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传染病学术会议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6 17:25:09

传染病学术会议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

狠抓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健全县、乡、村三级疾控网络,提高了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每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动态监控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对辖区传染病报告情况、报告卡填写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等进行浏览审核,及时对网络报告单位上报的传染病进行核实、订正、审核,查找可能出现的暴发流行苗头,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定期对医疗机构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领导组织建立、措施制订及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疫情网络直报系统24小时畅通,疫情报告准确、及时;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医疗机构对重点传染病和暴发疫情开展主动检索,杜绝疫情迟报、漏报、谎报现象发生。加强疫情预警系统管理,坚持每天查看疫情预警,发现疫情预警,及时向有关科室汇报,搜集聚集性病例,排除疑似事件,及时填报异常信息卡。每天进行查重,及时删除重卡,全年无重卡。制定下发《2015年嘉祥县部分重点传染病防制工作意见》、《2015年嘉祥县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及时浏览、分析全县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随时做好流调及上报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周分析,每月5日前进行一次月分析,积极开展布病、出血热、手足口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研判。按时完成周、月、季、年分析,对流行季节重点传染病进行预测研判,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11月份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及编码维护工作并将数据上传到市疾控中心。

二、重点传染病规范处置

1、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根据今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形势,启动并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机制。召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通报了我县手足口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提出防控策略。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测,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对手足口病病人和疑似患者进行流调、跟踪随访、医学观察和疫点处理。全面调查聚集性疫情,完成每月5份普通手足口标本采集和每年5份双份血清采集任务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进行上报。同时加大手足口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知晓率。

2、流感/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

 为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科学、规范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全县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制定《嘉祥县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嘉祥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队积极应对流感/人禽流感疫情。主动完成1月—12月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为提高中心业务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制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适时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会议。提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水平,更加规范科学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疾控系统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做好老年人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工作,组织召开全县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培训暨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启动会议。炎球菌性疾病防控项目的启动为维护全县老年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3、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

认真贯彻落实《霍乱防治方案》和腹泻病的各项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处置霍乱疫情。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霍乱手足口病等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霍乱防治机动队,做到了“组织、人员、技术、物资”四落实,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理、早控制”的原则开展科学防控,科学预测全县疫情动态。开展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师资培训,积极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进行督导检查,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的储备。进一步抓好了腹泻病门诊的建设,全县腹泻病门诊均于5月1日按时开诊,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均配备霍乱检测试剂,并开展了对可疑病例的快速诊断,做到了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

严格执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实行霍乱疫情每周零报告制度和霍乱疫源检索每月上报制度。

4、出血热防控工作

为切实做好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召开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会议。县疾控中心积极与县政府、卫生局和爱卫会汇报和沟通,印发出血热疫情研判,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成血清采集送检工作,并将个案调查及时进行了数据库录入,对所采标本已全部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于春秋两季开展部级监测点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工作。检测结果将科学指导我县出血热防控工作。积极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部分接种信息录入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将结果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黑线姬鼠标本采集项目。编排制作出血热防控科普短文在《今日嘉祥》,嘉祥卫计局网站开展宣传工作。

5、狂犬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强化犬咬伤门诊建设,加强知识培训,深入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积极合理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免疫球蛋白。9月28日完成“狂犬病日”宣传工作。

6、布病防控工作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还在极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属于一种恶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常见的传统途径有、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以及血液及血制品传播。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手术室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职业性损伤发生几率,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性,笔者结合大量医学文献与自己的医学知识,对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自我防护意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临床资料

根据文献《广东医学》2007年6期,作者刘宁湘指出艾滋病并多发骨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建议在有些情况下骨折病人有必要检测有无感染艾滋病。在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中,高琪指出,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活动的主要参考资料。在该文献中,艾滋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5.2±5.7)岁;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至2年之间不等。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疗后,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查、以及淋巴结活检、便检以及消化道X线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等以便充分掌握患者的实际身体健康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乙肝、抗艾滋病抗体(AIDS)检测、丙肝以及梅毒等试验。由于患者常伴有骨折,文献建议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复位,采用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方式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2]。

2、防护措施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疏导和心理准备

艾滋病患者由于病情长久、久治不愈,不仅对患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造成损害和影响,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艾滋病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而精神问题又加重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从而使患者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关注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优雅的举止、良好的语言修养,帮助艾滋病患者消除对手术治疗产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主治医生的相关治疗。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摆正心态,以积极的、良好的状态面对艾滋病患者,以诚恳、严谨的态度配合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步骤都进行护理操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与自己的皮肤黏膜发生接触;坚持无菌操作,降低因感染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现象出现。

2.1.2、手术人员准备

由于艾滋病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参加手术治疗的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前对自身的着装进行整理,不得佩戴饰物和戒指;女性医护人员需要将长发束起;保持指甲的整洁性和长度的适宜性,避免由于手部佩戴的饰物或者指甲过长刮伤患者皮肤;同时,在上台前加穿防水隔离衣[3],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2.2、术中配合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巡回护士的配合,保证手术室环境的适宜性。手术治疗过程中,巡回护士绝对不能由于私人原因擅自离开手术室。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洗手护士的配合,密切注意手术进展,手术过程始终保持沉着、冷静、果断、及时地与巡回护士保持联系,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讨论

3.1、加强管理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对艾滋病列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卡。要求在发现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后4h以内,医疗机构必须报告所在地的卫防疫部门。医院不仅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而且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4]。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是防治和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宣教力度,不断的优化和改善手术环境,确保医疗安全。

3.2、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艾滋病护理和防预的相关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识别和防范意识,在针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各项规定,为患者提供全面、严谨的护理服务[5]。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手术治疗的防护措施,正确的对待艾滋病手术治疗。

4、总结

艾滋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所以预防医源性感染至关重要。医护人员正确认识艾滋病,做好自身防护,使参与手术人员有充分的心理及个人防护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术后彻底全面的消毒灭菌制度,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6]。我认为,医护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及焦虑,建立完善的医院隔离防范制度,操作认真严谨,是完全可以避免艾滋病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我们要确实地知道手术患者是不是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 不能因为手术忙而疏忽,造成严重差错或事故。艾滋病给我们手术室防护提出了新的课题,上述防护措施还需要在以后我院实际实践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宋玉翠.手术室护士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防护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2(33):2723-2724.

[2] 高琪.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及防护措施[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8.372-373.

[3] 赵雅芳.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4):1527-1528.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5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73-01

传染病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伴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传染病涉及的不仅仅是卫生安全,同时也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对传统传染病的防治控制不平衡的同时,也陆续出现新型新发传染病,这又加剧了我国传染病防控局势。伴随我国全球经济化的步伐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员交流趋于频繁、人民饮食结构有所改变、再加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当前新发传染病的防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对此问题进行总结,找到其流行特点,并提出防控建议[1]。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点

1.1 新发传染病基本概念 90年代,美国医学协会曾对新发传染病作出如下解释:新的、刚出现的或是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这在人群中的发生在过去20年不断增加或者有迹象表明在将来其发病有增加的可能。依据人们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过程可将其分为三类:①以往不具备传染特点,经过发展,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等;②早就存在,近些年才被确定,如丙型病毒性肝炎;③曾经不存在,近几年才出现,如禽流感、甲型流感[2]。

1.2 流行特点

1.2.1 流行范围大,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 新发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大,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例如消化性溃疡、禽流感、甲型流感等疾病在全球很多国家已经出现。同时,自然、社会因素对新发传染病传播途径、传播范围有重要影响。

1.2.2 传染性极强,复杂的传播方式 许多新发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播能力以及复杂的传播方式:SARS主要通过飞沫传播;0139霍乱依靠水传播而暴发流行。最近几年,新发传染病又呈现了新的、复杂的传播方式,例如2003年,一名英国人因为输血却自身感染了疯牛病[3]。

1.2.3 与动物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有些动物是具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宿主,例如马尔堡出血热、西尼罗河病毒脑炎的病原体的宿主是野生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体的宿主与鼠类相关;疯牛病、禽流感也和畜禽有关。

1.2.4 死亡率极高,危险性极大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人禽流感的死亡率极高,同时新发传染病会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的健康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2.5 病原体多样,防治困难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以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病毒性传染居多。

2 防控建议

2.1 增强检测能力,提升医生应对能力 针对新发传染病的监察和报警系统逐步完善,对国内外传染病的流行势态紧密关注,深入探究流行病学,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应用主要技术提出防控措施。同时在人员、设备、技术上不断增强公共卫生系统的疾病防控能力[4]。

2.2 加强培训,提升医生临床鉴别能力 由于很多医生对新发传染病了解不够又从未接触过,也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由于对其了解很少,导致误诊、漏诊。所以,对临床医生定期培训,加强传染病知识掌握,使得医生对不确定的病情因素保持警惕性,提高识别力。

2.3 积极宣传教育,保持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群众宣传教育,广泛利用新闻载体、网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与此同时,对市民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其具备良好的个人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减少破坏,从萌芽开始遏制[5]。

2.4 加速疫苗研发,为防治疾病提高有效手段 在以往的疾病防控,疫苗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和疾病抗争的同时,相关医学已经证明疫苗是防控疾病的主要手段,加强疫苗研究,对新发传染病控制有着不小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庄.新发传染病.中国临床医生,2009,34(3):6-8.

[2] 张之伦,周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近况.天津医药,2009,34(11):827-832.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4)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无保护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目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措施包括:

①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②促进安全行为,避免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杜绝共用针具注射;

③开展母婴艾滋病预防和阻断,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

④实施生物学预防措施,如男性包皮环切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等;

⑤营造艾滋病反歧视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全球采取了上述一系列预防与治疗措施,帮助遏制和扭转了艾滋病疫情流行的上升态势。与2000年相比,2015年,艾滋病新发感染下降了35%,艾滋病相关死亡下降了42%。至2015年底,全球超过15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而在2010年和2005年接受治疗的人数仅为750万和220万。

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终结艾滋病流行

国际社会决心在 2030 年之前终结艾滋病流行,这是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宏伟目标。如果实现这一目标,至2030年,全球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者将下降至 50 万例以下,婴儿新发感染为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够长久、健康地生活。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应实现“确保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了解其病情、确保90%的艾滋病确诊者获得抗病毒治疗、确保90%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现病毒量抑制”的目标。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成为实现控制目标的三个路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及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艾滋病相关事件及非艾滋病相关事件(非艾滋病死亡,如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失代偿期肝病和非艾滋病相关肿瘤等)发生率,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抗病毒治疗,不再考虑其CD4计数水平的高低。据估计,通过向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到2030年可以避免约2100万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和约2800万例新发感染病例。另一方面,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概率,保护配偶或性伴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2011年,一项针对1763对“单阳”配偶(配偶中一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方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发现,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将“单阳”配偶间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风险降低96%。

扩大检测范围,采用有质量保证的新检测技术,能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其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艾滋病毒预防措施的潜力和治疗效果,可减少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5)

不放过任何一个临床异常所见

在临床工作中,王贵强主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他常说,医学是经验医学,但不能唯经验,应该学会在书本中、前人的经验中和文献中积累自己的经验;而正是由于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结合文献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够多次独立诊断从未见过的疾病,如“莱姆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1987年,我国学者在黑龙江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并进行了报道,王贵强及时了解到该病的特点后作了摘录。1989年年底,王贵强刚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不久,一位来自大兴安岭地区的患者,被按照“森林脑炎”收入医院,但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主任查房也认为不像“森林脑炎”。由于王贵强先期曾经看到过莱姆病的相关论文,再加上主任的意见,他立即翻阅读书笔记,发现该患者的表现很像“莱姆病”,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到“螺旋体”而确诊,针对性应用抗生素终使患者痊愈。

对此王贵强主任回忆说,在整个诊治过程中,没有在该患者身上发现文献描述的“游走性红斑”,但他进一步查阅文献发现,个别患者“红斑”可以很大,可达70 cm×20 cm。根据这个线索,王贵强又在患者身上反复寻找,终于发现整个前臂就是一个“游走性红斑”,至此,王贵强主任完整地学习了有关“莱姆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对此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尝到了“求甚解”的甜头。

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还没有普遍认识。当时,王贵强主任在临床中遇到一例肝病患者,发现其ALT升高,胆红素升高,同时GGT明显升高而无法解释。他通过文献检索认识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采用激素和熊胆胶囊,有效治疗了患者。此后,他继续关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全国各地讲授自身免疫性肝病,使该病逐渐被认识,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

大学毕业后,王贵强被分配到辽宁省阜新市传染病院工作,当时有大量的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的外科治疗而死亡。王贵强利用在实习期间学习到的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技术,首次在该院应用,使患者获得了重生的机会。此后,无论节假日还是夜间,他常常被病房通知去下三腔管,对此他毫无怨言,反而对能帮助患者而感到快乐。通过大量的实践,王贵强主任总结出了三腔管应用的技巧,并进行了多项改进,如,在三腔管压迫时,患者常常难以忍受局部压迫而放弃治疗,导致再次出现出血而死亡。他经过查阅文献了解到,鼻前庭神经丰富、痛觉敏感,而咽后壁神经相对少,因此首创以15度至30度角牵拉,取代传统的水平牵引方式,使牵引着力点在咽后壁,减轻了患者鼻前庭压迫疼痛,使患者疼痛减轻,耐受性增强,令这种救命的办法更利于被患者接受。

在传染病院工作期间,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另外一个晚期并发症,单纯放腹水需要同时输注白蛋白,花费昂贵,且由于腹腔压力增加,不利于肾灌注,常常难以控制而发展为肝肾综合征等导致患者死亡。王贵强主任根据当时发表在《实用内科杂志》上的有关“腹水直接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文章,悉心研究摸索,在医院首次开展该技术用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通过治疗,一方面减轻了患者腹腔内的压力,减轻了痛苦;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血容量,减少了白蛋白和水分流失,增加了肾灌注,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王贵强主任常说,做医生要通晓病理生理学,要“求甚解”,“知其然,知所以然”。医学强调记忆,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到了临床实践阶段就容易出现问题,应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给予记忆,并进一步总结,形成经验。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在20世纪80年代大流行时,正值王贵强在读研究生,在导师于丹萍教授的指导下,他开始对此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同时参加临床诊断和抢救治疗工作,通过救治大量的病人,学到了内科急重危症救治的经验,也体会到了病人的痛苦,这促使他对患者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竭心尽力地对待。

2002年,一位河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危重需要进行肝移植。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王贵强首次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抗病毒治疗,病人最终抢救成功,没有进行肝移植,至今已经十多年,肝功能仍然稳定,可以正常工作。

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硕果累累

在忙于临床工作的同时,王贵强主任非常注重抽时间做科研。早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正值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大流行,年发病人数达十万例,病死率3%至5%。王贵强在导师于丹萍教授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该病病毒直接作用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据此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和针对病理生理规律进行预见性治疗的原则。相关成果编入了诊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该研究于1994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美国留学期间,王贵强主任通过研究T淋巴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和树突状细胞介导的免疫治疗等,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Bak在T细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ournal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和《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归国后,王贵强主任先后主持和参加原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点专项课题、美国CMB基金、北京市科委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等课题15项,150余篇,其中SCI论文33篇。目前担任美国感染病学会会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临床感染病)编委,系中国大陆唯一的编委;还担任亚太肝病研究会会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国际肝脏病学)杂志编委,另担任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十余种核心期刊常务编委、编委等,并作为多个国际杂志审稿人,如Cytokines,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等。

同时,王贵强主任还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每年投入大量的时间在教学和继续教育上,不论是本科生、8年制还是毕业后的医学教育工作,王贵强主任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作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已经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8人。

普惠患者,大力培训基层医师

自2008年担任北京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来,王贵强主任多方争取资金支持,对北京地区感染科医师进行免费全员培训,连续组织了四届北京感染和肝病论坛、继续教育学习班四期及周边区县巡讲活动等,累计培训北京及周边地区感染和肝病等基层医师26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生的水平,为北京地区感染科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王贵强主任负责继续教育工作,在分会李兰娟会长领导下,先后参与组织针对基层医师的“蒲公英项目”和“彩虹项目”等,累计培训基层感染科医师36000余人次,提高了全国基层医生对慢乙肝抗病毒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乙肝患者受益,降低了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发生。

自2002年王贵强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2009年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他积极参与组织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包括隔年一次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术年会、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学术会议、全国感染中青年学术会议等。

担任中华医学会肾综合征出血热学组组长期间,王贵强主任作为大会主席组织召开了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他还多次受邀参加亚太肝病研究会年会、欧洲肝病研究会年会等国际会议,做专题报告或主持会议。他响应中央政府西部大开发的部署,作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西部行”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自2004年以来,分别在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西部省、自治区组织 “西部行”继续教育项目10次,累计培训西部医师30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感染病和肝病医师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多次受到中华医学会的表彰。

在临床工作中,王贵强主任还痛心地发现,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误区而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他在临床实践中,时刻不忘对患者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过程,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有病乱投医”,贻误治疗时机。同时,他还多次在大型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及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参加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由于在科普工作中的表现突出,2011年,他成为了北京市首批认证的“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积极参与公共卫生

应急和救援工作

2003年北京SARS流行初始,王贵强主任以传染病医师的敏感性,迅速意识到了该病的危害。他建议医院门诊和病房医护人员在诊治发热患者时带口罩,注意个人防护。在北大医院出现首例患者时,他积极参加会诊和制定治疗方案;积极建言献策,配合院领导设计重新启用的旧病房楼,用于SARS患者的集中收治,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负责SARS主诊和会诊工作,还承担着大量普通传染病重症患者的救治,因成就突出,获得了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殊荣,他所在的科室,也获得了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5年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后,王贵强主任受原卫生部派遣,参加了赴印尼卫生救援队。他利用自己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帮助当地有效进行防疫工作,并诊治了大量患者,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中国卫生救援队在当地总医院开诊11天,共接待门诊患者1200多人,最多一天接待患者200多人,接近该医院日均门诊量的三分之一。由于王贵强等中国医生的良好声誉,大量患者慕名而来,请求中国医生给予诊治。

作为传染病专家和原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贵强教授多次参加原卫生部组织的突发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咨询和甲流、蜱虫叮咬、超级细菌等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受到了原卫生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2010年发生的“蜱虫叮咬事件”中,王贵强主任受原卫生部委托,作为专家组成员赴疫区调研,获得了第一手临床数据,为原卫生部颁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依据,并作为主要执笔人对终稿把关。

作为原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传染病标准委员会委员,王贵强主任还积极参加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修订、制订和审定工作。主持修订了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参加了《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的制订,主审多部法定传染病标准。由于在传染病标准制订、修订和审定中的突出贡献,2007年,王贵强主任被原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评为“卫生标准先进个人”。

作为首届中华预防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委员,王贵强主任积极参加公共卫生应急的管理工作,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相关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参加了《公共卫生应急手册》的编写工作。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王贵强主任作为国家核生化医学救治辅助决策系统专家组成员,为奥运期间的安保工作进行技术支持。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6)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肿瘤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90 例患有乳腺肿瘤患者,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46 例)与对照组(44 例),本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服务方法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服务方法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 个月时间的电话随访,以观察两组患者在乳腺肿瘤术后不同护理模式背景下的护理效果以及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个性化护理模式背景下其总满意率为97.8%,而对照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的总满意率为88.6%,同时,观察组患者乳腺肿瘤手术术后感染率为2.2%,而对照组患者乳腺肿瘤手术术后感染率为18.2%,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模式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因此,在乳腺肿瘤术后护理活动中,个性化护理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推广与应用,从而减缓患者的病情痛苦。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乳腺肿瘤;护理方法;护理效果;观察组;对照组

乳腺肿瘤是妇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据相关有效数据统计得知,其发病率占我国女性癌症中首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患者也易患得这种疾病,以至于这种疾病趋于年轻化[1]。在对患者进行给予相关治疗方法以外,还需要给予患者护理方法以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家庭负担。本研究选择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90 例患有乳腺肿瘤患者进行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90例患有乳腺肿瘤患者,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46 例,年龄为27~58 岁,平均年龄为(33.56±5.82)岁,病程为3~6个月,平均病程为(3.11±1.01)个月;对对照组患者为44 例,年龄为28~60 岁,平均年龄为(34.21±6.08)岁,病程为3~8 个月,平均病程为(3.22±1.2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学历等临床资料得知,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P>0.05。

1.2 护理方法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应手术治疗后,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个性化护理模式如下:

观察患者手术术后心理变化,例如,手术术后恐惧型患者,对于这类患者相关护理工作小组人员需要给予一定鼓励,并且采取有效护理方法了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原因,并且稳定患者的恐惧心理情绪,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3]。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完毕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感染率,同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采用spss15.0 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显著,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个性化护理模式服务背景下,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8%,而对照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背景下的患者总满意率为88.6%,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2%,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8.2%,因此,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模式服务方法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服务方法,详情见表1。

3 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乳腺肿瘤手术术后感染率为2.2%,而对照组患者乳腺肿瘤手术术后感染率为18.2%,而观察组患者乳腺肿瘤手术临床护理模总满意率为97.8%,而对照组患者乳腺肿瘤临床护理模式总满意率为88.6%,由于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今后乳腺肿瘤手术临床活动中,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治疗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7)

一、执法检查的安排及工作情况

州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执法检查动员会议之后,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时听了情况汇报,召开主任会议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按照州执法检查方案要求,研究制定了县传染病防治法检查方案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的通知,成立了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办公室和永顺县“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组建了执法检查组。二是广泛进行宣传发动。4月13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动员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中其、曾尚华及部分委办负责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同志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了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传染病防治法检查和“三湘农民健康行”活动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这次执法检查工作,会上宣读和下发了执法检查的有关文件通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尚华就这次执法检查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明就这次执法检查和搞好相关单位的自查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使大家明确了这次执法检查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和方法步骤。三是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认真开展了自查。县动员会后,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开展了自查。在4月20日前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全部进行了自查,将自查报告全部送达执法检查办公室。四是深入开展了执法检查。在政府及其相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4月21日至28日,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围绕传染病防治法一法四条例8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分别深入到勺哈、王村、松柏部分乡镇和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畜牧水产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水利局、县农办、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等12个单位进行了调查视察。通过听汇报、座谈查资料看现场、走访师生群众等方式,回顾工作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了建议意见。5月中旬,州执法检查组来县进行了检查,肯定了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意见。

二、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的主要成绩

通过这次执法检查,刚才又听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情况汇报,总体认为我县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工作,成绩是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县人民政府切实把加强卫生事业发展,搞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的一项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具体实施。县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县政府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按照医防剥离、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并率先在全州撤销县卫生防疫站、县食品卫生监督所、县健康教育所和县卫校、新组建了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和疫病预防控制职能。在乡镇组建了9个中心防保组和38个乡防保组,核定了乡镇防保人员136人,妥善解决了防保专干工资。核定卫生监督机构编制35人,投入资金21万元,配备了车辆、调查取证工具和信息网络等卫生监督执法必备装备。建立了县疾控中心、县人民

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等4所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加大了艾滋病的综合防治能力。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了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实行目标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经常检查和定期考核。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都依据各自的目标责任实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由于我县组织机构网络健全,层层目标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二)完善方案,组织实施,确保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开展。

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狠抓落实。围绕加强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抓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一是先后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霍乱疫情处理运行预案》、《救灾防病工作预案》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性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人力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珍和隔离观察病房,并配备了床位、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为各类传染病的规范和科学救治创造了条件。四是认真落实了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单位都安装了固定疫情报告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县直几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对疫情报告质量定期调查评估。五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县卫生监督所严格履行职责,坚持对我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县卫生局将消毒防护、预防院落内感染作为传染病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消毒检查,并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由于县委领导重视,县人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预防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效果明显,工作成效显著,20__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20__年及时扑灭了勺哈、毛坝乡麻疹流行疫情,近几年,重点调查处理了永顺三中食物中毒和永茂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氧化碳中毒和今年4月王村二中甲肝疫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县甲类和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疟疾、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有效控制了碘缺乏病,基本消灭了麻凤病,累计发现肺结核病人2498例,其中初治涂阳率达96,复治涂阴治愈率达83.6;累计发现HIV阳性/艾滋病人15例,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落实,传染病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省的标准要求。

(三)注重农村,改善服务条件,加强了农村卫生工作。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关系到全县80以上人口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在我县建设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大问题。过来,县人民政府及县卫生行政部门一直将农村卫生工作摆到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领导,争取投入,全面管理,不断改善农村农民的医疗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提高农村的健康水平。一是按照“一法四条例”的规定和州委、州政府《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全县乡镇卫生院实行“体制改革”、“抓大活小”、“医防剥离”等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不断增强了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整体功能不断加强。到20__年底一体化管理覆盖面达60以上,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已消灭了经营性亏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一法四条例”的认识了解,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日、“4.25”预防接种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近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9.3万份,悬挂横幅120幅,刷写宣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培训卫技人员2467人次。增强了广大卫技人员的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此同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十五期间,积极开展了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的爱国卫生运动,其中王村镇改水20__户,入户率在90,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单位11个,州级文明卫生单位3个,投入资金16万元,完成农村改水工程21处,解决31.26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卫生改厕1200个。儿童基础免疫“五苗”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稳定在85以上,20__年6月1日起,实行了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三是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348.67万元,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了X光机、B超、心电图、洗胃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等“新六件”,医疗卫生设备846件,新增各种救护车辆7台,价值120万元。建设了4个艾滋病初筛试验室和15个乡镇卫生院查痰点,肺结核、艾滋病的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全县共设立村卫生室327所,有45所村卫生室达到合格村卫生室和示范卫生室标准,为农民就近就医服务创造了基础条件。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逐步改善公共卫生配套设施。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县有限财力给于卫生事业投入的情况下,还充分利用民族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卫生事业的各项投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20__年至20__年财政对卫生事业总投入达8389万元,分别为1154万元、1615万元、1467万元、1919万元和2234万元。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6.6、6.9、5.9、6.2和6.2,卫生经费增长率高于可用财力平均增长率0.9个百分点。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7643万元,分别是1042万元、1382万元、1311万元、1746万元、1861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0.3、85.6、89.4、90.9和83.3;争取上级财政投入1046万元,分别是112万元、232万元、156万元、173万元和373万元,分别占卫生事业费支出的9.7、14.4、10.6、9.1和16.7,在确保了卫生经费个人部分不留缺口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酌情安排了非典防治、麻疹救治、结核病防治、卫生监督、红十字协会及大病救助和120急救等经费,基本确保了卫生机关的正常动转,并保障重大疫情防治经费优先安排预算,资金优先拨付。最近,为处理王村二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解决了应急救治经费。为传染病防治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经费和物资条件。

(五)多方协调,共同参与,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与传染病防治相联系的一法四条例的贯彻执行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发挥相关 部门的作用十分重要。过来这些部门和单位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县农办把卫生事业的发展列入了县新农村建设规划,过来,实施了能源建设、改厕、改灶项目,达0.98万户,并与县畜牧局等单位突出抓好人畜共患疫情的知识宣传及疫情处理。发改局在考虑计划的同时积极为卫生事业争取项目,做到及时报及时批。“十五”期间共从计划口争医疗卫生资金1215万元、项目15个,进行了疾病控制中心、中医院设备配套、妇幼保健所和农村中心医院改造项目,新增医疗用房2.14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800万元,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建设和防控体系建设。药品监督部门认真学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最近出动宣传车两台,到辖区30个乡镇宣传,印发资料5000份,受咨询群众万余人,抓好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检查监督,确保药品生产、运输、销售及医疗器械的使用无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水利局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水利设施建设规划。20__年1月-3月会同防疫站、疾控中心、环保、国土、卫生、统计、发改局等7个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澄清了全县30个乡镇15.13万人的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组织编制完成了《永顺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十一五”规划》,20__年度优先申报了氟污染区、肠道传染病高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7处,目前已完成工程初步设计14处。采取由施工单位先垫资办法实施了王村盘溪村、回龙新坝村两处饮水安全工程。县建设局、交通局、教育局等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加强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和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疾病的防范,环境卫生的治理,环卫设施工程项目的申报,饮水安全管理等工作。营造了传染病防治执法、卫生事业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一法四条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解决。

(一)“一法四条例”的宣传欠经常。过来,对人畜禽共患的疾病和碰到的传染病有关知识重视了宣传,而对人患疾病或暂未碰到疾病时防治知识缺乏常规化和经常的学习和宣传,学校按规定的卫生常识课不太落实,以至于法律知识知之不多,疾病防疫常识缺乏,出现传染病疫情报告欠及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全县中心完小以上学校69所,大小食堂73个,食堂硬件设施符合条件的14所,有礼堂可兼做食堂的26所,但加工、操作和保管功能不全,有7所学校食堂正在修建中,还有26所学校食堂是上世纪六七年代的教室或教室边达建的偏房,场地狭小,破烂不堪。特别是农村学校食堂、饮食卫生条件差,饮食从业人员无证经营的多,不符合卫生要求,加上自然条件差,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近几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二)卫生事业费投入不足。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乡镇卫生院还有15551平方米的危房,医疗设备简陋落后。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五苗”接种运输和冷链运转经费,结核病注射和防保业务等经费,没有列入预算。截止20__年6月共欠拨卫生事业费189.08万元,其中结核病人发现以奖肛补经费2.48万元,一类疫苗接种经费和乡村医生误工费一年共49.06万元,领导承诺由卫生局及医院垫付的48万元,财政累计欠帐和空转的89.54万元,其中含非典专项经费24.04万元。

(三)卫生医疗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县政府多方采取措施争取资金项目,大大加强了我县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了医疗卫生环境和条件,但按上级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按卫生部和省卫生厅有关建设和配置标准,全县乡镇卫生院目前尚缺业务用房0.72万平方米,25个乡镇缺设备450台件,价值350万元。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1.15万平方米。卫生监督所尚无业务用房(租用卫生局老办公楼),执法装备缺乏,急需业务用房20__平方米。疾控机构配套建设不到位,基本建设累计欠帐152万元,检验检测设备落后,不适应工作需要。按常规开展工作装备应59台件,实际装备了27台件,应开展常规检测119项,实际能开展28项,占23.5,低于全州平均数16个百分点。冷链设备老化,达不到有关技术要求。

(四)人才匮乏。全县1007名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5人,仅占卫技人员的1.49,低于全州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大专以下学历964人,占95.7,高出全州水平7.8个百分点,县疾控中心人员老化,现44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占21人,近10年未进一个专业人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529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仅1人,占0.19,低于全州水平0.28个百分点,大专学历127人,占23.8,中专学历260人,占67.56,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296人,占卫技人员56。特别是村卫生室全县327所,达标45所,仅占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还未启动。

(五)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20__年全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99.98/10万,高出了全省水平27.6,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仍然是危害我县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艾滋病也呈增长趋势,疾病预防任务重。

(六)农民健康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基础和经济基础双重原因,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一)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传染病防治“一法四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学习宣传制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报刊等舆论阵地的作用,教育部门要抓好学校卫生常识课的常规教育,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搞好学习和宣传贯彻,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人士对“一法四条例”的了解和支持,努力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依法管理。

(二)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传染病防治提供物质保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预算传染病防治经费,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经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增加转移支付力度,采取封闭式运行,专款专用等措施,确保上级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并逐年消化卫生部门的合法欠费。多渠道争取资金,尽快启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抓好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卫生队伍建设。应给卫 生适当的进人指标,制定引进、培训进人计划,把好进人标准和条件,创造良好的进人用人机制,多渠道培养和选拔人才,优化卫生队伍的技术知识结构,加强卫生队伍建设。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8)

抗艾防艾倡议书1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全民参与是指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力投入是指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弘扬奉献、进取精神;全面预防是指全面落实健康教育、检测干预、治疗关怀等综合防治措施。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稳定,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体和支柱,是防治艾滋病的生力军,有责任、有能力为防艾工作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防艾宣传工作。

1、关爱他人奉献社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要把预防艾滋病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积极参与社会宣传动员活动,向家人、朋友、同学和不了解防治知识的人宣传防艾禁毒知识,用爱心和行动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尊重、不歧视的社会氛围,帮助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早日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

2、掌握防艾知识技能。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的传染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是可以预防。我们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普及防艾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防控艾滋病知识水平。

3、坚决拒绝诱惑。会降低人的自知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但严重损害自己身心健康,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我们要坚决拒绝尝试,在诱惑面前坚决说不。

4、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不看黄色书刊或低级网站,减少不必要的输血,不去消毒不严格的无证诊所拔牙、美容,不要做纹眉、纹身、穿耳洞等刺破皮肤的手术,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纠正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不发生婚前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途径传播。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正经历一个伟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寄予我们新一代青年人新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呼吁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正确对待艾滋病,预防艾滋病,通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关爱生命,向‘零’艾滋迈进。

抗艾防艾倡议书2

亲爱的同学们: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治艾滋病既需要政府组织领导,也需要全社会和每个人贡献力量,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努力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

为了让同学们增强“防艾”意识,掌握艾滋病防治政策、措施,普及防治知识,正视艾滋病,远离艾滋病,在此我们特别发出以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防控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深刻认识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二 、明确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带头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践行文明风尚,投身到防治艾滋病的宣传队伍中去。

三、了解艾滋病只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不是对一种行为的批判,艾滋病患者也仅仅是一名值得同情和渴望帮助的病人。

四、遵纪守法、洁身自爱、珍惜生命、拒绝毒品。至今全世界还未研发出能够预防艾滋病的疫苗和治愈药物,防治艾滋病,重在预防,倡导健康生活,洁身自好,树立正确的性道德意识和性观念,远离艾滋。

五、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抵御艾滋病。

六、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用品。

七、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八、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九、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十、关心艾滋病患者,不歧视艾滋病人,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洁身自爱,珍爱生命。我们正经历一个伟大的、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寄予了我们新一代责任与使命。从自身做起,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爱心、我们的真诚,使和谐社会的阳光更加温暖、明媚,放飞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之梦。

抗艾防艾倡议书3

朋友们:

在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红丝带飘动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看到飘动的红丝带,我们的心头不禁涌起一丝丝沉痛。从1981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至今,短短28年之间,艾滋病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据监测报告,我国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近32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 10万余人,已报告死亡近5万人,每年新增感染者超过4万人。一系列枯燥的数字背后,隐含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本来跟你我一样,有欢乐生活,有幸福的家庭,有对自己和子女未来的憧憬。但现在他们要遭受艾滋病的折磨,同时还要承受因歧视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看到飘动的红丝带,我们的心情也一阵阵激动。国家对防治艾滋病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颁布实施了《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并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在国际和本国范围内全面参与抵制艾滋病流行的全球行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艾滋病已纳入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成为了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由于艾滋病对人们健康的严重影响,“遏制艾滋 履行承诺”,再次被确定为今年的主题。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我们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投身抗击艾滋病的工作,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从我做起,提高防范意识。艾滋病关系我们每一位同胞,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积极学习防治艾滋病知识,掌握预防艾滋病的一般常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每个人都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9)

由于人们可以将任何类型的文件作为附件发送,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就利用这一属性和途径将病毒传播出去,再使之自行繁衍和运行,这种状况使得电子邮件成为当今传播计算机病毒最主要、最常用的途径;其次是移动存储设备传播的形式,移动存储设备主要指三种,分别是软盘、光盘、可移动硬盘,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最常用的就是U盘、MP3、MP4等,这是设备都是造成计算机病毒传播滋生的重要媒介和途径;再次是局域网络的形式,局域网本身的技术特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网络内的计算机一旦发送感染的数据,它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接收方的计算机也会自动被感染,并且这种趋势一直会蔓延下去,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整个网络系统内的计算机全部被感染;最后是FTP文件下载形式,FTP翻译成中文就是文件传输协议的含义,计算机病毒可通过这一协议进行两种形式的传播,一种是通过此协议将病毒文件传输到世界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一种是从这些计算机中将文件进行复制,并将复制的文件再传播到本地计算机中,这些下载文件有很多本身就是病毒程序,或是在下载的过程中受到病毒代码的感染,总之这些文件的传输很容易造成病毒的感染和蔓延。4.不健康的网络资源高校学生普遍喜欢接触新鲜刺激的事物,再加上自制力较差,经不住诱惑,上了不该上的网站、浏览了不该浏览的网页,致使IE地址受到非法网站的入侵,密码被破译,网上资源被破坏等事故频发,这种状况无疑为病毒的泛滥钻了空子,最终导致系统出现崩溃。

具体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首先高校应该切合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部门员工管理分工及培训制度、计算机软件数据管理制度、电子阅览室电子设备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构建不但可使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能使之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严格予以执行;其次制定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计划,这样一旦出现危机情况,不至于过于慌乱,也能把用户在网络、系统和应用中所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再次加强对部门员工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培训及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力争使部门员工不仅具有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还能以娴熟的计算机技术从容应对各种系统侵害;最后高校要加大对读者的安全教育,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比如对新生实施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之在了解必要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切实增强头脑中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及责任感等,这对电子阅览室的网络安全管理将大有裨益。安装防火墙和安全服务器防火墙一般是针对服务器而进行的系统保护措施,是位于计算机及其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硬件或软件,它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具体采取的措施有关闭不使用的端口,严格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等,以此尽可能地保护内部网络系统不受外界侵害,最终在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形成一道安全保护屏障,但是防火墙也存在另一方面比较显著的缺陷,就是对内部攻击缺乏防范能力,而安全服务器的使用则可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大多数服务器集成了包滤技术,可对内部攻击的病毒产生很好的防范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把防火墙和安全服务器混合起来使用,会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发挥更大的力量,当然也更能提高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能。做好反病毒技术的防护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性,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践防范病毒的过程中建议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在管理方面,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规则,以此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决杜绝盗版软件的使用;慎重使用未经安全检验的软件,尤其不可轻易复制、下载及上传等;对于计算机内部一些较为重要的目录和文件,一方面要进行备份保护,以防不时之需;另一方面设置访问权限,以防不法分子随意侵入;其次在硬件方面,加强对硬件的勘察和侦测,以此把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及时对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现病毒,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清除,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病毒对系统的入侵和损害;最后在软件方面,高校可在计算机上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尽可能对各类病毒进行查杀,这样可有效防止可执行文件被改写、删除等,对文件无疑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近几年兴起的较为热门的网络技术之一,受到了数字图书馆广泛的欢迎,它为网络的安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VPN隶属公网的一部分,并非一个独立的物理网络,只是逻辑上的专用网,它运行的程序如下,在遵循一定通信协议的基础之上,把因特网作为中介,在远程客户机与内网之间构建一条秘密的、多协议的虚拟专线,这就是为什么它会被称为虚拟专用网的缘由所在,应用VPN技术最显著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保证客户机与内网之间通过专用网进行机密通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点的技术有信息加密技术、用户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

作者:艾文莉 单位:梧州学院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0)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依法办会的工作。

市预防医学会按照市科协、市民政局的要求,完成了社会团体的年度检查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年审工作,做到依法办会。

2、做好会员的登记、发证工作,强化会员缴纳会费制度,增强会员责任感。

3、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本学会注重充分调动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促进学会的各项建设。

二、以市预防医学会各专业分会为依托,加强全市预防医学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1、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

(1)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主要采取经常性宣传和突击性宣传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慢性病宣传发动工作。经常性宣传的形式主要是出墙报、派发宣传单、宣传册子、撰写科普文章;突击性宣传性形式主要开展咨询宣传活动、电视台播放宣传活动情况等。在撰写科普文章方面,市中医医院做得比较好,其在《*日报》上刊登了该会会员冯小燕副院长不少如高血压、中风等科普文章。在开展咨询活动日活动中,该会组织会员参与“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据统计,在各宣传日活动中,参加的会员达40多人次,出动宣传车20辆,电视播放24次,电台播放90次,登载科普文章30多篇,张贴宣传画8000张,发放宣传单、宣传小册57000份,接受咨询15500人次,接受义诊25000人次,免费测血压5500人次,测血糖600人次。

(2)召开全市会议部署慢性病防治工作

该分会在*年4月17日组织召开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区)卫生局分管慢性病工作的副局长、疾控科科长、慢病站(疾控中心)负责人、防治科负责人以及江城区、海陵试验区卫生院院长、防保科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共60多人。

关勇强副局长在会议上回顾了我市近几年慢性病防治开展情况,部署了*年慢性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工作意见。分会会长谭乃章同志在会上总结了*年慢性病防治工作。分会秘书长刘崇欢同志具体布置*年慢性病防治工作。

(3)举办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管理培训班

今年上半年该分会举办了全市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管理培训班,参加人员有各县(市、区)卫生局疾控科负责人、慢病站(疾控中心)负责人和具体负责慢性病工作人员,以及江城区、海陵试验区乡镇卫生院分管业务的院长,防保科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共50多人。

关勇强副局长参加了培训班并作重要讲话,要求学员要认真学习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方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尤其是基层慢性病工作人员要根据卫生部《全国慢性病防治方案(试行)》和《广东省农村2001-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要求,认真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

分会秘书长刘崇欢和会员谭志雄两位同志在培训班上讲解了高血压、糖尿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以及监测、健康教育、干预与控制的技术等。本次培训班是历年来第一次较系统地介绍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学习班,学员们反应良好。

(4)、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

1)、做好市卫生局相关工作的参谋。经与市卫生局研究,该分会制订发下《*市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了五点工作意见: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②建立和健全慢性病防治机构及监测网络;③发现病人和管理病人;④加强培训工作;⑤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五点工作意见将为今后推动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科研工作。该分会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今年上半年由谭乃章等同志设计了《*市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研究》科研项目,6月份由谭乃章、刘崇欢、谭志雄等同志设计的《广东省*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现状的研究》科研项目成为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该分会除抓紧科研立项工作之外,还抓紧已立项课题的阶段性科研工作,同时发动会员撰写及,会员今年30多篇。该分会还鼓励会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3)、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各地卫生局认真组织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尤其抓紧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阳西县今年11月-12月间开展广东省健康相关危险因素工作,主要在该县抽取两个镇4个村委会320户居民进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以及在*市卫生学校抽取300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市慢病站门诊开设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科、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科目。今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完成较好,按时间同步超额完成了结核病防治主要工作指标。今年*市和阳春市性病实验室接受省验收并予以通过。

2、妇幼保健分会

(1)、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1)、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节日,上街进行《母婴保健法》和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在院内做好相关知识宣传板报的制作和张贴工作,发放宣传单和健康教育小册子,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全市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

2)、在作好宣传工作的同时,对全市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举办全市继续教育培训班,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妇幼保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

3)、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对筛查确诊的患儿采取预防宣教、追踪治疗等措施,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患儿得到了及时的治疗,避免出现智力低下的情况;使G6PD缺乏症的患儿避免接触可致溶血的药物及食物,避免溶血症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残疾儿童的发生率,提高全市人口素质。这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4)、积极与市妇联共同合作,做好“广东百万妇女卫生健康行”活动,开展*百万妇女乳腺癌普查等妇科疾病以及心血管、艾滋病等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服务,为全市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

5、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作为广东省新生儿护理抢救中心*分中心,为全市危重病儿的成功抢救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降低了全市婴儿死亡率,获得了省评审团的高度评价。

6、认真做好全市孕产妇健康教育工作,自今年5月份省卫生厅健康教育所及市卫生局领导在市妇幼保健院启动了全市孕产妇健康教育项目以来,该院每周星期六上午均免费为孕产妇讲课,讲课内容涉及孕产妇保健、新生儿保健、出生缺陷防治、婴幼儿早期教育等知识,深受孕产妇欢迎,每期均有30多人参加,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卫生厅基妇处的赞扬。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成为广东省健康教育所挂牌认可的两间地级市孕妇学校之一,较好地为全市孕产妇提供了科学保健、科学育儿的健康指导。

(2)、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1)、积极做好“两个系统管理”,成立孕产妇系统管理门诊,从孕妇怀孕开始建卡,门诊医生详细检查,做好宣教的同时告知孕妇下次检查日期;着重做好高危妊娠管理,严密追踪,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等。儿童系统管理由新生儿出生时开始建立宝宝册,住院期间做好各项检查及登记,出院后转至辖区管理。充分利用下乡到基层指导的机会促进各乡镇加强产科建设,对确实不具备接生能力的卫生院及时上报,要求做好系统管理及上转工作。

2)、坚持做好下乡医疗技术指导工作,与埠场卫生院和闸坡卫生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定期派医师下乡义诊、免费上课等,帮助他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3)、密切与基层医疗单位联系,构建新生儿转运网络,为全市危重病儿抢救提供快捷渠道,为成功抢救危重病儿创造良好条件。

3、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1)、在市卫生局和市预防医学会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各单位的推荐和民主协商基础上,并报市科协批准,成立了*市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会长由蔡德和担任,副会长由陈顺铭、谢军、周丽好担任,分会挂靠在*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2)、在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实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分布及耐药菌株监测的目标性监测。

3)、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受市卫生局委托,*年6月30日举办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预防与控制学习斑,主讲人为广东省医院感染控制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传染病学教授邓子德博士。

4)、市人民医院赖新峰主持完成《*地区胆石性胆道感染胆汁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研究》科研项目,获*—*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5)、已和市卫生局医政科一起对全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情况作调查,以了解*地区目前医院感染管理的状况及水平。目前,已进入调查前期准备阶段,设计调查表,征求省内有关专家意见。

6)、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年9月举办的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暨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秘书赖新峰同志当选省第三届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7)、组织市各医院的有关人员撰写论文,参加在深圳举行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

8)、结合省医院管理年督导检查,和市卫生局专家组一起对市二、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检查和督导,对所发现的问题和存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

4、食品卫生分会

(1)扎实抓好培训和“五五”普法宣传教育

全年举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班10期,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1061人;举办全市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培训一期,培训职业卫生监督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和部分工矿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9人;举办全市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培训班,培训卫生监督员53人。

在“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方面,采取形式多样的途径,积极开展各类卫生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组织专项宣传活动。市卫监所全年组织参加了“劳动者健康与企业社会责任”、“防治人禽流感宣传活动”、“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等大型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共制作宣传标语8幅,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份,接受咨询1583人次。二是深入服务对象开展宣传活动。市卫监所深入工矿企业、学校、餐饮单位等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共发放有关资料4800多份。三是利用新闻媒体,形成宣传攻势。市卫监所在*电视台制作播放了4期卫生宣传讲座,在《*日报》、《*卫生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信息》刊登稿件18篇,在《广东卫生监督》刊登稿件17篇。

(2)卫生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市卫监所按照《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要求,不断加大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同时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程序化和合法化建设,五大卫生的执法监督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4356人次,车辆1225辆次,共监督检查6758户次,发放各类卫生监督意见书2336份;卫生行政处罚1735户次,其中警告836户次,责令限期改正754户次,取缔43户,罚款102户次,罚没款共14.82万元;查封销毁不合格食品1.47吨。

1)、卫生行政许可

市卫监所主要负责食品、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卫生行政许可。全年共发放各类卫生许可证4065户,其中食品卫生许可证3523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539户,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3户。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广东省食品卫生许可发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符合办理许可证条件的,都按照法定的程序在法定期限内办结,办结率100%。

2)、食品卫生监督

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共3523户,实际监督检查3523户,监督覆盖率100%,监督检查9979户次。食品从业人员体检13935人,体检率98.2%。应培训食品从业人员10172人,实际培训10172人,培训率100%。“五病”检出607人,全部调离,调离率100%。食品监测抽检7558份,合格6670份,合格率88.25%;餐具消毒监测抽检29932份,合格26317份,合格率87.92%。

对新办和年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均实行严格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和卫生学评价,严把卫生许可准入关。市卫监所继续深化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学校食堂量化率达100%,餐饮单位量化率96.8%。在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中,市卫监所重点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卫生状况、食品原料进货索源情况、餐(饮)具消毒情况、食品存放及卫生防护措施等监督检查。对食品或餐(饮)具消毒监测抽检结果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店档进行跟踪监督286户次,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286份,责令其落实整改措施。

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市卫监所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与规范并举、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食品卫生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学校食堂和学校周边小食店专项整治、商场食品专项检查、旅游沿线食品专项检查、调味品专项检查、冷冻和冷食品专项整治、月饼专项检查、食品原料来源专项检查、无证无照清理整顿行动及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等。通过一系列整治行动,我市食品卫生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辖区内全年没有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辖区内共有公共场所539间,监督检查539间,监督覆盖率100%,全年监督检查2489户次。从业人员3987人,体检3915人,体检率98.2%。“五病”检出35人,调离35人,调离率100%。培训从业人员2789人,培训率达100%。对各类用具抽样检测11358项次,合格11027项次,合格率97.09%。

市卫监所在加强对公共场所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美容美发场所和游泳场所等重点场所的专项检查,美容美发场所的卫生许可证持证率和从业人员持健康合格证率都比去年有所提高。游泳场所的各项卫生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水质检验合格率也比以往提高,全年未接到公共场所传播传染病的案件。

4)、职业和放射卫生监督

市卫监所全年共对327间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工厂进行监督检查,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216份;督促用人企业做好工人岗前、在岗职业健康体检和培训工作,共有1186人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指导企业做好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积极宣传国家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因素而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处罚。

在核实基层X射线机使用情况和工业放射性同位素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放射工作单位防护措施的落实,防止意外照射事故发生。全年共对21间医疗机构放射装置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放射从业人员佩带个人剂量计,共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20份。

5)、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辖区内共有自来水厂1间。重点对自来水厂的卫生管理、水源地设有防护标志、防护范围内污染源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全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抽样检验228份,合格224份,合格率98.24%。对不合格的4份水样(均为余氯不足)进行跟踪处理。

6)、传染病防治监督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制定了传染病暴发流行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了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提高了传染病监督执法的科学性。根据传染病流行的趋势和特点,研究制定了不同时期传染病监督检查工作方案,重点是加大对违禁野生动物经营行为的检查力度,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情况以及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传染病防制措施的监督检查力度。全年监督检查有关单位175间次,发放卫生监督意见书156份。三是积极做好采供血机构与临床用血机构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监督检查中心血站1间、医疗机构56间,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39份,未发现因用血染上血液传播传染病。

7)、处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

一年来,市卫监所共接到群众投诉举报案件9宗,每宗案件都做到专人负责受理,受理登记记录完整,运转程序正确,案件处理率达100%,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回复给举报投诉者。

(3)综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

传染病学术会议篇(11)

新发传染病是指新确定的和先前未知的、可引起局部或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这些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预防和控制新出现的传染病,已成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无疑,综合档案室作为各级疾控机构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尽早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将档案管理渗透到防控工作中,做到关口前移,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第一手的材料,才能确保这些档案材料能够真正完整地反映防控过程和经验。

1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1.1架构档案管理组织

当疾控机构全面启动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机制时,往往会建立起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领导防控工作,并在此之下,成立相关工作组。如协调组、信息组、现场组、检验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外联组、专家组等,具体负责预防控制工作中上下级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进行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与上报;开展疫情的应急处理与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的监测与检验检测。同时还要对社会民众进行健康教育,并与社会多系统多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共同抵御新发传染病。在疾控机构启动防控机制的第一时间,档案部门就应积极行动起来,将档案管理介入到防控机制之中。首先,档案人员应加入协调组或信息组的工作,专职负责对整个防控工作档案的指导与收集。第二,在各个防控小组中确定档案信息员,负责该组档案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1.2明确机构和人员职责,建立规章制度。

档案部门应在各工作组成立之始,建议领导小组在各组建立和制定制度时,在制度中明确归档任务。在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时,将本组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和归档,并将这一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组的信息员职责中去。明确规定信息员的职责,除了定期将该组工作信息上报防控领导小组外,还要负责将该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上交到档案室。档案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归档范围,提出归档要求,发送至各工作组,从而确保信息员和各组工作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归档内容。

1.3利用现有的档案工作网络

在防控工作结束、工作组解散后,还会有反映防控工作的文件产生或需要归档,如表彰类的申报材料和实物类的档案以及各科室申报的有关项目或科学研究的档案材料。为了确保档案能完整地反映整个防控的全过程,也应该注意收集这部分材料,而它们的归档就需要靠现有的档案工作网络来完成。因此,档案机构还要及时对各科室的兼职档案员提出要求,关注并及时收集和归档这部分档案材料。

2明确防控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防控工作组的人员多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对档案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及时提出归档范围是十分必要的。防控工作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应从各工作组的职责任务出发,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制订。归档范围大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防控工作的组织与框架文件。包括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筹备、建立文件;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及人员安排、通讯录;重要的会议记录;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防控工作预案、方案、技术规范与技术指南;本单位和上级单位的防控工作计划、总结、大事记;本单位和上级单位关于防控工作的通知、简报等文件以及本单位向上级的请示、报告、建议、意见以及上级单位的指示、批复、复函等文件材料。

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理材料。对新发传染病进行现场调查和处理所形成的材料是反映整个防控工作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是开展传染病症状分析、流行病学分析和病原学分析与研究的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材料,因此要特别重视这部分材料的收集。这些文件材料应包括确诊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报告、专家会诊意见及现场消毒或进一步隔离的记录等材料。除个案材料外,还应包括新发传染病的报告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的技术规范、指南等规定性和指导性文件。此外,消毒药品、器械及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的申请、批复、登记表、汇总表,消毒工作登记和统计表以及应急队伍集结和培训等材料也应包含其中。

2.3 疫情信息统计与分析材料。这部分文件材料反映的是整个疫情的基础数据,因此,对它们的收集也是档案收集的重头工作。应包括本单位以及与上下级疾控机构沟通的疫情监测日报、周报、月报;疫情的监测分析报告;建立新的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或平台的材料以及相关的技术指南、规范性文件和培训材料等。

2.4健康教育材料。开展为大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疾控机构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大众都不了解的新的传染病,就更是需要加强民众的健康教育。因此,在工作中形成的健康教育材料就成为整个档案材料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健康宣传方案、宣传海报、公益广告、折页、手册;以及多媒体制作材料如DVD、VCD光盘等等。此外,还应包括对社区或下级疾控机构人员开展培训的材料。

2.5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科研项目等研究性材料。在开展疫情症状监测和实施防控措施的同时,疾控机构对新发传染病的研究会迅速跟上。档案人员应注意收集围绕该病开展的疫情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流行病学、病原学分析与研究等材料;此外,还应关注疾控机构为防控工作申请的各类项目和科研材料,它们也从多个侧面反映了防控工作的进展。这部分文件材料还应包括项目的申请、计划或方案、项目的进展记录、项目的总结性和评估性材料以及项目的审计材料等。

2.6社会机构联合防控的材料。防控新发传染病,不可能仅是卫生部门单兵作战,而是需要加强社会相关部门的联防联控,共同应对严重的疫情。当疫情发生时,疾控机构会立即与出入境管理部门、民航局、铁路局、交委、教委以及疫情周边省区的疾控机构进行合作,定期交流疫情信息,联合采取防控措施,并协助开展异地患者的排查和确诊工作。在联防联控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信息交流的制度、规定;疫情信息通报和工作简报;重要会议材料;协助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材料以及相关个案信息的通报、函件等材料。

2.7影像类和实物类档案材料。在防控工作中会形成大量的照片、录像等影像材料,也会有奖状、证书、奖牌、锦旗等实物类材料。档案人员一方面应明确地将它们列入归档范围,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关注这些材料的形成或产生时间,主动收集,做到随产生随归档。

2.8电子文件的收集。档案人员不仅要收集纸质档案,还应收集电子文档。电子文件的量很大,可以要求各工作组将本组的重要文件刻录成光盘,一式三份,与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3建设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系统

收集的目的在于利用,档案人员应积极开发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资源,为防控一线服务。档案人员一方面将收集来的文件材料尽快立卷,编制出目录,提供给各工作组查阅,一方面应利用信息平台,为防控人员提供更为便捷的网络服务。

3.1积极利用已有的信息平台。如果单位已有OA办公自动化平台,档案人员就可充分利用它,尽早将防控档案录入其中。具体做法是,档案人员应优先安排整理防控档案,并将全部防控档案单独编制目录号,在该目录号下,档案按形成单位大流水排序。这样,防控案卷的档号就不必等待当年常规收集的档案整理完毕后再去流水排序了,从而可以尽快地将案卷录入到办公系统中,方便防控人员利用。

3.2开发新的新发传染病档案信息系统。如果单位没有现成的信息系统,档案人员就应尽早地建议单位开发档案信息系统。在研发系统的过程中,档案人员应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多与软件设计人员交流,让他们充分了解档案材料的本身特点和利用上的需求,并且要求系统要留出端口,可以在以后加挂到单位的信息平台上。

4对档案人员的要求

4.1深入工作组。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各个工作组,了解防控工作的动态,随时掌握各组产生的最新文件材料,对收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4.2加强沟通与交流。由于信息员都是防控专业人员,对文件的整理与收集并不了解,档案人员就要经常与各组信息员进行交流,介绍收集和整理文档的经验,让信息员更快地进入角色。同时,要求各工作组必须建立起文件材料登记制度,无论是上级单位下发的还是本单位制发的文件,信息员都要一一登记。

4.3做好模版工作。档案人员应为各组信息员建立文件整理的样本,可以让信息员通过实际的操作,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掌握文档收集后的整理步骤和规范。档案室要经常备份各组的文件目录,从而掌握整个防控工作文件产生的情况。此外,还应要求各工作组及时将已经处理完结的文件材料向档案室归档,以达到文件材料早归档、早立卷、早使用的目的,方便整个防控工作的查阅利用。

4.4及时捕捉新情况。随着防控工作的进展和深入,档案人员应密切关注工作进程,如果发现有新的文件材料出现,要及时捕捉,或遇到新问题要多动脑思考,找到解决办法或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和国际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疾控机构预防控制新发传染病的任务会越来越重,档案管理一定要迅速跟上,才能使这些档案成为最为宝贵的防控信息资源,为应对新发传染病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