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学生物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30 11:27:31

中学生物学论文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1)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2.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2)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学科教学中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图文并茂、可视可听等感官刺激优势,可帮助教师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学习内容直观生动、简明快捷地展现出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不仅有助于激发中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多媒体辅助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简化教学步骤,提升教学效率

由于生物化学涉及知识点往往是分子水平,如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利用板书、示意图等形式进行讲解不仅耗时耗力,且其中复制、转录、翻译和反转录等抽象、微观的过程也不能清晰地展现出来,学生往往很难消化、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利用flash短片、课件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使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等过程变得形象、直观、逼真,学生易于接受。其他板书难以清楚、完整解释的知识点,如环状DNA拓扑异构体等,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讲解,几句话、几张图片就可以将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出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效率也得到大大提升。

(二)辅助实验教学,建设虚拟实验平台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中专专业培养也要求生物化学教学提高对学生实验操作基本功的锻炼与培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关注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前瞻性建设。但由于专业课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实验操作中的试剂配制和仪器操作过程都是由教师代劳,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设计实验室网页的方式建立开放式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实验辅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可将实验室内常用仪器操作、试剂配制方法、讲义以视频方式拍摄编译上传。例如教授分光光度计、微量取液器的使用和索式提取器组装等,都可以利用数码摄像机录摄下来,并利用“会声会影”等软件剪辑、抓取图片,重要步骤处标注注释、提醒学生慢速播放。通过直观生动地展示出实验演示过程,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有效解决了教师指导实验时需要反复操作的问题,学生可以反复熟悉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把握课程知识体系

生物化学研究范畴覆盖蛋白质、核酸等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等知识,点多面广,不便于理解记忆,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利用好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知识点体系,梳理思路,整理知识碎片,掌握章节内容。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首先标出中心主题,然后围绕此中心逐项列出各主要分支及分支相关知识点,并利用不同图形、线条和颜色等将以上内容串联起来,简单注释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而在学生脑海中建构其完整的思维树,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对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把握。如导学、复习蛋白质相关章节时,就可将其细分为分类组成、结构层次、分离分析技术、氨基酸与肽等主要分支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思维导图不仅可用于引领教学、指导教学设计,还可用于师生间关于课程学习的互动完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运用到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轻松地教,学生也能够轻松地学,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3)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等生物科学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知、情、意、性、行全面发展的人。为实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的开设除了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生物》正式课程即显性课程之外,还必须重视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传统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本文就中学生物的隐性课程作一些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中学生物学开设课程分析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生物学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学生物学课程(初中植物学、动物学、高中生物学)和中学生理卫生课程等,它们统称为《生物》,这些课程就是显性课程。显性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考查得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但是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学”尚不能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还必须促进中学生德、体、美、劳的综合教育和知、情、意、性、行的和谐发展,这些隐性课程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它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支持、补充显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学生进行熏陶教育,共同实现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及目标

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内容包括有关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方面。

1 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待社会。中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使他们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引导他们克服主观片面性,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认识生物界的种种事物、现象及其规律,而且能够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就是客观地认识事物、辩证地认识发展、历史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懈地追求真理。革命的人生观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珍惜人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社会负责。正确的价值观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不仅需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精益求精的严谨敬业态度,更重要的是还要求生物学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社会的价值是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来。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后继人的中学生,应当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认清历史责任,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集体主义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论行动合乎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它要求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永恒的主题。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人炸、环境污染、食品短缺、资源危机等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学有密切关系,只有树立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理解国策、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激发起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产生解决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紧迫感。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动力,它们的培养并非弹指之间就能实现,需要进行长期的熏陶。

3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调节行为的规范和良好的风尚。它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纪律、风气等各个方面。如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等。这些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极为重要。在社会公德方面,特别强调“慎独”,就是指在鲜为人知的情况下不弄虚作假,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理问题的条件下要按社会公德去做。如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这方面,损坏花草树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捕捉青蛙等行为不一定有人看见,能否在没有人看见,没有人知晓的情况下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完全有赖于学生的责任感,有赖于学生自觉的社会公德,而这些都有赖于多层次的道德行为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实现中学生物学隐性课程的途径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1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好学校环境的美化工作。如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画像,在校园内设置警句、学生守则标牌,在墙报上张贴学生行为规范准则,教学用具及卫生用具定置管理,课桌、凳按统一规定摆放整齐,校内卫生清洁标准化、制度化。这些规范性的

举措无疑能为美化校园环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在学校生活中感到舒畅。其次是做好学生语言行为的优化工作。一个学校中每个学生的文明言行集中反映了该学校的校风,优化学校环境要从抓语言行为入手,注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学生守则,开展认真讨论,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文明行为,应以什么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三从八不”,即“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损坏花木绿地,不吸烟,不损坏公物,不违反交通规则,不吸毒”等主题系列教育,并结合开展“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爱鸟周”“中国植树节”等与生物学有关的节日活动,对学校优化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优化学生互助互学、团结友爱、尊师重学的风尚。学生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尊师重学风尚是一个好的学校必须具备的素质。要在学生中营造这样一种气氛: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学生互助互爱。学生由此而养成的各种文明行为习惯,势必会造就出一种温馨祥和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视觉和心理行为上无形中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学生的素质会不断提高。一个好的育人环境,应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风气,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2 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种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将对学生起到春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比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影响要大得多。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仪表,装束打扮,要做到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行为得体。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树立可以作为学生言行表率和楷模的榜样,敬业爱业,对自己的学生“以诚相待,以情感人,扬善为主,激励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用自己的真诚感染学生,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要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学生。有时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可以立即缩短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一句富有哲理的语言,可以激励一个学生终身为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并取得巨大的成功。

3 严格的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中学生物的操行评定内容应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制定,通过严格的操行评定,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以达到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4 寓教于乐

根据生物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举办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竞赛,文体活动。如手抄报、大自然摄影赛、生物知识抢答赛、生物小论文竞赛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爬山、游览等活动;有条件的可以邀请专家来讲学、讲座;建立生物园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或养殖生物,或者组织学生改造小环境,栽树、植花、种草,让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改造自然大环境打下基础。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生物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自然科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完成国家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显性课程)外,还必须重视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涵盖了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只有当隐性课程支持并补充显性课程时,教学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4)

二、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史与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栏目相结合

在生物教材中,为了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所以教材中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教学研究的内容。但是,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多的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知识的讲授上,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新课程的理念是基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切实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就意味着新课改下的生物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就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及其本质,生物科学史就能够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例如,在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细胞学说的发展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重要的思想。人类在探索细胞的三百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困难与困惑以及在探究过程的中收获与喜悦。正是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现,使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有了巨大的飞跃。因此,恩格斯曾把能量转换与守恒、进化论、细胞学说,并列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所有这些,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意将生物科学史与生物科学的价值观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在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创造出切实可行的,能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培养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例如,在有关酶的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酶的发现,研究及在有关酶的研究活动所取得的进展中,充分贯彻科学价值观的思想。酶的发现,最早源于十九世纪欧洲的酿酒业的发展。在十九世纪未,欧洲盛行的葡萄酒工业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葡萄酒工业的发展,那就是当时酿出的葡萄酒,常常莫名奇妙地变质发酸。当时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巴斯德提出,葡萄酒变质发酸,是由于所酿出的葡萄酒中,酵母菌的存在,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下,葡萄酒中的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也正是酵母菌的存在,使酒精进一步氧化生成了乙酸,因而使酿出的葡萄酒,在较长时间的存放后,会变质发酸。然而,李比希却坚持认为,引起发酵的,并不是酵母菌,而是由其分泌的某些物质,并且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菌细胞死亡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两种观点,曾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终结束这种争论的,是毕希纳。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成功地提取了一种液体,并且发现,他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能够像活的酵母菌细胞一样,完成发酵任务,毕希纳把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的这种液体称为酿酶。因为毕希纳的这一成就,他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当时,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又过了将近二十余年,萨姆纳与诺思罗普分别提取了一系列酶,并证明它们都是蛋白质。1946年,二人因为在研究酶的本质上的巨大贡献,而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5)

二、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

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都有可能面临各种挫折。中学生虽然生活环境比较简单,但也会有各方面的挫折,比如学习方面的、家庭生活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在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时,学生可以积极应对,不至于对人生和社会失去信心。例如,遗传学家孟得尔,他的植物杂交试验被同时代的人遗忘,成为科学史上最孤独的天才,但八年坚持不懈,终于利用豌豆杂交发现了遗传定律;又如细胞学说创始人施莱登,早期从事律师行业,由于事业不顺利,竟然企图自杀,幸好没有自杀成功,于1833年开始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最终奠定了在植物细胞学的地位。通过对这些名人成功经历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忍受挫折是失败与成功之间的重要过程,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积极面对挫折,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有白杨般坚韧不拔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生物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讲解生命诞生的不易和生命成长的艰辛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怀,从而建立完整的生命观念,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在遭遇打击和失败的时候,能够正确、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

三、经常开展合作性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独生子,在家养成了“太子”“公主”,通常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情绪感受,一般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教师、家长的关系。喜欢独处,认为在家就是吃饭和睡觉,学校就是学习,经常看见一些学生自己带着耳机,超大音量地听音乐,封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忽略了人际关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加入不进同学的谈话中”“感到十分孤独、寂寞”“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物课中,尽可能多地开展合作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人际互动的机会。例如,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这次学生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合作学习,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各种渠道的查资料,总结,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6)

二、重视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

学生进行生物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学生,在教学的时候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本身是一种对话方式,不但需要老师的教,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更加积极的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能力提高不甚重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将生物本身的特点利用进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对学生更好的进行诱导,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学习生物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四、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重视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学习的途径以及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新课改对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视,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做到这点,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和熏陶.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应该将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进去,对于那些难度比较小的问题,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和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问题,在进行合作探究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问题本身的层次性,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对其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五、将类比的方法运用进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要点的理解

很多生物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没有办法用肉眼进行观察,这是高中生物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学生在进行生物学习的时候,直观经验是无法形成的,所以,老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应该将抽象知识转化成比较形象的或者是和学生的生活有关系的知识来进行讲解,这种情况下便有必要将类比的方式运用进去.比如说在讲到物质跨膜运输的时候,进行主动运输讲解时,老师可以将渡河的例子运用进去,船本身是一种载体,河是膜,想要渡河便必须付钱,付的钱便是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便能够比较直观的理解主动运输的过程,然后在进一步的进行跨膜运输方式的研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抽象知识的理解.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7)

当今世界存在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一大热点。当今社会关于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宣传太少了,尊重生命是人性的基础。在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化解社会矛盾的热潮中,中学生物教学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感恩教育,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当前的生物教学中,对感恩教育方面的渗透,仍普遍做得不够。针对这一现状,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培养感恩意识

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紧扣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中有关教学内容,使生物学知识与感恩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明确教材各章节中有关教育的内容,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既获得了生物学知识,又懂得感恩和珍爱生命的道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1.讲述课本知识,树立学生感恩意识。在“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中有许多关于人的生理结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能将这些知识与父母、学生、自然、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例如,在“人的生殖”这一节中,我首先用“生一个孩子掉一颗牙”来描述孕育一个生命的不易,然后再讲述怀孕、生产的过程的艰辛、不易,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形成感谢父母、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识。再如,在讲“青春期”一节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征,爱护身体,加强锻炼,为自己一生有个健康的身体打下基础。我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健康的身体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珍惜,是感恩的一种形式。2.介绍生物现象,使学生懂得感恩。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在自然界中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现象,说明动物尚且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有一句话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就是告诉我们吃的、穿的来自自然,来自他人,来自父母,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感恩意识

在学生牢牢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去实践。例如,我在讲“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一节时,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合理营养”,再问“在日常的饮食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为父母或长辈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要完成好这个作业必须对父母或长辈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这就促成了学生与父母长辈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学会关心父母长辈,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再如,在讲“输血与血型”一节时,在学生掌握了血型和输血的相关知识后,我讲述了一位澳大利亚现年74岁的老人哈里森在献血长达56年的时间里挽救了200多万名婴儿的生命的故事,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懂得感恩,树立无偿献血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观念。

三、丰富课外活动,与现实联系,强化感恩意识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8)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辅导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别。对后进生的辅导频次相对要多些,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重树自信,增加自觉学习的驱动;对中等生的辅导重点是进行基础知识归类辅导和心理状态调整辅导,帮助他们分析知识结构,归纳要点,并着重进行学法指导和思维活动的启发,使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认识、系统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督促和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追求上进。对优秀生主要采取鞭策激励方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开发性的问题或介绍一些参考资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实践,鼓励他们想象、发

散、求异,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分层测试

日常教学中一般性考试的作用在于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检测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教”的角度讲,可以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便于调整和强化教学过程;从“学”的角度说,可以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诊断,从而为后续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分层测试所用试卷仍是同样一份试卷,但试卷中的题目有A、B、C三个级别之分。A级题是与A级学习目标相应的基本题。B级题是与B级目标相应的提高题。C级题是与C级学习目标相应的拓展题。要求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A级的同学(即后进生)必答A级题,选答其他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B级的同学(即中进生)必答A级题和B级题,选答C级题;平常学习目标定位在C级的同学(即优秀生)A、B、C三个级别的题目都必须作答。通过这样的分层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各层学生的达标情况,而且也可以鼓励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向前努力,争取最大进步。

三、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自学、讨论、提问、练习、作业、测试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所处的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以激励方式给学生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发现并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使其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对中等生要采用激励评价,即肯定成绩,揭示不足,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对优等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总之,要让教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成为激发各层次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达成各自原定学习目标之后继续前进,在争取实现高一层次学习目标的努力中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分层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补充。通过作业,可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迁移运用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作业是促进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应有的能力发展,教师对作业也要做到分层布置,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

为使分层作业的要求能够真正促进各层学生取得应有的进步,在实施该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作业分层要求,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数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但需防止某些学生将之当成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的借口。②分层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在作业中证明能力,表现进步,增加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对学生作业的积极表现(如正确率高、书写认真规范、超额完成作业量等)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是作业态度的或是学科知识的)都要及时地帮助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分层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个别解决。如果是作业题目方面的问题,还可发挥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协助作用,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9)

大多数生物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认为生物实验教学只是生物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存在,没有理论课来的重要.这就导致许多学校的实验课基本上是讲解、背诵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考试时也仅仅是粗略地考查实验,片面强调实验操作的熟练化,注重实验的结果,轻视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看到的实验现象,实验课沦为一种简单的实验技能训练,而研究方法的探寻不被重视,它的重要科学价值被抹杀.常此以往学生不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更会变成只会机械背诵,应付考试的机器,创新精神的缺失将更加严重.生物学的教学形式迫切需要变革,生物实验教学急需改进,一定要将生物实验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另一方面,实验室利用率很低,大都闲置着.大部分学校都有单独的生物实验室,但平均利用率很低.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将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理论课教学上,学生的实验课时间被大大压缩,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

2.学校的硬件设施没有跟上

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学校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总体而言,当前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都可以满足基本的硬件设施配备需要,只要学校更加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加大一定的投入,基本的实验器材还是可以满足的.但生物学实验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实验课开设度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有一些生物学实验需要用到较为先进的观察仪器,但这些仪器的价格高昂,大多数学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引进.另一些实验需要用到活体,像家兔,小白鼠,蟾蜍等,这些实验材料的储存需要找专人看管,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其次,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比较偏远的农村,想达到和大城市学校一样的实验配备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是不允许的,许多农村中学缺乏实验课程必备实验器材,开设实验课困难重重.

3.缺乏实验研究意识

当前学校开设的一些生物学实验,仅仅是从书本中选取一些操作相对简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没有危险性的最基本的实验,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的生物学教学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二、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水平的举措

1.增强学校和老师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

生物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上实验课不是一种上课的新形式,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能使学生更愿意动手操作、与他人展开合作和积极探索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为着相同的实验目的进行相互分工合作,在合作中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亲身参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实验的失败与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教会学生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不畏失败,坚持不懈,克服艰难、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这些实验可以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和老师要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协调好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教学中来.

2.完善学校的实验设备

高中生物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门高中学科,在理科高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生物课的教学成果差的话,将影响学生的整个高中生活.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识都需要一些实验来证明,例如细胞分裂等实验.这些实验如果不能让学生实地得去操作,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些实验所讲述的原理.所以学校引进优良的生物实验设备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向政府申请一定款项来重新完善实验室设备或者向社会的慈善的人士求助,帮助学校修葺生物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里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成绩,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爱上这个这门学科.

3.提升学生对实验研究的重视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仅仅依靠机械背诵是不能牢固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内核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逐步对生物学科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实验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一种直观的重要的手段,也是老师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内容去进行一系列生物实践活动是实验课的主要形式.通过生物学实验,学生获得一些对生物界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技能得到锻炼.由认识,分析,掌握,到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实验大大激发,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秉持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综上所述可见,要完成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任务必须提高实验课的质量,要提高整个学科的综合成绩,也必须重视实验课.对此,提出以下举措:学校要从长远出发,积极开展一些生物实验型研究性学习,生物界缤纷多彩的,可以拿来进行研究的课题也层出不穷.引进一些具有较强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骨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10)

(2)让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学习,一起研究生物学科。在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忽略了他们的创造和研究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进行研究,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后在实验中得出结果,找出问题的症结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进行研究,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距离的同时还在学习效率上得到了提升。

(3)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生物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的生物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从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日常的实验中,学习到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学科本身的使用价值。

2.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1)实验探索型。所谓的实验探索型就是从实验着手,教师针对学科知识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验。

(2)情景创设型。教师针对于当天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中包括许多环节,比如列举出背景资料,延伸对知识的阐述,提出相关的问题,展开相应的学生研究活动等。

(3)调查研究型。所谓调查研究型,就是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需要,找出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明确研究的方向,然后共同进行调查研究,利用调查中所获取的资料,再进行一定的实验与讨论,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社会课题型。教师针对学过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将其与现代的科技知识结合起来,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社会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综合和联系,加强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初中生物实行研究性学习的实例

中学生物学论文篇(11)

随着生物学科重要性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生物学的教学。

另外,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课不是专业课,也不是劳动技术课,而是每一个接受中等教育的公民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变教学现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该增加投资,切实改善生物学教学环境,引进各种实验设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生为本

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3.改变教学手段

中学生物教学应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把教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4.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深入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结合讲授课、讨论课和实验课,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5.实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色素种类及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盖?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联系?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