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1:10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1)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按照电解质的不同可将燃料电池分为磷酸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五类。PEMFC单电池由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电极、双极板等构成,图1是其结构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PEMFC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氢气通过双极板上的导气通道到达电池的阳极,氢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形成氢离子和电子;

(2)氢离子以水合质子H+(xH2O)的形式通过电解质膜到达阴极,电子在阳极侧积累;

(3)氧气通过双极板到达阴极后,氧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变成氧离子,阴、阳极间形成一个电势差;

(4)阳极和阴极通过外电路连接起来,在阳极积聚的电子就会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电流,对负载做功。同时,在阴极侧反应生成水;

(5)只要持续不断地提供反应气体,PEMFC就可以连续工作,对外提供电能。

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特点

(1)高效率。PEMFC以电化学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不存在燃烧过程,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其理论热效率可达85-90%,目前的实际效率大约是内燃机的两倍。传统动力源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将负荷限制在很小范围内,而PEMFC几乎在全部负荷范围内均有很高效率。

(2)模块化。PEMFC在结构上具有模块化的特点,可根据不同动力需求组合安装,采用“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法简化了不同规模电堆的设计制造过程。

(3)高可靠性。由于PEMFC电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一旦某个单电池发生故障,可自动采取适当屏蔽措施,只会使系统输出功率略有下降,而不会导致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

(4)燃料多样性。PEMFC动力系统既可以纯氢为燃料,也可以重整气为燃料。氢气的来源可以是电解水的产物,也可以是对汽油、柴油、二甲醚等化石类燃料重整的产物。氢气的存储方式可以是高压气罐、液氢、金属氢化物等。

(5)环境友好。当采用纯氢为燃料时,PEMFC的唯一产物是水,可以做到零排放。以重整气为燃料时,相对于内燃机而言,排放也极大降低。此外,PEMFC噪声水平也很低,各结构部件均可回收利用。3研究现状

3.1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双极板、催化剂及气体扩散电极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四大关键部件。

电解质膜是PEMFC的核心部件,它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与寿命。1962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1966年开始用于燃料电池,其商业型号为Nafion,至今仍广泛使用。但由于Nafion膜成本较高,各国科学家正在研究部分氟化或非氟质子交换膜。

双极板在PEMFC中起着支撑、集流、分割氧化剂与还原剂并引导气体在电池内电极表面流动的作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以石墨为材料,在其上加工出引导气体流动的流场,基本流场形式有蛇形、平行、交指及网格状等。

铂基催化剂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电极催化剂,为提高利用率,铂以纳米级颗粒形式高分散地担载到导电、抗腐蚀的担体上,目前广泛采用的担体为乙炔炭黑,比表面积约为250m2/g,平均粒径为30nm。

PEMFC的气体扩散电极由两层构成,一层为起支撑作用的扩散层,另一层为电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催化层。扩散层一般选用炭材如石墨化炭纸或炭布制备,应具备高孔隙率和适宜的孔分布,不产生腐蚀或降解。根据制备工艺和厚度不同,催化层分为厚层憎水、薄层亲水及超薄三种类型。

3.2测控系统

PEMFC的工作性能受多种因素(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为确保PEMFC正常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就必须监测各个影响因素。即运用有效的措施来连续监测PEMFC运行的关键或重要状态,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以便做到故障预测和及时诊断,为PEMFC管理系统提供依据。目前,进行PEMFC测试系统相关方面研究的公司和机构众多,但仍没有制定出有关PEMFC测试的国际标准和相应的标准测试设备,不过已有实用的测试系统投入使用。加拿大Hydrogenics公司的燃料电池测试站(FCATS)、美国Arbin公司的集成燃料电池测试系统(FCTS)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各种燃料电池中实用程度较高的一类。其优越性不仅限于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低,还体现在其可在较大的电流密度下工作,适宜于较频繁启动的场合。因此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一致看好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PEMFC已成为现今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通用、丰田等世界上知名的汽车公司,都在积极开发以PEMFC系统为动力源的PEMFC电动车,曾先后推出各种类型的样车,并进行PEMFC电动车队的示范运行。PEMFC电动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环境污染很少等突出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被认为将是21世纪内燃机汽车最为有力的竞争者。

此外,在航空航天特别是无人飞行器领域,以及家庭电源、分散电站、移动电子设备电源、水下机器人及潜艇不依赖空气推进电源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前景。

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在关键部件方面,围绕电解质膜、催化剂及双极板的研究方兴未艾。全氟型磺酸膜价格昂贵,开发非全氟的廉价质子交换膜是今后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新型质子交换膜的的研究热点是开发能够在100℃以上使用的高温电解质膜。在催化剂方面,研制高性能抗CO中毒电极催化剂是最紧迫的任务,此外,还要寻找非贵金属氮化物或碳化物作为现有铂催化剂的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石墨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和较高的热导率,但成本较高,加工难度大,强度、电导率和可回收性均不如金属板。金属板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能力。复合材料双极板则结合了纯石墨板和金属板的优点,具有耐腐蚀、体积小、质量轻、强度大及工艺性良好等特点,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电堆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使电堆中的电池单元的性能接近于单电池的性能,这就需要对电堆的结构进行优化,保证电堆中每一片电池单元的整个活性面积处于一致的操作环境,并优化水、热管理,改善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2)

氢和氧气是燃料电池常用的燃料气和氧化剂。此外,CO等一些气体也可作为MCFC与SOFC的燃料。从长远发展看,高温型MCFC和SOFC系统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高效、清洁发电的有效途径。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巨大来源。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易维护以及成本低的诱人特点,它不仅是汽车最有前途的替代清洁能源,还能广泛用于航天飞机、潜艇、水下机器人、通讯系统、中小规模电站、家用电源,又非常适合提供移动、分散电源和接近终端用户的电力供给,还能解决电网调峰问题。随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人们预测,燃料电池将成为继火电、水电、核电后的第四电方式[1],它将引发21世纪新能源与环保的绿色革命。

1,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的进展

“燃料电池技术”是我国“九五”期间的重大发展项目,目标是,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从高起点做起,加强创新;在“九五”期间,使我国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接近国际水平。内容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三大项目[2],其中,用于电动汽车的“5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开发的重点。此项任务由中国科学院及部门所属若干研究所承担。所定目标业已全部实现。

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方面,我国研究开发的这类电池已经达到可以装车的技术水平,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竞争,而且在市场份额上,可以并且有能力占有一定比例[1]。我国自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列为"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的重点项目以后,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池材料与电池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相继组装了多台百瓦、1kW-2kW、5kW、10kW至30kW电池组与电池系统。5kW电池组包括内增湿部分,其重量比功率为100W/kg,体积比功率为300W/L。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自行车已研制成功,现已开发出200瓦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百瓦级移动动力源和5kW移动通讯机站动力源也已开发成功。千瓦级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已成功地进行了应用试验。由6台5kW电池组构成的30kW电池系统已成功地用作中国首台燃料电池轻型客车动力源。装车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达46千瓦。目前该车最高时速达60.6km/h,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电池堆整体性能相当于奔驰、福特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联合开发的MK7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车的水平[3]。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的开发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的研究。

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方面,我国已经研制出α和γ型偏铝酸锂粗、细粉料,制备出大面积(大于0.2m2)的电池隔膜,预测隔膜寿命超过3万小时。在进行材料部件研究的基础上,成功组装和运行了千瓦级电池组。

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方面,已经制备出厚度为5-10μm的负载型致密YSZ电解质薄膜,研制出一种能用作中温SOFC连接体的Ni基不锈钢材料。负载型YSZ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4W/cm2,负载型LSGM薄膜基中温SOFC单体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到0.8W/cm2。这些技术创新为研制千瓦级、十千瓦级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2,国外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猛

燃料电池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是替代传统能源的最佳选择。因此,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和跨国大公司的极大重视。美国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之一,《时代》周刊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列为21世纪10大高技术之首;日本政府认为燃料电池技术是21世纪能源环境领域的核心;加拿大计划将燃料电池发展成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十年来,国外政府和企业在燃料电池方面的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为开发燃料电池,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一家近年来每年就投入10亿美元,丰田公司的年投资额超过50亿日元[4]。

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等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将大型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并且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PEMFC技术已发展到实用阶段,使得燃料电池即将取代传统发电机及内燃机而广泛应用于发电及汽车上。2MW、4.5MW、11MW成套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已进入商业化生产,用于国防、航天、汽车、医院、工厂、居民区等方面;各等级的燃料电池发电厂相继在一些发达国家建成,其中,国际燃料电池产业巨头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筹资3.2亿美元,建成的燃料电池厂已于2001年2月正式投产。美国和欧洲将成批生产低成本的家用供电-供暖燃料电池作为最近的开发计划。目前,在北美、日本和欧洲,燃料电池发电正快速进入工业化规模应用的阶段。

目前,车用氢燃料电池已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世界6大汽车公司在开发氢燃料电池车上的开发费用已超过1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5]。1997年至2001年,各大公司研制出的车用燃料电池就达41种。

3,我国开发燃料电池技术相对乏力

我国研究燃料电池有过起落。在20世纪60年代曾开展过多种燃料电池的实验室研究,70年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用于空间技术的燃料电池研究,其后研究工作长期停顿。最近几年,我国才开始重新重视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并取得很大进展。特别在PEMFC方面,达到或接近了世界水平。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刚刚起步,仍处于科研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水平还较低,我国对燃料电池的组织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开发以煤作为一次能源的高温型MCFC和SOFC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MCFC、SOFC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很大,要实现实用化、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燃料电池发电站的应用实例。这和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尽管国家也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九五"攻关项目,国家和企业投入的资金却极为有限,年度经费仅为千万元量级人民币,与发达国家数亿美元的投入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承担研究任务的也只是中科院等少数科研院所,且研究力量分散,缺少企业的介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难以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应用试验,以形成产业化趋势。从表1所列国外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况看,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大多是以公司企业为主在从事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生产,而且规模很大,例如,仅加拿大的Ballard一家公司的资产就达10亿美元。

4,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势在必行

从世界燃料电池迅猛发展的势头看,本世纪头十年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其技术实用性、生产成本等都将取得重大突破。预计燃料电池系统将在洁净煤燃料电池电站、电动汽车、移动电源、不间断电源、潜艇及空间电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潜在市场十分巨大。可以预料,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必将在21世纪内取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而燃料电池的普遍推广应用,必将在能源及相关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是我国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不得不正视的课题,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这场革命所带给我们的机遇,毫不迟疑地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使之早日实用化产业化,为我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3)

日本自实施月光计划以来,作为部级项目,正在实施5000千瓦级加压型和1000千瓦级常压型电厂实证运行。目前,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为30%~40%,如果将热利用考虑进去,综合效率可高达60%~80%。

除日本外,目前世界约有60台PAFC发电设备在运转,总输出功率约为4.1万千瓦。按国别和地区划分日本为2.9万千瓦,美国8000千瓦,欧洲3000千瓦,亚洲900千瓦。运转中的发电设备除3台(日本2台,意大利1台)为加压型外,其他均为常压型。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制造厂家目前主要为日本和美国,设备主要销往欧、亚。

美国已完成基础研究,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近期有望商品化,但大容量电厂用电池处于停滞状态。德国已引进美国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进行试验运行。另外,瑞典、意大利、瑞士等国也引进日、美的电池进行试运行。

2.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

日本对MCFC发电系统的技术开发始于1981年度的月光计划,该计划围绕开发1千瓦级发电机组这个目标展开了对MCFC燃料、电极等的开发。该开发研究进展顺利,从1984年开始,进而对10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研究开发。1986年,日立、东芝、富士电机、三菱电机、IHI分别对5台10千瓦级机组进行发电试验,其结果是输出功率为10千瓦,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0.75伏,电流密度150毫安/平方厘米。

1987年起,日本在对1000千瓦级实验电场(外部改质型)进行主要开发的同时,对100千瓦级发电机组以及1000千瓦级机组的设备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进展。1993年度,日立、IHI的2台10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和三菱电机的1台3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开始试验发电运行。其试验结果以及1994年度进行的5-25千瓦级机组的试验结果表明,电池电压0.8伏,电流密度达15毫安/平方厘米,单位时间内的劣化率小于1%。

在此基础上,1994年度起开始着手开发1000千瓦级试验工厂。1995年10月在中部电力(株)川越发电所开始建厂,确立了1000千瓦级实用化发电系统试验工厂的基本系统,对现有的事业用燃料电池电厂的运行进行评价,计划1999年开始试验运行,其目标为:燃料利用率为80%,千小时电池的劣化率小于1%,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大于0.8伏,电流密度1500毫安/平方厘米,计划试验运行5000小时。

为使电池实用化,在上述研究开发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机组长寿命化研究,计划连续实验运行4万小时,每千小时单位劣化率小于0.25%。除此之外,还在开发20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电力研究所,正在积极开发MCFC。美国ERC公司开发的2兆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于1996年5月在圣克拉拉开始试验运行。MC-power公司开发的25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1997年2月起在圣迭戈开始试运行。

在欧洲,MCFC作为共同项目正在研究开发,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主要项目如下:

①高级DIC-MCFC发展计划(1996-1998年)。荷兰、英、法、瑞典等国参加研究,欧洲在市场分析、系统开发以及内部改质型机组的开发等方面取得进展。

②ARGE项目(1990年起计划10年内完成)。德、丹麦参加,并在内部改质型发电系统的开发上取得进展。

③MOLCARE。由意、西班牙参加,并在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开发上取得进展。

韩国从1993年起开始开发MCFC,1997年以开发100千瓦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为目标,开始了第二阶段研究开发工作。

3.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SOFC)

作为SOFC开发的基础科学离子学,其开发历史很长,日、美、德等国已有30多年的开发史。日本工业技术院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从1974年起就开始研究SOFC,1984年进行了500瓦发电试验(最大输出功率为1.2千瓦)。美国西屋公司从1960年起开始开发SOFC,1987年该公司与日本东京煤气、大阪煤气共同开发出3千瓦热自立型电池模块,在国内外掀起了开发SOFC的高潮。

日本新阳光计划中,以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为首,从1989年起开始开发基础制造技术,对数百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测试。1992年起,富士电机综合研究所和三洋电机在共同研究开发数千瓦级平板型模块基础上,还组织了7个研究机构积极开发高性能、长寿命的SOFC材料及其基础技术。

除此之外,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与中部电力合作,共同开发平板型SOFC,1996年创造了5千瓦级模块成功运行的先例。同时,在圆筒横缟型电池领域中,1995年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在电源开发共同研究中,采用圆筒横缟型电池,开发出10千瓦级模块,成功地进行了500小时试运行,之后又于1996年开发了2.5千瓦模块,并试运行1000小时。TOTO与九州电力共同开发全湿式圆筒纵缟型电池,1996年起,开始开发1千瓦级模块。同时,在日本以大学与国立研究所为首的许多研究机构在积极开发SOFC。

美国西屋公司在能源部的支持下,开始开发圆筒纵缟型电池。东京煤气和大阪煤气对25千瓦级发电及余热供暖系统进行的共同测试表明,截至1997年3月,已成功运行了约1.3万小时,其间已经过11次启动与停机,千小时单位电池的劣化率小于0.1%,可见其技术已非常成熟。西屋公司除计划在1998年与荷兰、丹麦共同进行100千瓦级模块运行外,为降低制造成本,还在研究开发湿式电池制造技术。美国Allied-signal、SOFCo、Z-tek等公司在开发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目前正对1千瓦级模块进行试运行。

在欧洲,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开发采用合金系列分离器的平板型SOFC,1995年开发出10千瓦(利用氧化剂中的氧,若在空气中则为5千瓦)模块,1996年开发出7.2千瓦模块(利用氧化剂中的空气)。

奔驰汽车制造公司在开发陶瓷系列分离器式平板型SOFC上取得进展,1996年对2.2千瓦模块试运行6000小时。瑞士的萨尔泽尔公司在积极开发家庭用SOFC,目前已开发出1千瓦级模块。今后,德国还计划在特蒙德市进行7千瓦级发电及余热供暖系统现场测试。

在此基础研究上,以英、法、荷等国的大学和国立研究所为中心的研究机构,正在积极研究开发低温型(小于800℃)SOFC材料。

4.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PEFC)

日本开发固体高分子膜的单位有旭化成、旭哨子、Japangore-tex等,开发改质器以及电极催化媒体的机构有田中贵金属、大阪煤气等。在开发汽车燃料电池方面,丰田制造出甲醇改质型燃料电池汽车(1997年),同时三菱电机、马自达也在着手开发汽车燃料电池。

在供电及余热供暖系统方面,PEFC排热温度较低,为70℃左右,在热利用上有所限制,与其他类型燃料电池相比,目前只开发小型系统。东芝(30千瓦)、三洋电机(数千瓦)、三菱重工和东京煤气(5千瓦)、富士电机和关西电力(5千瓦)等公司在开发以天然气和甲醇为燃料的电池系统,同时,三洋电机在开发1千瓦级氢燃料便携式商品化电源,三菱重工在开发特殊用途(无人潜水艇用)燃料电池。

PEFC主要作为汽车动力电源在开发。但在汽车上燃料的搭载方式各种各样,有高压氢、液化氢和甲醇等。这些燃料各具长短,目前还未能确定最适方式。

德国奔驰与加拿大BPS在进行共同开发,它们开发的搭载氢燃料、小底盘汽车在试运行。除此之外它们还共同开发甲醇燃料电池汽车。若在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性能等方面再取得一些进展,电池汽车就有望走向市场。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4)

1.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 PAFC技术开发的现状与动向: 日本自实施月光计划以来,作为部级项目,正在实施5000千瓦级加压型和1000千瓦级常压型电厂实证运行。目前,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为30%~40%,如果将热利用考虑进去,综合效率可高达60%~80%。 除日本外,目前世界约有60台PAFC发电设备在运转,总输出功率约为4.1万千瓦。按国别和地区划分日本为2.9万千瓦,美国8000千瓦,欧洲3000千瓦,亚洲900千瓦。运转中的发电设备除3台(日本2台,意大利1台)为加压型外,其他均为常压型。磷酸型燃料电池的制造厂家目前主要为日本和美国,设备主要销往欧、亚。 美国已完成基础研究,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近期有望商品化,但大容量电厂用电池处于停滞状态。德国已引进美国200千瓦级电厂用电池进行试验运行。另外,瑞典、意大利、瑞士等国也引进日、美的电池进行试运行。 2.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 日本对MCFC发电系统的技术开发始于1981年度的月光计划,该计划围绕开发1千瓦级发电机组这个目标展开了对MCFC燃料、电极等的开发。该开发研究进展顺利,从1984年开始,进而对10千瓦级发电机组进行研究开发。1986年,日立、东芝、富士电机、三菱电机、IHI分别对5台10千瓦级机组进行发电试验,其结果是输出功率为10千瓦,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0.75伏,电流密度150毫安/平方厘米。 1987年起,日本在对1000千瓦级实验电场(外部改质型)进行主要开发的同时,对100千瓦级发电机组以及1000千瓦级机组的设备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进展。1993年度,日立、IHI的2台10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和三菱电机的1台3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开始试验发电运行。其试验结果以及1994年度进行的5-25千瓦级机组的试验结果表明,电池电压0.8伏,电流密度达15毫安/平方厘米,单位时间内的劣化率小于1%。 在此基础上,1994年度起开始着手开发1000千瓦级试验工厂。1995年10月在中部电力(株)川越发电所开始建厂,确立了1000千瓦级实用化发电系统试验工厂的基本系统,对现有的事业用燃料电池电厂的运行进行评价,计划1999年开始试验运行,其目标为:燃料利用率为80%,千小时电池的劣化率小于1%,初期性能为:电池电压大于0.8伏,电流密度1500毫安/平方厘米,计划试验运行5000小时。 为使电池实用化,在上述研究开发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机组长寿命化研究,计划连续实验运行4万小时,每千小时单位劣化率小于0.25%。除此之外,还在开发200千瓦级内部改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电力研究所,正在积极开发MCFC。美国ERC公司开发的2兆瓦级内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于1996年5月在圣克拉拉开始试验运行。MC-power公司开发的250千瓦级外部改质型机组发电系统,1997年2月起在圣迭戈开始试运行。 在欧洲,MCFC作为共同项目正在研究开发,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主要项目如下: ①高级DIC-MCFC发展计划(1996-1998年)。荷兰、英、法、瑞典等国参加研究,欧洲在市场分析、系统开发以及内部改质型机组的开发等方面取得进展。 ②ARGE项目(1990年起计划10年内完成)。德、丹麦参加,并在内部改质型发电系统的开发上取得进展。 ③MOLCARE。由意、西班牙参加,并在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开发上取得进展。 韩国从1993年起开始开发MCFC,1997年以开发100千瓦外部改质型发电系统为目标,开始了第二阶段研究开发工作。 3.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SOFC) 作为SOFC开发的基础科学离子学,其开发历史很长,日、美、德等国已有30多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5)

“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这个论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使用,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如果能将大量分散燃用的化石燃料都高效洁净地转换为电力使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改善。因此,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以下将对若干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单评述。

1. 分布式电源

当今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_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 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

1.1 微型燃气轮机

微型燃气轮机(Micro Turbine),是功率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转速为96 000 r/min,以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超小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500 ℃,其发电效率可达30%。目前国外已进入示范阶段。其技术关键是高速轴承、高温材料、部件加工等。可见,电工技术的突破常常取决于材料科学的进步。

1.2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直接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洁净和高效的发电方式,被称为21世纪的分布式电源。

1.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颇似电解水的逆过程。氢基燃料送入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源的负极)转变为氢离子,空气中的氧气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源的正极),负氧离子通过2极间离子导电的电解质到达阳极与氢离子结合成水,外电路则形成电流。

通常,完整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由电池堆、燃料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电力电子换流器、保护与控制及仪表系统组成。其中,电池堆是核心。低温燃料电池还应配备燃料改质器(又称为燃料重整器)。高温燃料电池具有内重整功能,无须配备重整器。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是目前技术成熟、已商业化的燃料电池。现在已能生产大容量加压型11 MW的设备及便携式250 kW等各种设备。第2代燃料电池的溶融碳酸盐电池(MCFC),工作在高温(600~700 ℃)下,重整反应可以在内部进行,可用于规模发电,现在正在进行兆瓦级的验证试验。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SOFC)被称为第3代燃料电池。由于电解质是氧化锆等固体电解质,未来可用于煤基燃料发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最有希望的电动车电源。

1.2.2 性能和特点

燃料电池有以下优点:(1)有很高的效率,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理论发电效率可达10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实际效率可达58.4%。通过热电联产或联合循环综合利用热能,燃料电池的综合热效率可望达到80%以上。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与规模基本无关,小型设备也能得到高效率。(2)处于热备用状态,燃料电池跟随负荷变化的能力非常强,可以在1 s内跟随50%的负荷变化。(3)噪音低;可以实现实际上的零排放;省水。(4)安装周期短,安装位置灵活,可省去新建输配电系统

目前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障碍是造价高,在经济性上要与常规发电方式竞争尚需时日。

1.2.3 技术关键和研究课题

燃料电池的技术关键涉及电池性能、寿命、大型化、价格等与商业化有关的项目,主要涉及新的电解质材料和催化剂。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在高温条件下液体电解质的损失和腐蚀渗漏降低了电池的寿命,使MCFC的大型化及实用化受到限制。需要解决电池构成材料的腐蚀;电极细孔构造变化使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使用固体电解质且工作温度很高,对构成材料及其加工有特殊要求。为了得到高温下化学性稳定和致密性(不通过气体)的电解质,在氧化锆中加入Y2O3生成钇稳定氧化锆。为了降低工作温度,应尽可能减少电解质薄膜厚度。通常采用熔射法、烧结法和电化学蒸发涂层法制备电解质薄膜。实用的电解质膜的厚度为0.03~0.05 mm。比较先进的已达到0.01 mm。这样薄的电解质陶瓷材料除应当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必须具有高度的气体致密性,否则将丧失燃料电池的性能。燃料极使用镍锆等耐热金属陶瓷,镍还用作燃料重整的催化剂,空气极在运行中处在高温氧化中,难以使用一般金属。铂的稳定性好,但费用昂贵,需要寻找替代材料,可用电子导电陶瓷。为了降低工作温度,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寻找低温的质子导电的电解质。工作温度倘若能降低到700 ℃以下,SOFC的造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2. 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硅片引起的“第二次革命

2.1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重大进展

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的应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电力电子学器件用于电力拖动、变频调速、大功率换流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大功率电子器件(High Power Electronics)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电力系统的重大变革,通常称为硅片引起的第二次革命。

近年来,大功率电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的一次系统。可控硅(晶闸管)用于高压直流输电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大功率电子器件应用于灵活的交流输电(FACTS)、定质电力技术(Custom Power)以及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则是近10年的事。新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成为电力研究前沿。

2.2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是指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结合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如线路阻抗)、相位角、功率潮流的连续调节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水平,降低输电损耗。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6)

“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这个论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使用,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如果能将大量分散燃用的化石燃料都高效洁净地转换为电力使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改善。因此,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以下将对若干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简单评述。

1. 分布式电源

当今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_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 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

1.1 微型燃气轮机

微型燃气轮机(micro turbine),是功率为几千瓦至几十千瓦,转速为96 000 r/min,以天然气、甲烷、汽油、柴油为燃料的超小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500 ℃,其发电效率可达30%。目前国外已进入示范阶段。其技术关键是高速轴承、高温材料、部件加工等。可见,电工技术的突破常常取决于材料科学的进步。

1.2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直接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洁净和高效的发电方式,被称为21世纪的分布式电源。

1.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颇似电解水的逆过程。氢基燃料送入燃料电池的阳极(电源的负极)转变为氢离子,空气中的氧气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电源的正极),负氧离子通过2极间离子导电的电解质到达阳极与氢离子结合成水,外电路则形成电流。

通常,完整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由电池堆、燃料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电力电子换流器、保护与控制及仪表系统组成。其中,电池堆是核心。低温燃料电池还应配备燃料改质器(又称为燃料重整器)。高温燃料电池具有内重整功能,无须配备重整器。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是目前技术成熟、已商业化的燃料电池。现在已能生产大容量加压型11 mw的设备及便携式250 kw等各种设备。第2代燃料电池的溶融碳酸盐电池(mcfc),工作在高温(600~700 ℃)下,重整反应可以在内部进行,可用于规模发电,现在正在进行兆瓦级的验证试验。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sofc)被称为第3代燃料电池。由于电解质是氧化锆等固体电解质,未来可用于煤基燃料发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最有希望的电动车电源。

1.2.2 性能和特点

燃料电池有以下优点:(1)有很高的效率,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理论发电效率可达100%。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实际效率可达58.4%。通过热电联产或联合循环综合利用热能,燃料电池的综合热效率可望达到80%以上。燃料电池发电效率与规模基本无关,小型设备也能得到高效率。(2)处于热备用状态,燃料电池跟随负荷变化的能力非常强,可以在1 s内跟随50%的负荷变化。(3)噪音低;可以实现实际上的零排放;省水。(4)安装周期短,安装位置灵活,可省去新建输配电系统

目前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障碍是造价高,在经济性上要与常规发电方式竞争尚需时日。

1.2.3 技术关键和研究课题

燃料电池的技术关键涉及电池性能、寿命、大型化、价格等与商业化有关的项目,主要涉及新的电解质材料和催化剂。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在高温条件下液体电解质的损失和腐蚀渗漏降低了电池的寿命,使mcfc的大型化及实用化受到限制。需要解决电池构成材料的腐蚀;电极细孔构造变化使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使用固体电解质且工作温度很高,对构成材料及其加工有特殊要求。为了得到高温下化学性稳定和致密性(不通过气体)的电解质,在氧化锆中加入y2o3生成钇稳定氧化锆。为了降低工作温度,应尽可能减少电解质薄膜厚度。通常采用熔射法、烧结法和电化学蒸发涂层法制备电解质薄膜。实用的电解质膜的厚度为0.03~0.05 mm。比较先进的已达到0.01 mm。这样薄的电解质陶瓷材料除应当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必须具有高度的气体致密性,否则将丧失燃料电池的性能。燃料极使用镍锆等耐热金属陶瓷,镍还用作燃料重整的催化剂,空气极在运行中处在高温氧化中,难以使用一般金属。铂的稳定性好,但费用昂贵,需要寻找替代材料,可用电子导电陶瓷。为了降低工作温度,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寻找低温的质子导电的电解质。工作温度倘若能降低到700 ℃以下,sofc的造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2. 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硅片引起的“第二次革命

2.1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重大进展

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的应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电力电子学器件用于电力拖动、变频调速、大功率换流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大功率电子器件(high power electronics)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电力系统的重大变革,通常称为硅片引起的第二次革命。

近年来,大功率电子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的一次系统。可控硅(晶闸管)用于高压直流输电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大功率电子器件应用于灵活的交流输电(facts)、定质电力技术(custom power)以及新一代直流输电技术则是近10年的事。新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将成为电力研究前沿。

2.2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

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是指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结合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如线路阻抗)、相位角、功率潮流的连续调节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水平,降低输电损耗。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7)

2009

Hardback

ISBN 9781848003378

Shin’ya Obara著

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发电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本书介绍了由燃料电池及其它发电装置构成的分布式发电机组所组成的微电网的相关技术,作者Shin’ya Obara为日本苫小牧国家科技学院的教授,JSME,ASME,IEEE等多个学会成员,是《The Open Fuels and Energy Science Journal》,《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Power a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等多个杂志审稿人,出版著作17本,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

本书分为13章。1.考虑部分负荷及负荷波动的小型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与布置、能量平衡与目标函数、能量输出特性等内容;2.燃料电池供能网络最小成本优化配置方案,介绍了系统方案、热水管路系统释放热能的数量、能量平衡、成本计算与目标函数、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分析结果等内容;3.分区协作管理模式引起的发电效率的提高,介绍了系统布置、微电网的发电效率、电力需求模型、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4.采用负荷平衡及放热损失方法考虑减小燃料电池容量的燃料电池供电系统,介绍了负荷平衡和燃料电池的布置方案、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5.柴油发电装置与燃料电池混合互联微电网的设备布置方案,介绍了微电网模型、混合互联微电网模型、设备布置、混合互联微电网运行方法、柴油发电机特性与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特性、系统分析方法并进行了案例研究;6.分布式燃料电池废热的有效利用分析法,介绍了热水管路放热的途径与数量、热能平、热水管路系统放热的数量、燃料电池发电与供热特性、能量需求方式与燃料电池容量,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研究;7.寒冷地区独立房间燃料电池的负荷相应特性,介绍了系统布置、每部分装置的时间常数、分析方法、分析结果与讨论;8.可以控制装置数量的燃料电池微电网的负荷响应特性,介绍了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系统中各配置装置的响应特性、控制变量与分析方法、微电网的负荷响应特性;9.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木质生物质发电机混合微电网动态特性,介绍了系统方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斯特林发电机的控制响应特性、该混合微电网动态特性分析结果;10.考虑到部分负荷运行时效率TIGA的燃料电池与氢发动机混合系统,介绍了系统方案、设备特性,该混合系统的电力与热能输出特性,案例分析与结果讨论;11.氢气化城市煤气发动机与燃料电池混合微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介绍了系统方案、设备特性、案例分析与结果讨论;12.带太阳能重整装置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快速运算法则的发展,介绍了系统方案、能量与质量平衡、该系统的动态运行预测、案例分析与结果讨论;13.燃料电池与风力发电机微电网的功率特性,介绍了微电网模型,系统布置设备的响应特性,控制参数与分析方法,微电网的负荷响应特性。

本书结构清晰,表述深入浅出,理论分析之后都有相应的案例分析,有利于对所述内容的理解。该书既可以作为电力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论立勇,博士生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8)

科索沃战争实际上以南联盟的失败而结束了,战前人们预料的北约必须出动地面部队才能结束战斗、有可能又是一场越南战争的情况没有出现,北约仅靠78天的空袭就迫使南联盟屈服了。在这里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美国用石墨炸弹破坏南联盟电力系统,从而破坏南联盟国民经济,造成南联盟人民生活陷入极大困境在结束战争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电力工业属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电能生产、输送、使用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运行技术复杂、管理水平要求高。电网上任何一点的故障所产生的扰动都会以光的速度波及开来,严重的故障可能会引起大面积停电甚至全网崩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今年7月29日23时30分,由于台南县关庙乡附近山崩,压电第326号高压输电线铁塔,使得嘉义及台南的两条输电线路跳闸所引发的台湾全岛大停电,至少造成上百亿元新台币的损失,并导致岛内民众一片惊慌。1996年7月2日、8月10日在美国西部连续发生的大停电事故和1996年8月3日马来西亚发生的全国性大停电事故,以及台湾1995年5月24日、8月5日、1999年7月29日发生的三次大停电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沉痛,给以大电网集中供电的现代社会敲响了警钟。科索沃战争和上述大停电事故告诉我们: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模式的现代电力系统是非常脆弱的,在战争状态下更是不堪一击!大电网大面积停电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从现在开始,"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的模式再也不能继续发展下去了!

如何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保证电力的连续生产、稳定供应成为下世纪电力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们要指出: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由于其巨大的优越性将成为21世纪电力行业的主力军,掌握和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事关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问题;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占领21世纪电力工业技术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课题。

2、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发展简况

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富氢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工作原理与一般的电池相似,基本上由电子导电的阴极和阳极及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在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上电荷载体由电子变为离子,在阳极(燃料电池的负极又称燃料极)进行氧化反应,在阴极(燃料电池的正极又称空气极)进行还原反应,燃料扩散通过阳极时失去电子而产生电流。当外部不断地输送燃料和氧化剂时,燃料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也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燃料电池被称之为继水电、火电和核电之后能持续产生电力的第四种连续发电方式,有着传统的火力发电难以比拟的诸多技术上的优点。

首先,燃料电池属于能量直接转换的装置,效率很高。各种燃料发电的平均理论效率在90%以上,应用中因电解质的电阻以及阴阳极的化学反应阻力,实际效率也均在50%以上。如果进一步将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热能加以利用,燃料电池的总效率可达到80%以上。

其次,燃料电池的环境兼容性好。由于整个能量转换过程中没有燃烧,CO2的排放量比常规火电减少40-60%,SOX和NOX的排放量更低,比火电减少90%以上。同时,能量转换的主要装置无运动部件,因此噪音极小。据测试,在已建燃料电池电厂外9米处的噪音仅为60dB。

第三,设备可靠性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强,可以无人操作。燃料电池过载运行或欠载运行都能承受而效率基本不变,负荷变化时响应速度很快。可以直接建在终端用户附近,没有庞大的输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高。同时节约大量的输配电设备费用并减少损耗。

第四,燃料来源广、建设工期短、使用方便。由于是组件化设计,建厂时间很短(平均仅需2个月左右)。电厂不需大量冷水,占地面积极小(几十平方米即可),加上无污染无噪音,选址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可用来发电的燃料种类众多,甲醇、煤气、沼气、天然气、含氢废气、轻油、柴油等均可。

从以上这些突出的特点可以看出,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洁净方便的发电装置,非常适合作移动、分散电源和接近终端用户的电力供给,尤其适宜应用于重要的政府与军事等部门。随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其成本价格会迅速降低,民用市场的前景也将十分广阔。

2.2 燃料电池的主要类型

燃料电池的种类不少,按使用的电解质不同分类,主要有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气物燃料电池(SOFC)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

PAFC型燃料电池

磷酸燃料电池(PAFC)电解质采用磷酸H3PO4。磷酸化学稳定性好且容易得到,利用磷酸的燃料电池工作温度适中(200℃左右),容易实现大型化应用。

磷酸燃料电池(PAFC)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燃料电池。

MCFC型燃料电池

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的电解质为碳酸盐Li2CO3-K2CO3,以氢气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负荷电流密度150mA/cm2,单个电池电压达到0.75-0.85V。工作温度高至650℃左右,不需要低温电池必须的铂系催化剂,而且对燃料的纯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电池内重整燃料。高工作温度加速了化学反应速度,减少了极化损失,效率提高到55-58%,高温度的排放气体可用来进行热电联产或与汽轮机联合循环,总效率更可达70%及更高。所以设备比PAFC型相对简单,价格也有优势。

MCFC型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比PAFC型晚近10年,要解决的关键是寿命问题,即在高温下液态电解质的腐蚀与渗漏问题。

SOFC型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使用高温下成为氧离子导体的陶瓷(氧化锆系等)为电解质,因此不会出现电解质的蒸发和析出,也没有电解液引起的材料腐蚀和电极析出等问题。工作温度900-1000℃,具有效率高(50-65%)、出力密度大、结构简单、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替代大型火电。缺点是必须有能适应高温的材料和较高的制造技术。

PEMFC型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也称为固体聚合物(有机膜)电解质燃料电池,相对于其它几种燃料电池发展较迟。工作温度50-100℃,启动快,固体有机膜的电解质不怕震动。实际应用效率可达80%以上,具有高比能量和比功率及低温快速启动等特点。

2.3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概况

1839年英国的W.Grove在实验室里验证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但直到1939年苏格兰的F.T.Bacon才第一次用KOH水溶液制造出了燃料电池,工作温度100℃,电池电压0.89V,电流密度13mA/cm2。以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购买Bacon的专利,率先开发燃料电池技术,并于1984年成立国际燃料电池公司(IFC)。

燃料电池技术最初的应用开始于本世纪60年代的航天技术上。采用碱性电池AFC,但由于其应用条件较苛刻,必须使用纯氢和纯氧且微量的CO2即令电解质变质,随后开发了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PAFC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燃料电池,价格已降低至1500美圆/kW,美日欧等国投入运行的PAFC型电站已超过百座,最大容量者为东京电力公司的五井电厂(11MW)。

PAFC的缺点是它需要贵重金属铂做催化剂,还需要外部的燃料处理器来重整燃料以提高含氢量,降低了电池的效率并增加了费用和占地。因此,七十年代末开始开发被称为第二代燃料电池的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MCFC工作于高温600-700℃下,燃料的重整在内部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可用于大规模发电。目前有2MW级验证电站于1996年开始在美国Santa Clara运行,其建设周期仅2月,占地400m2,距厂房9米处噪音低于60分贝,发电效率53.7%,燃料使用天然气和液化气,单位造价1700美圆/kW。

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SOFC被列为第三代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寿命长的优点,目前正进行kW级的试验工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近几年研究最广泛、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燃料电池。由于电解质采用高分子膜,具有构造简单、启动快、常温工作的优势,最适宜为汽车等交通工具提供无污染的动力。加拿大Ballard公司在1994年研制出可载75人的PEMFC型电动客车,连续行驶里程超过400公里。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都在投巨资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美国政府及众多企业每年投资达数亿美圆,以UTC及其派生出的IFC技术最为先进,IFC和日本东芝公司于1990年成立的ONSI公司生产的PC-25型设备应用最广,产品遍布美日欧。日本的富士电机、东芝公司、三菱电机等公司在政府支持下,自六十年代开始,继美国之后大力研发燃料电池技术,运行中的电站仅PAFC型即超过100座,装机30MW以上。欧洲各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由政府和企业界合作,也在燃料电池研究与应用上取得诸多进展。

我国在60年代就开始了多种燃料电池的实验室研究,70年代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燃料电池用于空间技术,此后研究工作有很长时期的停顿。最近几年,科学界和企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将目光投向燃料电池技术,尤其在PEMFC技术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刚刚起步,国家和企业投入资金极为有限(仅为千万元人民币级),且研究力量分散各处,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难以将取得的成果进行实际应用试验。

2.4 燃料电池发电方式与火力发电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燃料电池发电的高效率、无污染、低噪音性能符合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其简单的运行方式和优越的运行稳定性是火力发电难以比拟的,多种燃料种类和方便来源使燃料电池不存在应用上的障碍。

燃料电池是分散电源,可以直接建在终端用户。没有庞大的输配电网络,不存在网络故障引起的供电中断,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燃料电池故障只影响局部用户,没有现代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的危险。

从目前看,国外已运行的燃料电池电站的价格大约为1500美圆/kW,考虑燃料电池的环保效益,已具备与火电竞争的资格。燃料电池建设周期短,占地极小,就近负荷安装,节约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的同时,节约了输配电网络建设费用并减少线损。而在传统火力发电时,由于电站基本上都远离负荷中心,往往需要投入相当于发电设备造价1-2倍的网络建设费用来配套。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更是时刻困扰大电网的问题之一。

3、从国家安全及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发展我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重大意义

3.1 给我国电网安全运行提出新的挑战

自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骤然紧张。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是对大陆反应的一种试探,其目的是为台湾走向独立制造舆论。从李登辉上台以来的种种表现看,其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蓄谋已久,其最终目标是分裂祖国实现。这种局面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导致海峡两岸发生一场战争,而这一战争将引发更大范围的战争。也就是说,由于美国长期介入,和台湾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并且美国明确表示反对中国政府用武力解决。所以一旦两岸发生战争,可以肯定美国将站在李登辉一边,陈兵海峡直接和中国政府进行军事对抗。最近,竞选美国下届总统的小乔治.布什就声称将用武力保护台湾的安全。在此情况下,我国不仅仅是面对台湾李登辉的军队,更大程度上是面对美国的强权势力,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完全可能会投向中国大陆的电力系统。由于大陆电网覆盖区域广、人口多,战争破坏造成的大停电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更为严重,对此我们必须有高度清醒的认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电力工业,如何保证电能的连续生产稳定供应?如何避免电网崩溃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已现实地摆在我们国家面前。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很明显,燃料电池作为分散电源供电系统,在战争状态下的可靠性是任何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加快发展我国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对保障国家安全,抵御外敌入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2 加快发展我国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占领21世纪电力工业技术制高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由于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污染极小,用水少、占地小等突出优点,在发达国家已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十分活跃的重要研究领域。美国政府1995年就把燃料电池列为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27个关键技术领域之一,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将燃料电池电动车列为21世纪十大高新技术之首。美、加、日、欧都在投入巨资开发燃料电池,已在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美、加、欧已将燃料电池应用于第三代潜艇,美国有数万台燃料电池发电站应用于宾馆、医院及居民小区,日本已建成11MW燃料电池发电厂。

21世纪将是氢能的世纪,燃料电池作为把氢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洁净发电装置即将大规模全面进入社会,从军用到民用,从潜艇汽车动力、卫星飞船电源到城市区域供电,其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美国预计:到2017年30%的电能将由燃料电池提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作为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加强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意义重大,尤其是关系到我国加入WTO后未来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已认识到燃料电池的重要性,但是,组织开发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水平还较低,总的来说仍处于科研阶段,离实用化商业化应用还有较大距离。迄今为止,还没有燃料电池发电站的应用实例,这和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力量分散,经费投入少,没有产业界的参与。尽管国家科技部也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九五"攻关项目,但经费较少,年度经费仅为百万元级,与发达国家数亿美元的投入相比微不足道。承担研究任务的也只是中科院等少数科研院所,没有企业的介入,很难形成产业化的趋势。而美、加、欧、日则有数十家专门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燃料电池的公司,如加拿大的Ballard公司,其资产已达10亿美元。

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军民两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为了促进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实用化商业化研究开发,建议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委、国家经贸委牵头,根据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制订规划,组织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电力公司、石油集团、石化集团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参与研究开发。集中研究力量,加大经费投入。除国家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力度外,各大电力、电气、汽车、石油、石化等企业也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比如国家电力公司系统,1998-2000年城乡电网改造总费用达3000亿元,可否从中拿出10亿元用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下世纪头十年,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其技术实用性、生产成本都将取得重大突破。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必将在21世纪内取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而燃料电池的普遍推广应用,必将在能源及相关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都必须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准确把握它所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未来。针对电力工业,我们不应过分强调发展更高的电压等级、更大的单机容量以及大区电网互联等。适当控制单机容量、电压等级、电网规模的发展,而应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来,使之早日实用化产业化,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衣宝廉. 燃料电池现状与未来.电源技术,1998;22(5):216

2 陆天虹 孙公权. 我国燃料电池发展概况. 电源技术,1998;22(4):182

3 郑重德等.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电源技术,1998;22(3):133

4 陆虎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及应用进展. 电工电能新技术,1999年第2期

5 徐洪峰.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评述. 电源技术,1999;23(1):33

6 衣宝廉等. 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源技术,1999;23(2):120

7 赖 坚. 值得高度重视的新型产业-燃料电池. 中国能源,1998,3

8 张 强,李彦鹏,许晋源.利用煤层气资源开发燃料电池的探讨.新能源,1998,20(8).35-39

9 日本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 新能源,1998,20(11).40-44

10 毛宗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最新进展. 新能源, 1999,21(1).7-10

11 刘世友 李京萍. 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展望. 新能源, 1999,21(2).39-41

12 王梅义. 有感于美国西部电网大停电.电网技术,1996,20(9).P43

13 郭剑波. 1996年8月3日马来西亚全国大停电. 电网技术,1996,20(10).P6

14 台湾全岛发生重大停电事故. 中国电力报,1999年8月8日

15 台湾全岛大停电. 辽宁日报,1999年8月3日

16 燃料电池光照未来产业路.科学时报, 1999年6月17日

17 各国燃料电池发电现状. 中电波尔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1998年3月

18 Leoj.M.J.Blomen, et al. Fuel Cell System.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3

19 Beek.N.R, Hammerli M. The Canadian Fuel Cell R&D Program. In: Fuel Cell Seminar, Part 3, Oriando, USA, 1996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9)

科索沃战争实际上以南联盟的失败而结束了,战前人们预料的北约必须出动地面部队才能结束战斗、有可能又是一场越南战争的情况没有出现,北约仅靠78天的空袭就迫使南联盟屈服了。在这里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美国用石墨炸弹破坏南联盟电力系统,从而破坏南联盟国民经济,造成南联盟人民生活陷入极大困境在结束战争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电力工业属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电能生产、输送、使用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运行技术复杂、管理水平要求高。电网上任何一点的故障所产生的扰动都会以光的速度波及开来,严重的故障可能会引起大面积停电甚至全网崩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今年7月29日23时30分,由于台南县关庙乡附近山崩,压倒台电第326号高压输电线铁塔,使得嘉义及台南的两条输电线路跳闸所引发的台湾全岛大停电,至少造成上百亿元新台币的损失,并导致岛内民众一片惊慌。1996年7月2日、8月10日在美国西部连续发生的大停电事故和1996年8月3日马来西亚发生的全国性大停电事故,以及台湾1995年5月24日、8月5日、1999年7月29日发生的三次大停电事故,损失惨重,教训沉痛,给以大电网集中供电的现代社会敲响了警钟。科索沃战争和上述大停电事故告诉我们: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模式的现代电力系统是非常脆弱的,在战争状态下更是不堪一击!大电网大面积停电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从现在开始,"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的模式再也不能继续发展下去了!

如何保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保证电力的连续生产、稳定供应成为下世纪电力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们要指出: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由于其巨大的优越性将成为21世纪电力行业的主力军,掌握和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事关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振兴的重大问题;是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占领21世纪电力工业技术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课题。

2、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发展简况

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燃料电池(Fuel cell)是一种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富氢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工作原理与一般的电池相似,基本上由电子导电的阴极和阳极及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在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上电荷载体由电子变为离子,在阳极(燃料电池的负极又称燃料极)进行氧化反应,在阴极(燃料电池的正极又称空气极)进行还原反应,燃料扩散通过阳极时失去电子而产生电流。当外部不断地输送燃料和氧化剂时,燃料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也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和热能。

燃料电池被称之为继水电、火电和核电之后能持续产生电力的第四种连续发电方式,有着传统的火力发电难以比拟的诸多技术上的优点。

首先,燃料电池属于能量直接转换的装置,效率很高。各种燃料发电的平均理论效率在90%以上,应用中因电解质的电阻以及阴阳极的化学反应阻力,实际效率也均在50%以上。如果进一步将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热能加以利用,燃料电池的总效率可达到80%以上。

其次,燃料电池的环境兼容性好。由于整个能量转换过程中没有燃烧,CO2的排放量比常规火电减少40-60%,SOX和NOX的排放量更低,比火电减少90%以上。同时,能量转换的主要装置无运动部件,因此噪音极小。据测试,在已建燃料电池电厂外9米处的噪音仅为60dB。

第三,设备可靠性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强,可以无人操作。燃料电池过载运行或欠载运行都能承受而效率基本不变,负荷变化时响应速度很快。可以直接建在终端用户附近,没有庞大的输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高。同时节约大量的输配电设备费用并减少损耗。

第四,燃料来源广、建设工期短、使用方便。由于是组件化设计,建厂时间很短(平均仅需2个月左右)。电厂不需大量冷水,占地面积极小(几十平方米即可),加上无污染无噪音,选址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可用来发电的燃料种类众多,甲醇、煤气、沼气、天然气、含氢废气、轻油、柴油等均可。

从以上这些突出的特点可以看出,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洁净方便的发电装置,非常适合作移动、分散电源和接近终端用户的电力供给,尤其适宜应用于重要的政府与军事等部门。随着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推广,其成本价格会迅速降低,民用市场的前景也将十分广阔。

2.2 燃料电池的主要类型

燃料电池的种类不少,按使用的电解质不同分类,主要有磷酸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气物燃料电池(SOFC)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

PAFC型燃料电池

磷酸燃料电池(PAFC)电解质采用磷酸H3PO4。磷酸化学稳定性好且容易得到,利用磷酸的燃料电池工作温度适中(200℃左右),容易实现大型化应用。

磷酸燃料电池(PAFC)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燃料电池。

MCFC型燃料电池

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的电解质为碳酸盐Li2CO3-K2CO3,以氢气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负荷电流密度150mA/cm2,单个电池电压达到0.75-0.85V。工作温度高至650℃左右,不需要低温电池必须的铂系催化剂,而且对燃料的纯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电池内重整燃料。高工作温度加速了化学反应速度,减少了极化损失,效率提高到55-58%,高温度的排放气体可用来进行热电联产或与汽轮机联合循环,总效率更可达70%及更高。所以设备比PAFC型相对简单,价格也有优势。

MCFC型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比PAFC型晚近10年,要解决的关键是寿命问题,即在高温下液态电解质的腐蚀与渗漏问题。

SOFC型燃料电池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使用高温下成为氧离子导体的陶瓷(氧化锆系等)为电解质,因此不会出现电解质的蒸发和析出,也没有电解液引起的材料腐蚀和电极析出等问题。工作温度900-1000℃,具有效率高(50-65%)、出力密度大、结构简单、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替代大型火电。缺点是必须有能适应高温的材料和较高的制造技术。

PEMFC型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也称为固体聚合物(有机膜)电解质燃料电池,相对于其它几种燃料电池发展较迟。工作温度50-100℃,启动快,固体有机膜的电解质不怕震动。实际应用效率可达80%以上,具有高比能量和比功率及低温快速启动等特点。

2.3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概况

1839年英国的W.Grove在实验室里验证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但直到1939年苏格兰的F.T.Bacon才第一次用KOH水溶液制造出了燃料电池,工作温度100℃,电池电压0.89V,电流密度13mA/cm2。以后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购买Bacon的专利,率先开发燃料电池技术,并于1984年成立国际燃料电池公司(IFC)。

燃料电池技术最初的应用开始于本世纪60年代的航天技术上。采用碱性电池AFC,但由于其应用条件较苛刻,必须使用纯氢和纯氧且微量的CO2即令电解质变质,随后开发了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PAFC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燃料电池,价格已降低至1500美圆/kW,美日欧等国投入运行的PAFC型电站已超过百座,最大容量者为东京电力公司的五井电厂(11MW)。

PAFC的缺点是它需要贵重金属铂做催化剂,还需要外部的燃料处理器来重整燃料以提高含氢量,降低了电池的效率并增加了费用和占地。因此,七十年代末开始开发被称为第二代燃料电池的熔融碳酸盐电池(MCFC)。MCFC工作于高温600-700℃下,燃料的重整在内部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可用于大规模发电。目前有2MW级验证电站于1996年开始在美国Santa Clara运行,其建设周期仅2月,占地400m2,距厂房9米处噪音低于60分贝,发电效率53.7%,燃料使用天然气和液化气,单位造价1700美圆/kW。

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SOFC被列为第三代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寿命长的优点,目前正进行kW级的试验工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近几年研究最广泛、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燃料电池。由于电解质采用高分子膜,具有构造简单、启动快、常温工作的优势,最适宜为汽车等交通工具提供无污染的动力。加拿大Ballard公司在1994年研制出可载75人的PEMFC型电动客车,连续行驶里程超过400公里。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都在投巨资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美国政府及众多企业每年投资达数亿美圆,以UTC及其派生出的IFC技术最为先进,IFC和日本东芝公司于1990年成立的ONSI公司生产的PC-25型设备应用最广,产品遍布美日欧。日本的富士电机、东芝公司、三菱电机等公司在政府支持下,自六十年代开始,继美国之后大力研发燃料电池技术,运行中的电站仅PAFC型即超过100座,装机30MW以上。欧洲各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由政府和企业界合作,也在燃料电池研究与应用上取得诸多进展。

我国在60年代就开始了多种燃料电池的实验室研究,70年代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燃料电池用于空间技术,此后研究工作有很长时期的停顿。最近几年,科学界和企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将目光投向燃料电池技术,尤其在PEMFC技术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刚刚起步,国家和企业投入资金极为有限(仅为千万元人民币级),且研究力量分散各处,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难以将取得的成果进行实际应用试验。

2.4 燃料电池发电方式与火力发电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燃料电池发电的高效率、无污染、低噪音性能符合未来工业的发展趋势,其简单的运行方式和优越的运行稳定性是火力发电难以比拟的,多种燃料种类和方便来源使燃料电池不存在应用上的障碍。

燃料电池是分散电源,可以直接建在终端用户。没有庞大的输配电网络,不存在网络故障引起的供电中断,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了。燃料电池故障只影响局部用户,没有现代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的危险。

从目前看,国外已运行的燃料电池电站的价格大约为1500美圆/kW,考虑燃料电池的环保效益,已具备与火电竞争的资格。燃料电池建设周期短,占地极小,就近负荷安装,节约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的同时,节约了输配电网络建设费用并减少线损。而在传统火力发电时,由于电站基本上都远离负荷中心,往往需要投入相当于发电设备造价1-2倍的网络建设费用来配套。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更是时刻困扰大电网的问题之一。

3、从国家安全及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发展我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重大意义

3.1 台湾问题给我国电网安全运行提出新的挑战

自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以来,两岸关系骤然紧张。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是对大陆反应的一种试探,其目的是为台湾走向独立制造舆论。从李登辉上台以来的种种表现看,其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蓄谋已久,其最终目标是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独立。这种局面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导致海峡两岸发生一场战争,而这一战争将引发更大范围的战争。也就是说,由于美国长期介入台湾问题,和台湾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并且美国明确表示反对中国政府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所以一旦两岸发生战争,可以肯定美国将站在李登辉一边,陈兵海峡直接和中国政府进行军事对抗。最近,竞选美国下届总统的小乔治.布什就声称将用武力保护台湾的安全。在此情况下,我国不仅仅是面对台湾李登辉的军队,更大程度上是面对美国的强权势力,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使用的石墨炸弹完全可能会投向中国大陆的电力系统。由于大陆电网覆盖区域广、人口多,战争破坏造成的大停电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将更为严重,对此我们必须有高度清醒的认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电力工业,如何保证电能的连续生产稳定供应?如何避免电网崩溃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已现实地摆在我们国家面前。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很明显,燃料电池作为分散电源供电系统,在战争状态下的可靠性是任何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加快发展我国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对保障国家安全,抵御外敌入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2 加快发展我国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占领21世纪电力工业技术制高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由于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污染极小,用水少、占地小等突出优点,在发达国家已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十分活跃的重要研究领域。美国政府1995年就把燃料电池列为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27个关键技术领域之一,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将燃料电池电动车列为21世纪十大高新技术之首。美、加、日、欧都在投入巨资开发燃料电池,已在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美、加、欧已将燃料电池应用于第三代潜艇,美国有数万台燃料电池发电站应用于宾馆、医院及居民小区,日本已建成11MW燃料电池发电厂。

21世纪将是氢能的世纪,燃料电池作为把氢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洁净发电装置即将大规模全面进入社会,从军用到民用,从潜艇汽车动力、卫星飞船电源到城市区域供电,其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美国预计:到2017年30%的电能将由燃料电池提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作为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加强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意义重大,尤其是关系到我国加入WTO后未来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已认识到燃料电池的重要性,但是,组织开发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水平还较低,总的来说仍处于科研阶段,离实用化商业化应用还有较大距离。迄今为止,还没有燃料电池发电站的应用实例,这和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力量分散,经费投入少,没有产业界的参与。尽管国家科技部也将燃料电池技术列为"九五"攻关项目,但经费较少,年度经费仅为百万元级,与发达国家数亿美元的投入相比微不足道。承担研究任务的也只是中科院等少数科研院所,没有企业的介入,很难形成产业化的趋势。而美、加、欧、日则有数十家专门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燃料电池的公司,如加拿大的Ballard公司,其资产已达10亿美元。

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军民两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为了促进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实用化商业化研究开发,建议由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委、国家经贸委牵头,根据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制订规划,组织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电力公司、石油集团、石化集团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参与研究开发。集中研究力量,加大经费投入。除国家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力度外,各大电力、电气、汽车、石油、石化等企业也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比如国家电力公司系统,1998-2000年城乡电网改造总费用达3000亿元,可否从中拿出10亿元用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下世纪头十年,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其技术实用性、生产成本都将取得重大突破。分散电源供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厂必将在21世纪内取代以"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的主力军。而燃料电池的普遍推广应用,必将在能源及相关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带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领域的这场革命,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都必须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准确把握它所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未来。针对电力工业,我们不应过分强调发展更高的电压等级、更大的单机容量以及大区电网互联等。适当控制单机容量、电压等级、电网规模的发展,而应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来,使之早日实用化产业化,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衣宝廉. 燃料电池现状与未来.电源技术,1998;22(5):216

2 陆天虹 孙公权. 我国燃料电池发展概况. 电源技术,1998;22(4):182

3 郑重德等.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电源技术,1998;22(3):133

4 陆虎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及应用进展. 电工电能新技术,1999年第2期

5 徐洪峰.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评述. 电源技术,1999;23(1):33

6 衣宝廉等. 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源技术,1999;23(2):120

7 赖 坚. 值得高度重视的新型产业-燃料电池. 中国能源,1998,3

8 张 强,李彦鹏,许晋源.利用煤层气资源开发燃料电池的探讨.新能源,1998,20(8).35-39

9 日本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应用. 新能源,1998,20(11).40-44

10 毛宗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最新进展. 新能源, 1999,21(1).7-10

11 刘世友 李京萍. 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展望. 新能源, 1999,21(2).39-41

12 王梅义. 有感于美国西部电网大停电.电网技术,1996,20(9).P43

13 郭剑波. 1996年8月3日马来西亚全国大停电. 电网技术,1996,20(10).P6

14 台湾全岛发生重大停电事故. 中国电力报,1999年8月8日

15 台湾全岛大停电. 辽宁日报,1999年8月3日

16 燃料电池光照未来产业路.科学时报, 1999年6月17日

17 各国燃料电池发电现状. 中电波尔信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1998年3月

18 Leoj.M.J.Blomen, et al. Fuel Cell System.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3

19 Beek.N.R, Hammerli M. The Canadian Fuel Cell R&D Program. In: Fuel Cell Seminar, Part 3, Oriando, USA, 1996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10)

     燃料电池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过程,其发电效率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发电效率可达到50%一70%,被誉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发电新技术之一。目前,国际上磷酸型燃料电池已进入商业化,其它几种燃料电池预计在2005年一2010年200KW一将全面进入商业此。对于这种蓬勃发展的发电新技术,国家电力公司应该采取怎样态度?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l 燃料电池发电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形式

1.1 技术特点

    燃料电池发电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燃料(主要是H2)和氧化剂(空气中的02)发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和热能的过程。与常规电池的不同:只要有燃料和氧化剂供给,就会有持续不断的电力输出。与常规的火力发电不同,它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与常规发电相比燃料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1)理论发电效率高,发展潜力大。燃料电池本体的发电效率可达到50%一60%,组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10-50)MW规模即可达到70%以上的发电效率。

(2)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与传统的火电机组相比,C02排出量可减少40%一60%。Nox(<2ppm)和SOx(<1ppm)排放量很少。

(3)小型高效,可提高供电可靠性。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受负荷和容量的影响较小。

(4)低噪音。在距发电设备3英尺(1.044米)处噪音小于60dB(A)。

(5)电力质量高。电流谐波和电压谐波均满足IEEE519标准。

(6)变负荷率高。变负荷率可达到(8%一lO%)/min,负荷变化的范围大(20%一120%)。

(7)燃料电池可使用的燃料有氢气、甲醇、煤气、沼气、天然气、轻油、柴油等。

(8)模块化结构,扩容和增容容易,建厂时间短。

(9)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于lm2/KW。

(10)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无人操作。

    总之,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洁净的发电方式,既适合于作分布式电源,又可在将来组成大容量中心发电站,是2l世纪重要的发电方式。制约燃料电池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是:高价格和寿命问题。

2.1 燃料电池的应用形式

(1)现场热电联供,常用的容量为200KW一1MW。

(2)分布式电源,容量比现场用燃料电池大,约(2-20)MW。

(3)基本负荷的发电站(中心发电站),容量为(100-300MW)。

(4)燃料电池还可用于100W-100KW多种可移动电源、便携式电源、航空电源、应急电源和计算机电源等。

2 为什么要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2.1 采用燃料电池发电是提高化石燃料发电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高温燃料电池组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可使发电效率达到60%-75%(LHV),这一目标将在2005年左右实现。预计到2010年,发电效率可超过72%。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IGFC)的发电效率可达到62%以上。以燃料电池组成的热电联产机组的总热效率可达到85%以上。燃料电池本体的发电效率基本不随容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燃料电池既可用作小容量分散电源,又可用于集中发电应用范围广泛。

2.2 燃料电池发电可有效地降低火力发电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

    燃料电池发电中几乎没有燃烧过程,NOx排放量很小,一般可达到(O.139一 0.236)kg/MW·h以下,远低于天然气联合循环的NOx排放量(1kg/MW·h一3kg/MW.h)。由于燃料进入燃料电池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碳氢化合物也必须重整成氢气和CO, 因此,尾气中S02、碳氢化合物和固态粒子等污染物排量也污染物的含量非常低。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C02的排放量可减少40%一60%.在目前CO2分离和隔绝技术尚不成熟的状况下,通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CO2排放是必然的选择。

2. 3 采用燃料电池发电可提高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率、低污染、低噪声、模块化结构、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突出特点,是理想的分布式电源。与目前一些可做为分布式电源的内燃机相比,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更高、污染更低。在250KW-lOMW的功率范围内,具有与目前数百兆瓦中心电站相当甚至更高的发电效率。作为备用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由于污染和噪声大不宜在未来的城市中应用。低温燃料电池不仅发电效率高,而且启动快、变负荷能力强,是很好的备用电源。现代社会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环境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高效、低污染的分布式电源系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台湾相继发生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大面积停电,许多重要用户长期不能恢复供电,给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北约轰炸南联盟,使电力系统严重受损。这些由不可抗力引起的电网破坏无不使人引发出一个重要的思考:提高我国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虽然主要依靠电网的改造和技术革新,但如果在电网中有许多分布式电源在运转,供电的可靠性将会大大提高。

    对于象军事基地、指挥中心、医院、数据处理和通讯中心、商业大楼、娱乐中心、政府要害部门、制药和化学材料工业、精密制造工业等部门,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质量要求很高。目前采用的备用电源效率低、污染严重、电压波动大。而采用燃料电池作为分布式电源向这些部门提供电力,会使供电的可靠性和电力质量大大提高。他们将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第一批用户。

    对于边远地区,负荷小且分散,若建设完善的电网,不仅投资大,线损大,且电网末端地区电力质量不稳定。对于这些区域若辅助燃料电池发电的分布式电源,更能有效地解决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燃料电池的重量比功率和体积比功率均比常规的小型发电装置大,因此,它也是理想的移动电源,适合于各种建设工地、野外作业和临时急用。

2.4 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提高国家能源和电力安全的战略需要

    美国已将燃料电池发电列为国家安全关键技术之一。美、日之所以能在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国家从战略高度予以组织、资助和推动密不可分。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高技术的垄断日趋严重,掌握清洁高效发电的高新技术对未来国家的能源和电力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正是这种高效清洁的高新发电技术之一。燃料电池突出的优点,以及发达国家竟相投入巨资研究开发的行动,足以说明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21世纪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5 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国电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电力工业中的高新技术,己受到普遍重视。美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由美国能源部组织实施,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为美国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关西电力公司及其它公用事业单位是日本燃料电池开发及商业化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其目的也是为电力公司注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电力公司处在完成“两型”、“两化”、 “进入世界500强”的历史时刻,恰逢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各行业“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有利时机,在国家电力公司内不失时机地进行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是非常必要的。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技术路线,以高起点,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初步形成自主产权的燃料电池发电关键技术,不仅可以使我国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大大缩小,而且,对国家电力公司进行发电系统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6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二十年,随着我国“西气东送”,全国天然气管网的不断完善及液化天然气(LNG)的广泛应用,燃用天然气的燃料电池发电将会有很大市场。煤层气也是燃料电池的理想燃料。我国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也将是燃料电池发电的巨大潜在能源之一。燃料电池可与常规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结合,形成更高效率的发电方式。与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结合,形成数百兆瓦级的大型、高效、低污染的中心发电站,比IGCC效率更高,污染更小。

    燃料电池可与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结合,在高出力时,利用电解水制氢,低出力时用燃料电池发电,达到既储能,又高效发电的目的。采取气化或厌氧处理的方法将生物质变为燃料气,通过燃料电池发电,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一些经济欠发达但有丰富的沼气资源的地区,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有可能更有有效地解决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

2.7 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MCFC和SOFC技术方面,国外已分别示范成功了2MW和100KW的燃料电池发电机组,而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2000年才可望研制出2KW左右的试验装置。在PAFC和PEFC技术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差距更大。倘若我们现在不开始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到燃料电池完全成熟后再引进,不但会受制于人,还将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更谈不上尽快形成燃料电池发电的产业化。若不能形成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并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那么,也谈不上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只有从现在开始,在国外的基础上,高起点研究,经过10-20年的努力,有可能在国电公司形成燃料电池的产业和广泛的商业应用。

2.8 在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迫切要求

    分散式电源作为大电网的有效补充己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而电源提供者的多元化更是一种趋势。我国电网的容量大、技术水平和可靠性还较低、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小型高效的燃料电池分布式电源随着技术的商业化市场潜力巨大。

    倘若电力系统不及时进行研究开发,在未来几年内,有可能被国外企业和国内其它其它行业或民营企业占领燃料电池分散电源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电公司既是用户,又是开发者。对于燃料电池这样重要的发电高新技术,应不失时机地着手研究开发,联合国内一些基础研究单位,争取纳入国家的攻关计划,获得国家支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开发的优势,开发燃料电池发电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形成国电公司的高新技术产业,既可优化调整电力结构,又能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3 国外燃料电池发展计划及商业化的预测

    研究美、日、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燃料电池的发展进程及商业化的预测,对我们制定燃料电池的发展战略和预测应用前景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1美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开发状况

(1)美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计划

    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了"改善气候行动计划”, 燃料电池被确定为一项关键技术,联邦政府为此制定了一项“美国联邦燃料电池发展计划”,目的是通过燃料电池的商业化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这项计划中,对每一个燃料电池的新用户资助l000/KW的优惠。结果,仅在1998年,就有42台200kw PAFC发电机组投入运行。

    美国政府鼓励在一些对环境敏感的地区建立燃料电池发电站。此外,政府已促使美国所有的军事基地安装200KW燃料电池发电机组。通过这些措施,加速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并提高国家能源的安全性。美国政府投入巨资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保持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商业化过程不断深入,将逐步形成新的高技术产业,为美国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美国DOE的燃料电池发展计划如下:

    PAFC己商业化,不再投入资金进行研究开发。PAFC目前的发电效率为40%一 45%(LHV),热电联产的热效率为80%(LHV)。

    已完成250KW和2MW MCFC的现场示范,预计2002年进行20MW的示范;2003年左右,使250KW和MW级MCFC达到商业化;2010年,燃用天然气的250KW一20MW MCFC分散电源达到商业化,100MW以上MCFC的中心电站也进入商业化; 2020年,100MW以上燃煤MCFC中心发电站进入商业化。MCFC技术目标是运行温度为650℃,发电效率达到60%(LHV),组成联合循环的发电效率为70%(LHV),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达到85%(LHV)以上。

    目前,己完成25kw和100kw SOFC现场试验,正在进行SOFC的商业化设计。预计2002年左右,进行MW级SOFC示范;2003年左右,100kw一1MW SOFC进行商业化:2010年,250kw一20MW燃用天然气的SOFC以分布式电源形式进入商业化,100MW以上燃用天然气的SOFC以中心电站形式进入商业化;2020年,100W及以上容量的燃煤S0FC以中心电站的形式进入商业化。SOFC技术目标是:运行温度为1000℃,发电效率达到62%(LHV),组成联合循环的发电效率达到72%(LHV),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达到85%(LHV)以上,燃煤时发电效率可达到65%(LHV),这一目标预计2010完成。

    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PEFC的国家,但在大容量化和商业应用方面已落后于加拿大。目前美国生产的质子交换膜仍居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PEFC的开发方面是面向家庭用分散式电源,实现热电联供。Plug Power公司与GE合作,计划2001年使10kw PEFC进入商业化,价格达到S750-1000/kw,大批量生产后,使PEFC的价格达到$350/kw。

(2)市场预测

    美国能源部(DOE)对美国潜在的燃料电池市场的预测认为:在2005年一2010年,美国年需求燃料电池发电容量约2335MW一4075MW。现在美国的燃料电池年生产能力为60MW,商业化的价格为$2000一$3000/kw,若年生产能力达到100MW/a,商业化的价格则可达到$l000-$1500/Kw。 若能达到(2000-4000)MW/a的生产能力,燃料电池的原材料费仅$200一$300/kw。那么燃料电池的价格则有可能达到$900-$l100/kw,此时可完全与常规的发电方式竞争。

3.2 日本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应用前景预测

燃料电池技术论文篇(11)

1 发展燃料电池是实现节能和环保的有效手段

近10年来,中国、美国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石油的旺盛需求。虽然目前国际石油储量还相当丰富,但是石油主产区(中东地区)的政治不稳定,石油输出组织不断采取限采保价措施,使原油价格快速攀升并持续维持在高位。国际能源争夺愈演愈烈,美国、日本、欧盟等都不断加快调整各自的能源战略,全球能源形势正经历深刻演变,亟需我们对能源问题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近年来石油价格恐慌等能源效应表明,对能源资源的占有量、能源综合效率、能源使用的方式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4年对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已超过40%,预计2020年对原油的进口依存度将达到60%。因此,保持石油的安全供应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一定的国际能源环境下,迅速改善能源环境的有效手段就是节能。

在“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在节能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在节能方面还能有所作为吗?从国际上来看,目前每百万美元GDP消耗的标准油分别是:日本90吨,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美国250吨,欧盟180吨,而我国836吨。每百万美元GDP消耗的标准油,我国是日本的9.3倍,美国的3.4倍。此外,“十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弹性指数平均值已超过了1,这说明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如果按照这种弹性指数发展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消耗30亿吨以上的标准煤。而这个能源的消费量是我国原来制订的2020年的规划目标。再从年人均能源消费量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消费量很大。例如,从年人均消费标准油来看,日本和欧盟为4吨,美国大于8吨,而中国不到1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年人均能源消费量进行活动,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不符合国情。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改变这一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不过,要实现节能降耗,不找到一条跨越式的降耗之路,肯定无法实现目标。例如,上海在“十五”期间,万元GDP能耗已下降了16.5%。要在“十一五”期间在“十五”的基础上将万元GDP的能耗再降20%,只有倚重于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供给模式中,能源的供给量总是与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同增长。国家环保总局张力军副局长认为,48.1%的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颗粒物是首要的污染物。张力军说,在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型城市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超标比例高,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低。如果能将节能措施落实到位的话,在减少能耗总量的同时,也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因此,节能除了减少对能源的净需求,还能起到环保的作用。

从能源系统效率来看,目前中国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32%,而发达国家的为40%,甚至50%左右。如果按开采效率32%计算,从开采、加工、运输、到新设备,中国总的能源利用效率为9.3%,不到发达国家的50%。要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须倚重于新技术的应用。在常规火力发电中,能源效率受卡诺循环(由两个绝热过程和两个等温过程构成的循环过程)的限制,能量转换效率不高。例如,内燃机的能源效率只能达到18%~24%。而燃料电池的理论热电转化效率可达85%-90%,实际能量转化效率在40%-60%的范围内。若实现热电联供,燃料电池的总能量利用效率可达到80%以上。为了实现“十一五”提出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总理强调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节能汽车的重要性。在2005-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指明,在未来,氢能尤其是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将成为城市公交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除了可作为发电装置以外,还可以作为电动汽车、家用机器人、笔记本电脑、以及众多可移动电子装置的电源。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Alan G. MacDiarmid教授在2006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20周年时预言,将来汽车的动力将从仅用空气和生物乙醇或生物燃油的燃料电池中获得动力。美国已将燃料电池列为27个国家关键技术领域之一,加拿大将燃料电池列为国家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也已将燃料电池列为“九•五”攻关计划之一。

2 燃料电池的优势及应用

广义的燃料电池是一种发电系统。该系统包含燃料处理或重整系统、直流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调节系统、热交换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其他装置。狭义上的燃料电池是一个单电池或独立的电池堆,它包含燃料重整系统、燃料电池反应系统、能量回收系统等。其中,燃料重整系统可以将天然气等转化为可供电池使用的富氢气体,比较复杂。但是,在使用H2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可以省去这一系统。

2.1 燃料电池的优点

与其它类型电池和其它产生能量的方法相比,燃料电池有如下的优点:

2.1.1 能量转化率高

在燃料电池中可以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不需要经过中间燃烧过程,能量转换中不受卡诺循环的约束,能量转化效率很高。

2.1.2 环境污染少

由于燃料电池具有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产生相同能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就比使用热机过程产生相同能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40%以上,这对缓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是十分重要的。燃料电池所用的燃料在反应前必须经过脱硫及脱除污染物的步骤,在燃料电池的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是按电化学原理进行的,不经过热机的燃烧过程,几乎不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当燃料电池以纯氢为燃料时,化学反应的产物仅为水,从根本上消除了污染物的排放。

2.1.3 噪音污染少

在燃料电池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移动的部件,运行过程没有通常发电机发电的噪音。

2.1.4 比能量高

液氢燃料电池的比能量是镍镉电池的800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比能量是锂电池的10倍以上。虽然目前燃料电池的实际比能量只有理论比能量的10%左右,但比其它高能电池还是高很多。

2.1.5 使用寿命长

在通常的化学电池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是共处于同一体系中,电池的使用寿命受到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用量及循环寿命的制约。然而,燃料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是从外部供给的,因此从理论上来看,燃料电池的寿命不会短。

2.1.6 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灵活性大

燃料电池的结构简单,辅助设备少,几乎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发电,不必使用输送电线和电站等配套设备,操作十分方便。燃料电池的灵活性大,功率可以从几瓦到兆瓦,使用对象可以从手机到大规模发电。在使用过程中,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大,能量效率与负载的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同时,由于整个电池系统是由单个电池组成的,维修时只要拆换单个电池就可以了,十分方便。

2.2 燃料电池的应用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已经有160多年。伴随着燃料电池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下面分别讨论。

2.2.1 在军事上的应用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多面性、使用时间长、运行噪音低、安全方便、灵活可靠、适合移动等特点,非常适合军事的需要。比如:美国海军的海底探索船只和潜艇就常用燃料电池来驱动。

2.2.2 在移动装置上的应用

微型燃料电池的寿命长、质量小、燃料添加方便、安全可靠,比常规的电池更具优势。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正在研究以燃料电池为能源的手机。

2.2.3 在家庭中应用

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供给较大的电子设备电能,如用于即将面世的家用机器人。

2.2.4 在空间领域的应用

早在60年代,美国就将燃料电池用于登月计划。燃料电池在这一方面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2.2.5 在固定区域的应用

在区域发电中使用燃料电池,可以避免长距离输电的电力损耗和解决架设线路困难等问题。

2.2.6 在运输车辆中的应用

在运输车辆中,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汽车中使用燃料电池,可以提供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3 燃料电池的发展状况

3.1 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

早期燃料电池的价格很高,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中。经过世界各国多年竟相研究和开发,目前燃料电池的价格已经大幅度降低。从燃料电池的发展来看,已有160多年的历史。1839年,当用铂电极电解H2SO4溶液时,Grove发现铂电极对新析出的氢气和氧气有电催化活性,从而提出燃料电池的雏形。1889年,Mond和Langer首先采用“燃料电池”一词来命名这类电池。1894年,Ostuard从热力学上证实:用低温电化学氧化法获得燃料能量的效率远高于用热机方法获得能量的效率。然而,由于在发电技术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理论研究中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直到20世纪50年代,燃料电池才有实质性的进展。Bacan开发了多孔镍电极,制造了第一个千瓦级碱性燃料电池系统。现代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以60年代末美国将燃料电池成功应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为顶点和标志。70年代后,由于全球石油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呼声,使燃料电池又一次引人注目,成为研究的热点。80年代熔融盐和90年代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研制出了高功率密度的质子交换膜。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国都开展了众多领域燃料电池的研究。

3.2 中国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正如前面讨论的,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许多城市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为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科技部和有关部委共同组织了以“清洁能源行动”和“清洁汽车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空气净化工程”,并在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在内的全国30多个城市实施。同时,北京市和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和清洁汽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少城市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下面我们回顾一下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中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始于1958年。当时的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源研究所最早开展燃料电池研究。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航天事业的推动下,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出现过一次高峰。90年代中期,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将燃料电池列入“八五”攻关项目,我国出现了研究燃料电池的第二个高峰。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被列为重点项目,以大连化物所为牵头单位在全国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池系统的研究,组装了多台1百瓦、1千瓦、2千瓦、5千瓦、50千瓦的电池组和电池系统。2000年9月,上海神力科技公司开发出以纯氢气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观光车,同年11月,北京富源新科技开发公司也开发出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2001年,科技部开始实施以燃料电池汽车为重要内容的“电动汽车专项”,作为1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国家投入近9亿元。2005年8月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10辆轿车发动机、4辆大巴发动机的研制任务。研究成果通过了科技部监理检查组对神力科技工作的节点检查验收。制备的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为230km,在0-100km/h间的加速时间为19s,燃料经济性指标达到1.132kg/100km。

3.3 小型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

几年来不断有公司宣布推出用于便携产品的微型燃料电池原型,业界人士曾在2004年期望“2006年可以像购买普通干电池一样,在超市里买到甲醇燃料盒”。然而,2007年已经来到,虽然有些燃料电池厂商实现了小批量生产,但距离这个愿望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不过,越来越明朗的是:技术的不断改进、公众认知度的深入以及来自政府的支持,都在加速推进微型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已到破茧成蝶的阶段,全面起飞指日可待。

在以3C电子产品为主要应用领域的小型燃料电池方面,现今全球最具有成为3C电子产品新世代电源潜力者,当属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中又以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具有激活速度快,使用的燃料为甲醇,具有储运方便且成本低等优势而倍受青睐,近年在全球国际大厂积极投入研发推波助澜下,技术进展迅速。ABI的分析师Atakan Ozbek说:“许多公司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开发该产品的原型” 。他预计,全球的微型燃料电池出货量将会从2004年的5,000个增长到2011年的2亿个,销售额也将从100万美元上升到20亿美元。国外最近的研发成果及部分产品显示小型甲醇燃料电池已经接近商业的需求。

(1)日本

日本东芝公司2003年推出小型甲醇燃料电池(大小:10.82x2.95 x1.57英寸,重量:28.9盎司),能提供5小时的电量,燃料盒可以重复使用。因为该电池所使用的电极与锂电池的相同,所以它也可以替换便携设备中的锂电池。该公司2004年的小型甲醇燃料电池输出功率100mW,(大小:22 × 56 × 4.5mm,重量:8.5g),燃料储存槽(厚:9.1mm,甲醇容量2ml,溶度为99.5%的甲醇),这种超小型燃料电池可用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卡片型收音机等电子设备,如果用于笔形音乐播放器,电池可使用20小时。日本东芝公司2005年推出采用燃料电池的MP3随身听原型机如图8所示,其中一款是闪存产品,一款是微型硬盘产品,分别采用了输出功率为100mW和300mW的燃料电池。300mW燃料电池(尺寸:60x75x10mm),播放器(尺寸:65×125×27mm),带电池重量为270g。一次充电后可以维持60小时的运作。

(2)韩国

韩国三星尖端技术研究所(SAIT)研制成功了可支持笔记本电脑正常工作10小时的燃料电池系统,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0W,燃料使用100ml甲醇水溶液。2006年前后,将燃料电池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由当前的200Wh/l左右提高到500Wh/l,达到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同的水平。

(3)美国

摩托罗拉计划投入巨资于北美Tekion 公司进行。用于为手持设备提供1mW到50W的功率的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于工业计算机、卫星设备、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电话上。他们利用燃料电池反应产生的温度上升现象,加快了甲醇的汽化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使功率密度最高可达250mW/cm2,是直接甲醇型样机的4~5倍。

(4)德国

直接采用甲醇的燃料电池的样品的平均输出功率为12 W,最大输出为20 W,可提供5 h的电能。德国SFC公司专门面向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的小型燃料电池。平均输出功率为25W。

(5)中国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项目落户济南。

4 发展燃料电池的挑战

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燃料电池的实践表明,燃料电池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项目,不是一朝一夕、某个单位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通力合作,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正如中国院大连化物所衣宝廉院士说的“燃料电池的商业化不是百米冲刺,而是厚积薄发的长跑”。他在2006年东莞召开的第27次全国物理与化学电源会议上,指出燃料电池的初期成本较高,目前中国独立研究的燃料电池中还存在燃料电池的循环寿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不足。

5 发展燃料电池的展望

21世纪是氢能的世纪,新材料的发现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而环境的治理和能源的缺乏等问题势必大大地促使燃料电池大规模地进入人类社会。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严谨的计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各类的燃料电池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和开发。专家预计到2010年燃料电池的汽车才可能大规模生产;到2017年,全世界30%的电力是有燃料电池提供的。燃料电池技术将导致21世纪新能源的革命。

燃料电池一旦得到普遍应用,那么,我们的社会便将步入一个使用氢能源的新型社会,而这种氢能源,实际上永远也不会枯竭。因此,燃料电池可能引发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又一次大变革。

参考文献

[1] 2006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http: // 省略 /info /06nengyuan/ txt /2006-08/29/content_7114989.htm

[2] 周大地. 中国能源形势报告会.

[3] 蔡夏英,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省略 /tiring_room /new/ywnews/2006316145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