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民币结算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9 09:21:59

人民币结算论文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1)

1.1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失衡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失衡是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对外贸易支付大于收入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结算经常会出现进口企业用人民币进行货款支付,但出口企业所获得的支付货款则是美元,这种交易行为上的货币差异,使我国进出口方面的人民币支出极为不对称,虽然近年来我国进出口人民币交易绝对差额在逐渐缩小,但其仍以“亿元”为计算单位,这种情况不利于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

1.1.2收付失衡带来的外汇储备过多

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上的收复失衡,为我国带来了庞大的外汇储备。目前我国实行出口结汇制和进口用汇审批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内企业可以在不用去外汇管理去申请进口用汇的情况下,利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支付,导致我国外汇管理当局手中的外汇无法流出。

1.2人民币跨境结算流通性差

人民币跨境结算流通渠道不通畅,使得人民币的跨境流通性过差,这在客观上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限制人民币资本性流通和未形成有效的市场化汇率和利率。其中前者是由于我国对资本项目管制较为严格,人民币的流出途径只能依靠对外贸易,这使得人民币未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展现其影响力。

1.3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不健全

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作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要途径,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有:

(1)操作行为上有缺陷

例如各商业银行对人民币跨境流通所采取的清算系统不一致;

(2)安全隐患

例如人民币清算需要SWIFT系统来实现,但此过程必须要通过美国、荷兰所建立起的数据运行中心完成,这使得我国跨境人民币数据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外国,这给我国金融信息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2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水平的对策

想要改变人民币跨境结算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要做好对人民币流通性的拓宽,改善进出口收付失衡情况,为此我们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改善人民币进出口收付失衡情况

改善人民币进出口收付失衡情况的途径主要有以下3方面。

2.1.1扩大货币互换规模

增加人民币的海外存量为此我国需与贸易国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建立相应制度,为人民币进出口贸易流通提供条件。

2.1.2进一步加速汇率市场改革

将一篮子模式更为深入、透彻地应用到进出口贸易当中,提升人民币在市场当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还要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上下浮动范围,以便将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出来。

2.2拓宽人民币进出口双向流通渠道

在拓宽人民币进出口双向流通渠道策略方面,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内容实现。

2.2.1扩大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扩大

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是实现人民币进出口双向流通的重要途径。为此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上开放“国际板”,以人民币为计价方式,为境内企业、股民提供持有外国股票的机会,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发挥。

2.2.2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想要提升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效果,就必须要先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将国内市场产品价格关系理清,从而解决金融产品价格扭曲情况。

2.3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

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可以在模式上借鉴美元、欧元的跨境清算系统经验,设置专门的独立机构来负责跨境清算工作,同时要确立跨境资金清算的独立性,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隔离。并实现境外资金的清算境内化,建立起以我国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跨境清算体系,为我国金融业提供更多收益。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对跨境清算系统功能性的进一步提升,加大跨境清算的信息监督与安全保障,建立起以人民币为核心的跨境清算运营模式,提升人民币在进出口当中的地位,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打好基础。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2)

云南省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发展历程

事实上,云南省是我国最早开始实行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地区之一,早在1993年中国与次区域内的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边境贸易就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2004年中央正式批准云南边贸企业可以用人民币结算,经过发展还成功探索出符合云南和周边国家特点的境内人民币转账和对开本币账户两种结算模式。至今为止,人民币跨境结算共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巩固三个阶段,在结算方式上也先后经历了人民币现钞结算、“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结算、商业银行结算以及电子化结算等多种形式。

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2004年期间,以逐步推动商业银行与毗邻国家建立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关系为主,逐渐启动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到2008年期间,这段时间内云南省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云南省被正式批准允许开展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时还进行了以人民币结算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退税的试点,并采用了适合中缅和中越边境贸易的结算方式,大大增强了企业选择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积极性;2005年云南省的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金额实现27亿元,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贸易额占其边贸总额的比重高达85%;2006年,泰国北部与云南省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始试验;2006年、2007年两年,云南省的人民币结算贸易额占其边境贸易总额的比重都达到了90%以上,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成功经验为云南顺利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从2008年至今。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云南和广西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缅甸经济银行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允许缅甸经济银行在云南边境地区的农行和建行开立用于中缅边贸结算人民币往来账户;2010年3月,中国农业银行与老挝发展银行签署边境贸易结算合作协议;2010年7月27日,云南省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云南省共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341笔,结算金额达83.12亿元;2011年云南省全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5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01.1%。其中,资本项下结算结算额达78.7亿元,实现了零的突破;贸易项下结算额占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5.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8.5个百分点,结算的地域范围也从2010年的8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包括欧美在内的26个国家和地区③。此外,还在昆明挂牌实现了全国首次人民币与老挝基普的区域性柜台交易,并成功推出了全国首例人民币对泰铢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建成和“十二五”期间云南“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全面合作的启动,云南省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概况

GMS国家是云南省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自2002年11月GMS领导人会议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框架报告以来,次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是被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亚洲第一大市场。012年第9期中旬刊(总第492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9,2012(CumulativetyNO.492)

(一)云南对GMS五国的边贸总量分析

首先,从云南省与GMS国家的进出口总额来看(表1),2002~2010年期间,云南对GMS五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235亿美元逐年增加到33.8亿美元,增长了近7倍,年均增速高达31.36%。云南对GMS五国的贸易进出口总额所占当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19.02%上升到2009年的30.08%,2010年这一比例有所减少,但仍高达25.28%。也就是说,在云南省的对外贸易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部分是与GMS五国发生的;其次,从出口额的角度来看,云南对GMS五国的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2.93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3.385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33.475%;再从进口额的角度来看,2002年云南从GMS五国的进口总额为1.307亿美元,2010年则增加到10.42亿美元,增长了7倍左右,年均增长速度达30.197%。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云南省全省的进出口总额双双下降,出口总额相比2008年下降了9.48%,进口总额下降了24.01%,外贸总量也因此比2008年缩减16.46%。但对GMS五国的进出口总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出口增长了3.19%,进口增长了5.6%,进出口总额达24.12亿美元,占该年对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54%,占云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30.08%,大大缓解了云南省外贸出口下降的压力。云南与GMS国家经贸合作关系的日益紧密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省经济发展影响的基本途径为:首先,通过合作项目来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如通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减少贸易合作的运输成本,促进各方贸易的便利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其次,通过双边合作机制的建立来有效的消除合作摩擦,增进合作,从而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再者,通过参与合作决策的途径影响云南经济的发展,云南省作为中国参与大嵋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通过参与国内决策过程,不仅可以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还能够将自身的利益诉求直接导入决策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得合作机制更加符合云南当前的发展需要。具体而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进出口贸易拉动云南经济增长。首先,从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度④来看(表2),2002年云南与GMS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对GDP的贡献度为1.516%,到了2010年则上升到3.169%,年均增速达11.3%。其次,若以拉动度来表示GMS五国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则可以以云南与GMS五国的进出口额来表示经济交往情况,从而计算出云南与GMS五国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其中:外贸对GDP增长的拉动度=(净出口增量/GDP增量)×GDP增长速度计算结果可知,2002~2010年期间,云南与GMS国家的贸易对其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平均为0.12%,对于云南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而言,这一拉动作用不可小视。

GMS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人民币结算体系障碍

首先,结算渠道不畅通。现行支付体系仅限于境内的支付系统和进行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国际结算,而不能满足人民币对GMS国家的国际结算,加之汇率风险的不可预测性,给银行和边境贸易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同时,现金结算还引发大量边贸交易资金脱离监管和无序流动的问题,为各类非法交易和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加隐蔽的生存空间,从而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其次“,地摊银行”问题。“地摊银行”的大量存在为跨国洗钱犯罪和民间非法融资等提供了生存空间,加大了人民币反洗钱的难度。由于“地摊银行”的交易方式以现金为主,催生了巨额人民币跨境流动,加之其参与人员身份的复杂性和交易币种的多样性,极易为各类非法交易活动提供有效掩护,给我国构建边境和谐的市场交易秩序和交易关系带来了较大障碍,不利于监管。同时,由于大多数的“地摊银行”兑换点都可凭信用或房产证、实物资产等进行抵押,若代替商户垫付货款或前往银行办理汇款业务,在两日内不收利息,三日以上就要计收利息,“地摊银行”兑换点的流动性和民间化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银行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大湄公河次区域商业银行间的合作缺少完善有效的信息交流制度。GMS国家的商业银行对各国的经济金融、税收、外贸、外汇等相关政策情况的了解不够及时和充分,且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不透明、业务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等,这些都影响了次区域的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的合作发展。其次,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全球布局的战略眼光,跨国经营的意识较为薄弱。目前,我国与GMS国家的金融合作层次较低,业务合作多限于银行汇票、边境结算凭证、委托汇款的边贸结算方式。云南省的商业银行除了在越南、缅甸、老挝设立了少数几个结算代办点外,目前几乎还未设立分行等高层次的金融机构,只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而能真正经营的国际业务很少,这反映了我国银行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营实力目前依旧十分薄弱的现实,也造成了云南省金融与经济—体化和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脱节。

(三)政治因素的制约

虽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近些年来政治经济关系发展较为迅速,但国家间的合作意识不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GMS国家货币合作的进程,也影响了人民币跨境结算和流通的节奏。以中国和越南的合作为例,目前中越两国官方至今未达成有效的合作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人民币计价结算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为:第一,中越两国的支付结算协议范围有限,目前中越银行间本币结算的范围仅限于边境贸易结算,但实际上中越两国居民的服务往来甚多,且对人民币跨境投资也有一定需求;第二,中越双方对边贸的政策态度不一,如越南边境贸易采用美元结算的出口退税率高于人民币结算约2个百分点,且越南政府承认部分“地摊银行”的合法地位并颁发营业执照等;第三,有关现行支付与结算的协议在具体执行中不顺畅,造成了边境地区的汇率汇兑业务和结算业务均由地下经济掌控,使得银行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等。

解决GMS国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的对策建议

影响和制约云南与GMS国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因素较多,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让人民币获得市场的认可。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要继续加强同GMS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构建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控制人民币与泰、越、缅、老、柬的黑市交易,从而解决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障碍问题。

(一)继续加强同GMS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应大力促进我国与GMS国家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双方银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边境口岸建立两国的金融机构间人民币账户相互往来结算关系,大力开展人民币与外币的银行兑换业务,加速推进双边金融机构行试点及推广进程,尽快开通银行卡远程POS服务等,以解决两国之间的边贸发展与边贸往来需求。国有商业银行可在边贸口岸开关之际成立临时的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点,从而满足口岸贸易发展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自身金融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支付结算体系,并加大对员工业务素质的培训及教育力度,促进其适应现代化结算工作的需要。

(二)构建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2010年7月27日,国内首个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该服务中心被定位为云南省金融商贸的聚集地,欲将其打造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和人民币跨境资金融通中心等。昆明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促使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顺利建成,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人民币结算问题,同时还能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顺利开展。首先,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可促进区域内边贸往来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人民币结算,改变目前依靠“地摊银行”来实现货币兑换的现象,进而减少双方企业及边贸结算银行的汇率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平台。可以尝试在云南省局部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实现区域内人民币资本账户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即使尝试失败,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产生的不利影响也较为有限,如果试验成功则可进行推广应用。

(三)加强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合作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3)

1.宏观因素。首先,2009年1季度国内新增贷款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多增3.75亿元,已有数据证明部分新增贷款已流入非实体经济,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些都是引致中短期人民币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当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还未到位,产能过剩与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国内经济学界大都认为通胀的可能性远大于通缩的可能性。因为从长期看,人们的需求总是要提高的,只是在现阶段被暂时压制了,一旦外部环境改善,通胀的威胁将不容忽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性将加大。其次,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甚至开始出现逆差,这也是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倾向的一个潜在因素。再次,目前海外人民币来源主要是与我国互换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和通过出口获得的人民币资金,如果放开人民币结算就会加大国际金融对我国国内金融的影响,增加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必然会对我国金融管理能力、金融人才储备和银行国际化的竞争力提出硬性挑战,最终的结果难以预料。

2.微观因素。首先,此次试点企业主要是规模大、信誉好的国企,中小企业或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受进入资格、定价权等因素的限制无法马上或直接享受到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工具所带来的汇率收益。另外,此次试点只对货物贸易开放,而像旅游业、建筑业等服务贸易均不能享受到人民币结算所带来的诸多可能收益。其次,出口对象主要为欧美国家的企业也享受不到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可能收益。据央行有关部门测算,此次试点人民币总需求规模在100亿~200亿元人民币,远远小于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贸易总额。另外,人民币作为区域性结算货币带来的潜在资本风险还具有不确定性,由此限制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规模。再次,国内进口企业享受不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收益。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做法是,进口支付一般用软货币(货币有贬值的趋势),这样在合同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就可以用相对少的本币支付给外商,当下如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与外商交易不一定会有优势。最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将不再经过收汇、核销等原本由外汇管理局控制的环节,这就意味着申报出口退(免)税的手续相对简化。但这同样也给了试点企业涉税违规的便利,涉税风险也会随之增加。税务机关为防范出口骗税的发生,确保出口退(免)税的真实性,在审核、审批程序上相对会更加严格,有可能还会延长退(免)税时限。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4)

二、经验分析

1.主成分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得出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2.回归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了3个主成分,现在对这3个主成分进行回归分析。因解释变量采用的是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所以需对被解释变量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lnCBTT)的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该变量的标准化变量lnCBTT。3.结果分析(1)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增长奠定了基础。进出口值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间存在长期的一致性。方程(5)中lnEXPORT的系数为0.1200、lnIMPORT的系数为0.1220,这说明在样本期内,我国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国家的出口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将增加0.1200个百分点。(2)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增加具有负效应;而我国货币汇率的升值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增加具有正效应。根据方程(5)中的lnCPI的系数为-0.0920,这说明我国通货膨胀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将减少-0.0920个百分点。人民币汇率每升值一个百分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将增加0.0980个百分点。虽然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负作用,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来看,美元等国际货币表现疲软,而从我国实施汇率改革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出于投机等目的,国外出口商更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结果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增加。(3)人民币对美元升贬值预期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增长有正相关关系。方程(5)中EF的系数为0.5070,这说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升(贬)值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将增加0.5070个百分点。在升值预期的驱动下,境外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因此,国外出口商将选择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引起垮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增加,这又将推动境外人民币存款数额也将相应增加。自2005年7月人民币进行汇改直到2012年4月16日央行宣布即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幅调整为1%为止,人民币处于单边升值趋势,这造成在我国的进口贸易中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更受欢迎,而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则受到冷落,使得一定时期内人民币收付失衡。2010年,出口贸易的人民币收入结算与进口贸易的人民币支付结算一度达到1∶5.5。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减弱,越来越多的国外进口商选择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加之人民币回流、应用的渠道越来越多,人民币收付比失衡情况得到改善,2011年收付比已达到1∶1.7,到2012年则进一步上升到1∶1.2。(4)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方程(5)中lnM2share的系数为0.1180,可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边际作用为0.1180。人民币境内外流通的稳定,离不开金融市场强有力的操作。由于我国国内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但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变化会造成离岸市场人民币的现汇价格与在岸市场人民币现汇价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而产生套汇现象,其结果是当离岸市场人民币现汇价格高于在岸市场时,进口支付人民币增加,出口收入人民币减少,收付出现“跛足化”,反之,则“跛足化”状况得到改善。(5)产品的异质性即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增加的作用为负。由方程(5)可知,其系数为-0.0830。该结论与前文中的理论预期不一致。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将带来产品结构的趋同和比较优势的降低,我国虽然广泛参与了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但主要是依托丰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出口商品差异化程度较小,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较低,而进口商品多为大宗资源类商品和技术类商口,初级产品占我国进口的30%左右,而这些商品基本上由美元垄断了定价权。而加工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当份额,为了减少财务成本与汇兑损失,境外企业倾向于在进出口环节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决定了我国缺乏对商品的定价权,这将降低人民币结算额。(6)政策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的提升作用。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之初,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提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5)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从一般的货币国际化的理论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不断地成为政府、公众和学术届讨论的话题。中央政府也以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逐步渐次地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的实质性步伐。2008年10月,中俄两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将近2000亿美元的20年石油采购合同;2008年12月与韩国签订了金额约为27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而在东盟诸国,中国与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亿元人民币兑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200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共同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官方令人目不暇接的政策推动下走向了实质性步骤。

显然,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成功,能够成为像美元那样的国际上清算货币、储备货币,将会重新确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影响到各国央行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并得到铸币税利益,不仅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对中国的经济以及国际政治地位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政策的推出是否适宜?在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的条件下,在中国现有的要素禀赋和大量人口存量失业的硬约束下,在巨量的外汇占款面前,在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贸然地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化,挑战美元霸权是否是明智的?而作为人民币迈出了周边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的实质性步伐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的政策效果又是否显著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贸易额的增长呢?本文试就以上疑问作出分析,并辅以实证检验来佐证分析结论。

文章的结构如下:首先实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然后结合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困境。最后总结了结论:人民币国际化在现在过早地实施还缺乏现实的基础。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政策效果实证分析

从央行和财政部的政策意图上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节约汇兑成本,降低汇率风险,优化汇率风险管理,减少货币错配。据估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会为企业降低2%~3%的换汇成本,那么如果这一政策果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有力地提振中国的出口额。而在考虑《办法》对出口的影响时,必须将实际有效汇率的因素剔除。此外,判断实际有效汇率(以贬值为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还需要注意“时滞”问题。

二、数据描述和回归估计模型

本文使用2009年1月份至2010年6月份的月度数据。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回归模型式为

其中是出口额,是迟滞一期的出口额。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为了研究政策实施对出口的影响,加入了虚拟变量,它以《办法》实施的2009年7月为界限,2009年7月前虚拟变量值为0,之后为1。是实际有效汇率和虚拟变量的交叉项。

如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出口,那么虚拟变量的系数将显著地异于0。

三、实证结果

下表给出了OLS的回归结果

***表示在1%的置信度下显著异于0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前的系数值符号为正(1.18),显著异于0。这表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会大大地促进出口贸易额。

下面着重关注虚拟变量前的系数。虚拟变量前的系数表明的是政策的实施会多大程度上刺激出口额。检验的零假设是。实证检验表明,虽然该虚拟变量的系数为正(135082.6),但t检验值只有1.135459,比较小,即使在10%的置信度下依然不能拒绝零假设(拒绝的概率是0.2784),即在统计上不显著异于0。即,政策的实施对出口额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交叉项前的系数在统计上也是不显著异于0的,交叉项对出口的影响也不是显著的。

四、结论

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实施并没有像政策制定者希望的那样,显著地提振出口。可能的原因是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较低,在东南亚虽有“小美元”之称,但毕竟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对人民币的不偏好抵销了一部分汇兑成本降低带来的正面作用。另外,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降低了汇兑成本和风险,降低多少,成本降低的正面影响是否足够大,这些都值得商榷。比如香港的进口商进口大多是为了出口,用人民币结算反而转接了汇率风险,增加了汇兑成本。

参考文献:

[1]Kristin J. Forbes,Why do foreigner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0

[2]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金融与经济.2009

[3]郑鸣等.汇率稳定.货币市场均衡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009

[4]杨小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上海金融.2008

[5]华民,刘佳.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中国的应对.世界经济情况.2008

[6]华民.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其治理的方法.世界经济情况.2008

[7]华民.从越南的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学到点什么?世界经济情况.2008

[8]华民.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情况.2008

[9]蒋云明,张爱武.外汇占款的流动性过剩效应.一个基于交易方程式的度量方法.财贸经济,2008

[10]华民.应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开放战略.学术界.2007

[11]何慧刚.中国外汇冲销干预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研究.财经研究.2007

[12]李治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83-02

一、货币星云学说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论基础

货币星云学说是世界货币体系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学说的创立者蒙代尔教授受天文学上日心说形成过程的启发:认为货币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首先各种货币产生于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随着各地区经济交往的深化和广化,以及各种货币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就会形成货币中心,该地区的货币就成为核心货币,其它货币则变成货币,像各行星围绕在太阳周围一样,货币也围绕在核心货币周围。这个理论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有记载以来,人类社会大约生成了1.7万余种货币,而现在只剩下几百种,且少数货币具有霸权地位。美元就是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元又是当前的国际结算货币,所以很多国家要想参与到世界经济中,就必须储备美元,美元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历史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还通过国际合约的形式将美元确定为世界货币的核心。虽然随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欧元的出现,动摇了美元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很多国家选择了多种货币作为储备货币,施行浮动汇率制度。但如果仔细研究则会发现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尤其是东亚国家,美元仍是核心货币,为了规避世界贸易中的风险和增加出口,仍然将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货币锚。因此有学者就将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可见货币星云学说揭示了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逻辑,在发展的任何时期国际货币总有核心和之分。同时这也是本文将其作为理论基础的原因。

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核心货币的数据验证

从两个方面可验证美元的核心地位,首先美国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是形成核心货币的基础。根据McKinsey(2008)的研究,美国GDP占世界总GDP比重为21%;美国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价值为56万亿美元,接近全球金融资产总值的30%。②其次,美元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的重要功能。目前世界4/5以上的外汇交易、60%以的国际贸易用美元结算,虽然欧元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999年成立时的17.9%增加到2008年的26.5%,同时美元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就逐步下降,但相对于欧元的26.5%、英镑的4.1%和日元的3.3%来讲,2008年美元仍占有64%的比重。③综上所述,美元有着其它货币不能取代的地位,美元绝对是当前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

三、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人民币作为货币的数据验证

根据上文分析,当前的货币国家有着以下特点:出口是这些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为了降低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和刺激出口,这些国家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并且大幅度低估本币价值。由于长期稳定的汇率和贸易顺差,这些国家也形成了较高的外汇储备。

中国具有和大多数货币国家相同的特点,首先,对美国大量的贸易顺差。2000―2010年的10年中,除2001年、2009年和2010年受外部影响导致贸易顺差减少以外,10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43.5%,2008年贸易顺差为436107百万美元。其次,与美元长期稳定的汇率。虽然人民币处于升值趋势中,但是从2000―2010年的升值幅度不大,从2000年的1美元对8.28元人民币到2010年的6.67元人民币。最后,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从2000―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8%,2010年达到28473亿美元。以上的数据可以证明中国是货币国家。

四、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面临的问题

1.丧失铸币收益。所谓铸币收益是铸币行业除去铸造成本后的正常所得。④铸币收益自古就有,在古代人们将黄金送到铸币处,铸币匠将黄金扣除一部分留给自己,形成铸币收益。虽然铸造成的金币含金量下降,但是不影响黄金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如果把这套规则应用到纸币作为交换媒介的当前,则可发现铸币行业具有超额垄断收益。铸币匠不再需要别人送来黄金,就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创造纸币,每一张纸币直接形成铸币收益。现实中的铸造匠就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同时收益归国家所有。在世界贸易中,美元是结算货币,美国作为核心货币国家会享受铸币收益,货币国家中国对美国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也为其获得铸币收益创造条件,但是这种关系并不公平,中国在为是世界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没有分享到相应的铸币收益。

2.通货膨胀风险。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可以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原因在于人民币要保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其运行机制如下:假设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假如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导致市场利率降低,市场利率下降进一步造成美元资产的回报率下降,人民币资产回报率相对上升,投资者就会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在外汇市场上抛美元、要人民币,导致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中国政府会在外汇市场上抛人民币、收美元,其结果就是人民币的供给增加,中国出现了通胀压力,美国通过刺激政策向中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宏观经济调控有四大目标:控制失业、稳定通货膨胀、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促进经济增长,显然美国给中国带来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会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受到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与布雷东森林体系不同,当前中国维持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是自愿行为,而这种自愿行为会面临美国输出通货膨胀的更大风险,因为在布雷顿森理体系下,美国还会顾忌自己的承诺,维持1盎司黄金对35美元。但是当美国对世界没有这种承诺时,可以更加自由的实行自己的货币政策,导致大多数像中国这样的货币国家只能被动接受美国输出的通货膨胀。

3.外汇储备风险。上文提到货币国家会储备大量核心货币,当前中国就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中国管理外汇储备的最常见方法是将外汇储备投资美国资产,但这会存在很大风险。

本文从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角度探讨这个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高科技和金融产业成为美国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流动性来支持,而美国则利用美元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长期国际收支逆差,美元外流;一方面又通过其发达的资本市场吸引顺差国家将美元投资于美国,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像中国这样的货币国家,无论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还是出于对美元储备风险管理的需要,都会不断地将储备的美元回流到美国,这样国家就成为了美国的“准银行”。然而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脱离,导致这之间存在很大风险。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例证,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美国的资产价格就会受到影响,本文不同意阴谋论的说法,因为中国的美元资产与美国整体的资产相比很小,资产价格的波动对美国本身的影响最严重,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来源于美国经济不平衡的发展模式。而中国之所以陷入两难困境就是因为现行的储备体系。

五、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

本文认为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努力建成以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为核心的多元化储备体系。而当前学术界提出的建立超货币和亚元制度都不应成为努力的方向。

1.超货币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能性。斯蒂格利茨和周小川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创建超货币的思想。斯蒂格利茨认为:货币国家为获得必要的国际储备必须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如果核心货币国家不希望出现等量的经常项目逆差,世界经济的总需求就会减少。因此,现行储备货币制度对世界经济存在紧缩作用。创设全球货币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方法之一是大量增加SDR的发放,每年增发2000亿美元的SDR,就无需美国维持经常项目逆差,也能够满足全球经济对国际储备积累的需求。⑤周小川认为:当前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会造成核心货币国家与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相互冲突,只有建立超货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认为建立超货币只能是一种理想,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原因在于这种制度无法协调当前国家间的利益: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不会支持SDR常年的增发,由于发达国家具有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他们不必要持有特别提款权。反而增发会导致国际通货膨胀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其次,面临来自美国的阻力。增发SDR会削弱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一票否决权和美元的核心地位,美国不会任其损害自己的利益。⑥最后,超货币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必须有市场,即人们愿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超货币进行交易,而转换交易货币对买卖双方而言都存在着转换成本。

2.亚元制度的建立和现实的不可能性。国内有学者提出以东盟和中国为基础建立亚元制度。这种想法显然是受到欧元区建立的启发,但是东盟和中国不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首先,建立最优货币区要求货币区内各国市场、贸易和金融一体化程度较高,只有这样新的货币才能很快地被成员接受,体现出增加货币有用性带来的好处,减少经济的不稳定性,但是东盟和中国的一体化程度还很低。其次,建立最优货币区需要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协调,一定程度上限制各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东亚各国对这种问题十分敏感,这给建立亚元制度造成了政治阻碍。综上所述,成功建立亚元制度的可能性很小。

3.逐步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优选择。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建立一个世界性和区域性统一的货币都具有不可能性,所以只能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出发,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人民币转变成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并列的国际储备货币。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战略选择,需要逐步展开,包括建立完善的人民币资本市场体系,信用体系,开放资本账户等等。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则需要来自政府、企业和民众等各方面的长期努力和协调配合。本文在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最优选择的观点下,忽略了对这些长远问题的探讨,把视角转向一个相对短期的问题,即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下面从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础、人民币贸易结算给进出口双方企业带来的好处、推进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的问题以及有利于削弱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四个方面论述。(1)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础。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东南亚国家大约有1000万人民币,日本大约有1000万人民币,北美也有几百亿的人民币。这个资料说明,中国政府在发行人民币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民币流通到了国外,并且被外国人储藏了起来,不论这种储藏的动因是由于人民币预期升值造成的,还是由于外国人认为人民币就是硬通货,结论都是一致的:人民币在海外的数量越多,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工具就越具有可能性。(2)人民币贸易结算给进出口双方企业带来的好处。首先有利于我国的进口企业和外国的出口企业,对于我国的进口企业而言,人民币的贸易结算有利于优化汇率风险管理、节约向银行结汇时的汇兑成本,同时对于采用外币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锁定汇率风险的企业,以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省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对于外国的出口企业,以人民币结算虽然丧失了节省汇兑成本方面的优势,但是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背景下,持有人民币相当于投资于人民币,这会给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带来收益。其次,有利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和外国的进口企业,对于我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可以有效的防范在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这样在国际贸易中就会有利于企业创造稳定的收益,促进我国企业的出口。对于外国的进口企业来说,由于这些进口企业所在国货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国际货币。这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对完善,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企业选择,因此这些进口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汇率风险管理或外汇套期保值。同时外国企业还可以获得更多和中国出口企业讨价还价的筹码,在出口价格上获得折扣。总之,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是有利于进出口双方企业。(3)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问题。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有利于中国解决外汇储备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不需在银行结汇,外汇储备不必增加;另一方面,原先以美元结算的非美国经济单位的出口现在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明显降低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例。(4)有利于削弱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人民币结算范围的扩大意味着美元和其他国际货币结算范围的相对缩小,必然要触及美元的霸权地位。从这个方面来说人民币国际化会受到来自美国的阻碍,所以更需要中国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不对称的体系,中国作为货币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核心货币国家的损害,中国要想消除这种损害,必须在国际经济中提高自己货币的地位,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而当前的第一步改革应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当前中国具有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条件,而且人民币贸易结算不但有利于进出口双方企业还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和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有利于世界的选择,建立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对繁荣亚洲和世界经济都有着积极地作用。综上所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最优选择。

注释:

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文献综述[J].金融发展评论,2010(3)

②朱小梅.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4)

③袁志刚,邵挺.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力量来自何处[J].世界经济研究,2010(5)

④曹和平.20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三大缺陷―兼论21世纪世界货币体系和亚元建立设想[J].北京大学学报,2003(7)

⑤施建淮.现实的选择:力推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J].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2009(5)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7)

我国人民币贸易结算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2009年7月,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业务范围、运作方式、试点企业的选择、结算渠道选择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首批确定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市为结算试点城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人民币贸易结算发展的开端。2010年6月,央行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范围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增长迅猛,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5036.4亿元,同比增长140倍。2011年达到2.08万亿元,同比增长3.1倍。到2012年累计达到2.94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41.3%。根据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全年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63万亿。与境内发生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境外企业所在国和地区达到220个,业务范围涵盖98%的国家和地区。

(二)人民币贸易结算比例小,规模不大

由于我国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时间较晚,相关的政策法规未落实,结算体系不完善,进出口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比例较小,结算规模不大。此外,进口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总额远远大于出口,存在人民币贸易结算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0年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9727.6亿美元,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进口13948.3亿美元。2010年,全年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为5036亿元,以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价计算约为780.7亿美元。可见进出口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总额占总贸易额的比例不足3%,凸显出人民币在我国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中的弱势地位。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宏观因素分析

(一)对外贸易总额

基于上文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由进口结算和出口结算组成,对外贸易规模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而言,总体贸易规模的变动反应国内外宏观经济态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做为进出口贸易结算的一部分,受到外贸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贸条件改善,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会带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的增长。反之,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总额下降,将会阻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

(二)货币供给量

调控货币供给量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中提到的货币供给指国内经济中流通的货币与准货币即M2的总量。货币供给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和汇率这一传导机制进行。其运行原理在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货币供给量增加,人民币利率下调,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供给增加,在外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对外币汇率下降。利率走低与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于外贸出口、对外贸易总额上升,带动出口环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长。反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货币供给减少,汇率和利率双上升,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减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相应减少。

(三)汇率

国际贸易理论中,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一国进出口情况。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传导机制: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进口产品变得相对便宜———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汇率下降———本币贬值———本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上升———、进口产品变得相对昂贵———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这是一般的理论,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因此人民币汇率上升,将有利于提高进口环节人民币结算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由境内向境外输送,因而汇率上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期,海外人民币存量不足,影响出口环节人民币结算发展的条件下,这种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四)外汇储备

一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会影响到该国币值的稳定,外汇储备增多,表明一国所占有的海外财富总量的上升,随着外汇储备的积累,该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提高,国外市场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乐观预期,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该国货币需求将上升,汇率随着上升。归根结底,外汇储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仍是通过汇率杠杆实现。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推知:外汇储备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将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增长。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初期的环境下,外汇储备上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增长也是能够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的。

三、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实证模型的建立与相关变量的选取

本文研究方向在于探讨宏观经济变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影响。根据传统经济理论和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进出口额、汇率、外汇储备、以及货币和准货币(M2)做为主要控制变量,考察区间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建立以下实证模型:CTRS=a0+a1TRADE+a2ER+a3CR+a4M其中,CTRS表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单位为亿人民币。TRADE表示进出口额,单位为亿美元,利用相应每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单位为亿元人民币。ER表示一美元折合人民币(月期末数)。CR表示外汇储备,单位为亿美元,利用相应每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均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单位为亿元人民币。M表示货币与准货币(M2),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二)数据来源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CTRS)数据选取自央行每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时间区间为2010-2013年,为月度数据。进出口额(TRADE)数据选自《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10-2013年每月数据。汇率(ER)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各月期末值,数据选取自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概览》。外汇储备(CR)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各月期末值,数据选自外汇管理局外汇储备统计数据。货币与准货币(M)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概览》。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统计模型,采用协整检验、格林兰因果检验、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变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变量中的对外贸易总额、汇率、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的波动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产生正向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格林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变动将会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额与外汇储备。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增长会带动我国对外贸易额和外汇储备的双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汇率的上升与货币供给的增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长的正向推动作用,这表明货币政策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政策建议

1.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增强国内出口企业产品竞争力,提高外贸结算议价能力。

2.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人民币外汇形成机制,尽快实现国内外汇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对接。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短期内在防止资本大进大出的前提下,允许人民币相对于世界主要货币小幅升值。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8)

一、绪论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 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

.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 mai 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

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

六、结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的调整,各主要货币纷纷走上国际化道路。国际货币已经形成了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格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紧随美国之后。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周边贸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在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中的份额,通过商品输出,提高这些国家在其对外贸易活动中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有利于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增加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及国民收入;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叶华光:对外贸易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构效应研究[j].甘肃金融,2010(4).

[2] 叶晓东:论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3] 魏可嘉: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0(2).

[4] 程明: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0(9).

[5] 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5).

[6] 张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

[7] 裴真: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0.

[8] 何世红、金岩: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m].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6.

[9] koo gi bo:人民币国际化与应对[z].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2010(6).

[10] no sang chae:货币金融论[z].pakyoungsa,2006.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9)

一、绪论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 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 mai 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

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

六、结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的调整,各主要货币纷纷走上国际化道路。国际货币已经形成了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格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紧随美国之后。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周边贸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在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中的份额,通过商品输出,提高这些国家在其对外贸易活动中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有利于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增加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及国民收入;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叶华光:对外贸易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构效应研究[j].甘肃金融,2010(4).

[2] 叶晓东:论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3] 魏可嘉: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0(2).

[4] 程明: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0(9).

[5] 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5).

[6] 张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

[7] 裴真: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0.

[8] 何世红、金岩: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

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9] koo gi bo:人民币国际化与应对[z].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2010(6).

[10] no sang chae:货币金融论[z].pakyoungsa,2006.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10)

引言

自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元、欧元等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大幅度的变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为了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要求,降低汇率风险,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正常贸易发展,推动我国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国务院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上海、广州、珠海、深圳、东莞5城市试点启动以来,管理部门、企业以及银行均在摸索和磨合中前行,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以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现的新情况,新业务。

一、文献综诉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不仅成为了一个新现象,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国内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试探性研究,主要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前(2008年以前)

巴曙松(2003)指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务实策略是推进人民币在边境贸易中的支付结算功能,进而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结算货币的程度;郑凌云(2006)在研究了从周边国家本币结算扩展到非毗邻国家的必要性、可行性,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当从边贸结算起步,进而扩大到一般贸易中履行结算职能,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曹勇(2007)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面临很多的制约因素,只有本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足够大的比重,方有可能使用本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后(2009年以后)

苏意君(2009)从人民币结算、清算、跨境收支统计检测、跨境贸易真实性审核等四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制度安排;韩骏(2009)分析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指出要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确保境外企业拥有重组的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黄泽民(2009)认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的成功转型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但是受制于对外贸易占本国经济的比重,中国经济过分依靠外贸出口影响了本币地位。

二、理论分析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上海、广州、珠海、深圳、东莞5城市试点启动,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境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由上海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境外地域范围由港澳和东盟扩大到所有国家和地区,明确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4亿元,2011年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2亿元,比2010年第四季度增加190.0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202.3亿元,进口结算金额2853.7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95.9亿元,进口结算金额351.3亿元。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迅速的原因如下

(一)强大的国力

任何国家的货币想要成为国际货币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都是以其国家的强大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美元之所以在二战后成为全球第一国际货币,是因为美国在二战前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且一直保持第一经济大国地位。日元、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等货币在20世纪70~80年代进入国际货币领域,也是因为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在战后得到快速恢复,都进入了全球经济强国之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不管是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贸易量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能够支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乃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条件。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2010年,中国的名义GDP(Nominal GDP)为58,783亿美元,占全球名义 GDP份额的10.55%,分别为美国的40.1%,日本的108%,德国的177%。排名仅次于美国,列全球第二。而1990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例只有1.7%,只有美国经济总量的6.7%,日本的12.9%,德国的25.2%。如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GDP(PPP GDP)测算,2010年,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为100,857亿美元,占世界购买力平价GDP的份额达到13.61%,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从国际贸易角度,我国近年来进出口贸易发展很快。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9728亿美元,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7.7%,成为世界上第三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二)稳定的币值

确保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顺利开展,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提供了可靠的信誉保障。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必须使人们对该币币值充满信心,而对某币币值的信心往往来自于该币的稳定程度。衡量货币稳定程度的主要指标为该币的通胀率(对内价值)和通胀率变动程度,以及该币名义汇率(对外价值)的长期稳定性。

从通货膨胀角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通货膨胀率总体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为货币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人民币名义汇率来看,从1994年起,人民币就经历着一种缓慢、总体向上的升值过程。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截至2010年12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18%。同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人民币坚持不贬值的政策为人民币及我国中央银行树立了良好的国际信誉。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截至2011年4月15日,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有力条件。

三、实证检验

(一)指标选取及处理

1.指标选取

在前述理论分析中,可知人民币国际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实力、汇率、物价、贸易量等。具体来讲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稳定的汇率、平稳的物价再加上越来越庞大的贸易量,客观上都加速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进程。其中,实证部分选取我国的跨境贸易量为被解释变量,记为Y。2009年7月我国在上海等地推行的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由于前几个月的跨境贸易量较小,因此,从2009年11月份的数据开始计算。另外由于2004年以后我国GDP不再公布月度数据,而跨境贸易量是按月度统计的,因此,无法选择其作为解释变量。接下来依次选择汇率、物价水平(CPI)、出口规模、进口规模,分别记为X1、X2、X3、X4作为解释变量。其中指标的选取为2009年11月到2011年3月的月度数据,相关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国际统计局网站、国家商务部网站等,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2.指标处理

在本文中,Y、 X1、X2、X3、X4分别代表跨境贸易量、汇率、物价、出口规模、进口规模。为了减少模型误差的产生分别对其取对数,记为LNY、LNX1、LNX2、LNX3、LNX4,对其一阶差分分别记为DLNY、DLNX1、DLNX2、DLNX3、DLNX4。另外本文相关操作均在Eviews5.0中实现。

(二)实证检验

1.ADF检验

AD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该检验的原理主要包括如下公式:

t=1,2,...,T (1)

t=1,2,...,T (2)

t=1,2,...,T (3)

当检验结果接受原假设H0:η=0时,即证明单位根存在,当检验结果接受备选假设H1:η

分别对LNY、LNX1、LNX2、LNX3、LNX4进行平稳性检验,ADF值如表1所示,以LNY为例,在进行了包含常数项的ADF检验后,LNY在原阶水平下的ADF为-2.259473,分别大于1%、5%、10%显著水平下临界值-3.959148、-3.081002、-2.681330,因此该变量是不平稳的。接下来对该变量进行一阶差分,ADF值为-6.997607,分别小于1%、5%、10%显著水平下临界值-3.959148、-3.081002、-2.681330,因此该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同样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他四变量也在一阶差分后实现了各自的平衡,即LNY、LNX1、LNX2、LNX3、LNX4均为ARIMA(1,1,1)。

2.协整检验

由单位跟检验可知,LNY、LNX1、LNX2、LNX3、LNX4均为一阶单整,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1987年由1987年由Engle和Granger提出的,这种检验的思想主要是围绕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的单位根检验。若残差序列为非平稳,即使模型有较高的拟合优度、显著性水平较好等,但仍存在“伪回归”现象。其中检验的步骤主要如下:

(1)若k个序列y1、y2,…yk均为一阶单整的话,则建立这些序列间的回归方程:y1t=β2y2t+β3y3t+…+βkykt+ut,t=1,2,…,T

那么,该模型的残差为:ut=y1t-β2y2t-β3y3t-…-βkykt

(2)判断残差序列u是否平稳,则先要通过判读该序列是否有单位根。

(3)在残差序列u平稳的基础上,则可以确定变量间的回归方程,确定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否则变量间则不存在协整关系。

基于上述理论,首先对LNY、LNX1、LNX2、LNX3、LNX4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ln y=-523.36+6.96ln x1+10.8ln x2+0.18ln x3+1.68ln x4,(方程3),其中模型的拟合优度R-squared为0.94,且其他各项检验均通过。

接下来,对残差序列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残差序列RESIOD1在的ADF值均小于各种显著水平下的值,因此,该残差序列平稳。

另外,通过图2可以更直观地对残差序列RESIOD1的平稳性进行判断,如图2所示,残差序列的扰动项均位于虚线范围内,进而也就证明了回归方程的正确性。

因此,回归方程ln y=-523.36-6.96ln x1-10.8ln x2+0.18ln x3+1.68ln x4表明LNY、LNX1、LNX2、LNX3、LNX4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该方程表明长期来看,汇率若增加1%,则人民币跨境贸易量减少6.96%,物价上涨1%,则人民币跨境贸易量减少10.8%,出口规模增加增加1%,则人民币跨境贸易量增加0.18%,进口规模增加增加1%,则人民币跨境贸易量增加1.68%。从长期来看,各变量间的实证关系与前述理论相吻合。

3.误差协整模型(ECM)

协整反映的是经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实际经济数据往往由“非均衡过程”生成的,因此,模型还需要用数据的动态非均衡过程来逼近经济理论的长期均衡,这时则需要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思想如下:

(1)求模型:yt=k0+k1xt+ut,t=1,2,…,T 分别求出相关系数和残差序列,其中u=yt-k0-k1xt,t=1,2,…,T

(2)将ut-1替换上式中的u=yt-k0-k1xt,那么就可以得到Δyt=β0+αut-1+β2Δxt+εt的相关参数,其中误差修正系数α又被称为调整系数,表示在t-1期yt-1关于k0+k1xt-1之间的偏差的调整速度。

建立LNY、LNX1、LNX2、LNX3、LNX4间的ECM模型,方程如下:

DLNY=-23.44DLNX1-11.38DLNX2+1.03DLNX3+ 2.24DLNX4-1.15U(-1)(方程2)

在上述的ECM模型回归方程中,差分项U(-1)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的短期变动分为两方面:一是在短期内汇率平稳性、物价平稳性、出口规模、进口规模波动的影响,我国的汇率平稳性、物价平稳性出口规模、进口规模对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短期弹性系数分别为-23.44、-11.38、1.03、2.24,这表明短期内,汇率上升1%,则人民币跨境贸易量减少23.44%,物价上升1%,则人民币跨境贸易量减少11.38%,出口规模增加增加1%,则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增加1.03%,进口规模增加增加1%,则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增加2.34%;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汇率平稳性、物价平稳性、出口规模、进口规模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差分项U(-1)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1.15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拉回均衡的状态。

四、政策建议

(一)逐步完善汇率制度

充足的国际储备是人民币实行单独浮动和充分自由兑换的重要条件。现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为适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需要,现行浮动汇率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首先,不断完善人民币形成机制,逐步使市场机制在汇率决定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灵活应用汇率政策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其次,在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并逐渐安排好有关措施,将短期的调整和长期的改革结合在一起。再次,从目前我国汇率安排现状和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来看,近期内应以保持稳定为主,中期应以扩大汇率弹性为主,长期应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为主。最后,合理选择外汇储备货币币种组合和每种货币的比重,以用来减少汇率的风险损失。

(二) 做好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

人民币顺利成为境外借贷资产是人民国际化的重要阶段。境外累积的人民币数量达到了一定程度时,人民币借贷的需求量必然会大大的增加。人民币在境外的借贷情况的发生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大会对我国货币供给量、国内价格水平、人民币利率及汇率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加强离岸金融中心建设非常的重要。离岸人民币规模的日益扩大与离岸人民币业务开展和离岸市场的建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通过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业务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融入全球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选择。

(三)在进口贸易中主动使用人民币结算

目前国际贸易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进口企业占据了很大的主动权,因此在进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可能性更大。要大力引导鼓励国内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特别是进口原材料、低端产品等出口替代性高的产品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只有促进贸易方向多元化,不过分依赖个别市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的出口替代性差,才能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的话语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至人民币国际化才会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光灿,蒋国云,周汉勇.人民币自由兑换与国际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的边贸之路浙江经济[J].浙江经济2003(15):11-12.

[4] 苏意君.中国与东盟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难点与对策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9(7):16-18.

[5] 韩骏.论我国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改革的策略[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11):10-13.

人民币结算论文篇(11)

一、绪论

当今世界除以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加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人民币在越南、泰国、缅甸、朝鲜、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作为支付货币和结算货币被普遍接受;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已经接受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办理人民币的其他业务。在东南亚,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受到“第二美元”的礼遇。笔者认为,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实现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会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2009年3月20日的G20首脑会议中,中国政府主张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2009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主张把跨国的储备货币改用国际关键货币。这种表现是对美元不信任的明确解释。在2009年4月8日,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将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

1、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的定义是可以从许多角度来说明的。其中最普遍的解释是指某些国家的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实现货币国际化的一国货币,其货币构成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或者成为国际债券发行使用的货币,在国际上通用。在国际上使用的一国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Key Currency),这种关键货币也常被称为国际货币。

2、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定义,比如有的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人民币作为价值尺度、计价手段;第二是作为债权或者国际清算当中的结算支付货币;第三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具有足量的流通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量应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被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因此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随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国外市场逐步扩展,跨越国界,在境外市场履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的职能,从而由主权国家货币走向区域货币,再走向世界货币的过程。

3、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并不是任何货币都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具有经济上的实力,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这是因为一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本国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政治稳定的国家形象保证了该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稳定,大大提高了该国货币持有者对该国货币安全方面的信心。一国GDP在世界中排名是衡量该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是国际上货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一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国际化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从中国来看,今年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占据了世界第二的位置,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也已呈现出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

另外,截至2009年9月,中国已有约2.27万亿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因此可以说,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一步一步地赢得了世界的信赖与依托。

其次是具有经济上的开放性。一国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一国高度开放的经济能够拓宽非居民获取该国货币及交易该国货币的途径。货币发行国货币流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对外贸易。非居民也主要通过这两个途径来获取该国货币。一国对外投资及贸易的规模及范围直接关系到该国货币被非居民接受的规模及范围。同时,非居民持有者出于收益方面的考虑,也会有交易该国货币的需要。一国货币对非居民持有者的吸引力在于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通常,一国经济开放包括贸易的开放和金融的开放。贸易开放度可用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测度。金融开放度可用一国货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及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衡量。这些年来,中国的贸易开放度呈上升趋势,进出额也是逐渐增加,虽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还是越来越大的。

实际上,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当前,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中心,在货币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止美元危机扩散,各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的发展潮流和需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与现状

1、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的缔结

中国政府通过跟很多国家缔结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首先开始缔结的是因金融危机而受难的国家,2001年初次缔结,与泰国进行了20亿美元规模的货币互换。然后根据Chiang Mai Initiative树立的“10+3”互相互换,缔结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从而进行货币互换。

2、人民币的贸易支付以及结算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并且学者张适兆(2008)将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地区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归纳为三类:第一,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第二,在中越、中俄、中朝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第三,在中国的港澳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

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可以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自然过程其实早已经开始,根据货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已经开始步入国际货币的行列。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人民币的境外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少利率的风险

汇率风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人民币对美元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其二,在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企业根本无法通过对冲型的外汇远期交易规避风险,许多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故存在较大货币敞口风险。其三,汇率的剧烈波动也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贸然接单,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额。前两个方面表现为直接影响,第三个方面是间接影响,反映出保持稳定的汇率对进出口企业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经贸大国,但在现有贸易结算体制下,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都采用外币进行结算,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和欧元。出口企业必须通过出口收汇和出口结汇才能完成出口结算行为,进口企业必须通过进口购汇和进口付汇才能完成进口结算行为。在对美欧贸易中采用美元和欧元,无论汇率升降,风险都集中在中国贸易企业;而在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进行贸易结算时使用第三国货币,双方均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

因此可以说,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美元、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市场上以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呼声日趋强烈。跨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可以简化企业的跨境贸易手续、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中国出口企业在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

2、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亚洲国家中大量存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某些国家甚至全境通用,有些国家正式承认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存在的区域性货币。

中国的周边国家较多是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这与中国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边境贸易发展很快。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的发生,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3、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

外贸企业认为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企业可以更多地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将大大降低企业因使用外币而增加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那些与中国有经贸合作关系的周边国家,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的贸易为顺差的国家,它们普遍存在着国际贸易结算手段不足和外汇短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

五、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在享有人民币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外部的冲击。

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例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而国际化后的货币将很容易作为一种传导工具。由于货币管制壁垒的撤除,国际上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都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直接传导到国内。在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的情况下,中国受国际热钱攻击的风险将会急剧增加。

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这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由于存在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内总需求降低,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境外对人民币需求的增长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的提高会减少国内投资,投资下降也会影响增长速度。因此,总需求和总投资都有可能因人民币的国际化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出现的可能。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本文认为,如果是从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要远大于其弊端。

六、结论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深刻的调整,各主要货币纷纷走上国际化道路。国际货币已经形成了美元、欧元和日元的格局。中国的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紧随美国之后。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减少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周边贸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中国在这些国家对外贸易和外来投资中的份额,通过商品输出,提高这些国家在其对外贸易活动中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有利于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增加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及国民收入;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进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叶华光:对外贸易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构效应研究[J].甘肃金融,2010(4).

[2] 叶晓东:论人民币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3] 魏可嘉:论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2010(2).

[4] 程明: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0(9).

[5] 马章良: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J].金融与经济,2009(5).

[6] 张驰: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

[7] 裴真: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比较[D].河南大学,2010.

[8] 何世红、金岩: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包头市商业银行现象解读[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9] Koo gi bo:人民币国际化与应对[Z].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