renzheng.cscse.edu.cn/);硕博连读考生、应届硕士毕业生需提供硕士研究生学历认证报告或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直博生需提供学籍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学籍认证网址:chsi.com.cn/,咨询电话:010-82199588)。

定向、委培的应届硕士考生、拟报考定向委培的考生及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必须征得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调档、录取的,后果考生自负。

八、考试

⒈考试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⒉考试时间:春季招生:2013年10月19日(硕博连读)

秋季招生:2014年4月19日~4月20日

⒊初试科目:均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外国语(科技英语);业务课2门(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同等学力者必考政治理论(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准予免试)。

⒋各学科专业均采取差额复试。复试内容一般为专业综合及外语(含听力、口语),复试时间、地点与形式由所报考学院确定。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由所报考学院组织的硕士学位课程考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为笔试,具体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九、录取

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等因素,择优录取。录取工作于2014年5月底结束。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检,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我校实行培养机制改革,所有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最低每生每年17000元以上的资助(含10000元学费),入学前将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录取为原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必须与我校签订相应的培养协议书,入学前不转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十、入学时间

录取考生(春季:2014年3月上旬;秋季:2014年8月)入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

考生必须当年入学,不能保留入学资格。

十一、考生须知:为方便您的报考,将博士生招生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⒈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应在报考类别中注明。

⒉有关规定:

①以硕博连读方式录取的考生,须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②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博士生均须在领取录取通知前,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书,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

③我校不接收其他单位的调剂考生。

3.有关我校博士生招生导师、报名考试、成绩、复试通知等信息请留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gr.xidian.edu.c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信息网:yz.xidian.edu.cn

十二、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701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E-mail:yjsh@xidian.edu.cn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3)

硕士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仅有利于硕士生自身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也意义深远。硕士生的社会心态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内心表达,培养其正确的社会心态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生社会心态表现

(一)对于网络世界过度沉迷

新媒体的灵活性和虚拟性使得硕士生在网络空间时,行为受到的约束比现实中小得多,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硕士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微博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着一般媒体共同的特性,在这平台大家可以平等交流与沟通,它不仅缩小不同行业的距离,而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形成与稳定。[1]但是,由于硕士生对于虚拟世界的过多依赖,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非常单一与冷淡,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会造成人际关系危机。[2]

(二)过分轻信夸大不实的报道

新媒体每天都捕捉来自各个领域的消息与事件,且其习惯对事件进行过度夸大,这对硕士生心理造成了冲击。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使得硕士生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以及在道德与诚信方面的价值观产生了不满,阻碍了其健康的社会心态的树立,这将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综合素质与道德力量,以至于影响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形象。此外,新媒体关于就业难的过分夸大,导致硕士生不良就业心态,对于学术研究失去积极性,促使人生迷茫和思想彷徨,甚至可能滋生偏激行为。

(三)对西方价值观盲目崇拜

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对硕士生社会价值观进行西化,催使社会价值观上趋向于西方。硕士生是学生群体中一员,与社会接触有限,易被新媒体传达的一些表面现象迷惑,从而迷失正确的社会心态。[3]在新媒体的搭建的平台上,很多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渐渐渗透入我们日常生活。他们过度把外国文化给神化,这是国家归属感与民族认同感缺失表现。硕士生作为国家未来中坚力量,应当理性面对外国文化融合现象,积极养成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二、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生社会心态原因分析

(一)新媒体化下催生现实人际关系困境

新媒体下的虚拟生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另外一种生活形式,它在一定范围内培养和塑造着人们的心理和精神世界,并积淀在其内心深处,加强或改变着生活模式和心理倾向。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符合青年群体自身特点的文化,它包含双重特征:一方面是积极正面的主流文化,它是形成积极社会心态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偏离主流文化的新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渐渐被分解与改变。在积极与消极影响的博弈下,大家往往易入误区,使硕士生产生不良的社会心态并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

(二)新媒体环境强化消极自我暗示

新媒体给硕士生带了更多方便接触到社会的途径,尽管这是个好的方式,但是一些夸大的报道,往往给其心理上的震撼。新媒体时代相互交流性强和信息传递速度快,硕士生通过新媒体进行自我暗示的机会增多,他们选择自我暗示的参照对象和比较范围增多,这进一步拓展了他们进行群体交流沟通质和量的度,促进其在不断地信息交流中形成各种社会表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比较从而得出结论。面对片面的结论,硕士生们习惯于消极地盲目地自我暗示,以此形成各种复杂矛盾的社会心态。

(三)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冲突及群体心理特性变化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积极与消极的价值观在新媒体平台上相互交融与碰撞,使硕士生陷入多元化价值观矛盾中,这成为消极社会心态产生的深层原因。新媒体平台上,许多的信息传播表现出不确定性和无屏障性,时常地冲击着硕士生的思想观念,导致青年的价值决择和价值判定的困难。尤其是西方的、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它们在新媒体网络领域中传播,导致硕士生群体的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排斥,乐氐赜跋斓贝硕士生社会心态。[4]

三、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生社会心态消解策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

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基本平台,是当代硕士生信息发接主要渠道。党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价值诉求标准,通过对硕士生进行精神激励、情绪疏导等调节机制发挥作用,促硕士生养成好社会心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硕士生社会心态调节起内在渗透作用,它规范着硕士生社会心态性质并引其发展趋势,指导其社会心态向着社会主流意识方向发展。因此,要利用新媒体深入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硕士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先进思想来充实自己,用正确理论来优化自己,从而形成积极社会心态。

(二)学校加强心理疏导

学校有教书育人宗旨,应对硕士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从而培育硕士生良好社会心态。关于硕士生社会心态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的辅导员群体应在进行心理疏导时从硕士生心理特点切入,传播更多的积极健康正面的信息,让他们树立健康社会心态。第二、学校要善于观察新媒体发展的态势及对于硕士生心态产生的效应,准备好事前的预防工作。第三、学校应当积极鼓励硕士生们到社会中进行调研与社会实践,真正地了解社会情况,自我矫正之前错误的看法,自觉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自身新媒体素养提升

新媒体是个自由与平等的领域,可以允许你自由言论。在这价值观多样复杂时代,硕士生更需要不断提高新媒介使用素养,这是促进硕士生社会心态调整的根本途径。硕士生应认真推敲新媒体传播信息内容,学会更加理性面对各种新媒体信息,不断提升自身在网络空间中屏蔽不良信息的能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进而提高自身对于网络信息的驾驭技能。同时,青年要提升新媒体的使用与维护能力,培养理性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对是非有明确的认识与判定,能较为理性地参与新媒体信息的分享与传播,约束自身不正确地新媒体的使用行为,坚持道德标准、网络伦理。

参考文献

[1]甘乐.2011年中国青年的社会心态[J].当代青年研究,2012.

[2]杨蔚.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引导与培育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4)

二、公开招考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往届、应届毕业的科学学位硕士生。

3.毕业两年及以上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

4.应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及毕业一年以上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初试(即科目考试)要求按同等学力考生执行。

5.同等学力考生,即取得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六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充分证明其学术水平已达到报考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学术水平,即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①修完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硕士研究生六门以上课程(提供加盖修课单位公章的成绩表原件);

②在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三篇以上学术论文(报名时提供所发杂志封面和文章复印件);

③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成果奖,且为三等奖的前三名或二等以上奖的前五名。

6.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7.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考生的年龄应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博士生考生的年龄不限。

8.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9.我校博士研究生原则上不接受在职攻读。

三、硕博连读申请条件

1.完成所在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学位课和必修课)的学习,且学位课程平均分80分以上和通过CET-6(CET-6≥425分)。

2.硕博连读申请的博士专业原则上要与在读硕士专业属相同一级学科。

3.在重要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在SCI(SSCI)收录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者可优先录取。

5.科学学位中的应用型研究生原则上不能申请硕博连读。

6.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申请硕博连读。

四、公开招考报名

1.报名时间:2013年1月1日至3月1日;

2.报名方式:请考生登录 scyz.sceea.cn/ ,按照要求填写报名信息(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信息均务必填写完整,简历也请填写完整,不要留空白),并打印出登记表;

3.招生专业目录查询/PhDAdmissions/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9。

4.报名确认:考生最迟于3月13日前持报名材料到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就业办公室(雅安校区综合行政楼211室,电话0835-2882911)审查报名资格、确认报名。外地考生不便到校确认的,可将全部材料和报名费在3月13日前快递寄到我办(寄出前检查材料是否齐全,材料不全不予准考)。需提交的报名材料如下:

①博士报考登记表,从网报系统打印并由所在单位签署报考意见和盖章;

②两份专家推荐书,从网报系统打印并由本学科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签署推荐意见(推荐意见不能打印);

③政治审查表(yz.sicau.edu.cn/Soft/ShowSoft.asp?SoftID=11);

④盖章的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和学生证复印件(应届生),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往届生),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往届生),以及身份证复印件;

⑤体检合格报告,从网报系统打印或使用医院体检表并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

⑥同等学力需提供符合报考条件所需证明材料(学士学位证书、中级以上职称证明以及所修硕士课程成绩单或发表文章、获奖情况证明等):

⑦初试及复试费300元(同等学历另需加试费300元)。

五、硕博连读报名

1.报名时间:2013年1月1日至3月1日;

2.报名方式:申请2013年度硕博连读的本校在学硕士研究生也需登录scyz.sceea.cn/ 提交个人信息。填写说明:(考生来源:非应届在学硕士,考试方式:23硕博连读。考试科目必须填写,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务必填写,硕士信息也必须填写完整。简历请填写完整,不要留空白。)

3.招生专业目录查询/PhDAdmissions/ShowArticle.asp?ArticleID=789。

4.报名确认:申请硕博连读学生还需填写《四川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申请表》(yz.sicau.edu.cn/Soft/ShowSoft.asp?SoftID=19),经申请院所所在的学位分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在3月13日前交到研究生招生就业办公室,同时需提交以下报名材料:

① CET-6成绩单;

② 盖章的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

③ 发表文章的复印件;

④ 学生证复印件,以及身份证复印件;

⑤ 两份专家推荐书(推荐意见不能打印)

⑥ 政治审查表(yz.sicau.edu.cn/Soft/ShowSoft.asp?SoftID=11);

⑦ 体检合格报告,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

六、准考证领取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5)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普通博士为3至6年,直博生为5至6年,硕博连读生为5至6年(从硕士入学起计算)。

三、招生规模

2012年学校实际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309名,2013年的具体招生数额由教育部当年下达文件确定,请考生注意我校网站信息。

四、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⒉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⑵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取得硕士学位);

⑶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已进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且考试合格(需提供进修学校教务部门的成绩证明),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般应已取得副教授职称(或相当职称),经审核确认已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⒊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⒋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8年9月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不受此限制;

⒌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书面推荐;

⒍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提前完成硕士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由本人提出申请,本专业博士导师同意,并通过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后,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与硕士专业相同的一级学科内取得硕博连读资格。

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获得母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博士生导师同意,并通过复试小组复试后,确定可以作为博士生培养,经研究生院批准,可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内取得直接攻博资格。

五、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真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六、报名日期及地点

我校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考试每年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次,其中春季招生仅接收直接攻博考生,本校硕博连读考生。秋季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同时接收本校硕博连读考生:

春季招生:报名时间:2012年9月17日~2012年10月8日(仅限直接攻博、硕博连读考生)

秋季招生:报名时间:2012年12月15日~2013年3月15日(双休日、假期除外,函报3月10日截止)

报名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112办公室

六、报 名

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请登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进入博士报名,先申请网报ID号(请牢记自己的报名号),按要求填写本人的报考信息,上传与报名表相同的电子版照片,下载并填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及其它表格。

⒉考生填写完有关表格,向我校研招办提交下列材料:

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登记表;②两份专家推荐信;③硕士阶段课程学习/进修成绩单(教务部门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盖章认可);④身份证、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⑤应届本科生、在校硕士生学生证复印件;⑥同等学力考生还应送交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全文(附刊物原件)或获奖证书,并提供报考导师的认定意见;

定向、委培的应届硕士考生、拟报考定向委培的考生及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必须征得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调档、录取的,后果考生自负。

七、考 试

⒈考试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⒉考试时间:春季招生:2012年10月20日(硕博连读)

秋季招生:2013年4月13日~4月14日

⒊初试科目:均为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外国语(科技英语);业务课2门(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同等学力者必考政治理论(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准予免试)。

⒋各学科专业均采取差额复试。复试内容一般为专业综合及外语(含听力、口语),复试时间、地点与形式由所报考学院确定。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由所报考学院组织的硕士学位课程考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为笔试,具体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录 取

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等因素,择优录取。录取工作于2013年5月底结束。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检,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我校实行培养机制改革,所有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最低每生每年17000元以上的资助(含10000元学费),入学前将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转入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录取为原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必须与我校签订相应的培养协议书,入学前不转户口和人事档案等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九、入学时间

录取考生(春季:2013年3月上旬;秋季:2013年8月)入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考生必须当年入学,不能保留入学资格。

十、考生须知:为方便您的报考,将博士生招生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⒈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应在报考类别中注明。

⒉有关规定:

①以硕博连读方式录取的考生,须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②录取为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博士生均须在领取录取通知前,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书,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

③我校不接收其他单位的调剂考生。

3.有关我校博士生招生导师、报名考试、成绩、复试通知等信息请留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gr.xidian.edu.cn/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生信息网: yz.xidian.edu.cn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701 地 址: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 编:710071 E-mail:yjsh@xidian.edu.cn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6)

本次报名仅限符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要求的普通招考考生。我校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的报名时间另行通知。

二、报名流程

所有考生均需完成网上报名和提交纸质报名材料两个环节。

1.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13年11月5日10:00-12月15日24:00,逾期不予补报。

考生登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主页:gs.xauat.edu.cn,点击左下角“博士报名系统”即可进行网上报考信息填写。

2.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提交纸质报名材料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17日,未提交纸质报名材料的考生报名无效;外地考生可邮寄报名材料,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

考生完成网报后,务必打印网报信息卡,同时在研究生院主页的“下载专区”中下载“2014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相关资料”并按要求填写和盖章。

需提交的纸质材料如下: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申请表》。

(2)网报信息卡(网报后可打印)。

(3)《博士报名登记表》(含政审表、2封专家推荐信以及体检表)。

(4)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本科(或专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在读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或证明。持国外学位证书报考者,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及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已获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交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复印件一套。

(5)报名费200元(全部考生),跨门类报考考生另缴纳加试费200元。

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纸质报名材料的外地考生可将上述报名材料(相关证件原件除外,在考前领取准考证时审验)于2013年12月17日前邮寄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邮戳时间为准),并通过邮局将报名费寄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汇款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收款人:研招办;邮编:710055)。

* 特别注意:

a. 为保证考生个人信息安全,网上报名时请考生填写固定电话联系方式。若无固定电话,请填"无";手机号码务必手写于网报结束时生成的报名登记表签名处。

b. 因数据下载更新存在滞后性,若网上报名信息有修改之处,请考生务必重新打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并于信息修改成功两天后提交纸质报名材料。

c. 我校研招办将于2013年12月20日~12月25日期间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外地邮寄报名材料考生的材料审核情况,届时请考生注意查询及核对。

d. 报名完成后,考生所提交的报名材料、报名费概不退还。

三、准考证领取

考生于考试前2日内到研招办进行现场照相,并领取准考证。届时前期提交纸质材料时未提供证件原件的考生需携带原件进行查验。

四、考试

初试时间:2014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将在2014年2月底在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初试地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校区

复试与初试同期进行。

五、其他

1.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2.所有考生在报考前均需填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申请表》,取得报考导师、学院书面同意后方可提交纸质报名材料。导师联系方式可咨询报考学院(各学院联系电话详见“研究生院主页招生工作各学院联系方式”)。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在进行网上报名前须提交以下材料:

(1)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中文核心以上级别期刊发表的与报考学科相关且达到硕士学术论文水平的刊载原件2篇(同时提交复印件);或提交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一、二等奖(排名前三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2)学士学位证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套。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须由培养单位研究生教学主管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5)交纳专家评议费300元。

符合上述要求,同时经专家评定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后的考生方可进行网上报名。

4.根据教育部2014年博士生招生标准信息库采集的要求,本次博士报名信息采集项目较多,由此可能会造成网上报名时信息拥堵或暂时掉线情况,请考生尽量选在非高峰时间段进行网上报名。如果出现因网络拥挤,造成报名过程出现异常,可以等候网络畅通以后再进行。若有技术问题,请致电:029—82205106 贺老师。

研招办地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院主楼128室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7)

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考生须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港网站(yzb.cppsu.edu.cn)查询有关通知。考生须登录网站完成报名、交费、下载《准考证》、签收《初试成绩通知》、《复试通知》等流程。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掌握牢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能在科学和专门技术领域取得独创性成果的公安高层次创新人才。

三、报考条件

(一)政治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思想品德良好,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强;未受过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无不宜做公安民警的其他原因。

(二)年龄条件:报考非定向、自筹经费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79年7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7月1日以后出生)。

(三)学历条件:

1、报名时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一般不接收提前毕业的硕士生考生);

3、同等学力人员,即获得学士学位满6年(截至2014年7月1日)且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1)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从事专业相近;

(2)提交补修与所报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3)报名时提交已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5000字以上学术论文至少3篇;

(4)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6分以上;

(5)同等学力考生在取得复试资格后,须加试两门本学科硕士阶段主干业务课程。

4、非学历教育(单证,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网上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在报名前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名时提交认证报告书。

(四)身体条件:考生既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及细则的要求,还应达到以下标准:

1、男生身高应不低于1.70米(在职考生1.68米),体重不轻于50公斤、不超过标准体重25%;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在职考生1.58米),体重不轻于45公斤、不超过标准体重25%。左右眼裸视力不低于4.6(0.4)。无色盲、色弱。

2、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驼背、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无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无各种残疾,两耳无重听,无口吃,本人和直系亲属无精神病史。

3、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慢性肾炎,无高血压。

在复试时我校按照以上要求对考生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考生不予复试、录取。

四、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网上交费和提交材料确认三个程序,三个程序缺少其一,均视为报名不成功。

(一)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

(二)网上报名网址: yzb.cppsu.edu.cn;

1、考生登录网站,注册用户;

2、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

3、通过网报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到网上银行交纳报名费;未完成网上支付的,视为报名不成功。我校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不接受汇款方式。

4、考生在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是否参加考试,均不退返报名费。

(三)确认报名时间:考生应在2014年2月25日-3月1日期间向我校寄(送)下列材料:

1、《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

4、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

5、硕士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

6、政治审查表;

7、身份证件复印件;

8、报考定向或委培的在职考生必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三年的书面证明。

同等学力的考生无须提交3、4、5项材料,但须提交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我校对上述材料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由考生在报名网站下载)。

(四)注意事项

1、考生网上报名开始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2、我校部分通知将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请正确填机号并保持手机畅通。

3、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请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

4、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

五、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初试日期:2014年3月22日、23日;

初试地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教学楼,考生须在考前在网上查询具体考场安排;

笔试科目:政治理论(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免试)、英语和两门业务课;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和政治理论。

我校不举办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

(二)复试

初试合格的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包括综合面试(含英语面试和专业面试)、体检在内的复试。

复试日期:2014年5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复试地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

复试信息:考生于2014年5月登录网站查询是否参加复试,并查看复试办法;

综合面试内容:

1、英语面试(外语听力、口语水平测试,50分);

2、专业面试(150分)。

六、录取

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实行按照研究方向招生的办法。即相同研究方向下考生统一按照初试成绩排序,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差额复试名单,最后按照初试、复试总成绩从高到低顺序进行录取。考生选报导师仅在复试录取阶段有参考意义。

七、有关费用

(一)按照国家文件要求,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要交纳学费,各学校通过完善研究生奖助贷政策体系,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程。

(二)具体收费标准

新入学研究生须统一交纳学费10,000元/学年。住宿费、生活用品费、警服置装费等按学校规定收取。

以上事项如有变化,依据新规定执行。

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文件精神要求,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我校2014年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

九、联系方式

(一)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邮编:100038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8)

2.农业硕士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探讨——系统论视角下顶层设计与内外结合的变革

3.提升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

4.全日制农业硕士课程建设问题与思考 

5.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措施  

6.农业推广全日制专业硕士就业意向分析

7.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

8.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培养现状评价研究 

9.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10.南疆地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11.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12.专业学位农业硕士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探索——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13.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机制的探索 

14.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5.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体系研究 

16.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初探

17.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 

18.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全日制养殖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

19.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践培养环节设计的探析——以吉林大学为例 

20.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对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

22.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3.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4.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

25.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研究

26.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课程资源开发策略探讨 

27.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实证研究 

28.关于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的思考

29.提高农业推广在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30.农林院校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培养的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调研

31.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32.全日制农业推广(养殖)专业硕士特色培养创新模式的探讨 

33.加快发展福建省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途径探讨 

34.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位标准探索 

35.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现状分析 

36.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37.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现状分析 

38.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

39.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40.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41.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问题的调查及分析

42.对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有关问题的探讨

43.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分析 

44.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5.提高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46.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分析与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47.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人才培养为例 

48.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以渔业领域远洋渔业方向为例

49.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情况调查及建议

50.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51.农业推广硕士与农学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52.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

53.农业经营制度:制度底线、性质辨识与创新空间——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的思考

54.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5.中国省域农业碳减排潜力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基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Durbin模型

56.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应对

57.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的三阶段DEA分析——以陕西洋县为例

58.西安市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59.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

60.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

61.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62.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证据

63.农业用水效率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农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64.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来自2004~2009年中国地级单位的证据

65.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深层根源——基于福利经济学角度的分析

66.中国循环农业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67.中国省级区域农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

68.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差异与农业用能强度收敛性

69.中国“四化”协调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 

70.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

71.中国农业碳排放分布动态与趋势演进——基于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72.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73.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74.中国农业生产净碳效应分异研究

75.美国和日本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分析及启示 

76.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77.多元化、政府补贴与农业企业绩效——基于A股农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78.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小麦种植区为例 

79.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80.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与门槛特征 

81.后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效益水平测评

82.都市农业景观破碎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西安市为例 

83.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84.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 

85.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86.结构变迁、要素相对价格及农户行为——农业补贴的理论模型与微观经验证据

8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业治理转型——基于皖南平镇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分析 

88.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 

89.面源污染减排增汇措施下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三峡库区忠县为例 

90.中国生态农业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 

91.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 

92.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规模演化的国际经验分析  

9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以江苏兴化垛田为例

94.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演进、个案解析与现实选择

95.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现代农业视角

96.关于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 

97.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

98.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 

99.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00.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101.农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102.中国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程度、成因与影响——基于历史宏观截面数据的验证

103.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 

104.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105.人为源因素对农业清洁生产的影响及政策分析

106.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进展 

107.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 

108.三峡环库多业共生耦合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初构  

109.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应用研究 

110.中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的探讨

111.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112.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1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

114.中非农业合作的困境、地位和出路

115.如何发挥农业补贴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靶向作用——基于江苏、广西、湖北、黑龙江的调查数据

116.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

117.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空间收敛与分异——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118.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

119.环境约束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

120.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121.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 

122.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9)

3S与数字矿山研究所 :部分专业

理学院:有机化学 1名、系统理论 1名、系统分析与集成 2名、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 8名、化学工程 5名(专业型)。

体育部:体育人文社会学2名、体育教学2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外国哲学3名、伦理学 3名、政治经济学2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科学技术史1名。

中南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报考专业为工学门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含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隆平分院:作物学杂交水稻方向 2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型)。

深圳研究院:MBA。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

学术型:

海洋环境学院: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物理海洋学、应用海洋学、海洋资源与权益综合管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聚态物理、光学、自然地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摄影测量与遥感、软件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测绘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工、化学工程。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水产学院:动物学、增殖养殖工程、渔业。

海洋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医药学院:制药工程。

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热物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环境工程。

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财政学。

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

法政学院: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材料工程。

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

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硕士。

金融硕士教育中心:金融硕士。

保险硕士教育中心:保险硕士。

国际商务硕士教育中心:国际商务硕士。

湖南大学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数学。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均为专业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岳麓书院: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

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系: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光学,14名。

化学系:无机化学 7名。

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工学硕士 4名。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4名(工学、理学各2名) 、生物学11名(含威海校区4名)。

食品学院:食品科学 2名。

威海校区:船舶与海洋工程 4名、海洋科学 3名、微生物学 2名、车辆工程3名(专业型)。

人文学院: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史1名。

航天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

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3名。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3名(专业学位)、 北京教学中心管理软件应用顾问方向(单证)。

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不少于11名。

物理学院: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电子与通信工程。

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光学工程。

航空系: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系统、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

知识产权研究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能源研究院:共9人 ,核科学与工程、光伏工程、能源化学。

药学院: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

材料学院:固体力学专业 2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 8名。

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

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共8名、移动云计算。

中山大学

深圳研究院:计算机技术专业 32名。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型、专业型。

数学统计学院:学术型和应用统计专业硕士。

农学及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学。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光电工程学院:各专业。

通信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信息与通信工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兰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3名、卫生毒理学2名、公共卫生 2名(专业型)。

生命学院: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动物学、生物物理、生态学。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工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机械工程类硕士。

应用力学系:力学。

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设计艺术学。

环境学院:学术型3名。

药学院:部分专业。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韩国语)、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医学院:临床医学。

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

西北工业大学

生命学院:生物医学工程 7名、细胞生物学 4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软件学院:移动云计算、RIA交互设计、互联网营销与管理。

四川大学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硕士(MTA)。

电子信息学院: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息安全。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专业。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型)。

数学学院:部分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吉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学术型), 水利工程(专业型)。

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名)、外国哲学(6名)、宗教学(2名)、伦理学(3名)、名类学(3名)、应用心理硕士(1名专硕)、 社会保障(4名)。

东南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术型

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6名、作物遗传育种8名、植物资源学5名、种子工程5名。

植保学院: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22名、农药学2名、植保资源利用2名、有害生物治理生态工程2名。

资环学院:环境科学4名、土壤学15名、植物营养学2名、农业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11名、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7名、肥料学4名、资源环境生物学5名。

园艺学院:果树学2名、设施园艺工程2名、茶学3名、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14名。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学4名、特种经济动物饲养5名、水产养殖1名、渔业资源2名、草学11名。

经管学院:区域经济学5名、会计学4名、企业管理7名、农业经济管理1名、林业经济管理4名、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4名、农村金融2名、土地资源管理4名。

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哲学4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5名、社会学18名、职业技术教育学 2名、中国史5名、科学技术史4名。

机电学院:机械工程3名、农业机械化工程10名、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2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10名、木材科学与技术4名。

水建学院:岩土工程7名、结构工程3名、水文学及水资源19名、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7名、水工结构工程7名、水利水电工程9名、农业水土工程3名。

生命学院:植物学16名、遗传学15名、微生物学2名、生物信息学2名、细胞生物学1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名、药用植物学2名、中药学3名。

林学院:生态学10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4名、林木遗传育种7名、森林培育5名、森林保护学17名、森林经理学5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8名。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9名。

理学院:应用数学13名、生物物理学6名、化学生物学13名、应用化学26名。

外语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名。

动物医学学院:生理学5名、神经生物学3名、发育生物学7名、基础兽医学6名、预防兽医学2名、临床兽医学2名、动物生物技术2名。

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名、思想政治教育5名。

专业学位

农学院:作物9名。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13名。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15名。

园艺学院:园艺16名。

动物科技学院:养殖 18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21名。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19名、工商管理硕士83名。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硕士19名、公共管理硕士 94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13名、农业工程12名。

生命学院:生物工程19名、中药学19名。

林学院:林学硕士14名。

信息工程学院:农业信息化23名。

动物医学学院:兽医硕士18名。

北京师范大学

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

珠海分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软件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

历史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

信息科学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术型)、软件工程(专业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公共管理硕士 (只接收报考清华北大MPA生源)。

电子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MBA。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MPA。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神经信息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化学系:部分专业。

信息学院: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专业。

物理系:17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

浙江大学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10)

1.1培养目标的明确性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人员,大多为在职的工作人员,其攻读学位的目的比较明确:主要就是解决在农业科研及生产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及科研素养,以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所以,农业推广院校在培养这些学员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课程也具有明确的目标。

1.2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由于攻读学位的学员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全日制在校学生那样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业上,更为主要的是他们还要进行农业科研及生产。大部分学员都是学习生产兼顾,所以,这就要求学习的时间要灵活,不能固定,教学的安排也因此是灵活的。

1.3学术成果的应用性

农业推广硕士的学员进行深造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习农业技术应用,学业完成后回到原工作单位进行农业科研及生产或是管理工作。所以,他们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来进行选题、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要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这决定了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1.4学员个体的差异性

大部分农业推广硕士学员都是离开了学校多年,感觉自身理论和技术水平不够才重新进入到校园进行深造学习的,如年龄层次差异、专业特点差异、工作单位差异、教育背景差异等,决定了农业推广硕士的学员个体差异极大。这就要求教学单位需要结合个体特点因材施教,个案培养。

2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学员档案管理的独特性。农业推广硕士学员的档案是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其学习、研究、撰写论文及答辩的全过程的文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学员毕业后其工作单位对其进行考核的依据和参考。档案材料的记载与整理反映了学员与其指导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磨合与碰撞,也反映了指导老师的思想学术水平,并最终由学员将这些思想和观点进行整理形成毕业论文。另外,由于学员的特殊性,其区别于全日制在校生,档案材料相对较少,更容易引起管理人员的忽视。所以,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档案管理尤为重要。

3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人员认识不足规章制度缺位

目前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大多依据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办法及其修正案,没有出台关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制度,这也导致管理部门对于农业推广硕士的管理认识歧视,对其认识不足,管理资源的投入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把农业推广硕士看作专业硕士,对其管理也不如全日制严格和规范。所以,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管理不全、不足、收集不及时时有发生。

3.2归档范围不明确档案构成模糊

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材料区别于全日制在校学生档案材料,其本质上为在职攻读,不涉及人事关系调动,毕业后也不涉及工作分配及就业。也因此,大部分的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高校对学员的档案材料构成没有认真研究,不知道应该如何归类和归档,材料的收集范围不清。这样也就导致了档案建立的随意性和不全面,各个培养单位之间的差距较大,造成学员毕业后管理的困难。

3.3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农业推广硕士的规模不如全日制硕士大,一般院校都是将该部分管理工作设置在研究生管理部门,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一方面增加了全日制硕士培养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业推广硕士管理的资源不足。从事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在农业推广硕士管理上难免有疏漏之处,也缺乏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农业推广硕士档案管理提升的措施

4.1档案管理与教学文档一体化

在农业推广硕士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和材料与档案管理及整理统一起来,将二者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中,真正实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在档案收集之前要将材料的标准和内容明确,与教学部门及教学老师相统一,做到制定教学计划时能有机统一。

4.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要针对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特点,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体系。现有的管理制度都是比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制度,没有农业推广硕士自身的管理制度。由于两种培养体系的区别性,不能照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推广硕士管理的工作流程,对其档案的建立、立卷、收集、整理、查借阅等具体环节制定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循。同时,对管理人员也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4.3加快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化的社会,各项工作都要融入信息化管理的时代。农业推广硕士的档案管理是以文字、数据等文本材料为管理对象,内容繁杂,尤其需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在管理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改变以纸质材料为管理手段的内容,建立信息检索库,通过建立学员信息库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信息安全硕士论文篇(11)

一、PKI系统基本组成

PKI是一个以公钥密码技术为基础,数字证书为媒介,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将个人的信息和公钥绑在一起的系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管理密钥和证书,为用户建立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应用环境,使用户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在Internet上验证通信双方身份,从而保证了互联网上所传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完整的PKI系统包括一个RA中心、CA中心、用户终端系统EE、证书/CRL资料库和秘钥管理系统。

二、PKI系统提供的服务

PKI作为安全基础设施,主要提供的服务有保密、身份认证服务、验证信息完整以及电子商务中的不可抵赖。

1.保密

所谓保密就是提供信息的保密,包括存储文件和传输信息的保密性,所有需要保密的信息都加密,这样即使被攻击者获取到也只是密文形式,攻击者没有解密密钥,无法得到信息的真实内容,从而实现了对信息的保护。PKI提供了保密,并且这个服务对于所有用户都是透明的。

2.身份认证服务

PKI的认证服务在ITU-TX.509标准中定义为强鉴别服务,即采用公开密钥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安全的认证协议进行强鉴别的服务。

3.完整

完整就是保证数据在保存或传输过程中没有被非法篡改,PKI体系中采用对信息的信息摘要进行数字签名的方式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4.不可抵赖

不可抵赖是对参与者对做过某件事提供一个不可抵赖的证据。在PKI体系中,发送方的数字签名就是不可抵赖的证据。

三、基于PKI的数字签名的实现

基于PKI的数字签名,用户首先向PKI的RA中心注册自己的信息,RA审核用户信息,审核通过则向CA中心发起证书申请请求,CA中心为用户生成秘钥对,私钥私密保存好,公钥和用户信息打包并用CA私钥进行数字签名,形成数字证书并在CA服务器的证书列表,用户到证书列表查看并下载证书。

假设用户A要向用户B发送信息M,用户A首先对信息进行哈希函数h运算得到M的信息摘要hA,再用自己的私钥DA对hA进行加密得到数字签名Sig(hA)。将明文M、数字签名Sig(hA)以及A的证书CertA组成信息包,用B的公钥EB加密得到密文C并传送给B。其中数字签名与信息原文一起保存,私钥DA只有用户A拥有,因此别人不可能伪造A的数字签名;又由于B的私钥只有B拥有,所以只有B可以解密该信息包,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保密性。

四、基于PKI体系结构的数字签名安全性分析

从基于PKI数字签名的实现过程和验证过程中我们知道,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取决于以下几点:

1.CA服务器确实安全可靠,用户的证书不会被篡改。CA服务器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和系统安全。所谓物理安全是指CA服务器放置在物理环境安全的地方,不会有水、火、虫害、灰尘等的危害;系统安全是指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可以由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火墙技术实现。

2.用户私钥确实被妥善管理,没有被篡改或泄露。现在采用的技术是USB Key或智能卡存储用户私钥,并由用户用口令方式保护私钥,而且实现了私钥不出卡,要用私钥必须插卡,从技术实现了私钥不会被篡改和泄露。

3.数字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好。基于PKI公钥加密技术的数字签名是建立在一些难解的数学难题的基础上,其中基于RSA算法的签名方案应用最多。RSA算法是基于大数分解的困难性,目前当模数达到1024位时,分解其因子几乎是不可能的,未来十年内也是安全的。但是由于RSA算法保存了指数运算的特性,RSA不能抵御假冒攻击,就算攻击者不能破解密钥,也可进行假冒攻击实现消息破译和骗取用户签名。

六、总结

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PKI系统是降低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PKI系统的组成,PKI系统提供的服务,分析了基于PKI通信的安全性,其安全主要通过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来实现,而数字签名的安全性则主要依赖于签名方案,在研究和分析现有数字签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新方案,即添加随机因子和时间戳的RSA签名方案,新方案增加了通信双方交互次数,虽然系统效率有所降低,但提高了方案的安全性,并且新方案既可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又使得通信双方都具备了不可抵赖性,具有很高安全性和较强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颖.基于身份的数字签名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

[2]段保护.一种改进的基于时间戳的数字签名方案[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

[3]陈昕.基于一次性口令的身份认证系统研究及实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4]潘恒.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PKI的信任问题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0.

[5]张宁.电子商务安全性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