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开发技巧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4 15:13:32

开发技巧论文

开发技巧论文篇(1)

1.前言

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力量训练内容是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目前力量训练已经极为重要的深入到啦啦操运动中,但是相关理论文献并不多,尤其在技巧啦啦操这样的新型项目中有关力量训练手段的研究更是十分匾乏。王丽娟[2]的《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外技巧啦啦操的发展历史,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开展非常系统的、科学的竞技啦啦操的训练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也是非常可行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 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就技巧啦啦操队体能训练内容的问题,向北京体育大学、怀化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现状。

2.2.3访谈法

向北京体育大学啦啦操代表队、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的教练员3名、运动员72名发放问卷。就本研究相关课题开展问卷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 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以及力量训练分类

3.1.1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

通过查阅ICU《2014版全国啦啦操规则》得知,技巧啦啦操人员组成可分为底座运动员、尖子运动员两种运动员。经过底座运动员和尖子运动员的配合完成技巧啦啦操中的各项难度。

本文将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进行研究。

3.1.2力量训练内容的分类

经查阅《运动训练学》力量训练内容分类得出,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部位力量训练可分为:A上肢训练、B下肢训练、C核心训练。本文着重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研究。

3.2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3.2.1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托举动作时要求最高的就是上肢的力量,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是托举专项力量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托举的难度变化和难度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主要有卧推杠铃、引体向上、俯卧撑与侧举哑铃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上肢力量的练习决定着整个难度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肢强大的力量训练有助于与尖子运动员难度的配合和难度完成的稳定性卧推杠铃可以有效的练习技巧啦啦操地做运动员的上肢力量。

3.2.2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意义核心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运动员强大的核心力量可以起到稳定性、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等重要作用。所以,每个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有平衡垫站立、健身球俯卧撑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他们在比赛中所做的技术动作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对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项目运动员来说,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3.2.3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的运动员需要强大的下肢力量,这关系到技巧啦啦操技巧难度的稳定性。所以,加强下肢训练是非常要必要的训练内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下肢训练内容有负重深蹲、蛙跳、负重跳台阶等。根据调查结果得出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的力量练习更偏向于负重深蹲这一内容,所以,由此得出,一些负重类的练习是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关键,负重练习有助于下肢力量的增强。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在完成难度动作完成时上肢的力量要求很高,上肢力量训练是力量底座运动员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难度变化多样性和难度完成性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4.1.2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4.1.3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大的下肢力量对技巧难度的稳定性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4.2建议

4.2.1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上肢力量训练时应多做卧推杠铃、引体向上等高负荷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力量的增强。

4.2.2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时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多练习腰腹力量以保证托举的稳定性。

开发技巧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6 — 02

随着我国公共性音乐教育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到音乐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人民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有称之为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国民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集中在少数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转向提高全社会音乐生活的参与上来,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面前,国外六种教学法(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综合音乐感、科思、铃木)被引进我国。从20世纪初引进的西方音乐教育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建构中国音乐教学体系,大力发展普及音乐教育

从19世纪的末叶到21世纪的初,我们一直在专心学习,模仿,传播西洋音乐,对中国凡千年来的音乐文化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和西洋音乐方面,一些词曲作家如黄自、刘天华等虽也尝试将传统与外来文化融合,但并没有完成继承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的重任。建国后,全面引进前苏联音乐教育体制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仍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如我国的钢琴教材中,国内的、传统的曲目极少,只是作为点缀而演奏,西方完备的教材体系为钢琴教育提供了条件。不完善的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则无法为民族音乐提供生长和发展的条件。专业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熟悉和喜爱外国音乐,善于演奏和演唱外国曲目,会写跟着外国潮流而中国人难以接受的作品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却一知半解,面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已濒临失传。而中国的孩子除了西方的音乐、钢琴、电子琴以外,可能更适应中国的京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曲艺中的“体态律动”和“锣鼓经”那些极富民族特色更贴近他们语言生活环境,极富情趣的地方音乐和少数民族活泼欢快、载歌载舞的表现。这一切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迅速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需求建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中国音乐体系,加强对古文和占音乐的学习,利用现代科技尽快完善民族乐器研究与创作,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音乐。

二是发展民族音乐,并非排斥西方音乐,相反仍需学习吸收其精华。扩大视野建立全球意识,学习研究世界其他国家音乐并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开拓新的发展于方向,适应全球文化及音乐发展。

三是积极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探索,技术探索,培养能站在世界民族音乐发展前沿的民族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演奏家和演唱家。

除了大力发展音乐师范的培养以外,还要对音乐专业的办学方向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学生能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对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加大思想教育,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接触中小学生的机会,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的思想不稳固,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了解和理解,总想脱离教育岗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育思想准备、教师的一般修养、心理准备应当比专业学识更为重要,更应受到重视。

二、制定合理的专业技巧课课程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一直是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教学方面最为复杂、最为繁琐的难题之一。音乐学院一般以技巧课为主,技巧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优劣。本人多年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实际,对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专业技巧课与理论课的区别

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一般指声乐、键盘、器乐专业技巧课,它与理论课教学有极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上课课时不同。理论课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周、3学时/周、4学时/周等,是集中上课,每小节课50分钟,2学时100分钟。而专业技巧课不同,音乐表演专业2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二次课,一次课40分钟;音乐学专业0.5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一次课,每节课20分钟。

第二、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不同。理论课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讲是固定的。例如周二3、4节02级音乐表演专业配器课,主讲教师是王阳,地点在418教室,就是说02级音乐表演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王平教师教师讲配器课。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专业技巧课在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相对来说是不固定的。例如02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声乐课,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时间上课,周一到周五都可能有02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上课,不会固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即使在同一时间上课的学生,也不一定会是同一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例如:02音乐学某些学生周一上午上声乐技巧课,就会有不同的声乐教师,在不同的上课教室,给02音乐学专业分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给一名学生上课。

第三、上课内容不同。理论课是针对所有学生在相同上课时间内讲授相同内容。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不同的学生程度不同,上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例如键盘学生,同一年级程度好的学生,在大一就可以学习《车尔尼练习曲599》或《车尔尼练习曲849》;而程度不好的学生,在大一可能就只能学《哈农》或《拜厄》。

2.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的特点

由于专业技巧课的特点,对于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上课时间分散。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同一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不相同的,不能像理论课,只要是同一年级,至少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上同一门课程,另外,教师连续上课时间相对较长,有些教师上课时间从周一8:00至晚上7:30,这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上课地点分散。由于专业方向多,我们学院音乐表演就有声乐、器乐、键盘、舞蹈、作曲、指挥、戏剧表演与主持7个方向,因而任课教师也多,教师及学生上课地点分散、不集中,我们学院上课教室多达四十多个。

第三、任课教师工作量大。由于学生专业方向多,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人数大大多于理论课教师人数,尽管如此,专业技巧课教师的周学时均达到20节以上,远远超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

三、 结合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特点及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改革技巧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年来,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使用的教案、授课计划同理论课的相同,这给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因为所有的教学授课计划、教案都是针对理论课设计的,它具有通用性,而专业技巧课针对于每一名学生,具有个性特色的特殊性,这样,授课计划及教案应用在专业技巧课上极为不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根据专业技巧课的特点,也根据专业技巧课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及技巧课教案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下:

1.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专业技巧课教师要将自己的学生不分年级划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授课计划,这项工作在期初完成。

2.期初不用准备专业技巧课的教案。专业技巧课教案重新制定,专业技巧课教师要给每一名学生书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及格式如下:

(1)填写好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简历。其中包括指导教师情况、所学教材、学习时间、入学考试时演唱、演奏曲目、现有专业水平、存在问题等,此项内容主要是掌握学生专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等。这一项需要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核、检查。

(3)每周记录。其中包括出席情况、教学内容及步骤、小结、上课效果打分。此项根据学期开课的周数及周学时数,按每次上课内容填写。例如:声乐技巧课周学时是2学时,学期开课16周,那就需要记录32次。上课效果打分按学生上课情况给分,分值分别为:18、16、14、12、10、8,对应的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较差。学期累计平均分为该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4)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时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巧课考试组教师(每组5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就是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项还包括提高率、期末总结、假期作业。

通过对技巧课教案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针对每一名学生设置,使教师教学目的明确,真正做到因人而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制定专业技巧课课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课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上课的班级、人数、地点、学时,方便了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检查工作,期中包括教师上课迟到、早退、学生迟到、早退缺席的教学秩序的管理、教师调、串课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等,一目了然,方便准确。(表略)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个别学生行为松散的特点,制定了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内容如下:

1.连续无故旷课三次(含三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每学期累计旷课五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

2.学生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按旷课处理。

开发技巧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05-01

1 对声乐理论教学分析

理论永远是实践的基础,是科学掌握声乐技能,应用于实际,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根本出发点。任何事物脱离了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声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1.1 声乐教学理论是音乐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需求

从古至今,中西方音乐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长河中,无数的音乐前辈,为声乐的发展积淀了宝贵的音乐文化知识财富,虽然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与其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合拍因素,但是基本上脱离不了传统音乐的指导和引教。而且这些理论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和目前流行的西方声乐理论相比照,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理论特色。因为在先进的科技发展背景下,音乐已经同科技完美统一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它的文化根基是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所无法取代的。

1.2 声乐理论服务于声乐实践

任何理论的发展永远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声乐理论教学也是为了凸显声乐专业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深厚的发声、表演、声音控制,以及各种相关的生理保健知识,为声乐技能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础。古人给后人遗留下很多声乐方面的宝贵财富,如《乐府传声》,其中论述“高腔轻过”的理论时说,“凡高音之响,必窄,必细,必锐,必深;低音之响,必阔,必粗,必钝,必浅。”这句话是对声乐学生的指导,但是概念很模糊,简单的说就是:当声音到达头腔,胸腔共鸣减少时,就会获得窄细的声音效果。当声音在中音区时,以胸腔共鸣为主时就会获得阔粗的声音效果。这样就可以按照书中所述,运用于实际发声中,使发声更具技巧性。

2 声乐技巧焦点问题

声乐理论和声乐技巧对于正确歌唱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声乐理论与声乐技巧是在歌唱实践中总结出来并用于指导歌唱的科学理论,正确地掌握了声乐技巧,才能恰当地运用于实际发声。例如,如何咬字吐字,如何在声音技巧中共鸣,发声位置如何掌控等。

2.1 声乐的语言技巧

声乐情感表达讲究“字正腔圆”,那么吐字咬字就成为语言技巧的重点所在,对它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在演唱的时候,要根据节奏、抒情类型的不同,对字头字尾采取不同的发声方式,可以舒展流畅,可以缓慢轻柔,也可以高亢激昂。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

2.2 声乐声音上的技巧

声音技巧包括吸气、呼气、发声、共鸣等各种演唱技巧。歌唱共鸣是人体通过声带发出的声音,一并传递到了身体的其他共鸣腔,并引起这些共鸣腔产生共振的一种现象。使干涩的声音通过各种润色,变得更加的圆润动听。它分为头腔共鸣,它可以将刺耳的声音缓缓,使声音逐渐变得更加柔和、温婉,听起来更加美妙;口咽腔共鸣,它连接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的中间纽带,对于演唱中声区的音节有很好帮助;还有胸腔共鸣,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共鸣方式,用这种方式能感受到气流较强的冲力,并最终到达下齿背部,产生撞击后沿路返回胸腔,在胸腔内形成共振力效果。

2.3 准确地掌控发声位置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正确的歌唱发声是从高位置获得的声音,有些人唱歌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那是因为他肆意发声,不能控制自己的发声位置。高位置的声音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明亮并富有色彩变化,而低位置的声音缺乏声音容量且扁而尖,所以人们更喜欢嘹亮的、给人远距离感的高位置声音。科学的发音方法包括哼鸣法、弱唱法、设想式唱法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总之,只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才可以将声乐的美表现到极致。

3 声乐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

声乐是技能性很强的科目,应注意声乐技巧的研究和使用,并能汇总于声乐理论,更好地指导不同类型的歌唱。声乐教学与实践在演唱艺术中,内涵的培养和外在的表现,共同铸就了歌唱者的艺术风格。声乐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继承和弘扬声乐文化,就需要将声乐知识以课堂的形式传播下去。

3.1 实际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堂实践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形式丰富的各种声乐训练和培养活动。因此,在培训中应该根据学员的个人的基本条件和声乐素质来给他们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对声乐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也就不尽相同,根据学员的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所长之处,不仅有利于学员发挥声乐的极致,还有利于声乐的长久发展和创新。真正的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有助于学生走向成功,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各种声乐艺术诉求,采取配合、点评、讨论、集体训练、个体训练、分布训练等各种方式,扎实打好学生的声乐基本功。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巧的运用以及声乐丰富声乐的表演素质。

3.2 增加实战性机会

声乐表演需要舞台,而仅仅停留在虚拟舞台的阶段,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真正的现场的氛围,这样永远不可能有突破性的进步和创新性的灵感,因此,应该增加学生们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历练自己的机会,这样也有助于经验的积累。可以在学校定期的举办一些晚会,或者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演出以及参加一些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遵守一些原则,如校内为主,校外为辅,毕竟还不是真正的艺术者,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重点。还要切实保障学生的根本利益和自身安全,防止上当受骗。

3.3 注重创新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但是实际表演时那些死气的知识未必适用于任何情景。这就需要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变通,选择性的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地、完整地、灵活、地、辩证地思考理论问题和看待技能训练的方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相同或不同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思维的开拓、以及智力的开发,提高学习声乐的兴趣。

4 结语

培养学生声乐技能技巧过程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才能使声音流畅优美自如而持久。请记住,声乐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的同时,它也是需要发展和创新的。

开发技巧论文篇(4)

新是唯1的出路。因此,本文从古筝左手技巧的发展出发,来探讨左手技巧对古筝音

乐的创新。

[关键词] 筝乐 左手演奏技巧 发展 古筝发展历程 传承与创新

Abstract: Review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playing the skill of left hand of

Chinese zither, from the happy evolution of kite, development of skill and

technique, my humble opinion Chinese zither left hand play the orbit of

development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imes of skill. Meanwhile, should prosper

and revitalize a zither of music, it is the only outlet to innovate. So, this

text proceeds from development of the zither left hand skill, to probe into

the innovation to the zither music of the left hand skill.

Key words: The zheng music Play the skill in left hand Development Zither development course Passing on and innovation

目 录

前言…………………………………………………………………………………………2

1、传统古筝中,左手演奏技法的性质,功能及定位……………………………3

2、左手技法的发展及其在筝曲中的运用……………………………………………4

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左手技巧的发展及运用……………………………………4

2、改革开放后左手技巧的发展及运用……………………………………………………7

3、古筝音乐传承中的创新……………………………………………………………8

3、左手技术的变化与古筝音乐风格的联系………………………………………9

1、古筝音乐的风格……………………………………………………………………9

2、左手技术的发展与古筝音乐风格 ………………………………………………10

开发技巧论文篇(5)

初一学生就像刚走路的婴儿,父母不必教孩子走路的技巧和规矩,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迈步走路、不用人扶的勇气。教师不要给孩子设定框框,不要讲什么立意拔高,不要练什么技巧方法。要做的只是给学生设置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自由的舞蹈。学生的心境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放开胆子去阅读、去选材、去谋篇、去展示、去交流。

放手写放胆文,写作个性化。珍惜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自己的感受原汁原味,散发着生活的芳香。这些感受也可能是片面的,但都出自于童心,这些片面也是可爱的片面,教师要给予保护,不要批评,必要时可给予指导。提倡写放胆文,要求他们我手写我口。作文就是倾诉的对象,就是知心的朋友。作文是说真话的地方。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思想肤浅而自卑。作文说真话了,假大空就没有了,伪圣化的情感、成人化的语言就没市场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少写命题作文,多写自拟作文。根据初一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多些记叙文,多编故事、多写童话、寓言。提倡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天天乐道、夜夜苦思的题材写成系列作文。简化审题步骤,降低立意要求,至于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必要时可以给予点拨,平常尽量不涉及。

第二部曲: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严格规范,训练技巧,写“规矩文

自由的舞蹈固然潇洒放松,但还不够美,不够飘逸,一招一式还要规范,只有规范,才会提升。作文要有自己的规范。初一要放,初二要收。

1、文体规范--初一上学期

当今四不像作文,像感冒病毒一样四处泛滥,成为常见病。何哉?

a、对文体的特点和要求认识模糊,不到位。

b、对生活缺乏细致的观察,感情的积累不够,只能用假大空来充数。

c、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只能敷衍了事。

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不要文体,不管文体如何创新,作文的文体特点一定要突出,要一目了然。同时讲清不同文体的要求和特点,对照范文,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记叙文:A.写人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人,再写多人。写人一定要有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动态的人物描写一定要写清楚人物变化的过程。写人物牵涉到事件,一定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B写事的记叙文先练习写一事再写多事。涉及的事件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事件过程中的细节描写要具体细腻。事件有主次之分,主要事件一定要大写特写,要出彩。写与事件有关的各类人物,描写要到位。

2、技巧规范--初二下学期

记叙文:描写方法结构方式、叙述方式、写作方法等技巧都要加强规范。议论文:首先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论点、必要的论据和切实的论证过程。事实论证文字一定要简略,可与记叙文中的叙事做比较。论证过程、论证方法、文章结构都要加以规范。

三、春风化雨而无迹,踏雪寻梅而无痕--写不显技巧却深藏技巧的”自由文“

看似没有技巧而技巧无所不在,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近代作家偏爱孙犁、汪曾祺,是因为他们都达到了此种境界。名作家都难以做到,怎能要求初三的学生呢?但它应该是每个学生的要求,是每个写作者努力的方向。内容第一,技巧只是雕虫小技。但没有技巧的文章是会让人不忍卒读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有文的文章,学生还是可以写出的。

前提:1、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写作的欲望不可抑制;2、对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领悟。3、技巧烂熟于心,熟能生巧。

初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自然而然的运用技巧。初二是有意为之,初三是无意而为。其中过渡的桥梁是对写作技巧的熟练掌握。初三作文特别要注意要因人施教,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已经渐渐拉开。

高层次: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适当的文学创作,如,小小说、散文,也可以进行文体创新,同时要求他们不自觉的运用写作技巧。

开发技巧论文篇(6)

1 声乐演唱及技巧的内在关系

声乐是嗓音、曲调、语言的完美融合,它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声乐的探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日常演唱者的刻苦发声训练逐渐建立其模式化的声乐演唱体系。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声乐演唱在音乐教育中也有了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对发声的科学化指导,对相关技能的全方位掌握,无论是对声音还是站姿、咬文嚼字都有着系统化的训练模式,从而在声乐演唱训练的基础上使得学生产生音乐的共鸣,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效果。

声乐演唱讲求技巧,如何运用正确的姿势,如何保证气息的支持,如何让声音自然圆润,如何更富有渲染力的表达歌曲等等,都要依靠声乐演唱技巧得以实现。声乐演唱技巧包括发声技巧、肢体语言表达技巧、共鸣腔使用技巧、咬字技巧等等。发声技巧的关键在于气息的运用,唱歌时,气息畅通无阻,才能将声音似喇叭般高低自由收放,得到圆润、松垮、通畅、宽衡的声音效果。肢体语言表达技巧是指通过肢体动作,配合歌词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心声,除此之外,适当的肢体动作也可以确保演唱者畅通的呼吸,使整个演唱过程锦上添花。共鸣腔使用技巧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咽喉、口腔、鼻腔、胸腔,通过四腔的协调一致影响声音的共鸣,从而引导或牵制声音的变化。咬字技巧主要运用在对歌词的阐释,通过掌握每一个字发音的规律及腔调,分析并运用到演唱中去,通过对咬字适当的夸张或缩略来配合不同的曲风,从而加强音乐的感染力。

声乐演唱的过程也是声乐技巧运用的过程,声乐技巧作为声乐演唱的辅助工具,对于音乐的演唱及内在情感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声乐强调的是演唱,演唱即是声和情感的外在表达。为了更好的阐释声和情感在音乐中的融合,需要声乐技巧予以辅助,通过坚持不断地发声练习和肢体表达练习来达到最终的演唱效果。除了互通的内在联系外,声乐演唱及其技巧还有共通之处,即声音的共鸣。歌唱的动力在于气息,气息又贯穿声乐演唱技巧始终,无论是发声练习还是咬字技巧及肢体表达技巧练习,其都为“气息”所服务。在气息提供演唱动力的基础上,气息又帮助演唱者更好地阐释歌曲,表达歌曲。在音乐教学中,老师会充分利用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再由学生的悟性感知声乐,表达声乐。在领悟中,需要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感知声乐演唱及技巧二者的联系,在技巧的辅助下将音乐完美的表达。

2 呼吸训练

呼吸为声乐演唱提供“支持”,这种支持是一种自然的唱歌状态,即讲求气息的平稳通畅,从而推动声的发生,当然这种自然流畅的气息需要不断的气息训练加以强化,使得声音避免僵死和堵死的情况发生,声音在气息的推动下自然的形成“通”、“松”、“空”的特点。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呼吸训练作为基础训练,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作用。古语说的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训练帮助声音正确的震动,随着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使得声音有高有低,音色各异,在气息的支持下,完成整首歌的演唱。当然气息不仅仅对声音有着支持作用,还有着渲染作用。气息的渲染作用主要表现在“饱满性”上,即随着喉咙的打开,气息的通畅流淌,使得整个上半肢腔体得以扩大,在充足的空间内,产生“共鸣”。因此呼吸训练不仅决定着音色、音调,也决定着共鸣体的渲染作用。打好“气息”的坚实基础是声乐练习的第一步。

3 发声练习

发声训练是声乐演唱训练的基本形式,即提炼出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动机、乐句,配合母音、音节,根据对不同音域的选择,在一定的音域内做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正确的发声往往配合横膈膜控制呼吸法,在喉头的位置确定下,使得声与气息密切配合,无论是低音还是高音,无论是美声还是通俗,在喉部器官稳定的基础上配合声、气的调节都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发声训练的另一大目的是为了调节共鸣腔体的使用,通过头和胸的控制扩张共鸣腔,在共鸣腔扩张的同时美化发声。训练中,老师往往会帮助学生做声区划分,注重学生呼吸、共鸣腔体的紧密配合,从而达到发声练习的最高效果。在发声练习中,通常选择a、e、i、o、u五个原音作为基础母音,从最易发声、最自然动听的母音练习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提高声乐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4 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呼吸训练中我们提到过,共鸣使得声音更有渲染力,更具饱满性,没有共鸣,声音失去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共鸣的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人体的共鸣腔包括胸腔、口腔、头腔,在歌唱中,由于曲调的不一,演唱形式的各异,咬文吐字的具体化,使得共鸣腔在演唱中的使用比例不同。通常来说,低音更多的使用胸腔,因此在低音域练习中,会注意胸腔发声练习,胸腔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声音的松弛,切莫用胸腔共鸣压迫喉咙。中音则适用于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音的直接共鸣区域,声音由喉咙发出后、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状、下颚自然放下,在需要时可以稍稍后拉,上颚保持上提感,在烟、喉自然松开的情况下,配合牙齿、唇部、舌获得更好地口腔共鸣效果。头腔共鸣主要应用在高音发声,头腔共鸣的最大特点在于声音的明亮、辉煌,富有穿透力。头腔共鸣不仅决定着音色,更决定着音质,练习时,老师通常会教导学生以闭口打哈欠状,双唇微闭,留宽气息通道,从而使得声音上提,以眉心震动为目标,集中声音的明亮,配合呼吸点、共鸣点、发声点,取得丰富,富有光彩的发音效果。

5 歌唱语言及其表达

声乐不仅是对旋律的表达,也是对语言的表达过程。歌唱艺术以唱腔为基础,搭配语言,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如何才能充分表达歌唱语言,首先从咬字说起,歌唱时的咬字不同于说白话时的咬字,讲求呼吸的支持,根据音域和音质的要求达到不同的共鸣。吐字同样以气息为动力,以口腔为发声源,在吐字中我们既要考虑口腔的打开状态,找到共鸣点,又要确保呼吸的支持,咬准字的发音,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保持正确的吐字效果。最后要提的是收尾,恰当的收尾做到承上启下的歌唱作用,不仅为下一句发音打好铺垫,更保障了整首歌的自然流畅的表露。

6 结语

通过对声乐演唱及技巧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声乐技巧为声乐演唱提供了保障,使得声乐演唱更完美、细腻。此外声乐的各个技巧间又相辅相成,穿插其中,无论是共鸣还是发声还是气息支持,都成为声乐演唱艺术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开发技巧论文篇(7)

作为世界艺术之一的舞蹈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而组成的。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独特风格的舞蹈,这类舞蹈一般称之为古典舞。古典舞的艺术性较强,它根植于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同时又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不断发展的艺术舞蹈。古典舞蹈是历代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结晶,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大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与相对高超的技巧。本文主要以当代中国古典舞为契机,论述技巧方面的训练。

1 中国当代古典舞的由来与发展

我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这一名词,随后得到舞蹈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并流传确定。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与其他风格的舞蹈相比创立较晚,它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教授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代表作品:《丝路花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其中在《黄河》中,中国古典舞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限,不再是戏曲行当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体运动,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挥洒自如的表现思想和激情的人体语言,“从而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神韵上都找到了中国传统文代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从而使中国古典舞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黄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 中国当代古典舞的技巧训练

舞蹈技巧是一定时间内,通过正确运作人体的肌肉、韧带、骨骼做出繁难复杂的各种动作,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舞蹈技巧动作是以既有的情况为依据、以现存的条件为前提来进行的。中国当代古典舞的技巧颇多,包括:控制、弹跳、旋转、翻身等多种形式,因此,对表演者基本功的要求较为严格。接下来,笔者对重要的几个技巧进行详细论述。

(1)旋转技巧:中国当代古典舞蹈的旋转技巧,有身体在直立舞姿上的旋转,也有身体在水平、俯仰、拧倾等舞姿上的旋转,这些不同舞姿的旋转,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作为从事古典舞表演的舞蹈工作者必须全面且高质量的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更好的将作品演绎。下面,笔者将旋转技巧中几个常用的训练方法向大家介绍。

1)小舞姿直立旋转需要注意的问题。任何一种旋转技巧都需要注意对身体重心的把握,没有稳定的身体重心,在舞蹈中是不能够进行完美的旋转。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循序渐进,先进行直立旋转,首先以双脚直立转开,使身体保持直立的状态,然后再收腹、立腰、沉肩,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肩膀与胯部应该保持在一个垂直线上,接下来,随着原地碎步进行留头、甩头的练习,这样能够更好的使训练者掌握身体重心,从而提高上下半身的协调感,逐步进行单脚旋转。我国舞蹈艺术家在进行创立古典舞蹈时,对这一技巧的训练方法借鉴了欧洲芭蕾舞的“二转位”、“四转位”,因此,学习我国古典舞蹈的朋友在日常训练时要多与芭蕾舞的优秀训练方法相结合,达到充分提高旋转技巧的效果。

2)俯仰、拧倾的旋转需要注意的问题。跟俯仰、拧倾的旋转有关的包括:射燕转、大掖步转、运手转等,这些旋转是在小舞姿直立旋转基础上的提高,对“身韵”和“旋转”的要求更高,这需要每个训练者注意。此外,由于俯仰、拧倾的旋转更需要双手及肢体的动作相互配合,因此,在训练时一定要切记把每个动作做到位,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感,对拧、倾、圆、曲的形态和重心的把握要重视。

3)幅度旋转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幅度旋转包括斜探海转、运手紫金冠转等几个内容,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这二者进行介绍。斜探海转在训练时注意的要素是具有“螺旋性”,要求动作流畅、舞姿伸展。紫金冠转属于幅度较大的旋转动作,发力猛、动作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掌握了这种旋转技巧,在表演古典舞时对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翻身技巧:“翻身”是我国现代古典舞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之一,它呈现的身体拧倾的状态,无论从动势还是形态上,都比较符合古典舞独特的审美风格与技法特征。所谓“翻身”,即表演者以腰部或胯部为轴,用手臂为动力,在身体拧、仰、倾、俯的转换中,完成单一或连续性的翻转动作。“翻身”的种类有很多,运用范围也很广,技巧性强,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接下来,笔者详细介绍。

1)基础翻身需要注意的问题。所谓基础翻身,顾名思义,是翻身的“基础形式”,主要包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等。这两种翻身具有基础性,在舞蹈中,一切翻身都是在这两种翻身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

2)舞姿翻身需要注意的问题。舞姿翻身属于大幅度动作翻身,掀身探海翻身和斜探海翻身都属于这类,他们都属于中国古典舞蹈典型的翻身动作。训练探海翻身的时候步骤是:以旁点步,托按掌为准备姿态,动作腿抬至旁180度,然后手臂打开双山膀,向后环动至掀身探海舞姿,动作腿落至并步半脚掌仰身,经过侧腰至俯身踏步蹲姿态。

3)综合复合翻身。综合复合翻身是高难道、综合性的翻身,是翻身技巧的高难度展现,其中代表性的有:移地翻身、点步翻身接吸腿翻身、串翻身接绞腿蹦子等。

3 总结

中国当代古典舞从其根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也是中国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当代中国舞蹈艺术家对几千年中国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创新。同时,在技巧训练方面还参照了其他舞蹈风格的训练方法,使中国古典舞蹈得到了科学、快速的发展,现在变成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等其他舞蹈风格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笔者作为从事舞蹈专业的工作者,结合个人实际,在本文中主要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蹈的几个技巧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修立婷.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5).

开发技巧论文篇(8)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

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篇(9)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篇(10)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93-01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精神的进一步渴求。目前,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古筝这门器乐,进而对它的指法技巧展开了新的一轮研究。“托”、“勾”、“颤音”这三种指法是古筝的基本指法,其中“托”和“勾”是右手指法,而“颤音”是左手指法。

一、古筝指法技巧中的“托”

在“托”的指法当中,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夹弹法,二是提弹法。夹弹法主要的动作要领是用演奏者的大拇指向外弹弦,弹弦的时候大拇指保持直立的竖状,弹奏时和古筝的弦面保持90度状态,指甲不能用力向下,否则会压到弦,也不要将指甲向上,否则会挑到弦,发出不想要的声音。正确的动作要领是向外推起弦,然后将手指靠拢附近的弦,产生静音的效果。如果没有采用标准的指法动作要领,就会影响到发声、发音的纯净度、旋律的流畅感等因素。

提弹法主要的动作要领是用演奏者的大拇指向手掌心的方向去用力弹,这时候注意发力点是大拇指的第一关节,从角度上看,它和琴弦琴面产生了45度的角,这和夹弹法的角度不同,其余的地方也不同,比如手背和面板保持平行状态,虎口张开,不能闭合。而且在大拇指第一关节运动的时候,其余部位要静止不动。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比较清澈。

二、古筝指法技巧中的“勾”

在“勾”的技法当中,也有夹弹法和提弹法两种勾法。夹弹法中勾的动作要领是用中指从外往里弹,弹完后手指靠拢在下一根准备弹的琴弦上面,动作要直,弹奏的手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也要平直,不能弯曲。中指“勾”的时候,手指运动的方向与琴保持平行状态。而提弹法中勾的动作要领是用中指向上,弦向后迅速放松手指,与琴面垂直,掌心微微弯曲,如同手握鸡蛋,五个手指间留有距离,手背和琴面平行。

三、古筝指法技巧中的“颤音”

“颤音”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筝左侧做均匀、有规律地颤动,使余音更富有韵律,有如水波荡漾。在老式记谱中“颤音”称为“吟”,大约在50年代后才改称为颤音。这是左手的一种指法,主要动作要领是当右手弹弦之后,在左侧大约距离筝码二十公分处,用左手的中、食两个手指并齐,手指根部要凸起,不要凹陷,轻放在所弹的弦上,并上下均匀地震动琴弦。尤其在伴奏当中,古筝演奏者必须认真体会演唱者的行腔、吐字、发声,从而按照他们的演唱特点和曲谱上的标记,糅合自己的音乐理解之后,加入必要的音型和表情记号,掌握和理解了@些内容,然后才能发挥指法技巧的作用,让整支作品显得更加丰富饱满立体。

四、古筝指法技巧在演奏中的价值

古筝指法技巧的价值体现在它决定每个音符的呼吸,也就是模拟演唱者及管乐演奏员的呼吸。快而有力量,吸气则快而猛,预备拍慢,吸气也应慢而柔。它也决定了乐曲的速度、节奏特点、乐曲的力度、乐曲的情感及演奏方法。演奏较抒情的音乐风格时,动作应柔软;演奏激昂的古典音乐时,手指动作果断有力,声音则应结实、刚强;而演奏轻快、活泼的音乐风格时,则动作灵巧,音色则应有弹性。乐曲结束部分的运动轨迹方面,乐曲结束运动根据情感表现也是同等重要。乐曲在情绪激昂、音响强烈时结束,演奏者的整个手指收拍要果断,有力,收拍的动作也可用握拳来表示音乐的果断结束。这种文化修养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获得,这也是古筝指法技巧的独特文化演奏内涵。我国古筝属于古典乐器,中国古代音乐工作者从大自然中寻找音色,模仿山水鸟兽的声音,利用天然材质制作出了古筝,用它来表达大量的唯美的自然音色。自然的音色具有独特的音乐魅力,符合古典音乐创作及应用的要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筝演奏的未来发展途径已经成为了时代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新的趋势。现阶段古筝指法技巧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许多人也开始重新解读古筝演奏指法技巧。我国现代生活环境变化多端,艺术人口急剧增长,对于古筝演奏艺术未来发展途径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因此本文这种研究无疑是具有好处的,其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阿优扎娜.古筝演奏方法浅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