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病案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30 11:27:30

病案教学法论文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字】病案教学法 内科护理学 教学应用

学校医学教育是医院医生、护士的主要来源,也是医生、护士所必须经历的基础学习阶段。通过学校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有关医学常识、基本技能,还要注意自身临床思维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各医学院附属医院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医学生生源的不断增加,医学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院校仅注重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他们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认为病案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

病案教学法是实例教学法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真实、自然、直观的特点,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临床思维、提高应变能力。现就这一方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具体阐述。

1 病案教学法的应用

前文我们已经叙述过,病案教学法是内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突发应变的能力。那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灵活应用呢?

1.1 灵活运用典型病案:临床护理的种类和任务纷繁复杂,在讲课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案例要与所讲理论内容相对应,做到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典型病案,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护理场景。如在介绍“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时,教师要以医院真实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例,与学生详细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如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流变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护理要与病因相符合,不能一概而论。此外,对于这一类病人的护理不但要从医学角度出发,还要注意患者的生理需求,在护理时要格外小心。教师还可根据案例中所展示的各种症状、状况,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不仅了解这一症状的护理基础,还要学会应对患者的其他需求。

1.2 利用病案讲清重点、难点:护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同病症,甚至同一病症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护理要求、重点及难点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仅难以掌握,还有可能混淆。这时,教师可采用病案教学法,结合实际病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带领学生对病案做出准确的诊断、抓住病案重点与难点,进而掌握不同病案的护理方式。

1.3 利用病案进行作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在每一单元内容结束后,选择几个典型病案,要学生依据所学独自进行病案分析并制定护理计划。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将学到的较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病案之中。

2 病案教学的基本过程

2.1 选取病案:病案选取时病案教学法的关键所在。首先,为确保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选用实实在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必须选用医院真实的病案,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空想的案例”。其次,为确保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所选取的病案必须与课本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不能理论讲述的是“高血压的护理”,而案例却是“肺炎病人的护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往往使学生混淆理论,以致错误护理。最后,教师要对病案进行透彻的研究,并结合病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促发学生的思考。

2.2 讨论病案:病案的讨论是病案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参与到病案的演习中,切身体会不同病案的护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①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说出答案,而应引导学生发现病案所描述的症状、并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②把握讨论方向。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常常会就某一无关紧要的细节争论很久,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及时将学生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点”上;③掌控讨论时间。适度的讨论是有益于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但过于深入、偏题的讨论却是毫无必要的。

2.3 归纳讲评病案:每个病案讨论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讲评。首先,教师要及时归纳知识要点。病案的讨论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如果教师放任不管,那么学生将一头雾水,不能切实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无法顺利解决。因此,教师一定要及时归纳病案中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理顺诊断思路。其次,对学生易出错的难点进行分析。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讨论过程中易出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在讨论结束后,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说明其原因及理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听了教师讲解之后,结合自己刚才的讨论,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这个阶段提出,并由教师一一给予解答,加深学生印象,做到切实掌握这一项知识和技术。

2.4 完成病案作业:通过课堂上对病案的讨论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的病案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初步学会了分析病案、设计护理计划。这时,教师可以选取几个同一类型的典型病案,要求学生单独分析设计护理计划,并完成一份护理病历。通过这一过程,不仅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还可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以及日后实际工作中问题处理、病历书写的能力,进而达到实用性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优势。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以人为主的信息社会,更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合理运用病案教学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应变能力,为护理事业不断提供合格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医学教学。作者期望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各医学院校的普遍采用,以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彬. 临床课实践教学中病案教学的应用.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1-01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提出病案教学法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形势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临床。事实证明,病案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医学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医院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医学影像教学是医学生必须接触的基本课程之一,如果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病案教学法概述

所谓病案教学法,是以“病案”为载体,注重学导式教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法。毋庸置疑,病案教学法是使理论教学逼近临床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巩固知识。在病案教学中,学生从生动的病案中首先形成某一疾病的单体概念,即对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由单体概念开始,逐步上升为复合概念,也就是逐步形成横向联系,对同类症状的不同疾病做出鉴别诊断。最后,在单体概念和复合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动态概念,即能从疾病纵向联系判断其由来及发展趋势。这样,逐步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发展智力。病案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3)提高学习效率。病案教学生动有趣,加之其实用性和直观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潜能,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因此,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病案教学法毕竟是为教学而服务,所以在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的科学性。病案书写规范,记录完善、准确。这对开始学习病案分析的医学生有重要的影响。

(2)鲜明的示教性。作为教学示范病案,首要的是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短小精悍的形式。教学病案的选择应由简到繁,逐步过渡。对于初学者应提供短小精悍的病案以利抓住重点而不至于束手无策。

(4)紧扣教材方向,围绕教学内容,以便为教学理论服务。

(5)逻辑性强。教学病案的分析是遵循疾病发展的规律进行逻辑推进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学病案应有很强的逻辑性。

(6)结论简洁易记或暂不作结论而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通过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结论。

2 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病案数据库

病案数据库的建立直接决定病案教学法能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顺利实施。要建立病案数据库,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病例资料,这为病案教学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系统的病例资料应该包括:医学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如果有病理学资料加以对比就再好不过。建立病案数据库,还应该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类,诸如超声、MRI、CT等,都应该加以明确的分类。此外,还可以根据发病率分类,如少见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这些分类工作必不可少,可以方便教师在实施病案教学法时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从庞大的病例数据库中快速挑选出那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影像资料实施教学。

2.2 病案教学法的准备、组织和实施过程

当教师讲完某一系统理论知识之后,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片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用病案教学法继续教学过程。由于病案教学法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努力,提前准备,这是病案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处。对于教师而言,在上课前应该仔细研读教学病例,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准备方面,要熟知病例的病史、临床资料、平片和CT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如病案的诊断方向、基本病变和临床表现等,特别是一种疾病与其他疾病进行比较时,更要鼓励学生牢固掌握一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通过与相似疾病的比较,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医学能力。总之,病案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应该遵循先单病、后鉴别;先典型、后疑难;先观察、后分析;先单一方法,后多种方法综合的原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医学能力。

2.3 病案分析报告的撰写

引导学生完成病案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是实施病案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撰写病案分析报告过程中,教师可以检验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向。与普通诊断报告不一样,病案分析报告的主要方向是分析所描述的问题,对类似性病变进行鉴别。因此,学生应该在病案分析报告中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具体表达所观察到的影像形态,这主要是为最后的结论提供可靠的依据。撰写病案分析报告的要求是报告内容必须精炼,病例分析要有足够的依据,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以此增强分析报告的说服力。学生交上分析报告后,教师要尽量做到全披全阅,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注重正面评价,积极表扬。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解答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将病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要做到准备充分,言之有据,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和清.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7(22):292-293.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3)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网络媒体教育被广泛应用和推广,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网络教学的应用,尚处在以网络为载体的阶段,缺少教学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的使用。尤其在疫情影响的当下,单纯网络教学进行内容阐述,缺乏良好的教学管理和师生互动,很难让学习者产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影响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的发挥,因此建立互动式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网络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学;TBL;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R-4;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6-0227-01

儿科学教学对临床儿科医学生能否顺利转换角色成为优秀的医生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水平,培养医学生的科学临床思维,是儿科学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儿科小患者病情变化快、不能表述病情、家属要求高,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很多医学生离开校园后面对临床时对儿科敬而远之,故在进入临床学习和临床工作前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至关重要。

1基于网络环境的团队学习教学方法模式概述

基于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Michaelsen等(2002年)正式提出,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发挥学习者团队协作来完成学习目的方法[1]。TBL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协作式的拓展性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碰撞,让学生自主地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2]。德国的Brich教授在神经病学教学中也采用了TBL教学法,结果显示学生更乐于接受TBL教学法,同时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提高了他们对神经病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团队意识[2]。王毅等[3]将TBL教学法运用到麻醉学实习中,结果发现经过TBL教学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学。尽管TBL教学在国内近几年才逐渐开展,但是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在儿科教学中建立TBL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2.1构建网络多媒体课程体系

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常见的发病机理、病症体征、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内容复杂知识繁多,在网络教学资源创建之前,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内容设计上包括学习计划、问题讨论、病例分析、学生自我考核和总结等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借助互联网将上述相关内容的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传送到网络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课程体系。网络互动学习模式采用的主要网络技术包括直播、点播、PPT动态浏览、教学资源上传和下载,答疑,视频会议等。在网络互动当中教师对教学资源要进行合理的整合和设计,做好学生信息资源索的方式,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网络互动式教学还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2.2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互动策略

2.2.1课前

2.2.1.1分组:对每个班级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8~10人为1组,由组内成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组内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确定后长期保持不变。

2.2.1.2个人测试:每堂课结束后进行个人课后测试,目的是让学生容易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

2.2.1.3小组讨论:小组内成员可分工协作,互相讨论,小组内部意见分歧较大时,协调人(组长)要适当介入。各小组之间相互独立,当各小组将测试内容形成结果(临床病例分析)后,提交评判人(为儿科学教学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存在问题。

2.1.2课中

运用“职教云”平台联合“腾讯课堂”直播,实时更新最新教学方式,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运用“问卷调查”、“弹幕”等互动方式时刻询问“难点”或表达“困惑”,腾讯课堂“答题卡”功能让学生线上答题,实时掌握学生达标情况。教师作为网上讨论的主持者,而学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参与作用,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思想交流问题解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之间就儿科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且在辩论过程中解决疑惑,提高能力。同时交流辩论,还可以让学生获得集体的认可,感受到存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儿科热情。

2.1.3课后

创建QQ“儿科学答疑解惑互动群”和进行每月一次的“儿科学答疑解惑网络视频会议”。课后练习题作业,巩固知识点,统计高频错题,下次课前再次巩固和梳理。附件作业形式和收集“儿科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后再次调整教学方案。

2讨论和展望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到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的一门医学类科学。儿童身体结构特殊,抵抗力低,一旦患病起病急,进展快。此外,受成人临床特点的影响,儿科学的许多特点变得很抽象,形成贯穿始终的知识网络系统比较困难,从而很难把握知识并做到灵活应用[4]。单纯进行传统的临床教学,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TBL教学中,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并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的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TBL教学模式的创建,对儿科学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够有效的落实教学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虽然TBL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第一,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以及自学能力。第二、对学生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同时网络系统只能够进行客观题的处理和分析,不能有效评价和判断主观题。第三、互动式网络[5]教学受到网络环境和各种网络技术的限制。目前很多课程资源以视频和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网盘,云盘,视频网站等多个免费网络资源上,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儿科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病案教学法是顺应教学改革的新型教学手段,其围绕典型的病例,从临床资料收集入手,教师指引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鉴别诊断,从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病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对此,本文就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儿科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231-02

前言

在21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在今后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病案教学法,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病案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儿科学采取病案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在于:(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分析案例,学生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便于学生综合发展,在病案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病案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加上其本身具备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儿科学知识。另外在病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急于做笔记,是主动思考,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借助病案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病案教学方式提倡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学生在病案讨论中,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有更加宽广的时间、空间进行知识探索,促进了学生充分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病案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将学到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的能力,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科学的判断,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病案教学,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探讨,并自主查找资料、文献,结合病例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良好结合,深化了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是病案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并在讨论中理清疾病临床症状,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在病案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病案提出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可以逐步思考、解决。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问题展开思考。

2.3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记忆、背诵,而在临床实习环节,则是单纯的讲解实践操作方面内容,很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病案教学法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大纲,精心挑选病例,然后结合病例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后教师将病案资料发给学生,包括主诉、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用药等,让学生根据病案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分析病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手头资料,还需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案例分析结束后,为学生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理解。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37-01

神经外科作为临床上的重要分科,具有着专科性强,理论抽象等自身特点,一直是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学习内容。从基础知识上看,神经核团、传导通路及其只配的各个靶器官,具有着身份复杂且抽象的联系,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精准的阐述各个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任教老师也无从下手。而着重培养临床医学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应诊能力,也是目前医学本科教学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和着力点。近些年来,各大医学院校均围绕着如何提高医学本科生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能力,应诊能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究。案例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法的补充,在神经外科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病案讨论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的作用进行了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来自我校全科医学专业2010级随机一个班级共32人,将以上32人平均分为两个组别,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6人。两组学生在性别,成绩,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

1.2 研究方法

对以上两组学生的讲授课程为神经外科学常见病症,两组学生的授课时间均相同,我们针对对照组16名学生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神经外科常见病症为切入点,以相关解剖知识及疾病发病机制为重点,以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为难点,并对疾病的预防转归健康宣教进行讲授。而对于实验组16名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病案讨论的方法将临床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神经外科中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辅以科学的整理,使案例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将知识点高度的涵盖其中,在案例引入后,教师在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探究,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所学理论,增强学生的临床应诊操作能力,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病案讨论教学中,还应当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可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中,辅以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临床专业的教学质量。经一段时间的对比教学后,我们对以上32名学生进行知识能力考核,考核内容为所讲授的神经外科知识,题目的难点和重点均依附课堂教学内容。

2 结果

经一段时间对比系统教学后,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测试平均分为80.5±3.2分,对照组学生测试平均分为85.6±2.8分。成绩排在前10名的学生中,有7名来自实验组,其余3名来自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平均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过以上的教学实践表明,病案讨论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病案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指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临床案例,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继而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病案进行客观的分析讨论,得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并试探性提出适当的治疗意见,以提高学生独立客观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病案讨论教学法对与临床医学的教学工作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病案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的弥补临床医学教材资料的不足,有利于帮助学生经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学习。病案教学法目前在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已被纳入选修课程中,将病案教学法插入临床教学中能够起到弥补教材不足的积极作用,而且病案来自临床,对学生具有着现实性和灵活性,而这种实践性质的教学方法也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欢,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其次,病案讨论教学法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调动课堂教学的气氛。教学病案的挑选,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教师对教学的更多投入,有利于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水平。此外,学生对病案讨论的相关内容也极具兴趣,病案教学也起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再次,病案讨论教学法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病案讨论教学在课堂上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的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快速思维能力,提高了各项综合素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着明显的优势。

最后,病案讨论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抽象的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质能力,为以后的临床从业奠定坚实基础。如在颅脑损伤的课程中,病案教学法把颅脑外伤的理论授课内容通过各个典型病例展示,通过病例中的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教学讨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在神经外科学的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值得在各大院校推广进行。

参考文献

[1] 黄其林,刘俊,刘海鹏,等.临床神经外科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药教育,2009(10):31-33.

[2] 陈玉文.药事管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新发展―― 模拟教学法[J].中国药事,2008,22(10):927-928.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5)

中医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联系的桥梁[1],既要给学生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怎样才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提高中医病理学教学质量,是中医病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在中医病理学教学中加强临床病案分析,并与未采用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教学班级做了一个比较,结果令人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两个班级,即2006 级中医1班( 试点班) 和2006 级中医2班( 对照班)。wWw.133229.cOm两个班级均同步进行中医病理学的教学,其中试点班49人,对照班46人,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个班级的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同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案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法施教。期末用同一试题( 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20分;两道问答题,20分;3道病案分析题,60分。考核时间为90 min。然后,将两个班的中医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经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再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别对试点班49人在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前”和“教学后考试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按参考文献[2]设计,并且每个调查项目设“认可”和“不认可”两个等级,“教学前”教师对每个学生介绍“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方法、过程、可能效果及认可度调查表的意义”,调查表均由被调查者匿名独立完成。

2 结果

由表1可见,试点班成绩为(81.6±10.7)分,而对照班成绩为(65.2±16.2)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试点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试点班成绩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程度调查情况见表2。表1 试点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表2 试点班学生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度调查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3]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比如在学习肝硬变时,在精讲肝硬变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肝硬变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肝硬变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中医病理学知识有效地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4],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为(81.6±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65.2±16.2)分。而且笔者对病案分析法教学前后的学生认可度也发现采用病案分析法后试点班学生在“病案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病案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病案教学法能加深理解”“病案教学法能增强记忆”和“病案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等几个选项中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提示病案分析法适宜应用于中医病理学教学,学生认可度也高,建议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在采用病案分析法教学中要注重病案的选择、收集与整理[5]。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联,即选择的病案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前,要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典型病案分发给学生,并对病案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但病案的讨论内容要恰当,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要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在中医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巧用病案分析法,通过启发、分析、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则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6]。教学中还要增加临床病案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笔者认为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世荃.论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其与西医病理学的差别[j].山西中医,2006,22(4):1.

[2] 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09.

[3]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95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93-02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医学病理学教育来说,既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也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1]。长期以来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传统职业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病理学的教学改革[2]。我们为此应用案例学指导病理学的课程开发,探讨案例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医学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大部分病理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仍然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方法上,仍是以教师为主宰的教,缺少互动性,学生总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学习,师生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忽视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发挥思维的能力。

2.缺乏教学理论支持。我国大学承担病理学教学的老师大多毕业于高等医学学校,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教学理论,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教学理论支持,缺乏优化设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3]。

3.设计过程忽略教学主体。一直以来,病理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呈现简单化,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是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意向出的,比如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就强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简单化教学。这样就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评价内容形式缺乏多样性。在病理学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只着重要求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靠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记忆性,而未从其他途径来进行相关考核,同样在评价过程中也未重视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吸收相关知识下所具有的进步跟潜力,而是选择单纯的考试形式来大致评价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不仅学生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挥,而且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呈现出的是一片热烈的气氛。我们知道,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一是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能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把理论课学到的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就能使该病理变化显得更加丰富,这样的话会使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在案例教学中老师选择的都是所学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常见疾病进行案例讨论。如在讲述心血管系统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时,笔者在大量尸体解剖的工作中精选出典型案例,将这些案例与理论课内容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从死者生前的临床表现、体征、尸检时发现的病理变化出发,诊断患者的疾病,并分析死亡原因。通过这样案例讨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1)精心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案例应具备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等原则,把各个疾病系统疾病的典型案例运用到案例教学中。一方面,案例提供的信息要与教材的理论和定义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案例的过程中明确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要领。另一方面,案例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兼容性,让学生能够形成知识上的摩擦,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精心设计问题。要保证案例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设计问题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方面。设计的问题要得当,能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理解案例,掌握案例的重点、难点,使基础知识和临床表现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问题时,尽量做到目的明确,难度适中。同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使案例讨论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能离题太远,同时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要从积极的方面予以必要的肯定,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5]。(3)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程对案例教学进行合理安排。在教学初期,学生对病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少,所以案例要选相对典型且易懂的,采用教师先讲解案例内容和要求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到的病理知识,理解案例分析的要素。坚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比如对于小儿感染的病理学课程中,要突出感染的病菌来源,严格进行药敏分析[4]。(4)组织课堂讨论。当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案例教学方式将渐渐转变为以学生讨论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具体的步骤是: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给出案例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时,教师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看法,要积极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在讨论中完善理论概念,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5)课后复习。根据各章节的重点疾病,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传到教学网当作课后讨论复习题,学生在网上答题后,老师给予评价。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评价手段,创设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几个典型的案例传到教学网当作课后讨论复习题,学生在网上答题后,老师给予评价。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疗人员的基本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可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实践为导向,并以此为教学活动中心,我相信必然能产生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病理学教学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1-3.

[2]刘晓.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科技咨询导报,2012,(3):161-161.

[3]蔡铁全.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2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R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55-02

案例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CBL) 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所倡导,是一种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以老师讲解为主,偏重知识的灌输,教学形式较僵化,往往导致学生欠缺积极性,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1]。应用案例教学法学习,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合理引导下理解并解决临床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2]。把学生从接收者转变为参与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相对于PBL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教学资源及教学质量的监控上,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医学学科的教学特点[3-4]。

1 皮肤性病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结构

笔者所在医院本学期皮肤性病学总学时40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见习课24课时,课堂和见习学时授课比例为2∶3。结合理论课和见习课的授课特点,笔者主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见习课每次上课约12~15人,笔者将之分为3个讨论小组。在授课前一周,将下次课内容的典型案例及相关问题通过见分发给各个讨论小组进行问题准备。当次课时,首先进行门诊或者病房见习2个课时,门诊老师在带教老师的协调下,对涉及本次课疾病的患者,进行较详细的问诊和分析,使同学们得到直观感性认识。完成门诊初步见习后,3个小组回到教研室,进行病例的分组讨论和回答,带教老师负责引导和总结。

2 案例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

2.1 互动性原则

积极展开互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态度和认识上理解互动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积极认真地在相关问题、背景知识等方面下硬功夫。充分开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方法[5]。

2.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内涵。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将典型临床表现联系课本知识,结合病例综合思考,从而得到更感性直观的认识,并由单个案例向一般推广,实现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回到理论的思维过程[6]。

2.3 启发教学原则

在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要转变定位,由一个灌输者向指路者改变。在开始学习皮肤性病学时,学生临床经验不足有很多疑问,教师应提出问题而不急于回答,让学生自己查阅书本及文献,激发自主性,更加透彻地理解一个疾病[7]。

3 皮肤性病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3.1 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在教学上的用处,即它能够明确体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2)引发冲突,争议性是开展讨论的基础,它引起学生思考并辩论;(3)强制性的决定,这是引发争议的原因;(4)案例的综合性,能涵盖普遍性的问题;(5)教学案例要简洁,课堂讨论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和抽象的高度,所以教学案例一定要简洁。选择案例要求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牢固的基础知识。结合临床学习与他院经验,笔者所在医院皮肤性病学教学案例包括典型案例和非典型案例[7]。典型案例具备该疾病的典型特点,比如典型发病的年龄及季节、典型皮损、典型实验室检查等。典型案例可以强化对疾病内涵的理解和掌握。非典型案例中的症状和体征不够明显,实验室等辅助检查也不能提供十分明确的证据。非典型病例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对疾病的辨识和思辨能力。

3.2 学生

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案例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出案例后,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学习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讨论。学生准备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接受程度。在门诊和病房见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直接面对患者提取、分析病例特点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案例教学法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决策能力[8]。

3.3 教学团队

案例教学对带教老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注入式教学的照本宣科,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需要带教老师具备牢固渊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极强的临床思维,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带教老师要掌握并引导讨论的方向,案例分析应紧密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主题要集中,不宜旁征博引,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不宜过于分散,且案例教学的参与者态度要客观严谨,充分发挥科学思维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气氛, 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9]。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教研室对带教老师进行了严格的筛选,选出优秀老师进行带教保证教学质量。

4 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4.1 案例的选择

如前所述,典型案例的选择和准备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病例的选择应以临床常见病中的典型病例为宜,例如过敏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等,内容包括主诉、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病程记录、病历摘要等, 结合视频、数码照片等多媒体形式将皮肤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皮损特点、鉴别诊断、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在一起,并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10]。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疏理以往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常见病的诊疗, 增强临床带教的实用性。也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让学生处于较现实的环境下学习可激发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11]。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笔者进行了三步走案例筛选模式。即第一步实习及进修医生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相关案例的筛选,范围宜广,注意特别典型的案例及不典型的疑难案例;第二步,选出的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对案例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合适的示教案例,并进行相关的分析,问题的设置,相关教案的设计;第三步,将完成的案例教案设计送交老教授审阅,提出相关点评和指导建议。通过三步,力求案例满足教学的要求。

4.2 分组发放案例,谈论前准备

见习小组以12~15人为主,分为三组。争取各组水平均衡,如有留学生,将留学生分开。因为皮肤性病学的见习课保持在一周一节的频率,所以在本周课时,分发下周的案例,供同学们分析准备材料。学生应事先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遵循自愿的原则邀请该病历真实患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增加临床带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12]。并且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在下周见习前进行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提问进行回答,总结出各讨论小组的结论。

4.3 讨论前见习

当次见习课前,带教老师会就本次教学的内容和中心与门诊教授老师进行沟通。在门诊见习,门诊老师主要针对本次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对于就诊的多发病、常见病进行临床与理论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多次加深同学对疾病的直观感性认识。因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量较大,基本可以保证提供每日相关内容相应数量的患者。

4.4 分组讨论与回答

门诊见习后,各小组返回示教室进行上次分发病例的讨论。每小组每次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对本案例的问题进行回答;其他小组根据病例进行自主提问,并由病例负责小组进行释疑,鼓励大家积极深入讨论,探讨各种可能性而不限制于固定的答案。随后三个小组进行角色轮转。带教老师鼓励大家的发言的同时,要注意负责引导谈论的方向,对于没有涉及的内容要求进行提问,不留知识死角。

4.5 总结讨论

在谈论结束后,带教老师负责回顾各小组的发言,鼓励并指出他们的亮点。对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开放性问题要做出思维的指导和发散,做到举一反三,从这个病例引申到类似的病例,对本节的教学要求进行明确。

5 皮肤性病学案例教学质量的评测与学生反馈

在案例教学中,笔者积极邀请相关各专业专家进行督导评测,并召集学生召开教学反馈座谈会。在相关的专家的指导下和同学反馈中,笔者看到案例教学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表示,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大家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得到增强。然而整体上也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一些问题:大工作量的案例筛选工作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处理,个别时候讨论缺乏有效的组织等。但综合来看,案例教学法在笔者所在医院皮肤性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今后也还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根据临床医学的特点,在临床理论教学中采用以典型案例为引导,以有目标的提问为主线的情景式、启发式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启发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案例情景式教学过程中难以突出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可利用教学模式作为案例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来解决,教师通过有目的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使案例式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2]简道林,闵秀全,雷小敏,等.认真研究病案讨论教学法,提高临床课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16-317.

[3]刘晓燕.中医案例教学实现若干关键环节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6,12(1):26-28.

[4]朱玲,罗颂平.中医妇科学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703-1705.

[5]赵丽平,翟辛.病案教学法在中医皮肤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1,7(4):31-32.

[6]赵秀萍.皮肤病学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决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0(13):165.

[7]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8]杜跃军,谭万龙,郑少斌,等.案例中心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0(6):94-96.

[9]邓云洲.案例教学在教学基本要素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J].教育发展研究,2001,20(12):12-13.

[10]李勇,查旭山,李东海.案例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生,2010,12(36):248-249.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8)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共73名为教学对象。其中预防医学专业46名,统计学专业27名,此前基础课程考试成绩表明2个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一致;男生31名,女生42名。男女各按学号排序后,按性别比每3~4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各组均至少有1名男生),共19组。其中,预防专业12组(其中两组为3名),统计学专业7组(其中一组为3名)。

1.2方法

1.2.1文献案例选择

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涉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因此,在文献选择上,应针对实验教学章节选取相应的且设计较为完善的科研文献。科研文献应能充分反映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作者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选取了1~2篇文献以进行讨论分析。

1.2.2教学实践过程

主要包括案例准备阶段、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教学总结3个环节。

1.2.2.1案例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科研文献并设计课题讨论的问题。在讨论问题的选择上,既要体现课程内容与整个课题设计的宏观联系,也要展现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且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并存。

1.2.2.2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学生按学号每3~4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并选取1名组长主持。学生根据理论课的知识,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做出解答,并进行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记录讨论内容并报告讨论结果。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并发言的积极性,可将学生讨论时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课题讨论结束后,要求每名学生参照文献内容,自行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1项,要求提供研究背景、具体实施方案及预期结果。

1.2.2.3教学总结

总评每名学生均需以作业形式报告问题结果。任课教师首先就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1.2.2.4教学备案实例

首先就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主要章节进行了文献选择并确定讨论问题,如针对“病例对照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饮茶与肺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再如“队列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在问题设计上,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针对文献内容,作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解答并讨论:(1)本研究采取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类型,这种设计有何好处。(2)文中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值如何得出,写出计算过程,并指明其意义。(3)本研究可能存在哪些偏倚,作者采取何种方法以控制偏倚,你觉得还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偏倚。(4)请指出本研究的实际意义。(5)自己选题,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简要描述该课题的背景、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及意义。其他章节内容采取同样设计。

1.2.3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参加案例的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兴趣满意度、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是否提高”指文献案例教学后相对教学前包括流行病学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指标是否有所提高。

2结果

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共73名,发放问卷73份,回收问卷73份,均为有效问卷,应答率及合格率均为100.0%。调查结果显示,82.2%(60/73)的学生表示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95.9%(70/73)的学生认为对流行病学的关注度增加,且93.2%(68/73)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有所提高。在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方面,97.3%(71/73)的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示满意,其中65.8%(48/73)的学生表示十分满意。在文献检索和阅读方面,73名学生中有7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检索,平均检索次数为(15.0±3.5)次;71名学生主动阅读了相关文献,平均阅读数为(7.0±1.5)篇。此外,73名学生中分别有65名和66名学生表示文献检索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提升。在教学效果方面,95.9%(70/73)的学生认为文献案例教学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100.0%(73/73)的学生表示知识面获得拓宽;94.5%(69/73)的学生认为其自学能力提高;94.5%(69/73)的学生表示其口头表达能力提高;98.6%(72/73)的学生认为其协作互助能力提高。此外,在对案例教学的意见上,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教学教师更多参与问题讨论,部分学生提议设定幻灯片展示环节,供小组报告讨论结果。

3讨论

文献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我学习的一种手段,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通过教材及其他辅助手段学习。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亦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科研文献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有其天然的优势。(1)完整性。科研文献是一项科研工作的结晶,包括课题的设计、实施、结果以及结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所学知识重复研究者的结果,也可体会作者在研究设计中选用方法的目的性以及优缺点。(2)故事性。一个研究便是一个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作者在“队列研究”教学时选取的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学生普遍对该内容感兴趣,并就当前一些热门健康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3)问题性。科研工作是一门复杂的工作,任何研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文献案例不仅可以探讨作者为避免研究错误如偏倚所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由学生自我思考,发散思维,指出文献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4)真实性。文献案例是真实的科研事件,是科研工作这实际工作的结晶。本科学生对科研充满一定的好奇性,选用文献能让其真实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设计、实施,而针对文献内容,模拟设计科研课题更是有助于培养其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强调师生互动,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及探索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人想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作者体会到以文献为材料的案例教学法十分适用于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课程中,学生普遍表示其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和满意度增加,加深了对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应用中的认识,切实地体会到流行病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在文献检索和阅读学习上面,多数学生都亲身进行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文献资料吸取知识的能力,且可拓展流行病学的知识面,大部分学生也都表示其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获得了提高以及知识面获得了拓展。此外,文献案例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其各项能力获得提升,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自我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协作互助能力。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95-03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院校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的带教过程中存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灵活性及临床病史资料不全等缺点。基于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病例库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PACS病例库中完善的病史资料,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1],

形成独立分析疾病的思路。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

ning,CBL)是以案例为基础、教师为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等方法,理解、掌握与案例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本文研究以PACS病例库为平台,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13级R床本科学生120名,随机分成两组(案例组、传统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各个学期考试成绩均无差异(P>0.05)。案例组采用基于PACS病例库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传统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

方法 利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建立的PACS实验室,建立完善病例库。通过学校PACS实验室内的教学服务器与附属医院的服务器相连接,可以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其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临床表现、影像学图片、手术情况、最终病理等资料。案例组学生可以在PACS实验室中以病例库中的案例为基础,在临床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查阅PACS中的电子图片库,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与案例相关的概念及原理。传统组学生在示教室内采用传统的讲授式、胶片式教学方法进行带教学习。

本学期期末对两组学生医学影像学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用SPSS19.0软件分析两组学生成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2 结果

案例组学生期末医学影像学理论考试成绩为86.2±

6.1,传统组学生期末医学影像学理论考试成绩为71.3±

5.7,案例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学生的成绩(t=4.93,P

6.62,案例组学生的阅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学生的成绩(t=3.71,P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说明基于PACS病例库的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要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2],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产生一种学生之间合作性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的能力,此教学方法值得在医学影像学带教课程中推广应用。

建立PACS医学影像学病例库 PACS(医学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通过学校PACS服务器与附属医院PACS服务器相连接,可以同步下载附属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图片、病理结果等,为病例库的建立提供保障。收集整理附属医院PACS内的数据,按照系统(神经系统、五官及颈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与关节系统)建立病例库,每个系统内按照疾病类型建立典型的患者病例(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医学影像学电子图片、术后结果等),体现以文为基、以影为据、文影并重的病例库。

以骨、关节系统为例,展示PACS病例库的示意图(图1)。在检索时,可以通过病名检索查询,也可以通过系统检索,方便学生临床见习、教师备课准备医学影像学图片。学生在浏览影像图片时,可以对图片调节窗宽、窗位,放大、缩小图片,对病变部位进行大小的测量,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增加学习兴趣。每个病例都包含完整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医技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图文并茂,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病例讨论,学习热情、气氛浓厚。

基于PACS病例库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临床教师在PACS病例库中挑选出部分典型的案例为基础[3],使学生进入临床诊疗模拟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最后由临床教师对案例的影像学图片进行细致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产生形象的认识,从中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课后临床教师布置案例鉴别诊断等相关问题。如肺癌病例,从一张正侧位X光片上看到肺门区结节影,教师讲解结节位置、大小、边缘情况,学生讨论后,给出进一步CT检查图片,再分析结节的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等;还有让学生观察纵膈淋巴结是否有转移,通过讨论,进一步提出应该再做什么检查,比如气管镜活检等。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都是模拟真实的临床诊疗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

附属医院影像科每日都要接诊众多患者,其中每个典型的病例都是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保证,临床教师在平常工作中需要留心记录典型的病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校内网进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经过反复讨论、教师引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基于PACS病例库的案例教学法在影像学教学过程中的成效 基于PACS病例库教学方法模拟了真实影像科的工作流程以及临床诊断思维,使得学生无形中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临床工作相结合,充分了解每一个疾病的基础知识及影像征象,对疾病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学生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反复讨论,从中不断发现临床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养成。

带教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内容,在授课过程中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免学生讨论过于激烈而偏离教学主题;在选择典型的、有一定价值的病例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选择;在授课过程中要采用逐步引导的办法,更要注意讨论不激烈的学生,逐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于PACS病例库的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点。基于PACS病例库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较新,没有经过长时期教学验证,所以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4]。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师的备课任务,教学工作量增加。同时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5],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讲好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相关知识,也要讲好片子的影像学表现。

4 结语

总之,基于PACS病例库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医学影像学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当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前景,模拟现实临床工作环境,让学生提早接触临床知识,逐步形成临床诊断思维。本文案例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组,分析是由于案例组学生在所接受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接触到典型的片子,还有案例中临床的相关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兴趣。因此,基于PACS病例库的案例教W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广大医学院校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广微,王东旭,杜友利.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5):2297.

[2]吴存刚,张佳怡,李玉宏,等.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证实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5,13(1):46-48.

[3]王东旭,李广微,杜有利,等.解剖实验与医院PACS系统联合的教学新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112-02

一、什么是病案

病案是指医务工作者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用于记载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演变预后、诊断治疗、防护调摄及其结果的原始档案。[1]中医病案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原始病案记载可追溯至甲骨文中对疾病的记录,真正意义上的病案则来自于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对淳于意“诊籍”的记述,之后,大量的临证治验、医案专辑被记录、流传,构成了中医古典医籍的重要组成部分,1953年卫生部将诊籍、医案、病例统一规范命名为病案。中医病案是医者诊治经验和临床教训的重要总结,因此历来为医界和学界所重视。

二、病案教学法的意义

病案教学法是指以病案为载体,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过程为根本,让学生在案例探究中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知识理解力、辨识力,培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及诊治疾病能力的重要方法,其意义表现在:

(一)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中医理论具有典型的临床哲理特性,其内涵深奥、抽象、晦涩难明,学习者需具备较高的悟性和思辨互参的能力,这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病案教学法具有鲜明的真实性、直接性,在特定的创设情景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由理性学习转为感性认知,增强了对所学专业的趣味性,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比对模拟名医病案时,让学生以“准医生”的角色参与,也有利于客观的科学态度、自主的科学精神的形成,进而将医学生的事业责任心和荣誉感融入早期医学教育当中。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力,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堂教育追求的是规模效益,因此在课本设置上更多地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模块化与知识点的典型性和易记性,而弱化了其逻辑性和复杂性。纵观中医学教材,特别是临床课教材,其编排体例无非“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即以病统证,以证推症,以证套方,这显然违背了临床中由症及证,审证求因,规范病名,辨证施治的思维顺序,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实践时极为不适应,形成二次记忆。病案教学法的引入无疑解决了这一矛盾,强化了临床表现的因果关系,体现了临床正常的诊治规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对病证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既巩固了以往所学知识,也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形成和完善了自主知识体系。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

中医学是历代医家对人体反复验证而得出的验之有效的规律性总结,其理论源于临床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没有临床实践也就不会有中医理论的存在和持续,理论源于实践,又必须服务于临床,指导实践,因此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原则已成为现代高等中医教学的核心模式之一。然而随着当前医院医疗活动的日趋市场化,中医院校实践教学活动已无法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导致学生的临床实践活动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稳定、成熟的临床思维模式。中医病案作为中医临床医生诊治经验和临床教训的重要总结,一直被视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将病案作为载体,通过设定相应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际分析过程中,在锻炼、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弥补了临床实践的不足。

三、病案教学法的实施

(一)病案的选择

病案作为载体,其适合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病案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从正式出版的中医教材、名医医案著作、各级中医学术期刊及临床工作中疗效较好的病案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真实性、代表性、分析性及连续性这四个基本原则。真实性表明所选病案应来自临床第一手资料,是患者所属情况的真实写照,这种真实性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实感;代表性意味着要选择既满足大纲要求,又符合学生现有中医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与教学目标能保持一致的病案,如对专业基础课程而言,因此时学生尚不具备完整的理、法、方、药知识,基本的辨证思维模式也未形成,故所选病案应特别突出病史、临床表现、辨症、辨病、证候分析等内容,而对专业课程而言,应选择既能与所讲疾病中相关证型相符,又能较好体现中医药辨证思维过程的完整病案;分析性指所选病案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宜,不应过于复杂,超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难以理解;连续性指所选病案应随教学进度的推进,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以符合教学指导思想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可见,病案的质量控制对于病案教学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综合判断及推理论证的能力,而相对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

(二)病案的引入时机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可在新课开始前针对所讲病证,选择典型病案分析讲解,再逐渐引至新课的讲授中,病案的真实性和故事性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来,授课效率得到了提高;对于理论性较强、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相应病案,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置于感性、具体的病案讲解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规律而言,学生精力不集中往往出现在授课的后十分钟内,此时如恰当地引入病案对本次内容加以总结,不仅可以重拾学生的听课兴趣,也可对所讲知识加以巩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病案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的关系

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通过国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显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预设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以此而言,病案教学法的本质就是PBL教学法,只是说前者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具体的病案。然而就现实而言,国内大多数中医院校并未能实施真正的病案教学法,具体表现在:在形式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作为听众被动地接受;小组讨论形式难以展开;教学时数少,导致无法全程开展病案式教学。究其原因,一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发展,扩招导致生师比居高不下,因此各大中医院校普遍实行大班教学;二是过于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导致课程之间重复、交叉的内容较多,学时数相对减少。解决之道在于,大力加强中医课程体系改革,打破学科限制,采取重组合并的模块化设置,建立真正符合中医学形成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中医课程体系,在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病案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对于临床课程,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争取在见习课中开展病案教学法,通过学生问诊、体检,以小组讨论方式完成一份包括病史、体征以及疾病诊断、证型分析、治疗方案的完整中医病案,围绕此病案展开组间讨论,带教老师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点评,最终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锻炼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病案教学法作为一种直观教学模式,不应排斥其它教学法,而应作为传统教学法的有力补充,在实行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科属性、课程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当时的教学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持续展开,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G42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a)-152-01

为解决消化内科教学带教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常规的临床教学中,用临床实际案例达到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疾病的诊治经过而达到教学目的。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83名,其中,男生45名,平均年龄(22.14±0.32)岁;女生38名,平均年龄(21.54±0.22)岁。将实习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1)。

1.2 方法

实习内容按大纲要求,以消化内科常见病种为主,教材为全国统编《内科学》第7版及《诊断学》第7版。在消化内科实习时间为3周,每周教学查房2次,每次60 min。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即由带教教师带学生看患者,再由教师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意见,间或向学生提问。

1.2.2 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病案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教材中规定的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1]。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查房的基础上,从医院及相关书籍中选择典型病例。病案难易程度适中,并能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消化系统疾病选编了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肝炎后肝硬化等病案[2],按教学目标要求制订问题,结合教学大纲提炼出来,在材料的后面要列出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这些问题是教师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可结合基础知识,但不能超越教学范围,问题形式多样,应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讨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师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讲评。除归纳学生的观点、点评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所展示的理论和基本原则上,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用t检验分析,P

2 结果

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试题题型有单选、多选、概念、简答和简述题,内容涉及面广,覆盖率大,考试纪律严格。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x±s)

表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讲授法侧重于传授知识,案例教学法则侧重于开发智能;传统讲授法中教师是主体、是核心,而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是主角。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和角色,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它不仅是一种开放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教学程序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5个环节,该教学法一改过去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此法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病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医护人员一样作出反应,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3-5]。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实践性,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随着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升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一定会趋于完善,为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6-161.

[2]周曾芬.医科生内科考试复习病例汇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352-362.

[3]董桂玉,李淑玲.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