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7 16:40:32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1)

作者简介:杨国梓(1982-),女,河北广宗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务处教研科科长;吴平(1965-),女,吉林松原人,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天津 301830)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96-02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设)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途径和措施,[1]也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独立学院一方面建校时间短,毕设管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生源质量与一本、二本有差距,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稍弱,教师队伍也相对年轻,设计(论文)指导经验不足。因此,独立学院毕设的质量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健全、具体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毕设管理工作、提高设计(论文)质量的保障。[2-3]本文以京津地区的三所独立学院(以下分别简称为Z院、R院和S院)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毕设管理办法(主要是组织管理、选题、开题、过程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这五个环节)做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以下简称天津学院)的实际,为科学制定针对独立学院的毕设管理办法,使毕设工作过程管理更加合理化提出了建议。

一、组织管理

Z院毕设工作实行学校、专业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教务处负责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学院成立毕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设的全过程管理,教研室成立毕设工作小组,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R院毕设工作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各系共同管理和组织实施。教务处负责制定全校毕设工作的总体安排。各系组织指导教师资格审查、题目审查、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审查、中期检查、答辩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自评等工作;负责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学生进行毕设的进度、质量、出勤和纪律等情况。S院成立毕设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组长,教务主管处长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担任组员,负责毕设的宏观组织和管理。各教学单位负责制定本教学单位毕设工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质量监控和文档管理办法,具体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毕设工作。

毕设组织管理都是由学校主管领导主抓,教务处负责对毕设工作进行宏观组织、管理和检查,各系、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毕设各环节的过程管理、具体实施。经过三年的毕设工作,天津学院形成了在主管院长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和运作,各系、专业(教研室)、指导教师分级负责并落实完成的毕设工作组织管理模式(如图1)。学院领导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教务处负责制订学院毕设工作进程及管理办法,汇总各系毕设题目和指导教师情况、审定各系的毕设答辩成绩,组织毕设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组织开展毕设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等。各系是毕设工作的管理主体单位,成立由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和教师组成的毕设工作小组,由工作小组向各专业教研室布置工作任务,对毕设工作的运行以及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全面负责。专业教研室负责毕设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负责选派、确定指导教师,分配毕设任务,组织拟定题目,检查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工作总结。同时,天津学院毕设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对毕设工作的各阶段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二、选题

选题是论文工作的起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难易度、工作量适中,保持50%以上的更新率,尽可能结合社会实践、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任务,是三所独立学院选题共同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R院还提出了提倡不同专业(学科)间的联合选题,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天津学院还规定工科专业结合工程实践类型的课题所占比例不小于80%。

在选题程序方面,Z院分四个阶段进行。申请阶段: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公布阶段:题目经专业学院审核及教务处确认之后,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向学生公布;确定阶段: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任务下达阶段: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向学生下达执行。R院的题目确定程序是:指导教师填写题目申请表,报系审查,系主任签字。S院题目的确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学生根据所在系(院)公布的题目自由选择,各系(院)再根据学生人数和教师指导的能力进行调整后确定学生的题目。天津学院选题先由指导教师给出拟选题目,上报系里,由系主任审核,确定具体选题;然后给学生召开论文选题大会,再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论文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和具体论文题目。选题完成后,如果学生想更换论文题目,可将题目上报系里,提出申请重新选择指导教师。学生选题完成后,毕设任务及有关要求由指导教师在毕设工作开始三周内以《毕设任务书》书面形式下达。

三、开题

三所独立学院都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等准备工作,完成开题报告。天津学院则要求指导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查,审定调查提纲,各种类型题目都要就地就便、力所能及地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学习经验,收集资料。独立进行毕业实习的,要备有毕业实纲,调查后要写调查报告交指导教师审阅,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学生在完成查阅文献、毕业实习或实地考察后,再完成选题报告。这样,学生更好地了解了题目、完成开题,也为论文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四、过程检查

建立一个针对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保证设计(论文)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Z院指导教师每周至少指导一次,了解毕设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并做好指导工作记录。同时实行考勤制度,学生请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中期检查工作要求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记录》;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根据工作进度适时检查和评估。R院指导教师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并做好记录,教务处随机抽查。期中检查由系主任组织专门小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各专业分课题组织中期汇报,学生需口头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检查日程通知教务处,教务处随机抽查。S院毕设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控,常设机构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毕设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控。检查采取教学单位自查和学校抽查两种方式进行。中期检查由指导教师对学生当面进行检查,要求每名学生口头报告。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第2周由教务处向教学单位随机抽取毕业设计(论文),组织有关专家审阅。

天津学院为保证毕设质量从四个方面入手(如图2):第一,加强学生管理,印制下发学生毕设工作周记,要求学生必须从进入毕设第一周开始认真记录,并对每周进行的实验、上机、实习、查阅文献、撰写论文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第二,调动指导教师积极性,指导教师必须每周对学生的毕设工作进行指导,填写指导教师指导内容并签字。第三,充分发挥各系毕设工作小组作用,定期组织检查各专业教研室毕设工作进展、质量保障情况,并加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关键环节的检查。第四,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成立院级毕设检查组,负责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检查,随时掌握毕设的进展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各系,以保证毕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天津学院的毕设工作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前期:重点检查指导教师选聘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毕设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等;中期:着重检查毕设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后期:重点对设计(论文)撰写的规范和质量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及毕设工作结束后,要求各系就阶段工作做出详细总结,促进各系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五、答辩和成绩评定

Z院、R院和S院的答辩工作由各系成立答辩领导小组(答辩委员会)领导本系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并负责聘请答辩委员会成员,分成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前,评阅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学生是否具有参加答辩资格,通过评阅后再交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组织答辩。除此之外,S院还安排有院级答辩,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院随机抽查部分学生参加。参加院级答辩学生可不参加系答辩,答辩成绩以院级答辩为最后成绩。

天津学院的答辩工作分为小组答辩、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三个级别。所有具备答辩资格的学生必须参加小组答辩,不少于5%的学生参加系级答辩,2%左右的学生参加院级答辩(随机抽查)。各系组织系级答辩,将核定后的毕设成绩和答辩工作总结报教务处。院级答辩由教务处组织实施。三级答辩以学生所参加的最高级别答辩所给定的成绩为准。每个学生参加完小组答辩,还都有可能被抽到参加系级、甚至院级答辩,而成绩也会以最高级别答辩的为准,这样必然督促学生认真撰写、修改论文,积极准备答辩,从而保证了设计(论文)的质量。

成绩评定方面,Z院和S院毕设成绩均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构成。以百分制计算,Z院占总分的比例分别为30%、20%、50%;S院为25%、15%、60%。R院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Y)的评定按百分制记分,采用结构评分的办法,公式为:Y=0.05X1+0.25X2+0.2X3+(0.5/n)∑Xi(X1为开题报告成绩、X2为指导教师评分、X3为评阅教师评分、Xi为答辩小组每位教师评分,n为答辩小组人数)。评分时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与答辩小组成员分别按百分制给分,然后按此公式计算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天津学院的毕设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含学习态度和工作表现、查阅文献能力及外语水平、选题报告、设计的水平等项)、评阅人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组成,以答辩为主。评分内容、质量标准和赋值范围按百分制分配,各系根据专业和毕设方式特点予以细化,并分别制成相应的评分表,以供评分和统计分数时使用。天津学院给了各系充分的自,由教学系决定各部分的权重更具灵活性,使各系结合各专业特色制定更科学的评分规则。

三年来,天津学院结合三届学生的毕设管理实践制(修)订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对毕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都制订了细则,逐渐加强了毕设管理,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完成这项工作的自觉性,保证了设计(论文)撰写和答辩的质量,使毕设工作有了明显改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2)

强化案例教学借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各管理类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普遍共识。财务管理是工商管理、会计学等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其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尤为突出。作者作为一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在十多年的任教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开展案例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看到了其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本文正是基于此进行研究,以期对切实提高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成效有所裨益。

1. 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现实障碍

尽管在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而且多数任课教师也在其教学过程中程度不一地安排了案例教学,但客观而言其成效往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和部分任课教师出于减轻自身工作负担的考虑而在主观上有所抵触进而应付了事有关;另一方面,开展案例教学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障碍也影响颇大,不容回避。作者认为,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现实障碍,即案例资源少、课时有限、合班制上课以及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等。

(1)案例资源少

目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普遍面临着案例资源少、选择面窄的困境:虽然有公开出版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可供选择,但教材本身的稀少使得其所能提供的案例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其中的部分案例还存在相对陈旧或直接取材于国外企业从而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本科课程任课教师大多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也面临着现实的职称晋升压力,因而出于时间、精力和信息渠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或不愿自己开发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案例资源的稀缺必然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案例产生制约,影响教学效果也就在所难免。

(2)课时有限

按照所涉及的领域,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基础理论、通用理论以及特殊业务理论: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概述、时间价值与风险收益、财务战略与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通用理论主要包括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入及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主要涉及企业非经常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破产财务管理等内容。依据作者的教学经验,基础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2~24学时,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26~30学时,而特殊业务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需要8~10学时。当前普通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计划学时通常被安排为48或56学时,因而即使将特殊业务理论部分作为自学内容由学生课下学习,现行的课时安排对满足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仍稍显紧张。在此状况下,如果要适量安排案例教学,就必须精简理论部分的课堂讲解,增加学生的自学比例,而这往往又会引起部分习惯于跟着老师的课堂讲解进行学习的学生的不满。实践中,多数老师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顾忌,将计划课时首先用于保障基础理论和通用理论部分的系统讲解,待课程接近尾声时如果有多余的课时再相机安排案例教学。毋庸置疑,这种较为随机的安排必然会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合班制上课

开展案例教学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有序组织,因而小班制上课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性条件。然而在前些年本科扩招政策的作用下,普通高校的本科生规模均大幅增加,在任课教师和其他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出于节约成本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考虑,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的常态,而这往往会使计划开展案例教学的老师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合理控制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则小组数量就会过多,这不仅直接增加了课堂讨论环节的组织难度,而且也会使这一环节耗时过长,甚至不得不仓促收场;如果增加各小组内的学生人数以减少小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小组内的沟通与组织难度,从而不仅影响小组内的合作成效,也会引发较多的“搭便车”现象。因此,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驾驭能力,则合班制上课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效果会比传统课堂讲授更差,从而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

(4)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足

当前,普通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都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接受过会计学、管理学或相关学科的系统教育,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结构,因而完全能满足理论知识课堂讲解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由于多数任课教师都是在取得相应学位后直接开始从教工作,既没有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也未接受过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因此从满足案例教学需要的角度来看,其能力上的不足显而易见,而任课教师能力上的欠缺也必然会通过诸如案例的整理与选择、教学计划的拟订、课堂讨论的组织与总结等环节对案例教学的最终成效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也正是出于对自身能力的顾虑而彻底放弃或尽可能减少案例教学的比例。

2. 提升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相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受到多方现实障碍的制约,而且部分制约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也难以有实质性改观。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只有面对现实、多方努力才能有效突破当前的困局,而重视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又最为关键。

(1)建立并不断完善案例库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实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础,而案例选择的合适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空间的大小,因此为了不断提升案例教学的成效,任课教师应该建立并逐步完善案例库。总体而言,案例库的建立可借助以下两种途径:其一,直接引入公开渠道可获取的现成案例,如公开出版的案例教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以及开放性的案例库等;其二,教师通过调查、整理和加工,编写案例。相对而言,后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案例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阶段。作者认为,根据案例编写目标和计划的不同,可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收集基础资料:浏览企业的网站、查阅其的公告和年报,并关注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征得企业同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利用和企业的横向科研机会,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收集相关资料。需要强调的是,鉴于实践中企业信息披露的相对有限以及出于保密和谨慎的考虑往往对实地调研持保留态度,因此将前两种渠道结合使用更有利于案例基础资料的收集。在任课教师建立和不断完善案例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案例选择的空间,还可鼓励逐步建立校内共享和校际共享的教学案例库。

(2)合理组合安排案例

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但实践中教师又往往受到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制约。基于此作者认为,任课教师应转变观念并合理组合安排案例:首先,部分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案例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依据主次适当压缩课堂理论讲授,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分配;其次,面对相对有限的计划课时,任课教师还应合理组合安排案例,建议在阶段性理论讲授结束后,安排对应的专题性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加深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体会相应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待课程全部理论讲授结束后再安排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综合性案例,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安排思路不仅适应了计划课时相对较紧的现实制约,也符合本科生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普遍缺乏的特征,使其能通过循序渐进地案例学习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一般包括案例资料发放、学生分组讨论、课堂集中讨论、教师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环节,其中学生分组讨论和课堂集中讨论两个环节直接关系案例教学的组织效率。如前所述,在合班制上课已成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常态的现实条件下,简单遵从上述流程开展案例教学往往会使任课教师面临两难选择,因此作者认为在坚持合理控制小组内学生人数的前提下优化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破解困局的必然路径,而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分组讨论之后引入小组间的预讨论环节不仅可以通过更为多元化的观点碰撞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还可以将局部共识的取得环节前置,大幅减少课堂讨论环节的时间占用。每个预讨论小组群包含的小组数量可根据小组总量确定,以2~3个小组为宜,其组合可以由各小组自由选择,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指定。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应加强对课堂讨论环节的控制力度,不仅应要求尽量以小组群为单位进行陈述,还应在鼓励不同观点和补充性发言的同时严格控制后续小组群的重复性发言。

(4)多渠道提升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的开展依赖于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因而其组织秩序及最终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案例教学能力。鉴于自身案例教学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刻意回避或尽量减少案例教学安排的重要原因,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及教师本人都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影响,进而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作者认为,当前可考虑综合利用以下几种渠道:出台相关制度或措施支持教师到国内外案例教学开展较好的院校观摩学习,通过接受系统培训或与同行间的深入交流深化理解并系统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鼓励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兼职或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到企业挂职,通过直接从事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提升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校和企业间较为稳定的科研试验基地,为教师创造开展财务管理实践与业务交流、咨询服务与调研的机会与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客观而言,上述几种渠道都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任爱莲. 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下旬刊),2010(4):106-107.

[2]杨淑娥,张强. 关于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2):103-104.

[3]黄玉梅.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4):122-124.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3)

《财务管理》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该课程以其他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的前期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牢固,而学习理念由于其他课程有很大区别:一般的会计课程都是以“核算”为中心,而财务管理课程则上升到“管理”的高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而,在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是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专业课教师得一大难题,本文试图在高职学院的《财务管理》课程中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既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不适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空洞、枯燥、乏味,因而很多专业教师觉得财务管理课程十分难教,学生也觉得该课程尤其难学,整个课程学完后学生的感受是什么也没有学到,因而改革传统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势必在行,因此经过我院专业教师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实时的应用到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并且进过2年的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在此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教学模式“以项目做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作引导”为基本理念,首先为整个课程设计一个总项目,然后为了完成这个总项目,则规划、设计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个项目就是一个任务,其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主线,用完成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最后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升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项目设计与导入

1、项目的设计。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项目”的设计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没有足够有吸引力的项目设计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以后的项目实施就成为空谈,因而设计出一个既足以引起学生兴趣又符合企业财务管理具体工作的项目是教师实施该方法成功的第一步。

2、项目的导入。有了设计好的项目后就是要将该项目成功的导入给学生,以引发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此时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二)任务驱动

1、学生分组进行任务分析。“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就应该是“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任务成功导入给学生之后,教师先不忙着做任何的指导,应先让项目小组自己讨论该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完成这一项目你们团队该做些什么?这其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们打算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2、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在学生把此次项目的任务目标、情况、难度分析清楚之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要解决遇到的困难该如何入手,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讲是全新的,让学生自己查阅参考书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过滤出哪些是对解决任务有用的知识,自己先学习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是学起来有难度的小组可以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出完成任务中最难问题。

3、整合完成的任务,形成方案。每个项目小组都有几个成员,每个成员都会有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因而进过分析任务、查阅资料之后,项目组组长应该召集成员开会讨论,听取各个组员的意见,经过归纳、整合,最终形成书面的方案,可以形成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等等。

4、教师总结评价。最后,教师让各个项目小组负责人将自己本组讨论确定的最后项目实施方案提请班级讨论,其他项目小组可以就别组项目实施方案发表意见,经过几组讨论过后,基本上可以形成一致观点,即使是不一致也没有关系,本来这些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有了一定理念即可。此时,教师一定要对本次任务实施、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尤其是最开始,可能完成的效果并不尽人意,但是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中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由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角”变成了“学生是主角”,该如何调动学生这一主角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能否将“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精神和精髓得以贯彻实施的关键所在,因而解决的方法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另一方面将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态度、表现认真做记录,作为该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但并不是说教师没有事情可做,教师对整个教学的把控能力要求就会更高,首先是整体项目的设计,然后在各个项目任务的分解,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小任务,每节课的规划,课堂的组织,对学生特点的了解,项目小组的划分,项目负责人的选择,项目实施过程中困难的预知,突发事件的处理,完成项目之后的总结与评价,这些都是极其考验专业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引导、指挥、指导作用发挥得当,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反之,整个课堂会一团糟,无法继续实施。

(三)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高职教育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主”但是并不是说可以不学习理论,所以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那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处有这样两点:第一,学生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后,完成任务前有一个查阅资料的阶段,这个阶段应鼓励学生自己先归纳出完成任务需要哪些理论知识点;第二,教师在任务完成后进行总结的时一定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综合这两年以来我院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来的经验来看,该教学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只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在任务实践中恰如其分的融入理论知识依旧是我们需要探索、完善的。

参考文献: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4)

浙江大学图书馆先后为 87 个学科提供了 TOP 期刊评定方案和事实数据,完成《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事实数据报告》等;为多个学部的人才信息收集和学术评价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为学校提供《世界一流大学年度对比分析报告》。[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有一个课题组专门为学校战略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支持服务,用简报的形式编辑 《一流大学信息汇编》内部刊物,每一期围绕决策层关注的一个主题,进行文献调研、收集、加工和整理,形成对于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发展战略研究部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系列专刊。[2]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对山东师范大学科研成果的来源出版物分布、高产作者分布、高被引作者分析、科研合作国家和地区分布、科研合作机构分布、优势学科和主题分布等方面的内容的分析,全面揭示山东师范大学的科研产出和科研影响力等内容,《形成了山东师范大学科研论文全景分析》报告,向管理层呈送[3]。宋洁调研发现九校联盟(c9)中的图书馆都已开展了决策支持服务,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的主页中展示了部分成功案例。[4]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9年主动开展全校文科专任教师学术论文产出被引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经过多年分阶段逐步推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3 年11 月,图书馆开展了全校专任教师绩效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并于 2015年3 月完成首期建设任务。该数据库由学校决定将其挂在学校公共数据库平台,每位专任教师均可查询本人各类绩效数据,各级管理人员则可根据各自管辖的范围查询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5]。

1 案例介绍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管理搜集到的各类数据,也为了方便全校教师及各级管理人员查询相关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由图书馆牵头,与人事处、科研处、社科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信息办等职能部门合作的项目组开发了教师绩效数据库。

1.1 数据采集

目前收录的人员类型为:院系(所)专任教师。目前收录如下类型数据:

1.1.1 论著产出被引

收录图书馆检索获取的教师论著产出和被引数据。

文科系列:(1)历年任意作者WOS(含SSCI/AHCI/SCIE)国际权威刊物收录引用情况,并区分第一或通讯作者WOS论文;(2)1998年以来第一作者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sci)核心期刊论文收录引用情况(未包含Cssci集刊和扩展版),并区分一级学科权威期刊论文。(3)2008年以来第一作者文科著作(含专著、教材、译著)产出及历年文科专著Cssci被引情况。专著指专题研究的学术著作,不包含文集、文学或通俗读物、编著、译著、教材等其他类型图书。理工科系列:任意作者WOS(含SCIE/SSCI)国际权威刊物收录引用情况,并区分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按数据库标注)、署名华东师大论文、署名华东师大第一完成单位论文(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位)、论文分区(按中科院大小类分区就高原则确定)。

1.1.2 课程教学

收录来自教务处、研究生院提供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数据。

1.1.3 项目经费

收录信息办、科技处、社科处提供的各类科研项目到账经费数据。

1.1.4 教学、科研获奖

收录教务处提供的本科教学获奖数据、科技处和社科处提供的科研获奖数据。

1.1.5 研究生培养

收录图书馆建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的学位论文数据,并根据学位论文年份进行统计。

1.1.6 绩效总况

汇总显示教师教学、科研的主要数据,并给出教师所在单位相同职称群体各指标的平均数。

1.2 系?y功能

用户角色:本系统的用户角色分为管理员、院系管理员、教师个人,分别有不同的查询权限。系统设置了用户权限表,登录认证时自动判定角色,进入到相应的界面。

教师个人:直接进入个人查询版面,可查看个人的论著产出与被引情况、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包括精品课程)、学生培养(含研究生名录及指导论文的概要)、科研项目、教学科研获奖情况。清单与统计均直观呈现。页面中提供了选择条件,如在论著清单页面,可选择起止年份,文献类型(CSSCI论文、专著、教材、译著、WOS论文、第一或通讯等),对检索结果支持用户点击表头进行排序,并可勾选后下载列表。

院系管理员:院系管理员如果同时是专任教师,则默认的页面为自身的个人查询页面。此外,作为院系管理员的角色,还可使用单位查询版块的功能。单位查询版块可查看所在院系的全部人员信息,该院系全部的论著产出与被引情况、课程情况、科研项目、教学科研获奖情况以及该院系的对应数据类型的统计表。页面中提供了筛选条件,如起止年份、人员年龄段、职称类型,对检索结果支持用户点击表头进行排序,并可勾选后下载列表。作为院系管理员,在人员列表页面可查看全院教师信息,如果对某位教师的数据感兴趣,点击教师的信息后,即可链接到对应的教师个人查询页面,查看该教师的各项数据。

管理员:管理员为校级领导,有权限查看全校教师及各院系的情况。在个人查询版块,可查看任何人的数据,在单位查询版块,可自由选择院系,查看全校各院系的数据。在统计分析报告功能版块,可查看全校统计分析报告。

用户指导与反馈:系统提供了用户指导与反馈版块,主要包括系统简介、帮助文档(使用指南)的在线?读,“文章补遗”栏目提供对数据库收录范围内的论著数据错漏的反馈;“联系我们”栏目则提供关于系统其它各方面内容的意见或建议的反馈。

系统截图如下: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5)

二、当前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在当前的管理学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二是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学生本身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也不足,觉得管理知识比较空洞与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性学习、情景演练、模拟决策等,给学生提供一条参与教学过程的途径,将学生引入到正确的学习思路上来,积极地将当前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社会、企业等涉及管理学知识的信息与事件整理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有效解决管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兼容问题。主要特点如下: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表现为二元对立。教师自认为,也被学生认为拥有渊博的知识;相反,学生自认为,也被教师认为一无所知。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则认真记笔记。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与洗耳恭听的学生是二元对立的,没有对话与交流。教师总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一切行为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之间很难交流。

(2)教学内容完全照搬教材,教材是圣经。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完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教材显然成为教学的中心。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教科书中的知识懂了没有,学生最关心的是自己对教科书中的作业能否顺利完成。知识成了目的,成长与发展被置之脑后,教学失去了教育的色彩。而目前高等学校管理学原理教材的编写主要参照国外相关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把教材当圣经,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它的原文原意。然而管理学理论日新月异,昨日科学的管理理论今日可能不正确,如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认为,管理过程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组成。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经营国际化等外在环境和对管理内涵的认识的变化,管理过程除上述构成部分外,还应包括创新、激励等管理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批判吸收、融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与教材对话。当前这种把教材当圣经式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师教育个性的发挥。

(3)教学方法单一,以传授为主。即使偶尔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有其形而无其神。如当前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使用讨论法,但讨论的主题和进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讨论的内容限于认知性问题,教师关注的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缺乏哲理的启悟、潜能的诱发、生命的助长;问题的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多是将课本的知识陈述转换成问题形式,答案就在书中,不过是对课本知识的变相复制;学生被剥夺了问的权利,实际上课堂教学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来自学生,因为只有它才能反映学生的需要和困惑。

三、任务型教学简介

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实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者技能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所设计的任务,往往以一系列活动的形式,由学习者通过小组完成或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特征,它能增加学习者技能操练的机会,提高学生技能习得和交流的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特征:

(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四、“任务型”教学环节

任务型教学可分为3个环节:

(1)任务前。教师先介绍主题和任务,帮助学生回忆或学习有用的理论、原理和技能等,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其产生学习或使用技能的动机。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36-02

高校教学秘书是指在高等院校中协助院(系)领导处理本院(系)中各类教学事务的管理服务人员。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教学管理有力地支撑和保证课内外教学的有序进行,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了不可缺缺的角色,是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

一、教学秘书岗位的重要性

教学秘书是高校各院(系)具体负责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考试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和日常教务工作的管理人员。教学秘书在行政上是由学院院长和分管教学副院长领导,并接受学校教务处的业务指导,是连接学校教务处与各学院间的纽带,处于教学工作的最前沿,也是沟通学生与教师的桥梁。教学秘书是基层管理者、组织协调者、检查监督者,也是院(系)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教学秘书在学校的教务教学管理中实实在在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二、教学秘书的具体工作

高校各个学院的教学秘书工作非常具体,笔者将整个工作分成六大块: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执行计划、教学任务安排和教材管理,期末考试和试卷管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管理,延期学生管理。

1.日常教学管理。①课表管理。课表一般由学校教务处制订,是教师授课和学生上课的具体时间、地点的安排,开学前由教学秘书负责通知任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保证上课秩序的正常进行。②教师调停课管理。一般来说,每学期都会有部分教师因课程安排与自己的安排有冲突而要求调课,还有部分教师因出差、生病等要求停课休息,教学秘书要帮助调停课教师办理有关手续,并且要做好记录,及时通知相关班级的政治辅导员。为确保每门课程授课学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秘书要提醒因各种原因耽搁课时量的教师后续要在规定的授课计划时间段内补足耽搁的课程学时,并且做好补课记录。③常规教学检查。教学日志是教师和学生记录每次课授课内容,上课情况的依据,教学日志要做到及时发放,及时收回,及时分析,将相关信息及时向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反馈;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计划、教师上课和学生上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汇报。抓好常规教学检查工作,这对于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④学生网上选课管理。目前,许多高校都实行课程、成绩网上管理,教学秘书应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网上选课的重要性,对大一的学生要加强如何在网上选课的训练。学校教务处通知学生网上选课时间段后,教学秘书要及时通知政治辅导员,督促政治辅导员检查学生网上选课情况,尽可能减少学生网上选错课、漏选课。⑤参与教学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工作。教学培养方案是制订教学执行计划的基础,教学秘书要熟悉各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执行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秘书也应当积极参与,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起好教学秘书参谋作用。

2.制订教学执行计划、教学任务安排和教材管理。①制订教学执行计划。新的学期开始,教学秘书要根据各教学培养方案提出下学期将要开设的课程,制订下学期的教学执行计划,由各教研室主任核查,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签字审批,报学校教务处审核。教学秘书理出教学执行计划中的专业选修课,交与相关学生班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已经完成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兴趣)对专业选修课进行合理选择,按照自然班报出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和教材数量。教学秘书要切实做好汇总整理工作。②制订教学任务安排表、征订教材表。教学秘书根据教学执行计划,按照课程归属管理原则,提出教学任务安排,属于其他学院管理的课程,要及时将上课班级、选课学生人数、教材数量报给课程归口管理的学院,并且收集整理归口于本学院管理课程的班级、选课学生人数、教材数量等信息。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教学秘书制订教学任务安排初表和教材征订初表,交与各教研室主任,明确要求各教研室主任在三周内完成任课教师安排和教材选定工作。教学秘书汇总后,将教学任务安排表和教材征订表交给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签字审批,报送学校教务处审核。

3.考试、试卷管理。①命题。需要通过命题考试的课程一般是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教学秘书要提醒各教研室主任安排授课教师命题或者统一命题,提醒各教研室主任严把命题质量关。按照教学管理规定,每门课程在结束前两周授课教师应当准备考试题原稿两套、答案两套,其中第一套用于期末正常考试,另一套用于下学期开学后未及格学生的补考。如果要求相同(必修、学分、学时),但由不同教师授课,有较多班级的同一门课程应当统一命题,统一考试。②制卷。教研室主任审查试题原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审核签字,命题教师将试题原稿交与教学秘书,由命题教师和教学秘书共同密封试题原稿。教学秘书确定印制试卷份数,交到教务处开印制单,将印制单交到印务室印制考试试卷。整个过程教学秘书和教师要做好试卷保密工作。③考试安排。教学秘书根据学生班级课表,找出空档,合理提出考试时间,到教务处申请教室,安排好考试的时间和考试地点后,及时通知政治辅导员,由政治辅导员通知学生做好复习迎考。每次考试的课程可能涉及到好几门,还可能涉及到不同专业、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教学秘书要考虑异常学生情况,尽量避免考试冲突现象发生。④监考安排。教学秘书要恰当地安排监考教师,合理分配教师的监考工作量。为加强考试环节控制,教学秘书应设置出清晰、有效的考试记录表和院领导巡考表,方便监考教师和巡考领导做好考试记录。⑤试卷归档。每学期期末,教学秘书要做好试卷归档工作,整理试卷袋,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将试卷袋编号,按照顺序装柜,为的是今后查找方便。原则上试卷保管的期限为三年。

4.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管理。教学秘书要协调各教研室主任安排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督促各教研室主任做好论文中期检查、完善论文评定工作,负责协调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对学生进行网上提交论文工作程序的培训,安排论文上传后的验收审核。

5.学生成绩和学籍管理。每学期期末,教学秘书按照本学期开设的归口本学院管理的所有课程和任课教师、班级制订学生成绩管理表,按照成绩管理表提醒各位任课教师提交成绩三份,一份上交学校教务处,一份装入考试资料袋,和试卷一并保存,一份学院存档。

6.延期学生管理。按照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本科学生在校最长学籍年限为六年,专科学生在校最长学籍年限一般为五年。延期学生是因为有部分必修课程没有及格不能毕业的学生,但这部分学生可以在最长学籍年限内继续重修相关课程,直至及格,可以领取毕业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还可取得学位证。由于教学秘书对整个学院的学生的所有课程的成绩清楚,对各年级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也相当清晰,因此各学院的教学秘书是担任延期学生的管理工作的最佳人选。

三、教学秘书职责要求

1.良好的职业操守。教学秘书也是高校教师的一员,要有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同时在教学管理中要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位微而言不轻,职位低但责任大,必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自己在院(系)中承担的角色认识恰当,工作中保持“忠实、服务”的精神,做好领导的得力参谋,对人要做到热情、周到,对事客观公正,把握谨慎性和确保圆满性。做事坚持原则,不能自作主张,擅权越位,明确工作角色,做好本职工作。

2.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学秘书工作也是一项人际交往工作。教学秘书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教学服务管理者,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和学生,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灵活性,要注意以理服人,要有热情,态度和蔼,语言得体,力求做到让领导满意,让老师和学生尊敬;有时要换位思考,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好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工作中还应该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交流沟通,营造一个与同事和谐相处、与学生和平共处的轻松舒畅的工作环境,可以使自己繁琐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具备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方式与教学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提高,教学秘书一定要完善自身的专业结构,特别是增强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院(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力求非常熟悉,了解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握教学规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地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文贵,杨玉林.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队伍建设[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4):41-44.

[2]林征.论高校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的定位及功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14-116

[3]谭哲丽.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294-295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7)

主人管理是魏书生同志最常用,也是他最见长的一种管理策略。他采用民主的方法,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每当出台一项新的规章制度,或修改一项原来的规定,都要通过全校教职员工反复讨论,最后才能决定。一旦走下来,就不轻易改变,要通过一个阶段的运作后再来验证其是否合适。魏 书生常说的一句话是:“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 在这一管理策略中,大略要分如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主人身份。魏书生同志经常提醒自己,校长是全校师生的服务员,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于是他也经常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全校师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让全校教师们都知道只有教师真正明确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事情才会好办,教师的事情才会办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教师们自己反复讨论后,定下来的;学校的一切重大事情都由教师们参与,教师策划,教师们亲身去做而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们怎能不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真正主人呢?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21世纪高校经管类的核心课程,由于其课程体系的高度理论化和实践应用的强操作性特征,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注重提升动脑、动手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一直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研究的热门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核心、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实践学科的教学效果中广受应用。本人在任务驱动教学思路的指导下,试图结合人力资源课程的特点,针对性的应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任务驱动教学理念、典型教学方法和应用启示进行了总结。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三者之间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1.任务为主线

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兴趣,设计不同的情景,构建不同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教学过程以理论讲解―情景构建―任务―完成任务―总结深化为总思路。

2.教师为主导

无论传统的教学还是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总指挥的角色。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其不同的角色中:知识讲解者―任务设计者―任务完成过程的参与者、帮助者、监督者-完成情况的总结评定者。

3.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体力量,而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任务。因此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锻炼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理论在人力资源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方法总结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要求较强的现实特点,因此在理论教学中结合任务驱动思路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现将教学方法和操作要点总结如下:

1.情景模拟法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模块-员工招聘。在本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采取了情景模拟的任务驱动思路,在系统讲授招聘必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下达开展银行模拟招聘的教学任务:

准备工作:①8-10人组成招聘小组,合理分工,承担招聘简章拟定、招聘宣讲、面试官角色等工作;②其他学生准备招聘岗位对应的简历一份;③场地申请、多媒体调试等工作;

实施阶段:①宣讲答疑环节:由招聘小组代表在特定的招聘时间和地点开始宣讲和介绍,尤其是说明企业招聘的岗位类别和任职资格要求,并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②投递简历环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投递简历与其中一个岗位,招聘小组根据招聘标准初步筛选简历,拟出初选合格进行初面环节的同学;③面试考核环节:由招聘小组中的成员分别扮演各招聘职位的经理,就初选合格的学生进行逐一面试,包括1分钟自我介绍和专业面试两轮,面试中坚持特定职位经理多问对应岗位的应聘者为主的总原则;④从初次面试合格的人员中进行复试,即深度面试,由各部门经理和应聘者进行深度访谈和交流,选出最具有胜任能力的应聘者;⑤现场签发OFFER;

总结阶段:①招聘小组发言总结自己的招聘感受和招聘结果,并说明理由;②成功应聘者代表说明自己应聘岗位的理由和面试中的经验③落选的学生分析自己没找到匹配岗位的原因;④教师只做倾听者,观察者,发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及时做最后的总结和点评,指出表现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梳理强化理论,加深学生对招聘的思考。

2.调研讨论法

现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对于绩效管理模块的内容讲解方面:从脍炙人口的三个和尚没水吃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再结合生活实例讲述各种企业绩效和个人绩效考核常用的方法,在任务驱动思路的指导下,给学生布置任

任务目标:试调研延安市的一家企业的绩效管理情况,结合绩效管理相关知识,介绍其绩效管理现状,问题和改进方向。

准备阶段:

小组分配与分工:按照宿舍为单位,选定某一企业进行调研和资料整理,确定分工,实施调研,撰写总结报告;

实施阶段:

①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逐一就分工情况和调研结果向大家汇报,结合专业知识说明调研感受,汇报本小组讨论出的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给出的改进方向;同学和老师作为

②老师带头,就每组的同学的调研汇报进行提问,同学间大范围讨论,补充信息,提出建议;

③老师、各组给另外的小组汇报情况打分,汇总出各小组的得分情况;

总结阶段:①老师总结本次教学任务中学生的表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②给得分最高的小组以发放笔记本为奖励;

3.案例教学法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最核心的模块-薪酬管理,教学设计中采取了任务驱动理论指导下的案例教学,通过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该部分的专业知识,生活实例加强学生对该部分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①经典教学案例-如何给猫分鱼介绍,遵循的是基本情景――学生们思考主人如何给猫分鱼――问题出现,情景升级――继续思考如何给猫分鱼的解决办法的螺旋循环模式,通过不断变换和升级分鱼的情景,调动学生深度思考策略的能力,一是对绩效管理环节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引导学生意识到匹配的薪酬策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薪酬管理专业知识的兴趣。

②生活实例教学-五险一金。在系统讲授五险一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给学生分配任务:第一,找出身边的企业类工作人员代表、事业类工作人员代表,了解其五险一金的缴存情况,形成对五险一金在不同类型行业、单位的不同分配情况的初步认识。第二,以教师自身为实例,讲述薪酬的构成部分,五险一金实际缴存的比例,国家补贴份额等;第三,选定一个工资基数,让学生按照标准分解其中的薪酬部分,按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计算各项目的实际缴存数额,让其充分理解薪酬的重要性,组成部分,尤其是掌握福利薪酬在总薪酬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任务教学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李鹏军(1978-)男,陕西渭南人,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重庆40006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教育学院教育改革课题项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行业基本素质课程实施任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010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54-02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已在教育领域得到重视和运用。它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获得的知识和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中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学大纲、教材紧密联系,把有助于达到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看成是任务。

一、旅游管理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

1.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讲解,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内容。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应用性学科变得有名无实。在讲授过程中,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和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被动者,造成“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的局面,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参与性,不利于思维的拓展。

2.采取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一言堂授课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我国旅游教育起步晚,真正意义上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对旅游专业的知识了解不深入,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过程中一言堂,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竞争意识、公关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3.单一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多数去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就业,在为客人服务时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是学生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而单一的授课模式会使学生的心理素质、组织能力无法在课堂中得到锻炼。

任务教学具有目的性和开放性。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和操作性较为突出,与行业联系紧密,属于应用性学科。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教学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原则

1.理论框架任务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包括教学目标、输入材料、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个部分。著名教学理论家Willis将任务教学分为三个环节:任务前阶段、任务环阶段和任务后阶段。任务是核心,是某一章节的主要理论或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要求。任务前阶段,使学生了解任务的目的、完成任务的方式,意识到亲身体验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它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步骤,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否明确,都要认真考虑。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好任务。任务环阶段,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观点。教师扮演指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后阶段,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完成任务,反思任务完成情况,检查任务的实施效果,学生吸取别人的经验,完善实践过程。通过三个任务阶段,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分配教学任务,细化教学目标,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实施任务教学的关键是设计任务。任务设计依据的原则是开展任务教学的前提和指导。一是真实性原则。任务设计中使用的输入材料要来源于实际工作,学生接触的任务要来源于实际工作,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况中体验,在课堂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信息,在课堂上使用的技能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二是连贯性原则。要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和逻辑上的连贯。在实施任务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若干任务应该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在内容上相互衔接,每一个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和出发点,任务之间相互衔接,逐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三是实用性原则。任务的实际不仅要考虑形式还要考虑效果,课堂教学形式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要避免为任务而设计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在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中,要考虑教学环境的可操作问题。除此之外,在设计任务时还要考虑趣味性原则。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任务教学策略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旅游专业知识,能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适应地方旅游业发展,具有现代旅游理念和素质,熟悉现代旅游经营管理和手段。

旅游行业基本素质课程多。一是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如旅游法规与案例分析涉及旅游学和法律学两门学科,旅游心理与案例分析涉及旅游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二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旅游法规与案例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由法律学提供,涉及民法、刑法、行政诉讼法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旅游法规与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不能脱离以人为主体的旅游活动而独立存在,除了法律学、旅游学等基础学科外,还需要其他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和方法的支撑,是与众多相关学科相联系的产物。三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与市场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如旅游法律法规是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法律学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旅游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旅游活动的实际问题而诞生的学科。

2.任务的设置。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任务为基础来开展学习和教学过程已成为一种基本的思路。它基于任务学习理论,是目前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教学内容看成一个任务,把学习目标设置到真实的任务环境中,通过学习者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对旅游管理专业行业基本素质课程而言,可以依据课程和行业中的实际问题,设置任务,这有助于解决当前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与、体验、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并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各种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施的方法。为实施任务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对教材进行选择和取舍,指导学生开展任务学习的相关准备。以行业基本素质课程旅游法规与案例分析中的一节内容――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为例,说明实施任务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任务前阶段:要求学生上网查询导游不规范行为的相关案例,造成的结果和形成原因,以及对其的处罚措施。任务环阶段:任务,学生分小组讨论导游服务中不规范的原因、结果和解决的措施;计划,结合小组讨论内容,各小组在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游客中调查、访问;结果,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和调查结果,以及任务完成的方法。任务后阶段:分析,小组自评和学生互评后教师做总结;任务实际演练,学生到旅行社、游客中实际调查导游带团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在任务前阶段,教师要说明具体任务,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导游不规范行为的相关案例。在任务环阶段,要根据课时要求和教学任务要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课堂上讨论;在任务后阶段,学生通过对旅行社和游客的调查验证自己的结果;在小组讨论后进行互评,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和归纳,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可安排学生实地感受导游在带团过程中的规范行为。

第一个任务完成后,学生提交小组分析统计调查结果。随后,教师可以根据第一个任务结果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或运用讨论法进行理论的传授或引导,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进行有的放矢地导学。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同时,评判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方向性指导,帮助其完成一个个教学任务。

在期末考核方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增加任务完成情况的单独成绩,如设立20%作为任务教学成绩并计入期末考核中,而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可适当降低到50%。

4.任务教学的成效。传统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传授知识,运用理解记忆的教学方法,侧重讲授是什么,以理论事,教学主体是教师。而任务教学的教学目的是解决问题,采取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强调为什么,以事论事,教学主体是学生。

就学生角度而言,任务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间的信息传递量。旅游管理专业与社会、行业发展联系紧密,实用性强,任务活动贴近社会和行业实际,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教学中,教师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典型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进行发散创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亲身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收集信息,获得大量信息,实现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一个大的信息交换网。

就教师而言,教师从传授知识变成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学生的情况,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任务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内容,并与后续的课程内容相连续,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在真实场景和工作任务中进行信息交流,学生通过任务与行业紧密联系。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多,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上师生交流不足的问题。教师也要在课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师生互动,更好地开展任务教学。

就教学效果而言,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任务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从学习兴趣、行业需要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多赢。

5.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任务的设计要遵循先输入再输出的原则,教学任务设计的广度、深度要符合学生能适应的程度。一门课程是由众多子任务构成的任务链,因此,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

任务教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使用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灵活设置任务的数量。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穿插在“任务环”的各环节中,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在具体运用任务的过程中,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定,课程中所设计的任务的难易程度及相关联的内容的多少,完全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此外,在任务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包括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学生的报告、学生参与活动等内容。同时,教师应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任务环节的具体情况做灵活安排,重视学生的沟通与合作;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完成的重要评价尺度。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旅游教育要面向实际,改革教学模式。任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融入学习的乐趣中,获得真实社会的交际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参考文献]

[1]黄晶伟.任务型教学法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祈颖.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10)

2.各教研室根据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采取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审题和任务书的制定;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组织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负责毕业论文工作总结等。

二、毕业论文前期工作及实施

1.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在对前期毕业论文工作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和《毕业论文教学大纲》。对毕业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制定细则,为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选题的指导。师生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选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与就业相结合选题。毕业论文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有一定的创新性。然后由指导教师填写选题审批表,明确选题要求;由教师与学生沟通后,学生在广泛阅读资料情况下,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研究内容、进度计划。最后进行开题。开题报告包括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创新点、实施进度、经费预算等内容。开题答辩是学生通过多媒体汇报形式,向答辩委员会陈述开题报告中的内容。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内容、实验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提出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再进行改进,为毕业论文能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首先,院领导要十分重视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并予以足够的资金支持;学院教学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毕业论文实施及写作和答辩的细则和质量管理监控的制度;教务秘书或具体负责毕业论文的教辅人员能与指导教师和学生建立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阶段的论文教学工作任务及时下达并落实。其次,教学委员会针对指导教师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教师是否认真与学生讨论论文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是否定期召见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是否重视实验数据的翔实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对论文的审阅是否认真,对答辩后论文的修改是否认真。最后,教学委员会针对学生对论文撰写过程的管理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学生能否认真对待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各阶段的任务;学生是否能够严格执行论文实施的计划;能否定期参加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教学活动,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指导教师的意见,学生能否虚心接受,并加以改进;学生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认真并很重视细节问题;学生毕业试验计划能否按时完成,学生是否提供真实的实验数据记录;学生毕业论文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三、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检查

1.初级检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指导教师提供的选题类型、范围、可行性;选题审批表填写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的情况;进程安排、预期困难及解决途径;学生的开题报告、调研与资料查阅等情况。

2.论文中期检查。①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有无变更课题内容;前阶段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与进度;学生是否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指导教师是否定期召集学生进行答疑、辅导,了解学生能否如期完成课题并制定相应措施。②在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查的基础上,各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中期检查,要求各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中期汇报,掌握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院在各教研室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学院中期检查材料提交给教务处。中期检查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监控措施。

3.后期检查,主要包括:答辩组织、落实情况;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程度;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阅及评语质量;答辩小组的答辩记录;答辩成绩评定等情况。在答辩前要教务秘书采用随机抽查形式,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进行的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方能答辩。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结合选题的类型,考察论文的题目、论文研究内容,检查实验设计是否与研究结果一致;主要研究内容是否有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论文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性;文献综述是否有参考文献来源;论文书写是否规范等方面进行评阅。答辩不合格的学生经过修改后进行二次答辩。答辩后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合格后方能提交学院。

四、毕业论文的处理

1.建立评估反馈机制,确保管理的落实。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运转,对上一阶段检查出来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经过改进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运作,若不再出现问题,则可以把实施细则形成学院教学文件存档,以后继续使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提,要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使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尽可能地对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量化,建立一套络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实时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系统在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及时进行改进和纠偏。

2.建立指导教师、学校专家和学院专家三级评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反馈毕业评价信息。首先,学院成立毕业文领导小组,制订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标准。组建院内专家评估检查小组,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时期采取普查与抽取相结合的方式,从毕业论文的工作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检查毕业论文。聘请学校专家来学院抽查毕业论文,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相关专业负责人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而学院管理人员则要密切关注整改措施是否真正有效实施,若发现纠偏效果欠佳,则须及时阻止并实施更为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纠偏效果以及毕业论文质量。

教师管理任务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11-02

收稿日期:2013-06-17

作者简介:李钦(1970―),女,安徽枞阳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学须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因大多数教师和本科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企业运作缺乏感性认识,结果是教师觉得这门课程难教,学生也觉得该课程难学。如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须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从事本科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纯理论导向逐步调整为基于任务的理论应用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教学效果看,纯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学互动。而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通过自主设计任务、体验教学和分享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将着重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教学效果。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是课程定位,其次是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再次是纯理论导向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比较,最后是结论。

一、课程定位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作及改进,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顾客。为使企业的内、外部运作系统有效运行,不仅产品设计、流程、生产方式、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各活动要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不同活动之间的联系也要创造价值,所有这些都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组织有生产、销售、技术、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和其他职能相比,生产运作管理涉及面最广,牵涉的部门最多。生产运作管理是对整个产品或服务生产和交付系统的管理,运作管理者必须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这一管理过程来协调资源的使用。生产运作管理为企业运作过程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法。因此,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才能使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二、教材选用及教学内容设计

关于教材,比较有影响的国外教材有蔡斯(Richard B. Chase)[1]等编写的《运营管理》和史蒂文森(William J. Stevenson)[2]编写的《运营管理》,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教材是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运作管理》[3]。本科阶段的教学多以国内教材为主,MBA教学则多选用国外教材。国内教材多选用本土化案例,内容安排、关键术语的阐述都是按照国内企业的管理情境与管理实践规范来写的,因此,选用国内教材可让学生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笔者坚持使用国内教材,前些年使用过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产运作管理》(第3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4]出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教材,近两年使用过陈志祥、李丽[5]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和柯清芳[6]主编的《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教材。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更加突出生产运作管理的系统性,从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到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再到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将生产运作管理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各章之间逻辑联系强。而陈志祥等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和柯清芳主编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更加突出生产运作管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重点阐述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总的来说,国内教材的主体内容和结构近乎相同。

因教材内容较多,笔者认为教学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体包括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运作战略、产品与服务设计、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系统作业计划、服务系统作业计划、准时制和精细生产方式及其他先进生产方式。

在课时安排上,各高校的本科教学学时不同。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本科教学学时有54学时(18周,每周3学时)和36学时(18周,每周2学时)两种,开课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专业等。和54学时相比,36学时的课程产品与服务设计及其他先进生产方式部分可不讲,库存管理和制造系统作业计划减半课时,只讲解基本模型和方法。

三、纯理论导向与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比较

教学模式创新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从国内教学实践看,教学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偏向学生主导型。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生更多是“学”,很少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主导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7]。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譬如教师可在课程的某些环节增加交互式教学[8]、讨论式教学[9]和任务驱动式教学[10]或协同式任务导向[11]教学模式。

笔者在从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纯理论导向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下面将着重介绍这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教学效果。

(一)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不够。笔者在刚开始从事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时,授课对象是管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考虑到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当时采用了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侧重定量分析,重点讲授基本的生产管理技术。譬如在讲解设施选址与布置、库存管理、生产作业计划部分时,更加注重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把书中的例题、习题选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产管理技术。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认识产生一定偏差,学生可能掌握了某些生产管理方法,但不了解这些方法在不同企业中的应用。从教学效果看,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纯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学互动。

(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没能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进行了一轮的纯理论导向教学之后,笔者多次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减少课堂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主要是围绕教材各章案例展开,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因本科生没有实践经验,案例讨论难以深入,同时因学生人数较多,且受课时限制,组织案例教学存在一定困难[12]。在积累了学生课堂讨论案例的教学经验之后,笔者开始启动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具体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为任务,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任务也完全是小组自主设计,只需和教学内容有关即可。首先学生需自定小组,小组成员在3―7人,接着设计任务名称,任务原则上和生产运作管理的某一章节对应,然后小组成员分工,从查阅资料、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汇报资料到课堂讲解及最终的报告。任务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讲解和纸质报告,每个小组在汇报之后,教师进行课堂点评,然后教师和所有其他小组需对汇报小组的表现进行现场评分,现场评分只针对课堂讲解。纸质报告是以科技论文形式对汇报资料进行总结。

从实际的完成情况看,学生设计的任务包括选址、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部分。从受调查对象看,近半学生选择当地企业,便于实地考察,也有不少选择世界500强企业,偏重于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从企业类型方面,学生更偏好服务类企业,很多选择零售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快递公司。从学生反馈结果看,学生对这种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非常满意,通过文献的查阅和梳理,加深对某些知识模块的理解,也提高了合作式学习能力,课堂汇报一方面展示了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学生的个人风采。有些学生的发言非常有激情,在声音、语速、节奏、内容熟悉程度、趣味性方面做得非常好。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适合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同时需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参观是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式,但需要学校有固定的教学基地。然而企业大多对学生参观不感兴趣,这给学生到企业参观带来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

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和点评者角色,而学生则是设计者、知识传授者和教学主体体验者。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美]雅各布斯,[美]蔡斯;任建标译.运营管理:第13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美]史蒂文森;马凤才译.运营管理:第11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志祥,李丽.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9.

[6]柯清芳.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2012.

[7]全良,段奕冰,田国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激励措施及

其效果研究[J].教学研究,2013,(2).

[8]裴春秀,杨春英.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2007,(5).

[9]王果.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

业教育,2008,(2).

[10]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1,(24).

[11]张俊文,李玉琳,陈海波.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教师及学生角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