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安全文化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6:38

安全文化论文

安全文化论文篇(1)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理想信念导向、思想道德导向等功能,在各个阶段帮助教育客体在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准则,努力保证其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行为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导向主要是在道德规范导向和法纪规范导向两方面进行的。道德和法纪是维护文化安全最为直接的途径,是表现在外在方面的有效方式之一,这两种导向同时也是实现其他导向的重要保证。有些国人理想信念淡薄,极易受到西方文化的诱惑,这就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导向来对其进行预防,提高维护文化安全的自觉性。

(三)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网络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部分,在维护文化安全中起着很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西方国家极力鼓吹言论自由,依靠这种自由来侵蚀我们国人的思想,在隐蔽性中渗透进行,网络、新媒体成为他们的主要利用工具。因此在这一点上,要保证文化安全,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有效主导舆论,使文化传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政策导向。

文化安全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保障我国文化安全,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担负起政策导向的重任,作出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发挥好宣传文化战线的重要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组织的积极力量,进行主流文化方面宣传的政策引导,为弘扬和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努力。

(五)利益导向。

国家文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延伸,是国家利益的文化存在形式,是最高形式的国家利益,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就在于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导向,使人们正确区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并最终使利益认同上升到价值认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利益观,进而树立文化安全观,使文化利益得以实现,巩固主流文化价值,维护文化。

二、发展对策

(一)完善文化安全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体系。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内容。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迫切需要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改造落后文化,整合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在文化安全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导向内容,应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的主流文化,站在时代前沿,使人们深刻领会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原则。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原则,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立足点。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关于人的实践活动,其导向也直接指向于人,国家的文化安全依靠的是大多数国人对国家文化价值的认同与支持,进而维护文化安全。第二,预防为主的原则。我国国家文化受西方文化的隐蔽侵蚀,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发挥主要有预防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第三,核心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是支撑整个民族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精神导向。在当今维护文化安全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使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机制。

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一定的导向机制,主要有思想导向机制、心理导向机制和舆论导向机制等,利用这些机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行为方式进行分析、判断和引导,充分发挥导向功能。

安全文化论文篇(2)

2以规范安全管理为目标,建设安全管理文化

建立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重点控制不安全行为,在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支持安全管理,不断改进,科学预防,以确保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增强员工按章办事,根据行为的运行规律,提高员工专业素质。领导重视调研、提高资源利用率、主动改善环境、加强服务、完善管理、制定制度、宣传及时性、丰富性、全面性、贴近生活、群众、国情、方式趣味性、生动性、多样性。注重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综合性,把安全文化建设和民生,经济,生态结合起来,注重地方风俗习惯的保护,时时处处把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嘘寒问暖,及时解决困难群众的老人赡养,子女上学和就业,幼儿的照顾,让他们安心工作,全心工作。可以设建议箱,及时获得安全隐患信息并尽力解决。从短期来看,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从长远看,职工安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幼有所教,病有所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好路子。俗话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小心驶得万年船”,在人们心中不时化解难题,让有修养的人负责教育宣传安全文化注意事项,当事情出现时有冷静的头脑和周密的准备,可以让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好的保护。

3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建设安全行为文化

按照“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理论结合技能相互结合,通过开展技术大会,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现场演练,操作技能竞赛等,使员工掌握自己的职业危害源,知道如何识别危险,规范从他律到自律的安全行为。需要制定行业规划,提倡自由竞争,吸取国内外其他矿业安全文化的长处,制定发展计划。提高文化素质,鼓励读书创新,及时性、时效性、丰富性、全面性、多样性宣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预知安全隐患,及时给予排除,禁止一个人单独下井以防不测。在平原地带树木可以支撑矿内的工作区域周围,还可以在矿内搭建简易救生小房,里面有照明,干净的水源和休息场所,必要时提供食物和垃圾篓。

4安全环境文化

“一排、二覆、三屏障、四种、五灌、六养护”的6步法绿化复垦模式。“一排”是排土壤,细致,诚实,避免滑坡,为造林提供了依据;“二覆”是覆土,让采场腐殖质土覆盖在排弃物表面,创造绿化条件;“三屏障”是在边坡1m×1m砂腐殖质土壤固化好,做好水土保持,避免雨水的侵蚀,风力侵蚀;“四种”是种植草本植物,灌木,适合当地气候生长;“五灌”,即,喷灌、滴灌和微喷灌;“六维护”,它是日常管理,不仅是植被补种、养护,及时维修水管,保证水管畅通。树木是水库,雨天可以吸收水分,旱时可以释放出水分和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和粉尘,树和土地的相互作用可以使土地肥夭,树木对于土地的把持力度可以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山地丘陵地区山体滑坡现象。

5预防为主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生产中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培训一线工人,经常唤醒安全意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核能、太阳能、氢能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制。提倡节约用煤,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矿难大多属于煤气中毒事件,利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重大故障。学习山西等地建立地下防御防备小室。一种估计是世界煤矿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2014年世界人口总数现在已经突破70亿,按目前全世界的耗煤量计算,可用500年。人们为了安全的需要制造核能用于防卫,可以把这种高强度的力量用来为人类合理利用,核燃料也有它自身的危害性,这个可以通过科学来提高其安全性。这样需要大力发现科技生产力,培养人才和技术人员,让机器挖煤,并通过托运系统把煤矿运出。在机械上安装瓦斯监测监控器和温度敏感感受器,以防高温高CO等易燃气体引起火灾。解放出更多的人来研究核能等新能源。还有对于人类无限膨胀欲望的限制,提倡安全第一,经济第二,尊重人类自身和自然发展规律,放慢粗放发展节奏,加快发展环保能源。

安全文化论文篇(3)

2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的影响因素

1)载体布局因素。主要指安全文化载体展示单元及展示空间的选择是否得当,这决定着安全文化信息是否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考虑到井下环境的黑暗、潮湿、危险隐患多,不易作为安全文化宣传的场所,所以,应该选取煤矿企业井上的工业广场作为安全文化载体的主要展示区。同时,选取展示区时要考虑人流量大、停驻时间长、位置适当、醒目性等原则,因此,工业广场上的办公楼、员工食堂、员工宿舍等可作为安全文化的展示单元,在这些展示单元内又可选取走廊、楼梯、内外立面等展示空间,这些单元与空间就可作为安全文化载体的展示平台,直接影响载体展示效果。

2)载体内容因素。该因素主要是指安全文化传播的信息内容,是载体向受众表达的内容。设计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时,要以能够有效衡量安全文化水平的安全文化元素为基础[6]。这些元素不但能够将安全文化的内涵具体化,便于员工理解、接受,还有利于统一安全文化主题,能够有效的解决逻辑性等问题[7]。由于煤矿企业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设计载体内容时,首先应明确安全文化元素的适用群体及其接受能力,根据煤矿企业不同层级不同人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宣传灌输;其次应确保载体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和掌握。

3)载体形式因素。载体形式对载体应用效果的影响一般体现在载体是否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能否增强受众的记忆力及理解力。目前,煤矿企业常用的安全文化载体形式包括安全物态环境载体和安全传媒载体2种,其中,安全环境载体包括安全标语、安全标识、安全条幅、安全海报、安全展板、安全板报、灯箱橱窗等硬环境,安全传媒载体包括纸质传媒、广播、电视、网络和LED形式。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载体形式在安全文化宣传中所起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这些载体形式所存在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个人注意力集中程度更多来源于自身,而兴趣的调动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因此,在进行安全文化载体设计时应以视觉传播为主,并适当的配以音乐及广播,通过听觉进行传播,以便最大限度接收和记忆安全文化信息。4)载体使用方法因素。为促进载体的应用效果,可采用安全培训与安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促进企业员工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最终实现“看+听+交流”的最佳记忆途径[8],增强了员工对安全文化信息的记忆效果。

3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评估指标设计

按照时间划分,安全文化载体效果可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2种,如图3,其中短期效果是指受众观看、接触过安全文化载体后在近期(少于1年)内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传播效果、心理效果;长期效果是指安全文化载体应用相当长时间内产生的效果,主要包括行为效果和安全业绩。

3.1传播效果评估指标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在载体覆盖范围内,载体信息到达人群的程度以及人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衡量指标包括接触度和接触频次。1)接触度。接触度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目标受众看到、读到或听到安全文化载体承载内容的比例。题设H1:您是否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所传达的内容?选项:A看过(或听过);B没看过(或没听过)。2)接触频次。接触频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位目标受众接触到该广告信息的次数。题设H2:您每周接触(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的次数?选项:A从未接触;B较少接触(1~2次);C一般接触(3~5次);D接触较多(5~7次);E频繁接触(7次以上)。

3.2心理效果评估指标

安全文化载体的心理效果是指载体承载信息对受众心理活动的影响程度,主要体现为受众对载体承载信息是否注意、是否感兴趣、能否记住等方面。由于心理效果评估指标主要考量的是受众接触过载体传达内容之后的态度变化,因此心理效果评估指标我们将按照上述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理论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进行设计。1)吸引力。吸引力是指受众接触安全文化载体时,主动受其传达内容及信息吸引、产生兴趣的程度。题设H3:您认为安全文化载体承载信息能够吸引您的注意吗?选项:A毫无吸引力;B无吸引力;C一般;D有吸引力;E很有吸引力。2)知晓度。认知度是指受众接触过安全文化载体之后,对载体所表达、传播信息的熟悉程度。题设H4: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的内容后,您对这些载体内容的印象是?选项:A毫无印象;B无印象;C一般;D有印象;E印象深刻。3)认知度。认知度是指受众对安全文化载体传达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安全文化概念及具体元素等的认知,为检验受众回答的真实性,可在回答完这个问题后,随机再问一个问题进行验证。题设H5: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的内容后,您是否理解这些载体所传达的信息?选项:A完全不理解;B不理解;C一般;D理解;E深刻理解。4)偏好度。对安全文化载体所传达内容有了一定认知程度后,受众就会依据自身特质对载体承载内容进行正确性判断,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表达出对载体传达内容或形式的偏好程度。题设H6:看过(或听过)安全文化载体内容和形式后,您是否喜欢这样的表达?选项:A非常不喜欢;B不喜欢;C一般;D喜欢;E非常喜欢。5)信服度。信服度是指受众对安全文化载体传达内容的信任以及认同程度,体现到受众身上就表现为通过接触这些载体信息是否对自身有帮助,能起到促进作用。题设H7:您认为安全文化载体传达的内容对您有作用吗?选项:A毫无作用;B作用不大;C一般;D有作用;E作用明显。

3.3行为效果评估指标

与传播效果评估指标和心理效果评估指标不同,行为效果评估指标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长期作用于受众的结果,是衡量安全文化效果的长期指标。1)安全动作意向度。安全动作意向度是指受众接触安全文化载体后,认可其传播的内容并有可能付诸行动的程度。题设H8:通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是否会主动实施安全动作?选项:A是;B否。2)安全动作实施度。安全动作实施度是指受安全文化载体传播内容影响,受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自觉实施安全动作的程度。题设H9:通过安全文化载体宣传,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主动实施安全动作的比重大约是多少?选项:A20%;B40%;C60%;D80%;E100%。

3.4安全业绩评估指标

借鉴文献[9]对安全健康业绩指标的对比研究,将安全业绩评估指标选择为工亡人数、可记录伤害次数、损失工作日天数、非工作时间伤害人次4项。这些指标主要来源于企业对日常生产管理监控的长期积累。以上是衡量煤矿安全文化载体传播效果的具体指标,如图4,在安全文化载体运行一定时期后,可以在企业内部采取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对其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图4煤矿安全文化载体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4结语

1)指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效果是组织和个人层面一系列动作影响的最终结果;依据安全文化效果理论模型,提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效果作用机理。

安全文化论文篇(4)

2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任务,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复杂。目前,其建设水平处于初始阶段,理论尚未成熟,实践也处于初步探索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主要表现如下:1)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校园文化是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它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文化建构需要长期的沉淀、积累和提炼,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办学历史短但发展迅猛的特点,截至2010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已达1100多所,高职在校学生800多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半壁江山”。在近20年的规模扩张中,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而对安全文化明显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目前学制为3年,大多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除去校外实习与实训的时间,学生真正的在校时间不足2年,在不长的时间内难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感。2)资金投入不够到位。当前,高职院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安全工作处于边缘化地位。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锐减,为了抢占生源市场,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招生工作,把招生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大力倾斜。而在安全工作方面,严格控制安全保卫日常经费支出,减少对人防、物防、技防等投入。同时,由于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领导常因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犹豫不决。3)规划设计不够科学。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师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安全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安全场所和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常规安防和危机应急处理,传统性安全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等。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安全文化建设缺少统筹,具有随意性、临时性特点。有些院校虽确定了长、中、短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但迫于招生、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即时性和关键性的显性问题,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往往沦为摆设。4)思想认识不够全面。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多发,许多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但思想认识比较片面。一是重物质,轻精神,文化建设未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略人文精神塑造,尤其对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不够;三是口头上重视,思想上麻痹。从表面看,领导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逢会必讲安全,但这往往出于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并非真正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四是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清。部分师生认为安全工作是学校领导、保卫部门的工作职责,自己则是受保护的对象,对安全文化建设漠不关心。

3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学生平安的主要手段,也是确保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从战略高度与可持续发展角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以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为抓手,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手段,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明晰安全文化建设任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积极的文明的大众文化。加强“文化管理”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重视师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培养,并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背景[5]。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领导尤其是校长的领导和引导作用。“对于建构和巩固学校文化,在组织内部和外界传递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等方面,校长负有主要责任。重视维系和巩固学校组织的文化被认为是校长有效领导的主要特征。”[6]此外,还应努力提高其它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传达安全价值观念,并不断进行培育,以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率。要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校园管理中,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位师生,做到“一岗双责”,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切实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全校一盘棋”思想,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

3.2创新安全管理工作载体,打造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精神是校园安全文化之魂,是判断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标杆。安全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所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安全价值标准和安全信念等,体现为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7]。安全精神文化可有效激发师生的安全意识,在思想深处扎根并自觉付诸于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学校的安全理念,以培养师生正确的安全观以及良好的安全素质为核心,利用一切媒介和手段传播安全文化,实现以“文”化人;要积极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介的宣传作用;要大力推进校园可视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标识和警示语,对师生起到直观感染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高职院校还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安全管理载体,可从学生关心的安全知识和存在的安全问题出发,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环节入手,全面加强安全文化课的建设。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与分析》选修课,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3.3提升安全文化管理硬件,建设安全物质设施安全物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和表层部分。安全物质文化往往能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学校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8],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卫生防疫设施、视频监控设施、消防设施、交通设施等,完备的物质安全硬件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建筑安全布局不合理、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情况,这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物防和技防设施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安全化的程度,逐步建立起覆盖校园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系统等。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硬件的提升,真正实现“物防、技防和人防”的相互补充与深度融合,从而体现安全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

3.4构建特色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实施的重要手段。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旨在使安全工作的规则、章程、程序、方式、标准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种响应效果和约束作用[8]。通过安全文化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高职院校应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举措;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实行院系、部门自查与学校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其周边安全;建立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机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建立师生管理机制,规范师生言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师生心理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应针对本校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专家论证、评估,根据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形势,吸收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积极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有效健康的安全管理思想,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安全工作实效性。

3.5发挥师生主体实践功能,规范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和形式,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9]。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行为同样如此。从国内外的统计分析资料来看,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表现为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达到自觉以理念指导行为的良好风尚。师生员工是高职院校内最重要、最主要的群体,安全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这个主体。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师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参与治安、消防、交通等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安全文化论文篇(5)

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患儿3057例,其中1个月~1岁1058例;1~6岁1892例;6岁以上407例。2011年5月~2012年4月共收治患儿3428例,其中1月~1岁1472例;1~6岁2056例;6岁以上524例。主要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脑炎、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等。

1.2方法

自2011年5月我科被确定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后,为了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履行医务人员职责,首先转变了观念,在以往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和规范了相关内容,将具体措施更加落到了实处。

1.2.1成立了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自我科被确定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后,成立了由护士长为组长,另外2名理论基础扎实、工作经验丰富、有责任心和警惕性高的护士作为组员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制定了工作标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护理安全相关制度,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等,学习《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强化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强化安全意识。

1.2.2建立健全护理安全制度

启动了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达到≥10%/100张床,对瞒报和漏报者进行处罚,并定期对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杜绝再次发生。只有规范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患儿的安全,达到管理标准化,从而进一步降低病房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推动优质护理的发展。

1.2.3安全隐患、高危患儿的管理

在护理活动中,对于高危、坠床跌倒、压疮风险以及精神异常的患儿,预见性的启动高危、坠床跌倒、压疮风险评估表,根据情况制订相关的预防措施并积极干预,增设安全提示语:如“小心地滑”、“小心跌倒”、“小心烫伤”、“小心坠床”等警示牌,让患儿及家属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让患儿得到更全面、更安全的护理。对于有纠纷苗头的患儿家属,除了与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外,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防患于未然,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实践证明,与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以前相比,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明显减少。

1.2.4对工作人员的管理

对于资质较浅、服务态度欠佳、理论及操作能力较差的护士,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外,更应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降低不安全因素。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儿科护理既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护理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工作,是技术和服务的统一,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引导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和优化流程,从理论及技术方面让他们感到就医过程的安全,自觉地以病儿及家属医生的要求为导向,以他们的满意为宗旨,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

1.2.5加强医护和护患沟通

强化沟通意识,要求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多与医生沟通,启动应急情况下口头医嘱及疑问医嘱执行流程,发现疑点及时与医生联系,确保医嘱执行无误,保证了患儿的用药安全。同时,责任护士必须遵循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对患儿家属从入院到出院各个环节都有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指导,包括疾病知识、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各种检查目的、饮食及护理效果等,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让家属参与到医疗活动中来,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护理时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改变以往做得多说得少的缺点,倡导主动问候,首问负责,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患儿的疾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1.2.6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细化管理流程,创建安全文化氛围。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实施各种诊疗时,必须有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只以床号作为识别患儿身份的唯一标识,认真落实患者的安全目标,执行腕带识别标识制度,完善关键流程的识别措施,从最大限度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节假日进行安全检查,消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强物品管理,按管理标准进行管理,达到“一专二及时三无四定”。加强药品管理,要求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及常见不良反应,盒装存放,专人负责,标志醒目。强化院感意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及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切实落实手卫生,加强耐药菌管理,减少和杜绝院感的发生。

1.3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开展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开展优质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开展优质护理之前。

2.2随着护理安全文化的开展,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讨论

对于医院的安全文化一直是整个医院的核心,也是体现医院整体和医护人员的素质与内涵的重要表现,健全相关的安全文化管理制度是医院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以“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重要内容。因此,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是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重点,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对护理安全工作的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3.1自2011年5月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我科全面展开,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公示了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切实落实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儿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护理人员转变了观念,优化了工作流程,改变了排班模式,简化了护理文件书写,健全了绩效考核机制,为患儿提供了连续、无缝隙的护理,夯实了基础护理,提供了满意服务,为全面实施安全管理更新了理念,提供了保障。

3.2对科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干预,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健全的病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出具有儿科特点的护理质量安全标准,坚持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消除了各个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强化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保证了在给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3通过对高危患儿、纠纷苗头人员以及重点护理人员的管理

对人力资源相对薄弱的时间段增设了二线班,保证了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预见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的发生。

3.4通过沟通协调工作,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让患儿家属能够有效地遵医,主动参与到医疗活动中来,对保障医疗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落实手卫生,有效地杜绝了交叉感染。只有患儿家属感到就医环境及就医过程非常安全,才会真正满意,这才是我们实施优质护理的最终目标。因此,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护士对护理安全风险的认识大大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安全隐患的认识,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由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大大降低,也就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护理风险减少了,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从而护士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提高了工作效率,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大大提升,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这也是对优质护理的关键点最好的诠释,同时对医院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安全文化论文篇(6)

2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力度不够强

电力企业在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时,没有加大宣传力度,因此,部门领导和员工没有对安全文化建设给以高度重视,从而敷衍安全文化建设。部门员工将安全文化建设看作是搞文体活动、发表安全文化建设文章等,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分开理解,让安全文化丧失了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和方法不对,使员工不能发自内心的接受,导致安全文化建设处于形式化状态,并且工作任务重的员工,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执行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3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随着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大唐集团公司在生产过程一直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为主导,在企业文化建设、思想建设、工会管理、党群管理和统战工作方面采取了多种策略,以确保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

3.1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意识,完善安全机制根据大唐珲春发电厂的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对生产过程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机制,才能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首先,强调生产过程中的责任心,以确保企业生产得到可靠的安全保障,例如:以各级行政正职工作人员为安全第一的负责人;以标本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使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考核有理有据、奖惩分明适度;将党政工团、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联系到一起,互相监督、贯彻和落实,从而形成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与此同时,注重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安全风险共同承担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让各部门负责人都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奖惩有效。只有不断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意识,才能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宣传力度,增强教育效果由于电力行业属于比较特殊的领域,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需要电力企业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部门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安全文化知识教育培训,从而严格按照奖惩制度执行,使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真正激发。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教育培训的时候,企业还要制定合适的安全检查评比机制,以有效控制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为全体员工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例如:例举公司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事故发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员工对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做到警钟长鸣,确保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进行安全教育时,电力企业可以采用理性灌输、情感启迪、心理调试、言传声教和电话教学等方法,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底,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3.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健全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才能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生产力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不断健全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制定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立法,确保安全文化建设顺利开展。例如:采用定期组织操作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明确安全文化宣传月、安全知识教育月、安全管理检查月、安全生产检查月等,在开展各种安全日常活动、安全演练活动、安全宣传活动和安全报告活动等的同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估,确保安全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得到真正落实。现代化建设中,只有对企业的安全文化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制定最有效的改善策略,促进企业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安全文化论文篇(7)

1.2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发生1例走失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17%,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7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4.00%,5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将安全文化应用于安全管理之前,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认知得分为(52.5±3.5)分。经过学习和培训后得分为(56.0±2.4)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P<0.05)。

3讨论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6]。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总和,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2002年中华医院管理协会针对医疗纠纷和侵权事件的调查发现,我国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杀倾向是普通人群的20倍,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任务尤为艰巨,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重大问题。

安全文化论文篇(8)

二、严肃监督,以严格的制度维护安全

科学规范、依法办事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职能,这对于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有着重要作用。展览馆在决策、指挥、管理、运作等各个环节上都能体现科学精神的科学态度,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一切安全运行、事故为零的目标不难实现。展览馆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疏忽大意不得、松懈怠慢不得,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弦,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加强管理、严格制度,做到没有安全保障的设备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布展不要、没有安全保障的运营不要,要树立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观念。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需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全体员工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展览馆内部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安全运行开关、建立安全参观环境长效机制的目标。我们一直强调安全环保无小事,指的就是要把小事当作大事来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重大事故的起因,往往只是一个很小的疏忽。在这方面,一些博物馆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抓展览馆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从日常工作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从细小环节抓起,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细节抓住了、小事抓好了,安全工作就有了根本保证。要充分认识展览馆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为核心,持续改进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运行,切实维护安全制度。加强安全运维合同和全员绩效考核管理,要分级分层次管理,明确每个展厅责任主体,抓好安全隐患治理,实现“治理一个展区,消除一个隐患”的最终目标。

三、规范行为,以良好的习惯保障安全

科学管理是用制度规范人,而不是管理人。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全是从人身心需要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人以及与人的身心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事物而言。然而,安全不能被人直接感知,能被人直接感知的是危险、风险、事故、灾害、损失、伤害等。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谨慎,更要在行为上落实,形成安全人员事事细心、物业人员项项同心、管理人员处处留心,三方共同协作,以联动作用的局面,共同形成安全闭环。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全操作是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人远离危险。不好的习惯,是产生事故的根源。博物馆安全事故近些年为什么频繁发生、不断曝光,说到底,就是一些不良习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而好的习惯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抓住影响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坚持不懈地做好展览馆工作。首先,要靠文化引领促进习惯养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习惯养成是潜移默化的。而文化对于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倡导以人为本、珍视生命健康的文化理念,有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开放、重视观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浓厚氛围,良好习惯的形成就有了土壤和环境。第二,要靠能力提升促进习惯养成。人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安全工作来讲,只有我们的每一位员工,人人都熟悉掌握相应的安全理论和方法,做到科学管理、细心布展,才能确保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养成。第三,要靠制度落实促进习惯养成。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习惯形成的有力保证。没有制度的激励和约束,良好习惯就难以形成。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有些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这里面,有三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一个是狠抓执行、一抓到底,严明纪律、严肃处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第二个是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该合并的合并,该统一的统一,该规范的规范;第三个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员工执行制度创造便利条件。在这方面,我们要注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使安全操作更加方便,安全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得到保障。

四、营造氛围,以特色的理念传播安全

安全文化论文篇(9)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要全面建立具有调度所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就要按照“实际管用、全员参与、见人见事”的建设理念,构建“激励文化、管理文化、党建文化、亲情文化”,增强调度安全“软实力”,提升风险防控“硬指标”。铁路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要使“自控”、“联控”和“互控”成为全所职工自觉的行动。要规范安全行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2.1提素质

(1)加强学习培训。丰富月度业务学习内容,在重点学习新文件、新规章、新设备的基础上,加强非正常应急处置能力和一事一训案例教育的培训,着重提高调度人员的非正常处理能力,把安全文化建设带进学习课堂,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2)改善教学设施。年内设立2个TDCS仿真模拟台,1个卡斯柯CTC仿真模拟台和1个交大微联CTC仿真模拟台,便于调度人员日常学习。(3)坚持持证上岗。重点做好调度员的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

2.2抓关键

(1)客车风险控制。组织调度人员进行一次客车风险控制专题学习,重点学习路局《确保旅客列车绝对安全239条风险控制措施》(太铁办[2013]158号)、调度所《客车安全风险点及控制措施》手册,使调度员清楚涉及调度指挥的15条风险控制措施和调度所36条细化措施内容,明确本岗位的客车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举办一次客车专题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考试促进调度员对客车新设备、牵引新机型、运行组织新要求等知识的掌握。(2)施工风险控制。以大秦、北同蒲集中修为重点,超前谋划,分工协调,从施工计划、运行揭示命令、施工命令、车流调整、列车放行等重点环节进行审核把关,强化过程盯控,努力实现施工和运输双赢。(3)CTC风险控制。每周,安全室通过视频监控回放系统,重点抽查值班主任对CTC区段穿正、经由分路不良区段调车作业的盯控情况;各级干部在日常巡台检查时,要通过岗位帮教、面对面交流、一事一训等方式,对CTC区段调车作业通知单编制不规范、排列进路不确认、关联人员不互控、分路不良区段不加锁等关键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确保CTC作业万无一失。(4)命令风险控制。在命令拟写上,采取模板优先、先拟后审的措施;在命令审核上,严格落实运行揭示命令施工室主任审核,非正常命令值班副主任审核,关键命令值班主任审核,施工命令监控人员审核的“四个审核”制度;在命令检查上,采取行车室全覆盖查、安全室重点查、值班主任过程查的“三查”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命令准确性,力争将问题命令控制在0.5%以下。(5)应急处置控制。调度员接到机车故障、水害断道、车辆脱轨等应急情况时,要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流程进行处置,最大程度减少故障影响,快速恢复运输秩序。

2.3抓落实

(1)抓干部履职。通过述职获取干部日常工作表现和履职情况;党总支、工会和综合室要定期检查《干部巡视检查登记簿》和《干部写实记录本》,掌握干部包保、值班和调度台盯控情况;安全室要通过《安全积分考核系统》查阅安全问题通知书发放情况,帮助提高干部发现问题的质量。党总支、工会每季度组织调度员对干部履职情况进行一次匿名调查,重点了解干部作风是否扎实、调度所的各项制度是否执行、是否上台盯控、发放的通知书是否属实。同时,在双休日、节日小长假等关键时段,以电话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干部工作作风、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查。(2)抓职工落标。以“知责、履责”活动为契机,引导调度人员熟知岗位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量化标准。各室要加强日常标准化作业的平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做到小问题有批评指正,大问题有分析考核,落实责任。通过狠抓规章制度与作业程序和标准的“落标”行为,使调度员作业“达标”,促使调度员自觉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安全自控能力。(3)抓检查考核。采取所领导不定期抽查、安全室定期检查、各室按期自查的方式,对调度指挥全过程实行多维式检查,重点落实好“一周一检”制度,由基础、安全副主任组织,通过全程跟班的形式对各班组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标准化落实情况进行平推检查,并追踪整改,起到整治一点教育一面、警示一片的“传、帮、带”效果。

3调度所安全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前景

3.1安全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2013年调度所在全面推进铁路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体系,圆满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总体可以概括为“两无、三多”,具体来讲:“两无”:一是集中整治了客车安全、调度命令、CTC调车等9大安全风险隐患,在全年工作量同比增长近10%、新职人员占到1/3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无事故;二是全年共圆满完成了13次调图、228次专特运任务、9次大型设备集中整治、调度台整合切割等多项重点任务,先后妥善处置了各类非正常行车2033次,实现了重点无失误。“三多”:一是突破纪录多。大秦线单日运量、日装车等6项指标先后21次刷新纪录,受到总公司、路局通报表扬162次,嘉奖181万元。二是增运增收多。实施北区保量、南区保质战略,实现了运输能力和效益最大化,全年全局货运量、运输总收入等5项指标将再创建局新高。三是释放能力多。以打通枢纽为核心,拉通南北5线40条直通交路,枢纽通过能力提升20%以上,有效缓解了南北车流交换困难和枢纽能力紧张等问题。

3.2稳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五个转变

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将逐步在全所上下构建安全理念体系,实现以下五个转变:3.2.1按标作业由被动向主动转变(1)以“说标准话、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为目标,做到一事一流程,一岗一标准;(2)通过学标提认识、对标抓整改、落标促规范等手段,推进全员“学标、对标、落标”。3.2.2解决问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1)落实所领导包班、管理人员包台制度,问题连带考核管理责任,每月专题通报点评干部解决问题情况,连续3个月倒数前两名调整岗位;(2)实施问题倒查分析制度,从问题表象深挖管理原因,强化源头防范卡控,杜绝同类问题反复发生。3.2.3职工培训由适应性向针对性转变(1)采取岗前适应、委外脱产、现场实践、跟班实作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培训新招聘53名调度员,鉴定考核必须达到90分以上,提升新职准入门槛;(2)强化每班日常学、每月专题学、每季现场学、年度脱产学,组织行车主要工种综合比武大检阅,实现全员大提素。3.2.4职工奖惩由重考核向重激励转变(1)修订通知书考核返还制度,返还比例增加10%;(2)加大防止事故奖励基数,每件增加奖励500元;(3)选树“青年文明岗”,半年评选一次“明星调度员”,年终评选作业标准岗、管理创新岗,优先组织参加路局健康疗养,发挥先进激励示范作用。3.2.5调度指挥由指令向服务转变(1)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做好每班分层现场对接、每日站段对话、每季深入现场调研,虚心听取基层意见,提升调度工作质量,充分发挥龙头作用。(2)与基层站段做好新人上岗、新图调整、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交流互动,共同破解运输难题。

安全文化论文篇(10)

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是大众安康的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所以企业和员工在经济生产、生活中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生命,实现安全生产为核心,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以宣传、教育为手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为依靠,更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安全自律,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文化是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因,最终目的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企业安全落实了,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水平也会随之提高的。

一、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与本质

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对INSAG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英文为“SafetyCultrue”,翻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

实际上,我们不是为了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认为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就反映了这个本质。

(二)企业中的安全文化概述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在社会上赢得信誉,实现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安全文化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学科,因此必须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当然,这并非否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和安全机构的作用。

2.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

安全工作首先要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其次是人的不安全。只有解决了这两个不安全状态,企业才能很好的发展。如果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那么其他一切的生产活动都不能很好的进行。所以,必须重视“安全”问题,把它摆在企业正常运行的首要位置。

二、中小企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众多,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也举不胜举,以浙江永康为例。永康市五金机械企业有1万余家,绝大多数为私人企业和家庭作坊,由于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经验,每年被机器切断的手指上千。因此这里又多了两个新的别称:“断指之乡”和“工伤之乡”。据知情人介绍,每年被截断的民工手指大约在一千多个,而绝大多数受伤民工均成了永远的残疾。

现在,冲压产品绝大多数都转移到了乡镇和私营企业,用的多数是未经任何训练的民工,按照乐清和常州所报道的比率估算,全国按一百万台冲床估算,其中90%左右是肯定会伤人的中小型冲床,则每年被冲残手的人数应为40-6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中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

2003年5月份以来,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消息说,乡镇煤矿产量猛增使得前三季度乡镇煤矿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同比分别增加231起、47人,分别上升12.9%和1.5%。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19人。辽宁孙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等煤矿事故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安全事故”是现在中小企业存在而且必须得加大力度进行整治的一项大工程。

三、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政策、行政方面

1.在2000年时国家有关部门了必须经过培训、持证才能上岗的职业名单中,却没有“冲床工”这一职业。这就导致了职工缺乏必要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

2.政府和劳动保护部门无法对受害者的合理申请赔偿做出仲裁,受害者只能私人通过律师打官司获得相应的赔偿。而受害者好多因为经济实力不够,无法请律师打官司,最终放弃索取赔偿,这也让企业更加肆无忌惮。

3.劳动部门没有履行对加班加点、不签劳动合同、安全生产不符合要求、不买工伤(社会)保险的不法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职责。以致不法企业的行为更加猖獗。

(二)技术、标准方面

1997年修订过的《锻压机械安全技术条件》中,实际上仍然将16吨以下的冲床列为不必配置安全防护装置的机床,这些机床占冲床总量的三分之二!而对16吨以上冲床所规定的安全指标,也远远不能满足安全需要。并且政府和企业的研发部门也只把研制精力放在数量少但可卖高价的自动生产线和数控机床上。

(三)宣传、教育方面

新员工和老员工进企业之后都要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以至于他们缺乏保护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并且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让员工进行操作机器之前,没有告之哪些机器、操作是比较危险的,并要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操作时更要谨慎小心。企业的安全文化教育疏忽导致了更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一)首先要认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对于企业内部而言,能激励员工安全意识,重视职业道德,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精神。对外,则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和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学习。

(二)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和培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涵盖企业所有人员,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一般安全教育在企业中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层次和类别:

1.企业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培训。这项培训突出要解决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达到建立、强化企业领导者、决策层、经营层的安全生产意识之目的,使得他们能自觉地履行其安全生产职责,并关心、支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关键是要明确任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在于促进培训对象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之能真正当好企业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检查的作用,做出卓有成效的各项工作。

3.特种作业人员的训练。所谓特种作业人员,就是他们的作业,对作业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构成某种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人员。基于这一特性,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就应紧紧抓住其作业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危险种类和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的相关教育和训练,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实现其作业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4.开展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三)国家制定合理的法规和制度

1.国家对有些特殊、危险的工种,必须要求企业对员工加以安全培训,或者员工自己通过努力获得上岗证书,只有参加过合法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

2.劳动部门规定劳动者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还规定不论受伤者是否为事故的主要责任者,其医疗费、陪护费、误工费等均由用工单位承担。

3.国家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了维护和保障,劳动者自己在工作中也必须争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同时,万一发生伤害事故,要依法索取应得的经济补偿必要时寻求法律的帮助。

4.尊重和重视员工的创造性。人的安全意识水平的调节,由于人文素质不同,会表现出不同安全行为水平,同一个企业或生产环境,同样的职工或领导,由于责任、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出现对安全生产的不同的安全行为及思考方式。因此要对员工进行充分的授权,营造民主参与的氛围,鼓励他们发挥主动性和独创性,充分释放其智慧与才能。要对员工放手,信任他们,人人参与企业安全管理之中,。

五、结束语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高速的发展我们应该高兴,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小企业的进步中还隐藏这一个大的问题——安全生产与安全教育的滞后,未能获得与之同步的发展。究其最根本的一条,是员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观念薄弱,因此,我们要营造企业安全文化的整体氛围,采各种措施,认真地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凯盛,林源华,谭苏娟.别让大象踩扁你.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

[2]马向群.管人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3]徐德蜀,邱成.现代职业安全健康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1月

[4]蒋庆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5月

[5]孟燕华,胡广霞.现代职业安全健康丛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安全文化论文篇(11)

二、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车队、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职工。因此,如何树立起每名职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十堰公交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不断拓宽宣传教育形式,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方式加强安全知识宣传,还依托OA办公平台开办职工安全知识交流版块,增强与职工的良性互动。

三、发挥好活动凝聚作用

十堰公交正确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参与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青工技术比武、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参加十堰市总工会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知识竞赛和修理比武、消防演练竞赛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四、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要深入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通过采用亲情教育法,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兄弟交心等方法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充分发挥家属的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

五、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有直接联系。过去的管理者抓违章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挫,进而造成某些职工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埋下了隐患。为增强管理效果,十堰公交采取刚柔并用的办法。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人员现身说法,以达到自我剖析,教育他人的目的。此外,积极为职工创造温暖、舒适的休息环境,使其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六、发挥好制度引领作用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极其重要。十堰公交各级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制度引领的作用,“严”字当头,严制度、严标准、严纪律。特别是对那些重点人员,采取一对一帮教的形式帮助其增强安全意识,狠抓安全生产自觉性。坚持各级管理人员上线值勤制度,严格按规定进行考核,有效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思想,齐抓共管搞好安全生产管理。

七、发挥好培训带动作用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公交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的重要举措。要知道,安全事故的发生除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职工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为此,十堰公交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规范的安全生产行为为目的;培养职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具体做法:一是把好准入关,新聘人员上岗前统一参加安全常识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安排上岗,从“源头”灌输安全知识;二是把好培训关,定期邀请交警和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三是把好会议关,充分利用各类会议、重大节庆宣传安全知识,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四是把好演练关,定期开展技能演练,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八、发挥好考评激励作用

开展安全生产文化建设要本着客观、公正、合理、务实的原则制定考核标准,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领导和个人,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目标考核挂钩,以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