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应用药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9 09:21:59

应用药学论文

应用药学论文篇(1)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病害日趋严重,养殖中所使用的渔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抗生素、促生长剂、杀虫药等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药物在鱼体内大量富集残留和病原体的抗药性等问题,导致养殖水产品质量下降,既危害了人类健康,又污染了环境。开发和生产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鱼药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抗药性不显著、资源丰富以及多样化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中,除了兼有药性和营养性外,还具有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高的功效。为贯彻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行绿色无公害安全水产养殖生产,应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草药的作用

1、抗菌、抗病害

如大黄、黄柏、黄岑有抗菌功效,能够抑菌;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

2、增加机体免疫力

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力功能,中草药可以对其起调节作用。

3、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配伍,提高饲料转化率

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的作用。

二、中草药的特点

1、资源广、成本低

我国地域辽阔药学论文,中草药资源丰富,易种易收,且使用简便。

2、在动物体内无药物残留无公害

中草药是天然物质,保持了各种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的也能顺利排出体外,在体外细菌分解,不会污染水环境。而一般的化学药物成分会积累在动物体内或残留于水体中。

3、毒副作用小,在动物体内不产生抗药性

通过中草药组方配伍,利用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防病治病的功效,减弱或消减了毒副作用。有毒的中草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加工后,毒性会降低或消失,此外至今医学研究还未发现中草药有抗药性的问题。

三、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大黄 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抗菌的作用最好,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及抗瘤的作用。用以防治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嘴病等。

2、乌柏 又名柏树、木蜡树,其叶含生物碱、黄酮类、鞣质、有机酸、酚类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不酚酸尖物质,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可以用来防治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

3、五倍子 含鞣酸,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粘膜、溃疡等局部蛋白质凝固,能加速血液凝固而达到止血效果;能沉淀生物碱,对生物碱中毒,有解毒作用,抗菌范围广,用于水产动物细菌疾病的外用药。

4、辣蓼 鞣质,黄铜类,蒽醌衍生物及蓼酸,用于防治细菌肠炎病。

5、黄芩 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入药,有抑菌、抗病毒、镇静、利尿解毒功效,可防治烂鳃病、打印病、败血病、肠炎病。

6、黄连 双名鸡爪连,川连,味连,上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学论文,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7、穿心莲 一年生草本植物,含穿心莲内脂及黄酮化合物等,有解毒、消肿止痛、抑菌止泻及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药用全草,防治细菌性肠炎病。

8、黄柏 又名案木,聚皮,无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血病论文网站。

9、大蒜 药用鳞茎,其有效成分大蒜辣素,有止痢、杀菌、驱虫及健胃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类病。

四、存在的问题

1、水产用中草药基础研究落后,目前水产养殖用中草药不论是单方或复方制剂,其作用大多借鉴中医药历史资料记载、临床用药经验的累积来确定。但传统中草药理论缺乏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抗病毒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像西医那样做药敏试验和解剖实验,对临床反应和临床实验数据等有关详细记录。要从药理方面逐一进行试验研究,尚缺乏相应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因此,在应用过程当中要注意配伍禁忌问题。

2、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受到了重视,但产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在免疫增强剂尤其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上的研究开发较多。但总体而言,我国中草药产业基础研究与开发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工程化水平低,中药企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状况,即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及自动化生产水平低。此外,中药剂型落后。而国家投入到中草药研究中和资金也少的可怜。目前养殖用中草药行业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3、剂型混乱,消化吸收存在着障碍,严重影响了药效。目前在水产病害防治过程中应用的中草药,剂型呈现多样性,基本包括了粉剂和水剂。其中粉剂有普通粉碎剂和超微粉碎剂;水剂有水煎水剂、化学萃取水剂和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的水剂。而这其中大多数剂型是以普通粉剂形式存在。中草药大部分品种成分组成基本以粗纤维和几丁质为主药学论文,而水产动物特殊的消化结构又决定了它们对几丁质与粗纤维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所以普通散剂由于水产动物对它有着消化吸收障碍而显效果差显效慢,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1、加强中草药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有关水产养殖用中草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和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上,许多中草药及其复方中草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提取、有效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毒理学等药理学方面均缺乏对水生动物的促生长、疾病防治、诱食、改善水产品品质等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其特征、作用机理,以期筛出效果良好的水产品用中草药。

2、形成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的中草药研究机制。食物源性的农药、兽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疾病,尤其是动物疾病的防治转向中草药的研究为目标。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形成有利于整体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和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3、结合水生动物消化吸收的原理,在剂型上给矛改变,如超微粉碎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其消化利用率,从提高了疗效。

4、统一质量标准,严格把握好原料的质量关、产地关,同时避免原料的污染,使组方更合理与科学。

应用药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34-01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涵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其在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众多教育思想的精华后提出,“生活教育”论有以下三个基本主张:

1.“生活即教育”

一是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教育。二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三是只有过好生活、前进的生活,才能受好教育、前进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水融,不能脱节,这是教育的真理所在。

2.“社会即学校”

强调既要了解、满足社会需求,扩大教育范围和学习内容,使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又要把整个社会作为一所大学校,在社会中学习、成长。“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

3.“教学做合一”

强调教育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在实际行动中将所学转换为真知。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医药应用文教学的启示

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今天,无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在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解决问题时都会用到应用文。社会各行各业在广泛使用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应用文的同时,也要求其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学习和熟练掌握医药应用文基本知识及写作技能,有利于其将来进入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得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它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医药应用文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教材编写生活化

陶行知反对中国传统的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生动地比方道:“教育好比是菜蔬,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比是各种维他命。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医药应用文教材尤其要突出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对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着眼于岗位需求,创设任务情景、选择教学案例,如药学应用文教材中应主要涉及与食品药品行业、药企、药店相关的内容。

2.学习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生活的内容,才能培养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他主张“所学的,即是所用的。有用处的事物才给学生学,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要想鼓起民众读书的兴趣,必须拿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文字来教。”

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应用文写作应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标准,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生活需要拟定教学内容,忌平均用力,比如通知、请示、报告等日常用应用文,医药广告文案、医药市场调查报告、医药活动策划书等行业用应用文可以着重讲授,其他生活和行业中都不常用到的可以略讲。以能写会写为教学重点,概念、特点、种类等知识性内容适当讲授即可。此外还应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应用文项目为顺序进行讲授,如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打破教材编写书序,将个人创业企划书、毕业论文、个人简历等与学生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放在前面。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即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医药应用文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文写作指导。如指导学生筹划“书香校园 你我同行”演讲比赛,赛前用应用文会涉及到请示、批复、邀请函、比赛海报、会议纪要等文种,活动期间涉及演讲稿、主持词等,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新闻稿。组织学生参加毕业生就业创业大赛,对准岗位需求,撰写求职信、个人简历、创业企划书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应用文写作水平较高的人员为兼职教师、或由学校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充分接触岗位实际,积累教学素材。

4.学习体验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车站上的展览、码头上的壁报、电影院的新知识的插片,茶馆里说书的革新,戏园里小丑说白的讽刺,市集上的公共演讲表演”,都是学习的对象。医药应用文写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引导学生留心日常生活中医药应用文的使用,如营销海报、各种药物说明书、药物广告……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医药应用文使用的广泛性,增进其与医药应用文的亲近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既体现了现代教育本体论的回归,同时又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大语文教育”不谋而合,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育同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层面,医药应用文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要提高其教学质量,就必须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写作实践中锻炼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福霞.经济应用文写作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J].时代经贸.2010(20)268-269.

[2]顾倩.高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8-49.

应用药学论文篇(3)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其在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众多教育思想的精华后提出,“生活教育”论有以下三个基本主张:

1.“生活即教育”

一是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教育。二是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三是只有过好生活、前进的生活,才能受好教育、前进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水乳交融,不能脱节,这是教育的真理所在。

2.“社会即学校”

强调既要了解、满足社会需求,扩大教育范围和学习内容,使之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又要把整个社会作为一所大学校,在社会中学习、成长。“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

3.“教学做合一”

强调教育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在实际行动中将所学转换为真知。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医药应用文教学的启示

应用文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今天,无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是个人,在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解决问题时都会用到应用文。社会各行各业在广泛使用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应用文的同时,也要求其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来讲,学习和熟练掌握医药应用文基本知识及写作技能,有利于其将来进入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得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它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医药应用文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教材编写生活化

陶行知反对中国传统的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他生动地比方道:“教育好比是菜蔬,文字好比是纤维,生活好比是各种维他命。以文字为中心而忽略生活的教科书,好比是有纤维而无维他命之菜蔬,吃了不能滋养体力。”医药应用文教材尤其要突出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对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着眼于岗位需求,创设任务情景、选择教学案例,如药学应用文教材中应主要涉及与食品药品行业、药企、药店相关的内容。

2.学习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生活的内容,才能培养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他主张“所学的,即是所用的。有用处的事物才给学生学,用处最大最多最急的事物在课程中占有优先权。”“要想鼓起民众读书的兴趣,必须拿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文字来教。”

对于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应用文写作应以实用为原则、以够用为标准,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生活需要拟定教学内容,忌平均用力,比如通知、请示、报告等日常用应用文,医药广告文案、医药市场调查报告、医药活动策划书等行业用应用文可以着重讲授,其他生活和行业中都不常用到的可以略讲。以能写会写为教学重点,概念、特点、种类等知识性内容适当讲授即可。此外还应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应用文项目为顺序进行讲授,如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打破教材编写书序,将个人创业企划书、毕业论文、个人简历等与学生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放在前面。

3.教学方法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即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医药应用文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应用文写作指导。如指导学生筹划“书香校园 你我同行”演讲比赛,赛前用应用文会涉及到请示、批复、邀请函、比赛海报、会议纪要等文种,活动期间涉及演讲稿、主持词等,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总结报告、新闻稿。组织学生参加毕业生就业创业大赛,对准岗位需求,撰写求职信、个人简历、创业企划书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应用文写作水平较高的人员为兼职教师、或由学校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应用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充分接触岗位实际,积累教学素材。

应用药学论文篇(4)

(一)PE的含义

PE简单的说就是经济学原理在药品领域的应用,也可以说将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有效的运用到临床药疗活动中,以此来对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并通过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来进行指导,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并将现代化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应用,以此来对现阶段我国医药卫生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合理、有效的综合性运用。

(二)PE研究方法

PE的研究方法也直接影响到其运用的效果,较为常见的方式有四种,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就是最小的成本分析,其主要是在同一种临床试验过程中,或者是效果完全相同的状况下,来对药物治疗以及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进行计算,选取成本最小的方案。但应该注意的是,要保障临床试验的效果、持续时间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该完全相同;其次是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在PE中较为常见,这种方式主要是对医药的效果与成本进行比较,这一方式的对比结果主要是以健康效果增加所需要的成本值,以及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为依据,通过对此进行参考;之后是对成本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与研究,这也是成本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对用药者的医院、生活水平以及偏好进行参考,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与方案,起到经济、合理的效果;最后,成本所产生的效益与成本本身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个别或者多个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对比,对所消耗的成本进行研究,以这一对比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并通过经济或者效益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

(三)PE原理在医药管理中的意义

按照传统的医院管理思想来对药品进行引进与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药品的安全性能与有效性,对经济性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几年,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步伐逐渐加快,医药成本越来越贵,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这一经济压力,这就要求对传统的观点与管理理念进行审视。例如,现代的医院管理中应该融入PE观念与理念,使其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以此来达到合理用药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药事管理水平。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PE可强化医院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近几年,我国的医疗费用越来越贵,尤其是药品费用逐渐呈上升趋势,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其经济总量依然为上升趋势,传统的医药管理依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卫生补偿机制存就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以药养医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一现象不仅提高了医药成本费用,同时也导致了医药滥用的状况。同时,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不正之风,例如医生为患者开贵药,并在其中获取回扣,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社会的长久与稳定发展。其次,在新药临床试用的过程中,通过对PE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为决策提供前提基础。现阶段对临床治疗的方案进行选择与评价的过程中,对经济效果与成本消耗的重视程度不足,而PE的使用可以加强成本与效果的最大化,并提高了药疗效果,减少临床试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社会医药费用支出。此外,PE的有效运用也可以提高医药管理的水平与质量,在传统的医药管理过程中,缺乏客观性的控制与管理,很多医院在对药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尤其是部分医院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这也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进步。面对这一现象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对药品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有效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将药物经济学理论有效的融入到医药管理过程中,这可以对以上现象进行全面的改善与处理,从根本上改善医药管理的效果。

三、药物经济学在医药管理中的应用

(一)新药的引进与老药的更替

在对新药进行引进与老药更替的过程中,对于没有达到PE药物标准的药品应该禁止使用,并对现有的不符合标准药品及时淘汰或者替换。医院应该对新药的引进与评价进行投票制度,按照PE来对新药进行分析,对于符合标准的新药进行优先使用。

(二)控制药疗成本与费用

在临床用药选择过程中,应该在保障药物质量、安全、效果的前提上,采取PE评价的方式来对相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与对比,并在这一过程中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性价比较高的药品,从根本上保障医药管理的经济性。

(三)制定医院的用药目录

为了对医药费用进行全面与有效的控制,可通过用药目录来控制药品比例。这方面,医院应该使用价格合理、效果明显的药物,并将这一药物放在医院的基本用药目录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录,尤其是西药,应该对西药的增长幅度进行全面控制。

应用药学论文篇(5)

为探究医院临床医学检验受药物影响现状,笔者实地连续收集2013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并行临床生化检验患者1000例,其中男762例,女238例,年龄19~81岁,平均(63.1±5.98)岁。共获得初次常规血检、尿检、肝肾功能等检查共1834份临床医学检验报告单,对照最终诊断结果,对其中指标进行分析,分析其中水平不合理指标。并详细问询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包括服药频次与量、药品剂型与品种、服用的种类。

1.2判断标准

(1)误差程度:①差错,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或指标受干扰严重,各指标自相矛盾不能作为诊断依据,需重测;②严重失真,接近阳性、阴性临界值,影响诊断,需重新进行测定;③失真,与罹患疾病正常标准存在偏差,但不影响诊断;④未失真,属罹患该病正常标准,不影响诊断。受干扰率=差错率+严重失真率+失真率。(2)服药情况:①长期用药;②近日用药,近1周内因治疗需要服药,但离最近1次服药在48h以上,1周以内;③近期服药,离最近1次服药,1周以上,2周以内;④近2周未用药。(3)长期服药量:①单用药;②2联用药;③三联用药;④四联及以上。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结果受服药情况影响

患者服药情况对临床检验结果质量影响显著,长期用药者差错率、受干扰率达高于近日用药、近期用药、未用药,四联用药差错率、受干扰率高于单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常见药品类型及其影响检验内容

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常见药物类型为抗生素、解热镇痛消炎药、激素类、抗糖尿病类、调脂降压类,主要影响检验内容包括血尿酸、尿胆原、肝肾功能、电解质、胆红素、脂肪酸、淀粉酶含量、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血浆肌酸肌酸酶,等(见表2)。

3讨论

3.1药物影响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作用机制

(1)药物自身药理作用与副作用:药物依靠其本身药理作用起效治病,且不可避免具有副作用,直接、间接影响生理、病理过程。如本次研究中的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可氧化胆红素,提高胆红素值;吗啡、杜冷丁、消炎痛等药物可使胆管开口处括约肌痉挛,致血、尿检验中淀粉酶含量水平上升,3~4h达到巅峰,持续可达24h。调脂降压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可能诱发肌炎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血肌酸磷酸激酶上升;利尿类降压药具有排钾或保钾功效,如氢氯噻嗪可致血液抑制、低钾低钠血症,影响水电解质水平,长期应用可引起脂肪代谢紊乱,致甘油三酯水平上升,致轻度胆固醇增加。

(2)药物生物亲和作用:部分药物因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对人体特定组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如抗糖尿病药物可能损害肝功能,除颤药物左旋多巴可影响尿检酮体反应,青霉素、红霉素经肾排泄具有竞争性致血尿酸水平上升,抗凝药物作用于组织脂蛋白酶,致甘油三酯水平下降,等。

(3)其它机制:此外,药物产生的代谢物也可影响检验结果,或直接间接干扰实验程序中的理化反应。如酚酞可家属酚磺酞排泄速率,使尿液变为品红,高胆红素可影响果糖胺光谱检测,大剂量服用维生素可致尿液更黄,氨苯喋呤可致尿液呈蓝绿色,酚酞可致尿液变红,抗病毒药物利福平可由肝脏代谢,致尿液、粪便、泪液、汗液等排泄物变橙红。

3.2对策

应用药学论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25例新生儿,均为新生儿肺炎,体重1010克1例为男婴;1500克—2000克15例,其中男婴6例药学论文,女婴9例;2000—2500克21例,其中男婴11例,女婴10例;2500克—3000克30例,男婴14例,女婴16例;3000克以上158例其中男婴82例,女婴76例,住院时间最短为5天,最长为5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5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半,两组在疾病、病程、严重程度、体重、日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体 重

实验组(男)

实验组(女)

对照组(男)

对照组(女)

1010克

1

 

 

 

  1500克—2000克

3

5

3

4

2000克—2500克

6

5

5

5

2500克—3000克

7

8

7

8

3000克以上

41

应用药学论文篇(7)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应用药学论文篇(8)

止痛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疼痛病因,标本兼治,提高病愈率,特别对某些重度顽固性疼痛疗效卓着,体现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因而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笔者经过广泛调查古今对止痛中药的研究概况,现归纳如下:

1.关于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研究

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的原始记载,多见于历代诸家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吴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华本草》对历代本草进行了一次大集结,其中关于止痛中药的记载,散见于各类中药的文献中。这是迄今为止对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最具权威性的总结。只因不是专门性的止痛中药文献专集,卷帙浩大,翻检不便,对止痛中药的研究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止痛本草》是一本集古今运用中药止痛药物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专着,广泛搜集中药各种止痛药,分类进行各项研究,集中古今医家用药的理论、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这不但可作为各种痛证辨证用药与专方专药的运用依据。而且对寻找研制各种止痛药也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2.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

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2.1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随着中西医学的相互渗透,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近二十年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杂志及《中华本草》《现代中药药理学》等文献进行普查,发现已有300余种中药被实验证实有镇痛作用。其中一部分药物是经古代本草文献明确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延胡索、吴茱萸、五灵脂、没药等。也有一部分是古代本草并未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灵芝、党参、海参、土茯苓、天竺黄等,是在实验研究中被发现有止痛作用。这说明止痛中药的筛选十分必要。对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有多方面的,如:①生物碱类镇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延胡索乙素是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吕富华在“延胡索的止痛作用的比较”一文中总结:“实验表明,延胡索总生物碱的镇痛效价为吗啡的40%,且镇痛作用乙素>丑素>甲素。”皂苷类镇痛活性成分,李小川在“怀牛膝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总结:“对怀牛膝总皂苷采用化学刺激、热刺激进行大、中、小3个剂量的镇痛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作用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另据研究证实,人参皂苷、白芍总皂苷、柴胡皂苷等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⑧酚、酮、醛类镇痛活性成分,原田正敏“桂皮药理学研究”文中说:“桂枝醛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着抑制作用”;末川在“生姜た关さざ药理学研究”文中说:“丹皮酚可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抑制率50%。”

2.2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

现代医学对止痛中药的镇痛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不仅找出了止痛中药的许多有效镇痛成分,而且也阐明了止痛中药的一些镇痛机制。吴承艳在“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口文中,对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为6个方面:①中枢镇痛;②麻醉镇痛;③抗感染镇痛;④解热镇痛;⑤解痉镇痛;⑥抗凝镇痛。

3.关于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

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以专着居多,如唐迎雪主编的《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收录止痛中药88味。对每一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应用、用法用量、使用宜忌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表述,非常实用。张卓主编的《疼痛中药特效秘方大全》,董连荣主编的《古今止痛验方大全》螂则以止痛方剂为重点。在论文方面有:肖金撰写的“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将止痛方剂分为:清热止痛方、祛瘀止痛方、温经止痛方、祛风除湿止痛方,亦是以方为主、以方带药的论述。王顺成撰文“痛症的病因病机与止痛中药的临床应用”,首先分析痛症的病因病机,然后将止痛中草药分为:解表止痛药、祛风湿止痛药、活血化瘀止痛药、行气止痛药、温里止痛药、麻醉止痛药、清热止痛药7大类。每类举出4~5味代表药物,论述其止痛功能与适应证吲。以上研究是以实用举要为主,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

还有一些关于古今名医治痛经验的评述:如赵天才等撰文“张仲景治痛十四法”,总结了张仲景治痛症的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包括:解表治痛法、散寒除湿治痛法、和解治痛法、表里双解治痛法、呕吐治痛法、攻下治痛法、温补治痛法、行气治痛法等。外治法包括了搐鼻治痛法、针刺治痛法等。该文对止痛的治疗法则及给药途径进行了发掘㈣。韩学杰等撰写“沈绍功教授痛症辨证论治经验”一文,对沈氏从医四十余年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辨证分为虚实、部位划分7类、病性分为寒热等思路与经验。

4.关于毒剧止痛中药的研究

止痛中药虽然毒性较大,但生物活性亦强,止痛效果好。若临床应用恰当,确能起沉疴顽疾。若用之失宜,则祸不旋踵。为了充分发挥毒剧止痛中药的独特疗效,防止毒副作用。很多医者对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如唐迎雪的论文“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体会”,总结出临床应用的几条原则,如:①宜于顽痛;②作用为主;③炮制得法;④合理配伍;⑤控制剂量;⑥选择剂型;⑦煎服相宜。该文对临床应用毒剧药物止痛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作用。朱建伟撰写“马钱子碱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一文,认为马钱子碱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药效强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

5.对止痛中药研究的动态综述

吴承艳撰文“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中,将该领域里的研究总结为4个方面:①古代文献对止痛中药的收录研究。②古代医家对止痛中药用药特点研究。③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④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吴氏在“对止痛中药研究的思考”这部分内容里,首先提出了“必须加强中医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她说:“在大量的方剂文献中能寻找出有效的止痛中药。本草文献更是直接记载前人使用中药、研究中药的重要信息之源。因此进行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对加快止痛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起一定的重要作用”。吴氏之说确为真知灼见。

应用药学论文篇(9)

关键词:止痛中药;药性理论;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

止痛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疼痛病因,标本兼治,提高病愈率,特别对某些重度顽固性疼痛疗效卓著,体现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因而受到历代医学家的重视。笔者经过广泛调查古今对止痛中药的研究概况,现归纳如下:

1.关于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研究

止痛中药传统理论的原始记载,多见于历代诸家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吴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中华本草》对历代本草进行了一次大集结,其中关于止痛中药的记载,散见于各类中药的文献中。这是迄今为止对止痛中药的传统理论最具权威性的总结。只因不是专门性的止痛中药文献专集,卷帙浩大,翻检不便,对止痛中药的研究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止痛本草》是一本集古今运用中药止痛药物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的专著,广泛搜集中药各种止痛药,分类进行各项研究,集中古今医家用药的理论、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这不但可作为各种痛证辨证用药与专方专药的运用依据。而且对寻找研制各种止痛药也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2.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

关于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

2.1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随着中西医学的相互渗透,止痛中药的现代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近二十年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杂志及《中华本草》《现代中药药理学》等文献进行普查,发现已有300余种中药被实验证实有镇痛作用。其中一部分药物是经古代本草文献明确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延胡索、吴茱萸、五灵脂、没药等。也有一部分是古代本草并未记载有“止痛”功能者,如灵芝、党参、海参、土茯苓、天竺黄等,是在实验研究中被发现有止痛作用。这说明止痛中药的筛选十分必要。对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有多方面的,如:①生物碱类镇痛活性成分的研究,延胡索乙素是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吕富华在“延胡索的止痛作用的比较”一文中总结:“实验表明,延胡索总生物碱的镇痛效价为吗啡的40%,且镇痛作用乙素>丑素>甲素。”皂苷类镇痛活性成分,李小川在“怀牛膝总皂苷镇痛作用研究”一文中总结:“对怀牛膝总皂苷采用化学刺激、热刺激进行大、中、小3个剂量的镇痛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作用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另据研究证实,人参皂苷、白芍总皂苷、柴胡皂苷等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⑧酚、酮、醛类镇痛活性成分,原田正敏“桂皮药理学研究”文中说:“桂枝醛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末川在“生姜た关さざ药理学研究”文中说:“丹皮酚可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减少,抑制率50%。”

2.2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

现代医学对止痛中药的镇痛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不仅找出了止痛中药的许多有效镇痛成分,而且也阐明了止痛中药的一些镇痛机制。吴承艳在“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口文中,对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为6个方面:①中枢镇痛;②麻醉镇痛;③抗感染镇痛;④解热镇痛;⑤解痉镇痛;⑥抗凝镇痛。

3.关于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

止痛中药临床应用的研究,以专著居多,如唐迎雪主编的《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收录止痛中药88味。对每一味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应用、用法用量、使用宜忌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表述,非常实用。张卓主编的《疼痛中药特效秘方大全》,董连荣主编的《古今止痛验方大全》螂则以止痛方剂为重点。在论文方面有:肖金撰写的“止痛方药的临床应用”,将止痛方剂分为:清热止痛方、祛瘀止痛方、温经止痛方、祛风除湿止痛方,亦是以方为主、以方带药的论述。王顺成撰文“痛症的病因病机与止痛中药的临床应用”,首先分析痛症的病因病机,然后将止痛中草药分为:解表止痛药、祛风湿止痛药、活血化瘀止痛药、行气止痛药、温里止痛药、麻醉止痛药、清热止痛药7大类。每类举出4~5味代表药物,论述其止痛功能与适应证吲。以上研究是以实用举要为主,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文献研究。

还有一些关于古今名医治痛经验的评述:如赵天才等撰文“张仲景治痛十四法”,总结了张仲景治痛症的内治法与外治法。内治法包括:解表治痛法、散寒除湿治痛法、和解治痛法、表里双解治痛法、呕吐治痛法、攻下治痛法、温补治痛法、行气治痛法等。外治法包括了搐鼻治痛法、针刺治痛法等。该文对止痛的治疗法则及给药途径进行了发掘㈣。韩学杰等撰写“沈绍功教授痛症辨证论治经验”一文,对沈氏从医四十余年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辨证分为虚实、部位划分7类、病性分为寒热等思路与经验。

4.关于毒剧止痛中药的研究

止痛中药虽然毒性较大,但生物活性亦强,止痛效果好。若临床应用恰当,确能起沉疴顽疾。若用之失宜,则祸不旋踵。为了充分发挥毒剧止痛中药的独特疗效,防止毒副作用。很多医者对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研究。如唐迎雪的论文“毒剧止痛中药的合理应用体会”,总结出临床应用的几条原则,如:①宜于顽痛;②作用为主;③炮制得法;④合理配伍;⑤控制剂量;⑥选择剂型;⑦煎服相宜。该文对临床应用毒剧药物止痛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作用。朱建伟撰写“马钱子碱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一文,认为马钱子碱具有肯定的镇痛作用,药效强度较高,维持时间较长。

5.对止痛中药研究的动态综述

吴承艳撰文“止痛中药的研究与思考”中,将该领域里的研究总结为4个方面:①古代文献对止痛中药的收录研究。②古代医家对止痛中药用药特点研究。③止痛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④止痛中药镇痛机制的研究。吴氏在“对止痛中药研究的思考”这部分内容里,首先提出了“必须加强中医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她说:“在大量的方剂文献中能寻找出有效的止痛中药。本草文献更是直接记载前人使用中药、研究中药的重要信息之源。因此进行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对加快止痛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起一定的重要作用”。吴氏之说确为真知灼见。

应用药学论文篇(10)

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主要内容,各从其不同方面来解释中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这些理论是我们的祖先经过无数次的人体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其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毋庸置疑,现在有很多的中医药学者试图采用现代仪器来证实和进一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的奥妙。中药与西药不同,不能单纯从现代医学的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来解释中药的功效与应用。中药必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即便是制成中成药也不能完全脱离其根本的药性理论来应用,如小建中汤由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这几味中药中除芍药药性为微寒,但用酒炒后寒凉之性已极其微弱,其余几味中药都为温性,可推断该方剂的药性为温性,即使被制成小建中颗粒剂,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时也应当是属于虚寒型的才可以应用,如属于湿热型则绝非所宜。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使他们认识到掌握中药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时刻保持中医思维,是学好中药的关键,避免临床应用中药时只看药物作用,不分药性寒热,不辨患者体质寒热虚实的胡乱应用。其次在授课时逐条逐句的将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临床作用、临床指导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解清楚,尤其是四气与五味,四气、五味是阐明中药疗效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既要让学生掌握它的一般作用及规律,又要掌握四气与五味的复杂性,采用总结归纳、举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条分缕析地进行讲解,避免死记硬背带来功效应用的混淆。气味相同,作用类似,如紫苏与生姜气味均为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两者均可发散风寒。气味不同,作用有异,气同味不同或味同气不同,则作用亦不同,如白芷与饴糖其气均为温性,但白芷为辛味具有发散风寒之功效,饴糖为甘味,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之效;另外薄荷为辛味但其性属凉,具发散风热之效,与白芷同为辛味,但功效有别。一气兼多味药物的功用有多种,如苍术辛、苦,温。辛温能发散风寒,苦温能燥湿,归脾胃经,能祛风散寒,燥湿健脾。掌握了药性理论的基本规律,为以后学好每一味中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药物气味对阐述中药功效非常重要,但其只能概括出药物的一般作用规律,不能具体指出药物作用的部位,而归经、升降浮沉理论弥补了四气、五味的不足,基本指出了药物在人体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的作用和作用趋向及主治证。因此,阐明药物功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四者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具体得出某一药物的功能与应用。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学的核心,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要深入透彻地讲解中药药性理论,才能在以后讲解各论中药时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甚至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部分中药,降低授课压力,也为以后学习中医学其它专业课程树立牢固的中医思维。

2以中药药性理论为主线,解释功效与临床应用

中药药性理论、功效、主治证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中药药性理论是对功效与临床应用的概括总结,在教学中不论是讲每类药的概述,还是单味中药,都可以从药性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病因病机及主治,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由点到面,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将中药药性理论与功效、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融会贯通,例如:麻黄,辛、苦,温,归肺、膀胱经[1],因辛能发散,苦能降泄,温能胜寒,入肺、膀胱经走一身之肌表,故能发散肌表之风寒,风寒除,腠理开,汗自出,表自解,故有发汗解表之功。适用于风寒外袭,腠理闭塞,卫外之气郁内不能宣发于外,体温不达之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等风寒表实证;因其能辛散苦泄,温通宣肺,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职,故善宣肺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之要药;又因其能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疏通水道,下输膀胱,以助利尿之功,故能利水消肿,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风水水肿,小便不利者。通过系统性,一环扣一环的讲述,启发学生从性味、归经引出功效,从功效引出主治证,反过来,从主治证推出功效,从功效推出性味和归经,运用中医思维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3引入中医医案,运用中医思维分析如何用药

中药是中医师治病的法宝,中药的应用必须在中医师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进行应用,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处理过程,在选用中药时要考虑到病证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的盛衰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学习中药学课程时即使将中药的功效、应用、使用注意等都背下来,也不能在临床上游刃有余的应用中药。因此,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以中医医案来讲解,如讲祛风湿药时引入保定市首届名中医邢国献主任医案[2]:患者,女,35岁,中学教师,2014年5月16日初诊,肢体关节对称性肿胀疼痛2个月,以双腕、双肘、双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晨起后关节僵硬,活动后僵硬缓解,全身不适,乏力,酸困,双腕、双肘、双踝关节肿胀明显,有压痛,双踝关节跟腱部可见风湿结节,舌红苔黄,脉浮。辨证为风湿热瘀凝滞关节。治以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方用祛湿捻痛方加减:羌活15g,独活15g,川芎10g,牛膝15g,威灵仙20g,秦艽10g,豨签草30g,红花10g,黄芪30g,赤芍15g,薏苡仁30g。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2014年5月24日复诊,患者关节肿胀减轻,仍疼痛,晨起僵硬,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上方加透骨草15g,骨碎补15g,血竭2g(研冲)。10剂,水煎服,药渣热敷患处。2014年6月5日复诊,疼痛消除,守上方继服半月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分析邢国献主任治疗风湿除用羌活、独活、秦艽、豨莶草、透骨草这几味祛风湿药之外,还用到了川芎、牛膝、红花、骨碎补、血竭这几味活血化瘀药,同时也加用了黄芪来补气养血,其治疗用药印证了古代中医师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3]“养血可以祛风”[4],同时针对关节肿胀疼痛,施以赤芍、薏苡仁清热消肿,方药中牛膝、透骨草、骨碎补又可补肝肾、强筋骨,以防肝肾不足。通过分析这则病案使学生不仅对风湿病多采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化瘀、补养阴血等治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为以后临床用药养成运用中医思维来选择药物的习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避免出现临证用药将功效或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简单堆砌的现象。因此,采用医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体会借鉴医家治病救人的丰富经验,培养临证知常达变的能力,为其将来步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5]。

4深入浅出,将中医文化融入课堂

既要深入,又要浅出,似乎矛盾,实际是辨证的统一。“深入”是要求教师对教材所涉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教材的理解和应用的熟练度。“浅出”则要求教师把自己理解和消化过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形象比喻法,借用“国老”———封建国王的和事佬,来形容有“调和诸药”作用的甘草;用“将军”———威震三军的统帅来形容功大力强的大黄,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提高学生对学习中药的兴趣,加深对这些药物性能的理解;将传说与故事等中医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如人参,枸杞子、黄连、女贞子、三七的传说,车前草、当归、何首乌、刘寄奴、杜仲等药名的由来,山药、玄参、延胡索等药名的变迁等;将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与中药的功效、应用相结合,如“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说明灵芝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不怕到处痛的凶,吃了玄胡就会松”指出了玄胡索(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知母、贝母、款冬花,咳嗽神仙一把抓”指出三药均有止咳作用,“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表明二药有截疟之效,可用于治疗疟疾。这些传说、故事、民间谚语等中医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药时既感到了趣味性,又体会到了中药的实用性。中医文化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使得生命能够繁衍不息,代代相传,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是每一位中医青年的责任与使命[6]。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医文化不仅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时刻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在现代人对中医药的应用尚未完全获释的大环境下能够增强信心,加强对中医药的学习与研究,以期在以后的中医职业生涯中,能熟练运用中医药文化与理论来阐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灵魂,是中医药学得以传承与发扬的根基,深受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影响,运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使用中药,才能更准确地体现中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中药学的授课中必须时刻灌输中医药理论及中医药文化,学生才能在以后的临床中应用中药不被西药化,才能将病人的疾病作为一个整体来辨证论治,从而获得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此外,在教学中我们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中药饮片与生药材辨识,中药动物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良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进一步拓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学习方法与素材。

参考文献

[1]陈蔚文,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2:36.

[2]杨树国,邢国献.邢国献主任辨治风湿痹证经验拾萃[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40.

[3]李中梓.医宗必读[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4.

[4]张景岳,刘孝培,邱宗志.景岳全书•杂证谟选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19-20.

应用药学论文篇(11)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广,剂型种类多而分散,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庞杂且难点不同。传统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主要是传授结论性的知识,缺少知识应用的深化。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对药剂学的兴趣。因此,药剂学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地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而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拟定的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有积极意义。本文对讨论式教学在药剂学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介绍该教学方法的设计方案以及所需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药剂学课程特点,设计讨论式教学内容

1.药剂学课程特点

在药剂学课程中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药物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的传统剂型及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在传统基础剂型部分,主要是讲授药物各种剂型的特点、适用范围、质量标准等,内容丰富使得重点不易突出;在药物制剂基本理论部分,主要涉及物理化学知识,如,药物的溶解理论、流变学理论等,内容抽象而难以让学生理解;在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方面,由于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较少且有一些原理尚不清楚,往往使学生更加难以掌握。

2.合理设计讨论式教学内容

在整个药剂学教学过程中,首先仍应以药剂学教材为基础。讨论式教学应在传授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实施。其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提高讨论式教学的针对性。如一般学生在学习药物制剂的新剂型时,由于剂型新颖,难以想象与理解。如果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文献资料让学生自学与讨论,可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新剂型制备的方法等内容。另外,也可用教师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剂型,产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时应以文献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课程中进行讨论。最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地做出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便下次讨论式教学更好地进行。

以药剂学中药物制剂的设计这一部分内容为例,学生学习各种剂型的特点及基本理论,最终是为了使其具有设计并开发出理想的合理剂型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从教材上学生需掌握药物剂型设计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内容比较分散也比较枯燥乏味。如果通过文献和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制剂,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药剂学的热情。教师可以给定一种药物,如乙酰水杨酸,让学生分组查阅文献确定最终的给药方式及剂型,并给出选择该种剂型的原因。这样药物制剂的设计就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查阅文献资料时,逐步掌握药物制剂的设计步骤,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

二、讨论式教学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讨论式教学中需要明确教材的基础地位。药剂学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系统性强,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文献等资料具体、直观,是很好的辅助资料。在讨论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忽略教材,偏离教学主题,所以,教师应根据专业设计及教学目标,合理分配好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讨论式教学。

2.教师要主导讨论过程

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导讨论过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知识面广,有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有些学生不善于言语表达,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混乱或冷场的局面。所以,教师需要控制好时间,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引导学生用严谨的思维以及严密的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讨论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给学生创造群体合作学习、锻炼口才、创造良好心理素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综合表达以及展现自我的能力,符合社会培养综合型药学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