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解剖学的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6:02

解剖学的论文

解剖学的论文篇(1)

2讨论

模型组的学生得分很高,比我们预计的结果还要好。不同颜色的眼球塑性模型,清楚区分了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有效利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强化知识记忆。因此,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记忆学习。而缺点是学生动手解剖能力不如解剖组,讨论问题机会也少;另外,模型组用的是一个标准的眼球模型,缺少变异的情况。

由于模型结构简单性,可有效的促进学习,从而获得了更高的考试分数。而相对复杂的眼球解剖,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例如,眼球解剖组能更准确的描述眼球细微的结构,如:睫状小带,晶状体的结构等;并且有较好的动手解剖技巧。解剖组的学生虽然问题较多,但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有趣的眼球解剖教学,这主要是在解剖同时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结构,如房水、玻璃体等。近几年,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软件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三维数字化虚拟人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其优点在于数字化的虚拟可视人体三维解剖模型,结构逼真,能够清晰的显示解剖细微结构,为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解剖学的论文篇(2)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具有趣味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非常完整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各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生可亲身体会到,甚至是非正常的生理现象,即病理现象,也很熟悉。在讲解时,结合实际来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血液生理时,可根据学生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根据化验单上的不同细胞数值辅助判断疾病,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细胞的生理功能;或者静脉输液时,所用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的限制,加深学生对血细胞渗透压的理解;比如在讲述运动系统骨骼时,讲解骨骼的组成和功能后,提问同学,人工骨骼如何做呢?怎样能够达到真正骨骼的要求,如何实现等等?这样既能提高同学的兴趣,又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思考;又如,在讲述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时,可联系生活中长时间蹲着突然站立,会出现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的情况,进而引出机理:久蹲突站血液滞留于下肢静脉回心量心输量血压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另外在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章节中,可联系临床常见的疾病,心力衰竭,治疗时多采用强心药,以增强心肌纤维的收缩力,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加深学生对心血管生理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这样可以在理解人体解剖生理的同时,扩展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和解决办法。

解剖学的论文篇(3)

中、西医学的奠基之作分别为《黄帝内经》和《希伯克拉底文集》,二书在对解剖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希伯克拉底文集》中的人体解剖知识大多与动物解剖有关,是借助动物解剖推知人体;而《内经》则以“八尺之士,其死可剖而量之”的方法,相比之下,后者更加直观与可信,也切合人体实际。

到了公元二世纪,东、西方医学分别以张仲景、盖仑为标志,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学彻底分道,进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医学走入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发展道路,解剖分析的认知方法不再是唯一;而西方医学则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比较中西方古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过程,我们清楚地看到,古代人体解剖起源虽然比较早,在世界上也曾一度领先,但就整体趋势而言,从汉以后,相对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是滞后的;就历史时期而言,相对于西医解剖学,发展速度是缓慢的;就对医学理论的贡献是逐步分离的。本文仅从中医古代解剖学的研究特征着手分析,以求正于同道。

1 非解剖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

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是,解剖学的发现作了非解剖的解释。如《难经·四十一难》论及“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1]在这里对“肝有两叶”这一解剖特点,用“木”作了“特性”(即功能)的说明。又如《灵枢·师传》云:“五藏六府者,肺为之盖。”“华盖”最初是关于肺位于膈上,位置最高的解剖概念,而在《灵枢·九针论》中对“华盖”却作出了如下解释,曰“一者,天也;天者,阳也。五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藏六府之盖也。”[2]于是“华盖”这一位置的概念转化为人体之“天”、“阳”,后世一脉相承也无不在功能上对其加以发挥。这些都是非解剖解释,将对其功能的认识涵盖其中,因此,一些解剖名词术语便被赋予了解剖(形态)和非解剖(功能)的双重含义。

其次是,解剖学知识用非解剖方法获得。如《灵枢·本藏》云:“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3]又该篇在“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3]的前提下,提出“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大肠结。”[4]这里通过皮肤的色泽、纹理来推测大肠的厚、薄、长、短、缓、急、直、结等解剖学特点。显然这种认识并非大量解剖标本观察基础上的,而是据“以表知里”,对肺、大肠、皮肤形态联系规律的归纳演绎。这种获得解剖知识的方法是否合理,还有赖于未来研究作出答复。

另外,还用非解剖的概念比附于解剖。《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肺色白”,《难经·三十三难》曰“肺白象金。”而实际上肺之解剖色泽并非白色,肺色白是因肺属金,金与白对应,故有“肺色白”之说,并开始有了功能的含义。但后世却在解剖色泽上进行了比附,如《医贯·内经十二官论》云“脏腑内景,……喉下有肺,两叶白莹。”文中“脏腑内景”即指解剖的内景而言,“白莹”与表述解剖形态的“两叶”对举,亦说明“白莹”指解剖色泽。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解剖方法因其生长于中国这一独特的背景之下,故长期运用了特有的肉眼直接观察加臆测推导的研究方法。

转贴于

2 脏腑解剖的研究内容,奠定基础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人的脏腑解剖研究。人们通过解剖获悉体内脏器大体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脏器命名。从《内经》到《医林改错》,均着重论述了五脏六腑的形态特征。追溯秦汉以后的医籍,与解剖有关的著作多以五脏论之,其中《五脏论》是从理论上阐明脏腑结构、生理、病理,是根据人体解剖与临床观察、黑箱推导等方法研究的;《五脏图》则是靠人体解剖、比较解剖的实践,观察描绘出人体内脏图,是医生、巧屠、画人共同协作的成果。

在今人看来这些解剖知识是粗浅的,但在脏腑理论形成早期仍然起到了奠基作用,它除了为中医脏腑提供形态学基础外;还通过解剖对体内脏器的功能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在中医学中,依据肉眼观察归纳出的脏腑功能认识不乏其例,如“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肝藏血”等,不同程度地有受到解剖因素的影响。否则没有解剖便没有脏腑的基本概念,便没有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上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和临床诊治,也就不会形成藏象学说体系。

以“肝胆相表里”为例,《难经·四十二难》记载了“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西医学证实肝脏与胆囊有密切的解剖关系。胆囊位于肝右叶下方,通过胆囊管、肝总管与肝脏相连。这样,结合《难经·三十五难》的论述,可以推断肝胆表里关系的确认是建立在肝胆解剖位置邻近的基础上,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胆病理上相互传变、治疗上相辅相成。

在祖国医学解剖术语中,还有些是其特有的,在现代解剖学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具体结构,由于古人认识水平的限制,难免将一些“非独立脏器”列入脏腑的范畴,如三焦、命门等。

3 指导临证的研究意义,渐行渐离

从研究意义上看,主要是对中医理论形成之初和古代中医临床的部分疾病有指导意义。在理论方面,可以说古代中医解剖学对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如脏象学说的内容是以脏腑为重点的,脏腑的含义最初就是指人体内的组织结构上相对独立的脏器,它是古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解剖的方法实际观测而来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对所认识的脏器组织进行命名、研究讨论,可见脏象学说形成之初,人体解剖学知识便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了。其次是把所能观察到的许多人体外在客观表现与内脏器官、组织功能联系起来加以认识,然后再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疾病本质进行解剖分析;同时,还融入古代社会人文思想诸学说的成分,希望在不改变人体完整性的情况下对活体进行系统的认识,从临床表象中推理出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这是脏象学说的另一个特点。由此可见,脏腑概念由最初的解剖器官逐步演变到整体功能单位。这也是古代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发展不同步,甚至相背离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方面,古代中医解剖学对中医临床起到了直接而有效的指导作用。不论是《内经》中记载的脱疽后期截趾术,还是华佗的剖腹手术,都需要有相应的解剖知识做基础,而外科手术的同时又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随着解剖学的发展,手术种类也不断增加。古代中医解剖学是创立经络理论的基础,对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脉起止、循行路线与脏腑络属等都是以解剖为基础的,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也是在此基础上派生与推演的,直至临床治疗取穴也还是需要解剖骨性标志来确定,针刺过程同样需要了解针下所属脏器,以免误伤。因此,从基础到临床都体现了解剖与针灸经络的紧密相联。

综上所述,中医解剖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早期的临床实践是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则与医学理论逐渐分离。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解剖的产生和发展显现了不同于西方的某些特征,中西医学彻底分道,进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医学巧妙地回避了自身的短处,充分发挥比类取象、抽象思维的长处,在儒、理、道等各种文化的影响下,一直沿着辨证论治的方向研究探讨疾病的因证脉治,而解剖学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指导作用则逐渐分离与淡化。

参考文献

[1]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难经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3.

[2]陈国印.灵枢经新识[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385-386.

解剖学的论文篇(4)

人体解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体形态结构的相关理论以及临床解剖实践。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理论。人体解剖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性,其教学也体现出复杂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人体解剖理论教学那么将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素质的提升[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素养,重点探究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实践素养提供帮助。

1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基本理念

1.1医学教师教学素质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适当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结合才可以确保教学质量效果。医学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从本专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善于通过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成果。教师还应当注重变换自己的教学思路,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灵活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测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更能够激发思维,更有利于专业知识掌握学习的教学氛围。

1.2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学习项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会产生深远影响。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临床实践教学项目充分扩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知识平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有所用,并且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医学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1灵活采用多种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具有严谨的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解分析。为了方便教学,医学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软件设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体统完整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转化为各种图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平面化与立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数字化虚拟化教学技术运用于医学教学是未来教学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2.2实现全面化的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堂立体感受 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手术环境下进行人体解剖操作训练,确保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巩固并加深理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医学教师可以专门设置开放性实践教学课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解剖操作。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充分锻炼临床解剖实践能力。人体解剖实践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采取分组实践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充分交流与解剖实践素养的提升。

2.3及时进行课后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为日后临床实践打基础,在活体上快速正确找到脏器的位置,并清楚其结构与相邻脏器的关系,是一项必备的基木功。人体解剖学的实践主要是尸检、人体解剖,通过参观和见习的形式,起到开阔视野,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后,尽快进入实践解剖内容,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使之对自身所学有所认识,并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解剖实践水平。课后临床实践应由教师亲自督导,及时为学生答疑,并且手把手教授各种技巧[3]。

2.4充分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的机会 学校方面应当为学生的临床实践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临床实习机会。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需要由专业教师和医院专业人员进行指引辅导,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临床人体解剖实践环境,初步形成职业素养。学生个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当调动自己的积极性,通过观察、模仿与自主实践全方位提高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善于发现问题,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确保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方面加强学生实习制度管理,适当提高实习成绩检验指标水平,激发学生实习工作的认真度。

3结论

总而言之,实行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医学专业学生人体解剖理论与实践素养,实现医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医学专业人体解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应当持续进行完善与改善。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养成良好的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处理好人体解剖与临床实践教学关系,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医学专业学生应当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人体解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融,全面提升自身医学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解剖学的论文篇(5)

人体解剖学是中西医院校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基础课的基础,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宏观形态学科[1]。我院解剖学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以及《局部解剖学》,另有《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神经解剖学》等选修课程,因此,建设好解剖实验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是提高学生学习以及思维能力、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基础[2]。

1 加强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1 实验室人员

长期以来,解剖学专业一直属于紧缺人才专业。由于传统观念或者工作环境的原因,从事专职的解剖实验技术的人员较少[3]。而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如下:1)具备一定的解剖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解剖学实验技术方法并能够准确运用解剖学知识;2)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定期开展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教学的研讨会进行学习交流;3)支持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科研工作,能够撰写论文或申请实验课题基金;4)适当提高人员待遇,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人才。

1.2 实验室标本、模型、挂图的管理

解剖实验室的管理,大部分的工作是对标本的管理。解剖实验室的标本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对标本的有序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以及必要。在标本管理中,我们的原则是根据系统分类管理,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以及神经系统。

我院现用标本主要为瓶装标本,对于骨学标本,每个实验室有一付完整的骨架,并用透明有机玻璃密封好,同时,备有一些完整的游离骨骼标本,对每块骨骼按结构顺序编号并登记造册,便于查找。对于瓶装标本来说,每个体统都制作多套变笨,并在有瓶中进行编号和内容标注,对每套标本都简历相应的档案资料(纸质资料以及电子版备份),放在专门的标本储物间,按系统进行摆放。

对于模型和挂图,我院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这些模型和挂图同样进行编号并登记造册,按照系统和局部解剖层面分类存放。放置模型或者标本的贮藏柜上标明编号和内容以便查找和存放。模型使用及使用完毕要轻拿轻放,其材质遭遇外力时容易破损。挂图要及时修补、补充和更新,同时要注意防霉、防潮、防蛀以及防火,加强室内通风,远离火源,配备良好的消防设施。

1.3 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教学的改革创新,我系不局限于挂图+模型的教学模式,将解剖实验室统一更换大屏幕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挂图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4],首先,每堂课需要大量的挂图,而多媒体能够随时调出所需教授的挂图内容。其次,挂图缺乏立体感与动态感,多媒体上播放的三维解剖图谱将解剖学的局部与整体关系以及层次感更直观的体现。相较之下,多媒体教学有着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独特的优势,弥补了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挂图教学的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我院的多媒体每一台都配备有优秀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以及断层解剖学课件和视频,并配有对应的三维解剖图谱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我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学习,这一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的开设极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5-7]。“第二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原则,配有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师德高尚的临床教师队伍带领。临床教师以临床应用为纲,串联解剖学知识点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剖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些知识点与临床紧密相关,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小组定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反馈问题,这一形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用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解剖学名词进行口头以及书面描述,这是将来书写病历、手术记录以及病情报告、科研论文的基本功,是每一个医学生必备的能力。另外,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

3 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

3.1 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除了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8]。在当代医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关心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尤其是当今医疗纠纷的频发,近80%是因为义务人员的冷漠和言语不当引起的[9]。因此,在医学院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医学生们怀着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日后的医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2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捐献遗体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伦理观教育,培养学生献身医学事业的崇高品格。在首次解剖前,教师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旁肃立三分钟以表示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和尊敬,培养学生敬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同时,在实验课以及“第二课堂”中,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标本,坚决杜绝任何不尊重尸体的行为。通过点点滴滴的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为医学献身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董梁.解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职业与健康,2006,12(22):24.

[2]令狐艳.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6(6):438-439.

[3]张莲香,靳国华,马新伟,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6):66-67.

[4]肖朝伦,余资江,李宏伟,等.多媒体实物演示双向控制教学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45.

[5]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216-218.

[6]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8(4):42-43,133.

解剖学的论文篇(6)

【引言】

人体解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体形态结构的相关理论以及临床解剖实践。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理论。人体解剖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性,其教学也体现出复杂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人体解剖理论教学那么将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素质的提升[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素养,重点探究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实践素养提供帮助。

一、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基本理念

1.医学教师教学素质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适当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结合才可以确保教学质量效果。医学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从本专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善于通过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成果。教师还应当注重变换自己的教学思路,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灵活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测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更能够激发思维,更有利于专业知识掌握学习的教学氛围。

2.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学习项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会产生深远影响。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临床实践教学项目充分扩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知识平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有所用,并且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医学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1.灵活采用多种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具有严谨的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解分析。为了方便教学,医学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软件设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体统完整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转化为各种图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平面化与立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数字化虚拟化教学技术运用于医学教学是未来教学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2.实现全面化的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堂立体感受。

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手术环境下进行人体解剖操作训练,确保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巩固并加深理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医学教师可以专门设置开放性实践教学课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解剖操作。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充分锻炼临床解剖实践能力。人体解剖实践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采取分组实践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充分交流与解剖实践素养的提升。

3.及时进行课后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为日后临床实践打基础,在活体上快速正确找到脏器的位置,并清楚其结构与相邻脏器的关系,是一项必备的基木功。人体解剖学的实践主要是尸检、人体解剖,通过参观和见习的形式,起到开阔视野,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后,尽快进入实践解剖内容,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使之对自身所学有所认识,并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解剖实践水平。课后临床实践应由教师亲自督导,及时为学生答疑,并且手把手教授各种技巧[3]。

4.充分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的机会。

解剖学的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8-0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当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1],其内容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部分内容,解剖学部分内容繁多而且不具有逻辑性,尤其是专业名词较多,并且比较分散,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本文通过对我校两个年级的500名检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解剖学部分的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做如下阐述。

一、解剖学教学应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实用型知识兼顾

检验专业因其本身的特点,因此不要求对解剖学知识掌握的太细、太深,这个时候学生在课堂生更有兴趣的就是和将来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有80%的学生认为解剖教学应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实用型知识兼顾。但是由于教师个人知识的限制,大部分教师不能够兼顾以上三方面知识,还是以讲授基础知识为主,适当的增加临床知识,对于实用型知识很少涉及。因此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备好课,多与临床大夫尤其是检验科室的大夫以及老教师交流,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生动的例子,依靠这些工作中、生活中的例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授课过程中时刻贯穿着“学以致用”的思想,很多同学只将所学的知识停留在书本上,比如:消化系统这一章授课结束后,问学生肝脏和胃同位于上腹部,那么那一个器官在左边?哪一个器官在右边?能够回答上来的同学很少,回答正确的同学也有部分是猜准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只停留在了书本上,因此需要授课教师进一步引导。

二、应进一步进行课程压缩,精简授课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有50%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同时反应一次课讲解的内容偏多。这主要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时安排有关,时间短,内容多,如果授课教师按照正常速度讲解,那就跟不上教学进度。对检验专业而言,不要求其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的多详细,只要求其掌握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以及器官的的大体形态即可,尤其神经系统,掌握其组成便可,没必要给学生讲的太精细,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听不懂,更重要的是和其将来的工作关联性很小。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对解剖学内容进一步的精简,压缩,结合检验专业的特点,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合理安排课时和教学进度,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的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改革[2]。

三、应该适当地增加讨论内容

“问题学习”即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由授课教师在课前根据本次课内容设计好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再围绕这个问题讲解本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这样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界和医疗界的一个热点话题[3-8],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应该参考这种模式,除了课前合理的设计课堂问题外,还应该再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可以让同学展开讨论的问题,这种讨论可以是课上的,也可以是课下的,这个由授课教师根据情况而定。

调查中发现,45%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讨论内容。课堂上虽然离不开老师的讲授,但是不能满堂灌,部分老师在课上进行填鸭式的讲解,缺少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课疲劳,而且教学效果不好,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备课时要在充分把握授课内容的同时,合理的设计好讨论内容,使学生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展开讨论,那么授课教师可以将需要讨论的问题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让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讨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四、应该适当的增加英语内容

解剖学和大学英语中的很多英文词汇都是重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增加英语内容,对学生学习解剖和英语都有重要的作用[9]。部分老师在讲授解剖学时是全中文,甚至在测验试卷当中也很少出现英文,通过调查,40%的学生希望能在课上以及试卷中出现英文,对于一些重要脏器,其英文表述要在讲授时给学生点出来,也可以写在黑板或者多媒体上,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医学中常用的英文表述也要适当添加在授课过程中,比如:在临床上,颈椎、胸椎、腰椎分别用大写的C、T、L表示。

五、授课教师应当组织好课堂教学

说到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要充分的备课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一个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课前备课备的再好,如果课上没人听,那这节课也是失败的,因此在课堂上还需要授课教师维持好课堂秩序,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要为想听课、认真听课的学生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35%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存在着睡觉、玩手机、聊天等行为。对于以上几种行为,授课教师应该处理了,对于睡觉的同学,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这么强调:允许睡10-15分钟,但是不允许满堂睡,否则在考试成绩中扣掉一定的分数;而对于玩手机的同学,可以直接没收,然后私下再和学生交流,讲清楚利害关系,让其自己认识到课上玩手机对学习的影响;而对于聊天的学生,咱们可以说某几位同学正在围绕本次课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下面就让这几位同学给大家讲讲讨论的内容,而同学一般是“无话可说”,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说“看来你们还没讨论完,课下把讨论的内容做个记录,交给我”。当然还存在一些其他行为,在这就不在一一赘述。

本文通过调查,对本校解剖生理学中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给各位同仁及兄弟院校在今后的解剖学的教学中提供帮助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少三,武天安.人体解剖生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2.

[2] 王炜,王晚莲.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135-136.

[3]马丽梅.PBL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

[4]王玉.高三物理复习中PBL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5]王斌.浅析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8):343-344.

[6]朱莉静,张燕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PBL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J],2014,17:303―304.

解剖学的论文篇(8)

近4年来,笔者对长学制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现介绍如下。

1 教学流程

观看局解操作录像操作要点讲解同学操作及教师答疑主刀操作考核设计性实验设定局解绘图及描述(作业)大局部同学总结讨论局解标本考核局解学习成果展示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2 新型教学模式与讨论

局部解剖学操作课前,向同学布置预习内容:遵循《人体局部解剖学》教材,以及我教研室自编的《实地解剖学操作指导》,预习相关理论及操作内容。第一次局解课程先介绍总论,重点讲解局部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人体的局部层次。观看教研室自制的局解操作录像,教师对重点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学分组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及操作难点点拨。

2.1 主刀操作考核 操作前,每组先推选两位同学做主刀,力求准确操作,他们提前认真预习理论内容及操作过程,培养他们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次操作完毕,由主刀讲解所解剖出的结构及毗邻,既培养了同学严格的科学态度,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表达能力。教师根据主刀的讲述水平及操作内容准确性和质量,予以评价、指导和打分。

2.2 局部结构绘图及描述 每次局部结构操作后,同学要完成局部结构的绘图及描述的作业,图示要求英文标注,逐渐积累同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描述内容包括:边界/构成、内容排列及临床联系。教师予以批改、评价及打分。图文并茂的局解素材,既为后续外科手术学的学习打下了解剖学基础,也可保存,作为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参考。通过此教学过程,使同学逐步学会将局部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架起了解剖学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

2.3 设定设计性实验 在局解操作过程中,引导同学结合临床实际,设计手术切口及切开层次等,既展示了四肢、颈部、胸部和腹盆部的层次共性,又总结出各自的层次特点及变化,如阑尾手术切开层次不同于腹部其他部位,颈部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也具有独自特点[1]。此教学过程,既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临床手术切口的应用夯实了解剖学基础。

2.4 大局部的总结讨论 我们将局部解剖学分为4个大局部:下肢、上肢、颈部和胸腹部。每次大局部操作完成后,由同学组织、准备,捕捉信息,制作幻灯片等,进行总结讨论,每个大组有两位同学进行讲演,形式不限。经过四轮总结讨论,使全班同学都享有锻炼机会,其准备过程调动了同学学习积极性;结合临床的部分,既扩展了同学的知识面,又将局解与临床实际得以完好的结合,为向临床过渡奠定了基础;通过幻灯片制作,提高了同学多媒体制作及应用能力;同学上台讲演,既锻炼了同学的专业表达能力[2],使同学的语言组织趋于严谨,逐步培养同学严格从医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及订正,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明朗、确切与扎实。

2.5 局解标本考核 全部局解操作内容结束后,进行局解标本考核[3]。同学随机抽签,每人辨认五个结构,提高对量化指标的要求:指出结构名称、局部层次毗邻、功能及临床联系。教师当场予以评价与打分,使同学辨认结构确切,经过纵向联系分析,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

2.6 局解学习成果展示 在局解操作与总结过程中,根据各教学小组标本及操作的实际情况,由同学自愿选择展示内容,提前捕捉信息、准备、综合等。于局解操作全部完成后,举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教学及学习过程、人体局解内容(上肢、下肢、颈部、胸腹部)、系统的专题系解、组织学及临床联系的展示与综合分析、形态学与临床结合的小课题的设计与部分展示、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与体会及人体个例发现等。通过这样的纵向联系,既对同学局解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也是同学们学习、综合及提高的过程[5]。同时,欢迎各院系同学参与,并邀请解剖学、影像学及临床专家、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出席、指导。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和体会,便于与到会者沟通、交流,既是讲演的过程,也是获取指导、捕捉知识信息的过程。由于同学的广泛参与、形态学、临床专家的指导及校、院系领导的重视,便于局部解剖学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对形态学及临床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基础与临床教学的结合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7 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局解操作结束后,进行局解理论考试,其中局解综合理论考核内容占1/3。例题1,用局部解剖学知识试分析腋窝肿物来源及成因,例题2,甲状腺形态、位置、血供及来源;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注意事项、术后观察指标及原因。考试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旨在衡量同学运用局解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局部解剖学真正成为架于形态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

3 小结

综上所述,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同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动手、动脑、联系临床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表达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学习方法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解剖学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医学基础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临床医学专业)中,接受局解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的同学,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各院系专业教师、领导的好评及同学们的羡慕;在临床见习、实习及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刘培党,李涛,朱建宝,等.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解剖学杂志,2005,28(6):727-728.

2 杨伯宁,韦力.讨论式教学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5,27(1):77-79.

解剖学的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90-02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以讲授系统解剖学内容为主,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内容,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1]。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们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探索性的编写并应用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照组:2009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20人;实验组1:2010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43人。

实验组2:2012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286人。三个年级学生均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入学时年龄及成绩接近。解剖学课程均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数相同。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人卫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实验组1使用人卫版的《解剖学基础》教材,并辅以《护理应用解剖》、《解剖学目标检测》等校本教材;实验组2使用校本教材《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含解剖学教学大纲、解剖学实验指导、解剖学目标检测、护理应用解剖等内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理论、示教标本、学生分组观察标本。实验组1、2均在教师讲授理论、示教标本、学生分组观察标本的同时,引入与临床护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知识。例如,在讲解全身的重要体表标志(骨性标志与肌性标志)时,引入这些标志在不同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意义[2];讲解呼吸系统时,联系气管切开术、胸腔穿刺术、人工呼吸术等护理操作技术,使其认识到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在每一章节授课结束后,以解剖学目标检测为依据进行小测验,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 结果

3 讨论

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自开设护理专业以来,人体解剖学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以讲授系统解剖学内容为主,没有充分的、有针对性的结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操作,因教学内容太多,学习目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容易处于被动学习的处境,教学效果不理想。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性的编写并应用了《护理应用解剖学》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本教材的特点是将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护理应用解剖、目标检测、实验指导等融为一体,使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密切结合,突出知识的实践应用,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实,使用本教材可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可行和必要的。

解剖学的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natom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nursing major.No matter what kind of teaching models the teacher use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the final goal of anatomical teaching is to link closely to rudimentary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 of nursing profession and fully promo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s of student's learning to lay a solid anatomical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practical talent.

Key words:Nursing education;Educational reform;Anatomy

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已实行很久,许多高校已做了相应调整,也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1,2]。我校护理专业本科的教育教学改革,自2012级新生入学开始实行,学制由以往的五年调整为四年,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教学计划的变动,解剖学的教学也不例外。

1我校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状况

我校护理专业本科的解剖学教材一直选用的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参加授课的教师都需要熟悉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计划在教改后做了相应调整,整体学时减少,由教改前的116学时调整为50学时,从2013级新生开始,确定为82学时。授课时间为教改前的第二学期调整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课型安排为教改前的每周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4学时,教改后最终确定为每周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2学时。内容安排上既要满足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讲述。侧重运动系统中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内脏等重要器官的位置,动脉、静脉及脊神经和脑神经。关节、内脏等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淋巴系统及感官、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神经、内分泌系统部分内容适当删减,甚至不讲。理论课为大班制,100~200人一起上课,重点讲述教材内容;实践课为小班制,每小班30人左右,以学生自主观察标本及模型为主,教师先示教后指导学生观察,并将人体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操作技能、护理诊断及生活护理等相结合。教学方式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实践课及理论课以传统的CAI课件为基础,适当的板书,贯穿其中的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实验课重点为标本及模型的观察。在CAI课件教学中,内容安排顺序基本按照教材,并将教学目标分类标注,每章节结束后做一小结。

2讨论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随着护理工作的服务模式转变,护理教育教学的改革已不可避免。解剖学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如何教,如何学,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总结出不少教学经验[1-5]。

从我校自1994年招收护理专业学生开始,解剖学教材一直只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许多医学院校在教改后,第一学期开设《系统解剖学》或《人体解剖学》,第二或第三学期再开设《护理应用解剖学》,这样的安排把解剖学中的基本人体形态结构和位置与护理专业的技能操作密切联系,利于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学习,减少查阅资料的辛苦[1,6,7]。课型的安排上,实践课比重都远高于理论课,这与解剖学为形态学科,通过标本和模型观察学习,获得直观印象,既能验证和巩固理论课的学习内容,又能让学生对人体结构在整体和局部上有所认识。内容选择上,既要掌握人体基本形态结构和位置,又要掌握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体现专业特色。与护理工作密切联系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血管神经走行等在讲述时应尽量详细,如臀大肌注射在护理工作中极为常用,理论讲述臀大肌附着位置及功能,通过标本观察加以验证,并且在直观上获得臀大肌准确位置、肌肉厚度,深部坐骨神经的位置、宽度及深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安全的肌内注射位置、深度及进针的方向,避免损伤坐骨神经而引起瘫痪。肝脏、肺脏等脏器的内容,形态结构适当删减,但脏器的位置与护理工作联系较大,讲述可扩充教材以外的知识要点,如肺脏的位置、胸膜腔的体表投影,这些知识点与护理工作中胸膜腔穿刺或胸部操作等避免引起气胸密切相关,需要详细描述,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尸体标本的观察触摸,验证肺脏及胸膜腔的境界;观看卫生部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学视频、表面解剖学视频,再通过学生自身触摸来定位肺脏和胸膜腔的边界,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专业的鲜明特色,还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及主动性,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人产生厌倦[8]。特别是教学的对象是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每学期在开课前。我们都会开设"如何学好解剖学"的学习讲座,做好心理辅导及介绍解剖学学习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CAI课件既能显示图片、视频和文字,又能师生互动,在实践课和理论课都作为常规应用。板书能在教师书写过程中,让学生有思考领会的时间,也能起到强调重点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及PBL教学法在理论课或实践课中都可应用,通过医疗事故案例,让学生获得知识点或经验教训;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两种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来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通过讲解下肢浅静脉走行,让学生思考合适的大隐静脉切开部位。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领会情况,使传授的信息量控制在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解剖学教师大多是非护理专业人员毕业,护理专业知识相应缺乏,难以把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操作技能、护理诊断及生活护理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密切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师,应参加常规护理操作培训,了解护理诊断及生活护理等的操作要求,才能充分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与护理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提高操作中的准确性。如男性尿道的直径、长度、三个膨大、三处狭窄、两个弯曲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男性常规导尿术中选择合适粗细的导尿管、插入导尿管时注意狭窄及弯曲等的操作注意事项紧密相连,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又能建立牢固的记忆。

总之,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要使学生在扎实的掌握好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密切联系护理专业操作技能,体现专业特色,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医学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自海,黄文华,汪华侨,等.我国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20年回顾和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34-35.

[2]刘文平,刘兴山,崔淼,等.某高校护理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6(11):3053-3054.

[3]曹丽萍.医学护理发展新趋势下的护理教育改革[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8):235-236.

[4]吴静.整体护理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4-5.

[5]黄晓佳.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探究[J].神州,2014(18):53-53.

解剖学的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10-01

人体解剖学旨在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是一门形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在以讲述法为主或全程借助多媒体课件讲授的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参与性差,普遍存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1]。事实上,解剖学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一门形态学科,与图谱、模型、标本联系密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临床疾病联系密切,如能合理利用这些联系,就能掌握提升解剖教学效率的钥匙。下面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操作性强,实践课比重大。以中职护理专业人卫版《解剖学基础》教材为例,理论教学为68课时,实践教学为40课时。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会令理论和实践脱节,效率低下,因此解剖教学有必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通过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实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完美结合,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2]。解剖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常用流程为:布置任务――教师讲解――学生分组实践――学生展示――教师总结五个环节,其中学生实践是主要环节。以运动系统脊柱部分内容为例,可布置任务:说出各部椎骨的形态特点;先由教师讲解椎骨的概况,提出重、难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实践,再让学生对照教材,观摩、触摸标本,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存在联系起来,最后由教师在学生的表述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索求证,并及时反馈;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联系临床、案例教学

人体解剖学定位为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程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才能引导医护生理论联系实践,构建临床思维,确保教学质量。纵观整本教材,有很多内容可以联系临床,如脊柱的韧带、腰椎可以联系腰椎穿刺;三角肌和臀大肌可以联系肌肉注射;胃的贲门、幽门可以联系贲门松弛缓症、幽门梗阻;阑尾可以联系阑尾炎;直肠肛管可以联系痔疮、直肠指检;输卵管可以联系输卵管妊娠,等等。教师在授课中可先讲解剖知识,达成一定知识储备后,再联系临床案例进行提升,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疾病、诊治手段与解剖结构之间的联系;或者运用案例教学法:设置临床案例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联系临床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形象生动,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临床职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三、数字化教学

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解决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均以实用为准、够用为度,其对标本的操作要求远低于临床医学专业[4],也正因为此,很多学校的解剖实验室建设不是非常完善,标本模型的数量和种类不是非常丰富,这极大制约着解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解剖数字化虚拟实验平台逐渐普及,通过数字化虚拟的影像虽然与标本模型的真实性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操作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通过数字化虚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不受解剖实验室场地和标本的限制,观摩任何器官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甚至可以屏幕投放、网络直播;其次,解剖数字化虚拟实验平台可高精度显示人体的各个器官、骨骼、血管、神经等,使过去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讲清楚的抽象内容,如脉管、神经系统等,变得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再次学生亲自操作数字化平台,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手机解剖学习软件如3Dbody,手机解剖学图集等,也有类似功能,可以使解剖学习变得触手可及。

四、绘图法

解剖绘图,自古有之。图是解剖学最基本的学习要素,很多文字描述都可以用图来说明,图不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绘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进行绘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胆汁的排出途径循环,血管、神经的走行等需要详细讲解(重点)或推导理解(难点)的内容,均可采用绘图法边绘图边讲解,使学生时刻紧随教师的思路,便于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绘图这个工具,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如绘示意图、草图理解巩固知识;在黑白图卡上涂色(奈特解剖涂色书)加深印象;在活体上绘图(血管、神经的走行等)培养学科兴趣;运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等。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图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完成绘图性作业时,其完成程度、认真程度、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高于文字性作业。

以上几种方法仅为个人在有效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在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科兴趣,锻炼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效果较好,可供广大解剖教师参考借鉴。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探索适合解剖学的高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健.论高职护理解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