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6 08:38:56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1)

大学的课程没有中学的课程多,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不多,特别是英语材料。很多同学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不外乎与考试有关的资料。其他的英语材料,学生一般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英语水平,选择一些英语报纸和杂志,而对于报纸和杂志,一般也只是随便看看,很少有看完的;有的学生也会选择一些英文小说,也多半是看了前几页就没有再继续。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是很小的。

(2)阅读质量低

由于学生们不会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所以很多时候阅读质量低下。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过于简单,达不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如有的大学生还在看书虫系列的英文书,这些书适合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看,对于大学生学习新的表达和增长知识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专业性太强的材料,使自己在读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兴趣或者太难而放弃。所以,即使是花了一些时间在课外阅读上,但是没有好的材料,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同样收效甚微。

(3)阅读方法不当

课外阅读属于泛读的范畴,学生不必要把课外阅读的材料当作平时上课的材料那样去弄懂每个单词和词组。但是,很多学生却把课外阅读材料当作精读课文来学习,一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有的时候看了一个小时还在第一页和第二页,特别是对于英文小说,读者不用去逐字逐句的弄懂,这样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就是因为阅读方法不当,学生往往花了时间却觉得没有收获,这样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放弃英语课外阅读。

二、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却不给任何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有的学生会因为效果不佳而浅尝辄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1)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选择自己想阅读的材料,“学习者对于材料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标准或需求。”[4]在选择材料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告诉学生选择材料的标准,第一是材料必须难易适中,稍微高于自己现有的水平。材料太简单,学生阅读以后不能从中学到语言知识;材料太难,学生会丧失阅读兴趣。第二,就是选择材料要循序渐进,这既要体现在难度上,也应体现在材料的篇幅上。最开始,学生可以选择国内外英文报刊和杂志上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可以过渡到篇幅适中的材料,最后,可以欣赏国外的原版名著。第三,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集思广益,有的时候可以就一个话题去收集不同的材料,有的时候可以就同一类型收集不同的作品。这样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阅读的材料杂乱无章,而且便于学生自己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类总结。在材料的选择上,采取学生自选与教师精选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可以把学生选择的材料都集中起来,并从中选择出比较好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再者,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教学需要,给学生推荐其他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个参考阅读书目,这其中包括学生选出的材料和老师推荐的材料,而且,笔者认为最好是在学习小组内在同一时间段阅读相同的材料,这样便于开展小组内的书评和其他读书活动。

(2)教师的指导和监控

在第三部分谈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属于泛读范畴,其阅读方法与平时上课学习的课文有很大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应该以内容作为主要的信息点,而对于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学生可以通过字典进一步进行学习,而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了老师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评价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点就是对课外阅读的监控。如果教师完全放任自流,也许课外阅读就只会变成少数英语爱好者学习的法宝,而不是大多数同学提高英语的途径了。课外阅读的一个有效的监控手段就是读书报告。由于大学英语课堂人数众多,教师必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读书报告会。分组的时候,教师最好能把同一专业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在日后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的阅读。教师一定要事先给学生安排好读书报告会的时间,虽然是分小组,最好选择统一的时间,这样便于老师到场进行指导和监控。而且只有老师到场,学生才能真正认真准备小组内的发言。这个时间可以选择在上课前的十分钟开始,或者课程上完后留下几分钟,这样既不需要全班学生单独再找出时间,也不会占用老师的其他时间。在每次读书报告会之后,小组内都选择一位同学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读书报告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出严格的规定,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每次小组要推选不同的成员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教师的监控还应注意学生的反馈。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耐力,所以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得到学生的反馈,比如qq群和qq空间。现在的大学生都渴望与教师交流,但在大学里,教师除了平时上课,其他时间与学生接触很少,而且有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来与老师交流。这样,在网络交流中,教师可以更及时的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对于网络交流并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时间进行面谈。

(3)形成性评估

“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估,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英语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在课后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努力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采取传统的以一次考试来定学生成绩的终结性评估,而应采取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估,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读书笔记和全班展示等环节来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师可以给参与的同学一个分数,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再在基本分上给予奖励分。教师观察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前面提到课外阅读的监督方式主要是读书报告。在小组读书报告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出勤率,没有到场和没有准备的同学都没有分数;而在教师的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于个别的在写读书报告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讲解。第二个方式学生自评和互评。在每次读书报告后,教师都让学生对自己的报告给出分数,同时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在每次评价后,教师都要及时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及时给出每个学生在这次书评中的成绩。第三,读书笔记。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因为英语本身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外语,所以这个读书笔记也可以算是一个英语好词好句摘抄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摘抄在结构上或者内容上很好的句子。第四,全班展示。教师可以把这个部分设计成一个加分环节。每次小组选择的同学在全班做展示以后,做得最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次加分。通过这些方式,每个同学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数,而那些不去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书评的同学则可以会面临重修的危险。这样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也使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中来。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拓展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其基本做法是紧紧抓住文本,以文本为中心,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由一本教材的阅读带动几本、几十本乃至更多的课外读物的阅读。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

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其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学生图书馆定时开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读报或借书。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图书来源主要发动学生捐赠,通过借书、传阅、相互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二、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

拓展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阅读的出发点不一样。课外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是非常自由的,而拓展阅读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课本为出发点,所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也可以是适宜于比较阅读及学法迁移的材料。

1、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我们在进行拓展性材料的选择时,应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选择的材料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

2、拓展阅读教学应该根据文本合理选择拓展材料

进行拓展性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使文章再美,如果所选材料的阅读训练达不到教学目的或与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统一,也要忍痛割爱。

(1)内容相关的拓展。如有关课文作者的介绍,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文中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补充阅读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无师自通。

(2)从作家角度延伸。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学习课文《去年的树》后,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新美南吉,告诉他们新美南吉虽然残疾而且只活了30岁,但他是个有名的童话作家。可以阅读他其他的代表作《小狐狸买手套》《狐狸阿权》《花木村和盗贼们》等。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3)

1.引言

许多国内外语言学者都重视大量的语言阅读, Krashen在输入假说中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国内语言学家吴古华认为,大量阅读易上口的、地道的英语阅读材料或书籍对提高英语水平很有裨益。可见大量的阅读是重要的。然而地方普通高校有其自身的地方性特点,那么受这种特点影响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如何?他们能否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这些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2.调查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及内容。

为了了解地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我对江西省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和“英语翻译”两个专业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70份问卷,收回169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回收问卷后,我任意选取了10名被调查者分别用中文进行了面谈,请他们就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2.2调查结果及分析。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课外英语阅读感兴趣,但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没有掌握好阅读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明确的,但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也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和问题。

2.2.1地方高校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兴趣较强,但阅读水平低,阅读量较少。相关的问卷显示,71.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93.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作用大,这些说明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并看重课外阅读的作用。尽管学生重视课外阅读,但调查显示阅读时间非常少,有72%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我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很大的盲目性;二是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调查中有5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这也是地方高校生源地一个特点。而他们英语阅读水平较低,信心不足,方法不够,这些抑制了他们阅读行为的养成。可见较好的英语基础、适当的自信心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等一系列因素都是良好的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

2.2.2地方高校阅读资料方面的问题

地方高校学生能获取阅读资料的途径单一狭小。地方高校所在城市较小,少有相关的英语阅读资料出售,因此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或院图书馆和校内书店摊点等途径获取英文阅读资料。但地方高校的图书馆的书籍类型也相对固定,且更新慢,故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另外,校内英文资料的销售点少,所售书籍类型少,且大部分都是应考资料。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阅读的资料类型很有限,很难获取适合自己水平和口味的材料。调查显示39.3%的学生平常阅读英语报纸杂志,39.9%的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配套材料。面谈中,学生说杂志和报纸内容面宽、贴近现实、丰富有趣,他们更愿意阅读,但是却很难获取。而图书馆的书籍,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很多书老旧、无趣,语言和思想不好理解,阅读有一定难度。由上可知,由于所处地域等的局限,地方高校学生获取课外阅读资料的途径较为单一,且难于找到适合自身水平的阅读资料。

2.2.3地方院校阅读环境方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交流的氛围并不浓厚,有95%的学生表明只会个人阅读,有2.5%的学生会双人阅读或集体阅读,可见学生之间没有什么交流,只是自顾自地阅读,遇到问题不会交流解决。而面谈中,学生表示教师在阅读交流方面亦未有相关要求,他们也不知道用怎样的方法去交流,可见教师对这方面缺乏重视,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交流阅读。

2.2.4教师方面的问题

问卷显示,86%的学生认为需要老师进行阅读指导。他们反映教师有做过一些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但还是不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可见教师在这方面并未有全面而系统的指导,加上学生本身是二语学习者,阅读困难本来就多,仅有一些指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策略研究

调查分析表明,地方高校英语学生在课外英语阅读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来自学生自身,有的来自外部环境,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我根据调查分析中总结出来的问题,试图找到一些更有效的途径来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3.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英语是一门语言,和中文一样,我们能学好中文,就能学好英文,因此,就算后进生,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积累丰富的词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这样从心理上给予学生鼓励,树立信心。

3.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按此计划进行课外阅读。在该计划中,教师列出阅读书目,并对阅读目的、要求、时间和评估方式做出要求。教师列出的阅读书目应涵盖书籍、杂志、报纸等各种类型的读物,做到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要求方面,规定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做笔记,摘录重要的词汇和句子;在阅读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则起到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学生按照此计划进行阅读,便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和水平。

3.3丰富阅读资料获取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合适的资料。

针对地方高校学生获取阅读材料 有限的情况,学校或院图书馆应加大图书扩充和更新力度,补充一些版面新颖、内容有趣的书籍,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书店作为图书馆的补充,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资料,因此,学校可鼓励校内书店和报刊摊点引进更多的英语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并鼓励学生购买,从而使店主和学生都能受益。除了图书馆和书店等主要途径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如网上阅读、网上购买、相互借阅来丰富阅读资料、获取途径。

英语毕竟是第二外语,不少读物对中国学生来说难易度相差甚大。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阅读资料,选择那些有趣的,且词汇、语言、文化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料。教师也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

3.4注重课外阅读交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有很强的自主性,也带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学生需要交流来取长补短、促进阅读。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能促进阅读交流,增强阅读效果。学生应该积极阅读各种类型的资料,并定期开展总结和汇报,如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分享收获、汇报阅读内容、总结思想体会等。

3.5教师应该系统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教师应系统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如构词法,从而积累词汇的方法;找观点句、关键词、信息词的技巧;找关键词,并分析句子、段落和文章结构的技巧;略读和寻读的技巧,等等。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以此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还应监督学生,从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执行情况和作业检查中,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使阅读能够科学、持续地进行下去。

4.结语

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着阅读时间少、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和习惯,难以充分获取适合的阅读材料,缺少良好的交流氛围和监督机制等问题。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阅读习惯,帮助选材,促进阅读交流,并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4)

一、在图书馆中浸润书香气息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视野,积累知识,更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我平时十分注重发挥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拓宽阅读视野,为他们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

1、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兴趣是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学校图书馆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一张长形桌子可围坐八位学生同时阅读;书架开放式摆放,每列书架标注图书分类,便于学生挑选;墙上的读书名言和禁止喧哗等警示标志引领学生自觉、认真地进行阅读,在书海中徜徉。

2、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好书是学生成长的铺路石,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为保证阅读量,学校每学期都将各年级的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告知学生,学生可购买图书阅读,也可到图书馆借阅。除了这些规定的书目,我也会以班级名义到图书馆借适合的图书在班级漂流,,使他们天文地理也能略知一二,拓宽阅读面。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效益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活动,是学生有着浓厚兴趣的一种教学活动。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认真读好每一本书,用书中纯洁的思想去引领学生成长,同时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我们如何巧妙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这种特有的优势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呢?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

1、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年龄小、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开展课外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否则,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就形同虚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独特的视听效果,充分利用网络中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进行教学,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外阅读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多媒体网络中的阅读资源具有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迷人的语音、绚丽的色彩等特点,往往能很快抓住低年级学生们的心。在网上阅读就想看动画片一样开心、有趣,这比起传统的文字阅读要鲜活得多!

2、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因此,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读什么”和“怎样读”上了。在教学当中教师就是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在扩展阅读中,语文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材料。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在大量感知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就能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了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比如学过《九寨沟》一文,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网上阅读材料《海滨小城》、《迷人的张家界》、《海滨仲夏夜》等精美短文,使学生凭借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感受景美、文美,积累语言,同时又形象地把握住了写景一类文章的方法。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可以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学生读了这些文章后,便很快发现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抓住最能体现动物特点的部位依次进行描写,为其写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网络中的内容,抓住网络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详细、更优秀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促进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5)

由于我园班组幼儿人数较多,集体教学中教师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及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成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在班级中创设了分享阅读区,每天有计划地利用区域活动及离园前的时间在阅读区开展小组教学活动,以此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与延伸的关系,给每个幼儿创设更多表达、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教育过程更加合理、完善,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分享阅读区环境介绍

1.阅读区全景。我班分享阅读区设在卧室一角,一面临窗,一面与教室相通,从房顶垂下的粉红色彩带将阅读区围成一个较为隐蔽的温馨小屋。阅读区内从墙面、地面、书柜到玩具架都是教师根据需要精心创设的。这种高低错落的游戏场景,营造了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

2.阅读区墙面环境内容

(1)阅读区小组活动安排表

我们根据班中幼儿性格、能力特点,将50余名幼儿划分成5组,每组10名成员,周一至周五区域活动时间每组活动一次,由一位教师负责指导和记录,保证了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2)分享阅读三流程的图文提示给幼儿阅读区活动内容提示。

(3)读本文字墙

我们将学过的读本文字内容呈现在阅读区墙面上,鼓励幼儿脱离大小读本进行指读、朗诵活动,为独立认字阅读做准备。

3.图书架,摆放整齐有序的大小读本,教师自制图书,故事图表,收集的资料为幼儿自选图书,教师指导阅读、同伴合作阅读提供材料。

4.表演材料架。头饰、手偶材料架,都是教师制作,幼儿共同制作的头饰、手偶等道具,供幼儿表演使用。

5.自制图书架,摆放精选的亲子自制图书,美工区小组合作自制图书,幼儿独立制作的小书供教师、幼儿交流阅读欣赏提供支持。

三、分享阅读区活动介绍

教师为幼儿精心创设的分享阅读区环境,那么在阅读区开展哪些活动呢?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1.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区小组活动

(1)前期经验准备

幼儿受发展水平及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各类生活认知经验,往往不能在较短时间里很好地感知读本,为保证每个读本能顺利而深入地开展,教师、幼儿及家长都在每个读本进行之前,有目的地做好充分准备。

(2)过程中的查漏补缺

由于集体教学时多数幼儿受课时限制没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练习,而在分享阅读区中通过指读、圈画文字及看图排序等方式,增加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之间有效互动,兼顾到每个幼儿的现有经验,力求每个幼儿对每个读本都感知到位。

如读本《贪吃的小猫》,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书阅读,圈画字词及句式的练习。

(3)第三课时的巩固延伸

①同主题的故事阅读。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对读本学习很熟悉,为使幼儿对所学读本主题题材有更深刻的印象记忆,运用同主题阅读是个很好的练习方式。

每进行完一个读本,教师会选一些同主题的故事书,组织幼儿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参与讨论,丰富对同类主题故事的感知。

如学习读本《聪明的小鸡》之后,《聪明的小羊》《聪明的兔子》使幼儿对聪明智慧有了深刻的理解。

②师幼阅读自制图书。每个读本的拓展活动时我们都会开展自制图书活动,由幼儿小组合作、亲子制作图书;由于是幼儿亲手制作的图书,幼儿有分享的欲望,在分享阅读区里能自信地和同伴分享交流图书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师幼共读不仅能读到更多内容,幼儿也能从同伴的图书中学到制作图书的方法,为制作图书拓宽思路。

2.幼儿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对幼儿交往合作社会性培养是极好的手段。为此,我们选择适合的读本改编成课本剧,供幼儿在阅读区里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幼儿排练、制作道具,排练好后让同伴观看。

经过上述工作后,幼儿已能合作表演,在游戏中分享阅读区又成了“小剧院”吸引更多观念观看表演,另外我们还常组织幼儿到中小班给弟弟妹妹表演,深受欢迎,幼儿的自信心、合作表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小组自选活动。分享阅读区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场所,能极大地满足个体需求,在宽松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为此,我们还每月安排一周自选活动,幼儿小组成员协商自选书架上的书阅读或合作表演或分小老师等。

同时提供图片、卡片、背景图、立体教具,采用观察讲述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

同伴间相互交流、讨论,从而对阅读内容加深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4.离园亲子活动。亲子阅读是分享阅读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使分享阅读区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功能,我们在每周五下午(固定)离园前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离园前亲子阅读内容,观看幼儿表演,加深对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理解和学习,有观摩教师进行的小组阅读活动(小书指读、圈字词、句式练习、有表情朗诵、表演)引领家长了解教育方式,也有亲子自选读本、操作材料以密切亲子感情,提高阅读水平。

四、创设分享阅读区的作用与反思

分享阅读区的创设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学习时间、空间,如幼儿利用一日之内的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活动,分享阅读区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有机融合,与其他区域互相联系。如与美工区、游戏区、建构区密切交往。

分享阅读区帮助幼儿与环境、教师、同伴积极有效地互动,增加幼儿的表达机会,增强幼儿的表现意识,如常常不举手幼儿,在阅读区敢于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分享阅读区为教师提供了细致观察,耐心倾听,鼓励支持,有效指导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灵活投放各种材料,了解并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如《我们的自行车》第一次投放与读本相似的句式卡,第二次投放一周计划表格,由幼儿选图卡摆放,第三次投入绘画材料,由幼儿合作制作一本图书——《我的一周》。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6)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让学生走进教材,获取知识。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某个情境中,感受教材。教师如何能扮演好线与桥的角色,把学生引入教材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即使桥搭好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觉得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们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觉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萌发从教材中品味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要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如读思结合、合作交流、扮演主人翁等,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获取知识。

二、身先投入,孕育内心情感

思想情操如果靠说教强加给学生,会适得其反。情感传输重在熏陶、感染。语文教师不能仅讲讲课文、诵读文章的精华、说说作者的心愿,更应学习自我感悟、身临其境,再努力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把作者与自己的人文情怀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可以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情感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以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言行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在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的心灵,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最后,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合理、适时地评价作者、主人公及师生的言行,激励学生主动探讨人物的心境,与作者一同插上心灵的翅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三、引向课外,开拓阅读视野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在语文教学上,要想更好地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及个人喜欢的书报,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

1.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

2.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选择阅读方式,定好范围,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

3.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叶老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

4.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5.组织交流,反馈教学。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指导学生成立读书交流小组,制订计划,让学生在小组中显示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四、放下架子,才能敢于尝试

语文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我们要善于打破受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教学,放下架子,深入童年生活,做学生的引路人,多给学生尝试学习的机会,与学生一同交流,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首先,增加教学特色,给学生创建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若是不苟言笑,或者过于拘束,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多趋于紧张、严肃,学生会产生压迫感。因此,如果课堂中的教师能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时常笑脸相向,具有幽默感,给学生创建轻松的环境,这样,学生上课时就如沐浴在春风里,思维活跃,他们之间就可以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7)

一、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融合:促进自觉阅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根据英语学科特点,从教师发展的角度对英语教师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将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有机融合,通过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影响,激发教师阅读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形成自觉阅读。首先,要规定教师制订的个人三年成长规划中必须包含三年阅读计划,计划应包含阅读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阅读内容要有系统性,计划还必须包括具体的阅读时间、数量、类别和方式等。其次,要重视阅读评价,对教师的阅读活动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于教师的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研讨记录、活动次数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这既是对教师阅读的反馈,也是对其阅读的一种推动。再次,教师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成果应作为教学骨干评选、考核、奖励等的依据之一,以提升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觉性。

相关部门要搭建教师阅读交流的平台,展示教师的阅读成果,激发教师的阅读热情,努力发掘教师阅读的典型,梳理他们的阅读经验,大力宣传以阅读促发展的优秀教师。研究显示,外部环境的肯定、支持及扶持以至引导的态度(外因)激励着教师的成长,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追求知识(内因),使内因更具力度,而有了内因,就又增强了教师寻求环境中积极因素的动力和敏感性,这样,外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发挥了形成和诱发性作用,对教师成长可以起到催化作用。教师的阅读活动与自身发展融合、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觉阅读。

二、阅读管理与活动开展同行:促进持久阅读

阅读并非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量变的积淀过程,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制订阅读制度,严格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制度对阅读行为的约束力。阅读制度的制订要注意三点。一是阅读内容多样性,如英语文学作品、英语报纸杂志、英语国家的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二是阅读量有层次性,如临近退休的教师可适当减少阅读量,中青年教师可加大阅读量,以增强制度的可行性。三是阅读过程外显化,要求教师在阅读时作勾画批注,撰写读书笔记,便于督查。为了促进教师持久的阅读习惯形成,学校可每周开设一节英语教师阅读课,并将这节课纳入课程安排,用课程管理的方式去推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教师阅读兴趣减弱时放弃阅读的情况。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激发教师阅读兴趣,维持教师阅读热情。每年可定期举行一次大型的“英语教师读书节”活动,分市、区、校级三个层面展开。活动前要组织调研,了解教师对阅读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需求,然后召开英语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讨论活动主题,选定阅读书目,制订活动方案,随后逐层宣传发动,部署阅读任务。活动展示阶段,可成立各种阅读小组,通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等形式交流阅读体会和困惑,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解读角度会使文本理解千差万别,而理解的差异使教师的认识更趋于多元化、立体化,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阅读欲望;可开展如专题讲座、读书征文评比、阅读随笔展览、网络阅读专栏、读后一得评比、“我喜欢的一本书”书评等活动,将教师的阅读兴趣推向深入;还可开展各个层级的“优秀读书个人”和“优秀读书备课组或教研组”评选。这些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我们对教师阅读成果的尊重,让教师充满实现自我提升的激情,使教师的阅读活动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

三、个性化阅读与专题阅读并举:拓宽阅读广度

个性化阅读是指教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亦指教师根据自身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科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阅读是个性化很强的事情,受个人阅历、价值观念、学科结构、既往经验和阅读能力等影响,只有让教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自己需要读的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才能持久,也才能达到扩大阅读量、拓宽阅读广度的目的。

语言学习靠的是大量语言的反复刺激和积累。学习者读的量越大,接触真实语境的机会就越多,语言复现频率就越高,词汇量就越大,语言能力就越强。只有通过广泛的个性化阅读,才能积累大量词汇、句型和结构,培养语感,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目前,中学教材话题范围广泛,包含科技、宗教、文学、艺术、医学、环保等各个方面,教师只有对各个话题有较为完整的知识和深入的理解才具有讲授教材的能力。因此,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阅读材料的题材应多样化,要多积累英、美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可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因为不同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又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现象。要接触最新、最真实的英语,可以选择报刊、电视、网络文章,因为它们所使用的是不断变化的语言。阅读材料的体裁也应多样化,如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等,这样可以有意识地扩大某一体裁方面的词汇和知识。

此外,应鼓励教师结合英语教学开展专题阅读,专题阅读可弥补个性化阅读题材狭窄的不足。教研部门可针对教师阅读能力的缺失情况推荐相关书籍,让全市教师同读一本书,如语篇分析、系统语法、英语修辞、体裁知识、阅读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或者,教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微型课题进行阅读,如语篇粘合词汇的使用研究方面的书籍。这类书籍应采用精读模式,相关部门可开设专题读书报告会,以促进教师深度阅读。

对专业性强的研究类书籍以及经典书籍,要从多个维度对阅读材料进行研读。如语言维度,在获取大量信息内容的同时,从阅读材料提供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汇和句式,欣赏文本的准确用词、丰富的句式以及精妙的修辞。又如语篇分析维度,理清材料的逻辑脉络和内部组织结构,把握其篇章模式和谋篇布局的特点,归纳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及主旨,最终达到获取信息和深层理解的目的。再如文化意识维度,分析材料蕴含的情感态度和文化内涵,体会不同文化的差异。

四、自我阅读与专家导读互补:延展阅读深度

自我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但缺少专家引领的自我阅读常常是盲目的、随意的,缺乏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刻性,甚至可能始终徘徊在浅层次。因此,自我阅读与专家导读相结合是提升英语教师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高校英语专业教授、学科教学专家以及名师的作用,组织“名家讲坛”,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语言、思维、情感、文化、方法等)对教师进行有效的阅读引领,为教师打开专业阅读视窗。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8-01

1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理念及目标

随着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

1.1第一层级:复述性理解,主要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取表演所阅读的材料,或者将阅读的材料用图画表达出来等形式来培养其第一层级的阅读能力。

1.2第二层级:解释性理解,要求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例如:对于中年级学生可采取问答方式或者制作一些简单学件(如幻灯片)来介绍或推荐自己所阅读的材料,从而培养其第二层级的阅读能力。

1.3第三层级:评价性理解,即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对于中年级及高年级学生可利用课堂以及网络交流阅读材料时,对自己所阅读的材料本身,以及同学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评价来培养其第三层级的阅读能力。

1.4第四层级:创造性理解,要求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例如:让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或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续写,而这些学生作品也可放入学件,或贴在网络BBS论坛让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第四层级的阅读能力。

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千万不要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选择大人心目中的好书好文章,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欣赏的乐趣。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形式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直接在网上进行在线阅读电子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2.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例如:《微型小说选》、《吃耳朵的妖精》、《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2.3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高年级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所以应该以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主,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辅,以优秀的诗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为主,鼓励看长篇名著。例如:《春江花月夜》、《水浒传》、《三国演义》、《季节飘带》、《锦绣心情》、《羊脂球》、《简爱》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过后,通过在课堂上以及在BBS网络平台上进行评价、交流和推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使学生不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开展及评价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欣赏的能力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该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长期、长效,并利用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做到“厚积”才能实现“薄发”。

3.1低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先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并渐渐引导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扩大范围进行欣赏和交流,慢慢培养其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扩大其阅读和交流的视野。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每次可抽取两到三名学生向同学朗读自己推荐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说明推荐句段的出处,做到朗读时口齿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谈谈为什么推荐这句段,表达自己对句段的感受,再让班上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级中随机抽取的学生应先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好的开头,才有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制作学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及电子表格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分。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9)

课外延伸阅读是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展开的延伸面的相关读物。是要根据个体情况,发挥个人特长采取相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关信息,形成自身的一种学习习惯。从而进行知识积累。开展课外延伸阅读的类型很多,如看书,看电视上网等,但应当注意的以下几点。

一、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各样,易难适中,寓于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读,体味和欣赏,自然会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延伸阅读过程中,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的选择,内容广博,视角独道,既富于新鲜的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也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

二、注意学生阅读的个体心理和个性差异

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不同在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做到有的放矢,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物点,选取和采用,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的趣味的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提高效率。

三、明确目的,提高要求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的分类,分层级获得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在课外延伸阅读中教师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才能循序渐进,使阅读效率得到提高,阅读能力得到培养。

四、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教师在进行外课阅读教学时,要努力使课外延伸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做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努力达到刘勰《文心雕龙》“操于曲,而后晓声,观于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五、课外阅读与读书的笔记相结合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10)

一、教师要为幼儿创造阅读识字的条件和氛围

阅读是一件对外界环境要求很高的学习方式。在十分嘈杂的环境下我们是很难静下心来去阅读的,即使能够安心地看书,也不能够有敏锐的分析和整合能力。幼儿如果长时间地在不适宜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就会形成错误的阅读习惯,甚至会错误地认为阅读就是把文章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就可以不需要学习、分析和记忆。为此,我们想要在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就必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营造一种融洽的、有阅读氛围的环境,正确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指导幼儿分析和提炼文章中的精华知识,学会提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伟大的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外部条件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如果幼儿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学习,且与环境进行交融和互动,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就会快速地掌握和理解,能力也会突飞猛进的得到提升。”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幼儿的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创设适宜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幼儿时期的阅读能力和经验。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去指导幼儿阅读相关的资料或文章。春天来临时我们就阅读一些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让幼儿在阅读时就能够亲身感受及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和情感。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接受语言表达的知识,将语言表达的含义与自身的情感相结合,从而慢慢地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的能力。

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新鲜的阅读材料,增强幼儿识字阅读的动力

阅读除了需要环境适宜之外,还需要其文章和材料的内容比较适宜幼儿阅读。太难会打消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不但不能够促进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反而会起到反面影响;太简单,又会让幼儿轻视阅读能力,更达不到训练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时期我们要为幼儿准备一些难易适中的,既能够满足教学目的,又能够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材料和文章。

知识的载体就是书籍,阅读能够让幼儿走进知识的宝库——书籍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在幼儿学习阶段,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特点来为幼儿选择一些具有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且把这些材料放到幼儿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让幼儿在自由的时间能够自由地去选择阅读的材料,并自主地进行内容的感知、体验和探索。例如,在上阅读课程前,教师都会在图书角放置一些新的图书、图片,并向幼儿介绍这些图片的内容或是图书的讲述内容,激发幼儿主动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而且我们在阅读之后可以让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感想,从而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分析能力。并且在为幼儿选购阅读材料时一定要选那些色彩鲜明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正确优美且朗朗上口的材料,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有阅读的动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也会有显著的效果。

三、幼儿在阅读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建立融洽的阅读关系

良好适宜的阅读环境除了地点和氛围之外更重要的是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只有人与人之间能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才能够确保书与人之间进行更好的对话,才能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含义。在阅读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够帮助幼儿建立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进一步阅读的动力,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除了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还要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确保幼儿在愉悦、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阅读。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反复地阅读过文章之后,还要引导幼儿表达出自己阅读后获取的知识以及感想,并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加透彻、全面地理解文章或是材料的内容。通过幼儿之间或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还会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会让教师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幼儿的阅读能力水平,帮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有侧重点。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设计丰富的阅读识字活动,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

教师读书交流材料篇(11)

培养大班幼儿自主阅读习惯是必要的、它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选择适宜幼儿阅读的方法、游戏、良好的环境、及优秀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满足幼儿阅读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开放的、丰富的、可供自由选择的时间、空间

所谓自主性阅读,是指阅读者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阅读材料,并以自己的经验对该材料所呈现的含义加以诠释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在幼儿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唤起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自主地进行阅读学习。

一、创设阅读环境

提供足够丰富的自主阅读材料,对大班幼儿显得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活动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钢琴、消毒柜、毛巾架、作品栏、玩具柜等)、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可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物品材料上,字与图、字与实物一一对应,睡床、床上用品、幼儿用的书本等也贴上幼儿的名字、墙面上及阅读区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1】

老师还可引导幼儿共同商量设置班级的区角标识,引导幼儿给区角取名称,如语言区“我是小小主持人”、音乐区“小音符之歌”、表演区“酷酷大舞台”、美术区“小手真灵巧”等,将设计好的图文并茂的区角标识悬挂在活动室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激发了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活动室内阅读区还提供大量适应大班幼儿阅读的材料。除幼儿熟知的《恐龙家族》、《彩图幼儿故事100集》,《好儿童》、《娃娃画报》外、还有益智类书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十万个为什么》,中外文学名著《西游记》、《安徒生童话》,趣味性强的如《趣味迷宫》,等等,将这些书摆放在敞开式图书架上,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等时间段自由选择阅读。此外,还向幼儿提供随手可取的铅笔、彩笔、纸张等供幼儿绘画、书写的材料,黑板、粉笔也向幼儿开放,提高他们书写的积极性。

二、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一)小图书阅读活动

大班幼儿对文字、书面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2】

(二)与幼儿交流

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感染。实践证明,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1.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

2.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

3.编报活动:在了解报纸特点的基础上,先让全班幼儿共同创编一份报,然后每小组自由商量编报,从报纸名称、内容、编排、装饰、绘画都让幼儿自主操作,自主商量决定。

三、各领域有机整合

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主要在语言领域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交叉、融合于其它领域的活动中。如在艺术领域中,每一次的绘画作品都是孩子的心灵写真,作品中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孩子也很想介绍给别人听,利用这一点,鼓励孩子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创造的作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讲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如幼儿画完一张画后,启发他们讲述画面中的故事,教师(或家长)帮助幼儿记录,布置于活动室中。通过画与话相结合,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扩大了。如散步、参观、游玩时好看的风景,有趣的事件都可变成定格的画面,成为幼儿讲述的材料,每天教师可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开展“想到什么就说”、“看到什么就讲”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3】

四、训练阅读习惯

1.带幼儿参观图书馆,感受安静氛围,了解一些图书馆借阅方式,教育幼儿在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对于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认真看书的则及时表扬。

2.关注阅读中家长的配合,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形成合力。【4】

幼儿的良好习惯,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共同督促教育下才能形成。我们印发了家长材料"指导幼儿阅读",详细讲述了阅读图书的重要性,并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孩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在"家园之窗"经常登载有关早期阅读方面的文章,指导家长配合开展幼儿家庭阅读活动;家长会时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园开展阅读活动情况,交流探讨听取家长反馈意见。

总之,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家园配合逐步培养起来的,这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在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提供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主动学习,乐于用“百种语言”表达,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周璘 《少年儿童研究》——如何进行幼儿的自主阅读 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