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早产儿护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7:19

早产儿护理论文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1)

1.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头围在33cm以下,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1.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1.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1.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出现寒冷发抖反应。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与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3护理

3.1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3.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次~4次。一般体重小于2.0k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戴绒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3.3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牛奶喂养时,牛奶与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释,奶量计算方法较多,临床常以热量需要计算。喂养方法可视早产儿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较强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养;能力弱者予滴管喂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3.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留学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3.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3.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h仍无大小便。3.7复查时间及指证早产儿一般情况好、吸乳好,体重已达到2.0kg以上,可给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复查,如出现发热、拒奶、体重下降应送往医院就诊。

4急救护理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的患儿有2例,经抢救及护理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4.1呼吸道管理当早产儿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时,正确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维持有效机械呼吸的关键。在病情危重期,各种管道、监护仪较多,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细心观察各种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适,勿出现折叠、管道脱开等情况。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儿侧卧,另一手示指、中指紧挟拍背器,有节奏地轻拍背部。拍背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捻转吸痰管,一边退出,将痰液吸出,必要时重复吸痰。但2次吸痰间应给氧,以缓解发绀。痰液黏稠时,吸痰前予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0.6mL。注意清洁患儿的口鼻部位,确保气道通畅。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防脱管。4.2静脉通道护理选择、保护并且有计划地使用每条静脉极为重要。我们根据用药选择穿刺血管,根据情况选用静脉套管针或头皮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儿的各项治疗。定时用肝素盐水冲管,或使用注射器输液泵小流量持续泵入肝素盐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证各管道通畅。4.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应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三班特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机各项指标及机器运转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4.4喂养护理患儿吸吮、吞咽功能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稳后开始鼻饲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观察胃内有无残余奶,以了解胃肠消化功能。随着体重的增长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数减少。4.5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患有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探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病床单位清洁及所用物品、仪器的清洁与消毒。超级秘书网

5小结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h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2)

2置管

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奶量,以观察胃液的性质及胃排空、肠蠕动情况,根据胃残留量给予喂奶量,因此,只有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映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有文献报道:胃管置入长度以到达胃黏液池为宜,且早产儿前额正中发际不及成人明显,“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一脐”法使胃管侧孔部分或全部在胃液内的比例增加至置入的胃管长度比“发际—剑突”测量法更适宜。

2.2置管方法置管前应先用石蜡油充分胃管,我科使用的德尔医械生产的DRW-BX型(新生儿保留胃管)为多孔胃管,置管前,可用无菌剪刀剪去多余侧孔,保留2个侧孔,这样置管时既可保证胃管全部在胃内,又可确保管道无堵塞。但前端尽量保持圆钝,防止损伤食管及胃粘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立即将胃管插入,当插管5~7cm到达咽部时,可采用改良新生儿插管法,即助手迅速用裹紧的消毒棉签蘸少许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但注意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粘膜。且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面色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或面色发绀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防止胃管误入气管。

2.3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注射器连于胃管末端回抽有胃液。(2)缓慢向胃管内注入3~5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闻及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

2.4胃管固定可采用“Y”法固定胶布,将宽胶带纵形剪开呈“Y”型,整端从鼻跟至鼻尖贴于鼻梁上,撕开的2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旋转贴于胃管上,露在外面的胃管可用胶带固定于耳旁,胃管固定应牢固,防止反复置管给患儿带来痛苦。

3鼻饲护理

3.1在喂养过程中,需观察喂养的耐受情况,如胃内残余奶汁不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3,则将残余奶量打回,再将奶补至预计量;若下次仍有残余,奶量应减少2~4ml;如腹围较前增加1.5cm,应详细查体,如体检正常,可暂停喂乳一次。如果下次喂奶仍有上述情况,需摄腹部平片,观察胃管位置,并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2体重>1000g的早产儿可采用间断喂养,此方法操作简便,能诱发胃肠激素周期性释放,较快地促进胃肠道成熟。喂养过程中优先选用母乳,母乳中所含成分更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鼻饲液温度一般在38~40℃,可以以前臂内侧测试乳汁,以不烫手为宜。每次喂乳前后,可以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各5min,以刺激口腔感觉神经,促进吸吮反射成熟和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和缩短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喂后使患儿右侧卧或俯卧,有助于胃排空。

3.3保持胃管通畅,鼻饲乳汁前后,均应注入2~5ml温开水,以防胃管堵塞。喂完后固定好胃管末端至下一次喂乳。3.4防止并发症胃内容物不受控制地进入食管,可引起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及慢性肺疾病,因此,应加强巡视,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

4拔管

拔管时应捏紧胃管末端,严防奶汁滴入气管引起严重并发症,拔管时动作应轻柔,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及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拔管后患儿自主进食,宜少量多餐,可每2小时喂哺一次,密切关注患儿进食情况。

通过以上精心的护理,可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胃食管反流,缩短了至经口喂养的时间,使患儿体重增长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缩短,从而减少了患儿的住院日,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邢佑敏,张桂萍,颜利.危重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6):683-684.

[2]张英,金铁臣,王惠玲.胃管插入长度与身高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58.

[3]郭香芝,肖敏,郭金叩等.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23(1):40-41.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3)

2结果

本组的75例患儿经过住院治疗之后,有72例痊愈出院,有1例患儿因孕周小,体质较差,在出生时有重度窒息史,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例患儿因家长放弃治疗而死亡;还有1例因合并了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3早产儿病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3.1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

早产儿在出生之后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常常出现呼吸浅而快、呼吸节律不规则或者是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护士要密切观察有无这些异常现象,还要随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呕吐,以防出现窒息。同时护士要准备好急救药品、物品,例如:呼吸复苏气囊、吸痰装置、吸氧装置、气管插管等。针对呼吸功能较差的患儿,在每一次喂奶前后要吸入6~10min的氧气,必要时进行持续性低流量吸氧,但时间不能超过3d。护士要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3.2维持患儿正常的体温

患儿居住的室内温度要维持在23~26℃,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定时为房间通风以保持新鲜的空气。患儿体温的测量是每4h一次,并做好记录,如若患儿的体温出现过高或者过低,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在冬季的时候早产儿更要注意保暖,必要时入保温箱,住保温箱的患儿一切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尽可能的减少开箱次数,避免患儿发生硬肿症。放置在保温箱中的患儿不需要包裹,只需要放上尿布就可以,同时还要根据患儿体温调整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3.3科学合理的喂养

对于有吸吮能力的患儿可直接喂养母乳;体质较差、吸允能力较弱甚至不能进行吸允的患儿可使用滴管喂养,切记:滴管喂养要注意速度不能过快、每次喂养量不能过多、次数合适、温度适宜;若是连滴管喂养都比较困难的患儿可进行静脉滴注营养液或置胃管进行鼻饲。在人工喂养之前,需将喂养用具进行高温煮沸消毒,使用完之后还要洗刷干净,经严格的消毒之后,使其保持无污染的状态。

3.4有效的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儿在出生之后获得母体的抗体相对较少,加之早产儿各个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犯。为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空气的流通。有感冒的人员不能接触患儿,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要戴上口罩。所有的治疗和护理需要集中操作,尤其是对患儿脐部、臀部、口腔、皮肤等进行重点护理,一旦患儿有感染的症状:如皮肤有红、肿,脐部有分泌物,体温异常等感染的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儿进行护理或者是治疗的时候,需实行保护性的隔离。

3.5做好出血的预防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肝脏所形成的凝血因子不充足,加之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尚不完善,以及血管较为脆弱,导致脏器在临床上很容易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机率较大,护士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神志、呼吸、面色及其卤门等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对于各种穿刺部位拔针后必须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周围皮肤的情况。护士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行为,以免损伤患儿皮肤引起出血。患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安静,避免刺激和镇静药的使用,能有效的降低出血的可能性。

3.6及时的预防接种

早产儿在出生3d之后如若皮肤没有出现异常的病理变化(黄疸、发热等),要及时的接种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等。护理人员还要按照规定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及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的疾病。针对体质较差的早产儿可推迟一定的疫苗接种时间。

3.7出院后的指导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4)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 feeding and nursing care, and to popularize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mature infants' related diseases, and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of 96 premature infants bor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parents lack the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resulting in premature infants can not grow normally, and can easily develop infectious diseases, nutritional deficiency diseases, etc.. Conclusion To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work of the parents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w、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婴儿。由于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胎龄越小越不容易存活,特别是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者死亡人数占整个新生儿死亡人数的50%以上,占伤儿童的50%,因此预防早产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儿童的伤率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如何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是我们每一位儿童保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近年来我院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在儿童保健特别是新生儿保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2014年在钟祥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早产儿家长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对住院的早产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养护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由儿科医师协助填写调查表,出院前收回调查表。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对早产儿母亲共发放问卷96份,收回96份,其中20~24岁44人,25~30岁46人,31~35岁5人,35岁以上1人;小学文化2人,中学40人,大专及以上54人。

2.2结论 几乎所有家长对早产儿育儿知识及早产儿易发疾病了解极少,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每对父母都认为有必要应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早产儿养护知识和技能。

3 讨论

3.1早产儿的保暖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棕色脂肪少,产热能力差,寒冷时更易发生低体温,甚至硬肿症;体温调节能力比足月新生儿差,早产儿肌肉活动少、皮下脂肪少、抗寒能力差、容易散热、体温偏低,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所以早产儿要特别注意保暖。早产儿的房间温度要尽量保持恒定,根据体重不同早产儿室温应保持在24℃~36℃,空气要保持新鲜,相对湿度在55%~65%,体温越低者,周围环境温度越应接近早产儿的体温。早产儿汗腺发育不全,散热的机能差,在高温环境中体温会随之增高发生高热,应注意每4~6h在腋下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或过低,都要采取措施,使他们的体温恢复正常状态,维持在36℃~37℃。

3.2早产儿的喂养 早产儿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儿外,吸吮和吞咽能力也差,常常无力吃奶或不会吃奶。早产儿胃容量极小,易因溢奶呛入呼吸道引发吸入性肺炎,所以早产儿的精心喂养是十分重要的。早产儿应酌情尽早母乳喂养,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IgA,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内恢复到出生体重,对于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挤出乳汁经管饲喂养,哺乳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每次哺乳量越少,喂奶间隔时间也越短,根据喂养后有无腹胀、呕吐、胃内留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调整。早产儿可能开始时会有吸吮困难,早产儿的母亲需要帮助他们学会挤奶和用勺子喂奶的技巧,帮助他们母乳喂养。早产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他们获得所需的足够的母乳,长期营养摄入低于期望值将导致宫外生长迟缓,营养摄入过量将会导致远期潜在不利影响,如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脂质代谢病及心血管病等。

3.3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早产儿体内储存的各种维生素和铁剂较少,在妊娠期就要鼓励孕妇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生后也应给予适量的补充,以免发生营养性缺乏性疾病。

3.4实施健康教育 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早产儿的护理喂养干预能够得到延续。早产儿在出生后一般住进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照护,家长在早产儿出院前很难了解早产儿护理、喂养知识,给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与喂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早产儿出院前开始让家长接触和了解和掌握早产儿护理喂养知识,实行一对一床边护理指导,这样既培养了早产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和医护人员间的沟通,又提高了早产儿家庭护理水平,使得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能够在家里得到延续。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23-01

早产儿(Preterm Infant)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质量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是新生儿时期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其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质量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的关键[1]。本研究现对本院收治的110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且资料完整的早产儿共110例,所选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妊娠28足周到不满37周之间终止者,胎龄评分与实际孕周相符合。110例早产儿中,男孩58例,占 52.73%;女孩52例,占47.27%,男女比例为1.12:1。出生体重平均为2.4千克,孕周平均为35.143周,住院天数平均为 14.00天,出院体重平均为2600.00 克。体质量平均每日增加10~30g,出院72 h内生命体征正常,无再次住院者。

1.2 临床治疗方法 患儿母亲入院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d口服,连用3 d;针对早产儿出生后所患疾病及时给予吸氧、抗感染、维持酸碱液体平衡及对症处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加各种监护仪器及呼吸支持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仪等严密心肺监护,抓好体温、呼吸、营养多项管理,严密监测患儿血糖,预防颅内出血。

1.3 临床护理措施

1.3.1 保暖 早产儿体温较难维持,大多需保暖。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为防止体温下降出生后应将早产儿置于事先预热到中性温度的暖箱中,根据早产儿体质量不同调整温箱温度。

1.3.2 监测血糖 早产儿容易发生低血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症者生后1 h开始喂5%葡萄糖溶液,2-3 h开始喂奶,血糖

1.3.3 呼吸道管理及供氧

早产儿出生后呼吸功能不成熟,呼吸肌发育不全,有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此时应及时给予浓度为30%~40%氧气吸入,但不要长时间、高浓度的给氧,以免引起晶体纤维组织增生,导致患儿引起视力损伤。

1.3.4 预防感染

早产儿普遍免疫功能差,预防感染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处置前要消毒双手、带口罩,避免造成医源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两次;患儿房间定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照射l-2小时;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暖箱,箱内用品每周更换消毒一次。

1.3.5 健康教育

早产妇往往有焦虑和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和指导。态度要积极热情,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帮助解决产妇所遇到的困难,使产妇增强信心。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正确有效的喂哺方法,鼓励她们与早产儿尽早和频繁的接触。指导产妇主动地观察孩子的异常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2 结果

110例早产儿,经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临床护理,最终治愈86例,占78.18%;好转17例,占15.45%;自动出院4例,占3.64%;死亡(因呼吸衰竭)3例,占2.73%。同时治愈或好转的患儿预后良好。

3 讨论

早产儿发生率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文献报道[3]:早产儿一般死亡率为12.7%~20.8%,患儿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这说明早产儿出生率与新生儿死亡率仍有着重要联系[4]。因此,提高早产儿救治和护理水平是减少患儿后遗症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早产儿临床表现往往病情复杂,变化快,应做到严密观察。护理人员除监测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外,还需观察患儿面色、精神状况、哭声、肢体末梢的温度、患儿进食情况、大小便次数等情况,并将发现的情况详细记录。若发现病情出现变化,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做各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对早产儿还要采取一些积极的发育护理措施,以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如皮肤抚摸,被动运动操,视觉听觉刺激等。总之,早产儿的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死亡率偏高,临床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及抢救措施,以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138.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6)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不足37 w的活产新生儿,也被称为未成熟儿,由于早产儿的组织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善,出生后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疾病[1], 相对于足月分娩的新生儿,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脑瘫或者脑损伤等情况,且在其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认知发育迟缓或者行为发育障碍的几率更高。发育支持护理就是一种通过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改变其照顾方式,以实现保障并促进早产儿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护理方式[2]。

1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概述

发育支持护理作为一种针对早产儿的个性化护理模式,系统和主要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子宫内环环境的变化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的影响、早产儿的行为发育模式与协作系统是其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护理中则以早产儿自身的不同情况为依据,将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作为主要原则[3],将支持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展作为主要目标。

发育支持护理的重要特点是人性化和个体化,要求在早产儿的照护过程中,以其临床表现、个体需求为依据,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喂养计划、护理、皮肤接触机会,通过对照顾步伐、进程的不断调整最大程度提高早产儿的舒适性。提高早产儿父母的参与程度,为家庭总体舒适性的提高提供指导。

2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的方法

早产儿生长发育护理过程中,需要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均给予正确的有效的支持。

2.1住院期间的生长发育护理

2.1.1环境护理 ①温度湿度: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十分成熟,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差,要保持NICU室的的温度在24℃~26℃,而相对湿度需维持在55%~65%。当早产儿出生后应放入热暖箱中时,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保暖措施。②光线:强光会对机体的内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并对睡眠造成干扰,因而 NICU室中要尽量减少光线的影响,要求NICU室窗帘关闭,仅调节室内灯光亮度来获得最佳的光线效果,在必须开大灯的时候,则早产儿所在的暖箱需要使用深色布遮光。③声音: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医护人员在NICU内的说话、走路声音,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相关仪器声音,尽量将器械操作、暖箱门开关等的声音降到最低,迅速应答各种仪器报警,避免对早产儿造成惊吓,控制室内噪音在60 dB以下。

2.1.2护理 在实施鸟巢护理的过程中,先将鸟巢放暖箱中预热,再将早产儿放入其中。选择最合适的摆放:四肢中线屈曲位,肩膀向前屈曲以避免肩膀的内收;手傍中心位或手傍口位,发展手-嘴综合能力,使得早产儿能够进行自我安慰。然后模拟早产儿在子宫的,为其提供肢体活动边界,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

2.1.3疼痛护理 早产儿出生后可能因多种并发症的合并发生,需要进行侵袭性操作,这些操作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刺激,引起疼痛,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在实施其他各项操作时,也要尽量做到动作轻柔、声音温和。患儿行为出现异常时,给予相应的安慰措施,必要情况下,通过非药物镇痛来尽量缓解患儿的疼痛。

2.1.4抚触护理 由护理人员每天定时为早产儿提供抚触护理,做到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抚触过程中注意和早产儿的语言、目光交流,使得早产儿得到情感上的安慰,一般情况下,早产儿每次抚触的时间在15~20 min。对于本身体重较低,体温尚不十分稳定的早产儿,也可以选择直接在暖箱中做抚触护理。

2.2出院后的家庭发育支持护理 在住院期间,要鼓励和指导早产儿的父母参与支持护理。一方面,在早产儿的病情基本平稳之后,母亲可以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尽早让早产儿与母亲之间进行皮肤接触,让其感受母亲的心跳、陪伴、,提高早产儿的安全感与母亲护理早产儿的信心。出院后则要指导照护者对居室的温湿度、光线、声音等进行有利调节,提供有益物理环境刺激;感受丰富的社会环境刺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平时的喂养中也要注重与早产儿的充分互动交流,为早产儿的发育提供有利因素。

3 发育支持护理临床实践分析及作用

以王晓云的研究为例,其随机将120例早产儿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在早产儿出生后提供发育支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通过对早产儿的每日进奶量、平均体重增长速度以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则发现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均显著更优。李胜玲等[4]的研究则通过更为专业的神经行为(NBNA)和发育商(DQ)测试不同组别早产儿进行了比较,一方面,早产儿出生后的一到两周时间内,提供发育支持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在行为能力、 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以及一般反应等五个NBNA评价方面的单独评分都显著高于经常规护理的早产儿,提示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对其自身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Klerberg等更是在早期的临床对照实验中对早产儿出生后1年间其大脑发育指数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0~2岁儿童可塑性强、代偿性好、受环境的影响程度大,如果在此期间早产儿缺乏交流,也会引起其发育过程中社交、认知发育的偏离。另一方面,李胜玲等的研究也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早产儿出生后的3~12月内发育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之对照组也显著更优,则进一步表明,温馨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为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创造更和谐优秀的生长氛围,而且通过给予早产儿更多的音乐、色彩、抚触、触摸等刺激,能够促进早产儿大脑皮层的反应性。

上述所有研究结果中都需要注意的同一重要问题就是,发育支持护理中家庭成员的参与程度,父母家人在发育支持护理的过程中,无论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家庭护理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及家人的行为会对早产儿的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4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发育支持护理对于改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期间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因此而引起的胜利刺激,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亲子关系的尽快建立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是改善早产儿近期预后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秀丽,叶天惠,曾.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25(5):88-91.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102-01

提升早产儿生存质量及存活率的前提在于医疗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就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救治的64例早产儿,其中:男女比例为35:29;最小年龄为出生后15min,最大年龄为出生后20d;平均胎龄为(33±3.65)周;出生体重在1.68~2.08kg,平均体重为(1.99±0.28)kg。所选早产儿均无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将64例早产儿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鸟巢制作方法制作鸟巢主要是将棉布裁剪为长方形,其中,长为150~170cm,宽为20~25cm;将长方形缝制成长筒状,并用棉花填满,把握好柔软度,再在两头缝制一条带子。将制作好的护带将研究组早产儿身体围裹起来,同时,在早产儿头肩部垫一块长为30~35cm,宽为18~20cm的软枕,即成“鸟巢”[1]。

1.2.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早产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鸟巢式护理。使用前,先放置到温箱内预热,再根据早产儿体重和胎龄调节护圈的大小,保持早产儿头、颈部以及四肢等伸展适宜[2]。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护理后各项指标改善的情况两组早产儿经护理后,体重、体温波动、睡眠以及住院时间对照,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早产儿过早脱离羊水及胎盘的呵护,出生后放置于暖箱,对舒适及安全感的需求较高,轻微的刺激有可能导致早产儿哭闹及受惊等,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及生存质量。因此,加强早产儿的护理,对预防早产儿并发症,提升存活率具有积极意义。

早产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被广泛应用,且护理效果较为显著。鸟巢式的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模拟宫内胎儿的形态,用护圈将早产儿环绕,固定早产儿的,限制早产儿的活动,降低其热卡消耗,提升早产儿的边界感,为早产儿建立一个舒适、安全且温暖的环境,减少或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早产儿经护理后,研究组体重变化、体温波动、睡眠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鸟巢式护理能够促进早产儿生长,降低体温波动,降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早产儿生活质量及存活率。

参考文献

[1]陈小英,张燕红,胡检生.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2):100-101.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8-02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较低,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相对较低[1]。随着早产儿的管理以及治疗的不断完善,解决早产儿出生时生存质量较差、存活率较低的主要难题就是早产儿的喂养[2]。本研究将对100例行鼻胃管喂养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行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8例女孩,62例男孩,所有早产儿的胎龄为28-36周,平均胎龄为32周。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早产儿的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Ρ>0.05。

1.2 方法

1.2.1 喂养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早产儿给予单纯的鼻胃管营养喂养,并对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五孔橡皮吮吸,并对其适当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次喂养前后以及喂养过程中,让其吮吸橡皮5分钟,每天喂养7-8次,其吮吸周期为2周。

1.2.2 配方乳以及营养方案 本研究所有早产儿均选用同一款特定配方奶粉,在其出生后6-24小时开始喂养,根据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来对其喂养的次数以及喂养量来进行制定。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前,必须对其胃滞留物的量、性质以及胃排空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再根据其残余的奶量来确定新鲜奶液的注入量。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以及回抽过程中,其速度不能过快,以此来避免早产儿出现“胃轻瘫”的情况。

1.2.3 护理 在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过程中,一定要对早产儿的耐受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当早产儿胃内的奶液残留量低于上次喂养的1/3时,就必须将残留液打回,然后在将奶液补充到预计量。当早产儿的腹胀情况较为明显时,必须立即停止喂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早产儿进行适当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

2 结 果

在观察组的早产儿中,有2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40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0.7±2.1)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8.6±4.0)天,48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在对照组的早产儿中,有14例存在胃残留的情况,9例喂养耐受,反流次数为(14.8±2.9)次,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为(11.1±3.2)天,36例早产儿家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两组早产儿的反流次数、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耐受情况、胃残留的发生率等、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 讨 论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3],胃肠运动功能在肠腔内运转、食物磨碎以及食物混合等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早产儿在出生时的体重相对较低,其胃肠功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使早产儿在出生后保持与子宫内相同的生长速度,其胃肠的负担相对较重,通常还会出现胃排空时间延迟以及胃肠动力不足的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进行治疗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来对患儿进行饲养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对早产儿出生体重较低的情况进行有效地改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对早产儿进行鼻饲管喂养护理的过程中,非营养性吸入加护理干预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不仅可以促进胃排空,减少胃食管返流的次数,而且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发育,有助于早产儿的胃肠道营养的建立。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9)

早产儿在身体发育不完全及生理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 容易因外界环境侵袭而发生各种疾病, 对其成活率及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1]。另外, 对初为父母的早产儿家长来说, 其缺乏相应的早产儿护理的相关知识,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早产儿健康。本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将相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早产儿为此次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胎龄31~35周, 平均胎龄(32.14±1.52)周, 体质量1635 ~ 2140 g, 平均体质量(2035.00±17.53)g;观察组男26例, 女16例, 胎龄30 ~ 35周, 平均胎龄(32.23±1.46)周, 体质量1641 ~ 2153 g, 平均体质量(2031.00±16.87)g。两组患者性别、胎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给予出院指导, 叮嘱患儿家长出院后注意事项, 加强早产儿保暖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于入院后发放早产儿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主要对早产儿家庭经济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及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 后依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①理论指导:向早产儿家长详细讲解早产儿相关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 同时告知其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早产儿护理的重要性。②护理操作示范: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示范性操作, 主要包括母乳喂养姿势、新生儿保暖、沐浴、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等, 鼓励早产儿家长参与, 便于其掌握操作要点。③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早产儿家长进行护理知识掌握度调查, 并依照调查结果进行出院指导, 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早产儿家长应进行反复讲解及指导, 确保其有效掌握。同时发放早产儿养育手册及相关卡片资料, 做好书面宣教工作。④电话随访:早产儿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 详细了解早产儿出院健康状况, 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并叮嘱其按时复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家长对早产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 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

1. 4 判定标准[2]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度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早产儿生长发育、健康知识及护理、日常护理、正确喂养方法等相关知识, 于早产儿出院前进行发放, 填写完毕后回收。本次研究工发放调查问卷82例, 回收有效问卷82例,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对比 观察组早产儿家长中, 完全掌握23例, 部分掌握15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90.48%(38/42), 对照组完全掌握12例, 部分掌握18例, 护理知识掌握度为71.43%(30/4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早产儿健康状况对比 两组早产儿上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营养不良及脐炎发生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10)

早产儿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情况,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而病死率高达12.7%~20.8%;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8例,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中男28例,女21例,胎龄为29周~36周,平均(35.4±1.5)周,出生体重为1430~2305g,平均(1899.7±244.6)g,住院时间为4d~58d,平均(34.3±2.6)d。观察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胎龄为30周~36周,平均(34.8±1.2)周,出生体重为1450~2335g,平均(1950.7±244.6)g,住院时间为5d~60d,平均(35.3±2.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出院指导,具体是对患儿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体温测量与各种可能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并对出院后如何照顾好早产儿进行一些事宜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其次,对各项需要指导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并按照早产儿及母亲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第三,与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出院后的家庭情况与照顾条件,然后将相关的护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授与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早产儿的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发给每位母亲一本指导手册;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并将注意点告知孩子母亲,重点在于沐浴、喂养方面的姿势,测量体温的方法;对于小儿的按摩推拿,要注重顺序,重点在于四肢的按摩与推拿,应该将力度控制在轻揉范围,防止给幼儿造成瘀青等皮肤伤害。至于小儿的肚脐护理,应该遵照医嘱,或听从护士的建议,防止其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保护好肚脐使其不受风寒的侵袭;应该多注重对其观察,尤其是对于肚脐所贴的制剂,应该进行按时更换、擦拭,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若发现小儿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对于奶汁的反呕,应该观察是否是吃得过饱的正常反应,或是由于受凉产生身体异常反应,若出现此类现象,则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或医生,对幼儿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切勿盲目地自行处理,以免耽误小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保暖措施等进行预防。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到家随访等方式进行一些问询、指导;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将资料传递给家长,或家长将出院后的护理视频传给护理人员,在互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一些针对性指导,从而纠正不良行为。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方面衡量早产儿,也包括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度,因此有时也将早产儿称作未成熟儿;这类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得到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出院指导才能提高存活率。通常而言,会在出生后延长住院时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以及对母亲的相关指导来提高对早产儿的照顾水准,以期为其继续生存与良好发育奠定较好的基础[2]。临床所采用的一般指导与出院指导虽有一些效果,但是在发病率方面、再住院率方面还是比较高,因此在现代护理医学的意义上可以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指导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或健康教育的差异与区别,并对指导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随访与记录,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的早产儿在病率与再住院率方面明显降低,提高了新生儿体质,也有效解除了父母的忧虑与担心。具体来看,对于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对早产儿资料、母亲资料、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的职业、时间、影响、环境等制定出更为详尽且符合早产儿差异特征的健康指导方案;然后先进行统一性的集体指导,再按照个体化的区别进行专项的一对一指导;这方面要求从孩子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展开分析,而且需要将各种护理方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编制成手册,同时行手把手地指导与注意事项说明,然后将手册分发给早产儿母亲,若有必要可以对其采取出院前的护理标准评估[3]。并与孩子母亲及相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电话、手机应用程序等皆可以增加交流频率,并借助医院公共平台进行及时的咨询与信息反馈,加上随访记录,对各方面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肺炎、脐炎、营养不良状况、脓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评估与再次住院指导[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早产儿的家长在出院后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较好,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妹.早产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8):161-162.

[2]杨云智,林倩清,张友惠,等.早产儿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79-5781.

早产儿护理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011-01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由于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各种并发症较多,所以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时间较长,早产儿刚一到人世就经历了生死磨难,在他今后的生长过程中理应得到包括家长、医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早期干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鼓励家属参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护士现场指导,纠正不良护理方式,以其达到健康、有效的护理模式,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的形式[1]。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对早产儿的父母进行育儿指导方法,临床效果观察,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阐述,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180例,其中男102 例,女78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5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妈妈是否住妈妈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早产儿出院时简单的讲解,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医务人员和早产儿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实验组是每天由一个护士抽时间到妈妈房,对妈妈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住院时间越长,受到健康教育的时间越多。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妈妈房有12张床位,由于早产儿住院的时间较长,妈妈床位都是满的。每天由一个护士抽60分钟时间,对妈妈们进行早产儿的特殊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的指导,主要是教会她们如下内容。

2.1早产儿喂养的指导:主要是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保持泌乳,并且早产儿病情充许情况下可以抱奶,如何观察早产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大小便情况。以及各种常见疾病。配方牛奶的调配方法,如何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2.2早产儿的身体护理:教会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和臀部护理方法。如何保持体温,皮肤清洁,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大小便的观察及护理。

2.3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功能锻炼

2.3.1新生儿视觉发育的锻炼: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34周早产儿与足月儿有相同的视力。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孩子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19厘米,可以在20厘米处放一红色圆形玩具,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移动玩具使其上、下、左 、右摆动,孩子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随玩具。健康的宝宝在睡醒时,一般都有注视和不同程度转动眼和头追随移动物的能力。

2.3.2 新生儿听觉发育的锻炼:小儿出生前几个月,就有听的能力。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3.3新生儿皮肤觉的锻炼:教会早产儿父母掌婴儿抚触技术,刚开始用婴儿模型训练,包括操作手法,抚触前准备,抚触时间选择,抚触注意事项。抚触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易于家长掌握和运用的实用技术,可将其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我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新生儿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研究表明,婴儿抚触操能提高婴儿生长发育。

2.3.4 新生儿游泳:讲解早产儿游泳的好处,鼓励父母带小儿常来保健部做新生儿游泳,促进全身肌肉运动协调发展,帮助消化。

2.3.5 新生儿高压氧治疗:讲解做高压氧的好处,定期来做高压氧治疗,同时应用促进脑细胞活性恢复的药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的提高。

2. 4 定期回访:讲解回访的时间和意义,设咨询电话对于父母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3 结果

3.1 两组早产儿100天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两组早产儿出院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心理护理的好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产后焦虑,明显提高产妇精神状态,有利恢复身体健康[2]。初为早产儿父母的年轻爸妈们,由于宝宝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惊慌失措,除了每天很想望见自己的宝宝,以及了解他的病情外,其实他们很渴望知道育儿知识,出院以后如何护理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及时为他们培训新知识,早期健康教育,既能缓解消除产后焦虑的情绪,又能为今后护理早产儿,打下牢固的基础。

4.2 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能增加母婴感情。在妈妈房,由于距离新生儿病房很近,每3小时送母乳一次,母亲挤奶的积极性很高。为日后早产儿妈妈母乳喂养增强信心,为母乳喂养有了坚实的保障。健康教育使母亲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观念和积极的态度,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

4.3 培训早产儿的各种神经系统功能:耳聪目明,说明一个小儿很灵敏。但是早产儿过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各种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并且由于太娇嫩,分娩时大脑神经容易受到损伤。所以需要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尽早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除了听觉和视觉的训练以外,婴儿抚触是一项很重要护理方法。婴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触触,是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可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改善患儿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对改善脑神经及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4]。

良好的刺激可对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尤其儿童时期,从胎儿期六个月到生后二岁之内,神经系统发育很快,这种刺激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抚触不是一积机械的动作,而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情感交流。在抚触孩子的同时,您的手掌皮肤也受到了孩子细嫩皮肤的刺激。抚触不仅使孩子生长发育加快,更重要的是孩子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安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加快,为美好人生创造了坚实的第一步,也让妈妈得到了无限的宽慰。在婴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的情况下,通过肌肤接触这一非语言交际形式进行情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强化培训的好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及护理教育。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要,早产儿出院后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家长起了关键作用,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靠家长来配合。我们要重视早产儿父母的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提高早产儿的健康水平[5]。

5 结论

挖掘早产儿早期健康教育的时期,是我们护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医院内,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各项指标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才出院。但是早产儿在神经发育方面,身体各个器官发育方面都还不成熟。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矫正月龄使用到孩子满24个月(2岁)时。所以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就特别重要。怎样对早产儿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正规医院新生儿科,由于病房床位紧张,以及治疗和消毒隔离制度的需要,所以都做全封闭的新生儿病房。创建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6],有一个距离新生儿病房不远的妈妈房,为早产儿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场所和合适的时期。多年来,我们运用了这样一个场所,对早产儿的爸妈进行了早产儿护理知识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提高了医务人员科学热情朴实的形象,提升了医院和科室的美誉度,应该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容容 ,黄月佳,张丽梅,许春华,等.早产儿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 ].海南医学,2010年第21卷第9期.

[2]赵洪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早产儿产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雷明,王燕,周婉平,等.凹陷者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1):103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