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护理病例讨论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1 01:43:26

护理病例讨论

护理病例讨论篇(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学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我们自2010年6月起把PBL模式引入重症护理病例讨论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参加过12次重症护理病例讨论1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6岁,平均27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4名,本科3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

1.2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每月组织一次病例讨论,讨论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价。

1.2.1 PBL病例讨论 ①选择问题:组织者选取病房中疑难、重症作为讨论对象,提前2天将讨论的重点问题告知护理人员;②收集资料:护理人员按职称结构分3组,根据病例进行资料的搜集,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网上检索有关内容的最新护理动态;③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采取小组共同讨论的形式,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患者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可能采取的措施、建议或解决方案;④相互交流、形成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案;⑤汇报病例讨论的结果。

1.2.2 评价内容 使用自编问卷调查,问卷共5个条目: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能力、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热情。每个条目为3个级别:显著、一般、无。

1.2.3 评价方法 由专人发放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5份,有效收回率91.7%。

1.2.4 统计学方法。2 结 果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见表1。

表1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n=55) 例(%)

项目 显著 一般 无

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提高 42(76.3) 5(9.1) 8(14.5)

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 38(69.1) 18(32.7) 4(7.2)

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 35(63.6) 12(21.8) 2(3.6)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29(52.7) 20(36.4) 6(10.9)

主动学习热情提高 42(76.3) 10(18.2) 3(5.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士认PBL教学法进行护理病例讨论能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对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提高。3 讨 论

3.1 PBL的目标[2]

3.1.1 逐步培养理解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学会以全面而系统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3.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主意识到: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间的鸿沟等。

3.1.3 掌握灵活的概念和知识

3.2 PBL教学法的病例讨论优势

3.2.1 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 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同时锻炼护理评估的基本技能、思考问题的方式,践行护理措施,观察实施的效果。这个过程利用护士在护理个案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临床思维。在一个典型的病例讨论中,护士或者主查者提出问题,问题紧紧围绕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护理展开。临床案例结合PBL教学法目的在于提高护士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过程[3]。

3.2.2 锻炼了护理人员的临床应变能力 PBL教学法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4],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自学,启发全体人员参与,人人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变被动参与讨论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发言,提高病例讨论的效果。

3.2.3 培养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 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让每位护理人员理解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以加强团队协作精神。4 小 结

护理病例讨论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临床案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成守珍,伍淑文,等.PBL护理查房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9-60.

护理病例讨论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人关注,因此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我院是一家“二级乙等”县级综合性医院,自2005年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我院护理部便将护理病例讨制度的落实作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举措之一。通过护理病例讨论加强了医护之间、科室之间的协作、交流、沟通,达到了知识互动、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督促护理人员不断学习,吸取宝贵经验、教训,让护理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6年以来,我院先后进行了六次护理病历讨论,共有286人次参加讨论,其中主管护师96人,护师106人次,护士66人,实习护士12人次,医生4人次,检验科人员1人次,心电图室人员1人次。

1.2 方法

1.2.1 时间安排

每季度组织一次护理病例讨论

1.2.2 形式及参加人员

护理病例讨论由护理部主持,以病区为单位,临床科室护士长轮流组织,各科室除值班者外全部护理人员均参加。根据病例特点,特邀临床医生、检验科、心电图室等部门人员参加讨论。

1.2.3 病例的选择

护理疑难病例、特殊病例、新开展的检查、手术病例、新开展的护理技术操作病例、护理问题较多的病例。

1.2.4 内容

围绕病例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护理过程中的不足、疑难问题及国内外对本病治疗护理上的先进成果及方法进行讨论。

1.2.5 方法

护理部在讨论前两周将病例资料提前下发到临床各科,各科护理人员根据病史,预先搜集相关资料。讨论时首先由主管护士报告死亡病例的病史及一般资料,死亡病例住院期间的护理问题、措施、结果,并综述疾病的动态护理。然后参加讨论的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各抒己见,分析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特邀参加讨论的医技人员就病例特点介绍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检验结果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心电监护过程中的观察要点等。最后由由护理部主任总结讨论意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

2 效果

护理人员对开展护理病历讨论的效果评价(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了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

每次护理病例讨论气氛都很热烈,大家认真分析护理诊断是否明确、完整;护理措施是否具体、有效;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护理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发生的办法等等。通过讨论,把带有普遍性问题提炼出来统一认识,或作为经验推广学习,或作为教训引以为鉴。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病例讨论,发挥了护理专业的自主性,对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程序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3.2 打破了专科护理的局限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分科逐步细化,而住院病人的平均年龄和危重度增加,合并症增多,当病人出现非本专科的问题,或器官功能障碍.或应用非本专科药物、仪器设备,或开展新手术、新疗法时,护理效果往往得不到最佳保证。护理病例讨论时各科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优势,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专科护理人才和设备的作用。促进了知识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克服了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局限性,提高了护理资源利用率,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科室之间也增加了技术交流和协作的机会,实现跨科室合作,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促进学术交流和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护理病例讨论还涉及到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应用。讨论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所讨论的病例搜集相关资料,介绍国内、外医学发展动态、国内外对本病治疗护理上的先进成果及方法。护理部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一些新护理方法在我院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时的注意事项。参会护理人员也畅所欲言,就个案病例谈经验、谈体会、提建议:分析新技术推广的价值等。激烈的讨论既促进了不同学术观念的交流,也在不经意间推广了新业务、新技术。

护理病例讨论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74-02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桥梁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为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笔者在高职高护专业病理学各论部分教学中尝试采用病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分析、讨论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通过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性研究,发现该教学法不仅能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病理学知识,还能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教学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随机抽取黄冈职院医药卫生学院2013级高护专业4个班共计160人。以2013级高护1、2班为对照组,共计80人;2013级高护3、4班为实验组,共计80人。4个班学生均为我校统一招生学生,4个班级均由笔者授课,学生年龄、性别比例、入学时间及基础课学习成绩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按照教学的环节要求进行授课完成教学任务。如笔者在讲授大叶性肺炎等疾病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先讲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然后再重点讲授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最后讲结局和并发症。(2)实验组:病理学总论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各论部分采用病例讨论法。讲课前,先介绍病例讨论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病案,找出病案中病史、主要症状、主要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是否符合诊断。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自学相关知识。如笔者在讲授大叶性肺炎时,将典型的病例展示在多媒体上。例如:患者,男,20岁。因高热,咳嗽4天入院。4天前因淋雨后自觉畏寒、自测体温38.8℃。口服阿莫西林3天,无好转。近两天感右胸痛,深呼吸时显著,体温波动于38.5℃~40℃之间,咳嗽渐剧,痰少呈铁锈色。体查:T39.2℃、R44次/min、P125次/min,BP 90/60mmHg,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四肢湿冷,脉细而弱,右胸呼吸运动减弱,叩右下肺变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辅查:WBC 20×109/L;X线示右下肺有一大片致密阴影,收入院治疗。住院后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第七天痊愈出院。分析思考: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根据病理知识解释主要临床表现。课堂上学生讨论时,可先让一名学生做主要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观点可争论。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互相讨论,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最后笔者做出小结。同意同学们的诊断:右大叶性肺炎。诊断依据有:病史方面符合诊断。患者,男,20岁。4天前因淋雨后(病因);主要症状符合诊断:高热,咳嗽,咳铁锈色嗽,右胸痛;主要体征符合诊断。体查:T39.2℃、R44次/min、P125次/min,急性病容,右胸呼吸运动减弱,叩右下肺变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辅助检查符合诊断。WBC 20×109/L;X线示右下肺有一大片致密阴影。

3.效果评价。病理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要想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真正发挥其价值,病理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型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其中可有完整的病例分析,也可有小的临床病理判断题或选择题,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课程学习结束后,期末用同一试卷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30道选择题,30分;2道问答题,20分;2道病案分析题,50分。考核时间为90分钟。

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病理学考核成绩分别按优、良、差3个等级评定,其中得分80~100分者为优,60~79分者为良,

三、讨论

1.病例讨论法的含义。病例讨论法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1]病例讨论法重在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2]。

2.病例讨论法的优势。(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病例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高护专业学生急于接触临床的心理要求,将病例带入课堂,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学气氛活跃,让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比如在学习溃疡病时,在精讲溃疡病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溃疡病的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及并发症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溃疡病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病例讨论法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意识,而且使教师与学生不断交流观点,交换意见,反复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对话增多,增强合作意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病例讨论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通过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互相提问,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4)有利于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病例讨论法将病例引入课堂,使病理回归临床,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不但获得完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而且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日后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应用病例讨论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病案选择要具有典型性[3]。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案例的来源。案例必须有一个真实的来源。朱金生认为,案例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而不是一种“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笔者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是案例的内容。笔者认为案例难易要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学习病理学。三是案例的评价。案例好坏最终取决于它的应用效果,在课堂测试中反映良好的案例才能运用于教学。(2)讨论题要准确,富有启发性。病案中提出的问题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而要根据教学原则的要求,多提既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能联系临床实际的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着眼于能力培养。(3)应处理好病例讨论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病例讨论法的采用,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方法的否定、排斥,相反要求在运用病例讨论法时,注意与传统讲授法配合,并结合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护理病例讨论篇(4)

【关键词】病例讨论;教学;改进对策

病例讨论课作为临床教学的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是对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强化、辩证思维和与临床接轨、完成课程与专业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的有效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病例讨论课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对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1病例讨论课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原因

1.1符合临床和教学需要内科护理学是认识、预防疾病,治疗、护理病人和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其本质是研究人的机体动态变化,平衡机体内外环境紊乱,维持机体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发展。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病例讨论教学就可以满足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病例,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自行组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做出小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育人观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临床化,理论实践一体化,发展和提高了学生。

1.2符合现阶段和未来护生培养目标现代护理要求临床护士能够进行科学思维、决策和行动,进而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满足其需求。也就是说,要求护理人员应该能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运用评判性思维,对面临的现象、情境或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拟定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做出决断并付诸实施,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而病例讨论教学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它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提供给学生客观的病例作为讨论对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新时期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讨论发言,可以反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哪些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1]。

1.3有利于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护理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做出每一个决策之前都必须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估病人,收集健康资料,从而发现病人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和实施恰当的对应的护理措施。而不能凭想象中的诊断去诱导病人或是往病人身上套,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树立爱伤意识。

2目前病例讨论存在的问题

2.1所选病例的内容有欠缺我们面对的学生有高考普招班和三职班,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及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参差不齐,就算是一个班内学生之间也有差异,显然用同一个病例会有很多弊端,对普招班的学生太简单,问题很容易回答,就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兴趣,达不到课堂效果和课前目标;而对于三职班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学生就会怕学,厌学,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尴尬,很冰冷,同样达不到目标。除此之外所选病例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大,在整个章节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就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很单一,缺乏扩展性和发散性思维。

2.2病例讨论的方式有欠缺理想的病例讨论课应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联系理论和实际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但在实际中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和教师的启发性不强,使得病例讨论课变味成为灌输式的复习课,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思考,就达不到病例讨论课的目的。

3改进对策

3.1精心选择教学病例。新的教学模式的宗旨在于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训练,改课堂教学为床边教学,增加教与学的互动。病例讨论课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积极方式[2]。病例的内容应进可能丰富,典型,反应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在本系统章节中前后联系紧密。这样就会使学生用动态的眼光去看问题,动态的思维去想问题,对疾病的预后和意外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这样的病例本身也符合临床实际,全面而复杂,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知的兴趣,真正体现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当然难易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水平,真正达到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让学生发展和成才的培养目标。定期进行床边教学,让学生接触病人这个活病例,亲自和病人沟通,刺激他们的探知欲和增强职业感.

3.2不拘一格,创新讨论形式。我们的目的是在讨论课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我曾尝试着以一场辩论赛的形式进行病例讨论课教改的尝试,每个学生可以是独立的一方,摆明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他人的观点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发表异议,通过这次课,学生的积极性全被调动起来了,课堂很热烈,学生们自己发现了一些错误,举证的有理有据,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进行正确引导和启发,不能大包大揽将信息单项传递给学生。

总之,病例讨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变死学为活学,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乐学,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护理病例讨论篇(5)

护理学实践性强,在课程教学和组织上,传统的听说讲授无法适应教学需求,也不利于学生从中增强临床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病例导入教学法,将病例作为问题情境,突出病例与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尤其是在病例设计上,将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作为贯穿病例教学的主体,启发学生拓宽思维,增强对护理学理论和护理技能的掌握。

1 病例导入在护理学中的积极作用

护理学因自身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引入病例,通过设置问题来营造授课氛围,强调学生在真实病例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增强学生的对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掌握。其作用表现在:一是病例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教学注重方法的创新,而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在病例导入教学中,将护理理论与真实病例相结合,教师通过构设真实的情境,围绕具体的教学任务来设计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强调从知识的体验中来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二是病例导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评判能力。护理学中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思维,需要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联想中来营造,而病例导入法,将具体的疾病与护理要求进行呈现,让学生能够从护理的抽象思维与病情的形象思维建立对接,促进教与学的融合,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特别是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从资料查阅、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上,强化临床护理思维的建立,促进学生在护理实践中尽快转变角色。三是病例导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营造的真实病例环境下,学生从护理角色来参与到病例探讨中,从角色的模拟到沟通技巧的运用,都能够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尽快适应护理工作。四是病例导入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组织及讲授艺术水平。病例导入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能够结合临床场景进行设计课堂,同时,在模拟讲授过程中,对于护患关系的优化,需要从专业技能练习和教师职业素能等方面来不断提升,增强教师的学科讲授水平平,推进护理教学改革的深化。

2 病例导入法教学组织与课程设计

在病例导入教学创设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来优化案例情境,其布置流程分为四部分。

2.1 教学内容的明确与问题的导入

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在确立临床病例时,需要结合不同章节的实际来设计。如在某一脏器具体病种的护理教学上,我们以急性阑尾炎为病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具体病例导入如下:某病人,男、31岁,午餐后发现肚脐周围隐痛,待至晚上,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疼痛逐渐加重。急诊后查体温37.8,血压130/80mmHg,脉搏85/min,初步诊断疼痛点位于腹麦氏点,肌紧张且有反跳痛症状。结合病体设置问题:该病例的疾患为那个器官?初步诊断结果是什么?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需要那些辅助检查?麦氏点位置在哪?治疗方案如何设计?预后怎样?腹部疼痛为什么转移?值班护士在面对病人时如何判断患者情绪?问题的导入,将提问、讨论、总结等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2.2 布置病例,设置课前预习

根据病例导入,将学生从自学中来进行病例预习,特别是结合病例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症表现,并从病例分析中掌握基本知识。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中,通过对思考题的学习,有助于课前进行自我诊断,梳理不理解的难点和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同时,在案例布置下,学生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分组学习,将各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2.3 病例导入课堂实施过程

在病例导入课堂教学是展示病症、探讨问题、汇总各组自学情况,分类解决突出难题的过程。由于在导入前即明确了具体的问题,对于同一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因此利用问题的重叠性来进行思维碰撞,发表不同的意见。时间安排20min。期间,教师可以对探讨的焦点进行记录,但并不需要进行点评,仅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联指导,梳理学生的疑问。第二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先学”,来结合病例导入后学生展开的焦点探讨进行讲解,这一过程是从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梳理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进行略讲和归纳;其后,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分类,强调对重点、难点的详细讲解,围绕教学纲要来组织本节知识点网络结构。如对于腹痛为什么有脐周围发生转移,对于阑尾的解剖特点,及手术中的炎症进行探讨,联系神经学来探讨,时间安排30min。第三环节是对分组讨论与分析,根据教师的病例剖析和问题展示,让学生 从听课中进行知识补偿,特别是对于疑惑问题进行继续讨论,安排15min。第四阶段是进行重点解疑,特别是针对存在特殊难题、分歧点,及不同看法,从正确思路上来指出学生的不足,明确护理重点。如对于非手术护理中,要加强病情观察与分析,要了解病程变化,可能与阑尾腔梗阻解除有关,但对于阑尾坏疽穿孔,也可能出现腔压骤降而腹痛缓解的临床表现。安排时间15min。最后阶段是对本节病例教学进行布置作业,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对于护理重点及护理方法进行练习;另外,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布置新的教学病例,指导学生能够从课前预习上,通过查询资料、了解相关诊治进展,增强学生对不同病例的护理体验和感受。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作业布置及作业点评上,要利用课外辅导时间来进行点评,围绕学生不足指出建议,巩固教学内容。

3 病例导入教学法应用体会

病例导入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实效,需要就病例的选择进行优化。一方面在病例设计上,要强调典型性、可信度,要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病例选择与围绕护理学教学实际及内容需要,不能脱离纲要;另一方面,对于病例选择要适中,特别是病例中的问题设计,避免难度过大,导致学生局限于部分细节而耽误时间。同时,在病例问题提出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对问题的设计次序、提出时机进行优化,强调知识、能力导向;在课前预习环节,可以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从中参与讨论,并对相关病例资料和问题提前发送给学生;在知识点讲授及问题纾解上,注重启发、讨论、点拨相结合,尤其是尊重不同的理解、提升课堂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 王燕.病案导入―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3(04).

护理病例讨论篇(6)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110-02

案例教学法是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等的教学方法[1]。《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在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理论课中开展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级护理本科生244名为对照组,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185名为实验组。两组均由我院《内科护理学》教研室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使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应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如下:①收集病例:教师在临床工作中,在相应科室收集5~10份典型病例。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心理社会反应、护理体检、辅助检查、入院后病情及临床处理等。②实施:每个系统疾病讲授中采取理论引导式病例专场讨论书写1份护理病历的形式。a.理论引导式:主要是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病例可以不完整。教师可在课堂讲授前、中、后介绍病例,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要点等。理论引导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b.病例专场讨论:是在某种疾病讲授结束后给学生提供1份病例,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要点,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c.书写护理病历:是在一个系统疾病讲授结束后,提供1份护理病历,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后书写1份完整的护理病历,教师批阅。书写护理病历的内容包括填写入院患者评估表、护理计划单、护理日志、出院护理小结。如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18h,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16 h,病例专场讨论2 h,最后书写1份护理病历。

1.3 教学评价 ①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占85%)和书写护理病历考试(占15%),理论考试中基础理论知识占90%,病例分析题占10%。分别对两组基础理论知识得分、病例分析题得分、书写护理病历得分、总分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②问卷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85份,收回185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TX-*4]±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内科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实验组问卷调查情况 ①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评价:对教学效果满意170名(91.89%),认为学习后收获较大185名(100.00%),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172名(92.97%),认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165名(89.19%),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158名(85.41%),认为提高了沟通与交流能力146名(78.92%),认为提高了合作能力154名(83.24%),认为提高了分析问题能力168名(90.81%),认为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150名(81.08%),认为提高了知识的记忆能力157名(84.86%),认为提高了创新能力134名(72.43%)。②存在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需进一步发挥学生主动性,达到师生互动;增加病例教学,多讲解临床上常见病例及护理要点,避免满堂灌;增加小组讨论,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3.1.1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活动最积极的心理因素。通过教师讲解临床真实的病例,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感到理论课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患者”,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认识需要。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的病例讨论中,提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

3.1.2 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护理人才,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3]。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提高。在书写病历时,学生通过分析病例,查阅资料,拓宽了知识面,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了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今后进入临床打下基础。

3.1.3 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 同心同德、互尊互助、相互学习、团结协作是处理护理人员相互关系的基本规范。在小组讨论、汇报与总结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与互助的精神,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但在病例讨论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只能小组代表发言汇报,使一些同学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3.2 案例教学法中应体现护理特色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应贯穿整体护理和护理程序的临床思维方式。①要求学生能够找出患者主要和次要的护理诊断,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②要求学生要重视心理、社会方面的评估与护理。病例中要提供心理、社会资料,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③通过病例讨论和书写护理病历使学生熟悉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掌握护理程序和整体护理的理念。

3.3 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 教师在课前应认真备课,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病例,对病例所涉及的内容要熟悉,并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应提前考虑[4]。教学中认真组织课堂,围绕主题,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结束后,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满意度较高。学生理论成绩与书写病历成绩均有所提高。但是我们还需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不断改进;如还需进一步发挥学生主动性,多讲解临床上常见病例及护理要点;增加小组讨论课等。

参考文献:

[1] 蔡艳芳.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86-87.

[2] 高国珍.病例分析应用于诊断学教学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7):860.

护理病例讨论篇(7)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护理病例讨论篇(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54-02

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怎样才能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护理人才,如何提高临床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授课老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病例教学法具有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直观性、生动性的教学特点,其独特的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护理专业课中。我们在2010级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探索运用病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其中护理1003班54人为实验组;护理1004班54人为对照组。教学时间均为2011―2012学年,教学时数相同,均为同一教师任教。2组学生的入学成绩及与外科护理学相关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健康评估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具体步骤是收集病例、设置问题、讲解理论知识、讨论分析病例、总结。如在讲骨折病人护理时,首先准备病例,并设置问题。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如何指导患者在骨折早、中、晚期进行功能锻炼?将准备好的病例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骨折病人的护理这节内容的学习中,听教师讲解完骨折的定义、分类及护理评估后,再回到病例中,给学生15min时间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教师听完回答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和归纳,总结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在病例教学法中学会运用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护理评价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1.3病例准备

1.3.1病例来源

为了方便在病例讨论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利用学生见习和教师顶岗培训时间到我院的附属医院广泛收集真实、典型的病例。病例的选编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病例是进行病例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选择病例时要注意病例的代表性、规范性、真实性、动态性。

1.3.2病例的整理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适当修改,使之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简明扼要,并设置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和巧妙,是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成功开展讨论的重要因素[2]。因此设置问题时应紧扣病例,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提出,尽量避免纯理论性的提问,在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规律性和学生认知差异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

1.3.3病例的印发

整理好的病例按篇章节的系统进行编排,然后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讲授。

1.4效果评价

1.4.1成绩分析

两个班同时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两次考试均实行教考分离,即由其他教师统一命题进行考试和阅卷评分。

1.4.2问卷调查

教学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及学生对病例教学方法的态度。

2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试成绩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病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更加符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要求。

3.1病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指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3]。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以病例为蓝本,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预习、查阅资料、听课,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加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培养自身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3.2病例教学法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病例教学法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灌输法模式转变为以探索性语言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掌握知识重点。病例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4]。

3.3病例教学法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课前发放病例预习,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提高了学生自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地讨论,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角色扮演,在创设情景中进行的个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学生爱心、责任心的体现,能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5]。

3.4病例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病例教学法中,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病例中涉及的知识,还要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作保障,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胜任新的教学方法。

二十一世纪的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6]。病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利用书本的理论知识尝试解决临床问题,既联系了临床,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转化,改善了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晓环.病理学教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5(1):19-22.

[2]刘传荣.病例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850-852.

[3]潘蔽.教育心理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00-403.

护理病例讨论篇(9)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护理病例讨论篇(10)

现代护理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已发生了重大变革,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病例导入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O’Neill等人认为,结合临床分析并进行讨论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目前,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应用较为普遍,我国也有报道应用于内科教学。

1 病例分析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1《内科护理学》教学,单靠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不同的病例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2内科护理学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内容较抽象,再加上一些学生对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及今后工作上密切关系缺乏认识,对已学过知识的淡忘,使学过的知识出现脱节,从而形成学生学习难的问题。根据学生反馈,“内护难学、难记、容易忘”的信息,我校曾多次举行改革教学方法,经过改变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学、变为以病例为示范,讲述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学生参与,把过去的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转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活学活用,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病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类比、推理的能力

2.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造成悬念,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认识到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的上,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2

内科护理学各论的各个章节都可以穿插病例讨论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准备适当的、有代表性的,同时体现整体护理理念的病例,教师在上课前将病例分析交给学生,并提出问题,比如:(1)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进一步确诊需做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哪些?(3)该病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还有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为什么?(4)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哪些?哪一个是目前最主要的?(5)目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6)如何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计划?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并在课前先阅读、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先简单介绍病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般根据具体情况,以4―8人为一组。重点强调在讨论中,每位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并就选择的护理诊断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详细的说明,自己是怎样在选择、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的基础上,加以精炼并作出的预测以及预测的理由等。此环节是病例讨论教学过程的关键。通过此种创设临床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加强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锻炼了他们主动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3病例分析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因此,学生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加深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和临床思维辨别能力。

3 病例分析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促进知识能力转化

3.1病例分析是缩短教学情景与现实情景之间的距离。沟通学习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病例描述的是完全真实的特定的现象,可以把抽象的疾病具体化,将学生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所学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从而结合学习过的健康评估内容,病例生理内容,可以推断病人要做哪些相关检查、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然后确定护理措施,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比如,何女士,42岁,农民。半年前不全流产,此后月经不正常,20~25日一次周期,每次持续10日左右,月经量多。1月来头晕、乏力、食欲下降伴稀便。体检:慢性病容,眼结膜苍白,皮肤干燥、无光泽,心率98次/分。血红蛋白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血红蛋白60g/1,血细胞和血小板正常,骨髓铁染色(一),血清铁蛋白11g/1。请思考一下问题:(1)如何评估病人?(2)医疗诊断?(3)主要的护理诊断?(4)应对病人采取什么主要护理措施?(5)如何做好此病人的健康教育?给学生10~20分钟时间,4―8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学生上台回答以上问题,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再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3.2病例的运用反过来促进了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因为阅读和分析病例要求有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求学生们运用理论,去分析、讨论和解释病例中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决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加以应用。

4 病例分析教学可以提高师生的教与学能力

护理病例讨论篇(11)

1. 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从工作实践中发现和寻找题目。

例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的实验研究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术后疼痛病人的作用

盆底肌肉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的作用

冷、热敷在静脉输液渗漏后的作用

全麻术后患者鼻塞给氧效果的观察,音乐疗法对焦虑病人的影响

2. 从理论中提出问题:从护理理论中发现和寻找题目。

例如:烟、酒的干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受知识态度的影响

适应性行为训练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康复的影响

综合自护训练对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3. 从文献中提出问题:从既往中英文杂志、书刊中寻找

护理研究性杂志:中华护理杂志 ;实用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进修杂志;护理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南方护理学报;西北护理杂志;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Nursing  research;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Applied nursing research;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Oncology nursing

4.来自其他渠道

协作课题; 课题指南 ; 国际基金:例如有关艾滋病人护理方面的研究; 国家基金:例如护理本科生教育改革。 例1每日测体温时间的探讨;例2测量腋温时间的探讨;例3腹股沟与腋下体温测试的对照;例4为老年人测量体温的方法探讨;例5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腋温测试对照观察。

二、选题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一)科学性

提出的问题必须以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为基础

提出的假说必须与科学的原理和规律性相符合

评价技术路线和指标的参照标准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必须要有严格的统计学分析等

例如: 病人的饮食护理; 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夏季高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二)需要性

---是否重要;---是否有实用价值;---是否有理论的参考价值;---是否对实践、政策有益处;---是否有新意

例如: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 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教学医院护理学科发展的设想

(三)创造性

前人未涉足的领域;新学科、新专业、新理论;对现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改。国外已有报道尚须结合我国情况进行研究;促使研究成果实用化、商品化

(四)可行性

1.时间与时间性

时间:指研究的期限;时间性:指要考虑研究内容是否同季节、时期有关

2. 研究对象:是否在研究期限内找到足够的研究对象

3. 其他合作者

-- 研究对象的支持系统;-- 其他场所:如社区、其他医院等;-- 化验及检验人员等合作者

4. 领导支持

5. 伦理方面:是否会给研究对象带来痛苦

6. 研究资源:经费、仪器、技术等

经费:检索、劳务费、研究对象的补偿、耗材、打字复印、仪器、电脑、实验室检查费、通讯

7. 政策和制度

8. 研究变量和指标是否敏感和可以测量

例如: 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 ;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对策 ; 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的细菌学调查与护理对策 

三、当前护理科研的课题

母婴护理;孕期保健;低体重儿和早产儿;计划生育与独生子女问题;婴幼儿问题;健康咨询、生活指导、保健指导;畸形儿的护理;住院患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父母残障儿的护理;长期住院患儿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护理:卫生保健 、近视 、营养问题 、行为异常 、自闭症、企业等单位职工:健康检查、健康咨询

临床护理

老年人的护理:帮助其健康幸福的度过晚年、老年福利设施的社区利用情况、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临终护理

其他护理专业的研究:护理教育、护理教育方法的探讨、护理教师的培养、与培养护理科研人员有关的问题、供求关系的研究、护理环境和护理制度、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