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穿插艺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1 18:27:41

穿插艺术论文

穿插艺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90-01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具有理论结合实践的鲜明特征。学习《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不仅需要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更离不开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观摩。传统教学方法重点定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非应用能力的提升,虽然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发展,尤其是动画演示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全面、直观、生动地领会了塑料成型过程及其设备模具的结构与动作原理过程。但是,《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毕竟是一门需要紧密结合实际的课程,无论是多好的理论,或是多逼真的动画,其与具体的实物与现场还是有不少的差距。过去由于条件所限,此门课程的教学多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上,但目前有不少的学校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实践实习基地,购置了相应的设备、模具或模型,具备了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的条件。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好《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里的相关知识,在其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入实践现场教学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1 穿插现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塑料成型设备的感性认识

塑料成型设备品类繁多,有注塑成型设备、挤出成型设备等,而在注塑成型设备中又分为立式、卧式、角式注塑机等类型,而挤出成型设备就更多了,包括改性造粒挤出成型机组、挤出吹塑机组、挤管生产线、挤板生产线、电线电缆包覆机组等不一而足。这些不同的机组或生产线虽然有的主机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它们的辅助装置却是各不相同的,与主机的连接方式也各异,动作原理也不同。虽然动画演示弥补了文字描述和图示不能生动形象的不足,但动画演示基本上只能描绘出它们动作的主要过程,对于其中的一些动作细节难以涉及,而对于这些设备的外观形状及其实际的动作过程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亲眼目睹过的。因此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到这些章节时,穿现场实际操作与观摩,不仅能更加加深学生对这些设备结构与动作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

2 穿插现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塑料成型模具的实际感官体验

书本上的二维模具结构图是平面式的,目前有的教材或图册已经更新换代为三维立体图结构。但无论是二维或是三维结构图,图纸与实体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在进行模具的结构与工作过程的教学时,除了在动画演示教学辅助之外,如能将学生带到注塑或模具制造生产现场亲眼目睹塑料模具外观形状及其生产过程,或是将塑料模具模型于理论讲解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拆装,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穿插现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塑料成型过程的理解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经由书本、图示及至动画演示之后,如能将学生带到现场实际参观塑料成型的过程,如注塑生产的开模取件、挤管生产的冷却定型、吹膜生产的卷取收膜等,则自然能加深学生对这些生产过程的印象并形成牢固的感官认识基础。

4 穿插现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塑料原料的认识

比如在介绍到聚乙烯(PE)的时候随课带去一小袋PE原料,在介绍聚乙烯的无毒、无味、呈乳白色描述之后将PE原料分发给学生体验PE味道,并亲眼观看其颜色,触摸其手感,则定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其印象;如能再和PE制品结合起来教学则效果更佳,如同时带上商场里用的PE食品袋给学生了解PE产品等。

5 穿插现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塑料成型加工辅助设备及辅助工艺的理解和认识

目前的教材上对塑料成型的主要工艺过程和主要设备讲解描述较多,而对这些成型工艺的一些辅助工艺与设备多是略微提及甚至不涉及。但塑料制品的最终质量却与这些辅助工艺和设备紧密相关。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在课程教学后,带领学生到现场实际参观学习,了解这些辅助设备及其功用,如集中供料系统的原理与实现过程、模温机或冰水机的外观形状及其工作过程等,将大大有助于学生对塑料制品品质保证的认识。

6 穿插现场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塑料制件后处理加工的认识和理解

与塑料成型的辅助设备一样,塑料制件的后处理工艺与设备一般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课程的教材中都是简略提及的,这些知识都有另外的专门的书籍详细介绍。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塑料成型工艺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不得不面对塑料制件的后处理加工的现实问题,比如塑料件涂装、镀铬、印刷等等。这些后处理加工工艺实际上也是需要给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的。因此,在介绍塑料件的后处理工艺时,可带学生到相关的生产现场比如塑料件涂装厂、镀铬厂、印刷厂等实际体验感受一下这些工艺的过程,则对加深学生对《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扩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7 结语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极其紧密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在整门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使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发挥好,则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实践教学应是最好和最有效的方式。过去由于硬件设施条件的限制不能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手段,但目前不少的学校实现了校企联合办学,或是具有自己的实践实习工厂或基地,或是购买了与实际操作状况相近的可装拆操作的模型,因而已慢慢的具备了在《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理论教学中穿行实践教学的条件。这种模式的发展将是该门课程教学模式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兵,王京,陈伏龙,等.穿插渗透式的测量学教学实践改革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140~141.

[2] 贾志欣,李红林.CAD/CAE/CAM技术在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模具制造,2008.

穿插艺术论文篇(2)

二、“艺工融合”模式的理论及思考    

(一)“艺工融合”的概念界定    

“艺工融合”也称“艺工结合”,其狭义的含义就是指“艺术”与“工程技术”的融合,强调艺术学科与技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从2。世纪2。年代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发展而来的。广义的“艺工融合”是指科学、工程、技术、数学、人文、艺术等学科融合,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艺工融合,他们都表现出以下三个特征:特征一,严谨的逻辑理性思维与发散的形象感性思维的有机融合;特征二,工程设计的理念和思维与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思维的有机融合川;特征三,素质、技能和知识间的有机融合与系统化。    

(二)“艺工融合”的融合机制及内涵    

“艺工融合”模式是指通过艺工融合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培养具备艺术设计思维、工程技术、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其关键在于“融合”上,因而多学科的融合机制既是建设“艺工融合”模式的理论依据,也是建设“艺工融合”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法。    

“艺工融合”的融合机制从宏观上就是指多学科如何融合的组合构成机制,侧重各学科间的并存及比例问题;微观上是指多学科怎么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侧重教学内容融合的具体方法论。    

1.“艺工融合”的外在构成融合机制    

外在构成融合机制是指融合的学科数量及各学科间的比例关系。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各学科大拼盘,而是依据模块课程的属性确定的具有一定主次比例关系的各学科融合的有机体,这是融合机制中回答如何融合的理论依据。按照其外在表现的不同该融合机制主要有三种形式:“艺+工”形式,“工+艺”形式和“艺工一体”形式。    

“艺+工”形式是指在艺术学科课程中,融合科学技术课程,以艺术学科为主导,是对艺术创意进行理性工具约束的一种融合机制。该形式以艺术学科的课程内容为主体,融入适度的过程技术教学内容,从而保证创意的可行性和完整性,主要出现在一些艺术设计课程模块中。该融合机制强调艺术学科的主体性下工程技术最大化和完备性并存的比例关系。例如,在服装设计模块课程中,在保持服装设计创意效果的主体下融入市场信息分析(前期)、材料功能选择(中期)、工艺技术分析(后期),从而使得融合后的服装设计模块课程内容具备了完整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工+艺”形式是指在工程技术课程中引入艺术学科内容或思维,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通过融入艺术学科等内容,赋予工程技术以艺术美的形式。该形式的融合机制主要出现在工程技术课程模块中,这也是设计从完善向完美提升的必然思维过程。该融合机制以工程技术内容和思维为主体框架,突出细节处的视觉形象之美。例如,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模块中融入美的形式法则,从而使得工艺技术形式符合美的法则,比如分割线的位置,在实现合体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其比例关系,从而实现形式之美,使得工程技术模块课程呈现出一定的完美性趋势。    

“艺工一体”形式是指在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模块课程中,将多学科融合成一个整体,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形成新的有机综合体。该融合形式以某项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学科间没有主次关系,共同服务于模块课程要求。这种融合不仅仅表现在不同学科的融合,还表现在学生间的融合与合作,教师间的协同与合作等层面上。    

穿插艺术论文篇(3)

关键字:插图艺术 比亚兹莱 颓败 线条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171-01

随着印刷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的不断发展,使书籍走近千家万户家庭伴随人们生活与学习成为了可能。插图作为文字的一种辅助陪衬,在印刷演变发展的历史中如绿叶般默默地依附存在着。《辞海》中对于“插图”的定位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做形象的说明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于是,插图如同影视艺术中的配角定位般,存附于书籍文字的强大臂膀下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灵秀之美,让文字在它的诠释之下,绽放出为更精准通透的艺术之光。

在书籍中穿插的插图,不外乎出于两个基本目的,一个是增加书籍的形式美感,令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一个是再现书中的文字情结,帮助读者理解、想象书中的内容。纵观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历史,最初是以奢华精美的身姿出现在中世纪宗教经书中,这些中世纪虔诚的传教士们,在幽暗的房间中,精心竭力的在圣典经文中绘制一幅又一幅的精美插图,让中世纪的黑暗绽放出一丝璀璨的艺术华光。之后,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插图又被广泛应用到了自然科学书籍、文艺书籍和经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中。在19世纪90年代现代设计启蒙发展的欧洲,我们沿着插图的足迹探寻艺术大师们的插图道路时会看到,插图艺术的最初表现者们多是绘画大师,如毕加索、马奈、劳特雷克、德加、马蒂斯等等,但是无论多么优秀的插图艺术大师,无论多么精湛无匹的表现技艺,这门最初与文字书籍紧密联系的设计,一直缄默并忠实的与文字为伍。然而这个时期的英国却有一位以天才的身姿震撼整个欧洲的插图画家,他用特立独行甚至怪癖的手法表现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插图艺术,他可以让他的插图与书籍的内容毫无关联的并存在一起,但这本书却因他的插图而一举成名;他可以无所顾忌的在当时保守的英国挑战最禁忌的情色艺术,虽遭人唾骂,却令他工作的出版社声名大噪,他甚至令插图的魅力远远超越了书籍,以震撼灵魂的身姿深深的吸引每一个见到它的人。他,就是19世纪90年代,英国大名鼎鼎的插图装饰艺术家――奥博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

奥博利・比亚兹莱是欧洲艺术史上珍贵的异宝,英国新艺术时期的奇葩:他放浪形骸,狂傲自大,一生的作品被冠以情色二字,受到世人的唾骂与鄙夷;他天赋异禀,才华横溢,留世的经典之作直至现在依然震撼着一批又一批的膜拜者,他只受过短短两个月的正规绘画训练,却开创了黑暗美学,让颓废主义之美变得妖艳撩人。比亚兹莱的一生犹如他创作的黑白插图一样,既单纯又传奇。在他的生命中真正创作的时间仅有五年,尽管如此他靠着过人的天赋和对艺术的执着,成为了世界插图史上一座不倒的丰碑,被后世誉为天才。

在比亚兹莱的插图艺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黑白色块,尽管只有黑白两种色彩,却丝毫没有影响绘画的表达效果,精致复杂的画面,流畅的线条,惟恐不够纷繁的细节刻画。当19世纪末的英国画家们依旧沉溺于在中世纪浪漫情调里找寻着美丽与温婉的诠释的时候,比亚兹莱却用一种更新更绝对的方式表达他自己的艺术理念。“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方寸之间的变化竟是万般色彩所不及,强烈的装饰意味,流畅优美的线条,诡异怪诞的形象,使他的作品充斥着恐慌和罪恶的诡异与妖艳的感情色彩。同时比亚兹莱制作的插图非常喜欢运用极具东方特色的浮世绘线描法和龙鳞等元素来装饰画面,如实地记录了一种自由流淌的幻觉,有着邪恶的谋杀,有着疯狂的爱欲……在他惊人的画作中所弥漫出的这股颓败之美,很快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掀起了一场颓废风格。

法国资深评论家汉密尔顿曾就比亚兹莱的插图作品发表分析文章说“比亚兹莱内心有特异倾向,为非道德之典型代表……很明显是比亚兹莱作品内涉及某种人性之腐化变调……或许他太年轻,所以我们可以期待当他成熟、能够表达目前心境。会变换思想轨道,见到人生美好的一面。”可以说在十九世纪晚期,比亚兹莱畅游在世纪末的颓废之风中,在斑斓又洞悉一切的狂想过后,比亚兹莱孤独的站在自己堡垒的最高层,呼吸着可以将他的肺叶割开的冷空气,领略眩晕的快感。

穿插艺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89-2

“穿插”在词典中的意思有两种,一是交叉,二是小说戏曲中,为了衬托主题而安排一些次要的情节。在语文教学中常讲的“穿插”近其第二种意思。如写作教学中我们讲“文似看上喜不平”,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经常提醒学生不能平铺直叙,要善于节外生枝,使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样才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同样,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节外生枝地进行“穿插”,也能让课堂精彩生动。以下就语文课堂中的穿插问题做简要论述。

一、恰当地运用穿插能提升教学实效

(一)在兴趣激发中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带着兴趣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被动的学习也会变成主动。课未始,趣先行,课已行,趣穿插,这能让学生乐学不倦。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有意地穿插一些成语故事、哲理故事、谚语、谜语、寓言、童话、笑话、美文、图画、视频、游戏、竞赛、表演等,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收获教学实效。

如上《愚公移山》时穿插分角色表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愚公妻和智叟的语言对比及效果;上《捕蛇者说》时可有选择性地穿插“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等成语故事,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封建残酷统治对百姓的毒害,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上《人琴俱亡》时穿插成语“高山流水”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情义的认识,这些切合主题的穿插都能让学生在兴趣中学有所获。

(二)在眼界开阔中丰富学生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课堂,它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学科的渗透,体现学科间的共融性。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有意识地穿插学科外课程资源,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与整合中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

如在上《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文时,穿插贝聿铭的建筑绝妙之作,既可以让学生为国人骄傲,提升民族优越感、荣誉感,又能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空间想象思维;上《松鼠》时简单穿插其他鼠类习性与松鼠进行对比,既突出了松鼠的特点和价值,又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上《桃花源记》时让学生画桃花源环境和位置,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之“美”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桃源之“隐蔽”;上“描写人物要抓住特点”的作文课时,让同学上前做模特,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人物形与神,这几个绘画活动的穿插都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绘画能力;上《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时穿插和南沙群岛相关新闻,可以丰富学生的时政知识。

(三)在共鸣产生中突破重点难点

把握作者情感是很多课文特别是散文的重难点。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产生共鸣,就会在认知、情感、心理等方面共同产生满足、快意和值得咀嚼回味的轻松情绪,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教师穿插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体验、感悟,或让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容易引起心与心的共鸣和情与情的共振。这种共鸣会让学生与教师的思路和情感相近相似,这将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突破重点。

如在上《我的老师》时穿插让学生讲述与老师发生的有趣的动人故事;上《我的母亲》时教师穿插自己体验母爱的真实故事;上《给我的孩子们》穿插播放所收集的学生幼年、童年图片、视频的环节,或播放教师自己小孩的动画和图片,这些或娓娓动听的语言或的温暖人心的画面,都能起到引起学生共鸣的效果,同时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厚感情。这样既把握了文章的情感、主旨,还丰富了自身的情感,升华了学生过往生活中很多没有去在意,没有去感悟的人生宝贵经历,真可谓一举两得,真正做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起到了良好的情育德育效果。

(四)在旁征博引中激发学生想象力

成功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不囿于边界的,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征引更多的语句和范例,既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又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李煜的《相见欢》中,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愁绪,教师可以穿插其他的把愁物化的诗词。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叔书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秦观《浣溪沙》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进行了积极的思维,产生了对诗人以化无形为有形手法所表达出来的“物”和“意”的联想,加深了对作品意境的理解,“愁”变得形象可感了。这种穿插,无形之中激起了学生对古代灿烂文化的遐想,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还展示了文学以及教师自身的底蕴和魅力。

二、使用穿插须注意的几个注意问题

穿插是“集中”下的些许“分散”,是“紧张”中的片刻“轻松”,教师在运用时须注意一些原则,才能真正做到为课堂锦上添花。

(一)穿插要适时适量

穿插不可过多,要适时适量。如在学生注意力整体不集中时,体育课后或午餐前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学生遇上生偏疑难时,学生思维发散不开来时教师可适时适当穿插。教师不能不分时间、不分情形的无节制穿插,毕竟穿插只是为了衬托主题的“次要情节”,否则主次颠倒,不仅会破坏课堂教学的目标性,还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流畅性。

(二)穿插要精简

既然是题外话,就要点到为止,要在精简繁复上做到恰到好处,能起到旁敲侧击的作用即可,如果过分“旁逸斜出”,容易让人耳繁目杂,效果适得其反。

(三)穿插要紧扣主题,不能信口开河

穿插艺术论文篇(5)

插画与图案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图案产生开始,就为插画艺术提供了创作的依据。插画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能起到沟通和交流的作用。现代艺术家将一些生活现实以插画的形式进行展现,从而将插画的装饰作用发挥出来。

( 一) 插画的概念

所谓插画艺术,按照学术界的观点,就是附在书刊中的图画形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属于艺术设计的范畴。从目前的画面创作来说,插画有的是用插页的形式穿插在书本中间,也有的直接是以插画的形式穿插在文字中间,借助插画艺术,可以更好地呈现故事情节,起到丰富故事情节的作用。

( 二) 插画的特点

一般说来,插画往往是被应用在书籍或者漫画中,用于解说故事情节的内容。因此,插画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的特点。

1. 具有阐述故事情节的功能

插画是借助画面表现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阐述,所以,插画艺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画面感。在插画设计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故事情节的阐述。在进行插画画面创作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展现是插画创作的主要特点,借助故事情节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实现插画艺术创作的目的。

2. 具有一定的思想表现和感染力

插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文字的陪衬,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艺术感染力的呈现。插画也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发展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通过插画能够更好地进行视觉艺术的表达。一个故事、一段心情在文字的表达下,虽能带给人一种遐想,但是总归是凭空想象,配合上相应的插画就能使文字的意境更具感染力。

二、插画艺术中线的应用表现

在进行插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线条是插画的基本构成要素,线条具有丰富的美感,线条有曲直方圆、有疏密浓淡,是一种强烈的形式美,对插画艺术的呈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线条能使画面的节奏更为明显,在线条的带动下,画面的韵律感能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层次,也能使作品的情感表达更为流畅与细腻。

( 一) 以线条为表现的黑白艺术

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书籍,还是从漫画书上,可以看到,很多插画作品的创作都是借助线条来进行画面呈现的。这也充分印证了线条对于插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在知名的插画艺术创作家比亚兹莱的作品中,线条是主要的表现方式,所呈现的画面是用线条勾勒出的黑白世界。通过黑白线条,将线条的装饰作用进行了完美的发挥。比亚兹莱的插画创作多数都是以此表达意境。《思考的男人》的画面中,其用黑白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思考的男人画面。用简单的黑白线条来进行男人脸部线条的勾勒,同时借助线条的美感来塑造男人思考时的表情。通过这种独特的插画创作,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感。

事实上,对于插画艺术的创作来说,其本身是一种绘画,但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故事的讲述。简单线条的使用,使画面充满了故事性和情趣性。作品中的头发就没有运用太多的绘画技巧,只是利用黑白线条的优美,表现画面人物的头发,把头发的轻柔、层次都简洁地呈现出来,作品看上去似乎有些单调,但细细品味一下,令人充满了想象,这正是线条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插画作品的创作来说,其创作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文字的解读和阐述。而黑白线条所表现的世界往往能够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 二) 富有想象力的画面表达

在插画艺术创作中,许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借助想象力的发挥进行作品画面意境的营造。无论是从作品的造型设计,还是画面的张力呈现方面,都有着十分夸张的表现。而在进行插画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这种富有想象力的画面表达也是一种独有魅力,使作品充满了神秘的情愫。

(三) 不同线条的结合运用

在进行线条的运用表达方面,方式是十分多样的。《花》就使用了不同线条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画面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将画面的质感体现出来,但无论借助怎样的线条表达方式,其最终的目的都在于更好地进行画面的呈现。借助画面的呈现,促使画面的表达充满艺术情境,也能够让读者通过画面的展示对文字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在进行插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线条应用的最终

(四) 利用线条的夸张和变形表达

夸张和变形是视觉表达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夸张是把物体的特征加以强化和突出,夸张和变形的直接结果是使物体的视觉效果非常强烈。夸张和变形的基础就是要有想象力,一切夸张变形的最终结果是要美,要有艺术的感染效果,插画在进行变形夸张时要有目标和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画面的张力才会展开,物体的艺术冲击力就鲜明地表现出来。我国变形夸张的典型代表画家是卢延光艺术大师。卢延光的插画作品中人物在造型上不仅线条流畅,夸张的造型使画面显得大气磅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现代插画艺术中的许多创作也参考了这种艺术手法,《少女》就把人物的头发进行了夸张和变形,这也是作品的重点,流畅的线条使主体人物看起来优美丰富,作者利用线条的变化把头发的层次表达得丰富蓬松,在头发里还穿插出一些叶子和花朵,人物在丰富的夸张的线条装饰下,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头发利用复杂交错的叶子和树枝进行点缀,不仅把画面的视觉效果加以强化,作品的构图也变得丰满起来,这就是线描的魅力。

三、插画艺术线条应用的不足与建议

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线条的应用对于画面的艺术情境的营造,以及故事情节的展现是有着

无可置疑的推动意义的。借助线条,可以更好地提升画面的艺术表现,使画面的故事情节展现更为丰富。但从目前我国在插画创作上的表现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画面的塑造过程中,对线条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画面效果过于凌乱,读者在浏览画面的过程中不得其意。还有一些作品的构图较为简单,缺少创意,画面缺少内涵和意境。为了更好地提升插画艺术中线条的运用成效,在插画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艺术创作的目的,同时从艺术需求的视角出发,合理借助不同的线条来表达画面内容。

( 一) 加强艺术熏陶

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借助艺术的熏陶促使自己能够对插画艺术,对插画中线条的应用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同时在插画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从艺术的视角出发,巧妙运用线条塑造插画画面情境。因此,作为艺术创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气息。

( 二) 灵活掌握线的使用

对于插画艺术的创作来说,并非是越多的线条越好,而是应该借助灵活的线条使用,对整个插画艺术创作的画面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表达。比如,在进行小女孩的创作过程中,线条的应用应该是灵活的,富有青春动力的。而在一些老年人的画面创作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一些浓重的线条去进行老年人厚重的表达。所以,在线条使用的过程中,要依据插画的故事情节和意境灵活巧妙地运用,利用线条将画面的质感、美感等表现出来。

( 三) 借助灵感创作插画

穿插艺术论文篇(6)

Abstract: in the oil field lays pipelines mainly for buried pipeline,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mining area of the pipeline can be used to repair has no excavation or less original old pipeline technology excavation. At present,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pipe repair technolog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ne kind is tube wall coating method; The second type is thrust deep into the law; The third type is flip method. Due to the low cost of construction method technology flip, to stand inside excavation, no pollution, mutatis mutandis, traditional dug trenches over process saves you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costs. Ever-improving mining area old pipeline repair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ipeline, and for bring enterprise objective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mining area in the field of renovation of research and extension of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from the buried in the repair of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of metal,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location of the high-pressure oil pipeline repair technology.

Keywords: oilfield mining area, pipeline repair, buried with metal pipes, conveying the high-pressure tube well site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油田矿区的维修改造项目中,站内埋地旧管线的修复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非金属管线由于其耐腐蚀及老化的性能优于金属管线,因此国内各大油田近年来陆续推广非金属管线的应用,但由于其成型工艺及可焊性较差,现阶段国内矿区大多仍然使用金属类管材作为流体输送用管线。由于油田地面工程设备是在额定的工况下连续多年的运行,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埋地管线不断受到内部含硫、含聚介质的冲刷和外部环境的侵蚀,管线会逐渐的腐蚀老化,若不及时的进行修复会不仅使矿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油田矿区管线,尤其是埋地管线的修复工艺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2、埋地输送用金属管线的修复

油田矿区内的埋地金属管线通常分为水管线、油管线及气管线三大类。管线修复工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日臻完善,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施工技术水平越发成熟和完备,已经可以采用少开挖或者不开挖的方法对管线进行修复处理。在国内各大油田,现阶段应用比较广泛且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地下输送用金属管线的修复工艺可分为以下三类。

2.1、管线内壁涂层法

内壁涂层修复法通常采用树脂聚合物、苯基聚合物、抗硫、抗酸原浆涂料等作为管内涂层,由于涂层经过特殊的抗腐蚀处理,因此可在管道内壁形成防腐衬里抵抗管内各种介质对管道的侵蚀。在内壁涂层工艺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需要利用专业涂层喷头或者专业气动涂抹工具和设备才能保证管线内壁的涂层均匀、规范。涂层材料的选配标准应符合经济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苯基聚合物水泥浆,由于其价格低廉,涂层工艺性能稳定,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壁涂层原料。涂层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价格及性能优势,但对于构件内表面清洁度及现场施工环境的要求极高,操作不当会造成涂层衬里的脱落,另外由于涂层厚度受到工艺的限制,自耐压能力有限,因而矿区内主输管线通常不采用此种工艺进行修复。

2.2、穿插法修复工艺

穿插法修复工艺近几年新兴的管道修复技术,其通常使用一定管径的非金属管材插入被修复的金属管线形成一种具有非金属内衬的新型管道结构,修复后的管线具有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双重特性,大大提高了管道的整体使用性能和寿命。现阶段,在穿插法修复工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非金属材料是具有高度耐腐蚀、耐老化性能的中密度聚乙烯管材,与其他密度等级的聚乙烯材料相比,其具有更突出的机械性能指标,材料的刚性、强度、柔性和蠕变性极佳。由于非金属材料良好的耐腐蚀特性,且无毒、无污染,因而穿插法修复技术常用于油田矿区饮用水管、污水管、成品油及天然气管线的修复。但是,穿插法修复工艺需同时配套大量的专用设备,而且由于非金属材料焊接的特殊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其熟练掌握用于非金属焊接的方法和工艺。

2.3、软管翻转法

翻转法修复工艺是将一种纤维制成的具有高强度机械特性的软管插入需修复管线的内部,之后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加压,将软管反翻至金属管线的内壁上,同时,通过加热的方法将其完全固化,最终使被修复的管线形成一道具有高强机械性能的内腔。这种内腔衬管由起支持作用的环状纤维及起防护作用聚合物涂层组成,保护涂层通过专用的涂抹设备被紧紧的粘着在环状纤维上,为了保证软管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上部涂层的厚度通常应不大于3mm。由于纤维软管本身具有良好的刚性、强度、柔性和蠕变性,同时选用不同特性的聚合物作为表面的涂层,可以在承受较大流体载荷的同时满足不同输送介质的防腐要求。因此软管翻转法可用于油田矿区的外输油管线、排污管线及高压气管线的修复。另外,由于软管翻转工艺配套的专业设备简单,工程造价低廉,同时具有不缩径的技术的优势,可完成各种走向及结构的管线修复任务,现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井场高压油管的修复

井场的高压油管由于频繁的提抽运动,通常使用几年后就需要进行更换处理。目前,从国内各大油田库存的旧油管数据来看,油管材料的机械性能损伤主要来自疲劳损伤及腐蚀磨损,大量闲置的旧油管的损伤数值低于报废指标,因而提升井场废旧高压油管修复工艺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油管修复技术可分为直接修复工艺和废旧油管改造工艺两种。

3.1、油管的直接修复工艺

对于存在丝扣损伤而机械性能损伤数值低于报废指标的旧油管,可以采取重新车制油管端头丝扣的方法使旧油管得到重新使用。

3.2、废旧油管改造工艺

对于机械性能损伤数值大于报废指标而不能经过直接修复工艺再次下井的旧油管,可以采用废旧油管改造工艺使其应用到油田矿区的集输管线。油田废旧油管改造技术可将闲置的旧油管通过一定的工艺步骤改造为埋地或地面集输管道。具体的修复工艺主要包括:废旧油管进行高压清洗、除锈处理、外观及探伤检验、水压试验、加工坡口、涂层、保温及出厂检验。经过改造后的管道结构通常为:旧油管+纳米涂层+聚氨酯泡沫保温层+中密度聚四氟乙烯塑料保护层。

4、结论

油田矿区旧管道修复工艺的实施,增加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对管道修复工艺的探讨和研究使施工技术人员更加了解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根据管道不同的材料及结构特性选择合适的修复工艺不仅可以大大的缩短工期,更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穿插艺术论文篇(7)

在政治课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穿插教学是否搞得巧妙灵活,便是教学艺术的展现。

一、定量渗透,适当扩展

穿插的内容一定要与本节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或渗透历史知识,或穿插现实生活内容,或补充科普知识,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生活,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多侧面;在数量上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在质量上要精彩切贴,不能脱离教材。如讲到“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权问题”时,我穿插了一段历史故事:1949年,下野。途经杭州时,为尽地主之谊,浙江省主席陈仪借西湖楼外楼饭店设宴。席间,陈仪见心情不好,便进言道:“委座,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听后,大怒,掷筷拂袖而去。陈仪也因此招致祸灾,于1950年在台湾被所杀。穿插这段历史故事,既说明政权的重要性,又使学生认清了的反动本质。通过渗透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观点。

穿插教学不等于举例。举例是以具体事例说明某一观点或原理,而穿插教学是拓宽知识面,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根据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而决定取舍,有较大的灵活性。如讲“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这一知识点,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把握好各种“运动”。此时,可以穿插创立了“泛系理论”的吴学谋编的一首“动字歌”:“人生在于悟动,生命在于运动,机缘在于活动,创业在于行动,开发在于优动,改革在于巧动,致富在于勤动,衰败在于懒动,创新在于主动,挨打在于被动,灾祸在于盲动,罪过在于乱动,离心在于私动,无为在于不动。”这一穿插,不仅加深了对运动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达到提高觉悟,培养能力的效果。

二、点拨到位,恰到好处

在穿插教学中要学会“点拨”功夫。“点”,就是点中要害:“拨”,就是拨开疑惑。言简意赅,分辨清晰,所用时间不多,但效果甚佳。例如,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斗争时,阶级矛盾只能用“缓和”一词,不能用“调和”一词。“缓和”是指程度,“调和”是指性质,两者意义不同,“点”得清楚,就不会误用。又如,“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两概念,要点明哪一个是中心词,哪一个是修饰词;要明白若是词序颠倒了,意义就完全不同。

中国古代有许多包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在教学中若能适当穿插,就会使学生加深对原理的理解,获得新的认识。如讲对立统一关系时,穿插“暴君与床”的故事:“暴君在哲人面前夸口,说他对任何人拥有生杀大权。

哲人却说:”陛下虽拥有生杀大权,但夜里也只能睡一张床。‘暴君听后十分生气,便命人造了一张天下最大的床,让哲人看。哲人说:“陛下的床愈大,陛下显得愈渺校”哲人用大与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穿了暴君的愚蠢。这种穿插既深刻地阐明了原理,又有新鲜感,恰到好处。

三、巧妙捎带,水到渠成

穿插艺术论文篇(8)

(一)插画艺术概述

插画,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书刊中插附的图画。它可以采用插页的方式,也可以穿插在正文中,目的是为了补充说明正文内容或用作艺术欣赏。①这种狭义层面上的插画主要是为书籍所创作的插图,由插画师根据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和思想进行创作。在视觉传达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除书籍以外,插画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适用空间,并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插画形式,即商业插画。它是指插画师根据市场需求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创作能够传递商品信息,并且贴近大众生活的插画作品。就插画和绘画来说,两者都属于视觉艺术,创作者以现实事物为依托,通过主观想象进行艺术再现。但插画大多是转述信息或对内容进行延伸,而绘画创作则更加自由。两者的传播形式、功能、对象和创作方式都有所不同。插画经历几个世纪的时间洗礼,从古老的壁画到书籍中的插图,再到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从浓烈的绘画风格到抽象主义,再到写实主义,插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印刷业的兴起使得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插画艺术深受西方插画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插画艺术具有表现多样性、情感丰富性以及应用灵活性等特点,为人们带来了新奇的视觉体验。

(二)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是指利用美的形式法则,对各个视觉元素在二维空间中进行布局编排,以简洁的方式传达信息,使受众易于接受和理解相关宣传内容,引导受众采取行动、进行购买等。②在平面设计中,不论是色彩、图形还是字体设计都紧紧围绕这个目的。平面设计包括网页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等,涵盖范围极广。平面设计需要遵循准确性、概括性、艺术性三个基本原则。针对对象诉求,平面设计传达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清晰,这是首要原则。由于平面设计的版面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设计师运用精炼、概括的图文信息,使观众在短暂的视觉停留中能够获取版面信息并留下印象。另外,平面设计还要带给受众美的视觉感受,即体现艺术性。

二、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在平面设计中,插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绘画类插画、摄影类插画以及立体插画。绘画类插画,是画家运用绘画的形式对事物或观点通过自己的主观理解、想象,进行主题表现。这要求插画艺术家具有对事物内涵高超的理解能力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摄影类插画多用在公益活动和商业运作上,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立体插画是三维空间的二维表达,具有更为强烈的表现力。在视觉传达体系中,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具有五个重要特征。第一,通俗、生动的表达方式。视觉信息的传达具有声音、文字等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图像是将客观事物的感知进行直接的情感表达。③通俗并不是低俗、粗俗和庸俗,也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浅陋、直白,而是一种以内涵深刻的大众文化为积淀的价值取向。在平面设计中,插画的形象表达或抽象或写实。图像对文字难以描述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有助于使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传递的信息。第二,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紧密结合。插画的艺术性是与生俱来的。当今插画艺术既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又兼具实用性和商业性。商业插画的市场定位明确,服务对象清晰,目的在于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业插画需要迎合商业发展的性质,但又不能丧失艺术美学特性。插画的艺术性与实用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相互依存,更是相互促进的,艺术于实用性。第三,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插画艺术与时俱进,可以说是一个时期的印记。比如,插画的创作方式与某一时期的绘画工具密不可分。不论是最为原始的木刻,还是造纸术的出现,技术革命推动了插画创作方式的不断丰富。插画的创作过程、创作理念、审美趣味也都代表着一个时代艺术发展的变迁。④另外,插画描绘的内容极具时代特征。它们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的生活愿景,能够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面貌和审美品位。第四,创造性和制约性。优秀的创意带给大众的精神思考和视觉享受有时要多过传达的信息本身。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对作品的感知是不同的,这需要插画师运用发散性思维,寻找突破点。插画的创造性,是指画家在商业产品主题制约下的创造,像是“带着镣铐跳舞”。绘画可以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插画则受制于服务对象和产品性质,个人情感不能凌驾于表现对象之上。插画师可以在权限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第五,趣味性。插画除了具备美学特性之外,趣味性也贯穿其中。优秀的插画能够在清晰地传达产品信息,并且在不破坏整个版面美感的情况下,使人产生情感共鸣,或是会心一笑。

三、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插画艺术与当代大众文化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拓展了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丰富了其创作方式。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插画语言越来越个性化,数码插画和手绘插画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值得探讨。在数字时代,商业插画的创作手段由传统的纸笔、颜料转为数码创作。数码插画更易保存和传播,也降低了制作成本。各种制图软件使得现代商业插画的创作方式更为多样,作品可以随时进行反复修改,提高了创作效率。因此,数码插画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国手绘插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数码插画的盛行,手绘插画的生存面临着挑战。⑤手绘插画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绘制插画,岩石、洞穴、绢帛、纸张上的古老插画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木雕技术的革新等都促进了手绘插画的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多媒体融合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快速读图,传统手绘的高价格、高成本等特点逐渐偏离了当代主流价值观。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如何快速提取有意义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书籍、杂志的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手绘插画难以跟上节奏。此外,由于艺术获取渠道的增加,导致人们对手绘插画的关注度减少。笔者认为,手绘插画是有存在价值的,它包含了插画师的个人情感,能够体现人类精神文明和人文关怀。数码插画虽有优势,却也使得插画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手绘插画要想在现代平面设计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原创精神、情感表达等方面。插画师要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审美水平,使手绘插画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四、结语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书籍中,插画不胜枚举。它们不仅很好地为晦涩的文字做了形象、生动的注解,更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插画艺术历经时代的洗礼,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商业插画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现代插画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插画创作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无论是传统手绘还是数码创作,插画艺术都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这要求插画师不断钻研,潜心创作,同时也需要艺术院校的培养和扶植。

作者:许放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熊小平.中国传统插画和现代商业插画关联小议[J].大众文艺,2013(13).

[2]陈瑰丽.谈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与现代插画艺术的接合点[J].装饰,2010(2).

[3]尹一婷.论现代插画中线元素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

[4]肖雪.“民族元素”在现代插画中的运用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7).

[5]鲍瑜.浅析现代插画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包装,2008(5).

[6]刘丙芳,廖丽.流行元素对商业插画的影响[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5).

[7]鲍瑜.浅析现代插画设计的发展方向[J].中国包装,2008(5).

穿插艺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55-01

一、艺术设计学科插画设计教学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面对一群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高校不能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而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线,只认可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太承认学生其他方面的天赋或个性发展,这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存在一些误区。艺术设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因此,艺术设计教师应正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注重因材施教,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出适应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适应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二、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插画教学模式改革

(一)改革插画教学课程结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

插画教学成为了现代高校艺术发展的一个闪亮点。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插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风格。每一种风格特征的插图都有自己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体现了时代性和文化特征。高等图案科开设的专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基本知识。这是高校公认的课程教学目标,艺术设计插画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在进行插画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插画设计的历史、插画设计的定义,插画设计设计的运用范畴,以及对国内外插画设计的表现追溯。通过讲授插画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插画设计有整体上的一些了解。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授插画设计的审美特征、表现形式及创作方法。从插画设计的审美特征:平面化与简化、夸张与变形、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四个方面分析。插画设计的表现形式:插画设计的视觉元素:点、线、面、肌理四个方面分析。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将点的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并在插图中组合运用,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让学生认识到插画同样是艺术形式的同时,有意培养他们的个体意识和审美情趣。插画中表现的线条使视觉表现干脆而强烈,更具视觉冲击力。插图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利用点、线、面的穿插,使线条和线条之间的层次,更具装饰性。让学生所获得的造型能力训练成为今后插画创作和设计顺利过度的阶梯,真正使插画基础训练的过程对以后插画创作与设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插画设计的审美、构成元素、色彩、构图、创意。为学生在将来进行插画设计创作时,有理论依据。

(二)改革插画教学课程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掌握单项技能。学生通过对插画设计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把插画设计的基本知识运用到插画设计的实践中。通过插画的实践操作,理解插画设计表现的基本形式。按照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定位,例如插画设计中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某些绘画软件的使用技能等。

电脑绘制插图有多种软件工具,常用的软件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学生在插画创作过程中,要积极地学习和掌握已经存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熟悉它们的特性和表现技巧,同时也要积极地去尝试、探索新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更加新颖、更富有表现力的插画。最好的训练方法是在完成实际教学课题过程中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为上好插画设计课。教师应先从理论上给学生深入讲解,从赏析中外插画作品入手,分析中外插画精品中的各类形式和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临摹插画设计作品,通过临摹范画来体会其中奥秘、难点。

掌握综合技能。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单项技能的同时,可以在仿真的任务或是公司里的真实项目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公司里的真实项目是对学生学习插画设计能力训练的载体,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市场需求,并且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市场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市场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从而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训练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插画设计课程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体系,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所以,结合上面讲到的课程评价标准,插画设计教育课程的新改革有以下几点:教师要以插画基础知识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插画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插画设计课程。

穿插艺术论文篇(10)

在高职教育各专业中,数学课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可是根据调查人们对数学课在高职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不够到位,加之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为最大限度地调动高职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彩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研究的兴趣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巧设悬念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急于求解的紧迫情境,激起求知欲望。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轶事来导入新课。还可以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假设,产生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从而兴趣盎然。

例如,在讲数列极限的概念之前,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和祖充之的“割圆术”导入新课。“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为了计算圆周长,先作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再作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当边数无限增加时,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常数就是该圆的周长,圆周长(是一常数)可以看作圆内接正多边形当边数无限增加时的极限。这样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旺盛的求知欲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精心设疑,启迪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样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在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研究活动中,本人也不断地尝试过设计问题的技巧,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自己也听过多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巧妙地设疑,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参与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将它概括为: “设疑、质疑、解疑、导思”。这里把“设疑”放在第一位,是强调了它的重要,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引导学生发现智慧的引线;“导思”才是教学的目的,才是获得智慧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知识问题化,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设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设疑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师若能把握好设疑的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促进教学多边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因此,课堂中有效的设疑技巧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动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3.教法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曾经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要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数学好玩,从而使他们愿意亲近数学、喜欢数学,进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其中一个有效的措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数学要遇到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枯燥证明以及繁琐运算,无疑是让学生感到头痛的学科。如果教师再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解加学生模仿练习的陈旧呆板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厌烦情绪。教师应该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变换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法之外,可以适当采取阅读法、问答法(或谈话法)、议论法、讨论法以及作业指一导法等。另外,还有一些现代数学教学法也备受青睐,像顾怜沉先生创立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还有自学辅导法、引导发现法、单元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对待数学课的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概念课时可以采用读读议议或讨论法;对于法则、定理、公式等的教学,则可用引导发现法或探索法,这样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求、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习题课和复习课则可以采用讲讲练练的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4.巧用艺术性的语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而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又由于教学语言总是伴随教学过程的一个个环节,以穿插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穿插语言成为数学教学语言的基本形式,数学教学语言艺术主要是数学教学中穿插语言的艺术。顾名思义,所谓穿插语言就是指数学语言以及数学课本上明文之外的教学语言。穿插不是“照本宣科”,就每一堂数学课而言,穿插语言总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按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不同方式,就有导语、阐释语、问答语、辨析语、点评语、过渡语、应变语、比喻语、幽默语、渲染语等等。善于运用穿插语言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怎样才能运用好穿插语言呢?“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语。

5.设计好板书,开启学生思维

板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文字、图形、符号等构成书面语言,密切配合口头语言等多种媒介,是传递教学休息的主要手段。它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理解记忆,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好的板书。应该是教学内容的精华,开启思维的钥匙,解题格式的楷模,视觉美感的享受。教师恰当合理的运用好这门艺术,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穿插艺术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032-02

Countermeasures on Teaching Reform in Art of Flower Arrangement Course in Universities

LI Da 1 LV Chang-ping 2 CHEN Hai-xia 1 HUANG Di 1 LIU Zhen-chao 1 SHAN Yuan-yuan 1 ZHANG Hong-zhi 1 *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 2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s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art of flower arrangement course were proposed in this 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of recent years,the position of the course,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content set were discussed,so as to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art of flower arrangement.

Key words art of flower arrangement;teaching reform;countermeasures;university

插花艺术是将剪切下来的植物材料经过技术和艺术的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的过程[1]。插花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既可以陶冶性情,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又可以美化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表现。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探讨了该课程的改革对策,以供参考。

1 准确定位插花艺术课程

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是农林类高校园艺、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后,改为针对全校学生自由选学的公共选修课,每年选修人数达到1 000人次,成为湖南农业大学选课率极高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兴趣,课程开始时设置一个小的开场,不急于切入正题,而从身边的插花作品讲起,让学生了解插花艺术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是任何人都能学习的兴趣爱好课程。在介绍日常用花的同时再介绍插花艺术在重要国际交往活动中的应用情况,如:2008年奥运会的颁奖用花,小小的花束蕴含了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里面,从花材的选择、花型的大小、花束的寓意都有很多的内涵与要求。通过这样的一个开场让学生了解插花艺术是用途很广的艺术类型,小到街边随处可买到的各色花束,大到各种国事交往活动中所使用的能代表国家形象与文化的特色艺术。

2 丰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插花艺术是视觉性很强的艺术门类,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艺术美感的领悟程度,教学上优秀作品实例的展示和赏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2]。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课件如过多的展示文字性的内容,会给学生带来枯燥感。教师只有在教授过程中不断扩展每张图片和插花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各个渠道收集大量的插花艺术资料,才能储备好足够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网上及国外的图片虽然可以作为教学资料,但学生如能亲眼看到这类插花作品,感受将更加深刻。笔者于2006年、2010年观摩了在广州举行的第四届亚洲杯花艺大赛和在上海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杯花艺大赛,收集到了大量的花艺图片、视频资料作为插花艺术课程中重要的教学资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比赛中的一系列见闻,也成为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很好的素材。

3 加强插花艺术实践教学内容

3.1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

插花艺术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只有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衔接,合理安排,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逐步领会插花艺术的魅力,确保学生学习的效果。社会上也有很多花艺培训机构,有些课程很有特色,实践课达到全课程的80%以上,可以借鉴其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内的插花艺术课受课时和教学费用的限制,实践课所占比例虽然达不到那么高,但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比例安排为5∶5或4∶6还是可行的。

3.2 以西方基本花型为入门

西方式插花构图规则,基本花型有一定的制作步骤,是花艺教学入门的首选花型。西方式插花是一种理性为主的花艺设计,设计出的作品为几何图案,装饰性非常强,花艺设计的盛行同切花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以及市场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在教授西方式插花的过程中,为达到图形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手中的花材要尽量一致,以便达到作品统一的效果。但插花艺术课程教学费用一直是各个高校开设该课程所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如每次都使用鲜花教学,教学的效果绝对会很好,但西方式插花的特点是用花数量多,即便是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花材,合理的安排各个班级的使用情况,费用也会很昂贵。使用仿真花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花材耗费的问题。仿真花的款式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价格合适的花材,目前有的仿真花单束费用上比鲜切花略高或不及鲜花价格,而且可以反复利用,购买1次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园艺园林学院于2008年购买了一批教学用仿真花,虽然花材类型不多,但是较多地采购了同一类型的点状、雾散状花材及焦点花材,只要适当地搭配其他形态花材,即能满足基本的西方式插花要求,目前使用情况良好,至今还有剩余,2~3年内依然可以使用。每次教学中教师都要提醒学生爱惜花材,每次完成作品,待教师评完分或拍照欣赏后,要求学生将作品拆卸,将各种花材归类放回整理箱内,既可以减少花材的耗损,也可以保证下次试验有序进行。

3.2.1 提高仿真花利用率。在仿真花材剪与不剪的问题上[3],笔者要求学生毫不犹豫地修剪。仿真花最大的特点是花材一致性好,如不修剪处理,插花作品很难达到效果。被剪断的材料只不过是花材的枝干,花头依然是完好的,可以再次使用。笔者每学期都会准备许多不同长度的竹签,直接插上花头或用透明胶粘上带枝条的仿真花即可以修剪,可以任意地调整花材的长度,满足不同的插花要求。要求学生在填充雾散花材时必须把整支的花材拆卸,穿上竹签,用小支一支一支地填入,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掌握填充花材的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的耐心。用竹签充当花材的枝干既能节省费用又能提高仿真花的利用程度,达到很好的插花效果。

3.2.2 增加西方礼仪花艺教学内容。西方礼仪花艺也是当代花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礼仪花束、婚礼花艺、餐桌花艺布置等一系列用于人际交往活动中的花艺,也是社会上用途最广泛的花艺类型。掌握这些花艺内容可为学生将来就业提高竞争力。

商业花束是市面上用的最多的一款礼仪用花,该教学内容一直是高校插花艺术课程的弱势[4]。为了逆转这一局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用有一定长度和粗度的竹签插上仿真花花头代替长枝的鲜切花;用废旧报纸代替部分包装纸,为“鲜切花”打上内部小包装;将同一类型雾散花材也穿上竹签作为花束中的配花使用;向学生教授花束制作的螺旋手法,并搭配不同的包装材料与花结,制作出基本的圆形花束与单面观花束。

婚礼花艺、餐桌花艺布置属于大型的花艺布置,在当今商业花艺市场中占有的份额较大,市场前景广阔。婚礼花艺、餐桌花艺的布置涉及到布景道具的使用,由于使用的仿真花是可重复利用的,这就为每学期的花艺教学节约了部分费用,利用该费用可以为花艺教学添置其他教学道具。笔者在整个插花实践教学的中期安排该内容,分组安排布置内容并指导学生完成。如:搭起婚庆背景架,拉上纱幔,在录影架上插制出圆球形作品;铺上桌布,摆上碟子、刀叉及水平型的餐桌花;安排学生集体制作花艺拱门,摆在教室过道内。虽然用的都是仿真花,但依然能布置出一个很逼真的婚礼现场,而且用仿真花来布置婚礼会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形式。这样模拟现场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获得操作经验,将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应用,又能让学生在布置大型花艺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布置完成时产生成就感。

3.3 挖掘东方式插花内涵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以自然美为最佳的艺术追求和表现。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5]。东方式插花注重的是以花寓人伦,内容表达含蓄,体现的是自然界的草木风情[6]。东方式插花与西方式不同,西方式装饰型用花主要注重整体的形态,形态内部的花材可以很丰富,但东方式插花属于构图造型插花,作品对每个枝条每朵花的要求都十分讲究,要经过仔细挑选。笔者认为东方式插花是花艺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课程的后期才会安排学生制作东方式的插花,有了西方式插花的基础,才能运用简洁的枝条和花朵表达东方式插花的深远含义,通常用剑山作固定花材的工具,难度较西方式插花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当今东西方文化交融,插花已无严格的东、西方之分,但系统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且可以让其作为基本功进行练习。

3.3.1 注重东方插花技法讲解。东方式插花的花型变化很大[7],同一组材料不同的学生插出来的作品都会有所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详细介绍东方式插花的基本构图要求,如何把握比例、尺寸,在演示作品时详细地讲解东方式插花的六大法则。在插制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学生模仿教师教授的样式,而应该放开手让学生大胆地创作,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不断巡视,随时指点修改。

3.3.2 合理利用采集材料。在学习东方式插花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首先确定好插花作品要表达的主题,确定好主要的花材,申请部分经费到批发点采购部分鲜切花材料;同时要求学生到校园里采集不同类型的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观察材料、挑选材料的能力。

3.3.3 寻找东方式插花新思路。深入学习和挖掘东方传统花艺,加以继承和发扬,这就要求插花者要深入观察植物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情感,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8]。创新东方式插花的展示新途径,对传播和发扬东方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在这方面也做了些尝试,将东方式插花的过程艺术表演化,使得观赏者不只是看到东方插花的最后结果,而是在插花的过程中配上音乐、花文化解说词,将插花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这种新形式的展示提高了学生学习插花的兴趣。

4 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2002年9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插花业首次被国家确认为一种职业[9]。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增加竞争力。同时向学生介绍插花艺术不只在花店行业中使用,还可以在室内装饰、酒店接待等大型会议场所使用,提高学生对该职业资格认定的认知度。

5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花艺活动

每年教师节花卉消费量较大,存在较大的商机。学生学习完插花艺术课程以后,笔者鼓励学员利用课余时间组建兴趣小组,为其提供活动场地、活动机会,同学们可以利用学到的花艺技能,自己制作礼仪花束,进行销售,既可以让社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又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一定的报酬。园艺园林学院每年都有各类花艺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些场合发挥专业优势,如:由学生组建的“七里香”花艺(下转第42页)

(上接第33页)

团队为晚会的花艺布置和花艺走秀做出了贡献,该团队在学院文化艺术节上展示的新娘花艺作品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同时还引起了国内知名网络花艺媒体的关注;该团队不仅进行传统的花艺制作,还按照插花艺术的新思路创作出一系列的表演型插花作品,由该团队提出的东方式表演型插花体系的创新项目得到了湖南省教育厅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该团队创作出的“菊之韵”、“鹤舞献瑞”等东方式表演型花艺,在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高校园艺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层论坛”会议上得以展示,深受专家好评,给各位代表耳目一新的感觉。

6 结语

花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插花艺术的教学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里的花艺培训更应该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花艺水平,为整个花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为中国的花艺事业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同时也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提高其综合素质,继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花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7 参考文献

[1] 黎佩霞.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27,77.

[2] 张虎,孙莉,吴冬.《插花艺术》项目课程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01-18303,18318.

[3] 林丹彤,董军.插花艺术教学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1):161-163.

[4] 刘娇英.加强插花艺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甘肃科技,2008,24(15):191-192.

[5] 王静.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比较[J].文学教育,2009(6):52-53.

[6] 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J].中国园林,2006(11):44-48.

推荐精选