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6:32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1)

1.1.1存在问题的林业项目管理。重施工、轻养护是林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通病,这就不能保障林业工程建设的长期质量。没有完善的科学规范的招投标制度,行政审批是大部分林业工程发包的主要方式。林业工程项目管理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人才流失。

1.1.2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的林业相关政策。林业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率在一定范围和区域内存在问题,使林业政策和法律的严肃性受到影响。退耕还林的政策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使其执行起来缓慢,出现了不能如期开工的林业工程。使我国林业工程受到影响的是不够规范化的林业政策对林业工程的管理,林业工程的正常进行,没有及时运用政策和法律的手段来维护。

1.2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1.2.1没有落实到位的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国家推出的退耕还林政策,主观认识不足和不完善的客观管理是林业主管机关和林业工程施工单位在落实政策上存在的问题,致使不能很好地落实以退耕还林为代表的林业工程政策,使林业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都受到影响。

1.2.2没有真正理解林业工程的重要性。我国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和配套资金在经济不发达区域容易出现资金被截留以及拨付不足等问题。对于林业的法律法规,有一部分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在认识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必然会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

2、林业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2.1对国家相关的林业政策予以落实

建立林业工程建设推进机制,林业工程建设应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各个相关部门通力将其搞好。林权的确权工作要加快进行,使林业工程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对于林业工程建设各级财政预算要予以相当的倾斜,并对林业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做进一步的放宽和完善,对相关税费应予以适度的减免。对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林业政策要用好并予以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作的有效展开要加速推进。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按期绿化。政府或林业部门要立即收回没有按期造林或改变用途的区域,并进行重新造林。不合理费用各地部门不得向林业企业随意摊派,林业企业有权拒付强行摊派的费用。

2.2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并确保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到位率,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国家应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予以增加,调整财政政策,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进行优先安排。对林业工程建设基金制度予以建立,要广开渠道,动员社会的各界力量,吸收资金、统筹安排、分级管理。建立林业专项资金拨款制度,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要予以建立,加强林业工程建设资金的监管,对我国林业工程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予以健全,林业工程资金及时到位应予以保证,并且要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行。

2.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协调

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作用,对实用科技成果要注重引导应用,积极协调乡镇、农场、水利等单位,在加快造林速度的同时要注意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要加大力度宣传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对其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要进行重点宣传,对森林的多功能和效应要多做宣传,使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得以增强。开展爱林护林、建设美好家园教育,让广大群众自觉地保护森林、爱好树木。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2)

构筑中原崛起的生态屏障,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强林业碳汇能力,满足第一人口大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强劲需求,是河南省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加快中原崛起的一个关键问题。党的十七大之后,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率先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科学决策。

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林业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林木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全省林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河南省同期GDP的增幅,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400多万立方米,大枣、板栗、苹果及茶叶等林产品生产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影响。河南省实现了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的“四增长”,“缺林少绿”的现象已成历史,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河南林业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薄弱环节。河南林业基础低,人口多,人均林木蓄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还有1100多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447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02万亩平原区沙化土地。因此,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全新的视觉,重新规划林业建设。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较好,南北植物并容,树种资源丰富,发展林业的优势和潜力较大。2007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林业建设的正确思路、丰富内容、有效措施和实际效果,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科学决策,谋求林业更高水平、更快速度的发展,并通过林业减排作用拓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通过林业防护作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二、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科学性

河南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林业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关键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集中民智,调查研究,并科学编制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作为今后5年全省林业发展的总蓝图和行动纲领,使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切实体现在规划的目标任务、建设工程等具体内容当中。

1、规划程序的规范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专家编制《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采取以县为基本单元,经过了自下而上、科学计算、逐级汇总、平衡优化、专家论证等环节,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对涉及到的林业与粮食安全、节能减排等重大问题认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科学咨询论证,并及时吸收农业、水利、国土、城建、环保等有关行业的科研成果和业务规范。河南省政府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进行了论证评审,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审委员会认为“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指导思想科学,建设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处于国内同类工作的领先水平”。院士专家的论证评审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的及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目标设计的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的基本要求。规划的目标任务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既有造林规模又有效益价值。规划提出经过5年努力,巩固和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了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了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有林地面积达到5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84%,森林和湿地资源年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达到8600万吨,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100亿元,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700亿元。所有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建成林业生态省。这些目标任务均经过集思广益,民主讨论,分析研究,科学计算,是科学可行的。

3、建设工程的合理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谋划生态省建设工程。在山区和平原区,统筹安排部级工程与省级工程,统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在突出宜林荒山荒地营造林木工程的同时兼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村镇绿化工程,在注重造林的同时兼顾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的改造。在规划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基础上,计划启动8个省级林业生态工程和4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5个省级重点生态工程规划总任务5151万亩,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4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规划总任务324万亩,包括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相互衔接、合理布局,形成了涵盖全省的林业工程体系。

4、保障措施的操作性

把良好的发展设想、科学的目标任务、合理的建设内容等变为现实,有赖于可靠的保障措施。为保障《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河南省政府文件明确提出了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规划执行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上级政府监督,严格考核。二是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确立林业投资机制。文件规定省本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按照一般预算支出2%的比例列入预算。省辖市、县(市、区)分别按1.8%、1%的比例列入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三是制定检查办法,强化核查稽查,完善工程管理机制。河南省制定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办法》、《河南省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办法》、《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稽查办法》等,把投资安排与《规划》实施情况和验收结果直接挂钩。改下达项目同时下达资金为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改单一的工程核查为核查与稽查相结合的复合型抽查,改林木休眠期核查为林木生长期核查。

三、林业生态省建设效果的综合性

林业生态省建设是林业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通过认真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加强资源培育、保护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落实责任,改革创新,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已取得林业生态省建设阶段性、综合性的显著效果。林业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态建设协调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

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全面启动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把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与省级重点生态工程统筹设计、协调推进、一起安排、一张图纸、一同督查。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城市林业生态和村镇绿化等4个林业生态工程。坚持改革创新,实行全过程的“阳光林务”,对年度计划、投资标准、核查结果、奖励资金等一律在河南林业信息网公开。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突破口,与林业生态省建设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落实责任、同步组织实施。对纳入2008年、2009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的新造林地,及时明晰产权,颁发林权证。经过核查和稽查,2008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01万亩,是2007年的2.2倍。200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715万亩,创历史最高。两年来,森林经营进一步加强,共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60万亩,提高了森林生态质量和综合效益。有52个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0.1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加上灌木林、四旁树等林木资源,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6.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产业发展逆势而上,优化结构达到新水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河南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特点,着眼于实现林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逆势而上,优化结构,积极推进林纸林板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前伸后延,拉长产业链,加强管理和服务,增强林业企业的竞争力。近两年,每年完成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30万多亩,全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已达800多万亩。新发展经济林16.5万亩,全省经济林面积达1330多万亩,年产量670万吨。大力发展的苗木花卉总面积达85万亩。200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27亿元,同比增长21%,高出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8个百分点。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达762元,比2007年增长9.6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7.1%,在林业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实惠。2009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3、生态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内涵彰显新魅力

依据河南省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紧密联系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加快建设生态文化设施。2008年、2009年,新批建部级和省级森林公园4处,完成了5处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组织了以“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为主题的“世界湿地日”活动;以“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的“爱鸟周”和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牡丹已成为洛阳经济建设的友好使者,牡丹文化已经成为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鄢陵县是闻名遐迩的花木大县,是“中国腊梅文化之乡”。国家林业局与河南省政府在鄢陵联合主办了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参展客商650多家,参会客商2000多家,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及美、日、韩、荷等国,既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花木产业展示交流平台,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花木经营管理者探讨生态文化、花木产业发展的高层论坛会。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洛阳牡丹花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驰名中外。“洛阳牡丹花会”吸引八方来宾,以花为媒,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盛况空前,不仅是河南省确定的全省性重大节会,而且成为全国著名的地方节会之一。

【参考文献】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3)

一、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林业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林木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全省林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河南省同期GDP的增幅,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400多万立方米,大枣、板栗、苹果及茶叶等林产品生产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河南省实现了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的“四增长”,“缺林少绿”的现象已成历史,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河南林业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并且与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薄弱环节。河南林业基础低,人口多,人均林木蓄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还有1100多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447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02万亩平原区沙化土地。因此,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全新的高度,重新规划林业建设。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较好,南北植物并容,树种资源丰富,同其他地区相比发展林业的优势和潜力较大。2007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林业建设的正确思路、丰富内容、有效措施和实际效果,作出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科学决策,谋求林业更高水平、更快速度的发展,并通过林业减排作用拓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通过林业防护作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二、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科学性

河南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林业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关键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集中民智、调查研究,并科学编制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作为今后五年全省林业发展的总蓝图和行动纲领,使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切实体现在规划的目标任务、建设工程等具体内容当中。

1、规划程序的规范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专家编制《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采取以县为基本单元,经过了自下而上、科学计算、逐级汇总、平衡优化、专家论证等环节,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对涉及到的林业与粮食安全、节能减排等重大问题认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科学咨询论证,并及时吸收农业、水利、国土、城建、环保等有关行业的科研成果和业务规范。河南省政府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进行了论证评审,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审委员会认为“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指导思想科学,建设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处于国内同类工作的领先水平”。院士专家的论证评审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的及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目标设计的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生态省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的基本要求。规划的目标任务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既有造林规模又有效益价值。规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巩固和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了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了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有林地面积达到5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84%,森林和湿地资源年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达到8600万吨,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100亿元,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700亿元。所有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逐步建成林业生态省。这些目标任务均经过集思广益、民主讨论、分析研究、科学计算,是科学可行的。

3、建设工程的合理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谋划生态省建设工程。在山区和平原区,统筹安排部级工程与省级工程,统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在突出宜林荒山荒地营造林木工程的同时兼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村镇绿化工程。在注重造林的同时兼顾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的改造。在规划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五个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基础上,计划启动八个省级林业生态工程和四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五个省级重点生态工程规划总任务5151万亩,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四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规划总任务324万亩,包括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相互衔接、合理布局,形成了涵盖全省的林业工程体系。

4、保障措施的操作性

把良好的发展设想、科学的目标任务、合理的建设内容等变为现实,有赖于可靠的保障措施。为保障《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河南省政府文件明确提出了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规划执行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上级政府监督,严格考核。二是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确立林业投资机制。文件规定省本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按照一般预算支出2%的比例列入预算。省辖市、县(市、区)分别按1.8%、1%的比例列入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三是制定检查办法,强化核查稽查,完善工程管理机制。河南省制定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办法》、《河南省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办法》、《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稽查办法》等,把投资安排与《规划》实施情况和验收结果直接挂钩。改下达项目同时下达资金为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改单一的工程核查为核查与稽查相结合的复合型抽查,改林木休眠期核查为林木生长期核查。

三、林业生态省建设效果的综合性

林业生态省建设是林业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通过认真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加强资源培育、保护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落实责任,改革创新,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已取得林业生态省建设阶段性、综合性的显著效果。林业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态建设协调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

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全面启动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把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与省级重点生态工程统筹设计、协调推进、―起安排、一张图纸、一同督查。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城市林业生态和村镇绿化等四个林业生态工程。坚持改革创新,实行全过程的“阳光林务”,对年度计划、投资标准、核查结果、奖励资金等一律在河南林业信息网公开。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突破口,与林业生态省建设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落实责任、同步组织实施。对纳入2008年、2009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的新造林地。及时明晰产权,颁发林权证。经过核查和稽查,2008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01万亩,是2007年的2.2倍。200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715万亩,创历史最高。两年来,森林经营进一步加强,共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60万亩,提高了森林生态质量和综合效益。有52个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0.1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加上灌木林、四旁树等林木资源,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6.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产业发展逆势而上,优化结构达到新水平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河南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特点,着眼于实现林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逆势而上,优化结构,积极推进林纸林板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前伸后延,拉长产业链,加强管理和服务,增强了林业企业的竞争力。近两年,每年完成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30多万亩,全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已达800多万亩。新发展经济林16.5万亩,全省经济林面积达1330多万亩,年产量670万吨。大力发展的苗木花卉总面积达85万亩。2008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27亿元。同比增长21%,高出河南省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八个百分点。农民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达762元,比2007年增长9.6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7.1%,在林业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实惠。2009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3、生态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内涵彰显新魅力

依据河南省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紧密联系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加快建设生态文化设施。2008年、2009年,河南省新批建部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四处。完成了五处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组织了以“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为主题的“世界湿地日”活动;举办了以“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点的“爱鸟周”和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鄢陵县是闻名遐迩的花木大县,是“中国腊梅文化之乡”。国家林业局与河南省政府在鄢陵联合主办了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参展客商650多家,参会客商2000多家,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及美、日、韩、荷等国,既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花木产业展示交流平台,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花木经营管理者探讨生态文化和花木产业发展的高层论坛会。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洛阳牡丹花会”吸引八方来宾,以花为媒,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盛况空前,不仅是河南省确定的全省性重大节会,而且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地方节会之一。牡丹已成为洛阳经济建设的友好使者,牡丹文化已经成为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DF4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428-02

一、概述

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就是森林,经过了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天然林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就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但是一旦被外界干扰,超出所能承载的能力时,系统就会崩溃。从生态学角度来谈,造林绿化工作就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对园林生态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

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其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类型

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 与生态工程原理,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最终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林业生态工程本身包含了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还有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

2、林业生态工程的类型

(1)生态保护型林业生态工程;

(2)生态防护型林业生态工程;

(3)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

(4)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

三、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林业的一个整体发展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弱化的过程;更是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21世纪后,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也有了大调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新跨越。因此,人们在林业的需求方面也有了根本改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直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的单一经济需求,已经逐渐转变为提供林产品,保护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

四、推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新途径

1、加大投入,从多个渠道去筹措资金

首先,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多方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其次,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第三,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逐步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多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首先,加强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建设;其次,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从根本上提高林业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不断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对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等应大力发展。

3、科技引导,增加工程的技术含量

首先,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加速林地改造;其次,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综合考虑植物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

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省、市、 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此外,还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投资者及群众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这样就保证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稳步、协调发展。

五、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现代林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加强森林生态环境意义。折中当前的情况,有一大部分国家的林业发展都在做新的选择,并做出了深刻的改革。依照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对林产品的提供、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增长,还是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的发挥、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都应建立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并做好维护工作。

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等都纷纷发展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从而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

在我国,我们从林业生态工程领域的研究所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并不是都具有学术性和应用性。因此,还不能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目前,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稳步发展的状况下,也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学科将要面临的以下热点及难点问题:

1、人工防护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

2、区域森林植被建设适宜度与生态用水的关系;

3、干旱地区林木水分生理,植被――土壤水文生态过程;

4、区域性防护林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5、抗性植物材料的选择和繁育。

六、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林业生态工程的高效、稳定、持续发展,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目前,国家已经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纳入为重点发展项目,并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大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J],《绿色科技》2011年12期第103页.

[2] 洪雪、杨清福、张光华、郝延喜《“三北”平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森林工程》2008年04期第87页.

[3] 付娜、姚淑荣《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02期第112页.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河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林业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林木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全省林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于河南省同期gdp的增幅,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400多万立方米,大枣、板栗、苹果及茶叶等林产品生产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河南省实现了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的“四增长”,“缺林少绿”的现象已成历史,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河南林业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并且与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工作生活的期盼相比,还存在薄弱环节。河南林业基础低,人口多,人均林木蓄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还有1100多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447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802万亩平原区沙化土地。因此,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全新的高度,重新规划林业建设。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较好,南北植物并容,树种资源丰富,同其他地区相比发展林业的优势和潜力较大。2007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着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林业建设的正确思路、丰富内容、有效措施和实际效果,作出建设林业生态省的科学决策,谋求林业更高水平、更快速度的发展,并通过林业减排作用拓展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通过林业防护作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二、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科学性

河南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林业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关键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集中民智、调查研究,并科学编制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作为今后五年全省林业发展的总蓝图和行动纲领,使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切实体现在规划的目标任务、建设工程等具体内容当中。

1、规划程序的规范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专家编制《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采取以县为基本单元,经过了自下而上、科学计算、逐级汇总、平衡优化、专家论证等环节,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对涉及到的林业与粮食安全、节能减排等重大问题认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科学咨询论证,并及时吸收农业、水利、国土、城建、环保等有关行业的科研成果和业务规范。河南省政府邀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进行了论证评审,给予了高度评价。评审委员会认为“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指导思想科学,建设目标明确,切合实际,处于国内同类工作的领先水平”。院士专家的论证评审意见为省委、省政府的及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目标设计的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建设生态省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的基本要求。规划的目标任务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具体目标,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既有造林规模又有效益价值。规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巩固和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基本建成了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初步建成了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有林地面积达到5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84%,森林和湿地资源年固定二氧化碳能力达到8600万吨,林业年产值达到76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100亿元,使全省的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建成林业生态省。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到5700亿元。所有县(市)实现林业生态县,逐步建成林业生态省。这些目标任务均经过集思广益、民主讨论、分析研究、科学计算,是科学可行的。

3、建设工程的合理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谋划生态省建设工程。在山区和平原区,统筹安排部级工程与省级工程,统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在突出宜林荒山荒地营造林木工程的同时兼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村镇绿化工程。在注重造林的同时兼顾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的改造。在规划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等五个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的基础上,计划启动八个省级林业生态工程和四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五个省级重点生态工程规划总任务5151万亩,包括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村镇绿化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四个省级林业产业工程规划总任务324万亩,包括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园林绿化苗木花卉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相互衔接、合理布局,形成了涵盖全省的林业工程体系。

4、保障措施的操作性

把良好的发展设想、科学的目标任务、合理的建设内容等变为现实,有赖于可靠的保障措施。为保障《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河南省政府文件明确提出了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规划执行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上级政府监督,严格考核。二是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确立林业投资机制。文件规定省本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按照一般预算支出2%的比例列入预算。省辖市、县(市、区)分别按1.8%、1%的比例列入同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三是制定检查办法,强化核查稽查,完善工程管理机制。河南省制定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办法》、《河南省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办法》、《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稽查办法》等,把投资安排与《规划》实施情况和验收结果直接挂钩。改下达项目同时下达资金为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改单一的工程核查为核查与稽查相结合的复合型抽查,改林木休眠期核查为林木生长期核查。

三、林业生态省建设效果的综合性

林业生态省建设是林业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通过认真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加强资源培育、保护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落实责任,改革创新,贯彻科学发展观,现已取得林业生态省建设阶段性、综合性的显著效果。林业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中原崛起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转贴于 http://

1、生态建设协调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新跨越

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全面启动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把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与省级重点生态工程统筹设计、协调推进、—起安排、一张图纸、一同督查。突出抓好山区生态体系、生态廊道网络、城市林业生态和村镇绿化等四个林业生态工程。坚持改革创新,实行全过程的“阳光林务”,对年度计划、投资标准、核查结果、奖励资金等一律在河南林业信息网公开。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突破口,与林业生态省建设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落实责任、同步组织实施。对纳入2008年、2009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的新造林地。及时明晰产权,颁发林权证。经过核查和稽查,2008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601万亩,是2007年的2.2倍。200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715万亩,创历史最高。两年来,森林经营进一步加强,共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460万亩,提高了森林生态质量和综合效益。有52个县(市、区)达到林业生态县建设标准。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0.1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加上灌木林、四旁树等林木资源,全省林木覆盖率达26.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产业发展逆势而上,优化结构达到新水平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6)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降水量丰富,土壤肥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总经营面积134.8万hm2,有林地面积120.4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69亿m3,年生产木材89.3万m3,作为国家重要商品材生产基地,以培育、经营森林资源、木材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林特资源综合开发为主。随着天保工程和森林分类经营的深入实施,在木材和林产品需求与生态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僵化的形势下,在商品林区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林业产业化经营成为缓解森林采伐压力,保护生态公益林的必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林区。

一、绪言

吉林森工集团是中国国有林区开展森林集约经营试点最早的企业农业论文,相对于中国南方集体林区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起步较晚。1995年-2000年实施了用材林集约经营试点建设阶段,工业原料林建设是其中的一部分,分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和杨树中幼龄人工林改培为工业原料林两种方式;2003年-2006年集团实施了工业原料林试点建设阶段,该阶段阶段全部为皆伐迹地营造工业原料林1(柏广新,2009)。集团现有杨树工业原料林面积9114.5hm2(商品林区),蓄积53.5万m3,平均hm2蓄积58.7m3。其中:幼龄林面积428.5hm2,蓄积3.5万m3;中龄林面积796.8hm2,蓄积5.7万m3;近熟林面积1707.3hm2,蓄积17.0万m3;成熟林面积1979.2hm2,蓄积22.6万m3;过熟林面积266.1hm2,蓄积4.7万m3。应该特别指出,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位于各林业局商品林区内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各种环境因子适合树木生长和营建短周期杨树工业原料林,工业原料林建设在高产出木材的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2(杨树速生丰产林考察组,2001)。

随着天然林的锐减与人工林建设的发展,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研究不断发。国外多用一般均衡模型与不同种类人工林生产经营活动效率来计量其经济效益;国内主要集中于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国有林区由于思想观念、配套机制滞后,工业原料林建设地区规模有限,进而导致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计量处于初级阶段。王炳南3等(2008)对南方集体林区案树不同无性系树种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此文以案树不同性系树种分类通过计算成本、年利润等指标分析讨论人工林经济效益。柏广新4(2009)年运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结合其基层工作经验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区分不同森林成熟龄提出森林市场成熟理论,实证部分通过工业原料林生长仿真数据求轮伐期用四种方案对工业原料林分析经济效益;本文拟结合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现状,在细化单位公顷工业原料林单位轮伐期内经营活动与深入林区调研获得试点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吉林森工集团国有林商品林区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效益模型,从多角度考虑其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模型

本文拟运用投入-产出经济效益模型构建适合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经济效益核算的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法是用来研究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量经济方法,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创立,他先后发表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美国经济结构研究》阐述“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1973年Leontief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获得第5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论文下载。下文将结合投入-产出法总利润等于总产出扣除总投入的基本思想和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及发展现状对经济效益模型进行设定。

(一)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本文假设工业原料林过程中最求利润最大化原则,遵循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目标。为研究方便,假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轮伐期为15年,且在第7年进行抚育伐农业论文,第15年主伐;工业原料林建设不考虑林地地租,即地租为零。

(1)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投入为I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建设投入,其中A表示期初投入,A1为整地费用,A2为苗木费用,A3为植苗费用;C表示期中投入,期中C1为补植费用,C2抚育费用,C3掰芽修枝费用,工业原料林在造林后第2年掰牙;C4包括预防病虫害、火灾、偷伐、盗伐在内发生的年例行管理费用且每年只进行一次病虫鼠防治,主伐前1年结束,C5施肥费用(包含肥料与施肥工费),Iij=Aij+Cij;

(2)设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木材产出为Gij(G为目标林地蓄积X与相应出材率z乘积),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产量,且包括期初现有林采伐、抚育间伐、主伐、采伐剩余物四部分,其中G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产量,G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产量,G3表示主伐木材产量,G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产量,G= X·z ;

(3)设Kij为采伐生产成本,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采伐成本,S1为现有林采伐单位成本,S2为抚育间伐单位成本,S3为主伐单位成本,S4为剩余物采伐单位成本,此处主要是指木材从活立木到伐倒木过程中发生的采伐人工费用与从伐倒木到可销售的原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如伐后运输费、加工费、销售运输费、营销费用等项目Kij= Sij·Gij(i=1,2,3,4;j=1,2,3,…15);

(4)设木材销售收入为Rij,表示第j年第i项科目木材销售收入,P1表示现有林采伐木材价格,P2表示抚育间伐木材价格,P3表示主伐木材价格农业论文,P4表示采伐剩余物木材价格,为简化模型,我们假设所有木材价格均为含税价,在计算过程中不再考虑木材税收问题,Rij=Pij·Gij(i=1,2,3,4;j=1,2,3,…15);

(5)根据吉林森工集团森林经营方案与1995-2005年集团工业原料林试点,国家林业局2009年出台新的育林基金征收标准为从原15%降为10%,若假设育林基金为Tj,Tj=0.1R

(6)设吉林森工集团总利润为V,总利润为总收入扣除生产销售成本、建设投入、育林基金;Vj为集团在第j年利润收益;

(7)设r为银行同期利率,资本增长以利率为r的速度增长,则n年后的资本价值为Vn与现值V0的关系为复利关系,Vn =V0(1+r)n ;

(8)设NPV为资本净现值,NPV为资本毛收入现值扣除支出现值5(KlempererW D,2003),表示投资者在一定收入、支出及贴现率r时对现阶段投资的一种衡量方式。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院校应认真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深化课程建设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建立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教学活动必须与职业技能活动相吻合,必须营造职业生态环境,因此,根据职业技能活动和职业生态环境的径向过程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就成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成败的关键。先就将园林技术专业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架构分析如下:

一、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通过市场调查及讨论,我们认为园林技术专业应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有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园林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等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职业岗位工作调研

社会需要是高职教育的立足之基。通过调查问卷和网络调研,我们罗列了一些园林技术专业具体的职业岗位,分别是:设计员(其中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员、资料员、预算员、绿化工、办公室文员。通过调研我们将目前社会对以上职业岗位的要求归纳如下:

设计员:能够独立完成单项景观工程设计,熟练掌握CAD、Photoshop、3D等各类设计应用软件;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吃苦耐劳。

方案设计师:进行方案设计;用ps表现方案

施工图设计:熟悉硬质材料及常用做法,懂结构;熟练CAD软件,懂种植设计,能吃苦耐劳。

技术员:熟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程序,具有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操作CAD及日常办公软件。

资料员:熟悉建设工程资料报送程序、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招投标流程,具有识图能力,熟练使用WORD EXCEL等办公软;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与合作,有资料员证优先。

预算员:掌握广联达软件及招投标流程。具有识图能力,熟练使用WORD EXCEL等办公软,有造价员证者优先

绿化工:懂得本地各种花草树木的养植及生长特性。

办公室文员:熟练掌握CAD、Photoshop等绘图以及各类办公软件,并了解招投标流程以及资料管理工作,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这些基本的岗位包含很多工作任务,例如:熟练掌握CAD、Photoshop、3Dmax等绘图以及各类办公软件,具有识图能力、掌握招投标过程、熟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程序,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管理能力、熟悉建设工程资料报送程序、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市场信息、采购、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与合作,具备吃苦耐劳和团队精神。

三、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每个岗位在工作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工作任务.显得杂乱无章,并且部分工作任务即使不通过学习,也可通过经验或其他方式完成,所以不能将上述工作任务全部放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应加以归类和综合。在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之前首先应调研和分析职业工作逻辑,即企业的一个生产任务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分配给不同的从业人员,进而成为这些人员的工作任务的,简言之,也就是要调研和分析工作任务的分解路径。园林技术专业通过调研和分析得出:一个园林公司首先会通过招投标获取工程,然后进行硬质景观施工、软质景观施工、竣工验收、资料归档。其职业工作逻辑是:按照一个园林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分派工作。

典型工作任务就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完整的作业过程,所期望的结果是特定的,这个结果反映了任务的本质意义。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典型工作任务有: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

四、课程科目的确定

典型工作任务构成了职业教育的一个个学习领域课程,但典型工作任务并不能直接与学习领域课程划等号,只能说是形成了学习领域课程的雏形。如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这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习情境并不与实际工作情境完全一致,工作中的一项任务往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中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传授多方面知识。

综上所述,在进行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中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构建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些基本要求,设置若干专业基础课。通过讨论,我们将以下课程确定为核心课程,分别是: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工程、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结合核心课程,我们经过讨论确定的专业基础课如下: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工程制图、测量技术、美术基础。考虑学生将来职业迁移与职业成长,结合市场的调研,我们讨论还决定开设三门专业拓展课程,分别是:园林电脑制图、草坪建植与养护、插花艺术。通过讨论我们建议将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3-5学期;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1-3学期,专业拓展课程安排在第2-4学期;第6学期学生将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于专业以外的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将原有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进行精简,具体怎么精简本文暂且不做讨论,

五、小结

本文从“工学结合”的角度,以园林技术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了园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探讨了园林技术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于时间仓促,本文没有列出详细的课程开设时间和具体学时,具体的学时安排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为《高职园林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1KYB07。

[参考文献]

[1]李高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想及课程设置[J].中国林业教育,2007(1).

[2]张玉昆.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2010(6).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8)

一个地区,如一个流域或一个区域,在进行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制定长远的建设目标,做出宏观的总体规划。这不仅是具体规划设计的依据,而且是调查规划地区今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远景建设的蓝图。

一、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和方向的制定

1.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的制定

长远建设目标是指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最终目标。从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角度出发,就是制定森林覆盖率战略发展目标,确定林业生态工程空间格局与时序配置,以及应该获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这个目标,就能确定今后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长期任务,并据以制定发展速度,规划近期或一定期限内林业生态工程总任务量。所以,长远建设目标的制定是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制定林业生态工程长远建设目标的原则依据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

长远建设目标时,一般要有全面观点,坚持生态经济的观点,遵循既需要又可能的科学实用的原则。其主要依据如下-

①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可能。首先是当地气候、土壤等适于林木生长,又有一定土地可用于发展林业生态工程;其次,当地社会劳力、经济水平都允许造林营林,不致成为限制因素。

②国家整体利益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需要。如三北地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出发需要达到的森林覆盖率,全地区长期建设的需要和当地人民致富〈发展生产和经济收入)要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③造林规划地区在过去制定的综合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划、林业区划等。

此外,原《森林法实施细则》关于森林覆盖率在山区要达到70%以上,丘陵区要达到40%以上,平原区要达到10%以上的要求,也应当作为重要依据。

在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中,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项依据,通过分析制定长远建设目标。

(2)长远建设目标的论证提出长远建设目标后,要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论证。在必要性方面,要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用生态经济学的观点进行论证;在可行性方面要特别注意土地的合理安排,兼顾农、林、牧业各方面生产的需要,即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观点,协调国家和当地人民群众利益。总之,为了目标适当和切实可行,就要从国家建设总体利益出发,对当地林业建设的需求、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与人民致富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要求,以及从土地资源条件出发,考虑发挥自然优势,开拓商品经济等方面进行论证。要在实事求是地论证的基础上,与农、牧、水利等部门共同协商确定。

1.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发展林业生态工程事业的战略方向

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方向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点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从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出发制定。有些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方向开始就很明确。例如三北防护林建设,其建设的方向就是从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出发,建设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绿色防护林体系,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为此,就要坚持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发展的方向,贯彻乔、灌、草相结合,带、网、片相结合的方针。

但是,当各地以流域或区域为单位进行总体规划,在研究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方向时,往往需要反复研究论证。一般把反映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作为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方向。确定了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方向,就为林种规划,包括林种比例和布局的安排提供了依据,也相应地为选择造林树种奠定了基础。

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方向的同时,应该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方针和实施原则等,以指导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方向在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中体现在林种规划与造林树种选择上,尤其是在进行林种规划时,不能偏离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方向。

二、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

林业生态工程是宏观性质的规划设计,如太行山绿化规划、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总体规划等,它们都是为领导决策和制定计划服务的。

1、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以造林为主,涉及到与林业生态工程或现有林经营有关的林业生产项目等,都要通过规划做出安排。从目前来看,各地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内容繁简不一,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以造林为主,对林业发展及与林业有关的项目均做出规划;有的规划仅仅包括造林、种苗。从1986年冬天开始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以防护林为重点,内容除造林、种苗规划外,还有现有林经营、多种经营、附属水利工程设施、科学研究和智力开发、自然保护区规划等。而太行山绿化规划只有造林、种草以及种苗、投资等。

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项目多根据事前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提出的要求来制定。例如,以县为单位的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领导层发展林业进行决策,为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计划、安排种苗生产以及林业投资提供依据。因此,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清查土地和森林资源,进行土地利用和区划,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进行林种、树种规划和造林布局,安排种苗生产,规划现有林经营。如有必要,还可进行与林业生态工程有关的多种经营规划,林业生态工程科研、教育规划、林场场址、苗圃以及道路、附属工程规划。此外,也可对林业生态工程组织机构,林业职工编制,林业生产所需劳力、资金等进行规划。

2、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深度

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在造林规划设计中,是一种涉及面较广的宏观控制规划。其规划的指标和设计意见不一定要落实到山头、地块,大范围高级别的规划多落实到乡(少数落实到村),也有的仅落实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深度是在查清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林业生态工程类型设计和现有林经营措施类型设计;在提出发展战略指标、方向后,制定造林指标,规划林种、树种发展比例,并按适宜林地立地类型制定造林技术措施,提出造林布局等。其他规划项目也多是意向性的安排。

但是,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是造林设计和造林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对造林生产进行安排是宏观性、指导性的,近期要求具体,以后的指标可以粗一些。

3、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的一般方法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9)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10)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理论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结合、学科领域人员队伍等方面尚存在较多不足。

1.1 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植根于计划经济时代,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在传统上,学科可大体分为关注林业经济学、林业管理学和林业政策学三大主要领域,以森林资源最佳利用、林产品市场与贸易、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影响等作为核心内容。当前,学科边界更加模糊,涵盖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与林业相关的大多数命题,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更为鲜明。不仅如此,针对宏观和政策层面问题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体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导下,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

重缺陷,而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对理论体系进行重构(谢屹等,2007)。相对于学科领域中的林业经济实践,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工作存在滞后,导致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1.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相关领域重大发展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不显著,学科影响力未得到显著提升,凸现学科发展能力较弱。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制定林业政策、法规和进行林业宏观决策,提供必要的客观依据;为林业管理部门规划林业建设发展,评价林业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论证组织和管理林业生产经营的形式和方式等,提供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当前,受到理论界关注的林业经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碳汇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言,多数研究忽视了改革的目的与本质,从而忽略了改革对集体林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等关键命题,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成为政策优化和决策选择的科学依据。在中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常常只扮演了解释和附和国家政策的角色(张大红,2008)。

1.3 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脱节

人才培养是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另一项主要任务,关系到能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以及能否为林业经济和决策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以及能否促进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谢屹等,2007)。事实表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同学对专业认同度低,不愿意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就业。如果学不致用,导致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学科长期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现行的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存在脱节。在林业实践中,学科毕业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与以往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要求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诸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当前林业实践中较为活跃的一项经济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不仅应需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通过参与林业实践来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但在培养工作中,两者并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不仅如此,随着社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学科的主管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

1.4 学科领域人才缺乏

促进林业经济研究由主观的定性分析向客观的定量分析转变, 实现规范性分析逐步向实证分析过渡,既是林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林业经济研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中教学和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以及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较低。在学科领域中,以227 篇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表明,能在学位论文中具体阐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操作、能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与结果进行思考的作者不多(黄山青、沈杰,2010)。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 从其他相关学科招募了一批青年学者,以消除学科领域人才不足的问题。尽管如此,人才缺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原因在于其他学科的青年学者缺乏最为基本的林学知识,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的缺乏表明学科发展和建设缺乏统筹,在人才培养模式不先进,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现代林业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导致林业经济活动内涵、形式及过程发生变化,促使坚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具有紧迫性。作为项系统工程,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应具有侧重点,并通过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为促使更好的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对以下五方面予以重点建设。第一,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根据实践需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为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第二,加强理论研究方面。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与政策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 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等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 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谢屹等,2007)。第三,加强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与此同时,可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各有特色和整体协调的格局。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济学类人才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以产生一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有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第五,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层面,应加强与农业经济及生态环境领域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加强导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 提高国内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在重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有待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就现代教学体系的建设而言,应注重培养方法的创新, 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培养符合现代林业建设需求、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就科研体系的建设而言,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提高研究人员服务林业实践的能力, 以及通过参与实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的能力(张智光,2005)

参考文献

[1]黄山青,沈杰.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的自陈情况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3):274~277

[2]谢屹,贺超,温亚利.中国林业经济管理学学科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07,27(4):362~365

林业工程建设论文篇(11)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