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传染病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3 15:14:26

传染病学论文

传染病学论文篇(1)

Considerationongoingoutof“clinicaleducationforinfectiousdiseases”hardship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sthepresentconditionofclinicaleducationproblemsandcausesforinfectiousdiseases,andalsoresearcheshowtopractice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ineducationalhospitalandlooksforeffectivepathwaytogooutoftheclinicaleducationproblem.

【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s;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management;relationshipsbetweendoctorandpatient

临床医学的教学是每一名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的必经之路。社会的需求,人们的期盼,无不成为每一名医学生的动力。虽然经过不断努力,传染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有所下降,但新的传染病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结核病等仍然时刻威胁人类健康。医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基础。但近年来,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就目前的教学困境及成因做一分析,并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

1传染病临床教学的困境与成因

传染病学论文篇(2)

部分养殖户虽然每年都按时按程序给畜禽注射疫苗,但是因为忽视了对畜禽的检疫、消毒、隔离以及科学性的饲养管理等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致使畜禽体内生潜伏着部分病原微生物,一旦畜禽的抵抗力降低,此时病原微生物就趁机侵入畜禽的体内引发疾病的流行。

1.2疫苗的因素

1.2.1疫苗的质量问题

由于部分疫苗自身质量不符合标准,例如弱毒苗中的活菌量比较大,而灭火苗中的抗原量相对较少等等。同时乡村地区因对疫苗的运输中没有完善的保存,如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造成疫苗的质量降低或者是失效。

1.2.2免疫的程序、方法不对

根据疫苗的种类,不同免疫的部位、方法、使用的计量以及稀释的方法都是不相同的,一定要按照“药物的用法”进行操作,若是使用不恰当,不仅会影响免疫的效果,导致免疫失效,甚至会造成畜禽的死亡。

1.2.3畜禽的免疫力降低

饲养环境的恶劣,饥饿、潮湿、寒冷、高温、噪音、缺水或者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及长途的运输等的应激因素,这些都可能造成畜禽的抵抗力下降。许多养殖户习惯给畜禽滥用抗生素等,例如磺胺类的药物、氯霉素等,都会抑制畜禽免疫系统的功能。

1.3疫病发生变异

一些病毒性的传染病病原,因为免疫或者是环境的压力,在疫病的传染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使以往的旧病毒变种,例如非典型的新城疫、非典型的猪瘟等;还有一些病毒的毒性加强,例如传染性的法氏囊炎、马立克氏病等。这些病变往往会造成免疫的失败,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控制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2.1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为了降低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传播、流行,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并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进行:早封锁、行动果断迅速、严密封锁。加强防与治的结合,将传染病的病原消灭在萌芽的状态,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平时的预防工作,不仅能提升畜禽的抵抗力,而且一旦发病,能及时有效的控制。

2.2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

由于农村的条件相对落后,因此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空气畅通、光照适宜、及时的排除畜禽的排泄物等显得尤为重要。还有要加强畜舍冬春季节的保暖工作以及夏秋季节的降温工作等;尤其要做好畜舍的消毒工作,例如福尔马林、过氧乙酸、来苏尔、氢氧化钠等。但是要注意:因为病原微生物的特性不同,因此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药,要经常更换,并且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对畜禽的草垫、场地以及进入畜舍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后方能进入,防止病原的侵入。

2.3实施正确的防疫程序

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疫苗注射,使畜禽的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猪、牛、羊、鸡等注射的疫苗差异不同。现介绍两种。

2.3.1猪的免疫

常见的疫苗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活疫苗、猪口蹄疫灭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等。生猪在1d、20d、60d的时候注射猪瘟疫苗;仔猪在断奶之后的3d注射口蹄疫,半月之后进行二次免疫,后备猪在6个月之后免疫1次;在春秋季节猪丹毒个免疫一次;仔猪在30d后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

2.3.2鸡的免疫

常见的疫苗有:新城疫冻干苗、法氏囊冻干苗、油苗或者是联苗等。1d的鸡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3~5滴眼免疫新支二联疫苗;颈部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H9;7~12d后滴眼法氏囊病疫苗,注射禽流感疫苗H5+H9;40d之后给鸡注射新城疫Ⅰ犀系疫苗。

2.4实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

不论是个体户还是养殖场最好是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从种畜的生产着手,坚决不能引进疫区市场、乡村的种畜。养殖场对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的政策;不能在同一个养殖场养殖多个种类的畜禽。生产的安全,才能提升经济效益。

2.5隔离、封锁

传染病学论文篇(3)

伴随社会发展和疫苗的普遍接种,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染病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山东省近年来的疾病谱演变及滨州医学院教学大纲安排,教研室只对原有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剔除已经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等;重点是经典的和多发、新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将结核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编入教材。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按照疾病之间的共性特征整合教学内容,组织编写教材,尽可能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典型性,注重分析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以典型临床表现为线索进行专题教学,结合案例,将疾病教学串联起来,既不破坏疾病特点的独立性,又增强了不同疾病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将发热作为重要专题,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列为一个专题,其中包括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同时鉴别诊断内容涵盖呼吸内科(肺炎、肺结核)、儿科(手足口病、脑炎)等相关疾病,另外还有肝病专题,包括病毒性肝炎,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纳入鉴别诊断中。从多角度、多系统、多学科讨论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根据教材内容及当年传染病流行情况,通过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及时插入到教学内容中,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可以做到授课内容新颖多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传统课程中症状教学与疾病教学相对独立,在疾病教学过程中不同疾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特别是不同学科的疾病。临床思维过程是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开始,随后展开临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再通过进一步检查逐步排除某些疾病。将传染病学科置于感染性疾病的大背景下,符合医学发展与疾病变迁的需要。

1.2加强交叉学科融合

从传染病教学相关学科方面看,传染病相关疾病涉及到肿瘤科、妇科、内科、介入、放疗科及外科等,这些病人的数量要超过大部分传染病医院住院人数的1/3,甚至1/2。传染病学与相关临床课程(儿科学、皮肤性病学、呼吸内科及消化内科)内容的优化整合不仅能够系统地讲授感染性疾病的系统知识及各类新成果、新发传染病,避免交叉学科之间讲授内容的重复。如麻疹,在儿科及皮肤科都有内容,但临床实际中儿科和皮肤科门诊均有患者,而更多患者入住感染性疾病科。努力将各个相关学科优化整合,加强学科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突出感染性疾病特色,使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明晰的、逻辑的认识。将临床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有机联系起来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同时结合传染病学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临床诊疗思维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在思维模式上转换到以症状鉴别为主线的医生角色中来,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合医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传染病学论文篇(4)

     首页   | 论文中心 | 应试中心 | 职业生涯 | 读书中心 | 心理健康 | 为人处世 | 留学路上 | 休闲中心 | 企业服务 | 本站论坛  

   付款方式 | 定做论文 |  | 注会考试 | 企业上网   

 

  最新公务员考试题库

全新的计算机论文中心

最新的面试资料文库 

论文中心 ∷ 哲学类 ∷ 经济学 ∷ 法学类 ∷ 教育学 ∷ 文学类 ∷ 艺术学 ∷ 理学类 ∷ 工学类 ∷ 医学类 ∷ 管理学 

 

 

 

当前位置:论文中心 > 医学 > 基础医学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我们的对策  编辑:丢oO丢oO

出处:学生大

[2003-4-3 11:14]  

作者:der  

der   提 要:传染病学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表现在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年轻授课教员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材内容落后;传染病科向感染病科转型期的纷乱,等诸多方面。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改革,而能否保证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观念的改变,既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闯出一条新路,又要真正高度重视,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学 感染病学 教学改革 对策

    传染病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绝大多数医院的传染病科也处于病员不足、人才匮乏、学科萎缩、发展受限的尴尬局面。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路还将越走越窄。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传染病科及其配套的传染病学教研室更是困难重重。笔者任传染病科主任兼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时间不长,但在短短几年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面临的困难,以及为抗衡这些压力和解决这些困难所付出的艰辛和劳动,时常让我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不改革,我们将无法生存!不改革,我们将误人子弟!不改革,我们将愧对后代!

困境之一:经典传染病的病例数急剧减少,并将逐年减少。教学医院的教研室,没有相应的病人,让学生看什么?让学生学什么?起码,在学员见习和实习期间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常见”病例。可是今天,除了每天和大量肝炎病人打交道外,我们能见到几个“常见”传染病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防疫、保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许多传染病的减少乃至绝迹,这本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是一件幸事,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但是,传染病的发病有地区、季节、人种等差别,和受自然灾害、战乱以及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传染病没有绝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可能绝迹,何况还在出现更多的新的传染病种。因此,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传染病专科医生,医科大学也就不可能不设传染病学课程。目前尴尬的处境表现在不是无病可教和无病可学,而是有病难寻,教、学脱节。我们教研室每年都安排学员去上海郊县椖匣阆啬匣静∫皆杭吧觞a href=//shiti.7139.com/3035/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综合征出血热,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刻意地靠近发病高峰季节?/FONT>10月份前后。今年我们从10月初开始等待,直到11月中旬,才被告之有5名出血热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而且大多没有典型的? 俅脖硐帧5?998年的9-11份之间,该院却曾收治过150余名出血热病人,两年的差别已如此明显,再过两年、五年、十年……,将是什么样的局面呢?传染病教学将成为典型的“纸上谈兵”。

困境之二:新一代教员无传染病的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经验性很强的科学,名医、名教员一定是在长期的医疗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目前年龄在40岁左右、从事传染病临床的新一代教员(包括本人)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大概不会超出20种,与已经明确病因的、和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散在流行的数百个传染病病种相比,显然谈不上“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而年龄在30岁左右的教员更是无经验可谈。然而我们现在都是一线工作人员,或助教,或讲师,或教授,是承担大学本科学员教学的主要力量。今年我教研室承担着军、海医系两个班级250多名学员和50余名护理大专生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其负担之重前所未有,我们不得不倾巢而出,老、中、青教员人人上阵。当然出此“下策”还不仅仅是因为教学任务重,让年轻教员上讲台也是培养后续师资队伍所作的必要举措。但是让这些既少有教学经验,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新一代年轻教员上讲台,难免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更严峻的是目前或今后已不可能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

困境之三: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员无所适从。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传染病学教材更难,难还是难在“尴尬”二字。一方面经典传染病发病率急剧减少,政府投资不足,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兴趣减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现传染病在不断增加,但成熟的东西不多。如何在一本负责任的教科书中既简明扼要又面面俱到;既介绍定性定论的学术问题又要兼顾当前发展动态,这的确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我们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材的最新版本出自1994年,按照编写著作的一般规律,所介绍的内容大概不会晚于1993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霍乱一章中,这本教材对霍乱弧菌O139只字未提,这样一本教材用于2000年的教学显然已经很不合适。我们在备课时不得不基本脱离原教材,大量参阅一些新的大型专著和学术资料,并尽量吸收一些重要的已定论的内容。但是,学员意见很大,他们不反对接受新的东西,但他们需要有与教员授课内容基本一致的教材。在应试教学模式下的医科大学的学员不仅负担重,而且十分看重考分,基本无暇看更多的课本外书籍,尤其是传染病学参考书。对教研室而言,新编教材或发放补充教材,不仅有一个工作量的问题,还牵涉到一些“规章 ”、“规矩”的问题。可谓“难”!

困境之四:教员梯队不稳定,师资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文革造成了人才梯队断层,以及学科的萎缩使得传染病学学科缺乏吸引力,导致从事传染病教学和医疗的师资队伍趋于衰弱。教学医院的人员配备是一种双轨模式:医师兼教员。而求职者首先考虑的是做什么科的医生,真正乐于献身传染病医、教者为数不多。这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扩大和师资质量的提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否认这一点是不实事求是的。不仅如此,部分学员也或多或少地对传染病学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人在入学时就已经确定了毕业后的求职方向。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学员大多把做外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肿瘤科医师作为首选,问津传染科者几乎为零。这必然影响到教员和学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面对学而无欲的学员,再加上前面谈到的种种困难和实际情况,教员感到“没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困境之五:教学手段混乱,学员好恶不一,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都很大,其总体效果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不同教员、不同教研室、不同学校,在教学器材的配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一堂课上,板书、挂图、实物、幻灯、普通投影仪、多媒体投影仪、录像,要么五花八门,什么都用,令学员眼花缭乱;要么形式单一,使人乏味。但这些年来,争议颇多的,或可称之为焦点话题的仍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与多媒体教学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作用,并提高它的使用效果,的确是一门艺术,对这个问题我们曾作过探讨。总体看来,多媒体手段使用不当是当前的主要问题,而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教员。要么完全依赖,要么使用不熟练,要么干脆不用,这种现象已经在学员中产生很大反响。我们对去年传染病教学效果做过调查,其中针对教学手段的问题,学员反映的几点意见值得重视:第一、用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不受欢迎;相反,Powerpoint下的多媒体幻灯却大受青睐;第二、个别教员用的手写薄膜视觉效果太差,令学员不满;第三、使用机械幻灯时明暗切换显得杂乱。

困境之六:医学院校所在地区的差别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别。第二军医大学地处上海市,本地区常见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伤寒、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等均不多见。我科在近三年内只收治过一例恶性疟;没有诊治过一例乙脑。而其他三所军医大学分别在广州、重庆、西安,传染病谱和病种比例各不相同,与上海比较差异更大。比如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经常诊治到疟疾、立克次体感染等;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员经常接触到肾综合征出血热。同样是军医大学,由于地区差别,见到的病种不同,培养出来的学员所掌握的疾病知识肯定有差异或多寡之别。但对于部队医学院校的学员来说,为适应将来的工作,似应当在传染病学这门课程中见到更多病种。可是,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的学员怎么办?

困境之七:“感染”与“传染”的争论扩大到校园,教、学员均不知所措。迄今,国内没有感染病学教研室,但有感染病科,如我们科室就叫“感染科”,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也设感染科,而且都名副其实;也有大型著作名为“现代感染病学”、“感染病手册”。更有大型的、取名时采取折中方法的专著叫“现代感染病学和传染病学”。从事传染病专业的医、教人员,都明了“感染”与“传染”之争的原委,但绝大多数学员却不知争论的起因。问题是,“感染”与“传染”之争何时休止?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是否和何时干预这场争论?争论的结果将给教学产生什么影响?今后的课程设置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学术界能够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认为“感染病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在当前转型期的“传染病学”或“感染病学”的教学计划如何制订和实施?可谓“惑”!

    传染病学教学的确困难重重。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我校今年将吸取地方医科大学的经验和参照他们的一些成功做法,组建临床医学院。未雨绸缪,前两年为这一改革已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多次组织校内各教研室的教员座谈讨论。但是即将实施的这一重大改革措施还是在全校教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最强烈的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害怕失败。无论是校、院领导,还是教员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教学改革牵涉到一代人的问题,不可简单化和粗线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针对传染病教学改革的问题,在教员中也产生过不少疑虑和争论,对有些问题的争论甚至是尖锐和针锋相对的,焦点问题是课程设置:教“感染病学”还是“传染病学”?

    走出困境,最关键的一步是改变观念,观念是问题的源头。第一,应该明确本专业的教学方向和授课目的是什么?要求学员在完成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后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标准?我们为什么要抱着“传染病”这个老框框不放?是不可为,还是不敢为?“感染病”不论是名称还是内涵,从来就不排斥“传染病”,“传染病”是小概念,是传播能力较强和具有流行特征的那一部分“感染性疾病”;第二,我们并不是试图通过有限的课时,培养从事感染病或传染病工作的专科医师,即使将来学员毕业后从事感染病专业,那么他必须在工作中逐步积累,没有必要在本科学习阶段全面掌握传染病所有病种的知识;第三,无论从事哪一个专业,“感染”这一问题都是十分棘手和常见的。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各种感染病,其共同特点就是有明确的病原体和有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把握感染的某些共同特征和某些感染病的特殊问题,就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融会贯通,至于是否见过某一个具体传染病可能不成为理解和处理疾病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从学生今后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应当大胆地把“传染病学”改为“感染病学”,并对课程设置作出相应的调整。

    走出困境的第二步就是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观念变了,改革的具体问题就容易解决。建设临床医学院有这样一个整体思路:学员尽早深入病房、接触病人,实现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医学教学策略。要大幅度减少课堂授课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自学和接触临床。但是,“放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引路的过程。据此,我校给各教研室安排了临床前期的总论课程和进入医院后的有限的大班课程。课程内容由各教研室自行商定,但总体方针是少而精,并体现一个“引”字。

    传染病学的课程内容如何设置?有人提出把绝大多数经典传染病按发病率高低和所谓重要性分别在总论、大班课、小班课依次排列。这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没有改革的实质性动作,不符合临床医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思路。经过激烈讨论和充分酝酿之后,最后形成的课程设计方案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比较符合改革方向。具体思路是:①强调感染病但不排斥经典传染病,因此总论部分以“感染病总论”为题,内容包括经典传染病的共性问题。②以症状为主线讲解感染病学的临床问题,比如发热、出疹、腹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是许多病原体感染的共性问题,采取串联的方式讲授,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也更贴近临床。③用典型的病例和教员的实践经验去引导学员进入医生的角色,这是最需要的也肯定是最受欢迎的授课方式。④授课的侧重点放在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正确处理上;强调横向联系,启发学员的主动思考;不同的授课方式突出不同的侧重面,例如:临床综合课和大班课侧重于某些重要的系统性疾病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大组课侧重于一些常见的、危害较大的感染性疾病;小组课及床边教学则主要是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一些少见病则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员辅导。⑤对临床少见的症状和体征以多媒体课件来补偿。

    我们在2000年本科传染病教学中,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次初步尝试,即增设了“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这一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学员极高的评价。本课程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课堂上教员讲解得如何出色,更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模式更易被学生接受;更贴近学员们的需要。课后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今后多开类似的课程。他们表示这样的程课才真正是为培养临床医生而开设的,“听完课之后有一种马上就想做医生的冲动”。

    我们要高度重视传染病教学,要认真地下一番功夫,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具体工作,才能使传染病学教学真正告别困境。其中,临床上改“传染”为“感染”是最艰难的工作,涉及的问题包括如何取得上级医疗管理部门对传染科转型的正面干预;其他学科对感染病科的理解、认可和支持;原传染病科医师如何提高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疑难感染病的水平;怎样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的感染病分病区管理;如何让老百姓和病员了解感染病科在医院中的职能和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去感染病科就诊,等等。只有在完全理顺或解决这些问题之后,感染科的地位才能得以确立;感染病学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取代传染病学。我科更名为感染科已有10余年的历史,其间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不言而喻,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实现了科名与内涵的真正统一,形成了目前的局面:除了有肝炎门诊和肠道感染门诊外,还有一个“感染与发热门诊”;病区划分为肝病病区和感染病病区(收治非传染性的感染病);承担院内和部分院外各种难治性感染和长期发热的会诊;主治医师以上者具有独立处理、住院医师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各种常见内科急、重症的能力。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临床工作基础,我们对感染病学教学模式在今后教学中的顺利运行充满了信心。

传染病学论文篇(5)

最新公务员考试题库

全新的计算机论文中心

最新的面试资料文库

论文中心 ∷ 哲学类 ∷ 经济学 ∷ 法学类 ∷ 教育学 ∷ 文学类 ∷ 艺术学 ∷ 理学类 ∷ 工学类 ∷ 医学类 ∷ 管理学

当前位置:论文中心 > 医学 > 基础医学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我们的对策 编辑:丢oO丢oO

出处:学生大

[2003-4-3 11:14]

作者:der

提 要:传染病学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表现在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年轻授课教员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材内容落后;传染病科向感染病科转型期的纷乱,等诸多方面。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改革,而能否保证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观念的改变,既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闯出一条新路,又要真正高度重视,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关键词:传染病学 感染病学 教学改革 对策

传染病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绝大多数医院的传染病科也处于病员不足、人才匮乏、学科萎缩、发展受限的尴尬局面。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路还将越走越窄。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传染病科及其配套的传染病学教研室更是困难重重。笔者任传染病科主任兼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时间不长,但在短短几年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面临的困难,以及为抗衡这些压力和解决这些困难所付出的艰辛和劳动,时常让我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不改革,我们将无法生存!不改革,我们将误人子弟!不改革,我们将愧对后代!

困境之一:经典传染病的病例数急剧减少,并将逐年减少。教学医院的教研室,没有相应的病人,让学生看什么?让学生学什么?起码,在学员见习和实习期间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常见”病例。可是今天,除了每天和大量肝炎病人打交道外,我们能见到几个“常见”传染病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和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防疫、保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许多传染病的减少乃至绝迹,这本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结果,是一件幸事,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追求目标。但是,传染病的发病有地区、季节、人种等差别,和受自然灾害、战乱以及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传染病没有绝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可能绝迹,何况还在出现更多的新的传染病种。因此,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传染病专科医生,医科大学也就不可能不设传染病学课程。目前尴尬的处境表现在不是无病可教和无病可学,而是有病难寻,教、学脱节。我们教研室每年都安排学员去上海郊县?南汇县南华传染病医院见习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刻意地靠近发病高峰季节?/FONT>10月份前后。今年我们从10月初开始等待,直到11月中旬,才被告之有5名出血热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而且大多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在1998年的9-11份之间,该院却曾收治过150余名出血热病人,两年的差别已如此明显,再过两年、五年、十年……,将是什么样的局面呢?传染病教学将成为典型的“纸上谈兵”。

困境之二:新一代教员无传染病的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经验性很强的科学,名医、名教员一定是在长期的医疗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目前年龄在40岁左右、从事传染病临床的新一代教员(包括本人)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大概不会超出20种,与已经明确病因的、和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散在流行的数百个传染病病种相比,显然谈不上“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而年龄在30岁左右的教员更是无经验可谈。然而我们现在都是一线工作人员,或助教,或讲师,或教授,是承担大学本科学员教学的主要力量。今年我教研室承担着军、海医系两个班级250多名学员和50余名护理大专生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其负担之重前所未有,我们不得不倾巢而出,老、中、青教员人人上阵。当然出此“下策”还不仅仅是因为教学任务重,让年轻教员上讲台也是培养后续师资队伍所作的必要举措。但是让这些既少有教学经验,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新一代年轻教员上讲台,难免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更严峻的是目前或今后已不可能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

困境之三: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员无所适从。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传染病学教材更难,难还是难在“尴尬”二字。一方面经典传染病发病率急剧减少,政府投资不足,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兴趣减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现传染病在不断增加,但成熟的东西不多。如何在一本负责任的教科书中既简明扼要又面面俱到;既介绍定性定论的学术问题又要兼顾当前发展动态,这的确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我们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材的最新版本出自1994年,按照编写著作的一般规律,所介绍的内容大概不会晚于1993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霍乱一章中,这本教材对霍乱弧菌O139只字未提,这样一本教材用于2000年的教学显然已经很不合适。我们在备课时不得不基本脱离原教材,大量参阅一些新的大型专著和学术资料,并尽量吸收一些重要的已定论的内容。但是,学员意见很大,他们不反对接受新的东西,但他们需要有与教员授课内容基本一致的教材。在应试教学模式下的医科大学的学员不仅负担重,而且十分看重考分,基本无暇看更多的课本外书籍,尤其是传染病学参考书。对教研室而言,新编教材或发放补充教材,不仅有一个工作量的问题,还牵涉到一些“规章”、“规矩”的问题。可谓“难”!

困境之四:教员梯队不稳定,师资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造成了人才梯队断层,以及学科的萎缩使得传染病学学科缺乏吸引力,导致从事传染病教学和医疗的师资队伍趋于衰弱。教学医院的人员配备是一种双轨模式:医师兼教员。而求职者首先考虑的是做什么科的医生,真正乐于献身传染病医、教者为数不多。这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扩大和师资质量的提高,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否认这一点是不实事求是的。不仅如此,部分学员也或多或少地对传染病学的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人在入学时就已经确定了毕业后的求职方向。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学员大多把做外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肿瘤科医师作为首选,问津传染科者几乎为零。这必然影响到教员和学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面对学而无欲的学员,再加上前面谈到的种种困难和实际情况,教员感到“没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困境之五:教学手段混乱,学员好恶不一,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都很大,其总体效果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不同教员、不同教研室、不同学校,在教学器材的配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的差异非常明显。一堂课上,板书、挂图、实物、幻灯、普通投影仪、多媒体投影仪、录像,要么五花八门,什么都用,令学员眼花缭乱;要么形式单一,使人乏味。但这些年来,争议颇多的,或可称之为焦点话题的仍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与多媒体教学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作用,并提高它的使用效果,的确是一门艺术,对这个问题我们曾作过探讨。总体看来,多媒体手段使用不当是当前的主要问题,而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教员。要么完全依赖,要么使用不熟练,要么干脆不用,这种现象已经在学员中产生很大反响。我们对去年传染病教学效果做过调查,其中针对教学手段的问题,学员反映的几点意见值得重视:第一、用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不受欢迎;相反,Powerpoint下的多媒体幻灯却大受青睐;第二、个别教员用的手写薄膜视觉效果太差,令学员不满;第三、使用机械幻灯时明暗切换显得杂乱。

困境之六:医学院校所在地区的差别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别。第二军医大学地处上海市,本地区常见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伤寒、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等均不多见。我科在近三年内只收治过一例恶性疟;没有诊治过一例乙脑。而其他三所军医大学分别在广州、重庆、西安,传染病谱和病种比例各不相同,与上海比较差异更大。比如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经常诊治到疟疾、立克次体感染等;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员经常接触到肾综合征出血热。同样是军医大学,由于地区差别,见到的病种不同,培养出来的学员所掌握的疾病知识肯定有差异或多寡之别。但对于部队医学院校的学员来说,为适应将来的工作,似应当在传染病学这门课程中见到更多病种。可是,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的学员怎么办?

困境之七:“感染”与“传染”的争论扩大到校园,教、学员均不知所措。迄今,国内没有感染病学教研室,但有感染病科,如我们科室就叫“感染科”,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也设感染科,而且都名副其实;也有大型著作名为“现代感染病学”、“感染病手册”。更有大型的、取名时采取折中方法的专著叫“现代感染病学和传染病学”。从事传染病专业的医、教人员,都明了“感染”与“传染”之争的原委,但绝大多数学员却不知争论的起因。问题是,“感染”与“传染”之争何时休止?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是否和何时干预这场争论?争论的结果将给教学产生什么影响?今后的课程设置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学术界能够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认为“感染病学”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那么,在当前转型期的“传染病学”或“感染病学”的教学计划如何制订和实施?可谓“惑”!

传染病学教学的确困难重重。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我校今年将吸取地方医科大学的经验和参照他们的一些成功做法,组建临床医学院。未雨绸缪,前两年为这一改革已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多次组织校内各教研室的教员座谈讨论。但是即将实施的这一重大改革措施还是在全校教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最强烈的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害怕失败。无论是校、院领导,还是教员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认识:教学改革牵涉到一代人的问题,不可简单化和粗线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针对传染病教学改革的问题,在教员中也产生过不少疑虑和争论,对有些问题的争论甚至是尖锐和针锋相对的,焦点问题是课程设置:教“感染病学”还是“传染病学”?

走出困境,最关键的一步是改变观念,观念是问题的源头。第一,应该明确本专业的教学方向和授课目的是什么?要求学员在完成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后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标准?我们为什么要抱着“传染病”这个老框框不放?是不可为,还是不敢为?“感染病”不论是名称还是内涵,从来就不排斥“传染病”,“传染病”是小概念,是传播能力较强和具有流行特征的那一部分“感染性疾病”;第二,我们并不是试图通过有限的课时,培养从事感染病或传染病工作的专科医师,即使将来学员毕业后从事感染病专业,那么他必须在工作中逐步积累,没有必要在本科学习阶段全面掌握传染病所有病种的知识;第三,无论从事哪一个专业,“感染”这一问题都是十分棘手和常见的。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各种感染病,其共同特点就是有明确的病原体和有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把握感染的某些共同特征和某些感染病的特殊问题,就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融会贯通,至于是否见过某一个具体传染病可能不成为理解和处理疾病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从学生今后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应当大胆地把“传染病学”改为“感染病学”,并对课程设置作出相应的调整。

走出困境的第二步就是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观念变了,改革的具体问题就容易解决。建设临床医学院有这样一个整体思路:学员尽早深入病房、接触病人,实现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医学教学策略。要大幅度减少课堂授课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自学和接触临床。但是,“放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引路的过程。据此,我校给各教研室安排了临床前期的总论课程和进入医院后的有限的大班课程。课程内容由各教研室自行商定,但总体方针是少而精,并体现一个“引”字。

传染病学的课程内容如何设置?有人提出把绝大多数经典传染病按发病率高低和所谓重要性分别在总论、大班课、小班课依次排列。这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没有改革的实质性动作,不符合临床医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思路。经过激烈讨论和充分酝酿之后,最后形成的课程设计方案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比较符合改革方向。具体思路是:①强调感染病但不排斥经典传染病,因此总论部分以“感染病总论”为题,内容包括经典传染病的共性问题。②以症状为主线讲解感染病学的临床问题,比如发热、出疹、腹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是许多病原体感染的共性问题,采取串联的方式讲授,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也更贴近临床。③用典型的病例和教员的实践经验去引导学员进入医生的角色,这是最需要的也肯定是最受欢迎的授课方式。④授课的侧重点放在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正确处理上;强调横向联系,启发学员的主动思考;不同的授课方式突出不同的侧重面,例如:临床综合课和大班课侧重于某些重要的系统性疾病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大组课侧重于一些常见的、危害较大的感染性疾病;小组课及床边教学则主要是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一些少见病则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员辅导。⑤对临床少见的症状和体征以多媒体课件来补偿。

我们在2000年本科传染病教学中,在课程设置上作了一次初步尝试,即增设了“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这一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学员极高的评价。本课程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课堂上教员讲解得如何出色,更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模式更易被学生接受;更贴近学员们的需要。课后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今后多开类似的课程。他们表示这样的程课才真正是为培养临床医生而开设的,“听完课之后有一种马上就想做医生的冲动”。

传染病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29-01

1学习传染病护理学的重要性

传染病护理学属于临床护理范畴,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病人能否早日恢复健康,而且对终止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几年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染病,人类疾病谱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人的生命在新型的传染病到来时显得异常脆弱,医学生只有学习、认识这些传染病,才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疗改疾病的目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传染病护理学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可以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加强自身防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传染病护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的护理专科生所用的传染病护理学教材是吴光煜主编的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传染病护理学》。这本教材编于2008年,表面上看时间还不算太久,可是内容上远远滞后于临床发展。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传染病学教材更难,一方面经典传染病发病率急剧减少,政府投资不足,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兴趣减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现传染病在不断增加,但成熟的东西不多。如何在一本负责任的教科书中既简明扼要又面面俱到;既介绍定性定论的学术问题又要兼顾当前发展动态,这的确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

在传染病护理教学中一共安排30个学时,其中理论占20学时,实验占10个学时。理论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开展案例讨论的方法。实验课主要以临床见习及播放视频为主。传染病护理学课时少再加上任课老师缺乏临床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典型病例,难免也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作为考查科目,临床实习一般不到传染科,学生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传染病教研室,缺乏专业教师,教学缺乏统一性,收到的效果差异大。

3传染病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我们要高度重视传染病教学,要认真地下一番功夫,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具体工作,才能使传染病学教学真正告别困境。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3.1加强临床见习.实习:目前很少安排学生到临床见习、实习,一方面因为传染病有明显季节性、时间性,加之传染病科室的特殊性,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有一定难度。平时只靠教师讲述例子,不到临床实践,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但不能够这样我们就放弃,相反的我们要多为学生加强见习、实习机会,要做好防护,克服怕被传染的恐惧心理。

3.2加强传染病健康教育:目前使用的教材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这一方面教学中常要求学生了解,但是实际上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的多,例如水痘,一般没有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进行自我护理,并且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客之一,健康教育做得好坏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患者的照顾者,而更多地要去担当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倡导者,所以,应加强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将健康教育内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护生掌握有关健康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

3.3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传染病教学不应该知识纸上谈兵,应该落在实处,这里要特别强调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上实验课时应该为学生多创造动手机会,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技术,无菌操作等技术。在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并做到放手不放眼,只有多动手,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3.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我校传染病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及板书教学方式。学生对Powerpoint课件表现出很大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课件方面,多增加图片、案例以及视频,在平时的教学的过程中可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自学内容让学生来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传染病护理教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承认自身的不足,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们应该深入临床,掌握一些较新、较典型的病例来充实自己,在教学中贯穿大量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对传染病护理学感兴趣。学校应该为教师多创造外出学习机会,不应固步自封,导致教学与临床脱节。另外,对于我们年轻教师应该谦虚的多与同行交流,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4反思

我们要高度重视传染病教学,作为年轻教师我缺乏经验,要认真地学习,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具体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并要敢于采用新的方法,才能使传染病学教学真正告别困境。

参考文献

传染病学论文篇(7)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趋势研究,不仅仅有利于分析区域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性,还能够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流行趋势,有利于在校学生的发病情况研究。近年来随着昆山市周市镇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导致随迁子女大量激增,传染病尤其是学龄儿童年龄段的传染病发病趋势近年来也随之出现明显的变化。本文针对周市镇2006~2011年全镇法定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了整理,重点针对3-16周岁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昆山市周市镇2006~2011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周市镇派出所人口资料年报,学龄人群本文研究对象界定为3-16周岁。

1.2 传染病报告职责:昆山市周市镇预防保健所成立于2004年,根据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要求,负责包括周市、陆杨、新镇等大周市范围内所有传染病的报告与分析工作。

1.3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SPSS系统进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本文所用传染病分类:为1990年以后国家统一采用的5大分类法,包括:肠道传染病(霍乱、肝炎、菌痢、手足口病、伤寒、脊灰)、呼吸道传染病(甲流、白喉、流脑、麻疹、百日咳、肺结核、流感、腮腺炎、猩红热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淋病、HIV、新生儿破伤风等)、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乙脑、斑疹伤寒、疟疫、回归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等)、其他接触传染病(炭疽、水痘、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2 结果

2.4 报告发病顺位:周市镇2006-2011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其中手足口病顺位第一,其他感染性腹泻次之,第二位是接触性传染病,其中水痘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在学校内的发病不容小觑。呼吸道传染病在学生当中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麻疹疫情随着昆山市近年来不断得体麻疹疫苗免疫强化及查漏补种,疫情现在已经逐渐得到控制。

3 讨论

传染病防治,尤其是学校各种散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家长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人群密集,而且主要以幼儿、青少年为主,防病能力有限,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暴发,因此学校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1]

近年来,虽然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周市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正逐日增加,昆山市各级政府对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的优惠和照顾,使得周市镇各幼儿园、中小学机构的学生数量逐年激增,以致周市镇无论是总体发病,还是3-16周岁人群发病,每年网报传染病却是逐年增加的。

发病顺位显示,影响周市百姓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而影响3-16周岁人群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一方面与人群基数的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与近年来昆山卫生局逐步加强对各乡镇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控制传染病漏报密切相关。

从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发病率显示,肠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符合近年来各地传染病发病总体形势。然而周市镇3-16周岁中水痘疫情的发病率不得不引起重视,尽管水痘疫苗作为二类疫苗早已获批进入昆山预防接种疫苗范围之内,然而发病例数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目前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听加强儿童计划免疫,保质保量提高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同时还要扩大水痘等计免相关二类生物制品的推广使用,对控制10岁以下儿童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十分必要。[2]

传染病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61-03

多元性教学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其针对学生智力多元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采用灵活性、多样性、应变性教学,使得学生认知过程的思维多样性、教学评价多样性。多元性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在多元性教学过程中,不但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这个过程体现学生之间合作,教学相长。传染病学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也是许多专业医学院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传染病护理学是传染病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是研究传染病病人发病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展规律,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使病人恢复健康的一门学科,也属于临床护理学中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预防接种面积扩大,卫生宣教得到推广,传染病总体发病水平降低,但是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30 多年来,增加了 40 多种新发传染病,如禽流感、非典、甲型 H1N1 流感;而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呈扩散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染病疾病谱的改变对传染病护理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2 年开始,广西医科大学与玉林市卫生学校进行联合办学,实行“2 + 3”中高职分段教学,即学生在玉林市卫生学校完成 2 年学业,成绩达到广西医科大学规定者可进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 3 年,学习成绩合格者毕业时将获得广西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文凭及玉林市卫生学校毕业证。笔者长期担任中职卫生传染病护理的教学工作,2016 年担任玉林市卫生学校第一届“2+3”护理专业的传染病护理教学。该届学生入学时成绩并未经过筛选,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惰性较强。为了提高高职传染病护理教学的效果,也为了让护生在今后的传染病护理实践工作中更快适应岗位,笔者在传染病护理实践教学中进行多元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趣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现将方法与结果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选取广西医科大学 2014 级“2+3”高职护理专科护生 236 名,实验组为 2014 级高护 1、3 班护生共 142 名,对照组为 2014 级高护 2 班护生共 94 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年龄、基本能力、教材、教学进度、教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选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曾志励、石海兰主编的《传染病护理》(第三版)。

(二)方法。具体包括教学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学方法三个方面。

1.教学方法。传染病护理理论教学 36 学时,实验学时 6学时。所学章节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护士资格考试要求等选学:总论、传染病护理的内容和要求、艾滋病患者的护理、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狂犬病患者的护理、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患者的护理、禽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的护理、蛔虫病患者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实验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情况采用多元性教学法教学。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创立的,是指学习者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照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思维导图把中心概念与各层概念,用图形的关联表现出来,能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的联系,有利于记忆。传染病护理总论部分是传染病护理的重要章节,需要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病程发展的基本规律、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在这部分知识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思维导图能体现重点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其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魅驹础⒋播途径、易感人群尤其重要,将这三个概念讲解清楚、讲透,从而强调学生自学或复习传染病护理的具体疾病时把握这三个环节,通过思维导图从三个环节展开学习和记忆,既能把握该病的三个重要环节,也不容易遗漏需要记忆的关键点。

传染病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O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203-03

1 引言

最近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蔓延,不仅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同时也因我们对其传染感染性的未知,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消极影响。因此确定传染病病毒的传染机理,传染途径和治疗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迫任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学者在考虑各种病毒传播的控制因子,对传染病传播扩散机制的进行了很多模拟研究,一般传染病大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病人并未出现传染病症,但已经具有了传染性,本文将就具有潜伏期的传染病传播扩展进行模拟。

2 模型构建

在传染病的扩展传播方面,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其中被最广泛引用的就是SIS模型和SIR模型,在SIS模型中,传染病人只有两种状态,易感染状态S(susceptible)和感染状态I(Infected)。考虑到有很多的疾病的实际传染情况,即有些流行病,患者得病治愈后,就会产生病原抗体,从而对该传染病具有了抗病免疫能力,所以又发展了SIR模型,除了易感染状态S和感染状态I外,还增加了免疫状态R(Recovered)。

传染病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具有传染性,现在一经确诊的患者会立即进行隔离治疗,但是由于有些患者虽然感染了病毒,但病症并不明显,也就是处于潜伏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隔离治疗,一定会造成传染病迅速传播,本文利用元胞理论对与感染者接触的易感人群分别进行模拟。

2.1 建立元胞模型

按照模拟空间,设计N=n*n的二维空间;这里选n=20;

模拟某一群体集合,以某一学校或者社区为例,对于每一个元胞单元来说,其受周围四个相邻单元的传染状态影响,设定健康的易感人群,其状态S=0,而受感染者(包括潜伏期患者)状态S=1。

2.2 程序实现

3 模拟结果

在模拟数据之前,我们在几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包括发放调查表和走访,主要对学生与外界环境接触时间的综合统计,由统计数据近似定义了以下模拟参数。

两元胞相邻,若一元胞为染病元胞,另一健康元胞染病几率设为0.1。设定社会环境感染率为0.01,则元胞与外界接触感染率为0.01 *0.1=0.001。

设定传染病潜伏期为7天,染病7天后症状明显,即被隔离,隔离元胞不具备传染性。

图3中白色为易感状态,黑色为感染状态。其中(a)是第5天感染状况,(b)是第15天感染状况。由图中可见,未采取隔离措施,处于潜伏期的元胞感染者迅速将病毒在空间传播,后果可怕。

对于传染病期间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即与外界接触者无论是否染病都需严格隔离,直到病患解除,修改上述程序代码,元胞感染病只会由系统外界接触感染,模拟数据第15天传播效果如图。

以上模拟是基于与外界环境接触者被隔离后的模拟效果,系统内感染者全部为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感染,不存在系统内元胞之间的相互传染。相信在传染病传播期间,社会也会减少相互接触的机会,这样对于整个系统的病情控制就更为有利。

4 结语

传染病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对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很多程度上可以影响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具有潜伏期的传染病更需要重视潜伏期的隔离预防工作,潜伏期的病人由于不具备明显的患病特征,经常被忽视,健康人群与之交流也缺乏戒备,这样极易造成病症的传播蔓延。

传染病期间,一个系统内人员尽量减少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或者集中把接触人员减少到最低限度,由专门人员负责与外界接触,同时注意对专门人员的隔离制度,这对传染病的控制预防工作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Vichhac,G.Simulating physics with cellular automata”,Physica D,10,pp.96-115 1984.

[2]Victor, Jonathan. D. What can automaton theory tell us about the brain,Physica D 1990:96-115.

[3]Sieburg,H.B.,McCutchan,J.A.,Clay,O.K.,Cabalerro,L.and Osrlund,J.J.Simulation of HIV infection i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Physica D 1990:208-227.

[4]Ermetrout,G.B.Edelstein-Keshet,L.Cellular automata approaches to biological modeling,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1993(160): 97-133.

[5]游爱丽,闫萍.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模型[J].新疆大学学报,2010.02.

传染病学论文篇(10)

传染病曾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由于现代人交流频繁,交通工具便利,出行方便,人口流动性大,因此很可能将一些传染病四处传播,使一些本没有的地方性传染病扩散,不利于诊治。甚至有可能将新发传染病很快传播,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非典、H1N1流感的流行更让人担心。因此要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更要从基层做起,做到尽早发现,以减少损失。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毕业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用人单位的效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水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H1N1流感和H7N9等的发生和流行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传染病的具大危害和可怕,也使我们对传统的和新型的传染病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类型的传染病的认识和诊断识别水平,常常对传染病的流行情况起到关键作用,只有尽可能早发现和识别传染病,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才能及早的采取相应措施,从而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作为将来基层的一线医生,掌握基本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及正确识别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同学将来实习时都不会进入传染科,只有极少数同学才会接受传染科的实习,这对其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不利于传染病的防控,因而传染病的教学及见习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传染病的教学水平及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是值得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 重视总论的学习,认真上好第一次课

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这些内容有时显得很枯燥乏味,因此应当列举大量例子及数据,重点介绍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及取得的成就,让同学们被吸引,并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根据第一印象理论,教师在上第一次课时,应当注重仪表,精心准备,努力将第一堂课上得生动形象,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其积极性,这对以后的学习很是重要。

二、 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调动同学积极性,激发热情而采用的各种措施,因此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可以采用。很多时候我们应当灵活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趣味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团队教学法、PBL教学法及临床病例讨论等。如果只用传统的一种填鸭式教学,不能充分学生学习调动积极性。传染病与其它疾病很重要一个区别在于其有流行病学特征,也就是有地方性和季节性,另外由于我们一般没有较好的见习条件,很多传染病的教学,我们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见到病例,这无疑增加

了我们教学的难度,因此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多媒体的教学更应重视,它可以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再利用动画特效等就更能吸引同学了,但有一点要指出,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的优点,更不能一堂课完全照着课件读下来,必要的板书是不能省略的,否则同学会很易产生疲劳感,影响教学效果。

三、 鼓励同学利用网络学习

高职院校学制短,理论教学课堂教学课时少,老师讲授的内容有限,那就应该鼓励同学们自学,特别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学习,可以了解更多更新的内容。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专业的医学网站作为,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检索查找资料的能力,甚至可以搞些评比看谁查找资料更好。可以在周末时给同学留下要查找的内容,在下次课时请同学主动发言,作读书心得报告。

四、 加强与大医院合作,培训临床思维

在综合性医院由于传染科是专科,将来实习的时间短,而且大多数同学也不能到传染科实习,因此对传染病的临床思维培训只能在上课时完成,那么就必须很好的利用见习和病例教学才能达成。然而高职院校往往自身的附院医疗条件有限,特别是传染科更可能是没有的,那就没办法见习了,因此加强与附近较大医院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一是教师可以在空闭时到临床工作,以提高临床工作水平;二是有利于同学到科室见习,真正体会传染病的诊疗过程及病房管理等;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注意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病例,让同学们先自已讨论,提出诊治方案,然后再由教师讲解,这也能达到一定目的。

五、 加强与疾控中心联系,了解当地疫情及工作流程

传播学认为,人有就近心理,特别关心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也非常容易接受。专门对一类疾病作出法律法规,并有不同机构对其管理,也只有是对传染病了。可见其对我们的影响是何其重大。为了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和注意,有必要宣讲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这可以与当地疾控中心或卫生监督所联系,请他们来作几次讲座,宣讲当地疾病防控情况及有关案例,讲讲当地的一些疾病流行情况,这更能加强效果。

总之,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如何作好新时期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和任务。我们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对传染病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维,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传染病,以利于将来在工作中更好的为人民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卫芳,陈枚.新形势下改进《传染病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983.

传染病学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331-02

《兽医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类专业重要的主干课,是在系统学习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的基础上而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学好该门课程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因而该门课程对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人类传染病一样,兽医传染病发展很快,新病出现的同时,传统意义的旧病又不断出现新特征,使得课程内容越来越多;而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传染病教学的学时数却逐渐减少;对于边疆地区的民族生而言,由于受民族信仰、语言障碍制约,学习本门课程显得更为吃力。若要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兽医传染病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授课老师必须在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真正掌握本课程的精髓,具备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1把握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是理论授课的中心环节,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脚本,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深入研究所选用的教材,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特点,才有可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现行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兽医传染病学》第五版,该版教材较为全面地吸收了兽医传染病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内容更加全面和详实,但作为民族本科生的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笔者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民族生的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修改。

1.1删除猪病内容,精简水禽传染病内容

对于内地高校而言,猪的传染病是本门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对新疆地区的民族生而言,该部分内容不再讲授。对于有兴趣、学有余力和准备考研的同学鼓励自学该部分内容如有疑问,教师将会及时解答。新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很少养鸭、鹅等水禽,因此对于水禽传染病只介绍鸭瘟和小鹅瘟,且不作为重点内容。

1.2精选家畜传染病内容

对于生活在牧区的民族学生,马、牛、羊、驴可能在其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比鸡、鸭、鹅更为重要,尤其是牛羊,因此将在授课过程中精选较为熟悉的家畜传染病进行讲授。内容的选取主要视该病在生产中的实际意义而定。随着全世界兽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意义的烈性传染病已被消灭或控制,可删除此类传染病,如牛瘟、牛肺疫、牛恶性卡他热、鼻疽;而对于新发和热点传染病,如疯牛病、口蹄疫、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则适当增加授课学时。

1.3认真备课,及时更新教案讲稿

不管是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最难以承受的就是照本宣科的授课者。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后,如不及时更新,则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在授课之余,教师应注重教学材料的搜集,从网络到电视、从专业期刊到公司广告、从参考书籍到会议资料,内容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制品学、病理学;此外,教师还应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物疾病的现场诊断,留下了较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这些内容补充到讲稿中,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2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1疾病分级讲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第五版教材涉及的各类传染病共计154种,大部分比较少见,但也有部分疾病已经或正在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依据本门课程学时所限,将最终选出45~50种传染病作为讲授内容;并且在具体讲授时将这些传染病分为“重点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和“少发、简单传染病”,以制定相对应的学习要求。

2.1.1重点传染病。指目前我国或世界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该类传染病多为我国Ⅰ类、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和热点传染病,如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新城疫。这些疾病无论是在病原、流行病学还是在诊断、公共卫生学方面都有较强的代表性,因而需要逐一重点讲授;同时,要求学生将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来学习,通过学习可对一般传染病和少发传染病产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1.2一般传染病。指养殖过程中常见多发、若不注意防范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传染病。这类疾病好学易懂,不必逐一讲授,而是以类症鉴别专题讲座的形式归类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其诊断要领和防疫要点。新版教材共有18个动物传染病鉴别诊断附表,对于此类疾病的归纳、学习很有益处。在具体运用这些表时,对于相似传染病,只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讲解,其余内容穿插其中;对于示病要点则重点强调,力求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只需掌握多种疾病的共同要点,尤其是防制要点即可。

2.1.3少见、简单传染病。主要指其他国家或地区多见,但在我国尚未发生或较少见到的和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非常局限、特殊的传染病,如小反刍兽疫、破伤风、狂犬病、炭疽、痘病、禽肺病毒感染。此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教师负责答疑。

2.2病例教学“百闻不如一见”

本门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理论教学若只讲授教材中所列内容,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使教与学脱节。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结合病例进行解说,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如2006年新疆发生禽流感疫情期间,正值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生生产实习期间,许多学生亲自参与了疫情扑灭过程,在课堂上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学生踊跃发言,效果良好。由于新疆地广人稀,动物疾病较多,兽医整体水平也相对较低,因而在对某些疾病的现场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如遇到送诊病例或送检病料时,对病例临床观察和尸体剖检,或结合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并以现场方式教学,不仅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效果,节省实验动物经费,还为学院搜集了宝贵的病理标本。

2.3多媒体+板书,手脑并用

新版教材文字较多,没有相应的图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媒体授课。然而,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页面间转换太快,民族学生大多数写字较慢,不利于学生做笔记,以至于课后学生无法及时复习,难以抓住重点。为克服这一不足,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板书”的授课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授课为主,结合板书方式将要点一一列出。也避免了学生课堂上昏昏欲睡或动眼不动手、课后一无所知的情况。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要注重内容及时更新,坚决杜绝1个课件连续几年而不作改动的情况。

2.4思考题+提问:强化知识点

由于内容繁多,单纯依靠课堂讲授难以将本门课程讲透,因此在每种疾病讲完后,教师要留1~2道思考题,并在下次上课前提问,将回答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再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另外,在第1次上课时,教师将本课程的教学进程表发给班级学习委员,让全班同学了解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下一次要讲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及时预习。

2.5将课堂延伸

兽医传染病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方法,进而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因而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是本门课程的两大支柱。实践技能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课和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获得,理论基础则除课堂讲解外还需学生课后自学,并辅以教师指导。但由于大学不可能像高中那样做到面对面的辅导,因此教师可面向全院学生开通答疑解惑QQ群和教学反馈信箱,深受学生欢迎。

3结语

经过上述改革和实践,初步改善了民族学生学习兽医传染病学的现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课后交流逐渐增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改革仅适于本地区的传染病教学,我国其他边疆地区可依具体情况再作调整。本教学改革解放了学生思维,但增大了授课教师的工作量,然而这正是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所必经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跟课程发展,不断创新,探索和完善新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4参考文献

[1] 王川庆.家畜传染 病学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0(3):221-222.

[2] 翟新国.《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之管见[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2):25.

[3] 王扬伟,黄炎坤,卢建洲,等.《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